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2957A - 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扶梯 - Google Patents

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扶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2957A
CN101102957A CNA2006800024137A CN200680002413A CN101102957A CN 101102957 A CN101102957 A CN 101102957A CN A2006800024137 A CNA2006800024137 A CN A2006800024137A CN 200680002413 A CN200680002413 A CN 200680002413A CN 101102957 A CN101102957 A CN 101102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rail
band
escalator
moving sidewalk
inclined lad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24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玛·马斯塔拉蒂
埃斯科·奥兰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02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29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2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responsive to, or preventing, jamming by foreign objects
    • B66B29/04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responsive to, or preventing, jamming by foreign objects for balustrades or handrail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第一扶栏(2)包括形成为环的连续的移动第一扶栏带(3),该扶栏带具有乘客的手握持支撑的第一手持部分(4)。第二扶栏(8)沿传送方向设置在第一扶栏之后并且在传送装置旁边处于与第一扶栏相同的一侧上并且沿着平行于第一扶栏(2)的方向延伸。第一扶栏(2)和第二扶栏(8)安装成相互重叠,使得第一手持部分(4)的后端(5)基本上与第二手持部分(10)的前端(11)并排设置,使得在第一与第二手持部分之间保持间隙(14)。第一扶栏(2)和/或第二扶栏(8)包括用于防止乘客的手指进入间隙(14)的导向元件(15)。

Description

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扶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限定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扶梯。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各种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扶梯运送站立或走动的人。自动人行道同样公知为移动的人行道和自动人行道。这种自动人行道安装在例如飞机场的远距离走廊中、商业中心和地铁车站以及大型空间中。自动人行道可包括水平部分和稍微倾斜的上升和/或下降部分。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扶梯包括用于沿传送方向使传送装置上的乘客移动的传送装置。该自动人行道还包括第一扶栏和第二扶栏,该第二扶栏位于第一扶栏的沿传送方向的后方,并且沿着平行于第一扶栏的方向并排地延伸并且处于传送装置的相同侧上。第一扶栏包括形成为环的第一移动连续扶栏带,其具有乘客可以手握支撑的上部第一手持部分。该扶栏带支承在第一扶栏框架上。类似地,第二扶栏包括形成为环的第二移动连续扶栏带,其具有乘客可以手握支撑的上部第二手持部分。该扶栏带支承在第二扶栏框架上。
这种类型的解决方案公开在说明书JP 2000-318961中,该说明书包括用于加速/减速类型的自动人行道的扶栏,该自动人行道具有多个扶栏,一个接着一个。在每个双轴向连续扶栏中,相互独立移动的连续扶栏带的绕转部分彼此的位置非常接近,这就是扶栏带在绕转部分中必须形成非常小的半径的弧形的原因。为了覆盖两个连续扶栏带之间的间隙,该扶栏设置有采用梳板形式的固定扶栏部分,其与扶栏带对齐布置。该梳板具有多个相互邻近的指状件。该连续扶栏带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相互邻近的凹槽,这些凹槽用于接纳梳板指状件。该梳板和凹槽的功能在于通过防止乘客的手/手指进入扶栏带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对乘客的手/手指造成伤害。
现有技术方案问题在于,其不允许在扶栏带围绕上返回部分与下返回部分之间的大180°弧形转动的位置处使用传统的大直径端部绕转部分。
现有方案的另一问题在于,梳板和凹槽扶栏带成本昂贵并且具有复杂的专门结构。对于乘客来说,触碰和倚靠凹槽扶栏带会感觉不方便。这些凹槽同样也常常堆积杂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
本发明的具体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安全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中手和手指以简单和经济的有利方式被防止进入连续的扶栏带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公开一种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中的扶栏可采用传统的光滑表面扶栏带实现,从而形成连续扶栏带并且其中端部可使用形成大直径(例如大约0.5m的半径)的圆形弧的传统绕转部分实现。
发明的简要说明
本发明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特征由权利要求1公开的内容限定。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由其他权利要求公开的内容限定。本发明的实施例也示出于说明书部分以及本申请的附图中。该申请文件公开的发明内容也可采用除了下述权利要求限定的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限定。本发明的内容也包括若干分离的发明,尤其考虑到本发明明示或暗示方案或者由此获得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下述权利要求中包含的一些属性从分离的发明概念来看可能是多余的。在本发明基本概念的框架内,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与其他实施例联合使用。
本发明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包括
-传送装置,用于沿传送方向移动传送装置上的乘客;
-第一扶栏,该扶栏包括形成为环的移动第一扶栏带,该扶栏带具有乘客的手握持支撑的上部第一手持部分,所述第一手持部分在传送方向的后面具有后端;以及用于支承和导向该扶栏带的第一扶栏框架,和第一侧,以及
-第二扶栏,从传送方向看,该第二扶栏设置在第一扶栏之后并且在传送装置旁边处于与第一扶栏相同的一侧上并且沿着平行于第一扶栏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扶栏包括形成为环的第二移动连续扶栏带并且具有乘客的手握持支撑的上部第二手持部分,该第二握持部分在沿传送方向的前面具有前端;以及用于支承并导引扶栏带的第二扶栏框架,以及第二侧,该第二侧面向第一扶栏框架的第一侧。
根据本发明,第一扶栏和第二扶栏安装成相互重叠,使得第一手持部分的后端基本上与第二手持部分的前端并排设置,使得在第一手持部分与第二手持部分之间保持间隙。第一扶栏和/或第二扶栏包括用于防止乘客的手指进入相互邻近的扶栏带之间的间隙的导向元件。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扶栏的重叠布置允许扶栏端部采用大半径的传统弧形绕转部分实现。导向元件保持乘客的手指离开扶栏带之间的间隙并且消除被夹住或卡住的危险。该方案是安全、简单的并且成本低。该导向元件可形成为使得其不包括易磨损的移动部件。在远距离的自动人行道中,可使用理想长度的扶栏,适当数量的扶栏以重叠的方式邻近地布置。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第一扶栏的位置与第二扶栏相比相对于传送装置来说更加向内。导向元件附接至第一扶栏框架的第一侧。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导向元件包括导向边缘,该边缘在第一扶栏带的紧下方、邻近第一手持部分并且与之平行地延伸,从而防止手指插入第一扶栏带的下方。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导向边缘具有警报元件,诸如形成在其中的并且呈褶皱形状等的凸起,使得握持第一扶栏带的手的手指能够与警告元件相遇,从而警告乘客得知正在接近的切换点,在该点处,手必须从第一扶栏带向上移动至第二扶栏带。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第二扶栏带包括下部返回部分和弧形绕转部分,第二扶栏以基本大半径的180°从返回部分绕转至第二握持部分。导向元件包括带罩,该带罩沿侧向和垂直方向延伸至少局部地超过第二扶栏带的绕转部分,按照其弯曲形状,防止乘客的手进入第一扶栏框架与第二扶栏带的绕转部分之间的间隙。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导向元件包括在间隙中沿纵向和垂直延伸的插入元件,该导向元件沿纵向和横向方向局部地填充该间隙,达到扶栏带的上表面的高度,防止手指插入该间隙中。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中,导向元件由整体固态材料形成,具有整体形成的导向边缘、警告元件、带罩和插入元件。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第一扶栏带和第二扶栏带的移动速度基本上相同。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第一扶栏带和第二扶栏带的移动速度是不同的。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是所谓的高速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包括加速区段,用于将乘客运输速度从基本上较低的初始速度增加至提高的运输速度;恒速区段,用于以不变的运输速度运送乘客;以及减速区段,用于将乘客运输速度从不变的运输速度减小至减速的最终速度。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第一扶栏处于加速区段,第二扶栏处于加速区段或恒速区段,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扶栏带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一扶栏带的移动速度。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第一扶栏和第二扶栏处于恒速区段,因此,第一扶栏带和第二扶栏带的移动速度基本上相同。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第一扶栏处于恒速区段或处于减速区段,第二扶拦处于减速区段,因此,第二扶栏带的移动速度低于第一扶栏带的移动速度。
在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的实施例中,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是设计成安装在诸如地板或其他支撑物的固定基部上的低外形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本发明将参照一些实施例以及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的自动人行道的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图1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
图3示出图2的视图III-III,
图4示出从上方倾斜观看的叠置第一和第二扶栏的重叠部分的不等角投影视图,其上安装有导向元件,
图5示出第一和第二扶栏的重叠部分的俯视图,
图6示出从图5的方向VI-VI观看的图4的转换部分,
图7和8示出乘客的手如何在转换部分上受到导引的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传送装置(1)
第一扶栏(2)
第一扶栏带(3)
第一手持部分(4)
后端(5)
第一扶栏框架(6)
第一侧(7)
第二扶栏(8)
第二扶栏带(9)
第二手持部分(10)
前端(11)
第二扶栏框架(12)
第二侧(13)
间隙(14)
导向元件(15)
导向边缘(16)
警告元件(17)
返回部分(18)
绕转部分(19)
带罩(20)
插入元件(21)
高度(T)
加速区段(22)
恒速区段(23)
减速区段(24)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水平自动人行道的示意图。该自动人行道包括传送装置1和位于传送装置侧面的连续的扶栏2、8。在图1和下述说明书中,将描述位于自动人行道入口端的两个连续扶栏2、8,但是很明显,本发明的原理可应用至沿着自动人行道的任何点的连续扶栏的切换部分。
图1所示的自动人行道是所谓的高速自动人行道,其传送方向为从右到左。该自动人行道是设计为安装在诸如地板或其他支撑物的固定基部上的低外形自动人行道。在入口端,该自动人行道具有加速区段22,用于从基本上很慢的初始速度,对应于人走路的速度(例如0.5-0.7m/s),加速至提高的运输速度(例如5m/s)。在恒速区段23,乘客以该恒速运输速度被运送。在出口端,该自动人行道具有减速区段24,将乘客运输速度从不变的运输速度减小至减速最终速度,对应于前面所述的人走路的速度。该自动人行道侧面的扶栏上的扶栏带以接近传送装置在对应区段中的速度移动,使得扶栏带在扶栏的长度L上相对于传送装置的引导/打滑处于适当的限制内,例如+/-35-40cm。
图2示出在自动人行道入口端的图1中的局部A,其包括第一扶栏2和邻近其设置的第二扶栏8。第二扶栏8的位置在第一扶栏2沿传送方向的后面并且与第一扶栏处于相同的一侧上,该第二扶栏在传送装置1的侧面沿与第一扶栏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以短的侧向距离与第一扶栏相分离,使得扶栏2和8以相互重叠的方式并列放置。
第一扶栏2包括形成为环形的连续的移动第一扶栏带3并且包括上部第一手持部分4,乘客的手可握持该部分以进行支撑,所述第一手持部分在沿传送方向的后面具有后端5。扶栏带3的返回部分被导向成在传送装置框架内运行。在扶栏带环的任一端处设置有弧形转绕部分,该转绕部分具有大半径并且位于返回部分与第一手持部分3之间。该扶栏带3由第一扶栏框架6支承并且导向,该第一扶栏框架具有第一侧7,在图2中为面向观察者的一侧。
对应地,第二扶栏8与第一扶栏2的结构相同。第二扶栏8包括形成为环的连续的移动第二扶栏带9并且具有上部第二手持部分10,乘客的手可握持该部分以进行支撑,所述第二手持部分在沿传送方向的前面具有前端11。第二扶栏框架12支承并且导引扶栏带9。第二扶栏框架12的第二侧13是面向第一扶栏框架6的第一侧7的侧面,并且在图2中背离观察者。
如图2-8所示,第一扶栏2和第二扶栏8采用重叠的方式布置,使得第一手持部分4的后端5基本上与第二手持部分10的前端11并排设置,使得在第一和第二手持部分之间保持间隙14。如图2所示,导向元件15附接至第一扶栏2从而防止乘客的手指进入间隙4。第一扶栏2的位置相对于传送装置1来说比第二扶栏8更加向后。
参照图5,该图示出导向元件15,该导向元件设置在重叠部分的从扶栏带的移动方向观看的入口侧上并且附接至第一扶栏框架6的第一侧7。第二导向元件15附接至第二扶栏框架12的第二侧13并且布置在重叠部分的从扶栏带的移动方向观看的后缘侧上。
从图4和7-8清楚可见,导向元件15包括导向边缘16,该导向边缘在第一扶栏带3紧下方接近第一手持部分4延伸并且与其平行,防止手指插入至第一扶栏带3的下方(参见图7)。导向边缘16设置有警告元件17,在该实例中为褶皱形等,使得握持第一扶栏带3的手的手指可遇到警告元件17从而使乘客得知正在接近的切换点,在该切换点处,乘客将手从第一扶栏带3移动到第二扶栏带8上。图7示出握持第一扶栏带3的手的手指如何遇到警告元件17。
同样可从图5、6和7可见,导向元件15额外地包括在间隙14中纵向和垂直延伸的插入元件21,该插入元件沿纵向和横向方向局部地填满该间隙并且接近扶栏带3、9的上表面的高度T,从而防止手指插入该间隙14。插入元件21防止手指在邻近的带之间卡住并且其形状基本上使得手指被同时地抬高至下一扶栏带上。乘客无法将手指插入扶栏带之间,即使他想要这么作,并且手指和手可被安全地导向至下一个扶栏带。
导向元件15同样包括带罩20,其沿着侧向和垂直方向延伸,至少局部地超过第二扶栏带3的绕转部分19,按照其弯曲形状,防止用户的手进入第一扶栏框架6与第二扶栏带3的转绕部分19之间的间隙。
导向元件15由整件固态材料形成,其中形成有导向边缘16、警告元件17、带罩20和插入元件21。
再次参照图1,第一扶栏2处于加速区段22,第二扶栏8处于加速区段22或恒速区段2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扶栏带9的移动速度高于第一扶栏带3的移动速度。
第一扶栏2和第二扶栏8也可处于恒速区段2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扶栏带3和第二扶栏带9的移动速度基本上是相同的。
对应地,第一扶栏2可以处于恒速区段23或减速区段24,第二扶栏8处于减速区段24,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扶栏带9的移动速度低于第一扶栏带3的移动速度。
如上所述以重叠方式布置连续扶栏可允许自动人行道的扶栏分为适当长度的区段,因此不需要使用非常长的扶栏带环。扶栏带环的长度可自由地选择。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相反,可在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概念男的范围内进行许多变化。因此,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自动人行道可由移动斜梯、自动扶梯或类似传送装置替代。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借助实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许多改进和不同的实施例都可处于随后的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概念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运送乘客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包括
-传送装置(1),用于沿传送方向移动传送装置上的乘客;
-第一扶栏(2),该扶栏包括形成为环的移动第一扶栏带(3),该扶栏带具有乘客的手握持支撑的上部第一手持部分(4),所述第一手持部分在传送方向的后面具有后端(5);和用于支承和导向该扶栏带(3)的第一扶栏框架(6),以及第一侧(7),以及
-第二扶栏(8),从传送方向看,该第二扶栏设置在第一扶栏之后并且在传送装置旁边处于与第一扶栏(2)相同的一侧上并且沿着平行于第一扶栏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扶栏(8)包括形成为环的第二移动连续扶栏带(9)并且具有乘客的手握持支撑的上部第二手持部分(10),该第二握持部分在沿传送方向的前面具有前端(11);以及用于支承并导引扶栏带(9)的第二扶栏框架(12),以及第二侧(13),该第二侧面向第一扶栏框架(6)的第一侧(7),其特征在于,第一扶栏(2)和第二扶栏(8)安装成相互重叠,使得第一手持部分(4)的后端(5)基本上与第二手持部分(10)的前端(11)并排设置,使得在第一手持部分与第二手持部分之间保持间隙(14);第一扶栏(2)和/或第二扶栏(8)包括用于防止乘客的手指进入间隙(14)的导向元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第一扶栏(2)的位置与第二扶栏(8)相比相对于传送装置来说更加向内;并且导向元件(15)附接至第一扶栏框架(6)的第一侧(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导向元件(15)包括导向边缘(16),该边缘在第一扶栏带(3)的紧下方、邻近第一手持部分(4)并且与之平行地延伸,从而防止手指插入第一扶栏带(3)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导向边缘(16)具有警报元件(17),诸如形成在其中的并且呈褶皱形状等的凸起,使得握持第一扶栏带(3)的手的手指与警告元件(17)相遇,从而警告乘客得知正在接近的切换点,在该点处,手必须从第一扶栏带(3)向上移动至第二扶栏带(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第二扶栏带(3)包括下部返回部分(18)和弧形绕转部分(19),第二扶栏以基本上大的半径180°从返回部分(18)绕转进入第二握持部分(10);并且导向元件(15)包括带罩(20),该带罩沿侧向和垂直方向延伸至少局部地超过第二扶栏带的绕转部分,按照其弯曲形状,防止乘客的手进入第一扶栏框架(6)与第二扶栏带(3)的绕转部分(19)之间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导向元件(15)包括在间隙(14)中沿纵向和垂直延伸的插入元件(21),该插入元件沿纵向和横向方向局部地填充该间隙,达到扶栏带(3、9)的上表面的高度(T),防止手指插入该间隙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导向元件(15)由一种固态材料整体形成,具有整体形成的导向边缘(16)、警告元件(17)、带罩(20)和插入元件(2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第一扶栏带(3)和第二扶栏带(9)的移动速度基本上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第一扶栏带(3)和第二扶栏带(9)的移动速度是不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是所谓的高速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包括加速区段(22),用于将乘客运输速度从基本上较低的初始速度增加至提高的运输速度;恒速区段(23),用于以不变的运输速度运送乘客;以及减速区段(24),用于将乘客运输速度从不变的运输速度减小至减速的最终速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第一扶栏(2)处于加速区段(22),第二扶栏(8)处于加速区段(22)或恒速区段(2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扶栏带(9)的移动速度大于第一扶栏带(3)的移动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第一扶栏(2)和第二扶栏(8)处于恒速区段(23),因此,第一扶栏带(3)和第二扶栏带(9)的移动速度基本上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第一扶栏(2)处于恒速区段(23)或处于减速区段(24),第二扶栏(8)处于减速区段(24),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扶栏带(9)的移动速度低于第一扶栏带(3)的移动速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其特征在于,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是设计成安装在诸如地板或其他支撑物的固定基部上的低外形的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自动扶梯。
CNA2006800024137A 2005-01-14 2006-01-11 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扶梯 Pending CN1011029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050047A FI20050047A (fi) 2005-01-14 2005-01-14 Liukukäytävä, -ramppi tai -porras
FI20050047 2005-0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2957A true CN101102957A (zh) 2008-01-09

Family

ID=34112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800024137A Pending CN101102957A (zh) 2005-01-14 2006-01-11 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扶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13068B2 (zh)
EP (1) EP1836120A1 (zh)
JP (1) JP2008526654A (zh)
CN (1) CN101102957A (zh)
FI (1) FI20050047A (zh)
WO (1) WO20060750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09108B1 (en) 2016-10-14 2020-03-25 Otis Elevator Company People conveyo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people conveyor
EP3470360A1 (en) * 2017-10-10 2019-04-17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A. Split handrail for passenger moving walking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78566A (en) * 1949-01-31 1951-12-11 Multiscope Inc Escalator handrail
DE68919011T2 (de) * 1988-07-25 1995-02-23 Loderway Pty Ltd Ein beweglicher Gehweg.
WO1992018414A1 (en) * 1991-04-18 1992-10-29 Loderway Pty. Limited Moving walkway
US5156252A (en) * 1992-02-18 1992-10-20 Otis Elevator Company Handrail guard housing shield
CA2237028C (en) * 1997-06-13 2002-11-12 Jean-Marc Caron Device for deterring unsafe usage of a handrail
JP2000318961A (ja) * 1999-05-12 2000-11-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加減速式動く歩道用手摺
JP2001106463A (ja) * 1999-10-07 2001-04-17 Nkk Corp 乗客コンベヤの手すり装置
JP2004203560A (ja) * 2002-12-25 2004-07-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中間高速乗客コンベヤーの移動手摺装置
FI117173B (fi) * 2003-11-28 2006-07-14 Kone Corp Liukukäytäv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75047A1 (en) 2006-07-20
JP2008526654A (ja) 2008-07-24
EP1836120A1 (en) 2007-09-26
US20080011580A1 (en) 2008-01-17
US7413068B2 (en) 2008-08-19
FI20050047A0 (fi) 2005-01-14
FI20050047A (fi) 2006-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9657B2 (en) Cable railway with entering/exiting aid
US7290646B2 (en) Conveyor
CN101941633B (zh) 用于人员和/或货物运输的移动坡道
CN101102957A (zh) 自动人行道、移动斜梯或扶梯
WO2007055693A1 (en) Passenger conveyor handrail having a gripping surface with a generally circular cross-section
CN102256891B (zh) 乘客输送机和用于乘客输送机系统的踏板组件
CN101918301B (zh) 电扶梯
CN211521319U (zh) 一种多级行人输送带的扶手连接装置
EP1939127B1 (en) Safety device for transport systems
US7025195B2 (en) Conveyor system for transport of containers
EP1101724B1 (en) Balustrades for an escalator
JPH02225288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乗降口
GB2230753A (en) Passenger conveyor apparatus
JP2008526654A5 (zh)
JP6904925B2 (ja) 乗客コンベア用の誘導柵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
KR100723445B1 (ko) 승객 이송 장치
JP2583381Y2 (ja) 搬送装置
JP3011686U (ja) 可変速式動く歩道
JPH0244604Y2 (zh)
JP2004217323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欄干
JP2024022793A (ja) マンコンベヤ及びマンコンベヤ用ステップ
JPS6331989A (ja) 乗客コンベア
CA3151118A1 (en) Passenger conveyor system
GB2084099A (en) Conveyor apparatus for passenger
JPS63189383A (ja) 乗客コンベ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19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09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119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