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5269A - 多载波通信中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载波通信中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85269A CN101185269A CNA2006800191178A CN200680019117A CN101185269A CN 101185269 A CN101185269 A CN 101185269A CN A2006800191178 A CNA2006800191178 A CN A2006800191178A CN 200680019117 A CN200680019117 A CN 200680019117A CN 101185269 A CN101185269 A CN 1011852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place
- base station
- phase
- place rotation
- same symb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多载波通信中使用重复技术时,能够进行干扰抑制码元合成的基站装置。在基站(100)中,重复单元(103)复制(重复)从调制单元(102)输入的各个数据码元而形成多个相同数据码元,相位旋转单元(106)根据设定单元(107)所设定的相位旋转角度,对从复用单元(105)输入的导频码元及数据码元提供相位旋转。此时,相位旋转单元(106)对分配给相同的副载波的导频码元和数据码元提供相同角度的相位旋转。而且,相位旋转单元(106)使多个相同数据码元之间的相位旋转差与相邻小区中的相同码元之间的相位旋转差不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载波通信中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无线通信、特别是移动通信中,除声音以外,图像和数据等各种各样的信息正成为传输的对象。预测今后对更高速传输的需求性将进一步高涨,为了进行高速传输,在寻求更加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并实现传输效率高的无线传输技术。
作为能够对应这样的要求的一种无线传输技术有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为使用多个副载波来并行传输数据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具有高的频率利用效率、在多路径环境下码元之间干扰降低等特征,有效地提高传输效率,这些都广为人知。
此外,在OFDM中,由于多路径造成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有可能使各个副载波的质量大幅变动。此时,被分配给衰落的波谷的位置的副载波的信号,由于质量差而难以解调,所以需要提高质量,以便能够解调。
作为用来提高OFDM中的质量的技术有被称为重复技术的技术。重复技术是指复制(repetition)某个码元而形成多个相同码元,将这些多个相同码元分配给多个不同的副载波或不同的时刻而发送的技术。在接收端能够通过最大比合成这些相同码元而获得分集增益。
非专利文献1:前田,新,岸山,佐和橋、“下りリンクブロ一ドバンドチャネルこぉけるO F C D MとO F D M の特性比較”、電子情報通信学会、信学技報R C S 2002-162、2002年8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在位于小区边界附近的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以下,简称为移动台)中,由于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有色干扰)的影响较大,所以即使对在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以下,简称为基站)中被重复的多个相同码元进行了最大比合成,也有可能达不到所需质量。
因此,为了有效地抑制这样的干扰,考虑对这些多个相同码元进行基于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基准的干扰抑制码元合成(以下,称为MMSE合成)。
但是,在基站中将多个相同码元分配给相邻的多个副载波时,由于在相邻副载波之间线路变动的相关性较高,所以在移动台中,在相邻副载波之间进行期望波与干扰波的相位差几乎成相同角度的接收。例如,在副载波f1的期望波和干扰波的相位差θ1可能与在副载波f2的期望波和干扰波的相位差θ2几乎为相同的角度。
这样在副载波f1的相位差θ1与在副载波f2的相位差θ2几乎为相同角度时,在移动台中用于计算在MMSE合成中使用的加权的矩阵,即接收码元的互相关矩阵不具有逆矩阵,移动台不能计算加权,因此不能进行MMSE合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多载波通信中使用重复技术时,能够进行干扰抑制码元合成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基站是向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发送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多载波信号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其采用以下结构,包括:复制单元,复制码元而形成多个相同码元;相位旋转单元,对所述多个相同码元提供相位旋转;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多载波信号,该多载波信号为相位旋转后的所述多个相同码元被分配给所述多个副载波的多载波信号,所述相位旋转单元使所述多个相同码元之间的相位旋转差与相邻小区或相邻扇区中的相同码元之间的相位旋转差不同。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多载波通信中使用重复技术时,在移动台中能够进行干扰抑制码元合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移动台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小区配置的一例的图(两个小区的模型);
图5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相位旋转的说明图(基站BSA);
图5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相位旋转的说明图(基站BSB);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接收码元的图(移动台MS);
图7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接收波、期望波以及干扰波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接收波、期望波以及干扰波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小区配置的一例的图(三个小区的模型);
图9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相位旋转的说明图(基站BSA);
图9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相位旋转的说明图(基站BSB);
图9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相位旋转的说明图(基站BSC);
图10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相位旋转的说明图(基站BSA);
图10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相位旋转的说明图(基站BSB);
图10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相位旋转的说明图(基站BSC);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相位旋转的说明图(时间轴配置);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扇区配置的一例的图(三个扇区的模型);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的合成单元的动作说明图;
图15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的合成单元的动作说明图;
图16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的合成单元的动作说明图;
图16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的合成单元的动作说明图;
图16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的合成单元的动作说明图;
图17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的合成单元的动作说明图;以及
图17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台的合成单元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对通过重复而形成的多个相同码元,进行基于相位旋转差的相位旋转,所述相位旋转差为与相邻小区或相邻扇区中的相同码元之间的相位旋转差不同的相位旋转差。
首先,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
如图1所示,无线网络控制站装置(以下,简称为控制站)RNC(RadioNetwork Controller)对小区A的基站BSA发送控制数据A,同时对小区A的相邻小区即小区B的基站BSB发送控制数据B。在控制数据A中包含有基站BSA固有的相位旋转角度A,在控制数据B中包含有基站BSB固有的相位旋转角度B。而且,相位旋转角度A与相位旋转角度B彼此不同。
基站BSA对通过重复而形成的多个相同码元,根据控制站RNC所指示的相位旋转角度A提供相位旋转。同样,基站BSB对通过重复而形成的多个相同码元,根据控制站RNC所指示的相位旋转角度B提供相位旋转。基站BSA和基站BSB,根据彼此不同的相位旋转角度A和B进行相位旋转,所以多个相同码元之间的相位旋转差在相邻小区之间彼此不同。
然后,基站BSA将提供了相位旋转的发送数据A发送到位于基站BSA的小区A的移动台MSA,基站BSB将提供了相位旋转的发送数据B发送到位于基站BSB的小区B的移动台MSB。小区A和小区B相邻,移动台MSA位于小区A的小区边界附近时,在移动台MSA接收作为期望波的发送数据A,同时接收作为干扰波的发送数据B。因此,移动台MSA通过将这些数据进行MMSE合成,抑制来自基站BSB的干扰波。
接着,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0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基站BSA及基站BSB都采用图2所示的结构。
在基站100中,编码单元101对输入的发送数据(比特串)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单元102对编码后的发送数据以QPSK或16QAM等调制方式进行调制处理而生成数据码元。
重复单元103复制(重复)从调制单元102输入的各个数据码元而形成多个相同的数据码元,并将其输出到S/P单元(串行/并行变换单元)104。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多个相同数据码元为一个单位而称为重复单位。
S/P单元104将从重复单元103串行输入的数据码元序列变换为并行后输出到复用单元105。通过该串行/并行变换,各个数据码元被分配给构成多载波信号的多个副载波。此时,S/P单元104将多个相同数据码元分配给彼此相邻的副载波。
复用单元105通过在每次从S/P单元104输入规定数目(例如,相当于1帧)的数据码元时选择并输出导频码元,将数据码元和导频码元进行时间复用。
相位旋转单元106根据由设定单元107设定的相位旋转角度,对从复用单元105输入的导频码元及数据码元提供相位旋转。此时,相位旋转单元106对分配给相同的副载波的导频码元和数据码元提供相同角度的相位旋转。相位旋转的细节将后述。相位旋转后的码元被分别输出到IFFT(Inverse FastFourier Transform)单元108。
设定单元107取得在从图1所示的控制站RNC接收到的控制数据中所包含的各个基站的相位旋转角度,对相位旋转单元106设定该相位旋转角度。
IFFT单元108对被分配到导频码元或数据码元的多个副载波进行IFFT而获得多载波信号即OFDM码元。
GI附加单元109在OFDM码元的前头附加与OFDM码元的尾部部分相同的信号而设置GI(Guard Interval)。
无线发送单元110对附加GI后的OFDM码元进行D/A变换、放大以及上变频等的发送处理后,将其从天线111向图1所示的移动台MS发送。
接着,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200的结构。图1所示的移动台MS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
在移动台200中,通过天线201接收到的OFDM码元由无线接收单元202进行下变频、A/D变换等接收处理后,由GI除去单元203除去GI,并输入到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单元204。
FFT单元204对OFDM码元进行FFT而取出对各个副载波所分配的码元,将相当于1OFDM的码元并行地输出到分离单元205。
分离单元205将从FFT单元204输入的码元分为导频码元和数据码元,将数据码元输出到P/S单元(并行/串行变换单元)206,将导频码元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207。
P/S单元206将从分离单元205并行地输入的数据码元序列变换为串行后输出到加权乘法单元208。
信道估计单元207使用导频码元来求各个副载波的信道估计值(例如,传播路径变动电平),将其与导频码元一起输出到加权计算单元209。
加权计算单元209根据导频码元和信道估计值来计算MMSE基准的干扰抑制用加权后输出到加权乘法单元208。
加权乘法单元208将干扰抑制用加权乘以数据码元后输出到合成单元210。
合成单元210以重复单位来合成被乘以干扰抑制用加权的数据码元,即合成单元210合成在基站100通过重复而形成的相同数据码元。由此进行MMSE合成。
MMSE合成后的码元在解调单元211中被进行解调,在解码单元212中被进行解码。由此获得接收数据。
接着,说明有关相位旋转的细节。
首先,如图4所示,说明移动台MS正在与小区A的基站BSA进行通信,且位于小区A的小区边界附近的情况。而且,说明与小区A相邻的小区为一个小区即小区B的情况。因此,在图4中,对移动台MS而言,基站BSA为期望站,基站BSB为干扰站。也就是说,从基站BSA发送的OFDM码元为期望波,从基站BSB发送的OFDM码元为干扰波。
如图5A所示,在基站BSA中,对导频码元P1和P2及相同的数据码元S1和S1′(S1′为重复S1而形成的与S1相同的数据码元:下同)进行由控制站RNC指示的相位旋转角度(φ1和φ2)的相位旋转。此时,对在不同时刻t1和t2分配给相同的副载波f1的导频码元P1和数据码元S1提供相同角度φ1的相位旋转。同样,对在不同时刻t1和t2分配给相同的副载波f2的导频码元P2和数据码元S1’提供相同角度φ2的相位旋转。由此,导频码元P1和P2之间的相位旋转差及数据码元S1和S1′之间的相位旋转差都为φA=φ2-φ1。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基站BSB中,对导频码元P1和P2及通过重复而形成的相同的数据码元I1和I1′提供由控制站RNC指示的相位旋转角度(φ1和φ3)的相位旋转。另外,为φ2≠φ3。此时,对在不同时刻t1和t2分配给相同的副载波f1的导频码元P1和数据码元I1提供相同角度φ1的相位旋转。同样,对在不同时刻t1和t2分配给相同的副载波f2的导频码元P2和数据码元I1’提供相同角度φ3的相位旋转。由此,导频码元P1和P2之间的相位旋转差及数据码元I1和I1′之间的相位旋转差都为φB=φ3-φ1。
由此,在相邻小区之间,期望波的相同码元之间(即,数据码元S1和S1′之间)的相位旋转差(φA)和干扰波的相同码元之间(即,数据码元I1和I1′之间)的相位旋转差(φB)彼此不同。然后,包含进行了这样的相位旋转的各个码元的OFDM码元被移动台MS接收。
图6表示移动台MS的接收码元。在时刻t1,通过副载波f1和f2接收的导频码元为RP1和RP2。此外,在时刻t2,通过副载波f1和f2接收的数据码元为R1和R2。数据码元R1和R2分别包含期望波的数据码元S1和S1′及干扰波的数据码元I1和I1′。
在移动台MS中,首先,使用导频码元RP1和RP2求副载波f1和f2的信道估计值h1和h2,形成式(1)所示的信道估计值矢量H。
接着,在移动台MS使用导频码元RP1和RP2作为参照码元,形成式(2)所示的、接收信号的互相关矩阵R。
接着,在移动台MS根据式(3)导出各个数据码元R1和R2的最适合的加权矢量W(维纳解(Weiner solution))。也就是说,求MMSE基准的干扰抑制用加权w1和w2。
另外,由图3所示的加权计算单元209进行互相关矩阵R的形成及加权矢量W的导出。
这样,在移动台MS中,在进行加权矢量W的导出时,需要计算互相关矩阵R的逆矩阵R-1。由于相邻副载波之间的线路变动的相关性较高,所以在副载波f1的期望波和干扰波的相位差θ1与在副载波f2的期望波和干扰波的相位差θ2几乎为相同的角度(即,RP1=RP2)时,不能计算逆矩阵R-1,发生所谓的秩亏,从而不能导出加权矢量W。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假设副载波f1和f2之间的相位旋转差在基站BSA为φA,而在基站BSB为φB,使相邻副载波之间的相位旋转差在基站BSA和基站BSB彼此不同。因此,能够防止在副载波f1的相位差θ1和在副载波f2的相位差θ2为相同的角度,并能够降低秩亏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假设相位旋转差φA=20°和φB=130°时,接收波R1和R2、期望波S1和S1′以及干扰波I1和I1′之间的关系如图7A及图7B所示,从而能够使在副载波f1的相位差θ1和在副载波f2的相位差θ2不同。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导出加权矢量W,其结果,即使在多载波通信中使用重复技术时,也能够获得MMSE合成的干扰抑制效果。
这里,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干扰抑制效果,优选是在相邻小区之间使相位旋转差的差尽量大。
例如,如上述图4所示为两个小区的模型时,使小区A中的相位旋转差φA和小区B中的相位旋转差φB之间的差为180°即可。因此,例如,对于分配给如上述图5A及图5B所示的相邻副载波f1和f2的两个相同的码元,在基站BSA,将相位旋转角度设为(φ1、φ2)=(0°、0°),在基站BSB,将相位旋转角度设为(φ1、φ3)=(0°、180°)。
此外,如图8所示为三个小区的模型时,使小区A中的相位旋转差φA和小区B中的相位旋转差φB和小区C中的相位旋转差φC之间的差互为120°即可。
因此,例如,对于分配给如图9A~图9C所示的相邻副载波f1和f2的两个相同的码元,在基站BSA如图9A所示那样将相位旋转角度设为(0°、0°)(即,相位旋转差φA=0°),在基站BSB如图9B所示那样将相位旋转角度设为(0°、120°)(即,相位旋转差φB=120°),在基站BSC如图9C所示那样将相位旋转角度设为(0°、-120°)(即,相位旋转差φC=-120°)。
同样,对于分配给如图10A~图10C所示的相邻副载波f1~f4的四个相同的码元,在基站BSA如图10A所示那样将相位旋转角度设为(0°,0°,0°、0°)(即,相位旋转差φA=0°),在基站BSB如图10B所示那样将相位旋转角度设为(0°,120°,240°、0°)(即,相位旋转差φB=120°),在基站BSC如图10C所示那样将相位旋转角度设为(0°,-120°,-240°、0°)(即,相位旋转差φC=-12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彼此相邻的小区的各个基站中,对多个相同码元进行对应于相邻小区数目的角度的相位旋转。例如,在如上述图4所示为两个小区的模型时,小区A的相邻小区是一个小区B,而在如上述图8所示为三个小区的模型时,小区A的相邻小区是小区B及小区C。因此,在基站BSA中,对于多个相同码元的各个码元,提供根据式(4)所求得角度的相位旋转。
相位旋转角度=n×(360°/(相邻小区数+1))
其中,n为整数 ...式(4)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将通过重复而形成的多个相同数据码元配置到相邻副载波(频率轴配置)的情况。但是,如图11所示,即使在将通过重复而形成的多个相同数据码元S1和S1′配置到不同时刻的相同副载波(时间轴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实施本发明。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在相邻小区之间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但是,即使在相同小区内的相邻扇区之间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实施本发明。例如,如图12所示为三个扇区的模型时,能够与上述图8所示的三个小区的模型的情况一样来实施本发明。也就是说,在上述说明中,通过将小区A视为扇区A、将小区B视为扇区B以及将小区C视为扇区C,就能够与上述同样实施本发明。但是,在相邻扇区之间实施本发明时,在图12所示的基站BS中,对多个相同码元提供对应于1小区内的扇区数目的角度的相位旋转。具体而言,基站BS对于多个相同码元的各个码元,提供根据式(5)所求得角度的相位旋转。通过这种方式,在相邻扇区之间,使相位旋转差的差尽可能的大,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干扰抑制效果。
相位旋转角度=n×(360°/(1小区内的扇区数))
其中,n为整数 ...式(5)
此外,可根据在移动台中所估计的干扰波的相位旋转差而使期望站中的相位旋转差改变。例如,在如上述图4所示为两个小区的模型时,在移动台MS中估计干扰波的相位旋转差φB之后,从相位旋转差φB计算最适合于期望波的干扰抑制的相位旋转差φA,并将该相位旋转差φA通知期望站BSA就可以。此外,在干扰站BSB中使干扰波的相位旋转差φB可变时,也可以经由基站之间的网络将相位旋转差φB通知给期望站BSA。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在下行线路适用本发明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上行线路。例如,基站对本小区内的两个移动台MSA和MSB分别指示不同的相位旋转角度,移动台MSA和MSB进行基站所指示角度的相位旋转处理,并与发送定时匹配进行发送。然后,在基站通过基于MMSE合成的彼此的干扰抑制,分离来自移动台MSA的数据码元和来自移动台MSB的数据码元。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向移动台发送用于通知相位旋转的角度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之处在于,上述图1所示的控制站RNC对小区A的基站BSA(即,期望站)发送控制数据A,同时对小区A的相邻小区即小区B的基站BSB(即,干扰站)发送控制数据B。但是,与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在于,控制数据A及控制数据B中包含基站BSA固有的相位旋转角度A和基站BSB固有的相位旋转角度B双方。
图1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300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所示的基站BSA及基站BSB都采用图13所示的结构。在图13中,对与实施方式1(图2)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基站300中,复用单元301通过在每次从S/P单元104输入规定数量(例如,相当于1帧)的数据码元时选择并输出导频码元,将数据码元和导频码元进行时间复用。而且,复用单元301将从图1所示控制站RNC接收到的控制数据所包含的基站BSA固有的相位旋转角度A及基站BSB固有的相位旋转角度B双方作为相位旋转角度的通知信息,将其与数据码元进行时间复用。通过该处理,基站300能够对移动台发送用于通知相位旋转的角度的信息。使用控制信道进行该通知信息的发送。
另一方面,图1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400的结构。在图14中,对与实施方式1(图3)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400不形成互相关矩阵R,使用由控制信道通知的基站BSA固有的相位旋转角度A及基站BSB固有的相位旋转角度B进行码元合成。
在移动台400中,分离单元401将来自FFT单元204的输入分为导频码元、数据码元以及相位旋转角度的通知信息,并将数据码元输出到P/S单元206,将导频码元输出到信道估计单元402,将相位旋转角度的通知信息输出到合成单元403。
信道估计单元402使用导频码元来求各个副载波的信道估计值(例如,传播路径变动电平),并将其输出到合成单元403。
在合成单元403进行如下处理。
首先,对图15A所示的接收波R1(相当于上述图6所示的接收码元R1)使用副载波f1的信道估计值h1进行相位补偿。图15B表示相位补偿后的接收波R1。
同样,对图16A所示的接收波R2(相当于上述图6所示的接收码元R2)使用副载波f2的信道估计值h2进行相位补偿。图16B表示相位补偿后的接收波R2。而且,使相位补偿后的接收波R2进行φα=180°-φB的相位旋转。由此,接收波R1中的干扰分量I1(图15B)和接收波R2中的干扰分量I1′(图16C)为逆相位。
由此,如图17A所示,通过合成图15B所示的接收波R1和图16C所示的接收波R2,使干扰分量I1和干扰分量I1′相互抵消,从而使合成码元Rcomb仅为期望波分量。然后,通过将图17A所示的合成码元Rcomb的相位倒转(φA+φα)/2,从而能够获得期望的码元(图17B)。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不形成互相关矩阵R而进行干扰抑制码元合成。
此外,基站有时被称为Node B,移动台有时被称为LE,副载波有时被称为音调(tone)、导频码元有时被称为参考码元。
而且,MMSE基准的干扰抑制有时被称为基于ZF(Zero Forcing;迫零)的干扰抑制。另外,用于进行MMSE基准的干扰抑制的算式不限于上面的式(1)~式(3)。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由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典型地通过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它们可单独地一芯片化,也可一部分或是包括全部那样一芯片化。这里为LSI,而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超大LSI。
在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局限于LSI,也可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也可以利用能在LSI制造后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able Gate Array),或将LSI内部的电路单元连接或设定重新配置的可重配置处理器。
进而,若由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不同技术而出现取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也有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本说明书是基于2005年5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特愿2005-157452。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等。
Claims (6)
1.一种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其向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发送由多个副载波构成的多载波信号,所述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包括:
复制单元,复制码元而形成多个相同码元;
相位旋转单元,对所述多个相同码元提供相位旋转;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多载波信号,该多载波信号为相位旋转后的所述多个相同码元被分配给所述多个副载波的多载波信号,
所述相位旋转单元使所述多个相同码元之间的相位旋转差与相邻小区或相邻扇区中的相同码元之间的相位旋转差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其中,所述相位旋转单元提供对应于相邻小区数目或相邻扇区数目的角度的相位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其中,所述相位旋转单元提供n×(360°/(相邻小区数目+1))的角度或n×(360°/1小区内的扇区数目)的角度的相位旋转,其中,n为整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其中,所述发送单元还向所述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发送用于通知相位旋转的角度的信息。
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在多个小区或多个扇区的各个小区或各个扇区中,在对分配给构成多载波信号的多个副载波的多个相同码元提供相位旋转时,使所述多个相同码元之间的相位旋转差在相邻小区之间或相邻扇区之间中彼此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将所述多个相同码元分配给彼此相邻的副载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57452 | 2005-05-30 | ||
JP157452/2005 | 2005-05-3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85269A true CN101185269A (zh) | 2008-05-21 |
Family
ID=37481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191178A Pending CN101185269A (zh) | 2005-05-30 | 2006-05-29 | 多载波通信中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73117B2 (zh) |
EP (1) | EP1881629A1 (zh) |
JP (1) | JP4907524B2 (zh) |
CN (1) | CN101185269A (zh) |
RU (1) | RU2007144498A (zh) |
WO (1) | WO2006129585A1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4397A (zh) * | 2008-06-10 | 2008-11-12 | 上海瀚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fdm系统同频干扰抑制的导频设计方法与收发装置 |
WO2011017884A1 (zh) * | 2009-08-08 | 2011-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WO2011017880A1 (zh) * | 2009-08-08 | 2011-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之间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1998610A (zh) * | 2009-08-0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1997794A (zh) * | 2009-08-0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1998593A (zh) * | 2009-08-0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2461036A (zh) * | 2009-06-12 | 2012-05-1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 |
CN101998594B (zh) * | 2009-08-08 | 2014-04-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2273087B (zh) * | 2008-12-31 | 2014-06-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4767545A (zh) * | 2010-05-03 | 2015-07-0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具有较高干扰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632014A (zh) * | 2018-04-28 | 2018-10-09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70754A1 (ja) * | 2004-12-28 | 2006-07-0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1780966B1 (en) * | 2005-10-25 | 2008-04-30 | Fujitsu Limited | Blind Selective Mapping (SLM) using pilots |
US8396165B2 (en) * | 2006-07-20 | 2013-03-1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ulticarrier-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ulticarrier-signal transmitting apparatus |
JP4900821B2 (ja) * | 2007-07-04 | 2012-03-21 | ネッツエスアイ東洋株式会社 | Ofdm通信システム |
US8665694B2 (en) * | 2007-08-14 | 2014-03-04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Pilot design for universal frequency reuse in cellula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s |
CN101822010B (zh) | 2007-08-15 | 2015-02-04 |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 蜂窝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通用频率再用的导频设计 |
USRE47602E1 (en) * | 2007-09-03 | 2019-09-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repetition coding |
ES2743770T3 (es) * | 2007-10-29 | 2020-02-20 | Panasonic Corp | Dispositivo de comunicación por radio y método de control de constelación |
ATE484119T1 (de) * | 2008-08-01 | 2010-10-15 | Panasonic Corp | Ressourcenblockzuordnung für wiederholte symbole |
US8693442B2 (en) * | 2008-09-22 | 2014-04-08 | Blackberry Limited | Multi-site MIMO cooperation in cellular network |
JP5167097B2 (ja) * | 2008-12-03 | 2013-03-2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信号生成装置及び信号生成方法 |
DE102009017552B3 (de) * | 2009-04-17 | 2010-09-30 |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rührungslosen Übertragung elektrischer Leistung und Information |
CN101925181B (zh) * | 2009-06-11 | 2014-03-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多载波系统调度的方法及设备 |
JP2013514739A (ja) * | 2009-12-17 | 2013-04-25 | 日本テキサス・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周波数ダイバーシティ及び位相回転 |
US20110194630A1 (en) * | 2010-02-10 | 2011-08-11 | Yang Hua-Lung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porting radio link failure |
JP5554178B2 (ja) * | 2010-08-20 | 2014-07-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CN106452521B (zh) | 2011-04-19 | 2019-12-10 |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 中继装置和中继方法 |
EP3182755A3 (en) * | 2012-12-21 | 2017-09-13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terminal |
KR102183077B1 (ko) * | 2013-12-30 | 2020-11-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간섭을 제거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JP6290506B2 (ja) * | 2015-02-23 | 2018-03-07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集積回路、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
US10791016B2 (en) * | 2015-12-31 | 2020-09-29 | Facebook, Inc. | Symbol phase adjust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10149337B2 (en) | 2015-12-31 | 2018-12-04 | Facebook, Inc. | Packet detection in point-to-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10644917B2 (en) * | 2016-08-25 | 2020-05-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US11159357B1 (en) * | 2021-03-22 | 2021-10-26 | Uvic Industry Partnerships Inc. | Efficient reliable communication with superimposed transmiss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18153B2 (ja) * | 1996-12-18 | 1998-10-30 | 株式会社次世代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システム研究所 | Ofdm伝送システムとofdm送信装置 |
JP4212768B2 (ja) * | 2000-07-13 | 2009-01-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7440509B2 (en) * | 2001-06-21 | 2008-10-2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ference averag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731055B2 (ja) * | 2001-06-29 | 2011-07-2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2004040232A (ja) * | 2002-06-28 | 2004-02-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無線受信装置 |
US7016319B2 (en) * | 2003-03-24 | 2006-03-2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482293B2 (ja) | 2003-07-03 | 2010-06-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
JP2005157452A (ja) | 2003-11-20 | 2005-06-16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閲覧履歴の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EP2015491A1 (en) * | 2006-05-02 | 2009-01-1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in multiple-carrier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2006
- 2006-05-29 RU RU2007144498/09A patent/RU2007144498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5-29 WO PCT/JP2006/310634 patent/WO200612958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5-29 US US11/915,732 patent/US7873117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5-29 CN CNA2006800191178A patent/CN101185269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5-29 EP EP06756679A patent/EP188162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5-29 JP JP2007518957A patent/JP490752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4397A (zh) * | 2008-06-10 | 2008-11-12 | 上海瀚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fdm系统同频干扰抑制的导频设计方法与收发装置 |
CN102273087B (zh) * | 2008-12-31 | 2014-06-1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461036A (zh) * | 2009-06-12 | 2012-05-1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 |
CN101998594B (zh) * | 2009-08-08 | 2014-04-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1997794A (zh) * | 2009-08-0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1998593A (zh) * | 2009-08-0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1998610A (zh) * | 2009-08-0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US8699954B2 (en) | 2009-08-08 | 2014-04-15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mutual interference of multi-carrier |
WO2011017880A1 (zh) * | 2009-08-08 | 2011-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之间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1998610B (zh) * | 2009-08-08 | 2014-06-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WO2011017884A1 (zh) * | 2009-08-08 | 2011-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1998593B (zh) * | 2009-08-08 | 2014-09-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CN101998595B (zh) * | 2009-08-08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降低多载波相互干扰的方法与装置 |
US9094271B2 (en) | 2009-08-08 | 2015-07-28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mutual interference of multi-carrier |
CN104767545A (zh) * | 2010-05-03 | 2015-07-0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具有较高干扰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8632014A (zh) * | 2018-04-28 | 2018-10-09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接收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06129585A1 (ja) | 2009-01-08 |
RU2007144498A (ru) | 2009-06-10 |
EP1881629A1 (en) | 2008-01-23 |
JP4907524B2 (ja) | 2012-03-28 |
US20090103648A1 (en) | 2009-04-23 |
US7873117B2 (en) | 2011-01-18 |
WO2006129585A1 (ja) | 2006-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85269A (zh) | 多载波通信中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1091341B (zh) | 无线接收装置、无线发送装置以及干扰信号消除方法 | |
US8422578B2 (en) | Radio transmiss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 |
KR101148404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링크 자원들의 개선된 사용을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 |
Gholam et al. | Beamforming design for simplified analog antenna combining architectures | |
US6362781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aptive antenna combining weights | |
CN102224687B (zh) | 用于pucch的空间代码传送分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208881A (zh) | 多载波通信中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移动台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EP2237458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device, and propagation path estimation method | |
US6445342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user frequency-domain channel estimation | |
EP2382718B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chann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 |
JP2009152876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
US7809079B2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in multiple-carrier communic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2546483B (zh) | 一种宽带同频干扰噪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方法及相应系统 | |
CN107317612B (zh)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
CN101283533A (zh) | 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导频发送方法 | |
US8861631B2 (en) | Receiver apparatus, receiv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WO2024154258A1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oamモード選択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 |
JP2010045665A (ja)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