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146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1467A
CN101101467A CNA2007101286792A CN200710128679A CN101101467A CN 101101467 A CN101101467 A CN 101101467A CN A2007101286792 A CNA2007101286792 A CN A2007101286792A CN 200710128679 A CN200710128679 A CN 200710128679A CN 101101467 A CN101101467 A CN 101101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mage
test section
write
printing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86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01467B (zh
Inventor
百瀬典秀
栗本笃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01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1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01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146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08Automatic supply devices interacting with the rest of the apparatus, e.g.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casset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4Electronic sequencing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29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amount in input tra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收纳进行图像形成的用纸的用纸供给部、在从用纸供给部输送的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系统、和对被收纳在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张数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在将被收纳在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输送至图像形成系统前、在图像形成系统中进行用于向该用纸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写入。当检测部检测出在用纸供给部中收纳的用纸的张数为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时,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顺序与检测联动而被改变,以避免由显影剂进行显影。在图像形成系统中设有多个图像形成部,根据指定的打印模式选择要使用的图像形成部,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根据打印模式进行。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7月7日在日本申请的发明2006-188139号和2006年11月1日在日本申请的发明2006-297981号的优先权。因言及于此,故其全部内容被纳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处理速度已经高速化。除了以往的黑白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外,彩色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发也在进行。作为彩色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有一种使用如下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使用多个静电潜像载持体将被色分解成多色(例如,K、C、M、Y这4色)的图像信息重叠转印至以规定压力与各静电潜像载持体接触并旋转的中间转印带上之后,将其一并转印到从用纸供给部(例如供纸盒等)输送的用纸(记录片材)上,由此在用纸上形成彩色图像(例如,参照特开2006-84741号公报)。
在这样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有打印要求时,从收纳有指定尺寸的用纸的供纸盒中进行输送。但是,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在连续打印的中途,收纳在供纸盒中的用纸用完的情况下,当检测出用纸用完时,在中间转印带上,对下一张用纸的打印工序已经开始。因此,未定影的显影剂(调色剂)被浪费,而且该浪费的显影剂附着在其它构件(清洁单元、感光鼓(静电潜像载持体)、显影器等)上,将对其它构件施加负荷。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显影剂的浪费的消耗的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设置有收纳进行图像形成的用纸的用纸供给部和在从上述用纸供给部输送的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系统,并且使用在将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之前、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进行用于向该用纸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写入的中间转印方式,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张数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当上述检测部检测出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收纳的用纸的张数为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时,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顺序与上述检测联动而被改变,以避免由显影剂进行显影,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设置有多个图像形成部,根据指定的打印模式选择要使用的上述图像形成部,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根据上述打印模式而进行。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上述检测部,由上述检测部对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收纳的用纸的张数为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进行检测,由此,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顺序与上述检测联动而被改变,用于避免由显影剂进行显影,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设置有多个图像形成部,根据指定的打印模式选择要使用的上述图像形成部,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根据上述打印模式而进行,因此,在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防止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显影剂(调色剂)的不必要的消耗(浪费的图像写入)。其结果,能够减少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其它构件(清洁部、静电潜像载持体、显影器等)的负荷,从而能够提高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寿命。具体地说,在要求打印张数为多张时,对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张数进行检测,能够防止超过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张数的图像写入。另外,上述检测部的用纸检测对象是用纸的剩余张数,因此,与对无用纸(用纸为0张)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相比,相对于从与任意颜色相关的图像写入工序结束的时刻至实际将图像转印到用纸上(图像形成的一部分)的时间,能够缩短将用纸从上述用纸供给部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时间。即,因为能够有效地利用剩余张数的用纸,所以,即使在将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之前、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进行用于向该用纸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写入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将用纸从上述用纸供给部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时间,其结果,能够缩短将用纸从上述用纸供给部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距离,从而能够该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设置有多个图像形成部,根据被指定的打印模式选择要使用的上述图像形成部,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根据上述打印模式而进行,因此,能够根据用户任意设定的打印模式来选择决定最佳的图像形成部,并执行最佳的图像写入顺序。因此,在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防止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显影剂(调色剂)的不必要的消耗(浪费的图像写入)。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用纸被从上述用纸供给部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之后,在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用纸供给部的用纸余量变化以前,开始对该已被输送的用纸的图像写入顺序。
在该情况下,在用纸被从上述用纸供给部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之后,在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上述用纸供给部的用纸余量变化以前,开始对该已被输送的用纸的图像写入顺序,因此,相对于上述用纸从上述用纸供给部向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开始定时,能够将图像写入顺序的开始提前。其结果,能够缩短将用纸从上述用纸供给部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时间。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可以是将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在该情况下,因为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所以,能够可靠地停止图像写入。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预先设定的张数可以是指用纸的收纳张数为接近用完的张数。
在该情况下,因为上述预先设定的张数是指用纸的收纳张数为接近用完的张数,所以能够确保在上述图像写入顺序改变后已经进行图像写入并需要进行图像形成的用纸,其结果,在上述图像写入顺序改变后、由上述图像形成系统进行的用纸的图像形成结束时,也能够使用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全部用纸。即,能够防止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显影剂(调色剂)的不必要的消耗(浪费的图像写入)。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检测部可以使用超声波传感器。
在该情况下,因为上述检测部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所以,当用纸的剩余收容张数为接近用完的张数(1张~几张)时,能够迅速并且高精度地检测出其张数。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在上述检测部中设置有发送超声波的发送器和接收从上述发送器发送的超声波的接收器,上述用纸供给部配置在上述发送器与上述接收器之间,从上述发送器发送的超声波以某一角度入射到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上,通过用纸而被上述接收器接收。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检测部中设置有上述发送器和上述接收器,上述用纸供给部配置在上述发送器与上述接收器之间,从上述发送器发送的超声波以某一角度入射到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上,通过用纸而被上述接收器接收,因此,能够防止向用纸入射的超声波被反射到发送器上。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检测部可以将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输送方向后端部作为检测对象。
在该情况下,因为上述检测部将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输送方向后端部作为检测对象,所以,当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进行输送时,能够最快地确认用纸已被输送(用纸的减少)。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检测部可以将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至少一侧部作为检测对象。
在该情况下,因为上述检测部将被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至少一侧部作为检测对象,所以,以宽度方向而不是输送方向后端面作为基准来收纳用纸,能够抑制用纸的收纳参差不齐,从而能够防止由该收纳参差不齐引起的用纸输送错误。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检测部可以为可动式检测部,上述检测部可以自如地向上述用纸供给部的收纳用纸的用纸收纳区域进出移动。
在该情况下,因为上述检测部为可动式检测部,上述检测部自如地向上述用纸供给部的收纳用纸的用纸收纳区域进出移动,所以,在缩短用纸与上述检测部的距离并提高检测精度方面优选。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检测部向上述用纸收纳区域进入的移动,可以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收纳张数为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时进行。
在该情况下,因为上述检测部向上述用纸收纳区域进入的移动,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收纳张数为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时进行,所以,当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收纳比预先设定的张数多的张数时,上述检测部未配置在上述用纸收纳区域中,因此,能够抑制它成为在向上述用纸供给部中收纳用纸时的妨碍,并且当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张数变得比预先设定的张数少时,上述检测部被配置在上述用纸收纳区域中,因此,能够仅在该状态时缩短用纸与上述检测部的距离并提高检测精度。
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检测部中可以设置有与用纸的上面接触的检测杆部、和对因与用纸接触而倾斜的上述检测杆部的角度进行检测的光遮断器部(photo interrupter)。
在该情况下,因为在上述检测部中设置有上述检测杆部和上述光遮断器部,所以,当收纳在上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张数变得比预先设定的张数少时,上述检测部被配置在上述用纸收纳区域时,当上述检测部向用纸收纳区域进出移动时,检测部不会与用纸接触,从而能够抑制损伤用纸。
在上述结构中,当设从图像写入顺序开始至形成的显影剂像到达向用纸的转印点的时间为Tg、设从图像写入顺序开始至下一个图像写入顺序开始的时间为Tf、设从开始从上述用纸供给部供给用纸至用纸到达转印点的时间为Tc、设从开始从上述用纸供给部供给(输送)用纸至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用纸余量变化的时间为Te时,上述检测部的检测对象可以满足(Tc-Te)<(Tg-Tf)的关系。
在该情况下,因为上述检测部的检测对象满足(Tc-Te)<(Tg-Tf)的关系,所以,能够缩短将用纸从上述用纸供给部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时间。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用纸供给部中可以包括多个供纸盒,多个上述供纸盒的、从上述供纸盒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用纸的输送时间可以分别单独设定,在以满足上述(Tc-Te)<(Tg-Tf)的关系的上述用纸供给部作为检测对象的上述检测部中可以使用超声波传感器。
在该情况下,因为上述用纸供给部中包括多个上述供纸盒,多个上述供纸盒的、从上述供纸盒输送至上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用纸的输送时间分别单独设定,在以满足上述(Tc-Te)<(Tg-Tf)的关系的上述用纸供给部作为检测对象的上述检测部中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所以,能够进行与所有的上述供纸盒对应的用纸检测。
在上述结构中,具体地说,上述打印模式可以由n色打印模式和比n色多的多色的m色打印模式构成,当上述打印模式为m色打印模式时,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当上述打印模式为n色打印模式时,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的图像写入之后,将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在上述结构中,上述打印模式可以由彩色打印模式和黑白打印模式构成,当上述打印模式为彩色打印模式时,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当上述打印模式为黑白打印模式时,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的图像写入之后,将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另外,该中间转印方式为在多个图像形成部的各个中进行图像写入,从上述多个图像形成部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叠层转印之后一并转印到用纸上的方式,其可以由以下两种打印模式构成:后打印模式,该后打印模式使用包括因未用于向该用纸的图像形成而未进行转印的未转印的图像形成部的上述多个图像形成部中,以预先设定的叠层次序以后的次序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和前打印模式,该前打印模式使用包括因未用于向该用纸的图像形成而未进行转印的未转印的图像形成部的上述多个图像形成部中,以预先设定的叠层次序以前的次序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当上述打印模式为前打印模式时,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当上述打印模式为后打印模式时,上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的图像写入之后,将上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例1的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与用纸输送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a)为本实施例1的收纳有多张用纸的供纸盒和检测部的概略结构图。图2(b)为本实施例1的用纸接近用完状态的供纸盒和检测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例1的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的概略框图。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系统与用纸输送系统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例1中的、与黄色相关的图像写入信号、2次转印部中的图像转印信号、搓纸辊的搓纸信号、以及由检测部检测出无用纸的检测信号的关系的时间图(timing chart)。
图6为表示使用对无用纸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与黄色相关的图像写入信号、2次转印部中的图像转印信号、搓纸辊的搓纸信号、以及由检测部检测出无用纸的检测信号的关系的时间图。
图7为本实施例1的另一个例子的检测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8(a)为本实施例1的另一个例子的收纳有多张用纸的供纸盒和检测部的概略结构图。图8(b)为本实施例1的另一个例子的用纸接近用完状态的供纸盒和检测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9(a)为本实施例1的又一个例子的收纳有多张用纸的供纸盒和检测部的概略结构图。图9(b)为本实施例1的又一个例子的用纸接近用完状态的供纸盒和检测部的概略结构图。
图10(a)为本实施例1的再一个例子的检测部的概略结构立体图。图10(b)为本实施例1的再一个例子的检测部的概略结构正面图。
图11为表示本实施例2的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与用纸输送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12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系统与用纸输送系统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3为表示本实施例2中的检测部的不同用纸张数的检测输出的图。
图14为与本实施例3的彩色打印模式/黑白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流程图。
图15为与本实施例3的彩色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时间图。
图16为与本实施例3的黑白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时间图。
图17为与本实施例4的前打印模式/后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流程图。
图18为与本实施例4的前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时间图。
图19为与本实施例4的后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表示将本发明应用于兼具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的复合机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本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1所示,包括图像读取系统(图示省略)、图像形成系统、用纸输送系统和控制系统。以下,对各部进行说明。
-图像读取系统的说明-
本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读取系统为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上部的扫描仪部(图示省略)。该扫描仪部是读取被载置在由透明玻璃等构成的原稿台(图示省略)上的原稿的图像和由未图示的原稿自动供纸部(图示省略)一张一张地供给的原稿的图像,并生成原稿图像数据的部分。
-图像形成系统的说明-
本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系统,如图1所示,由包括曝光单元1、显影器2(2a、2b、2c、2d)、感光鼓(静电潜像载持体)3(3a、3b、3c、3d)、清洁器单元4(4a、4b、4c、4d)、主带电器5(5a、5b、5c、5d)、中间转印带单元8、和定影单元12等的结构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从外部传送的图像数据,在规定的用纸P(记录片材)上形成多色(color:彩色)/单色(monochrome:黑白)的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00,如以下所述,构成为使用如下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在使用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感光鼓3将被色分解成多色(在本例中为4色)的图像信息叠层转印至以规定压力与各感光鼓3接触并旋转的中间转印带7(参照下述)上之后,将其一并转印到从下述的供纸盒10或手动供纸托盘20输送的用纸P(参照图2(图2(a)、图2(b))和图4)上,由此在用纸P上形成彩色图像。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处理的图像数据与使用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各色的彩色图像相应。因此,显影器2(2a、2b、2c、2d)、感光鼓3(3a、3b、3c、3d)、清洁器单元4(4a、4b、4c、4d)、和主带电器5(5a、5b、5c、5d)分别各设置有4个,以形成与各色(K、C、M、Y)对应的4种潜像,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构成有4个图像站(image station)(图像形成部)。其中,在此所说的后缀a的结构部件与黑色对应,后缀b的结构部件与青色对应,后缀c的结构部件与品红色对应,后缀d的结构部件与黄色对应。另外,如图1所示,4个图像站中,被配置在与输送路径S(参照下述)距离最远的位置的图像站是与黄色相关的图像站。
感光鼓3被配置(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上部。在各感光鼓3(3a、3b、3c、3d)的周围,配置有显影器2(2a、2b、2c、2d)、清洁器单元4(4a、4b、4c、4d)、主带电器5(5a、5b、5c、5d)等。
主带电器5用于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地带上规定的电位,在本例子中,使用接触式的辊型的带电器。此外,也可以使用电刷型(brushtype)的带电器、充电型(charge type)的带电器等。
曝光单元1根据被输入的图像数据,将已由主带电器5带电的感光鼓3曝光,由此,在其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像,在本例子中,使用包括激光照射部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此外,也可以使用发光元件以阵列状排列的EL、LED写入头等。
显影器2利用各色(K、C、M、Y)的显影剂(调色剂(toner))将在各感光鼓3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像化,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像,由该显影器2将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像转印(1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上。
清洁器单元4用于除去并回收在显影和转印后的感光鼓3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
配置在感光鼓3上方的中间转印带单元8使用中间转印方式在用纸P上形成彩色图像,包括中间转印辊6(6a、6b、6c、6d)、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中间转印带张力机构(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ension mechanism)73、和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此外,在此所说的中间转印辊6的后缀a、b、c、d与上述图像站的后缀对应。
中间转印带7由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间转印带张力机构73的中间转印带张力辊(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ension roller)74、中间转印辊6、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等架撑,并沿箭头B方向旋转驱动。在本例子中,中间转印带7使用厚度100μm~150μm左右的薄膜形成为无端状。另外,中间转印带7以被各感光鼓3和中间转印辊6夹持的方式设置。通过将在各感光鼓3上形成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在该中间转印带7上,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像)。
这样从感光鼓3向中间转印带7的调色剂像的转印,使用能够旋转地被中间转印带张力机构73的中间转印辊安装部支撑的中间转印辊6进行。具体地说,中间转印辊6与中间转印带7的背侧接触,为了将感光鼓3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向中间转印辊6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然后,使中间转印辊6与感光鼓3通过中间转印带7接触,向中间转印辊6施加高电压的转印偏压,由此进行调色剂像从感光鼓3向中间转印带7的转印。
中间转印辊6是以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等)轴作为基底、其表面被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聚氨酯等)覆盖的辊。利用该导电性的弹性材料,能够均匀地向中间转印带7施加高电压。另外,在本例子中使用辊状的转印电极,但是也可以使用刷状的转印电极。
如上所述,被输入的图像信息与各颜色相应而被显像化在各感光鼓3上,进而被叠层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上。通过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被叠层的图像信息在中间转印带7与2次转印辊11压接的2次转印部70中被一并转印(2次转印)到用纸P上。
此时,中间转印带7与2次转印辊11在2次转印部70中以规定的压印部压接,并且,向2次转印辊11施加用于使已被叠层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多色调色剂像转印至用纸P上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使2次转印辊11和中间转印带驱动辊71中的一个为硬质材料(例如金属等)的辊,使另一个为软质材料(例如,橡胶、发泡性树脂等)的弹性辊,由此能够稳定地获得上述压印部。
通过与各感光鼓3的接触而附着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中,未由2次转印辊11转印到用纸P上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会成为在下一个工序中发生调色剂混色的原因,因此,利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将其除去并回收。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9中,作为与中间转印带7接触的清洁部件,例如设置有清洁刮板(cleaning blade)。中间转印带7在与清洁刮板接触的位置从背侧被中间转印带从动辊72支撑。
定影单元12包括加热辊31、加压辊32等,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夹着用纸P而旋转。根据来自温度检测器(图示省略)的信号对加热辊31进行温度控制,以使其成为规定的定影温度。加热辊31和加压辊32通过对用纸P进行热压接而将已被转印到用纸P上的多色调色剂像熔融、混合、压接。由此,将多色调色剂像热定影在用纸P上。这样由定影单元12进行定影后,用纸P由输送辊(25-2、25-3)输送,以面朝下的方式(将多色调色剂像朝向下侧)被排出至排纸托盘15(参照下述)。
-用纸输送系统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用纸输送系统由预先存储收纳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用纸P的用纸供给部、将已由图像形成系统在收纳于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上形成图像的用纸(打印结束的用纸)排出的排纸部、和将收纳在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输送至排纸部的输送路径S构成。
如图1、2所示,用纸供给部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系统的下侧设置的供纸盒10。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不仅设置有供纸盒10,还设置有从外部直接供给用纸的手动供纸托盘20。
如图1、2所示,排纸部是为了以面朝下的方式载置打印结束的用纸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系统的上侧设置的排纸托盘15。
另外,设置有使用纸从供纸盒10经由图像形成系统(2次转印部70和定影单元12)而向排纸托盘15输送的用纸输送路径S。在从供纸盒10直至排纸托盘15的用纸输送路径S的附近,配置有搓纸辊(pickuproller)(用纸输送辊)16、定位辊(registration roller)14、2次转印部70、定影单元12、和输送用纸P的输送辊25等。在从配置在供纸盒10附近的输送辊25-1直至配置在排纸托盘15附近的输送辊25-3之间,用纸输送路径S大致垂直地形成,以沿着大致垂直的方向输送用纸P。
输送辊25为用于促进和辅助用纸的输送的小型的辊,沿着用纸输送路径S设置有多个。搓纸辊16设置在供纸盒10的前端部,是将用纸P从供纸盒10一张一张地向用纸输送路径S供给的导入辊。另外,定位辊14是暂时保持沿用纸输送路径S输送的用纸P,并且在使用纸P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7上的多色调色剂像的前端一致的定时,将用纸P输送至2次转印部70的辊。
在用纸输送路径S中,被供给至供纸盒10的用纸P由输送辊25-1输送至定位辊14,在使用纸P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7上的图像信息的前端一致的定时,将其输送至2次转印部70,由2次转印部70在用纸P上写入图像信息。此后,由定影单元12将用纸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熔融、固着,然后,用纸P由输送辊25-2、输送辊(排纸辊)25-3输送,以面朝下的方式(将多色调色剂像朝向下侧)排出至排纸托盘15(要求单面打印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要求打印的内容要求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如上述那样单面打印结束后,通过定影单元12的用纸P,在其后端由排纸辊25-3夹住的状态下,通过排纸辊25-3反向旋转而将其导入反转输送路径S’。在反转输送路径S’中,由输送辊25-7、25-8输送后,再次被导入用纸输送路径S。然后,经过定位辊14进行背面打印之后被排出至排纸托盘15。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除了上述的供纸盒10以外,同时还配置有手动供纸托盘20,使得用户在进行少量张数的打印时可以不进行供纸盒10的开关动作。在手动供纸托盘20的端部设置有搓纸辊21,用于将手动供纸托盘20的用纸一张一张地导入用纸输送路径S。堆叠在手动供纸托盘20中的用纸P由搓纸辊21进行供给,经过多个输送辊(25-6、25-5、25-4)被输送至定位辊14。此后,与从供纸盒10输送的用纸P的情况同样,被排出至排纸托盘15。
接着,使用图1、2,对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供纸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2,对供纸盒10进行详细的说明。如上所述,在供纸盒10的前端部配置有搓纸辊16。通过搓纸辊16的动作,将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一张一张地供给至用纸输送路径S。
在供纸盒10的前端部和后部设置有用纸前端按压板(图示省略)和用纸后端按压板114,在压住用纸P的前端和后端的状态下收纳用纸P。用纸前端按压板被固定在供纸盒10的前端部,而用纸后端按压板114被安装在沿着在供纸盒10的底面中形成的槽而前后滑动的滑板(图示省略)上。利用该滑板使用纸后端按压板114滑动至与所收纳的用纸P的尺寸对应的位置,由此,使用纸P的前端总是与规定的位置一致。另外,还设置有旋转板118,用于将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前端侧向上方抬起。
另外,在上述的用纸输送系统中设置有对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张数进行检测的检测部41。详细地说,检测部41用于检测在供纸盒10中收纳的用纸P的张数是否为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在此所说的预先设定的张数是指用纸P的收纳张数接近用完的张数(为1张~几张,在本实施例1中设定为1张)。本例的检测部41为使用超声波的双馈传感器(double-feeding sensor),如图2、4所示,至少具有发送超声波的发送器42、和接收从发送器42发送的超声波的接收器43。在该检测部41中,根据从发送器42发送并由接收器43接收的超声波的信号的衰减量来判定用纸的收纳张数。
检测部41与供纸盒10的配置关系,如图2所示,是供纸盒1 0配置在发送器42与接收器43之间的状态。另外,检测部41以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后端部P1作为检测对象,检测部41被设置在供纸盒10的配置在收纳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后端部P1附近的用纸后端按压板114上。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发送器42被设置于在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后端部P1的角部设置的用纸后端按压板114的部位,接收器43被设置于在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背面侧角部设置的用纸后端按压板114的部位,从发送器42发送的超声波以某一角度入射到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上,通过用纸P而被接收器43接收。
当在上述的检测部41中检测出在供纸盒10中收纳的用纸P的张数为1张以下时,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顺序与检测部41的检测联动而被改变,以避免由调色剂进行向感光鼓3的显像化。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该检测部41的结构在本实施例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有用的,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要求在用纸P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张数(要求打印张数)为多张,并且在将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输送至图像形成系统之前,进行用于向用纸P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写入。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用纸P从供纸盒10被输送至图像形成系统之后,在由检测部41检测出供纸盒10的用纸余量变化(剩余张数从2张变成1张等)以前,开始对该已被输送的用纸P的图像写入顺序。
-控制系统的说明-
本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由包括对装置整体进行综合控制的控制部81等的结构构成。此外,图3表示控制系统的一部分。控制部81通过顺序控制(sequence control)对未图示的图像读取系统、图像形成系统、用纸输送系统等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驱动机构部进行管理,并且,根据检测部41的检测值,向各系统(各部件)输出控制信号。
接着,对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进行供纸的定时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有多张打印要求的情况下(在有连续打印要求的情况下),首先进行打印前处理。在该打印前处理之后,对第一张用纸进行打印工序和供纸工序。
打印工序由第一色调~第四色调的打印工序(本发明中所说的图像写入)与一并转印工序(总括转印工序)构成,在第一色调~第四色调的打印工序之后,进行一并转印工序。第一色调~第四色调的打印工序从远离2次转印部70而配置的图像站中的打印工序依次进行,从第一色调(在本例中为黄色)的打印工序开始,按照第二色调(在本例中为品红色)的打印工序、第三色调(在本例中为青色)的打印工序、第四色调(在本例中为黑色)的打印工序的顺序进行。各色的打印工序由利用主带电器5使感光鼓3带电的主带电工序、利用曝光单元1对感光鼓3进行曝光并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像曝光工序、利用显影器2的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像化并在感光鼓3上形成调色剂像的显影工序、和将调色剂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上的转印工序构成,这些工序按照主带电工序、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和转印工序的顺序进行。
对第一张用纸的打印工序中的第一色调的打印工序的主带电工序在打印前处理之后进行。在第一色调~第四色调的打印工序中,各色的调色剂像依次被重叠并转印在中间转印带7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7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多色调色剂像)。在一并转印工序中,在2次转印部70中,中间转印带7上的多色调色剂像被一并转印在被输送来的用纸P上。
在对第二张用纸P的打印工序中的第一色调的打印工序中,主带电工序在对第一张用纸P的打印工序中的第二色调的打印工序的中途的定时开始。此后的对第二张用纸P的打印工序按照与对第一张用纸的打印工序同样的顺序进行。并且,在同样的定时进行对第三张以后的用纸P的打印工序。
另一方面,在供纸工序中,在利用搓纸辊16将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一张一张地供给至用纸输送路径S的搓纸工序中,当要求打印张数为多张时,对第二张以后的用纸P的搓纸结束的定时在对下一张用纸P的打印工序中的第一色调的打印工序的主带电工序开始之前。下一张用纸P是指在供纸工序中作为对象的用纸P的下一张用纸。
通过如上所述对多张的打印要求进行用纸P的供纸工序和打印工序,多张已被打印的用纸P被排出至排纸托盘15,并且,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连续减少。此时,在供纸盒10中,如图2、4、5所示,利用检测部41对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的张数是否为1张以下进行检测,当用纸的收纳张数减少至剩余1张时,由检测部41检测出在供纸盒10中收纳的用纸张数为1张以下,根据该检测,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图5为表示与黄色(Y)相关的图像写入信号、2次转印部70中的图像转印信号、搓纸辊16的搓纸信号、以及由检测部41检测出用纸剩余1张的检测信号的关系的时间图。该图5所示的符号Ta表示与黄色相关的写入工序(第一色调的打印工序)所需要的时间,它与已在主带电工序中带电的感光鼓3d的由曝光单元1进行的激光的写入部位旋转至在转印工序中向中间转印带7转印的位置的感光鼓3d的表面部位的图4所示的移动距离Sa对应。另外,图5所示的符号Tb表示从感光鼓3d上的黄色调色剂被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上直至由2次转印辊11将其转印到用纸P上所需要的时间,它与已被转印有与黄色相关的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7的转印部位移动至2次转印辊11的图4所示的距离Sb对应。另外,图5所示的符号Tc表示从在供纸盒10中由搓纸辊16搓起用纸P直至该搓起的用纸P的转印点(2次转印辊11)的输送时间,它与从用纸的搓纸辊16至2次转印辊11的图4所示的输送路径S的距离Sc对应。另外,图5所示的符号Tg表示从图像写入顺序开始(与黄色相关的写入工序开始)至所形成的调色剂(附着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到达2次转印辊11(转印点)的时间,它相当于将上述的时间Ta与时间Tb相加而得到的时间(Ta+Tb)。另外,图5所示的符号Tf表示从图像写入顺序开始(例如,对第一张用纸P的与黄色相关的写入工序开始)至下一个图像写入顺序开始(例如,对第二张用纸P的与黄色相关的写入工序开始)的时间。另外,图5所示的符号Te表示从开始从供纸盒10供给(输送)用纸P至检测部41检测出用纸余量变化的时间。在本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检测部41的检测对象满足(Tc-Te)<(Tg-Tf)的关系。
关于上述的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具体地说,如图4、5所示,当由搓纸辊16搓起用纸P之后在检测部41中检测出用纸P的剩余收纳张数为1张时,停止与黄色相关的图像写入信号的输出。另外,对于其它颜色(品红色、青色、黑色)也进行同样的动作。
可是,在与本实施例1不同、不使用本实施例1的检测部41而使用对无用纸(0张)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如以下所示。在此,为了将用纸P的剩余收纳张数为1张和无用纸(0张)的检测状态进行比较,为方便起见,对于其它的结构采用与本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
在使用对无用纸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当由搓纸辊16搓起用纸P之后在检测部41中检测出用纸P的剩余收纳张数为0张时,停止与黄色相关的图像写入信号的输出。另外,对于其它颜色(品红色、青色、黑色)也进行同样的动作。但是,如图6所示,相对于与黄色相关的图像写入信号的输出时间,从与黄色相关的写入工序结束的时刻至附着在中间转印带7上的调色剂由2次转印辊11转印到用纸P上所需要的时间Tb长。因此,必须将从由搓纸辊16搓起用纸P至该搓起的用纸P的转印点的输送时间Tc设定得较长。即,上述使用对无用纸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与本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不同,如图6所示,检测部的检测对象无法满足(Tc-Te)<(Tg-Tf)的关系。结果,需要将从用纸P的搓纸辊16至2次转印辊11的图4所示的输送路径S的距离Sc设定得较长,无法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当在上述使用对无用纸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本实施例1所示的输送路径的距离Sc的情况下,当用纸在连续打印的中途变成不足的状态、并由检测部检测出已没有用纸P时,在中间转印带7上,对下一张用纸P的图像写入信号成为已被输出的状态,与该输出量相应的调色剂被浪费。结果,因浪费的调色剂附着在图像形成系统的其它构件(显影器2、感光鼓3和清洁器单元4)上,将对其它的构件施加负荷。由上述可知,与本实施例1比较,在使用对无用纸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无法通过缩短输送时间而将输送路径S的距离Sc设定得较短,结果无法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在缩短输送时间从而缩短输送路径S的距离Sc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剂(调色剂)有浪费的消耗。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设置有用于对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张数进行检测的检测部41,当要求在用纸P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张数(要求打印张数)为多张时,由检测部41检测出在供纸盒10中收纳的用纸P的张数为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在本实施例中为1张)时,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顺序与检测部41的检测联动而被改变,以避免由调色剂进行显像化,因此,能够防止在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图像形成系统中的调色剂的不必要的消耗(浪费的图像写入)。其结果,能够减少图像形成系统的其它构件(显影器2、感光鼓3和清洁器单元4等)的负荷,从而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寿命。具体地说,在要求打印张数为多张时,对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张数进行检测,能够防止超过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张数的图像写入。
另外,在用纸P被从供纸盒10输送至图像形成系统之后,在由检测部41检测出供纸盒10的用纸余量变化以前,开始对该已被输送的用纸P的图像写入顺序,因此,相对于用纸P从供纸盒10向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开始定时,能够将图像写入顺序的开始提前。其结果,能够缩短从供纸盒10输送至图像形成系统的用纸P的输送时间。
另外,检测部41的用纸检测对象为用纸的剩余张数(接近用完张数),因此,与图6所示的对无用纸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相比,如图5所示,相对于从与任意颜色相关的图像写入工序结束的时刻至实际将图像转印到用纸P上(图像形成的一部分)的时间,能够缩短将用纸P从供纸盒10输送至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时间。即,因为能够有效地利用剩余张数的用纸P,所以,即使在将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输送至图像形成系统之前、在图像形成系统中进行用于向该用纸P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写入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将用纸P从供纸盒10输送至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时间,其结果,如图4所示,能够缩短将用纸P从供纸盒10输送至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距离,从而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小型化。
具体地说,如图4~6所示,将使用检测部41的本实施例1与使用对无用纸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比较,在本实施例中,由检测部41对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张数为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在本实施例中为1张)进行检测,因此,相对于从用纸的搓纸辊16至2次转印辊11的输送路径的距离Sc,能够将已被转印有与黄色相关的调色剂的中间转印带7的转印部位移动至2次转印辊11的距离Sb设定得较长,因此,能够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小型化。特别地,本实施例1在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小型化方面优选,该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具有多个图像站并向用纸P一并转印从而在用纸P上形成彩色图像的中间转印方式。
另外,因为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从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所以,能够可靠地停止图像写入。
另外,作为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条件的预先设定的张数,是指用纸P的收纳张数为接近用完张数(1张~几张),在本实施例中为1张,但并不限定于此。因为用纸P的收纳张数为接近用完张数,所以能够确保在图像写入顺序改变后已经进行图像写入并需要进行图像形成的用纸P。其结果,在图像写入顺序改变后、由图像形成系统进行的用纸P的图像形成结束时,也能够使用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全部用纸P。即,能够防止图像形成系统中的调色剂的不必要的消耗(浪费的图像写入)。
另外,检测部41使用利用超声波的双馈传感器,因此,当用纸P的剩余收容张数为接近用完张数(1张~几张)时,能够迅速并且高精度地检测出其张数。另外,因为使用超声波方式的传感器作为检测传感器,所以,与杆(lever)等接触型的致动器(actuator)方式的传感器相比,能够以非接触方式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抑制在检测时使检测对象物(用纸P)损伤。另外,与激光方式的传感器相比,能够不对用纸P的颜色造成影响地进行用纸P的检测。
另外,因为在检测部41中设置有发送器42与接收器43,供纸盒10配置在发送器42与接收器43之间,从发送器42发送的超声波以某一角度入射到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上,通过用纸P而被接收器43接收,所以,能够防止向用纸P入射的超声波被反射到发送器42。
另外,因为检测部41以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后端部P1作为检测对象,所以,当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进行输送时,能够最快地确认用纸P已被输送(用纸P的减少)。
另外,因为检测部41的检测对象满足(Tc-Te)<(Tg-Tf)的关系,所以,能够缩短将用纸P从供纸盒10输送至图像形成系统的输送时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2所示,检测部41被设置在用纸后端按压板114上,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果以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后端部P1作为检测对象,那么,也可以不设置在用纸后端按压板114上。具体地说,如图7和图8(图8(a)、图8(b))所示,检测部41也可以是配置在供纸盒10的被收纳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后端部P1的附近的可动式检测部。该可动式的检测部41自如地向供纸盒10的收纳用纸P的用纸收纳区域117进出移动。另外,图7、8所示的检测部41由成形为截面コ字形状的本体框体44构成,被配置在供纸盒10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后端部P1的后方,利用弹簧等弹性体45向供纸盒10方向(图8(b)中的箭头方向)对其施加弹力。另外,发送器42被设置在成形为截面コ字形状的本体框体44的上方延伸片44a上,接收器43被设置在成形为截面コ字形状的本体框体44的下方延伸片44b上,发送器42与接收器43的位置关系,在侧视图中,被配置在垂直方向上,在平面视图中,被配置在不同的位置。因此,从发送器42发送的超声波以某一角度入射到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上,并通过用纸P而被接收器43接收。
在该图7、8所示的检测部41向用纸收纳区域117的进出移动中,检测部41向用纸收纳区域117进入的移动,在用纸P的收纳张数为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时通过弹性体45的弹力进行,当用纸P的收纳张数超过预先设定的张数时,检测部41的移动被用纸P遮挡,检测部41无法进入用纸收纳区域117。此外,在本例中所说的预先设定的张数例如为几十张,也可以根据发送器42与接收器43的超声波的发送接收距离进行设定。另外,在图8所示的弹性体45中采用弹簧,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向供纸盒10方向(图8(b)的箭头方向)对检测部41施加弹力,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
根据该图7、8所示的检测部41,与图2所示的检测部41相比,能够缩短用纸P与检测部41的距离并提高检测精度。另外,当在检测部41中使用利用超声波的双馈传感器时优选。另外,当在供纸盒10中收纳比预先设定的张数多的张数时,检测部41未配置在用纸收纳区域117中,因此,能够抑制它成为在向供纸盒10中收纳用纸时的妨碍,并且当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收纳张数变得比预先设定的张数少时,检测部41被配置在用纸收纳区域117中,因此,能够仅在该状态时缩短用纸P与检测部41的距离并提高检测精度。
另外,在图7、8所示的检测部41中使用了弹性体45,但是,只要检测部41能够在供纸盒10方向(图8(b)的箭头方向)移动,也可以为其它的形态,具体地说,也可以为图9(图9(a)、图9(b))所示的形态。
图9所示的检测部41包括:图7、8所示的成形为截面コ字形状的本体框体44;在该本体框体44上设置的螺线管部46;用于与被收纳在用纸收纳区域1 17中的用纸P的上面接触而检测用纸P的检测杆部47;和根据因与用纸接触而倾斜的检测杆部47的角度,检测出用纸P的收纳张数并使螺线管部46驱动的光遮断器部(photo interrupterportion)48。
检测杆部47被设置在用纸收纳区域117的上方,由以规定轴为中心而自由旋转的棒状体构成,它的一端直接与被收纳在用纸收纳区域117中的用纸P的上面接触,另一端因被收纳在用纸收纳区域117中的用纸P的高度变动而通过光遮断器部48的受发光部(light receiving andemitting portion)(参照下述)之间。
光遮断器部48由受发光部(图示省略)相对设置而构成,根据插入该受发光部之间的检测杆的插入角度的变动,检测出被收纳在用纸收纳区域117中的用纸P的收纳张数。
如图9所示,检测部41利用光遮断器部48的受发光部检测出检测杆部47的角度,从而对用纸P的收纳张数为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进行检测,根据该光遮断器部48的检测而使螺线管部46驱动,从而使本体框体44如图9所示向供纸盒10方向(图9(b)的箭头方向)移动。根据该图9所示的检测部41,与图7、8所示的检测部41相比,不将本体框体44与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压接,从而能够抑制损伤用纸P。即,当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张数变得比预先设定的张数少时,在检测部41被配置在用纸收纳区域117中时,当检测部41(本体框体44)向用纸收纳区域117进出移动时,检测部41(本体框体44)不与用纸P接触,从而能够抑制损伤用纸P。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2所示,检测部41被设置在用纸后端按压板114上,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以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后端部P1作为检测对象,可以将检测部41设置在任意的位置。具体地说,可以将检测部41设置在图10(图10(a)、图10(b))所示的位置。该图10所示的供纸盒10设置有对用纸P的输送方向后端部P1进行限制的用纸后端按压板114与对用纸P的宽度方向进行限制的一对宽度导板115、116。检测部41以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一侧部P2作为检测对象,检测部41被设置在供纸盒10的被收纳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图10(a)所示的箭头方向)的宽度导板115上。详细地说,如图10所示,检测部41被设置在宽度导板115的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后端侧,发送器42被设置在宽度导板115中用纸P的侧面侧的部位,接收器43被设置在宽度导板115中用纸P的背面侧的部位。于是,从发送器42发送的超声波以某一角度入射到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上,并通过用纸P而被接收器43接收。
根据该图10所示的检测部41,与图2所示的检测部41相比,对于用纸P以宽度方向作为主基准、以输送方向后端面侧作为副基准进行收纳,能够抑制用纸P的收纳参差不齐,从而能够防止由该收纳参差不齐引起的用纸输送错误。
另外,图10所示的检测部41以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一侧部P2作为检测对象,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宽度导板116上也设置检测部41,以用纸P的两侧部作为检测对象,从而提高用纸P的检测精度。另外,也可以并用上述图4所示的检测部41或图8所示的检测部41以提高用纸P的检测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当在检测部41中检测出在供纸盒10中收纳的用纸P的张数为1张时,与该检测联动,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顺序为了避免由调色剂进行显像化以防止调色剂被白白消耗而进行改变,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式。例如,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也可以使向显影器2(显影辊)施加的电压(与显影偏压相关的电压)为吸附调色剂的电位(如果调色剂带电极性为(-),则施加相反极性(+)的电位)。或者,也可以使显影器2(显影辊)与感光鼓3的位置关系从显影辊与感光鼓3接触的状态成为使显影辊与感光鼓3分离直至感光鼓3的电位不会物理地影响调色剂的距离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的检测部41中,发送器42与接收器43沿上下方向配置并且以用纸P的面作为检测对象,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用纸的厚度作为检测对象。此时,作为检测部41,可以使用光传感器。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对应用于设置有1个供纸盒10作为用纸供给部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应用于设置有多个供纸盒的情况(参照下述的实施例2)。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当在检测部41中检测出在供纸盒10中收纳的用纸P的张数为1张时,与该检测联动,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立即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与检测联动而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也可以在某一设定时间后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参照下述的实施例3)。
(实施例2)
接着,使用附图对本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比,用纸供给部的结构不同。因此,在本实施例2中,对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则省略其说明。因此,相同结构的作用效果和变形例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和变形例。
本实施例2的用纸供给部,如图11、12所示,由3个供纸盒10a、10b、10c构成。用户能够根据用途选择被供给至这些供纸盒10a、10b、10c的任意的用纸P。此外,这些供纸盒10a、10b、10c分别由与上述实施例1的供纸盒10同样的结构构成。因此,省略这些供纸盒10a、10b、10c的说明。
本实施例2的供纸盒10a、10b、10c,从供纸盒10a、10b、10c向图像形成系统(具体地说,是2次转印部70)输送的用纸P的输送时间和输送路径S的输送距离(Sc1、Sc2、Sc3)分别单独设定。这些输送路径S的距离Sc1、Sc2、Sc3具有Sc1<Sc2<Sc3的关系。
然后,参照图5,在供纸盒10a、10b、10c中以满足符号(Tc-Te)<(Tg-Tf)的关系的供纸盒作为检测对象的检测部中,使用利用超声波的双馈传感器。在本实施例2中,在以供纸盒10a、10b作为检测对象的检测部41a、41b中使用利用超声波的双馈传感器,在以供纸盒10c作为检测对象的检测部51c中使用光学传感器或杆等接触型的致动器式传感器。
以供纸盒10a作为检测对象的检测部41a用于检测在供纸盒10a中收纳的用纸P的张数是否为接近用完的张数(在本实施例中为2张)。
另外,以供纸盒10b作为检测对象的检测部41b用于检测在供纸盒10b中收纳的用纸P的张数是否为接近用完的张数(在本实施例中为1张)。
在上述的检测部41a、41b中,分别根据从发送器42发送并由接收器43接收的超声波信号的衰减量来对双馈(double feeding)进行判定。此外,图13表示检测出无用纸时的超声波信号的衰减量、检测出用纸为1张时的超声波信号的衰减量、以及检测出用纸为2张时的超声波信号的衰减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2,不仅具有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效果,而且,即使在使用供纸盒10a、10b、10c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检测部41a、41b、51c进行与所有的供纸盒10a、10b、10c对应的最佳的用纸检测。
(实施例3)
接着,使用附图对本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上述实施例1相比,图像写入顺序改变的定时不同。特别地,本实施例3是与切换在被收纳在同一供纸盒10中的用纸P上形成多色(彩色)/单色(黑白)图像相关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例3中,对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则省略其说明。因此,相同结构的作用效果和变形例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效果和变形例。另外,对于上述实施例2,也是仅用纸供给部的结构不同而其它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相同结构的作用效果和变形例具有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的作用效果和变形例。
本实施例3,如图14~16所示,对于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将打印模式选择为多色(彩色)/单色(黑白)中的任一个打印模式进行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系统中设置有多个图像形成部(与颜色K、C、M、Y对应的符号a、b、c、d),根据被指定的打印模式(彩色打印模式/黑白打印模式)选择将要使用的图像形成部,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根据打印模式而进行。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3中,当打印模式为彩色打印模式时,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当打印模式为黑白打印模式时,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检测部41检测出的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的图像写入之后,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即,在本实施例3中,在彩色打印模式时,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从图像写入中被立即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在黑白打印模式时,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在某一设定时间后由图像写入中被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使用图14~16对上述本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进行说明。其中,图14为与彩色打印模式/黑白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流程图,图15为与彩色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时间图,图16为与黑白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时间图。因此,图15与图5不同,不仅是与黄色(Y)相关的信号的时间图,也是与其它的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相关的信号的时间图。具体地说,图1 5所示的彩色打印模式的时间图表示Y图像写入信号、M图像写入信号、C图像写入信号、K图像写入信号、2次转印部70中的图像转印信号、搓纸辊16的搓纸信号、检测部41检测出用纸剩余1张的检测信号的关系。另外,图16所示的黑白打印模式的时间图是表示K图像写入信号、2次转印部70中的图像转印信号、搓纸辊16的搓纸信号、检测部41检测出用纸剩余1张的检测信号的关系的时间图。另外,在图15、16中,作为参考,用虚线表示在未进行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未将图像写入信号停止的情况下的图像写入中的各图像写入信号。图15、16所示的符号与图5所示的符号为同一内容,此处的说明省略。
在本实施例3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过对多张的打印要求进行用纸P的供纸工序和打印工序,多张已被打印的用纸P被排出至排纸托盘15,并且,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连续减少。此时,在供纸盒10中,如图14所示,利用检测部41检测出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剩余张数(步骤S31)。接着,利用检测部41对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张数是否为1张进行检测(步骤S32)。
当在步骤S32中检测出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剩余张数为2张以上时(在步骤S32中为No),继续图像写入动作。
当在步骤S32中检测出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剩余张数为1张时(在步骤S32中为Yes),进行打印页的打印模式(彩色打印模式/黑白打印模式)的判定(步骤S33)。
当在步骤S33中进行打印模式的判定并且打印模式为黑白打印模式时(在步骤S34中为黑白),如图14、16所示,将图像写入动作从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步骤S35),使得向现在正在进行图像形成的用纸P的下一张用纸P(剩余1张的用纸P)进行图像写入,并且停止向被收纳在用纸收纳区域117中并连续不断地被搓纸辊16搓起的预定的连续不断的用纸P(实际未被收纳的用纸P)进行的图像写入,停止图像写入。此外,如图16所示,对下一张用纸P(剩余1张的用纸P)进行图像写入。另外,在步骤S35中所说的连续不断的用纸P是指剩余张数为1张、实际上未被收纳的用纸P。
当在步骤S34中进行打印模式的判定并且打印模式为彩色打印模式时(在步骤S34中为彩色),如图14、15所示,将图像写入动作从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步骤S36),使得停止向现在正在进行图像写入的用纸P(剩余1张的用纸P)的下一张用纸P(实际上未被收纳的用纸P)进行的图像写入,停止图像写入。
如上述实施例1所示,对于单个供纸盒10,每执行1次由搓纸辊16进行的搓纸,都进行上述图14所示的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流程图。因此,在上述实施例2所示的具有多个供纸盒10a~10c的情况下,对于多个供纸盒10a~10c的各个,每执行1次由搓纸辊16进行的搓纸,都进行图14所示的流程图。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系统中设置有多个图像形成部(符号a、b、c、d),根据被指定的打印模式选择将要使用的图像形成部,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根据打印模式进行。具体地说,打印模式由彩色打印模式和黑白打印模式构成,当打印模式为彩色打印模式时,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当打印模式为黑白打印模式时,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检测部41检测出的收纳剩余1张的图像写入之后,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因此,不仅能够得到上述实施例1、2的与本实施例3相关的作用效果,而且能够根据用户任意设定的打印模式来选择决定最佳的图像形成部,并执行将浪费的图像写入消除后的最佳的图像写入顺序。因此,在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防止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显影剂(调色剂)的不必要的消耗(浪费的图像写入)。
此外,在本实施例3中,将打印模式设为彩色打印模式/黑白打印模式,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打印模式可以由n色打印模式和比n色多色的m色打印模式构成,当打印模式为m色打印模式时,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当打印模式为n色打印模式时,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检测部41检测出的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例如1张~几张)的图像写入之后,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实施例4)
接着,使用附图对本实施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上述实施例3的变形例,与上述实施例3相比,打印模式的设定不同。因此,在该不同结构以外的结构中,具有与本实施例3同样的作用效果和变形例。因此,在本实施例4中,对与上述实施例3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省略对于相同结构的说明。
本实施例4的中间转印方式,与上述的实施例同样,是在多个图像形成部(与颜色K、C、M、Y对应的符号a、b、c、d)的各个中进行图像写入,并从多个图像形成部(符号a、b、c、d)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叠层转印之后一并转印到用纸上的方式。
上述的中间转印方式由以下两种打印模式构成:后打印模式,该后打印模式使用包括未转印的图像形成部的多个图像形成部(符号a、b、c、d)中,以预先设定的叠层次序以后的次序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和前打印模式,该前打印模式使用包括未转印的图像形成部的上述多个图像形成部中,以预先设定的叠层次序以前的次序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在本实施例中,将预先设定的叠层次序设为对C(青色)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图1所示的第三个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符号b))。在此所说的未转印是指未进行由在向该用纸P的图像形成中未使用的颜色的图像形成部进行的转印。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是否进行转印,都将第一个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设为Y的图像形成部(符号d),将第二个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设为M的图像形成部(符号c),将第三个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设为C的图像形成部(符号b),将第四个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设为K的图像形成部(符号a)。
即,本实施例的打印模式由前打印模式和后打印模式构成,该前打印模式包括Y(黄色)和M(品红色)中的至少一个,该后打印模式不使用Y(黄色)和M(品红色)中的任一个而包括C(青色)和K(黑色)中的至少一个。当然,在前打印模式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任意的打印设定而仅使用Y(黄色)和K(黑色)。
本实施例4,如图17~19所示,对于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将打印模式选择为前打印模式/后打印模式中的任一个进行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系统中设置有多个图像形成部(符号a、b、c、d),根据被指定的打印模式(前打印模式/后打印模式)选择将要使用的图像形成部,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根据打印模式进行。即,当打印模式为前打印模式时,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当打印模式为后打印模式时,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检测部41检测出的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在本实施例中为1张)的图像写入之后,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即,在本实施例4中,在前打印模式时,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从图像写入中被立即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在后打印模式时,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在某一设定时间后由图像写入中被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使用图17~19对上述的本实施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进行说明。其中,图17为与前打印模式/后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流程图,图18为与前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时间图,图19为与后打印模式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时间图。因此,图18与图5不同,不仅是与黄色(Y)相关的信号的时间图,也是与其它的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相关的信号的时间图。具体地说,图1 8所示的前打印模式的时间图是表示Y图像写入信号、M图像写入信号、C图像写入信号、K图像写入信号、2次转印部70中的图像转印信号、搓纸辊16的搓纸信号、检测部41检测出用纸剩余1张的检测信号的关系。另外,图19所示的后打印模式的时间图是表示C图像写入信号、K图像写入信号、2次转印部70中的图像转印信号、搓纸辊16的搓纸信号、检测部41检测出用纸剩余1张的检测信号的关系的时间图。另外,在图18、19中,作为参考,用虚线表示在未进行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未将图像写入信号停止的情况下的图像写入中的各图像写入信号。图18、19所示的符号与图5所示的符号为同一内容,此处的说明省略。
在本实施例4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通过对多张的打印要求进行用纸P的供纸工序和打印工序,多张已被打印的用纸P被排出至排纸托盘15,并且,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连续减少。此时,在供纸盒10中,如图17所示,利用检测部41检测出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剩余张数(步骤S41)。接着,利用检测部41对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张数是否为1张进行检测(步骤S42)。
当在步骤S42中检测出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剩余张数为2张以上时(在步骤S42中为No),继续图像写入动作。
当在步骤S42中检测出被收纳在供纸盒10中的用纸P的剩余张数为1张时(在步骤S42中为Yes),进行打印页的打印模式(前打印模式/后打印模式)的判定(步骤S43)。
当在步骤S43中进行打印模式的判定并且打印模式为后打印模式时(在步骤S44中为No),如图17、19所示,将图像写入动作从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步骤S45),使得向现在正在进行图像形成的用纸P的下一张用纸P(剩余1张的用纸P)进行图像写入,并且停止向被收纳在用纸收纳区域117中并连续不断地被搓纸辊16搓起的预定的连续不断的用纸P(实际未被收纳的用纸P)进行的图像写入,停止图像写入。此外,如图19所示,对下一张用纸P(剩余1张的用纸P)进行图像写入。另外,在步骤S45中所说的连续不断的用纸P是指剩余张数为1张、实际上未被收纳的用纸P。
当在步骤S44中进行打印模式的判定并且打印模式为后打印模式时(在步骤S44中为Yes),如图17、18所示,将图像写入动作从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步骤S46),使得停止向现在正在进行图像写入的用纸P(剩余1张的用纸P)的下一张用纸P(实际上未被收纳的用纸P)进行的图像写入,停止图像写入。
如上述实施例1所示,对于单个供纸盒10,每执行1次由搓纸辊16进行的搓纸,都进行上述图17所示的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相关的流程图。因此,在上述实施例2所示的具有多个供纸盒10a~10c的情况下,对于多个供纸盒10a~10c的各个,每执行1次由搓纸辊16进行的搓纸,都进行图14所示的流程图。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系统中设置有多个图像形成部(符号a、b、c、d),根据被指定的打印模式选择将要使用的图像形成部,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根据打印模式进行。具体地说,打印模式由后打印模式和前打印模式构成,该后打印模式使用包括未转印的图像形成部的多个图像形成部中,以预先设定的叠层次序(第三个进行叠层的C(青色))以后的次序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该前打印模式使用包括未转印的图像形成部的多个图像形成部中,以预先设定的叠层次序(第三个进行叠层的C(青色))以前的次序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当打印模式为前打印模式时,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当打印模式为后打印模式时,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收纳剩余1张的图像写入之后,将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因此,不仅能够得到上述的实施例1~3的与本实施例4相关的作用效果,而且能够根据用户任意设定的打印模式来选择决定最佳的图像形成部,并执行最佳的图像写入顺序。因此,在使用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防止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显影剂(调色剂)的不必要的消耗(浪费的图像写入)。
在本实施例4中,使用4色(K、C、M、Y),将前打印模式的对象设为包括Y、M中的至少一个,将后打印模式的对象设为C、K,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5色,将前打印模式的对象设为至少包括被最初转印的3色,将后打印对象设为最后转印的2色。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输送辊和输送机构能够应用于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等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
此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以用其它各种形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只不过是例示,不应该限定地进行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完全不局限于说明书正文。另外,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等价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收纳进行图像形成的用纸的用纸供给部和在从所述用纸供给部输送的用纸上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系统,并且使用在将被收纳在所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之前、在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进行用于向该用纸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写入的中间转印方式,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对被收纳在所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张数进行检测的检测部,
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出在所述用纸供给部中收纳的用纸的张数为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时,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顺序与所述检测联动而被改变,以避免由显影剂进行显影,
在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设置有多个图像形成部,根据指定的打印模式选择要使用的所述图像形成部,
所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根据所述打印模式而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用纸被从所述用纸供给部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之后,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用纸供给部的用纸余量变化以前,开始对该已被输送的用纸的图像写入顺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先设定的张数是指用纸的收纳张数为接近用完的张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使用超声波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部中设置有发送超声波的发送器和接收从所述发送器发送的超声波的接收器,
所述用纸供给部配置在所述发送器与所述接收器之间,
从所述发送器发送的超声波以某一角度入射到被收纳在所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上,通过用纸而被所述接收器接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将被收纳在所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输送方向后端部作为检测对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将被收纳在所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至少一侧部作为检测对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为可动式检测部,
所述检测部自如地向所述用纸供给部的收纳用纸的用纸收纳区域进出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向所述用纸收纳区域进入的移动,在所述用纸供给部中的用纸的收纳张数为预先设定的张数以下时进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部中设置有与用纸的上面接触的检测杆部、和对因与用纸接触而倾斜的所述检测杆部的角度进行检测的光遮断器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设从图像写入顺序开始至形成的显影剂像到达向用纸的转印点的时间为Tg、设从图像写入顺序开始至下一个图像写入顺序开始的时间为Tf、设从开始从所述用纸供给部供给用纸至用纸到达转印点的时间为Tc、设从开始从所述用纸供给部供给用纸至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用纸余量变化的时间为Te时,
所述检测部的检测对象满足(Tc-Te)<(Tg-Tf)的关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纸供给部中包括多个供纸盒,
多个所述供纸盒的、从所述供纸盒输送至所述图像形成系统的用纸的输送时间分别单独设定,
在以满足所述(Tc-Te)<(Tg-Tf)的关系的所述用纸供给部作为检测对象的所述检测部中使用超声波传感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模式由n色打印模式和比n色多的多色的m色打印模式构成,
当所述打印模式为m色打印模式时,所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当所述打印模式为n色打印模式时,所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的图像写入之后,将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模式由彩色打印模式和黑白打印模式构成,
当所述打印模式为彩色打印模式时,所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当所述打印模式为黑白打印模式时,所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的图像写入之后,将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中间转印方式为在多个图像形成部的各个中进行图像写入,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部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叠层转印之后一并转印到用纸上的方式,
由以下两种打印模式构成:后打印模式,该后打印模式使用包括因未用于向该用纸的图像形成而未进行转印的未转印的图像形成部的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部中,以预先设定的叠层次序以后的次序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和前打印模式,该前打印模式使用包括因未用于向该用纸的图像形成而未进行转印的未转印的图像形成部的所述多个图像形成部中,以预先设定的叠层次序以前的次序进行叠层的图像形成部,
当所述打印模式为前打印模式时,所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将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由图像写入中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当所述打印模式为后打印模式时,所述图像写入顺序的改变是在进行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除0张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张数的图像写入之后,将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写入动作改变为图像写入停止。
CN2007101286792A 2006-07-07 2007-07-0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14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8139 2006-07-07
JP2006-188139 2006-07-07
JP2006188139 2006-07-07
JP2006297981 2006-11-01
JP2006297981A JP2008033214A (ja) 2006-07-07 2006-11-0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7981 2006-1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1467A true CN101101467A (zh) 2008-01-09
CN101101467B CN101101467B (zh) 2011-04-06

Family

ID=38919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867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1467B (zh) 2006-07-07 2007-07-0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08480A1 (zh)
JP (1) JP2008033214A (zh)
CN (1) CN10110146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5978A (zh) * 2009-12-04 2011-06-08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传送装置、纸张传送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76521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株式会社理光 润滑剂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01094A (ja) * 2008-06-18 2010-01-07 Kyocera Mita Corp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435946B1 (ko) * 2008-12-04 2014-09-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광주사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5957434B2 (ja) * 2013-11-28 2016-07-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1574A (ja) * 1992-08-03 1994-02-25 Star Micronics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
US6108514A (en) * 1998-12-21 2000-08-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system
KR100385060B1 (ko) * 2001-02-22 2003-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6567620B2 (en) * 2001-09-27 2003-05-2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ariable gap size based on recording media supply level
JP2004093686A (ja) * 2002-08-29 2004-03-25 Oki Data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US20040179052A1 (en) * 2003-03-14 2004-09-16 Phillips Quintin T.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using sensed sheet media characteristics
JP4928072B2 (ja) * 2004-09-15 2012-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5978A (zh) * 2009-12-04 2011-06-08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传送装置、纸张传送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76521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株式会社理光 润滑剂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CN103576521B (zh) * 2012-07-31 2016-04-13 株式会社理光 润滑剂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08480A1 (en) 2008-01-10
JP2008033214A (ja) 2008-02-14
CN101101467B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8709B2 (en) Transfer unit, transfer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13587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10069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045888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392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0146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092037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6484008B2 (en) Recirculating type paper drive for a direct transfer color printer
CN101122770B (zh) 图像处理装置的异常检测方法和图像处理方法
US20090201559A1 (en) Rotatable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991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7471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transfer roller cleaning method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12901A (ja) 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12903A (ja) 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82714B (zh) 薄片输送装置、使用其的原稿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22112902A (ja) 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471922B2 (en) Segmented transfer assist blade
JP201006651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8088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36775A (ja) 露光画像入力装置及びプリンタ装置
US7136614B2 (en) Duplex printer
JP2023022929A (ja) 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42748A (ja)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811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310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給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