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643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6438A
CN101206438A CNA2007103018844A CN200710301884A CN101206438A CN 101206438 A CN101206438 A CN 101206438A CN A2007103018844 A CNA2007103018844 A CN A2007103018844A CN 200710301884 A CN200710301884 A CN 200710301884A CN 101206438 A CN101206438 A CN 101206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entioned
slip
pin electrode
mov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18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6438B (zh
Inventor
高松成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3445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924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06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6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64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电晕放电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电晕放电器(6)具有:壳体部(64);张设于该壳体部内的针电极(63);夹持该针电极并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清扫部件(24)。清扫部件具有:以可沿针电极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壳体部上的移动体(25);由被该移动体支承并从两侧夹持针电极的非旋转滑接部件和轴旋转滑接部件的组合构成的两个滑接部件(30、31);以使非旋转滑接部件对轴旋转滑接部件施加弹力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移动体与该非旋转滑接部件之间的施力构件(32)。上述两个滑接部件的相互位置设定为:其夹压部(n)位于比上述针电极的张设线稍微偏向非旋转滑接部件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部的图像形成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构成图像形成处理部的电晕放电器中的清扫部件的改进。
背景技术
具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处理部的图像形成装置,多用于复印机、传真装置、打印机或具有这些功能的所谓复合机等中。作为这样的图像形成处理部的一个构成部件,组装有电晕放电器。电晕放电器被用于使感光鼓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器、用来将感光鼓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记录纸)上的转印器、还有进行感光鼓表面的去电的去电器等。以往,作为电晕放电器的电极,采用金属丝电极,但是,有产生臭氧的问题,最近多使用臭氧产生得少的针电极。
使用了上述针电极的电晕放电器,因为臭氧产生得少,所以适合作为构成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处理部的带电器等,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针电极上容易附着异物(调色剂、纸粉或硅等),这些附着物增加后,会产生放电不均,有时成为图像形成不良的原因。因此,如日本专利第3259515号公报所示那样的具有能适当擦拭清扫针电极的表面的清扫装置的电晕放电器已实用化。日本专利第325951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电晕放电器的清扫装置构成为:利用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的一对辊子夹持针电极,并使一对辊子能够在这种夹持状态下沿针电极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移动。
但是,在如日本专利第3259515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的清扫装置中,支承一对辊子的两个轴部被向彼此相对的方向施力,由此,两个辊子以对针电极的两面施加作用载荷的状态进行旋转。因此,该载荷起到阻碍两个辊子旋转的作用,从而上述滑动阻力也变大。为了缓和这样的阻碍辊子旋转的载荷,需要通过轴承部件将辊子支承在支承轴上,或者利用轴承部件支承与辊子一体的旋转轴,利用这些轴承部件来承受上述载荷,但是,因为在两个辊子上设置了这样的轴承部件,所以导致部件数量增加。
作为不像上述那样增加部件数量的对策,考虑采用如下的结构:将轴旋转滑接部件(辊子)和非旋转滑接部件进行组合,仅对非旋转滑接部件施加作用载荷,并将针电极夹持在两部件之间,使两部件进行滑动来清扫针电极。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载荷不直接施加于轴旋转滑接部件,因此,不需要用来缓和阻碍旋转的载荷的轴承部件,不增加部件数量就能实现良好的清扫功能,可以预见实用价值会增高。但是,在使两部件进行夹压、并使其夹压部夹持针电极来使两部件滑动时,针电极的针部分,可能会刮卡在非旋转滑接部件的滑接面上,而使针电极弯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晕放电器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电晕放电器不增加部件数量就能实现高效的清扫。
此外,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晕放电器的图像形成装置,该电晕放电器不增加部件数量就能实现高效的清扫,并且不会随着清扫动作而产生针电极的刮卡。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具有电晕放电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晕放电器具有针电极、和夹持该针电极并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清扫部件,该清扫部件具有:以可沿着针电极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电晕放电器的壳体部上的移动体;由该移动体支承、并从两侧夹持针电极的两个滑接部件;以及以使一侧的滑接部件对另一侧的滑接部件施加弹力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移动体与该滑接部件之间的施力构件。
在本发明中,上述一侧的滑接部件可以由非旋转部件构成,该非旋转部件以可向上述另一侧的滑接部件侧移动而不可旋转的方式被上述移动体所支承,另一侧的滑接部件可以由轴旋转部件构成,该轴旋转部件被上述移动体的轴承部可绕轴旋转地支承。此外,可将上述电晕放电器作为用来使构成图像形成处理部的感光鼓的表面带电的带电器。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具有电晕放电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晕放电器具有壳体部、张设于该壳体部内的针电极、和夹持该针电极并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清扫部件,上述清扫部件具有:以可沿针电极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壳体部上的移动体;由被该移动体支承并从两侧夹持针电极的非旋转滑接部件和轴旋转滑接部件的组合构成的两个滑接部件;以及以使非旋转滑接部件对轴旋转滑接部件施加弹力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移动体与该非旋转滑接部件之间的施力构件。上述两个滑接部件的相互位置设定为:其夹压部位于比上述针电极的张设线稍微偏向非旋转滑接部件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上述非旋转滑接部件可以以可向上述轴旋转滑接部件侧移动而不可旋转的方式被上述移动体所支承,轴旋转部件可以被移动体的轴承部可绕轴旋转地支承。此外,可以将上述电晕放电器作为用来使构成图像形成处理部的感光鼓的表面带电的带电器。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电晕放电器具有针电极、夹持该针电极并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清扫部件,因此,通过使清扫部件沿针电极的长度方向滑动,可以进行针电极的清扫。该清扫部件具有:以可沿针电极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电晕放电器的壳体部上的移动体;被该移动体支承并从两侧夹持针电极的两个滑接部件;以及以使一侧的滑接部件对另一侧的滑接部件施加弹力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移动体与该滑接部件之间的施力构件,因此,当用两个滑接部件夹持针电极并使移动体进行往复移动时,利用施力构件,可以实现在使一侧的滑接部件对另一侧的滑接部件施加弹力的状态下进行往复移动,由此,针电极的两个面被弹性地夹持,可以有效地进行对调色剂和硅等的擦拭清扫。而且,因为仅对两个滑接部件的一者施加作用载荷,因此滑动阻力不会变大,此外,不需要在两个滑接部件上设置为了缓和载荷而承受载荷的轴承部件,也不会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多。
在使上述一侧的滑接部件由非旋转滑接部件来构成,该非旋转滑接部件以可向上述另一侧的滑接部件侧移动而不可旋转的方式被上述移动体所支承,并使另一侧的滑接部件由轴旋转部件来构成,该轴旋转部件被移动体的轴承部可轴旋转地支承的情况下,因为对非旋转部件施加载荷,而不直接对轴旋转部件施加作用载荷,所以,不需要在可绕轴旋转地支承该轴旋转部件的轴承部,设置为了不阻碍轴旋转部件的旋转而设置的其它部件,削减了部件数量,因此是有效的。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电晕放电器具有针电极、夹持该针电极并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清扫部件,因此,通过使清扫部件沿针电极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可以进行针电极的清扫。该清扫部件具有:以可沿针电极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电晕放电器的壳体部上的移动体;由被该移动体支承并从两侧夹持针电极的非旋转滑接部件和轴旋转滑接部件的组合构成的两个滑接部件;以及以使非旋转滑接部件对轴旋转滑接部件施加弹力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移动体与该非旋转滑接部件之间的施力构件;因此,当用两个滑接部件夹持针电极并使移动体往复移动时,可以在由施力构件使非旋转滑接部件对轴旋转滑接部件施加弹力的状态下进行往复移动,由此,针电极的两个面被弹性地夹持,可以有效地进行对调色剂和硅等的擦拭清扫。而且,因为仅对非旋转滑接部件施加作用载荷,因此滑动阻力不会变大,此外,不需要在两个滑接部件上设置为了缓和载荷而承受载荷的轴承部件,也不会导致部件数量的增多。
另外,因为将上述非旋转滑接部件和轴旋转滑接部件的相互位置设定为:使其夹压部位于比上述针电极的张设线稍微偏向非旋转滑接部件侧的位置,因此,在进行移动体的往复移动时,针电极的针部分从非旋转滑接部件侧被导入夹压部的可能性减小,因此,因针部分刮卡非旋转滑接部件侧而使针电极弯折的可能性减小。另外,针电极从轴旋转滑接部件侧被导入夹压部的可能性增高,但是,由于轴旋转滑接部件从动于针电极的相对移动来进行绕轴旋转,因此,针部分的刮卡阻力变小,针电极弯折的可能性极小。
当上述非旋转滑接部件被上述移动体以可向上述轴旋转滑接部件侧移动而不可旋转的方式支承,而轴旋转滑接部件被移动体的轴承部可绕轴旋转地支承时,载荷施加于非旋转滑接部件,作用载荷不直接施加于轴旋转滑接部件,因此,在可绕轴旋转地支承该轴旋转部件的轴承部上,不需要设置为了不阻碍轴旋转滑接部件的旋转而设置的其他部件,削减了部件数量,因此是有效的。
此外,当将上述电晕放电器作为使构成图像形成处理部的感光鼓的表面也带电的带电器时,作为易于在针电极上附着调色剂、纸粉和硅等的带电器的清扫装置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构件、过程、步骤、特性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鼓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3是组装入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带电器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X线方向看到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5是安装在图3的带电器上的清扫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中的Y-Y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Z-Z线的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纵剖视图,图2是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鼓单元的纵剖视图,图3是组装入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带电器的立体图,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X线方向看到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5是安装于该带电器的清扫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图4中的Y-Y线的向视剖视图,图7是图6中的Z-Z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A,是以具有电子照相方式的记录部的打印机为例示出的,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具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复印机、传真装置或兼具这些功能的所谓复合机等。在图中,图像形成装置A的装置主体1,是在高度方向上将记录纸(纸张)的供纸部2、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记录部3以及打印后的记录纸的排出部4按此顺序进行层叠而构成的。记录纸的供纸部2包括:能堆积收纳多张记录纸并可推拉的供纸盒2a、设置于该供纸盒2a的供纸方向的前端部的分离供纸辊2b、以及弹性接触在该分离供纸辊2b的周围的分离垫2c。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供纸盒2a之下进一步层叠同样的纸盒而形成多层纸盒,或者可设置可选纸盒(未图示)。此外,也可以设置延迟辊来替代上述分离垫2c。
图像记录部3由处理部和其下游侧的定影器11构成,在该处理部中,电晕带电方式的带电器(电晕放电器)6、由LED等构成的曝光器7、显影器8、转印辊(转印器)9以及除去转印时剩余的调色剂的清洁装置10按此顺序配置在感光鼓5的周围。该处理部除了曝光器7和转印辊9之外,形成为由鼓单元50和显影器单元80构成的处理单元,其中,鼓单元50包括感光鼓5、带电器6以及清洁装置10;显影器单元80包括显影器壳体81、搅拌输送螺杆82、83、供给桨84以及显影辊85等。
图示的显影器单元80是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方式的显影器,其构成为:将调色剂和载体收纳在显影器壳体81内,该显影器壳体81兼作通过树脂成型而形成的显影剂容器,一边用两根平行的搅拌及输送螺杆82、83进行搅拌、输送,一边利用供给桨84向施加了偏压的显影辊85供给显影剂。在显影器壳体81的外表面上附设有磁传感器86,检测显影器壳体81内的调色剂浓度(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比)。在离开该显影器单元80的位置上,设置有作为调色剂收纳部的调色剂容器12以及调色剂漏斗13,当上述磁传感器86检测到显影器壳体81内的调色剂浓度降低了时,则通过螺旋输送器(管式螺杆)14从调色剂漏斗13向显影器壳体81内补充调色剂。在调色剂容器12内设置有调色剂搅拌用搅拌器15和用于向调色剂漏斗13输送、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输送及排出用螺杆16,设置了调色剂搅拌用搅拌器15和调色剂输送及排出用螺杆16的调色剂容器12与后述的废调色剂容器17形成为一体,并构成为可拆装地安装于装置主体1的调色剂盒18。
鼓单元50和显影器单元80从装置主体1的前面侧,以分别或通过某种结合手段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状态,可拆装地被安装于装置主体1。此外,也可以是集合了除了曝光器7和转印辊9之外的所有处理部的处理单元。此外,上述调色剂盒18也是从装置主体1的前面侧可拆装地安装于装置主体1。这些处理单元50、80以及显影剂盒18作为消耗品,可更换为适当的新品。在这里,所谓装置主体1的前面侧,是指图1的纸面的靠近人的一侧。对于供纸盒2a,也可从装置主体1的前面侧,相对于装置主体1进行推拉。
构成上述调色剂盒18的废调色剂容器17上,连接有螺旋输送器19,该螺旋输送器19用于将利用清洁装置10除去并回收的废调色剂逐步输送并投入到废调色剂容器17中。从其废调色剂排出口排出、投入的废调色剂,由配置在废调色剂容器17中的输送螺杆17a分散堆积在废调色剂容器17内。
在定影器11的下游侧,连续地设置有切换门4a、排出辊对4b以及排纸盘4c,它们构成排出部4。在上述处理部的上游侧附近,配置有定位辊对20,记录纸(纸张)在分离供纸辊2b和分离垫2c的作用下,从上述供纸盒2a被逐张地分离并陆续送出,由该定位辊对20进行定位,并被导入到上述感光鼓5与转印辊9的对合部。感光鼓5一边按图1的箭头方向旋转,一边由带电器6使其表面均匀地带负电,基于图像信息的光学图像,通过曝光器7被照射到感光鼓5的表面,并在感光鼓5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是,光照射部分的电位根据感光鼓5的表面的光导电体的特性而发生变化,而其它部位的电位保持不变而形成的。
然后,该静电潜像通过被施加了偏压的显影器8逐步显影,并作为调色剂图像被送到感光鼓5与转印辊9的对合部。在进行该显影时,在电位由于光照而发生了变化的部位,与显影器8之间的电位差,使得调色剂被感光鼓5吸引,而变成黑色部分,在其它部分,因不吸引调色剂而变成白色部分,从整体来讲,基于图像信息形成了黑白调色剂图像。上述定位辊对20在被定位控制后,被旋转驱动,使得记录纸与感光鼓5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被同步地导入到其对合部。
转印辊9被施加偏压,一边与感光鼓5对合并沿箭头方向(随感光鼓5转动的方向)被旋转驱动,一边夹着记录纸进行输送,此时,感光鼓5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上。在感光鼓5的表面残留的调色剂等(有时包含纸粉),被清洁装置10除去并回收。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被导入定影器11,定影为永久图像,之后,顶起切换门4a,经由排出辊对4b排出到排纸盘4c上。该一连串的记录纸的供排是沿主供排路径P进行的,该主供排路径P在从供纸盒2a引出之后,立刻大致垂直(铅直)地竖起,并在排纸辊对4b处进行U形折转,折转到与从供纸盒2a引出的方向大致呈180度的方向。通过这样的布局结构,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小型化。
Figure S2007103018844D00081
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A具有双面记录功能,从上述主供排路径P的切换门4a的安装位置,到上述定位辊对20的上游侧,形成有以循环的方式汇合到主供排路径P的反转供排路径P1。上述排出辊对4b可正反转。此外,在反转供排路径P1上设置有输送辊对21、22,当进行双面记录时,沿着主供排路径P输送像上述那样进行了单面记录的记录纸,当记录纸的后端到达排出辊对4b时,该排出辊对4b暂时停止,并夹着记录纸的后端。然后,排出辊对4b反转,通过输送辊对21、22使记录纸从其后端起,在反转供排路径P1上进行输送,并汇合到主供排路径P,到达定位辊对20。由该定位辊对20对记录纸进行定位,并再一次将其导入到感光鼓5与转印辊9的对合部,进行其反面的记录。进行了双面记录的记录纸,之后沿与上述同样的主供排路径P排出到排纸盘4c上。
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A还具有记录纸的手动送纸功能,在装置主体1的侧部附设有可上下开闭且可滑动伸缩的三节手动送纸盘23。该手动送纸盘23,在不使用时,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以收缩的状态被关闭,而在使用时,拉动把手23a将其打开,并根据为了进行供纸而放置的记录纸的尺寸进行适当的拉伸。在该手动送纸盘23的前端部以弹性接触的状态设置了手动分离供纸辊23b和分离垫23c,进而在其下游侧,连续设置有汇合到主供排路径P的手动供排路径P2。
调色剂漏斗13用于暂时储存由调色剂容器12供给的调色剂,当显影器8的上述磁传感器86发出了已无调色剂的信号时,连接于调色剂漏斗13的螺旋输送器14动作,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器壳体81内。为了能够在调色剂漏斗13内始终储存规定量的调色剂,根据设置在该调色剂漏斗13内的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来进行上述调色剂输送及排出用螺杆16的动作控制。调色剂漏斗13内储存的规定量的调色剂量,例如,设定为:在调色剂容器12内的调色剂变没,到更换新的调色剂盒18的期间内还能继续进行打印动作的充分的量。
接下来,参考图2,对一体地设置有带电器6的感光鼓单元50详细地进行说明。感光鼓5是在铝等导电性圆筒体的表面涂敷光导电体而形成的,在其两端开口部固定有由绝缘性树脂等构成的凸缘部件5a、5b。感光鼓5,在其两端的凸缘部件5a、5b上同轴地穿插有一根轴(鼓轴)51c,通过轴承51a、51b可绕轴旋转地支承于由树脂成型品构成的单元框架51。在凸缘部件5a、5b的周面上,同心地形成有齿轮5c、5d,齿轮5c与装置主体1内的未图示的驱动传递系统啮合连接,获得其驱动力,感光鼓5绕鼓轴51c进行绕轴旋转。转印辊9等机构部的被驱动传递齿轮(都未图示)与相反侧的齿轮5d啮合,向这些机构部传递旋转驱动。
带电器6由Scorotron型电晕放电器构成,是将以下部件单元化而构成的:安装固定在上述单元框架51的两个端部的一对安装部件61、62,张设在该安装部件61、62之间的针电极63,与该安装部件61、62结合且支承在它们之间并覆盖该针电极63的剖面为U形的屏蔽壳体(壳体部)64,以及张设在该安装部件61、62之间并且配置在屏蔽壳体64的感光鼓侧开口部的格栅65。安装部件61、62通过分别形成的螺钉孔61a、62a,利用螺钉61b、62b连接固定在单元框架51上。
针电极63是电晕放电用电极,由具有如图所示的多个针状电极63a...的细带金属板状体构成。该针电极63的一端63b,挂装在一侧的安装部件61内,而另一端63c通过拉伸弹簧63d挂装在另一侧的安装部件62内,以被施加拉力的状态张设在两个安装部件61、62之间。此外,格栅65由形成了多个狭缝的金属薄板构成,其一端65a挂装在一侧的安装部件61上,另一端65b通过摆动部件65c和拉伸弹簧65d挂装在另一侧的安装部件62上。
上述摆动部件65c,以从感光鼓5侧贯穿到其相对侧的方式配置,并且以支点销65ca为支点,可摆动地支承于安装部件62。该摆动部件65c的感光鼓5侧突出端上挂装了格栅65的另一端65b,而其相反侧的突出端上挂装有拉伸弹簧65d。当在图像形成装置A的规定位置安装了本感光鼓单元50时,上述针电极63和格栅65与装置主体1内的电源电极(未图示)连接,并被分别施加规定的电压。此外,两个安装部件61、62与屏蔽壳体64已结合成一体。
上述带电器6具有夹持针电极63并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清扫部件24。该清扫部件24,如图2至图7所示,具有:以可沿针电极63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屏蔽壳体64上的移动体25;由该移动体25支承并从两侧夹持针电极63的两个滑接部件30、31;以使一侧的滑接部件30对另一侧的滑接部件31施加弹力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移动体25与该滑接部件30之间的施力构件32。移动体25由以下部件构成保持两个滑接部件30、31的コ字形的移动体主体26,由该移动主体26支承并不可脱离地按压滑接部件30、31的按压部件27,利用螺钉28a固定在移动体主体26的背部、用于将移动体25安装在操作杆29的前端的安装部件28。在利用螺钉28a将移动体主体26和安装部件28固定为一体时,贯穿在U字型屏蔽壳体64的背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开口64a,并横跨其宽度方向,夹持开口周缘部。在将移动体主体26和安装部件28一体化了的状态下,可在开口64a内,沿屏蔽壳体64(针电极63)的长度方向移动。
移动体主体26的两个脚部被形成得可弹性变形,在其顶端形成有卡止爪26a、26b。该卡止爪26a、26b通过形成于上述按压部件27上的卡止孔27a、27b插入按压部件27,并被其卡止,由此,按压部件27被安装于移动主体26,使得如后所述那样,将两个滑接部件30、31不可脱离地保持在规定位置上。
上述一侧的滑接部件30由非旋转滑接部件构成,该非旋转滑接部件以可向另一侧的滑接部件31侧移动而不可旋转的方式被移动体主体26所支承。更详细地讲,该非旋转滑接部件30由截面为半圆形的滑接部30a、在该滑接部30a的背面侧沿着长度方向与其形成为一体的截面为凹形的基部30b、以及形成于长度方向两端的卡止销30c、30d构成。该非旋转滑接部件30在被安装保持在移动体25上的状态下,其两端的卡止销30c、30d穿插在形成于移动体主体26和按压部件27上的长孔26c、27c内。长孔26c、27c的长度方向,朝向两个滑接部件30、31的相对方向,由此,该非旋转滑接部件30在上述安装保持状态下,可以沿着该相对方向(参照图6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
此外,基部30b以包围卡止孔27a的基部和弹性部件26d的方式将它们卡合于其凹部内,长圆状的卡止销30d与长孔26c形成卡合关系,并且该非旋转滑接部件30在上述安装保持状态下不可进行绕轴旋转,其中,弹性部件26d以悬臂状形成于移动体主体26的一侧的脚部侧。在基部30b的凹部内表面上形成有突起30e,该突起30e在上述安装保持状态下,与上述弹性部件26d抵接,并使弹性部件26d从图6和图7的双点划线弹性变形到实线位置。弹性部件26d由于其复原弹力而起到使非旋转滑接部件30向另一侧的轴旋转滑接部件31侧施加弹力的作用,由此构成上述施力构件32。
轴旋转滑接部件31,由截面为圆形的辊部件31a和同轴地形成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旋转支轴31b、31c构成。在移动体主体26和按压部件27上形成有作为轴承部的轴孔26e和轴孔27d,轴旋转滑接部件31在安装保持于移动体25的上述安装保持状态下,其旋转支轴31b、31c被这些轴孔26e和轴孔27d轴支承,该轴旋转滑接部件31,可绕这些旋转支轴31b、31c的轴心进行旋转。另外,两个滑接部件30、31,以从两侧夹持带电器6的针电极63的方式安装在移动体主体26和按压部件27上,被该移动体主体26和按压部件27所保持,并通过连结于操作杆29的前端的安装部件28安装在屏蔽壳体64上,由此,构成可沿针电极63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清扫部件24。两个滑接部件30、31和移动体25的各构成部件,最好是用树脂的一体成形体来制作。
上述两个滑接部件(非旋转滑接部件和轴旋转滑接部件)30、31的相互位置设定为:使其夹压部n,如图6所示,位于比上述针电极63的张设线L稍微靠向非旋转滑接部件30侧的位置。因此,在如后述那样使移动体25进行往复动作并利用清扫部件24清扫针电极63时,以针电极63在该夹压部n处平缓地弯曲的状态,进行滑接部件30、31的滑动。夹压部n的从上述张设线L向非旋转滑接部件30侧的偏移宽度δ设定为:滑接部件30、31的滑动阻力不会过大。
以下,对具有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清扫部件24的带电器6中的针电极63的清扫要领进行说明。在上述操作杆29的基部侧(设置于装置主体1上的未图示的维护用开关门侧),如图2和图3所示,形成有操作抓手部29a,操作者打开上述开关门,握住操作抓手部29a反复进行推拉操作。通过该推拉操作,清扫部件24,如图6的箭头b所示那样,沿着针电极63的长度方向反复进行往复移动。在进行该往复移动期间,针电极63为被两个滑接部件30、31夹持的状态,所以,通过这些滑接部件30、31的滑接作用,可以擦拭除去附着的调色剂和纸粉或硅等。而且,在上述施力构件32的作用下,对非旋转滑接部件30施加箭头a方向的作用力。由此,两个滑接部件30、31弹性地夹持针电极63,因此,可有效地进行该擦拭除去。
在像这样以被施加弹力的状态进行往复移动时,轴旋转滑接部件31,从动于针电极63的相对移动而如图6的箭头c所示那样进行绕轴旋转。由此,清扫部件24可顺滑地进行往复移动。由于该轴旋转滑接部件31不直接承受弹力作用载荷,因此,载荷不会阻碍其滑动。非旋转滑接部件30,其半圆形的滑接部30a总是在对轴旋转滑接部件31施加弹力的状态下,在针电极63上弹性滑动。滑接部30a,其曲面部分为与针电极63的滑接面,因此该弹性滑动受到的阻力也较小。这样的清扫部件24的功能,不使用用于承受载荷的轴承部件就能实现,对削减部件数量是有效的。
另外,滑接部件30、31的夹压部n比上述针电极63的张设线L,向非旋转滑接部件30侧偏偏移宽度δ的量,因此,在滑接部件30、31滑动时,针电极63的针状电极63a...(参考图2),从轴旋转滑接部件31侧被导入夹压部n。因此,针状电极63a...与非旋转滑接部件30的滑接部30a的接触程度变小,针状电极63a...被滑接部30a的表面刮卡的可能性较低。由此,由刮卡引起针电极63弯折的可能性也减小。此外,虽然针电极63从轴旋转滑接部件31侧被导入夹压部n的可能性增高,但是,由于轴旋转部件31从动于针电极63的相对移动来进行绕轴旋转,因此,针状电极63a...的刮卡阻力变小,针电极63弯折的可能性极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电晕放电器为带电器的例子进行了描述,但是,也能适用于根据需要而在转印器和感光鼓周围设置的其他电晕放电器。此外,作为施力构件32除了由图示那样的弹性部件26d和突起30e构成之外,还可以采用由板簧和其它弹性施力部件构成的构件。另外,虽然对从装置主体1的前面侧安装处理单元50、80和调色剂盒18的例子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从左右侧面或背面侧,以及上方安装的场合。另外,作为显影器8,举例说明了使用双组分显影剂的方式,但是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适用于单组分显影方式的场合。
虽然参照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可以以多种方法改进本发明,并且可以推知与上面提出和描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多种实施方式,这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后附权利要求书意在涵盖本发明的所有落入本发明主旨和范围内的改进方案。

Claims (6)

1.一种具有电晕放电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晕放电器具有针电极、夹持该针电极并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清扫部件;
上述清扫部件具有:以可沿针电极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电晕放电器的壳体部上的移动体;由该移动体支承并从两侧夹持针电极的两个滑接部件;以及以使一侧的滑接部件对另一侧的滑接部件施加弹力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移动体与该滑接部件之间的施力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侧的滑接部件由非旋转部件构成,该非旋转部件以可向上述另一侧的滑接部件侧移动而不可旋转的方式被上述移动体所支承;
另一侧的滑接部件由轴旋转部件构成,该轴旋转部件被移动体的轴承部可绕轴旋转地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感光鼓,上述电晕放电器是用于使感光鼓的表面带电的带电器。
4.一种具有电晕放电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晕放电器具有壳体部、张设在该壳体部内的针电极、以及夹持该针电极并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清扫部件;
上述清扫部件具有:以可沿针电极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述壳体部上的移动体;由被该移动体支承并从两侧夹持针电极的非旋转滑接部件和轴旋转滑接部件的组合构成的两个滑接部件;以及以使非旋转滑接部件对轴旋转滑接部件施加弹力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移动体与该非旋转滑接部件之间的施力构件;
上述两个滑接部件的相互位置设定为:其夹压部位于比上述针电极的张设线稍微偏向非旋转滑接部件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非旋转滑接部件以可向上述轴旋转滑接部件侧移动而不可旋转的方式被上述移动体所支承,轴旋转滑接部件被移动体的轴承部可绕轴旋转地支承。
6.根据权利要起4或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感光鼓,上述电晕放电器是用于使感光鼓的表面带电的带电器。
CN2007103018844A 2006-12-21 2007-12-20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6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4582 2006-12-21
JP2006344582 2006-12-21
JP2006-344581 2006-12-21
JP2006344582A JP4992413B2 (ja) 2006-12-21 2006-12-2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4581A JP4386069B2 (ja) 2006-12-21 2006-12-2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44581 2006-1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6438A true CN101206438A (zh) 2008-06-25
CN101206438B CN101206438B (zh) 2011-06-15

Family

ID=39566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188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06438B (zh) 2006-12-21 2007-12-2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86069B2 (zh)
CN (1) CN1012064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8185A (zh) * 2014-08-15 2014-11-19 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及其电离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92413B2 (ja) * 2006-12-21 2012-08-0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6914B2 (ja) * 2005-05-13 2012-06-2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コロナ放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35048B2 (ja) * 2005-05-23 2011-07-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コロナ放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8185A (zh) * 2014-08-15 2014-11-19 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净化装置及其电离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86069B2 (ja) 2009-12-16
CN101206438B (zh) 2011-06-15
JP2008158070A (ja) 200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75647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15237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8224213B2 (en) Toner transferring mechanism,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CN10120643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30826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25163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4906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
CN101872150B (zh) 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E60019832T2 (de) Kombinierte Auflade- und Reinigungsklinge
US792989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ain and auxiliary cleaning device for cleaning an image bearing surface
JPH112589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442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927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5996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lectrode cleaning member
JPH11265136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13438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36717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73074A (zh) 显影装置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设备和色粉供应控制方法
JPH08292696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トナー回収量検知方法
JP34181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586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924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146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532363B2 (ja) 転写装置
JP45123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11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011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