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1699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51699A CN101151699A CNA2006800102263A CN200680010226A CN101151699A CN 101151699 A CN101151699 A CN 101151699A CN A2006800102263 A CNA2006800102263 A CN A2006800102263A CN 200680010226 A CN200680010226 A CN 200680010226A CN 101151699 A CN101151699 A CN 1011516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front panel
- panel
- plasma display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 H01J9/241—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the vessel being for a flat panel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6—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with respect to cell parameters, e.g. electrodes within the ri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备:前部面板(1),其在前部基板(3)上形成有多列显示电极,所述显示电极由隔着放电间隙而彼此相对的扫描电极(4)及维持电极(5)构成;以及后部面板(2),其在与前部基板(3)相对配置的后部基板(8)上设置有用来分隔与前部面板(1)之间的放电空间的障壁(11),且在障壁(11)间以与显示电极交叉的方式形成数据电极(10)、并且在障壁(11)间配置有荧光体层(12)。后部面板(2)在与数据电极(10)平行的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区域而形成障壁(11),并且在后部面板(2)的分割区域的边界部的显示区域之外,形成定位标记,同时在覆盖数据电极(10)的绝缘层(9)上设有显露出定位标记的凹口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作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显示设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面板从驱动性方面而言大体上分为交流型与直流型,而从放电形式方面而言有表面放电型和相对放电型两种。从高清晰化、大屏幕化以及制造的简便性方面而言,目前主流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是具有3电极构造的表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所述表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将至少前面侧透明的一对基板相对配置,以在基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并且在基板上配置有用来将放电空间分隔成多个空间的障壁。进而,在基板上配置电极组,以在由障壁所分隔出的放电空间内产生放电,并且设置利用放电而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光的荧光体来构成多个放电单元。并且,利用放电产生的波长较短的真空紫外光来激发荧光体,从而分别从红色、绿色、蓝色的放电单元发出红色、绿色、蓝色的可见光,以此来进行彩色显示。
如上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液晶面板相比,可以进行高速显示,视角宽,容易实现大型化,并且因为是自发光型显示面板,所以显示品质高,由于这些原因,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最近在平板显示器中尤其引人注目,可作为在公共场所中的显示装置或者用来在家庭中享受大屏幕影像的显示装置而用于各种应用。
在如上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是将以玻璃为主材料的面板保持在由铝等金属制造的底板构件的前面侧,并在此底板构件的背面侧配置构成用来使面板发光的驱动电路的电路板,以此来构成模块(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由于容易实现大屏幕化,因此近年来正逐渐制造并销售65英寸以上的产品。而且,在对更高清晰度的显示器的需求增长的情况下,正从迄今为止作为主流的清晰度为768×1366的产品转为制造更高清晰度的1080×1920的产品。
如此,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大屏幕化、高清晰化的推进,必须对构成产品的零部件重新进行研究开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1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鉴于如上所述的现状而开发的,目的在于提供适合于大屏幕化、高清晰化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特征在于,包括:前部面板,其在前部基板上形成有多列显示电极,此显示电极由形成放电间隙而彼此相对的第1电极及第2电极所构成;以及后部面板,其在与前部基板相对配置的后部基板上设置用来分隔与前部面板之间的放电空间的格子状障壁,且在障壁间以与显示电极交叉的方式形成数据电极,并且在障壁间配置荧光体层,后部面板在与数据电极平行的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区域并形成障壁,且在后部面板的分割区域的边界部的显示区域之外,在形成数据电极的同时形成用于定位的定位标记,并且在覆盖后部面板的数据电极的绝缘层上设有使定位标记露出的凹口部。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将显示品质维持为预定品质的状态下实现面板的大屏幕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面板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面板的各电极上施加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波形图。
图5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使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分割曝光法来对基板的左侧区域进行曝光的情况的平面图。
图6B是沿图6A的6-6线的剖面图。
图6C是对基板的右侧区域进行曝光的情况的沿6-6线的剖面图。
图7A是在利用分割曝光法形成构成部分的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从前部面板侧所观察到的概略平面图。
图7B是在利用分割曝光法形成构成部分的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从后部面板侧所观察到的概略平面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后部面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 前部面板
1a、2a 定位标记
2 后部面板
2b 边界部
3 前部基板
4 扫描电极
4a、5a 透明电极
4b、5b 总线电极
5 维持电极
6 电介质层
7 保护层
8 后部基板
9 绝缘层
9a 凹口部
10 数据电极
10a 端子引出部
11 障壁
12 荧光体层
13 遮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8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
首先,使用图1来说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造。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面板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前部面板1及后部面板2所构成。使所述前部面板1与后部面板2彼此之间形成放电空间而相对配置,并利用由玻璃料构成的密封材料(未图示)将周边部密封。在放电空间中,例如封入氖气与氙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放电气体。
前部面板1是以下述方式构成的,即,在玻璃制造的前部基板3上排列设置有多列显示电极,所述显示电极是由平行且成对的隔着放电间隙而相对的作为第1电极的扫描电极4以及作为第2电极的维持电极5所形成的,并且形成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电介质层6以覆盖扫描电极4及维持电极5,同时,在电介质层6上形成由MgO构成的保护层7。而且,扫描电极4及维持电极5分别由透明电极4a、5a以及总线电极4b、5b所构成,所述透明电极4a、5a是由氧化铟锡(ITO)所构成,而所述总线电极4b、5b重叠形成在所述透明电极4a、5a上,由Ag等导电材料所构成。
后部面板2是以下述方式构成的,即,在与前部基板3相对配置的玻璃制造的后部基板8上,设置以由玻璃材料构成的绝缘层9所覆盖且由Ag等导电材料所构成的多个数据电极10,并且,在所述绝缘层9上设置用来分隔与前部面板1之间的放电空间的网格状障壁11,在该障壁11间配置红色、绿色及蓝色荧光体层12。后部面板2的数据电极10在障壁11间是以与前部面板1的扫描电极4及维持电极5交叉的方式排列形成的,在扫描电极4及维持电极5与数据电极10的交叉部分形成有各放电单元。
而且,为了提高对比度,在前部面板1的扫描电极4与维持电极5之间设置有黑色的遮光层13。
另外,面板的构造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构造,例如也可以是具备条状障壁的构造。而且,关于扫描电极4与维持电极5的排列,图1的示例中所呈现的是以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的方式,使扫描电极4与维持电极5交替排列的示例,但也可以是以扫描电极4-维持电极5-维持电极5-扫描电极4...的方式排列的电极排列结构。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面板的电极排列图。在图2中,在行方向上排列有n根扫描电极SC1~SCn(图1的扫描电极4)以及n根维持电极SU1~SUn(图1的维持电极5),在列方向上排列有m根数据电极D1~Dm(图1的数据电极10)。并且,在1对扫描电极SCi及维持电极SUi(i=1~n)与1根数据电极Dj(j=1~m)交叉的部分形成有放电单元。在放电空间内存在m×n个放电单元。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电路框图。在图3中,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具备面板21、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2、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扫描电极驱动电路24、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时序产生电路26以及电源电路(未图示)。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2将图像信号sig转换成每个子场的图像数据。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将每个子场的图像数据转换成与各数据电极D1~Dm相对应的信号,以驱动各数据电极D1~Dm。时序产生电路26根据水平同步信号H及垂直同步信号V而产生各种时序信号,并供给各驱动电路块。扫描电极驱动电路24根据时序信号,将驱动电压波形供给扫描电极SC1~SCn,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根据时序信号,将驱动电压波形供给维持电极SU1~SUn。此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24以及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都具备维持脉冲产生部27。
其次,使用图4来说明用来驱动面板的驱动电压波形及其动作。
图4是表示施加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面板的各电极上的驱动电压波形的波形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将1个场分割为多个子场,各个子场具有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维持期间。
在图4中,在第1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内,将数据电极D1~Dm及维持电极SU1~SUn保持为0(V),对扫描电极SC1~SCn施加从放电开始电压以下的电压Vi1(V)向大于放电开始电压的电压Vi2(V)缓慢上升的斜坡电压。于是,在所有放电单元中引起第1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从而在扫描电极SC1~SCn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并且在维持电极SU1~SUn上以及数据电极D1~Dm上蓄积正的壁电压。此处,所谓电极上的壁电压,是指由蓄积在覆盖电极的电介质层或荧光体层上等的壁电荷所产生的电压。
之后,将维持电极SU1~SUn保持为正的电压Vh(V),对扫描电极SC1~SCn施加从电压Vi3(V)向电压Vi4(V)缓慢下降的斜坡电压。于是,在所有放电单元中引起第2次微弱的初始化放电,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之间的壁电压减弱,数据电极D1~Dm上的壁电压也被调整为适合写入动作的值。
在接下来的写入期间内,将扫描电极SC1~SCn暂时保持为Vr(V)。接着,对第1行的扫描电极SC1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a(V),并且,对数据电极D1~Dm中的应显示在第1行的放电单元的数据电极Dk(k=1~m)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d(V)。此时,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的交叉部的电压是外部施加电压(Vd-Va)(V)加上数据电极Dk上的壁电压及扫描电极SC1上的壁电压所得的电压,此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然后,在数据电极Dk与扫描电极SC1之间以及维持电极SU1与扫描电极SC1之间引起写入放电,从而在该放电单元的扫描电极SC1上蓄积正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1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并在数据电极Dk上也蓄积负的壁电压。
如此进行写入操作,即,在应显示在第1行的放电单元中引起写入放电,从而在各电极上蓄积壁电压。另一方面,由于未施加写入脉冲电压Vd(V)的数据电极D1~Dm与扫描电极SC1的交叉部的电压不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不会产生写入放电。依次进行如上所述的写入动作,直至到达第n行的放电单元为止,写入期间结束。
在接下来的维持期间内,对扫描电极SC1~SCn施加正的维持脉冲电压Vs(V)作为第1电压,对维持电极SU1~SUn施加接地电压即0(V)作为第2电压。此时,在引起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的电压是维持脉冲电压Vs(V)加上扫描电极SCi上的壁电压及维持电极SUi上的壁电压所得的电压,此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于是,在扫描电极SCi与维持电极SUi之间引起维持放电,利用此时所产生的紫外线使荧光体层发光。并且,在扫描电极SCi上蓄积负的壁电压,在维持电极SUi上蓄积正的壁电压。此时,在数据电极Dk上也蓄积正的壁电压。
在写入期间内未引起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不会产生维持放电,而保持初始化期间结束时的壁电压。接着,对扫描电极SC1~SCn施加作为第2电压的0(V),对维持电极SU1~SUn施加作为第1电压的维持脉冲电压Vs(V)。于是,在引起了维持放电的放电单元中,由于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的电压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因此再次在维持电极SUi与扫描电极SCi之间引起维持放电,从而在维持电极SUi上蓄积负的壁电压,而在扫描电极SCi上蓄积正的壁电压。
以下同样,通过对扫描电极SC1~SCn与维持电极SU1~SUn交替施加与亮度权重相应的次数的维持脉冲,从而使在写入期间内引起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继续进行维持放电。如此,维持期间的维持动作结束。
接下来的子场的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维持期间的动作均与第1子场的动作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5是表示具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在图5中,底板构件31是由铝等金属制造的兼作散热板的保持板所构成。通过将散热片(未图示)介于面板21与底板构件31之间并利用粘结材料等进行粘结,从而将面板21保持在所述底板构件31的前面侧。而且,在底板构件31的背面侧,配置有用来驱动面板21进行显示的多个驱动电路块(未图示),以此构成模块。
此处,散热片是用来将面板21粘结并保持在底板构件31的前面侧,将面板21所产生的热有效地传递至底板构件31,从而进行散热,所述散热片的厚度为1mm~2mm左右。作为所述散热片,可以使用绝缘性散热片、石墨片或金属片等,所述绝缘性散热片在丙烯或氨基甲酸乙酯、硅树脂及橡胶等合成树脂材料中含有用来提高热传导性的填充物。而且,可以采用以下构成,即:使散热片本身具有粘结力,从而仅利用散热片将面板21粘结并保持在底板构件31上;或者散热片不具有粘结力,而另外使用双面胶带将面板21粘结在底板构件31上。
在面板21的两侧缘部,设置有作为显示电极用布线构件的可挠性布线板32,其与扫描电极4及维持电极5的电极引出部相连接,可挠性布线板32通过底板构件31的外周部绕到背面侧,并通过连接器而连接扫描电极驱动电路24的驱动电路块以及维持电极驱动电路25的驱动电路块。
另一方面,在面板21的下部及上部缘部,设置有作为数据电极用布线构件的多个可挠性布线板33,其与数据电极10的电极引出部相连接。可挠性布线板33分别与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的多个数据驱动器电连接,并且,通过底板构件31的外周部而绕到背面侧,并电连接至配置在所述底板构件31的背面侧的下部及上部位置的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的驱动电路块。
在驱动电路块的附近,冷却风扇34被保持并配置在角钢35上,利用从该冷却风扇34送出的风来对驱动电路块进行冷却。进而,在底板构件31的上部位置配置有3个冷却风扇36。冷却风扇36对配置在上部位置的数据电极驱动电路23的驱动电路块进行冷却,并且,在底板构件31的背面侧,在整个装置的内部从下部向上部引起气流,以此来对装置内部进行冷却。
在底板构件31中,增强用角钢37、38配置并固定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在配置于水平方向上的角钢37上,利用螺钉等固定着用来使装置保持直立状态的立柱39。
将如上所述构造的模块收纳在具有前面保护罩40以及金属制后罩41的壳体内,所述前面保护罩40配置在面板21的前面侧,所述金属制后罩41配置在底板构件31的背面侧,以此完成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此处,前面保护罩40具备:由树脂或金属构成的前框42,其具有使面板21的前面侧的图像显示区域露出的开口部42a;以及由玻璃等构成的保护板43,其安装在所述前框42的开口部42a上,设置有滤光片及用来抑制电磁波的干扰辐射的干扰辐射抑制膜。通过利用前框42的开口部42a的周缘部与保护板固定件(未图示)来夹持保护板43的周边部,从而将保护板43安装在前框42上。进而,在后罩41上设置有用来将模块所产生的热量排放到外部的多个通气孔(未图示)。
另外,在图5中,利用螺钉44将后罩41安装在底板构件31上,利用螺钉等将握持部45安装在后罩41上。
接着,说明用来实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大屏幕化的本发明的特征结构。
作为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各构成部分时的方法,使用的是曝光工艺,即,在形成于基板上的感光性材料层上形成图案时,隔着描绘有预定图案的光掩模,对基板上的感光性材料层进行曝光。而且,随着大屏幕化的发展,在曝光工艺中,需要对无法容纳在曝光装置的曝光区域中的大面积区域进行曝光。因此,作为实现如上所述的大面积曝光的方法,使用的是将曝光区域分割成多个小区域后进行曝光的曝光方法。
图6A~图6C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分割曝光法的说明图。表示了隔着光掩模53对涂敷形成在基板51上的感光性材料层52进行曝光的曝光方法。
图6A是对基板51的左侧区域进行曝光时的平面图。图6B是图6A的沿6-6线的剖面图。图6C是对基板51的右侧区域进行曝光时的沿6-6线的剖面图。如图6A~图6C所示,在基板51上形成有用来制备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成部分的银膏等感光性材料层52。在基板51的左侧区域上方,与感光性材料层52隔开预定的距离而配置有光掩模53。而且,在光掩模53上设置有开口部53a。
如图6A~图6C所示,基板51大于光掩模53,因此使光掩模53向箭头K的方向移动,将基板51分割成左右2个区域,分2次对基板51的整个区域进行分割曝光。为了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电极图案而设置有开口部53a。通过所述开口部53a,从设置在光掩模53上方的曝光光源(未图示)对感光性材料层52进行曝光。在连接部52c的左右区域内分别有曝光部52a、52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下述显影步骤来去除感光性材料层52的未曝光部的区域。
图7A是在利用分割曝光法来形成构成部分的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从前部面板侧所观察到的概略平面图。图7B是在利用分割曝光法来形成构成部分的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从后部面板侧所观察到的概略平面图。
如图7A、图7B所示,在前部面板1、后部面板2的长边侧的上下端部的中央部的显示区域外,设置有十字形状的定位标记1a、2a。使用这些定位标记1a、2a,在使用图6A~图6C所示的分割曝光法时,对相当于基板51的前部基板3及后部基板8与光掩模53进行定位。在将图1所示的透明电极4a、5a形成在前部基板3上时,利用ITO同时形成前部面板1的定位标记1a。而且,在将图1所示的数据电极10形成在后部基板8上时,利用Ag等导电材料同时形成后部面板2的定位标记2a。
这样,通过使用定位标记1a、2a,可以将构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成部分分割成多个区域来形成。而且,由于可以在将显示品质维持为预定品质的状态下,形成分割为多个的区域,所以可以实现面板的大屏幕化。
然而,在使用这样的分割曝光法来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成部分时,由于分割形成的多个区域的连接部即边界部的形状,在人眼观看时会看到,从而使未点亮期间以及点亮期间的外观恶化,并且会对显示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后部面板设为图8所示的结构。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所使用的后部面板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后部面板2在与数据电极10平行的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区域(图中为左右两个区域)并形成障壁11,并且在后部面板2的分割区域的边界部2b的显示区域之外,在形成数据电极10的同时,形成用于定位的定位标记2a,并且在覆盖后部面板2的数据电极10的绝缘层9上设有显露出定位标记2a的凹口部9a。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后部基板8上的数据电极10的端子引出部10a,如图7和图8所示,以后部面板2的分割区域的边界部2b为界,分成左右两部分。
这样,在使用分割曝光法来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后部面板2时,在与数据电极10平行的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区域并形成障壁11,并且在后部面板2的分割区域的边界部2b的显示区域之外,在形成数据电极10的同时形成用于定位的定位标记2a,并且在覆盖后部面板2的数据电极10的绝缘层9上设有显露出定位标记2a的凹口部9a,从而可以在将显示品质维持为预定品质的状态下,分为多个区域形成构成部分,进而可以实现面板的大屏幕化。
产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在提供大屏幕、高清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方面有用的发明。
Claims (1)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部面板,其在前部基板上形成有多列显示电极,所述显示电极由隔着放电间隙而彼此相对的第1电极及第2电极构成;以及
后部面板,其在与所述前部基板相对配置的后部基板上设置有用来分隔与所述前部面板之间的放电空间的障壁,且在所述障壁间以与所述显示电极交叉的方式形成有数据电极,并且在所述障壁间配置荧光体层,
所述后部面板在与所述数据电极平行的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区域并形成所述障壁,并且在所述后部面板的分割区域的边界部的显示区域之外,在形成所述数据电极的同时形成用于定位的定位标记,并且在覆盖所述后部面板的所述数据电极的绝缘层上设有使所述定位标记露出的凹口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74458/2005 | 2005-12-27 | ||
JP2005374458A JP2007179778A (ja) | 2005-12-27 | 2005-12-27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PCT/JP2006/326001 WO2007077853A1 (ja) | 2005-12-27 | 2006-12-27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51699A true CN101151699A (zh) | 2008-03-26 |
CN101151699B CN101151699B (zh) | 2010-09-01 |
Family
ID=38228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1022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1699B (zh) | 2005-12-27 | 2006-12-27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96097B2 (zh) |
JP (1) | JP2007179778A (zh) |
KR (1) | KR100885592B1 (zh) |
CN (1) | CN101151699B (zh) |
WO (1) | WO200707785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76562A (zh) * | 2014-07-18 | 2014-10-01 | 广西钦州天山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台阶宽度大于等于2.5mm之垂直配向型LCD液晶显示器 |
CN104199221A (zh) * | 2014-07-18 | 2014-12-10 | 广西钦州天山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台阶宽度小于2.5mm之垂直配向型LCD液晶显示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72450B2 (ja) * | 2008-03-06 | 2013-08-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2010107697A (ja) * | 2008-10-30 | 2010-05-13 | Hitachi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プレイ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318196T2 (de) * | 1992-01-28 | 1998-08-27 | Fujitsu Ltd | Plasma Farbanzeige-Vorrichtung von Oberflächenentladungs-Typ |
JPH0845823A (ja) * | 1994-08-03 | 1996-02-16 | Sony Corp | 露光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JPH1064782A (ja) * | 1996-08-14 | 1998-03-06 | Nikon Corp | 走査型露光装置 |
JPH11242340A (ja) * | 1998-02-24 | 1999-09-07 | Nippon Seiko Kk | 大型基板のパターン転写方法 |
JP3437097B2 (ja) * | 1998-07-14 | 2003-08-1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JP4406896B2 (ja) * | 1999-03-18 | 2010-02-03 |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ズマパテントライセンシング | 繰返し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001125284A (ja) * | 1999-10-29 | 2001-05-11 | Nsk Ltd | 分割逐次近接露光装置 |
JP2002117756A (ja) * | 2000-10-05 | 2002-04-19 | Fujitsu Ltd | 隔壁転写用元型の作製方法及び隔壁形成方法 |
JP2003016926A (ja) * | 2001-07-03 | 2003-01-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基板および製造装置 |
JP2003131580A (ja) | 2001-10-23 | 2003-05-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4362999B2 (ja) * | 2001-11-12 | 2009-11-11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露光装置及び露光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
KR20040107063A (ko) | 2003-06-12 | 2004-12-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2005085690A (ja) * | 2003-09-10 | 2005-03-31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アライメントマーク検出装置 |
KR100589412B1 (ko) | 2003-11-29 | 2006-06-1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0879295B1 (ko) * | 2006-03-29 | 2009-01-1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2005
- 2005-12-27 JP JP2005374458A patent/JP2007179778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12-27 US US11/795,838 patent/US779609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2-27 WO PCT/JP2006/326001 patent/WO20070778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12-27 KR KR1020077017666A patent/KR10088559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12-27 CN CN2006800102263A patent/CN10115169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76562A (zh) * | 2014-07-18 | 2014-10-01 | 广西钦州天山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台阶宽度大于等于2.5mm之垂直配向型LCD液晶显示器 |
CN104199221A (zh) * | 2014-07-18 | 2014-12-10 | 广西钦州天山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台阶宽度小于2.5mm之垂直配向型LCD液晶显示器 |
CN104076562B (zh) * | 2014-07-18 | 2016-04-27 | 广西钦州天山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台阶宽度大于等于2.5mm之垂直配向型LCD液晶显示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885592B1 (ko) | 2009-02-24 |
JP2007179778A (ja) | 2007-07-12 |
WO2007077853A1 (ja) | 2007-07-12 |
US20080129655A1 (en) | 2008-06-05 |
KR20070091370A (ko) | 2007-09-10 |
CN101151699B (zh) | 2010-09-01 |
US7796097B2 (en) | 2010-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51699B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00565760C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JP4807084B2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
JP5130712B2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
US7830091B2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 |
KR100824837B1 (ko)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JP2007194163A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
JP2010062051A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07194162A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
CN10116064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JP2010062052A (ja)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