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0385A - 背光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背光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0385A
CN101140385A CNA2007101821513A CN200710182151A CN101140385A CN 101140385 A CN101140385 A CN 101140385A CN A2007101821513 A CNA2007101821513 A CN A2007101821513A CN 200710182151 A CN200710182151 A CN 200710182151A CN 101140385 A CN101140385 A CN 101140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cover
connector
spac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21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0385B (zh
Inventor
李喆燮
姜秉煜
权五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0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0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0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03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02Single-pole devices, e.g. holder for supporting one end of a tubular incandescent or neon lam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05Two-pole devices
    • H01R33/06Two-pole devices with two current-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having their axes parallel to each other
    • H01R33/08Two-pole devices with two current-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having their axes parallel to each other for supporting tubular fluorescent la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V19/0075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ring-shaped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 F21V19/008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ring-shaped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of straight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straight fluorescent tubes, soffit lamps
    • F21V19/0085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of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ring-shaped fluorescent light sources of straight tubular light sources, e.g. straight fluorescent tubes, soffit lamps at least one conductive element acting as a support means, e.g. resilient contact blades, piston-like contac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Abstract

此处公开了一种安装至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背光连接器。该背光连接器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端子,在该端子的下部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固定至一电路板,在该端子的上部处设有一连接件,背光灯的相应的连接端子插入其中以使得该连接端子连接至该连接件,在该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开口;外壳,该外壳限定出一个空间以使得该空间在其顶部处开口,用于允许背光灯的相应端插入其中,该端子的连接件在该空间的一端处插入该空间内部;以及罩,该罩插入该外壳的空间中,该罩能够以倾斜的方式在该空间中上下移动以打开或闭合该空间的一侧并且将该背光灯的连接端子强制插入连接件内部。

Description

背光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至液晶显示器(LCD)面板的背光连接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构建在一个结构中的背光连接器,在该结构中,当垂直朝下按压其中插有背光灯的背光连接器的罩时,完成背光灯的连接端子和背光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连接,由此将背光灯固定至背光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LCD用于各种类型的显示设备中。LCD的优势在于LCD的厚度小到足以挂在墙上,并且,此外,LCD可被制成各种尺寸,从小尺寸的显示设备到大尺寸的显示设备。因此,LCD广泛用于不同的产品中,例如计算机监视器和电视机,包括一些小尺寸电子产品,例如移动电话和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
但是,LCD中,构成图像的像素并不具备发光功能。为此,为了显示明亮且清晰的图像,将背光单元耦合至LCD面板的后部。在背光单元中安装有多个灯,其发射光以使得LCD能够明亮且清晰地被显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研制出一种“背光连接器”,本发明申请的申请人于2006年8月9日在韩国专利申请No.2006-75246中公开了其具体内容。下文中,将参照图6详细描述其所公开的背光连接器的结构和操作。
如图6所示,常规的背光连接器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端子100。在该端子100的一侧处设有固定件101,该固定件通过焊接固定至电路板。在端子100的另一侧处设有连接槽102,LCD灯1的连接端子2牢固地插入该连接槽102中。背光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包围端子100外侧的外壳200。该外壳200具有限定在其中的空间201。空间201在其顶部处开口。外壳200支撑灯的对应端部。背光连接器还包括耦合至该外壳200的罩400,以罩400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耦合。罩400在其顶部处开口以使得灯的端部插入罩400。背光连接器还包括以使得夹具300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耦合至罩400内侧的夹具300。当罩400向下移动并接着耦合至外壳200的内侧时,夹具300将灯1的连接端子2强制插入端子100的内侧。
因此,当灯1位于背光连接器的顶部,并且接着罩400被垂直向下按压时,夹具300变窄,并且此时,夹具300向下移动,同时夹具300与灯1的连接端子2紧密连接。结果,灯1的连接端子2向下移动并被强制插入端子100的内部。因此,能够通过使用单个的按压装置将灯自动耦合至背光连接器。
但是,构成该常规的背光连接器的元件的数目很大,并且背光连接器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难以制造该背光连接器,并且该背光连接器的装配过程非常复杂和困难。此外,当夹具变宽,在将灯耦合至背光连接器的过程中,该夹具不会与灯的连接端子紧密接触,结果,强制插入该灯的连接端子所需要的力被减小。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连接器,该背光连接器包括最小量的元件并被构建在一个结构中,在该结构中,背光灯通过背光连接器的罩的上下移动自动地耦合至该背光连接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连接器,该背光连接器构建在这样一个结构中:该背光连接器的外壳稳定地支撑背光灯,并且该背光连接器的罩能够在该外壳的内部以倾斜的方式平滑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连接器,该背光连接器构建在这样一个结构中:背光灯很容易、方便地插入背光连接器的内部,并且通过该背光连接器的罩向下的移动实现背光连接器的端子和背光灯的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连接器,该背光连接器构建在这样一个结构中:通过按压突起施加在背光灯的连接端子上以使得该连接端子由该按压突起被按压的力被分散。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连接器,该背光连接器构建在这样一个结构中:在背光灯完全耦合至背光连接器之后,防止该背光连接器的罩脱离背光连接器的外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连接器,该背光连接器构建在这样一个结构中:锁定至该背光连接器的外壳的背光连接器的罩很容易脱离该外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连接器,该背光连接器构建在这样一个结构中:在背光灯固定至背光连接器之前,防止背光连接器的罩脱离背光连接器的外壳。
根据本发明,上述和其它的目的通过提供这样一种背光连接器得以实现:该背光连接器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端子,在该端子的下部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固定至一电路板,在该端子的上部处设有一连接件,背光灯的相应的连接端子插入其中以使得该连接端子连接至该连接件,在该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开口;外壳,该外壳限定出一个空间以使得该空间在其顶部处开口,用于允许背光灯的相应端插入其中,该端子的连接件在该空间的一端处插入该空间内部;以及罩,该罩插入该外壳的空间中,该罩能够以倾斜的方式在该空间中上下移动以打开或闭合该空间的一侧并且将该背光灯的连接端子强制插入连接件内部。
优选地,该外壳包括支撑槽,该支撑槽形成在该空间的一侧底部处以使得该支撑槽开始与背光灯的端部相接触;以及引导槽,该引导槽形成在该空间的内表面处以引导该罩以倾斜的方式上下移动。
优选地,该罩包括斜面,该斜面形成在该罩的外表面处以使得该斜面在插入引导槽的同时能够被移动,端子插入构件,该端子插入构件在背光灯耦合方向上垂直移动;以及至少一个按压突起,该至少一个按压突起形成在该端子插入构件的一侧处以将背光灯的连接端子强制插入连接端子内部。
优选地,该至少一个按压突起包括多个按压突起,该多个按压突起形成在与连接端子相对的位置处以使得这些按压突起彼此分离设置。
优选地,在该罩的一侧处设有一锁定突起,以及在该外壳的一侧处设有一锁定爪,通过该锁定爪将锁定突起锁定在该罩的最下端处。
优选地,该锁定突起具有一个下端和一个上端,该下端固定至该罩的外表面,该上端平行于罩的外表面与该罩的外表面分离设置。
优选地,在该罩的一侧处设有一防脱离突起,以及在该外壳的一侧处设有一防脱离爪,通过该防脱离爪将该防脱离突起锁定在该罩的最上端处。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和下面的具体的说明书,将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其它优点。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背光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背光连接器的装配的透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连接器的操作以完成灯和该背光连接器之间的耦合,其中
图3A是在灯连接到背光连接器之前,背光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3B是在背光连接器的罩首次向下移动之后,背光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3C是在该罩再次向下移动之后,背光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连接器的锁定突起和防脱离突起的透视图;
图5示出图4中所示的锁定突起和防脱离突起的操作,其中
图5A是当罩向下移动到最低位置时,锁定突起和防脱离突起的操作的左视图;
图5B是当罩向上移动到最高位置时,锁定突起和防脱离突起的操作的左视图;
图6是示出现有背光连接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背光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中的背光连接器的装配的透视图。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连接器包括端子10,在端子10的下部具有固定件11,该固定件11通过焊接固定至电路板,和设置在其上部的连接件12,安装在LCD面板中的背光灯1的相应的连接端子2插入该连接件12中;还包括用于保护端子10并支撑背光灯1的对应端部的外壳20,以及能够以倾斜的方式在外壳20内侧上下移动的罩30,以强制性地将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插入连接件12的内侧。
端子10起到将通过电路板提供的电流引导至背光灯1的作用。端子10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固定件11形成在端子10的下部。固定件11平行于电路板弯曲以使得能够通过焊接将固定件11固定至电路板。固定件11的一侧在电路板上方朝上弯曲。连接件12形成在朝上弯曲的固定件11的中部。连接件12具有连接槽121,该连接槽的宽度对应于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的直径。由此,背光灯1电连接至电路板。
优选地,连接槽121的宽度稍小于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的直径,以便当连接端子2插入连接槽121时划擦连接端子2。在这种情况下,当连接端子2的外表面与连接槽121的内表面相接触时,附着在连接端子2的外表面的各种杂质从连接端子2的外表面去除,因此更有效地完成连接件12和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之间的电连。
外壳20起到防止端子10断裂的作用,同时能够稳固地支撑背光灯1。外壳20在其内部具有空间21,该空间21朝向在插入背光灯1的区域和外壳20的顶部开口。端子10的连接件12从外壳20的底部插入外壳20,接着安装在空间21中,因而连接件12暴露于外部。
在空间21的与背光灯1的下表面在背光灯1的端部处相接触的内侧底部处,形成对应于背光灯1的外表面的形状的支撑槽22,用于当背光灯1插入外壳20的内部时能够稳固地支撑背光灯1。在空间21的垂直内表面处形成引导槽23,用于引导罩30以倾斜的方式上下移动,以使得罩30能够平滑地上下移动,该引导槽23将在下文中面介绍。
罩30插入外壳20的引导槽23以使得罩30以倾斜的方式移动到外壳20的上部内侧,在该位置处罩30将位于外壳20的内侧的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强制插入端子10的连接件12的内侧,并且罩30防止背光灯1与背光连接器脱离。罩30在其外表面处具有斜面31,该斜面以这样的方式插入引导槽23:使得斜面31能够以倾斜的方式上下移动。在罩30的一侧形成垂直延伸的端子插入构件32。在端子插入构件32的一侧底部处形成用于将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强制插入连接端子12的内侧的按压突起33。
斜面31的宽度对应于上述引导槽23。因此,在罩30以倾斜的方式上下移动的同时,斜面31与引导槽23相接触。结果,端子插入构件32打开或闭合外壳20的空间21的一侧,与此同时,按压突起33开始与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相接触或相分离。
端子插入构件32起到将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平滑地插入外壳20的内部的作用。端子插入构件32在罩30的对应于灯1的固定方向的一侧处形成,以使得端子插入构件32垂直延伸。因此,当罩30以倾斜的方式上下移动时,端子插入构件32打开或闭合插有背光灯1的外壳20的空间21的一侧顶部。
此外,端子插入构件32在其侧部具有一个对应于斜面31的倾角。因此,当罩30向上移动时,端子插入构件32打开空间21的一侧顶部,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的插入变得更平滑。
按压突起33起到将插入外壳20内的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强制插入连接件12的内侧的作用。按压突起33在端子插入构件32的内侧底部处形成。因此,当背光灯1插入外壳20时,罩30朝向背光灯1的上部外侧移动,使得按压突起33与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相分离。当罩30向下移入外壳20的内侧底部以固定背光灯1时,按压突起33以倾斜的方式移动。结果,按压突起22按压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的顶部,以使得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强制插入连接件12的内侧,由此背光灯1和端子10之间的电连接被保持。
优选地,在对应于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的位置处形成多个按压突起33以使得按压突起33彼此相分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按压突起33施加至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以使得连接端子2由按压突起33按压的力得到均匀分散。因此,可防止在连接端子2连接至背光连接器的过程中,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弯曲或损坏。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连接器的操作。具体地,图3A是在背光灯1连接至背光连接器之前的背光连接器的右视图,图3B是在罩30首次向下移动之后的背光连接器的右视图,图3C是在罩30再次向下移动后的背光连接器的右视图。在下文中,将参照图3A至3C详细描述用上述结构将背光灯1连接至背光连接器的过程。
当罩30向上移动至最上面的位置以将背光灯1插入背光连接器时,如图3A中所示,罩30的斜面31沿着引导槽23移动至外壳20的上部外侧。结果,由端子插入构件32闭合的空间21的顶部被打开,因此,能够将背光灯1和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平滑地插入背光连接器的内侧。
因此,当向下按压罩30的顶部以使得罩30向下移动时,如图3B所示,罩30的斜面31沿着引导槽23以倾斜的方式向下移动。结果,空间21的顶部由端子插入构件32闭合,并且按压突起33开始与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的顶部相接触。
因此,当进一步向下按压罩30时,如图3C所示,按压突起33将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强制插入在连接件12处形成的连接槽121的内侧。结果,连接件12开始与背光灯1的连接端子2紧密接触,由此实现背光灯1和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连接器的锁定突起和防分离突起的透视图,图5示出图4中所示的锁定突起和防分离突起的操作。更具体地,图5A是当罩向下移动到最下端的位置时,锁定突起和防分离突起的操作的左视图,图5B是当罩向上移动到最上端的位置时,锁定突起和防分离突起的操作的左视图。在罩30的一侧处设置有锁定突起34,在外壳20的一侧处设有锁定爪24,以使得当罩30完全插入外壳20时,由外壳20的锁定爪24锁住罩的锁定突起34。更具体地,当罩30以倾斜的方式向下移动,并接着完全插入外壳20的内侧时,罩的锁定突起34由外壳20的锁定爪24锁定。结果,当背光灯1耦合至背光连接器时,防止了罩30的脱离,由此有效地防止了背光灯1或背光连接器之间的不良连接或者对于背光灯1的损伤。
锁定突起34在其下部处逐渐倾斜以使得当罩30向下移动时,锁定突起34能够平滑地插入锁定爪24的内侧。而且,在锁定突起34的上部,特别是当罩30完全向下移动时在锁定突起34开始接触锁定爪24的位置处,设有一个阶梯部件。因此,当罩30向下移动时,由于锁定突起34的逐渐倾斜,锁定突起34平滑地插入锁定爪24的内侧,并接着由锁定爪24牢固地锁住该锁定突起34的阶梯部分。
在罩30的一侧处形成的锁定突起34被构建在这样一个结构中:在该结构中锁定突起34的下部固定至罩的一侧,锁定突起34的上部平行于罩30的外表面。因此能够导致锁定突起34的弹性变形均匀,并且因此能够平稳地进行锁定突起34和锁定爪24之间的锁定操作。而且,当需要替换一个新的背光灯1时,锁定突起34的上端部朝向罩30移动。结果,锁定突起34很容易脱离锁定爪24,因此,罩30很容易且便利地从外壳20向上移动。
另一方面,在罩30的一侧处还设置有防脱离突起35,该防脱离突起与锁定突起34分离设置。此外,在外壳20的一侧处也设置有防脱离爪25,通过该防脱离爪25,防脱离突起35被锁定在罩30的最上端位置处,由此防止罩30从外壳20脱离。因此,在背光灯1耦合至背光连接器之前,有效地防止了外壳20和罩30之间的分离,从而能够更快速和更平滑地执行将背光灯1耦合至背光连接器的操作。
防脱离突起35从罩30的外侧底部突起以使得防脱离突起35在罩30的最下部处与防脱离爪25分离设置,并且由该防脱离爪25将防脱离突起35锁定在罩30的最上部位置处。因此,防脱离突起35不会影响锁定突起34和锁定爪24的操作。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连接器包括最少量的元件,例如,端子、外壳和罩,并且被构建在通过罩的向上和向下移动背光灯自动耦合至背光连接器的结构中。因此,本发明具有更容易、更有效且更方便地制造背光连接器以及通过自动工艺,在LCD面板的制造过程中更简单、迅速和稳定地生产背光连接件的效果。
而且,支撑槽和引导槽形成在外壳的内侧以稳固地支撑背光灯,并且罩以倾斜地方式在外壳的内侧平滑地移动。因此,本发明具有防止耦合至背光连接器的背光灯受损,并且很容易完成将背光灯耦合至背光连接器或者将背光灯从背光连接器脱离的效果。
而且,斜面、端子插入构件和按压突起形成在罩处以使得背光灯很容易插入背光连接器的内侧,并且在罩向下移动的同时实现端子和背光灯的端子之间的连接,由此将背光灯迅速地插入背光连接器,并牢固地耦合至背光连接器。因此,本发明具有更迅速地实现背光灯至背光连接器的耦合的效果。
而且,多个按压突起形成在罩处以使得通过这些按压突起施加至背光灯的连接端子的力得到均匀分散。因此,本发明具有防止背光灯的连接端子在将背光灯耦合至背光连接器的过程中变形或者受损的效果。
而且,提供锁定突起和锁定爪以防止在背光灯完全耦合至背光连接器之后,罩脱离外壳。因此,本发明具有防止由于背光灯耦合至背光连接器之后,罩脱离外壳而使得背光灯受损的效果。
而且,锁定突起形成在罩的外侧以使得锁定至外壳的罩很容易从外壳脱离,从而当需要替换一个新的背光灯时,能够很容易且方便地将罩脱离外壳。因此,本发明具有更方便地修复LCD面板的效果。
此外,提供防脱离突起和防脱离爪以防止在将背光灯固定至背光连接器之前,罩脱离外壳。因此,本发明具有解决由于罩脱离外壳而导致的操作上的困难以及更迅速且平稳地通过自动工艺执行背光灯耦合操作。
尽管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进行各种修改、增加和删除。

Claims (7)

1.一种背光连接器,其包括: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端子,该端子的下部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固定至一电路板,在该端子的上部处设有一连接件,背光灯的相应的连接端子插入其中以使得该连接端子连接至该连接件,在该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开口;
外壳,该外壳限定出一个空间以使得该空间在其顶部处开口,用于允许背光灯的相应端插入其中,该端子的连接件在该空间的一端处插入该空间内部;以及
罩,该罩插入该外壳的空间中,该罩能够以倾斜的方式在该空间中上下移动以打开或闭合该空间的一侧并且将该背光灯的连接端子强制插入连接件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连接器,其中该外壳包括
支撑槽,该支撑槽形成在该空间的一侧底部处以使得该支撑槽形成与背光灯的端部相接触;以及
引导槽,该引导槽形成在该空间的内表面处以引导该罩以倾斜的方式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背光连接器,其中该罩包括
斜面,该斜面形成在该罩的外表面处以使得该斜面在插入引导槽的同时能够被移动,
端子插入构件,该端子插入构件在背光灯耦合方向上垂直延伸;以及
至少一个按压突起,该至少一个按压突起形成在该端子插入构件的一侧处以将背光灯的连接端子强制插入连接端子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背光连接器,其中该至少一个按压突起包括多个按压突起,该多个按压突起形成在与连接端子相对的位置处以使得这些按压突起彼此分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连接器,其中
在该罩的一侧处设有一锁定突起,以及
在该外壳的一侧处设有一锁定爪,通过该锁定爪将锁定突起锁定在该罩的最下端处。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背光连接器,其中该锁定突起具有一个下端和一个上端,该下端固定至该罩的外表面,该上端平行于罩的外表面与该罩的外表面分离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背光连接器,其中
在该罩的一侧处设有一防脱离突起,以及
在该外壳的一侧处设有一防脱离爪,通过该防脱离爪将该防脱离突起锁定在该罩的最上端处。
CN2007101821513A 2006-09-07 2007-09-07 背光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03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86342 2006-09-07
KR1020060086342A KR100758352B1 (ko) 2006-09-07 2006-09-07 백라이트 커넥터
KR1020060086342 2006-09-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0385A true CN101140385A (zh) 2008-03-12
CN101140385B CN101140385B (zh) 2010-12-29

Family

ID=38737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215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0385B (zh) 2006-09-07 2007-09-07 背光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28627B2 (zh)
JP (1) JP2008066304A (zh)
KR (1) KR100758352B1 (zh)
CN (1) CN1011403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137B (zh) * 2009-04-20 2013-04-03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连接灯管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96532B1 (ko) 2007-06-11 2009-05-08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램프 커넥터
JP2009170135A (ja) * 2008-01-11 2009-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ランプユニット、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227773B2 (ja) * 2008-12-18 2013-07-03 財団法人山形県産業技術振興機構 有機elパネルの取り付け装置
CN101929663B (zh) * 2009-06-25 2012-06-27 崴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冷阴极灯管的连接器及照明装置
JP4963130B2 (ja) * 2010-01-12 2012-06-2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20120080853A (ko) * 2011-01-10 2012-07-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GB2495355B (en) * 2012-07-02 2013-08-28 Gew Ec Ltd Ink cur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8699B2 (ja) * 1997-04-16 2000-12-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用バックライトソケット
MY115106A (en) * 1997-04-16 2003-03-3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Liquid crystal backlight socket
KR100551437B1 (ko) * 1998-09-04 2006-05-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엘씨디 모듈
KR100754775B1 (ko) * 2001-03-10 2007-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넥터 및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용 램프 유닛,그리고 액정 표시 장치
JP3569848B2 (ja) 2002-03-26 2004-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用バックライト接続構造
KR20040061432A (ko) * 2002-12-31 2004-07-07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니트용 램프 케이블의 커넥터 고정구
JP2005259370A (ja) * 2004-03-09 2005-09-22 Avenir 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Co Ltd 蛍光管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737667B (zh) * 2004-08-16 2010-10-06 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的灯管与电线连接装置
JP2006120428A (ja) * 2004-10-21 2006-05-11 Jst Mfg Co Ltd Eefl用コネクタ
JP2006244749A (ja) * 2005-03-01 2006-09-14 Avenir 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用コネクタ
JP4728065B2 (ja) * 2005-08-12 2011-07-20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CN201000988Y (zh) * 2006-12-18 2008-01-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137B (zh) * 2009-04-20 2013-04-03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连接灯管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62350A1 (en) 2008-03-13
CN101140385B (zh) 2010-12-29
JP2008066304A (ja) 2008-03-21
KR100758352B1 (ko) 2007-09-14
US7628627B2 (en) 2009-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0385B (zh) 背光连接器
KR101334023B1 (ko) 램프 소켓,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상기 백라이트어셈블리를 갖는 표시장치
JP5143490B2 (ja) 一体型ランプソケット、こ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表示装置
KR101208726B1 (ko) 램프소켓,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장치와램프 모듈의 조립방법
CN101968188B (zh) 灯、灯座、供电模块、具有供电模块的背光组件和显示设备
JP2007317664A (ja) ランプ固定ユニット、そ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JP521641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表示装置
JP5555495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
US20070230169A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reof
CN100579343C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3330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09816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の組立方法
CN101552808B (zh) 移动电话
CN213028144U (zh) 电子设备
US6561847B1 (en) Integrated multimedia input/output port connector assembly
JP5268067B2 (ja) ランプソケットとこれを含む表示装置、及びランプ組立方法
CN108132556B (zh) 一种液晶模组
CN2694530Y (zh) 挠性印刷线路板连接用连接器及连接用挠性印刷线路板
KR101337219B1 (ko) 커넥터
US20050077827A1 (en) Lamp bracket for cold cathode lamps
TWI810536B (zh) 固定裝置
CN110112595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10034432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5186841U (zh) 一种可拼接固定的手机主板
KR20080032283A (ko) 램프소켓 및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