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8974A - 试题构造方法和装置、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试卷、以及存储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试题构造方法和装置、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试卷、以及存储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8974A
CN101198974A CNA2006800210840A CN200680021084A CN101198974A CN 101198974 A CN101198974 A CN 101198974A CN A2006800210840 A CNA2006800210840 A CN A2006800210840A CN 200680021084 A CN200680021084 A CN 200680021084A CN 101198974 A CN101198974 A CN 101198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 option
option
correct
examinee
op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10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钟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8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8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7/00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 G09B7/06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multiple-choice answer-type, i.e. where a given question is provided with a series of answers and a choice has to be made from the answers
    • G09B7/07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multiple-choice answer-type, i.e. where a given question is provided with a series of answers and a choice has to be made from the answer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questions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 G09B7/077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multiple-choice answer-type, i.e. where a given question is provided with a series of answers and a choice has to be made from the answer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questions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different stations being capable of presenting different questions simultaneous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7/00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 G09B7/06Electrically-operated teach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orking wit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f the multiple-choice answer-type, i.e. where a given question is provided with a series of answers and a choice has to be made from the ans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题构造方法和装置、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试卷以及存储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在多个考生同时参加测试的情况下,通过选项混合使正确答案布置按考生是不同的。此外,调整正确答案布置,使得正确答案不会不良地分布于特定选项。尤其是,邻近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被调整成彼此不同的。因此,作弊例如一个考生向其他考生显示答案或偷看其他考生的答卷可以被防止。根据本发明,作为多选项客观测试盲点的考生分类能力可以被显著地提高。

Description

试题构造方法和装置、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试卷、以及存储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题构造方法和装置、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试卷、以及存储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本发明具体涉及可以防止很多考生间作弊的试题构造方法和装置、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试卷、以及存储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通常,测试被分类为:多选项客观测试,其将问题和按问题的多个选项呈现给考生,并允许考生选择多个选项中的一个;简答式主观测试,其呈现问题,并允许考生对问题进行简短回答;以及论文式主观测试,其使考生以论文方式写出所呈现问题的答案。
在论文式主观测试中,尽管可以准确地评估考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但是,主考者可能要花相当多的时间来阅读和理解考生的答案。而且,在评分时,根据主考者的主观意见,相同的答案可能给出不同的分数。
不同于论文式主观测试,在简答式主观测试中,主考者的主观意见的影响很小。而且,如果考生不知道正确答案,考生就不能回答问题,因此,只要考生不知道正确答案,他/她就不可能侥幸地回答正确。然而,主考者需要直接评估每个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因此主考者需要花相当多时间来评分。
不同于论文式主观测试和简答式主观测试,在多选项客观测试中,考生阅读试题,并在与问题一起呈现的多个被编号的选项(将由考生选择)中选择一个选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考生将对应于他认为是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的选项的号码选进OMR(光标阅读机)卡等等中,主考者可以使用计算机对选择结果进行评估和评分。所以,评分所需要的时间短,从而,考生在测试之后可以立即收到结果。
目前,在各类测试系统中,多选项客观测试被广泛使用,这是因为很多人可以同时参加测试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评分。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传播,考生间使用诸如蜂窝电话等无线通信媒介的最新作弊手段已经发生,这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尤其是在多选项客观测试中,因为只要考生知道正确的答案号码就可能作弊,所以不同类型的作弊,比如偷看邻近考生的答卷或使用无线通信媒介来传送答案号等可能易于出现,但抓捕作弊却不容易实现。相应地,对考生进行分类的能力可能被降低,很多无辜考生可能落选。
本发明已经完成,用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试题构造方法和装置,其使试题的式样多样化,以便防止多个考生间的作弊,从而提高对考生分类的能力;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试卷,以及存储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试题构造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其通过网络接收多个问题、具有各个问题的属性的元信息;第一转换单元,其把通过接收单元输入的各个问题转换成具有内容和排版信息的数据文件;数据库,其存储通过接收单元的各个问题的元信息和多个数据文件;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单元,包括试卷信息读取部分、按问题选项布置提取部分、正确答案布置决定部分和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其中,所述试卷信息读取部分从数据库读出用于构造试卷的多个试卷信息,所述按问题选项布置提取部分基于所读取的多个试卷信息来混合每个问题的选项,并提取混合度超过规定混合度的选项布置,所述正确答案布置决定部分按考生针对每个试题从所提取的选项布置中随机选择一个选项布置,并从所选择的选项布置中决定正确答案以作为对应试题的正确答案,所述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检查针对每个考生决定的正确答案布置中的正确答案是否分布不良,当正确答案分布不良时,执行分布处理;以及第二转换单元,基于来自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单元的最终正确答案布置信息,按考生产生并输出具有不同正确答案布置的试题文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试题构造方法包括:第一过程,使接收单元通过网络接收多个问题和具有各个问题的属性的元信息;第二过程,使第一转换单元把通过接收单元输入的各个问题转换成具有内容和排版信息的数据文件,并使数据库存储所述数据文件;第三过程,使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单元从数据库读取多个试卷信息,以便构造测试科目的问题和按问题的选项,根据规定混合度按考生来调整每个问题的选项布置,以便按考生产生不同的正确答案布置,并且,依赖于按考生产生的每个正确答案布置中的正确答案是否分布不良而执行分布处理;以及第四过程,使第二转换单元基于在第三过程中获得的最终正确答案布置信息、按考生产生并输出具有不同正确答案布置的试题文件。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多个考生同时参加测试的情况下,正确答案布置通过选项混合使得按考生而不同。而且,正确答案布置被调整,使得正确答案不会不良分布于特定的选项。特别是,邻近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被调整成彼此不同。所以,作弊例如一个考生向其他考生显示答案或偷看其他考生输入的答案可以被防止。根据本发明,可以显著地改善将考生分类的能力(其为多选项客观测试的盲点)。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试题构造装置的配置图;
图2示出了针对通过图1的接收部分输入的问题和元信息的屏幕示例图;
图3示出了在图1的XML转换部分中转换之后的源样本的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数据库中存储的原始正确答案到OMR正确答案布置信息的示例图;
图5示出了图1的数据库中存储的原始正确答案到OMR正确答案布置信息的另一示例图;
图6示出了图1的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7是说明将用在图6的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中的混合度的图;
图8是说明图6的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中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图6的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中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将在图1的DOC转换部分中产生的初始主试卷的类型的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初始主试卷被编辑的情况的图;
图12和13分别示出了图11的经编辑主试卷中每个问题的选项被彼此不同地混合的情况的图;
图14到17是说明图1的HTML转换部分中的操作的图;
图1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试题构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详细说明图18的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和存储过程的流程图;
图20是详细说明根据图18的正确答案布置的试题构造过程的流程图;
图21示出了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使用的OMR卡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构造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试题构造装置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试题构造装置在线构造试题并将所构造的试题在线或离线地传送给考生。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试题构造装置的配置图。图1中所示的配置在包括web服务器(未示出)和专用线(未示出)的操作员服务器(即,可以接收不同问题,并基于所接收的问题来构造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试题的服务器)内被提供。
图1的试题构造装置包括:接收部分10,其通过网络(例如,互联网)(未示出)接收从主考者的个人计算机等提供的多个问题(例如,由主考者使用通用字处理器程序创建的问题)和包含各个问题的属性的元信息;XML转换部分12,其作为第一转换部分,用于把所接收的问题转换成包含内容和排版信息的数据文件(XML文件);以及数据库14,其存储通过接收部分10所接收的各个问题的元信息和按测试科目的数据文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试题构造装置包括: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其从数据库14读出多个试卷信息(例如,数据文件和元信息),以便构造某个测试科目的一定数量的问题和选项,根据预定的混合度按考生来调整问题的选项布置,以便按考生产生不同的正确答案布置,以及依赖于所产生的每个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中的正确答案是否分布不良而执行分布处理,然后通过在邻近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之间进行比较来单独处理正确答案布置;第二转换部分18,其基于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的正确答案布置信息、按考生来产生并输出具有不同正确答案布置的试题文件;以及控制部分20,其控制各个部分的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试题构造装置还包括:诸如键盘、鼠标笔、或典型的语音识别软件包等的数据输入单元;诸如视频监视器等的显示单元;诸如扬声器等的语音输出单元;以及诸如CPU等的处理单元。另外,试题构造装置包括:主考者终端(未示出)(例如,个人计算机(PC)等),其中合并了web浏览器程序;以及用于提供有线/无线互联网通信功能的软件或硬件。
这里,在主考者的终端中合并了通用字处理器程序(例如,微软公司的“WORD”)(下文中被简称为“字处理器”)。另外,在主考者的终端中还合并了可以允许输入与试题构造相关的问题和元信息的程序。
如图2中所示,在主考者的终端的监视器上显示了被分成如下几部分的屏幕,即:可以进行每个问题的一般准备的准备部分30、段落部分31、问题输入部分32、注释部分33、以及元信息输入部分34。
当主考者想要输入问题时,主考者只将适当的内容输入到各个分开的部分中。要输入到元信息输入部分34中的元信息依赖于输入到问题输入部分32中的问题。元信息包括问题的答案和标记、针对该问题的选项混合的可能性、该问题所属的科目、问题ID等。
如果主考者将适当的内容输入到图2中所示的屏幕的各个分开的部分中,试题就被在线或离线地提供给考生。另外,正确答案的确认、注释、以及与测试相关的参考被在线地提供给考生。
如果主考者输入并存储了期望的问题及其元信息等,该问题和元信息就通过诸如互联网等网络从主考者的终端传送到接收部分10,并由XML转换部分12转换成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文件。作为转换的结果,XML转换部分12生成被称为例如“sample.xml”的数据文件。
为了参考,被称为“sample.xml”的文件被存储在统一编码系统(例如,UTF-8:UCS转换格式,8位形式)中,因而,原始文件可以通过字处理器来确认。
被输入到准备部分30、段落部分31、问题输入部分32、注释部分33等中的内容由XML转换部分12转换成XML文件,并且所转换的XML文件被存储在第一存储部分14a中。存储在第一存储部分14a中的信息可以通过XSL和其他转换技术来自由地排版。
为了参考,图3示出了从XML转换部分12输出的数据文件(sample.xml)的内容。
数据文件中包括内容和排版信息。例如,在图3中,内容包括:“Whereis my hometown?”、“①”、“Rainbow Hill”、“②”、“Flower-BloomingMountain”、“③”、“Sun rising Hill”、“④”、“Jeong Dongjin”、“⑤”、“Waemok Village”。例如,在图3中,排版信息是用于排版内容的信息并且是指不包括内容的信息(例如,间隔词、选项顺序等)。
数据库14包括:第一存储部分14a,其存储由XML转换部分12转换并输出的数据文件(XML)中的内容和排版信息;以及第二存储部分14b,其存储从属于通过接收部分10接收的每个问题的元信息(例如,科目、答案、问题ID、难度、选项混合的可能性等)。第二存储部分14b还存储下面将要描述的正确答案布置信息。
数据库14的第二存储部分14b以查询表的形式存储信息。在初始查询表中,存储了处于尚未进行选项混合的状态下的多个问题ID(标识)以及按问题ID的原始正确答案。
随后,如果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产生了在执行了选项混合的状态下、针对科目的预定数量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布置,并将所产生的正确答案布置存储在第二存储部分14b中,那么,第二存储部分14b的查询表就具有科目代码的信息、科目代码的试卷ID、属于该试卷ID的考生的试卷号、按试卷号执行了不同类型的选项混合的问题的ID、各个问题的原始正确答案(即,选项混合前的答案)、以及OMR答案(即,原始答案的选项混合的结果),如图4中所示。
图4示出了在针对科目代码“T1”、属于试卷ID“10”的、具有试卷号“125”、“126”和“127”的试卷中描述了十个问题,但是,按试卷号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布置是不同的。
在图4中,对应于各个试卷号的问题的顺序是相同的,但是每个问题的选项是混合的。可替选地,对应于各个试卷号的问题的顺序可以不同地被改变。
为了参考,在图4中,试卷号有三个,这意味着参加科目代码“T1”的试卷ID“10”的测试的考生数量是三个。
同时,用于选项混合的选择项信息可以被添加到第二存储部分14b的查询表中。即,如图5中所示,可以针对每个问题定义主观或客观类型,并且可以定义选项混合可能/不可能/拣选(sort)。
这里,“选项混合可能”是用于以随机提取方式在具有3或更大混合度的选项混合的选项布置中随机地选择一个选项布置的选择项,而“选项混合不可能”是用于决定原始选项布置的选择项。另外,“选项混合拣选”是用于在原始选项布置和被设置成与原始选项布置相反的选项布置之间随机地选择一个的选择项。
为了以此方式构造第二存储部分14b的查询表,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收到来自控制部分20产生正确答案布置以便进行试卷构造的命令时,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执行相应的操作。控制部分20将诸如测试科目(或包括测试范围的科目)、问题数量和考生数量等信息和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命令一起传送给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另外,控制部分20也可以提供按行的考生数量的信息。
操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的操作员随时可以选择每科目所需要的试题以及问题数量。例如,可以预先定义针对科目、或在该科目的测试范围内的试题和问题数量,然后,可以预先设定用于规定试题的原始正确答案布置(即,图4和5中的原始正确答案布置)。
更具体地说,如图6中所示,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包括:试卷信息读取部分16a,其使用存储在数据库14的第二存储部分14b中的元信息来读出用于构造试卷的多个试卷信息(例如,试题号(问题号)、对应于各个问题号的答案、分值、用于按问题号进行选项混合的选择项等);以及按问题选项布置提取部分16b,其基于由试卷信息读取部分16a读出的多个试卷信息在可能的限度内混合每个问题的选项,并针对每个试题提取混合度超过规定混合度的选项布置。
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包括:选择项处理部分16c,其基于第二存储部分14b的用于选项混合的选择项信息来处理选项混合选择项(即,选项混合可能/不可能/拣选中的一种),所述信息与由按问题选项布置提取部分16b提取的按问题选项布置有关;以及正确答案布置决定部分16d,其在从选择项处理部分16c输出的多个选项布置中针对每个问题随机选择一个选项布置,决定所选择的选项布置的正确答案(其不同于选项混合前的原始正确答案)作为对应问题的正确答案,并针对每个考生重复正确答案的决定,以便按考生来决定不同的正确答案布置。
此外,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包括: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其检查由正确答案布置决定部分16d决定的、针对每个考生的答案布置中的正确答案是否分布不良,并在正确答案分布不良时执行分布处理;以及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其基于由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调整的、按考生的答案布置来执行调整,使得邻近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之间的相关度很低。
在按问题选项布置提取部分16b中将使用的混合度优选被设置为三或更大。例如,当原始问题的选项布置是A、B、C、D和E并且原始问题的选项布置被改变为A、C、B、D和E时,混合度为二。
因此,三或更大的混合度意味着原始问题的选项布置中三个或更多选项的布置被改变了。即,当一个问题有五个选项且五个选项被混合时,情形数为120,如图7中所示,而它们之中具有三或更大混合度的情形数为109。
也就是说,针对一个问题的有效选项混合的数量为109,并且,它们之中的一个选项布置被随机地提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混合度是三或更大。在本例中,每个问题中的选项数量是五。当然,混合度可以根据按问题的选项数量而改变。
具有上述配置的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可以仅利用试卷信息读取部分16a的操作、按考生提供不同的正确答案布置给正确答案布置决定部分16d。然而,由于每个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中的一个正确答案可能多于其他正确答案,所以随后需要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的操作。此外,对应于一个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与对应于邻近考生(即,所有方向上的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的相关度,即,与对应于邻近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的相似性可能很高。因此,随后需要第二正确答案布置16f的操作。
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的操作将参考图8的流程图来详细地描述。
首先,在下面的描述中,问题数量由“itemCnt”来表示,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由“V_ran”来表示,每个试题号itemSeq的选项布置由“DBexam”来表示,以及对应于每个试题号itemSeq的正确答案由“DBans”来表示。此外,累计的选项布置由“ExamArr”来表示,累计的正确答案布置由“AnsArr”表示,以及按选项号a1到a5的累计的正确答案比分别由“R_a1”到“R_a5”来表示。这里,将基于如下假设来给出描述,即:问题数量itemCnt是20,所有问题都是客观类型的,以及针对每个试题的选项数量是五。
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试题号itemSeq(初始值是一)与问题数量itemCnt进行比较(步骤S101)。
作为比较结果,当判定试题号itemSeq小于问题数量itemCnt时,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判断试题号itemSeq的选项1、2、3、4和5的哪一个与该试题号itemSeq的正确答案DBans相对应(步骤S102到S106)。
作为判断结果,如果该试题号的正确答案DBans对应于选项号1(步骤S102为“是”),那么,在步骤S107中,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1与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V_ran进行比较。如果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V_ran大于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1,那么,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1递增“1”(步骤S108)。
如果该试题号的正确答案DBans对应于选项号2(步骤S103为“是”),那么,在步骤S109中,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2与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V_ran进行比较。如果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V_ran大于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2,那么,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2递增“1”(步骤S110)。
如果该试题号的正确答案DBans对应于选项号3(步骤S104为“是”),那么,在步骤S111中,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3与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V_ran进行比较。如果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V_ran大于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3,那么,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3递增“1”(步骤S112)。
如果该试题号的正确答案DBans对应于选项号4(步骤S105为“是”),那么,在步骤S113中,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4与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V_ran进行比较。如果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V_ran大于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4,那么,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4递增“1”(步骤S114)。
如果该试题号的正确答案DBans对应于选项号5(步骤S106为“是”),那么,在步骤S115中,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5与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V_ran进行比较。如果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V_ran大于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5,那么,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将该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5递增“1”(步骤S116)。
以此方式,如果计算试题号itemSeq的累计正确答案比(R_a1到R_a5中的一个),则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对选项布置和正确答案布置进行累计(步骤S117)。也就是说,关系式ExamArr(累计的选项布置)=ExamArr+‘,’+DBexam(对应试题的选项布置)以及关系式AnsArr(累计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DBans(对应试题的正确答案)被建立。
然而,当在步骤S107、S109、S111、S113和S115中判定相同正确答案比的最大值/最小值大于对应选项号的累计正确答案比,也就是“否”时,在步骤S118,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按选项号R_a1到R_a5基于累计正确答案比来计算被使用的正确答案号的最少正确答案数量,然后分配新的选项布置。接下来,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执行步骤S117的操作。
随后,在步骤S119中,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执行表达式itemSeq=itemSeq+1,并重复步骤S101到S118的操作。也就是说,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e继续执行该过程,直到试题号itemSeq等于问题数量itemCnt(例如,20)。
例如,当存在10个客观问题且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的试卷中各问题的原始答案依次为4、5、2、2、3、5、5、4、2和5时,利用按问题选项布置提取部分16b和选择项处理部分16c,选项混合的布置DBexam为32541、14523、31425、31542、25413、53142、12453、32514、24135和51324。那么,当从选项混合后的布置参考(即,由正确答案布置决定部分16d所决定的正确答案布置DBans)所获得的实际OMR正确答案布置依次为4、3、4、4、5、1、4、5、1和1时,具有正确答案号4的问题数量是四,然而,具有正确答案号2的问题数量是零。也就是说,正确答案分布不良。
假定在从10%到30%范围的不良分布率上执行调整。那么,基于上述的实际OMR正确答案布置,在重复循环直到满足条件itemSeq=4后,R_a1、R_a2、R_a3、R_a4和R_a5分别为0(0%)、0(0%)、1(10%)、3(30%)和0(0%)。当满足条件itemSeq=7时,R_a1、R_a2、R_a3、R_a4和R_a5分别为1(10%)、0(0%)、1(10%)、4(40%)和1(10%)。
这里,由于不满足条件R_a4(40%)<V_ran(30%),关于所使用的正确答案号的最少正确答案数量,得到关系式R_a2=0(0%),并且,第七个问题的原始正确答案号5被定位在新选项布置(4阶乘中的一个,即,24种情形被随机地提取)中第二选项的位置处。在新选项布置中,例如,如果表达式Find_Exam_Arr(5,2)→15423被建立,那么,第七号的选项布置12453被替换为15423,OMR中第七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号4被替换为2,并且得到关系式R_a2=1(10%)和R_a4=3(30%)。接下来,在条件itemSeq=8下重复循环。
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的操作将参考图9的流程图来详细描述。
首先,在下面的描述中,试卷序列号由“setSeq”(初始值=1)来表示,试卷的正确答案布置发布数量由“setCnt”来表示,当前正确答案布置中相同正确答案数量由“sameCnt”来表示,以及试卷的按问题的错误答案率由“diffPer”来表示。试卷的按问题的相同答案率由“samePer=(100-diffPer)/100”来表示,而与选项混合不可能的选择项相对应的问题数量由“fixedCnt”来表示。每行的考生数量由“personLine”来表示,试卷序列号setSeq的正确答案布置由“ansArr”来表示,以及在前的正确答案布置由“prvAnsArr”来表示。将连续的相同答案的可能数量由“serialCnt”来表示,而相同答案号的字符串由“Sc1”到“Sc5”来表示。
例如,当30人在一个教室中以五排(每排6人)来参加测试时,每行的考生数量personLine是6。当serialCnt是3时,字符串“,1,1,1”、“,2,2,2”、“,3,3,3”、“,4,4,4”和“,5,5,5”分别被分配给Sc1到Sc5。
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判断试卷的正确答案布置发布数量setCnt是否大于或等于试卷序列号setSeq。如果判定试卷的正确答案布置发布数量setCnt大于或等于试卷序列号setSeq(步骤S201为“是”),那么,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就提取与对应试卷序列号setSeq相关的新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步骤S202)。
接下来,当所提取的新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的字符串长度是Len a、且在字符串长度Sc1从所提取的新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中去除之后的字符串长度是Len_f时,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利用表达式Len_1=Len_a-Len_f来计算Len_1。类似地,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计算Len_2、Len_3、Len-4和Len_5。然后,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计算“SL=Len_1+Len_2+Len_3+Len_4+Len_5”(步骤S203)。
如果算出的SL大于零(步骤S204为“是”),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将过程返回到步骤S202,并再次执行用于提取新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的操作。同时,如果算出的SL小于或等于零(步骤S204为“否”),那么,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将在前的正确答案布置prvAnsArr与当前试卷序列号setSeq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进行比较,并对当前正确答案布置与在前的正确答案布置的相同正确答案数量sameCnt进行评估(步骤S205)。
如果评估了当前正确答案布置的相同正确答案数量sameCnt,那么,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判断“sameCnt/(itemCnt-fixedCnt)”是否大于samePer。当“sameCnt/(itemCnt-fixedCnt)”大于samePer时(步骤S206为“是”),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将过程返回到步骤S202,并再次执行用于提取新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的操作。同时,当“sameCnt/(itemCnt-fixedCnt)”小于或等于samePer时(步骤S206为“否”),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将当前试卷序列号setSeq与每行的考生数量personLine进行比较。
作为比较的结果,在当前试卷序列号setSeq大于每行的考生数量personLine时(步骤S207为“是”),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将通过当前试卷序列号setSeq和每行的考生数量personLine相加所获得的正确答案布置与当前试卷序列号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进行比较,以便评估当前正确答案布置的相同正确答案数量sameCnt(步骤S208)。
随后,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判断“sameCnt/(itemCnt-fixedCnt)”是否大于samePer。当“sameCnt/(itemCnt-fixedCnt)”大于samePer时(步骤S209为“是”),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将过程返回到步骤S202,并再次执行用于提取新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的操作。同时,当“sameCnt/(itemCnt-fixedCnt)”小于或等于samePer时(步骤S209为“否”),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将当前试卷序列号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设置为prvAnsArr,并将当前试卷序列号setSeq和当前试卷序列号的正确答案布置ansArr存储在数据库14中(步骤S210)。即使当在步骤S207中判定为“否”时,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也执行步骤S207的操作。
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16f的操作将被再次描述。假设使用的试卷包括十个问题且每个问题有五个选项,以及考生的数量是100。此外,假设将是连续的相同正确答案的可能数量serialCnt被定义为3,以及每行的考生数量是10。在这些条件下,例如,对于所有方向上的邻近考生,获得彼此相差大约60%或更多的100个正确答案布置。此外,假设setSeq=2,在setSeq=1时获得的在前的正确答案布置prvArr是“,4,3,4,2,4,1,2,5,1,1”,而在setSeq=2时获得的当前正确答案布置ansArr是“,1,3,4,4,4,3,5,5,2,1”。
如果将是连续的相同答案的可能数量serialCnt是2,由于当setSeq=2时第三、第四和第五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4,4,4,因此,不一致性判断成立。相应地,过程返回到新的ansArr提取操作(Len_a=20,Len_f=14,Len_4=20-14=6,SL=0+0+0+6+0=6>0)。
然而,在该示例中,由于将是连续的相同答案的可能数量是3,所以,过程前进到相同答案比操作。于是,由于prvArr和ansArr的第二、第三、第五、第八和第十个问题具有相同的答案,所以,在作弊期间可能出现50%的有效结果。
因此,由于差别必须是60%或更多,所以,不一致性判断成立,过程再次返回到新的ansArr提取操作。如果差别是60%或更多,则需要检查每行十人的邻近考生之间的差别。
由于当试卷序列号setSeq>personLine(10)时,使用相同方法来检查具有setSeq-personLine值的试卷的正确答案布置与当前setSeq的正确答案布置之间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中,如果差别小于60%,那么,不一致性判断成立,继而过程再次返回到新的ansArr提取操作。同时,如果差别大于60%,那么,将setSeq和所决定的ansArr存储在数据库中,继而针对下一个试卷号重复该过程。
第二转换部分18包括:DOC转换部分18a,其将多个数据文件转换成用于字处理器的文档;以及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转换部分18b,其将多个数据文件转换成HTML文档。
从DOC转换部分18a输出的用于字处理器的文档被传送到按需打印(POD)系统22,而从HTML转换部分18b输出的HTML文件通过web浏览器显示在考生的终端屏幕上。
DOC转换部分18a和HTML转换部分18b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性地操作或可以同时操作。也就是说,当试题被离线地提供给按需打印系统22来进行试卷打印时,试题通过DOC转换部分18a最终被传送到按需打印系统22。此外,当在线的成员请求试题时,试题通过HTML转换部分18b最终被传送到该成员。
DOC转换部分18a首先从数据库14搜索用于构造原始试卷文件的问题信息(例如,唯一的ID、顺序、分值等),根据所搜索的问题信息按问题读出段落和问题,然后利用该段落和问题来构造原始试卷文件(其也被称为主试卷文件)(见图10)。
这里,使用基本试卷模板来插入问题,并且按问题将问题号和标记信息添加到试卷。
接下来,DOC转换部分18a执行编辑,比如将通告插入到完成的原始试卷文件(主试卷文件)中,以便增加完成程度。
这里,使用通用字处理器程序(例如,微软公司的“WORD”)进行编辑。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问题之间间隔的调整、特定字体处理等。此外,附加修正(例如,测试通告、针对听力的通告、针对一组问题的通告等)被插入到试卷中。所编辑的主试卷文件可如图11中所示。
随后,DOC转换部分18a按试卷搜索选项混合信息。具体地,DOC转换部分18a从数据库14按在前产生的试卷搜索对应于考生的选项布置和正确答案布置组,转换所编辑的主试卷文件,以便按考生产生试卷文件(例如,用于字处理器的文档文件)(见图12和13)。此时,唯一的试卷ID被分别地插入到试卷文件中,并且,按问题的原始选项布置被转换成新的选项布置。
参考图12和13,问题以相同顺序被呈现,然而,从属于各个问题的选项布置彼此不同。或者,问题的顺序以及各个问题的选项布置可以彼此不同。
同时,HTML转换部分18b也执行与DOC转换部分18a相同的详细操作。自按考生数量产生试卷文件时起的操作是相同的。由HTML转换部分18b产生的试卷被在线地输出。所以,试卷可以是单个试卷或多个试卷。
尤其是,因为由HTML转换部分18b产生的试卷文件是XML代码或XML文件,所以,另外执行将所产生的试卷文件转换成HTML文档的转换。
在数据文件(XML)→XSL转换→HTML文档的过程期间,通过web浏览器可以看到将由HTML转换部分18b执行的用于字处理器的XML文档的转换。
例如,用于将XML转换到HTML的XSL(可扩展样式语言)的内容(即,xml_to_html.xsl)如图14中所示。
选项混合之后的结果可以通过web浏览器看到。首先,图15示出了选项混合前的原始状态。图16示出了基于原始状态、顺序为5,4,3,2,和1的选项布置。此外,图17示出了基于原始状态、顺序为2,3,5,1,和4的选项布置。如图15到17中所示,相同问题以选项布置被改变的状态呈现给各个考生,从而防止了考生之间的作弊。
在图1中,示出了一个按需打印系统22,然而,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提供多个按需打印系统。
控制部分20依赖于是否从主考者那里收到问题及其元信息来控制到数据库14的存储操作。此外,当成员通过诸如互联网等通信网络请求试卷、或离线的订购者请求试卷时,控制部分20操作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和第二转换部分18。
控制部分20事先存储了用于成员认证的信息。当然,用于成员认证的信息可以被存储在第二存储部分14b中。此外,控制部分20提供基本信息(例如,测试科目、考生数量、问题数量等),使得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可以产生正确答案布置信息。另外,控制部分20接收来自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的正确答案布置信息,并临时存储该信息,以便根据由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产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信息来监视是否正常地执行了第二转换部分18中的转换操作。
接下来,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试题构造方法将参考图18的流程图来详细描述。
首先,控制部分20判断将从接收部分10接收的问题和包括该问题的属性的元信息是否存在。作为判断的结果,如果问题(由字处理器创建的问题)和从属于该问题的元信息存在(步骤S10为“是”),则控制部分20将通过接收部分10接收的、从属于对应问题的元信息存储在数据库14的第二存储部分14b中,并指示XML转换部分12执行XML转换。
相应地,XML转换部分12接收从接收部分10提供的问题,并将对应问题的内容和排版信息存储在数据库14的第一存储部分14a中(步骤S12)。如果输入了问题和从属于该对应问题的元信息,那么,在控制部分20的控制下执行到数据库14的存储操作。
如果在问题和元信息没有被进一步输入的状态下、在线或离线地输入试卷请求信息(步骤S14为“是”),则控制部分20指示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产生正确答案布置,并提供用于正确答案布置产生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测试科目、考生数量、问题数量、每行的考生数量)。
相应地,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使用数据库14的数据文件和元信息来构造某个测试科目的一定数量的问题和选项,还将所构造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布置构造成按考生而变化(步骤S16)。由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的试卷信息读取部分16a、按问题选项布置提取部分16b、选择项处理部分16c和正确答案布置决定部分16d来执行用于按考生构造不同正确答案布置的基本操作。按考生构造的正确答案布置被存储在数据库14中。
然后,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基于按考生产生的不同正确答案布置来评估按考生产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中的正确答案是否分布不良,并执行分布处理。此外,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执行使得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与邻近考生(所有方向上的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不同的处理(步骤S18)。
接下来,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把按考生调整的正确答案布置信息(即,当不良分布的正确答案的分布处理以及使相邻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彼此不同的处理完成时的信息)存储在第二存储部分14b中(步骤S20),并把按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传送给控制部分20,同时通知控制部分20存储了正确答案布置信息。
随后,控制部分20控制第二转换部分18来执行转换操作。
也就是说,在控制部分20的控制下,DOC转换部分18a从数据库14读出数据文件,并将其转换成用于字处理器的文档。此外,DOC转换部分18a基于对应数据文件的元信息分别混合每个问题的选项,使得考生接收具有不同正确答案布置的试卷。
以此方式,DOC转换部分18a根据考生数量来构造试卷(步骤S22),从而,考生收到相同的试题,但其所收到的试题具有不同的正确答案布置。从DOC转换部分18a输出的试题被离线地传送给按需打印系统22,并被打印在试卷上。然后,试卷被分发给考生。
同时,HTML转换部分18b从数据库14读出数据文件,将数据文件转换成HTML文档,并基于对应数据文件的元信息来混合每个问题的选项,使得考生收到具有不同正确答案布置的试卷。
以此方式,HTML转换部分18b根据考生数量来构造试卷(步骤S22),从而,考生在线地接收具有不同正确答案布置的相同的试题。从HTML转换部分18b输出的试题被在线地显示在考生的终端屏幕上。
DOC转换部分18a和HTML转换部分18b不总是同时操作。当试题被离线地提供给按需打印系统22以便进行试卷打印时,试题只通过DOC转换部分18a传送给按需打印系统22。此外,当在线成员请求试题时,试题只通过HTML转换部分18b传送给该成员。
上述的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和存储过程将参考图19的流程图详细地描述。
为了根据考生数量产生可变的正确答案布置,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在考生数量Testee、客观问题中选项可混合的问题数量ItemCnt、按问题选项混合的可能性和可重新部署性选择项OptArr、原始正确答案布置ansArr等被事先设置的状态下启动正确答案布置产生操作。
开始时,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将考生数量Testee(例如,10)与比较值Start(1)进行比较。该比较操作可以由控制部分20来执行。开始时,由于比较值Start小于考生数量(步骤S16-2为“是”),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从所选择的试题(即,数据文件)中根据客观问题中选项可混合的问题数量ItemCnt来获得选项混合布置(步骤S16-3)。
接下来,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根据按问题选项混合的可能性和可重新部署性选择项OptArr来混合可重新部署的问题(步骤S16-4)。
如果以此方式获得了针对第一考生的试题的选项混合布置和正确答案布置,则将信息临时存储在第二存储部分14b中(步骤S16-5)。接下来,在前的比较值被递增一,且该过程前进到步骤S16-2。随后,从步骤S16-2开始的操作被重复。如果考生数量Testee大于或等于比较值Start,该操作停止。
如果以此方式针对所有考生产生试题的选项混合布置(图4或5中的选项混合状态)和正确答案布置(图4或5中的OMR正确答案布置),那么,正确答案布置产生部分16执行图18中步骤S18的操作。
用于根据图18描述中的正确答案布置来构造试题的操作将参考图20的流程图来详细描述。ItemNo表示问题号(初始值=1),并且ItemCnt表示根据正确答案布置的问题数量(步骤S22-1)。
开始时,第二转换部分18将问题号ItemNo与问题数量ItemCnt(例如,10)进行比较。比较操作可以由控制部分20来执行。开始时,由于问题号ItemNo小于问题数量ItemCnt(步骤S22-2为“是”),因此,选项混合布置从第二存储部分14b分配到第二转换部分18,并且从第一存储部分14a加载对应于第一问题号的数据文件(步骤S22-3)。
随后,当所加载的数据文件要被转换成HTML文档(步骤S22-4为“是”)时,第二转换部分18的HTML转换部分18b操作(步骤S22-5),然后,HTML转换部分18b中的转换结果被添加到HTML文档作为问题(步骤S22-7)。同时,当所加载的数据文件要被转换成用于字处理器的文档时(步骤S22-4为“否”),第二转换部分18的DOC转换部分18a操作,然后,DOC转换部分18a中的转换结果被添加到用于字处理器的文档作为问题(步骤S22-8)。这里,关于所加载的数据将被转换成HTML文档还是用于字处理器的文档的指示由控制部分20作出。
以此方式,如果一个问题被添加,在前的问题号ItemNo递增一。接下来,执行步骤S22-2的操作,然后,继续上述操作。
在操作期间,如果问题号ItemNo变得大于问题数量ItemCnt,就不执行进一步的文档转换操作,直到此时由转换操作构造的试题被输出。
也就是说,当在线输出时(步骤S22-9为“是”),所构造的试题以试卷形式通过在线方式显示在每个考生的终端屏幕上。同时,当离线输出时(步骤S22-9为“否”),所构造的试题被传送给按需打印系统22,然后以试卷形式由按需打印系统22打印出来。
以在线方式参加测试的成员或以离线方式参加测试的考生将答案记录在图21中所示的OMR卡上。当然,以在线方式参加测试的成员可以使用他的/她的终端的输入单元来输入答案。在图21中,针对1,000,000人发布了0到999,999的不同试卷号。
在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字处理器的文档已被描述为一类可以容易地写入、编辑和打印的文档,作为标准且通用文档的HTML文档已被描述为一类容易在线观看的文档。当然,通过适当转换可以提供其他类型的文档。
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发明的主题或精神。因此,伴随此类修改和变化的技术特征仍落入所附权利要求所表示的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试题构造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其通过网络接收多个问题和具有各个问题的属性的元信息;
第一转换单元,其把通过所述接收单元输入的所述各个问题转换成具有内容和排版信息的数据文件;
数据库,其存储通过所述接收单元的各个问题的元信息以及多个数据文件;
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单元,包括:
试卷信息读取部分,其从所述数据库读取用于构造试卷的多个试卷信息;
按问题选项布置提取部分,其基于所读取的多个试卷信息来混合每个问题的选项,并提取混合度超过规定混合度的选项布置;
正确答案布置决定部分,其按考生针对每个试题从所提取的选项布置中随机选择一个选项布置,并从所选择的选项布置中决定正确答案来作为对应试题的正确答案;和
第一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其检查针对每个考生所决定的正确答案布置中的正确答案是否分布不良,当所述正确答案分布不良时,执行分布处理;以及
第二转换单元,其基于来自所述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单元的最终正确答案布置信息,按考生产生并输出具有不同正确答案布置的试题文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题构造装置,
其中,所述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单元包括:第二正确答案布置调整部分,其在依赖于所产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中的正确答案是否分布不良而执行所述分布处理之后,将每个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与邻近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进行比较,以便调整相关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题构造装置,
其中,从第二转换单元输出的所述试题文件是用于字处理器的文档、或具有在线可观看的格式的文档。
4.一种试题构造方法,包括:
第一过程,使接收单元通过网络接收多个问题和具有各个问题的属性的元信息;
第二过程,使第一转换单元将通过接收单元输入的各个问题转换成具有内容和排版信息的数据文件,并使数据库存储所述数据文件;
第三过程,使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单元从所述数据库读取多个试卷信息,以便构造测试科目的问题和按问题的选项,根据规定混合度按考生来调整每个问题的选项布置,以便按考生产生不同的正确答案布置,以及,依赖于按考生产生的正确答案布置的每个中的正确答案是否分布不良而执行分布处理;以及
第四过程,使第二转换单元基于在第三过程中获得的最终正确答案布置信息,按考生产生并输出具有不同正确答案布置的试题文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题构造方法,
其中,第三过程还包括:在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单元执行了所述分布处理之后,使所述正确答案布置产生单元将每个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与邻近考生的正确答案布置进行比较,并调整相关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题构造方法,
其中,在第四过程中的试题文件是用于字处理器的文档、或具有在线可观看的格式的文档。
7.一种通过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题构造方法制作的试卷。
8.一种通过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题构造方法制作的试卷。
9.一种存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题构造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10.一种存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题构造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CNA2006800210840A 2005-06-16 2006-04-14 试题构造方法和装置、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试卷、以及存储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Pending CN1011989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51791 2005-06-16
KR1020050051791A KR100533358B1 (ko) 2005-06-16 2005-06-16 시험문제 구성장치 및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8974A true CN101198974A (zh) 2008-06-11

Family

ID=37306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210840A Pending CN101198974A (zh) 2005-06-16 2006-04-14 试题构造方法和装置、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试卷、以及存储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30644A1 (zh)
EP (1) EP1897043A1 (zh)
KR (1) KR100533358B1 (zh)
CN (1) CN101198974A (zh)
WO (1) WO2006135149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085A (zh) * 2009-01-20 2010-07-21 许小丹 一种加扰考核系统
CN102663911A (zh) * 2012-03-14 2012-09-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伪随机数的网上考试系统试卷选项均匀分布方法
CN105632270A (zh) * 2016-03-04 2016-06-01 北京华云天一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考试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5810036A (zh) * 2016-04-08 2016-07-27 尚学博志(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习题训练的题目呈现与答题结果统计方法及系统
CN106570186A (zh) * 2016-11-11 2017-04-1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试卷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9376975A (zh) * 2018-08-14 2019-02-22 贵州华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考务管理分配系统
CN109614594A (zh) * 2018-11-27 2019-04-12 浙江万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将题目文档解析为题库数据的方法
CN112749873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塔塔顾问服务有限公司 安全执行数字化考试的方法和系统
CN112765564A (zh) * 2021-01-18 2021-05-07 山东山大鸥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题防窃取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0705B (zh) * 2009-01-05 2013-08-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互动功能的音频播放装置及其互动方法
WO2011013126A1 (en) * 2009-07-28 2011-02-03 Ofir Epstein A system, a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testing
KR100953166B1 (ko) * 2009-09-18 2010-04-20 최태호 시험기반의 전자학습 방법
TWI409722B (zh) * 2010-03-08 2013-09-21 Prime View Int Co Ltd 測驗系統及其方法
US10522050B2 (en) 2012-02-24 2019-12-31 National Assoc. Of Boards Of Pharmacy Test pallet assembly
CN103226902B (zh) * 2013-03-21 2015-10-14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远程便携式培训考试系统
CN104598638A (zh) * 2015-02-09 2015-05-06 深圳市菁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题库和二维码的试题解答方法
US10713964B1 (en) 2015-06-02 2020-07-14 Bilal Ismael Shammout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reation of an educational test based on prior performance with individual test questions
JP6409764B2 (ja) * 2015-12-24 2018-10-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漢字問題作成システム
US9800753B1 (en) * 2016-05-27 2017-10-24 Scantron Corporation Data buffering and interleaved transmission of scanned data
KR102006601B1 (ko) * 2018-03-30 2019-10-01 주식회사 풀이러닝 전자시험지 생성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45950B2 (en) * 1997-03-27 2010-12-07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uter based creation of tests formatted to facilitate computer based testing
KR20000054682A (ko) * 2000-04-15 2000-09-05 허원 통신을 통한 문제출제 서비스방법
KR100544064B1 (ko) * 2000-02-01 2006-01-23 이재영 다양한 문제출제시스템
KR20000054227A (ko) * 2000-05-27 2000-09-05 이우식 인공지능을 이용한 인터넷 문제은행
KR20030067424A (ko) * 2002-02-08 2003-08-14 주식회사 아이디소프트 단문형과 지문복합형 문제 들의 개인화 서비스
JP2004144903A (ja) * 2002-10-23 2004-05-20 Hokkaido Technology Licence Office Co Ltd 試験問題作成・採点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試験問題作成・採点サーバ、携帯型解答者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携帯型解答者端末装置搭載用プログラム
US20060003306A1 (en) * 2004-07-02 2006-01-05 Mcginley Michael P Unified web-based system for the delivery, scoring, and reporting of on-line and paper-based assessment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085A (zh) * 2009-01-20 2010-07-21 许小丹 一种加扰考核系统
CN102663911A (zh) * 2012-03-14 2012-09-1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伪随机数的网上考试系统试卷选项均匀分布方法
CN105632270A (zh) * 2016-03-04 2016-06-01 北京华云天一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考试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105810036A (zh) * 2016-04-08 2016-07-27 尚学博志(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习题训练的题目呈现与答题结果统计方法及系统
CN106570186A (zh) * 2016-11-11 2017-04-19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试卷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9376975A (zh) * 2018-08-14 2019-02-22 贵州华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考务管理分配系统
CN109614594A (zh) * 2018-11-27 2019-04-12 浙江万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将题目文档解析为题库数据的方法
CN109614594B (zh) * 2018-11-27 2023-05-30 浙江万朋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将题目文档解析为题库数据的方法
CN112749873A (zh) * 2019-10-30 2021-05-04 塔塔顾问服务有限公司 安全执行数字化考试的方法和系统
CN112765564A (zh) * 2021-01-18 2021-05-07 山东山大鸥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题防窃取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33358B1 (ko) 2005-12-02
WO2006135149A1 (en) 2006-12-21
EP1897043A1 (en) 2008-03-12
US20090130644A1 (en) 200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8974A (zh) 试题构造方法和装置、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试卷、以及存储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试题构造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US20080145832A1 (en) Test Question Constru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est Sheet Fabricated Using the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Test Question Constructing Program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DE602004003878T2 (de) System und Programm zur Authentifizierung anhand eines Stimmenabdrucks
CN107798321A (zh) 一种试卷分析方法和计算设备
CN109643329A (zh) 从数据表中的数据生成图表
CN106846961A (zh) 电子试卷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20215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369290A (zh) 一种自动生成数据采集模块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59277A (zh) 智能教育试题库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127621A (zh) 对话模块的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44093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thought system
CN112906376B (zh) 一种自适应匹配的用户英语学习文本推送系统和方法
WO202208221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collusion in student testing using graded scores or answers for individual questions
CN117235105A (zh) 对大模型进行微调、生成sql语句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51554A (zh) 基于自然语言理解及处理的保险问答回答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57527B (zh) 一种xml报文比对方法及系统
Toler et al. The Constraint of History
KR20180086801A (ko) Rdf 트리플 기반의 문장 의미 정형화 및 문장 생성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구현한 문장 생성 장치
CN112989783B (zh) 一种智能组卷装置及方法
CN114462377A (zh) 一种考试用标准化答题卡的制作方法及系统、装置
CN108875060A (zh) 一种网站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
CN112088391A (zh) 考选系统、考选装置及考选方法
DE602004011041T2 (de) Hinzufügen von Fragezeichen zu elektronischen Nachrichten
CN201196787Y (zh) 一种Word操作题的考评装置
CN113194106B (zh) 一种网络数据安全识别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