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7749A - 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 Google Patents

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7749A
CN101107749A CNA2006800027737A CN200680002773A CN101107749A CN 101107749 A CN101107749 A CN 101107749A CN A2006800027737 A CNA2006800027737 A CN A2006800027737A CN 200680002773 A CN200680002773 A CN 200680002773A CN 101107749 A CN101107749 A CN 101107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type element
portable phone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27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由加里
斋藤裕
长野健也
佐佐木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7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77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30Combinations of separate antenna un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wavebands and connected to a common feed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42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 H01Q5/35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for different propagation modes using a single feed point
    • H01Q5/364Creating multiple current paths
    • H01Q5/371Branching current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40Imbricated or interleaved structures; Combined or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arrangements, e.g. comprising two or more non-connected fed radi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05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variable reactance for tuning the antenn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6Details
    • H01Q9/14Length of element or elements adjustable
    • H01Q9/145Length of element or elements adjustable by varying the electric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05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th built-in auxiliary 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宽带都有较高灵敏度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与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平行地配置弯曲元件(14),两元件(5、14)通过馈电点(9)直接连接并且并联地馈电,两元件(5、14)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

Description

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广播接收功能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有电视信号接收功能的便携电话的广播接收用天线,已知的是使用环形天线的结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已提出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100中,如图11所示,在通过铰接部103将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开闭自如地连接的折叠式便携电话100的壳体上端部上,配置环形天线104,通过向壳体内配置的电路基板105不平衡馈电,由此,使天线电流的一部分分布到电路基板105的接地图案或形成为壳体的金属框架上,从而提高了辐射电阻,改善了天线效率。
这样的结构,在电视广播的频率UHF带内,作为环形长度约为1/10波长以下的微小环形天线而工作,所以其工作频带是,例如,在470MHz的10MHz左右这样比较窄的频带。
为解决这个问题,已知的是如下的结构:即,具有图11所示的可变调谐电路106,与信号接收频道相联动而改变环形天线的调谐频率。另外,环形天线104通过将馈电部107连接到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6而接收电视广播电波。且,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6与频道控制部109连接,而受其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4209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说明的现有环形天线104中存在有如下的问题:即,如果要覆盖电视广播电波频率UHF带,例如,470MHz~710MHz的整个频带,则需要增大可变调谐电路106的频率变化宽幅,所以存在例如可变容量二极管的损耗引起天线效率的劣化这个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构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在宽带内具有高灵敏度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端部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环形元件;改变所述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的可变调谐部件;以及,接近所述环形元件配置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弯曲元件或者螺旋元件,所述环形元件和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各自的馈电部直接连接。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碍。另外,与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地配置弯曲元件,两元件在馈电点直接连接并且并联地馈电,两元件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这样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配置为比所述环形元件更接近壳体的上端部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而且,本发明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将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通过所述可变调谐部件使所述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在广播接收频率带的下频带内变化;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的共振频率被设定在所述广播接收频率带的上频带内。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端部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的第一环形元件;改变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的可变调谐部件;以及,配置在所述环形元件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的第二环形元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开口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第二环形元件配置为比所述第一环形元件更接近壳体的上端部侧。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第二环形元件还具有可变调谐部件。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设定为比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更高的频率。
根据该结构,由于广播接收用天线被内置,使用时,天线不会成为障碍,并且,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具有如下的结构:所述第二环形元件是可翻倒式结构,在拉出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开口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可以平行,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环形长度设定为比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环形长度更长。
根据该结构,因为只在广播接收时拉出天线来使用,除此之外的时候,可以将天线收起来,天线不成为障碍,并且,在使用时,在宽带也能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通过与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地设置弯曲元件,两元件在馈电点直接连接并且并联地馈电,两元件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由此,具有可以在宽带内总是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性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本结构图。
图2(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以及弯曲元件的侧视图。
图2(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以及弯曲元件的正视图。
图2(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侧视图。
图2(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调谐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VSWR特性的曲线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本结构图。
图6(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侧视图。
图6(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正视图。
图6(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VSWR特性的曲线图。
图8(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外置折叠环形元件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8(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外置折叠环形元件展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8(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外置折叠环形元件展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外置折叠环形元件收纳状态的侧视图。
图9(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外置折叠环形元件收纳状态的正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VSWR特性的曲线图。
图11是现有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本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上壳体(壳体)
5    环形元件(第一环形元件)
5a   开口面
8    可变调谐电路(可变调谐部件)
9    馈电部
14   弯曲元件
26   环形元件(第二环形元件)
26a  开口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本结构图,图2(A)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环形元件的侧视图,图2(B)是前述环形元件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变调谐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VSWR特性的曲线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是通过铰接部3将上壳体1以及下壳体2可转动地支承的结构的折叠式便携电话,其具有:设置在壳体1上端部附近并且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环形元件5;改变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的作为可变调谐部件的可变调谐电路8;接近环形元件5配置并且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弯曲元件14(或者,螺旋元件)。环形元件5与弯曲元件14(或者,前述螺旋元件)在各自的馈电部9直接连接。
换言之,上壳体1的后盖4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成型件构成的,下壳体2也是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成型件构成的。作为环形天线元件的环形元件5配置在上壳体1的上端。环形元件5作为电视信号接收用内置天线而工作。环形元件5是,例如,将宽度L3为8mm,长度为100mm的导体板弯折成形而构成,环形的开口面5a的大小,例如是45mm(L6)×5mm(L2)。这种情况下的环形长度,在电视广播的UHF带(470MHz)内大约为0.15波长。
环形元件5被设置为,使得其开口面5a与便携电话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平行。图1中,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与XY平面平行,在此情况下,环形元件5对水平偏波(Y方向偏波)成分有较高的灵敏度。环形元件5的一端在接地点6被接地到上壳体1内部的电路基板13的高频接地电位。
另外,环形元件5的另一端、即没有与接地点6连接的一侧的端部7,与可变调谐电路8连接,该可变调谐电路8作为频率控制部件、即可变调谐电路部件。环形元件5的共振频率,通过可变调谐电路8,被控制在电视广播频率470MHz~710MHz中的下频带470MHz~570MHz左右的范围内。
在距离环形元件5的接地点规定间隔(例如10mm左右)的位置上,设置馈电部9。由此,馈电部9的阻抗设定为,例如50欧姆或者75欧姆。通过将馈电部9连接到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环形元件5接收电视广播电波。频道控制部11设定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的接收频道。通过在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生成的调谐电压12来控制可变调谐电路8。由此,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被设定为与接收频道对应的频率,特别是,设定为在广播接收频率带的下频带内变化。
第一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特征是,弯曲元件14是与环形元件5同时工作的电视信号接收用内置天线。弯曲元件14由例如将线径为0.5mm左右的导线成形为宽5mm、长35mm、间距(pitch)1mm的弯曲形状而构成。弯曲元件14被配置在比环形元件5更上面的上端部侧,弯曲元件14的轴向与便携电话的宽度方向、即Y轴方向平行;弯曲元件14的宽度方向与便携电话的厚度方向、即X轴方向平行。此时,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和弯曲元件14的宽度方向平行。另外,弯曲元件14被设置为距离环形元件5的间隔L5为2mm左右。弯曲元件14的馈电端与环形元件5的馈电部9直接连接,由此,与环形元件5并联地馈电。弯曲元件14被设定为,其共振频率在前述广播接收频率带的上频带内。
接下来,参照表示馈电点7的VSWR特性的图3及图4的同时,说明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与弯曲元件14的共振频率的关系。
首先,说明设定如图4所示的低频带(LowBand)(例如,频率为470~570MHz)内的接收频道的情况。
如图3所示,环形元件5中,在未被接地的一例的端部7串联连接可变容量二极管VD1,并通过电容器C1接地到电路基板13的高频接地点。适当地设定电视信号接收频道电容C1的容量值,使由可变调谐电路8决定的环形元件5的共振频率相应于电视信号接收频道而变化、也就是被跟踪。
例如,设定电容器C1的容量值,当可变容量二极管VD1的反向偏置电压、即调谐电压12为0.5V时,成为图4中的标记18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当调谐电压12为2.7V时,成为图4中的标记19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使上述调谐电压12的变化对应于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的接收频道,由此,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可以对应于接收频道在470~570MHz范围内变化。
如此,当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的变化范围设定在470~570MHz左右时,利用现实使用的可变容量二极管可以避免天线效率的大幅度劣化。如果可变容量二极管的容量变化比被提高以得到,例如470~710MHz这么宽的频率可变范围,由于可变容量二极管的串联等价电阻通常会增大,所以引起天线效率的劣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定弯曲元件14的元件长度等各个参数,以使弯曲元件14的共振频率为640MHz左右。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弯曲元件14显示出比环形元件5更宽的频带特性,在高频带(HighBand)、即570MHz~710MHz左右的频率范围内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
弯曲元件14的共振频率不取决于环形元件5的可变调谐电路8,总能够得到图4中标记20所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接收470~570MHz的信号时,利用环形元件5能够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并且,接收570MHz~710MHz的信号时,利用弯曲元件14能够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所以,在整个频带可以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在此,假设这样的天线结构:如图2(C)及图2(D)所示,利用配置弯曲元件14的空间,只设置元件宽度为L3+L5=10mm这么大的环形元件5。图(A)及图(B)所示的环形元件5与图(C)及图(D)所示的环形元件相比,元件宽度只窄了L5=2mm这么大,但是,开口面5a的面积不变,两环形元件的带宽几乎不变。
因此,图(A)及(B)的结构中,不增加内置天线占用的空间的体积,就可以在整个频带内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这样,本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特征在于:与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平行地设置弯曲元件14,两元件在馈电点直接连接并且并联地馈电,两元件作为天线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由此,可以在整个频带内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即使将弯曲元件14的共振频率设定在低频带(LowBand)侧、即470~570MHz,将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设定在高频带(HighBand)侧,也能得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此情况下,弯曲元件14分担的低频带(LowBand),与高频带(HighBand)相比,波长更长,所以弯曲元件变大,因此需要保证一定的空间。
且,弯曲元件14的配置位置在比环形元件5更上面的上端部侧、即Z侧,这样,能够从作为电场型天线元件的弯曲元件14看到的开放空间可以较大,以期望增加辐射电阻和带宽。另一方面,由于作为磁场型天线元件的环形元件5,即使弯曲元件14存在于上端部侧,因此而产生的性能的劣化也极小。
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弯曲元件14作为与环形元件5并联连接的元件,但是,也可以使用螺旋元件,该螺旋形状与螺旋元件内置的壳体内的空间相对应而构成螺旋形状。
另外,便携电话的形状不限于折叠型,直板型或滑动型的形状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其中,与前述部位相同的部位,使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5及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本结构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特征是:环形元件21是与环形元件5同时工作的电视信号接收用内置天线。在此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中具有:作为第一环形元件的环形元件5,其设置在壳体1上端部附近,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变调谐电路8,其是改变第一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的可变调谐部件;作为第二环形元件的环形元件21,其接近环形元件5配置,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
换言之,环形元件21是将例如,宽5mm(L8)、长60mm的导体板弯折成形而构成的,该环形的开口面21 a的大小是例如,27mm(L9)×3mm(L7)。此情况下的环形长度,在电视广播UHF带(470MHz)内,大约是0.1波长。
环形元件21配置在环形元件5的内侧,其开口面21a与便携电话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平行,且,与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相平行。另外,环形元件21与环形元件5的间隔,在便携电话的厚度方向上,是1mm(L10)。
此时,环形元件21配置为在便携电话的长度方向(Z方向)从环形元件5突出3mm(L11)。换言之,环形元件21配置在比环形元件5还上面的壳体1的上端部侧,并且设置为与环形元件5重叠2mm(L12)。
在环形元件21的元件端部串联连接电容器22,环形元件21的电感与电容器22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
这样,通过将两个环形元件5、21的开口面5a、21a配置为平行且设有适当的间隔,两环形元件5、21就可以电磁耦合而工作。
另外,可以在环形元件21设置可变调谐部件。且,环形元件21的调谐频率优选地设定为比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还高的频率。
接下来,参照表示馈电部9的VSWR特性的图7,说明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与环形元件21的调谐频率的关系。
首先,说明设定如图7所示的低频带(LowBand)(例如,频率为470MHz~650MHz)内的接收频道的情况。
在环形元件5,例如,当可变容量二极管VD1的反向偏置电压、即调谐电压12为0.5V的时候,电容器C1的容量值设定为图7中标记23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当调谐电压12为2.7V的时候,电容器C1的容量值设定为图7中标记24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使上述调谐电压12的变化与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的接收频道相对应,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对应于接收频道在470~650MHz范围内变化。
这样,将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的变化范围设定为470~650MHz左右时,通过使用现实使用的可变容量二极管,可以将天线效率的劣化抑制得较小。如果可变容量二极管的容量变化比被提高以得到例如470MHz~710MHz这么宽的频率可变范围,由于可变容量二极管的串联等价电阻通常会增大,所以引起天线效率的劣化。
为了解决此问题,设定元件长度和电容器22的容量值C2等各个参数,使环形元件21的共振频率为680MHz左右。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环形元件21,在环形元件21的调谐频率是比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还高的频率(高频带:HighBand)、即650MHz~710MHz左右的频率范围内,能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
且,环形元件21的共振频率不取决于环形元件5的可变调谐电路8,总是能得到图7中标记25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形成以上的结构,当接收470MHz~650MHz信号的时候,利用环形元件5,接收650MHz~710MHz信号的时候,利用环形元件21能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所以在整个频带内都能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这样,本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特征是:在环形元件5的内侧,以与开口面21a平行的方式设置环形元件21,利用两环形元件5、21,两元件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因此能够在整个频带内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还可以是如下的结构:以电容22作为可变容量二极管,对它施加调谐电压而构成可变调谐电路,使得环形元件21的调谐频率也变化。在此情况下,从使电路结构简化的方面来看,优选的是,利用调谐电压12使环形元件5和环形元件21共用调谐电压。通过将环形元件21的调谐频率设定为在高频带(HighBand)内变化,使高频带(HighBand)的带宽达到例如100MHz左右这么宽的话,可缩窄低频带(LowBand)的带宽,所以能将天线效率的劣化抑制得更低。
另外,两环形元件5、21的配置关系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结构,只要是能够得到基于适当的结合度的电磁耦合的配置关系即可。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但是,与前述部位相同的部位,使用相同的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8及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基本结构图,图8是表示将外置环形元件26拉出来的状态,图9表示将外置环形元件26叠起来的状态。
在此,假定只在观看电视广播的情况下,才将外置环形元件26拉出来,成为图8的状态,在不观看电视广播的情况下,成为如图9那样将外置环形元件26叠起来的状态。
本第三实施方式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的特征是:外置环形元件26是将作为前述第二环形元件的环形元件21形成为可翻倒式结构,在拉出此环形元件21的状态下,环形元件21的开口面21a与作为第一环形元件的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可平行地构成,环形元件21的环形长度设定为比环形元件5的环形长度还长。
换言之,外置环形元件26是与环形元件5同时工作的电视信号接收用天线,被盖27覆盖,它被固定到固定夹具28。固定夹具28的结构是,可绕旋转轴29旋转地被支承在上壳体1的侧面。盖27、固定夹具28及旋转轴29由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成型件构成。
外置环形元件26的环形长度设定为比环形元件5的环形长度还长,例如2倍左右。外置环形元件26的结构是,将例如宽2mm、长115mm的导体板弯折而形成,环形的开口面26a的大小是例如50mm×7.5mm。在此情况下的环形长度,在电视广播UHF带(470MHz),大约是0.18波长。
在图8所示状态的情况,外置环形元件26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端部的外侧,其开口面26a被配置为与便携电话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平行。即,外置环形元件26的开口面26a与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平行。
此时,外置环形元件26被配置为在便携电话的长度方向(Z方向)上从环形元件5突出例如10mm,两环形元件5、26的开口面5a、26a被配置为平行并设有适当的间隔,以在两环形元件5、26之间得到电磁耦合。
在外置环形元件26的元件端部串联连接有电容器22,外置环形元件26的电感和电容器22作为串联共振电路而工作。
接下来,参照表示图8的状态中的VSWR特性的图10,说明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和外置环形元件26的共振频率的关系。
首先,说明设定如图10所示的高频带(HighBand)(例如,频率为530MHz~710MHz)内的接收频道的情况。
在环形元件5,例如,当可变容量二极管VD1的反向偏置电压、即调谐电压12为0.5V的时候,电容器22的容量值C1设定为图10中标记30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当调谐电压12为2.7V的时候,电容器22的容量值C1设定为图10中标记31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使上述调谐电压12的变化与电视信号接收电路10的接收频道相对应,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对应于接收频道在530~710MHz范围内变化。
这样,将环形元件5的调谐频率的变化范围设定为530MHz~710MHz左右,通过使用现实使用的可变容量二极管,可以抑制天线效率的大幅度劣化。如果可变容量二极管的容量变化比被提高以得到例如470MHz~710MHz这么宽的频率可变范围,由于可变容量二极管的串联等价电阻通常会增大,所以引起天线效率的劣化。
为了解决此问题,设定元件长度和电容器22的容量值C3等各个参数,使环形元件26的共振频率为490MHz左右。
在此,外置环形元件26的开口面26a的面积被设定为比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的面积还大,并且被配置为在上壳体1的上端部突出,因此,即使在低频带(LowBand)、即470MHz~530MHz左右这么低的频率范围也能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
外置环形元件26的共振频率不取决于环形元件5的可变调谐电路8,总是能得到图10中标记32表示的VSWR特性的状态。
通过形成上述结构,当接收470MHz~530MHz信号的时候,利用外置环形元件26,接收530MHz~710MHz信号的时候,利用环形元件5而能得到较高的天线效率,所以在整个频带内都能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这样,本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装置的特征是:在环形元件5的上端部侧,以与开口面26a平行的方式配置外置环形元件26,利用两环形元件5、26,两元件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因此能够在整个频带内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
另外,在没有观看电视广播的时候,如图9所示,外置环形元件26以旋转轴29为中心旋转而叠起来,外置环形元件26不会突出,不成为障碍。
且,如图9所示的情况下,外置环形元件26的开口面26a被配置为与上壳体1的后盖4平行。换言之,外置环形元件26的开口面26a与环形元件5的开口面5a被配置为相互垂直,因为几乎没有电磁耦合,所以不影响环形元件5的工作。所以,在接收530MHz~710MHz时,不必拉出外置环形元件26,可以在没有突出部的状态下使用。
另外,外置环形元件26的拉出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例如滑动式的拉出结构等,只要是突出到内置在壳体内部的环形元件之外侧的结构,并且能够实现得到电磁耦合的外置环形的结构就可以。
本申请基于2005年5月2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5-148461),其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工业可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通过与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地配置弯曲元件,两元件通过馈电点直接连接而且并联地馈电,两元件分担被分割为上下频带的频带而作为天线工作,由此,具有在宽带内总能得到较高的接收灵敏度性能这样的效果,可以应用于具有广播接收功能的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等。

Claims (10)

1.一种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壳体上端部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环形元件;
改变所述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的可变调谐部件;以及,
接近所述环形元件配置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工作的弯曲元件或者螺旋元件,
所述环形元件和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各自的馈电部直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配置为比所述环形元件更接近壳体的上端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可变调谐部件使所述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在广播接收频率带的下频带内变化,
所述弯曲元件或者所述螺旋元件的共振频率被设定在所述广播接收频率带的上侧频带内。
5.一种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壳体上端部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的第一环形元件;
改变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的可变调谐部件;以及,
配置在所述环形元件附近的、作为广播接收用天线而工作的第二环形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开口面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环形元件配置为比所述第一环形元件还接近壳体的上端部侧。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元件还具有可变调谐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设定为比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调谐频率更高的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5、6、7或8所述的带广播接收器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环形元件是可翻倒式结构,
在拉出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开口面与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开口面可以平行,
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环形长度设定为比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环形长度更长。
CNA2006800027737A 2005-05-20 2006-05-19 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Pending CN1011077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48461A JP2006325133A (ja) 2005-05-20 2005-05-20 放送用受信機付き携帯電話
JP148461/2005 2005-05-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7749A true CN101107749A (zh) 2008-01-16

Family

ID=37431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27737A Pending CN101107749A (zh) 2005-05-20 2006-05-19 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23396A1 (zh)
EP (1) EP1885022A4 (zh)
JP (1) JP2006325133A (zh)
CN (1) CN101107749A (zh)
WO (1) WO20061237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417A (zh) * 2008-06-27 2011-05-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31520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Zueck Joseph Modem card with three-dimensional antenna arrangement
KR100964652B1 (ko) * 2007-05-03 2010-06-22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JP2009194864A (ja) * 2008-02-18 2009-08-27 Alps Electric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EP2107639A1 (en) * 2008-03-31 2009-10-07 Laird Technologies AB An antenna device having receiver diversity and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antenna device
JP5003628B2 (ja) * 2008-08-06 2012-08-15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チューナブルアンテナ、及びチューナブルアンテナを備えた受信装置
WO2012013240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Laird Technologies Ab Auxiliary antenna device, antenna set, and handhel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1709B2 (ja) * 1993-10-22 1998-03-25 日本電気移動通信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JPH1084209A (ja) * 1996-07-15 1998-03-31 Seiko Epson Corp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小型無線機
SE511501C2 (sv) * 1997-07-09 1999-10-11 Allgon Ab Kompakt antennanordning
JP4221878B2 (ja) * 2000-01-25 2009-02-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1352212A (ja) * 2000-06-08 2001-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装置
US6362789B1 (en) * 2000-12-22 2002-03-26 Rangestar Wireless, Inc. Dual band wideband adjustable antenna assembly
US6459413B1 (en) * 2001-01-10 2002-10-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ulti-frequency band antenna
JP3660623B2 (ja) * 2001-07-05 2005-06-15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
WO2003041216A2 (en) * 2001-11-02 2003-05-15 Skycross, Inc. Dual band spiral-shaped antenna
US6642893B1 (en) * 2002-05-09 2003-11-04 Centurion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c.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 including a retractable antenna and a meander antenna
JP3844717B2 (ja) * 2002-07-19 2006-11-15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携帯無線通信端末
JP4363936B2 (ja) * 2002-09-26 2009-11-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用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US7190322B2 (en) * 2002-12-20 2007-03-13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Meander line antenna coupler and shielded meander line
EP1586133A1 (en) * 2002-12-22 2005-10-19 Fractus S.A. Multi-band monopole antenna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6819295B1 (en) * 2003-02-13 2004-11-16 Sheng Yeng Peng Dual frequency anti-jamming antenna
TW566680U (en) * 2003-05-27 2003-12-11 Quanta Comp Inc Ring and line combined antenna
JPWO2004109850A1 (ja) * 2003-06-04 2006-07-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周波数可変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通信機
KR100450878B1 (ko) * 2003-06-13 2004-10-13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중앙 급전 구조를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내장형 안테나
JP4082302B2 (ja) * 2003-07-23 2008-04-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平面アンテナ
GB2406748A (en) * 2003-09-30 2005-04-06 Nokia Corp Digital broadcast receiver module comprising a loop antenna amplifier and demodulator and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module to a mobile terminal
JP3805772B2 (ja) * 2004-01-13 2006-08-09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無線通信装置
JP2005341224A (ja) * 2004-05-27 2005-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088294B2 (en) * 2004-06-02 2006-08-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mprising a top-mounted auxiliary input/output device and a bottom-mounted antenna
TWI337422B (en) * 2006-10-31 2011-02-11 Wistron Neweb Corp Antenna
US7639188B2 (en) * 2007-04-05 2009-12-29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Radio antenna for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WI366949B (en) * 2007-11-14 2012-06-21 Wistron Neweb Corp Antenna structu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7417A (zh) * 2008-06-27 2011-05-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02077417B (zh) * 2008-06-27 2013-11-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123790A1 (ja) 2006-11-23
EP1885022A4 (en) 2009-01-07
US20090023396A1 (en) 2009-01-22
EP1885022A1 (en) 2008-02-06
JP2006325133A (ja) 2006-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29168B2 (en) Double-action antenna
KR101150683B1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010048391A1 (en) Planar antenna structure
JP2008278219A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20090322634A1 (en) Loop antenna
US20200259244A1 (en) Multi-part radio apparatus
CN102683861A (zh) 可调谐环形天线
CN104701618A (zh) 具有混合倒f缝隙天线的电子设备
CN101107749A (zh) 带广播用接收器的便携电话
CN101779332A (zh) 天线装置及便携式无线设备
US6188364B1 (en) Matched antenna device and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a matched antenna device
JP2006319477A (ja) 複合アンテナ
CN103081220A (zh) 天线装置及无线通信机
CN112751174A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JP2002009539A (ja) 移動電話のための統合アンテナ
EP4322328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768959A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1517825B (zh) 无线系统中的天线
KR20110068246A (ko) 광대역 안테나
CN209860135U (zh) 电子设备
US6870514B2 (en) Compact monopole antenna with improved bandwidth
KR100848038B1 (ko) 다중대역 안테나
JPH1168453A (ja) 複合アンテナ
JP5078090B2 (ja) アンテナ素子及び携帯無線機
KR200441931Y1 (ko) 슬롯형 다중대역 옴니안테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