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1378A - 层压体、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用的切削工具 - Google Patents

层压体、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用的切削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1378A
CN101111378A CNA2006800022057A CN200680002205A CN101111378A CN 101111378 A CN101111378 A CN 101111378A CN A2006800022057 A CNA2006800022057 A CN A2006800022057A CN 200680002205 A CN200680002205 A CN 200680002205A CN 101111378 A CN101111378 A CN 101111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otch
ornament materials
base material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22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1378B (zh
Inventor
加藤久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to Mokuzai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to Mokuzai Kogy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Mokuzai Kogy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to Mokuzai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11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1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11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1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ll layers existing as coherent layers before lamin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DWORKING VENEER OR PLYWOOD
    • B27D5/00Other working of veneer or plywood specially adapted to veneer or plywood
    • B27D5/003Other working of veneer or plywood specially adapted to veneer or plywood securing a veneer strip to a panel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2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heet or web-like material
    • B29C63/04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heet or web-like material by folding, winding, bending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793/00Shaping techniques involving a cutting or machining op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10T156/1026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with slitting or removal of material at reshaping area prior to resha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10T156/1028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by bending, drawing or stretch forming sheet to assume shape of configured lamina while in contact therewi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2Prior to assembly
    • Y10T156/1064Partial cutting [e.g., grooving or inci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62Prior to assembly
    • Y10T156/1066Cutting to shape joining edge surfaces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 Y10T156/1082Partial cutting bonded sandwich [e.g., grooving or inci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2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cutting, punching, piercing, severing or tea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获得能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而且曲面部的曲率半径极小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的层压体。本装置(1)制造在基材(51)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52)而构成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切削机构(3)和折曲构件(杆状构件32);该切削机构(3)在上述基材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53),而且在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该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形成具有圆弧状部(54a)的第2切口部(54);该折曲构件在上述第2切口部的上述圆弧状部折曲上述装饰材料。

Description

层压体、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用的切削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压体、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用的切削工具,更为详细地说,涉及这样的层压体、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用的切削工具,该层压体可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而且,可获得曲面部的曲率半径极小的层压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由硬质纤维板制等的基材和密胺树脂制等的装饰材料构成的层压体,该装饰材料层压于该基材的表面和侧面。该层压体广泛地用作各种柜台、门、地板、壁等建筑材料等。
作为上述层压体的制造方法,一般已知被称为热后成形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基材的表面和侧面进行曲面加工,然后进行打磨加工,再将装饰材料粘接于该基材的表面,接着一边对该装饰材料进行加热,一边使其折曲并粘接到基材的侧面。
可是,上述层压体根据其用途等,要求曲面部的曲率半径在5mm以下。然而,在上述制造方法中,由于密胺树脂制等的装饰材料没有柔性,所以,曲面部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约10mm左右,不能满足上述要求。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已有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提出这样的方法,即,首先,对基材的角侧进行切削,在基材形成第1切口部,同时,对装饰材料的背面侧进行切削,在装饰材料形成第2切口部,然后,在第2切口部对装饰材料进行折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通过这样将装饰材料进行薄壁化,使得容易折曲,从而可获得曲面部的曲率半径为2~3mm的层压体。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对基材和装饰材料进行切削的切削工具,采用具有切削刃(刀具8)的切削工具,该切削工具具有第1切削面(切口切削面9)、与该第1切削面交叉的第2切削面(薄壁切削面10)以及连接这些第1和第2切削面的倾斜面(参照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6等)。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装饰材料的第2切口部的折曲部位形成平面交叉的角部,应力在该角部集中,造成装饰材料破损等,所以,在现状下,不合格品的发生率极高。特别是为了防止作为不合格品在装饰材料的表面残留线状痕迹,每次改变层压体的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的大小时,需要对在折曲工序的导向辊、导向垫等的配置进行微调这样的烦杂的作业。另外,必须在基材的第1切口部与装饰材料的第2切口部间充填粘接剂,当折曲装饰材料时使粘接剂发挥缓冲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88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现状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压体、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用的切削工具,该层压体可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而且曲面部的曲率半径极小。
本发明如下。
1.一种层压体的制造装置,该层压体通过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切削机构和折曲构件;
该切削机构在上述基材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而且在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该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形成具有圆弧状部的第2切口部;
该折曲构件在上述第2切口部的上述圆弧状部对上述装饰材料进行折曲。
2.上述1.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切削机构设置了具有切削刃的切削工具,该切削刃具有第1切削面和第2切削面;该第1切削面对上述基材的角侧进行切削,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该第2切削面对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进行切削,形成上述第2切口部;在该第2切削面的与该第1切削面相连的部位形成圆弧状面。
3.上述2.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圆弧状面的曲率半径为1~3mm。
4.上述1.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中:还具有按在上述基材的表面固定了上述装饰材料的状态输送该基材和该装饰材料的输送机构。
5.上述4.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切削机构还具有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及第3导向构件;该第1导向构件对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基材的侧面进行引导;该第2导向构件对上述装饰材料的固定该基材的相反侧的表面进行引导;该第3导向构件对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固定该基材的那一侧的背面进行引导。
6.上述4.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切削机构还具有对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基材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第1导向构件和对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固定该基材的那一侧的背面进行引导的第3导向构件。
7.上述5.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切削机构还具有可自由位移地支承上述第1导向构件、上述第2导向构件、上述第3导向构件及上述切削工具的支承机构,从而可改变上述基材的切削深度(D)。
8.上述1.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中:上述折曲构件为杆状构件。
9.一种层压体的制造方法,该层压体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上述基材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并在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该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形成具有圆弧状部的第2切口部的工序,以及
在上述第2切口部的上述圆弧状部折曲上述装饰材料的工序。
10.上述9.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由切削工具切削上述基材和上述装饰材料,同时地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上述第2切口部。
11.上述9.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圆弧状部的曲率半径为1~3mm。
12.上述9.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和折曲上述装饰材料的工序在按上述装饰材料固定于上述基材表面的状态输送该基材和该装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
13.上述12.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在输送中的上述基材的侧面、上述装饰材料的固定该基材的相反侧的表面及该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固定该基材的那一侧的背面受到引导的状态下,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上述第2切口部。
14.上述12.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在输送中的上述基材的侧面和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固定该基材的那一侧的背面受到引导的状态下,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上述第2切口部。
15.上述13.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可改变上述基材和上述装饰材料的导向位置以及上述基材的切削深度(D)。
16.上述9.记载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工序由杆状构件对上述装饰材料进行折曲。
17.一种层压体,通过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构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材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在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该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形成具有圆弧状部的第2切口部;在该第2切口部的该圆弧状部对该装饰材料进行折曲。
18.上述17.记载的层压体,其中:上述圆弧状部的曲率半径为1~3mm。
19.一种切削工具,用于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构成的层压体的制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包括第1切削面和第2切削面的切削刃;该第1切削面对在表面固定了上述装饰材料的上述基材的角侧进行切削;该第2切削面对该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该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进行切削;在该第2切削面的与第1切削面相连的部位形成圆弧状面。
20.上述19.记载的切削工具,其中:上述圆弧状面的曲率半径为1~3mm。
按照本发明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由切削机构在基材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而且在装饰材料的背面侧形成具有圆弧状部的第2切口部,由折曲构件在第2切口部的圆弧状部对装饰材料进行折曲,获得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构成的层压体。这样,在第2切口部的圆弧状部使应力分散,在该状态下折曲装饰材料,所以,可在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的同时,获得曲面部的曲率半径极小的层压体。特别是在改变层压体的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的大小的场合,也可使得用于调整折曲构件配置这样的烦杂作业为最小限度(基本上为零)。另外,不一定非要在基材的第1切口部与装饰材料的第2切口部间充填粘接剂。
另外,上述切削机构设置了具有切削刃的切削工具,该切削刃具有第1切削面和第2切削面;当在该第2切削面的与该第1切削面相连的部位形成圆弧状面时,可同时地形成第1切口部和第2切口部,提高制造效率。
另外,在上述圆弧状面的曲率半径为1~3mm的场合,可将第2切口部的圆弧状部的曲率半径加工成1~3mm,即使为极小的曲率半径,也可确实地折曲装饰材料。
另外,在还具有输送机构的场合,可在按装饰材料固定于基材表面的状态输送基材和装饰材料的过程中形成第1和第2切口部,同时,可折曲装饰材料。特别是在将装饰材料固定于基材的上面的状态下,当基材处于下侧而且装饰材料处于上侧地输送时,与在将基材固定于装饰材料的上面的状态下输送基材和装饰材料的一体物的场合相比,可抑制装饰材料的表面的损伤等。另外,从将基材和装饰材料一体化的工序到形成切口部的工序,可不使基材和装饰材料反转地对其进行平滑输送。
另外,在上述切削机构还具有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及第3导向构件的场合,可由第1~第3导向构件相对基材和装饰材料将切削工具定位于更准确的位置,更正确地形成第1切口部和第2切口部。另外,由于用第3导向构件对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进行引导,所以,与例如吸附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等的场合相比,可更简易而且廉价地构成切削机构。
另外,在上述切削机构还具有第1导向构件和第3导向构件的场合,可由第1导向构件和第3导向构件相对基材和装饰材料将切削工具定位于更准确的位置,更正确地形成第1切口部和第3切口部。另外,由于用第3导向构件对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进行引导,所以,与例如吸附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等的场合相比,可更简易而且廉价地构成切削机构。
另外,在上述切削机构还具有可自由位移地支承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第3导向构件及切削工具的支承机构的场合,可与第1~第3导向构件相对基材和装饰材料的导向位置一起,相应于层压体的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的大小等,改变基材的切削深度。结果,可由1个切削工具获得曲面部的曲率半径不同的多种层压体。
另外,在上述折曲构件为杆状构件的场合,即使为极小的曲率半径,也可确实地折曲装饰材料。另外,可更简易而且廉价地构成折曲构件以及装置整体。
按照本发明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首先,在基材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并在装饰材料的背面侧形成具有圆弧状部的第2切口部,然后,在第2切口部的圆弧状部折曲装饰材料,获得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构成的层压体。这样,在第2切口部的圆弧状部使应力分散,在该状态下对装饰材料进行折曲,所以,可在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的同时,获得曲面部的曲率半径极小的层压体。特别是在改变层压体的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的大小的场合,也可使得用于调整折曲构件配置这样的烦杂作业为最小限度(基本上为零)。另外,不一定非要在基材的第1切口部与装饰材料的第2切口部间充填粘接剂。
另外,如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由切削工具切削上述基材和上述装饰材料,同时地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上述第2切口部,则可同时地形成第1切口部和第2切口部,提高制造效率。
另外,在上述圆弧状面的曲率半径为1~3mm的场合,即使为极小的曲率半径,也可确实地折曲装饰材料。
另外,如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和折曲上述装饰材料的工序在按上述装饰材料固定于上述基材表面的状态输送该基材和该装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则可在输送基材和装饰材料的过程中形成第1和第2切口部,同时,可折曲装饰材料。特别是在将装饰材料固定于基材的上面的状态下,当基材处于下侧而且装饰材料处于上侧地输送时,与将基材固定于装饰材料的上面的状态下输送基材和装饰材料的一体物的场合相比,可抑制装饰材料的表面的损伤等。另外,从将基材和装饰材料一体化的工序到形成切口部的工序,可不使基材和装饰材料反转地对其进行平滑输送。
另外,如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在上述基材的侧面、上述装饰材料的表面及该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背面受到引导的状态下,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上述第2切口部,则可相对基材和装饰材料将切削工具定位于更准确的位置,更正确地形成第1切口部和第2切口部。另外,与例如吸附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等的场合相比,可更简易而且廉价地构成切削机构。
另外,如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在上述基材的侧面和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表面受到引导的状态下,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上述第2切口部,则可相对基材和装饰材料将切削工具定位于更准确的位置,更正确地形成第1切口部和第2切口部。另外,与例如吸附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等的场合相比,可更简易而且廉价地构成切削机构。
另外,如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可改变上述基材和上述装饰材料的导向位置以及上述基材的切削深度(D),则相应于层压体的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的大小等,可改变第1和第2导向构件相对基材和装饰材料的导向位置以及基材的切削深度。结果,可由1个切削工具获得曲面部的曲率半径不同的多种层压体。
另外,在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工序由杆状构件对上述装饰材料进行折曲的场合,可更确实地折曲装饰材料。另外,可将装置整体形成为更简易而且廉价的构成。
按照本发明的层压体,在第2切口部的该圆弧状部对装饰材料进行折曲,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所以,可在第2切口部的圆弧状部使应力分散,在该状态下对装饰材料进行折曲,可在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的同时,获得曲面部的曲率半径极小的层压体。特别是在改变层压体的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的大小的场合,也可使得用于调整折曲构件配置这样的烦杂作业为最小限度(基本上为零)。另外,不一定非要在基材的第1切口部与装饰材料的第2切口部间充填粘接剂。
另外,在上述圆弧状面的曲率半径为1~3mm的场合,可由极小的曲率半径更确实地折曲装饰材料。
按照本发明的切削工具,由第1切削面切削基材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同时,由第2切削面切削装饰材料的背面侧,形成具有圆弧状部的第2切口部。
另外,在上述圆弧状面的曲率半径为1~3mm的场合,可将第2切口部的圆弧状部的曲率半径加工成1~3mm,即使是按极小的曲率半径也可更确实地折曲装饰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的整体侧面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切削机构的侧面图。
图3为图2的III向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切削工具的要部正面图。
图5为图4的V向视放大图。
图6为示出基材和装饰材料的输送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7为示出基材和装饰材料的切削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8为示出装饰材料的加热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9为示出装饰材料折曲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10为示出装饰材料已折曲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11为本实施例的层压体的要部透视图。
符号的说明
1制造装置,2传送带机构,3切削机构,20切削工具,21第1导向辊,22第2导向辊,25切削刃,26第1切削面,27第2切削面,27b圆弧状面,32杆状构件,50层压体,51基材,52装饰材料,53第1切口部,54第2切口部,54a圆弧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1.层压体
本实施方式的层压体具有以下说明的基材和装饰材料。
作为上述层压体的用途,例如可列举出家具的表面材料、地板材料、壁材、门材、隔板材料、柜台材料等建材。
上述层压体50的曲面部50a的曲率半径例如可为1.5~3.5mm(最好为2~3mm)(参照图11)。
上述“基材”只要在其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则不特别考虑其材质、形状、大小等。
作为上述基材的材质,例如可列举出硬质纤维板、中质纤维板(MDF)、木质单板、木质复合板等。从再循环性和低价格这样的观点考虑,最好为硬质纤维板。
上述“第1切口部”的形状、大小等不特别考虑。该第1切口部的切削深度D(参照图5)相应于层压体的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的大小等适当选择。即,如使该切削深度D较深,则形成较大的曲率半径的曲面部,如减小切削深度D,则形成较小的曲率半径的曲面部。
上述第1切口部53例如可具有圆弧状部53a(参照图5)。该圆弧状部的形状、曲率半径等不特别考虑。该圆弧状部通常形成为第1切口部中的与形成于后述第2切口部一端侧的圆弧状部相连的部位。
上述圆弧状部53a例如可具有1个曲率半径的圆弧面,或具有2以上的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面。
上述圆弧状部53a的曲率半径例如可设定为比形成于后述的第2切口部54的圆弧状部54a的曲率半径小的值。该圆弧状部53a的曲率半径最好为2mm以下,特别优选为1mm以下。
上述“装饰材料”只要在其背面侧的与上述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形成第2切口部,则不特别考虑其材质、形状、大小等。
作为上述装饰材料的材质,可列举出密胺树脂、达浦(ダップ)树脂、聚酯树脂等热硬性树脂。作为该装饰材料,例如可采用通过在金属箔层压树脂片或在金属箔的表背面层压树脂层而构成的金属风格的装饰材料。上述热硬性树脂装饰材料的厚度例如可为0.8~1.2mm左右。
上述装饰材料例如可为单层构造,也可为多层构造。
上述“第2切口部”只要具有圆弧状部,则其形状、大小等不特别考虑。形成该第2切口部而构成的装饰材料的薄壁部厚度T(参照图5)相应于装饰材料的材质、厚度等适当选择。另外,第2切口部的除圆弧状部之外的平面部的切削长度L(参照图5)相应于层压体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的大小等适当选择。该切削长度L的中点最好与基材的侧面的相位大体一致。
上述“圆弧状部”只要可按极小的曲率半径确实地折曲装饰材料,则其形状、曲率半径等不特别考虑。该圆弧状部54a通常形成于第2切口部54中的与上述第1切口部53的一端侧相连的部位(参照图5)。
上述圆弧状部例如可具有1个曲率半径的圆弧面,或具有2以上的不同的曲率半径的圆弧面。
上述圆弧状部的曲率半径最好为1~3mm,如为1.2~2.8mm则更理想,如为1.5~2mm则特别理想。这是因为,如上述曲率半径为1mm以上,则可抑制切削工具的刀尖的缺损,另一方面,如上述曲率半径在3mm以下,则即使为极小的曲率半径也可确实地折曲装饰材料。
2.层压体的制造装置
本实施形式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具有以下说明的切削机构和折曲构件。作为上述层压体,例如可适用上述实施形式1说明的层压体的构成。
上述层压体的制造装置例如还可具有后述的输送机构。
上述“切削机构”只要在上述基材的角侧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而且在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形成上述第2切口部,则其构造、形成形式等不特别考虑。
上述切削机构例如可设置具有1或2以上的切削刃的切削工具。该切削刃具有以下说明的第1切削面和第2切削面。
上述“第1切削面”只要可切削上述基材的角侧,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则其形状、大小等不特别考虑。在该第1切削面26上,例如可将圆弧状面26b形成于与第2切削面27的一端侧相连的部位(参照图5)。由该圆弧状面26b抑制切削工具的刀尖的缺损。
上述圆弧状面26b例如具有1个曲率半径的圆弧面,或具有2以上的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面。
上述圆弧状面26b的曲率半径例如可设定为比形成于后述的第2切削面27的圆弧状面27b的曲率半径小的值。该圆弧状面26b的曲率半径最好在2mm以下,特别是最好在1mm以下。
上述“第2切削面”只要可切削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形成上述第2切口部,则其形状、大小等不特别考虑。在该第2切削面27例如可将圆弧状面27b形成于与第1切削面26的一端侧相连的部位(参照图5)。
上述圆弧状面27b只要可形成上述第2切口部的圆弧状部,则其形状、曲率半径等不特别考虑。该圆弧状面27b例如可由1个曲率半径的圆弧面构成,或由2以上的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面构成。另外,该圆弧状面27b的曲率半径最好为1~3mm,如为1.2~2.8mm则更理想,如为1.5~2mm则特别理想。这是为了可将上述第2切口部的圆弧状部加工成预定曲率半径(例如1~3mm等)。
上述第2切削面的除圆弧状面以外的平面的长度L(参照图5)例如可为3.2~4mm(最好为3.4~3.8mm)。
由上述第2切削面形成的装饰材料的薄壁部厚度T(参照图5)例如可为0.2~0.8mm(最好为0.4~0.6mm)。
由上述切削工具进行的切削加工通常在将平板状的装饰材料固定于基材表面、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以悬空状从基材表面伸出的状态下进行。
上述“折曲构件”只要可在上述第2切口部的圆弧状部折曲上述装饰材料,则其构造、折曲形式等不特别考虑。
作为上述折曲构件,例如可列举出1或2以上的杆状构件、导向辊、导向垫等。从可更简易而且廉价地构成这一观点出发,最好为杆状构件。该杆状构件例如可相对输送方向倾斜配置。
上述“输送机构”只要为在将上述装饰材料固定于上述基材的表面的状态下输送基材和装饰材料的机构,则其构造、输送形式等不特别考虑。在该场合,上述切削机构和折曲构件通常沿沿上述输送机构的输送路线并排设置。另外,作为其输送形式,例如可列举出(1)在将上述装饰材料固定于上述基材的上面的状态下使基材处于下侧而且使装饰材料处于上侧进行输送的形式,(2)在将上述装饰材料固定于上述基材的下面的状态下使装饰材料处于下侧而且使基材处于上侧输送的形式等。
作为上述输送机构,例如可列举出各种传送带机构、输送台车、搬运机器人等。
上述基材和装饰材料的固定形式虽然不特别考虑,但通常两者被粘接。
在具有上述输送机构的场合,上述切削机构例如可还具有上述切削工具20、第1导向构件21及第2导向构件22;该第1导向构件21对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基材的侧面进行引导;该第2导向构件22对上述装饰材料的固定基材的相反侧的表面进行引导(参照图2)。作为这些第1和第2导向构件,例如可列举出仿形辊、球、滑面构件等。
在上述第1和第2导向构件间例如可配置有上述切削工具。这样,可相对基材和装饰材料将切削工具定位于更正确的位置,可形成更正确的第1和第2切口部。
上述切削机构例如除了上述切削工具20、第1和第2导向构件21、22外,还可设置对平板状的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固定上述基材的那一侧的表面(背面)进行引导的第2导向构件23(参照图2)。这样,可相对基材和装饰材料将切削工具定位于更正确的位置。作为该第3导向构件,例如可列举出滑面构件、仿形辊、球等。另外,该第3导向构件例如可支承于板簧等弹性构件,或支承于缸的活塞杆等可动构件。这样,可按预定的推压力推压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表面而对其进行引导。
作为由上述输送机构(特别是传送带机构)进行的输送形式,在采用上述(1)的场合,最好具有第1、第2及第3导向构件21、22、23。另外,作为由上述输送机构(特别是传送带机构)进行的输送形式,在采用上述(2)的场合,最好具有第1和第3导向构件21、23。
上述切削机构例如可还具有能够自由位移地对上述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第3导向构件及切削工具进行支承的支承机构,以可改变上述基材的切削深度。该支承机构通常可自由位移而且可定位地支承上述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第3导向构件及切削工具。
作为上述支承机构,可列举出这样的形式,即,例如具有支承体10、第1移动体11、滚珠丝杠机构12、第2移动体13、驱动缸15、第3移动体14及驱动缸16;该第1移动体11可朝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承于该支承体;该滚珠丝杠机构12设于该支承体和该第1移动体间,而且使该第1移动体朝前后方向移动;该第2移动体13可朝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承于该第1移动体;该驱动缸15使该第2移动体朝前后方向移动;该第3移动体14可朝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承于该第2移动体;该驱动缸16可使该第3移动体朝上下方向移动;在上述第3移动体,固定将上述切削工具20固定于其驱动轴的驱动电动机M,对上述第1导向构件21进行轴支承的支承构件,对上述第2导向构件22进行轴支承的支承构件,及上述第3导向构件23(参照图2和图3)。
上述层压体的制造装置例如可还具有涂覆机构,该涂覆机构将粘接剂涂覆到由上述切削机构形成的第1切口部和第2切口部。另外,上述层压体的制造装置例如可还具有对由上述切削机构形成第2切口部的装饰材料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
3.层压体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说明的切口部形成工序和折曲工序。作为上述层压体,例如可适用由上述实施形式1说明的层压体的构成。
上述“切口部形成工序”只要在上述基材的角侧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同时,在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形成上述第2切口部,则其形成形式、顺序等不特别考虑。
上述切口部形成工序例如最好由1个切削工具同时地形成第1和第2切口部。作为上述切削工具,例如可适用由上述实施形式2说明的切削工具的构成。另外,由上述切削工具进行的切削加工通常在将平板状的装饰材料固定于基材表面、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以悬空状从基材表面伸出的状态下进行。
上述“折曲工序”只要可在上述第2切口部的上述圆弧状部折曲上述装饰材料,则其折曲形式、顺序等不特别考虑。
上述折曲工序例如最好由杆状构件折曲装饰材料。
其中,上述切口部形成工序和折曲工序例如最好在按将装饰材料固定于基材表面的状态输送基材和装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作为输送上述基材的机构和输送形式,例如可适用上述实施形式2说明的输送机构和输送形式的构成。
如上述那样,在上述切口部形成工序和折曲工序为在基材和装饰材料的输送过程中进行的工序的场合,上述切口部形成工序例如在输送过程中的上述基材的侧面和上述装饰材料的固定该基材的相反侧受到引导的状态下,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第2切口部。另外,上述切口部形成工序例如在除了输送过程中的上述基材的侧面、上述装饰材料的表面外,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固定该基材的那一侧的表面(背面)也受到引导的状态下,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第2切口部。
作为对上述基材的侧面、装饰材料的侧面、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背面进行引导的机构,例如可适用上述实施形式2说明的导向构件的构成。
上述切口部形成工序例如最好为可改变上述基材和上述装饰材料的导向位置以及上述基材的切削深度的工序。
上述层压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可还具有涂覆工序,该涂覆工序将粘接剂涂覆到由上述切口部形成工序形成的第1切口部和第2切口部。另外,上述层压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可还具有对由上述切口部形成工序形成第2切口部的装饰材料进行加热的工序。
4.切削工具
本实施方式的切削工具用于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构成的层压体的制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第1切削面和第2切削面的切削刃;该第1切削面对在表面固定了上述装饰材料的上述基材的角侧进行切削;该第2切削面对该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该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进行切削;在该第2切削面的与第1切削面相连的部位形成圆弧状面。
由上述切削工具进行的切削加工通常在将平板状的装饰材料固定于基材表面、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以悬空状从基材表面伸出的状态下进行。另外,作为上述层压体的构成,例如可适用由上述实施形式1说明的层压体的构成。另外,作为上述切削工具的构成,例如可适用由上述实施形式2说明的切削工具的构成。
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由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本发明的“层压体”,如图11所示那样,例示出在基材51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52而构成、具有曲面部50a的层压体50。另外,采用硬质纤维板制的基材51,同时,采用厚1mm的密胺树脂制的装饰板52。
(1)层压体的制造装置的构成
本实施例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1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沿水平方向配置的传送带机构2(作为本发明的“输送机构”例示)。从该传送带机构2的上游侧,将在基材51的上面粘贴了装饰材料52的状态的基材51和装饰材料52的一体物投入,沿预定的输送方向P输送。
沿上述传送带机构2依次配置切削机构3、涂覆机构4、加热机构5、辊机构6及修整机构7。
上述切削机构3如图2和图3所示那样,具有固定于构架8(参照图1)的支承体10。在该支承体10,第1移动体11可朝前后方向(在图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自由移动地受到支承。在该支承体10与第1移动体11间设置由操作柄(图中未示出)使丝杠轴回转的滚珠丝杠机构12。通过调整该滚珠丝杠机构12,从而可朝前后方向相对支承体10调整第1移动体11,可改变由后述的切削工具形成的切削深度。
在这里,可以说由上述支承体10、第1移动体11及滚珠丝杠机构12等构成本发明的“支承机构”。
在上述第1移动体11,可朝前后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承第2移动体13。在该第2移动体13可朝上下方向自由移动地支承第3移动体14。该第2移动体13由驱动缸15的作动而朝前后方向移动。另外,上述第3移动体13由驱动缸16的作动而朝上下方向移动。这样,可在切削加工位置与退避位置间使后述的切削工具位移。
在上述第3移动体14固定驱动电动机M。在该驱动电动机M的驱动轴固定切削工具20。在上述第3移动体14固定对第1导向辊21(作为本发明的“第1导向构件”例示)进行轴支的支承构件(图中未示出),该第1导向辊21对基材51的侧面进行仿形引导。另外,在上述第3移动体14固定对第2导向辊22(作为本发明的“第1导向构件”例示)进行轴支的支承构件(图中未示出),该第2导向辊22对装饰材料52的上面进行仿形引导。另外,在上述第3移动体14通过板簧24固定推压导向构件23,该推压导向构件23对装饰材料52的折曲部分52a的背面进行推压导向。
本实施例的切削工具20如图4所示那样,具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20个)切削刃25。各切削刃25如图5所示那样,具有按预定锐角(在本实施例中为约45度)交叉的第1切削面26和第2切削面27。
上述第1切削面26由平面26a和与该平面26a的一端侧相连的预定曲率半径(例如0.5mm)的圆弧状面26b构成。由该第1切削面26对基材51的角侧进行切削,在基材51形成倒角状的第1切口部53。
上述第2切削面27由平面27a、与该平面27a的一端侧相连的预定曲率半径(例如2mm)的第1圆弧状部27b、与该平面27a的另一端侧相连的预定曲率半径(例如2mm)的第2圆弧状部27c构成。该第1圆弧状面27b与上述第1切削面26的圆弧状面26b相连。由该第2切削面27切削装饰材料52的背面侧,在装饰材料52形成第2切口部54。特别是由上述第1圆弧状面27b形成第2切口部54的预定曲率半径(例如2mm)的圆弧状部54a。
上述第2切削面27的平面27a的长度L设为3.6mm。另外,由上述第2切削面27形成的装饰材料52的薄壁部厚度T设为0.5mm。
上述涂覆机构4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涂覆器30,该涂覆器30将热融粘接剂36(参照图8)涂覆到由上述切削机构3切削形成的第1切口部53和第2切口部54。
上述加热机构5如图1所示那样具有对装饰材料52的上面进行加热的多个加热器31。在该加热机构5的下游侧配置平板状、沿输送方向P倾斜的纵截面为半圆形的杆状构件32(作为本发明的“折曲构件”例示)。由该杆状构件32将刚加热后的装饰材料52折曲,层压到基材51的侧面。
上述辊机构6具有2串夹紧辊。
上述修整机构7具有对端部进行修整的2个部位的修整部34。
(2)层压体的制造装置的作用
下面,说明上述层压体的制造装置1的作用。
首先,如图6所示那样,由传送带机构2沿输送方向P输送将装饰材料52粘贴于基材51上面的状态的基材51和装饰材料52的一体物。如将该一体物输送到切削机构3,则如图7所示那样,基材51的侧面由第1导向辊21进行仿形引导,同时,装饰材料52的上面由第2导向辊22进行仿形引导,另外,装饰材料52的折曲部分52a的背面由推压导向构件23进行推压引导。在该导向状态下,由受到回转驱动的切削工具20对基材51的角侧进行切削,形成第1切口部53,同时,对装饰材料52的背面侧进行切削,形成第2切口部54。
然后,当上述一体物被输送到涂覆机构4时,如图8所示那样,将热融粘接剂36涂覆到第1切口部53和第2切口部54。然后,当该一体物被输送到加热机构5时,从上方由加热器31对装饰材料52的上面进行加热。此后,当该一体物被输送到加热机构5的下游侧时,如图9中用点划线示出的那样,由杆状构件32折曲装饰材料52的折曲部分52a,最终将装饰材料52的折曲部分52a层压到基材51的侧面(参照图10)。
然后,当上述一体物被输送到辊机构6时,通过2串夹紧辊间。然后,当该一体物被输送到修整机构7时,由修整部34对端部进行修整。结果,可获得具有极小曲率半径(例如3mm)的曲面部50a的层压体50(参照图11)。
(3)实施例的效果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例中,由切削工具20切削基材51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53,同时,切削装饰材料52的背面侧,形成第2切口部54,由杆状构件32在第2切口部54的圆弧状部54a(参照图9)折曲装饰材料52,所以,当折曲装饰材料52时,使应力在第2切口部54的圆弧状部64a良好地得到分散,即使折曲的曲率半径极小,也可抑制装饰材料的破损等。结果,如以往那样,与在装饰材料侧的切口部存在平面交叉的角部的场合相比,可大幅度降低不合格品(例如装饰材料的破损、线状痕迹等)的发生率,同时可获得具有极小曲率半径的曲面部50a的层压体50。特别是即使在改变产品(层压体50)的曲面部的曲率半径的场合,也不需要调整杆状构件32的配置这样的烦杂作业。另外,不一定非要在基材51的第1切口部53与装饰材料52的第2切口部54间填充粘接剂。另外,由于在装饰材料52的背面侧形成第2切口部54,所以,当对装饰材料进行加热时,装饰材料52的薄壁部位的温度比其它部位更快地上升,可效率良好地仅对折曲部位进行加热。结果,可将由热导致的装饰材料52的光泽消失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通过在第1和第2切口部53、54涂覆热融粘接剂36也可获得同样的优点。另外,通过在折曲部位填充粘接剂,还兼有保持产品强度的作用。
另外,在已有的热后成形加工中,需要基材的曲面加工、打磨加工,但在本制造装置1中则不需要,可同时减少切削量和提高材料利用率,另外,可抑制加工中的噪声,实现良好的作业环境。另外,可将制造装置1整体形成为简易而且廉价的构成,另外,可紧凑地构成,还可减小加工空间。另外,在已有的热后成形加工中,每次改变层压体的曲面部的曲率半径时,需要改变压辊的设置、导向垫的设置,但在本制造装置1中则不需要,可使烦杂的准备作业为必要的最小限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切削工具20的各切削刃25设置第1和第2切削面26、27,所以,可由1个切削工具20同时形成第1和第2切口部53、54,提高制造效率。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传送带机构2在装饰材料52固定于基材51上面的状态下输送基材51和装饰材料52的一体物,在其输送过程中,形成第1和第2切口部53、54,而且,折曲装饰材料52,所以,与在将基材固定于装饰材料上面的状态下输送基材和装饰材料的一体物相比,可抑制装饰材料的表面的损伤等。另外,从将基材和装饰材料一体化的工序到形成切口部的工序,可使基材和装饰材料不反转而顺利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第1导向辊21、第2导向辊22及推压导向构件23对基材51和装饰材料52进行引导和支承,在该状态下实施切削加工,所以,可相对这些基材51和装饰材料52将切削工具20定位于更准确的位置,可更正确地形成第1和第2切口部53、54。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相对支承体10可朝前后方向调整位置地设置第3移动体14,所以,可容易地改变第1导向辊21、第2导向辊22及推压导向构件23的导向位置以及由切削工具20形成的基材51的切削深度D。结果,可由1个切削工具20获得曲面部50a的曲率半径不同的多种层压体。另外,如改变由切削工具20形成于装饰材料52的薄壁部厚度T,则可获得具有更宽范围的曲率半径的曲面部50a的层压体50。
在本发明中,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获得相应于目的、用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了各种变更的实施例。即,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例示出密胺树脂制的装饰材料52,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形成由金属箔(例如铝箔等)构成的金属调装饰材料52。在该场合,最好省略由加热机构5对装饰材料进行的加热(或低温加热化)。这是为了不使得用于防止装饰材料表面伤痕的薄膜熔化。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由1个切削工具20形成第1切口部53和第2切口部54,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具有形成第1切口部53的第1切削工具和形成第2切口部54的第2切削工具。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将装饰材料52固定于基材51上面的状态下输送基材51和装饰材料52的一体物,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将基材固定于装饰材料上面的状态下输送基材和装饰材料的一体物。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层压体中,也可在基材的一方的表面或双方的表面层压装饰材料,或在基材的一方的侧面或双方的侧面层压装饰材料。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层压体中,虽然在基材的1个部位的角部形成极小曲率半径的曲面部50a,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在基材的2个部位以上的角部形成曲面部50a。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可用作在基材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构成的层压体的制造技术。特别是可较好地用作制造家具表面材料、地板材料、壁材、门材、隔板材料、柜台材料等建材用层压体的技术。

Claims (20)

1.一种层压体的制造装置,该层压体通过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切削机构和折曲构件;
该切削机构在上述基材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而且在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该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形成具有圆弧状部的第2切口部;
该折曲构件在上述第2切口部的上述圆弧状部折曲上述装饰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削机构设置了具有切削刃的切削工具,该切削刃具有第1切削面和第2切削面;该第1切削面对上述基材的角侧进行切削而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该第2切削面对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进行切削而形成上述第2切口部;在该第2切削面的与该第1切削面相连的部位形成圆弧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圆弧状面的曲率半径为1~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按在上述基材的表面固定了上述装饰材料的状态输送该基材和该装饰材料的输送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削机构还具有第1导向构件、第2导向构件及第3导向构件;该第1导向构件对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基材的侧面进行引导;该第2导向构件对上述装饰材料的固定了该基材的相反侧的表面进行引导;该第3导向构件对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固定了该基材的那一侧的背面进行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削机构还具有对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基材的侧面进行引导的第1导向构件,和对由上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固定了该基材的那一侧的背面进行引导的第3导向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削机构还具有可自由位移地支承上述第1导向构件、上述第2导向构件、上述第3导向构件及上述切削工具的支承机构,从而可改变上述基材的切削深度(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折曲构件为杆状构件。
9.一种层压体的制造方法,该层压体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上述基材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并在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该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形成具有圆弧状部的第2切口部的工序,以及
在上述第2切口部的上述圆弧状部折曲上述装饰材料的工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由切削工具切削上述基材和上述装饰材料,同时地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上述第2切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圆弧状部的曲率半径为1~3mm。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和折曲上述装饰材料的工序在输送将上述装饰材料固定于上述基材表面的状态下的该基材和该装饰材料的过程中进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在输送中的上述基材的侧面、上述装饰材料的固定了该基材的相反侧的表面、及该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固定了该基材的那一侧的背面受到引导的状态下,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上述第2切口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在输送中的上述基材的侧面和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部分的固定了该基材的那一侧的背面受到引导的状态下,形成上述第1切口部和上述第2切口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切口部的工序,可改变上述基材和上述装饰材料的导向位置以及上述基材的切削深度(D)。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装饰材料的折曲工序由杆状构件对上述装饰材料进行折曲。
17.一种层压体,通过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构成;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基材的角侧形成第1切口部,在上述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该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形成具有圆弧状部的第2切口部;在该第2切口部的该圆弧状部折曲该装饰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层压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圆弧状部的曲率半径为1~3mm。
19.一种切削工具,用于在基材的表面和侧面层压装饰材料而构成的层压体的制造;其特征在于:
具有包括第1切削面和第2切削面的切削刃;该第1切削面对在表面固定了上述装饰材料的上述基材的角侧进行切削;该第2切削面对该装饰材料的背面侧的与该第1切口部对应的部位进行切削;在该第2切削面的与第1切削面相连的部位形成有圆弧状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切削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圆弧状面的曲率半径为1~3mm。
CN2006800022057A 2005-05-13 2006-03-17 层压体、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用的切削工具 Active CN101111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41913A JP3739383B1 (ja) 2005-05-13 2005-05-13 積層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141913/2005 2005-05-13
PCT/JP2006/305440 WO2006120800A1 (ja) 2005-05-13 2006-03-17 積層体、そ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製造に用いられる切削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1378A true CN101111378A (zh) 2008-01-23
CN101111378B CN101111378B (zh) 2011-01-12

Family

ID=35798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22057A Active CN101111378B (zh) 2005-05-13 2006-03-17 层压体、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用的切削工具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842151B2 (zh)
EP (1) EP1880838B1 (zh)
JP (1) JP3739383B1 (zh)
KR (1) KR100888295B1 (zh)
CN (1) CN101111378B (zh)
DK (1) DK1880838T3 (zh)
ES (1) ES2545075T3 (zh)
MY (1) MY141163A (zh)
TW (1) TW200722253A (zh)
WO (1) WO20061208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0948A (zh) * 2013-05-15 2013-08-14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遮阳板自动包边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2209B2 (ja) * 2005-09-20 2010-12-22 加藤木材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DE102008034828B4 (de) * 2008-07-22 2010-05-12 Flooring Technologies Ltd. Beschichtete dekorative Trägerplatte (DPL) mit Biegekant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beschichteten Trägerplatte
CN105960495B (zh) * 2014-05-29 2018-10-09 爱克工业株式会社 装饰材料、装饰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壁面结构
DE102016221577A1 (de) * 2016-11-03 2018-05-03 Homag Gmbh Verfahren zur Beschichtung unsteter Oberflächen, Vorrichtung sowie Bauelement
JP6378463B1 (ja) * 2018-03-30 2018-08-22 加藤木材工業株式会社 被覆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229855B2 (ja) * 2019-06-05 2023-02-28 株式会社ウッドワン フラッシュ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86507A (zh) * 1972-12-28 1974-08-19
US3841369A (en) * 1973-02-16 1974-10-15 E Roche Seamless edge lamination apparatus
JPS5470407A (en) * 1977-11-10 1979-06-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Production of wood cabinet
AU607718B2 (en) * 1986-10-30 1991-03-14 Mitsui Chemicals, Inc. Laminated and molded article prepared therefrom
JPH01104305U (zh) * 1987-12-29 1989-07-13
JPH01178643A (ja) * 1987-12-29 1989-07-14 Sekisui House Ltd 化粧単板貼り木材
ES2135612T3 (es) * 1995-03-21 1999-11-01 Homag Maschinenbau Ag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revestir el lado estrecho de una pieza con materiales de madera.
JP2002052650A (ja) * 2000-08-08 2002-02-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化粧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化粧材並びに扉
ES1048527Y (es) * 2001-03-09 2001-12-16 Naisa Naves En Alquiler Para L Pieza perfeccionada para el laminado de tableros.
JP2004358873A (ja) * 2003-06-06 2004-12-24 Aica Kogyo Co Ltd 積層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0948A (zh) * 2013-05-15 2013-08-14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遮阳板自动包边机构
CN103240948B (zh) * 2013-05-15 2015-07-22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遮阳板自动包边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216945A1 (en) 2008-09-11
EP1880838B1 (en) 2015-07-08
MY141163A (en) 2010-03-31
WO2006120800A1 (ja) 2006-11-16
CN101111378B (zh) 2011-01-12
KR20070099592A (ko) 2007-10-09
TWI325363B (zh) 2010-06-01
TW200722253A (en) 2007-06-16
JP3739383B1 (ja) 2006-01-25
KR100888295B1 (ko) 2009-03-11
ES2545075T3 (es) 2015-09-08
JP2008062385A (ja) 2008-03-21
US7842151B2 (en) 2010-11-30
DK1880838T3 (en) 2015-10-12
EP1880838A1 (en) 2008-01-23
EP1880838A4 (en) 2012-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1378B (zh) 层压体、其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及其制造用的切削工具
TWI671237B (zh) 能降低加工誤差的封邊機
JP6817478B1 (ja) シート化粧板材の製造装置
EP2052822B1 (en) Edge-ba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698247B (zh) 波形板制造系统和波形板制造方法
KR102241632B1 (ko) 피복 제품의 제조 방법 및 제조 장치
TWI644772B (zh) Milling device for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coated produc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ated product
JP5906223B2 (ja) 基材のミーリング装置、被覆製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KR102232020B1 (ko) 화장재의 트리밍 장치, 피복 제품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JP5889850B2 (ja) 化粧材のトリミング装置、被覆製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889830B2 (ja) 化粧材の接着方法及び被覆製品の製造方法
JP4244012B2 (ja) 木質板の曲面溝形成方法
WO2017007408A1 (en) A method of and a machine for making a sheet unit
JP2006315387A5 (zh)
JP2005170013A (ja) 積層材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材の製造装置
JP5889829B2 (ja) 化粧材の接着装置、被覆製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09012408A (ja) 木質パネル
JP2008088710A (ja) シート貼着方法およびシート貼着装置
KR20240028096A (ko) 에지 밴딩기의 에지 밴드 커팅 장치
CN106414008A (zh) 用于对面部段覆层的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
SE1551199A1 (en) A method of and a selective strip coating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coating to one face of a selected first sub-group of parallel strips
JP2014217897A (ja) 化粧材のトリミング装置、被覆製品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