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2505A - 机动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2505A
CN101172505A CNA2007101680178A CN200710168017A CN101172505A CN 101172505 A CN101172505 A CN 101172505A CN A2007101680178 A CNA2007101680178 A CN A2007101680178A CN 200710168017 A CN200710168017 A CN 200710168017A CN 101172505 A CN101172505 A CN 101172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bracket
vehicle frame
beam formula
right sides
ha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80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2505B (zh
Inventor
中西孝文
清治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72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2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2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25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在安装了单悬挂的机动两轮车中,在单悬挂的上端附近能配置更多配件等的结构。图中是从后侧看到的情况,表示在架设于后摇臂(15L、15R)上的横向构件(83)的中央处设置的下部托架(86)、和架设于车座导轨(18L、18R)上的横向部件(85)的中央处设置的上部托架(90)上,安装单悬挂(45)的状态。可知上部托架(90)的宽度W足够小。能在单悬挂的侧面,具体说在右侧配置蓄电池。能在单悬挂的侧面,具体说在左侧插入收容盒的下部。即由于上部托架紧凑所以能把单悬挂的左右两侧面空间作为配件等的配置空间有效利用。

Description

机动两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后悬挂的单悬挂的上端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机动两轮车的后悬挂应用有配置左右两个悬挂的方式和配置一个悬挂的方式。一个悬挂被称为单悬挂。在该单悬挂中,致力于把上端部向车架安装时的安装结构,提出了各种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39488号公报,图1、图3
专利文献1的图3中符号2、2是主管,符号3、3是上部管,符号13是缓冲单元(单悬挂),符号14、14是隔板,符号15是桥式管,符号16、16是内托架板。
即在左主管2和左上部管3上架设有弯曲成“ㄑ”字形的左隔板14,在右主管2和右上部管3上架设有弯曲成“ㄑ”字形的右隔板14。使用左右隔板14、14把单悬挂13的上端安装到车体侧。
但从图3可知,由于左右隔板14、14的存在而不能在单悬挂13的上端左右配置配件等。
并且,从图1可知,由于隔板14向后方延伸,所以配置配件等的空间越发变少,要求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这样一种结构,在安装了单悬挂的机动两轮车中,在单悬挂的上端附近能配置更多配件等。
第一方面发明的机动两轮车具备:由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一个车架构成的单梁式车架、为了支撑乘员乘坐的座位而从所述单梁式车架的中间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车座导轨、从所述单梁式车架的后部经由枢轴延伸的后摇臂、支撑该后摇臂的单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车座导轨上架设有横向部件,使上部托架与该横向部件结合,通过将该上部托架的下部与所述单梁式车架结合,从而将上部托架与左右车座导轨和单梁式车架机械地结合,把所述单悬挂的上端安装在该上部托架上。
第二方面的发明其特征是在上部托架和单悬挂的侧面配置蓄电池。
第三方面的发明其特征是在左右车座导轨之间配置收容盒,该收容盒的下部配置在单悬挂的侧面。
第四方面的发明其特征是在枢轴的上方配置将单悬挂上端安装到上部托架的支轴。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在左右车座导轨上架设横向部件,使上部托架与该横向部件结合,并使该上部托架的下部与单梁式车架结合,从而将上部托架与左右车座导轨和单梁式车架机械地结合,把单悬挂的上端安装在该上部托架上。
通过采用单梁式车架而能以最短距离把横向部件与单梁式车架结合,因此,上部托架能设定成仅仅把单悬挂的上端包围的紧凑部件。其结果是在上部托架的周围,特别是在左右和后方能确保空间,从而能配置各种配件。
而且,上部车架能与左右车座导轨和单梁式车架机械地结合,还起到连结左右车座导轨和单梁式车架的增强作用。由于把单悬挂与这样的刚性部分连结,所以能把后轮的力顺利地向车架侧传递,从而提高后悬挂的作用性和作动性。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因为在上部托架和单悬挂的侧面配置蓄电池,所以能有效利用单悬挂侧面的空间。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因为在左右车座导轨之间配置收容盒,把该收容盒的下部配置在单悬挂的侧面,所以能有效利用单悬挂侧面的空间。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在枢轴的上方配置把单悬挂上端安装到上部托架上的支轴。其结果是上部托架被配置在车体的靠前侧位置处,从而能增大单悬挂后方的空间,并有效利用增加的空间。
越是把上部托架配置在车体的靠前侧,在几何上车座导轨就越接近单梁式车架,上部托架的高度变小,能实现小型化、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图3的4向视图;
图5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说明单悬挂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说明单悬挂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9是图8的9-9线剖视图。
符号标记说明
10机动两轮车      11头管              12单梁式车架    14枢轴
15L、15R后摇臂    18L、18R车座导轨    45单悬挂
47收容盒          73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为从符号的方向看到的情况。前、后、左、右、上、下是指以乘坐在座位上的乘员为基准的方向。
图1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两轮车10具有:从头管11向后下方(图中右侧是后方)延伸的单梁式车架12、从该单梁式车架12的后端下降的枢轴板13L、13R(L表示左、R表示右。以下相同)、架设在该枢轴板13L、13R上的枢轴14、从枢轴板13L、13R经由枢轴14向后方延伸且可上下摆动的后摇臂15L、15R、架设在这些后摇臂15L、15R上的后部车轴16、安装在该后部车轴16上的后轮17、从单梁式车架12的中间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车座导轨18L、18R、使用左右车座导轨18L、18R支撑的座位19、为了支撑左右车座导轨18L、18R而从枢轴板13L、13R延伸的导轨撑条21L、21R、转向自如地安装在前部头管11上的前叉22、安装在该前叉22上的前轮23、安装在前叉22上端的转向车把24,在该结构中增加下述的结构要素而构成机动二轮车10。
首先,在单梁式车架12的前部紧接头管11之后安装燃料箱26,在燃料箱26的下方且在发动机31的上前方配置空气滤清器27,吸气系统28(图3中由连接管28a、节气门本体28b和进气歧管28c构成)从该空气滤清器27向后下方延伸。在单梁式车架12的下方悬挂气缸29大致水平地向前延伸的发动机悬挂,吸气系统28与气缸29连结。
这样的发动机31通过附属于单梁式车架12的发动机支承板32和枢轴板13L、13R支承。
这种类型的车辆在座位19的前方具备跨越空间,是使骑车者(驾驶者)踏在左右脚踏板SP(参照图2)上的类型,在单梁式车架12上悬挂气缸29大致呈水平的发动机31的所谓弯梁型车辆。
CL是气缸的中心轴,由于气缸29大致水平地向前方延伸,所以发动机31的高度变小,在座位19前能形成侧面图为V字形的谷33。使坐在座位19上的驾驶者通过谷33,从而可使脚尖绕过座位19前方。因此,不需要跨越座位19,上下车方便。
从气缸29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35包括:与气缸29连接的排气管前部36、与该排气管前部36的后端连接并从纸面表面向里面延伸的横梁部37及从该横梁部37向后上方延伸的排气管后部38。与排气管后部38的后端连接的消音器39配置在座位19下。
40是驱动链轮,41是加油盖,42是链条,43是支地架,44是同乘者用的脚踏板,45是单悬挂,46是电装部件,47是收容盒,48是尾管。
图2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主要部分的俯视图,燃料箱26是在车宽度方向上也扩展的容器,横跨单梁式车架12安装,例如在单梁式车架12的右侧设置注油口51,在单梁式车架12的左侧设置燃料泵安装口52。LL是车体中心线(车宽度方向的中心线)。
排气管前部36从燃料箱26下方开始,该排气管前部36大致沿单梁式车架12延伸,在导轨撑条21L下方与横梁部37连接。从横梁部37开始延伸的排气管后部38到达消音器39。消音器39(详细情况后述)收容在左右车座导轨18L、18R之间。
图3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主要部分的侧面剖视图,表示燃料箱26具备燃料泵53,燃料配管54从该燃料泵53延伸,并将该燃料配管54与喷射阀55连接的状态。燃料泵53的泵轴56相对倾斜的单梁式车架12的角度θ成70~90°,即相对单梁式车架12大致垂直地配置。由图可知,能将燃料箱26的高度紧凑化。
空气滤清器27在滤清器盒57中具备元件58,且具备净化侧排出管59和不洁侧排出管61。
60是液面检测传感器用浮子。燃料箱26通过设置在单梁式车架12上的箱支承托架BK1、BK2及螺栓B1、B2安装。
发动机31的曲轴箱62中具备:曲轴63、连杆64、活塞65、气缸29及气缸盖66,气缸盖66具备:凸轮轴67、摇臂68、吸气阀69及排气阀71。72是起动马达,73是蓄电池。
105是主齿轮、106是反转齿轮,主齿轮105配置在通过反转齿轮106和曲轴63的线上。107是变速鼓,108是在枢轴板13R、(13L)上开的轻量化孔。
即,把燃料箱26配置于水平的气缸29(气缸盖66)附近的单梁式车架12上。能把燃料箱26配置于气缸29(气缸盖66)之上,从而可缩短燃料配管54。如果燃料配管54变短则可降低燃料配管54的供应成本,而且能降低燃料配管54的安装成本。
图4是图3的4向视图,燃料箱26近似于人的肺部形状。燃料泵53配置在单梁式车架12一侧的侧面。
即,由于燃料泵53避开单梁式车架12配置,所以能抑制燃料箱26高度尺寸的增加,能把燃料箱26的高度紧凑化。
下面详细说明排气管、催化剂及消音器。
图5是本发明机动两轮车主要部分的放大图,连接排气管前部36和排气管后部38的横梁部37配置在紧接枢轴板13L、13R之后(图中右侧)、后摇臂15L、15R下方且由想象线表示的后轮17的前方。74是遮热板。
首先,消音器39配置在设置于座位19下的收容盒47的后方。在座位19下,收容盒47和消音器39配置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能谋求有效利用座位19下的空间。由于把消音器39设置在后方,所以能使消音器39从发动机31离开,增加排气管35的管长度。
消音器39具有进入与座位19之间和与收容盒47之间的遮热板74。遮热板74能隔断从消音器39朝向座位19和收容盒47的热量,从而抑制座位19和收容盒47的温度上升。
燃料箱26配置成把空气滤清器27的上部从左右(图面上是纸面表面和里面)夹住地覆盖空气滤清器27的上部。把空气滤清器27配置在燃料箱26下,把气缸29(气缸盖66)配置在该空气滤清器27下,这样由于燃料箱26和空气滤清器27在高度方向上部分重叠,所以能进一步缩短连接燃料箱26与气缸盖66的燃料配管(图3中是符号54)。
而且横梁部37特征在于配置在行驶时的主支地架43的上位位置。行驶中虽然有石块从路面弹跳起,但包含催化剂的横梁部37被主支地架43保护。即能省去用于保护催化剂的保护装置。
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相当于从车体后方观察的图,横梁部37由多边形截面(本例中是5边形)的盒75构成,内置有长度L比外径D大的横长筒型催化剂76,从排气管前部36排出的排出气体如箭头(1)、箭头(2)那样流动而到达排气管后部38。排气管后部38在左右后摇臂15L、15R之间通过,并通过单悬挂45的右侧到达消音器39。P1是与排气管前部36的接合位置,P2是与排气管后部38的接合位置。
CP是把排气管后部38分割为两部分并进行结合的接头。排气管后部通过后悬挂附近而难以组装。把该部位设为可在接头处CP分离从而能简单地进行组装作业。接头CP也可以是多个。
消音器39是底部77和顶部78比壁79、79的高度显著宽广、且底部77具有向上凹入的凹部81的箱体。该凹部81能容纳以想象线表示的后轮17的上端。即消音器39是在车宽度方向长的横长形状。通过设定成横长形状从而能防止与后轮接触并且增加容量。底部77也可以省略凹部81而设置成与顶部78相同的形状。即使这样,也能防止与后轮17接触并且增加容量。
如图6所示,把催化剂76沿车宽度方向配置。其结果是在图5中可在枢轴14与后轮17之间狭小的空间配置催化剂76。由于配置在车宽度方向上,所以不受车体的前后长度的影响,能配置必要长度的催化剂76,提高净化性能。
并且,把向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部37包含在排气管35中,在该横梁部37中配置催化剂,因此,横梁部37和催化剂76一起向车宽度方向延伸,因此排出气体的流动如图6中的箭头(1)、(2)所示顺利地进行,从而能减少排出气体的流路阻力。
图6中从横梁部37引导排出气体的排气管后部38配置在车座导轨18R的内侧。车座导轨18R起到防止向排气管后部38靠近的保护作用。能省去遮热保护装置。
从图5和图6可知,排气管后部38通过由枢轴14、左右后摇臂15L、15R和横梁83所包围的空间84(参照图5)。由于排气管后部38通过空间84,所以能谋求有效利用空间84。
图5中车架横梁83架设在左右后摇臂15L、15R上,并把单悬挂45的下部与该横梁83连结。其结果是后摇臂15L、15R的下方空出。因此,能把排气管的横梁部37和催化剂76靠近后摇臂15L、15R地配置在后摇臂15L、15R下,从而能提高布置效率。
下面说明单悬挂45的安装结构。
图7是说明单悬挂安装结构的立体图,表示了这样的车架结构:单梁式车架12从头管11向后下方延伸,把枢轴板13L、13R安装在该单梁式车架12的后端,在该枢轴板13L、13R上安装枢轴14,在该枢轴14上安装后摇臂15L、15R,并且使左右车座导轨18L、18R从单梁式车架12的中间向后上方延伸,利用导轨撑条21L、21R支承这些车座导轨18L、18R。
CM1、CM2是夹持在枢轴板13L、13R之间的横梁,由这些CM1、CM2能维持枢轴板13L、13R之间的间隔。
在左右后摇臂15L、15R上架设横梁83,且在左右车座导轨18L、18R上架设横向部件85,这样就能安装单悬挂45。
图8是说明单悬挂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单悬挂45的下端经由下部托架86利用销87连结在车架横梁83上。由于车架横梁83呈横长形状的矩形剖面,所以下部托架86容易安装。
另一方面,在车体车架侧安装有单悬挂45上端的上部托架90是稍微复杂的形状。即上部托架90是冲压成型品,包括有:凸缘部91L、91R(也参照图7)和连接这些凸缘部91L、91R前端之间的筋部92,在凸缘部91L、91R的后边缘设置有大的切口部93,在上角部设置有销孔(支轴97通过该销孔),在上边与筋部92相交的部位设置有小切口部95。
把凸缘部91L、91R的下边和筋部92的下边焊接在单梁式车架12上,在将切口部95与横向部件85嵌合的状态下焊接在横向部件85上,这样来安装。通过这样的安装,上部托架90起到连接横向部件85和单梁式车架12的增强材料的作用。W表示焊缝,通过焊接多个部位而能提高刚性和连接强度。
座位19的前端经由连结部件98利用铰链销99连结在车架侧。配置在该座位19下方的收容盒47也可以是上面敞开,但为了在座位19打开时防止灰尘或雨水侵入而具备内盖101。把内盖101的前端与铰链销99连结。即共用座位19的铰链销99与内盖101的铰链销99。这样能谋求减少零件(铰链)数。
内盖101以铰链销99为中心上下转动。为了防止这样的内盖101的不希望地开起,也可以利用座位19常备的密封部件102来抑制内盖101。并且也可以在远离铰链销99的部位如想象线所示使凸部103下垂,由该凸部103来抑制内盖101。
结果如图7所示,上部托架90的宽度W变得非常小。
图9是图8的9-9线剖视图,表示悬挂在架设于后摇臂15L、15R上的横梁83中央(也可以是大致中央)处设置的下部托架86上和架设在车座导轨18L、18R上的横向部件85中央(也可以是大致中央)处设置的上部托架90上,安装单悬挂45的状态。可知上部托架90的宽度W足够小。
由于上部托架90细长,所以有下面的优点。
能在单悬挂45的侧面,具体说在右侧配置蓄电池73。另外,能在单悬挂45的侧面,具体说在左侧插入收容盒47的下部96。
即由于上部托架90紧凑化,所以能把单悬挂45的左右两侧面空间作为配件等的配置空间有效利用。
如图8所示,在枢轴14的正上方(包含大致正上方)配置把单悬挂45的上端部94安装到上部托架90的支轴97。其结果是上部托架90配置在车体的靠前位置,能增大单悬挂45的后方空间,从而有效利用增加的空间。
上部托架90越是配置在车体的靠前部位,在几何上车座导轨18L、18R就越接近单梁式车架12,上部托架90的高度变小,能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因此,上部托架90被尽量地向车体前侧靠近。
并且,上部托架只要是与架设在左右车座导轨上的横向部件和单梁式车架机械连结的部件即可,并不限定于实施例的形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具备一个后悬挂(单悬挂)的机动两轮车。

Claims (4)

1.一种机动两轮车,具备:由从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一个车架构成的单梁式车架、为了支撑乘员乘坐的座位而从所述单梁式车架的中间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车座导轨、从所述单梁式车架的后部经由枢轴延伸的后摇臂、支撑该后摇臂的单悬挂,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车座导轨上架设有横向部件,使上部托架与该横向部件结合,并使该上部托架的下部与所述单梁式车架结合,从而把上部托架与左右车座导轨和单梁式车架机械地结合,
把所述单悬挂的上端安装在该上部托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托架和单悬挂的侧面配置蓄电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车座导轨之间配置收容盒,该收容盒的下部配置在所述单悬挂的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枢轴的上方配置将所述单悬挂上端安装到上部托架的支轴。
CN2007101680178A 2006-11-02 2007-10-31 机动两轮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2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9690/06 2006-11-02
JP2006299690A JP4695053B2 (ja) 2006-11-02 2006-11-02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2505A true CN101172505A (zh) 2008-05-07
CN101172505B CN101172505B (zh) 2011-04-06

Family

ID=39421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801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2505B (zh) 2006-11-02 2007-10-31 机动两轮车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4695053B2 (zh)
CN (1) CN101172505B (zh)
AR (1) AR063737A1 (zh)
BR (1) BRPI0703768A (zh)
CO (1) CO5970141A1 (zh)
MY (1) MY147910A (zh)
PE (1) PE200811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0340B2 (ja) * 2010-03-10 2014-0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クッション支持構造
JP5595228B2 (ja) * 2010-10-29 2014-09-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EP2995793B1 (en) 2013-05-10 2018-08-15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Exhaust device of motorcycle
WO2018127930A1 (en) * 2017-01-09 2018-07-12 Atul Kumar Motorcycle monoshock front steering
JP2018111404A (ja) * 2017-01-11 2018-07-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及び自動二輪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8886A (ja) * 1998-01-20 1999-07-27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ステップスルー型車両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JP4236471B2 (ja) * 2003-01-17 2009-03-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吸気構造
JP2006088892A (ja) * 2004-09-24 2006-04-06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14711A (ja) 2008-05-22
AR063737A1 (es) 2009-02-18
JP4695053B2 (ja) 2011-06-08
PE20081144A1 (es) 2008-09-16
CN101172505B (zh) 2011-04-06
MY147910A (en) 2013-01-31
CO5970141A1 (es) 2008-10-31
BRPI0703768A (pt) 2008-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2348B (zh) 跨骑式车辆
CN101172504B (zh) 机动二轮车
US7699134B2 (en) Motorcycle exhaust system
CN101844600B (zh) 机动两轮车
CN101172503A (zh) 机动二轮车
EP1643095B1 (en) Exhaust catalys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CN1951756B (zh) 跨骑式车辆
US20100213000A1 (en) Vehicular muffler and motorcycle incorporating same
US7644800B2 (en) Motorcycle exhaust structure
CN101172505B (zh) 机动两轮车
CN100455480C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2556243A (zh) 摩托车的车架
CN100532798C (zh) 具有排气净化功能的跨骑型车辆
CN102016283A (zh) 机动二轮车的进气装置
CN100361860C (zh) 车辆
CN102963472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3085920B (zh) 二轮机动车
CN101909979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5460121A (zh) 鞍骑型车辆的吸附罐配置结构
CN100436243C (zh)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CN101088848B (zh) 车辆的摆臂支承结构
CN101314390A (zh) 摩托车排气系统
CN103180201B (zh) 机动二轮车
CN101990378A (zh) 电子产品安装装置
CN103003137B (zh) 小型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6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