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70165B - 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0165B
CN101170165B CN2007101634606A CN200710163460A CN101170165B CN 101170165 B CN101170165 B CN 101170165B CN 2007101634606 A CN2007101634606 A CN 2007101634606A CN 200710163460 A CN200710163460 A CN 200710163460A CN 101170165 B CN101170165 B CN 101170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atic
wreath piece
vulnerable area
prevents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34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0165A (zh
Inventor
鱼和一
李尚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70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0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0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01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棱柱外壳和包括封闭棱柱外壳顶上部开口部分的封盖板的封盖组件。防止扭曲部分形成在棱柱外壳的最大面积表面上。安全排气孔形成在棱柱外壳的最大面积表面上,且包括薄弱部分。薄弱部分形成在防止扭曲部分外围的外部。因此,如果由内部压力导致棱柱电池的外壳扭曲,作用在安全排气孔上的力会集中在薄弱部分上,破坏薄弱部分。所以,本发明的安全排气孔防止电池膨胀或起火,且改进了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棱柱外壳型锂离子电池,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提高了对应增大的内部压力安全排气孔的运行可靠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部分电子器件已经被小型化且由此发展了各种便携电子器件。电池用作这种便携电子器件的电能供应,其中由于二次电池可以再充电和再使用,所以二次电池比一次电池成本效率更高。因此,小尺寸和高容量的各种二次电池已得到发展并应用广泛。特别地,由于锂二次电池能够对于它们的体积和重量积累大量能量,所以其作为便携电子器件的电能供应已得到广泛应用。
虽然最近已生产出袋型锂充电电池,但是外壳型锂充电电池已得到普遍生产,在该外壳型锂充电电池中包括正电极、负电极和安置于两电极之间的隔离板的电极组件与电解液一起包封在金属外壳中。这种外壳型充电电池可分类为设计为提高容量的圆柱形电池和为减小它的体积和增加便携性设计为厚度薄的棱柱电池。
锂离子充电电池一般由形成正电极的正电极活性材料和形成负电极的负电极活性材料制成。LiCoO2(锂钴氧化物)、LiNiO2(锂镍氧化物)、Li2MnO4 (锂锰氧化物)和包括从锂离子能插入和脱离的由钴、镍和锰组成的组中选出至少两种的氧化物固溶体锂盐用作正电极活性材料。锂离子也能进入(intercalation)和脱离(deintercalation)的各种碳结构用作负电极活性材料。这两种电极活性材料都以包括粘结剂、溶剂、导体等的浆液的形式制成,并且涂敷在集电器的表面上,由此形成两个电极。
用于防止两电极之间电接触的隔离板安置在其间且电解液必须设立在两电极之间以实现基于锂离子的电流在其中流动。
锂电池具有高充电/放电运行电压,其中在电解液和电极材料之间可发生副反应。电解液和电极材料之间的副反应可在运行时由热引起的高温下发生。结果,产生了气体以增大电池的内部压力,因此电池膨胀。此外,在石墨负电极情况下,当插入锂离子以充电时石墨负电极的体积会增大,这导致电极组件和电池的膨胀。
气体产生和电池内部压力增大主要源于电池中不正常的反应,如果这种不正常反应的发生超过了特定的水平,电池就会膨胀,这当然降低了电池的安全性。因此,为给内部压力增大超过特定的水平作准备,例如安全排气孔的安全器件设立为使用增大的内部压力阻止电池运行。
然而,即使电池在常规条件下运行,也会产生一些气体且在充电电池情况下外壳会膨胀。但是,如果将外壳制造为易于膨胀,由膨胀引起的外壳形状的改变会导致外壳内部压力的降低并且排气孔很难迅速地起作用。
外壳的膨胀还使得具有膨胀外壳的电池很难应用或嵌入到电/电子器件中。
因此,应该防止膨胀的外壳、外壳形状的改变并且安全排气孔应该在内部压力的精确范围内运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具有形成如上所述的安全排气孔解决安全问题的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一种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通过集中由增大的内部压力在棱柱电池的外壳中产生的扭曲力而使其易于爆裂,由此提高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包括用于产生电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棱柱外壳和包括封闭棱柱外壳顶表面开口的封盖板的封盖组件。棱柱外壳具有含开口的顶表面、底表面和最大面积表面。最大面积表面包括防止扭曲部分和形成在防止扭曲部分外围的外部的薄弱部分。
薄弱部分可形成为在防止扭曲部分外围的外部所形成的线。防止扭曲部分可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从顶表面延伸到底表面的第一方向的线,或防止扭曲部分可形成为倾斜于第一方向的线。沿薄弱部分的线形成V形凹槽。薄弱 部分的线可形成为沿防止扭曲部分的外围弯曲的曲线。
薄弱部分形成为比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更靠近封盖组件,其中薄弱部分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顶表面,和防止扭曲部分可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从顶表面延伸到底表面的第一方向的线形,其中防止扭曲部分具有突出或凹陷形。薄弱部分可形成为翻转的U形,其中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的顶端比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的底端更靠近封盖组件,和由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以线形防止扭曲部分从第一末端朝向底表面经过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的底端延伸的形式包围线形防止扭曲部分的第一末端。
薄弱部分形成为比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更靠近封盖组件,其中薄弱部分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顶表面,和防止扭曲部分可形成为开口的长方形。薄弱部分可形成为翻转的U形,其中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的顶端比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的底端更靠近封盖组件,和开口的长方形防止扭曲部分可具有短边和长边,由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以开口的长方形防止扭曲部分的长边沿第一方向朝向底表面经过翻转的U形底端延伸的形式包围开口的长方形防止扭曲部分的短边,其中第一方向是从顶表面延伸到底表面。在最大面积表面上防止扭曲部分可具有从阶梯状部分、增厚部分和部分弯曲部分组成的组中选出的部分。
薄弱部分形成为比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更靠近封盖组件,其中薄弱部分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顶表面,和防止扭曲部分可形成为开口的菱形。薄弱部分可形成为翻转的V形,其中翻转的V形薄弱部分的顶端比翻转的V形薄弱部分的底端更靠近封盖组件,和防止扭曲部分的开口菱形的拐角可由翻转的V形薄弱部分包围。
防止扭曲部分可形成为开口长方形,该开口的长方形防止扭曲部分结构具有短边和长边,开口的长方形防止扭曲部分的长边沿从顶表面延伸到底表面的第一方向延伸,且薄弱部分可形成为包围开口的长方形防止扭曲部分的拐角,该薄弱部分形成为比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更靠近封盖组件。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包括用于产生电的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和具有含开口的顶表面、底表面和最大面积表面的棱柱外壳,以及封闭顶表面开口的封盖组件。电池包括形成在最大面积表面上的防止扭曲部分,其中防止扭曲部分具有沿从顶表面延伸到底表面的第一方向延伸的延长形,和安全排气孔形成在最大面积表面上,其中安全排气孔包括形成在防止扭曲部分附近的薄弱部分。其中薄弱部分包括两个垂直部分和在两个垂直部分的顶端连接该两个垂直部分的连接部分,使得薄弱部分形成为翻转的U形,和其中距离连接部分0.5至1mm布置防止扭曲部分,使得连接部分比棱柱外壳的顶表面更靠近防止扭曲部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性、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考后面的详细描述将使得对本发明更加完全的理解和它的一些附带优点得到更好的理解且显而易见,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附图中:
图1为说明依照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中电极组件、外壳和外壳组件的结构的前剖面图的顶部;
图2为说明依照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的棱柱外壳的正视图,其中薄弱部分构成安全排气孔和防止扭曲部分设立在最大面积表面的中间;
图3为描绘外壳壁的横截面图,在外壳壁上图2的安全排气孔和防止扭曲部分形成在一起;
图4为封盖板和外壳壁的纵剖面图用于说明依照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安全排气孔的薄弱部分怎样破裂;
图5为描绘通过考虑图2棱柱外壳型的最大面积表面上最大扭曲部分的概念而设立安全排气孔的位置的正视图;
图6为说明依照本发明以点线标出的锂离子电池棱柱外壳的最大扭曲部分的正视图;和
图7至11为说明几种形状的正视图,其中依照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形成各种防止扭曲部分和薄弱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优选实施例使得那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充分地理解本发明,但能够修改为各种形式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优选实施例的限制。
图1为说明依照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中电极组件、外壳和外壳组件的结构的前剖面图的上部。参考图1,通过将外壳 10中包括正电极13、负电极15和隔离板14的电极组件12与电解液容纳在一起和接着用封盖组件20密封住外壳10的上端来制造锂充电电池。外壳10具有含开口的顶表面、底表面和最大面积表面。封盖组件20包括封盖板40、绝缘板50、终端板60和电极终端30。封盖组件20结合绝缘盖70密封住封盖10的开口。
电极终端30嵌入到在封盖板40的中间形成的终端通孔41中。当电极终端30嵌入到终端通孔41中,管型垫圈46与电极终端30的外部周围连接以使电极终端30与封盖板40绝缘。在封盖组件20安装到外壳10的上部上时,电解液经由电解液注入孔42注入且电解液注入孔42由插栓43紧紧密封住。电极终端30与负电极15的负电极翼片17或正电极13的正电极翼片连接以作为负电极终端或正电极终端。
图2为说明依照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的棱柱外壳的正视图,其中薄弱部分构成安全排气孔和防止扭曲部分设立在最大面积表面的中间。图3为沿线A-A截面描绘外壳壁的横截面图,在外壳壁上图2的安全排气孔和防止扭曲部分形成在一起。图4为封盖板和外壳壁的纵剖面图用于说明依照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安全排气孔的薄弱部分怎样破裂。
图2中,安全排气孔160和防止扭曲部分150设立在长方体外壳10的最大面积表面的中间。长方体具有六个面,和最大面积表面是指在六个面中表面积最大的面。安全排气孔160位于远离最大面积表面上部的中心部分5mm处。当将上部平分三份时中心部分对应于中间部分,也就是,中心部分具有与封盖板140连接的最大面积表面的整个上部中三分之一的宽度,封盖板140只在此图中以截面图的形式描绘。
安全排气孔160包括翻转的U形(∩形)薄弱部分。翻转的U形在底部具有开口部分,且在顶部具有封闭部分。面向外壳10的中心或底部布置∩形薄弱部分的开口部分。因此,安全排气孔160的∩形薄弱部分的上水平部分(封闭部分)平行于最大面积表面的上部。这里,替代水平弱区域,薄弱部分可以形成朝向最大面积表面上部突出的半圆或抛物线形式,或可采用∩形薄弱部分。
由电池的上下方向(纵向)上距离薄弱部分1mm的部分设立包括三个连续小丘(脊)的防止扭曲部分150。防止扭曲部分150的长度延伸超过棱柱电池的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因此,纵向设立的小丘的顶部平行于纵向布 置的∩形薄弱部分的垂直部分。由于最大扭曲将在最大面积表面之上沿着纵向中心轴发生,所以理想的是沿着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轴布置在构成防止扭曲部分150的三个小丘中的中间小丘并且基于中心轴对称地布置其它小丘。
参考图3的横截面图,安全排气孔160的薄弱部分具有厚度为0.05mm或更小的凹槽,与外壳壁的其它部分比较薄弱部分比其它部分更容易破裂。容易理解的是防止扭曲部分150的小丘结构比外壳10的壁的其它部分更不易在纵向上弯曲,因为卷绕地形成了外壳10的壁厚度而与它的其它部分比较没有特别的变化。
长方体形的棱柱外壳的特征为:如果由于充电在其中产生气体或电极组件膨胀,则因为一般由增大的内部压力引发膨胀所以最大面积表面可变为外形上隆起并且其它表面可能在内隆起。在最大面积表面中,虽然部分地扭曲的程度不同、中心区域隆起,但是由于它的附近与其它表面连接所以其不膨胀。
在检查最大面积表面上纵向形成的中心线的纵截面时,封盖板140的表面在电池的厚度方向上几乎不隆起,其中,在最大面积表面中设立了安全排气孔160的薄弱部分以及小丘形的防止扭曲部分150,封盖板140的表面是电池顶端或是与底部连接的部分。在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部分中,膨胀力在电池的厚度方向上在外形上起作用。
因此,最大面积表面的墙壁在同是端点的外壳10的底部和封盖板140的连接部分的两侧方向上受到向下拉墙壁的力和在中心还受到向上推墙壁的力。结果,可以看到最大面积表面的墙壁受到使墙壁在纵向弯曲的力。然而,在纵向形成的小丘(脊)或凹谷结构抵抗由内部压力反应产生的弯曲力且产生能保持最大面积表面壁的平板形的力。通过内部压力在纵向使墙壁弯曲的力和保持最大面积表面壁的平板形的力在防止扭曲部分150的端点处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反应剧烈。因此,如果在防止扭曲部分150的端点处设立凹槽的破裂线,则容易发生破裂,由此作为安全排气孔160。
施加于安全排气孔160的薄弱部分的力被认为与作用在杠杆的作用点上的力相似。例如,如果把防止扭曲部分当作棍棒,连接两端点形成∩形薄弱部分的开口部分的虚连接线起到杠杆支撑点的作用并且形成∩形薄弱部分的封闭部分的水平薄弱部分变为杠杆的作用点。水平薄弱部分与连接开口部分两端点的虚连接线之间的间隔距离作为作用点和支撑点之间的距离并且, 因此,弯曲墙壁的力在作为作用点的薄弱部分被放大。在这方面,将平行于防止扭曲部分的小丘或凹谷在∩形薄弱部分中的垂直部分设立为比水平薄弱区域长是有利的。
同时,如果∩形安全排气孔160薄弱部分的上水平部分形成为直接接触防止扭曲部分150,在形成薄弱部分期间其会破裂,因为其很容易受到内部压力或外部影响的破坏。因此,理想的是以常规间隔离开薄弱部分的上水平部分形成防止扭曲部分150。
图5为描绘通过考虑图2棱柱外壳型的最大面积表面上最大扭曲部分的概念而设立安全排气孔的位置的正视图。在图5的构造中,安全排气孔160和防止扭曲部分150的一般结构与图2的示范性实施例相同,然而,安全排气孔160的特征为其是考虑了最大面积表面上的最大扭曲部分设立的。
在本发明中,在形成外壳的过程中没有在外表上标出最大扭曲部分,但通过模拟或实际的实验而获得。最大扭曲部分是指当电池中增大压力引发了隆起扭曲时会发生相对高度扭曲的部分,其中棱柱外壳由封盖直接密封住,且它的形状为在每一侧附近的连接线形或具有常规宽度的带形。最大扭曲部分的示意形状为与图6中标出的点线相似的近似光滑曲线,其可视为至少一个对称的弯曲线段形。
这里,指示在∩形安全排气孔160中间的封闭部分的水平切割线定位为例如从最大扭曲部分到侧面倾斜5mm,且防止扭曲部分150布置为横穿最大扭曲部分。防止扭曲部分150和水平薄弱部分的末端设立为彼此距离0.5mm至1mm以防止在形成安全排气孔160或防止扭曲部分150的过程中水平薄弱部分的爆裂。这里,如果设定大的薄弱部分的水平部分与最大扭曲部分之间的间隔距离,内部压力引起的扭曲力和通过防止扭曲部分150防止扭曲的力可分散到间隔距离之上,由此不容易引发水平薄弱区域的爆裂。
加速扭曲部分170可设立在沿最大扭曲部分的安全排气孔160的两侧。加速扭曲部分位于与最大扭曲部分相当一致或靠近最大扭曲部分的位置上。因此,如果当外壳的内部压力引发扭曲时它们形成为容易折叠,折叠外壳10的墙壁的力集中在安全排气孔160两侧连接加速扭曲部分170的线上。
然而,由于任何像加速扭曲部分一样容易折叠的结构都没有设置在连接加速扭曲部分170的线(例如,图5中线A-A)上。用于防止扭曲的防止扭曲部分150横穿其间,所以,作用于安全排气孔160的薄弱部分的力经过 防止扭曲部分150可更集中。
图7至11说明本发明其它方面的其它示范性实施例。参考图7,薄弱部分只由水平薄弱部分165组成,并且使外壳的墙壁成形的两条线155设置在水平薄弱区域165之下。线155起到图5的防止扭曲部分150的作用。线155以在墙壁上形成褶皱或使用压榨机框架(press frame)形成平行的阶梯状表面的形式设置。水平薄弱部分165设立在比棱柱外壳10的最大面积表面更邻近构成封盖组件的封盖板140的位置上以横穿最大面积表面的长轴(A)。
线形防止扭曲部分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从顶表面延伸到底表面的第一方向,或防止扭曲部分形成为倾斜于第一方向的线。
参考图8,薄弱部分只由水平薄弱部分175组成,且长方形凹痕180设立在水平薄弱区域175之下在纵向上长,达到作为防止扭曲部分的目的。
参考图9,∩形薄弱部分260由水平部分265和垂直部分267组成,且作为防止扭曲部分的长方形凹痕280设立为在平行于长轴的方向上长。
长方形凹痕280的短边定位于比连接垂直薄弱区域267两端的虚线269更邻近构成封盖组件的封盖板140,虚线269构成∩形薄弱部分260的开口部分,其由薄弱部分260包围。
参考图10,薄弱部分360定位于比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更邻近与封盖板140连接的部分以与最大面积表面的长轴相交。防止扭曲部分由菱形凹痕380组成,菱形凹痕380在平行于长轴的方向上长。
这里,薄弱部分360布置为V形使得封闭部分面向封盖板140,且菱形凹痕380上部的拐角定位于比连接构成V形薄弱部分360开口部分的两端的虚线369更邻近封盖板140,虚线369由薄弱部分360包围。
参考图11,防止扭曲部分由形成在最大面积表面的墙壁上的长方形凹痕480组成,该最大面积表面的墙壁在平行于长轴的方向上长。薄弱部分460的形状为在长方形凹痕的两个上部的拐角481外部的弯曲的线段以包围这两个上部的拐角。
如上文所述,图8至11中描绘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凹痕构成了防止扭曲部分和防止最大面积表面在隆起扭曲期间发生膨胀且同时像图5的防止扭曲部分一样起到杠杆的作用以放大形成安全排气孔的用于爆裂薄弱部分的力。防止扭曲部分可以成为在最大面积表面上例如阶梯状部分、增厚部分和部分弯曲部分的部分。
依照本发明,在内部压力引起棱柱电池的外壳扭曲时产生的从形成在最大面积表面上的安全排气孔到薄弱区域的两侧都起作用的力集中在薄弱部分上以易于爆裂,由此防止电池膨胀或起火以提高棱柱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上文所述,通过说明书和附图公开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术语不用于限定其意思或限制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解释本发明。因此,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15)

1.一种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用于产生电;
棱柱外壳,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所述棱柱外壳具有含开口的顶表面、底表面和最大面积表面,所述最大面积表面包括:
防止扭曲部分;和
薄弱部分,形成在所述防止扭曲部分的外围外侧;和
封盖组件,包括封闭所述棱柱外壳顶表面的开口的封盖板,
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比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更靠近所述封盖组件,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顶表面;和
所述防止扭曲部分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从所述顶表面到所述底表面延伸的第一方向的线形,或所述防止扭曲部分形成为倾斜于该第一方向的线,所述防止扭曲部分具有突出或凹陷形,
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翻转的U形,所述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的顶端比所述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的底端更靠近所述封盖组件;和
由所述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以所述线形防止扭曲部分从第一末端朝向所述底表面经过所述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的底端延伸的形式包围所述线形防止扭曲部分的第一末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在所述防止扭曲部分的外围外侧形成的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沿所述薄弱部分的线形成凹槽。
4.一种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用于产生电;
棱柱外壳,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所述棱柱外壳具有含开口的顶表面、底表面和最大面积表面,所述最大面积表面包括:
防止扭曲部分;和
薄弱部分,形成在所述防止扭曲部分的外围外侧;和
封盖组件,包括封闭所述棱柱外壳顶表面的开口的封盖板,
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比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更靠近所述封盖组件,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顶表面;和
所述防止扭曲部分形成为开口的长方形,
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翻转的U形,所述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的顶端比所述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的底端更靠近所述封盖组件;和
所述开口的长方形防止扭曲部分具有短边和长边,由所述翻转的U形薄弱部分以所述开口的长方形防止扭曲部分的长边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底表面经过所述翻转的U形底端延伸的形式包围所述开口的长方形防止扭曲部分的短边,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底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防止扭曲部分在最大面积表面上具有从阶梯状部分、增厚部分和部分弯曲部分所组成的组中选出的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在所述防止扭曲部分的外围外侧形成的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沿所述薄弱部分的线形成凹槽。
8.一种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用于产生电;
棱柱外壳,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所述棱柱外壳具有含开口的顶表面、底表面和最大面积表面,所述最大面积表面包括:
防止扭曲部分;和
薄弱部分,形成在所述防止扭曲部分的外围外侧;和
封盖组件,包括封闭所述棱柱外壳顶表面的开口的封盖板,
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比最大面积表面的中心更靠近所述封盖组件,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顶表面;和
所述防止扭曲部分形成为开口的菱形,
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翻转的V形,其中所述翻转的V形薄弱部分的顶端比所述翻转的V形薄弱部分的底端更靠近所述封盖组件;和
所述防止扭曲部分的开口菱形的拐角由所述翻转的V形薄弱部分包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在所述防止扭曲部分的外围外侧形成的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沿所述薄弱部分的线形成凹槽。
11.一种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包括用于产生电的电极组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和具有含开口的顶表面、底表面和最大面积表面的棱柱外壳,以及封闭所述顶表面开口的封盖组件,所述电池包括:
防止扭曲部分,形成在所述最大面积表面上,所述防止扭曲部分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延长形,第一方向为从所述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底表面;和
安全排气孔,形成在所述最大面积表面上,所述安全排气孔包括形成在所述防止扭曲部分附近的薄弱部分,
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包括两个垂直部分和在该两个垂直部分的顶端连接该两个垂直部分的连接部分,使得所述薄弱部分形成为翻转的U形,
其中距离所述连接部分0.5至1mm布置所述防止扭曲部分,使得所述连接部分比所述棱柱外壳的顶表面更靠近所述防止扭曲部分,和
其中所述安全排气孔形成为比所述棱柱外壳的所述底表面更靠近所述顶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连接部分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顶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防止扭曲部分形成为基本上平行于从所述顶表面延伸到所述底表面的第一方向的线形,所述防止扭曲部分具有突出或凹陷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薄弱部分安置为比最大扭曲部分更靠近所述顶表面,所述最大扭曲部分是通过连接当内部压力增大时发生相对高度扭曲的部分而设立的;和
所述最大面积表面包括沿所述最大扭曲部分设置在所述薄弱部分两侧上的加速扭曲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连接薄弱部分是选自以下组的部分,所述组包括:
平行于所述顶表面的部分,
朝向所述顶表面突出的半圆或抛物线,和
翻转的U形部分,其中所述翻转的U形部分的顶端比所述翻转的U形部分的底端更靠近所述顶表面。
CN2007101634606A 2006-10-25 2007-10-25 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01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103941A KR100833737B1 (ko) 2006-10-25 2006-10-25 각형 리튬 이온 전지
KR103941/06 2006-10-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0165A CN101170165A (zh) 2008-04-30
CN101170165B true CN101170165B (zh) 2011-10-26

Family

ID=39205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346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0165B (zh) 2006-10-25 2007-10-25 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02364A1 (zh)
EP (1) EP1928042B1 (zh)
KR (1) KR100833737B1 (zh)
CN (1) CN101170165B (zh)
DE (1) DE602007010885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6880A2 (en) * 2007-11-21 2009-05-28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of improved safety and middle or large-sized battery pack containing the same
KR101350664B1 (ko) 2008-04-03 2014-01-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이차 전지
EP2348557B1 (en) * 2010-01-13 2013-07-03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DE102011006225A1 (de) * 2011-03-28 2012-10-04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zelle
KR101527256B1 (ko) * 2011-06-09 2015-06-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US9099692B2 (en) 2012-11-07 2015-08-04 Hyundai Motor Company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2211368B1 (ko) * 2014-05-09 2021-02-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이차 전지
KR102417637B1 (ko) * 2015-10-02 2022-07-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6536354B2 (ja) * 2015-11-02 2019-07-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池、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電動車両、蓄電装置および電力システム
CN115117546A (zh) * 2022-06-20 2022-09-27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4899548A (zh) * 2022-06-20 2022-08-12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1140A (zh) * 2001-02-15 2002-09-25 日本电气移动能株式会社 方形电池
CN1393040A (zh) * 2000-09-29 2003-01-22 Lg化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安全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3136A (en) * 1985-09-30 1989-02-07 Emerson Electric Co.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afety vented container and product
CA2165152A1 (en) * 1995-12-13 1997-06-14 Allen Shkuratoff Safety vent for a sealed prismatic electrical device
US6159631A (en) * 1998-08-27 2000-12-12 Polystor Corporation Overcharge safety vents on prismatic cells
JP2001126693A (ja) 1999-10-25 2001-05-11 Nec Mobile Energy Kk 密閉型電池
JP3863351B2 (ja) * 2000-02-18 2006-12-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角形電池および角形電池の安全機構の製造方法
JP4688305B2 (ja) * 2001-02-08 2011-05-25 株式会社Kri 非水系二次電池
JP3740048B2 (ja) * 2001-10-12 2006-01-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池缶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KR20020042598A (ko) * 2002-05-16 2002-06-05 이점호 이차전지 케이스의 안전판
KR100576327B1 (ko) * 2003-12-12 2006-05-03 주식회사 일광캔테크 이차전지케이스의 폭발방지구조
KR100614381B1 (ko) * 2004-07-29 2006-08-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CN2757343Y (zh) * 2004-11-16 2006-0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安全电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3040A (zh) * 2000-09-29 2003-01-22 Lg化学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安全板
CN1371140A (zh) * 2001-02-15 2002-09-25 日本电气移动能株式会社 方形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0165A (zh) 2008-04-30
EP1928042B1 (en) 2010-12-01
EP1928042A2 (en) 2008-06-04
KR100833737B1 (ko) 2008-05-29
KR20080037199A (ko) 2008-04-30
US20080102364A1 (en) 2008-05-01
DE602007010885D1 (de) 2011-01-13
EP1928042A3 (en) 2008-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0165B (zh) 棱柱外壳型锂离子充电电池
EP2312671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1826611B (zh) 可再充电电池及其模块
KR100833745B1 (ko) 이차 전지
KR101201812B1 (ko) 이차 전지
CN104641492A (zh) 方形二次电池
KR102029406B1 (ko) 이차 전지
CN101924239B (zh) 二次电池
KR20050037691A (ko) 리튬 이온 2차 전지
KR101711984B1 (ko) 이차전지
CN103137996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2082241B (zh) 二次电池
KR20060111838A (ko) 원통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0914115B1 (ko) 이차전지
WO2019051630A1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JP4769780B2 (ja) 二次電池
KR101233459B1 (ko) 이차 전지
CN102903862B (zh) 可充电电池
CN115832596A (zh) 电池单体
KR102052063B1 (ko) 이차 전지
CN217182297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02339958A (zh) 电池用封口板组件及具备该封口板组件的电池
US8652680B2 (en) Secondary battery
KR20040110599A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의 안전변 제조 방법
US20230402688A1 (en) Battery cover plate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