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5765A - 光学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5765A
CN101135765A CNA2007101476744A CN200710147674A CN101135765A CN 101135765 A CN101135765 A CN 101135765A CN A2007101476744 A CNA2007101476744 A CN A2007101476744A CN 200710147674 A CN200710147674 A CN 200710147674A CN 101135765 A CN101135765 A CN 101135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lens
actuator
optical axis
movable camera
axis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76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5765B (zh
Inventor
佐藤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35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5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57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实现由镜头驱动引起的噪音降低并且能够实现尺寸减小的光学设备。该光学设备包括主体和收容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镜头的可动收容构件。该收容构件可在该可动收容构件缩入主体中的第一位置和该可动收容构件从该第一位置突出的第二位置之间沿光轴方向移动。此外,该设备包括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动收容构件的第一致动器、以及相对于可动收容构件移动镜头的第二致动器。

Description

光学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具有所谓的可伸缩型镜筒的摄像设备和安装到摄像设备的镜头(lens)设备的光学设备。
背景技术
如小型数字式静态照相机等摄像设备通常配备有可伸缩型镜筒,当设备未使用(处于电源切断状态)时,该镜筒缩入摄像设备的主体中。
在传统的可伸缩型镜筒中,通过单个电动机使凸轮环绕光轴转动,从而在缩回位置和从广角端到望远端延伸的变焦范围之间移动可移动筒及其内部的镜头,该可移动筒与形成在凸轮环的凸轮槽部接合(例如,参照日本特开No.2002-350706号公报)。
然而,凸轮环驱动可移动筒和镜头二者的构造不适于减小由镜头驱动(变焦)引起的噪音。更具体地,通过减速齿轮系将电动机的输出传递到凸轮环,驱动可移动筒和镜头时的负荷增大了减速齿轮系产生的噪音。此外,当转动凸轮环时,凸轮环在固定筒上的滑动产生滑动声,该固定筒在凸轮环的内周或外周侧上可转动地支撑凸轮环。滑动声也会妨碍噪音的降低。
和摄影机一样,近年来的数字式静态照相机也配备有移动图像拍摄功能。为此,在包含可伸缩型镜筒的数字式静态照相机中抑制摄像(图像捕捉)过程中变焦时产生的噪音也变得重要。
此外,变焦过程中当在可移动筒内沿光轴方向驱动多个镜头,并且通过驱动可移动筒的凸轮环驱动多个镜头时,需要增加沿光轴方向设置的凸轮槽部的数量,从而增大了凸轮环沿光轴方向的长度。这导致了摄像设备尺寸的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由镜头驱动引起的噪音降低并且能够实现尺寸减小的光学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光学设备包括主体和收容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镜头的可动收容构件。该收容构件可在该可动收容构件缩入主体中的第一位置和该可动收容构件从该第一位置突出的第二位置之间沿光轴方向移动。此外,该设备包括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动收容构件的第一致动器、以及相对于可动收容构件移动镜头的第二致动器。
从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机镜筒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该实施例的镜筒的缩回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该实施例的镜筒的广角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该实施例的镜筒的中间焦点距离(interme diate-focal-length)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该实施例的镜筒的望远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该实施例的镜筒中的可移动筒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该实施例的镜筒中的可移动筒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该实施例的镜筒中的凸轮环的展开图;
图9是该实施例的镜筒中的圆柱形凸轮的展开图;以及
图10是示出该实施例的照相机中的镜筒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至图9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摄像设备(光学设备)的数字式静态照相机的镜筒的构造。需要注意的是镜筒单独地也构成光学设备。
图1是镜筒的分解图,图2示出了镜筒的缩回状态。图1和图2中的每一个还示出了数字式静态照相机的部分电路。在图2中,附图标记50表示数字式静态照相机的主体(摄像设备的主体;下文中被称为照相机主体)。
图3示出了镜筒的广角(广角端)状态,图4示出了中间焦点距离状态,图5示出了望远(望远端)状态。图6和图7是可移动筒单元的立体图,其中,稍后说明的可移动筒的周壁被部分切掉,且部分该单元未示出。
在这些图中,附图标记1表示摄像传感器支架,其支撑整个镜筒并具有摄像传感器安装部1a。如图2所示,如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等摄像元件(摄像传感器)4 0被安装到摄像传感器安装部1a。通过A/D转换器63将从摄像元件40输出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输入到图像处理电路61。图像处理电路61由输入的数字信号产生图像信号。该图像信号被传送到记录电路62以被记录在如半导体存储器等记录介质上。还在如LCD等显示装置(未示出)上将该图像信号显示为图像。
附图标记2表示第一可动镜头,其由第一镜头元件2a和第二镜头元件2b构成。第一可动镜头2是在包含稍后说明的其它镜头的多个镜头之中最接近被摄体布置的镜头。附图标记3表示第二可动镜头,附图标记4表示第三可动镜头。
附图标记5表示作为固定到摄像传感器支架1上的固定筒(镜筒主体)的引导筒。摄像传感器支架1和引导筒5固定到照相机主体50的内部。稍后说明的可移动筒在图2所示的缩回位置(可移动筒缩入照相机主体50中的位置)和图3所示的作为可摄像位置的广角位置(突出位置,即可移动筒从缩回位置突出的位置)之间相对于引导筒5(即照相机主体)沿光轴方向前进或后退。
附图标记6表示可转动地安装到引导筒5的外周的凸轮环。在凸轮环6的内周沿圆周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肋部6a在接触部5a和突起部5b之间卡口结合,从而防止凸轮环6相对于引导筒5沿光轴方向移动,其中,接触部5a设置在引导筒5的前端(被摄体侧一端),而突起部5b设置在接触部5a的后方。
附图标记30表示步进电动机单元。步进电动机单元30由作为第一致动器的步进电动机30a和减速齿轮机构(减速齿轮系)30b构成,其中,减速齿轮机构30b使步进电动机30a的输出速度降低并将该输出传递到凸轮环6的大齿轮部6e。步进电动机单元30固定到摄像传感器支架1。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响应从图1和图2所示的控制电路60a传递的驱动信号来致动步进电动机30a。控制电路60管理整个照相机的动作的控制以及上述图像处理电路61和记录电路62的动作的控制。
附图标记8表示保持第一镜头元件2a的前镜头框架,附图标记9表示保持前镜头框架8和第二镜头元件2b的第一可动镜头框架。在镜筒中,以镜筒的组装完成状态进行前镜头框架8相对于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的必要光学定位。更具体地,保持前镜头框架8使其能够沿与光轴AXL(参见图2至图5)垂直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偏心。可以进行偏心调整使得镜筒进入良好的光学状态。调整后,利用粘接剂等将前镜头框架8和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结合在一起。
附图标记7表示作为可动收容构件的可移动筒。在可移动筒7内部,收容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使其可沿光轴方向移动。锥形滚柱(taper roller,凸轮从动件)10固定在可移动筒7的外周上。锥形滚柱10与形成在引导筒5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引导槽部5c接合并与形成在凸轮环6的内周的凸轮槽部6b接合。
附图标记11表示固定到前镜头框架8的装饰环。装饰环11阻挡外部光线进入前镜头框架8、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与可移动筒7之间的空间。附图标记12表示围绕装饰环11外周的防尘环。
附图标记13、14、15表示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引导杆(引导构件)。引导杆13、14、15的前端部由设置在可移动筒7的内周侧的保持部7b等保持。引导杆13、14、15的后端部由结合到可移动筒7的后端部的金属板16保持。金属板16通过设置在可移动筒7的后端部的定位销7c(参见图6)相对于可移动筒7定位。
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具有与引导杆14接合从而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套筒部9a、以及与引导杆15接合从而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U形槽部9b。套筒部9a和引导杆14之间的接合沿光轴方向引导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第一可动镜头2),而U形槽部9b和引导杆15之间的接合防止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绕引导杆14转动。
附图标记17表示保持第二可动镜头3的第二可动镜头框架。设置在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的套筒部17a与引导杆13接合,从而可沿光轴方向移动,而U形槽部17b与引导杆15接合,从而可沿光轴方向移动。套筒部17a和引导杆13之间的接合沿光轴方向引导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第二可动镜头3),而U形槽部17b和引导杆15之间的接合防止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绕引导杆13转动。
附图标记24表示在摄像过程中使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和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在可移动筒7内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圆柱形凸轮。圆柱形凸轮24具有分别由设置在可移动筒7中的轴承部7a、和金属板16可转动地保持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用于沿光轴方向驱动第一可动镜头2的第一凸轮槽部24a和用于沿光轴方向驱动第二可动镜头3的第二凸轮槽部24b形成在圆柱形凸轮24上。与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一体形成的锥形销(凸轮从动件)9c与第一凸轮槽部24a接合。与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一体形成的锥形销(凸轮从动件)17c与第二凸轮槽部24b接合。
如图6所示,在可移动筒7内,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引导杆14)的套筒部9a布置在第一可动镜头2的上方,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引导杆13)的套筒部17a布置在第二可动镜头3的上方。在圆柱形凸轮24的径向两侧靠近圆柱形凸轮24地布置套筒部9a和17a。如图6、图1和图2所示,锥形销9c和17c分别设置在套筒部9a和17a上。该配置使得圆柱形凸轮24沿光轴方向稳定地驱动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和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并且可以更加紧凑,也就是说,在可移动筒7的内部空间高效地布置这些部件。
附图标记25表示作为第二致动器的步进电动机。皮带轮传动部25a安装到步进电动机25的输出轴。如图7所示,在皮带轮传动部25a和形成在圆柱形凸轮24上的传动轮部24c之间缠绕同步带31。为此,当步进电动机25转动时,通过同步带31将来自步进电动机25的驱动力传递到圆柱形凸轮24,以使圆柱形凸轮24转动。当圆柱形凸轮24转动时,沿光轴方向驱动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和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其中,该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的锥形销9c和该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的锥形销17c分别与第一凸轮槽部24a和第二凸轮槽部24b接合。
将步进电动机25安装到设置在可移动筒7的凸缘部7d。因此,使步进电动机25、圆柱形凸轮24和同步带31与可移动筒7一体地沿光轴方向移动。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响应从控制电路60传递的驱动信号来致动步进电动机25。
附图标记32a表示具有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二者均未示出)的光电断路器(photointerrupter)。光电断路器32a利用设置在可移动筒7上的遮光壁7e而在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接通或断开光电断路器32a的输出信号。控制电路60可以通过监控该输出信号来检测出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的绝对位置。光电断路器32a固定到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
附图标记22表示安装到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并且与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一体地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止动单元。附图标记23表示驱动止动单元22的止动电动机。通过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响应从控制电路60传递的驱动信号而致动止动电动机23。
可移动筒7、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第一可动镜头2)、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第二可动镜头3)、引导杆13至15、步进电动机25、圆柱形凸轮24、止动单元22、止动电动机23和光电断路器32a构成可移动筒单元。
附图标记19和20表示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引导杆。引导杆19和20的后端部由设置在摄像传感器支架1的保持部1b和1c保持,前端部则由结合到摄像传感器支架1的前端部的金属板21保持。金属板21通过设置在摄像传感器支架1的前端部的定位销1d相对于摄像传感器支架1定位。
附图标记18表示保持第三可动镜头4的第三可动镜头框架。设置在第三可动镜头框架18的套筒部18a与引导杆19接合,从而可沿光轴方向移动,而U形槽部18b与引导杆20接合,从而可沿光轴方向移动。套筒部18a和引导杆19之间的接合沿光轴方向引导第三可动镜头框架18(第三可动镜头4),而U形槽部18b和引导杆20之间的接合防止第三可动镜头框架18绕引导杆19转动。
附图标记26表示安装到第三可动镜头框架18的齿条(rack),附图标记27表示用于沿光轴方向移动第三可动镜头4的步进电动机。进给丝杠(1ead screw)部28形成在步进电动机27的输出轴。齿条26与进给丝杠部28啮合。为此,当步进电动机27转动时,进给丝杠部28和齿条26之间的啮合作用沿光轴方向驱动第三可动镜头框架18。
附图标记29表示保持步进电动机27和进给丝杠部28的电动机保持板。电动机保持板29沿光轴方向在电动机固定部29a处固定到摄像传感器支架1上。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未示出)响应从控制电路60传递的驱动信号而致动步进电动机27。在利用安装到摄像传感器支架1的光电断路器3 2b检测第三可动镜头框架18的位置的同时,控制电路60控制步进电动机27。光电断路器32b利用设置在第三可动镜头框架18的遮光壁18c在透光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接通或断开光电断路器32b的输出信号。控制电路60可以通过监控该输出信号来检测出第三可动镜头4的绝对位置。
摄像传感器支架1、引导筒5、凸轮环6、第三可动镜头框架18(第三可动镜头4)、引导杆19和20、步进电动机27、步进电动机单元30和光电断路器32b构成固定筒单元。固定筒单元和上述可移动筒单元构成可伸缩型镜筒(镜头设备)。
接下来将说明具有上述构造的镜筒的动作。
当将驱动信号从控制电路60传递到步进电动机30a,以使镜筒从图2所示的缩回状态转变到图3所示的广角状态时,致动步进电动机30a。然后,通过减速齿轮机构30b将来自步进电动机30a的输出传递到凸轮环6的大齿轮部6e。该输出使凸轮环6相对于引导筒5绕光轴转动。
由于通过锥形滚柱10和引导筒5的引导槽部5c之间的接合阻止可移动筒7绕光轴转动,因此锥形滚柱10和凸轮环6的凸轮槽部6e之间的接合作用沿光轴方向驱动可移动筒7。结果,可移动筒7从缩回位置移动到图3所示的从引导筒5向前突出的广角位置。
图8是凸轮环6的凸轮槽部6b的圆周展开图。在凸轮环6上沿圆周方向(图8中的水平方向)等间距地形成三个凸轮槽部6b。图8的上侧是被摄体侧。
在图8中,由附图标记6c表示的锥形滚柱10的位置与图2中的缩回状态对应,由附图标记6d表示的锥形滚柱10的位置分别与图3所示的广角状态、图4所示的中间焦点距离状态和图5所示的望远状态对应。换句话说,在缩回位置和广角位置之间的缩回范围内,通过凸轮槽部6b驱动可移动筒7(可移动筒单元)使其沿光轴方向前进或后退;而在广角位置和望远位置之间的可摄像范围(变焦范围)内,不能驱动可移动筒7使其前进或后退,也就是说,使可移动筒7保持停止。
图9是圆柱形凸轮24的第一凸轮槽部24a和第二凸轮槽部24b的圆周展开图。沿光轴方向(图9中的垂直方向)分开形成第一凸轮槽部24a和第二凸轮槽部24b。图9的上侧是被摄体侧。在图2所示的缩回状态中,设置在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的锥形销9c在图9中的附图标记24e表示的位置处与第一凸轮槽部24a接合,而设置在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的锥形销17c在图9中的附图标记24g表示的位置处与第二凸轮槽部24b接合。
锥形销9c与第一凸轮槽部24a接合的位置24e和锥形销17c与第二凸轮槽部24b接合的位置24g还用作图5所示的望远状态的接合位置。当锥形销9c和17c位于位置24e和24g时,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在可移动筒7的前端侧彼此最接近。因此,通过采用这些还可以用于缩回状态的接合位置,使镜筒在缩回状态下沿光轴方向的长度最小化。
为此,当镜筒从图2所示的缩回状态转变到图3所示的广角状态时,致动步进电动机30a以将可移动筒7移动至被摄体侧,并且步进电动机25也被致动。驱动步进电动机25直到光电断路器32a从遮光状态切换至透光状态。在第二凸轮槽部24b和锥形销17c的接合位置到达切换检测位置24h之后,以预定的脉冲数进一步驱动步进电动机25。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接合位置从用于缩回状态(望远状态)的位置24e和24g移动至用于广角状态的位置24d和24f。
此时,在通过引导杆14引导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并且通过引导杆15阻止该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转动的同时,第一凸轮槽部24a和锥形销9c之间的接合作用沿光轴方向驱动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此外,在通过引导杆13引导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并且通过引导杆15阻止该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转动的同时,第二凸轮槽部2 4b和锥形销17c之间的接合作用沿光轴方向驱动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
与此同时,控制电路60还传递驱动信号以致动步进电动机27,从而将第三可动镜头框架18移动至用于图3所示的广角状态的位置。
当使镜筒从广角状态转变至图4所示的中间焦点距离状态和图5所示的望远状态中的任一状态时,在保持步进电动机30a停止(即保持凸轮环6停止)的同时,致动步进电动机25以在可移动筒7内移动第一可动镜头框架9和第二可动镜头框架17。同时,致动步进电动机27以将第三可动镜头框架18移动至用于中间焦点距离状态或望远状态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镜筒中,在广角状态和望远状态之间进行变焦时,通过步进电动机25和圆柱形凸轮24使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移动,而不需要通过减速齿轮机构30b驱动凸轮环6。与通过减速齿轮机构将驱动力从步进电动机传递到凸轮环来驱动第一可动镜头和第二可动镜头的情况相比,这样可以获得和摄影机镜头相同水平的噪音降低。另外,消除凸轮环6的转动可以防止凸轮环6在引导筒5上滑动而产生噪音,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在可移动筒7内驱动两个可动镜头2和3,而不需要使用凸轮环6。这与使用凸轮环驱动两个可动镜头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凸轮环6的尺寸更小,从而能够使照相机小型化。
在本实施例中,步进电动机25和圆柱形凸轮24与可动镜头2和3一起设置在可移动筒7内。这可防止在镜筒的外表面形成明显的突起,从而能够在不增大镜筒尺寸的同时,降低由于变焦驱动而导致的噪音。
图10是示出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照相机的控制电路60操作镜筒的控制的流程图。根据存储在作为微型计算机的控制电路60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该控制。
在步骤(在图10中简写为S)101中,控制电路60判断设置在照相机主体50上的电源开关(未示出)是否接通。如果电源开关未接通,则重复步骤101中的判断。另一方面,如果电源开关接通,则流程前进到步骤102。
在步骤102中,控制电路60通过驱动步进电动机30a使凸轮环6转动来使可移动筒7移动至广角位置。与此同时,在步骤103中,控制电路60致动步进电动机25以使圆柱形凸轮24转动,从而使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从用于缩回状态的位置向用于广角状态的位置移动。
在步骤104中,控制电路60判断光电断路器32a是否已经从遮光状态(关闭)切换到了透光状态(打开)。如果光电断路器32a已经切换到打开状态,则流程前进到步骤105。在步骤105中,控制电路60以预定的脉冲数致动步进电动机25。通过该操作,将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移动到用于广角状态的位置,从而镜筒进入可摄像状态。
在步骤106中,控制电路60判断设置在照相机主体50上的变焦开关(未示出)是否被操作。如果变焦开关被操作到望远例,则在步骤107中控制电路60判断变焦状态是否是望远状态。如果变焦状态是望远状态,则流程返回到步骤106。
另一方面,如果变焦状态不是望远状态,则流程前进到步骤108。在步骤108中,控制电路60沿使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朝向用于望远状态的位置移动的方向、以预定的脉冲数致动步进电动机25,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106。
如果变焦开关被暂时操作到望远侧,则使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以与预定的脉冲数对应的量向用于望远状态的位置移动。如果变焦开关被连续地操作到望远侧,则重复步骤106至步骤108的过程,从而使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向用于望远状态的位置连续地移动。
如果在步骤106中控制电路60判断为变焦开关被操作到广角侧,则在步骤109中控制电路60判断变焦状态是否是广角状态。如果变焦状态是广角状态,则流程返回到步骤106。
另一方面,如果变焦状态不是广角状态,则流程前进到步骤110。在步骤110中,控制电路60沿驱动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朝向用于广角状态的位置的方向、以预定的脉冲数致动步进电动机25,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106。
如果变焦开关被暂时操作到广角侧,则使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以与预定的脉冲数对应的量向用于广角状态的位置移动。如果变焦开关被连续地操作到广角侧,则重复步骤106、步骤109和步骤110的过程,从而使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向用于广角状态的位置连续地移动。
如果在步骤106中控制电路60判断为变焦开关未被操作,则在步骤111中控制电路60判断电源开关是否断开。如果电源开关并未被操作断开,则流程返回到步骤106。
另一方面,如果电源开关被操作断开,则流程前进到步骤112。在步骤112中,控制电路60致动步进电动机30a和步进电动机25二者,使得可移动筒7、第一可动镜头2和第二可动镜头3向用于缩回状态的位置移动。当镜筒被缩回时,流程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本实施例已经说明了在数字式静态照相机中使用的镜筒,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如摄影机或电影摄影机(film camera)等其它摄像设备的镜筒。
尽管本实施例已经说明了具有一个可移动筒前进和后退的一级伸缩型的可伸缩镜筒的摄像设备的情况,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可移动筒相对于彼此和摄像设备的主体前进和后退的多级伸缩型的可伸缩镜筒的摄像设备的情况。
本实施例已经说明了步进电动机和圆柱形凸轮与可动镜头一起收容在可移动筒内的情况。然而,驱动圆柱形凸轮的致动器不限于步进电动机,也可以使用直流电动机或振动型电动机来代替步进电动机。可供选择地,如音圈电动机或振动型线性致动器等线性致动器可代替圆柱形凸轮,与可动镜头一起收容在可移动筒内,可通过线性致动器使可动镜头直接沿光轴方向移动。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光学设备,其包括:
主体;
镜头,其可沿光轴方向移动;
可动收容构件,其收容所述镜头,并且可在所述可动收容构件缩入所述主体中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可动收容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突出的第二位置之间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
第一致动器,其构造成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可动收容构件;以及
第二致动器,其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可动收容构件移动所述镜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致动器被保持在所述可动收容构件内,以使其可与所述可动收容构件一体地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柱形凸轮构件,所述圆柱形凸轮构件布置在所述可动收容构件内,并且可通过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而转动以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所述镜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轮环构件,所述凸轮环构件可通过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而绕所述光轴转动,以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所述可动收容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第二致动器的动作移动所述镜头的同时,所述凸轮环构件保持停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二致动器以相对于所述可动收容构件移动所述镜头时,使所述第一致动器保持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一致动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可动收容构件时,控制所述第二致动器以相对于所述可动收容构件移动所述镜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包括在设置在所述光学设备中的多个镜头之中最接近被摄体的镜头。
CN2007101476744A 2006-08-31 2007-08-31 摄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5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36438 2006-08-31
JP2006236438A JP5006602B2 (ja) 2006-08-31 2006-08-31 撮像装置
JP2006-236438 2006-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5765A true CN101135765A (zh) 2008-03-05
CN101135765B CN101135765B (zh) 2010-06-09

Family

ID=39151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767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5765B (zh) 2006-08-31 2007-08-31 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29038B2 (zh)
JP (1) JP5006602B2 (zh)
CN (1) CN10113576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5139A (zh) * 2010-09-06 2012-03-21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自动调焦一体化镜头及使用该镜头的红外热像仪
CN107147834A (zh) * 2017-06-16 2017-09-08 厦门脉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产品成像模组装置
CN107295298A (zh) * 2016-04-11 2017-10-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摄像机
CN110737149A (zh) * 2018-07-20 2020-01-3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4217408A (zh) * 2020-09-03 2022-03-2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块以及包括该镜头模块的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WO2022228265A1 (zh) * 2021-04-25 2022-11-0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4075A (ja) * 2004-02-18 2005-09-02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339810B2 (ja) * 2008-07-31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5785391B2 (ja) * 2010-12-28 2015-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システム
US20210271050A1 (en) * 2018-07-11 2021-09-02 Qioptiq Photonics Gmbh & Co. Kg Focus and Zoom Objectiv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ocus and Zoom Objecti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02332A (ja) * 1989-09-18 1991-04-26 Canon Inc ズームカメラ
US5392159A (en) * 1991-01-18 1995-02-21 Ricoh Company, Ltd. Zoom lens device of two-lens group structure and driving device of varifocal lens of two-lens group structure
JP3151561B2 (ja) 1991-06-30 2001-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バリヤを備えたカメラ用の撮影レンズ鏡胴装置
JPH06242363A (ja) * 1993-02-16 1994-09-02 Kyocer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の駆動制御装置
US5592335A (en) * 1993-03-23 1997-01-07 Nikon Corporation Reduced diameter camera lens barrel with lens shift device and improved focus lens drive linkage
JP3020763B2 (ja) * 1993-05-14 2000-03-15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胴収納制御装置
JP3811237B2 (ja) * 1996-11-25 2006-08-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移動装置
JP3844154B2 (ja) * 1997-06-27 2006-11-08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DE60039562D1 (de) * 1999-02-03 2008-09-04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sche abtastvorrichtung mit parallelgesteuerten stellantrieben
JP4411425B2 (ja) * 1999-07-30 2010-02-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2001249263A (ja) * 1999-11-09 2001-09-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メラ
JP2002189166A (ja) 2000-12-19 2002-07-05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02350706A (ja) 2001-05-22 2002-12-04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JP2005321696A (ja) * 2004-05-11 2005-11-17 Canon Inc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5139A (zh) * 2010-09-06 2012-03-21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自动调焦一体化镜头及使用该镜头的红外热像仪
CN102385139B (zh) * 2010-09-06 2013-11-13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手动、自动调焦一体化镜头及使用该镜头的红外热像仪
CN107295298A (zh) * 2016-04-11 2017-10-2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摄像机
CN107295298B (zh) * 2016-04-11 2020-12-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摄像机
CN107147834A (zh) * 2017-06-16 2017-09-08 厦门脉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产品成像模组装置
CN107147834B (zh) * 2017-06-16 2019-11-05 厦门脉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监控产品成像模组装置
CN110737149A (zh) * 2018-07-20 2020-01-3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0737149B (zh) * 2018-07-20 2022-01-2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US11272085B2 (en) 2018-07-20 2022-03-0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4217408A (zh) * 2020-09-03 2022-03-2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镜头模块以及包括该镜头模块的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WO2022228265A1 (zh) * 2021-04-25 2022-11-0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06602B2 (ja) 2012-08-22
US20080055743A1 (en) 2008-03-06
CN101135765B (zh) 2010-06-09
JP2008058702A (ja) 2008-03-13
US7529038B2 (en) 2009-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5765B (zh) 摄像设备
US7013081B2 (en)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acting a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US7864241B2 (en) Lens barrel, camera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9019403B2 (en) Lens barrel
US8035905B2 (en) Optical element positioning apparatus
US8477430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lens barrel
US20140347742A1 (en) Lens barrel
KR20110003272A (ko) 렌즈 배럴의 회전식 전진 후퇴 구조
JP5094485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US7751126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7228068B2 (en) Lens barrel structure and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JP5430258B2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8046200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US8970971B2 (en) Lens barrel
JP2008151938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EP2203773B1 (en) Lens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5489567B2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9180811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204613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4474791B2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3177297A (ja) 光学機器
JP2018141938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15203732A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2010117522A (ja)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5321653A (ja) レンズ鏡胴および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21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