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2904A - 备用轮胎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备用轮胎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2904A
CN101112904A CNA2007101296135A CN200710129613A CN101112904A CN 101112904 A CN101112904 A CN 101112904A CN A2007101296135 A CNA2007101296135 A CN A2007101296135A CN 200710129613 A CN200710129613 A CN 200710129613A CN 101112904 A CN101112904 A CN 101112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re tyre
vehicle
strengthening part
mounting structure
sp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96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0382C (zh
Inventor
小坂哲史
浅野胜也
牧原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12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2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03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038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防止雨水浸入电气安装件内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该备用轮胎安装结构包括:框架(31、32),延伸设置成将设于后门(11)外表面侧的备用轮胎(15)围在自身与后门(11)之间;加强部件(33、34、35),对框架(31、32)间进行加强;铰链(39a、39b),可转动地设置在后门(11)上且支撑框架(31、32)的一端;备用轮胎罩(41),设置成覆盖框架(31、32);电气安装件(37、38),设置在加强部件(33)上;以及电气配线(73a、73b、73c),从框架(32)沿加强部件(33)布线并与电气安装件(37、38)连接。

Description

备用轮胎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电气安装件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多用途四轮驱动车等车辆中,有为了提高外观性且有效地利用车室内的空间而将用于紧急情况时的备用轮胎以露出状态装设在后门的外表面上的车型。一般地,在这种车辆中,会在备用轮胎上安装软罩或树脂制罩体等备用轮胎罩。
另外,一般地,在车辆的后端面安装有车辆牌照。在上述将备用轮胎以露出状态装设在后门外表面上的车辆中,为了提高车辆牌照的可视性以及防止与路面发生干扰等,有时会将车辆牌照安装在备用轮胎罩的外表面上。
这种现有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92900号公报
另一方面,近年来,为了提高车辆安全性,会在车辆的后端面安装车辆牌照灯、后雾灯、后组合照相机及后传感器等以显示后方车辆位置及确保后方视野。并且,这些电气安装件在车辆后端面的各规定位置分散地设置,且具有防止雨水浸入的防水结构。
但是,若想在具有现有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车辆的后端面安装上述电气安装件,则根据备用轮胎的装设位置,有时需要将电气安装件的配线延长到规定长度以上,另外,必须将电气安装件设置成不会因备用轮胎而产生死角。即,不仅电气安装件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定,车辆后端面的结构也变得复杂。结果是,雨水可能会从大量的间隙浸入,由此可能会损坏电气安装件。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雨水浸入电气安装件内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后门的后方保持有备用轮胎的车辆中包括:框架部件,延伸设置成将所述备用轮胎围在自身与所述后门之间,且该框架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后门上;加强部件,对所述框架部件进行加强;备用轮胎罩,设置成覆盖所述框架部件;电气安装件,设置在所述加强部件上;以及电气配线,沿所述框架部件及所述加强部件布线并与所述电气安装件连接。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二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在第一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备用轮胎与所述备用轮胎罩之间设置有挡风条。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三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在第一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轮胎安装在设于所述后门外表面的保持部件上,所述加强部件设置在与所述备用轮胎的大致中心部对置的位置上。
解决上述问题的第四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在第一至第三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加强部件向车辆后方延伸设置的后方延伸部与从所述备用轮胎罩向车辆前方延伸设置的前方延伸部相接合的部分上设置所述电气安装件。
采用第一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话,则在后门的后方保持有备用轮胎的车辆中包括:框架部件,延伸设置成将所述备用轮胎围在自身与所述后门之间,且该框架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后门上;加强部件,对所述框架部件进行加强;备用轮胎罩,设置成覆盖所述框架部件;电气安装件,设置在所述加强部件上;以及电气配线,沿所述框架部件及所述加强部件布线并与所述电气安装件连接。因此,可将所述电气安装件集中在雨水不易浸入的部位,从而可提高所述电气安装件的防水性。
采用第二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话,则在第一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中,在所述备用轮胎与所述备用轮胎罩之间设置挡风条。因此,可防止雨水从所述备用轮胎与所述备用轮胎罩之间的间隙浸入,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防水性。
采用第三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话,则在第一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中,将所述备用轮胎安装在设于所述后门外表面的保持部件上,将所述加强部件设置在与所述备用轮胎的大致中心部对置的位置上。因此,可保护所述备用轮胎的安装,从而防止所述备用轮胎被盗。
采用第四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话,则在第一至第三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中,在从所述加强部件向车辆后方延伸设置的后方延伸部与从所述备用轮胎罩向车辆前方延伸设置的前方延伸部相接合的部分上设置所述电气安装件。因此,可提高所述电气安装件的支撑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车辆的后方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备用轮胎罩打开时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电气配线的布线状态的图。
图5是图4的A-A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在车辆1的后端面可开闭地设置有后门11。在后门11的上方嵌入有后门玻璃12,在后门11的下方、且在后门11的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的备用轮胎安装面13。在备用轮胎安装面13的大致中心部设置有形成为凸状的支架(保持部件)14,在该支架14上安装有备用轮胎15。
在备用轮胎15上嵌入有车轮16,在该车轮16上形成有轮毂螺栓孔16a。另一方面,在凸状的支架14的顶面部分上形成有与轮毂螺栓孔16a对应的安装孔14a。即,在车轮16的外表面朝向车辆后方的状态下,安装孔14a与轮毂螺栓孔16a对置,使未图示的安装螺栓穿过这些对置的孔中,从而可将备用轮胎15固定在支架14上。由此,备用轮胎15配置在后门11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
在备用轮胎安装面13的车宽方向两侧设置有树脂制的门侧罩体17、18。门侧罩体17、18由安装在后门11外表面的安装部19、20和从该安装部19、20的内侧缘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辅助罩部21、22构成。并且,在门侧罩体17的车宽方向内侧形成有安装座23,另一方面,在门侧罩体18的外表面设置有从辅助罩部22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固定部件24。
在备用轮胎15的外侧设置有备用轮胎罩支撑体30。备用轮胎罩支撑体30由作为骨架的管子等框架31、32和用于加强这些框架31、32的加强部件33、34、35构成。
框架31、32在上下方向上并列设置,并延伸设置成在水平方向上围住备用轮胎15。另外,框架31、32的长度方向大致中间部间用加强部件33连接,框架31、32的一端(从车辆后方看时的右侧)之间用加强部件34连接,另一端(从车辆后方看时的左侧)之间用加强部件3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加强部件33、34、35是通过将钢板冲压成形为板状而形成的。
中央部分的加强部件33与车轮16的轮毂螺栓孔16a、即支架14的安装孔14a对置地配置。在加强部件33的上缘形成有从该整个上缘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上缘部(后方延伸部)36。在上缘部36上形成有在其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开口的开口部36a、以及在该开口部36a的两侧开口的开口部36b。并且,在开口部36a内配置有后组合照相机37,在各开口部36b内配置有左右一对的车辆牌照灯38。后组合照相机37被上缘部36支撑而处于朝向斜下后方地穿过开口部36a的状态,车辆牌照灯38被上缘部36支撑而处于朝向下方地穿过开口部36b的状态。
在从车辆后方看时处于右侧的加强部件34的上端及下端连接有上下一对铰链39a、39b,该铰链39a、39b安装在安装座23上。另外,在从车辆后方看时处于左侧的加强部件35上形成有向车宽方向外侧鼓出且在车辆前方侧开口的鼓出部35a。即,固定部件24从鼓出部35b的开口部插入。
在框架31、32及加强部件33、34、35的外侧设置有树脂制的备用轮胎罩41。备用轮胎罩41具有:内表面安装在加强部件33的外表面上的矩形的外表面罩部42;内表面安装在加强部件34、35的外表面上的侧面罩部43、44;以及与备用轮胎15对置且设置在外表面罩部42的上端及下端的上圆形罩部45及下圆形罩部46。
在外表面罩部42上形成有用于收纳车辆牌照47的长方形的凹部48。凹部48具有:与加强部件33对置且安装有车辆牌照47的安装部49;从外表面罩部42的外表面延伸到安装部49的上边的上壁部(前方延伸部)50;从外表面罩部42的外表面延伸到安装部49的下边且长度(深度)比上壁部50短的下壁部51;以及从外表面罩部42的外表面延伸到安装部49的侧边且连接上壁部50与下壁部51的侧壁部52、53。
因此,凹部48的凹陷深度形成为越向上方越深。即,安装面49的上边相对于下边配置在车辆前方侧,车辆牌照47朝向斜上后方地安装。
在此,上壁部50的背面与加强部件33的上缘部36的下表面接合,从而外表面罩部42安装在加强部件33上。即,在上壁部50上形成有在其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开口的开口部50a和在该开口部50a的两侧开口的开口部50b,这些开口部50a、50b与开口部36a、36b对接。由此,后组合照相机37还穿过开口部50a配置,且车辆牌照灯38还穿过开口部50b配置。
在外表面罩部42的凹部48的下方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54和在该开口部54的两侧开口的圆形的开口部55。在开口部54内配置有后雾灯56,另一方面,在开口部55内配置有左右一对的后传感器57。在与开口部54对置的外表面罩部42的内表面上支撑有支架58,后雾灯56由该支架58支撑。
在圆形罩部45、46的内表面前端部设置有圆弧状的挡风条59、60,加强板61、62在夹着该挡风条59、60的状态下设置在圆形罩部45、46的内表面上。另外,挡风条59、60设置成密封圆形罩部45、46与备用轮胎15间的间隙。
并且,在安装座23的上部设置有与车辆1内连通的安装口71,在该安装口71内配设有由多根电气配线构成的电气配线束72。电气配线束72从车辆1内的未图示的电源(例如电池等)连接到作为电气安装件的后组合照相机37、车辆牌照灯38、后雾灯56及后传感器57上。
即,电气配线束72从安装口71沿加强部件34向下方延伸,在框架32的车辆后方沿着该框架32配设到框架32与加强部件33的连接部附近。并且,电气配线束72在该连接部附近分支成电气配线束73和电气配线74a、74b、74c。
电气配线束73从分支点沿加强部件33向上方延伸后,分支成电气配线73a、73b、73c。并且,分支形成的电气配线73a、73b、73c在通过加强部件33的背面侧向上方延伸后,穿过框架31而连接到后组合照相机37及车辆牌照灯38上。
另一方面,电气配线74a从分支点经过加强部件33的下方后,向车辆后方延伸而连接到后雾灯56上。另外,电气配线74b从分支点经过框架32的下方后,向车辆后方延伸而连接到一个后传感器57上,电气配线74c从分支点通过加强部件33的背面侧并经过框架32的下方后,向车辆后方延伸而连接到另一个后传感器57上。
在本实施例中,备用轮胎15安装在后门11侧,但也可将备用轮胎15安装在框架31、32或加强部件33、34、35的备用轮胎支撑体30侧。另外,电气配线束72、73及电气配线73a、73b、73c、74a、74b、74c在配设途中的多个部位通过未图示的夹具和支架等固定在框架32或加强部件33上。
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的话,由于将作为电气安装件的后组合照相机37及车辆牌照灯38设置在处于车宽方向大致中央部的加强部件33的上缘部36上,所以可将电气安装件集中在不容易浸入雨水的备用轮胎罩41的背面侧,因此,可防止雨水浸入这些电气安装件中。并且,由于在圆形罩部45、46的内侧前端部设置有挡风条59、60,所以可密封备用轮胎15与圆形罩部45、46间的间隙,可进一步防止雨水浸入。
并且,由于将电气安装件集中设置,所以可将电气配线73a、73b、73c、74a、74b、74c扎成电气配线束72,且可将该电气配线束72沿框架32或加强部件33设置,因此,可将电气配线73a、73b、73c、74a、74b、74c形成为最短,且可节省空间地进行布线。由此,在开闭备用轮胎罩41(备用轮胎罩支撑体30)时,可抑制电气配线束72及构成该电气配线束72的各电气配线73a、73b、73c、74a、74b、74c产生松弛,从而可防止损伤和断线。
另外,由于将加强部件33与备用轮胎15的大致中心部对置地连接在框架31、32之间,所以车轮16的轮毂螺栓孔16a被加强部件33覆盖,从而可防止备用轮胎15被盗。
而且,由于将电气安装件设置在作为车辆1的最后端的备用轮胎罩41上,所以可充分地显示后方车辆位置和确保后方视野,可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并且,由于在从加强部件33的整个上缘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上缘部36与从外表面罩部42的外表面向车辆前方延伸的上壁部50相接合的部分上设置后组合照相机37及车辆牌照灯38,所以可提高这些电气安装件的支撑刚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可应用在将设于车辆后端面的电气安装件节省空间地装设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上。
符号说明
1   车辆                    11  后门
15  备用轮胎                30  备用轮胎罩支撑体
31、32  框架                33、34、35  加强部件
36  上缘部                  36a、36b  开口部
37  后组合照相机            38  车辆牌照灯
39a、39b  铰链              41  备用轮胎罩
47  车辆牌照                50  上壁部
50a、50b  开口部            54、55  开口部
56  后雾灯                  57  后传感器
59、60  挡风条              72  电气配线束
73a~73c、74a~74c  电气配线

Claims (4)

1.一种备用轮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后门的后方保持有备用轮胎的车辆中包括:
框架部件,延伸设置成将所述备用轮胎围在所述框架部件与所述后门之间,且该框架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后门上;
加强部件,对所述框架部件进行加强;
备用轮胎罩,设置成覆盖所述框架部件;
电气安装件,设置在所述加强部件上;以及
电气配线,沿所述框架部件及所述加强部件布线并与所述电气安装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备用轮胎与所述备用轮胎罩之间设置有挡风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轮胎安装在设于所述后门外表面的保持部件上,所述加强部件设置在与所述备用轮胎的大致中心部对置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备用轮胎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加强部件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与从所述备用轮胎罩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前方延伸部相接合的部分上设置所述电气安装件。
CNB2007101296135A 2006-07-24 2007-07-23 备用轮胎安装结构 Active CN1005403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00387A JP4277881B2 (ja) 2006-07-24 2006-07-24 スペアタイヤ取付構造
JP2006200387 2006-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2904A true CN101112904A (zh) 2008-01-30
CN100540382C CN100540382C (zh) 2009-09-16

Family

ID=3902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296135A Active CN100540382C (zh) 2006-07-24 2007-07-23 备用轮胎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77881B2 (zh)
CN (1) CN100540382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649A (zh) * 2015-09-23 2015-12-23 重庆燕蓝科技有限公司 越野车用车载水箱
CN105460088A (zh) * 2015-11-20 2016-04-06 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备胎罩结构
CN111923840A (zh) * 2019-05-13 2020-1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外界传感器安装部结构
CN112706845A (zh) * 2021-01-04 2021-04-27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车辆备胎支架总成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3021B2 (ja) * 2008-07-10 2013-07-31 日野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方確認装置
JP2011057031A (ja) * 2009-09-08 2011-03-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後方撮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るバックモニタシステム
US10140524B2 (en) * 2015-09-15 2018-11-27 Brandmotion, Llc Spare tire backup camera mounting system
US10752168B2 (en) 2018-03-07 2020-08-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tor vehicle with light assembly for illuminating license plate
JP6716819B1 (ja) * 2020-02-07 2020-07-01 アピオ株式会社 スペアタイヤホルダー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649A (zh) * 2015-09-23 2015-12-23 重庆燕蓝科技有限公司 越野车用车载水箱
CN105460088A (zh) * 2015-11-20 2016-04-06 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备胎罩结构
CN111923840A (zh) * 2019-05-13 2020-11-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外界传感器安装部结构
CN111923840B (zh) * 2019-05-13 2023-06-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外界传感器安装部结构
CN112706845A (zh) * 2021-01-04 2021-04-27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车辆备胎支架总成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0382C (zh) 2009-09-16
JP4277881B2 (ja) 2009-06-10
JP2008024199A (ja) 2008-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0382C (zh) 备用轮胎安装结构
CN102574556B (zh) 机动二轮车
BR112013009217B1 (pt) Dispositivo de resfriamento de radiador destinado a ser montado na dianteira de um veículo automotivo
EP1958858B1 (en) Vehicle
BR102013022054B1 (pt) Estrutura de suporte de farol dianteiro para veículos do tipo com selim
CN101973316A (zh) 一种前围上盖板结构
CN100540383C (zh) 备胎盖支撑结构
CN1043977C (zh) 车辆用警笛装置
ES2385609T3 (es) Bloque delantero de un vehículo automóvil y pieza de soporte de un ala lateral delantera de dicho vehículo
CN206551838U (zh) 一种汽车天窗安装支架
CN105711696B (zh) 分体式摩托车后挡泥板
CN106184089A (zh) 保险杠
CN102619156A (zh) 压路机玻璃钢护罩总成
CN204077883U (zh) 摩托车尾灯总成及其摩托车
CN206155629U (zh) 一种锁车器
CN217455817U (zh) 一种带有夜间警示的出租车顶灯
CN207902257U (zh) 一种大灯安装支架及水箱立柱总成
CN114934736B (zh) 一种高强度不易损坏的新材料金属玻璃窗及其使用方法
KR200430425Y1 (ko) 끼움식 설치구조를 가지는 지주 구조물
CN204775671U (zh) 具有内衬板结构的摩托车后挡泥板
CN218257994U (zh) 摄像头安装支架、摄像头组件、车灯组件和车辆
CN209888753U (zh) 车用防静电雨挡
ES2949512T3 (es) Medios de refuerzo para una estructura delantera de un vehículo automóvil
CN214847479U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具有宣传功能的公交电子站牌
CN212401364U (zh) 一种带有安装结构的汽车前脸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ENGINEERING Kabushiki Kai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