CN101207196A - 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7196A
CN101207196A CNA2006101706084A CN200610170608A CN101207196A CN 101207196 A CN101207196 A CN 101207196A CN A2006101706084 A CNA2006101706084 A CN A2006101706084A CN 200610170608 A CN200610170608 A CN 200610170608A CN 101207196 A CN101207196 A CN 1012071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al
conductive agent
active material
solvent
disper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706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7196B (zh
Inventor
耿伟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706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071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07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7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7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71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和正极导电剂与溶剂的浆料涂覆和/或填充在集电体上,干燥、压延或不压延,其中,所述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正极导电剂在至少部分溶剂中超声波分散,得到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及正极粘合剂混合,或者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及剩余的溶剂混合。采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镍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的利用率高,电池具有高的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镍正极根据制作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烧结式和糊料式两种,糊料式镍正极由于制作简便、活物质充填密度高而被广泛采用。为了得到高容量密度糊料式镍正极,一般采用球状氢氧化镍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并与粘结剂和去离子水制成糊状物充填在发泡金属基体上,经干燥、压制而成。
为了保证球状氢氧化镍与集电体以及氢氧化镍颗粒之间充分的电接触,一般在调制镍正极浆料时加入金属钴、一氧化钴和氢氧化钴等钴化合物作为正极导电剂以提高氢氧化镍的利用率。所述金属钴及钴化合物可以在碱性电解液中溶解与碱性电解液中的OH-反应,形成水溶性钴络离子HCoO2 -,并在碱性电解液中扩散,使电池在充电时首先被氧化成导电性的羟基氧化钴(CoOOH)在球状氢氧化镍颗粒之间以及球状氢氧化镍与集电体之间析出,形成钴导电网络,从而提高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的利用率。
但是,钴氧化物粉末的凝集性强,平均颗粒直径为1-2微米的原级颗粒(又称为一次颗粒)很容易相互聚集,可形成平均颗粒直径为0.1-0.5毫米左右的二次颗粒或三次颗粒。一般而言,许多原级颗粒靠着分子间的化学力使颗粒表面相连而堆积起来,形成聚集体颗粒,这样的聚集体颗粒相对于原级颗粒来说是第二次形成的颗粒,故又称为二次颗粒。二次颗粒中的各原级颗粒之间有很强的结合力,相互结合非常牢固,而且二次颗粒的粒径也很小,一般方法难于将其分解为原级颗粒。二次颗粒、原级颗粒或两者的混合物还可通过较弱的附着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凝聚体颗粒,又称三次颗粒。因此在将金属钴和上述钴氧化物与球状氢氧化镍混合时,钴氧化物的分散性差,因而由钴氧化物形成的羟基氧化钴(CoOOH)导电网络不完整,从而正极活物质利用率难于提高。只有在正极中加入更多的钴氧化物,才能使形成的羟基氧化钴导电网络更完整一些,这样虽然能提高正极活物质的利用率,但更多的钴氧化物的加入会减少球状氢氧化镍的加入量,使电池的放电容量仍难于提高,此外,由于钴价格较为昂贵,会增加原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采用现有方法的镍正极制备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利用率低、电池放电容量低的缺点,提供一种使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利用率高、电池具有高放电容量的镍正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的镍正极的制备过程中,正极导电剂钴化合物通常是由二次颗粒或二次颗粒和原级颗粒形成的三次颗粒凝聚体的混合物,三次颗粒凝聚体的结合力较弱,可通过一般的机械力,如高速搅拌的剪切力和研磨分散力使三次颗粒解体,但是钴氧化物仍以二次颗粒形式分散于球状氢氧化镍中,因此在将金属钴和上述钴氧化物与球状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和溶剂混合制备正极浆料时,钴氧化物很难在正极浆料中分散均匀,因此导致正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难于提高。如果在正极中加入更多的钴氧化物,虽然能使正极活物质的利用率得到一定提高,但同时会减少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的量,导致电池的放电容量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和正极导电剂与溶剂的浆料涂覆和/或填充在集电体上,干燥、压延或不压延,其中,所述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正极导电剂在至少部分溶剂中超声波分散,得到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及正极粘合剂混合,或者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及剩余的溶剂混合。
本发明采用的方法包括先将正极导电剂在至少部分溶剂中进行超声波分散,超声波在水中产生非常强烈的空化效应及机械振动,不仅将正极导电剂如钴氧化物三次颗粒分解为二次颗粒,而且使钴氧化物的二次颗粒也分解为原级颗粒,同时部分钴氧化物的原级颗粒被粉碎,从而使钴氧化物粉末粒子微细化,而且钴氧化物微粉末在水中完全分散,得到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及正极粘合剂混合,或者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及剩余的溶剂混合。这样制备得到的正极浆料中的正极导电剂如钴氧化物微粉末能够以原级颗粒的形式均匀分散于镍正极浆料中,很好的改善了钴氧化物微粉末在镍正极浆料中的分散性,使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由钴氧化物形成的羟基氧化钴(CoOOH)导电网络完整。由于这样制成的镍正极片中钴氧化物微粉末以原级颗粒均一分散,因此在不增加钴氧化物的量的条件下,提高了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的利用率,且保证电池具有高的放电容量。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该方法包括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和正极导电剂与溶剂的浆料涂覆和/或填充在集电体上,干燥、压延或不压延,其中,所述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正极导电剂在至少部分溶剂中超声波分散,得到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及正极粘合剂混合,或者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及剩余的溶剂混合。
为了保证所述正极导电剂在溶剂中进行超声波分散后的分散效果更好,避免使导电剂颗粒再次聚集形成二次颗粒,优选情况下,将正极导电剂在至少部分溶剂中超声波分散后,在30分钟内,更优选为在20分钟内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及正极粘合剂混合,或者在30分钟内,更优选为在20分钟内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及剩余的溶剂混合。
用于超声波分散正极导电剂的溶剂与溶剂总量的比例为0.5-1∶1;所述正极导电剂与用于超声波分散正极导电剂的溶剂的重量比为1∶3-10,优选为1∶3-8。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为了更有利于正极导电剂的均匀分散和分散后与正极活性物质及粘合剂能够混合均匀,优选情况下,所述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正极导电剂在用于制备正极浆料的全部溶剂中超声波分散,得到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和正极粘合剂混合。
用于超声波分散的设备为本领域常规的设备,如较大功率的直插式功率类超声设备,它主要由超声波发生器和换能器两大部分组成。发生器将50赫兹工频的电能转换成超声频率的电能供给换能器,而换能器连着变幅杆,变幅杆插入液体中,从而将超声频率的电能转换为纵向振动的机械能,在液体介质中产生超声空化效应。
一般而言,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因空化效应而产生疏密区,在某些区域形成暂时的负压,可在介质中产生很多空腔,这些空腔随振动的高频压力变化而膨胀、破裂;另外,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还产生剧烈的振动作用,使物质产生高速运动,从而相互碰撞。空化强度与超声输入功率和超声频率有关,增大超声输入功率能增大空化强度,而超声频率越低则空化强度越大,因此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应选用较大功率的直插式功率类超声设备,它的超声频率在20-100千赫兹,超声频率高于100千赫兹时,空化效应减弱,不利于钴氧化物的二次颗粒分解成原级颗粒,因此,超声频率为20-100千赫兹,优选为20-30千赫兹。超声输入功率低于100瓦,则空化效应不强,同样不利于钴氧化物的二次颗粒分解成原级颗粒,因此超声输入功率为高于100瓦,优选为在300瓦以上,更优选为300-4000瓦。超声分散的时间为15-120分钟,优选为30-120分钟。
所述用于超声波分散的溶剂可以为制备镍正极时所采用的本领域常规的各种溶剂,优选的溶剂为水。
按照本发明,所述镍正极制备方法包括将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所述浆料涂覆和/或填充在集电体上,干燥、压延或不压延,即可得到电池镍正极。所述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正极导电剂在至少部分溶剂中超声波分散,得到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及正极粘合剂混合,或者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及剩余的溶剂混合。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镍正极,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氢氧化镍,所述正极粘合剂为本领域常规的各种粘合剂,例如,所述可以选自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聚四氟乙烯和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几种;所述正极导电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正极导电剂,如金属钴、CoO、Co(OH)2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和正极导电剂与溶剂的浆料中,以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为基准,所述正极粘合剂的用量为0.01-5重量%,优选为0.02-3重量%。当粘合剂为水乳液形式时,粘合剂的量不包括水乳液中所所含的溶剂的量;为了有利于正极活性物质之间以及正极活性物质与集电体之间形成导电网络,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而且又不会因为导电剂的量过多而影响电池容量,以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为基准,所述正极导电剂的用量为1-8重量%,优选为2-7重量%;溶剂的用量能够使所述糊状物具有粘性,能够涂覆到所述导电基体上即可,一般来说,所述溶剂的用量为氢氧化镍的15-40重量%,优选为20-35重量%。本领域人员公知可以通过控制涂覆浆料的厚度来控制所述浆料的涂覆量;浆料中的溶剂在后续的电池步骤(如干燥等)中可被除去。得到的浆料的固含量为75-90重量%。与现有技术一样,在正极集电体上涂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和正极导电剂的浆料,干燥,压延,裁片后即得正极。其中,干燥,压延的方法和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所述干燥通常在真空条件下在50-160℃,优选80-150℃下进行。所述压延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压延条件,比如0.5-3.0兆帕。所述裁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压延完成后,按照所制备电池要求的正极尺寸进行裁切,得到正极。
所述正极集电体可以为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各种常规的集电体,如泡沫镍基体、毛毡片结构的基体、金属穿孔板或多孔拉制金属网。
由于本发明只涉及对现有技术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改进,因此对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其它组成和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
例如,负极的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一般来说,负极包括集电体及涂覆和/或填充在集电体上的负极材料。
所述负极材料含有负极活性物质贮氢合金和负极粘合剂。所述贮氢合金可以选自能作为碱性二次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任何贮氢合金,该贮氢合金可以将碱性电解液在电化学反应中产生的氢吸收,并且,在放电时能够使吸收的氢可逆地解析。
所述负极粘合剂的种类可以采用与正极相同的粘合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和聚四氟乙烯和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几种,以负极活性物质贮氢合金为基准,所述负极粘合剂的含量为0.01-5重量%,优选为0.02-3重量%。当粘合剂为水乳液形式时,粘合剂的量不包括水乳液中所所含的溶剂的量。
所述负极还可以含有导电剂,所述导电剂的种类和含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所述导电剂可以选自石墨、炭黑、镍粉和钴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一般来说,以负极活性物质贮氢合金为基准,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为0.1-15重量%,优选为0.5-10重量%。
所述负极集电体可以为常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各种集电体,如泡沫镍基体、毛毡片结构的基体、金属穿孔板或多孔拉制金属网。
所述负极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常规的制备方法。例如,将含有负极活性物质贮氢合金、负极粘合剂和选择性含有的导电剂与溶剂的浆料涂覆和/或填充在集电体上,干燥,压延或不压延,即可得到所述负极。其中,所述溶剂为水。溶剂的用量能够使所述糊状物具有粘性和流动性,能够涂覆到所述导电基体上即可。一般来说,所述溶剂的含量为贮氢合金的10-30重量%,优选为15-25重量%。其中,干燥,压延的方法和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所述隔膜设置于正极和负极之间,它具有电绝缘性能和液体保持性能,并使所述电极组和碱性电解液一起容纳在电池壳中。所述隔膜可以选自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中的各种常规的隔膜,如表面引入亲水性纤维的聚烯烃纤维无纺布或经磺化处理的片状元件、接枝聚丙烯隔膜等。所述隔膜的位置、性质和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所述碱性电解液为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常规的各种碱性电解液,如氢氧化钾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锂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电解液的注入量一般为0.9-1.6g/Ah,电解液的浓度一般为6-8摩/升。
按照本发明,所述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制备方法,除了所述正极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之外,其它步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一般来说,将所述制备好的正极和负极之间设置隔膜,构成一个电极组,将该电极组容纳在电池壳体中,注入电解液,然后将电池壳体密闭,即可得到本发明提供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镍正极和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制备。
(1)正极的制备
将50克氧化亚钴粉末(CoO)与300克去离子水放入钢桶中混合,搅拌使氧化亚钴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将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荣顺科技仪器厂生产,型号为JY99-IIIS,超声波频率为20千赫兹,最大输出功率为2800瓦)的变幅杆(直径为15毫米)放入钢桶中,并且浸入液面以下20毫米,接通电源,超声波功率为1000瓦,进行超声波分散15分钟,得到均匀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
得到均匀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35分钟后,将上述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与将1000克氢氧化镍、80克粘合剂CMC水溶液(浓度为2重量%)和16克PTFE乳液(浓度为60重量%)充分搅拌,混合成糊状浆料,将此浆料填充在多孔度为95%的发泡镍多孔体中,然后烘干、辊压、裁切制得尺寸为109毫米×44毫米×0.65毫米的正极片,其中,氢氧化镍的含量约为8.3克。
(2)负极的制备
将1000克化学组成为MmNi3.55Co0.75Al0.3Mn0.4的贮氢合金,120克粘合剂HP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浓度为2.5重量%)和200克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混合成糊状浆料,将此浆料均匀地涂覆于镀镍串孔钢带两侧,然后烘干、辊压、裁切制得尺寸为145毫米×44毫米×0.3毫米的负极,其中,MmNi3.55Co0.75Al0.3Mn0.4的含量约为10.5克。
(3)电池的装配
将(1)得到的正极、接枝聚丙烯隔膜和(2)得到的负极依次层叠卷绕成涡卷状的电极组,将得到的电极组放入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电池外壳中,加入电解液1.1g/Ah(电解液为KOH和LiOH混合水溶液,混合水溶液中含有30重量%KOH和15克/升的LiOH),密封后制成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B1。电池的理论容量为2100毫安时。
实施例2-4
本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镍正极和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镍正极及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B2-B4,不同的是,氧化亚钴粉末(CoO)在水中的分散时间分别为30分钟、60分钟和90分钟,得到均匀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30分钟后,将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与1000克氢氧化镍、80克粘合剂CMC水溶液(浓度为2重量%)和16克PTFE乳液(浓度为60重量%)充分搅拌,混合成糊状浆料。
实施例5-6
本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镍正极和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镍正极及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B5-B6,不同的是,在将氧化亚钴粉末(CoO)在350克水中进行超声波分散,得到均匀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5分钟后,将该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与1000克氢氧化镍、80克粘合剂CMC水溶液(浓度为2重量%)和16克PTFE乳液(浓度为60重量%)充分搅拌,混合成制备成糊状浆料。所述氧化亚钴粉末(CoO)在水中超声分散的时间分别为60分钟和120分钟。
实施例7-8
本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镍正极和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镍正极及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B7-B8,不同的是,在将氧化亚钴粉末(CoO)在水中进行超声波分散,得到均匀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20分钟后,将该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与1000克氢氧化镍、80克粘合剂CMC水溶液(浓度为2重量%)和16克PTFE乳液(浓度为60重量%)充分搅拌,混合成制备成糊状浆料。所述氧化亚钴粉末(CoO)在水中超声分散的时间分别为90分钟和120分钟。
实施例9
本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镍正极和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镍正极及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B9,不同的是,将50克氧化亚钴粉末(CoO)与200克去离子水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进行超声波分散15分钟,得到均匀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35分钟后,将上述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与1000克氢氧化镍、10克金属钴粉、80克粘合剂CMC水溶液(浓度为2重量%)、16克PTFE乳液(浓度为60重量%)和100克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混合成糊状浆料,将此浆料填充在多孔度为95%的发泡镍多孔体中,然后烘干、辊压、裁切制得尺寸为109毫米×44毫米×0.65毫米的正极片,其中,氢氧化镍的含量约为8.3克。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镍正极和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9的方法制备镍正极及包括该正极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B10,不同的是,将50克氧化亚钴粉末(CoO)与300克去离子水采用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进行超声波分散30分钟,得到均匀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20分钟后,将上述分散有氧化亚钴的水分散液与1000克氢氧化镍、10克Co(OH)2、80克粘合剂CMC水溶液(浓度为2重量%)、16克PTFE乳液(浓度为60重量%)和100克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混合成糊状浆料,将此浆料填充在多孔度为95%的发泡镍多孔体中,然后烘干、辊压、裁切制得尺寸为109毫米×44毫米×0.65毫米的正极片,其中,氢氧化镍的含量约为8.3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说明现有的镍正极和包括该正极的参比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的制备。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镍正极及包括该正极的参比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C1,不同的是,所述氧化亚钴不经过在水中进行超声波分散的处理直接与1000克氢氧化镍、80克粘合剂CMC水溶液(浓度为2重量%)和16克PTFE乳液(浓度为60重量%)和300克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混合成糊状浆料。
实施例11-20
分别对实施例1-10制得的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B1-B10进行电池容量、正极重量比容量、循环性能的测试。
(1)正极重量比容量
分别将实施例1-10制得的电池以0.3C(630毫安)的电流恒流充电5小时,搁置半小时,再以0.3C电流恒流放电至电池电压为1.0V,记录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并按照下述公式计算电池的正极重量比容量。结果如表1所示。
正极重量比容量=电池容量/正极材料的重量(正极材料包括氢氧化镍及钴和钴化合物)。
(2)电池循环性能测试
在20℃下,分别将实施例1-10制得的电池以1C的电流充电至-ΔV=10mV截止,再以1C的电流放电至电池电压为1.0V,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充放电循环500次,得到电池第500次循环1C电流放电至1.0V的容量,由下式计算循环容量维持率:
容量维持率=(第500次循环放电容量/首次循环放电容量)×100%
结果如表1所示。
对比例2
分别对对比例1制得的参比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C1进行电池容量、正极重量比容量、循环性能的测试。
采用与实施例11-20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不同的是测定的电池是参比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C1。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编号   电池编号   正极比容量(毫安时/克)   容量维持率(%)
  实施例11   B1   248.3   92
  实施例12   B2   248.5   94
  实施例13   B3   249.6   94
  实施例14   B4   250.3   95
  实施例15   B5   250.5   96
  实施例16   B6   250.9   97
  实施例17   B7   250.3   95
  实施例18   B8   250.4   96
  实施例19   B9   247.8   95
  实施例20   B10   248.0   96
  对比例2   C1   240.0   75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镍正极制备的电池的正极比容量均高于采用现有方法制备的镍正极制备的参比电池。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电池循环500次的容量维持率均在92%以上,而参比电池循环500次的容量维持率仅为75%,因此说明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镍正极时,由于先将正极导电剂在至少部分溶剂中进行超声波分散,从而使导电剂钴氧化物粉末粒子微细化,并能够均匀分散在水中,而后直接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或者还将剩余的溶剂混合后制备得到的正极浆料中的正极导电剂能够以原级颗粒的形式均匀分散于镍正极浆料中,很好地改善了钴氧化物微粉末在镍正极浆料中的分散性,使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由钴氧化物形成的羟基氧化钴(CoOOH)导电网络完整,这样在不增加钴氧化物的量的条件下,提高了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的利用率,且保证电池具有高的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Claims (9)

1.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和正极导电剂与溶剂的浆料涂覆和/或填充在集电体上,干燥、压延或不压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正极导电剂在至少部分溶剂中超声波分散,得到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及正极粘合剂混合,或者再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及剩余的溶剂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正极导电剂在至少部分溶剂中超声波分散后,在30分钟内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及正极粘合剂混合,或者在30分钟内将分散有正极导电剂的悬浮液与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及剩余的溶剂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超声波分散正极导电剂的溶剂与溶剂总量的比例为0.5-1∶1,所述正极导电剂与用于超声波分散正极导电剂的溶剂的重量比为1∶3-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正极导电剂在溶剂中超声波分散的时间为15-12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超声波的超声频率为20-100千赫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超声波的超声输入功率为300-4000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为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正极导电剂选自Co、CoO、Co(OH)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正极粘合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聚四氟乙烯和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几种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正极粘合剂和正极导电剂与溶剂的浆料中,以正极活性物质氢氧化镍为基准,所述导电剂的用量为1-8重量%,所述粘合剂的用量为0.01-5重量%,所述溶剂的用量为15-40重量%。
CN2006101706084A 2006-12-22 2006-12-22 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71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706084A CN101207196B (zh) 2006-12-22 2006-12-22 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706084A CN101207196B (zh) 2006-12-22 2006-12-22 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7196A true CN101207196A (zh) 2008-06-25
CN101207196B CN101207196B (zh) 2011-01-12

Family

ID=39567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7060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7196B (zh) 2006-12-22 2006-12-22 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071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503A (zh) * 2010-12-31 2012-07-04 杭州新研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镍锌电池添加剂
CN105576205A (zh) * 2015-12-21 2016-05-11 宁波高新区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碳包覆硅酸锰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48300A (zh) * 2017-02-28 2017-06-13 辽宁九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下使用的耐浮充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16338A (ko) * 1996-08-27 1998-05-25 손욱 알칼리 2차전지용 전극 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CN1127163C (zh) * 1999-04-05 2003-11-05 深圳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高温镍氢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204646C (zh) * 2000-05-31 2005-06-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镍基蓄电池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4503A (zh) * 2010-12-31 2012-07-04 杭州新研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镍锌电池添加剂
CN102544503B (zh) * 2010-12-31 2015-04-15 杭州新研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镍锌电池添加剂
CN105576205A (zh) * 2015-12-21 2016-05-11 宁波高新区锦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碳包覆硅酸锰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848300A (zh) * 2017-02-28 2017-06-13 辽宁九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下使用的耐浮充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7196B (zh) 201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24520A1 (en) Cobalt-free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lithium ion battery positive electrode,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JP3191751B2 (ja) アルカリ蓄電池及びその正極活物質の表面処理方法
CN101525160A (zh) 一种纳米氢氧化镍及其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996883A (zh) 密闭型镍氢电池
CN114142011A (zh) 一种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42002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
CN10223752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正极及电池
CN106207128B (zh) 一种Zr(OH)4包覆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84758A (zh) 碳纳米管修饰的普鲁士蓝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方法
CN110957481A (zh) 多孔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85549A (zh) 一种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碳复合负极材料
Ya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ve materials of Ni (OH) 2 powders
CN109148872A (zh) 一种制备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的方法及用该方法制备的镍钴铝酸锂
CN107528060A (zh) 一种梯度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2064326A (zh)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分散剂
CN11412237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所用低膨胀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95835A1 (zh) 预锂化负极、其制备方法和含预锂化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Guo et al. Effects of γ-CoOOH coating on the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rate performances of spherical nickel hydroxide electrodes
CN101027802A (zh) 储氢电极及镍氢电池
CN112490017A (zh) 一种NiCo-LDH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766998A (zh) 一种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
CN101207196B (zh) 一种镍-金属氢化物蓄电池镍正极的制备方法
CN110021737A (zh) 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3948700B (zh) 单分散原子簇-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在铅炭电池中应用
CN101640272B (zh) 碱性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和正极以及碱性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