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2753A - 图像稳定器、透镜装置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稳定器、透镜装置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82753A CN101082753A CNA2007101087892A CN200710108789A CN101082753A CN 101082753 A CN101082753 A CN 101082753A CN A2007101087892 A CNA2007101087892 A CN A2007101087892A CN 200710108789 A CN200710108789 A CN 200710108789A CN 101082753 A CN101082753 A CN 1010827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coil
- magnet
- hall element
- movable st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稳定器包括:电致动装置,其具有能够相对移动的线圈和磁体;移动架,其中线圈和磁体之一以及校正透镜固定到该移动架;支撑架,其中线圈和磁体另一部件固定到该支撑架,并且该支撑架支撑能够移动的移动架。该图像稳定器还包括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它们通过检测磁体的磁力来检测校正透镜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其中校正透镜的光轴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设置成使得检测磁力的磁力检测部分的中心大致对应沿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偏离合适角度、位于同一平面且和磁体边缘重叠的方向的位置,以及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检测沿垂直于边缘延伸的方向的方向的磁力。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2006年5月31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152427所涉及的主题,该日本专利申请的整个内容在此被结合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稳定器,在摄影时,如果发生手抖等情况,通过控制校正透镜沿垂直于透镜系统的光轴的方向移动,以及控制校正透镜的光轴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从而该图像稳定器稳定受震动等因素导致图像模糊的图像;一种具有该图像稳定器的透镜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透镜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数字静物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成像设备的性能得以大大改进,任何人都可以容易的以高图像质量以及高效率对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进行摄像,利用透镜、CCD(固态成像装置)和性能改进的图像处理电路,使得成像设备的性能也得以改进。
然而,尽管可以改进透镜、CCD等的性能,但是,如果使用相机(成像设备)进行拍摄的拍摄者的手抖动的话,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会变得模糊,拍出的图像也会模糊。因此,一部分比较昂贵的相机装有图像稳定器,该图像稳定器可以通过抓取图像而稳定受相机抖动等因素而模糊的图像。然而,需要这种图像稳定器的相机不是专业水准的相机,对于大量具有较少拍摄经验的菜鸟级拍摄者而言,在相机上装备图像稳定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通常,希望相机(成像设备)越来越小和越来越轻的愿望非常强烈,质量轻易于携带的相机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图像稳定器尺寸较大,当在相机主体上安装这种图像稳定器时,整个相机的尺寸会比较大,这和人们希望相机越来越小和越来越轻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图像稳定器需要大量部件,因此会导致因部件数量增加而导致相机成本增加的问题。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000-258813公开了一种现有技术的图像稳定器。在该专利文献当中,公开了一种图像稳定器,该图像稳定器用于例如摄像机和透镜装置之类的光学设备。该专利文献(下文称作“第一现有技术示例”)中公开的图像稳定器通过将一部分成像透镜移动到垂直于光轴的表面内部来稳定图像,包括:透镜保持架、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以及位置检测器。透镜保持架保持校正透镜。第一引导部引导透镜保持架在垂直于光轴的表面上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引导部引导透镜保持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沿第一和第二方向驱动透镜保持架。位置检测器检测校正透镜的位置。在该图像稳定器中,从光轴方向看过去,第一引导部和第二驱动器,或者第二引导部和第一驱动器部分重叠设置。
根据具有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000-258813中公开的结构的图像稳定器,可以例如获得下面的效果。具体而言,通过设置用于移动校正透镜的引导轴,以及用于驱动校正透镜的线圈或磁体,以使得从光轴方向看过去,间距移动机构和偏转驱动器,或者偏转移动机构和间距驱动器重叠设置。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003-270695也公开了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图像稳定器。在该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图像稳定器,该图像稳定器用于例如摄像机和透镜装置之类的光学设备。该专利文献(下文称作“第二现有技术示例”)中公开的图像稳定器通过将一部分成像透镜移动到垂直于光轴的表面内部来稳定图像,包括:透镜保持架、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位置检测器和固定器。透镜保持架包括第一限位部分,该第一限位部分保持校正透镜以及限制校正透镜的移动范围。第一引导部在垂直于光轴的表面上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引导部引导透镜保持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分别沿第一和第二方向驱动透镜保持架。位置检测器检测校正透镜的位置。固定器包括第二限位部分,该第二限位部分接合到第一限位部分,以及限制校正透镜的可移动范围。在该图像稳定器中,第一限位部分和第二限位部分和光轴同心设置,以及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的内部。
根据具有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2003-270695中公开的结构的图像稳定器,例如可以获得下面的效果。具体而言,可移动限位部件设置在校正透镜和驱动器之间,和光轴大致同心设置,从而限制校正透镜的可移动范围,以及在固定架上设置接合到限位部件的非接合部件。因此,校正透镜的移动限制在可移动部分内部,从而能够获得结构紧凑的稳定器。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H03-186823例如还公开了一种现有技术中的图像稳定器。在该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相机等的防震装置,该防震装置检测频率较低的相机震动,采用检测结果作为防止图像模糊的信息,从而防止图像模糊。该专利文献(下文称作“第三现有技术示例”)中公开的防震装置包括:校正光学机构、震动检测器和防震控制器。该校正光学机构位于保持透镜组的透镜镜筒内,偏离于透镜组的光轴。该震动检测器检测施加到透镜镜筒的震动。该防震控制器通过从震动检测器接收到信号,驱动校正光学机构,从而防止震动。校正光学机构具有:校正透镜、固定架、第一保持架、第二保持架、第一和第二线圈、第一和第二驱动器、以及第一和第二位置检测器。固定架固定校正透镜。第一保持架保持固定架,以使得能够沿不同于透镜组的光轴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固定架。第二保持架保持第一保持架,以使得能够沿不同于光轴方向和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移动第一保持架,以及固定到透镜镜筒。第一和第二线圈分别沿第一和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和第二保持架。第一和第二驱动器由面对第一和第二线圈的第一和第二磁场发生部件形成。第一和第二位置检测器检测固定架和第一保持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的移动量。在固定到透镜镜筒以及包括第二保持架的固定部件上,设置至少第一和第二磁场发生部件,或者第一和第二位置检测器。
根据具有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No.H03-186823中公开的结构的防震装置,可以获得下面的效果。具体而言,防震装置能够响应于高频震动,而不会增加成本以及增大空间。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现有技术示例中,位置检测器用于检测校正透镜的位置。在各种情况中,位置检测器包括:由发光二极管(LED)形成的光学投影仪和由半导体位置检测装置(PSD)形成的光学接收器。这里,在现有技术示例的任一情况中,获得的如下位置关系:检测装置和蔽光部件狭缝的相对变化方向、或者检测装置和磁体的磁极边界的相对变化方向垂直于作为校正透镜移动方向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因此,如果在校正状态中,移动架和支撑架的位置发生相对变化,它们沿垂直于蔽光部件狭缝或者磁体的磁极边界的方向而相对变化,其中蔽光部件狭缝或者磁体的磁极边界是检测参考位置。因此,移动架和支撑架的相对距离变化量直接表示蔽光部件狭缝变化量或者磁体的磁极边界变化量。因此,难以获得大的校正透镜移动量(校正角),因此,当在这种大功率变焦状态中移动量大时,不能有效操作图像稳定器,从而会导致问题。
下面参照图1A至1E来详细说明上述问题。图1A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图像稳定器的位置检测机构200。位置检测机构200包括能够相对移动的磁体201和两个霍尔元件202和203。磁体201由方形板形成,其横向设置成第一方向X,其中,图中未示出的校正透镜沿该第一方向移动,其纵向设置成第二方向Y,该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X。两个霍尔元件202和203通过检测磁体201的磁力来检测相对于磁体201的相对位置。
第一霍尔元件202检测关于第一方向X的位置信息,设置在和沿磁体201的长边的一个边缘201a重叠的位置上。第二霍尔元件203检测关于第二方向Y的位置信息,设置在和位于磁体201的短边上的一个边缘201b重叠的位置上。第一和第二霍尔元件202和203设置成使得检测位置202a和203a的中心大致分别对应于磁体201的边缘201a和201b。因此,第一霍尔元件202和第二霍尔元件203检测具有图1B所示特性的磁通密度。
图1C示出磁体201和第二霍尔元件203的相对移动和检测到的磁通密度。图1D示出磁体201和第一霍尔元件202的相对移动和检测到的磁通密度。而且,图1E是说明图1C和1D中检测到的磁通密度状态的表格。
如图1D所示,这里假设仅沿第一方向X发生相对移动,以及沿第二方向Y的位移量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一霍尔元件202而言,它的检测部分202a大致对应于磁体201的长边上边缘201a的位置作为参考位置。如果沿越来越近的方向(第一方向X+)有移动,则检测到的磁通密度增加,如果沿越来越远的方向(第一方向X-)有移动,则检测到的磁通密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霍尔元件203沿磁体201的短边上的边缘201b移动,然而,对于沿一个方向或者另一个方向移动的第二霍尔元件203而言,磁通密度没有变化,因此变化量为零。
以及,如图1C所示,假设仅沿第二方向Y发生相对移动,以及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量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二霍尔元件203而言,它的检测部分203a大致对应于磁体201的短边上边缘201b的位置作为参考位置。如果沿越来越近的方向(第一方向Y+)有移动,则检测到的磁通密度增加,如果沿越来越远的方向(第一方向Y-)有移动,则检测到的磁通密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霍尔元件202沿磁体201的短边上的边缘201a移动,然而,对于沿一个方向或者另一个方向移动的第一霍尔元件202而言,磁通密度没有变化,因此变化量为零。
如果利用具有上述特性的第一霍尔元件202和第二霍尔元件203来检测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磁通密度,则直接检测磁体201以及霍尔元件202和203的相对移动量,以及相对移动量的最短距离表示磁通密度的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的图像稳定器中,获得的如下位置关系:检测装置和蔽光部件狭缝或者磁体的磁极边界的方向垂直于作为校正透镜移动方向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因此,磁体和霍尔元件之间的相对移动量直接表示检测时的检测精度,从而,难以获得相对于相对移动量而言较大的校正透镜移动量(校正角)。因此,难以处理需要大移动量的大功率变焦等操作,导致稳定图像的校正精度难以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稳定器包括:电致动装置,其具有能够相对移动的线圈和磁体;移动架,其中线圈和磁体之一以及校正透镜固定到该移动架;以及支撑架,其中线圈和磁体另一部件固定到该支撑架,并且该支撑架支撑能够移动的移动架。在该图像稳定器中,通过利用电致动装置移动移动架,使得校正透镜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透镜系统的光轴,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光轴,以及控制校正透镜的光轴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从而稳定通过透镜系统获得的图像。而且,该图像稳定器包括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它们通过检测磁体的磁力来检测校正透镜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如下所述设置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因此,校正透镜的光轴定位成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霍尔元件的磁力检测部分的中心大致对应沿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偏离合适角度、位于同一平面且和磁体边缘重叠的方向的位置。因此,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设置成检测沿垂直于边缘延伸的方向的方向的磁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稳定器中,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设置成使得:霍尔元件的磁力检测部分的中心大致对应沿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偏离合适角度、位于同一平面且和磁体边缘重叠的方向的位置,从而检测沿垂直于边缘延伸的方向的方向的磁力。因此,可以获得比磁体和霍尔元件的相对移动量大的校正透镜的移动量(校正角)。因此,在需要大移动量的大功率变焦等操作中,图像稳定器可以高精度的稳定图像。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镜装置、成像设备和该图像稳定器中,可以获得大的磁体和霍尔元件的相对移动量。因此,可以获得比磁体和霍尔元件的相对移动量大的校正透镜的移动量(校正角)。因此,在需要大移动量的大功率变焦等操作中,图像稳定器可以高精度的稳定图像。
附图说明
图1A至1E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图像稳定器采用的校正透镜位置检测机构的视图,其中图1A是示意性结构的示意图,图1B是磁体和霍尔元件之间距离和磁通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1C是图1A中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图像被放大并且沿第二方向Y进行了相对移动,图1D是图1A中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图像被放大并且沿第一方向X进行了相对移动,以及图1E是用于说明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的输出状态的表格;
图2是从前侧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外部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透镜装置的前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透镜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透镜装置的N-N线截面图;
图6是图2所示的透镜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透镜装置的透镜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应用到数字静物照相机的、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从前侧示出数字静物照相机,该数字静物照相机的物镜用透镜盖封闭;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从前侧示出数字静物照相机,该数字静物照相机的物镜通过打开透镜盖而暴露在外;
图11是图9所示的数字静物照相机的后视图;
图12是图9所示的数字静物照相机的平面图;
图13是从前侧示出的、具有移动磁体系统的电致动装置的图像稳定器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稳定器的第一实施例;
图14是从后侧示出的、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透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前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后视图;
图17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平面图;
图18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底视图;
图19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左侧图;
图20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右侧图;
图21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2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电致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前视图;
图24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后视图;
图25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26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底视图;
图27是图26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底视图,其中去除了轭铁;
图28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左侧图;
图29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右侧图;
图30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线圈组件体的透视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线圈组件体的平面图;
图32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轭铁和磁体的透视图;
图33是图32所示的磁体的透视图;
图34是从前侧示出的、具有移动磁体系统的电致动装置的图像稳定器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稳定器的第二实施例;
图35是从后侧示出的、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透视图;
图36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前视图;
图37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后视图;
图38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平面图;
图39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底视图;
图40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左侧图;
图41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右侧图;
图42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3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电致动装置的透视图;
图44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前视图;
图45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后视图;
图46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平面图;
图47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底视图;
图48是图47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底视图,其中去除了轭铁;
图49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左侧图;
图50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右侧图;
图51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线圈组件体的透视图;
图52是图51所示的线圈组件体的平面图;
图53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轭铁和磁体的透视图;
图54是图53所示的磁体的透视图;
图55是用于说明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稳定器进行控制的概念的方块图;
图5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5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方块图;以及
图58A至58E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稳定器采用的校正透镜位置检测机构的视图,其中图58A是示意性结构的示意图,图58B是磁体和霍尔元件之间距离和磁通密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58C是图58A中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图像被放大并且沿第二方向Y进行了相对移动,图58D是图58A中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其中图像被放大并且沿第一方向X进行了相对移动,以及图58E是用于说明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的输出状态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磁体磁力来检测校正透镜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位置信息的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设置成使得磁力检测部分的中心大致对应沿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偏离合适角度、位于同一平面且和磁体边缘重叠的方向的位置,从而检测沿垂直于边缘延伸的方向的方向的磁力。因此,可以获得包括第一和第二霍尔元件的图像稳定器、透镜装置和成像设备。在该图像稳定器、透镜装置和成像设备中,可以获得相对于磁体和霍尔元件的相对移动量较大的校正透镜的移动量(校正角)。因此,在需要大移动量的大功率变焦等操作中,可以高精度的稳定图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2至58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而言,图2是从前侧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3是其前视图;图4是其垂直截面图;图5是图3所示的透镜装置的N-N线截面图;图6是其分解透视图;以及图7是透镜系统的示意图。图8是代表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数字静物照相机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从前侧示出的、数字静物照相机的透视图;图10是其透视图,其中通过打开透镜盖而暴露出物镜;图11是其后视图;以及图12是其平面图。
图13至3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稳定器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移动磁体系统的驱动机构。具体而言,图13是从前侧示出的、图像稳定器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稳定器的第一实施例;图14是从后侧示出的、图像稳定器的透视图;图15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前视图;图16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后视图;图17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平面图;图18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底视图;图19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左侧图;图20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右侧图;以及图21是图13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2是电致动装置的透视图;图23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前视图;图24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后视图;图25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平面图;图26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底视图;图27是示出两个霍尔元件的结构的视图;图28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左侧图;以及图29是图22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右侧图。图30是示出线圈组件体的透视图;以及图31是图30所示的线圈组件体的平面图。图32是磁体和轭铁的透视图;以及图33是图32所示的磁体的透视图。
图34至5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稳定器的第二实施例,包括移动线圈(移动霍尔元件)系统的驱动机构。具体而言,图34是从前侧示出的、图像稳定器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稳定器的第二实施例;图35是从后侧示出的、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透视图;图36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前视图;图37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后视图;图38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平面图;图39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底视图;图40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左侧图;图41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右侧图;以及图42是图34所示的图像稳定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3是图34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透视图;图44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前视图;图45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后视图;图46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平面图;图47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底视图;图48是示出两个霍尔元件的结构的视图;图49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左侧图;以及图50是图43所示的电致动装置的右侧图。图51是线圈组件体的透视图;以及图52是图51所示的线圈组件体的平面图。图53是磁体和轭铁的透视图;以及图54是图53所示的磁体的透视图。
图55是用于说明利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稳定器进行控制的概念的方块图;图5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方块图;以及图5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方块图。图58A至58E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位置检测机构的视图。
图2至6示出本发明的透镜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透镜装置1包括透镜系统2、透镜镜筒3、成像器4、图像稳定器5等。透镜系统2具有五组透镜,其中,多个透镜设置在同一光轴L上。透镜镜筒3以固定或可活动方式支撑透镜系统2的透镜。成像器(例如,CCD、CMOS等等)4设置在透镜系统2的光轴L上,以及固定到透镜镜筒3。图像稳定器5连接到透镜镜筒3,并且稳定透镜系统2上的图像。
如图7所示,透镜装置1的透镜系统2形成为具有透镜系统的可拆卸透镜,该透镜系统由五组透镜7至11组成,其中,五个透镜组设置在同一光轴L上。在该五组透镜7至11中,第一组透镜7设置在前端,包括:第一透镜7A,其是面对物体的物镜;棱镜7B,其面对位于和物体相反侧的物镜7A;以及第二透镜7C,其面对棱镜7B。棱镜7B由三角形棱镜形成,其横截面形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彼此相邻且夹角90度的两条边之一面对物镜7A,另一边面对第二透镜7C。
在第一组透镜7中,通过物镜7A的光线从一个表面穿过棱镜7B。然后光反射到反射表面,该反射表面相对于光轴的夹角为45度,然后该光线沿弯折90度的方向前进。随后,在从另一条边出来之后,该光线穿过第二透镜7C;然后沿光轴L向第二组透镜8传递。第二组透镜8包括第三透镜8A和第四透镜8B的组合,形成为可在光轴L上移动。穿过第二组透镜8的光线通过第三组透镜9。
第三组透镜9由固定到透镜镜筒3的第五透镜形成。在第三组透镜9之后,设置由第六透镜形成的第四组透镜10。在第四组透镜10和第三组透镜9之间,设置光圈机构12,该光圈机构能够调节通过透镜系统2的光线量。第四组透镜10形成为可在光轴L上移动。在第四组透镜10之后,设置第五组透镜11,该第五组透镜由第七透镜11A和校正透镜15形成,下面将进行说明。在第五组透镜11的部件当中,第七透镜11A固定到透镜镜筒3,校正透镜15以可活动式方式设置在第七透镜11A后面,而且,成像器4设置在校正透镜15后面。
第二组透镜8和第四组透镜10可以沿光轴L独立地、单独地沿光轴方向移动。通过沿预定方向移动第二组透镜8和第四组透镜10,可以执行调焦和聚焦调节。具体而言,在变焦时,通过从广角到远距照相移动第二组透镜8和第四组透镜10,可以执行调焦。而且,在聚集时,通过从广角到远距照相移动第四组透镜10,可以执行聚焦调节。
成像器4固定到成像器适配器,以及通过成像器适配器尔连接到透镜镜筒3。在成像器4的前面,设置滤光器14,在滤光器14和第七透镜11A之间设置具有校正透镜15的图像稳定器5。图像稳定器5在下面将详细说明,它用于稳定因透镜系统2震动等因素而模糊的截取图像。在正常状态下,将校正透镜15安装成使其光轴和透镜系统2的光轴L重合。当因相机主体等震动而在成像器4的焦平面上模糊图像时,通过图像稳定器5来稳定焦平面上模糊的图像,其中图像稳定器沿垂直于光轴L的两个方向(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来移动校正透镜15。
如图2至6所示,保持上述结构的透镜系统2的透镜镜筒3包括:上部镜筒16、中部镜筒17和下部镜筒18,它们通过沿垂直方向彼此重叠而结合和装配在一起。上部镜筒16由在前部的上部设置有开口窗的壳体和在下表面设置的开口构成。第一组透镜7的物镜7A连接到开口窗19,通过连接到前表面的面板21,物镜7A连接到上部镜筒16。在上部镜筒16内部,固定棱镜7B和第二透镜7C,该棱镜设置在物镜7A的后表面上,其间设置有蔽光板22,第二透镜设置在棱镜7B的下表面上。
而且,在上部镜筒16内部,设置有第一可活动式保持架23,沿平行于透镜系统2的光轴L的方向,以可活动式方式支撑该第一可活动式保持架。在第一可活动式保持架23中,设置通孔,该通孔沿垂直方向穿过,第二组透镜8固定到该通孔。通过连接到上部镜筒16的变焦驱动机构24,第一可活动式保持架23可以在预定范围内沿透镜系统2的光轴L的方向前后移动。
变焦驱动机构24包括:变焦电机25、作为变焦电机25的旋转轴的进给螺杆轴26、接合到进给螺杆轴26的进给螺母27等等。变焦电机25固定到U形第一支架28,伸入到一端的进给螺杆轴26的两个端部由第一支架28以可自由转动方式支撑。第一支架28通过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固定螺杆29a而连接到上部镜筒16。
在第一支架28的安装状态中,进给螺母27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到进给螺杆轴26。由于沿螺纹延伸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由第一可活动式保持架23来保持该进给螺母27。而且,两个引导轴31a和31b以可滑动方式沿平行于光轴L的方向穿入第一可活动式保持架23。一侧上的两个引导轴31a和31b的端部由上部镜筒16来保持,另一侧上端部由中间镜筒17来保持。
因此,当驱动变焦电机25时,进给螺杆轴26的旋转力经进给螺母27传递到第一可活动式保持架23。此时,进给螺母27相对于在预定位置上驱动和旋转的进给螺杆轴26沿轴向移动。因此,第一可活动式保持架23结合进给螺母27移动,从而,根据变焦电机25的旋转方向,第二组透镜8沿接近第一组透镜7的方向以及靠近第三组透镜9的方向选择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两个引导轴31a和31b,沿平行于光轴L的方向引导保持第二组透镜8的第一可活动式保持架23,因此该第一可活动式保持架23可以高精度地在光轴L上移动。
光圈机构12设置在第三组透镜9下面,由中间镜筒17来固定和保持,该光圈机构包括:自由调节孔面积的光阑部件32、以可活动式方式支撑光阑部件32的光阑支撑板33、开闭光阑部件32的步进电机34等等。步进电机34利用其间的电机座而固定到中间镜筒17的上表面的侧部。中间镜筒17固定到下部镜筒18上,以及上部镜筒16适配到中间镜筒17上;这三个镜筒利用多个(该实施例中为三个)固定螺杆29b来进行紧固和固定,其中这些固定螺杆沿垂直方向穿过镜筒,然后集成装配这些镜筒,从而形成透镜镜筒3。
下部镜筒18由壳体形成,该壳体在上表面、侧表面和下表面上形成开口,在该壳体内沿平行于透镜系统2的光轴L的垂直方向以可活动式方式支撑有第二可活动式保持架36。在该第二可活动式保持架36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沿垂直方向穿过,第四组透镜10固定到通孔。通过连接到下部镜筒18的聚焦驱动机构37,使得第二可活动式保持架36在预定范围内沿透镜系统2的光轴L的方向前后移动。
聚焦驱动机构37包括:聚焦电机38、作为聚焦电机38的旋转轴的进给螺杆轴39、接合到进给螺杆轴39的进给螺母41等等。聚焦电机3 8固定到U形第二支架42,伸入到一端的进给螺杆轴39的两个端部由第二支架42以可自由转动方式支撑。第二支架42通过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两个)固定螺杆29c而连接到下部镜筒18。
在第二支架42的安装状态中,进给螺母41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到进给螺杆轴39。由于沿螺纹延伸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由第二可活动式保持架36来保持该进给螺母41。而且,两个引导轴43(在图6中仅示出一个引导轴)以可滑动方式沿平行于光轴L的方向穿入第二可活动式保持架36。一侧上的两个引导轴43的端部由中间镜筒17来保持,另一侧上端部由下部镜筒18来保持。
因此,当驱动聚焦电机38时,进给螺杆轴39的旋转力经进给螺母41传递到第二可活动式保持架36。此时,进给螺母41相对于在预定位置上驱动和旋转的进给螺杆轴39沿轴向移动。因此,第二可活动式保持架36结合进给螺母41移动,从而,根据聚焦电机38的旋转方向,第四组透镜10沿接近第三组透镜9的方向以及靠近第五组透镜11的方向选择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两个引导轴43,沿平行于光轴L的方向引导保持第四组透镜10的第二可活动式保持架36,因此该第二可活动式保持架36可以高精度地在光轴L上移动。
利用成像器适配器44,成像器4连接到下部镜筒18的下表面。成像器适配器44由在中心具有方形开口的板形成;并且通过成形为方形架的密封橡胶45,利用例如粘接剂的紧固材料,在成像器适配器的一个表面上一体固定成像器4。在成像器适配器44的另一个表面上,设置蔽光板46,其中彼此叠加地设置滤光器14,以及通过滤波器压板47来压制从而固定这些滤光器。利用内部设置的滤光器14,成像器适配器44利用固定螺杆连接到下部镜筒18。
在下部镜筒18的侧表面中形成的开48中,以可拆卸式方式安装图像稳定器5。图像稳定器5具有图13至33所示的结构。图像稳定器5包括移动磁体系统的驱动机构,包括上述透镜15、第一移动架51、第二移动架52、固定基板53、电致动装置54、两个霍尔元件(位置检测器)94和95等等。
校正透镜15连接到第一移动架51,第一移动架51沿垂直于透镜系统2的光轴L的第一方向X以可活动式方式由第二移动架52支撑。第二移动架52沿垂直于光轴L且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以可活动式方式由固定基板53支撑,该固定基板代表支撑架的第一具体示例。电致动装置54是沿第一方向X移动第一移动架51以及沿第二方向Y移动第二移动架52的动力源。用于检测校正透镜15的位置的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相对于电致动装置54来定位。
当因手抖等因素导致相机主体抖动或震动时,校正透镜15通过对应于此时的图像模糊量而沿第一方向X和/或第二方向Y而移动,从而来稳定模糊的图像。如图21所示,在校正透镜15的外周缘上,在一侧设置步进式部分15a,该步进式部分沿周向而连续设置。而且,通过在对应于直径方向的两个位置上设置凹陷,从而在校正透镜15的外周缘上形成两个表面宽度部分15b和15b。校正透镜15固定到第一移动架51,该第一移动架代表移动架的第一具体示例。
第一移动架51包括:环形透镜固定部分51a,其中校正透镜15适配到该环形透镜固定部分中;轭铁固定部分51b,其连续形成到透镜固定部分51a的一侧,折叠成曲柄形式,并且轭铁66固定到该轭铁固定部分;等等。透镜固定部分51a的形状对应于校正透镜15的形状,在校正透镜15适配到的适配孔58的周缘,设置步进式部分,该步进式部分接合到校正透镜15的步进式部分15a。而且,透镜固定部分51a具有两个表面宽度部分51c和51d,它们对应于校正透镜15的两个表面宽度部分15b,轭铁固定部分51b连续设置延伸到垂直于对置两个表面宽度部分51c和51d的方向(第二方向Y)的方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
在透镜固定部分51a的两个表面宽度部分51c和51d的外部,设置第一主轴承部分61和第一子轴承部分62。第一主轴承部分61具有两个轴承片61a和61b,它们在预定空间内沿第一方向X设置,第一主引导轴63沿第一方向X穿过这些轴承孔。第一主引导轴63压力固定到两个轴承片61a和61b,其两端从轴承片61a和61b伸出到外部。第一子轴承部分62在侧部设置有轴承槽64。第一子引导轴65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到轴承槽64(参见图14)。
而且,通过采用粘接剂、固定螺杆等的紧固方法,将构成电致动装置54的一部分的轭铁66固定到第一移动架51的轭铁固定部分51b。如图32所示,轭铁66包括: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它们相互平行相对设置,两者之间间隔预定空间;以及连接片66c,该连接片连接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连接片66c设置在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的纵向的一侧,在连接片66c上连续形成凹陷66d,其中第一移动架51的轭铁固定部分51b的一部分插入到该凹陷中。
轭铁66的凹陷66d用于使得线圈组件体93靠近校正透镜15,利用凹陷66d,电致动装置54可以进一步减小尺寸。在和连接片66c的相反侧,相对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具有45度倾斜角的斜面56a和56b设置在轭铁66的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的长边的两个拐角上,其中该45度倾斜角代表合适角度的具体示例。将这些斜面56a和56b的角度设置为45度的原因是,可以传统地计算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检测到的磁通密度变化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斜面56a和56b的主表面延展,则这些表面会相互交叉90度角。
因此,斜面56a和56b的倾斜角不限于该实施例中所述的45度,而是可以设置为任意角度,例如40度、35度、30度等等。在这些情况下,类似于倾斜角为45度的上述情况,两个斜面56a和56b的交叉角选定为90度。通过粘接剂分别将磁体67a和67b固定到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的内表面。
两个磁体67a和67b具有和轭铁66的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大致类似的尺寸和形状。具体而言,两个磁体67a和67b形成为平板,该平板具有和轭铁66的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大致类似的尺寸;沿纵向在两个端部,每个磁体67a和67b在一侧的拐角上设置有两个斜面57a和57b,它们具有和轭铁66的斜面56a和56b类似的倾斜角。因此,如图32所示,在磁体67a和67b固定到轭铁66的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的内表面的状态下,两个磁体67a和67b的斜面57a和57b的边缘和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的斜面56a和56b的边缘重叠,它们大致相互重叠设置。
两个磁体67a和67b垂直地相对设置,轭铁66构成电致动装置54的磁路。具体而言,在该实施例中,包括一个轭铁66和两个磁体67a和67b的一个磁路用作第一电致动装置的磁路,还用作第二电致动装置的磁路。
如图21所示,第二移动架52由平板形成,该平板略宽于第一移动架51。第二移动架52装配成面向第一移动架51,从而适配到它下面。在第二移动架52对应于第一移动架51的适配孔58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68,该通孔的尺寸大致和适配孔58相同。在第二移动架5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轴承部分,该第二轴承部分用于沿第一方向X以可滑动方式支撑第一移动架51。
第二轴承部分包括:第二主轴承部分71,其以可自由滑动方式支撑固定到第一移动架51的第一主引导轴63,以及第二子轴承部分72,其以固定方式支撑第一子引导轴65。在第一移动架51适配到第二移动架52上的状态下,在能够支撑第一主引导轴63的位置上,设置第二主轴承部分71。具体而言,第二主轴承部分71包括两个轴承片71a和71b,它们支撑第一主引导轴63的两端,并且该第二主轴承部分71设置在第二移动架52的上表面,从而向上伸出。
第二主轴承部分71的两个轴承片71a和71b相互隔开形成,隔开间距是沿第一方向X的第一主轴承部分61的长度和沿第一移动架51沿第一方向X移动所需的长度的总和。两个轴承片71a和71b均设置有轴承孔,第一主引导轴63的两个端部以可滑动方式插入到这些轴承孔中。
而且,在第一移动架51适配到第二移动架52的状态下,在对应于第一主轴承部分62的位置上设置第二子轴承部分72。具体而言,第二子轴承部分72包括两个轴承片72a和72b,它们支撑第一子引导轴65的两端。两个轴承片72a和72b均设置有轴承孔,第一子引导轴65的两端利用压力固定到这些轴承孔。第一子引导轴65以可自由滑动方式插入到轴承槽64中,其中该轴承槽设置在第一移动架51的第一子轴承部分62中。第一子引导轴65和第一主引导轴63设置成使得它们的轴中心线相互平行,通过两个引导轴63和65来引导第一移动架51,使其可以沿第一方向X移动。
在第二移动架5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轴承部分,用于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以可滑动方式支撑第二移动架52。第三轴承部分包括第三主轴承部分75和第三子轴承部分76。第三主轴承部分75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第二移动架52的一端,包括两个轴承片75a和75b,这些轴承片沿第二方向Y设置,两者之间具有预定空间,并且以向下伸出的方式设置在第二移动架52的下表面上。两个轴承片75a和75b均设置有轴承孔,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主引导轴77的两端以可滑动方式插入到这些轴承孔中。
而且,沿第一方向X在第二移动架52的另一端的一侧设置第三子轴承部分76。第三子轴承部分76具有轴承槽78,该轴承槽向侧向开口。第二子引导轴79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延伸,其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到轴承槽78(参见图14)。第二主引导轴77和第二子引导轴79分别固定到固定基板53。固定基板53示出支撑架的具体示例,第二移动架52装配成以套在固定基板53的方式面向固定基板53。
如图21所示,固定基板53包括:移动架支撑部分53a,其尺寸对应于第二移动架52;线圈固定部分53b,其和移动架支撑部分53a一体连续形成;等等。移动架支撑部分53a形成为平板,其尺寸和第二移动架52大致相同,线圈固定部分53b沿第一方向X连续延伸到移动架支撑部分53a的一端。在移动架支撑部分53a对应于第二移动架52的通孔68的位置上,设置有通孔81,该通孔的尺寸大致和通孔68相同。在移动架支撑部分53a的上表面的两端,沿第一方向X设置第四轴承部分,该第四轴承部分通过第二引导轴沿第二方向Y以可滑动方式支撑第二移动架52。
第四轴承部分包括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一侧的第四主轴承部分和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另一侧的第四子轴承部分83。第四主轴承部分82包括两个轴承片82a和82b,它们沿第二方向设置,两者之间具有预定空间,并设置在移动架支撑部分53a的上表面上,以便向上伸出。两个轴承片82a和82b均设置有轴承孔,第二主引导轴77压入到这些轴承孔,以便沿轴向固定到中间的两个位置。因此,第二主引导轴77的两端分别伸出到两个轴承片82a和82b的外部。
设置在第二移动架52上的第三主轴承部分75的两个轴承片75a和75b以可滑动方式适配到第二主引导轴77的两端的伸出部分。两个轴承片75a和75b彼此隔开,隔开间距是两个轴承片82a和82b之间长度和第二移动架52沿第二方向Y移动所需长度的总和。因此,相对于固定到固定基板53的第四主轴承部分82的第二主引导轴77,第二移动架52的第三主轴承部分75以可活动式方式支撑在两个轴承片82a和82b的外部。
而且,第四子轴承部分83包括两个轴承片83a和83b,它们沿第二方向Y设置,两者之间具有预定空间,并且设置在移动架支撑部分53a的上表面上,从而向上伸出。两个轴承片83a和83b均具有轴承孔,第二子引导轴79压入这些轴承孔中,这些轴承孔在沿轴向固定的两端得以支撑。在这两个轴承片83a和83b之间,设置在第二移动架52上的第三子轴承部分76的轴承槽78以可滑动方式接合到第二子引导轴79。因此,可以在由第二子引导轴79引导的两个轴承片83a和83b之间沿第二方向Y将第三子轴承部分76移动预定距离。
固定基板53的线圈固定部分53b由大致方形平面部分形成,该大致方形平面部分具有向上伸出的支撑壁84,该支撑壁84沿第二方向Y设置在一侧。线圈支撑脚85固定到线圈固定部分53b,线圈组件体93连接到线圈支撑脚85。如图13至16所示,线圈支撑脚85用于将线圈组件体93保持在预定高度,并且形成为前部形状为L形的支撑部件。线圈支撑脚85安装在线圈固定部分53b上,其一个侧部由支撑壁84支撑,并且通过采用粘接剂、固定螺杆等紧固方法而整体固定到固定基板53。在固定基板53的下表面上,设置用于固定到透镜镜筒3的连接凸缘部分53c。
线圈支撑脚85的上表面形成为平表面,在该上表面上设置用于确定柔性强化板86的位置的两个位置确定突起85a和85a。这两个位置确定突起85a和85a沿第二方向Y设置,两者之间具有预定空间,柔性强化板86固定到线圈支撑脚85的上表面上。用于印制到下表面的预定电路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利用粘接带固定到柔性强化板86。
作为第一线圈的具体示例的、具有平面形状的平面线圈88安装在柔性强化板86的上表面上,线圈连接到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87的下表面上的预定布线图案。如图30、31和其它附图所示,平面线圈88由并排设置的两个椭圆形线圈部分88a和88b形成。这两个线圈部分88a和88b沿横向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但是沿纵向的长度不同。具有平面线圈88的柔性强化板86固定到柔性印刷电路板87的一端的上表面上,其中两个线圈部分88a和88b沿大致垂直于柔性印刷电路板87延伸方向的方向纵向延伸。下面说明两个线圈部分88a和88b具有彼此不同长度的原因。具体而言,利用位于短线圈部分88b的外部的轭铁66的连接片66c,整个电致动装置54的尺寸小,同时平表面侧的平面线圈88的面积大,以及电致动装置54靠近校正透镜15。
两个线圈部分88a和88b通过绕制一个线圈导线而形成。绕制线圈导线的方向设置成,当供电时,在彼此靠近的长边上沿横向直线延伸的推力发生部分89a和89b上,电流沿相同方向流动。平面线圈88的各线圈部分88a和88b利用粘接剂而固定到柔性强化板86,其中两个线圈部分88a和88b的纵向即第二方向Y。因此,当将电流施加到两个线圈部分88a和88b时,磁体67a和67b产生的磁力沿垂直于平面线圈88的方向作用。因此,沿第一方向X作用的力根据Fleming左手定则而作用到磁体67a和67b上。
而且,作为第二线圈的具体示例的圆柱形线圈91安装在柔性强化板86的下面。圆柱形线圈91的两端电连接到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87的下表面上的预定布线图案。如图22至24以及其它视图所示,圆柱形线圈91在中心设置有方形空间部分,以使得它整体变成一个方形圆柱体,并且通过绕制预定量的线圈导线,从而形成为角形圆柱体形状,从而它沿堆叠方向具有预定厚度。圆柱形线圈91的推力发生部分92通过利用粘接剂的紧固手段而固定到柔性印刷电路板87,其中线圈导线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X(参见图24)。
轭铁66的下部片66b以及一体固定到该下部片的下部磁体67b在圆柱形线圈91的中心插入到该空间部分。因此,当将电流施加到圆柱形线圈91时,磁体67a和67b产生的磁力沿垂直于推力发生部分92的方向作用,并且根据Fleming左手定则该沿第二方向Y作用的力作用到磁体67a和67b上。柔性强化板86、柔性印刷电路板87、平面线圈88和圆柱形线圈91构成线圈组件体93。
图22至29示出电致动装置54,该电致动装置包括线圈组件体93、轭铁66和两个磁体67a和67b,如上所述。在电致动装置54的部件当中,轭铁66和两个磁体67a和67b以及平面线圈88构成第一电致动装置,该第一电致动装置通过第一移动架51而沿第一方向X移动校正透镜15。第一移动架51的第一主轴承部分61和子轴承部分62、第一主引导轴63和子引导轴65、以及第二主轴承部分71和子轴承部分72构成第一引导部,该第一引导部通过第一移动架51沿垂直于透镜装置1的光轴L的第一方向X引导校正透镜15。
而且,轭铁66、两个磁体67a和67b以及圆柱形线圈91构成第二电致动装置,该第二电致动装置通过第二移动架52而沿第二方向Y移动校正透镜15。第二移动架52的第三主轴承部分75和子轴承部分76、第二主引导轴77和子引导轴79、以及第四主轴承部分82和子轴承部分83构成第二引导部,该第二引导部通过第二移动架52沿第二方向Y引导校正透镜15,其中第二方向Y垂直于透镜装置1的光轴L且垂直于第一方向X。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包括一个轭铁66和两个磁体67a和67b的一个磁路用作第一电致动装置的磁路,还用作第二电致动装置的磁路。因此,由于不必为每个电致动装置提供磁路部件,从而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且可以利用简化结构小型化整个装置。
而且,如图27至29所示,第一霍尔元件94、第二霍尔元件95以及热敏电阻96连接到柔性强化板86的下表面,其中热敏电阻96作为温度检测器的具体示例。第一霍尔元件94通过第一移动架5 1而检测校正透镜15沿第一方向X的位置。而且,第二霍尔元件95通过第二移动架52而检测校正透镜15沿第二方向Y的位置。第一霍尔元件94设置在圆柱形线圈91的一侧,第二霍尔元件95设置在圆柱形线圈91的另一侧。
第一霍尔元件94和第二霍尔元件95检测预定位置的下部磁体67b的磁力强度,并且输出对应于该磁力强度的检测信号。如图27所示,第一霍尔元件94安装成使得:它的检测部分94a位于沿垂直方向在两个磁体67a和67b的一侧上和斜面56b的边缘大致靠近的位置上,以及使得检测部分连接成面向磁力检测方向,该磁力检测方向垂直于该边缘延伸的方向(也就是,朝向和圆柱形线圈91延伸方向成45度角的方向)。第二霍尔元件95安装成使得:它的检测部分95a位于沿垂直方向在两个磁体67a和67b的另一侧上和斜面56a的边缘大致靠近的位置上,以及使得检测部分连接成面向磁力检测方向,该磁力检测方向垂直于该边缘延伸的方向(也就是,在相反侧,朝向和圆柱形线圈91延伸方向成45度角的方向)。
基于从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供给的检测信号,控制单元通过操作进行计算,并且输出校正透镜15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位置。而且,热敏电阻96检测线圈组件体93附近的温度,以及,当该附近温度升高到预定值以上时,除了稳定相机抖动、震动等导致的模糊图像之后,还执行温度校正。下面详细说明第一霍尔元件94和第二霍尔元件95以及磁体67a和67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此时检测到的磁通密度。
如下所述装配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稳定器5。首先,如图30和31所示,平面线圈88固定到柔性强化板86的一个表面,圆柱形线圈91固定到和柔性印刷电路板87连接到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因此,形成线圈组件体93,其中连接了柔性强化板86和两个线圈88和91。
如图22至29所示,轭铁66的下部片66b从侧向插入到线圈组件体93的圆柱形线圈91的孔中,固定到下部片66b的内表面的下部磁体67b和圆柱形线圈91的推力发生部分92相对设置。同时,上部磁体67a和平面线圈88的上表面相对设置。因此,平面线圈88的推力发生部分89a和89b以及圆柱形线圈91的推力发生部分92保持在上部磁体67a和下部磁体67b之间,从而构成电致动装置54。电致动装置54的柔性强化板86安装在线圈支撑脚85的上表面上,并且利用两个位置确定突起86a和85a来定位,如图21所示。然后,柔性强化板86利用粘接剂固定到线圈支撑脚85上。
接着,第二移动架52从上方面向固定基板53的移动架支撑部分53a,第四主轴承部分82的两个轴承片82a和82b位于第三主轴承部分75的两个轴承片75a和75b之间。第三子轴承部分76位于第四子轴承部分83的两个轴承片83a和83b之间。随后,第二主引导轴77穿过第三主轴承部分75和第四主轴承部分82的四个轴承片75a、75b、82a和82b的轴承孔。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主引导轴77压入将被固定的第四主轴承部分82,但是可以在第三主轴承部分75上滑动。
而且,第二子引导轴79穿过第四子轴承部分83的两个轴承片83a和83b的轴承孔,以及穿过第三子轴承部分76的轴承槽78。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子引导轴79压入将被固定的第四子轴承部分83中,但是可以在第三子轴承部分76上滑动。因此,第二移动架52可以相对于固定基板53沿第二方向Y移动预定距离,也就是,移动长度等于从第三主轴承部分75的两个轴承片75a和75b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减去第四主轴承部分82的两个轴承片82a和82b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接着,第一移动架51的透镜固定部分51a从上方面向第二移动架52,第一主轴承部分61的两个轴承片61a和61b位于第二主轴承部分71的两个轴承片71a和71b之间。第一子轴承部分62位于第二子轴承部分72的两个轴承片72a和72b之间。随后,第一主引导轴63穿过第一主轴承部分61和第二主轴承部分71的四个轴承片61a、61b、71a和71b的通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主引导轴63压入将被固定的第一主轴承部分61中,但是可以在第二主轴承部分71上滑动。
而且,第一子引导轴65穿过第二子轴承部分72的两个轴承片72a和72b以及第一子轴承部分62的轴承槽64。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子引导轴65压入将被固定的第二子轴承部分72,但是可以在第一子轴承部分62上滑动。因此,第一移动架51可以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第二移动架52移动预定距离,也就是,移动长度等于从第二主轴承部分71的两个轴承片71a和71b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减去第一主轴承部分61的两个轴承片61a和61b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接着,两个磁体67a和67b所固定到的轭铁66连接到第一移动架51。关于轭铁66的安装,可以在将第一移动架51连接到第二移动架52之前,提前将轭铁66连接到第一移动架51。随后,线圈组件体93所连接到的线圈支撑脚85连接到固定基板53的线圈固定部分53b。例如希望如下所述来连接线圈支撑脚85。
首先,将第一移动架51和固定基板53定位在预定位置,并且暂时进行固定。如图21所示,第一移动架51和固定基板53暂时固定成使得:例如采用大致位于第一移动架51的中心的定位孔51e和大致位于固定基板53的定位孔53d,以及定位轴适配到孔中。这里,第二移动架52设置有排气口52a,该排气口的直径大于定位轴的直径,从而可以防止定位轴接触到排气口52a的内周表面。因此,可以在预定位置确定第一移动架51和固定基板53的位置,因此,校正透镜15的光轴相对于固定基板53而定位在预定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圆柱形线圈91从侧部适配,轭铁66的下部片66b和下部磁体67b插入到孔中。此时,线圈支撑脚85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而任意移动,以及利用固定到柔性线路板87的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来检测通过磁体67a和67b的作用而产生的磁通密度。而且,将线圈支撑脚85的位置确定为如下位置:在该位置,由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从磁体67a和67b接收到的磁力的特定值设置为参考值。
在上述位置中,线圈支撑脚85利用粘接剂而固定到固定基板53。因此,完成组装图像稳定器5的组件,制得如图13至20所示的结构的图像稳定器5。应当注意,如下所述,线圈和两个霍尔元件可以固定到第一移动架,可以移动相对于线圈和霍尔元件移动的磁体。因此,通过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来检测来自磁体67a和67b的磁力,基于检测结果来定位磁体,以及利用粘接剂将磁体固定到固定基板53。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稳定器5的功能。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87而选择性或同时施加合适值的驱动电流至电致动装置54的平面线圈88和圆柱形线圈91,来执行图像稳定器5的校正透镜15的移动。
通过柔性强化板86,将图像稳定器5的平面线圈88和圆柱形线圈91固定到线圈支撑脚85,而且,通过线圈支撑脚85将它们固定到固定基板53。在这种情况下,平面线圈88的推力发生部分89a和89b沿第二方向Y而延伸,圆柱形线圈91的推力发生部分92沿第一方向X而延伸。而且,由于在线圈88和91的上方和下方设置两个磁体67a和67b,这两个磁体固定到轭铁66的上部和下部内表面,利用轭铁66和两个磁体67a和67b的磁路的磁通作用垂直穿过平面线圈88的推力发生部分89a和89b以及圆柱形线圈91的推力发生部分92。
轭铁66和两个磁体67a和67b固定到第一移动架51,从而保持校正透镜15。校正透镜15由第一引导部沿第一方向X相对于第二移动架52以可活动式方式支撑,第一引导部具有第一移动架51。而且,校正透镜15由第二引导部沿第二方向Y相对于固定基板53以可活动式方式支撑,第二引导部具有第二移动架52。因此,利用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的作用,校正透镜15可以在预定范围内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而自由移动。
如果电流施加到平面线圈88,则在推力发生部分89a和89b上沿第二方向Y流过电流,因为推力发生部分89a和89b沿第二方向Y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磁路的磁通沿垂直于推力发生部分89a和89b的方向作用,因此根据Fleming左手定则,第一方向X的作用力作用到磁体67a和67b以及轭铁66上。因此,轭铁66等固定到的第一移动架51沿第一方向X移动。因此,根据施加到平面线圈88的电流量,由第一移动架51保持的校正透镜15沿第一方向X移动,由第一引导部引导。
另一方面,如果电流施加到圆柱形线圈91,则在推力发生部分92上沿第一方向X流过电流,因为推力发生部分92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磁路的磁通沿垂直于推力发生部分92的方向作用,因此根据Fleming左手定则,第二方向Y的作用力作用到磁体67a和67b以及轭铁66上。因此,通过轭铁等固定到的第一移动架51,使得第二移动架52沿第二方向Y移动。因此,根据施加到圆柱形线圈91的电流量,校正透镜15沿第二方向Y移动,其中第一移动架51和第二移动架52由第二引导部来引导。
而且,如果电流同时施加到平面线圈88和圆柱形线圈91,则以组合方式来执行上述平面线圈88引发的移动和圆柱形线圈91引发的移动。具体而言,因流过平面线圈88的电流的作用,使得校正透镜15沿第一方向X移动,同时,因流过圆柱形线圈91的电流的作用,校正透镜15沿第二方向Y移动。因此,校正透镜15沿对角线方向移动,从而稳定透镜系统2的图像。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下所述,通过第一霍尔元件94和第二霍尔元件95来检测校正透镜15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移动量。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通过检测磁体67a和67b作用产生的磁通密度变化量,从而检测各个位置上校正透镜15的移动量(位移量)。
第一霍尔元件94检测关于第一方向X(或者还可以是第二方向Y)的位置信息,它设置在该对磁通67a和67b的一侧上和斜面57a和57a的边缘重叠的位置上。第二霍尔元件95检测关于第二方向Y(或者还可以是第一方向X)的位置信息,它设置在该对磁通67a和67b的另一侧上和斜面57b和57b的边缘重叠的位置上。这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定位成使得检测部分94a和95a的中心大致对应于斜面57b和57b的边缘。将这些部分确定为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的参考位置,将从参考位置开始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移动的移动量检测为校正透镜15的移动量。
图58A至58E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结构、功能等的视图。图58A示出示意性结构;图58B是示出检测到的磁通密度和相对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8c是示出当磁体67a和67b以及霍尔元件94和95沿第二方向Y相对移动时的主要部分视图。图58D是当磁体67a和67b以及霍尔元件94和95沿第一方向X相对移动时的主要部分视图。图58E是说明在图58C和58D的状态下检测到的磁通密度状态的表格。
这里,如图58D所示,这里假设仅沿第一方向X发生相对移动,以及沿第二方向Y的位移量为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霍尔元件94和第二霍尔元件95检测到类似值,并且沿越来越近的方向移动(第一方向X+),其中将检测部分94a和95a大致对应于磁体67a和67b的斜面56a、57a以及56b、57b的边缘的位置作为参考位置,从而检测到的磁通密度增加(参见图58B、58D和58E)。将检测部分94a和95a大致对应于磁体67a和67b的斜面56a、57a以及56b、57b的边缘的位置作为参考位置,相反地,第一霍尔元件94和第二霍尔元件95沿越来越远的方向(第一方向X-)移动,从而检测到的磁通密度降低(参见图58B、581D和58E)。
而且,如图58C所示,假设仅沿第二方向Y+发生相对移动,以及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量为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霍尔元件94沿越来越近的方向移动(第二方向Y+),其中将检测部分94a大致对应于磁体67a和67b的斜面56a、57a以及56b、57b的边缘的位置作为参考位置,从而检测到的磁通密度增加(参见图58B、58C和58E)。相反地,第二霍尔元件95沿越来越远的方向移动,将检测部分95a大致对应于磁体67a和67b的斜面56a、57a以及56b、57b的边缘的位置作为参考位置,从而检测到的磁通密度降低。
而且,如图58C所示,假设仅沿第二方向Y-发生相对移动,以及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量为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霍尔元件94和第二霍尔元件95的检测结果和第二方向Y+的情况相反。由于第一霍尔元件94的检测部分94a的中心沿越来越远的方向(第二方向Y-)移动,从而检测到的磁通密度降低(参见图58B、58C和58E)。由于第二霍尔元件95的检测部分95a的中心沿越来越近的方向移动,从而检测到的磁通密度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和第二霍尔元件94和95以及磁体67a和67b之间的相对移动量(下面称为“真实移动量”)由1表示,则在检测部分94a和95a上相对于磁体67a和67b的边缘的明显相对移动量(下面称为“明显移动量”)为1/根号2。因为磁体67a和67b的边缘平行于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以角度45度移动,所以获得该结果。具体而言,在检测部分94a和95a中检测到的磁体67a和67b的磁力变化量是图1A至1E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变化量的1/根号2倍。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为了检测部分94a和95a类似于现有技术那样检测磁力,“明显移动量”需要是“真实移动量”的根号2倍。
因此,由于“明显移动量”大于“真实移动量”,所以它们之间的位移量可以高精度地检测到。因此,由于在检测校正透镜15的位置当中获得高检测精度,所以可以高精度地控制校正透镜15的位置,从而高精度地稳定图像。
具有上述结构和功能的图像稳定器5连接到透镜装置1,如图2至6所示。图像稳定器5从侧向插入并拔出开口48,该开口形成在透镜镜筒3的下部镜筒18中;并且以可拆卸式方式连接到下部镜筒18。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稳定器5形成为构成一个整体装置的单元,因此能够容易的、迅速的进行连接和拆卸。图6所示的附图标记98表示覆盖图像稳定器5的覆盖部件。该覆盖部件98通过例如固定螺杆的紧固装置以可拆卸式方式连接到透镜镜筒3的下部镜筒18。
接着,参照图7来说明已经安装了图像稳定器5的透镜装置1的透镜系统2的操作。当透镜装置1的物镜7A对准物体时,来自物体的光线沿光轴L行进,并且从物镜7A输入到透镜系统2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穿过物镜7A的光线在棱镜7B中弯折90度,之后,沿光轴L向成像器4移动。具体而言,在棱镜7B上反射且穿过第一组透镜7的第二透镜7C的光线穿过第二组透镜8、第三组透镜9和第四组透镜10,穿过第七透镜11A和第五组透镜11的校正透镜15,以及穿过滤光器14,从而在成像器4的焦平面上形成对应于物体的图像。
在这种情况下,在拍摄时,当透镜装置1没有发生相机抖动和震动时,从物体反射的光线沿光轴L穿过第一组至第五组透镜的每个中心部分,如光线6A的实线所示,从而在成像器4的焦平面上的预定位置形成图像,因此能够获得优质图像而不会发生图像模糊现象。
另一方面,在拍摄时,当透镜装置1发生相机抖动或震动时,从物体反射的光线以倾斜状态输入到第一组透镜,如光线6B的断接线所示,或者如光线6C的虚线所示。在第一组至第五组透镜的每一组当中,入射光6B、6C穿过透镜,从光轴L偏斜;然而,可以通过移动校正透镜15达预定量,这对应于相机抖动等来调节,从而可以校正相机抖动等。这可以在成像器4的焦平面上的预定位置形成图像,以及可以通过消除图像模糊而获得优质图像。
通过模糊检测器来检测透镜装置1上发生的相机抖动、震动等。作为该模糊检测器,可以例如采用陀螺仪传感器。该陀螺仪传感器和透镜装置1一起安装在相机主体中,用于检测因拍摄者手抖导致的震动、相机抖动等作用到透镜装置1上的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检测的信息例如加速度和角速度供给到控制装置,从而驱动和控制电致动装置54,使得第一移动架51响应于第一方向X上的抖动而沿第一方向X移动,第二移动架52响应于第二方向Y上的抖动而沿第二方向Y移动,因此可以在成像器4的焦平面上的预定位置形成图像。
图8至12示出数字静物照相机100,它是成像设备的第一实施例,该数字静物照相机具有上述结构的透镜装置1。数字静物照相机100采用半导体记录介质作为信息记录介质,从物体获得的光学图像在成像器(例如CCD和CMOS)中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可以记录在半导体记录介质中,以及显示在例如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设备上。
如图8和其它附图所示,数字静物照相机100包括:相机主体101、透镜装置1、显示设备102、控制单元103、电池电源,该电池电源在附图中未示出。相机主体1作为成像设备主体的具体示例。透镜装置1捕获物体图像作为光线,然后将其导入成像器4。显示设备102由液晶显示器形成,该液晶显示器基于从成像器4等输出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控制单元103控制透镜装置1的操作、液晶显示器102的显示,等等。
相机主体101由宽平壳体形成,包括:沿前后方向适配在一起的前壳105和后壳106;主框架107,该主框架将前壳105和后壳106形成的空间部分分成前后两个部分;透镜盖10g,该透镜盖沿垂直方向以可滑动方式连接到前壳105的前表面;等等。透镜装置1设置在主框架107的前表面的一部分上,其中成像器4设置在下面以及光轴L沿垂直方向。而且,通过在布线基底上安装预定微计算机、电阻、电容器以及其它电子元件,从而形成控制单元103;闪光装置110;以及连接到主框架107的其它部件。
控制单元103和透镜装置1并排设置,闪光装置110设置在上方。闪光装置110包括:设置在前壳105的前表面上的发光部分110a;驱动和控制发光部分110a的驱动部分110b;将预定电功率供给到驱动部分110b的电容器110c;等等。为了对闪光装置110的发光部分110a和透镜装置1的物镜7A曝光,在前壳105的对应位置上设置透镜适配孔111a和闪光适配孔111b。物镜7A沿面板21适配到透镜适配孔111a,而发光部分110a适配到闪光适配孔111b中。
而且,在透镜盖108上设置的多个立柱穿过的多个开111c设置在前壳105中。具有防脱离部分的多个立柱用于防止透镜盖108从前壳105脱落。通过多个开口111c使得透镜盖108沿垂直方向移动,并且可以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锁定机构将透镜盖锁定在顶部和底部。如图9所示,当透镜盖108位于顶部时,物镜7A完全关闭,从而保护物镜7A。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当透镜盖108移动到底部时,物镜7A完全打开,打开电源开关,从而开始捕获图像。
如图8和11所示,在后壳106上设置用于曝露显示设备102的显示表面的方形开口窗112。该开口窗112具有大开口,该大开口形成在后壳106的后表面上,显示设备102设置在其内部。显示设备102是液晶显示器和适配到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灯的组合,其中该液晶显示器的尺寸对应于开口窗112。在显示设备102的液晶显示器那一侧设置有保护板114,其中密封框架113设置在其中,保护板114的周缘接触到开口窗112的内表面。
而且,在后壳106中设置多个操作开关。作为操作开关,在合适位置上设置模式选择旋纽115、变焦按钮116、屏幕显示按钮117、菜单按钮118、方向键119、屏幕按钮121等部件。模式选择旋纽115选择功能模式(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回放,等等)。变焦按钮116执行变焦操作。屏幕显示按钮117执行屏幕显示。菜单按钮118选择多种菜单。方向键119移动菜单选择指针等等。屏幕按钮121切换屏幕尺寸以及删除屏幕。在显示设备102的那一侧上,在后壳106的端部形成扬声器孔122,其中安装有扬声器,皮袋支撑金属片123连接到位于相反侧的端部。
而且,如图12和其它视图所示,在相机主体10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开关电源的电源按钮125;开始和结束拍摄的拍摄按钮126;相机抖动设置按钮127,当发生相机抖动时,利用该相机抖动设置按钮,图像稳定器5可以稳定图像;等等。而且,在相机主体101的上表面的中心附近形成麦克风孔128,其中安装有麦克风。电源按钮125、拍摄按钮126和相机抖动设置按钮127均连接到安装在相机主体101中的开关保持器124。而且,在开关保持器124中还形成麦克风孔128,该内置式麦克风固定到该开关保持器124。
图55是说明具有上述图像稳定器5的控制的概念的方框图。控制单元130包括:图像稳定计算单元131;模拟伺服单元132;驱动电路单元133;四个放大器(AMP)134A、134B、135A和135B;等等。第一陀螺仪传感器136经第一放大器(AMP)134A而连接到图像稳定计算单元131,第二陀螺仪传感器137经第二放大器(AMP)134B而连接到图像稳定计算单元131。
第一陀螺仪传感器136检测因相机主体101出现相机抖动等而导致沿第一方向X出现位移的位移量,第二陀螺仪传感器137检测因相机主体101出现相机抖动等而导致沿第二方向Y出现位移的位移量。虽然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陀螺仪传感器来分别检测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量和沿第二方向Y的位移量,但是,也可以仅设置一个陀螺仪传感器来检测这两个方向的位移量,即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量和沿第二方向Y的位移量。
模拟伺服单元132连接到图像稳定计算单元131。模拟伺服单元132将图像稳定计算单元131计算出的值从数字值转换成模拟值,然后对应于该模拟值输出控制信号。驱动电路单元133连接到模拟伺服单元132。以下部件连接到驱动电路单元133:第一霍尔元件94,它是第一位置检测元件,经第三放大器(AMP)135A而连接到驱动电路单元133;以及第二霍尔元件95,它是第二位置检测元件,经第四放大器(AMP)135B而连接到驱动电路单元133。而且,以下部件连接到驱动电路单元133:平面线圈88,它是第一方向驱动线圈;以及圆柱形线圈91,它是第二方向驱动线圈。
第一霍尔元件94检测的第一移动架51沿第一方向X的位移量经第三放大器135A输入到驱动电路单元133。而且,第二霍尔元件95检测的第二移动架52沿第二方向Y的位移量经第四放大器135B而输入到驱动电路单元133。通过从模拟伺服单元132接收输入信号和控制信号,驱动电路单元133将预定控制信号输出到平面线圈88和/或圆柱形线圈91,从而移动校正透镜15以便稳定图像。
图56是数字静物照相机100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方块图,该数字静物照相机包括具有上述结构和功能的图像稳定器5。数字静物照相机100包括透镜装置1、控制单元140、存储设备141、操作单元142、显示设备102、外部存储器143等部件。透镜装置1包括图像稳定器5。控制单元140用作控制设备的主要部件。存储设备141具有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用于驱动控制单元140的其他RAM/ROM等部件。操作单元142输入多种指令信号等,用于开关电源、选择拍摄模式、执行拍摄操作等等。显示设备102显示捕获的图像等等。外部存储器143用于获得大存储容量。
控制单元140包括操作电路,该操作电路具有微计算机(CPU)等部件。存储设备141、操作单元142、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44、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45、两个模数转换器146和147、数模转换器148和计时发生器(TG)149连接到控制单元140。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44连接到成像器4,成像器连接到透镜装置1,并且利用对应于从成像器4输出的捕获图像的模拟信号来执行预定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44连接到第一模数转换器146,它的输出经模数转换器146而转换成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45连接到第一模数转换器146,该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利用从第一模数转换器146供给的数字信号来执行预定信号处理。显示设备102和外部存储器143连接到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45,基于从数字信号处理单元145输出的数字信号,在显示设备102上显示对应于物体的图像,或者在外部存储器143中存储对应于物体的图像。而且,陀螺仪传感器151连接到第二模数转换器147,该陀螺仪传感器作为模糊检测单元的具体示例。由陀螺仪传感器151来检测相机主体101的震动、抖动等等,根据检测到的结果来执行图像稳定处理。
驱动控制单元152连接到数模转换器148,该驱动控制单元是用于图像稳定的伺服计算单元。驱动控制单元152通过根据校正透镜15的位置来驱动和控制图像稳定器5来稳定图像。图像稳定器5、第一霍尔元件94和第二霍尔元件95连接到驱动控制单元152,其中第一霍尔元件94和第二霍尔元件95是用于通过检测两个移动架51和52的位置来检测校正透镜15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器。此外,计时发生器(TG)149连接到成像器4。
因此,当物体图像输入到透镜装置1的透镜系统2,然后在成像器4的焦平面上形成图像时,其图像信号输出为模拟信号,在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44上执行对该模拟信号的预定处理,然后第一模数转换器146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在模拟信号处理单元145上执行预定处理之后,在显示设备102上显示第一模数转换器146的输出,将其作为对应于物体的图像,或者将其存储到外部存储器中作为存储器信息。
在上述拍摄状态中,当处于操作状态的、具有图像稳定器5的相加主体101出现震动、抖动等等情况时,陀螺仪传感器151检测该震动、抖动等等,然后将其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单元140。通过接收该信号,控制单元140执行预定计算处理,输出控制信号到驱动控制单元152,以便控制图像稳定器5的操作。通过从控制单元140接收控制信号,驱动控制单元152将预定驱动信号输出到图像稳定器5,从而沿第一方向X移动第一移动架51达预定量,以及沿第二方向Y移动第二移动架52达预定量。因此,可以通过校正透镜15的运动来稳定图像,因此可以获得优质图像。
图57是数字静物照相机的示意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方块图,该数字静物照相机包括具有上述结构和功能的图像稳定器5。数字静物照相机100A包括透镜装置1、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内部存储器161、影像信号处理单元162、显示设备163、外部存储器164、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等部件。透镜装置1包括图像稳定器5。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用作控制装置的主要部件。内部存储器161具有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用于驱动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的其他RAM/ROM等部件。影像信号处理单元162将捕获图像等处理成预定信号。显示设备163显示捕获图像等。外部存储器164用于获得大存储容量。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驱动和控制图像稳定器5。
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包括:具有微计算机(CPU)等部件的操作电路。内部存储器161、影像信号处理单元162、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监测器驱动单元166、放大器167和三个接口(I/F)171、172和173连接到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影像信号处理单元162经放大器167连接到成像器4,该成像器连接到透镜装置1,已经处理成预定影像信号的信号输入到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
显示设备163经监测器驱动单元166而连接到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而且,连接器168连接到第一接口(I/F)171,外部存储器164可以通过可自由拆卸方式连接到连接器168。相机主体101上设置的连接端174连接到第二(I/F)172。
作为模糊检测单元的加速度传感器175经第三(I/F)173连接到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加速度传感器175检测因施加到相加主体101的震动、抖动等因素导致的位移作为加速度,可以采用陀螺仪传感器作为加速度传感器175。以下部件连接到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图像稳定器5的透镜驱动单元,其驱动和控制校正透镜15;以及两个位置检测传感器94和95,它们检测校正透镜15的位置。
因此,当物体图像输入到透镜装置1的透镜系统2,然后在成像器4的焦平面上形成图像时,其图像信号经放大器167输入到影像信号处理单元162。在影像信号处理单元162上已经处理成预定影像信号的信号输入到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因此,对应于物体图像的信号从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输出到监测器驱动单元166、内部存储器161或者外部存储器164。因此,经监测器驱动单元166在显示设备163上显示对应于物体图像的图像,或者根据需要将其记录在内部存储器161或者外部存储器164中作为信息信号。
在上述拍摄状态中,当处于操作状态的、具有图像稳定器5的相加主体101出现震动、抖动等等情况时,加速度传感器175检测该震动、抖动等等,然后将其检测信号经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输出到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通过接收该信号,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执行预定计算处理,输出控制信号到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以便控制图像稳定器5的操作。通过从影像记录复制电路单元160接收控制信号,校正透镜控制单元165将预定驱动信号输出到图像稳定器5,从而沿第一方向X移动第一移动架51达预定量,以及沿第二方向Y移动第二移动架52达预定量。因此,可以通过校正透镜15的运动来稳定图像,因此可以获得优质图像。
图34至5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稳定器的第二实施例,其形成为图像稳定器300,该图像稳定器包括移动线圈(移动霍尔元件)系统的电致动装置。图像稳定器300中的电致动装置形成为移动霍尔元件(移动线圈)系统,其中,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图像稳定器5中的两个磁体67a和67b由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来代替。该图像稳定器300中对应于图像稳定器5中的相同部分的那些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了对它们的赘述。
图像稳定器300包括第一移动架51A、第二移动架52和固定基板53A。第一移动架51A具有:透镜固定部分51a,它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移动架51中的透镜固定部分51a;以及一体形成的线圈固定部分51f。校正透镜15适配固定到适配孔58,该适配孔设置在第一移动架51A的透镜固定部分51a的中心处。在透镜固定部分51a的一侧上,设置第一主轴承部分61,在另一相对侧上,设置第一子轴承部分62。
第一主引导轴63沿水平方向穿过第一主轴承部分61,并且在中心部分,第一主引导轴63压力固定到第一主轴承部分61。而且,透镜固定部分51a设置有定位孔51e。而且,第一子轴承部分62设置有轴承槽64,该轴承槽设置在侧部,以及第一子引导轴65以可自由滑动方式接合到轴承槽64。线圈组件体93A集成固定到线圈固定部分51f。
如图51和其他附图所示,线圈组件体93A具有和上述实施例略有不同的形状,然而,两者结构大致类似,线圈组件体93A包括:平面线圈88,它是第一线圈;圆柱形线圈91,它是第二线圈;柔性强化板86;以及柔性布线板87。平面线圈88固定到柔性强化板86的上表面,柔性布线板87固定到柔性强化板86的下表面上。圆柱形线圈91和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固定到柔性布线板87的下表面上。柔性强化板86固定到第一移动架51A的线圈固定部分51f。因此,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所连接到的线圈组件体93A和第一移动架51A一体形成。
第二移动架52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移动架52相同。第二主引导轴77穿入第二移动架52的第三主轴承部分75;并且在它的中心部分,第二主引导轴77以可自由滑动方式穿过第三主轴承部分75,并且以可自由转动方式得以支撑。第三子轴承部分76在侧部设置有轴承槽78,第二子引导轴79以可自由滑动方式接合到轴承槽78。第二移动架52设置有排气孔52a。
固定基板53A的外部形状和固定基板53大致类似,但是它具有轭铁固定部分53e而不是线圈固定部分53b。固定基板53A的轭铁固定部分53e设置有用于支撑轭铁66的后支撑壁84A。后支撑壁84A设置在轭铁固定部分53e的移动架支撑部分53a的相对侧,并且将其高度设置成能够将轭铁66的连接片66c支撑到中间部分高度。后支撑壁84A的宽度略大于连接片66c的宽度,连接片66c的外表面利用粘接剂连接到后支撑壁84A的内表面。轭铁66可以利用固定螺杆而固定到后支撑壁84A或者轭铁固定部分53e上。
而且,在固定基板53A的一个侧部边缘设置包括两个轴承片82a和82b的第四主轴承部分82,在另一个相反侧部边缘设置包括两个轴承片83a和83b的第四子轴承部分83。第二移动架52的第二主引导轴77的两端上的突起部分压力固定到第四主轴承部分82的两个轴承片82a和82b。而且,第二子引导轴79的两端通过第四子轴承部分83的两个轴承片83a和83b而得以固定和支撑。固定基板53A包括定位孔53d,用于确定它相对于第一移动架51A的位置。
轭铁66大致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轭铁。具体而言,轭铁66具有相对设置的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以及连接上部片和下部片的连接片66c。具有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形状的一对磁体67a和67b利用粘接剂固定到轭铁66的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的内表面。在这些磁体67a和67b的两端沿纵向设置有斜面57a和57b,它们的边缘沿纵向对应地和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的两端上的斜面56a和56b的边缘重叠。
第一霍尔元件94和第二霍尔元件95定位成使得:它们的检测部分的中心大致对应于该对磁体67a和67b的斜面57a和57b的边缘,以及对应于轭铁66的上部片66a和下部片66b的斜面56a和56b的边缘。类似于两个线圈88和91,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的电路分别电连接到柔性布线板87的电路,并且固定到柔性布线板87的下表面。通过将连接片66c固定到轭铁固定部分53e,其中两个片66a和66b沿垂直方向相对设置,从而将轭铁66固定到固定基板53A。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四主轴承部分82和第四子轴承部分83相对设置的方向设置为第一方向X。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设置在两侧。利用在预定位置设置的第一移动架51A和固定基板53A,将两个霍尔元件94和95定位成使得霍尔元件94和95的检测部分的中心和作为参考位置的、磁体67a和67b的两个斜面57a和57b的边缘重叠。
具体而言,第一霍尔元件94定位成使得它的检测磁力方向对应于垂直于边缘延伸方向的方向,从而第一霍尔元件94的中心将穿过位于磁体67a和67b之一的斜面57a的边缘。然后,第二霍尔元件95定位成使得它的检测磁力方向对应于垂直于边缘延伸方向的方向,从而第二霍尔元件95的中心将穿过位于磁体67a和67b之另一磁体的斜面57b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霍尔元件94的检测磁力方向和第二霍尔元件95的检测磁力方向沿大致垂直于对方的方向相互交叉。
通过插入图中未示出的参考销到定位孔51e和53d中以及暂时固定该参考销,从而可以容易地、确定地执行装配时固定基板53A的第一移动架51A的定位。其他结构和图13至3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稳定器5类似。可以通过以这种方式来构造图像稳定器300,从而可以获得和上述实施例类似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镜装置和成像设备、图像稳定器中,第一霍尔元件94和第二霍尔元件95分别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来检测磁体67a和67b的边缘,其中磁体67a和67b的边缘具有相互90度的相位以及相位差大致为45度,而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是校正透镜15的移动方向。通过协作的两个霍尔元件来检测沿两个方向的移动量。因此,磁体67a和67b的磁通密度相对于校正透镜15的移动量的变化量可以减小到处于垂直状态的现有技术中的变化量的1/根号2倍。因此,可以扩大到达非线性区域和饱和区域的移动量,从而为大功率变焦等获得大移动量。而且,利用和现有技术相同的移动量,可以防止非线性区域和饱和区域的1/根号2的移动量,从而可以利用线性区域容易地、确定地稳定图像。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它们通过检测磁体的磁力来检测校正透镜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的位置信息。至于第一和第二霍尔元件和相对的磁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由于在由支撑架支撑的移动架上保持的校正透镜的光轴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所以第一和第二霍尔元件的中心定位成大致穿过磁体两侧的边缘上方。而且,磁体两侧的边缘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相位差大致为45度,以及通过大致90度的相位夹角的平面来形成两侧的边缘,以及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沿对应于这些边缘的对角线方向而相对移动。
因此,磁体的磁通密度相对于校正透镜的移动量的变化量可以减小到处于垂直状态的现有技术中的变化量的1/根号2倍,以及到达非线性区域和饱和区域的移动量可以扩大,从而为大功率变焦等获得大移动量。而且,利用和现有技术的移动量相同的移动量,非线性区域和饱和区域的移动量减少到1/根号2,以及设置有图像稳定器、具有图像稳定器的透镜装置以及包含透镜装置的成像设备,相对于磁通密度变化采用线性区域,从而可以容易地、确定地稳定图像。
而且,形成透镜装置,该透镜装置包括透镜组,其中经物镜传输的光线经棱镜弯折90度之后导入图像稳定器的校正透镜(第五组透镜),从而当成像设备的摆姿正确时,校正透镜平行于地面,以及作为移动校正透镜的方向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变成垂直于重力作用方向。因此,以可自由移动方式保持校正透镜的第一和第二移动架不因重力而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被拉动,不需要所有时间都向图像稳定器供电,从而可以沿和重力相反的方向保持第一和第二移动架。
因此,当利用成像设备的正确摆姿来进行拍摄时,可以大大减少功率消耗,从而成像设备的使用时间周期可以延长。此外,可以减少移动校正透镜的推力,从而可以利用第一和第二移动架的净重,也就是大致1G的手抖加速度,以及可以处理例如更加剧烈的手抖的相机抖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透镜装置,而是可以应用到以嵌套方式来回线性移动的伸缩式透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而是可以进行多种变型,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主旨。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将数字静物照相机用作成像设备的示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到数字摄像机、集成照相机的个人计算机、连接照相机的移动电话单元以及其他成像设备。而且,虽然描述了采用五组透镜作为透镜装置1的示例,但是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包括四组或以下或者六组或以上透镜的透镜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来进行多种变型、组合、再组合和改变,它们都处于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图像稳定器,包括:
电致动装置,其具有能够相对移动的线圈和磁体;
移动架,其中线圈和磁体之一以及校正透镜固定到该移动架;
支撑架,其中线圈和磁体中的另一个固定到该支撑架,并且该支撑架支撑能够移动的移动架;
通过利用电致动装置移动移动架,使得校正透镜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透镜系统的光轴,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光轴,以及控制校正透镜的光轴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从而稳定通过透镜系统获得的图像;以及
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它们通过检测磁体的磁力来检测校正透镜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其中
校正透镜的光轴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设置成使得检测磁力的磁力检测部分的中心大致面对沿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偏离合适角度、位于同一平面且和磁体边缘重叠的方向的位置,以及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检测沿垂直于边缘延伸的方向的方向的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器,其中:
电致动装置具有用于沿第一方向移动校正透镜的第一线圈、用于沿第二方向移动校正透镜的第二线圈以及将磁力赋予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磁体;以及
一个磁体的磁力同时施加到两个线圈,使得校正透镜能够同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稳定器,其中:
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由具有平面形状的平面线圈、堆叠到一定高度的圆柱形线圈或者平面线圈和圆柱形线圈的组合来形成;以及
第一线圈固定到移动架或者支撑架上固定的线圈支撑部件的一个表面,第二线圈固定到该线圈支撑部件的另一个表面,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推力发生部分沿垂直方向相互交叉,磁体的磁力同时施加到两个推力发生部分。
4.一种透镜装置,包括:
图像稳定器,该图像稳定器包括:
电致动装置,其具有能够相对移动的线圈和磁体;
移动架,其中线圈和磁体之一以及校正透镜固定到该移动架;
支撑架,其中线圈和磁体中的另一个固定到该支撑架,并且该支撑架支撑能够移动的移动架;
通过利用电致动装置移动移动架,使得校正透镜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透镜系统的光轴,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光轴,以及控制校正透镜的光轴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从而稳定通过透镜系统获得的图像;以及
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它们通过检测磁体的磁力来检测校正透镜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其中
如果校正透镜的光轴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设置成使得检测磁力的磁力检测部分的中心大致面对沿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偏离合适角度、位于同一平面且和磁体边缘重叠的方向的位置,以及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检测沿垂直于边缘延伸的方向的方向的磁力。
5.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透镜装置,该透镜装置包括
图像稳定器,该图像稳定器包括:
电致动装置,其具有能够相对移动的线圈和磁体;
移动架,其中线圈和磁体之一以及校正透镜固定到该移动架;
支撑架,其中线圈和磁体中的另一个固定到该支撑架,并且该支撑架支撑能够移动的移动架;
通过利用电致动装置移动移动架,使得校正透镜能够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透镜系统的光轴,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光轴,以及控制校正透镜的光轴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从而稳定通过透镜系统获得的图像;以及
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它们通过检测磁体的磁力来检测校正透镜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其中
如果校正透镜的光轴对应于透镜系统的光轴,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设置成使得检测磁力的磁力检测部分的中心大致面对沿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旋转偏离合适角度、位于同一平面且和磁体边缘重叠的方向的位置,以及第一霍尔元件和第二霍尔元件检测沿垂直于边缘延伸的方向的方向的磁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52427 | 2006-05-31 | ||
JP2006152427A JP2007322712A (ja) | 2006-05-31 | 2006-05-31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82753A true CN101082753A (zh) | 2007-12-05 |
Family
ID=38429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087892A Pending CN101082753A (zh) | 2006-05-31 | 2007-05-31 | 图像稳定器、透镜装置和成像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279765A1 (zh) |
EP (1) | EP1862842B1 (zh) |
JP (1) | JP2007322712A (zh) |
KR (1) | KR20070115627A (zh) |
CN (1) | CN101082753A (zh) |
DE (1) | DE602007002327D1 (zh) |
TW (1) | TW200813615A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09873A (zh) * | 2011-06-02 | 2012-12-05 |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 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
CN102854601A (zh) * | 2011-07-01 | 2013-01-02 |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
CN103685927A (zh) * | 2012-09-14 | 2014-03-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稳定器以及具有其的数字摄影装置 |
CN104898349A (zh) * | 2015-06-30 | 2015-09-09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镜头防抖装置 |
CN106331447A (zh) * | 2015-06-30 | 2017-01-11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CN107015047A (zh) * | 2017-04-13 | 2017-08-04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无铁芯霍尔电流传感器 |
CN110139035A (zh) * | 2013-12-20 | 2019-08-1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热管理和功率管理 |
CN110596989A (zh) * | 2014-10-17 | 2019-12-20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移动装置 |
CN111670389A (zh) * | 2017-12-04 | 2020-09-15 | 奥普托图尼康苏默尔股份公司 | 具有可调焦透镜芯的光学变焦装置 |
CN111886541A (zh) * | 2018-03-29 | 2020-11-03 |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568247A (zh) * | 2015-08-06 | 2021-10-29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
US11330209B2 (en) | 2018-03-29 | 2022-05-10 |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nabled to control position of len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09066A (ja) * | 2004-12-27 | 2006-08-10 |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 撮像装置 |
JP2009092700A (ja) * | 2007-10-03 | 2009-04-30 | Fujinon Corp | レンズ装置 |
JP2009092702A (ja) * | 2007-10-03 | 2009-04-30 | Fujinon Corp | レンズ装置 |
CN101419322B (zh) * | 2007-10-22 | 2011-06-22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镜头模组 |
JP4282739B1 (ja) * | 2008-04-15 | 2009-06-24 | 株式会社東芝 | 表示装置 |
JP2010026492A (ja) * | 2008-06-16 | 2010-02-04 | Ricoh Co Ltd | レンズ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4626780B2 (ja) * | 2008-09-25 | 2011-02-09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
TWI401527B (zh) * | 2009-07-29 | 2013-07-11 | Altek Corp | Personalized safety shutter value set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CN101872198B (zh) * | 2010-05-10 | 2012-05-23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车载摄像稳定平台 |
JP5705008B2 (ja) * | 2011-04-19 | 2015-04-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 |
JP2013114167A (ja) * | 2011-11-30 | 2013-06-10 | Jvc Kenwood Corp | 撮像装置 |
JP6057839B2 (ja) * | 2013-06-04 | 2017-01-1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ブレ補正装置 |
JP2015166849A (ja) * | 2014-01-06 | 2015-09-2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レンズ鏡筒 |
JP6869049B2 (ja) * | 2017-02-24 | 2021-05-12 | ローム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ドライバ、撮像装置、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
JP6971603B2 (ja) * | 2017-03-28 | 2021-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6983550B2 (ja) * | 2017-06-29 | 2021-12-17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KR102537561B1 (ko) * | 2018-08-16 | 2023-05-2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프리즘을 포함하는 영상 흔들림 방지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JP7140607B2 (ja) * | 2018-09-04 | 2022-09-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防振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
JP6960985B2 (ja) * | 2019-12-27 | 2021-11-05 |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き撮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66988A (en) * | 1989-12-18 | 1993-11-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shake suppressing device for camera |
US7327952B2 (en) * | 2004-07-26 | 2008-02-05 | Pentax Corporation | Stage apparatus and camera shake corr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tage apparatus |
JP2006081006A (ja) * | 2004-09-10 | 2006-03-23 |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 振れ補正機構付きカメラ |
JP2006065352A (ja) * | 2005-10-31 | 2006-03-0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像ぶれ補正装置 |
-
2006
- 2006-05-31 JP JP2006152427A patent/JP2007322712A/ja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5-14 TW TW096117066A patent/TW200813615A/zh unknown
- 2007-05-21 KR KR1020070049176A patent/KR2007011562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7-05-30 US US11/809,049 patent/US2007027976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5-31 EP EP07109348A patent/EP186284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05-31 DE DE602007002327T patent/DE602007002327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5-31 CN CNA2007101087892A patent/CN10108275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27779B (zh) * | 2011-06-02 | 2018-11-02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
CN102809873A (zh) * | 2011-06-02 | 2012-12-05 |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 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
CN102809873B (zh) * | 2011-06-02 | 2016-02-24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
CN105527779A (zh) * | 2011-06-02 | 2016-04-27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
CN102854601A (zh) * | 2011-07-01 | 2013-01-02 |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
CN102854601B (zh) * | 2011-07-01 | 2015-04-01 | 思考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携带终端装置 |
CN103685927B (zh) * | 2012-09-14 | 2018-09-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稳定器以及具有其的数字摄影装置 |
CN103685927A (zh) * | 2012-09-14 | 2014-03-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稳定器以及具有其的数字摄影装置 |
CN110139035A (zh) * | 2013-12-20 | 2019-08-1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热管理和功率管理 |
CN110596989A (zh) * | 2014-10-17 | 2019-12-20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移动装置 |
US11762216B2 (en) | 2014-10-17 | 2023-09-19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moving apparatus |
CN104898349A (zh) * | 2015-06-30 | 2015-09-09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镜头防抖装置 |
CN106331447B (zh) * | 2015-06-30 | 2019-06-28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CN106331447A (zh) * | 2015-06-30 | 2017-01-11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US11947183B2 (en) | 2015-08-06 | 2024-04-02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
CN113568247A (zh) * | 2015-08-06 | 2021-10-29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
CN113568247B (zh) * | 2015-08-06 | 2022-08-12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摄像机模块和光学设备 |
CN107015047B (zh) * | 2017-04-13 | 2019-10-15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无铁芯霍尔电流传感器 |
CN107015047A (zh) * | 2017-04-13 | 2017-08-04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无铁芯霍尔电流传感器 |
CN111670389A (zh) * | 2017-12-04 | 2020-09-15 | 奥普托图尼康苏默尔股份公司 | 具有可调焦透镜芯的光学变焦装置 |
CN111886541A (zh) * | 2018-03-29 | 2020-11-03 |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US11330209B2 (en) | 2018-03-29 | 2022-05-10 |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nabled to control position of lens |
CN111886541B (zh) * | 2018-03-29 | 2022-07-15 | 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 |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13615A (en) | 2008-03-16 |
JP2007322712A (ja) | 2007-12-13 |
KR20070115627A (ko) | 2007-12-06 |
US20070279765A1 (en) | 2007-12-06 |
EP1862842A1 (en) | 2007-12-05 |
DE602007002327D1 (de) | 2009-10-22 |
EP1862842B1 (en) | 2009-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82753A (zh) | 图像稳定器、透镜装置和成像设备 | |
CN100501503C (zh) | 图像稳定器,透镜装置以及成像器装置 | |
US7742691B2 (en) | Image stabilizer, lens device and imager apparatus | |
JP4862303B2 (ja) | 像ぶれ補正装置の製造方法 | |
EP1795944A1 (en) | Lens device and imager apparatus with image stabilizer | |
US7619838B2 (en) | Image stabilizer, lens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CN100570434C (zh) | 图像稳定器、透镜筒和成像装置 | |
CN101377603B (zh) | 图像模糊校正装置、镜筒和成像设备 | |
JP4802871B2 (ja)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
JP4661915B2 (ja)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 | |
JP2008191267A (ja)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 |
JP2009210921A (ja)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 | |
JP4479596B2 (ja)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
JP4770282B2 (ja) | 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
JP2007058089A (ja)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
JP2007033668A (ja)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
JP2009210922A (ja)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
JP4941569B2 (ja) |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装置及びカメラ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