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5610A - 眼底观察装置及其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眼底观察装置及其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5610A
CN101095610A CNA2007101124374A CN200710112437A CN101095610A CN 101095610 A CN101095610 A CN 101095610A CN A2007101124374 A CNA2007101124374 A CN A2007101124374A CN 200710112437 A CN200710112437 A CN 200710112437A CN 101095610 A CN101095610 A CN 101095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image
light
contro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124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95610B (zh
Inventor
塚田央
木川勉
福间康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c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pc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con Corp filed Critical Topc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5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5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95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5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0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底观察装置,是以下构成,具备包含第一图像形成元件与第二图像形成元件的图像形成元件。第一图像形成元件是通过光学处理,形成受检眼的眼底的二维表面图像;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是对相当于前述二维表面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的眼底表面区域进行光学扫描,形成前述眼底的断层图像。控制元件控制该图像形成元件。存储元件是存储控制信息,其包含当前述二维表面图像和前述断层图像形成时、由前述控制元件对前述图像形成元件的控制命令。前述控制元件是当前述眼底的新另一方图像形成时,基于存储在前述存储元件的控制信息,命令前述图像形成元件,形成前述新另一方图像。

Description

眼底观察装置及其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观察受检眼的眼底状态的眼底观察装置以及控制该装置的程序。
背景技术
作为眼底观察装置,先前以来广泛使用眼底相机。图11表示先前普通眼底相机的外观结构的一例,图12表示内设在其中的光学系统结构的一例(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4-350849号公报。)。另外,所谓“观察”,至少包含观察眼底的拍摄图像的情形(另外,也可以包含通过肉眼而进行的眼底观察)。
首先,参照图11,对先前的眼底相机1000的外观结构进行说明。该眼底相机1000具备台架3,该台架3以可在前后左右方向(水平方向)滑动的方式搭载于基座2上。在该台架3上,设置有检查者用以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面板及控制杆4。
检查者通过操作控制杆4,而能够使台架3在基座2上进行三维的自由移动。在控制杆4的顶部,配置有要求执行眼底拍摄时而按下的操作按钮4a。
在基座2上立设有支柱5,并且在该支柱5上,设置有用于载置被检查者的颚部的颚托6、及作为用以发出使受检眼E视线固定视的光源的外部视线固定视灯7。
在台架3上,搭载有容置存储眼底相机1000的各种光学系统与或控制系统的本体部8。另外,控制系统可以设在基座2或台架3的内部等中,也可以设在连接于眼底相机1000的电脑等的外部装置中。
在本体部8的受检眼E侧(图11的纸面的左方向),设有与受检眼E相对向而配置的物镜部8A。又,在本体部8的检查者这一侧(图11的纸面的右方向),设有用肉眼观察受检眼E的眼底的目镜部8b。
而且,本体部8上设置有:用以拍摄受检眼E眼底的静止图像照相机9;及用以拍摄眼底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的电视摄像机等摄像装置10。静止图像照相机9及摄像装置10可安装或脱离于本体部8。
静止图像照相机9,根据检查的目的或拍摄图像的保存方法等各种条件,可以适当使用搭载有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tor,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等摄像元件的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胶片相机(film camera)、一次成像相机(instant camera)等。在本体部8设有安装部8c,该安装部8c用于以可更换的方式安装这样的静止图像照相机9。
静止图像照像机9或摄像装置10为数码摄像方式的场合,可将该些摄影的眼底图像之影像数据,传送到与眼底相机1000连接的计算机等,在显示器上显示与观察眼底图像。又,可将图像数据传送到与眼底相机1000连接的图像记录装置,并数据库化,可用于作为制作电子病历的电子数据。
另外,在本体部8的检查者设有触摸屏11。该触摸屏11上显示根据从(数字方式的)静止图像照相机9或摄像装置10输出的图像信号而制作的受检眼E的眼底像。而且,在触摸屏11上,使以其画面中央为原点的二维坐标系重叠显示在眼底像上。当检查者在画面上触摸所要的位置时,显示与该触摸位置对应的坐标值。
接着,参照图12,说明眼底相机1000的光学系统的结构进行。眼底相机1000的光学系统在进行受检眼E的眼底Ef的摄影之前,对眼底Ef进行对准(也就是说,在图12所示的x方向、y方向与z方向上,使光学系统移动)。眼底相机1000中设有:照亮受检眼E的眼底Ef的照明光学系统100;以及将该照明光的眼底反射光引导向目镜部8b、静止图像照相机9、摄像装置10的拍摄光学系统120。
照明光学系统100包含观察光源101、聚光镜102、拍摄光源103、聚光镜104、激发滤光片105及106、环形透光板107、镜片108、液晶显示器109、照明光圈110、中继透镜111、开孔镜片112、物镜113而构成。
观察光源101,例如用卤素灯构成,发出观察眼底用的固定光(连续光)。聚光镜102为用以将观察光源发出的固定光(观察照明光)聚光,并使该观察照明光大致均匀地照射到受检眼底的光学元件。
拍摄光源103,例如由氙气灯构成,是在对眼底Ef进行拍摄时进行闪光的拍摄光源。聚光镜104是用以将拍摄光源103所发出的闪光(拍摄照明光)聚光,并使拍摄照明光均匀地照射到眼底Ef的光学元件。
激发滤光片105、106是在对眼底Ef的眼底像进行荧光拍摄时所使用的滤光片。激发滤光片105、106分别通过螺线管(solenoid)等驱动机构(未图示)而可插拔地设置在光路上。激发片105在FAG(荧光素荧光造影)拍摄时配置在光路上。另一方面,激发滤光片106在ICG(靛青绿荧光造影)拍摄时配置在光路上。另外,在进行彩色拍摄时,激发滤光片105、106一同从光路上退出。
环形透光板107具备环形透光部107a,该环形透光部107a配置在与受检眼E的瞳孔共轭的位置上,并以照明光学系统100的光轴为中心。镜片108使观察光源101或拍摄光源103所发出的照明光,向拍摄光学系统120的光轴方向反射。液晶显示器109显示用以进行受检眼E的视线固定的视线固定标(未图示)。
照明光圈110是为了防闪等而阻挡一部分照明光的光圈构件。该照明光圈110可以在照明光学系统100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因此,可以调整眼底Ef的照明区域。
开孔镜片112是将照明光学系统100的光轴与拍摄光学系统120的光轴合成的光学元件。在开孔镜片112的中心区域开有孔部112a。照明光学系统100的光轴与拍摄光学系统120的光轴在该孔部112a的大致中心位置交叉。物镜113设在本体部8的物镜部8a内。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照明光学系统100,是以下面所述的形态照亮眼底Ef。首先,在观察眼底时,点亮观察光源101,输出观察照明光。该观察照明光经过聚光镜102、104而照射环形透光板107,(此时,激发滤光片105、106从光路上退出)。通过环形透光板107的环形透光部107a的光由镜片108所反射,且经过液晶显示器109、照明光圈110及中继透镜111,并由开孔镜片112反射。由开孔镜片112反射的观察照明光沿拍摄光学系统120的光轴方向进行,经物镜113聚焦而射入受检眼E,照亮眼底Ef。
此时,由于环形透光板107配置在与受检眼E的瞳孔共轭的位置上,因此在瞳孔上形成射入受检眼E的观察照明光的环状像。观察照明光的眼底反射光,通过瞳孔上的环形像的中心暗部而从受检眼E射出。如此,可防止射入受检眼E的观察照明光,对眼底反射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拍摄眼底Ef时,拍摄光源103进行闪光,且拍摄照明光通过同样的路径而照射到眼底Ef。当进行荧光拍摄时,根据是进行FAG拍摄还是进行ICG拍摄,而使激发滤光片105或106选择性地配置在光路上。
其次,说明拍摄光学系统120,拍摄光学系统120包含物镜113、开孔镜片112(的孔部112a)、拍摄光圈121、阻挡滤光片122及123、倍率可变透镜124、中继透镜125、拍摄透镜126、快速复原反射镜片(quick returnmirror)127及拍摄媒体9a而构成。另外,拍摄媒体9a是静止图像照相机9的拍摄媒体(CCD、相机胶卷、一次成像胶卷等)。
通过瞳孔上的环状像的中心暗部而从受检眼E射出的照明光的眼底反射光,通过开孔镜片112的孔部112a而入射拍摄光圈121。开孔镜片112的是反射照明光的角膜反射光,并且不使角膜反射光混入到射入拍摄光圈121的眼底反射光中。以此,可抑制观察图像或拍摄图像上产生闪烁(flare)。
拍摄光圈121是形成有大小不同的多个圆形透光部的板状构件。多个透光部构成光圈值(F值)不同的光圈,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选择性地将一个透光部配置在光路上。
阻挡滤光片122、123通过螺线管等的驱动机构(未图示)而可插拔地设置在光路上。在进行FAG拍摄时,使阻挡滤光片122配置在光路上,在进行ICG拍摄时,使阻挡滤光片123插在光路上。而且,在进行彩色拍摄时,阻挡滤光片122、123一同从光路上退出。
倍率可变透镜124可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在拍摄光学系统120的光轴方向上移动。以此,可以变更观察倍率或拍摄倍率,并可以进行眼底像的聚焦等。拍摄透镜126是使来自受检眼E的眼底反射光在拍摄媒体9a上成像的透镜。
快速复原反射镜片127设置成可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绕着旋转轴127a进行旋转。当以静止图像照相机9进行眼底Ef的拍摄时,将斜设在光路上的快速复原反射镜片127向上方掀起,从而将眼底反射光引导向拍摄媒体9a。另一方面,当通过摄像装置10进行眼底拍摄时或通过检查者的肉眼进行眼底观察时,快速复原反射镜片127斜设配置在光路上,从而使眼底反射光朝向上方反射。
拍摄光学系统120中更设有用以对由快速复原反射镜片127所反射的眼底反射光进行导向的向场透镜(视场透镜)128、切换镜片129、目镜130、中继透镜131、反射镜片132、拍摄透镜133及摄像元件10a。摄像元件10a是内设于摄像装置10中的CCD等摄像元件。在触摸屏11上,显示由摄像元件10a所拍摄的眼底图像Ef′。
切换镜片129与快速复原反射镜片127同样,能够以旋转轴129a为中心而旋转。该切换镜片129在通过肉眼进行观察时斜设在光路上,从而反射眼底反射光而将其引导向接目镜130。
另外,在使用摄像装置10拍摄眼底图像时,切换镜片129从光路退出,将眼底反射光导向摄像元件10a。在此场合,眼底反射光经过中继透镜131从镜片132反射,由拍摄透镜133在摄像元件10a上成像。
此种眼底相机1000,是用以观察眼底Ef的表面,即观察视网膜的状态的眼底观察装置。换言之,眼底相机1000,为从受检眼E的角膜方向所见的眼底Ef的二维眼底像的拍摄装置。另一方面,在视网膜的深层存在称为脉络膜或巩膜的组织,希望有观察该些深层组织的状态的技术,而近来观察该些深层组织的装置之实用化已有进步(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3-543号公报,特开2005-241464号公报)。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543号公报、特开2005-241464号公报中所揭示的眼底观察装置,是应用了所谓的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的光图像计测装置(也称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装置等)。这样的眼底观察装置是将低相干光分成两部分,将其中一部分(信号光)引导向眼底,将另一部分(参照光)引导向预定的参照物体,并且,对将经过眼底的信号光与由参照物体所反射的参照光重叠而获得的干涉光进行检测并解析,借此可以形成眼底表面乃至深层组织的断层图像。另外,光图像计测装置可以基于多数个断层图像,形成眼底的三维图像。另外,日本专利特开2003-543号公报所记载的光图像计测装置,一般称之为傅立叶领域(Fourier domain)OCT等。
傅立叶领域OCT是通过扫描信号光并照射眼底,形成断层图像,其具有沿着扫描线的深度方向(图12所示的z方向)的断面。这种信号光的扫描称之为B扫描(例如参照非专利文件1:NEDO workshop:“人体之“窗”,从眼底观察(诊断)体内”-----驱使最新光学技术的生活习惯并的极早期诊断机器开发-----,举办日:2005年4月25日),互联网URL:http://www.nedo.go.jp/informations/koubo/170627_2/besshi3.pdf)。
在形成三维图像的场合,沿着多数条扫描线执行B扫描,并在藉此获得的多数个断层图像中实施补差处理等,以产生三维图像数据。此三元图像数据与X射线CT装置等的医疗用图像诊断装置相同,被称之为立体数据(volume data)或立体像素(voxel)等,是一种在排列成三维的各立体像素中分配图素数据(明亮、浓淡、颜色等的数据,亮度值或RGB等)的形态的图像数据。三维图像是显示出将立体数据加以绘制(rendering)而得到的、从预定视线方向来看的仿真三维图像。
不限于眼科,在一般医疗领域中,例如治疗的经过观察和术前术后观察,对患者同一部位进行多数次的观察(以下称为“持续观察”)。
在眼底的持续观察等,例如为了多数次观察黄斑部、视神经乳突、网膜的剥离部位等的眼底上的瞩目部分,在各次观察中,必须指定瞩目部位的位置,取得图像。
但是,例如像视神经一般,要指定眼底上的地标部位的位置是容易的,但是在观察图像上,也存在位置指定上有困难的瞩目部位。特别是,瞩目部位是存在于眼底深层(例如脉络膜或强膜等)的场合,其与存在于眼底表面的场合相比较下,对瞩目部位进行指定是困难的。
另外,在持续观察等之中,较佳是以相同的条件进行每次的图像摄影。例如,在光图像计测装置中,较佳是受检眼的固定视线位置以及信号光的扫描(扫描位置和扫描图案)等的各种条件要相同。
但是,在每次摄影指定瞩目部位的位置,又以手输入各种条件,是非常花费时间的。另外,也有忘记之前记录的瞩目部位的位置和摄影条件等,或者弄错位置和条件的设定等等的人为疏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特征是一种眼底观察装置,其具备包含第一图像形成元件和第二图像形成元件的图像形成元件,其中第一图像形成元件是经过光学性处理来形成受检眼的眼底的二维表面图像,而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是以光学方式,对相当于二维表面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的眼底的表面区域进行扫描,形成眼底的断层图像。眼底观察装置包括:控制元件,控制图像形成元件;存储元件,用以存储控制信息,前述信息包含前述二维表面图像和断层图像的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从控制元件对图像形成元件的控制命令。其中控制元件是当眼底的新的前述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基于存储元件所存储的控制信息,命令图像形成元件,形成新的前述其中之一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一种计算器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在计算器中执行处理的计算器可读取码,前述计算器具备包含第一图像形成元件和第二图像形成元件的图像形成元件、控制图像形成元件的控制元件以及存储元件。第一图像形成元件是经过光学性处理来形成受检眼的眼底的二维表面图像,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是以光学方式,对相当于二维表面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的眼底的表面区域进行扫描,形成眼底的断层图像。前述处理包括:当二维表面图像和断层图像的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将控制信息存储在存储元件,其中控制信息包含从控制元件对图像形成元件的控制命令。当通过图像形成元件形成眼底的新的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基于控制信息,控制图像形成元件。
如以上所述,存储控制信息,其表示眼底的二维图像和断层图像的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的图像形成元件的控制内容,同时通过图像形成元件,形成新的上述其中一个图像时,基于存储的控制信息,控制图像形成元件,所以当进行持续观察等第二次以后的检查时,不需要再次进行控制图像形成元件的输入操作,可以谋求眼底的持续观察等的简化。
另外,当进行持续观察等第二次以后的检查时,因为过去的图像形成元件的控制内容自动地重现,所以可以防止因手动作业进行输入等时所引起的人为疏失。
再者,因为能够以相同的控制内容进行持续观察等的各次图像摄影,可以较佳地进行在持续观察等中的图像比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中内设在眼底相机单元内的扫描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中OCT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中演算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概略方块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的控制系统结构的一例的概略方块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中操作面板的外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中演算控制装置的控制系统结构的一例的概略方块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的信号光的扫描形态的一例的概略图。图8(A)表示从信号光相对于受检眼的入射侧观察眼底时的信号光的扫描形态的一例。而且,图8(B)表示各扫描线上扫描点的排列形态的一例。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的信号光的扫描形态、以及沿着各扫描线而形成的断层图像形态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较佳的实施形态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先前的眼底观察装置(眼底相机)的外观结构的一例的概略侧面图。
图12是表示先前的眼底观察装置(眼底相机)的内部结构(光学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式对本发明实施形态的一例的眼底观察装置以及其控制程序详细说明。又,对于与先前同样的构成部分,用与图11、图12同样符号。
首先,参照图1-图7,对本实施形态的眼底观察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眼底观察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图2表示眼底相机单元1A内的扫描单元141的结构。图3表示OCT单元150的结构。图4表示演算控制装置200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图5表示眼底观察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6表示设置在眼底相机单元1A的操作面板3a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图7表示演算控制装置200的控制系统结构的一个例子。
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眼底观察装置1包含与图11所示的眼底相机有相同功能的眼底相机单元1A、存储光图像计测装置(OCT装置)的光学系统的OCT单元150、执行各种控制处理等的电脑200而构成。
连接线152的一端安装在OCT单元150上。该连接线152的另一端上安装有连接部151。该连接部151安装在图11所示的安装部8c。而且,在连接线152的内部导通有光纤。OCT单元150与眼底相机单元1A经过连接线152而光学性连接。对于OCT单元150的详细结构,以下一边参照图3一边进行说明。
眼底相机单元的结构
眼底相机单元1A是一种基于光学方式取得数据(摄像装置10、12检测出的数据),形成受检眼的眼底的表面二维图像的装置,具有与图11所示先前的眼底相机1000大致相同的外观结构。而且,眼底相机单元1A与图12示先前的光学系统同样具备:照明光学系统100,对受检眼E的眼底Ef进行照明;以及拍摄光学系统120,将该照明光的眼底反射光引导向摄像装置10。
另外,在后面会详述,但是在本实施形态的拍摄光学系统120的摄像装置10,为检测具有近红外区域的波长的照明光。在该拍摄光学系统120中,另外设有照明光摄像装置12,用以检测具有可视光区域的波长的照明光。而且,该拍摄光学系统120将由OCT单元150发出的信号光引导到眼底Ef,并且将经过眼底Ef的信号光引导到OCT单元。
照明光学系统100与先前同样,包含观察光源101、聚光镜102、拍摄光源103、聚光镜104、激发滤光片105及106、环形透光板107、镜片108、液晶显示器109、照明光圈110、中继透镜111、开孔镜片112、物镜113而构成。
观察光源101输出包含波长例如约400nm-700nm的范围的可视区域的照明光。该观察光源101相当于本发明的“可视光源”的一例。另外,该拍摄光源103输出包含波长例如约700nm-800nm的范围的近红外区域的照明光。该拍摄光源103输出的近红外光,设定成较在OCT单元150使用的光的波长短(后面再述)。
拍摄光学系统120包含物镜113、开孔镜片112(的孔部112a)、拍摄光圈121、阻挡滤光片122及123、倍率可变透镜124、中继透镜125、拍摄透镜126、分色镜134、向场透镜(视场透镜)128、半反射镜135、中继透镜131、分色镜136、拍摄透镜133、摄像装置10(摄像元件10a)、反射镜片137、拍摄透镜138、摄像装置12(摄像元件12a)、透镜139、及LCD(Liquicl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而构成。
在本实施形态的拍摄光学系统120,与图12所示的先前的拍摄光学系统120不同,设有分色镜134、半反射镜片125、分色镜136、反射镜片137、拍摄透镜139及LCD140。
分色镜134为用以反射照明光学系统100发出的照明光的眼底反射光(包含波长约400nm-800nm的范围),并且为可供由OCT单元的信号光(包含波长例如约800nm-900n范围,后述)透过的构造。
另外,分色镜136,可透过由照明光学系统100输出的具有可视区域的波长的照明光(由观察光源101输出的波长约400nm-700nm的可视光),并可反射具有近红外区域的波长的照明光(由拍摄光源103输出的波长约700nm-800nm的近红外光)。
在LCD 140显示有使受检眼E视线固定的内部视线固定标等。由该LCD140发出的光经透镜139聚光的后,由半反射镜135反射,通过向场透镜128反射到分色镜136。然后,通过拍摄透镜126、中继透镜125、倍率可变透镜124、开孔镜片112(的孔部112a)、物镜113等,射入受检眼E。由此,该视线固定标等投影到受检眼E的眼底Ef。
LCD 140相当于本发明的“固定视线标显示元件”的一个范例而发挥作用。另外,将显示的固定视线标投影在受检眼E上的上述光学元件群是做为本发明的“投影光学系统”的一个范例而发挥作用。另外,LCD 140以及上述光学元件群是相当于本发明的“固定视线标投影元件”。
摄像元件10a为内藏在电视相机等的摄像装置10的CCD或CMOS等的摄像元件,特别是检测近红外区域的波长的光(即摄像装置10为检测近红外光的红外线电视相机)。该摄像装置10输出图像讯号,作为检测近红外光的结果。触摸屏11依据该图像讯号显示眼底Ef的表面的二维图像(眼底图像Ef’)。另外,该图像讯号被送到演算控制装置200,在其显示器(后述)显示眼底图像。又,使用该摄像装置10拍摄眼底时,可利用由照明光学系统100的拍摄光源103输出的近红外区域波长的照明光。
另一方面,摄像元件12a为内藏在电视相机等摄像装置12的CCD或MOS等的摄像元件,特别是检测可视光区域波长的光(即摄像装置12为检测可见光的电视相机)。该摄像装置12输出图像讯号,作为检测可视光的结果。该触膜屏11依据该图像讯号显示眼底Ef的表面的二维图像(眼底图像Ef’)。另外,该图像讯号被送到演算控制装置200,在其显示器(后述)显示眼底图像。又,使用该摄像装置12拍摄眼底时,可利用从照明光系统100的观察光源101输出的可视光区域波长的照明光。
本实施形态中的拍摄光学系统120中设有扫描单元141及透镜142。扫描单元141具备如下结构,即,在眼底Ef上扫描从OCT单元150所输出的光(信号光LS,后述),其相当于本发明的“扫描元件”的一个例子而发挥作用。
透镜142使来自OCT单元150的信号光LS通过连接线152,引导成为平行光束,并将其射入扫描单元141。而且,透镜142的作用为使经过扫描单元141而来的信号光LS的眼底反射光聚焦。
图2中表示扫描单元141的具体结构的一例。扫描单元141包含检流计镜(galvanometer mirror)141A、141B以及反射镜片141C、141D而构成。
检流计镜141A、141B是配设可分别以旋转轴141a、141b为中心而旋转的反射镜。各检流计镜141A、141B通过后述的驱动机构(图5所示的反射镜驱动机构241、242),分别以旋转轴141a、141b为中心而旋转,以分别变更其反射面(反射信号光LS的面)的方向,亦即分别变更检流计镜141A、141B的位置。另外,本发明的“检流计镜”包含检流计镜141A、141B(反射镜)和反射镜驱动机构241、242。
旋转轴141a、141b以相互正交的方式而配设。在图2中,检流计镜141A的旋转轴141a配设为平行于该图的纸面,且检流计镜141B的旋转轴141b配设为垂直于该图的纸面。
即,检流计镜141B可以向图2中的两侧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检流计镜141A可以向正交于该两侧箭头的方向旋转。以此,该一对检流计镜141A、141B分别发挥作用,使信号光LS的反射方向变更为相互正交的方向。由图1、图2可以明白,使检流计镜141A旋转的话,信号光LS在x方向上扫描,使检流计镜141B旋转的话,信号光LS在y方向上扫描。
由检流计镜141A、141B所反射的信号光LS,向与由反射镜片141C、141D所反射而入射至检流计镜141A时相同的方向行进。
另外,如上所述,连接线152的内部导通有光纤152a,该光纤152a的端面152b是与透镜142相对而配设。从该端面152b所射出的信号光LS朝向透镜142使束径逐渐放大而行进,但通过该透镜142而成为平行光束。相反,信号光LS的眼底反射光通过该透镜142而朝向端面152b聚焦。
OCT单元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3说明OCT单元150的结构。如同图所示,OCT单元150是一种装置,其基于利用光学扫描所取得的数据(利用后述的CCD检测出的数据),形成前述眼底的断层图像,为与旧有的光图像计测装置大致相同的光学系统,亦即具备:干涉计,将从光源输出的光分割成参照光和信号光,将经过参照物体的参照光和经过被测定物体(眼底Ef)的信号光进行重叠,以产生干涉光;以及将作为检测该干涉光的结果的信号输出到演算控制装置200的元件。演算控制装置分析此信号,形成被测定物体(眼底Ef)的图像。
低相干光源160是由输出低相干光LO的超级发光二极管(SLD,superluminescent diode)或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 diode)等的宽带光源所构成。该低相干光LO例如具有近红外区域的波长,并且具有数十微米左右的时间性相干长度的光。从该低相干光源160输出的低相干光LO,具有比眼底相机单元1A的照明光(波长约400nm-800nm)更长的波长,例如含有约800nm-900nm范围的波长。该低相干光源160相当于本发明的“光源”的一例。
从低相干光源160所输出的低相干光LO,例如通过由单模光缆(single-mode fiber)或极化保持光纤(polarization maintainingfiber)所构成的光纤161,被引导向光耦合器(coupler)162,由该光耦合器162将该低相干光源LO分割为参照光LR与信号光LS。
另外,光耦合器162具有光分割元件(分光器)及光重叠的元件(耦合器)双方的功能,但惯用名叫“光耦合器”。
从光耦合器162发生的参照光LR,被由单模光纤等构成的光纤163引导,从光纤端面射出,所射出的参照光LR通过准直透镜171,成为平行光束后,经过玻璃块172及密度滤光片173,并由参照镜片174(参照物体)而反射。
由参照镜片174所反射的参照光LR再次经过密度滤光片173及玻璃块172,并通过准直透镜171而在光纤163的光纤端面上聚光。所聚光的参照光LR通过光纤163而被引导向光耦合器162。
另外,玻璃块172及密度滤光片173,是作为用以使参照光LR与信号光LS的光路长度(光学距离)一致的延迟元件而发挥作用,而且作为用以使参照光LR与信号光LS的色散特性一致的组件而发挥作用。
另外,密度滤光片173是做为使参照光光量减少的减光滤光片而作用。例如由旋转型的ND(nature density)滤光片构成。此密度滤光片173通过包含马达等驱动装置的驱动机构(后述密度滤光片驱动机构174,参照图5)而被旋转驱动,藉此改变参照光LR的光量减少量。通过此方式,可以改变对干涉光LC的产生有贡献的参照光LR的光量。
此密度滤光片173相当于本发明的“滤光片”的一个例子而发挥作用。另外,密度滤光片驱动机构244相当于本发明的“滤光片驱动机构”的一个例子而发挥作用。
又,参照镜174为可沿参照光LR的进行方向(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的构造。因此,能够对应受检眼E的眼轴长度,确保参照光LR的光路长度。另外,参照镜174的移动可利用含有电动等的驱动装置的驱动机构(后述的参照镜片驱动机构243,参照图5)进行。
另一方面,从光耦合器162发生的信号光LS,由单模光纤等构成的光纤164引导至连接线152的端部。在连接线152的内部导通有光纤152a。此处,光纤164与光纤152a可以由单一的光纤而构成,而且,也可以是将各个端面接合而一体形成的光纤。总的,光纤164、152a只要可以在眼底相机单元1A与OCT单元150的间传送信号光LS即可。
信号光LS在连接线152内部被引导而被导向眼底相机单元1A。而且,信号光LS经过透镜142、扫描单元141、分色镜134、拍摄透镜126、中继透镜125、倍率可变透镜124、拍摄光圈121、开孔镜片112的孔部112a与物镜113,而入射受检眼E(此时,如下所述,阻挡滤光片122、123分别从光路中退出)。
入射受检眼E的信号光LS在眼底(视网膜)Ef上成像并反射。此时,信号光LS不仅被眼底Ef的表面反射,也到达眼底Ef的深部区域并在折射率边界上产生散射。以此,信号光LS的眼底反射光成为包含反映眼底Ef的表面形态的信息、及反映在深部组织的折射率边界的背后散射(backscattering)的状态的信息的光。将该光简称为“信号光LS的眼底反射光”。
信号光LS的眼底反射光向上述路径的相反方向行进,在光纤152a的端面152b上聚光,通过该光纤152而入射至OCT单元150,并通过光纤164而返回到光耦合器162。光耦合器162使该信号光LS与由参照镜片174所反射的参照光LR重叠,产生干涉光LC。所产生的干涉光LC通过单摸光纤等构成的光纤165,被引导向分光仪180。
此处,本发明的“干涉光产生元件”由至少包含光耦合器162、光纤163、164与参照镜片174的干涉仪所构成。另外,本实施形态中是采用了迈克尔逊型干涉仪(Michelson interferometer),但也可以适当采用例如马赫-曾德(Mach-Zehnder)型等任意类型的干涉仪。
分光仪(spectrometer)180包含准直透镜181、衍射光栅182、成像透镜183与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184而构成。本实施形态的衍射光栅182是透过型衍射光栅,但当然也可以使用反射型衍射光栅。而且,当然也可以应用其它光检测元件(检测机构)来代替CCD184。如上述的光检测元件为相当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的一例。
入射至分光仪180的干涉光LC通过准直透镜181而成为平行光束之后,被衍射光栅182分光(光谱分解)。所分光的干涉光LC通过成像透镜183而在CCD184的摄像面上成像。CCD184接收该干涉光LC并将其转换为电气检测信号,且将该检测信号输出到演算控制装置200中。
演算控制装置的构造
其次,说明演算控制装置200的构造。此演算控制装置200相当于本发明的“计算器(computer)”的一个例子。
演算控制装置200进行以下处理:分析由OCT单元150的分光仪180的CCD184输入的检测信号,形成受检眼E的眼底Ef的断层图像。此时的分析方法与先前的傅立叶区域OCT的方法相同。
另外,演算控制装置200进行以下处理:依据由眼底相机单元1A的摄像装置10、12输出的图像信号,形成眼底Ef的表面(网膜)形态的二维图像(的图像数据)。
而且,演算控制装置200执行眼底相机单元1A的各部分的控制、以及OCT单元150的各部分的控制。
作为眼底相机单元1A的控制,例如进行观察光源101或拍摄光源103的照明光的输出控制、激发滤光片105、106或阻挡滤光片12、123在光路上的插入/退出动作的控制、液晶显示器140的显示动作的控制、照明光圈110的移动控制(光圈值的控制)、拍摄光圈121的光圈值的控制、倍率可变透镜124的移动控制(倍率的控制)的控制等。而且,演算控制装置200对扫描单元141内的检流计镜141A、141B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OCT单元150的控制,是进行低相干光源160的低相干光的输出控制、参照镜174的移动控制、密度滤光片173的旋转动作(参照光LR的光量减少量的变更动作)的控制、CCD184的蓄积时间的控制等。
参照图4,对如上所述发挥作用的演算控制装置20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演算控制装置200具备与先前的电脑同样的硬件结构。具体而言,包含微处理器201(CPU,MPU等)、RAM 202、ROM 203、硬盘驱动器(HDD,Hard DiskDriver)204、键盘205、鼠标206、显示器207、图像形成板208及通信接口(I/F)209。这些各个部分是通过总线200a而连接。
另外,演算控制装置200也可以具备卡片阅读机等的读取装置,用以读取患者卡片的记录内容,患者卡片记录着包含患者ID等的患者识别信息的患者信息。此卡片阅读机例如是连接到形成演算控制装置200的计算器的未图示USB(Universal Serial Bus)端口等的连接器而使用的。读取患者识别信息并且输入到演算控制装置200的读取装置,是相当于本发明的“输入元件”的一个例子而发挥功能。
微处理器201将存储在硬盘驱动器204中的控制程序204a展开到RAM202上,以此在本发明中执行特征性动作。此控制程序204a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眼底观察装置的程序”的一个例子。
而且,微处理器201执行上述装置各部分的控制、或各种运算处理等。而且,执行与来自键盘205或鼠标206的操作信号对应的装置各个部分的控制、显示器207的显示处理的控制、通信接口209的各种数据或控制信号等的发送接收处理的控制等。另外,微处理器201如通常一般,具备提供日期信息与时刻信息等的日时信息。
键盘205、鼠标206及显示器207是作为眼底观察装置1的用户接口而使用的。键盘205是作为用以键入字符或数字等的设备而使用。鼠标206是作为用以对显示器207的显示画面进行各种输入操作的设备。
而且,显示器207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等任意的显示设备,其显示由眼底观察装置1所形成的眼底Ef的图像,或显示各种操作画面或设定画面等。
另外,也可以架构成使预定的输入画面显示在显示器207上,并且操作键盘205、鼠标206,在该输入画面上输入患者识别信息。在此场合,该用户接口使用做为本发明的“输入元件”的一个例子。
另外,眼底观察装置1的用户接口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使用例如轨迹球(track ball)、控制杆、触摸面板式LCD、用于眼科检查的控制面板等具备显示输出各种信息的功能以及输入各种信息的功能的任意用户接口机构而构成。
图像形成板208为处理形成受检眼E的眼底Ef的图像(图像数据)的专用电子电路。在该图像形成板208设有眼底图像形成板208a及OCT图像形成板208b。
眼底图像形成板208a的动作,为依据眼底相机单元1A的摄像装置10,或摄像装置12的图像信号形成眼底图像的图像数据的专用电子电路。
又,OCT图像形成板208b的动作为依据OCT单元150的分光仪180的CCD184的检测信号形成眼底Ef的断层图像的图像数据的专用电子电路。
因设有上述的图像形成板208,可提高形成眼底图像和断层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处理速度。
通信接口209进行以下处理:将来自微处理器201的控制信号发送到眼底相机单元1A或OCT单元150。另外,通信接口209进行以下处理:接收由眼底相机单元1A的摄像装置10、12输出的图像信号,或从OCT单元150的CCD 184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对图像形成板208的输入等。此时,通信接口209的动作为将从摄像装置10、12的图像信号输入眼底图像形成板208a,将从CCD184的检测信号输入OCT图像形成板208b。
而且,当演算控制装置200连接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或互联网等网络时,在通信接口209中可以具备局域网卡等网络适配器(network adapter)或调制解调器(modem)等通信设备,并能够经过该网络而进行数据通信。此时,存储控制程序204a的服务器是设置在网络上,并且,将演算控制装置200构成为该服务器的客户终端。通过此方式,本发明的动作可以在眼底观察装置1上执行。
控制系统的结构
参照图5-7,对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眼底观察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5所示的方块图中,特别记载在眼底观察装置1具备的结构中关于本发明的动作和处理相关的部分。另外,在图6记载设置在眼底相机1A的操作面板3a结构的一个例子。在图7所示的方块图中,记载演算控制装置200的详细结构。
控制部
眼底观察装置1的控制系统是以演算控制装置200的控制部210为中心而构成的。控制部210包含CPU 201、RAM 202、ROM 203、硬盘驱动器204(控制程序204a)、通信接口209而构成。
控制部210通过根据控制程序204a而动作的微处理器201,执行上述控制处理。尤其是,针对眼底相机单元1A,进行使检流计镜141A、141B位置改变的镜片驱动机构241、242的控制,或利用LCD 140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动作的控制等等。另外,针对OCT单元150,执行低相干光源160和CCD 184的控制、使密度滤光片173旋转的密度滤光片驱动机构244的控制、使参照反射镜174在参照光LR的行进方向上移动的参照反射镜驱动机构243的控制等等。
从而能够使检流计镜141A、141B分别独立动作,或者是执行参照镜片驱动机构243的控制,而使参照镜片174在参照光LR的行进方向上移动等等。
而且,控制部210执行如下控制:将由眼底观察装置1所拍摄的两种图像,即,通过眼底相机单元1A所获得的眼底Ef表面的二维图像(眼底图像Ef′)、以及基于由OCT单元150所获得的检测信号而形成的眼底Ef的断层图像,并列显示在用户接口240的显示器207上。该些眼底图像,可分别在显示器207显示,也可以并排同时显示。另外,关于控制部200的详细结构,后面会基于图7来说明。
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220为进行依据眼底相机单元1A的摄像装置10、12的图像信号,形成眼底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以及依据OCT单元150的CCD 184的检测信号,形成眼底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图像形成部220为包含图像形成板208的结构。图像形成部220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另外,“图像”以及与其对应的“图像数据”也有视作相同的情况。
在此,本发明的“第一图像形成元件”例如包含:取得眼底Ef的表面二维图像的眼底相机1A的各部分以及图像形成部220(眼底图像形成板208a)。另外,“第二图像形成元件”例如包含:取得眼底Ef的断层图像的眼底相机1A的各部分、OCT单元150、图像形成部220(OCT图像形成板208b)以及图像处理部230。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元件”例如包含构成第一图像形成元件的上述各部分以及构成第二图像形成元件的上述各部分。
图像处理部
图像处理部230为进行对图像形成部220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图像处理的装置。例如,进行依据由OCT单元150的检测信号,依据眼底Ef的断层图像,形成眼底Ef的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处理,或进行眼底图像的亮度调整等各种修正处理等。
在此,所谓的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是将排列成三维的多数个立体像素(voxel)分别赋予像素值而构成的一种图像数据,也称为立体数据(volumndata)或voxel数据等等。在显示基于立体数据的图像时,图像处理部230对此体数据进行绘制(rendering)(立体绘制或MIP(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最大值投影)),形成从特定视线方向观看时的仿真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基于此图像数据的仿真三维图像则显示在显示器207等的显示装置上。
另外,与先前技术类似,图像处理部230执行对相当于眼底Ef的断层图像中所包含的各种层(网膜等)的图像区域、相当于层与层的边界的图像区域进行抽出的处理。更及于此抽出结果,执行对层厚度进行演算的处理。
进行上述处理的图像处理部230包括微处理器201、RAM 202、ROM 203与硬盘驱动器204(控制程序204a)等。
用户接口
如图7所示,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UI)240具备由显示器207等的显示装置所构成的显示部240A、以及由键盘205或鼠标206等操作设备所构成的操作部240B。操作部204B与前述卡片阅读机等的读取装置相同,也做为本发明的“输入元件”的一个例子而发挥功能。
操作面板
对眼底相机单元1A的操作面板3a进行说明。例如如图11所示,此操作面板3a是配设在眼底相机单元1A的架台上。本实施例的操作面板3a与在背景技术段落中所说明的旧有结构不同,其设置有:为了取得眼底Ef的表面二维图像而使用于操作要求的输入的操作部;以及为了取得眼底Ef的断层图像而使用于操作输入的操作部(旧有结构只有前者的操作部)。通过此方式,也可以和操作旧有的眼底摄影机时相同的要领,进行对OCT的操作。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操作面板3a,设置有菜单切换键301、裂像(split)切换键302、摄影光量切换键303、观察光量切换键304、颚托切换键305、摄影切换键306、焦段切换键307、图像替换切换键308、固定视线标替换切换键309、固定视线标位置调整切换键310、固定视线标尺寸替换切换键311以及模式替换旋钮312。按键
菜单切换键301是一种切换键,其用来操作以显示用户为了选择指定各种菜单(摄影眼底Ef的表面二维图像或断层图像等时的摄影菜单,为了进行各种设定输入的设定菜单等等)的预定菜单画面。当操作此菜单切换键301,其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部210。控制部210对应此操作信号的输入,使菜单显示在触摸屏11或显示部240A。另外,在眼底相机单元1A上设置控制部(未图标),也可以使该控制部将菜单画面显示在触摸屏11上。
分割切换键302是用在切换对焦用的裂像亮线(参照如特开平9-66031等,也称为裂像视标或裂像标记等)的点亮与熄灭的切换。另外,为了使此裂像亮线投影在受检眼的E的结构(裂像亮线投影部),例如是放置在眼底相机单元1A内(在图1中被省略)。当操作分割切换键302时,该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部210(或眼底相机单元1A内的上述控制部,以下也相同)。控制部210对应该操作信号的输入,控制裂像亮线投影部,使裂像亮线投影到受检眼E。
摄影光量切换键303是一种切换键,其操作用来对应受检眼E的状态(例如水晶体的混浊度等)等,调整摄影光源103的输出光量(摄影光量)。在此摄影光量切换键303设有:为了增加摄影光量的摄影光量增加切换键“+”、为了减少摄影光量的摄影光量减少切换键“-”以及为了将摄影光量设定在预定的初期值(内设值)的复位切换键(中央按钮)。当操作摄影光量切换键303的其中一个,该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部210。控制部210对应该输入的操作信号,控制摄影光源103,调整摄影光量。
观察光量切换键304是一种切换键,被操作用来调整观察光源101的输出光量(观察光量)。在此观察光量切换键304设有例如为了调整观察光源101的输出光量(观察光量)的观察光量增加切换键“+”和为了减少观察光量的观察光量减少切换键“-”。当操作观察光量切换键304的其中一个,该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部210。控制部210对应所输入的操作信号,控制观察光源101,调整观察光量。
颚托切换键305是让图11所示的颚托6的位置进行移动的切换键。在颚托切换键305设置有例如使颚托6向上移动的向上移动切换键(向上的三角形)和使颚托向下移动的向下切换键(向下的三角形)。当操作颚托切换键305的其中一个,该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部210。控制部210对应该输入的操作信号,控制颚托移动机构(未图标),使颚托6往上方或下方移动。
摄影切换键306是一种切换键,作为触发键(triger switch)而操作,用来取得眼底Ef的表面二维图像或眼底Ef的断层图像。当摄影二维图像的菜单被选择时,若摄影切换键306被操作,接受该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会控制摄影光源103而使摄影照明光输出,同时基于从检测该眼底反射光的摄像装置10所输出的图像信号,使眼底Ef的表面二维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另一方面,当取得断层图像的菜单被选择时,若摄影切换键306被操作,接受该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会控制低相干光源160而使低相干光L0输出,控制检流计镜141A、141B并使信号光LS扫描,同时基于检测干涉光LC的CCD 184所输出的检测信号,使图像形成部220(及图像处理部230)形成的眼底Ef断层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
焦段切换键307是一种切换键,被操作用来变更眼底Ef的摄影时的画角(变焦倍率)。在每次操作此焦段切换键307时,例如交替地设定成摄影画角为45度和22.5度。当操作此焦段切换键307,接受该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控制未图标的倍率可变透镜驱动机构,使倍率可变透镜124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变更摄影画角。
图像切换键308是一种被操作用来切换显示图像的切换键。当眼底观察图像(来自摄像装置12的图像信号)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时,若操作图像切换键308,接受此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使眼底Ef的断层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另一方面,当断层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时,若操作图像切换键308,接受此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使眼底观察图像显示在显示部240A或触摸屏11。
固定视线标替换切换键309是被操作用来对利用LCD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即在眼底Ef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投影位置)进行切换的切换键。通过操作此固定视线标替换切换键309,使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例如在“为了取得眼底中心的周边区域的图像的固定视线位置”、“为了取得黄斑的周边区域的图像的固定视线位置”、“为了取得视神经乳突的周边区域的图像的固定视线位置”之间做巡回替换。控制部210对应来自固定视线标替换切换键309的操作信号,使内部固定视线标显示在LCD 140的表面上的相异位置。另外,对应上述三个固定视线位置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是例如基于临床数据而预先设定的,或者是对每个受检眼E(眼底Ef的图像)事先设定。
固定视线标位置调整切换键310是被操作用来调整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的切换键。在此固定视线标位置调整切换键上设置有:使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往上方移动的上方移动切换键、使往下方移动的下方移动切换键、使往左方移动的左方移动切换键、使往右方移动的右方移动切换键、使移动到预定初期位置(内设位置)的复位切换键。控制部310当接受到来自上述任一切换键的操作信号时,对应该操作信号控制LCD 140,藉此使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移动。
固定视线标尺寸替换切换键311是被操作用来变更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尺寸的切换键。当操作此固定视线标尺寸替换切换键311,接受该操作信号的控制部210变更显示在LCD 140上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尺寸。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尺寸例如在“一般尺寸”和“加大尺寸”之间交互切换。藉此,变更投影在眼底Ef的固定视线标的投影像的尺寸。控制部210当接受到来自固定视线标尺寸替换切换键311的操作信号,对应该操作信号控制LCD 140,藉此变更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尺寸。
模式替换旋钮312是一种被旋转操作、用以选择各种摄影模式(对眼底Ef的二维图像进行摄影的眼底摄影模式、进行信号光LS的B扫描的B扫描模式、使信号光LS进行三维扫描的三维扫描模式等等)的旋钮。另外,此模式替换旋钮312也可以选择再生模式,其用以对取得的眼底Ef二维图像或断层图像进行再生显示。另外,也可以选择摄影模式,控制成在信号光LS的扫描后立刻进行眼底摄影。进行上述各模式的控制是由控制部210执行。
以下,分别说明利用控制部210所进行的信号光LS的扫描的控制形态,以及利用图像形成部220与图像处理部230对OCT单元150的检测信号的处理状态。另外,对眼底相机单元1A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形成部220等的处理,与先前的处理相同,故省略。
关于信号光的扫描
信号光LS的扫描如上所述,是通过变更眼底相机单元1A的扫描单元141的检流计镜141A、141B的反射面的朝向而进行。控制部210分别控制镜片驱动机构241、242,以此分别变更检流计镜141A、141B的反射面的朝向,从而在眼底Ef上扫描信号光LS。
当变更检流计镜141A的反射面的朝向时,在眼底Ef的水平方向上(图1的x方向)扫描信号光LS。另一方面,当变更检流计镜141B的反射面的朝向时,在眼底Ef的垂直方向(图1的y方向)上扫描信号光LS。而且,同时变更检流计镜141A、141B两者的反射面的朝向,以此可以在将x方向与y方向合成的方向上扫描信号光LS。即,通过控制这两个检流计镜141A、141B,可以在xy平面上的任意方向上扫描信号光LS。
图8表示用以形成眼底Ef的图像的信号光LS的扫描形态的一例。图8(A)表示从信号光LS入射受检眼E的方向观察眼底Ef(也就是从图1的-z方向观察+z方向)时,信号光LS的扫描形态的一例。而且,图8(B)表示眼底Ef上的各扫描线上扫描点(进行图形计测的位置;信号光LS的照射位置)的排列形态的一例。
如图8(A)所示,在预先设定的矩形扫描区域R内扫描信号光LS。在该扫描区域R内,在x方向上设定有多条(m条)扫描线R1-Rm。当沿着各扫描线Ri(i=1-m)扫描信号光LS时,产生干涉光LC的检测信号。
此处,将各扫描线Ri的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将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副扫描方向”。因此,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信号光LS是通过变更检流计镜141A的反射面的朝向而进行,在副扫描方向上的扫描是通过变更检流计镜141B的反射面的朝向而进行。
在各扫描线Ri上,如图8(B)所示,预先设定有多个(n个)扫描点Ri1-Rin。
为了执行图8所示的扫描,控制部210首先控制检流计镜141A、141B,将对眼底Ef的信号光LS的入射目标设定为第1扫描线R1上的扫描开始位置RS(扫描点R11)。接着,控制部210控制低相干光源160,使低相干光LO闪光,并使信号光LS入射于扫描开始位置RS。CCD 184接收该信号光LS的扫描开始位置RS上因眼底反射光而来的干涉光LC,并将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部210。
接着,控制部210控制检流计镜141A,并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信号光LS,将该入射目标设定为扫描点R12,使低相干光LO闪光而使信号光LS入射到扫描点R12。CCD 184接收该信号光LS的扫描点R12上因眼底反射光而来的干涉光LC,并将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部210。
控制部210同样,一边将信号光LS的入射目标依次移动为扫描点R13、R14、...、R1(n-1)、R1n,一边在各扫描点上使低相干光LO闪光,以此获取与各扫描点的干涉光LC相对应地从CCD 184所输出的检测信号。
当第1扫描线R1的最后的扫描点R1n上的计测结束时,控制部210同时控制检流计镜141A、141B,使信号光LS的入射目标沿着换线扫描r而移动到第2扫描线R2最初的扫描点R21为止。而且,对该第2扫描线R2的各扫描点R2j(j=1-n)进行上述计测,以此分别获取对应于各扫描点R2j的检测信号。
同样,分别对第3扫描线R3、...、第m-1扫描线R(m-1)、第m扫描线Rm进行计测,从而获取对应于各扫描点的检测信号。另外,扫描线Rm上的符号RE是对应于扫描点Rmn的扫描结束位置。
以此,控制部210获取对应于扫描区域R内的m×n个扫描点Rij(i=1-m,j=1-n)的m×n个检测信号。以下,将对应于扫描点Rij的检测信号表示为Dij。
如上所述的扫描点的移动与低相干光LO的输出的连动控制,例如,可以通过使控制信号相对于镜片驱动机构241、242的发送时序(timing)、与控制信号(输出要求信号)相对于低相干光源160的发送时序互相同步而实现。
当控制部210如上所述使各检流计镜141A、141B动作时,存储有各扫描线Ri的位置或各扫描点Rij的位置(xy坐标系中的坐标),作为表示其动作内容的信息。该存储内容(扫描点坐标信息)与先前同样用于图像形成处理中。
关于图像形成处理
以下,针对图像处理部220及图像形成处理部230的OCT图像有关的处理,说明其中之一例。
图像处理部220执行沿着各扫描线Ri(主扫描方向)的眼底Ef的断层图像形成处理。另外,图像处理部230进行基于图像形成部220形成的断层图像的眼底Ef的三维图像的形成处理等。
图像形成部220的断层图像的形成处理与先前同样,包含两阶段的运算处理。在第1阶段的运算处理,根据对应于各扫描点Rij的检测信号Dij,形成在该扫描点Rij的眼底Ef的深度方向(图1所示z方向)的图像。
图9表示由图像处理部220所形成的断层图像(群)的形态。在第2阶段的运算处理,对于各扫描线Ri,根据其上的n个扫描点Ri1-Rin上的深度方向的图像,形成沿着该扫描线Ri的眼底Ef的断层图像Gi。此时,图像形成部220参照各扫描点Ri1-Rin的位置信息(上述扫描点坐标信息),决定各扫描点Ri1-Rin的排列及间隔,并形成该扫描线Ri。
经过以上的处理,可获得副扫描方向(y方向)上不同位置上的m个断层图像(断层图像群)G1-Gm。这里的各断层图像G1-Gm的图像数据相当于图7的图像数据Ga等(后述)。
接着,说明图像处理部230的眼底Ef的三维图像的形成处理。眼底Ef的三维图像是根据通过上述运算处理所获得的m个断层图像而形成。图像处理部220进行在邻接的断层图像Gi、G(i+1)之间内插图像的众所周知的内插处理等,从而形成眼底Ef的三维图像。
此时,图像处理部230参照各扫描线Ri的位置信息而决定各扫描线Ri的排列及间隔,从而形成该三维图像。该三维图像中,根据各扫描点Rij的位置信息(上述扫描点坐标信息)与深度方向的图像的z坐标,设定三维坐标系(x、y、z)。
而且,图像处理部230根据该三维图像,可以形成主扫描方向(x方向)以外的任意方向的剖面上眼底Ef的断层图像。当指定剖面时,图像处理部230确定该指定剖面上的各扫描点(及/或所内插的深度方向的图像)的位置,并从三维图像中抽取各确定位置上深度方向的图像(及/或所内插的深度方向的图像),且通过将所抽取的多个深度方向的图像进行排列而形成该指定剖面上眼底Ef的断层图像。
另外,图9所示的图像Gmj表示扫描线Rm上的扫描点Rmj上深度方向(z方向)的图像。同样,可用“图像Gij”表示在上述第1阶段的运算处理中所形成的、各扫描线Ri上的各扫描点Rij上深度方向的图像。
演算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
一面参照图7一面说明关于演算控制装置200的详细结构。在此,说明演算控制装置200的控制部210和图像处理部230的结构。
在控制部210,设置有主控制部211、图像存储部212、信息存储部213以及位置信息产生部214。另外,在图像处理部230,设置有色散补正部231。接着分别说明构成控制部210和图像处理部230的各部分。
色散补正部
首先,说明图像处理部120的色散补正部231。信号光LS在当通过受检眼俄E的内部(水晶体和玻璃体)时,受到该组织产生的色散的影响。此色散影响也反映在干涉光上。色散补正部231是对在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上的受检眼E的色散影响进行补正。此色散补正处理可以任意地应用公知的色散补正算法。
色散补正部231与一般的色散补正处理相同,对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补正对象图像)的图像数据,施以用了预定补正参数的上述色散补正算法,藉此,进行对在当该补正对象的色散影响进行补正的处理。此色散补正部231相当于本发明的“色散补正元件”的一个范例而发挥功能。
主控制部
接着,说明主控制部210的结构。首先,主控制部211是执行前述眼底观察装置1的各部分的控制,并包含随着控制程序204a来进行处理的微处理器201等。
另外,主控制部211产生日期时间信息,以显示实施眼底Ef检查(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的取得)的日期时间。此日期时间信形至少是包含该检查的日期(实施检查的时刻不一定要包括进来)。此主控制部211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元件”的一个范例而发挥功能。
图像存储部
图像存储部212存储图像形成部220所形成的眼底Ef的表面的二维图像(眼底图像Ef’)的图像数据212a和断层图像(的图像数据)Ga。对图像存储部212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处理以及从图像存储部212的图像数据的读取处理是,通过主控制部211而执行的。图像存储部212是以包含硬盘驱动器204等的存储装置而构成的。
信息存储部
信息存储部213存储控制信息,其表示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形成时的装置各部的主控制部211的控制内容。控制信息213a如后所述,将拍摄有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等的患者的患者识别信息等的患者信息、进行拍摄的日期时间信息等、与取得该图像的检查相关连的检查信息均(与检查信息附上关联性)存储在信息存储部213。
更详细地说明控制信息213a。控制信息213a中,例如包含关于信号光LS的扫描的扫描控制信息、关于内部视线固定标的对眼底Ef的投影位置的投影位置控制信息、密度滤光片173的参照光LR的光量减少的参照光量控制信息、在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的色散补正处理中的色散补正参数等的信息。接着,分别说明控制信息213a中所含的信息。
扫描控制信息
首先,说明扫描控制信息。此扫描控制信息是一种信息,其表示在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形成时、利用扫描单元141(检流计镜141A、141B、反射镜驱动机构241、242)的信号光LS对眼底Ef照射的照射位置的扫描态样。在此,“扫描态样”是至少包含关于对眼底Ef的信号光LS的照射位置的排列、间隔与轨迹等的态样。
以信号光LS如图8所示方式来扫描的场合为范例,进行说明。如同图所示的扫描例中,信号光LS一开始是向扫描开始位置RS(扫描点R11)照射。接着,将照射位置移动到在-x方向上离开预定距离(表示一定,Δx)的扫描点R12,照射信号光LS。同样地,使信号光LS的照射位置在-x方向上依序每次移动Δx,在各扫描点R1j照射信号光LS,结束沿着扫描线R1的扫描。
当信号光LS照射到扫描线R1上的最后扫描点R1n时,将照射位置移动到第二扫描线R2上的最初扫描点R21,照射信号光LS。在此,相邻扫描线Ri、R(i+1)的(在y方向的)间隔以Δy表示。接着,与第一扫描线R1上的扫描相同,进行扫描线R2上的各扫描点R2j的扫描。以此要领,到最后(第m)扫描线Rm上的最后扫描点Rmm为止,使照射位置依序移动并且照射信号光LS。
对应此扫描例的扫描控制信息是例如下面所述一般。如前所述,信号光LS对x方向的扫描是通过对检流计镜141A进行控制而实行的,对y方向的扫描是通过对检流计镜141B进行控制而实行的。
此时的扫描控制信息例如包括下面5个信息:
(i)表示在扫描开始位置RS(扫描点R11)照射信号光LS时的检流计镜141A、141B位置的信息;
(ii)与相邻于扫描线Ri方向(x方向)的扫描点Rij、Ri(j+1)的间隔Δx相当的检流计镜141A的位置(反射面的方向)的位移Δθx的信息(x方向扫描间隔信息);
(iii)与相邻扫描线Ri、R(i+1)的间隔Δy相当的检流计镜141B的位置(反射面的方向)的位移Δθy的信息(y方向扫描间隔信息);
(iv)表示扫描线R1-Rm的数目(m个)的扫描线数信息;
(v)表示在各扫描线Ri上扫描点Ri1-Rin数目的扫描点数信息。
上面(i)-(v)的信息是表示图8所示的信号光LS在扫描的各扫描点Rij位置的信息,亦即其信息为表示在各扫描点Rij照射信号光LS以进行扫描的检流计镜141A、141B的位置(表示前述照射位置的排列和间隔的信息)。上面(i)-(v)的信息是表示扫描点Rij的位置和个数、相邻扫描点的间隔等和信号光LS的扫描位置的信息,其相当于本发明的“扫描位置信息”的一个范例。
在此,扫描控制信息也可以仅包含表示扫描点排列型态的信息(排列信息),也可以仅包含相邻扫描点的间隔(x方向的间隔以及/或y方向的间隔)。
再者,扫描控制信息可以包含表示信号光LS的照射位置的轨迹的信息(扫描轨迹信息)。该扫描轨迹信息是表示在数个扫描点依序照射信号光LS的照射位置时,信号光LS的照射顺序的信息。
例如,在图8所示的排列成m列n行的扫描点R11-Rmn中,首先对第一列(扫描线R1)的扫描点R11-R1n在-x方向上依序扫描照射位置,接着对第二列的扫描点R21-R2n在-x方向上依序扫描照射位置。这种扫描进行到最后一列(扫描线Rm)的最后扫描点Rmn。
在此场合,做为排列成m列n行的扫描点R11-Rmn的扫描轨迹信息,得到照射顺序为  “R11→R12→……→R1n→R21→……→Rmn。当扫描点的排列信息(m列n行)包含在扫描控制信息中,此扫描轨迹信息如图8A所示,成为表示锯齿状的信号光LS扫描轨迹的信息,其在-x方向上依序移动平行的扫描线R1-Rm。
另外,就算是扫描点的排列相同,也可以定义出2个或以上的相异扫描轨迹,这是很明确的。例如,就算是如图8所示的m列n行的排列,可以应用像在-x方向上扫描奇数号数的列且在+x方向扫描偶数号数的列的扫描轨迹,也可以应用沿着在y方向的n个扫描线的扫描线进行扫描的扫描轨迹。
另外,如本案发明人在特愿2005-337628号所揭示的一般,在多数条扫描线彼此交叉(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方向上进行扫描(断层图像的位置补正用的扫描)的场合,可以在扫描轨迹信息中包含表示该斜扫描轨迹的信息。
另外,在进行前述B扫描的场合、在沿着螺旋状轨迹扫描多数个扫描点的场合或在沿同心圆状轨迹扫描的场合,可以在扫描轨迹信息中包含表示该轨迹的信息。当然,即使在沿着其它形状轨迹的场合,可以在扫描轨迹信息中包含表示该轨迹的信息。
另外,即使在没有包含多数个扫描点的排列信息与间隔信息的场合,可以形成扫描轨迹信息。例如,可以形成表示锯齿状、斜扫描、螺旋状、同心圆状等的扫描图案(种类,pattern)的扫描轨迹信息。
投影位置控制信息
投影位置控制信息是表示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对眼底Ef的投影位置的信息。内部固定视线标是如前所述,将LCD 140所显示的图像导引并投影到眼底Ef。投影位置控制信息例如包含以下信息,表示在取得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时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图像)的在LCD 140上的显示位置。
一般而言,在LCD等的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上像素是排列成二维的方式,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是预先分配给各像素。当使内部固定视线标显示在LCD 140上时,主控制部211通过对形成内部固定视线标图像的像素进行指定,使图像显示在显示画面上的预定位置。此时,主控制部211根据对应于前述操作面板3a的固定视线包切换开关309与固定视线标位置调整开关310的操作,决定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图像的显示位置。
参照光量控制信息
参照光量控制信息是表示断层图像Ga取得时,密度滤光片173造成的参照光LR的光量减少量的信息。密度滤光片173如前所述一般,通过利用密度滤光片驱动机构244来旋转,变更参照光LR的光量减少量。
此时,主控制部211例如根据对应于操作部240B的操作,控制密度滤光片驱动机构244,使密度滤光片173旋转。藉此,密度滤光片173配置在参照光LR的光路,使得仅以该操作所指示的减少量,减少参照光LR的光量。
参照光量控制信息包含表示此时的密度滤光片173的配置状态的信息。此信息例如是可以表示密度滤光片173的从旋转的基准位置(预先设定)开始的旋转角度。
色散补正参数
色散补正参数是使用在利用前述色散补正部231的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的色散补正处理的参数。
控制信息产生部
控制信息产生部214是进行以下处理:基于取得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时主控制部211对各装置的控制内容,产生控制信息213a。更具体地来说明,控制信息产生部214例如基于对应于使用操作面板3a或操作部240B等而由使用者设定的设定内容的各装置的控制内容,产生控制信息214a。
说明扫描控制信息的产生处理的一个例子。扫描控制信息如前所述,是表示取得断层图像Ga时信号光LS的照射位置的扫描型态的信息。控制信息产生部214从主控制部211取得主控制部211对反射镜驱动机构241、242的控制内容(也就是说,利用反射镜驱动机构241、242的检流计镜141A、141B的反射面的方向变更型态),产生扫描控制信息。
例如,在执行图8所示的信号光LS的扫描时,主控制部211控制反射镜驱动机构241、242,藉以在m列n行的扫描点Rmn依序照射信号光LS。主控制部211将传送到反射镜驱动机构241、242的控制信号的内容(扫描控制信息,检流计镜141A、141B的旋转角度。例如,以传送到反射镜驱动机构241、242的控制脉冲数表示)传送到控制信息产生部214。
控制信息产生部214基于此扫描控制信息,分别产生前述的扫描开始位置信息、x方向扫描间隔信息、y方向扫描间隔信息、扫描线数目信息、扫描点数数信息以及扫描轨迹信息,做为控制信息213a的扫描控制信息。
接着,说明投影位置控制信息的产生处理的一个例子。投影位置控制信息如前所述,是表示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对眼底Ef的投影位置的信息。例如,主控制部211当将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图像显示在LCD 140上时,将该图像的像素坐标值(投影控制信息,在前述二维坐标系的坐标值)的信息传送到控制信息产生部214。
控制信息产生部214将该投影控制信息所示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像素的坐标值,亦即在LCD 140的显示画面上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图像显示位置的信息,做为控制信息213a的投影位置控制信息。
接着,说明参照光量控制信息的产生处理。参照光量控制信息如前所述,是表示密度滤光片173造成的参照光LR的光量减少量的信息。控制信息产生部214从主控制部211接收主控制部211对密度滤光片驱动机构244的控制内容,即利用密度滤光片驱动装置244的密度滤光片173的旋转角度的信息(光量控制信息),做为控制信息213a的参照光量控制信息。
在此,光量控制信息是包含从前述基准位置的旋转角度(例如,由传送到密度滤光片驱动机构244的控制脉冲数来表示)。
接着,说明色散补正参数的产生处理。色散补正部214若执行对断层图像Ga的色散补正处理,将该处理使用的色散补正参数传送到主控制部211。主控制部211将该色散补正参数传送到控制信息产生部。控制信息产生部214产生包含此色散补正参数的控制信息213。
另外,例如在从预先存储的多数个色散补正参数中择一使用的场合,也可以在各色散补正参数中预先给予识别信息,并且产生包含该识别信息的控制信息213a。
主控制部211进行以下处理,将控制信息产生部214产生的控制信息213a存储到信息存储部213。此时,主控制部211将
显示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的取得日期时间的日时信息,以及从前述读取装置和用户接口240输入患者识别信息,分别与控制信息213a加上关联性,存储到信息存储部213。另外,显示检查日期时间的日时信息和检查对象患者的患者是别信息也有将其总称为检查信息的情况。
动作
接着说明具有上述架构的眼底观察装置1的动作。图10表示眼底观察装置1的使用型态的一个例子的流程示意图。
首先前提是有对应于过去实施的检查的控制信息213a存储在信息存储部213中。控制信息213a是与对应的检查信息相关联而存储,基于患者识别信息和日时信息,存储每个患者和各检查。
接着,说明对在持续观察等的回诊患者进行检查(图像的取得)的场合。此外,在对初诊患者进行检查时,与先前技术相同,以手动作业方式进行眼底观察装置1的各部设定。
一开始,使用卡片阅读机等的读取装置和用户接口240,进行患者识别信息的输入(S1)。主控制部211从信息存储部213检索与输入的患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控制信息213a(S2)。检索到的控制信息213a为多数个的场合(S3;Y),主控制部211参照与各控制信息213a相关联的日时信息,选择最新的控制信息213a(S4)。此最新的控制信息是前次回诊时的控制信息。
用户(检查者)将患者(受检者)的下巴(颚)至放在颚托上,将眼底相机单元1A与受检眼Ef对准。
主控制部211基于控制信息213a所包含的投影位置控制信息,将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图像)显示在LCD 140上(S6)。藉此,与上次回诊相同,将内部视线固定标显示在LCD 140的显示位置,并将内部视线固定标投影到与前次回诊时大致相同的眼底Ef上的位置。在此,在步骤S5的对准,因为与前次回诊时间会有为小的误差存在,所以是将内部固定视线标投影到“几乎”与前次回诊时相同的位置上。
在此,例如将观察光源101点亮,使眼底Ef的观察图像显示在触摸屏11或显示部240A上。接着,观察该观察图像,并且根据所需,操作固定视线标位置调整开关310,调整受检眼E的固定视线位置。
接着,主控制部211基于控制信息213a所包含的参照光量减少信息,控制密度滤光片驱动机构244,使密度滤光片173旋转(S7)。藉此,设定成与前次诊察相同的参照光LR的光量减少量。
另外,主控制部211将控制信息213a所包含的色散补正参数传送到色散补正部231(S8)。
此外,为了进行眼底Ef的图像摄影,可适当地进行需要的各种设定。
装置各部分的设定结束后,用户操作摄像开关306,进行受检眼Ef的眼底图像Ef’的摄影(S9)。拍摄到的眼底图像Ef’的图像数据212a通过主控制部211保存在图像存储部212。
接着,主控制部211依据控制信息213a所包含的扫描控制信息,控制反射镜驱动机构241、242,扫描信号光LS的照射位置(照射目标位置),并且以在各扫描点Rij扫描照射位置的定时,点亮低相干光源160(也就是,进行取得断层图像的计测)(S10)。
照射到各扫描点的信号光LS与参照光LR重迭,产生干涉光LC。产生的干涉光LC通过光谱计180的CCD 184检测出来。
图像形成部220基于来自检测出干涉光LC的CCD 184的检出信号,形成眼底Ef的断层图像的图像数据Ga(S11)。
主控制部211将形成的断层图像的图像数据Ga传送到图像处理部230的色散补正部231。色散补正部231使用在步骤S8接收到的色散补正参数,执行对断层图像图像数据Ga色散补正处理(S12)。做了色散补正的断层图像Ga传送到主控制部211,并保存在图像存储部212。
主控制部211将显示在本次检查(图像取得)控制装置各部分时的控制内容,传送到控制信息产生部214(S13)。做为显示该控制内容的信息,例如有显示在步骤S6的内部固定视线标的显示位置(调整的场合是调整后的显示位置)的信息、显示在步骤S7设定的参照光LS的光量减少量的信息、在步骤S12的色散补正处理中应用的色散补正参数等。
另外,主控制部211将本次检查的日时信息和在步骤S1所输入的患者识别信息(检查信息)传送到控制信息产生部(S14)。
控制信息产生部214基于在步骤S13接收的信息,产生本次检查的控制信息213a,同时将此控制信息213a与步骤S14接收到的信息(检查信息)加上关联(S15)。主控制部211将本次检查的控制信息213a和检查信息存储到信息存储部213(S16)。
以上结束本次的检查。在下次检查,参照步骤S16所存储的本次检查的控制信息213a。
作用与效果
说明上述的眼底观察装置1的作用和效果。眼底观察装置1是形成眼底Ef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其作用有存储用来显示眼底图像Ef’和断层图像Ga形成时的装置各部分的控制内容的控制信息,并且新的图像形成时,基于存储的控制信息213a,控制装置各部分。
在此,控制信息213a包含的信息有与信号光LS扫描有关的扫描控制信息、和内部固定视线标的对眼底Ef的投影位置相关的投影位置控制信息、和利用密度滤光片的参照光LR的光量减少相关的参照光量减少控制信息、在断层图像Ga的色散处理的色散补正参数等等。
根据这种眼底观察装置1的话,在进行持续观察等的第二次以后的检查时,因为过去检查中所应用的装置各部分的控制内容会自动地再出现,用户不需要再一次进行控制所需的输入操作等的手动作业。因此,可以简便地进行眼底的持续观察等。另外,可以防止手动作业造成的人为错误的发生。
另外,因为以与过去检查相同的控制型态进行检查,当比较过去检查所得到的图像和本次检查所得到的图像时,可以在(几乎)相同的条件下取得的图像之间进行比较。藉此,可以期待提升持续观察等的精度等等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眼底观察装置1的话,因为对每个患者存储着控制信息213a,选择性地读取和输入的患者识别信息对应的患者的控制信息213a,重现过去检查的装置状态,所以在运用上很便利。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眼底观察装置1的话,在某个患者有多数个控制信息213a被存储的场合,选择性地使用最新(前次检查)的控制信息,重现装置的状态。在实际的持续观察等等,一般来说最多的是比较前次检查结果和本次的检查结果。因此,本实施例在运用上很便利。
变形例
以上详述的构造,只不过是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的一个较好的实施例。因此,在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适宜地实施任意的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眼底图像的取得和断层图像的取得是一连串地进行(参照图10的步骤S9-S11),但是也有眼底图像的取得和断层图像的取得是分别取得的情况。在该场合,会有取得眼底图像时的装置各部分的控制内容以及取得断层图像时的装置各部分的控制内容是不相同的状况。
在此场合下,产生并存储包含显示取得眼底图像时的装置各部分的控制内容的信息(眼底图像用控制信息)以及显示取得断层图像时的装置各部分的控制内容的信息(断层图像用控制信息)双方的控制信息。
接着,当取得新的眼底图像时,基于该控制信息中的眼底图像用控制信息,并且对装置各部分进行控制,以取得新的眼底图像。另一方面,当取得新的断层图像时,基于该控制信息中的断层图像用控制信息,并且对装置各部分进行控制,以取得新的断层图像。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取得新的眼底图像时,因为重现在过去取得眼底图像时装置各部分的控制内容,持续观察等的眼底图像的取得可以简便地进行,还有可以防止取得眼底图像时的人为疏失的发生。另外,因为能够以和过去相同的控制型态取得眼底图像,眼底图像之间的比较可以较佳地进行。
同样地,当取得新的断层图像时,因为重现在过去取得断层图像时装置各部分的控制内容,持续观察等的断层图像的取得可以简便地进行,还有可以防止取得断层图像时的人为疏失的发生。另外,因为能够以和过去相同的控制型态取得断层图像,断层图像之间的比较可以较佳地进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扫描控制信息、投影位置控制信息、参照光量控制信息以及色散补正参数包含在控制讯息213a中,但是本发明也可以是包含这些信息的至少其中一个。
另外,控制信息213a也可以使用包含显示上述信息以外的控制内容的信息。
例如,因受检眼E的影响,信号光LS的偏光方向(偏光角)位移,而无法与参照光LS的偏光方向一致。这样的话,会产生以下问题:由该信号光LS和参照光LR产生的干涉光LC的强度降低,无法得到清楚的眼底图像。
为了解决此问题,有在眼底观察装置上设置光学部材(偏光补正元件),其作用为使信号光LS的偏光方向和参照光LR的偏光方向一致。这种偏光补正元件例如可以使用法拉第旋转器(Faraday rotator)。
具有这种偏光补正元件的眼底观察装置将在取得断层图像时,使用偏光补正元件,使信号光LS的偏光方向和参照光LR的偏光方向一致时的偏光补正元件的补正状态(例如法拉第旋转器)进行显示的信息包含在控制信息213a中,并且存储在信息存储部213中。
在对相同的受检眼取得新的断层图像时,基于存储的控制信息213a所包含的显示补正状态的信息,控制偏光补正元件,重现过去的补正状态(在法拉第旋转器中是重现过去检查的磁场强度,补正偏光方向)。
通过应用这种架构,当取得新的断层图像时,因为重现过去取得断层图像时的信号光LS和参照光LR的补正状态,所以在持续观察等可以简便地取得清楚的断层图像,还有可以防止取得断层图像时的人为疏失。另外,因为能够以和过去相同的补正状态取得断层图像,所以可以较佳地进行断层图像间的比较。
另外,针对一人患者,在对眼底不同的2个或以上的部位分别进行持续观察等的情况,可以架构成对各部位分别存储扫描控制信息等的控制信息。在此场合,将显示各部位的部位识别信息与控制信息相关联并且存储,同时基于与进行新的检查时所输入的部位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控制信息,控制装置各部分。藉此,可以重现在每个检查对象部位的装置各部分的控制内容。
另外,在针对一人患者的2个或以上的伤病分别进行持续观察等的场合,将各伤病的控制信息语伤病识别信息相关联并且存储,同时基于于与进行新的检查时所输入的伤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控制信息,控制装置各部分,而可再现控制内容。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选择性地使用最新(前次检查)的控制信息213a,控制装置各部分。但是,也可以架构成使用在过去任一个检查的控制信息213a。另外,也可以架构成用户可以选择指定过去检查的控制信息213a(例如列出显示过去的检查日时等等),基于选择指定的控制信息213a,控制装置各部分,藉以再现控制内容。
本发明的眼底观察装置具有眼底相机(单元)做为眼底表面的二维图像的形成装置,但是也可以架构成例如使用细缝灯(slit lamp,细缝灯显微镜装置)等的任意眼科装置,形成眼底表面的二维图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形态,用图像形成部220(图像形成板208)进行眼底图像的形成处理,再用控制部210(微处理器201等)进行各种控制处理。但亦可用将该双方的处理用一台或多数台的计算机处理的构造。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控制程序204a)是可以存储在可由计算器读取的任意的存储媒体上。这种存储媒体例如是光盘、光磁性碟(CD-ROM/DVD-RAM/DVD-ROM/MO等)、磁性存储媒体(硬盘/软盘(登录商标)/ZIP等)、以及半导体内存等。

Claims (19)

1、一种眼底观察装置,具备包含第一图像形成元件和第二图像形成元件的图像形成元件,其中前述第一图像形成元件是经过光学性处理来形成受检眼的眼底的二维表面图像,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是以光学方式,对相当于前述二维表面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的前述眼底的表面区域进行扫描,形成前述眼底的断层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元件,控制前述图像形成元件;
存储元件,用以存储控制信息,前述控制信息包含前述二维表面图像和前述断层图像的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从前述控制元件对前述图像形成元件的控制命令,
其中前述控制元件是当前述眼底的新的前述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基于前述存储元件所存储的控制信息,命令前述图像形成元件,形成前述新的前述其中之一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更包括:
光源;
干涉光产生元件,将前述光源输出的光分割成向前述眼底的信号光和向参照物体的参照光,使经过前述眼底的信号光和经过前述参照物体的参照光进行重迭,产生干涉光;
扫描元件,响应来自前述控制元件的命令,对前述眼底的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以及
检测元件,接受前述产生的干涉光,输出检测信号;
其中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根据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的前述扫描,基于前述输出的检测信号,形成前述眼底的断层图像,
前述控制信息包括扫描控制信息,前述扫描控制信息是表示当前述断层图像形成时,前述扫描元件对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时的扫描型态,
前述控制元件是当前述眼底的新断层图像形成时,依据前述扫描控制信息所显示的扫描型态,控制前述扫描元件,史前述扫描元件对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扫描元件是在预定的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对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其中前述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前述副扫描方向,
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是沿着前述主扫描方向的多数个前述照射位置的每一个,形成在各个前述照射位置的前述眼底的深度方向的图像,
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基于前述形成的深度方向的图像,形成沿着前述主扫描方向的断层图像,
藉此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形成沿着每一个前述副扫描元件的2个或以上的位置的断层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包含扫描位置信息,前述扫描位置信息是表示通过前述扫描元件对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的位置,
前述控制元件,当前述新断层图像形成时,控制前述扫描元件,使前述扫描元件在前述扫描位置信息所示的位置,对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包含扫描位置信息,前述扫描位置信息是表示通过前述扫描元件对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的位置,
前述控制元件,当前述新断层图像形成时,控制前述扫描元件,使前述扫描元件在前述扫描位置信息所示的位置,对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包含扫描轨迹信息,其中前述扫描轨迹信息表示前述扫描元件对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的轨迹,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数新的断层图像形成时,控制前述扫描元件,使前述扫描元件沿着前述扫描轨迹信息所示的轨迹,对前述信号光的照射位置进行扫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扫描元件更包括:反射前述信号光的反射镜以及包含反射镜驱动机构的检流计镜,其中其术反射镜驱动机构响应来自前述控制元件的命令,变更前述反射境的位置,
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包含用来显示前述断层图像形成时的前述反射镜的位置的信息,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新的断层图像形成时,基于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命令前述反射镜驱动机构,改变前述反射镜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扫描元件更包括:反射前述信号光的反射镜以及包含反射镜驱动机构的检流计镜,其中其术反射镜驱动机构响应来自前述控制元件的命令,变更前述反射境的位置,
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包含用来显示前述断层图像形成时的前述反射镜的位置的信息,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新的断层图像形成时,基于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命令前述反射镜驱动机构,改变前述反射镜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扫描元件更包括:反射前述信号光的反射镜以及包含反射镜驱动机构的检流计镜,其中其术反射镜驱动机构响应来自前述控制元件的命令,变更前述反射境的位置,
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包含用来显示前述断层图像形成时的前述反射镜的位置的信息,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新的断层图像形成时,基于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命令前述反射镜驱动机构,改变前述反射镜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扫描元件更包括:反射前述信号光的反射镜以及包含反射镜驱动机构的检流计镜,其中其术反射镜驱动机构响应来自前述控制元件的命令,变更前述反射境的位置,
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包含用来显示前述断层图像形成时的前述反射镜的位置的信息,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新的断层图像形成时,基于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命令前述反射镜驱动机构,改变前述反射镜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扫描元件更包括:反射前述信号光的反射镜以及包含反射镜驱动机构的检流计镜,其中其术反射镜驱动机构响应来自前述控制元件的命令,变更前述反射境的位置,
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包含用来显示前述断层图像形成时的前述反射镜的位置的信息,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新的断层图像形成时,基于前述扫描控制信息,命令前述反射镜驱动机构,改变前述反射镜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图像形成元件更包括固定视线标投影元件,其响应于来自其数控制元件的命令,将固定视线标投影在前述眼底上,其中前述固定视线标是用来使前述受检眼的视线固定,
前述控制信息包含投影信息,前述投影信息是表示前述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的前述固定视线标的对眼底的投影位置,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眼底的新的前述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基于前述投影信息所示的投影位置,命令前述固定视线标投影元件,将前述固定视线标投影在前述眼底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固定视线标投影元件更包括:固定视线标显示元件,其响应于来自前述控制元件的命令,显示前述固定视线标;及投影光学系统,将显示的前述固定视线标投影在前述受检眼上,
前述投影信息包含表示显示位置的信息,而前述显示位置是当前述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前述固定视线标显示元件显示前述固定视线标,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控制前述固定视线标显示元件,使前述固定视线标显示元件在前述投影信息所示的前述显示位置上显示前述固定视线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更包括:
光源;
干涉光产生元件,将前述光源输出的光分割成向前述眼底的信号光和向参照物体的参照光,使经过前述眼底的信号光和经过前述参照物体的参照光进行重迭,产生干涉光;
滤光片,设置在前述参照光的光路上,使前述参照光的光量减少;
滤光片驱动机构,响应于来自前述控制元件的命令,旋转驱动前述滤光片,变更前述参照光的光量的减少量;及
检测元件,接受前述产生的干涉光,输出检测信号;
其中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基于前述输出的检测信号,形成前述眼底的断层图像,
前述控制信息包含参照光量控制信息,其表示前述断层图像形成时的前述参照光的光量的减少量,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眼底的新断层图像形成时,命令前述滤光片驱动机构,旋转前述滤光片,使前述参照光减少前述参照光量控制信息所示的减少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更包括色散补正元件,其对在前述形成的前述眼底的断层图像上的前述受检眼的色散影响,进行补正,
前述控制信息包含补正参数,其使用于对前述断层图像的前述色散影响的前述补正,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眼底的新断层图像形成时,使用前述补正参数,命令前述色散补正元件,补正对该新断层图像的前述色散影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更包括:
光源;
干涉光产生元件,将前述光源输出的光分割成向前述眼底的信号光和向参照物体的参照光,使经过前述眼底的信号光和经过前述参照物体的参照光进行重达,产生干涉光;
偏光补正元件,响应来自前述控制元件的命令,使前述信号光的偏光方向和前述参照光的偏光方向一致;及
检测元件,基于前述偏光方向一致化的前述信号光和前述参照光,接受前述产生的干涉光,输出检测信号;
其中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基于前述输出的检测信号,形成前述眼底的断层图像,
前述控制信息包含前述偏光方向一致化时的来自前述控制元件对前述偏光补正元件的控制命令,
前述控制元件在前述眼底的新断层图像形成时,基于前述存储元件所存储的前述控制信息,控制前述偏光补正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输入元件,输入患者识别信息;
前述存储元件将前述控制信息关联到前述患者识别信息并且存储,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眼底的新的前述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基于与前述患者识别信息相关联的前述控制信息,控制前述图像形成元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前述存储元件,与表示通过前述图像形成元件形成前述其中之一图像的日时的日时信息相关联,并存储前述控制信息,
前述控制元件在当前述眼底的新前述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基于前述日时信息,选择前述控制信息中的最新控制信息,并且基于前述选择的最新控制信息,控制前述图像形成元件。
19、一种计算器可读取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在计算器中执行处理的计算器可读取码,前述计算器具备包含第一图像形成元件和第二图像形成元件的图像形成元件、控制前述图像形成元件的控制元件以及存储元件,其中前述第一图像形成元件是经过光学性处理来形成受检眼的眼底的二维表面图像,前述第二图像形成元件是以光学方式,对相当于前述二维表面图像的至少一部分的前述眼底的表面区域进行扫描,形成前述眼底的断层图像,其特征在于前述处理包括:
前述二维表面图像和前述断层图像的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将控制信息存储在前述存储元件,其中前述控制信息包含从前述控制元件对前述图像形成元件的控制命令,
当通过前述图像形成元件形成前述眼底的新的前述前述其中之一图像形成时,基于前述控制信息,控制前述图像形成元件。
CN2007101124374A 2006-06-28 2007-06-26 眼底观察装置 Active CN101095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78326 2006-06-28
JP2006178326 2006-06-28
JP2006178326A JP4969925B2 (ja) 2006-06-28 2006-06-28 眼底観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5610A true CN101095610A (zh) 2008-01-02
CN101095610B CN101095610B (zh) 2011-03-02

Family

ID=38480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24374A Active CN101095610B (zh) 2006-06-28 2007-06-26 眼底观察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05597B2 (zh)
EP (1) EP1872713B1 (zh)
JP (1) JP4969925B2 (zh)
CN (1) CN10109561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1378A (zh) * 2012-01-25 2013-08-21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3654718A (zh) * 2012-08-30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3767678A (zh) * 2012-10-24 2014-05-07 佳能株式会社 眼科设备和眼科控制方法
CN106461369A (zh) * 2014-06-17 2017-02-22 视乐有限公司 色散编码全范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CN109922707A (zh) * 2016-10-28 2019-06-21 依视路国际公司 用于确定显示装置的使用者的眼睛参数的方法
CN111344624A (zh) * 2017-10-18 2020-06-26 珀金埃尔默健康科学有限公司 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进行快速、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取
US11153499B2 (en) 2017-07-19 2021-10-19 Perkinelmer Health Sciences, Inc. Rapid, high dynamic range image acquisition with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camera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2203B2 (ja) * 2007-05-24 2012-09-26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底観察装置及びそれを制御するプログラム
US8401246B2 (en) * 2007-11-08 2013-03-19 Topcon Medical Systems, Inc. Mapping of retinal parameters from combined fundus image and three-dimension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DE102008000225B3 (de) * 2008-02-01 2009-03-26 Linos Photonics Gmbh & Co. Kg Fundusabtastvorrichtung
JP5340636B2 (ja) * 2008-05-19 2013-11-13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底観察装置
JP2010142428A (ja) 2008-12-18 2010-07-01 Canon Inc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5404078B2 (ja) * 2009-02-03 2014-01-29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光画像計測装置
JP4850927B2 (ja) * 2009-06-02 2012-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73429B2 (ja) * 2009-06-25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底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32625B2 (ja) * 2009-07-29 2014-03-05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観察装置
DE102009041996A1 (de) 2009-09-18 2011-03-24 Carl Zeiss Meditec Ag Ophthalmologisches Biometrie- oder Bilderzeug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Erfassung und Auswertung von Messdaten
JP4902719B2 (ja) 2009-10-19 2012-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断層像撮像装置及び断層像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11087672A (ja) * 2009-10-21 2011-05-06 Topcon Corp 眼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眼底観察装置
JP5725706B2 (ja) * 2009-12-16 2015-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装置、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127897B2 (ja) * 2010-08-27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眼科用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5717377B2 (ja) 2010-08-30 2015-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12110465A (ja) * 2010-11-24 2012-06-14 Toshiba Corp 医用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医用画像処理サーバー
JP5794664B2 (ja) * 2011-01-20 2015-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断層画像生成装置及び断層画像生成方法
JP5639523B2 (ja) * 2011-03-31 2014-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干渉断層撮影装置、光干渉断層撮影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眼科システム
EP2721995A4 (en) 2011-06-14 2014-11-26 Topcon Corp SLOTTED LAMP MICROSCOPE
JP5984542B2 (ja) * 2011-08-08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被検体情報取得装置、被検体情報取得システム、表示制御方法、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97183B2 (ja) * 2011-12-27 2014-10-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213708B2 (ja) * 2012-10-31 2017-10-18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科撮影装置、及び眼科撮影プログラム
US20150002812A1 (en) * 2013-06-27 2015-01-01 Nidek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6202924B2 (ja) * 2013-07-31 2017-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JP6141140B2 (ja) * 2013-08-08 2017-06-07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撮影装置
JP2016022010A (ja) * 2014-07-16 2016-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52281B2 (ja) * 2015-01-09 2020-0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断層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164521A (ja) * 2017-05-01 2017-09-21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JP2017164522A (ja) * 2017-05-01 2017-09-21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JP6422529B2 (ja) * 2017-05-01 2018-11-14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眼科システム
US11141064B2 (en) 2017-07-19 2021-10-12 Perkinelmer Health Scienc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pid wide field illumination scanning for in vivo small animal fluorescence tomographic imaging
AU2019397519A1 (en) * 2018-12-12 2021-08-05 Tesseract Health, Inc.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US11737665B2 (en) 2019-06-21 2023-08-29 Tesseract Health, Inc. Multi-modal eye imaging with shared optical path
JP6839310B2 (ja) * 2020-01-16 2021-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断層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R3135889B1 (fr) * 2022-05-25 2024-04-26 Luneau Tech Operations Système de balayage de fond d'œil, confoc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7887B2 (ja) * 1991-09-26 2001-09-10 株式会社アマダ パンチプレス用金型
JPH0622045A (ja) * 1992-02-25 1994-01-28 Nec Corp 自動通報装置
US5537162A (en) * 1993-12-17 1996-07-16 Carl Zei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fundus imaging without vignetting
JPH09192106A (ja) * 1996-01-19 1997-07-2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画像重ね合わせ方法
JP3653582B2 (ja) * 1996-07-21 2005-05-25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科装置
US6198540B1 (en) * 1997-03-26 2001-03-06 Kowa Company, Lt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have plural reference beams of differing modulations
JP3947275B2 (ja) * 1997-08-28 2007-07-1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3964035B2 (ja) * 1998-03-12 2007-08-22 興和株式会社 眼科装置
JP2001275980A (ja) * 2000-03-31 2001-10-09 Nidek Co Ltd 眼底カメラ
JP3929721B2 (ja) * 2001-05-25 2007-06-13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底カメラ
US6609794B2 (en) * 2001-06-05 2003-08-26 Adaptive Optics Associates, Inc. Method of treating the human eye with a wavefront sensor-based ophthalmic instrument
DE10128219A1 (de) 2001-06-11 2002-12-12 Zeiss Carl Jena Gmbh Anordnungen für Kohärenz-topographisches Ray Tracing am Auge
JP4244160B2 (ja) 2003-05-28 2009-03-25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眼底カメラ
JP4381847B2 (ja) 2004-02-26 2009-12-09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光画像計測装置
EP1754016B1 (en) * 2004-05-29 2016-05-18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Process, system and software arrangement for a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ing reflective layers 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imaging
JP4546209B2 (ja) * 2004-09-30 2010-09-15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眼科装置
JP4566685B2 (ja) * 2004-10-13 2010-10-20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光画像計測装置及び光画像計測方法
JP2008518740A (ja) * 2004-11-08 2008-06-05 オプトビュー,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総合的眼診断用光学装置および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1903B2 (en) 2012-01-25 2015-0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hthalmolog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e,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method
CN103251378A (zh) * 2012-01-25 2013-08-21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3251378B (zh) * 2012-01-25 2015-11-11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3654718B (zh) * 2012-08-30 2016-05-0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9125561B2 (en) 2012-08-30 2015-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3654718A (zh) * 2012-08-30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3767678A (zh) * 2012-10-24 2014-05-07 佳能株式会社 眼科设备和眼科控制方法
CN106461369A (zh) * 2014-06-17 2017-02-22 视乐有限公司 色散编码全范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CN106461369B (zh) * 2014-06-17 2019-04-02 视乐有限公司 色散编码全范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CN109922707A (zh) * 2016-10-28 2019-06-21 依视路国际公司 用于确定显示装置的使用者的眼睛参数的方法
CN109922707B (zh) * 2016-10-28 2022-12-06 依视路国际公司 用于确定显示装置的使用者的眼睛参数的方法
US11153499B2 (en) 2017-07-19 2021-10-19 Perkinelmer Health Sciences, Inc. Rapid, high dynamic range image acquisition with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camera
CN111344624A (zh) * 2017-10-18 2020-06-26 珀金埃尔默健康科学有限公司 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进行快速、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取
CN111344624B (zh) * 2017-10-18 2022-07-15 珀金埃尔默健康科学有限公司 用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进行快速、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30680A1 (en) 2008-02-07
EP1872713B1 (en) 2015-03-04
EP1872713A1 (en) 2008-01-02
JP4969925B2 (ja) 2012-07-04
CN101095610B (zh) 2011-03-02
JP2008005987A (ja) 2008-01-17
US7905597B2 (en) 2011-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5610B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1049230B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1084824B (zh) 眼底观察装置、眼科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眼科图像处理方法
CN101040777B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1268928B (zh) 眼底观察装置以及眼科图像显示装置
CN1939208B (zh) 眼底观察装置及眼底图像显示装置
CN101023861B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0998494B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
CN101204318B (zh) 眼底观察装置以及眼底图像显示装置
CN101040776B (zh) 眼底观察装置
CN101133943B (zh) 眼球运动测定装置
CN101254090B (zh) 眼底观察装置以及眼底图像处理装置
CN101563017B (zh) 眼底观察装置、眼底图像显示装置和眼底图像显示方法
CN101234015B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
CN101273882B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和光图像计测方法
JP5095167B2 (ja) 眼底観察装置、眼底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眼底観察プログラム
CN101209199B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
EP1806092A1 (en) A fundus observation device
CN101268927A (zh) 光图像计测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0998493A (zh) 眼底观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