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6956A - 无线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6956A
CN101076956A CN200580033077.8A CN200580033077A CN101076956A CN 101076956 A CN101076956 A CN 101076956A CN 200580033077 A CN200580033077 A CN 200580033077A CN 101076956 A CN101076956 A CN 101076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mentioned
correcting
jud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30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76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6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04B7/081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during preamble or gap peri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02Content synchronisation processes, e.g. decoder synchronisation
    • H04N21/4305Synchronising client clock from received content stream, e.g. locking decoder clock with encoder clock, extraction of the PCR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5Multiplex stream processing, e.g. multiplex stream decryp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其即使在弱电场下也可以防止接收质量的低下。该无线接收装置包括:天线选择部(3),其选择接收模拟电视广播的天线(2a~2d)中的一个;接收部(4),其根据从被选择的天线输出的接收信号(Sin)而再现复合视频信号(Cvd)和复合同步信号(Csync) 连续性判断部(6),其在判断为复合同步信号(Csync)在时间上没有被高频度地连续地再现的时候,产生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在判断为被高频度地连续地再现的时候,产生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电平检测部(5),其检测在通过天线选择部(3)根据规定的定时分别选择了天线(2a~2d)时,由接收部(4)再现的各个复合视频信号(Cvd)的电平,并输出各个电平检测信号(DLV(i));校正部8,其在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被生成时,通过对电平检测信号(DLV(i))实施校正处理来生成消除了不稳定性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i));天线切换控制部(8),其比较各个校正检测信号(DLVC(i)),并控制天线选择部(3),以便选择对应于最大的校正检测信号的天线。

Description

无线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分集(diversity)接收的无线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搭载在汽车、便携电话等移动体中的无线接收装置中,采用如下的分集接收方式,即:为了改善由衰减引起的接收质量的劣化,设置两个以上的用于接收来自中继站或基站的广播波的天线,切换到接收电场强度为最高的天线来进行接收。
例如,作为现有的采用分集接收方式的接收装置,知道的有日本特开2003-134014号公报中公开的车载用电视接收机。
这种现有的无线接收装置,如该专利文献的图1中所示,具有:四个天线101~104;天线选择电路11;进行调谐接收、AGC控制以及检波等的接收单元12;视频电平差检测电路13;电场强度检测电路14;迟滞(hysteresis)电路15;作为存储单元的表16,该无线接收装置检测出得到最高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天线并切换。
即、接收单元12经由天线选择电路11输入在天线101~104产生的各接收信号,通过基于调谐接收的频率变换而生成各中间频率信号(IF信号)、且实施AGC控制进行检波等,从而再现各视频信号。
并且,电场强度检测电路14根据在上述的AGC控制时、在接收单元12内生成的AGC控制信号的电平,检测出各分集天线101~104各自的接收电场强度,而且,视频电平差检测电路12检测各视频信号的区分电平(pedestal level)(ALVL1)~(ALVL4)的同时,检测出其中成为最大的区分电平作为最大值(ALVLMAX),并且计算各电平差|ALVL1-ALVLMAX|~|ALVL4-ALVLMAX|。
然后,迟滞电路15从表16中检索对应于各接收电场强度(ALVL1)~(ALVL4)的迟滞值(AHIS),并为了切换到在电平差|ALVL1-ALVLMAX|~|ALVL4-ALVLMAX|中成为比迟滞值(AHIS)还大的电平时的分集天线,而对天线选择电路11进行切换控制。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3-134014号公报
但是,如上述的车载用电视接收装置那样,对于检测AGC控制信号和视频信号的电平,并仅根据这些电平检测结果来检测出得到最高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天线并切换的现有的无线接收装置,存在在弱电场下,很难高精度地检测出可改善接收质量的恶化的天线的情况,从而导致接收质量低下的问题。
即、在所有的分集天线中接收电场强度都低下的弱电场下,如果接收单元12进行AGC控制和检波等,则由于AGC控制信号和视频信号的S/N恶化,所以即使希望仅根据AGC控制信号和视频信号的电平来检测出得到最高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天线,也存在无法高精度地进行检测的问题。其结果,例如导致反复进行不必要的天线切换等不稳定的状况,存在接收质量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接收装置,该装置即使在弱电场下也能实现稳定性高的分集接收,并把接收质量的低下防范于未然。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其接收模拟电视广播,该无线接收装置即使在弱电场下也能实现稳定性高的分集接收,并把接收质量的低下防范于未然。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其接收地面数字广播,该无线接收装置即使在弱电场下也能实现稳定性高的分集接收,并把接收质量的低下防范于未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发明点,提供一种无线接收装置,该装置在多个天线中选择任意一个天线来接收模拟电视广播,其特征在于,该无线接收装置包括:天线选择单元,其选择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任意一个;接收单元,其根据从上述被选择的天线输出的接收信号,再现复合视频信号和复合同步信号;连续性判断单元,其判断上述复合同步信号是否在时间上被高频度地连续地再现,并且如果判断为没有被高频度地连续地再现,则产生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如果判断为被高频度地连续地再现,则产生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电平检测单元,其检测在通过上述天线选择单元以规定的定时分别选择了上述多个天线时,由上述接收单元再现的各个复合视频信号的电平,并输出各个电平检测信号;校正单元,其在由连续性判断单元产生了上述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的时候,通过对上述各个电平检测信号实施校正处理来生成消除了不稳定性的各个校正检测信号;以及天线切换控制单元,其比较上述各个校正检测信号,并判断与最大的校正检测信号对应的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任意一个,对上述天线选择单元进行控制以便选择该被判断出的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发明点,提供一种无线接收装置,该装置具有把接收地面数字广播的多个天线中的各个天线对应起来而连接的多个系统的接收单元,所述各接收单元根据从上述各天线输出的各接收信号,以分组为单位进行纠错,分别再现传输流,其特征在于,该无线接收装置包括:连续性判断单元,其调查当在上述各接收单元中根据上述各接收信号而再现上述传输流的时候,以分组为单位进行纠错的纠正数,并且判断规定数以上的纠正数是否在时间上高频度地连续,并且如果判断为高频度地连续,则产生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如果判断为没有高频度地连续,则产生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校正单元,其在由连续性判断单元产生了上述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的时候,对由上述各接收单元再现的上述各传输流的分组内的数据实施校正处理,由此来生成并输出消除了不稳定性的数据;合成单元,其根据在上述各接收单元以分组为单位进行纠错时检测出的错误率,判断在由上述校正单元输出的传输流的分组中,得到最好的接收质量的分组,且生成并输出由该被判断出的分组的序列构成的传输流;以及译码单元,其对由上述合成单元输出的所述传输流进行译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模拟电视广播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地面数字广播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无线接收装置的更具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无线接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无线接收装置的更具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5所示的无线接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接收模拟电视广播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接收地面数字广播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对这两种形式的无线接收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中,该无线接收装置1包括:天线选择部3、接收部4、电平检测部5、连续性判断部6、同步信号再现部7、校正部8、天线切换控制部9,其中,天线选择部3连接了多个(本实施方式为4个)分集天线2a、2b、2c、2d,而接收部4用于输入来自由天线选择部3切换的任意一个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Sin。
天线选择部3根据后述的天线切换控制信号CHG的指示,把四个分集天线2a~2d中的一个与接收部4连接起来。
接收部4应接收由用户所选择的模拟电视广播,通过混合接收信号Sin和所谓本振信号来生成中间频率信号(IF信号),通过对该IF信号实施检波处理,由此来再现复合视频信号(复合信号)Cvd和复合同步信号Csync,进而通过对复合视频信号Cvd实施解调处理,由此来再现并输出用于提供给扬声器等的音频信号Sau和、提供到显示器等的视频信号Svd。
电平检测部5检测由接收部4生成的复合视频信号Cvd中的与垂直消隐(blanking)期间同步生成的区分电平,并对该检测结果进行模数转换,转换为由N位(本实施方式为8位)的二进制数据构成的电平检测信号DLV(i),然后提供到校正部8。而且,电平检测部5与由后述的同步信号再现部7提供的垂直同步信号Vd同步,检测与上述垂直消隐期间同步而产生的区分电平。
另外,为了方便说明,把在天线选择部3切换到分集天线2a、2b、2c、2d侧的各接点a、b、c、d时,由电平检测部5输出的各个电平检测信号DLV(i)表示为DLV(a)、DLV(b)、DLV(c)、DLV(d),并且把各个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的总称表示为DLV(i)。
校正部8根据由后述的连续性判断部6提供的校正控制信号CMP的指示,进行用于消除在低电场下接收的情况下在电平检测信号DLV(i)中产生的不稳定性的校正处理,并输出实施了该校正的信号(以下称“校正检测信号”)DLVC(i)。
作为更具体的校正处理方法,本实施方式的校正部8根据校正控制信号CMP的指示,把电平检测信号DLV(i)的最低位强制地设置为“0”输出、或者直接输出电平检测信号DLV(i)。
即、如果通过校正控制信号CMP,进行了应校正电平检测信号DLV(i)的指示(以下称“校正指示”),则校正部8把电平检测信号DLV(i)的低位,例如仅把最低位强制性地设置为“0”,从而输出对电平检测信号DLV(i)校正了不稳定性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i)。即、本实施方式的校正部8在由电平检测部5提供了例如用“00000111”表示的电平检测信号DLV(i)的时候,在通过校正控制信号CMP进行了“校正指示”的情况下,生成并输出用“00000110”表示的使等级度降低后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i),由此来校正电平检测信号DLV(i)的不稳定性。
另一方面,在没有通过校正控制信号CMP进行“校正指示”的时候,校正部8把电平检测信号DLV(i)直接作为校正检测信号DLVC(i)来输出。即、校正部8在由电平检测部5提供了例如用“00000111”表示的电平检测信号DLV(i)的时候,且没有通过校正控制信号CMP进行“校正指示”的时候,输出用“00000111”表示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i)。
天线切换控制部9与由后述的同步信号再现部7提供的垂直同步信号Vd同步,在从垂直消隐期间至移动到下一个的最初的水平扫描期间的期间,向天线选择部3供给天线切换控制信号CHG,切换到得到最好的接收质量的分集天线。
即、天线切换控制部9首先通过天线切换控制信号CHG来对天线选择部3进行切换控制,并使接收部4和各分集天线2a、2b、2c、2d连接。由此,从电平检测部5输出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而从校正部8输出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接着,天线切换控制部9检测这些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的最大值,并判断相当于最大值的分集天线为得到最好的接收质量的分集天线。然后,为了使该被判断出的分集天线和接收部4连接,通过天线切换控制信号CHG对天线选择部3进行切换控制。
例如,在上述的相当于最大值的分集天线是分集天线2a的情况下,天线选择部3使分集天线2a和接收部4连接。
同步信号再现部7输入由接收部4从复合视频信号Cvd进行同步分离而输出的复合同步信号Csync,并检测出包含于该复合同步信号Csync中的水平同步信号成分和垂直同步信号成分。然后,产生与检测出的水平同步信号成分同步且依据于模拟电视广播的标准的成为规定的水平同步频率(NTSC方式的情况下为约15.73kHz的频率)的水平同步信号Hw,并且,产生与检测出的垂直同步信号成分同步且依据于模拟电视广播的标准的成为规定的垂直同步频率(NTSC方式的情况下为约60Hz的频率)的垂直同步信号Vd。
连续性判断部6与水平同步信号Hw同步,进行从复合同步信号Csync检测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的处理。然后,调查通过该检测处理能否检测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能否连续检测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在能够连续检测出的情况下该连续性是否是以规定的频度来产生,由此判断是否是在低电场下接收的。接着,当判断为不是低电场的时候,向校正部8输出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当判断为是低电场的时候,向校正部8输出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
更详细地说,连续性判断部6在垂直同步信号Vd的各垂直扫描期间(即、1V期间)Tv内,调查水平同步信号成分和水平同步信号Hw的时间轴上的“一致性”、“水平扫描期间的连续性”、“水平扫描期间的连续性的频度”的条件(以下称“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是否满足,而且,调查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的1V期间Tv连续规定次数k的条件(以下称“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是否满足。然后,在同时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和“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不是低电场,在不满足任何一个条件的时候,判断为是低电场,输出基于各判断结果的校正控制信号CMP。
在这里,上述的“一致性”是指,在每个1H期间(水平扫描期间)Th的水平消隐期间在水平同步信号Hw产生的时刻,是否检测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因此,连续性判断部6在于水平同步信号Hw产生的时刻检测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的情况下,判断为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在于水平同步信号Hw产生的时刻没有检测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的情况下(水平同步信号成分缺失的情况下),判断为没有“一致性”。
上述的“连续性”是指,是否连续规定的次数n(本实施方式为3次)检测出具有与水平同步信号Hw的“一致性”的水平同步信号成分。然后,连续性判断部6在具有与水平同步信号Hw的“一致性”的水平同步信号成分在至少1H期间Th的n倍的期间(即、nH期间)被连续地检测出的情况下,判断为具有“连续性”,另一方面,即使具有与水平同步信号Hw的“一致性”的水平同步信号成分在不满1H期间Th的n倍的期间(即、比nH期间短的期间)连续,也判断为没有“连续性”。
上述的“连续性的频度”是指,在1V期间Tv内,具有“连续性”的状态发生的次数。并且连续性判断部6对在1V期间Tv内具有“连续性”的状态发生的次数m进行计数,并且在该计数的次数m在规定次数u(本实施方式中是63次)以上的时候,判断为“连续性的频度”高,另一方面,在具有“连续性”的状态在1V期间Tv内未满u次的情况下,判断为“连续性的频度”低。
这样,连续性判断部6调查“一致性”、“连续性”、“连续性的频度”,并在没有“一致性”的时候、或者没有“连续性”的时候、或者“连续性的频度”低的时候判断为不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另一方面,在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且“连续性的频度”高的情况下,判断为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
接着,上述的“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是指,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的1V期间Tv连续规定次数k(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次)。并且,当连续性判断部6检测出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的1V期间Tv连续了规定次数k(即,kV期间)时,则判断为满足“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接着,当判断为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和“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时,则判断为不是低电场,而当不满足任何一方的条件的时候,则判断为是低电场,并输出基于各判断结果的校正控制信号CMP。
另外,连续性判断部6在垂直消隐期间内,完成是否满足“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的判断,并在下一个1V期间Tv内,根据该判断结果,输出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或者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接收装置1中,连续性判断部6针对复合同步信号Csync中的水平同步信号成分来调查是否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和“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由此来判断水平同步信号成分是否在时间上被高频度地连续解调,进而在判断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被高频度地连续解调的时候,判断为不是低电场。因此,与只是单纯调查水平同步信号成分的电平来判断是否正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不同,能够更高精度地判断是否正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
另外连续性判断部6将与是否是低电场的判断结果对应的校正控制信号CMP提供给校正部8,并在不是低电场的时候,校正部8把由电平检测部5提供的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直接作为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提供给天线切换控制部9,而在是低电场的时候,校正部8把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的最低位强制地设置为“0”,然后把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提供给天线切换控制部9,从而进行用于切换分集天线2a~2d的控制。
即、当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的时候,由电平检测部5输出的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由于最低位的值不稳定从而没有可靠性,所以假定天线切换控制部9对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进行比较,选择对应于成为最大值的电平检测信号的分集天线是不能进行高精度的选择的。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把不稳定的没有可靠性的最低位强制地变更为“0”,从而向天线切换控制部9提供消除了不稳定性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并且天线切换控制部9对该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进行比较,来选择与成为最大值的校正检测信号对应的分集天线,所以可以具有高精度且高稳定性来选择得到最好的接收质量的分集天线。因此,低电场下的分集天线的切换不会变得不稳定,可实现接收质量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通过把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的最低位强制地变更为“0”来生成消除了不稳定性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但也可以把最低位强制地变更为“1”,并且也可以对从最低位到高位的多位,用规定的二进制数据来进行变更。即、也可以预先决定从在低电场下变得不稳定的最低位起的一位或多位,对该一位或多位用规定的二进制数据来进行变更。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应于连续性判断部6的判断结果、即“校正指示”的有无,校正部8把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的规定位置换为其他的位数据,由此来消除在低电场下接收时的不稳定性,但不限于把该规定位置换为其他的位数据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从电平检测信号消除不稳定性的其他方法。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水平同步信号成分是否在时间上被高频度地连续地解调的判断、即判断接收质量良好的状态,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可以判断水平同步信号成分没有被解调的状态是否在时间上高频度地连续、即判断接收质量差的状态。
即、连续性判断部6也可以在判断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没有被解调的状态高频度地连续的时候,判断为是低电场,并向校正部8提供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并且在判断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没有被解调的状态没有高频度地连续的时候,判断为不是低电场,并向校正部8提供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
并且,不限于根据水平同步信号成分和垂直同步信号成分来检测有无连续性的情况,也可以根据被解调的信号的其他信号成分来进行连续性的判断。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说明接收地面数字广播的无线接收装置。另外,图2(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b)是表示在被用于地面数字广播上的复用编码方式(MPEG-2系统)中规定的传输流(TS:Transport Stream)的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2(a)中,该无线接收装置10包括:连接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分集天线11x、11y的2系统的接收部12x,12y;向接收部12x、12y提供相同的本振信号LO的本机振荡器13;连续性判断部14x、14y;校正部15x、15y;合成部16;译码部17。
本机振荡器13产生与由用户指示的广播频道CH对应的调谐频率的本振信号LO,并向接收部12x、12y提供。
接收部12x通过将在分集天线11x产生的接收信号Sxin和本振信号LO混合,来生成中间频率信号(IF信号),并把该IF信号模数转换为数字数据后,实施同步处理、FFT(快速傅立叶变换)、解调处理和纠错处理等各处理,由此来生成并输出由如图2(b)中所示的结构构成的传输流TSxx。
接收部12y也与接收部12x同样,通过将在分集天线11y产生的接收信号Syin和本振信号LO混合,来生成中间频率信号(IF信号),并把该IF信号模数转换为数字数据后,实施同步处理、FFT、解调处理和纠错处理等各处理,由此来生成并输出由如图2(b)中所示的结构构成的传输流TSyy。
即,如图2(b)中所示,传输流TSxx、TSyy构成为188字节的传输流分组(TS分组)TSP的集合,各TS分组TSP由传输流报头(TS报头)和传输流有效载荷(TS有效载荷)构成,并且,TS有效载荷由基本流构成。并且,基本流中存储以位为单位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从广播站侧发送。
连续性判断部14x输入由接收部12x进行上述的纠错处理时输出的纠正数数据Drx。即、在接收部12x以TS分组为单位来进行基于维特比(Viterbi)译码或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译码的纠错处理,生成传输流TSxx的时候,输出表示针对上述的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进行了纠正的字节数的纠正数数据Drx,并由连续性判断部14x输入该纠正数数据Drx。
并且,连续性判断部14x在以TS分组为单位从接收部12x输出的纠正数数据Drx表示纠正了规定字节数r(本实施方式为5字节),且检测出针对规定个数s(本实施方式为3个)的TS分组连续时,则在内部产生错误检测信号Exd。并且,在输入针对连续的规定个数T(本实施方式中是256个)个TS分组的纠正数数据Drx的期间内,计数该错误检测信号Exd的产生次数p,并在该产生次数p是规定次数q(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1次)以上的时候,在内部产生不稳定检测信号Exus。然后,在不稳定检测信号Exus连续产生规定次数h(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次)的时候,在下一个的T个TS分组的期间,向校正部15x提供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
即、在接收部12x对各TS分组进行规定字节数r的纠错处理,且连续进行了s次该纠正处理的时候,连续性判断部14x产生错误检测信号Exd。并且,在接收部12x对连续的规定个数T个TS分组进行纠错处理的期间内,连续性判断部14x计数错误检测信号Exd的产生次数p,并在该产生次数p变得大于等于规定次数q的时候,产生不稳定检测信号Exus。然后,连续性判断部14x在连续规定次数h产生了不稳定检测信号Exus的时候,在下一个的T个TS分组的期间,向校正部15x输出用于使其进行后述的校正处理的、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
这样,连续性判断部14x通过调查校正数数据Drx,来判断进行了纠错处理的TS分组内的字节数、进行了纠错处理的TS分组的连续性、规定个数T个TS分组的期间内的该连续性的发生频度的高低,并且,在该发生频度高的状态连续发生了规定次数h的时候,判断为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并输出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另一方面,连续性判断部14x在上述发生频度高的状态不满规定次数h的时候,判断为不是低电场,并输出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
校正部15x在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被提供的期间,对从接收部12x输出的TS分组中的TS有效载荷(更详细的说是基本流),进行把最低位的数据强制地设置为“0”的消除由低电场引起的坏影响的校正处理并输出。例如,把最低位的数据强制地设置为“0”,从而降低TS有效载荷内的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的等级度。另一方面,在提供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的期间,对由接收部12x输出的TS分组中的TS有效载荷,不进行把最低位的数据强制地设置为“0”的校正处理,而直接输出。
因此,校正部15x根据校正控制信号CMPx的指示,输出由仅是进行了校正处理的TS分组的期间和仅是不进行校正处理的TS分组的期间的序列构成的传输流TSxc。
连续性判断部14y也进行与连续性判断部14x相同的处理,输出校正控制信号CMPy,而校正部15y也根据校正控制信号CMPy的指示,进行与校正部15x相同的校正处理,输出仅由进行了校正处理的TS分组的期间和未进行校正处理的TS分组的期间的序列构成的传输流TSyc。
即、如果以TS分组为单位从接收部12y输出的纠正数数据Dry表示纠正了规定字节数r(本实施方式为5字节),且检测出对于规定个数s(本实施方式为3个)的TS分组连续,则连续性判断部14y在内部产生错误检测信号Eyd。并且,在输入针对连续的规定个数T(本实施方式中是256个)个TS分组的纠正数数据Dry的期间内,计数该错误检测信号Eyd的产生次数p,并在该产生次数p是规定次数q(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1次)以上的时候,在内部产生不稳定检测信号Eyus。然后,在连续规定次数h(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次)产生了不稳定检测信号Eyus的时候,在下一个的T个TS分组的期间,向校正部15y提供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y。另一方面,连续性判断部14y在上述的发生频度低的状态的情况(换句话说,发生频度高的状态不满规定次数h的情况)下,输出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y。
然后,校正部15y在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y被提供的期间,对从接收部12y输出的TS分组中的TS有效载荷(更详细地说是基本流),进行把最低位的数据强制设置为“0”的校正处理并输出。另一方面,在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y被提供的期间,对从接收部12y输出的TS分组中的TS有效载荷,不进行把最低位的数据强制设置为“0”的校正处理,而直接输出。
合成部16输入传输流TSxc和TSyc,并且输入由接收部12x在进行上述纠错时输出的表示错误率的数据BERx和由接收部12y在进行上述纠错时输出的表示错误率的数据BERy。
然后,比较数据BERx和BERy,在数据BERx表示更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时候,输出传输流TSxc的TS分组;在数据BERy表示更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时候,输出传输流TSyc的TS分组。
即、合成部16根据数据BERx和BERy,切换传输流TSxc和TSyc的各TS分组,由此生成并输出得到更好的接收质量的传输流TSxy。
译码部17输入传输流TSxy,并通过实施依据于规定的音频编码方式(MPEG-2Audio)和视频编码方式(MPEG-2Video)的译码处理,来再现并输出从广播站侧发送来的音频信号Sau和视频信号Svd。
并且,译码部17检测为了使广播站侧和本无线接收装置10的基本时钟吻合而包含在传输流TSxy中发送来的称为PCR(Program ClockReference)的时钟信息数据,并生成与该时钟信息数据吻合的定时信号Stm,提供给连续性判断部14x和14y。由此,连续性判断部14x和14y可以同步于定时信号Stm而输入每个TS分组的纠正数数据Drx、Dry。
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无线接收装置10,连续性判断部14x和14y通过调查纠正数数据Drx、Dry,来判断进行了纠错处理的TS分组内的字节数、进行了纠错处理的TS分组的连续性、规定个数T个TS分组的期间内的该连续性的发生频度的高低,并且,在该发生频度高的状态连续发生了规定次数h的时候,判断为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所以与只是调查在接收部12x、12y内生成的IF信号等的电平来判断是否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不同,可以更高精度地判断是否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
然后,连续性判断部14x、14y在判断为是低电场的时候,输出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CMPy,并且校正部15x、15y根据该校正控制信号CMPx、CMPy的指示,对传输流TSxx、TSyy进行校正处理,由此强制性地把在低电场下接收时变得不稳定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最低位变更为“0”,并把消除了不稳定性的传输流TSxc、TSyc输出到合成部16侧,并且在译码部17中把消除了不稳定性的传输流TSxc、TSyc中的、根据错误率可成为更好的接收质量的TS分组译码,所以即使在低电场下接收的情况下,根据利用分集天线11x、11y内的、可得到更好的接收质量的分集天线所接收的广播波,可以再现更高质量的音频信号Sau和视频信号Svd。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传输流TSxx、TSyy进行校正处理的时候,通过把在低电场下接收的情况下变得不稳定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最低位强制地变更(即、置换)为“0”,从而生成消除了不稳定性的传输流TSxc、TSyc,但是也可以把最低位强制性地变更为“1”,并且也可以对从最低位到高位的多位,用规定的二进制数据来进行变更。即、也可以预先决定从在低电场下变得不稳定的最低位起的一位或多位,对该一位或多位用规定的二进制数据进行变更。
并且,作为生成消除了不稳定性的传输流TSxc、TSyc的方法,不限于把传输流TSxc、TSyc的规定位置换为其他的位数据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消除不稳定性的其他的方法。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判断被纠错的次数多的TS分组是否在时间上高频度地连续,即、判断接收质量差的状态,但也可以与此相反,可以判断被纠错的次数少的TS分组是否在时间上高频度地连续,即、判断接收质量良好的状态。
即、连续性判断部14x、14y在判断为被纠错的次数少的TS分组在时间上高频度地连续的时候,判断为不是低电场,并向校正部8提供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也可以在判断为被纠错的次数少的TS分组在时间上没有高频度地连续的时候,判断为是低电场,并向校正部8提供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
实施例1
接着,参照图3和图4说明如图1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更具体的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另外,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且与图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在图3中,该无线接收装置1与图1所示的无线接收装置一样,具有:连接有四个分集天线2a、2b、2c、2d的天线选择部3;接收部4,用于输入来自由天线选择部3切换的、任意一个的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Sin;作为电平检测部的A/D转换器5;连续性判断部6;同步信号再现部7;作为校正部的校正电路8;天线切换控制部9;以及系统时钟产生电路10,用于产生使无线接收装置1整体同步动作的系统时钟CK。
在这里,接收部4构成为包括:RF放大部4a,其将高频的接收信号Sin放大,把该RF信号SRF输出;本机振荡器4c,其输出相当于由用户指定的广播频道CH的调谐频率的本振信号LO;频率变换部4b,其通过将RF信号SRF和本振信号LO混合来生成中间频率信号(IF信号)SIF并输出;IF放大部4d,其通过将IF信号SIF放大以及利用规定的频带进行频带限制来输出作为所谓希望波的IF信号SIFW;检波电路4e,其通过对IF信号SIFW进行检波来生成复合视频信号Cvd;同步分离电路4f,其从复合视频信号Cvd中分离复合同步信号Csync。并且,虽然未图示,但在接收部4中,通过从复合视频信号Cvd中检测出音频信号成分Cau和视频信号成分(省略符号),对各信号成分实施规定的解调处理来再现并输出提供给扬声器等的音频信号Sau和视频信号Svd。
A/D转换器5从由接收部4生成的复合视频信号Cvd中,检测出与垂直消隐期间同步而产生的区分电平,并把该检测结果模数转换为由8位的二进制数据构成的电平检测信号DLV(i),提供到校正电路8。而且,A/D转换器5与由后述的同步信号再现部7提供的垂直同步信号Vd同步,来检测与上述的垂直消隐期间同步而产生的区分电平。
校正电路8根据由后述的连续性判断电路6b提供的校正控制信号CMP的指示,强制性地把电平检测信号DLV(i)的最低位设置为“0”来输出,或者直接输出电平检测信号DLV(i)。
即、如果通过校正控制信号CMP进行了应该把电平检测信号DLV(i)的最低位强制性地设置为“0”的指示(校正指示),则校正部8进行仅把电平检测信号DLV(i)的最低位强制性地设置为“0”的校正处理,并输出该被强制性地设置为“0”的电平检测信号DLVC(i)。另一方面,在通过校正控制信号CMP没有进行“校正指示”的时候,直接把电平检测信号DLV(i)作为电平检测信号DLVC(i)来输出。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把从校正部8输出的电平检测信号DLVC(i)称为“校正检测信号”。
天线切换控制部9构成为,包括比较电路9a和天线切换电路9b,该天线切换控制部9与由后述的垂直同步再现电路7a提供的垂直同步信号Vd同步,在从垂直消隐期间转移到下一个的最初的水平扫描期间之前的期间中,向天线选择部3提供天线切换控制信号CHG,并切换到得到最好的接收质量的分集天线。
即、天线切换电路9b首先通过天线切换控制信号CHG来对天线选择部3进行切换控制,并使接收部4和各分集天线2a、2b、2c、2d连接。由此,从电平检测部5输出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从校正电路8输出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接着,比较电路9a检测出这些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的最大值,并判断为相当于最大值的分集天线为得到最好的接收质量的分集天线。然后,向天线切换电路9b提供判断结果JD,以使该被判断出的分集天线和接收部4连接,并使得通过切换控制信号CHG来对天线选择部3进行切换控制。
同步信号再现部7构成为,包括垂直同步再现电路7a和水平同步再现电路7b。并且,垂直同步再现电路7a检测包含在复合同步信号Csync中的垂直同步信号成分,产生同步于该被检测出的垂直同步信号成分的、且成为规定的垂直同步频率(本实施方式中是依据于NTSC方式的标准的约60Hz的频率)的垂直同步信号Vd。而且,水平同步再现电路7b检测出包含在复合同步信号Csync中的水平同步信号成分,产生同步于该检测出的水平同步信号成分的、且成为规定的水平同步频率(本实施方式中是依据于NTSC方式的标准的约15.73kHz的频率)的水平同步信号Hw。
连续性判断部6构成为,包括水平同步检测电路6a和连续性判断电路6b。并且,水平同步检测电路6a同步于水平同步信号Hw,从复合同步信号Csync中检测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提供给连续性判断电路6b。而且,连续性判断电路6b调查是否检测出了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是否连续地检测出了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在连续地检测出的情况下该连续性是否是以规定的频度发生,由此来判断接收质量是否良好。
然后,连续性判断电路6b在判断为接收质量良好的时候,向校正电路8输出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在判断为接收质量不好的时候,向校正电路8输出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
即、连续性判断电路6b进行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连续性判断部6相同的处理,如果判断为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和“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则判断为不是在弱电场下进行接收,而在不满足任何一个条件的时候,判断为是在弱电场下进行接收,并输出基于各判断结果的校正控制信号CMP。
并且,连续性判断电路6b在垂直消隐期间内,完成是否满足“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的判断,并在下一个1V期间Tv内,根据该判断结果,输出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或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
接着,参照图4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线接收装置1的动作。另外,图4(a)是表示连续性判断电路6b主要判断是否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的时候的动作例的时序图。图4(b)是表示连续性判断电路6b主要判断是否满足“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的时候的动作例的时序图。
在图4(a)中,在接收部4持续地输入由任意一个分集天线输出的接收信号Sin而进行接收动作的时候,水平同步检测电路6a同步于在每个1H期间Th产生的水平同步信号Hw,进行从复合同步信号Csync检测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的处理,并且,连续性判断电路6b调查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和水平同步信号Hw在时间轴上的“一致性”。并且,连续性判断电路6b在没有检测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的时候判断为没有“一致性”,在同时产生了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和水平同步信号Hw的时候判断为具有“一致性”。
而且,连续性判断电路6b在每次连续n次(3次)发生具有“一致性”的状态的时候,判断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被恰当地检测出且具有“连续性”,在内部产生成为逻辑值“H”的矩形波状的连续性检测信号Ed,并且在每个由垂直同步信号Vd规定的1V期间Tv期间分别对在该1H期间Th内生成的连续性检测信号Ed的产生次数m进行计数。然后,如图4(b)所示,当在1V期间Tv内次数m成为规定次数u(63次)以上的时候,判断为“连续性的频度”高,并在内部产生表示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的成为逻辑值“H”的矩形波状的稳定检测信号Eus。另一方面,当次数m在1V期间Tv内未满u次的时候,判断为“连续性的频度”低、不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
接着,连续性判断电路6b通过计数在上述的1V期间Tv内产生的稳定检测信号Eus,来判断是否连续发生了k次(3次),并且在连续发生了k次的时候,判断为满足“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不是弱电场,并输出表示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成为逻辑值“H”的校正控制信号CMP。另一方面,在稳定检测信号Eus的连续次数不满k次的时候,判断为不满足“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是弱电场,并输出表示“校正指示”的成为逻辑值“L”的校正控制信号CMP。
这样,与从连续性判断电路6b输出校正控制信号CMP并行,天线切换电路9b在规定期间τ内,根据同步于每个1V期间Tv的周期的各定时SLCT,使各分集天线2a~2d和接收部4连接,由此校正电路8通过A/D转换器5输入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d)。
然后,在由连续性判断电路6b输出表示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成为逻辑值“H”的校正控制信号CMP的时候,校正电路8直接把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d)作为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d)提供给比较器9a,另一方面,在由连续性判断电路6b输出表示“校正指示”的成为逻辑值“L”的校正控制信号CMP的时候,校正电路8进行把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d)的最低位变更为“0”的校正处理,并把该变更后的校正检测信号、换言之是消除了不稳定性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d)提供给比较器9a。
然后,如果向比较器9a提供了对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d)保持不变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d),则比较器9a检测在这些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d)中成为最大值的校正检测信号,并且通过天线切换电路9b控制天线选择部3,以切换到与该被检测出的校正检测信号对应的分集天线。
另一方面,如果向比较器9a提供了最低位被变更为“0”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d),则比较器9a检测在这些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d)中成为最大值的校正检测信号,并且通过天线切换电路9b控制天线选择部3,以切换到与该被检测出的校正检测信号对应的分集天线。
因此,虽然在如接收部4在低电场下接收时那样,接收质量不好的时候,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d)变得不稳定,但比较电路9a可以根据最低位变更为“0”的消除了不稳定性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d),检测出得到最好的接收质量的分集天线。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1中,连续性判断电路6b对复合同步信号Csync中的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调查是否满足“水平扫描期间的条件”和“垂直扫描期间的条件”,由此判断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是否在时间上被连续地解调,且在判断为水平同步信号成分Hin被连续地解调的时候,判断为接收质量良好。因此,与通过只是调查水平同步信号成分的电平来判断是否是在弱电场下进行接收不同,可以更高精度地判断是否为弱电场。
而且,连续性判断电路6b把基于接收质量是否良好的判断结果的校正控制信号CMP提供给校正电路8,并在接收质量良好的时候,校正电路8把从A/D转换器5提供的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d)直接作为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d)提供给比较电路9a,且在如低电场下接收广播波的时候那样接收质量不好的时候,校正电路8强制地把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的最低位设置为“0”,向比较电路9a提供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进行用于切换分集天线2a~2d的控制。
即、在接收质量不好的时候,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由于最低位的值变得不稳定而没有可靠性,所以如果假设比较电路9a比较电平检测信号DLV(a)、DLV(b)、DLV(c)、DLV(d),并选择对应于成为最大值的电平检测信号的分集天线,则不能进行精度良好的选择。与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把通过强制地把不稳定而没有可靠性的最低位变更为“0”而消除了不稳定性的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提供到比较电路9a,比较电路9a比较该校正检测信号DLVC(a)、DLVC(b)、DLVC(c)、DLVC(d),来选择对应于成为最大值的校正检测信号的分集天线,所以可以高精度且具备高稳定性地来选择接收质量最好的一个分集天线。因此,在低电场下的分集天线的切换不会变得不稳定,可以实现接收质量的提高。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5和图6说明如图2(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更具体的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另外,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与图2(a)一样或者相当的部分用同一符号来表示。图6是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在图5中,和图2(a)所示的无线接收装置一样,该无线接收装置10构成为,包括:连接有两个分集天线11x、11y的2系统的接收部12x、12y;向接收部12x、12y提供相同的本振信号LO的本机振荡器13;连续性判断部14x、14y;校正部15x、15y;合成部16;译码部17。
本机振荡器13产生对应于由用户指示的广播频道CH的调谐频率的本振信号LO,并向接收部12x、12y提供。
接收部12x构成为,包括:RF放大部12xa,其将在分集天线11x产生的高频的接收信号Sxin放大,并输出该RF信号SRFx;频率变换部12xb,其通过将RF信号SRFx和本振信号LO混合来生成并输出中间频率信号(IF信号)SIFx;IF放大部12xc,其通过将IF信号SIFx放大以及用规定的频带来进行频带限制,从而输出作为所谓希望波的IF信号SIFWx;A/D转换器12xd,其把IF信号SIFWx模数转换为由数字数据构成的IF信号DIFWx;解调部12xe,其通过对IF信号DIFWx进行调谐处理、FFT和解调处理等各种处理来生成如图2(b)所示的传输流TSx;纠错部12xf,其通过对传输流TSx的各TS分组中的TS有效载荷(更详细地说是基本流)进行基于维特比(Viterbi)译码或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编码的纠错,并输出该纠错后的传输流TSxx。
而且,纠错部12xf在进行纠错的时候,输出表示针对形成基本流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了纠正的字节数的纠正数数据Drx。
接收部12y具有与接收部12x相同的结构,包括:RF放大部12ya,其将在分集天线11y产生的高频的接收信号Syin放大,并输出该RF信号SRFy;频率变换部12yb,其通过将RF信号SRFy和本振信号LO混合来生成并输出中间频率信号(IF信号)SIFy;IF放大部12yc,其通过将IF信号SIFy放大以及用规定的频带来进行频带限制,从而输出作为所谓希望波的IF信号SIFWy;A/D转换器12yd,其把IF信号SIFWy模数转换为由数字数据构成的IF信号DIFWy;解调部12ye,其通过对IF信号DIFWy进行调谐处理、FFT和解调处理等各种处理来生成如图2(b)所示的传输流TSy;纠错部12yf,其通过对传输流TSy的各TS分组中的TS有效载荷进行基于维特比(Viterbi)译码或里德-所罗门(Reed-Solomon)编码的纠错,并输出该纠错后的传输流TSyy。
而且,纠错部12yf在进行纠错的时候,输出表示针对形成基本流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了纠正的字节数的纠正数数据Dry。
并且,连续性判断部14x、14y、校正部15x、15y和合成部16以及译码部17构成为与图2(a)所示的无线接收装置相同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6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装置10的动作。另外,图6(a)是表示连续性判断部14x、14y产生错误检测信号Exd、Eyd时的动作例的时序图,图6(b)是表示连续性判断部14x、14y产生校正控制信号CMPx、CMPy时的动作例的时序图,为了方便起见,把连续性判断部14x、14y的动作例用一样的时序图来表示。
在图6(a)中,连续性判断部14x(14y)输入由纠错部12xf(12xf)输出的纠正数数据Drx。然后,在以TS分组为单位而输出的纠正数数据Drx(Dry)表示纠正了规定字节数r(5字节)、且检测出对于规定个数s(3个)TS分组连续时,在内部产生错误检测信号Exd(Eyd)。并且,在输入针对连续的规定个数T(256个)个TS分组的纠正数数据Drx(Dry)的期间内,计数该错误检测信号Exd(Eyd)的产生次数p,并在该产生次数p是规定次数q(31次)以上的时候,在内部产生不稳定检测信号Exus(Eyus)。并且,在连续规定次数h次(3次)产生了不稳定检测信号Exus(Eyus)的时候,在下一个的T个TS分组的期间,向校正部15x(15y)提供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CMPy)。
即、在接收部12x(12y)对各TS分组进行规定字节数r的纠错处理,且连续进行了s次该纠正处理的情况下,连续性判断部14x(14y)产生错误检测信号Exd(Eyd)。而且,在接收部12x(12y)对连续的规定个数T个TS分组进行纠错处理的期间内,连续性判断部14x(14y)计数错误检测信号Exd(Eyd)的产生次数p,并在该产生次数p是规定次数q以上的时候,产生不稳定检测信号Exus(Eyus)。并且,连续性判断部14x(14y)在连续规定次数h产生了不稳定检测信号Exus(Eyus)的时候,在下一个的T个TS分组的期间,对校正部15x(15y)输出为了使其进行后述的校正处理的、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CMPy)。
这样,连续性判断部14x(14y)通过调查纠正数数据Drx(Dry),来判断进行了纠错处理的TS分组内的字节数、进行了纠错处理的TS分组的连续性、规定个数T个TS分组的期间内的该连续性的发生频度的高低,并且,在该发生频度高的状态连续发生规定次数h的时候,判断为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并输出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CMPy)。另一方面,连续性判断部14x(14y)在上述发生频度高的状态不满规定次数h的时候,输出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CMPy)。
校正部15x在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被提供的期间,对从接收部12x输出的TS分组中的TS有效载荷,进行把最低位的数据强制设置为“0”的校正处理并输出。另一方面,在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被提供的期间,对从接收部12x输出的TS分组中的TS有效载荷,不进行把最低位的数据强制设置为“0”的校正处理,而直接输出。
因此,校正部15x根据校正控制信号CMPx的指示,输出由仅是进行了校正处理的TS分组的期间和仅是不进行校正处理的TS分组的期间的序列构成的传输流TSxc。
然后,校正部15y也与校正部15x一样,在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y被提供的期间,对从接收部12y输出的TS分组中的TS有效载荷,进行把最低位的数据强制设置为“0”的校正处理并输出。另一方面,在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y被提供的期间,对从接收部12y输出的TS分组中的TS有效载荷,不进行把最低位的数据强制设置为“0”的校正处理,而直接输出。
并且,合成部16输入传输流TSxc和TSyc,并且输入接收部12x在进行上述纠错时输出的表示错误率的数据BERx和接收部12y在进行上述纠错时输出的表示错误率的数据BERy,并在数据BERx表示更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时候,输出传输流TSxc的TS分组;在数据BERy表示更良好的接收质量的时候,输出传输流TSyc的TS分组。
即、合成部16根据数据BERx和BERy,切换传输流TSxc和TSyc的各TS分组,由此生成并输出得到更好的接收质量的传输流TSxy。
而且,译码部17输入传输流TSxy,并通过实施依据于规定的音频编码方式(MPEG-2Audio)和视频编码方式(MPEG-2Video)的译码处理,来再现并输出从广播站侧发送来的音频信号Sau和视频信号Svd。
并且,译码部17检测为了使广播站侧和本无线接收装置10的基本时钟吻合而包含在传输流TSxy中发送来的称为PCR的时钟信息数据,并生成与该时钟信息数据吻合的定时信号Stm,并提供给连续性判断部14x和14y。由此,连续性判断部14x和14y可以同步于定时信号Stm而输入针对每个TS分组进行纠错处理的纠正数数据Drx、Dry。
根据上述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无线接收装置10,连续性判断部14x和14y,通过调查纠正数数据Drx、Dry来判断进行了纠错处理的TS分组内的字节数、进行了纠错处理的TS分组的连续性、规定个数T个TS分组的期间内的该连续性的发生频度的高低,并且,在该发生频度高的状态连续发生规定次数h的时候,判断为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所以与只是调查在接收部12x、12y内生成的IF信号等的电平来判断是否是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不同,可以更高精度地判断是否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
然后,连续性判断部14x,14y在判断为是低电场的时候,输出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CMPx、CMPy,并且校正部15x、15y根据该校正控制信号CMPx、CMPy的指示,对传输流TSxx、TSyy进行校正处理,由此强制性地把在低电场下接收的时候变得不稳定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最低位变更为“0”,并把消除了不稳定性的传输流TSxc、TSyc输出到合成部16侧,并且译码部17对消除了不稳定性的传输流TSxc、TSyc中的、根据错误率而成为更好的接收质量的TS分组进行译码,所以即使是在低电场下进行接收的情况下,根据利用分集天线11x、11y内的、得到更好的接收质量的分集天线接收的广播波,也可以再现更高质量的音频信号Sau和视频信号Svd。

Claims (4)

1.一种无线接收装置,该装置在多个天线中选择任意一个天线来接收模拟电视广播,其特征在于,该无线接收装置包括:
天线选择单元,其选择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任意一个;
接收单元,其根据从上述选择的天线输出的接收信号,再现复合视频信号和复合同步信号;
连续性判断单元,其判断上述复合同步信号是否在时间上被高频度地连续地再现,并且如果判断为没有被高频度地连续地再现,则产生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如果判断为被高频度地连续地再现,则产生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
电平检测单元,其在通过上述天线选择单元以规定的定时分别选择了上述多个天线时,检测由上述接收单元再现的各个复合视频信号的电平,并输出各个电平检测信号;
校正单元,其在由连续性判断单元产生了上述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的时候,通过对上述各个电平检测信号实施校正处理,来生成消除了不稳定性的各个校正检测信号;以及
天线切换控制单元,其比较上述各个校正检测信号,并判断与最大的校正检测信号对应的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任意一个,对上述天线选择单元进行控制以便选择该被判断出的天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续性判断单元与水平消隐期间同步而检测出所述复合同步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成分被连续地再现第一次数时,判断为具有“连续性”,并且当检测出具有该“连续性”的状态在一个垂直扫描期间内发生第二次数以上的次数时,判断为“连续性的频度”高,而且当检测出该“连续性的频度”高的状态连续发生了第三次数时,判断为所述复合同步信号在时间上被高频度地连续地再现,产生所述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而当检测出所述“连续性的频度”高的状态连续的次数不满所述第三次数时,判断为所述复合同步信号没有在时间上被高频度地连续地再现,产生所述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
3.一种无线接收装置,该装置具有把接收地面数字广播的多个天线中的各个天线对应起来而连接的多个系统的接收单元,所述各接收单元根据从各天线输出的各接收信号,以分组为单位进行纠错,分别再现传输流,其特征在于,该无线接收装置包括:
连续性判断单元,其当在上述各接收单元中根据上述各接收信号而再现上述传输流的时候,调查以分组为单位进行纠错的纠正数,并且判断规定数以上的纠正数是否在时间上高频度地连续,并且如果判断为高频度地连续,则产生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如果判断为没有高频度地连续,则产生不进行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
校正单元,其在由连续性判断单元产生了上述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的时候,对由上述各接收单元再现的上述各传输流的分组内的数据实施校正处理,由此来生成并输出消除了不稳定性的数据;
合成单元,其根据在上述各接收单元以分组为单位进行纠错时检测出的错误率,判断在由上述校正单元输出的传输流的分组中、得到最好的接收质量的分组,且生成并输出由该被判断出的分组的序列构成的传输流;以及
译码单元,其对由上述合成单元输出的所述传输流进行译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性判断单元通过检测规定数以上的纠正数针对规定数量的分组连续的情况,来检测出错误,
并且通过检测该检测出错误的次数在规定期间内为第一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来进行不稳定检测,
并且当该检测出不稳定的状态连续地成为第二规定次数时,判断为以所述高频度连续,产生所述表示校正指示的校正控制信号。
CN200580033077.8A 2004-09-29 2005-09-27 无线接收装置 Pending CN1010769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4753 2004-09-29
JP284753/2004 2004-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6956A true CN101076956A (zh) 2007-11-21

Family

ID=36118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3077.8A Pending CN101076956A (zh) 2004-09-29 2005-09-27 无线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06465A1 (zh)
EP (1) EP1796287B1 (zh)
JP (1) JP4496222B2 (zh)
CN (1) CN101076956A (zh)
WO (1) WO200603575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6954A (zh) * 2010-06-25 2011-12-28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采煤机的无线遥控通讯状态检测系统
CN103493477A (zh) * 2011-04-26 2014-01-01 歌乐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6235B2 (ja) * 2006-07-10 2012-09-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地上ディ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
US20080172711A1 (en) * 2006-09-25 2008-07-17 Nec Accesstechnica, Ltd. Video/audio transmitter, video/audio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in which program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is recorded
JP2009118190A (ja) * 2007-11-06 2009-05-2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解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562562B2 (ja) * 2009-01-28 2014-07-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放送受信装置
US9577936B2 (en) * 2014-02-27 2017-02-21 Kratos Integral Holdings, Llc Packetized radio frequency transport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5785A (ja) * 1989-04-26 1990-11-26 Kenwood Corp スペースダイバーシティテレビ受信機
US5777693A (en) * 1994-10-04 1998-07-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versity receiving apparatus for a mobile unit
JP3254925B2 (ja) * 1994-10-04 2002-02-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tvダイバーシチ装置
JPH08154214A (ja) * 1994-11-28 1996-06-11 Asahi Glass Co Ltd テレビ受信用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システム
JP3408004B2 (ja) * 1995-01-20 2003-05-19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テレビジョン受信装置
DE19743123B4 (de) * 1997-09-30 2005-11-24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Xsys Division) Gmbh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Auswahl eines von mehreren Empfängern einer Diversity-Empfangsanlage
JPH11113030A (ja) * 1997-10-07 1999-04-23 Pioneer Electron Corp コンポジットビデオ信号のsn比測定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JP2003134014A (ja) * 2001-10-23 2003-05-09 Fujitsu Ten Ltd 車載用テレビ受信機のダイバーシチ制御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6954A (zh) * 2010-06-25 2011-12-28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采煤机的无线遥控通讯状态检测系统
CN102296954B (zh) * 2010-06-25 2013-11-06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采煤机的无线遥控通讯状态检测系统
CN103493477A (zh) * 2011-04-26 2014-01-01 歌乐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CN103493477B (zh) * 2011-04-26 2017-02-15 歌乐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96287B1 (en) 2011-11-16
EP1796287A1 (en) 2007-06-13
WO2006035753A1 (ja) 2006-04-06
EP1796287A4 (en) 2010-08-11
JPWO2006035753A1 (ja) 2008-07-31
JP4496222B2 (ja) 2010-07-07
US20080106465A1 (en) 200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6956A (zh) 无线接收装置
CN1281008C (zh) 数字广播系统
CN1294771C (zh) 通信方法和发射方法
CN1663242A (zh) 用于多路接收的方法及电路
CN1046394C (zh) 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
CN1992831A (zh) 数字广播接收设备,接收方法和接收电路
CN1299452C (zh) 零码元位置检测方法,零码元位置检测设备和接收机
CN1622476A (zh) 接收装置
CN1947344A (zh) 无线终端中多数据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581943A (zh) 数字电视及其频道设置方法
KR20080021973A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지털 방송 주파수튜닝방법
CN1307765A (zh) 分离设备和方法以及信号接收设备和方法
CN1795629A (zh) 无线终端设备
CN1905372A (zh) 自动频率控制环路
CN1901666A (zh)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视频通信方法
CN1129303C (zh) 接收数字tv广播的选台设备和选台方法
CN1933337A (zh) 广播信号接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241403C (zh) 多重调谐器电视网络信息接收装置和频道搜索方法
CN1275417C (zh) 同步检测装置
CN1160959C (zh) 数字广播接收机、记录装置和数据记录方法
KR20120002526A (ko) 송신 장치 및 송신 방법, 및, 수신 장치 및 수신 방법
CN1957610A (zh) 使用16态格编码的数字电视发射器和接收器
US20050114889A1 (en) Method for searching television channels
CN1860755A (zh) 接收多载波传输的方法、系统和接收机
CN1956521A (zh) 用于改变/管理频道的方法和广播接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