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8015B - 加工线和用于该加工线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工线和用于该加工线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8015B
CN101148015B CN 200710153784 CN200710153784A CN101148015B CN 101148015 B CN101148015 B CN 101148015B CN 200710153784 CN200710153784 CN 200710153784 CN 200710153784 A CN200710153784 A CN 200710153784A CN 101148015 B CN101148015 B CN 101148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conveying device
processing station
processing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5378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8015A (zh
Inventor
布克哈特·格罗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ob GmbH &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Grob Werk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ob Werk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Grob Werk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148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8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8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80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1/00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 B23P21/0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a multiplicity of different parts to compose units, with or without preceding or subsequent working of such parts, e.g. with programme control the units passing two or more work-stations whilst being compo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41/00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according to classes B21, B23, or B24
    • B23Q41/02Features relating to transfer of work between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 Multi-Process Working Machines And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线,特别是一传送自动线或一装配线,包括大量加工站,它们沿加工方向依次相继地设置并且加工站用于加工工件,其中至少一个加工站构成为专用机。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两个相邻的加工站之间设置各一个输送装置。

Description

加工线和用于该加工线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线,特别是一传送自动线或一装配线,包括大量加工站,它们沿加工方向依次相继地设置并且加工站用于加工工件,其中至少一个加工站构成为专用机。
背景技术
如上所述,开头所述的加工线例如作为现有技术中的传送自动线是充分已知的。
其中传送自动线的特征在于,排列的工件依次由构成为专用机床的加工站加工并且通过一传送杆或一传送梁同时为全部的工件在各个加工站之间实现各个工件的输送或传送。但该在现有技术中说明的方案在能量消耗方面是不利的。由于不变的预定输送顺序,其中围绕一个站继续输送全部的工件,全部的工件必须到同一时刻由夹紧装置液压地夹紧。由此在一定的时刻需要液压泵的一高的输送功率,其自然应精确地按该最大负荷设计。全部其它的能源,例如气动装置或电力配备也应对准该点式最大负荷,它们根据传送自动线的不变的循环的工作流程预定。
此外一传送自动线的特征在于,以一不变的彼此间距设备各加工站,因为传送梁终究从第一加工站到最后的加工站在整个传送自动线上延伸。因此按最大的个别加工站确定各加工站之间的最小的间距并且位置有经常偏转的危险。类似地在一中间站中应遵守,例如将一工件在两个加工站之间为了测量目的置于前面,从而为此必须设置一单独的定位位置,在其上正常地设置一加工站。由此不必要地加大了传送自动线的总长度,应相应地确定安装这样的传送自线的车间的尺寸。
由现有技术已知一种传送装置,用于工件在一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加工站的加工中心中有节奏地运动和定位。按该现有技术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如名称所说明的,向各个加工站有节奏地输送工件支座。也有节奏地送回滑座。
此外已知一种装置用以取出和供给成型件。该装置的特征在于一水平定位的在安装状态下在端面固定安装在两个相邻的压力机上的横梁,该横梁支承一在其上可水平移动的小车,该小车包括一可垂直移动的升降柱,在其自由端经由一沿其纵向方向偏离垂直线定位的旋转轴线固定一旋转臂,该旋转臂在其自由端支承工件支座。
还已知一种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其涉及一机床系统,包括许多加工站、一可移动的装载及卸载装置和一行车道,在行车道上可移动一装载及卸载装置。装载及卸载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其上设置一支承臂,支承臂在各个加工站中输送被加工的工件并在加工以后再取出。
传送自动线通常对准很大量的件数,并且安装到传送自动线中的多个加工站按特殊的加工过程专门化并构成专用机床。
发明内容
从上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开发一种加工线,使其能量消耗是较少的。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建议一种所述的加工线,其中在两个相邻的加工站设置各一个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工件在一第一与第二加工站之间的输送运动独立于一第二工件在第二加工站与第三加工站之间的输送运动实现。
如上所述全部的耗能元件按根据有节奏的工作方式产生的最大负荷设计并因此在一循环过程中只隔一定的时间是活性的。其余的时间这些装置保持于一相应的等待位置。通过本发明建议,在两个相邻的加工站之间设置各一个输送装置,拆开在加工循环时在传送自动线中的固定的刚性连接。对传送自动线的一重要特性的这样的背弃,令人惊喜地导致,各个耗能的装置(如液压泵)的负荷持续不变并且消除了功率尖峰,由此导致,可以设置显著较小的液压装置和气动装置并且供电线也可以确定相应较小的尺寸。除降低能量消耗外,自然还降低本发明的加工线的制造成本,因为各耗能装置的尺寸不再按已知的尺寸确定。
在这方面本发明还没有用尽。由于省略一已提到的将全部加工站相互连接的传送杆,也分开刚性的定位尺寸,在所述定位尺寸上设置加工站。连接各加工站的各个输送装置可以具有基本上不同的输送距离,借此可以较窄地并从而节省空间地设置各加工站,而同时并不缩小各个加工站的可接近性,例如为维护目的等。
一般在各加工站的加工时间是不同的。这样产生,一第一工件从一第一加工站比一第二工件从一第二加工站较早地输出。由于两输送装置是彼此独立的或各一个输送装置设置在两个相邻的加工站中,人们将各加工站的装载或卸载过程彼此分离。于是工件在各加工站中的同时夹紧不再是常规情况而是特殊情况,液压装置持久不变地以较小的负荷尖峰运行,这自然以相同的方式适用于全部其它的装置。
由现有技术已知一种传送装置,一控制装置也属于该传送装置,控制装置控制滑座的移动运动并操纵连接元件。不过在按现有技术的方案中全部的滑座同时和近乎同时与各一个连接的工件支座一起从起始位置移到终端位置。各工件支座然后从保持在终端位置的滑座中脱开并固定于加工站的嵌接区域内,从而可以实施加工。在此期间各滑座从终端位置返回起始位置并且各工件支座在起始位置连接在滑座上。现有技术中上述的各操作过程分别形成一工作节奏,其节奏时间由工件支座从一加工站移到下一加工站的时间分量和在加工站用于加工工件的工件保持时间组成。由此显而易见的是,由现有技术已知的方案不可能实现,这利用本发明的加工线现在可以达到,亦即一第一工件在一第一加工站与一第二加工站之间的输送运动可以独立于一第二工件在第二加工站与第三加工站之间的输送运动实施。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可以彼此独立地实现各运动过程,因此上述节奏时间是不必要的并且总体上达到,比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显著更早地实现各加工站的装料。这特别通过工件向各加工站彼此独立的定位和/或装载达到的。
令人意想不到地,利用本发明的装置也可省去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工件的中间存放处。中间存放处例如作为检验装置是必要的,以便例如检验是否事实上已实施了一定的加工,例如一钻孔等。该检验周期照例比实际上的加工短很多,但在现有技术中在加工线中需要一自己的站和与其结合的附加的工件。
利用现在建议的发明达到附加的效果,即省去一占用空间的中间站的设置并且同时少得多的工件处于加工线中。按照本发明省去中间存放处,这意味着,在这里由第一输送装置取出的工件从第一加工站输向第二加工站,并且接着在输送装置上将其置于第二加工站之前。在该位置有可能例如实施相应的检验步骤,而不必为此使用附加的位置等。
在这种情况下待加工的工件已直接位于第二加工站之前,并且在第二加工站完成前面的工件加工之后可以立即给其装载该第二工件。与按现有技术的传送自动线相比,全部的工件相对于相应的加工站位于相同的相对位置,这意味着,在加工结束以后(对于全部的加工站)随后的工件仍处于在加工方向上位于前面的加工站的输出端上。这意味着,首先可以将工件靠近输送并然后才将工件送进加工站中,其在加工时需要相应更多的时间。
本发明的建议还导致本发明的加工线的较高的效率。
总之,本发明的建议的特征在于,借其产生一空间上可灵活安装的加工线,其空间需用量是可任意优化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能量消耗是较少的和其效率或生产率是较高的。
此外本发明能够无节奏时间损失地进行一次检验。在加工时间与传送时间之差,亦即在工件从一第一加工站到一第二加工站的输送的时间差必要时保持足够的时间,以便实施相应的检验。
以相同的方式现在按照本发明也可能的是,可以将工件在两站之间例如绕一垂直轴线或也绕一水平轴线旋转,同时这也不需要附加的时间损失或一附加的需要空间的单独的站来实现。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从现在起可以构成一任意长的加工线或传送自动线。在传统的传送自动线中应考虑,贯穿全部的加工站的传送杆由于产生热量可能相应地加长。这样的尺寸差自然降低输送效果并且最终限制一按现有技术的可能的传统的加工线的总长度。
本发明同时可在任何型式的加工线例如传送自动线或装配线中使用。
此外利用本发明有可能在加工站中也设置一用于夹紧装置的圆工作台,因为在加工站的加工空间中现在不再存在传送杆。
按照本发明建议,至少一个加工站构成为专用机。同时多个、大部分或全部的加工站可以构成为专用机,其中在本发明的目的上例如一专用机床或也一装配机应理解为专用机。相对灵活工作的加工中心,这样界定一这样的专用机,即专用机对准一特殊的应用情况并且不能灵活地用于其它的加工。借此相应的专用机达到快速的加工时间,因为省去一耗费很大的工具更换,其在加工中心中由系统决定地设置。
按照本发明设定,一第一工件在一第一加工站和第二加工站之间的输送运动独立于一第二工件在第二与第三加工站之间的输送运动实现。原则上适用,按照本发明从现在起分开地实现输送运动,亦即一工件在各相应的加工站之间的传送。这依此,即结束了在相应的加工站中的加工并且输送装置可自由用于接纳工件,亦即例如不再因另一工件被堵塞,其尚未能送到下一加工站。
在这方面按照本发明按照一有利的进一步构成设定,输送装置从加工站中取出工件和/或将其装入加工站或其夹紧装置中。由此避免使用一单独的抓具,其从加工站中取出工件并将其安装在输送装置上,由此节奏时间相应地增加。
在一按照本发明的方案中同时设定,通过输送装置实现工件的组合的直线运动和偏转运动。通过一智能的控制装置的使用,偏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的重叠可以充分用于产生两个直线的彼此正交的运动。或者在这里设定,输送装置例如也具有一十字工作台,借其构成一第二正交的轴。然而通过直线的和偏转的运动的组合,增加了输送装置的有效范围或缩短其需要的长度。输送装置不仅用于单独的传送,而且如上所述保证工件在相应的加工站的换上和撤出。
由于不再设置用于输送的刚性的传送梁,借其预定相应的定位距离,通过本发明在各加工站之间产生一自由选择的间距。
本发明的一有利的进一步构成的特征在于,输送装置经由在加工站上设置托架支承。借此使输送装置可以可靠地连接于加工站并同时降低输送装置的安装费用。
此外本发明也包括一种用于一上述的加工线的输送装置。由现有技术已知对于这样的加工线例如传送杆或传送梁作为输送装置。如上所述这导致各个工作步骤的牢固连接和由此产生的问题。此外对于加工线已知使用摩擦滚柱导轨,其中在可驱动的滚柱导轨上输送物料、工件或在底板上夹紧的工件。在这样的装置中不利的是,为了将工件装入加工站必须采用一单独的装置。为了改进该现有技术,本发明建议,输送装置如上所述具有至少一个可在一导轨上定位的滑座和一可升高或下降的、特别可偏转的支承臂并且支承臂或直接或间接保持工件,其特征在于,在一导轨的下方设置一转动关节并且一支板安装转动关节的第一部件,其中在导轨的远离滑座的侧面上设置转动关节的另一部件。
如上所述,本发明当然不仅对准一种用于加工线的输送装置,而且还包括一种用于加工线的输送装置,其中该输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可在一导轨上定位的滑座和一可升高或下降的、特别可偏转的支承臂并且支承臂保持工件,其特征在于,设置一转动关节,该转动关节设置在一导轨的下方并且一支座的支板安装转动关节的一第一部件,在远离滑座的侧面上设置转动关节的另一部件。该方案也可以无困难地用在其它的加工线上。以相同的方式出现本发明的方案的上述优点。
经常将工件装入一夹紧装置中或由其升高。因此除经常水平实现的工件的传送运动外,一垂直于该传送运动的运动也是必要的。使用一可旋转的支承臂的优点是,旋转运动也包含在直线运动方向上的一定的分量,并从而可以相应地加大整个输送装置的有效范围。
尽管如此通过一合适构成的控制装置,达到一精确的垂直运动,此时偏转支承臂并且将一个或多个滑座相应相对定位在导轨上。一这样的运动在工件精确地装入加工站或取出时是有益的。
适合地通过绕一水平轴线的旋转运动实现升高或下降。
按照本发明建议的保持工件的支承臂可以直接或间接保持工件。按照本发明同时还建议,支承臂具有一工件的接纳工作台并且按一平行四边形导向机构实现支承臂。两个平行延伸的支承臂杆同时在两侧端接接纳工作台而另一边端接支承滑座的支座。通过平行四边形导向机构的应用达到,接纳工作台独立于支承臂的偏转位置保持定向不变并优选水平定向。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各支承臂杆以支座铰链铰链式支承于支座中。仍然可选择地设定,构成两个工作台铰链,借其各支承臂杆与接纳工作台铰接连接。
此外当各支座铰链的间距对应于各工作台铰链的间距时具有优点。
当设置一偏转驱动装置时也是有利的,借助该驱动装置支承臂可沿一偏转线受控地偏转和定位。
本发明在另一方案中建议,在接纳工作台上设置至少一个定位助手,其与工件特别是在传送过程中相配合以便可靠地保持工件。
其中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一竖立的或一悬挂的布置。
可选择地本发明还建议,支承装置可绕一垂直轴线旋转,通过一这样的实施形式达到,例如一工件也是可偏转的,或加工路线配备一转辙器。同时建议,使支座相对于滑座旋转。在另一方案中使整个的输送装置旋转。
本发明在一方案中的特征在于,在支座与滑座之间设置一转动关节,借助于它支座与在其上设置的支承臂一起可绕一垂直定向的旋转轴线旋转。
其中另一实施形式设定,各滑座通过一连接板相互连接。
本发明还建议,连接板载有转动关节的一部件,而转动关节的另一部件设置在支座的底面上。
还有利的是,各支承臂杆是弯曲的或具有凹部。
按照本发明输送装置设置在各加工站之间。为了便于输送装置的安装和省去用于输送装置的一单独的支架底脚,设定成,各加工站具有相应的托架,在其上安装输送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中简化示出本发明。其中:
图1a至1k  在10个图中分别示出本发明的加工线在不同的加工位置的简化侧视图;以及
图2至5分别示出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的不同的方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中示出一本发明的加工线1的简化的构造。加工线1在这里包括许多沿工件3a、3b、3c的运动方向10设置的加工站2a、2b。在各单个加工站2a、2b等之间分别设置彼此独立驱动和工作的输送装置4a、4b。输送装置4a、4b支承在加工站2a、2b上的托架21上。
运动方向10在纸面上是从左向右延伸的。因此产生,由第一输送装置4a送来的工件3a作为下一个装入加工站2a中。这自然在位于其中的工件3b从该第一加工站2a中借助于第二输送装置4b被输出时才可以实现。这也只有在工件3b在加工结束已离开第一加工站2a以后才是可能的。输出装置4a、4b按图中所示实施形式没有单独的支座或支脚,而经由在加工站2a、2b上设置的托架21支承。为了夹紧工件3在各加工站中设置相应的夹紧装置20a、20b。为了工件3a、3b、3c的尽可能稳定的可靠的输送或传送,输送装置4a、4b具有一由一支承臂44支承的接纳工作台47。
特别由图2的视图得出输送装置4、4a和4b的详细的实施形式。
在一导轨40上一支座41经由两个滑座42a、42b可沿双箭头方向400直线运动。一驱动装置43用于驱动支座41,驱动装置41设置在导轨40的下方。驱动装置方案在这里可以任意构成,其可以选择一滚珠丝杠或一带传动装置或链条传动装置。驱动装置是可控的并可精确地定位。
支座41保持支承臂44。支承臂又保持工件3。
在图中所示实施例中,支承臂44由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臂杆45a、45b构成。可选择地自然也有可能在支座41上设置一相应的十字滑块导向机构,并且由此支承臂的高度是可调的。
但图中位于前面的输送装置遵循另一方案。两支承臂杆45a、45b是接纳工作台47的一平行四边形导向机构的部件。为此两支承臂杆45a、45b在支座铰链46a、46b中铰链式支承于支座41中。两个支座铰链46a、46b的间距对应于两个工作台铰链48a、48b的间距,借助工作台铰链支承臂杆45a、45b与接纳工作台47转动关节。
一未进一步示出的偏转驱动装置现在可以使支承臂44沿偏转线401受控地偏转并精确地定位,此时通过该平行四边形导向机构,接纳工作台47的定向与偏转角无关地总是相同地定向。
接纳工作台47设有各个定位助手49,其与工件以适当的方式相配合并在传送过程中能够可靠地固定工件3。
图1a至1k中示出两个所示的加工站2a、2b的全部的全变换过程。图1a中的状况是两个加工站2a、2b处于加工中,第二输送装置4b在一挨着第一加工站2a后面(相对于运动方向10)的待取位置等待,而第一输送装置4a已接纳一工件3a,以便将其送向第一加工站2a。
图1b中在第一加工站2a中的加工已结束或差不多结束。因此使第二输送装置4b在其导轨40上沿箭头400向左移动(与图1a相比),以便将其接纳工作台47定位在工件3b之下。
加工站2b中的加工尚未结束。
现在第二加工站2b在结束其加工之前也处于图1c中所示的位置。一第三输送装置4c的支承臂44沿运动方向10刚好定位在第二加工站2b后面,以便承接完成加工的工件3c。
在第一加工站2a中在间隔时间内接纳工作台47定位在工件3b下面,而使夹紧装置20a可以卸载,以便因此将工件3b转给第二输送装置4b的接纳工作台47。
由于显示出,第一加工站2一旦被排空,工件3a借助于第一输送装置4a已就位。为此将支承臂44沿顺时针方向401偏转并同时向左(箭头400)移动第二输送装置4a的支座41。
此时通过偏转运动401和直线运动400的适合的重叠达到第二输送装置4b的接纳工作台47的垂直运动402。同时旋转运动401的水平运动分量正好由相反的(水平的)直线运动400抵消,从而产生垂直运动402。为此测量偏转角并且利用已知的三角几何函数补偿沿水平方向的偏差。
由于第二输送装置4b最初(参见图1a、1b)是无载的,现在可以使用该输送装置4b,以便取出第一加工站2a上的工件3b,此时第二加工站2b是否已结束或没有结束工件3c的加工是无所谓的。在任何情况下使工件3b在第二输送装置4b中至少短时地缓冲(例如为了检验和转向步骤),直到可以将其装入此后空的第二加工站2b中。在因此变空的第一加工站2a中可以接着装入在第一输送装置4a前面的工件3a并且通过夹紧装置20a夹紧。
图1c中可清楚地看出,加工周期在本发明的加工线中在不同的加工站2a、2b中是不同的。加工站2a处于一工件更换位置,加工站2b仍处于加工模式。
在图1d中示出,第一加工站2a为了换上和撤出工件3a、3b处于更换位置并且在第二加工站2b中直接面临工件3c的撤出,因为已向左(箭头400)移动第三输送装置4c的支座41,以便将接纳工作台47定位在工件3c的下面。此时工件3b已由输送装置4b从加工站2a中取出。为此第二输送装置4b的支座41已向右(箭头400)移动。
将仍处于第一输送装置4a中的工件3a作为下一个换入第一加工站2a。为此继续进行图1c中已开始的沿顺时针方向的偏转运动,同时进行反向的直线运动400(向左)。借此将接纳工作台47与在其上的工件3a一起下降到一水平,在该水平可使工件3a适合地移进加工站2a以便夹紧到夹紧装置20a上。
两个加工站2a、2b也处于图1e中。在右边的加工站2b中完成加工的工件3c正好转给第三输送装置4c的接纳工作台47,为此接纳工作台47刚好实施一垂直运动402。
在这方面可看出,垂直运动402的实现,其到处被利用,例如以与图1c所述相同的方式实施。
刚好从第一加工站取出的工件3b现在在两个加工站2a、2b之间位于第二输送装置4b中。
通过一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变运动和一与其反向的向左的直线运动400,使工件3b进入第二加工站2b的区域内。
第一输送装置4a正好将工件3a装入第一加工站2a。为此使支座41在导轨40上向右(箭头400)移动。不再需要一附加的旋转运动,其已在按图1d的顺序中结束。
图1f中加工站2a可以刚好开始工件3a的加工。加工站2b仍处于更换位置。工件3a由第一加工站2a的夹紧装置20a承接并夹紧就位。借此有可能将接纳工件台47向下(箭头402)下降。该运动,如图1c中所述,也通过偏转运动和直线运动的适合的重叠达到。
在加工站2b中现在产生如同图1d中对第一加工站2a的状况。通过输送装置4c沿箭头400输出刚好完成加工的工件3c,在等待位置位于第二加工站2b前面的工件3b通过一直线运动向右(箭头400)送入加工站2b。
图1g中加工站2b正好短时地处于再次接纳加工之前,而加工站2a中的加工已进行一定的时间。同时应注意,在第一输送装置4a的接纳工作台47尚未完全返回时就已可以开始加工站2a中的加工。只必须考虑不发生冲突。
将工件3c在输送装置4c中正好送向下一个未再示出的加工站。这通过偏转运动401(沿顺时针方向)和支座41向左(箭头400)的直线运动的重叠来实现。
在间隔时间内第二输送装置4b也可将工件3b装入加工站2b中。这通过一向右的直线运动来实现。
图1h中在第一加工站2a中进行在工件3a上的加工。在第二加工站2b中开始对工件3b的加工。第二输送装置4b的支承臂44尚未完全返回,但其刚好向下垂直下降(箭头402)。处于空的时刻的第一输送装置4a正好反时针方向向左偏转,以便进入在前面设置的加工站(未示出)后面的位置。在这里也再次设置一向右的反向的直线运动400。
在图1i中在加工站2a、2b中进行对两工件3a、3b的加工。第二输送装置4b向左直线返回,但第二输送装置4b的支承工作台47仍处于第二加工站2b的区域内。对此第一输送装置4a中的状态已继续行进。第一输送装置4a的接纳工作台47已向左(反时针方向401)偏转,支座41在导轨40上已完全向右(400)移动。
如上所述,输送装置4a、4b在加工站2a、2b中的加工过程中再次就位,以便可以从在前面设置的加工站中承接完成加工的工件。为此第一输送装置4a在图1k中向左直线移动,以便将接纳工作台47置于一前置的加工机的工件3d下面,所述加工机以下还要说明。
第二输送装置4b的接纳工作台47正好处于反转运动,该反向运动在此总是与一反向进行的直线运动400相组合,以便不与加工站发生冲突。此外这样的设置是有利的,因为在各加工站之间特别存在向上的空间,其可以被偏转运动充分利用。
接着继续利用图1a进行的方法,其前提是,图1k中所示的工件3d相当于图1a中的工件3a。使全部的工件在这期间围绕一个加工站继续向右沿运动方向10的方向移动和加工。
图3中示出按图2的实施形式的一个方案。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支座41不直接连接于滑座42a、42b,而在支座41与滑座42a、42b之间设有一转动关节60。借此有可能使支座41和在其上连接的支承臂44绕一垂直定向的旋转轴线62旋转。两滑座42a、42b在通过一连接板61相互连接并且支承在转动关节60的一部件的上侧上,转动关节60的另外的构件位于支座41的底侧上。
如上所述,支承臂44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承臂杆45a、45b。同时该装置选择成使工作台铰链48a、48b的位置(由其旋转轴线确定)可降到支座铰链46a、46b的水平(由其旋转轴线确定)或甚至更下面。这通过支承臂杆45a、45b的特殊构造达到,它们以适当的方式具有弯曲或凹部。借此相应地提高本发明的输送装置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在按图3的方案中虽然可使支承臂44绕一垂直的轴线62旋转,但不能实施一返回运动。为了返回运动也需要一直线运动,而且平行于支承臂44的纵向延长部。在一绕转动关节60偏转时不再产生这样的平行性,因此一返回运动在图中所示的方案中是不可能的。
但通过按图4的建议消除该缺点,其中将转动关节60设置在导轨40的下方。设置一支板63,该支板在其上面安装转动关节60的第一部件。导轨40自然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在其中当然还设置用于支座41的驱动装置。在导轨40的(远离滑座42a、42b的)下侧面上设置转动关节60的另一部件。该方案也允许一绕一垂直的旋转轴线62的旋转,当然优点是,在一旋转的运动时一下降运动或返回运动也是可能的,因为导轨40和支承臂44的纵向延长部的平行性不受一偏转运动的不利影响或破坏。借助于按图3或特别按图4的建议有可能将工件从加工线中偏转出来或实现相应的退让等。
按图2、3和4的方案示出一种竖立的结构。这意味着滑座42a、42b在导轨40上滑动。反之,图5示出一悬挂的设置,其中导轨40在使用情况下位于滑座42a、42b的上方。在该实施例中自然也可使用各转动关节的组合,尽管并未示出。
现在利用本申请和稍后呈交的权利要求的目的获得尽可能大的保护。
如果在本文更详细的检查中,特别是同样有关现有技术的检查中得出,一个或另一个特征对于本发明的目的虽然是有利的,但并不是决定性重要的,则当然现在已力求阐明,其不再具有一这样的特征,在独立权利要求中尤其如此。
还应注意,本发明在不同的实施形式中描述的和在各图中示出的实施形式的方案是可任意相互组合的。同时一个或多个特征是可任意相互交换的。这些特征组合同样是一起公开的。
各从属权利要求中列举的引用关系通过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指向独立权利要求的目标的进一步构成。但这些不应被理解为放弃对各引用的从属权利要求的一独立的具体的保护的要求。
对至今只在说明书中公开的各特征在方法的进程中可以作为对本发明重要的意义提出要求,例如用来与现有技术分界。
只在说明书中公开的各特征或各权利要求中的单个特征,其包括许多特征,在第一权利要求中随时可以用来与现有技术划界,而且如果提到这些特征与其它的特征的结合或与其它的特征的结合达到特别有利的结果时则也是如此。

Claims (25)

1.加工线,包括大量加工站,它们沿加工方向依次相继地设置并且加工站用于加工工件,其中至少一个加工站构成为专用机,并且在两个相邻的加工站之间各设置一个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3)中的一第一工件在一第一加工站(2a)与第二加工站(2b)之间的输送运动独立于所述工件(3)中的一第二工件在第二加工站(2b)与第三加工站之间的输送运动实现,并且至少一个输送装置(4a、4b、4c)同时设定为用于至少一个工件(3)的中间存放处并且所述中间存放处构成为检验位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从一个加工站中取出工件(3)和/或将工件装入下一个加工站或该下一个加工站的夹紧装置(20a、20b)中。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通过输送装置和/或通过在加工线中设置的大量输送装置(4a、4b、4c)和可彼此独立控制的输送装置(4a、4b、4c)实现工件(3)的组合的直线及偏转运动;和/或输送装置(4a、4b、4c)关于输送运动可相互连接和/或脱开地设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加工线在不同的加工站之间和/或输送装置之间具有一自由选择的间距,并且加工线可在空间上灵活地安装。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输送装置(4a、4b、4c)具有用于改变待输送的工件(3)的位置的装置。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在输送装置(4a、4b、4c)上设置至少一个用以测量和/或检验的装置;和/或所述用于测量和/或检验的装置如此构成,使其在从一加工站向下一加工站输送的过程中能够实施检验。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输送装置(4a、4b、4c)上设置用于至少绕一水平轴线和/或垂直轴线旋转和/或偏转的装置;和/或至少在一个加工站中设置一个用于夹紧装置的圆工作台。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4a、4b、4c)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从一个加工站中取出工件或将其装入一个加工站或该加工站的夹紧装置(20a、20b)中的装置;和/或用于装入和/或取出的装置构成为抓具。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以一不同的可自由选择的相互间距设置加工站;和/或输送装置(4a、4b、4c)具有两个直线的彼此正交设置的轴,以便沿这些方向实施工件(3)的运动;和/或设置一个十字工作台,该十字工作台提供第二正交轴;和/或输送装置(4a、4b、4c)经由在加工站上设置的托架(21)支承。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线是传送自动线或装配线。
11.一种输送装置,其用于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之一项所述的加工线,其中输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能在一导轨(40)上定位的滑座(42a、42b)和一可升高或下降的支承臂(44)并且支承臂保持工件(3)。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臂是可偏转的。
13.按照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转动关节(60),其设置在一导轨(40)的下方,并且一支座(41)的一支板(63)安装转动关节的一第一部件,而转动关节的另一部件设置在导轨(40)的远离滑座(42a、42b)的一侧上。
14.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导轨(40),所述支座能够沿该导轨直线运动(400)。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经由滑座(42a、42b)运动。
1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用于支座(41)的驱动装置(43),和/或设置一滚珠丝杠、一带传动装置或链条传动装置作为驱动装置(43)。
1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3)设置在导轨(40)的下方。
1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臂由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承臂杆(45a、45b)构成。
1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6至18之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臂(44)具有用以直接和/或间接地保持工件(3)的装置,和/或支承臂(44)构成为可偏转的。
20.按照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借助于一在支座(41)上设置的十字滑块导向机构能够调节支承臂(44)的高度;和/或支承臂杆(45a、45b)是接纳工作台(47)的一平行四边形导向机构的部件;和/或支承臂杆(45a、45b)以支座铰链(46a、46b)铰链式支承于支座(41)中。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工作台铰链(48a、48b),支承臂杆(45a、45b)通过所述工作台铰链与接纳工作台(47)铰接连接,和/或各支座铰链(46a、46b)的间距对应于各工作台铰链(48a、48b)的间距,和/或设置一偏转驱动装置,支承臂(44)经由所述偏转驱动装置能够沿一偏转线(401)受控地偏转和定位。
22.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接纳工作台(47)上设置至少一个定位助手(49),其与工件(3)相配合以便可靠地保持工件(3);和/或在支座(41)与滑座(42a、42b)之间设置一转动关节(60),借助于该转动关节,支座(41)与在其上设置的支承臂(44)一起能够绕一垂直定向的旋转轴线(62)旋转;和/或各滑座(42a、42b)通过一连接板(61)相连接。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助手(49)与工件(3)相配合以便在传送过程中可靠地保持工件(3)。
24.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板(61)支承转动关节(60)的一部件,而转动关节的另一部件设置在支座的底面上;和/或支承臂杆(45a、45b)是弯曲的或具有凹部。
2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座(42a、42b)在导轨(40)上的悬挂的设置和/或滑座(42a、42b)通过一竖立的结构能够在导轨(40)上滑动。
CN 200710153784 2006-09-20 2007-09-20 加工线和用于该加工线的输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8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44723.9 2006-09-20
DE102006044723 2006-09-20
DE102007008480A DE102007008480A1 (de) 2006-09-20 2007-02-21 Bearbeitungslinie
DE102007008480.5 2007-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8015A CN101148015A (zh) 2008-03-26
CN101148015B true CN101148015B (zh) 2013-04-03

Family

ID=39134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15378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8015B (zh) 2006-09-20 2007-09-20 加工线和用于该加工线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48015B (zh)
DE (1) DE1020070084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0363B (zh) * 2012-11-27 2015-06-17 天长缸盖有限公司 一种加工缸盖进排气门数控专机单元线及加工方法
CN103158009A (zh) * 2013-03-16 2013-06-19 丽水立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加工装配与检测流水线
CN104551672B (zh) * 2014-12-10 2017-02-22 西华大学 一种齿圈环坯件加工方法
CN105058173A (zh) * 2015-08-01 2015-11-18 深圳市美思美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nc联动一体化设备
AT519665B1 (de) * 2017-02-15 2018-09-15 Sticht Tech Gmbh Transportsystem
CN107363561B (zh) * 2017-07-14 2019-08-27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综合系统
CN107877180A (zh) * 2017-12-18 2018-04-06 温州创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眼镜脚自动生产线
CN110712070A (zh) * 2018-07-12 2020-01-21 天津腾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标设备结构布局方法
CN109352426A (zh) * 2018-11-28 2019-02-19 卓弢机器人盐城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曲轴生产线上下料运输线
CN109434482B (zh) * 2018-12-12 2023-11-14 广州德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端板与裙板加工流水线
CN109676394B (zh) * 2019-01-16 2023-12-22 安徽好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轮毂自动化加工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1802A (en) * 1984-10-16 1990-08-2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ssembly station, particularly for working on automotive vehicle bodies
DE4211069A1 (de) * 1992-04-03 1993-10-07 Daimler Benz Ag Fertigungs- oder Montagelinie
CN2787371Y (zh) * 2005-03-24 2006-06-14 陈善元 七工位电极接头加工生产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8556A1 (de) * 1996-07-16 1998-01-22 Meleghy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Entnahme und Zuführung von Formteilen
DE19757880C2 (de) * 1997-12-24 1999-11-04 Sim Zufuehr Und Montagetechnik Transfervorrichtung für eine taktweise Bewegung und Positionierung von Werkstückträgern in einem Bearbeitungszentrum aus mehreren, hintereinander angeordneten Bearbeitungsstationen
DE10329940A1 (de) * 2003-07-02 2005-02-03 Klaschka Gmbh & Co Fertigungslinie sowi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wachung der Qualität von Werkstücken
DE102005009283A1 (de) * 2005-02-22 2006-08-24 Ex-Cell-O Gmbh Werkzeugmaschinensystem, verfahrbare Belade-/Entlad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Entnahme von Gegenständen von/an Bearbeitungsstationen eines Werkzeugmaschinen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1802A (en) * 1984-10-16 1990-08-2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ssembly station, particularly for working on automotive vehicle bodies
DE4211069A1 (de) * 1992-04-03 1993-10-07 Daimler Benz Ag Fertigungs- oder Montagelinie
CN2787371Y (zh) * 2005-03-24 2006-06-14 陈善元 七工位电极接头加工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8015A (zh) 2008-03-26
DE102007008480A1 (de) 200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8015B (zh) 加工线和用于该加工线的输送装置
KR101032991B1 (ko) 기계요소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RU210223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заготовки от первого станка к второму станку
CN107954185A (zh) 一种板材翻转机及其数控开料生产线
CN100548527C (zh) 压力机中用于运输工件的传送机及方法
JP2008522851A (ja) パレット上で加工品から構成要素群を組み立てる組立セル
KR20110039455A (ko) 판상 워크의 이송 설비 및 이송 방법
JPS6399151A (ja) 工作機械のパレツト供給装置
KR101860195B1 (ko) 트랜스퍼 로봇 및 그 트랜스퍼 로봇을 이용한 이송 시스템
CN107708916A (zh) 激光加工机、激光加工方法、板材加工系统及板材加工方法
TW201704126A (zh) 托板搬送裝置
US20090084749A1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arts of any kind, in particular for the linear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machines
US7128198B2 (en) Workpiece conveyor for press line
JP2012232321A (ja) ワーク搬送装置
KR20180132094A (ko) 팰릿 반송 장치
CN106672588A (zh) 产品部件的精确输送定位系统
CN112222449A (zh) 一种型材钻孔加工系统及方法
CN209140528U (zh) 一种曲轴磨削加工流水线
US20080075565A1 (en) Machining line
RU267442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мены и способ смены зажимных рам, несущих кузовные детали, между подающ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для зажимных рам и транспортером для рам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риемников для зажимных рам
JPH0741522B2 (ja) トランスフア加工装置
CN110509098B (zh) 一种带定位孔的异形工件输送及定位翻转装置及自动化生产线
JP289362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トランスファライン
CN207242760U (zh) 一种自动化双轨线体生产模组
CN219503985U (zh) 一种焊接工作站用供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RUBO - FACTORY LIMITED PARTNERSHI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RGARET GELLOB

Effective date: 200909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11

Address after: Del,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Grob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Bart woerishofen

Applicant before: Grob Margret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