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9548A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9548A
CN114899548A CN202210699666.5A CN202210699666A CN114899548A CN 114899548 A CN114899548 A CN 114899548A CN 202210699666 A CN202210699666 A CN 202210699666A CN 114899548 A CN114899548 A CN 114899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traight line
explosion
section
proof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96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久凌
张勇杰
赵浩
张璐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996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95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9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9548A/zh
Priority to US17/900,824 priority patent/US20230411770A1/en
Priority to EP22194028.1A priority patent/EP4297153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31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e.g. gas permeability, size or heat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括防爆阀和电池壳体,防爆阀设置于电池壳体,防爆阀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以及圆弧段,圆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的长度分别为a和b,圆弧段的弧长为c,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r,0.8≤a/b≤1.2,0.5≤c/r≤2.7,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以及圆弧段中的至少之一能够被冲破,以达到可靠的防爆作用,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电池在长时间使用之后,电池内部可能会出现大量集热,从而会造成电池内部压力过高,如果不及时将电池内部压力泄出,可能会引发电池安全问题。
相关技术中,多采用防爆阀进行电池的泄压,但是由于防爆阀结构形式的限定,难以控制防爆阀的爆开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防爆阀和电池壳体,防爆阀设置于电池壳体,防爆阀包括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以及圆弧段,圆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以及圆弧段中的至少之一能够被冲破,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的长度分别为a和b,圆弧段的弧长为c,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r,0.9≤a/b≤1.9,0.5≤c/r≤2.7。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括防爆阀和电池壳体,防爆阀设置于电池壳体,从而在电池壳体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防爆阀能够被冲破以实现防爆作用。通过将防爆阀设置为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以及圆弧段,圆弧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第一直线段和第二直线段的长度分别为a和b,圆弧段的弧长为c,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r。圆弧段的弧长与圆弧段的曲率半径比值过大,从而会导致圆弧段对应的角度数过大,会出现应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因此会出现防爆阀难以爆开的问题,会引发安全问题。而圆弧段的弧长与圆弧段的曲率半径比值过小,会导致圆弧段对应的角度数过小,会出现应力容易集中的问题,导致防爆阀应力难以控制,因此会出现防爆阀容易爆开的问题,可能会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通过使得0.9≤a/b≤1.1,0.5≤c/r≤2.7,从而可以有效控制防爆阀处的应力分布,以此保证防爆阀能够在电池壳体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爆开,以达到可靠的防爆作用,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且可以保证电池内部压力不高于预设值时,防爆阀不会出现误爆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另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防爆阀;11、第一直线段;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壁;12、第二直线段;121、第三侧壁;122、第四侧壁;13、圆弧段;131、第五侧壁;132、第六侧壁;20、电池壳体;21、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27、凸缘结构;30、极柱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4,电池包括防爆阀10和电池壳体20,防爆阀10设置于电池壳体20,防爆阀10包括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圆弧段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分别为a和b,圆弧段13的弧长为c,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为r,0.9≤a/b≤1.1,0.5≤c/r≤2.7,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中的至少之一能够被冲破。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防爆阀10和电池壳体20,防爆阀10设置于电池壳体20,从而在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防爆阀10能够被冲破以实现防爆作用。通过将防爆阀10设置为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圆弧段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分别为a和b,圆弧段13的弧长为c,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为r,0.9≤a/b≤1.1,0.5≤c/r≤2.7,从而可以有效控制防爆阀10处的应力分布,以此保证防爆阀10能够在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爆开,以达到可靠的防爆作用,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且可以保证电池内部压力不高于预设值时,防爆阀10不会出现误爆开。
需要说明的是,防爆阀10包括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第一直线段11可以是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第二直线段12可以是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圆弧段13可以是沿圆弧方向延伸。
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中的至少之一能够被冲破,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可以爆开防爆阀10的薄弱区域,从而可以达到防爆作用,以此及时将电池壳体20内部的气体排出,避免引发安全问题。
结合图4所示,第一直线段11的长度为a,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为b,圆弧段13的弧长为c,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为r,通过设置有0.9≤a/b≤1.1,0.5≤c/r≤2.7,从而可以有效控制防爆阀10处的应力分布,以此保证防爆阀10能够在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爆开。
第一直线段11的长度为a,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为b,0.9≤a/b≤1.1,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直线段11的长度和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基本相一致,使得处于中间的圆弧段13与两端之间的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形成对称结构,圆弧段13受到的应力均一,便于圆弧段13能够在特定压力下实现爆开,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内容易实现应力集中,以此方便防爆阀10的爆开,达到对电池安全性能的有效提高。
圆弧段13的弧长为c,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为r,0.5≤c/r≤2.7,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应力集中的大小,以此保证在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防爆阀10实现爆开,从而释放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以此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圆弧段13的弧长与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比值过大,从而会导致圆弧段13对应的角度数过大,会出现应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因此会出现防爆阀10难以爆开的问题,会引发安全问题。而圆弧段13的弧长与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比值过小,会导致圆弧段13对应的角度数过小,会出现应力容易集中的问题,导致防爆阀10应力难以控制,因此会出现防爆阀10容易爆开的问题,可能会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段11的长度a与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b之间的比值可以为0.9、0.95、0.97、1、1.05、1.08、或者1.1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1≤c/r≤2.1,以此有效控制应力集中的大小,保证在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防爆阀10实现爆开,从而释放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以此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弧段13的弧长c与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r的比值可以为0.5、0.6、0.7、0.8、0.9、1、1.1、1.2、1.5、1.57、1.8、2、2.1、2.3、2.5、2.6或者2.7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弧段13对应的角度数可以为60°-120°,圆弧段13对应的角度数可以为60°、65°、70°、75°、80°、85°、90°、95°、100°、105°或者120°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1mm≤a≤40mm,1mm≤b≤40mm,通过将第一直线段11的长度和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控制在1mm-40mm之间,不仅可以保证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内容易实现应力集中,且可以保证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能够在预设压力下爆开。
第一直线段11的长度和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较小,会导致整个防爆阀10的圆弧段13占比较大,因此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难以起到应力集中的作用。第一直线段11的长度和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较大,导致整个防爆阀10应力过于集中,因此防爆阀10未能在预设压力下爆开,影响电池正常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段11的长度可以是1mm、1.5mm、2mm、3mm、5mm、10mm、15mm、20mm、25mm、28mm、30mm、35mm、37mm、38mm、39mm或者40mm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的宽度均相一致,以此方便结构的加工成型,从而提高防爆阀10的成型效率,以此提高电池的成型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爆阀10设置于电池壳体20的拐角区域,不仅可以合理布置防爆阀10的设置位置,并且可以避免防爆阀10爆开后,电池壳体20内部的气体或者液体朝向相邻电池喷射,以此避免影响相邻电池。
电池壳体20可以为方形壳体,方形壳体可以具有四个拐角区域,此时,防爆阀10可以设置在一个表面的拐角区域,或者,防爆阀10可以设置在相邻两个表面的相交区域。例如,电池壳体2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四个环绕第一表面21设置的第二表面22,防爆阀10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21的四个拐角区域中的任意之一处,或者,防爆阀10可以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表面22的相交区域,或者,防爆阀10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的相交区域,或者,防爆阀10可以设置在第二表面22的四个拐角区域中的任意之一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池壳体2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四个环绕第一表面21设置的第二表面22;其中,防爆阀10设置于第一表面21的拐角区域,从而可以使得防爆阀10最大程度地靠近电池壳体20的边缘位置处,以此尽可能地避免防爆阀10爆开后,电池壳体20内的气体和液体朝向相邻的电池喷射,以此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第一表面21的拐角区域可以理解为是第一表面21的对角线的两端所在的位置区域。第一表面21可以大致为矩形面,此时,第一表面21可以具有四个拐角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二表面22之间具有圆弧过渡段,第一直线段11与一个第二表面22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10mm,第二直线段12与另一个第二表面22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10mm,圆弧段13与圆弧过渡段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20mm,从而可以使得防爆阀10最大程度地靠近电池壳体20的周向外边缘,不仅可以提高电池壳体20的空间利用率,并且可以降低防爆阀10爆开后,电池壳体20内的气体和液体朝向相邻的电池喷射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2所示,电池壳体20可以具有凸缘结构27,凸缘结构27环绕电池壳体20的周向外表面设置。
电池壳体2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四个环绕第一表面21设置的第二表面22,此处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可以不包括凸缘结构27形成的表面,从而可以保证电池壳体20内部气体与防爆阀10相接触,以此保证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防爆阀10可以被冲破。
对于第一直线段11与一个第二表面22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10mm,第二直线段12与另一个第二表面22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10mm,圆弧段13与圆弧过渡段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20mm,可以认为是将电池壳体20的凸缘结构27完全去除后,第一直线段11与第一表面21周向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10mm,第二直线段12与第一表面21周向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10mm,圆弧段13与第一表面21周向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2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朝向与其相邻的圆弧过渡段凸出设置,即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靠近第一表面21周向边缘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圆弧段13与第一表面21的周向边缘拐角区域距离相对较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背离与其相邻的圆弧过渡段凸出设置,即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背离第一表面21周向边缘设置,以此控制圆弧段13与圆弧过渡段之间的距离值,从而来控制防爆阀10的爆开压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2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四个环绕第一表面21设置的第二表面22;其中,防爆阀10设置于第一表面21的拐角区域,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分别平行于相邻两个第二表面22,进一步的,第一直线段11大体平行于与其相邻的第二表面22,第二直线段12大体平行于与其相邻第二表面22,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直线段11与一个第二表面22之间的距离均相一致,而第二直线段12与另一个第二表面22之间的距离均相一致,从而可以使得应力容易实现集中,以此使得防爆阀10容易爆开,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第一直线段11的长度为a,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为b,0.9≤a/b≤1.1,并且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分别平行于相邻两个第二表面22,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基本形成悬臂对称结构,以此容易实现应力集中,避免了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长度差值过大,导致防爆阀10难以爆开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朝向第一表面21的周向边缘凸出设置,即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靠近第一表面21周向边缘设置,从而可以使得圆弧段13与第一表面21的周向边缘拐角区域距离相对较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朝向第一表面21的中间区域凸出设置,即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背离第一表面21周向边缘设置,以此控制圆弧段13与圆弧过渡段之间的距离值,从而来控制防爆阀10的爆开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朝向某个位置凸出设置,或者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背离某个位置凸出设置,重在体现圆弧段13的走势。例如,以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朝向第一表面21的周向边缘凸出设置为例,结合图4所示,组成防爆阀10的第一直线段11、圆弧段13以及第二直线段12大体形成了一个弯折形的结构,而防爆阀10整体可以认为是朝向第一表面21的周向边缘凸出,即防爆阀10形成的开口背离周向边缘的拐角区域设置。以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朝向第一表面21的中间区域凸出设置为例,组成防爆阀10的第一直线段11、圆弧段13以及第二直线段12大体形成了一个弯折形的结构,而防爆阀10整体可以认为是背离第一表面21的周向边缘凸出,即防爆阀10形成的开口朝向周向边缘的拐角区域设置。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例中出现的基本、大体是在考虑了加工误差,安装误差等情况下所获得的结果,例如,第一直线段11大体平行于与其相邻的第二表面22,第二直线段12大体平行于与其相邻第二表面22,在忽略加工误差,安装误差等情况时,可以认为第一直线段11平行于与其相邻的第二表面22,第二直线段12平行于与其相邻第二表面22。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2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四个环绕第一表面21设置的第二表面22;其中,第一表面21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22的面积,防爆阀10设置于第一表面21,从而可以使得第一表面21能够为防爆阀10提供可靠的支撑面,并且可以方便防爆阀10的设置,以此提高防爆阀10的安全保护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21为电池壳体20的大表面,而四个第二表面22为电池壳体20的小表面,四个第二表面22包括两对小表面,即沿电池壳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对小表面,和沿电池壳体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对小表面,且第一对小表面的面积要大于第二对小表面的面积,但均小于大表面的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爆阀10与电池壳体20可以是分体设置的,即电池壳体20上可以设置有防爆孔,而防爆阀10连接于电池壳体20上,以此实现对防爆孔的遮挡,此时,防爆阀10可以包括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作为防爆阀10的薄弱区域,以在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薄弱区域爆开,以此实现泄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防爆阀10与电池壳体20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且可以减少制作工序,以此提高防爆阀10的成型效率。
防爆阀10与电池壳体20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例如,对电池壳体20的局部可以进行减薄处理,从而形成防爆阀10。或者,电池壳体20在成型过程中可以使得局部变薄,从而来充当防爆阀10,以此实现泄压功能,并且工艺也相对简单,从而可以提高防爆阀10的成型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防爆阀10可以包括薄弱部,而薄弱部可以由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组成,从而可以使得防爆阀10基本由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进行爆开,以此满足防爆的需求,从而达到泄压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20上设置有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以在电池壳体20上分别形成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即通过在电池壳体20上设置有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以此实现对电池壳体20进行减薄处理,形成了薄弱部,以此满足防爆的需求,从而达到泄压效果。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的宽度可以分别等于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的宽度。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直线段11可以是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第二直线段12可以是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圆弧段13可以是沿圆弧方向延伸,相应的,第一刻痕可以是沿第一直线方向延伸,第二刻痕可以是沿第二直线方向延伸,第三刻痕可以是沿圆弧方向延伸,从而在形成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之后,可以在电池壳体20上分别形成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并且使得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作为了防爆阀10的薄弱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刻痕的宽度范围为0.1mm-1mm,第二刻痕的宽度范围为0.1mm-1mm,第三刻痕的宽度范围为0.1mm-1mm,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直线段11的宽度范围为0.1mm-1mm,第二直线段12的宽度范围为0.1mm-1mm,圆弧段13的宽度范围为0.1mm-1mm,即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中的至少之一能够在预设压力下被冲破,且结构强度也相对较高,而不会出现电池内部压力不高于预设值时,防爆阀10出现误爆开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刻痕的宽度可以为0.1mm、0.15mm、0.18mm、0.2mm、0.2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0.48mm、0.5mm、0.52mm、0.6mm、0.65mm、0.7mm、0.75mm、0.8mm、0.85mm、0.9mm、0.95mm或者1mm等等。
第二刻痕的宽度可以为0.1mm、0.15mm、0.18mm、0.2mm、0.2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0.48mm、0.5mm、0.52mm、0.6mm、0.65mm、0.7mm、0.75mm、0.8mm、0.85mm、0.9mm、0.95mm或者1mm等等。
第三刻痕的宽度可以为0.1mm、0.15mm、0.18mm、0.2mm、0.2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0.48mm、0.5mm、0.52mm、0.6mm、0.65mm、0.7mm、0.75mm、0.8mm、0.85mm、0.9mm、0.95mm或者1mm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20的厚度为d,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的深度为e,0.04mm≤d-e≤1mm,即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的厚度范围为0.04mm-1mm,不仅可以保证防爆阀10具有一定的强度,且可以使得防爆阀在预设压力下爆开,以此实现对电池的安全保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的厚度可以为0.04mm、0.05mm、0.1mm、0.2mm、0.25mm、0.3mm、0.4mm、0.5mm、0.6mm、0.65mm、0.7mm、0.8mm、0.9mm或者1mm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刻痕为渐扩式结构,第一刻痕的宽度由第一刻痕的底端向第一刻痕的顶端逐渐增大,第二刻痕为渐扩式结构,第二刻痕的宽度由第二刻痕的底端向第二刻痕的顶端逐渐增大,第三刻痕的宽度由第三刻痕的底端向第三刻痕的顶端逐渐增大,不仅可以在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中的至少之一能够被冲破,且可以方便电池壳体20内的气体和液体能够快速排出电池壳体20内部。
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的纵向截面可以大致为梯形,或者,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的底壁可以大致为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刻痕可以为等距离结构,即第一刻痕的宽度由第一刻痕的底端向第一刻痕的顶端均相一致,第二刻痕可以为等距离结构,即第二刻痕的宽度由第二刻痕的底端向第二刻痕的顶端均相一致,第三刻痕可以为等距离结构,即第三刻痕的宽度由第三刻痕的底端向第三刻痕的顶端均相一致。
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的纵向截面可以大致为矩形,或者,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的底壁可以大致为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刻痕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第二刻痕包括相对的第三侧壁121和第四侧壁122,第三刻痕包括相对的第五侧壁131和第六侧壁132,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第三侧壁121以及第四侧壁122均为平面,第五侧壁131和第六侧壁132均为圆弧面;其中,第五侧壁13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21,第六侧壁13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22,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21的长度分别为a和b,第五侧壁131的弧长为c,第五侧壁131的曲率半径为r,和/或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22的长度分别为a和b,第六侧壁132的弧长为c,第六侧壁132的曲率半径为r。
电池壳体20上设置有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以在电池壳体20上分别形成了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因此,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的形状直接决定了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的形状。
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可以分别等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三侧壁121的长度,圆弧段13的弧长可以等于第五侧壁131的弧长,而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可以等于第五侧壁131的曲率半径。或者,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可以分别等于第二侧壁112和第四侧壁122的长度,圆弧段13的弧长可以等于第六侧壁132的弧长,而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可以等于第六侧壁132的曲率半径。或者,第一直线段11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之间的中心线的长度,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可以等于第三侧壁121和第四侧壁122之间的中心线的长度,圆弧段13的弧长可以等于第五侧壁131和第六侧壁132之间的中心线的弧长,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可以第五侧壁131和第六侧壁132之间的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防爆阀1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防爆阀10位于电池壳体20的同一侧,进一步的,至少两个防爆阀10位于电池壳体20的同一表面,从而可以提高防爆阀10的防爆性能,避免出现一个防爆阀10无法爆开而引发电池安全问题,而将至少两个防爆阀10设置于电池壳体20的同一侧,也可以方便控制防爆阀10爆开之后,电池壳体20内部气体和液体的喷射方向,以此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防爆阀10关于电池壳体20的第一对角线方向和第二对角线方向的交点中心对称,从而可以在电池成组过程中根据电池之间的串联或者并联需求调整电池的方向,而电池方向的调整不影响各个电池的防爆阀10可以基本位于同一个方向上。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防爆阀10关于电池壳体20的第一对角线方向和第二对角线方向的交点中心对称,即将一个防爆阀10绕着第一对角线方向和第二对角线方向的交点旋转180度之后,两个防爆阀10相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还包括极柱组件30和电芯,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20内,极柱组件30设置于电池壳体20,极柱组件30与电芯相连接;其中,极柱组件30与防爆阀10间隔设置,极柱组件30与防爆阀10沿电池壳体20的宽度方向设置,不仅可以方便后续极柱组件30与汇流排的连接,且可以充分利用电池壳体20的空间,以此保证电池壳体20内部能够合理布置电芯等结构,从而提高电池壳体20的空间利用率。
极柱组件30与防爆阀10可以位于电池壳体20的端部,而防爆阀10位于电池壳体20的拐角位置处,例如,极柱组件30与防爆阀10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21上,考虑到第一表面21为电池壳体20的大表面,因此可以向极柱组件30提供足够的支撑,以此保证极柱组件3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柱组件30为两个,电芯可以具有两个极耳部,两个极柱组件30和两个极耳部可以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20的厚度为0.1mm-0.5mm,从而可以降低电池壳体20的重量,以此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20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或铝,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足够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长度为L,400mm≤L≤2500mm,电池的宽度为K,电池的高度为H,2K≤L≤50K,和/或,0.5H≤K≤20H。
进一步地,50mm≤K≤200mm,10mm≤H≤100mm。
优选的,4K≤L≤25K,和/或,2H≤K≤10H。
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在保证足够能量密度的情况下,电池长度和宽度的比值较大,进一步地,电池宽度和高度的比值较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长度为L,电池的宽度为K,4K≤L≤7K,即本实施例中的电池长度和宽度的比值较大,以此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且方便后续形成电池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高度为H,3H≤K≤7H,电池宽度和高度的比值较大,在保证足够能量密度的情况下,也方便形成。
可选的,电池的长度可以为500mm-1500mm,电池的宽度可以为80mm-150mm,而电池的高度可以为15mm-25mm。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的长度即为电池长度方向的尺寸,电池的宽度即为电池宽度方向的尺寸,电池的高度即为电池高度方向的尺寸,即电池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为叠片式电池,不仅成组方便,且可以加工得到长度较长的电池。
电池包括电芯和电解质,能够进行诸如充电/放电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电芯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极片、分隔物以及第二极片。当第一极片为正极片时,第二极片为负极片。其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极性可以互换。
具体的,电芯为叠片式电芯,电芯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可选的,电池可以为卷绕式电池,即将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电池组包括上述电池。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电池包括防爆阀10和电池壳体20,防爆阀10设置于电池壳体20,从而在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防爆阀10能够被冲破以实现防爆作用。通过将防爆阀10设置为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圆弧段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直线段11和第二直线段12,从而可以保证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中的至少之一能够在电池壳体20内部压力达到预设值时被冲破,以达到可靠的防爆作用,从而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组为电池模组或电池包。
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端板和侧板用于固定多个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池可以形成电池模组后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多个电池可以通过端板和侧板进行固定。多个电池可以直接设置在电池箱体内,即无需对多个电池进行成组,此时,可以去除端板和侧板。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阀(10)和电池壳体(20),所述防爆阀(1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20),所述防爆阀(10)包括第一直线段(11)、第二直线段(12)以及圆弧段(13),所述圆弧段(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段(11)和所述第二直线段(12),所述第一直线段(11)、所述第二直线段(12)以及所述圆弧段(13)中的至少之一能够被冲破,所述第一直线段(11)和所述第二直线段(12)的长度分别为a和b,所述圆弧段(13)的弧长为c,所述圆弧段(13)的曲率半径为r,0.9≤a/b≤1.1,0.5≤c/r≤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1mm≤a≤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段(11)、所述第二直线段(12)以及所述圆弧段(13)的宽度均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1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20)的拐角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2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四个环绕所述第一表面(21)设置的第二表面(22);
其中,所述防爆阀(1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21)的拐角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段(11)与一个所述第二表面(22)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10mm,所述第二直线段(12)与另一个所述第二表面(22)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1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表面(22)之间具有圆弧过渡段,所述圆弧段(13)与所述圆弧过渡段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2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朝向与其相邻的所述圆弧过渡段凸出设置,或所述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背离与其相邻的所述圆弧过渡段凸出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2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四个环绕所述第一表面(21)设置的第二表面(22);
其中,所述防爆阀(1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21)的拐角区域,所述第一直线段(11)大体平行于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表面(22),所述第二直线段(12)大体平行于与其相邻所述第二表面(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13)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第一表面(21)的周向边缘凸出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20)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21)和四个环绕所述第一表面(21)设置的第二表面(22);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2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表面(22)的面积,所述防爆阀(10)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21)。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10)与所述电池壳体(20)的至少部分为一体成型式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20)上设置有第一刻痕、第二刻痕以及第三刻痕,以在所述电池壳体(20)上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直线段(11)、所述第二直线段(12)以及所述圆弧段(1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痕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所述第二刻痕包括相对的第三侧壁(121)和第四侧壁(122),所述第三刻痕包括相对的第五侧壁(131)和第六侧壁(132),所述第一侧壁(111)、所述第二侧壁(112)、所述第三侧壁(121)以及所述第四侧壁(122)均为平面,所述第五侧壁(131)和所述第六侧壁(132)均为圆弧面;
其中,所述第五侧壁(1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三侧壁(121),所述第六侧壁(13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侧壁(112)和所述第四侧壁(122),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三侧壁(121)的长度分别为a和b,所述第五侧壁(131)的弧长为c,所述第五侧壁(131)的曲率半径为r,和/或所述第二侧壁(112)和所述第四侧壁(122)的长度分别为a和b,所述第六侧壁(132)的弧长为c,所述第六侧壁(132)的曲率半径为r。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阀(10)为至少两个;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防爆阀(10)关于所述电池壳体(20)的第一对角线方向和第二对角线方向的交点中心对称。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极柱组件(30),所述极柱组件(3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20);
其中,所述极柱组件(30)与所述防爆阀(10)间隔设置,所述极柱组件(30)与所述防爆阀(10)沿所述电池壳体(20)的宽度方向设置。
CN202210699666.5A 2022-06-20 2022-06-20 电池 Pending CN1148995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9666.5A CN114899548A (zh) 2022-06-20 2022-06-20 电池
US17/900,824 US20230411770A1 (en) 2022-06-20 2022-08-31 Battery
EP22194028.1A EP4297153A1 (en) 2022-06-20 2022-09-06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9666.5A CN114899548A (zh) 2022-06-20 2022-06-20 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9548A true CN114899548A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28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9666.5A Pending CN114899548A (zh) 2022-06-20 2022-06-20 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1770A1 (zh)
EP (1) EP4297153A1 (zh)
CN (1) CN11489954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9159A (zh) * 2022-09-02 2022-10-04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3225B2 (ja) * 2005-10-31 2012-06-13 日立マクセ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密閉角形電池
KR100833737B1 (ko) * 2006-10-25 2008-05-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각형 리튬 이온 전지
KR100922470B1 (ko) * 2007-09-14 2009-10-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KR101347715B1 (ko) * 2011-02-21 2014-01-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판이 구비된 각형 이차전지
KR101693292B1 (ko) * 2013-01-21 2017-01-0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14614068A (zh) * 2022-04-11 2022-06-10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电池包的装配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9159A (zh) * 2022-09-02 2022-10-04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5149159B (zh) * 2022-09-02 2022-11-22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46174A1 (zh) * 2022-09-02 2024-03-07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97153A1 (en) 2023-12-27
US20230411770A1 (en)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99548A (zh) 电池
CN217522179U (zh) 电池
CN219371261U (zh) 电池
CN217881827U (zh) 电池
CN217507565U (zh) 电池
CN115051122A (zh) 电池
CN217507564U (zh) 电池
CN217589307U (zh) 电池
CN217507563U (zh) 电池
CN217507562U (zh) 电池
CN217507598U (zh) 电池
EP4297166A1 (en) Battery
CN217507566U (zh) 电池
CN218632346U (zh) 电池壳体及电池
CN217507567U (zh) 电池组
CN115000616A (zh) 电池
CN218448355U (zh) 电池
CN219759863U (zh) 电池、电池组
CN115172984A (zh) 电池
CN217589344U (zh) 电池
CN219739209U (zh) 电池、电池组
CN220553577U (zh) 电池
CN219696563U (zh) 电池
CN220856813U (zh) 电池
CN217768659U (zh) 电池及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