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4199A - 加压铸造装置及加压铸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压铸造装置及加压铸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4199A
CN101104199A CNA2007101364984A CN200710136498A CN101104199A CN 101104199 A CN101104199 A CN 101104199A CN A2007101364984 A CNA2007101364984 A CN A2007101364984A CN 200710136498 A CN200710136498 A CN 200710136498A CN 101104199 A CN101104199 A CN 101104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essure
liquation
plus
high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64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4199B (zh
Inventor
古谷幸儿
藤田智浩
上东喜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04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4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4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41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加压铸造装置,通过高速射出熔液,使熔液相对于模具腔的填充率达到从93%至98%的范围中选出的预定填充率时,进行柱塞的减速控制,并阶段性地增加熔液的加压力。

Description

加压铸造装置及加压铸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填充熔液后对熔液进行加压的加压铸造技术。
背景技术
在将金属熔液射入填充到模具腔内的铸造方法中,伴随腔内的熔液的凝固收缩,铸造产品有可能会产生砂眼(blow hole)。加压铸造方法,是在填充熔液后对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由此可防止产生砂眼。为了有效地防止砂眼的产生,增加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若提高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则会产生熔液进入模具的分离面等而使铸造产品的毛口增多的问题。另外,因模具暴露于高压中,也较容易对其造成损害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22146号中公开了阶段性地增加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的加压铸造方法。使用该加压铸造方法,在对熔液进行加压的初始阶段相对地降低加压力,从而降低毛口的产生,然后增加加压力以对铸造产品中熔液的凝固较慢的厚壁部、内部等进行稳定的加压。
但仅仅阶段性地增加加压力,在低加压状态下,特别是在熔液的凝固较快的模具腔表面附近、铸造产品的薄壁部,可能会因气体的混入而生产砂眼,从而无法得到质量较高的铸造产品,因此存在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铸造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加压铸造装置,通过柱塞(plunger)将射出套筒内的熔液高速射入模具腔内后,通过上述柱塞对填充至上述模具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其包括,移动速度控制部件,执行控制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的高速射出控制和减缓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的减速控制,以使上述熔液高速射入上述模具腔内;加压力控制部件,控制上述柱塞相对于上述模具腔内所填充的上述熔液的加压力;上述移动速度控制部件,在通过上述高速射出控制使上述熔液相对于上述模具腔的填充率达到从93%至98%的范围中选出的预定填充率时,进行上述减速控制,上述加压力控制部件阶段性地增加上述加压力。
采用上述加压铸造装置,在上述熔液的填充率达到从93%至98%的范围中选出的预定填充率时进行上述减速控制,并且阶段性地增加相对于上述熔液的加压力。由于在上述熔液的填充率处于93%至98%的范围内进行上述高速射出控制,由此可使高温状态的熔液容易地充满至整个上述模具腔内,即使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在初始阶段相对低压,该加压力也可充分地传递至熔液的各个角落,从而可抑制上述模具腔表面附近、铸造品的薄壁部等产生砂眼。另外,由于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在初始阶段相对低压,由此可减少毛口的产生和对模具的损害。并且,通过增加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可对铸造产品中熔液的凝固较慢的厚壁部、内部等进行稳定的加压,由此提高铸造产品的质量。
在上述加压铸造装置中,上述加压力控制部件,从相对较低的加压力到较高的加压力分两个阶段增加上述加压力。采用该加压铸造装置,可在防止装置趋于复杂化,同时可提高铸造产品的质量。
在上述加压铸造装置中,还可包括检测上述柱塞的移动量的检测部件,上述移动速度控制部件在由上述检测部件所检测的上述移动量达到与上述预定填充率相对应的移动量时进行上述减速控制。采用该加压铸造装置,可通过上述柱塞的移动量检测熔液的填充率,以容易地执行控制。
在上述加压铸造装置中,还可包括接受用户对上述预定填充率和从上述较低的加压力切换为上述较高的加压力的时机的指定的设定部件。采用该加压铸造装置,可容易地实现上述预定填充率与上述切换时机的最优化。
本发明的加压铸造方法,通过柱塞将射出套筒内的熔液射入模具腔内后,通过上述柱塞对填充至上述模具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其包括,高速射出控制步骤,控制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以使上述熔液高速射入上述模具腔内;减速控制步骤,在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之后,减缓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加压步骤,通过上述柱塞,以相对较低的加压力对填充至上述模具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之后,以相对较高的加压力进行加压;上述加压步骤中从上述较低的加压力向上述较高的加压力进行切换的切换时机,对应于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的执行时间予以设定,当该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则相对地推迟上述切换时机。
采用上述加压铸造方法,可对应于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的执行时间设定上述加压步骤中从上述较低的加压力切换至上述较高的加压力的时机,当该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则相对地推迟该切换时机。由此,在上述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中的熔液的填充率得到提高。若熔液的填充率较高则便于高温状态的熔液充满整个上述模具腔内,即使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在初始阶段相对低压,该加压力也可充分地传递至熔液的各个角落,从而可抑制上述模具腔表面附近、铸造产品的薄壁部等产生砂眼。另外,由于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在初始阶段相对低压,由此可减少毛口的产生和对模具的损害。在此,若在熔液的填充率相对较高的状态下对熔液进行加压则会产生较多的毛口。所以,通过相对地延长上述较低的加压力对熔液的加压时间,可防止毛口的产生。并且,通过增加熔液的加压力,可对铸造产品中熔液的凝固较慢的厚壁部、内部等进行稳定的加压,由此提高铸造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加压铸造方法,通过柱塞将射出套筒内的熔液射入模具腔内后,通过上述柱塞对填充至上述模具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其包括,高速射出控制步骤,控制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以使上述熔液高速射入上述模具腔内;减速控制步骤,在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至后,减缓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加压步骤,通过上述柱塞,以相对较低的加压力对填充至上述模具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之后,以相对较高的加压力进行加压;上述较低的加压力,对应于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的执行时间予以设定,当该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则相对地降低该加压力。
采用上述加压铸造方法,可对应于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的执行时间设定上述较低的加压力,当该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则相对地降低该加压力。由此,在上述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中的熔液的填充率得到提高。若熔液的填充率较高则便于高温状态的熔液充满整个上述模具腔内,即使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在初始阶段相对低压,该加压力也可充分地传递至熔液的各个角落,从而可抑制上述模具腔表面附近、铸造产品的薄壁部等产生砂眼。另外,由于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在初始阶段相对低压,由此可减少毛口的产生和对模具的损害。在此,若在熔液的填充率相对较高的状态下对熔液进行加压则会产生较多的毛口。所以,通过相对地降低上述较低的加压力可防止毛口的产生。并且,通过增加熔液的加压力,可对铸造产品中熔液的凝固较慢的厚壁部、内部等进行稳定的加压,由此提高铸造产品的质量。
在上述加压铸造方法中,上述较高的加压力,可对应于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的执行时间予以设定,当该执行时间相对较短时则相对地提高该加压力。由此,在上述执行时间相对较短时可降低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中的熔液的填充率。若熔液的填充率较低,则高温状态的熔液难以充满整个上述模具腔内,在熔液的凝固较快的模具腔表面附近、铸造产品的薄壁部等容易产生砂眼。因此,通过相对地提高上述较高的加压力可防止砂眼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加压铸造装置A的方框图。
图2(a)是表示采用加压铸造装置A进行铸造时的射出速度、铸造压力的时序变化的铸造例示意图,图2(b)是表示柱塞移动量与熔液填充率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是表示CPU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a)及图4(b)是表示实验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加压铸造装置A的方框图。模具10由固定模11和移动模12构成,其内部形成腔13。向腔13填充熔液时,固定模11和移动模12通过未图示的合模装置合模。
在腔13的端部设置有排气阀14,向腔13填充熔液时,腔13内的空气从排气阀14排出。推杆(ejector pin)15被插入移动模12中。推杆15,由推杆板16支撑,当移动移动模12以取出腔13内所形成的铸造品时,使铸造产品与移动模12分离。
推杆板16内设置有传感器单元17。传感器单元17,经由推杆15检测腔13内所填充的熔液的熔液压力或熔液温度。
固定模11中形成有熔液的导入部11a,射出套筒20的端部安装于此处。射出套筒20中形成有熔液的供液口21,熔液从未图示的供液装置经由供液口21供给至射出套筒20内。柱塞30的冲头(plunger chip)31插入射出套筒20内。柱塞30的柱塞杆(plunger rod)32插入射出液压缸40,其后端部与活塞(piston)41连接。
储液器(accumulator)51、52中积蓄通过未图示的泵(pump)、调节器等(regulator)将油压维持在指定压力的工作油。储液器51中积蓄相对低压的工作油,储液器52中积蓄相对高压的工作油。储液器51及52经由配管与电磁方向阀60连接。电磁方向阀60,对储液器51和储液器52进行切换,使其中任意一方与电磁方向阀61连接。
电磁方向阀61,包括,经由配管61a与电磁方向阀60连接的端口;与排油管53连接的端口;经由配管61b与射出液压缸40的后室42连接的端口;经由配管61c与流量控制阀70及止回阀71连接的端口。于是,在射出熔液时,储液器51或52可与后室42连接,另外,经由流量控制阀70,射出液压缸40的前室43与排油管53连接。另外,射出液压缸40恢复到初始状态时,储液器51和前室43经由止回阀71予以连接,另外,后室42与排油管53予以连接。
流量控制阀70与射出液压缸40的前室43连接,调节从前室43排出的工作油的流量,由此可调节柱塞30的移动速度。止回阀71,与流量控制阀70并列地连接于前室43,在熔液射出后并且活塞41返回到初始位置时被打开,以向前室43内供给工作油。
控制部80,包括,控制加压铸造装置A的CPU81;存储可变数据、程序的RAM82;存储固定数据、程序的ROM83;存储CPU81执行的程序等的HDD(硬盘驱动器)84;I/F(接口)85。I/F85连接有,传感器单元17、流量控制阀70、电磁方向阀60、61、检测柱塞30的移动量的移动量传感器33。CPU81经由I/F85,获取传感器单元17、移动量传感器33的检测结果。另外,CPU81经由I/F85,控制流量控制阀70的开度、电磁方向阀60、61的切换。
I/F85还连接有输入装置86、显示器87。输入装置86用于用户输入铸造条件等的设定,作为接受用户对这些条件的指定的设定部件。显示器87用于显示各种信息。
(装置的运作)
接着,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加压铸造装置A的运作。加压铸造装置A中,从供液口21向射出套筒20内供给熔液。工作油从储液器51供给至射出液压缸40的后室42,柱塞30向射出套筒20一侧移动。由此,射出套筒20内的熔液在柱塞30的冲头31的作用下射向腔13内。
向腔13内填充熔液后,因储液器51的工作油的压力,冲头31对熔液进行加压。然后,切换到由储液器52向射出套筒20的后室42供给工作油,由此冲头31可以更高的加压力对熔液进行加压。进行规定时间的加压之后,一个单位的铸造就此结束。
图2(a)是表示采用加压铸造装置A进行铸造时的射出速度、铸造压力的时序变化的铸造例示意图。首先,说明射出速度的控制(柱塞30的移动速度控制)。柱塞30的移动速度控制大致分为,柱塞30的移动速度为低速的初始控制、高速的高速射出控制以及低速的减速控制。本实施例中,从储液器51向射出液压缸40的后室42供给一定压力的工作油。由此,柱塞30的移动速度取决于单位时间内从前室43排出的工作油的排出量。
从前室43排出的工作油的排出量通过流量控制阀70的开度予以调节。在初始控制及减速控制时,流量控制阀70的开度相对缩小,工作油的排出量相对减少,由此前室43与后室42的工作油的压力差减小,柱塞30的移动速度处于低速。另一方面,在高速射出控制时,流量控制阀70的开度相对增大,工作油的排出量相对增加,由此前室43与后室42的工作油的压力差增大,柱塞30的移动速度处于高速。
流量控制阀70的开度由CPU81控制。因此,CPU81及流量控制阀70作为移动速度控制部件而发挥功能,其进行控制柱塞30的移动速度以向腔13内高速射入熔液的高速射出控制和减缓柱塞30的移动速度的减速控制。
本实施例中,从高速射出控制切换为减速控制的时机由腔13内的熔液填充率决定。熔液填充率如图2(b)所示与柱塞30的移动量成正比。因此,可通过参考柱塞30的移动量,设定与熔液填充率相对应的切换时机。通过移动量传感器33检测柱塞30的移动量,可以检测熔液填充率,由此不必进行实测即可检测出熔液填充率,从而可更容易地进行控制。
另外,熔液填充率也可根据传感器单元17所检测的熔液压力、熔液温度予以导出。因此,也可参照传感器单元17所检测的熔液压力、熔液温度设定从高速射出控制切换至减速控制的时机。
接着,说明加压力的切换控制。本实施例中,熔液的加压力的切换由电磁方向阀60进行,通过将向射出液压缸40的后室42供给工作油的供给源从储液器51切换至储液器52,可阶段性地增加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电磁方向阀60的切换由CPU81控制。由此,CPU81及电磁方向阀60作为控制柱塞30相对于填充至腔13内的熔液的加压力的加压力控制部件而发挥功能。
本实施例中,分两个阶段将熔液的加压力从相对较低的加压力增加至较高的加压力,但也可以分为3个阶段以上。但是,若分为3个阶段以上,则必须增设储液器等。所以,分两个阶段执行可防止装置的复杂化。
(射出条件与增加加压力的关系)
阶段性地增加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有利于防止铸造产品的毛口的产生及降低对模具10的损害。即,若使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在初始阶段处于相对的低压,有利于防止毛口的产生及降低对模具10的损害。另外,通过增加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可对铸造产品中熔液的凝固较慢的的厚壁部、内部等进行稳定的加压。
但是,由于在对熔液进行加压的初始阶段的加压力较低,所以在凝固较快的腔13的表面附近、铸造产品的薄壁部等有可能产生砂眼。因此,通过推迟减速控制的开始时机,以及提高通过高速射出控制实现的熔液填充率,可以使处于高温状态的熔液容易地充满整个腔13,即使在初始阶段时相对于熔液的加压力相对低压,该加压力也可充分地传递至熔液的各个角落,由此可防止在上述模具腔表面附近、铸造产品的薄壁部等产生砂眼。当通过高速射出控制使熔液的填充率达到从93%至98%的范围中选出的填充率时开始减速控制,如后所述,可减少砂眼的产生。
这样,根据射出条件(从高速射出控制切换为减速控制的时机)和加压力的阶段性增加,可以通过减少毛口的产生及砂眼的产生来提高铸造品的质量,并且可降低对模具10的损害,以此实现加压铸造的最优化。
另外,如本实施例所述,分两个阶段切换熔液加压力时,该切换时机、加压力对应于高速射出控制的执行时间(由CPU81计测的时间,或预先设定的时间)进行以下的设定则较为理想。首先,高速射出控制的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高速射出控制所实现的熔液填充率相对提高,由此加压力的切换时机相对地推迟。如上所述,若熔液的填充率较高,则高温状态的熔液容易充满整个流动腔13,即使加压力为低压也可防止砂眼的产生。另一方面,熔液的填充率相对较高的状态下以较高的加压力对熔液进行加压时,毛口的产生会相对地增多。在此,若考虑毛口的产生或对模具10的损害,以在高速射出控制的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推迟加压力的切换时机较为理想。
另外,高速射出控制的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可相对地降低第1阶段的低加压力。如上所述,高速射出控制所实现的熔液填充率较高时砂眼的产生减少,因此为了降低毛口的产生、对模具10的损害,以相对地降低第1阶段的低加压力较为理想。
另外,高速射出控制的执行时间相对较短时,可相对地提高第2阶段的高加压力。高速射出控制的执行时间相对较短时,高速射出控制所实现的熔液填充率降低。若熔液的填充率较低,高温状态的熔液难以充满整个腔13,由此容易产生砂眼。为此,可以通过相对地提高第2阶段的高加压力来防止砂眼的产生。
(控制部80的处理)
接着,说明CPU81执行的处理。图3(a)表示进行铸造条件的设定处理时的流程图,图3(b)表示进行铸造时的流程图。这些程序存储于HDD84,由CPU81执行。
首先,参照图3(a),在S1中执行条件设定处理,然后,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在条件设定处理中,进行接受用户对作为从高速射出控制切换为减速控制的时机的填充率及加压力的切换时机等铸造条件的指定的设定处理。
用户指定填充率后,换算为与之对应的柱塞30移动量并保存在RAM82或HDD84中。另外,用户通过时间(等待时间)指定了加压力的切换时机后,保存在RAM82或HDD84中。本实施例中,指定加压力的切换时机的等待时间在熔液填充率为指定值(例如90%)时开始计测。经过等待时间后,加压力从低压切换为高压。另外,作为计测的开始指标的熔液填充率被换算为柱塞30的移动量而受到管理。
用户可以分别独立地设定作为从高速射出控制切换为减速控制的时机的填充率及加压力的切换时机,由此在铸造产品的试制阶段,可以各种条件试制铸造产品,并通过评估来实现最优化。
接着,参照图3(b)说明进行铸造时CPU81的处理。完成模具10的安装、熔液的供给准备后,在S11中进行射出开始处理。在此,设定电磁方向阀60,使储液器51与电磁方向阀61连接。另外,对流量控制阀70的开度进行设定以适用于初始控制。熔液向射出套筒20内填充完成后,对电磁方向阀61进行控制,使工作油从储液器51供给至射出液压缸40的后室42。由此,柱塞30向射出套筒20一侧移动,熔液开始向腔13射入。
在S12中获取移动量传感器33的检测结果,判定柱塞30的移动量是否为对应于从初始控制切换为高速射出控制的时机的移动量。另外,预先设定有对应于从初始控制切换为高速射出控制的时机的移动量。若符合上述条件则进入S13,若不符合则再次执行S12的处理。
在S13中开始高速射出控制。此时,使流量控制阀70的开度扩大至预先设定的开度。由此柱塞30的移动速度加快。在S14中,判定柱塞30的移动量是否为对应于等待时间的计测开始时机的移动量。若符合条件则进入S15,若不符合则进入S16。在S15中,开始等待时间的计测。
在S16中,判定柱塞30的移动量是否为对应于作为从高速射出控制切换为减速控制的时机的填充率的移动量。若符合条件则进入S17,若不符合则进入S18。在S17中,开始减速控制。此时,使流量控制阀70的开度缩小至预先设定的开度,由此柱塞30的移动速度减慢。
在S18中,判定是否经过了在S15中开始计测的等待时间。若符合条件则进入S19,若不符合则(包括未开始进行等待时间的计测的情况)返回S14。在S19中,进行加压力的切换。在此,对电磁方向阀61进行控制,使储液器52代替储液器51而与射出液压缸40的后室42连接。由此,腔13内的熔液加压力从储液器51内的工作油所产生的较低的加压力切换为储液器52的工作油所产生的较高的加压力。
在S20中,判定是否经过了指定时间。该时间为储液器52的工作油产生的较高的加压力下的熔液加压时间。若符合条件则进入S21,若不符合则继续等待。在S21中进行结束处理。在此,执行取出铸造产品、使柱塞30返回到初始位置等进行下一次铸造处理的准备处理。到此,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实验例)
针对改变作成从高速射出控制切换为减速控制的时机的填充率,并且对填充熔液后的加压力以1个阶段进行增压的情况和分两个阶段进行增压的情况,调查了铸造毛口的产生量和砂眼的产生率。铸造的对象是发动机的缸体,熔液是铝合金熔液。填充熔液后的加压力以1个阶段进行增压时约为70MPa,分两个阶段进行增压时第1阶段约为30MPa,第2阶段约为70MPa。填充熔液后的加压力分两个阶段进行增压时,加压力的切换时机为从熔液填充率达到92%的时刻开始计测的0.45秒之后。
图4是表示实验结果的示意图,图4(a)表示铸造毛口的产生量与作为从高速射出控制切换为减速控制的时机的填充率的关系,图4(b)表示砂眼的产生量与作为从高速射出控制切换为减速控制的时机的填充率的关系。铸造毛口的产生量是以各填充率试制多个铸造产品,各铸造产品中产生的铸造毛口的平均产生量。砂眼的产生率是缸体的特定部位(加工面)的砂眼的产生率,是以各填充率试制多个铸造产品,在加工面产生砂眼的铸造产品的比例。
观察图4(a)的结果可知,分两个阶段对填充熔液后的加压力进行增压时,与作为切换时机的填充率无关,铸造毛口的产生量均大幅降低。其理由是,分两个阶段对填充熔液后的加压力进行增压时,初期的加压力与采用一个阶段进行增压的情况相比,大约低40MPa。
另一方面,观察图4(b)的结果可知,分两个阶段对填充熔液后的加压力进行增压时,砂眼的产生率随着作为切换时机的填充率呈现大幅变化,填充率低于93%时,砂眼的产生率大幅低于对填充熔液后的加压力以一个阶段进行增压的情况。但是,达到93%以上,特别是94%以上后,分两个阶段对填充熔液后的加压力进行增压的情况,与以一个阶段进行增压的情况相比,砂眼的产生率相同或者更低。
其理由是,因为分两个阶段对加压力进行增压时,虽然在第1阶段为低压而容易产生砂眼,但是通过提高高速射出时的熔液填充率,对高温状态的熔液施加了加压力(第1阶段的低压力),由此可以减少砂眼的产生。因此,作为从高速射出控制切换为减速控制的时机的填充率以93%以上为宜,94%以上则更佳。另外,填充率若超过98%,则射出液压缸40的减速控制达到应答界限,由此会对熔液产生巨大的冲击压力,从而使铸造毛口急剧增加,因此上述填充率以98%以下为宜。

Claims (7)

1.一种加压铸造装置,通过柱塞将射出套筒内的熔液高速射入模具腔内后,通过上述柱塞对填充至上述模具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其特征在于:
包括,
移动速度控制部件,执行控制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的高速射出控制和减缓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的减速控制,以使上述熔液高速射入上述模具腔内;
加压力控制部件,控制上述柱塞相对于上述模具腔内所填充的上述熔液的加压力;
上述移动速度控制部件,在通过上述高速射出控制使上述熔液相对于上述模具腔的填充率达到从93%至98%的范围中选出的预定填充率时,进行上述减速控制,
上述加压力控制部件,阶段性地增加上述加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力控制部件,从相对较低的加压力到较高的加压力分两个阶段增加上述加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压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上述柱塞的移动量的检测部件,
上述移动速度控制部件,在上述检测部件所检测的上述移动量达到与上述预定填充率相对应的移动量时,进行上述减速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受用户对上述预定填充率和从上述较低的加压力切换为上述较高的加压力的时机的指定的设定部件。
5.一种加压铸造方法,通过柱塞将射出套筒内的熔液射入模具腔内后,通过上述柱塞对填充至上述模具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其特征在于:
包括,
高速射出控制步骤,控制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以使上述熔液高速射入上述模具腔内;
减速控制步骤,在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之后,减缓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
加压步骤,通过上述柱塞,以相对较低的加压力对填充至上述模具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之后,以相对较高的加压力进行加压;
上述加压步骤中从上述较低的加压力向上述较高的加压力进行切换的切换时机,对应于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的执行时间予以设定,当该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则相对地推迟上述切换时机。
6.一种加压铸造方法,通过柱塞将射出套筒内的熔液射入模具腔内后,通过上述柱塞对填充至上述模具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其特征在于:
包括,
高速射出控制步骤,控制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以使上述熔液高速射入上述模具腔内;
减速控制步骤,在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之后,减缓上述柱塞的移动速度;
加压步骤,通过上述柱塞,以相对较低的加压力对填充至上述模具腔内的熔液进行加压之后,以相对较高的加压力进行加压;
上述较低的加压力,对应于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的执行时间予以设定,当该执行时间相对较长时则相对地降低该加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压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较高的加压力,对应于上述高速射出控制步骤的执行时间予以设定,当该执行时间相对较短时则相对地提高该加压力。
CN2007101364984A 2006-07-13 2007-07-10 加压铸造装置及加压铸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41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93208 2006-07-13
JP2006-193208 2006-07-13
JP2006193208A JP4617491B2 (ja) 2006-07-13 2006-07-13 加圧鋳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4199A true CN101104199A (zh) 2008-01-16
CN101104199B CN101104199B (zh) 2011-02-09

Family

ID=38998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649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4199B (zh) 2006-07-13 2007-07-10 加压铸造装置及加压铸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17491B2 (zh)
CN (1) CN10110419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9681A (zh) * 2011-10-19 2014-06-2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注射装置
CN10818837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控制器用高压箱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6558A (zh) * 2018-05-24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金属中框加工方法、金属中框和移动终端
CN110470551A (zh) * 2019-09-04 2019-11-19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shpb试验装置及其发射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13579196A (zh) * 2021-07-15 2021-11-02 伯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轻合金改性产品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5642B2 (ja) * 2016-05-10 2020-08-26 芝浦機械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及び固液共存金属の成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4257A (ja) * 1984-11-21 1986-07-01 Honda Motor Co Ltd 鋳造方法
JP2938962B2 (ja) * 1990-11-07 1999-08-25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の射出制御方法
JP2002361393A (ja) * 2001-06-08 2002-12-17 Nakanihon Diecast Kogyo Kk ダイカスト製造方法
TWI274611B (en) * 2002-08-01 2007-03-01 Toshiba Machine Co Ltd Injection device for die-cast machine
JP4007423B2 (ja) * 2003-03-18 2007-11-14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の射出装置
US7225854B2 (en) * 2004-03-30 2007-06-0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Casting method and casting apparatu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9681A (zh) * 2011-10-19 2014-06-2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注射装置
CN103889681B (zh) * 2011-10-19 2016-04-1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注射装置
US9364983B2 (en) 2011-10-19 2016-06-14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Injection apparatus
CN108188370A (zh) * 2017-12-29 2018-06-22 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控制器用高压箱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6558A (zh) * 2018-05-24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金属中框加工方法、金属中框和移动终端
CN110470551A (zh) * 2019-09-04 2019-11-19 湖北文理学院 一种shpb试验装置及其发射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13579196A (zh) * 2021-07-15 2021-11-02 伯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轻合金改性产品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17491B2 (ja) 2011-01-26
JP2008018461A (ja) 2008-01-31
CN101104199B (zh) 201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4199B (zh) 加压铸造装置及加压铸造方法
US20100000699A1 (en) Die casting machine and die casting method
KR20040095705A (ko) 다이캐스트 머신의 사출 장치 및 주조 방법
CN101557893A (zh) 压铸机及压铸铸造方法
CN112427617A (zh) 一种液态金属多段匀加速压射的压力铸造方法
KR101506921B1 (ko) 다이캐스트 장치에서의 사출 실린더의 유압 회로
KR20210116565A (ko) 다이캐스트 머신, 금형 구비 다이캐스트 머신, 다이캐스트 머신용 제어 장치 및 다이캐스트 방법
US20080164002A1 (en) Die casting machine with reduced static injection pressure
KR20040028554A (ko) 다이캐스트 제품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623749A (zh) 一种压力铸造模以及能产生高压的低压铸造机
US4562875A (en) Die-ca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S591059A (ja)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の射出速度制御方法
JP2010201436A (ja)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及びダイカスト鋳造方法
CN103008609B (zh) 压铸机压射位移监控方法
JP4048875B2 (ja) 射出成形制御方法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WO2023228390A1 (ja) ダイカスト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6421679B2 (ja) 鋳造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13305281B (zh) 压铸方法及压铸装置
KR101000361B1 (ko) 알루미늄 실린더블록 제조용 고압주조 금형장치 및알루미늄 실린더블록의 제조방법
JP2022134173A (ja) ダイカスト用装置およびダイカスト法
JP3063954B2 (ja) ダイカストマシンの射出装置
JP2003290900A (ja) コールドチャンバ式ダイカスト機の射出装置
CN115106504A (zh) 操作热室压铸系统的方法、铸件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792312B (zh) 断速压射高压铸造方法
JPH1024357A (ja) 射出成形法およ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