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3261A - 传动带 - Google Patents

传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3261A
CN101133261A CNA2006800005988A CN200680000598A CN101133261A CN 101133261 A CN101133261 A CN 101133261A CN A2006800005988 A CNA2006800005988 A CN A2006800005988A CN 200680000598 A CN200680000598 A CN 200680000598A CN 101133261 A CN101133261 A CN 101133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layer
driving belt
mentioned
heart yearn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05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裕彦
中岛荣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3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32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04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 F16G5/0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29/00Producing belts or bands
    • B29D29/08Toothed driving bel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06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 F16G1/08Driving-belts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28Driving-belts with a contact surface of special shape, e.g. tooth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2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with a contact surface of special shape, e.g. tooth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高传动带的长期耐久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动带,是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有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橡胶层,被上述橡胶层粘接地沿带体长度方向埋设有芯线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埋设芯线的上述橡胶层被形成为,在125℃下向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为1.1~1.7MPa。

Description

传动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带,特别涉及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有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橡胶层、被上述橡胶层粘接地沿带体长度方向埋设有芯线的传动带。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V带(V belt)和多楔带(V-ribbed belt)等传动带是广为人知的。这些传动带被形成例如无终端状,被挂装在设置于驱动侧和从动侧的带轮上等从而被使用。另外,在传动带中沿带体长度方向埋设芯线,该芯线使用了用于提高带体长度方向的抗张力的聚酯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例如在下述状态下使用:传动带的与带轮接触的内周侧部分由被称作压缩橡胶层的橡胶层形成,与该压缩橡胶层的外周侧相粘接的层由被称作粘接橡胶层的橡胶层形成,在该粘接橡胶层内埋设有芯线。
所谓的该压缩橡胶层和粘接橡胶层,通常是片状的未交联橡胶组合物在被叠层后进行交联,从而形成一体的,另外,对用于形成粘接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要求能够提高与芯线的粘接性的流动性等。因此,目前在粘接橡胶层中主要使用软质的橡胶组合物。
另一方面,从试图防止传动带的变形和提高其传动能力的目的出发,要求形成高硬度和模量。因此,在使用传动带时,存在该粘接橡胶层与芯线的界面上出现应力集中,结果界面上出现龟裂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提高埋设了芯线的橡胶层的硬度的方法,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使压缩橡胶层和粘接橡胶层的模量大致相同的方法等。
另外,作为提高该粘接橡胶层的硬度的方法,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使用硅烷偶联剂、含水硅酸、炭黑的方法,在下述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在粘接橡胶层中含有短纤维或大量炭黑的方法。
然而,仅仅提高模量,虽然能够抑制传动带的使用初期的龟裂的出现,但难以提高长期耐久性。
进而,在下述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在压缩橡胶层和粘接橡胶层之间配置芯线,以在压缩橡胶层和粘接橡胶层中埋设一部分的状态使用被压缩橡胶层和粘接橡胶层的两者粘接的芯线,但是在该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传动带中,对在芯线和粘接橡胶层的粘接界面的龟裂也不能说是采取了充分的对策。
由于传动带通常在发动机和马达等驱动动力机器的附近使用,使用环境温度为高温,并且与带轮的磨擦和运行发热会造成传动带本身的发热等,所以为了赋予长期耐久性,需要考虑该热劣化对策和高温下的物性。
现有的传动带虽然通过橡胶组合物实施防老化剂等的热劣化对策等,但由于对高温时的压缩伸长造成的压缩橡胶层/芯线界面上的破坏、和粘接橡胶层/芯线界面的破坏不甚了解,因此,对从该观点出发赋予长期耐久性也没有研究。
即,现有的传动带存在难以提高长期耐久性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725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448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63-2878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公平1-1051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昭57-2043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高传动带的长期耐久性。
本发明者们发现,即使在使用不同的橡胶组合物形成相同硬度的粘接橡胶层的情况下,传动带的长期耐久性也出现差异,基于该发现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与芯线粘接的橡胶层被形成为在高温时成为所规定的物性,能够提高传动带的长期耐久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带,是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有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橡胶层、被上述橡胶层粘接地沿带体长度方向埋设有芯线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埋设芯线的上述橡胶层被形成为,在125℃沿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为1.1~1.7MPa。
另外,所谓的沿传动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在本说明书中是指可以用下述操作求出的值,即,依照ASTM-D412,在125℃的气氛下以6英寸/分钟的拉伸速度沿带体长度方向实施拉伸试验时,测定试样伸长10%时施加于试样上的荷重(N),将该荷重除以试样的初始剖面积(mm2),从而求出的值(MPa=N/mm2)。
传动带在运行时,应变依赖性大的部分,其迟滞(hysteresis)也变大,对于变形大的部分,模量变得低下,但是,根据本发明,传动带在运行时,例如,即使在变为125℃左右的高温时,粘接并埋设芯线的橡胶层的应变依赖性也降低,可抑制模量的低下,从而该模量低下被抑制了的橡胶层和芯线的界面上的应力集中可以得到抑制。因此,可提高传动带的长期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第一实施形态的传动带(多楔带)的宽度方向剖面图。
[图2]显示第二实施形态的传动带(V带)的宽度方向剖面图。
[图2]显示第三实施形态的传动带(V带)的宽度方向剖面图。
[图4]显示带运行实验方法的简图。
符号说明
1a:多楔带
1b,1c:V带
2a,2b,2c:涂布橡胶的帆布层
3a,3c:粘接橡胶层
4a,4b,4c:芯线
5a,5b,5c:压缩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图1所示的多楔带为例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予以说明。
(第一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的多楔带1a,被形成无终端的带状,呈现出沿带体长度方向(圆周方向)延伸存在的压缩橡胶层5a、粘接橡胶层3a的橡胶层沿厚度方向叠层了的状态。在成为该多楔带1a的传动面的内面侧,具有使用橡胶组合物形成的上述压缩橡胶层5a。该压缩橡胶层5a,其外面侧形成平坦状,在内面侧沿宽度方向形成多个沿圆周方向延伸存在的楔6。另外,在该压缩橡胶层5a的外面侧,具有使用橡胶组合物形成的被上述压缩橡胶层5a粘接的粘接橡胶层3a,在该粘接橡胶层3a的外面侧上形成有成为最外层的涂布橡胶的帆布层2a。另外,在上述粘接橡胶层3a中,在多楔带1a的宽度方向上设置一定的间隔地沿圆周方向延伸埋设多条芯线4a。
上述涂布橡胶的帆布层2a可使用在一般的传动带中使用的涂橡胶帆布来形成。
上述粘接橡胶层3a是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该粘接橡胶层3a被形成为,在125℃下沿多楔带的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为1.1~1.7MPa。
为了使该粘接橡胶层3a被形成为在125℃下沿多楔带1a的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为1.1~1.7MPa,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在橡胶中配合了补强成分和交联剂的橡胶组合物来形成粘接橡胶层3a的方法来实施。
在该粘接橡胶层3a的橡胶组合物中使用的橡胶,可以使用例如,天然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烷基氯磺化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或其氢化物、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乙烯-α-烯烃弹性体。作为该乙烯-α-烯烃弹性体,可以使用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乙烯-α-烯烃-二烯共聚物橡胶;或由乙烯以外的α-烯烃与乙烯的共聚物、以及乙烯以外的α-烯烃与乙烯-二烯(非共轭二烯)的共聚物构成的橡胶;或它们的部分卤素取代物等。
另外,这些橡胶可以单独或多种混合使用,但是作为基础橡胶,从耐热性、耐寒性优异、可进一步对多楔带1a赋予长期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乙烯-α-烯烃弹性体。作为该α-烯烃,优选选自丙烯、丁烯、己烯、和辛烯中的一种。另外,作为该乙烯-α-烯烃弹性体,在使用部分卤素取代物时,特别优选使用部分氯取代物,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该氯取代物。
另外,其中优选使用乙烯-α-烯烃-二烯共聚物橡胶,因为其可显示优异的耐热性和耐寒性。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基础橡胶是指在橡胶成分中使用量为50重量%以上的橡胶。
作为该粘接橡胶层3a的橡胶组合物中所用的补强成分,可以列举有机补强剂、炭黑、二氧化硅、尼龙短纤维、聚酯短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其中,通过使用有机补强剂能够提高与芯线的粘接力,可抑制粘接橡胶层3a与芯线4a的界面处的剥离,进一步提高多楔带1a的长期耐久性。
作为该粘接橡胶层3a的橡胶组合物中所用的有机补强剂,可以使用选自酚树脂、高苯乙烯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氨基树脂、乙烯基甲苯树脂、木质素树脂、丁基苯酚乙炔树脂、二甲苯甲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酚树脂,可以使用苯酚甲醛树脂、改性苯酚甲醛树脂等热固化性酚树脂、热塑性酚树脂。
作为上述高苯乙烯树脂,可以使用丁二烯与苯乙烯的共聚树脂,作为上述苯并呋喃-茚树脂,可以使用茚、苯乙烯和苯并呋喃的共聚树脂。
另外,作为上述氨基树脂,可以使用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胍胺树脂、苯胺树脂、磺酰胺树脂等或它们的改性物。
另外,除此之外,可以使用乙烯基甲苯树脂、木质素树脂、丁基苯酚乙炔树脂、二甲苯甲醛树脂、环氧树脂等。
其中,从可以进一步提高与芯线4a的粘接力、抑制粘接橡胶层3a与芯线4a的界面处的剥离、获得更加显著的多楔带1a的长期耐久性的提高效果的观点出发,作为在该粘接橡胶层3a中使用的橡胶组合物中含有的上述有机补强剂,优选热固化性的酚树脂或三聚氰胺树脂中的任一个。
进而,即使该热固化性酚树脂是腰果漆、漆酚和与它们同类的改性或干性油改性、烷基改性的热固化性酚树脂,也可得到与未改性的热固化性酚树脂同样优异的效果。
对于该热固化性酚树脂,可以使用市售的热固化性酚树脂,可以列举例如,来自住友ベ一クライト社的商品名为“スミライトレジンPR13355”、“スミライトレジンPR12687”、“スミライトレジンPR7031A”、“スミライトレジンPR13349”的市售热固化性酚树脂、和来自バイエル社的商品名为“ブルカジ一ルA”、“ブルカジ一ルR3”的市售的热固化性酚树脂、エスアンドエスジヤパン社的“Koreforte5211”、荒川化学工业社的“タマノ一ル100S”等。
另外,作为三聚氰胺树脂,可以列举来自日本カ一バイト社的市售的“二カレジンNL”。
另外,通常在市售的三聚氰胺树脂中添加甲醛,但在作为热固化性酚树脂的上述列举的市售品中也有不含固化剂的情况。在使用该不含固化剂的市售品时,优选添加所含酚量的10%左右的固化剂。作为该固化剂,优选使用甲醛,但从操作环境方面出发,在对橡胶组合物的配合中,添加象六亚甲基四胺那样的具有与甲醛同样的固化作用的固化剂比添加甲醛本身更优异。
该粘接层3a中使用的有机补强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接橡胶层3a的橡胶组合物中的聚合物成分,优选以0.5~20重量份的量包含在橡胶组合物中。由于该有机补强剂如上述那样提高耐磨耗性、耐挠曲性,并且使橡胶变硬,因此,通过使配合量为0.5~20重量%,可使粘接橡胶层3a在具有优异的耐磨耗性、耐挠曲性的同时,具有柔韧的橡胶弹性。
作为上述交联剂,可以使用硫、有机过氧化物等,从能够比使用有机过氧化物的情况更加提高撕裂强度等的观点以及可更加提高粘接橡胶层3a与压缩橡胶层5a或粘接橡胶层3a与芯线4a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硫。
作为上述有机过氧化物,对其种类没有特殊限定,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例如,二枯基过氧化物(以下也称作“DCP”)、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苯甲酰基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叔丁基过氧化枯烯、叔丁基苯甲酰基过氧化物等。
另外,在该粘接橡胶层3a使用的橡胶组合物中,除了上述那样的成分以外,还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配合其他的补强成分和碳酸钙、滑石等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加工助剂、着色剂等一般在橡胶工业中使用的橡胶配合药剂。
作为被该粘接橡胶层3a粘接埋设的芯线4a,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和尼龙、芳族聚酰胺、维尼纶、玻璃纤维、钢丝绳等,该芯线4a可以使用经间苯二酚·福尔马林·乳胶处理(以下也称作“RFL”处理)、溶剂系粘接剂进行了粘接处理的芯线。
在该RFL处理中,可以使用下述RFL处理液,即,将间苯二酚和福尔马林按照间(苯二酚/福尔马林)的摩尔比为1/3~3/1的比例在碱性催化剂下缩合,制作间苯二酚-福尔马林树脂(间苯二酚-福尔马林初始缩合物,以下也称作“RF”),将该RF以5~80重量%的浓度在水中分散,向其中混合乳胶,从而得到的RFL处理液。
对芯线4a的RFL处理中使用的RFL处理液的固体成分浓度,没有特殊限定,通常为10~30重量%的范围。
作为上述乳胶,可以单独或多种混合使用下述乳胶:含有氯磺化聚乙烯或烷基氯磺化聚乙烯作为聚合物成分的乳胶、羧基改性乙烯基吡啶乳胶、乙烯基吡啶乳胶等含有吡啶基或羧基的乳胶、氯丁二烯(CR)乳胶、2,3-二氯丁二烯(2,3DCB)乳胶等含氯基团的乳胶、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NBR)乳胶、含羧基的氢化NBR乳胶等含腈基的乳胶、侧链含有苯基的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乳胶等,如果需要,也可使用不同的RFL处理液对芯线实施多次RFL处理。
另外,在该RFL处理液中,优选以(RF/乳胶)的重量比为1/2~1/10的比例含有RF和乳胶。
特别是,从即使在使用难粘接性的乙烯-α-烯烃-二烯橡胶作为粘接橡胶层3a的橡胶组合物的基础橡胶的情况下、也可对芯线4a赋予对粘接橡胶层3a的稳定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用使用含有下述物质中的任一个作为聚合物成分的乳胶的RFL处理液对芯线4a进行RFL处理,所述物质为氯磺化聚乙烯、或烷基氯磺化聚乙烯等含有氯磺化乙烯、烷基磺化乙烯作为重复单元的均聚物;以及含有氯磺化乙烯、烷基磺化乙烯的改性物作为重复单元的均聚物;或含有氯磺化乙烯、烷基磺化乙烯和它们的改性物作为重复单元、并且使用多种该重复单元形成的共聚物;进而使用这些重复单元的一种以上和其他的重复单元形成的共聚物。
在用溶剂系粘接剂对芯线4a进行上述粘接处理时,可使用一般市售的溶剂系粘接剂。
上述压缩橡胶层5a,是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含有沿多楔带1a的宽度方向取向的短纤维7。另外,用于形成该压缩橡胶层5a的橡胶组合物,可以使用例如:在橡胶中除了配合上述那样的短纤维7以外,还配合有机补强剂、炭黑等补强成分、以及交联剂等,从而形成的橡胶组合物。
作为在该压缩橡胶层5a的形成中使用的橡胶组合物,作为基础橡胶,可以单独使用或多种混合使用天然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橡胶、氯丁二烯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烷基化氯磺化聚乙烯、异戊二烯橡胶、表氯醇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橡胶、乙烯-α-烯烃弹性体等。另外,从获得耐热性优异的橡胶组合物的观点出发,作为基础橡胶所用的橡胶,优选乙烯-α-烯烃弹性体。
另外,作为该乙烯-α-烯烃弹性体,可以使用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以及它们与二烯类的共聚物橡胶等。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基础橡胶是指在橡胶成分中使用量为50重量%以上的橡胶。
作为该压缩橡胶层5a的橡胶组合物中使用的短纤维7,可以使用例如,聚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酰胺纤维、棉纤维、绢纤维、麻纤维、羊毛纤维、纤维素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全芳族聚酯纤维、聚对苯撑苯并唑纤维、碳纤维、聚酮纤维、玄武岩纤维等。
作为该橡胶组合物中使用的有机补强剂,可以使用与在粘接橡胶层3a中列举的相同的有机补强剂。即,可以使用选自酚树脂、高苯乙烯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氨基树脂、乙烯基甲苯树脂、木质素树脂、丁基苯酚乙炔树脂、二甲苯甲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酚树脂,可以使用苯酚甲醛树脂、改性苯酚甲醛树脂等热固化性酚树脂、和热塑性酚树脂,作为上述高苯乙烯树脂,可以使用丁二烯与苯乙烯的共聚树脂,作为上述苯并呋喃-茚树脂,可以使用茚、苯乙烯和苯并呋喃的共聚树脂,作为上述氨基树脂,可以使用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胍胺树脂、苯胺树脂、磺酰胺树脂等和它们的改性物,进而,除此之外可以使用乙烯基甲苯树脂、木质素树脂、丁基苯酚乙炔树脂、二甲苯甲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在该点上也与在粘接层3a中使用的情况相同。
另外,作为该压缩橡胶层5a中使用的上述有机补强剂,从能够提高配合的橡胶组合物的硬度、初始模量,并且增大伸长率的观点出发,优选热固化性的酚树脂。
进而,该热固化性酚树脂可以使用腰果漆、漆酚、和与它们同类的改性或干性油改性、烷基改性的热固化性酚树脂,在下述等方面也与粘接层3a中使用的情况相同,所述方面是该热固化性酚树脂可以使用各种改性品、以及使用固化剂时优选六亚甲基四胺。
在用于形成该压缩橡胶层5a的橡胶组合物中,从可以对压缩橡胶层5a赋予优异的耐磨耗性、耐挠曲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配合0.5~20重量%的有机补强剂。由于该有机补强剂如上述那样提高耐磨耗性、耐弯曲性,并且使橡胶变硬,因此,通过使配合量为0.5~20重量%,可使粘接橡胶层5a在具有优异的耐磨耗性、耐挠曲性的同时,具有柔韧的橡胶弹性。
作为上述炭黑,只要是一般在传动带的橡胶中使用的炭黑就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例如,被称作炉黑、槽法炭黑、热裂炭黑、乙炔黑等的炭黑。
作为上述交联剂,可以使用硫、有机过氧化物等,在使用硫作为该交联剂时,优选单独或组合使用秋兰姆、次磺酰胺、噻唑、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等硫化促进剂,上述硫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橡胶优选0.5~3.0份的配合量,上述硫化促进剂相对于总量100重量份的橡胶优选0.5~5.0份的配合量。
作为上述有机过氧化物,对其种类没有特殊限定,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例如,二枯基过氧化物(以下也称作“DCP”)、二叔丁基过氧化物、苯甲酰基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叔丁基过氧化枯烯、叔丁基苯甲酰基过氧化物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橡胶,该有机过氧化物优选0.2~10份的配合量。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压缩橡胶层5a的橡胶组合物,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配合其他的补强成分和碳酸钙、滑石等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加工助剂、着色剂等一般在橡胶工业中使用的橡胶配合药剂。
下面,对由这样的材料制造多楔带1a的制造方法予以说明。
首先,在多楔带1a的制造中,使用用于形成粘接橡胶层3a和压缩橡胶层5a的未硫化橡胶片、以及经RFL处理了的芯线。
粘接橡胶层3a和压缩橡胶层5a的未硫化橡胶片,可通过使用一般的混炼辊、捏合机、搅拌机等混炼装置将橡胶组合物中含有的材料混炼后进行片成型从而制作。在该片成型中,通过使用砑光辊等能够使橡胶组合物中含有的短纤维7等取向。
另外,作为上述有机补强剂,在使用热固化酚树脂时,优选按照上述混炼中的橡胶组合物的温度为90~130℃那样混炼。
在使用热固化酚树脂作为上述有机补强剂时,通过使混炼温度为90~130℃,能够抑制橡胶交联的过度进行,并且使热固化酚树脂在橡胶组合物内充分分散。
另外,在使用三聚氰胺树脂作为上述有机补强剂时,可以使上述混炼中的橡胶组合物的温度为70℃左右来进行混炼。
上述芯线4a的RFL处理,是将未处理的芯线4a在贮留了RFL处理液的槽中浸渍后进行拧干,然后使其通过已加热至所规定的烘烤温度的炉内部。根据需要,也可多次重复实施该浸渍、烘烤。
在多次重复实施该浸渍、烘烤时,可以利用一个浸渍中使用的RFL处理液与其他浸渍中使用的RFL处理液不同的RFL处理液来实施,也可以使一个烘烤时的炉内温度与其他烘烤时的炉内温度不同来进行RFL处理。
另外,在该RFL处理前,也可实施前处理等。
在使用这样的粘接橡胶层3a、压缩橡胶层5a的未硫化橡胶片、和经RFL处理了的芯线4a、以及橡胶涂布帆布来制造多楔带1a时,可以与以往进行的方法同样来制造。例如,在表面平滑的圆筒状的成型鼓的圆周面上缠卷一层或多层橡胶涂布帆布,然后缠卷粘接橡胶层3a用的未硫化橡胶片,在其上缠绕芯线4a成螺旋状,进而缠卷粘接橡胶层3a用的未硫化橡胶片,然后缠卷压缩橡胶层5a用未硫化橡胶片,从而制作未硫化状态的叠层体。
此时,缠绕芯线4a前在圆筒状的成型鼓上缠卷的粘接橡胶层3a用的未硫化橡胶片,即涂布橡胶的帆布层2a侧的粘接橡胶层3a用的未硫化橡胶片,未必需要使用交联后在125℃下沿传动带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的未硫化橡胶片,也可以只使在缠绕芯线4a后在圆筒状的成型鼓上缠卷的粘接橡胶层3a用的未硫化橡胶片,即,被压缩橡胶层5a粘接并且粘接埋设芯线4a的部分,使用可形成在125℃下沿传动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的粘接橡胶层3a的未硫化橡胶片,使被压缩橡胶层5a粘接并且与芯线4a粘接的粘接橡胶层3a被形成为,在125℃下沿传动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
另外,此时通过使短纤维7的取向方向成为带的宽度方向来叠层压缩橡胶层5a的未硫化片,可以使得在形成的多楔带1a中也能够呈现出压缩橡胶层5a的短纤维7沿多楔带1a的宽度方向取向的状态。
多楔带1a可用下述操作等来制造,即,将这样制作的上述叠层体,例如在硫化罐中加热加压使之一体化来形成管状体,接着将该管状体挂装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上旋转运行,用磨削磨石等在表面上形成楔6,然后以所规定的宽切下。
(第二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2的V带1b来说明第二实施形态。
该第二实施形态的V带1b,被形成无终端状的带,沿带体长度方向(圆周方向)形成压缩橡胶层5b,在V带1b中不形成第1实施形态所述那样的粘接橡胶层。
该压缩橡胶层5b,具有外周侧比内周侧幅宽而成的倒梯形的剖面形状,V带1b具有在该压缩橡胶层5b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两方进一步形成涂布橡胶的帆布层2b,从而压缩橡胶层5b从内外周侧被2层的涂布橡胶帆布层2b夹持的结构。
另外,在该V带1b中,在压缩橡胶层5b的厚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处粘接并埋设芯线4b。在V带1b的厚方向大致相同位置处具有沿V带1b的宽度方向设置一定的间隔的多条该芯线4b,该多条芯线4b以在V带1b的圆周方向延伸存在的状态被埋设。
该V带1b的压缩橡胶层5b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这一方面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在该压缩橡胶层5b所用的橡胶组合物中使用的配合材料也可使用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材料。
但是,该V带1b的压缩橡胶层5b,其橡胶组合物被交联,使其被形成为,在125℃下沿V带1b的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
为了使该压缩橡胶层5b被形成为在125℃下沿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可以与第一实施形态中形成粘接橡胶层中的说明同样地通过在橡胶中配合补强成分和交联剂等来调整,例如,将乙烯-α-烯烃-二烯共聚物橡胶用作基础橡胶,使用含有热固化酚树脂作为有机补强材料的橡胶组合物,能够形成在125℃下沿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的压缩橡胶层5b。
通过在基础橡胶中使用乙烯-α-烯烃-二烯共聚物橡胶那样的乙烯-α-烯烃弹性体,可得到耐热性优异的压缩橡胶层,在能够发挥该效果的方面也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
另外,通过使用热固化性酚树脂作为有机补强材料,对于该压缩橡胶层5b,在可以发挥提高硬度、初始模量、同时还能增大伸长率的效果的方面也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在可使用各种改性物作为该热固化性酚树脂的方面也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
另外,上述涂布橡胶的帆布层2b的橡胶涂布帆布和上述芯线4b也可使用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物质,使用经间苯二酚·福尔马林·乳胶处理的芯线作为该芯线4b,这样能够发挥对该橡胶组合物优异的粘接性,在这一方面也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其中,所述间苯二酚·福尔马林·乳胶处理使用了含有下述任一种聚合物成分的乳胶,所述聚合物为:含有氯磺化乙烯、烷基磺化乙烯和它们的改性物作为重复单元的均聚物;含有多种上述重复单元的共聚物;或含有上述重复单元的一种以上和其它的重复单元的共聚物。
另外,这样的V带1b的制造也可与第一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制造方法同样地制造。
即,在表面平滑的圆筒状的成型鼓的圆周面上缠卷橡胶涂布帆布,缠卷一部分压缩橡胶层5b用的未硫化橡胶片,在其上缠绕芯线4b成螺旋状,进而缠卷剩余的压缩橡胶层5b用的未硫化橡胶片,然后再次缠卷橡胶涂布帆布,从而制作未硫化状态的叠层体,在硫化罐中加热加压使之一体化形成管状体,接着将该管状体挂装在驱动辊和从动辊上使其旋转,利用磨削磨石等形成V字状的切口,然后切断每一切口,从而制造V带1b。
(第三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3的V带1c来说明第三实施形态。
该第三实施形态的V带1c,整体形状与在第二实施形态中说明的V带相同,是由沿带体长度方向(圆周方向)上延伸存在的粘接橡胶层3c和压缩橡胶层5c沿带厚方向叠层形成的,在这一方面具有与第一实施形态说明的多楔带相同的结构。
但是,该第三实施形态的V带1c,在粘接橡胶层3c和压缩橡胶层5c之间具备芯线4c,芯线4c以在压缩橡胶层5c和粘接橡胶层3c中埋设一部分的状态被设置成与压缩橡胶层5c和粘接橡胶层3c两方粘接,在这一方面与以芯线被埋设在粘接橡胶层中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的第一实施形态和以芯线被埋设在压缩橡胶层中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的第二实施形态不同。
在该第三实施形态中,该粘接橡胶层3c或压缩橡胶层5c中的至少一方被形成为,在125℃下向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
为了使该粘接橡胶层3c或压缩橡胶层5c被形成为,在125℃下向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可以与第一、第二实施形态同样地通过在橡胶中配合补强成分和交联剂等来调整。
如上述的第一~第三的实施形态中所说明的那样,传动带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有粘接橡胶层和压缩橡胶层等由交联的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橡胶层,被上述橡胶层粘接地沿带体长度方向埋设有芯线,通过使埋设芯线的上述橡胶层被形成为,在125℃下向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可降低传动带的运行时的应变依赖性,抑制该橡胶层的模量的低下。因此,可以使该模量的低下被抑制的橡胶层和芯线的界面处的应力集中得到抑制,从而提高传动带的长期耐久性。
实施例
下面列举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9、比较例1和2)
(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组合物)
对于用于形成粘接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乙烯-丙烯橡胶(ダウケミカル社制、商品名“ノ一デル4640”),按照表1所示的配合组成,制作配合1~9的橡胶组合物,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氯丁二烯橡胶(昭和电工社制、商品名“GRT”),按照表1所示的配合组成,制作配合10的橡胶组合物。
[表1]
配合剂   制造商“商品名”   配合1   配合2   配合3   配合4   配合5   配合6   配合7   配合8   配合9   配合10
EPDM   ダウケミカル社制“ノ一デル464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氯丁二烯 昭和电工社制“GRT” - - - - - - - - - 100
酚树脂   住友ベ一クライト社制“スミライトレジンPR12687” 3 - - 0.5 5 3 - - 25 3
  改性三聚氰胺树脂 日本カ一バイド社制“二カレジンNL” - 3 - - - - - - - -
  高苯乙烯树脂 JSR社制“JSR0061”   -   -   3   -   -   -   -   -   -   -
炭黑   东海カ一ボン社制“シ一スト3” 45 45 45 45 45 45 60 45 15 45
  二氧化硅   トクヤマ制“トクシ一ルGU”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10   20
  石蜡系加工油   サンオイル社制“サンパ一228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
  增塑剂   大八化学社制“DOS”   -   -   -   -   -   -   -   -   -   8
硬脂酸   日本油脂社制“ビ一ズステアリン酸椿” 1 1 1 1 1 1 1 1 1 1
氧化锌   堺化学工业社制“锌华1号” 5 5 5 5 5 5 5 5 5 5
氧化镁   协和化学社制“キヨ一ワマグ#150” - - - - - - - - - 4
  鹤见化学工业社制“オイルサルフア一” 1 1 1 1 1 - 1 1 1 -
  硫化促进剂1   大内新兴化学社制“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 1 1 1 1 1 - 1 1 1 -
  硫化促进剂2   大内新兴化学社制“N-氧联二亚乙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 1 1 1 1 1 - 1 1 1 -
  有机过氧化物   日本油脂社制“パ一クミルD40”(DCP) - - - - - 7 - - - -
表中的数值表示重量份。
(压缩橡胶层用橡胶组合物)
作为用于形成压缩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乙烯-丙烯橡胶(ダウケミカル社制、商品名“ノ一デル4640”),使用20重量份的短纤维(66尼龙制、6旦尼尔粗×1mm长),进而按照表2所示的配合组成制作配合A、B的橡胶组合物,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氯丁二烯橡胶(昭和电工社制、商品名“GRT”),使用20重量份的短纤维(66尼龙制、6旦尼尔粗×1mm长),进而按照表2所示的配合组成制作配合C的橡胶组合物。
[表2]
  配合剂   制造商“商品名”   配合A   配合B   配合C
  EPDM   ダウケミカル社制“ノ一デル4640”   100   100   -
  氯丁二烯   昭和电工社制“GRT”   -   -   100
  炭黑   东海カ一ボン社制“シ一スト3”   60   60   60
  石蜡系加工油   サンオイル社制“サンパ一2280”   10   10   10
  硬脂酸   日本油脂社制“ビ一ズステアリン酸椿”   1   1   1
  氧化锌   堺化学工业社制“锌华1号”   5   5   5
  氧化镁   协和化学社制“キヨ一ワマグ#150”   -   -   4
  尼龙短纤维   旭化成社制“66尼龙、6de×1mm”   20   20   20
  有机过氧化物   日本油脂社制“パ一クミルD40”(DCP)   -   7   -
  硫   鹤见化学工业社制“オイルサルフア一”   1   -   -
  硫化促进剂1   大内新兴化学社制“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 1 - -
  硫化促进剂2   大内新兴化学社制“N-氧联二亚乙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 1 - -
表中的数值表示重量份。
(芯线-RFL处理)
作为芯线,使用帝人社制的聚酯绳(1000旦尼尔、/2×3、终捻9.5T/10cm(Z)、初捻2.19T/10cm),将该聚酯绳在异氰酸酯的甲苯溶液(异氰酸酯的固体成分为20重量%)中浸渍,然后在240℃进行40秒的热风干燥,从而进行前处理。接着,将该已进行了前处理的聚酯绳浸渍在下述RFL处理液1中,在200℃下实施80秒的加热干燥,从而制作芯线X。
另外,代替该RFL处理液,而使用下述RFL处理液2来制作芯线Y。
另外,在传动带的制造中,将这些芯线X、Y浸渍在用甲苯溶解了与制作的传动带的粘接橡胶的配合相同的配比物而成的配合了粘接橡胶的甲苯溶液(浓度:10重量%)中,在60℃下实施40秒干燥,然后使用。
(RFL处理液1)
将7.31重量份的间苯二酚和10.8重量份的福尔马林(37重量%)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固体成分0.33重量份)并搅拌,然后加入170重量份水,熟化5小时,从而制作间苯二酚-福尔马林树脂(RF),制作了间苯二酚与福尔马林的比为(间苯二酚/福尔马林)=0.5的水溶液。
接着,在该RF水溶液中加入氯磺化聚乙烯乳胶(固体成分为40%)使RF/乳胶比=0.25(固体成分量为45.2重量份),并混合,进而加入水来调整至固体成分浓度为20%,然后一边熟化12小时,一边进行搅拌,从而制作了RFL处理液1。
(RFL处理液2)
将7.31重量份的间苯二酚和6.9重量份的福尔马林(37重量%)混合,加入107重量份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固体成分为0.6重量份)并搅拌,然后熟化2小时,从而制作间苯二酚-福尔马林树脂(RF),制作了间苯二酚与福尔马林的比(间苯二酚/福尔马林)=0.82的水溶液。
接着,在该RF水溶液中加入67重量份的2,3-二氯丁二烯乳胶(东ソ一社制、商品名“LH430”、固体成分为32%),熟化6小时,从而制作了RFL处理液2。
(传动带的制作)
通过班伯里混炼机分别混炼各配合(配合1至10、配合A至C)的橡胶组合物,通过砑光辊进行片状化,从而制作了粘接橡胶层用、压缩橡胶层用的未硫化片。按照表3所示组合,使用这些未硫化片和芯线,象下面那样制作实施例1~9、比较例1~2的多楔带。
在周长1000mm的圆筒状成型鼓上缠卷橡胶涂布帆布和粘接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然后缠绕芯线成螺旋状,进而缠卷粘接橡胶层用未硫化片和压缩橡胶层用未硫化片,制作了未硫化叠层体。
另外,此时将压缩橡胶层用未硫化片和背面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缠卷在圆筒状成型鼓上并且使传动带的宽度方向成为砑光压延方向,将粘接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缠卷在圆筒状成型鼓上并且使传动带的长度方向(圆周方向)成为砑光压延方向,从而制作了未硫化叠层体。
将该未硫化叠层体在内压为6kgf//cm2、外压为9kgf/cm2、温度为165℃的硫化罐中进行35分钟的蒸汽硫化,从而制作了预成型体(筒状物)。
接着,用研磨轮在该筒状物的表面上制作多个楔,然后切下每3个楔,从而制作了周长约1000mm的多楔带。
(拉伸应力测定试样的制作和拉伸应力的测定)
另外,使各实施例、比较例的多楔带中使用的粘接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的砑光压延方向一定,叠层至约2.0mm厚,在表面压3920kPa的压力下、160℃中进行35分钟的加压硫化,从而制作了模拟实施例、比较例的多楔带的粘接橡胶层的2.0mm的试样片。
依照ASTM-D412,在125℃的气氛下,以6英寸/分钟的拉伸速度对该制作的试样片实施沿砑光压延方向的拉伸试验,测定试样伸长10%时施加于试样上的荷重(N),该荷重除以试样的初始剖面积(mm2),求出拉伸应力(MPa),结果一并示于表3中。
[表3]
  粘接橡胶层   压缩橡胶层   使用芯线
  使用配合   拉伸应力(MPa)   使用配合
  实施例1   1   1.6   A   ×
  实施例2   2   1.6   A   ×
  实施例3   3   1.2   A   ×
  实施例4   4   1.1   A   ×
  实施例5   5   1.7   A   ×
  实施例6   6   1.5   A   ×
  实施例7   6   1.5   B   ×
  实施例8   7   1.3   A   ×
  实施例9   10   1.6   C   Y
  比较例1   8   1.0   A   ×
  比较例2   9   1.8   A   ×
(评价试验)
(物理特性)
对使用各配合形成的压缩橡胶层的反压延方向、粘接橡胶层的压延方向的物性进行评价。具体地讲,硬度依照JIS K 6253来测定,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依照JIS K 6251来测定。结果示于表4。
[表4]
粘接橡胶层   配合1   配合2   配合3   配合4   配合5   配合6   配合7   配合8   配合9   配合10
  硬度(JIS-A)   91   90   89   83   96   91   85   81   97   92
  抗拉强度(MPa)   16.0   16.0   15.0   18.0   14.0   18.0   18.0   18.0   13.0   18.0
  断裂伸长率(%)   370   370   320   350   320   370   300   350   320   320
压缩橡胶层   配合A   配合B   配合C
  硬度(JIS-A)   86   85   87
  抗拉强度(MPa)   9.0   10.0   10.0
  断裂伸长率(%)   270   250   250
(带运行试验)
象图4那样,对所制的多楔带实施运行试验。
将多楔带挂装在驱动轮11(直径120mm)和从动轮12(直径120mm)上,进而卷挂在直径70mm的惰轮14(直径70mm)和张紧轮13(直径45mm)上,使从动轮负荷为16马力,对张紧轮13实施85kgf的力,使驱动轮以4900rpm旋转。
在130℃的气氛下实施该运行试验,测定芯线从多楔带露出或压缩橡胶层、粘接橡胶层等出现破裂中的较短的时间。结果示于表5。
(芯线粘接力的测定)
使各实施例、比较例的多楔带中使用的压缩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的砑光压延方向一定,叠层至约5.0mm厚,使粘接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的砑光压延方向一定,并且使其砑光压延方向与上述压缩橡胶层用未硫化片正交那样在压缩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的叠层体上进一步叠层。此时叠层至粘接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的厚度约为2.0mm,进而在该粘接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的叠层厚方向的中心部配置多条芯线。该芯线被平行配置成其长度方向为粘接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的砑光压延方向、并且使芯线处于互相以规定间隔分离的状态。
将该配置了压缩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粘接橡胶层用未硫化片、芯线的叠层体在表面压力3920kPa的压力下、160℃的温度下进行35分钟的加压硫化,从而制作厚约7mm的芯线粘接力测定用试样。
使该制作的芯线粘接力测定用试样的粘接橡胶层侧为上面,从粘接力测定用试样端部向上面侧拉剥互相邻接的3根芯线,安装在拉伸试验机上以100mm/分钟的拉伸速度来实施拉伸试验,由此测定相对于粘接力测定用试样以90度的角度、一起拉剥3根芯线时的应力,将该应力作为芯线粘接力测定值来计测。结果示于表5。
[表5]
  带运行试验   芯线粘接力(kgf/3根)
  寿命   试验结束模式   判定
  实施例1   80小时以上   -   ○   16.0
  实施例2   80小时以上   -   ○   15.0
  实施例3   80小时以上   -   ○   14.0
  实施例4   80小时以上   -   ○   14.0
  实施例5   80小时以上   -   ○   16.0
  实施例6   4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12.0
  实施例7   4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12.0
  实施例8   6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13.0
  实施例9   80小时以上   -   ○   16.0
  比较例1   15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15.0
  比较例2   1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13.0
※另外,在“比较例2”中,不仅发现芯线飞出,而且发现粘接橡胶层破裂。
从表5的结果可知,下述传动带能够提高长期耐久性,即,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有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橡胶层,被上述橡胶层粘接地沿带体长度方向埋设有芯线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埋设芯线的上述橡胶层被形成为,在125℃下向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
(实施例10~18、比较例3和4)
(传动带的制作)
除了按照表6所示的组合、不在粘接橡胶层中配置芯线、而是在粘接橡胶层和压缩橡胶层的界面上配置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至9、比较例1和2同样地制造多楔带。
即,在周长1000mm的圆筒状成型鼓上缠卷全部橡胶涂布帆布和粘接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然后缠绕芯线成螺旋状,进而缠卷压缩橡胶层用未硫化片,制作未硫化叠层体,将该未硫化叠层体在硫化罐中硫化,形成楔,然后切下,从而制作周长约1000mm的多楔带。
另外,将与粘接橡胶层用的橡胶组合物同样的配比物在甲苯中溶解,制作甲苯溶液,将芯线在其中预先浸渍,干燥,这一方面也与实施例1至9、比较例1和2相同。
另外,与表3所示的实施例1至9、比较例1和2的方法同样地制作拉伸应力测定用试样,将拉伸应力测定的结果一并示于表6中。
[表6]
  粘接橡胶层   压缩橡胶层   使用芯线
  使用配合   拉伸应力(Mpa)   使用配合
  实施例10   1   1.6   A   ×
  实施例11   2   1.6   A   ×
  实施例12   3   1.2   A   ×
  实施例13   4   1.1   A   ×
  实施例14   5   1.7   A   ×
  实施例15   6   1.5   A   ×
  实施例16   6   1.5   B   ×
  实施例17   7   1.3   A   ×
  实施例18   10   1.6   C   Y
  比较例3   8   1.0   A   ×
  比较例4   9   1.8   A   ×
(评价试验)
(带运行试验)
该实施例10至18、比较例3和4的多楔带的带运行试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带运行试验
  寿命   试验结束模式   判定
  实施例10   80小时以上   -   ○
  实施例11   80小时以上   -   ○
  实施例12   80小时以上   -   ○
  实施例13   80小时以上   -   ○
  实施例14   80小时以上   -   ○
  实施例15   4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实施例16   4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实施例17   6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实施例18   80小时以上   -   ○
  比较例3   12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比较例4   18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另外,在“比较例4”中不仅发现芯线飞出,而且发现粘接橡胶层破裂。
从表7的结果可知,下述传动带能够提高长期耐久性,即,一种传动带,是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有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橡胶层,被上述橡胶层粘接地沿带体长度方向埋设有芯线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埋设芯线的上述橡胶层被形成为,在125℃下向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
(实施例19至27、比较例5和6)
(传动带的制作)
如表10那样组合使用下述未硫化片,即,使用表8所示的配合组成和上述的配合8的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组合物、以及表9所示的配合组成的压缩橡胶层用橡胶组合物从而形成的未硫化片,除此以外,其余与上述实施例10至18、比较例3和4同样地制造在粘接橡胶层和压缩橡胶层的界面处配置了芯线的状态的多楔带。
另外,将与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组合物同样的配比物溶解在甲苯中,制作甲苯溶液,将芯线在其中预先浸渍,干燥,这一方面也与实施例10至18、比较例3和4相同。
另外,与表3所示的实施例1至9、比较例1和2同样地制作拉伸应力测定用试样,将拉伸应力测定的结果一并示于表10中。
[表8]
  配合剂   制造商“商品名”   配合11   配合12
  EPDM   ダウケミカル社制“ノ一デル4640”   100   -
  氯丁二烯   昭和电工社制“GRT”   -   100
  炭黑   东海カ一ボン社制“シ一スト3”   45   45
  二氧化硅   トクヤマ制“トクシ一ルGU”   20   20
  石蜡系加工油   サンオイル社制“サンパ一2280”   10   -
  增塑剂   大八化学社制“DOS”   -   8
  硬脂酸   日本油脂社制“ビ一ズステアリン酸椿”   1   1
  氧化锌   堺化学工业社制“锌华1号”   5   5
  氧化镁   协和化学社制“キヨ一ワマグ#150”   -   4
  有机过氧化物   日本油脂社制“パ一クミルD40”(DCP)   7   -
表中的数值,表示重量份。
[表9]
  配合剂   制造商“商品名”   配合D   配合E   配合F   配合G   配合H   配合I   配合J   配合K   配合L   配合M
  EPDM   ダウケミカル社制“ノ一デル464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氯丁二烯   昭和电工社制“GRT”   -   -   -   -   -   -   -   -   -   100
  酚树脂   住友ベ一クライト社制“スミライトレジンPR12687”   3   -   -   0.5   5   3   -   -   25   3
  改性三聚氰胺树脂   日本カ一バイド社制“二カレジンNL”   -   3   -   -   -   -   -   -   -   -
  高苯乙烯树脂   JSR社制“JSR0061”   -   -   3   -   -   -   -   -   -   -
  炭黑   东海カ一ボン社制“シ一スト3”   35   35   35   35   35   35   50   35   10   45
  二氧化硅   トクヤマ制“トクシ一ルGU”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10   20
  石蜡系加工油   サンオイル社制“サンパ一228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2   -
  增塑剂   大八化学社制“DOS”   -   -   -   -   -   -   -   -   -   8
  硬脂酸   日本油脂社制“ビ一ズステアリン酸椿”   1   1   1   1   1   1   1   1   1   1
  氧化锌   堺化学工业社制“锌华1号”   5   5   5   5   5   5   5   5   5   5
  氧化镁   协和化学社制“キヨ一ワマグ#150”   -   -   -   -   -   -   -   -   -   4
  尼龙短纤维   旭化成社制“66尼龙、6de×1mm”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硫   鹤见化学工业社制“オイルサルフア一”   1   1   1   1   1   -   1   1   1   -
  硫化促进剂1   大内新兴化学社制“二硫化四乙基秋兰姆”   1   1   1   1   1   -   1   1   1   -
  硫化促进剂2   大内新兴化学社制“N-氧联二亚乙基苯并噻唑-2-次磺酰胺”   1   1   1   1   1   -   1   1   1   -
  有机过氧化物   日本油脂社制“パ一クミルD40”(DCP)   -   -   -   -   -   7   -   -   -   -
表中的数值,表示重量份。
[表10]
  粘接橡胶层   压缩橡胶层   使用芯线
使用配合   拉伸应力(Mpa) 使用配合   拉伸应力(MPa)
  实施例19   8   1.0   D   1.6   ×
  实施例20   8   1.0   E   1.6   ×
  实施例21   8   1.0   F   1.2   ×
  实施例22   8   1.0   G   1.1   ×
  实施例23   8   1.0   H   1.7   ×
  实施例24   8   1.0   I   1.5   ×
  实施例25   11   1.0   I   1.5   ×
  实施例26   8   1.0   J   1.3   ×
  实施例27   12   1.1   M   1.6   Y
  比较例5   8   1.0   K   1.0   ×
  比较例6   8   1.0   L   1.8   ×
(评价试验)
(物理特性)
对使用各配合形成的压缩橡胶层的反压延方向、粘接橡胶层的压延方向的物性进行评价。具体地讲,硬度依照JIS K 6253来测定,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依照JIS K 6251来测定。结果示于表11。
[表11]
  粘接橡胶层   配合11   配合12
  硬度(JIS-A)   83   84
  抗拉强度(MPa)   16.0   18.0
  断裂伸长率(%)   370   320
  压缩橡胶层   配合D   配合E   配合F   配合G   配合H   配合I   配合J   配合K   配合L   配合M
  硬度(JIS-A)   93   92   90   86   98   93   88   85   97   93
  抗拉强度(MPa)   10.0   10.0   10.0   11.0   9.0   11.0   11.0   11.0   8.0   12.0
  断裂伸长率(%)   250   250   220   250   220   270   200   250   270   300
(带运行试验)
该实施例19至27、比较例5和6的多楔带的带运行试验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
  带运行试验
  寿命   试验结束模式   判定
  实施例19   80小时以上   -   ○
  实施例20   80小时以上   -   ○
  实施例21   60小时以上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实施例22   40小时以上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实施例23   80小时以上   -   ○
  实施例24   3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实施例25   3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实施例26   4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实施例27   80小时以上   -   ○
  比较例5   15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比较例6   1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另外,在“比较例6”中不仅发现芯线飞出,而且发现粘接橡胶层破裂。
从表12的结果也可知,下述传动带能够提高长期耐久性,即,一种传动带,是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有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橡胶层,被上述橡胶层粘接地沿带体长度方向埋设有芯线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埋设芯线的上述橡胶层被形成为,在125℃下向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
(实施例28至35、比较例7和8)
(传动带的制作)
除了如表13那样组合使用芯线、和表9所示配合(配合D至M)的压缩橡胶层用橡胶组合物经砑光辊进行片状化而得的未硫化片,来制作粘接橡胶层和压缩橡胶层无分别的多楔带以外,其余与前面说明的实施例1至9、比较例1和2同样地制作传动带。
即,在周长1000mm的圆筒状成型鼓上缠卷橡胶涂布帆布和部分压缩橡胶层用未硫化片,然后缠绕芯线成螺旋状,进而缠卷剩余的压缩橡胶层用未硫化片,制作未硫化叠层体,将该未硫化叠层体在硫化罐中硫化,形成楔,然后切下,从而制做周长约1000mm的多楔带。
另外,该配合D至M的未硫化片,按照传动带宽度方向成为砑光压延方向那样来制作多楔带。
另外,将与配合D至M的橡胶组合物同样的配比物溶解在甲苯中,制作甲苯溶液,预先将芯线在其中浸渍,干燥,这一方面也与实施例1至9、比较例1和2相同。
另外,使各实施例、比较例的多楔带中使用的未硫化片的砑光压延方向一定,叠层至约2.0mm厚,在表面压3920kPa的压力下、在160℃对此叠层体进行35分钟的加压硫化,从而制作了模拟实施例、比较例的多楔带中粘接并且埋设芯线的橡胶层的2.0mm的试样片。
依照ASTM-D412,在125℃的气氛下,以6英寸/分钟的拉伸速度沿砑光压延方向对该制备的试样片实施拉伸试验,测定试样伸长10%时施加于试样上的荷重(N),将该荷重除以试样的初始剖面积(mm2),求出拉伸应力(MPa),结果一并示于表13中。
[表13]
  橡胶层   使用芯线
  使用配合  拉伸应力(MPa)
  实施例28   D   1.6   ×
  实施例29   E   1.6   ×
  实施例30 F 1.2 ×
  实施例31   G   1.1   ×
  实施例32   H   1.7   ×
  实施例33   I   1.5   ×
  实施例34   J   1.3   ×
  实施例35   M   1.6   Y
  比较例7   K   1.0   ×
  比较例8   L   1.8   ×
(评价试验)
(带运行试验)
该实施例28至35、比较例7和8的多楔带的带运行试验结果如表14所示。
(芯线粘接力的测定)
使各实施例、比较例的多楔带中使用的未硫化片的砑光压延方向一定,叠层至约6.0mm厚,在其上配置多条芯线,进而,使砑光压延方向一定,未硫化片叠层约1.0mm厚,制作了合计约7.0mm厚的叠层体。另外,平行配置芯线使长度方向成为与未硫化片的砑光压延方向正交的方向,并且使芯线处于互相以规定间隔分离的状态。
与上述实施例1至9、比较例1和2中说明的方法同样地对该叠层体实施芯线粘接力的测定。结果示于表14中。
[表14]
  带运行试验   芯线粘接力(kgf/3根)
  寿命   试验结束模式   判定
  实施例28   80小时以上   -   ○   13.0
  实施例29   80小时以上   -   ○   13.0
  实施例30   80小时以上   -   ○   12.0
  实施例31   80小时以上   -   ○   12.0
  实施例32   80小时以上   -   ○   16.0
  实施例33   4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11.5
  实施例34   5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11.0
  实施例35   80小时以上   -   ○   14.0
  比较例7   15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13.0
  比较例8   10小时   由于芯线飞出而结束   ×   11.0
※另外,在“比较例8”中,不仅发现芯线飞出,而且发现橡胶层破裂。
从表14的结果可知,下述传动带能够提高长期耐久性,即,一种传动带,是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有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橡胶层,被上述橡胶层粘接地沿带体长度方向埋设有芯线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埋设芯线的上述橡胶层被形成为,在125℃下向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成为1.1~1.7MPa。
(实施例36至45)
(传动带的制作)
除了依照表15的组合,使用表16所示配合(配合13)的粘接橡胶层用橡胶组合物、和使用表17所示配合(配合N至W)的压缩橡胶层用橡胶组合物,以及使用下述芯线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传动带。
[表15]
  粘接橡胶层   压缩橡胶层
  使用配合   使用配合
  实施例36   13   N
  实施例37   13   O
  实施例38   13   P
  实施例39   13   Q
  实施例40   13   R
  实施例41   13   S
  实施例42   13   T
  实施例43   13   U
  实施例44   13   V
  实施例45   13   W
[表16]
  配合剂   制造商“商品名”   配合13
  EPDM   三井化学社制“3085”   100
  炭黑   昭和キヤボツト社制“IP600”   50
  二氧化硅   トクヤマ制“トクシ一ルGU”   20
  石蜡系加工油   日本サン石油社制“サンパ一2280”   10
  硬脂酸   花王社制“硬脂酸”   1
  氧化锌   堺化学工业社制“锌华1号”   5
  胶粘性赋予剂   日本ゼオン社制“クイントンA-100”   5
  有机过氧化物   日本油脂社制“パ一クミルD40”(DCP)   2.5
  短纤维   绵粉   2
[表17]
  配合剂   制造商“商品名”   配合N   配合O   配合P   配合Q   配合R   配合S   配合T   配合U   配合V   配合W
  EPDM   ダウケミカル社制“ノ一デル4640”   95   95   99   80   95   95   95   100   75   99.5
  酚树脂   住友ベ一クライト社制“スミライトレジンPR13355”   5   -   1   20   -   -   -   -   25   0.5
  改性三聚氰胺树脂   日本カ一バイド社制“=カレジンNL”   -   5   -   -   -   -   -   -   -   -
  高苯乙烯树脂   JSR社制“JSR0061”   -   -   -   -   5   -   -   -   -   -
  乙烯基甲苯树脂   イ一ストマンケミカル社制“乙烯基甲苯树脂”   -   -   -   -   -   5   -   -   -   -
  苯并呋喃-茚树脂   新日鐵化学社制“V-120   -   -   -   -   -   -   5   -   -   -
  炭黑   东海カ一ボン社制“シ一スト3”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石蜡系加工油   サンオイル社制“サンパ一228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硬脂酸   日本油脂社制“ビ一ズステアリン酸椿”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氧化锌   堺化学工业社制“锌华1号”   5   5   5   5   5   5   5   5   5   5
  有机过氧化物   日本油脂社制“パ一クミルD40”(DCP)   3   3   3   3   3   3   3   3   3   3
  硫   鹤见化学工业社制“オイルサルフア一”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0.3
  尼龙短纤维   旭化成社制“66尼龙,6de×3mm”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芯线)
将帝人社制的聚酯绳(1000旦尼尔/2×3、终捻9.5T/10cm(Z)、初捻2.19T/10cm)在异氰酸酯的甲苯溶液(异氰酸酯的固体成分为20质量%)中浸渍,然后在240℃下进行40秒的热风干燥,从而进行前处理。
将该前处理后的芯线浸渍在RFL粘接组合物(参照下面所述)中,然后在200℃进行80秒的热风干燥,进而在EPDM(三井化学社制、商品名“3085”、乙烯含量为62质量%、丙烯含量为33.5质量%、二烯含量为4.5质量%)的甲苯溶液中浸渍,在60℃下实施40秒的热风干燥。
(RFL粘接组合物的调整)
将7.31重量份的间苯二酚和10.77重量份的福尔马林(37质量%)混合,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固体成分为0.33重量%)并搅拌,然后加入160.91重量份水,熟化5小时,从而制作间苯二酚-福尔马林树脂(间苯二酚-福尔马林的初始缩合物、以下称作“RF”、间苯二酚/福尔马林比=0.5)水溶液。
接着,在RF水溶液中混合氯磺化聚乙烯乳胶(固体成分为40%)使RF/乳胶比=0.25(固体成分量为45.2重量份),进而加入水调整至固体成分浓度为20%,然后一边熟化12小时,一边进行搅拌,来进行RFL粘接组合物的调整。
(带运行试验)
除了取代130℃的气氛温度为80℃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至35同样地实施带运行试验。
即,使用图4所示装置,将实施例36至45的多楔带挂装在驱动轮11(直径120mm)和从动轮12(直径120mm)上,进而卷挂在直径70mm的惰轮14(直径70mm)和张紧轮13(直径45mm)上,使从动轮负荷16马力,对张紧轮13实施85kgf的力,使驱动轮以4900rpm旋转。
实施100小时的该运行试验,将运行试验前的初始重量作为100%,测定运行试验后的重量的减少,将该减少部分作为磨耗量进行测定。另外,在判定中,将显示3%以下的磨耗量的判定为“○”、将显示超过3%的磨耗量的判定为“×”。结果示于表18。
[表18]
  磨耗减量   判定
  (%)   -
  实施例36   2.1   ○
  实施例37   2.6   ○
  实施例38   2.7   ○
  实施例39   2.6   ○
  实施例40   2.8   ○
  实施例41   2.8   ○
  实施例42   2.9   ○
  实施例43(※)   -   ×
  实施例44   3.1   ×
  实施例45(※)   -   ×
※在实施例43、45中,由于在80小时的时候发现表面破裂,造成不能进行磨耗减量的测定,判定为“×”。
从该表18的结果可知,通过利用由下述橡胶组合物来形成传动带的传动面,能够提高耐磨耗性,进而能够提高传动带的耐久性,在所述橡胶组合物中,相对于橡胶,配合1~20质量%的由酚树脂、高苯乙烯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氨基树脂、乙烯基甲苯树脂、木质素树脂、丁基苯酚乙炔树脂、二甲苯甲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有机补强剂。

Claims (11)

1.一种传动带,是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有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橡胶层、被上述橡胶层粘接地沿带体长度方向埋设有芯线的传动带,其特征在于,埋设芯线的上述橡胶层被形成为,在125℃向带体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为1.1~1.7MP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带,具有由交联橡胶组合物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的压缩橡胶层、和由交联橡胶组合物形成且被上述压缩橡胶层粘接地沿带体长度方向形成的粘接橡胶层,在该粘接橡胶层中粘接埋设有芯线,并且,该粘接橡胶层被形成为,在125℃向传动带长度方向拉伸10%时的拉伸应力为1.1~1.7MPa。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带,在埋设上述芯线的上述橡胶层所使用的橡胶组合物中,含有有机补强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带,作为上述有机补强剂,使用热固化性酚树脂或热固化性三聚氰胺树脂。
5.如权利要求2~4的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作为上述粘接橡胶层中所使用的橡胶组合物,在基础橡胶中使用了乙烯-α-烯烃弹性体。
6.如权利要求2~5的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上述粘接橡胶层由上述橡胶组合物经硫交联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上述芯线经过了使用含有下述任一个聚合物成分的乳胶的间苯二酚·福尔马林·乳胶处理,所述聚合物成分为:含有氯磺化乙烯、烷基磺化乙烯和它们的改性物作为重复单元的均聚物,含有多种上述重复单元的共聚物,或含有上述重复单元的一种以上和其它的重复单元的共聚物。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在形成传动面的橡胶组合物中,相对于橡胶配合有1~20质量%的由酚树脂、高苯乙烯树脂、苯并呋喃-茚树脂、氨基树脂、乙烯基甲苯树脂、木质素树脂、丁基苯酚乙炔树脂、二甲苯甲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有机补强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带,上述有机补强剂是热固化性酚树脂。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传动带,上述传动面的橡胶组合物中使用的橡胶是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
11.如权利要求8~10的任一项所述的传动带,上述传动带是多楔带。
CNA2006800005988A 2006-03-24 2006-06-21 传动带 Pending CN1011332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3560/2006 2006-03-24
JP2006083560 2006-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3261A true CN101133261A (zh) 2008-02-27

Family

ID=38540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05988A Pending CN101133261A (zh) 2006-03-24 2006-06-21 传动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75770A1 (zh)
EP (1) EP2000702A4 (zh)
JP (1) JPWO2007110974A1 (zh)
KR (1) KR20090009078A (zh)
CN (1) CN101133261A (zh)
WO (1) WO200711097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5265A (zh) * 2011-06-07 2012-01-04 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 混炼型聚氨酯模压多楔带
CN102416702A (zh) * 2011-08-19 2012-04-18 浙江肯莱特传动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切边式v带生产工艺
CN109073041A (zh) * 2016-05-23 2018-12-21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传动带
US11326665B2 (en) 2016-05-23 2022-05-10 Mitsuboshi Belting Ltd. Transmission belt
CN115461558A (zh) * 2020-07-03 2022-12-09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传动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2459A1 (ja) * 2007-02-23 2008-08-28 Gates Unitta Asia Company 摩擦伝動ベルト
EP2125594A2 (de) * 2007-03-12 2009-12-02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tragmittel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ragmittels
US9322455B2 (en) 2009-04-06 2016-04-26 Dayco Europe S.R.L. Toothed belt and use of a toothed belt in oil
CN104412002B (zh) 2012-07-06 2016-03-30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传动带
CN102825810A (zh) * 2012-08-22 2012-12-19 宁波伏龙同步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同步带齿形耐磨布的制备方法
DE102013015047A1 (de) * 2013-09-12 2015-03-12 Arntz Beteiligungs Gmbh & Co. Kg Endlos-Kraftübertragungsriem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JP6652678B1 (ja) * 2018-10-12 2020-02-26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摩擦伝動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40494B1 (ja) * 2019-03-19 2020-08-12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伝動ベルト用心線の処理剤、並びに心線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230037131A1 (en) * 2020-01-16 2023-02-02 Mitsuboshi Belting Ltd. Core Wire for Drive Belt, Drive Bel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re Wire and Drive Belt
JP7189381B2 (ja) * 2021-02-16 2022-12-13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伝動用vベルト
WO2022176577A1 (ja) * 2021-02-16 2022-08-25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伝動用vベル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11027A (en) * 1943-03-08 1946-11-12 Dayton Rubber Mfg Co Dual intersecting wire tube belt
US3092607A (en) * 1959-05-11 1963-06-04 Monsanto Chemicals Ternary blends of polystyrene-polyethylene-chlorosulfonated polyethylene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the same
JPS5667348A (en) * 1979-11-08 1981-06-06 Mitsuboshi Belting Ltd Rubber composition
JPS63221144A (ja) * 1987-03-09 1988-09-14 Bando Chem Ind Ltd エチレン・プロピレンゴム組成物
FR2623512B1 (fr) * 1987-11-24 1990-03-02 Caoutchouc Manuf Plastique Materiau composite a matrice elastomerique de haut module, a anisotropie elevee et ses applications
JP2505504B2 (ja) * 1987-12-07 1996-06-12 住友デュレズ株式会社 ゴム補強用フェノ―ル樹脂組成物
ATE208801T1 (de) * 1988-12-23 2001-11-15 Bando Chemical Ind Verfahren zum kleben von aromatischen polyamidfaser an gummimischungen
DE69115328T2 (de) * 1990-03-29 1996-05-02 Mitsuboshi Belting Ltd Treibriemen
US5491191A (en) * 1992-04-06 1996-02-1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table chlorosulfonated resin latex
US5501908A (en) * 1993-03-26 1996-03-26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Rubber composition and transmission belt using the same
US5496884A (en) * 1993-11-12 1996-03-05 Lord Corporation Aqueous adhesive for bonding elastomers
JP2565660B2 (ja) * 1994-05-31 1996-12-18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繊維補強弾性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伝動ベルト
KR100353910B1 (ko) * 1994-11-04 2002-12-28 도소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결합용처리제,처리된폴리에스테르섬유,탄성체및그것의제조방법
US6057014A (en) * 1995-07-26 2000-05-0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aminates of composition for improving adhesion of elastomers to polymer compositions
JP3403938B2 (ja) * 1998-06-03 2003-05-06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伝動ベルト
EP1309808B1 (en) * 2000-08-18 2005-08-03 The Gates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having high modulus adhesive rubber member
JP3496830B2 (ja) * 2001-06-28 2004-02-16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高負荷伝動用vベルト
JP3997856B2 (ja) * 2002-07-15 2007-10-24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ゴルフボール用ゴム組成物
US7056250B2 (en) * 2003-04-14 2006-06-0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containing short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acrylonitrile fiber
JP2005226754A (ja) * 2004-02-13 2005-08-25 Bando Chem Ind Ltd 伝動ベルト
US7201688B2 (en) * 2004-03-09 2007-04-10 The Gates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JP4932338B2 (ja) * 2005-09-30 2012-05-16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摩擦伝動ベルト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5265A (zh) * 2011-06-07 2012-01-04 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 混炼型聚氨酯模压多楔带
CN102416702A (zh) * 2011-08-19 2012-04-18 浙江肯莱特传动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切边式v带生产工艺
CN102416702B (zh) * 2011-08-19 2014-04-30 浙江肯莱特传动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切边式v带生产工艺
CN109073041A (zh) * 2016-05-23 2018-12-21 三之星机带株式会社 传动带
US11326665B2 (en) 2016-05-23 2022-05-10 Mitsuboshi Belting Ltd. Transmission belt
CN115461558A (zh) * 2020-07-03 2022-12-09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传动带
CN115461558B (zh) * 2020-07-03 2023-03-28 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传动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09078A (ko) 2009-01-22
EP2000702A9 (en) 2009-03-04
US20090075770A1 (en) 2009-03-19
EP2000702A4 (en) 2010-07-07
JPWO2007110974A1 (ja) 2009-08-06
WO2007110974A1 (ja) 2007-10-04
EP2000702A2 (en) 2008-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33261A (zh) 传动带
CN101160478A (zh)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KR101360831B1 (ko) 전동 벨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RU2321608C1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покрытия корда, корд для армирования резины,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й с покрытием из указанной композиции, и изделие из резины, изготовленное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указанного корда
EP1429046A2 (e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JP5470201B2 (ja) 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動力伝動用ベルト
KR20070034059A (ko) 전동 벨트
CN109073040B (zh) 摩擦传动带
CN107532681B (zh) 传动带
CN108884907B (zh) 摩擦传动带
JP4820107B2 (ja) 伝動ベルト
JP2003130137A (ja) 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82538A (ja) 動力伝動ベルト及び動力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4683470B2 (ja)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98468A (ja) 摩擦伝動ベルト
JP2006183805A (ja) Vリブドベルト
EP3444500B1 (en) Friction transmission belt
CN100554720C (zh) 动力传输带
JP2007298162A (ja) 摩擦伝動ベルト
JP2006124484A (ja)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ゴム組成物と繊維との接着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動力伝動ベルト
JP2006064015A (ja)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摩擦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4907807B2 (ja) エチレン・α−オレフィンゴム組成物と繊維との接着体の製造方法及び伝動ベルト
JP2004150524A (ja) 伝動ベルト
JP2006258114A (ja) 摩擦伝動ベルト
JP4624753B2 (ja) Vリブドベ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