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6584A - 面状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面状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6584A
CN101086584A CNA2007101099052A CN200710109905A CN101086584A CN 101086584 A CN101086584 A CN 101086584A CN A2007101099052 A CNA2007101099052 A CN A2007101099052A CN 200710109905 A CN200710109905 A CN 200710109905A CN 101086584 A CN101086584 A CN 101086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entioned
guide plate
point source
incid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99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0815C (zh
Inventor
清原彻
米田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86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6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08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081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1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使点状光源的发光面和导光板的入射面接触的面状光源装置,可以防止点状光源的发光区域从导光板的入射面移位而引起的入射效率的降低或显示质量的降低,并且,安装操作容易。点状光源(2)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发光面(91)的一边具有向与发光面(91)垂直的方向突出的檐状部(80),在以面对导光板(1)的入射面(6)的方式配置发光面(91)的状态下,檐状部(80)的主面与导光板(1)的出射面(7)接触。将檐状部(80)卡合在导光板(1)的出射面(7)上,由此,在导光板(1)发生弯曲等变形的情况下,也可抑制点状光源(2)的发光面(91)与导光板(1)的入射面(6)的移位,即使在意外地产生移位的情况下,由于檐状部(80)的存在,所泄漏的光被反射,可以将泄漏的光导入到导光板(1)的入射面(6)。

Description

面状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状光源装置,特别涉及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面状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液晶面板和面状光源装置,面状光源装置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在从液晶面板背面照射光的面状光源装置中,根据光源设置的不同,具有称为侧光型和直下型的方式。
侧光型(也称为边缘光型)的面状光源装置将光源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内的接近侧面的位置,在直下型面状光源装置中,将光源设置在与液晶面板的背面对置的位置上。
在侧光型的面状光源装置中使用导光板,该导光板接收来自光源的光并且在内部将其扩散,从而将均匀的光提供到液晶面板的里面。
在使用导光板的面状光源装置中,在导光板内对从具有冷阴极管(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等线状光源或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点状光源的侧光部射出的光进行反射,并且在包括在导光板中的扩散图案中使其扩散,从而从导光板的主面获得面状的光。
在此,在使用LED等点状光源的侧光型面状光源装置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使点状光源的发光面与导光板的入射面接触配置的结构。
在使用这样的结构的面状光源装置中,由于从点状光源的发光区域射出的光可以高效地射入导光板,所以,不会损害针对导光板的入射效率。
但是,另一方面,当导光板发生弯曲时,点状光源的发光区域从导光板的入射面移位,存在入射效率降低或者显示质量降低的问题。
此外,作为防止由于导光板弯曲而引起的入射效率降低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那样,提出如下结构:在导光板的侧面设置突起,并且,将其与壳体卡合,从而防止导光板的弯曲。
但是,即使在使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点状光源的发光区域从导光板的入射面移位时,会产生入射效率降低或者显示质量降低的问题。
此外,由于壳体需要具有矫正导光板的弯曲的刚性,所以,还存在液晶显示装置变大或组装性变差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如下问题:在卡合导光板和壳体时,导光板和壳体磨擦而产生异物,成为显示不良的原因。
专利文献1特开2005-790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2435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点状光源的发光面和导光板的入射面接触的面状光源装置,可防止点状光源的发光区域从导光板的入射面移位而引起的入射效率的降低或显示质量的降低,并且,组装操作容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面状光源装置包括其两个主面分别构成射出光的出射面和该出射面相反侧的反射面的平板状导光板、以及设置在上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的点状光源;设置有上述点状光源的上述至少一个侧面构成光的入射面;上述点状光源将光源容纳在块状的主体部中,上述主体部的一个面构成上述光源的发光部露出的发光面,并且,至少具有从上述发光面的一边向与上述发光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第一檐状部;在以上述发光面面对上述入射面的方式配置上述点状光源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檐状部的主面与上述出射面或者上述反射面接触。
本发明的第5方案所述的面状光源装置具有其两个主面分别构成射出光的出射面和该出射面相反侧的反射面的平板状导光板、以及设置在上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的点状光源;配置有上述点状光源的上述至少一个侧面构成光的入射面;上述点状光源将光源容纳在块状的主体部中,上述主体部的一个面构成上述光源的发光部露出的发光面,并且,具有从上述发光面的成对的两边以分别与上述发光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突出的平板状的第一以及第二切片部;上述导光板具有从上述入射面垂直地突出的第一以及第二凸部;以上述发光面面对上述入射面的方式配置上述点状光源,由此,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切片部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凸部卡合。
按照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面状光源装置,在以发光面面对入射面的方式配置点状光源的状态下,因为第一檐状部的主面与出射面或者反射面接触,所以,能够抑制因导光板的弯曲引起的点状光源与导光板的位置移动,此外,能够将从点状光源射出的几乎所有的光入射到导光板的入射面,所以,可有效利用来自点状光源的光,可抑制面状光源装置的亮度的降低或者出射面内的亮度的不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状光源装置,以发光面面对入射面的方式配置点状光源,由此,第一以及第二切片部与第一以及第二凸部卡合,所以,可以得到容易确定点状光源的位置并且不会发生点状光源和导光板的移位的、组装性优良的面状光源装置。此外,由于点状光源移位被限制,所以,可抑制因导光板弯曲引起的点状光源和导光板的移位,可有效利用来自点状光源的光,可抑制面状光源装置的亮度降低或出射面内的亮度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点状光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变形例1的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变形例2的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变形例2的点状光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变形例2的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变形例3的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变形例4的结构的部分剖面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点状光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点状光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点状光源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1
A-1.装置结构
使用图1~图14说明本发明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装置200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图2是示出面状光源装置2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面状光源装置200的A-A线的箭头方向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0具有液晶面板300和设置在该液晶面板300的背面侧的面状光源装置200。
面状光源装置200具有:导光板1;安装在导光板1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的多个点状光源2;容纳安装有点状光源2的状态下导光板1的壳体5;以覆盖面对导光板1的液晶面板300的一侧的主面(出射面)上的方式设置的光学片3;以覆盖导光板1的液晶面板300的相反侧的主面(反射面)上的方式设置的反射片4。
导光板1由透明的丙烯树脂等构成,如图3所示,在安装有点状光源2的侧面,具有来自点状光源2的光进行入射的入射面6,在面对液晶面板300的一侧的主面具有入射后的光射出的出射面7。
典型地,在出射面7或作为与出射面7相反侧的主面的反射面71上形成点图形或棱镜结构,由于它们的存在,从入射面6入射的光被散射并扩展,射出时从出射面7的大致整个面射出。
此外,光学片3能够使从导光板1的出射面7射出的光的前进方向改变,以使接近液晶面板300的显示表面法线方向,具有提高亮度的功能。
点状光源2安装在未图示的PF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上,通过FPC提供电力。此外,作为点状光源2的光源,使用发光方向(光的射出方向)与安装面大致平行的侧视型(side viewtype)的白色LED。
从点状光源2射出的光从导光板1的侧面入射,在导光板1内传播并且从出射面7射出。此时,由于导光板1的反射面71被反射片4覆盖,所以,向导光板1的反射面71传播的光被反射片4反射到出射面7的方向。
如图1所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面状光源装置200的出射面7一侧,以覆盖面状光源装置200的整体的方式设置液晶面板300,从出射面7射出的光通过光学片3入射到液晶面板300,将均匀的光提供给液晶面板300。
作为光学片3,可以使用扩散片、棱镜片以及偏振反射片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此外,光学片3不是必需的结构,也存在不使用光学片3的情况。
当然,优选反射片4是反射率较高的反射片,此外,在图3中将反射片4设置在壳体5的下侧,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其容纳在壳体5内的结构。
此外,虽然壳体5一般由聚碳酸酯(PC)或者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但是,壳体5也可以使用高反射率材料、或者涂敷白色涂料等,由此,减少从光源射出的光的损失。
此外,通过未图示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软性印刷电路)或TCP(Tape Carrier Package:带载封装)等将影像信号输入到液晶面板300中,按照该影像信号调整提供给液晶面板300的光,通过R(红)、G(绿)、B(蓝)的滤色片显示多种颜色。
接下来,使用图3和图4说明点状光源2的结构。
图4是示出点状光源2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点状光源2将LED容纳在块状的主体部8的内部,在该主体部8的一个面露出LED的发光部9,将该面称为发光面91。并且,在发光面91的一边,檐状部80向与发光面91垂直的方向突出。
在图3所示的以面对导光板1的入射面6的方式配置发光面91的状态下,以檐状部80的主面与导光板1的出射面7接触的方式构成檐状部80。此外,将檐状部80突出的发光面91的一边称为发光面91的上边。
此外,如图3所示,在沿着导光板1的入射面6设置多个点状光源2的状态下,将点状光源2和导光板1设置在框架状的壳体5的内部。
檐状部80卡合在导光板1的出射面7上,由此,在导光板1发生弯曲等变形的情况下,也可抑制点状光源2的发光面91与导光板1的入射面6的移位,并且,在意外地产生移位的情况下,由于檐状部80的存在,泄漏的光也被反射,能够将泄漏的光导入到导光板1的入射面6。
此外,檐状部80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可见光区域的反射率在90%以上,优选地在95%以上)的材料构成,也可以利用涂敷或者蒸镀进行高反射处理。在此,由于一体地形成主体部8和檐状部80,所以,檐状部80的材质由主体部8的材质(树脂、陶瓷、铝等)规定。
此外,除了丙烯树脂之外,导光板1也可以由聚碳酸酯或环烯系树脂形成。通过使用聚碳酸酯或环烯系树脂,由此,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尺寸变化变小,可在更广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A-2.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由于点状光源2具有卡合在导光板1的出射面7上的檐状部80,所以,可抑制由于导光板1弯曲而引起的点状光源2和导光板1的移位,此外,由于可将从点状光源2射出的光几乎全部入射到导光板1的入射面6,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来自点状光源2的光,并且,可抑制面状光源装置200的亮度下降或在出射面7内的亮度不均匀。
并且,如先前说明的那样,由于在安装在FPC上的状态下沿着导光板1的入射面6设置多个点状光源2,所以,点状光源2不会个别地移位或脱落,此外,在导光板1稍微弯曲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该弯曲,可抑制点状光源2和导光板1的移位,在导光板1的弯曲进一步变大的情况下,檐状部80特别有效。
此外,如果由双面带等将檐状部80固定到导光板1上,则可以进一步抑制点状光源2和导光板1的位移。
A-3.变形例1
在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200中,在导光板1的出射面7的点状光源2的檐状部80卡合的部分也是与其他部分在相同的平面上的部分,所以,如图3所示,当檐状部80卡合时,檐状部80以其厚度(1mm以下,优选为0.5mm以下)从出射面7突出。因此,有在导光板1和光学片3之间产生相当于檐状部80的厚度的间隙的可能性。
但是,如图5所示的面状光源装置201那样,可以作成如下结构:采用在导光板1的出射面7的边缘部设置凹部10并将檐状部80卡合在该凹部10上的结构,由此,可以防止上述间隙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将凹部10的凹处的深度设定为檐状部80的厚度以上,由此,可以完全地将檐状部80容纳在凹部10内,檐状部80不从出射面7突出。因此,降低了在导光板1和光学片3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由于来自点状光源2的出射光中的未入射到导光板1的入射面6而传播的光没有入射到导光板1和光学片3的间隙,所以,可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
此外,由于檐状部80没有从出射面7突出,所以,可以使面状光源装置201的厚度变薄。
此外,可以沿着安装有点状光源2的入射面6的延伸方向连续地设置凹部10,也可以预先决定点状光源2安装到入射面6上的位置,部分地在与该安装位置对应的出射面7上设置凹部10。
A-4.变形例2
在实施方式1的面状光源装置200中,示出了点状光源2的檐状部80卡合到导光板1的出射面7上的结构,但是,如图6所示的面状光源装置202那样,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设置在点状光源21上的檐状部80a和80b分别卡合在导光板1的出射面7以及与出射面7相反侧的反射面71上。
图7以立体图的方式示出了点状光源21的结构。如图7所示,点状光源21具有与使用图4所说明的点状光源21基本相同的结构,檐状部80a以及80b分别在发光面91的成对的两边突出。
并且,如图6所示,檐状部80a以如下方式构成:在以面对导光板1的入射面6的方式配置发光面91的状态下,檐状部80a的主面与导光板1的出射面7卡合;檐状部80b以如下方式构成:檐状部80b的主面与导光板1的反射面71卡合。
此外,将檐状部80a以及80b突出的发光面91的两边分别称为发光面91的上边以及下边。
这样,采用将设置在点状光源21上的檐状部80a以及80b分别卡合到导光板1的出射面7以及反射面71上的结构,由此,可以使点状光源21牢固地保持在导光板1上,可抑制点状光源21和导光板1的移位。
此外,由于从点状光源21射出的光几乎全部入射到导光板1的入射面6,所以,可有效地利用来自点状光源21的光,可抑制面状光源装置202的亮度的降低或出射面7内的亮度不均匀。
A-5.变形例3
在以上所说明的面状光源装置202中,由于导光板1的出射面7和反射面71中的点状光源21的檐状部80a和80b卡合的部分也是与其他部分相同的平面上的部分,所以,如图6所示,当檐状部80a与出射面7卡合时,檐状部80a以其厚度从出射面7突出,当檐状部80b卡合到反射面71时,檐状部80b以其厚度从反射面71突出。
因此,在导光板1和光学片3之间产生相当于檐状部80a的厚度的间隙,在导光板1和反射片4之间产生相当于檐状部80b的厚度的间隙。
但是,如图8所示的面状光源装置203那样,在导光板1的出射面7的边缘部设置凹部10a,使檐状部80a与该凹部10a卡合,此外,在反射面71的边缘部设置凹部10b,使檐状部80b与该凹部10b卡合,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防止上述间隙的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凹部10a和10b的凹处的深度设置为檐状部80a以及80b的厚度以上,由此,分别完全地将檐状部80a以及80b容纳在凹部10a以及10b内,檐状部80a以及80b不会从出射面7以及反射面71突出。
因此,降低了在导光板1和光学片3之间以及导光板1和反射片4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并且,由于来自点状光源21的出射光中的未入射到导光板1的入射面6而传播的光没有入射到导光板1和光学片3的间隙以及导光板1和反射片4之间的间隙,所以,可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
此外,由于檐状部80a以及80b没有从出射面7以及反射面71突出,所以,可以使面状光源装置203的厚度变薄。
此外,可以沿着安装有点状光源21的入射面6的延伸方向连续地设置凹部10a以及10b,也可以预先决定点状光源21安装到入射面6的位置,部分地在与该安装位置对应的出射面7以及反射面71上设置凹部10a以及10b。
A-6.变形例4
在使用图3所说明的面状光源装置200以及使用图5所说明的面状光源装置201中,说明了点状光源2的檐状部80与导光板1的出射面7卡合的情况,但是,檐状部80所卡合的不限于导光板1的出射面7,也可以与反射面71卡合。
即,在图9所示的面状光源装置204中,以檐状部80的主面与导光板1的反射面71接触的方式构成。在此,与应用在面状光源装置200时上下颠倒地使用点状光源2,但是,在由于与FPC的连接关系而不能简单地颠倒的情况下,为了与应用到面状光源装置204对应,可以作成檐状部80从发光面91的一边(下边)突出的点状光源。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面状光源装置204中也可抑制因导光板1的弯曲引起的点状光源2和导光板1的移位,此外,由于从点状光源2射出的光可几乎全部入射到导光板1的入射面6,所以,可有效地利用来自点状光源2的光,可抑制面状光源装置204的亮度的降低或出射面7内的亮度的不均匀。
A-7.变形例5
在以上所说明的面状光源装置204中,由于导光板1的反射面71中的点状光源2的檐状部80卡合的部分也是与其他部分相同的平面上的部分,所以,如图9所示,当檐状部80卡合时,檐状部80以其厚度(1mm以下,优选为0.5mm以下)从反射面71突出。因此,有在导光板1和反射片4之间产生相当于檐状部80的厚度的间隙的可能性。
但是,如图10所示的面状光源装置205那样,采用在导光板1的反射面71的边缘部设置凹部10并将檐状部80卡合在该凹部10上的结构,由此,可以防止上述间隙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将凹部10的凹处的深度设置为檐状部80的厚度以上,由此,可以完全地将檐状部80容纳在凹部10内,檐状部80不会从反射面71突出。因此,降低了在导光板1和反射片4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由于来自点状光源2的射出光中的未入射导光板1的入射面6而传播的光没有入射到导光板1和反射片4的间隙,所以,可抑制显示质量的降低。
此外,由于檐状部80没有从反射面71突出,所以,可以使面状光源装置205的厚度变薄。
此外,可以沿着安装有点状光源2的入射面6的延伸方向连续地设置凹部10,也可以预先决定点状光源2安装到入射面6的位置,部分地在与该安装位置对应部分的反射面71上设置凹部10。
B.实施方式2
B-1.装置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实施方式2,使用图11和图12对面状光源装置200A的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面状光源装置200A的基本结构与使用图2所说明的面状光源装置200相同,省略与图2所示的面状光源装置200相同的结构的图示以及重复的说明,图11示出了面状光源装置200A的导光板1的部分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从入射面6侧观察导光板1时的点状光源2A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在导光板1的入射面6,从该入射面6垂直地突出的圆柱状的凸部20a以及20b沿入射面6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地突出。
图12是示出点状光源2A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点状光源2A将LED容纳在块状的主体部8的内部,LED的发光部9在该主体部8的一个面露出。并且,将该面称为发光面91。
并且,平板状的切片部81a以及81b分别以与发光面91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从发光面91的成对的两边突出。此外,分别将切片部81a以及81b突出的发光面91的两边称为发光面91的左边和右边。此处,由于一体形成主体部8和切片部81a以及81b,所以,切片部81a和81b的材质由主体部8的材质规定。
如图11所示,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在以发光面91面对导光板1的入射面6的方式安装点状光源2A的状态下,切片部81a和81b与入射面6接触。
在切片部81a和81b上分别设置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切片部81a和81b的贯通孔30a和30b,当将点状光源2A安装在入射面6上时,以将凸部20a和20b分别插入到贯通孔30a和30b中的方式进行安装。
此外,由于将贯通孔30a和30b的直径分别设定为与凸部20a和20b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大小,或者设定为比其稍微大,所以,通过将凸部20a和20b插入到贯通孔30a和30b中,可以将点状光源2A固定到入射面6上。由此,点状光源2A不会发生移位,并且,可以容易地将其安装到入射面6上。
并且,设置在导光板1上的凸部20a和20b的形状不限于圆柱形,此外,设置在点状光源2A的切片部81a和81b上的贯通孔30a和30b的形状也不限于圆柱形,可以与凸部20a和20b的形状一致地进行设定。
B-2.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按照实施方式2的面状光源装置200A,将设置在导光板1的入射面6上的凸部20a和20b插入到分别设置在点状光源2A的切片部81a和81b上的贯通孔30a和30b中,由此,将点状光源2A固定在入射面6上,所以,可以得到容易确定点状光源2A的位置并且不会产生点状光源2A和导光板1的移位的、组装性优良的面状光源装置200A。
此外,由于点状光源2A固定在入射面6上,所以,可抑制因导光板1的弯曲引起的点状光源2A和导光板1的移位,可有效利用来自点状光源2A的光,可抑制面状光源装置200A的亮度的降低或者出射面7内的亮度的不均匀。
B-3.变形例1
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2的面状光源装置200A中,示出了通过将设置在导光板1的入射面6上的凸部20a以及20b插入到分别设置在点状光源2A的切片部81a以及81b上的贯通孔30a以及30b中而固定点状光源2A的结构,但是,如先前所说明的那样,在安装在FPC上的状态下沿着导光板1的入射面6设置多个点状光源2A,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点状光源的移位的产生。
因此,即使不是象面状光源装置200A的凸部20a和20b那样完全地固定点状光源的结构,也可以以较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防止移位。
例如,如图13所示的面状光源装置200B那样,为了防止了点状光源2B的位置在入射面6的延伸方向(X方向)移动,可以作成由块状凸部21a和21b夹持点状光源2B的结构。
即,图13是示出从入射面6侧观察导光板1时的点状光源2B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在导光板1的入射面6上沿入射面6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地形成从该入射面6垂直地突出的块状的凸部21a以及21b。并且,凸部21a和21b靠近入射面6的出射面7侧,即,形成在靠近导光板1的厚度方向上侧的位置。
图14是示出点状光源2B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点状光源2B将LED容纳在块状的主体部8的内部,LED的发光部9在该主体部8的一个面露出。并且,将该面称为发光面91。
并且,平板状状切片部82a以及82b以分别与发光面91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从发光面91的成对的两边突出。此外,将切片部82a和82b突出的发光面91的两边分别称为发光面91的左边和右边。此处,由于主体部8和切片部82a以82b一体形成,所以,切片部82a以及82b的材质由主体部8的材质规定。
此外,切片部82a以及82b分别从发光面91的右边和左边的一部分突出,其突出位置在左边或右边是相同的位置。
如图13所示,以发光面91面对导光板1的入射面6的方式安装点状光源2B时,主体部8被夹持在凸部21a和21b之间,限制点状光源2B向X方向的移位,并且,切片部82a和82b的侧面分别与凸部21a和21b的侧面抵接,可限制点状光源2B的位置向导光板1的厚度方向(Y方向)上侧移动。
此外,将凸部21a和21b的突出间隔设定得比点状光源2B的主体部8的宽度稍宽,在安装点状光源2B时,主体部8与凸部21a以及21b不会剧烈磨擦,由此,安装时不会随之产生异物,并且,可以提高组装性能。
B-4.变形例2
此外,作为不完全地固定点状光源而由简单的结构有效地防止移位的结构,例如,如图15示出的面状光源装置200C所示,为了防止点状光源2C的位置在入射面6的延伸方向(X方向)上移动,可以作成由块状凸部22a和22b夹持点状光源2C的结构。
即,图15是示出从入射面6侧观察导光板1时的点状光源2C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5所示,在导光板1的入射面6上沿入射面6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地形成从该入射面6垂直地突出的块状的凸部22a和22b。并且,凸部22a靠近入射面6的出射面7侧,即,形成在靠近导光板1的厚度方向上侧的位置,凸部22b靠近入射面6的反射面71侧,即,形成在靠近导光板1的厚度方向下侧的位置,彼此不同地配置凸部22a以及22b。
图16是示出点状光源2C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6所示,点状光源2C将LED容纳在块状的主体部8的内部,LED的发光部9在该主体部8的一个面露出。并且,将该面称为发光面91。
此外,平板状的切片部83a和83b以分别与发光面91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从发光面91的成对的两边突出。此外,将切片部83a和83b突出的发光面91的两边分别称为发光面91的左边和右边。在此,由于主体部8和切片部83a以及83b一体形成,所以,切片部83a以及83b的材质由主体部8的材质规定。
此外,切片部83a以及83b分别从发光面91的左边和右边的一部分突出,其突出位置在左边以及右边彼此不同。
如图15所示,在以发光面91面对导光板1的入射面6的方式安装点状光源2C时,主体部8被夹持在凸部22a和22b之间,限制点状光源2C向X方向的移位,并且,切片部83a以及83b的侧面分别与凸部22a以及22b的侧面抵接,可限制点状光源2C的位置向导光板1的厚度方向(Y方向)上下侧移动。
此外,将凸部22a和22b的设置间隔设定得比点状光源2C的主体部8的宽度稍宽,在安装点状光源2C时,主体部8与凸部22a以及22b不会剧烈磨擦,由此,安装时不会随之产生异物,并且,可以提高组装性能。

Claims (4)

1.一种面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平板状的导光板,其两个主面分别构成射出光的出射面和该出射面的相反侧的反射面;点状光源,配置在上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
配置有上述点状光源的上述至少一个侧面构成光的入射面,
上述点状光源将光源容纳在块状的主体部中,上述主体部的一个面构成上述光源的发光部露出的发光面,并且,至少具有从上述发光面的一边向与上述发光面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第一檐状部,
在以上述发光面面对上述入射面的方式配置上述点状光源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檐状部的主面与上述出射面或者上述反射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面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点状光源具有第二檐状部,从与上述第一檐状部突出的上述发光面的上述一边成对的边向与上述发光面垂直的方向突出,
在以上述发光面面对上述入射面的方式配置上述点状光源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檐状部的主面与上述出射面接触,上述第二檐状部的主面与上述反射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面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出射面或上述反射面包括凹部,该凹部是至少上述第一檐状部的上述主面接触的部分凹入如下深度的部分,即:该深度是大于等于上述第一檐状部厚度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的面状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出射面包括第一凹部,该第一凹部是至少上述第一檐状部的上述主面接触的部分凹入如下深度的部分,即:该深度是大于等于上述第一檐状部厚度的深度,
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反射面包括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是至少上述第二檐状部的上述主面接触的部分凹入如下深度的部分,即:该深度是大于等于上述第二檐状部厚度的深度。
CNB2007101099052A 2006-06-09 2007-06-11 面状光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8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0815A JP2007329073A (ja) 2006-06-09 2006-06-09 面状光源装置
JP2006160815 2006-06-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6584A true CN101086584A (zh) 2007-12-12
CN100480815C CN100480815C (zh) 2009-04-22

Family

ID=38821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10990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0815C (zh) 2006-06-09 2007-06-11 面状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43970B2 (zh)
JP (1) JP2007329073A (zh)
KR (1) KR20070118017A (zh)
CN (1) CN100480815C (zh)
TW (1) TW20080139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8465A (zh) * 2012-10-16 2013-0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led平板灯
CN105527670A (zh) * 2014-10-17 2016-04-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22935A1 (zh) * 2020-12-16 2022-10-27 马飞 一种可预设铺光效果的画相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81246B2 (ja) * 2006-12-06 2011-09-28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及び面発光装置並び表示装置
TWI368336B (en) * 2007-07-12 2012-07-11 Chi Mei Lighting Tech Corp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JP2010092624A (ja) * 2008-10-03 2010-04-22 Fujifilm Corp 面状照明装置
RU2011128719A (ru) 2009-01-13 2013-02-20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JP5638371B2 (ja) * 2010-02-19 2014-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20110108832A (ko) * 2010-03-30 2011-10-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JP5641334B2 (ja) * 2011-01-26 2014-12-17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2113626B1 (ko) * 2013-12-30 2020-05-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3939799B (zh) * 2014-03-31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2373025B1 (ko) * 2015-06-12 2022-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원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면광원 장치
RU2660376C1 (ru) * 2017-06-23 2018-07-10 Юрий Борисович Соколов Плоское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торцевой подсветкой
KR20190075195A (ko) * 2017-12-20 2019-07-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3993B2 (ja) * 1992-08-03 1998-11-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621175B2 (ja) 1995-12-28 2005-02-16 ローム株式会社 面発光照明装置
JP2001291414A (ja) * 2000-04-10 2001-10-19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255607B2 (ja) * 2000-10-05 2009-04-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324423A (ja) 2001-04-24 2002-11-08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4127604A (ja) * 2002-09-30 2004-04-22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7520652B2 (en) * 2003-01-29 2009-04-2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Area light source
JP2004253308A (ja) 2003-02-21 2004-09-09 Hitachi Maxell Ltd 面状光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079038A (ja) 2003-09-03 2005-03-24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発光ダイオード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4489423B2 (ja) * 2003-12-26 2010-06-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243533A (ja) 2004-02-27 2005-09-08 Minebea Co Ltd 面状照明装置
JP4062703B2 (ja) * 2004-04-28 2008-03-19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照明ユニット
JP2005347109A (ja) 2004-06-03 2005-12-15 Sharp Corp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060028895A (ko) 2004-09-30 2006-04-0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US7237938B2 (en) * 2005-03-25 2007-07-03 Harvatek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KR100649679B1 (ko) * 2005-07-19 2006-11-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측면 발광형 엘이디 패키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 라이트 유닛
JP4816437B2 (ja) * 2006-01-04 2011-11-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8465A (zh) * 2012-10-16 2013-0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led平板灯
CN105527670A (zh) * 2014-10-17 2016-04-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527670B (zh) * 2014-10-17 2018-10-12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22935A1 (zh) * 2020-12-16 2022-10-27 马飞 一种可预设铺光效果的画相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0815C (zh) 2009-04-22
US20070285944A1 (en) 2007-12-13
JP2007329073A (ja) 2007-12-20
US7543970B2 (en) 2009-06-09
TW200801398A (en) 2008-01-01
KR20070118017A (ko) 200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0815C (zh) 面状光源装置
EP2075602B1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JP4134072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EP2045653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KR101224376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529576B1 (ko) 표시 패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8801209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lower profile and/or reduced weight
US8734001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including a light source cover including a sidewall cover portion which contacts with an exterior surface of a sidewall of a receiving container and a light source cover portion which covers a light source and a portion of the exiting surface of a light guide plat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display device
US7674029B2 (en) Light guide device and light guide plate using the same
US8674929B2 (en) Optical assembly,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backlight unit
US6419369B1 (en) Sheet-like source 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090060748A (ko) 표시 장치, 상부 수납 용기 및 표시 장치의 조립 방법
EP2330339B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120075883A1 (en) Edge-type led backlight moudle
CN102149963A (zh) 背光灯单元
JP2006201210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KR20120080853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US8564736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module
KR10187137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90231510A1 (en) Lamp holder, and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uch lamp holder
KR10213946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40104875A1 (en) Backlight module
EP2487514A1 (en) Improved edge-type LED backlight module
KR10165167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86704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