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1193A - 放大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放大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1193A
CN101071193A CNA2007101022934A CN200710102293A CN101071193A CN 101071193 A CN101071193 A CN 101071193A CN A2007101022934 A CNA2007101022934 A CN A2007101022934A CN 200710102293 A CN200710102293 A CN 200710102293A CN 101071193 A CN101071193 A CN 101071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ositive
negative
combination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22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榎本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nta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ax Corp filed Critical Penta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71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1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7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negative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02B15/143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02B15/14350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9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having zoom fun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62Stacked lens arrays, i.e. refractive surfaces arranged in at least two planes, without structurally separate optical elements in-betwee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87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index gradient

Abstract

一种放大镜系统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和正第三透镜组。在从短焦距极限放大至长焦距极限时,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以及正第三透镜组都被设置成朝着光轴方向移动。负第一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正第二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正透镜组件、正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该放大镜系统满足下列条件:1.2<|f1G|/f2G<1.5(1),其中,f1G表示所述负第一透镜组(f1G<0)的焦距;并且f2G表示所述正第二透镜组件的焦距。

Description

放大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大约3倍放大比率,覆盖了广角至远距范围的放大镜系统,并且该放大镜系统被用于具有诸如CCD或CMOS之类图像设备的数字相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应对成像仪的更高象素,对质量较高的放大镜系统有了进一步的需求,并且为了应对象素小型化,也已经对具有较小F数、速度更快的透镜系统产生了需求。然而现实中,市场上最主要的产品是短聚焦距离极限处的F数为2.8至3.5的放大镜系统。
在典型的小型相机所采用的放大镜中,如果要尝试获得在短聚焦距离极限处的F数约为2的快速透镜系统,对各种像差例如尤其是球面像差等进行修正会变得十分困难。
当然可以将透镜组件数量提高到这些透镜组件可以构成4个或更多透镜组的程度;并且从而可以修正各种像差。在另一方面,却会牺牲透镜系统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提供三一透镜一组配置的小型化、高质量放大镜系统,也就是,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下文中为负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下文中为正透镜组),以及正透镜组,其中(i)设置在各个透镜组中的透镜是合理确定的,(ii)在短焦距极限处的F数可以小至约为2,并且(iii)放大率约为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以及正第三透镜组的放大镜系统。
当从短聚焦距离极限放大至长聚焦距离极限,所有的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以及正第三透镜组都被安排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该负第一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以及正透镜组件。
该正第二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正透镜组件、正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以及正透镜组件。
该放大镜系统满足如下条件:
1.2<|f1G|/f2G<1.5  ...    (1)
其中,f1G表示所述负第一透镜组(f1G<0)的焦距;并且f2G表示所述正第二透镜组件的焦距。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以及正第三透镜组的放大镜系统。
当从短焦距极限放大至长焦距极限,所有的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以及正第三透镜组都被设置成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该负第一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件、负第二透镜组件以及正第三透镜组件。
该正第二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正第四透镜组件、正第五透镜组件、负第六透镜组件以及正第七透镜组件。
该正第五透镜组件和负第六透镜组件从目标物开始依次相互组合,并且这些透镜组件的组合屈光力是负的;并且该正第五透镜组件和负第六透镜组件以及正第二透镜组满足如下条件:
0.8<|f5-6|/f2G<1.2  ...  (2)
其中,f2G代表正第二透镜组的聚焦距离;并且
f5-6代表被相互组合到一起的正第五透镜组件和负第六透镜组件组合焦距。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以及正第三透镜组的放大镜系统。
当从短焦距极限放大至长焦距极限,所有的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以及正第三透镜组都被设置成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该负第一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件、负第二透镜组件以及正第三透镜组件。
该正第二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正第四透镜组件、正第五透镜组件、负第六透镜组件以及正第七透镜组件。
该正第二透镜组的正第四透镜组件满足以下条件:
-0.9<(R4a+R4b)/(R4a-R4b)<-0.5  ...    (3)
其中R4a代表正第四透镜组件目标物一侧的表面曲率;并且
R4b代表正第四透镜组件图像一侧的表面曲率。
在本发明上述的另一方面中,正第二透镜组中的正第五透镜组件和负第六透镜组件的组合屈光力是负的,并且这些透镜组件可被相互组合在一起。
仍旧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以及正第三透镜组的放大镜系统。
当从短聚焦距离极限放大至长聚焦距离极限,所有的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以及负第三透镜组都被设置成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负第一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以及正透镜组件。
正第二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正透镜组件、正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
该放大镜系统满足下列条件:
0.3<f2G/f3G<0.9...    (4)
其中f2G表示正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并且
f3G表示正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在本发明上述任何一方面,正第三透镜组优选仅由正透镜组件构成,或者由具有正透镜组件和负透镜组件的组合透镜组件构成。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讨论,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放大镜系统的透镜设置;
图2A、2B、2C和2D显示了按照图1所示透镜设置在短焦距极限处所产生的像差;
图3A、3B、3C和3D显示了按照图1所示透镜设置在中焦距处所产生的像差;
图4A、4B、4C和4D显示了按照图1所示透镜设置在长焦距极限处所产生的像差;
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放大镜系统的透镜设置;
图6A、6B、6C和6D显示了按照图5所示透镜设置在短焦距极限处所产生的像差;
图7A、7B、7C和7D显示了按照图5所示透镜设置在中焦距处所产生的像差;
图8A、8B、8C和8D显示了按照图5所示透镜设置在长焦距极限处所产生的像差;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放大镜系统的透镜设置;
图10A、10B、10C和10D显示了按照图9所示透镜设置在短焦距极限处所产生的像差;
图11A、11B、11C和11D显示了按照图9所示透镜设置在中焦距处所产生的像差;
图12A、12B、12C和12D显示了按照图9所示透镜设置在长焦距极限处所产生的像差;
图13为根据本发明所述放大镜系统透镜组的移动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放大镜系统,如图13所示的透镜组移动路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10、光圈S、正第二透镜组20、正第三透镜组30以及设置在成像装置之前的玻璃防护罩(滤光片组)CG。“I”表示图像平面。
当从短焦距离限(W)放大至长焦距极限(T),负第一透镜组10、正第二透镜组20以及正第三透镜组30都沿着光轴方向移动。
更特别地是,负第一透镜组10首先向图像移动,然后向目标物移动;正第二透镜组20向目标物移动;并且正第三透镜组30向图像移动。
光圈S和正第二透镜组20一起移动。在另一方面,该光圈S可设置在正第二透镜组20和负第三透镜组30之间,并可设置成与正第二透镜组20一起移动。
聚焦是通过第三透镜组30实现的。
在本发明所述放大镜系统中,每个负第一透镜组10、正第二透镜组20以及正第三透镜组30具有下列如图1、5以及9所示的透镜设置:
负第一透镜组10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件、负第二透镜组件和正第三透镜组件。
正第二透镜组20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正第四透镜组件、正第五透镜组件、负第六透镜组件和正第七透镜组件。
正第三透镜组30包括正第八透镜组件和第九负透镜组件,它们从目标物开始依次被组合到一起。
在所有详细讨论的实施方式中,正第二透镜组件组20的正第五透镜组件和正第六透镜组件被相互组合在一起;然而,正第五透镜组件和负第六透镜组件可以被设置成分离的单独透镜组件;并且正第三透镜组30可以仅由单个正透镜组件构成。
在放大比率约为3且F数在2.8到3.5之间的传统放大镜系统中,即便是由两个透镜组件设置而成的负第一透镜组也能聚集轴向光束,并足以校正球面像差和失真。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所述的在短聚焦距离极限处具有大约为2的较快F数的放大镜系统中,由负第一透镜组10所聚集的轴向光线直径会变得较大;并且,在负第一透镜组10由两个透镜组件设置而成的情况下,也就是从目标物开始依次为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的情况下,入射光通过仅一个负透镜组件便发生强烈地偏移。结果,不可避免地产生球面像差。此外,既然负透镜组件被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发散能力,在短焦距极限处负方向上的失真会变得更大。
在另一方面,如果尝试通过增加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之间的距离来减少负透镜组件的发散能力,球面像差的距离敏感性会不受欢迎地变得更高。
在本发明中,负第一透镜组10从目标物开始依次由负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构成,以便将负屈光力分布在两负透镜组件上。按照该设置,在聚集轴向光束同时,可能对球面像差和失真进行校正。
至于正第二透镜组20,在传统的正第二透镜组中,球面像差最主要是发生在目标物一侧的正透镜组件中。关于这点,在短聚焦距离极限处的F数为2.8到3.5的传统放大镜系统中,可以通过三个一组地设置正第二透镜组,也就是“正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或者“正透镜组件、正透镜组件以及负透镜组件”,来校正球面像差。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所述的在短聚焦极限处的F数约为2的正第二透镜组20中,不可能通过对其中的三个透镜进行设置而校正球面像差。
然后,正第二透镜组20从目标物开始依次由正透镜组件、正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组成,以便校正尤其是球面像差。
进一步地,通过组合大多数目标物一侧的正透镜组件与大多数图像一侧的正透镜组件之间的正透镜组件和负透镜组件来校正球面像差是更为适合。
至于正第三透镜组30,既然它起聚焦透镜组的作用(后方聚焦系统),那么优选用单个且轻的(不重的)正透镜组件或者具有正透镜组件和负透镜组件的组合透镜组件(正组合屈光力)来构建正第三透镜组30。
由于下列原因,后方聚焦系统比前方聚焦系统(通过负第一透镜组10)更有利:(i)可以减少透镜直径和重量,以及(ii)可以简化聚焦透镜组机构(正第三透镜组30)。
从像差方面考虑,在短聚焦距离极限处的F数约为2的放大镜系统中,比如本发明所述的放大镜系统,相比于通过单个正透镜组件,通过具有正透镜组件和负透镜组件的组合透镜组件来构建正第三透镜组30是更优选的,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把近处目标物放置在有限距拍摄聚焦状态时的像差变化(尤其是像场弯曲和横向色像差)。
本发明所述的放大镜系统具有上述设置,并优选满足如下条件(1)到(4)。
条件(1)指定负第一透镜组10与正第二透镜组20的焦距比,也就是负第一透镜组10和正第二透镜组20的屈光力之比。通过满足条件(1),(i)可以缩短放大时正第二透镜组20的移动距离,以便实现放大镜系统的进一步小型化;并且(ii)可使得更适合于校正像差(也就是,球面像差、彗形象差和失真)。
如果正第二透镜组20的屈光力变强至|f1G|/f2G超过条件(1)上限的程度,放大时正第二透镜组20的移动距离会变得更短;然而,对球面像差和彗形象差的校正会变得困难。
如果负第一透镜组10的屈光力变强至|f1G|/f2G超过条件(1)下限的程度,负发散会变得更强烈。结果,对失真的校正会变得困难。
条件(2)涉及由处于第二透镜组20的多数目标物一侧的透镜组件和多数图像一侧的透镜组件之间的正透镜组件和负透镜组件所组成的透镜组件(负屈光力)的组合焦距。通过满足条件(2),(i)正第二透镜组20在放大时的移动距离缩短了,以便实现放大镜系统的进一步小型化;以及(ii)尤其是使得更适合于校正球面像差。
如果组合透镜组件的组合屈光力变弱至|f5-6/|f2G超过条件(2)上限的程度,用于校正像差的正第二透镜组20的负发散会变得更弱。结果,球面像差校正不充分。
如果组合透镜组件的组合屈光力变强至|f5-6/|f2G超过条件(2)下限的程度,负发散会变得更强。结果,球面像差校正过度。
条件(3)限定了正第二透镜组20中处于多数目标物一侧的正透镜组件的形状因子。在正第二透镜组20中,球面像差通过发生在多数目标物一侧的正透镜组件中。为了减少该球面像差,多数目标物一侧的正透镜组件优选满足条件(3)。
如果(R4a+R4b)/(R4a-R4b)或者超过条件(3)的上限或者超过其下限,那么对产生在正第二透镜组20中的球面像差作足够地校正会变得困难。
条件(4)限定了正第二透镜组20与正第三透镜组30之间焦距比,也就是正第二透镜组20和正第二透镜组30的屈光力之比。
通过满足条件(4),(i)放大时正第二透镜组20的移动距离缩短,以便实现放大镜系统的进一步小型化;以及(ii)更适于校准像差(也就是,球面像差和像场弯曲)。
如果正第二透镜组20的屈光力变弱至f2G/f3G超过条件(4)的上限,放大时正第二透镜组的移动距离变得更大。结果,放大系统的整个长度变得更长。此处,如果尝试在不考虑正第二透镜组20和正第三透镜组30之间的屈光力平衡,特别是球面像差和场失真的校正会变得困难。
如果正第三透镜组的屈光力30变弱至f2G/f3G超过条件(4)下限的程度,出瞳接近图像平面。结果,聚焦远心变弱。而且,正第二透镜组20的屈光力表的相对过强以至产生球面像差。
实施例的特定数字化数据将在下文作描述。
在球面像差图以及正弦条件,SA表示球面像差,SC表示正弦条件。
在由球面像差所表示的色像差表(轴向色像差)中,实线和两类虚线各自表示关于d、g和C线的球面像差。
在横向色像差表中,两类虚线各自表示关于g和C线的放大倍率;然而,d线和基线一样与纵坐标像一致。
在散光表中,S表示径向图,M表示子午图。
在表中,FNO表示F数,f表示整个放大镜系统的焦距,W表示视角(°),fB表示后焦距,r表示失真比率,d表示透镜组件厚度或透镜组件(透镜组)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在放大过程中变化的,Nd表示d线的屈光指数,v表示Abbe数。距离“d”的值按照短焦距极限、中焦距以及长焦距极限的顺序来表示。
除了上述之外,关于光轴对称的球形表面按如下限定:
x=cy2/[1+{1-(1+K)c2y2}1/2]+A4y4+A6y6+A8y8+A10y10...
其中:
c表示球面顶部的失真(1/r);
y表示从光轴开始的距离;
k表示二次曲线的系数;以及
A4表示第四个球面系数;
A6表示第六个球面系数;
A8表示第八个球面系数;以及
A10表示第十个球面系数。
[实施例1]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放大镜系统的透镜设置。
图2A-2D显示了按照如图1所示的透镜设置,在短聚焦距离极限处所产生的失真现象。
图3A-3D显示了按照如图1所示的透镜设置,在中聚焦距离处所产生的失真现象。
图4A-4D显示了按照如图1所示的透镜设置,在长聚焦距离极限处所产生的失真现象。
表1表示第一实施例的数值。
负第一透镜组10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具有面向目标物凸起表面的负弯月透镜、两面凹的负透镜组件以及两面凹的正透镜组件。
正第二透镜组20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两面凹的正透镜组件、具有两面凹的正透镜组件和两面凹的负透镜组件的组合透镜组件、以及具有面向图像凸起的表面的正弯月透镜组件。
正第三透镜组30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具有正两面凹的透镜组件和具有面向图像凸起的表面的负弯月透镜组件组合透镜组件。
玻璃保护罩CG为平行平板。
光圈S设置在第二透镜组20(第7表面)前方(在目标物一侧)0.5处。
[表1]
FNO.=1:2.0-2.7-4.1
F=8.00-13.5-23.60
W=31.6-19.3-11.2
表面号.     r     d     Nd     v
    12345*6*7*8*91011121314*15   28.7029.106-70.87229.44024.200-147.1888.362-34.81419.036-9.0665.070-39.061-23.98827.246-12.000     0.802.480.701.482.0316.99-7.11-1.002.910.202.530.891.231.265.47-11.69-22.142.910.80  1.883001.745281.846661.693501.833991.706321.487491.693501.75000   40.835.723.853.243.130.770.253.227.7
  161718     -29.279∞∞     4.13-3.58-2.501.00 1.51633 64.1
符号*表示关于光轴旋转对称的球形表面。
球形表面数据(未标注的球形表面系数为0(0.00)):表面号.
No.5:K=-0.79125;A4=0.34631×10-5;A6=-0.16126×10-5
A8=0.12020×10-8;A10=0.22694×10-10;A12=-0.47834×10-13
No.6:K=-0.77110×10-2;A4=-0.44893×10-4;A6=-0.16638×10-5
A8=0.16028×10-8;A10=0.99681×10-10;A12=-0.24372×10-11
No.7:K=-0.40338×10-2;A4=-0.22635×10-3;A6=-0.23401×10-5
A8=-0.41674×10-8;A10=-0.10018×10-8;A12=0.23103×10-11
No.8:K=-0.45211×10;A4=0.14036×10-3;A6=-0.68324×10-6
A8=-0.17698×10-7;A10=0.19191×10-9;A12=0.70192×10-11
No.14:K=0.36241;A4=-0.44445×10-4;A6=0.47204×10-5
A8=-0.19402×10-6;A10=0.25675×10-8;A12=0.72769×10-11
[实施例2]
图5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放大镜系统的透镜设置。
图6A-6D显示了按照如图5所示的透镜设置,在短焦距极限处所产生的失真现象。
图7A-7D显示了按照如图5所示的透镜设置,在中焦距处所产生的失真现象。
图8A-8D显示了按照如图5所示的透镜设置,在长焦距极限处所产生的失真现象。
表2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数值。
第二实施方式透镜的基本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光圈S设置在第二透镜组20(第7表面)前方(在目标物一侧)0.6处。
[表2]
FNO.=1:2.0-2.8-4.3
f=8.00-13.50-23.59
W=31.5-19.3-11.2
表面号.     r     d     Nd     v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6.6408.915-59.65726.93727.999-120.6648.365-37.84819.141-9.2735.109-27.718-21.36320.942-12.500-31.832∞∞     0.802.610.701.652.0017.06-7.70-1.842.590.202.800.801.271.006.11-13.22-24.592.860.804.36-3.68-2.501.00  1.883001.600001.846661.693501.833951.714371.497001.693501.726851.51633  40.840.023.853.242.930.481.653.228.664.1
符号*表示关于光轴旋转对称的球形表面。
球形表面数据(未标注的球形表面系数为0(0.00)):
No.5:K=-0.62419;A4=0.54380×10-5;A6=-0.17107×10-5
A8=-0.34752×10-8;A10=0.93749×10-10;A12=0.69140×10-12
No.6:K=0.20781×103;A4=-0.38333×10-4;A6=-0.16720×10-5
A8=0.11525×10-8;A10=0.28262×10-10;A12=0.13136×10-12
No.7:K=-0.36672×10-2;A4=-0.22292×10-3;A6=-0.23109×10-5
A8=-0.59768×10-8;A10=-0.10044×10-8;A12=0.36311×10-12
No.8:K=0.33347×10;A4=0.13488×10-3;A6=-0.71728×10-6
A8=-0.19279×10-7;A10=0.19783×10-9;A12=0.51855×10-11
No.14:K=0.14241×10;A4=-0.44839×10-4;A6=0.41430×10-5
A8=-0.17930×10-6;A10=0.31405×10-8
A12=-0.15429×10-10
[实施例3]
图9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放大镜系统的透镜设置。
图10A-10D显示了按照如图9所示的透镜设置,在短焦距极限处所产生的失真现象。
图11A-11D显示了按照如图9所示的透镜设置,在中焦距处所产生的失真现象。
图12A-12D显示了按照如图9所示的透镜设置,在长焦距极限处所产生的失真现象。
表3显示了第三实施例的数值。
第三实施方式透镜的基本设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光圈S设置在第二透镜组20(第7表面)前方(在目标物一侧)0.4处。
[表3]
FNO.=1:2.0-2.7-4.0
f=8.00-13.50-23.60
W=31.7-19.4-11
表面号     r     d     Nd     v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21.0719.17599.20715.03616.44259.0608.502-104.52930.853-8.8095.468-142.212-18.74525.747-13.160-41.848∞∞     0.902.210.801.642.0117.31-6.86-1.022.530.202.430.841.141.214.96-10.51-21.672.600.705.01-4.66-2.001.00  1.883001.751481.846661.772501.849401.660731.487001.589131.725111.51633  40.837.423.849.643.431.271.561.228.764.1
符号*表示关于光轴旋转对称的球形表面。
球形表面数据(未标注的球形表面系数为0(0.00)):
No.5:K=-0.31892;A4=-0.86152×10-5;A6=-0.17048×10-5
A8=0.24906×10-7;A10=0.70283×10-11;A12=0.36549×10-11
No.6:K=0.25480×102;A4=-0.78648×10-4;A6=-0.14196×10-5
A8=0.55041×10-8;A10=0.58774×10-9;A12=-0.31411×10-11
No.7:K=0.87963×10-1;A4=-0.17294×10-3;A6=-0.25771×10-5
A8=0.24522×10-8;A10=-0.24805×10-8;A12=-0.85975×10-10
No.8:K=0.11349×102  A4=0.19940×10-3  A6=-0.68541×10-7
A8=-0.76962×10-7;A10=-0.11793×10-8;A12=-0.38424×10-10
No.14:K=0.90834×10;A4=-0.91048×10-4;A6=0.91774×10-5
A8=-0.47978×10-6;A10=0.93997×10-8;A12=-0.15408×10-10
表4显示了各实施例中每个条件下的数值。
[表4]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条件(1)条件(2)条件(3)条件(4)     1.320.99-0.6130.66   1.270.92-0.6380.79     1.351.09-0.8500.41
由表4可知,第1-3个实施例满足条件(1)-(4)。并且,从失真图可知,各种失真都可以被充分地校正。
根据上述描述,可获得一种从目标物开始依次由3透镜组,也就是负透镜组、正透镜组以及正透镜组设置而成的的小型化、高质量的放大镜系统,其具有下列特征:(i)在短焦距极限处的F数小至大约为2的程度,并且(ii)放大比率约为3。
可以对此处所描述的本发明特定实施方式作出明显地变化,这样的变型方式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实质和范围内。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是解释性的而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放大镜系统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和正第三透镜组,
其中从短焦距极限放大至长焦距极限时,所述的负第一透镜组、所述正第二透镜组和所述正第三透镜组都被设置成朝光轴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负第一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
其中所述正第二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正透镜组件、正透镜组件和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并且
其中所述放大镜系统满足下列条件:
1.2<|f1G|/f2G<1.5
其中,f1G表示所述负第一透镜组(f1G<0)的焦距;并且f2G表示所述正第二透镜组件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镜系统,其中所述正第三透镜组仅包括正透镜,或包括具有正透镜组件和负透镜组件的组合透镜组件。
3.一种放大镜系统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和正第三透镜组,
其中,在从短焦距极限放大至长焦距极限时,所述负第一透镜组、所述正第二透镜组和所述正第三透镜组都被设置成朝着光轴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负第一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件、负第二透镜组件和正第三透镜组件;
其中所述正第二透镜组件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正第四透镜组件、正第五透镜组件、负第六透镜组件和正第七透镜组件;
其中所述正第五透镜组件和所述负第六透镜组件从目标物开始依次被相互组合到一起,并且所述正第五透镜组件和所述负第六透镜组件的组合屈光力是负的;并且
其中所述正第五透镜组件和所述负第六透镜组件以及所述正第二透镜组满足下列条件:
0.8<|f5-6|/f2G<1.2
其中,f2G代表正第二透镜组的聚焦距离;并且f5-6代表被相互组合到一起的正第五透镜组件和负第六透镜组件的组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大镜系统,其中所述正第三透镜组仅包括正透镜,或包括具有正透镜组件和负透镜组件的组合透镜组件。
5.一种放大镜系统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和正第三透镜组,
其中从短焦距极限放大至长焦距极限时,所述负第一透镜组、所述正第二透镜组和所述正第三透镜组都被设置成朝着光轴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负第一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第一透镜组件、负第二透镜组件和正第三透镜组件;
其中所述正第二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正第四透镜组件、正第五透镜组件、负第六透镜组件以及正第七透镜组件;而且
其中所述正第二透镜组中的正第四透镜组件满足下列条件:
-0.9<(R4a+R4b)/(R4a-R4b)<-0.5
其中R4a代表所述第二透镜组中正第四透镜组件目标物一侧的表面曲率;并且R4b代表所述正第二透镜组中正第四透镜组件图像一侧表面曲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大镜系统,其中所述正第二透镜组中的所述正第五透镜组件和所述负第六透镜组件的组合屈光力是负的;并且
其中所述正第五透镜组件和所述负第六透镜组件被相互组合到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大镜系统,其中所述正第三透镜组仅包括正透镜,或包括具有正透镜组件和负透镜组件的组合透镜组件。
8.一种放大镜系统,按照目标顺序包括负第一透镜组、正第二透镜组和正第三透镜组,
其中在从短焦距极限放大至长焦距极限时,所述负第一透镜组、所述正第二透镜组和所述正第三透镜组都被设置成朝着光轴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负第一透镜组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负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以及正透镜组件;
其中所述正第二透镜组件从目标物开始依次包括正透镜组件、正透镜组件、负透镜组件和正透镜组件;并且
其中该放大镜系统满足下列条件:
0.3<f2G/f3G<0.9
其中f2G表示正第二透镜组的焦距;并且f3G表示正第三透镜组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大镜系统,其中所述正第三透镜组仅包括正透镜组件,或包括具有正透镜组件和负透镜组件的组合透镜组件。
CNA2007101022934A 2006-05-10 2007-05-10 放大镜系统 Pending CN1010711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1126 2006-05-10
JP2006131126A JP4890090B2 (ja) 2006-05-10 2006-05-10 ズームレンズ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1193A true CN101071193A (zh) 2007-11-14

Family

ID=38684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022934A Pending CN101071193A (zh) 2006-05-10 2007-05-10 放大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38954B2 (zh)
JP (1) JP4890090B2 (zh)
KR (1) KR20070109892A (zh)
CN (1) CN10107119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0814A (zh) * 2011-11-14 2014-07-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中距远摄镜头和摄像装置
WO2019228127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11201467A (zh) * 2017-10-17 2020-05-26 索尼公司 可变焦距透镜系统和成像设备
CN112099205A (zh) * 2020-11-16 2020-12-18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13126253A (zh) * 2021-03-04 2021-07-16 重庆融豪太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直射式短焦投影镜头
CN113448179A (zh) * 2021-07-02 2021-09-28 浙江大学 纳米激光直写物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8679B2 (ja) * 2007-05-30 2012-10-24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US7804652B2 (en) * 2007-05-30 2010-09-28 Hoya Corporation Zoom lens system
JP2009037092A (ja) * 2007-08-03 2009-02-19 Hoy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系
JP5117137B2 (ja) * 2007-08-03 2013-01-09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JP5265218B2 (ja) * 2008-02-26 2013-08-14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
JP5118582B2 (ja) * 2008-08-27 2013-01-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影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TWI490589B (zh) * 2008-08-29 2015-07-01 Univ Nat Kaohsiung 1St Univ Sc 鏡頭總成
JP5488000B2 (ja) * 2009-02-02 2014-05-14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高変倍ズームレンズ系
JP2011028238A (ja) * 2009-06-30 2011-02-10 Hoy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系
WO2011001663A1 (ja) * 2009-07-02 2011-01-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06526805B (zh) * 2016-12-16 2022-09-16 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f16mm高清低畸变半组移动工业镜头
CN114077035B (zh) * 2020-08-12 2024-04-02 北京华新创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光学系统
CN114442276A (zh) * 2022-01-12 2022-05-06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5047605B (zh) * 2022-07-05 2024-01-19 湖北准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16047711B (zh) * 2022-08-26 2023-09-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JP7438431B1 (ja) 2022-12-28 2024-02-26 佳凌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光学結像レン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66385B2 (ja) 1996-07-22 2003-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小型ズームレンズ
JP3652179B2 (ja) 1999-08-31 2005-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US6545819B1 (en) 1999-08-31 2003-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and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3909989B2 (ja) 1999-11-12 2007-04-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と電子撮像素子を備えたカメラ
JP3433734B2 (ja) * 2000-03-29 2003-08-04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装置
US6618210B2 (en) * 2000-07-07 2003-09-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483086B2 (ja) * 2000-12-25 2010-06-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
JP4030743B2 (ja) * 2001-10-31 2008-01-09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JP3943922B2 (ja) * 2001-12-11 2007-07-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428991B2 (ja) * 2003-11-26 2010-03-10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JP4647255B2 (ja) * 2004-07-26 2011-03-09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JP4584748B2 (ja) * 2005-03-29 2010-11-24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系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0814A (zh) * 2011-11-14 2014-07-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中距远摄镜头和摄像装置
CN103930814B (zh) * 2011-11-14 2016-06-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中距远摄镜头和摄像装置
CN111201467A (zh) * 2017-10-17 2020-05-26 索尼公司 可变焦距透镜系统和成像设备
CN111201467B (zh) * 2017-10-17 2022-10-14 索尼公司 可变焦距透镜系统和成像设备
WO2019228127A1 (zh) * 2018-05-31 2019-12-05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12099205A (zh) * 2020-11-16 2020-12-18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13126253A (zh) * 2021-03-04 2021-07-16 重庆融豪太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直射式短焦投影镜头
CN113126253B (zh) * 2021-03-04 2022-06-21 重庆融豪太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直射式短焦投影镜头
CN113448179A (zh) * 2021-07-02 2021-09-28 浙江大学 纳米激光直写物镜
CN113448179B (zh) * 2021-07-02 2022-05-24 浙江大学 纳米激光直写物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38954B2 (en) 2009-05-26
US20070263295A1 (en) 2007-11-15
JP4890090B2 (ja) 2012-03-07
KR20070109892A (ko) 2007-11-15
JP2007304241A (ja) 2007-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1193A (zh) 放大镜系统
CN101256263B (zh) 摄像透镜
JP5370109B2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US6417975B1 (en) Taking lens system
CN201754201U (zh) 图像读取透镜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8535834B (zh) 光学镜头和成像设备
US6353509B1 (en) Wide-angle lens
CN102132189B (zh)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3502869A (zh) 物镜光学系统
CN102043235B (zh) 变焦镜头和具有该变焦镜头的图像拾取装置
KR101758622B1 (ko) 줌 렌즈계
US7522347B2 (en) Zoom optical system and electronic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2053348A (zh) 微距镜头系统和包括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拾取装置
JP4917922B2 (ja) ズームレンズ系、撮像装置及びカメラ
CN109425973A (zh)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JP4574257B2 (ja) 大口径広角レンズ
US6865031B2 (en) Imaging lens system and image tak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10221417A (zh) 广角光学系统及光学设备
US7403345B2 (en) Zoom optical system and electronic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710934B2 (en) Compact zoom lens system
US20080117315A1 (en) Zoom optical system and electronic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027335B2 (ja) 小型ズームレンズ
JPH10268188A (ja) 低照度撮影用大口径レンズ
JPH11249008A (ja) 結像レンズ
CN101246254B (zh) 变焦透镜系统和利用该变焦透镜系统的光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10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HOYA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Banqiao District, the former wild Ting, 2 Ding mu, 36 times, No. 9

Applicant before: Pentax Co., Ltd.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