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9881A - 图案形成装置及图案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案形成装置及图案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9881A
CN101069881A CNA2007100968563A CN200710096856A CN101069881A CN 101069881 A CN101069881 A CN 101069881A CN A2007100968563 A CNA2007100968563 A CN A2007100968563A CN 200710096856 A CN200710096856 A CN 200710096856A CN 101069881 A CN101069881 A CN 101069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attern
coating
mentioned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68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9881B (zh
Inventor
杉浦好典
西川潤
中岡良一
金田知佳
原田昭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 TENG INTERNATL HOLDINGS Ltd
Ju Te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Inoa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LI CO Ltd
Ju Te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Inoa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042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1604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LI CO Ltd, Ju Te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Inoac Corp filed Critical SANL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9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9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69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98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在涂膜上形成图案的情况下,含有磁性体的涂料涂覆到被涂饰物上,形成涂膜,沿着该涂膜的表面,配置有多个片状磁铁。相邻的片状磁铁,以片状磁铁的侧面互相接触的状态配置,以使其表面的磁极和背面的磁极各不相同。涂料含有热塑性树脂、扁平状磁性体、特定的低沸点溶剂和高沸点溶剂。借助片状磁铁给涂膜外加磁场,在该磁场作用下,涂膜中的磁性体取向,在片状磁铁的接触部位上,磁性体大致平行于涂膜表面取向。此时,光被涂膜中的磁性体反射,形成图案。

Description

图案形成装置及图案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将含有薄片状磁性体的涂料,往诸如非磁性体的被涂饰物上涂覆时或涂覆后,通过外加磁场引导磁性体取向,再根据该磁性体的取向形成图案的图案形成装置及图案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有人做过这样的提案:在被涂饰物表面,涂覆含有磁性粉的涂料之后,藉磁铁所产生磁场的作用,引导磁性粉取向,在涂膜上形成文字及图形浮起之类的图案。在日本专利特开平5-337424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制造具有形成这种图案的涂膜之成形品的装置。该制造装置包括:支撑成形品主体的支撑机构;和在成形品主体表面涂覆配有薄片状磁性体的透明或半透明液状涂料,形成涂膜的涂膜形成机构;和形成作用于涂膜中磁性体的磁场之磁场形成机构;以及使磁场发生变化的磁场变化机构。在磁场形成机构中,相邻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互相隔开配置,形成一个从第一磁铁的N极,向第二磁铁的S极延伸的磁场(磁力线)。
由于配入涂料中的磁性体,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沉降或凝聚,而且在进行涂饰作业时,在涂饰机中也容易沉降,所以有时得不到所形成图案边界部的清晰感以及图案的深浅感。因此,为了谋求磁性体的轻量化,也有人做过这样的提案,例如采用磁性体中包覆有合成树脂的粉末,或采用用磁性体包覆的云母。在此情况下,磁性体的比重变小,磁性体难以沉降和凝聚,跟上述现有技术相比,能得到均匀的图案。然而,合成树脂及云母都是非磁性体,因涂饰时的条件不同,所以磁性体不能按想象那样取向,因而没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外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特开2003-176452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磁性图案形成涂料。该磁性图案形成涂料在涂料涂覆1分钟后的涂膜的固含设定在70重量%以下。
然而,在日本专利特开平5-337424号公报记载的制造装置的磁场形成机构中,由磁场产生的磁力线的方向,设定在形成图案轮廓线的大致中央部,即第一磁铁边缘和第二磁铁边缘之间的大致中央部位,并与涂膜的表面大致平行。换句话说,从N极指向S极的磁力线的极值(极大值),位于第一磁铁边缘和第二磁铁边缘之间的大致中央部位。为此,基于靠磁场引导的磁性体取向的图案,具有较宽的幅度,该图案变得模糊不清,得不到图案的清晰感。另外,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即存在于涂膜内部深处的磁性体,也如上所述取向,得不到图案的深浅感,而且在表示由看图案的角度而引起的图案移动的所谓移动感方面,也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176452号公报记载的图案形成涂料中,只不过是将在涂料涂覆1分钟后的涂膜固含设定在70重量%以下。因此,涂料中的磁性体在外加磁场中,即便沿着磁力线的方向取向了,由于此后涂料粘度的上升不够,磁性体的取向也维持不住。因此,存在着磁性体取向凌乱,不能提高涂膜图案的清晰感、深浅感,以及移动感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助含有磁性体的涂膜,能形成具有良好清晰感、深浅感和移动感图案的图案形成装置及图案形成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图案形成装置。在该图案形成装置中,各片状磁铁的侧面互相接触,以使相邻的许多片状磁铁表面及背面的磁极,在相邻的片状磁铁之间各不一样。沿着通过含扁平状磁性体的涂料涂覆到被涂饰物上而形成的涂膜表面,配置有多个上述片状磁铁。借助这些多个片状磁铁,给涂膜外加磁场。该磁场引导上述涂膜中的磁性体取向,在各片状磁铁的接触部位,磁性体大致平行于涂膜的表面取向。图案形成装置的结构,至少可使各片状磁铁接触部位上的磁性体在涂膜上形成图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图案形成方法。该图案形成方法,包括沿着通过含有扁平状磁性体的涂料,涂覆在被涂饰物上所形成的涂膜表面,配置多个片状磁铁并使之互相邻接的工序;和借助上述多个片状磁铁,给涂膜外加磁场,上述涂膜中的磁性体在该磁场的作用下进行取向,在各片状磁铁的接触部位,磁性体大致平行于涂膜的表面取向,至少通过各片状磁铁接触部位上的磁性体,在涂膜上形成图案的工序。上述多个片状磁铁,配置成各片状磁铁的侧面互相接触,以使相邻片状磁铁表面的磁极及背面的磁极,在相邻的片状磁铁之间是各不相同的。上述涂料还含有热塑性树脂、沸点在50℃以上100℃以下的低沸点溶剂和沸点超过100℃且在200℃以下的高沸点溶剂。上述涂料的粘度设定如下:在正常状态下,涂料涂覆在被涂饰物后20~60秒时的粘度是2,000~500,000mPa·s,与此同时,涂覆后从超过60秒到120秒为止之间的涂料粘度是100,000mPa·s以上,而且涂覆后从超过60秒到120秒为止之间的涂料粘度,设定得比涂覆后20~60秒时的涂料粘度更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被涂饰物表面形成涂膜的同时,被涂饰物的背面配置有片状磁铁情况下的磁力线图。
图2是表示具有圆孔的片状磁铁的圆孔内周面和呈圆形状的片状磁铁的外周面相接触状态的俯视图。
图3A~D是表示片状磁铁制造工序的图。
图4是表示涂料涂覆后的经过时间和涂料粘度之间关系的图表。
图5是说明由涂膜构成的图案的清晰感、深浅感和移动感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涂膜的图案和涂膜的移动感的图。
图7是表示在被涂饰物的表面形成涂膜的同时,在被涂饰物的背面,间隔相邻配置各片状磁铁时的磁力线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间隔相邻配置片状磁铁情况下,涂膜中磁性体反射光的状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图2及图3D所示,图案形成装置,具备许多呈片状的磁铁。在这许多片状磁铁当中,其中一种片状磁铁11,从该片状磁铁11的上方来看,呈四方形(正方形)形状,同时,在中心部位具有圆孔,在该圆孔内,镶有另一种圆板状的片状磁铁12。片状磁铁11有着各种各样的厚度,所谓片状,除了一般称为片状的形状之外,还包括称为薄膜状或板状的形状。片状磁铁11的形状,不限定为四方形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形状、六边形形状等多边形形状、圆形状或椭圆形状。因为图案的形状取决于片状磁铁12的形状,所以,片状磁铁12,既可以是具有表示除圆形状之外图形的形状,也可以是表示N、A等文字的形状。
片状磁铁12,在其表面(图1或图3D中片状磁铁12的上面)具有N极,在其背面(图1或图3D中片状磁铁12的下面)具有S极。位于片状磁铁12周围的片状磁铁11,在其表面具有S极,在其背面具有N极。也就是说,在相邻的片状磁铁11和12之间,该相邻的片状磁铁12和片状磁铁11的表面磁极和背面磁极,设置成各不相同。片状磁铁12的外周面(侧面)13和片状磁铁11的内周面(侧面)14接触。图3D是图2之3D-3D线的剖视图。
具有上述结构的图案形成装置,按如下所述方法制造。也就是说,如图3A所示,具有四方形形状的片状磁铁11,是用磁铁片做成的,然后磁化成表面有S极,背面有N极。磁铁片是用塑料、橡胶等一般的材料做成的。接着,为了形成如图3B所示具有圆形状的图案,作为具有圆形状的分离片的片状磁铁分离片12,是从片状磁铁11的中心部冲压出来的。此时,在片状磁铁11上,形成有作为片状磁铁12分离形迹的分离孔15。接下来,如图3C所示,片状磁铁12的表面和背面翻转过来。最后,如图3D所示,翻转过来的片状磁铁12,镶回到片状磁铁11的分离孔15内。这样,就得到相邻片状磁铁11、12之间磁极颠倒的图案形成装置。采用这种图案形成装置,在涂膜上形成图案的时候,在涂膜的表面和背面,就分别形成互相对称的具有圆形状的图案。
图案形成装置也可以按如下所述方法制得。也就是说,为了准备构成具有四方形形状的片状磁铁的未磁化的磁铁片,以形成圆形状的图案,磁铁片的中心部位被冲压成圆形状的孔。据此,具有圆形状的分离片,从磁铁片分离出来。此时,在磁铁片上形成作为分离片分离形迹的分离孔。然后,对磁铁片及分离片分别进行磁化。此时,磁铁片及分离片被磁化成具有朝互不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磁力线。接下来,被磁化的分离片镶回到磁铁片的分离孔内。这样做,也可以得到相邻的片状磁铁11、12之间的磁极颠倒了的图案形成装置。
如图1所示,在由非磁性体构成的板状被涂饰物16上面,涂覆含有扁平状磁性体的图案形成用涂料(以下,简称“涂料”),形成涂膜17,与此同时,沿着作为涂膜17表面的涂膜面,配置有上述片状磁铁11、12。也就是说,片状磁铁11、12用粘接胶带粘贴到被涂饰物16的背面,或者片状磁铁11、12被相隔一定距离配置在涂膜17的上方。在此状态下,由片状磁铁11、12产生的磁场,作用到涂膜17中的磁性体上。
上述涂料除含有扁平状磁性体之外,还含有热塑性树脂和特定溶剂。热塑性树脂具有对溶剂的良好溶解性,以及随着溶剂从溶液挥发时涂料粘度可按指数函数上升的粘性特性。作为具有这样粘性特性的热塑性树脂,最好是醋酸乙烯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以及醋酸纤维素丁化树脂。作为醋酸乙烯酯系树脂,例如可以列举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合树脂以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树脂。
在涂料涂覆到被涂饰物之时或之后,在外加磁场时,磁性体便沿着其磁力线方向取向,在涂膜上形成图案。磁性体具有扁平状,具体来说,磁性体具有薄片状、板状片状或薄膜状,以使之能反射光。该磁性体用氧化铁、镍、钴及其合金等强磁性体形成。作为磁性体,也可以采用包覆有磁性材料的颜料。也就是说,作为磁性体,也可以采用在公知的颜料中包覆有磁性金属等磁性材料的。作为颜料,可以列举云母(mica)、二氧化钛包覆云母、薄铝片、不锈钢薄片、氧化铝薄片以及玻璃薄片。作为磁性金属,可以列举镍、铁、钴和铜。磁性体具有1~80μm左右的长度和0.1~20μm左右的厚度。
上述特定的溶剂,包括沸点在50℃以上100℃以下的低沸点溶剂和沸点超过100℃且在200℃以下的高沸点溶剂。通过低沸点溶剂和高沸点溶剂配合使用,并如后所述,将涂料的固含设定在5~15质量%这一比较低的范围之内,可以得到以下效果。即,可降低涂料刚涂到被涂饰物之后在被涂饰物上涂膜的粘度,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经过,由于低沸点溶剂很快挥发,涂料的固含升高,可使涂膜的粘度按指数函数关系上升。因此,在涂料刚涂到被涂饰物之后,涂料中的磁性体很容易按磁力线取向,而且其后磁性体的取向状态也易于保持。
被涂物上的涂膜粘度,不用说跟溶剂的蒸发速度有关,跟溶剂的溶解参数(SP值)也有关系。蒸发速度用以下方法测定。首先,把半径为5mm的铝罐置于精密天平上。然后,往铝罐中加入0.1g醋酸正丁酯(n-butyl acetate)。再测定罐内醋酸正丁酯的90%被蒸发减少的时间,并将此时间规定为蒸发速度的标准值(100)。在溶剂的减少时间比醋酸正丁酯的减少时间更短的情况,即溶剂比醋酸正丁酯更容易蒸发的情况下,溶剂的蒸发速度为100以上,在溶剂的减少时间比醋酸正丁酯的减少时间更长的情况,即溶剂比醋酸正丁酯更难蒸发的情况下,溶剂的蒸发速度为100以下。
作为低沸点溶剂,可以列举甲乙酮(沸点79.6℃,蒸发速度465,SP值9.27)、醋酸乙酯(沸点76.8℃,蒸发速度525,SP值9.08)、丙酮(沸点57℃,蒸发速度720,SP值9.75)、以及异丙醇(沸点82℃,蒸发速度205,SP值11.5)等。作为高沸点溶剂,可以列举甲基异丁酮(沸点116.7℃,蒸发速度160,SP值8.31)、醋酸正丁酯(沸点126.3℃,蒸发速度100,SP值8.47)、二甲苯(沸点142℃)、二异丁基甲酮(沸点168.2℃,蒸发速度18,SP值8.22)、乙二醇一丁醚(沸点192℃,蒸发速度3,SP值8.9)、醋酸异丁酯(沸点118℃,蒸发速度175,SP值8.42)、以及丙二醇一乙基醚醋酸盐(沸点146℃,蒸发速度40,SP值9.2)等。
作为上述高沸点溶剂,较好的办法是将具有超过100℃且在150℃以下的沸点的第一高沸点溶剂和具有超过150℃且在200℃以下的沸点的第二高沸点溶剂组合使用,这样能细微地调配在涂料涂覆后的溶剂的挥散量,也使涂料粘度变得易于控制。作为第一高沸点溶剂,比如说可以列举甲基异丁酮(沸点116.7℃)、醋酸正丁酯(沸点126.3℃)、以及二甲苯(沸点142℃)等。作为第二高沸点溶剂,比如说可以列举乙二醇一丁醚(沸点192℃)、以及二异丁基甲酮(沸点168.2℃)等)。
涂料,作为着色剂最好含有染料和颜料,这可以提高涂膜图案的装饰感。作为染料,比如或可以列举单偶氮、双偶氮、金属络盐偶氮、蒽醌、靛蓝系、酞菁、吡唑啉酮、均二苯代乙烯、噻唑、喹啉、二苯基甲烷、三苯甲烷、吖啶、(夹)氧杂蒽、吖嗪、噻嗪、噁嗪、聚甲炔、靛酚、二萘嵌苯等。作为颜料,比如说可用列举有机系颜料、金属粉颜料以及光亮性颜料。作为有机系颜料,比如说可以列举偶氮色淀系、不溶偶氮系、缩合偶氮系、酞菁系、二萘嵌苯系、二噁嗪系、靛蓝系、喹吖(二)酮、异哚吲满基酮系、苯并咪唑酮系、二酮吡咯基吡咯系和金属络化物等;作为金属粉颜料,比如说可以列举黄色氧化铁、红色氧化铁、炭黑、二氧化钛等;作为光亮性颜料,可以列举干涉云母以及着色云母。
涂料也可以含有氨基树脂、异氰酸盐化合物或者异氰酸盐块体、环氧化合物、聚碳酸酯二酰亚胺等固化剂,在此情况下,利用这些固化剂,例如可以固化上述热塑性树脂。另外,涂料中也可含有一般常配入涂料中的成分,如抗氧化剂,匀染剂、消泡剂、增粘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在涂料的固含中,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以60~93质量%为佳,磁性体的含量以7~35质量%为佳。在热塑性树脂的配合量低于60质量%的情况下,有可能涂膜的光滑度受损,也有可能涂膜对被涂饰物的密合性下降。在热塑性树脂的含量超过93质量%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因磁性体的配合量相对变少,导致在涂膜上不能形成所希望的图案。在磁性体含量低于7质量%的情况下,被涂饰物的颜色及图案都容易受到磁性体含量的影响,而且涂覆涂料后外加磁场时,因取向的磁性体不足,而难以得到漂亮的图案。在磁性体的含量超过35质量%的情况下,磁性体变得过剩,反而给取向带来障碍,有可能使得涂料中的磁性体发生沉降或凝聚,或者涂膜的内部凝聚力下降,引起凝聚破坏。
在涂料的固含中,作为着色剂的染料的含量上限以33质量%为佳。在此情况下,固含中着色剂的含量和上述磁性体的含量以共计7~40质量%为佳。在着色剂含量超过33质量%的情况下,涂料中着色剂的分散性下降,涂膜的着色变得过深,有可能使其跟其他成分含量的平衡变得不好。
为了降低涂料涂覆后的初期涂料粘度,促进磁性体按照磁力线的方向取向,涂料中的不挥发分,即固含以5~15质量%为佳。在不挥发分含量低于5质量%的情况下,涂料涂覆后时间无论经过多久粘度也不会充分上升,涂料变得容易垂滴,难以维持磁性体的取向状态。在不挥发成分超过15质量%的情况下,不能充分降低涂料涂覆后初期的粘度。
涂料的制备方法是,先准备好热塑性树脂溶液,之后,于热塑性树脂溶液中配入磁性体,制备成涂料底料,该涂料底料再用由上述低沸点溶剂及高沸点溶剂混合而成的稀释溶剂稀释即成。在此情况下,树脂溶液的制备,磁性体的配入以及稀释溶剂的稀释,最好都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进行,以使热塑性树脂的溶解完全或者磁性体的分散良好。为了使磁性体分散良好,例如,也可以在不给涂膜密合性带来影响的范围内使用分散剂。对稀释溶剂的组成以及涂料底料和稀释溶剂的配入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不过,对涂料涂覆后涂料粘度的设定,要能满足上述条件。
最好是上述稀释溶剂含有40~75质量%的低沸点溶剂,5~10质量%的第一高沸点溶剂和20~55质量%的第二高沸点溶剂。通过多设定低沸点溶剂含量,能降低涂料涂覆后初期的涂料粘度,使磁性体的取向更加容易。另外,通过较多地设定第二高沸点溶剂的含量,可以促进涂料涂覆后涂料粘度的上升。而且,通过配入少量的第一高沸点溶剂,可以高精度地控制涂料的粘度。具有这样组成的涂料,其粘度通常设定在60~80mPa·s这一低粘度范围之内,可以使涂料的涂覆操作更容易进行。
在正常状态下,被涂物表面涂覆后20~60秒之后的粘度,设定在2,000~500,000mPa·s。这样,通过将涂料涂覆后初期的粘度调得比较低,在外加磁场的时候,就可能使磁性体沿着磁力线进行取向。所谓正常状态,是指温度在15~35℃,相对湿度在40~90%的气氛(环境)条件。上述涂料的粘度在低于2,000mPa·s的情况下,涂料的粘度低,被涂覆涂料的流动性大,涂料变得容易垂滴,涂覆作业变得困难,同时,得不到所希望的涂膜的膜厚。上述涂料的粘度在超过500,000mPa·s的情况下,涂料粘度变高,磁性体的取向受妨碍,涂膜上形成的图案中,得不到清晰感、深浅感及移动感。
涂料涂覆后从超过60秒到120秒为止之间的涂料粘度,设定在100,000mPa·s以上。涂料的粘度在100,000mPa·s以上的情况下,涂料粘度高,以致该涂料粘度的测定变得不可能,或者涂料固化。通过较高地设定上述期间的粘度,可以固定于磁性体的取向状态。在上述期间涂料粘度低于100,000mPa·s的情况下,在磁场作用下取向的磁性体,其取向不能维持不变,而会出现取向凌乱,得不到所希望的涂膜图案。
涂料涂覆后从超过60秒到120秒后为止之间的涂料粘度,设定成比涂料涂覆后20~60秒时的涂料粘度更大。也就是说,涂料涂覆后的后期粘度设定得比其初期粘度更高。据此,磁性体的取向及其固定便得以实现。在涂料粘度设定成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下,不能引导磁性体沿着磁力线取向,而且不能进行磁性体的固定。在涂料涂覆到被涂饰物的情况下,如果上述各粘度条件都得到满足就好,也可以采取加热等方法,对涂料进行强制处理。在此情况下,可以促进涂料粘度的调整。由此得到的涂膜,其干燥膜厚在5~50μm左右。
在图1中,从片状磁铁12的N极,向片状磁铁11的S极延伸的磁力线(磁场)18,用箭头表示。如此箭头所示,在两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上,磁力线18大致平行于涂膜面取向。换句话说,在相邻的片状磁铁11、12的磁极之间,闭合磁力线18的极值(极大值),位于相邻的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之上。因此,在由相邻的片状磁铁11、12的磁场的作用下,分散于被涂饰物16上涂膜17中的磁性体,沿着磁力线18延伸的方向进行取向。因此,在两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上,磁性体大致平行于涂膜面取向。其结果,来自涂膜17上方的光,受涂膜17中的磁性体的作用,在两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最容易被反射,所以可以清楚地识别涂膜面。
以下,参照图5及图6,说明采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图案形成装置,可以增强涂膜17的图案清晰感、深浅感及移动感的理由。在从正上方观看涂膜17的时候,如图6中实线所示,可以识别有清晰感的圆环状图案21。若眼睛向图6右侧倾斜,那圆环状图案21就移动到右侧(图6之双点划线)。图案21移动的距离L就是移动距离。
如图5所示,从正上方用眼睛22观看涂膜17的时候,在涂膜17中的磁性体23中,入射光24a照射在沿水平方向取向的磁性体23上后反射,反射光24b朝正上方进入眼睛22。此时,沿水平方向取向的磁性体23,因其取向方向一致,所以,来自该磁性体23的反射光24b得以增强。因此,能清晰看到上述圆环状图案21。另外,因为涂膜17内部深处(图5的下部)的磁性体23,也是沿水平方向取向,来自该磁性体23的反射光24b,也进入眼睛,所以图案21呈现深浅感。
接下来,若将眼睛22朝图5右侧(约45度)倾斜,则在磁性体23中,射到朝右侧(约22.5度)倾斜的磁性体23的入射光24a被反射,反射光24b被眼睛22所辨认。此时,朝右侧倾斜的磁性体23,因为其角度也是一致的,所以,来自该磁性体23的反射光24b也被增强,从而可以清晰看到图案21。因此,可以辨认出图案21只移动了距离L。
如图7所示,在相邻的片状磁铁11、12互相不接触,片状磁铁11的内周面1 4和片状磁铁12的外周面13之间设置有间隙20的情况下,由在两片状磁铁11、12之间闭合的磁力线18描绘的圆弧的半径(曲率半径)变大。而且,磁力线18的方向变成大致与涂膜面平行的位置,就是形成图案的轮廓线的大致中央部位,也就是在片状磁铁11的内周面14和片状磁铁12的外周面13之间的大致中央部位。因此,基于磁性体23取向的图案,具有较宽的宽度,变成模糊不清的东西。而且,存在于涂膜17内部深处的磁性体23,也与位于涂膜17表面的磁性体23同样取向,所以,既得不到图案的深浅感,也得不到移动感。
对此,进一步参照图8加以说明。在如图8所示的情况下,虽然可以看到在磁性体23中,有某种程度的方向性,不过,因为磁性体23未能很好地取向,所以,当从正上方用眼睛22观看涂膜17的时候,以及将眼睛22朝右侧倾斜后来看涂膜17的时候,反射光24b不一致,不能清楚地辨认图案21。因此,即便移动眼睛22出现能清楚看到图案21的一部分,那也是局部的,而且其位置不确定,实质上也得不到移动感。
相邻的片状磁铁11、12,以其表面和背面的磁极互不相同,且互相接触的状态配置。在被涂饰物16的表面,涂覆有含磁性体23的涂料,形成涂膜17。在被涂饰物16的背面,粘贴着片状磁铁11、12。借助片状磁铁11、12,在涂膜17上外加磁场。由该磁场产生的磁力线18,从一边的片状磁铁12的N极,到另一边的片状磁铁11的S极,在两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上具有极大值。
涂料是通过将热塑性树脂溶解于有机溶剂之后,再配入磁性体23,制备成涂料底料,接着再用给定的低沸点溶剂及高沸点溶剂混合而成的稀释溶剂,对涂料底料进行稀释而制备成的。当将制备好的涂料涂覆到被涂饰物16上时,因为溶剂中含有低沸点溶剂,所以,在涂料涂覆后的初期,涂料的粘度比较低,即便是狭窄的区域,磁性体23都能借助磁场,沿着磁力线18方向,在完全一致的状态下快速取向。在涂料涂覆后的后期,因为低沸点溶剂迅速挥发,涂料的粘度平稳上升,所以已经取向的磁性体23便固定在那个状态之下。
位于片状磁铁11、12接触部位19上的磁性体23,大致平行于涂膜面取向。在涂膜17中,光线照射到方向一致的磁性体23上,由于该反射光24b的方向也一致,由强反射光24b形成的明亮部分,和因没有反射光24b而昏暗的部分之间的对比度变得很大,图案21的边界部分变得很清晰。而且,因存在于涂膜17内的深处位置的磁性体23,也与存在于浅位置的磁性体23,在相同方向取向,所以,来自深位置磁性体23的反射光24b,和来自浅位置磁性体23的反射光24b,都能一起识别,能感觉到图案的深浅。另外,在移动眼睛的时候,在改变了被涂饰物16方向的时候,或者改变了光的方向时,都能看到存在于别的位置的、来自于取向方向一致的磁性体23的反射光24b,所以看起来,简直就好像图案21在移动着一样。
上述实施方式可发挥以下效果。
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图案形成装置中,为了使相邻的片状磁铁11、12表面磁的极和背面的磁极,在相邻的片状磁铁11、12之间各不相同,是在片状磁铁11、12互相接触的状态下,让片状磁铁11、12沿着被涂饰物16上的涂膜面而配置的。于是,在两片状磁铁11、12接触部位19上的磁性体23大致平行于涂膜面取向。因此,尤其在片状磁铁11、12接触部位19的涂膜17的图案,能清楚显现,同时可形成深浅感及移动感良好的图案。而且,因为即使在除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以外部位的各个位置上,磁性体23也都取向一致,所以也可以发挥与接触部位19相同的效果。
图案形成装置按以下的工序制得。即,将未经磁化的磁铁片,沿着给定的图案切断,分离片从磁铁片分离出来。此时,在磁铁片中形成有分离孔。接着,磁铁片及分离片分别进行磁化。此时,磁铁片及分离片被磁化成具有朝各不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磁力线。然后,被磁化的分离片镶回到磁铁片的分离孔内。通过这些工序,可以很容易制造出图案形成装置。
图案形成装置按照以下工序也能制得。也就是说,将磁化后的片状磁铁11沿着圆形状的图案切断,从片状磁铁11分离出片状磁铁12。接着,片状磁铁12的表面及背面被翻转之后,片状磁铁12镶回到片状磁铁11的分离孔15内。通过这些工序,通过一次磁化操作就能容易地制造出图案形成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案形成方法中,相邻的片状磁铁11、12,配置成片状磁铁11、12的侧面互相接触,以使其表面和背面的磁极互不相同。然后,沿着涂膜面配置上述片状磁铁11、12,借助该片状磁铁11、12,在涂膜17上外加磁场,该涂膜面是通过含有扁平状磁性体23的涂料在被涂饰物16上涂覆而形成的。因此,在片状磁铁11、12接触部位19的磁性体23,大致平行于涂膜面取向,存在于涂膜17内部深处的磁性体23,也与存在于表面部的磁性体23在相同方向一致取向。因此,在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上的涂膜17的图案21,能清楚显现,同时,能形成深浅感及移动感良好的图案。
另外,涂料含有沸点在50℃以上100℃以下的低沸点溶剂和沸点超过100℃且在200℃以下的高沸点溶剂。涂料涂覆后在20~60秒时的涂料粘度设定在2,000~500,000mPa·s,涂料涂覆后从超过60秒到120秒后为止之间的涂料粘度,设定在100,000mPa·s以上。而且,涂料涂覆后从超过60秒到120秒后为止之间的涂料粘度,设定得比涂料涂覆后20~60秒时的涂料粘度更大。因此,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即使是狭窄的范围,磁性体23也容易按磁力线18方向进行取向,此后,由于涂料具有高粘度,或被固化,磁性体23的取向状态可维持不变。如上所述,借助片状磁铁11、12的配置和特定涂料的组合使用,可以发现涂膜17上清晰感、深浅感及移动感均优良的图案21。
借助在相邻片状磁铁11、12接触部位19附近的磁场引导下取向的磁性体23形成的图案21,上述效果,尤其在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上能得到发挥。
在相邻片状磁铁11、12的磁极间闭合的磁力线18的极值位于相邻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上,据此,磁力线18在相邻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上,沿着涂膜面的方向延伸,同时,在涂膜17内的磁性体23中,也沿着与上述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可与涂膜17内的其他部分明确区别。因此,上述效果可以在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为涂料中的热塑性树脂由于是醋酸乙烯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或醋酸纤维素丁化树脂等,所以可以按照这些树脂的特性,很容易控制涂料的粘性。
由于将涂料的不挥发分设定在5~15质量%这一小范围之内,所以可以降低涂料涂覆后的初期粘度,可容易地让磁性体23取向。
由于涂料采用含有染料及颜料的着色剂,所以可使涂膜17着色,提高上述效果。
由于被涂饰物16具有片状,所以可以使片状磁铁11、12磁场能更均匀地作用到涂膜17中的磁性体上。
由于涂膜面是平坦的,所以可能消除涂膜面上多余的反射光。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做如下的变更。
也可以使用三个以上的上述片状磁铁,将各片状磁铁配置成各相邻片状磁铁的磁极互不相同。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改变涂膜17上形成的图案。
在被涂饰物16的表面具有曲面,在该表面上形成有涂膜17的情况下,片状磁铁11、12,也可以沿涂膜17表面配置成曲面状。
也可以预先测定好基于片状磁铁11、12的磁场强度与被涂饰物16的厚度、涂膜17的厚度、磁性体23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磁性体23的取向(图案21的发现),并将该数据用于形成所希望图案21。
作为磁性体23,也可以由具有不同材质的许多磁性体23组合起来,或者由具有不同大小的许多磁性体23组合起来使用。在此情况下,可能使图案21更加新颖。
作为上述稀释溶剂,也可以分别使用多种第一高沸点溶剂或第二高沸点溶剂,更精细地调整涂料的粘度。
在使用上述图案形成装置,在涂膜上形成图案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各种条件下的粘度超出上述范围的涂料。
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进一步地具体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各个例子之中,只要没有特别申明,“份”均表示“质量份”。“%”均表示“质量%”。首先制备了如下所示三种涂料底料。
(涂料底料A)
在带搅拌装置的不锈钢制的容器内,加入甲基异丁酮(MIBK)381份,甲乙酮(MEK)164份,将其一边搅拌,一边供给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合树脂(道尔化学公司制,商品名VMCH)130份,调制成树脂溶液。然后往其中添加二甲苯70份及蒽醌系染料(有本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兰塑料8550)18份,充分搅拌后溶解。其次,供给磁性体(氧化铁,板状或薄片状,钛工业(株)制,商品名AM-200)23份,一边搅拌,再一边投入醋酸正丁酯212份,充分搅拌,得到涂料底料A。涂料底料A的不挥发成分是17%。
(涂料底料B)
采用与涂料底料A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依次供给如下所示的原料,得到涂料底料B。涂料底料B的不挥发成分是17%。
如下所示的丙烯酸树脂溶液a                120份
如下所示的丙烯酸树脂溶液b                90份
流变剂(日本油漆(株)制,商品名AZS-522)    40份
蒽醌系染料(与涂料底料A相同)              20份
磁性体(钛工业(株)制,商品名AM-200)       22份
醋酸乙酯                                 245份
二甲苯                                   100份
醋酸正丁酯                               286份
(涂料底料C)
采用与涂料底料A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依次供给如下所示的原料,得到涂料底料C。涂料底料C的不挥发成分是17%。
如下所示的丙烯酸树脂溶液a                120份
如下所示的丙烯酸树脂溶液b                90份
流变剂(日本油漆(株)制,商品名AZS-522)    40份
酞菁颜料料浆                             20份
(日本碧化学公司制,由16.5份酞菁颜料,57.0份如下所示的丙烯酸树脂溶液a,2.3份乙二醇一丁醚,8.8份甲基异丁酮及8.8份甲苯组成,颜料料浆的固含48%,颜料料浆中的颜料浓度16.5%,涂料A固含中的颜料浓度34.4%)
磁性体(钛工业(株)制,商品名AM-200)       22份
醋酸乙酯                                 230份
二甲苯                                   90份
醋酸正丁酯                               253份
(丙烯酸树脂溶液a)
在装备有搅拌机、温度计、回流管、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及带恒温器的加热装置等设备的聚合反应容器里,加入甲苯17份、以及醋酸正丁酯10份,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升温到110℃。其次,将异丁烯酸甲酯40份,苯乙烯15份,2-羟基-甲基丙烯酸乙酯7份,乙基己基丙烯酸脂37份及异丁烯酸1份的单体混合溶液和由甲苯15份、醋酸正丁酯5份以及t-丁基-过氧-2-乙基己酯0.8份组成的聚合引发剂溶液,分别注入滴液漏斗内,用三个小时滴下,进行聚合反应。其间,聚合反应溶液在搅拌状态下维持在110℃。
接下来,将由甲苯5份,醋酸正丁酯5份,t-丁基-过氧-2-乙基己酯0.2份组成的聚合引发剂溶液,维持聚合反应溶液的温度在110℃,用两个小时滴下,完成了聚合反应。此后,将聚合反应溶液的温度冷却到80℃,并按顺序将甲苯33份及醋酸正丁酯10份加入,得到丙烯酸树脂溶液(丙烯酸树脂清漆)a。该丙烯酸树脂溶液a的树脂固含是50%,从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gel permeationchromatography)的聚苯乙烯换算的测定,质量平均分子量是49,000。树脂固含按以下方法算出。
树脂固含(%)=(Y/X)×100
在上式中,X表示丙烯酸树脂溶液a的样品量(g),Y表示将丙烯酸树脂溶液a样品放在烘箱内,于110℃干燥3小时后的质量(g)。
(丙烯酸树脂溶液b)
在装备有搅拌机、温度计、回流管、滴液漏斗、氮气导入管及带恒温器的加热装置等设备的聚合反应容器里,加入二甲苯20份、以及醋酸正丁酯MIBK10份,一边搅拌一边缓慢升温到130℃。其次,将异丁烯酸甲酯61份,苯乙烯15份,2-羟基-甲基丙烯酸乙酯2.5份,乙基己基丙烯酸脂20份及异丁烯酸1.5份的单体混合溶液和由甲苯20份、醋酸正丁酯MIBK10份以及t-丁基-过氧-2-乙基己酯1.1份组成的聚合引发剂溶液,分别注入滴液漏斗内,用三个小时滴下,进行聚合反应。其间,聚合反应溶液在搅拌状态下维持在130℃。
接下来,将由二甲苯10份,醋酸正丁酯MIBK5份,t-丁基-过氧-2-乙基己酯0.4份组成的聚合引发剂溶液,维持聚合反应溶液的温度在130℃,用两个小时滴下,完成了聚合反应。此后,将聚合反应溶液的温度冷却到80℃,并按顺序将甲苯10份及醋酸正丁酯15份加入,得到丙烯酸树脂溶液(丙烯酸树脂清漆)b。该丙烯酸树脂溶液b的树脂固含是50%,从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的聚苯乙烯换算的测定,质量平均分子量是16,000。树脂固含用与丙烯酸树脂溶液a同样的方法算出。
(稀释溶剂)
用甲乙酮、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及二异丁基甲酮,调制了如表1所示的三种稀释溶剂α,β及γ。
(表1)
    稀释溶剂α     稀释溶剂β     稀释溶剂γ
  甲乙酮(%)     23     23     23
  醋酸乙酯(%)     39     19     51
  醋酸正丁酯(%)     6     6     6
  二异丁基甲酮(%)     32     52     20
(实施例1)
作为被涂物16,准备了四张市售的ABS树脂板(黑色,长20cm,宽15cm,厚0.1cm),用异丙醇擦拭了涂覆表面。另外,作为多个片状磁铁,使用按以下方法做成的磁铁:将已经磁化的四方形状的片状磁铁(边长65mm的正方形,厚2.1mm)11的中心部冲剪成圆形状,将片状磁铁(直径40mm)12从片状磁铁11分离,翻转片状磁铁12,镶回到片状磁铁11的分离孔15内。也就是说,使用片状磁铁11的内周面14和片状磁铁12的外周面13互相接触的磁铁。该片状磁铁11、12在涂料涂覆之前,用粘接胶带粘贴在ABS树脂板的背面,使片状磁铁12的N极与ABS树脂板的背面接触。用它作为图案涂膜用试样。其余的三张ABS树脂板,供测定涂料在涂覆30秒后,60秒后以及90秒后的粘度使用。实施例1的图案形成用涂料,是将100份涂料A和100份稀释溶剂α混合,搅拌调制而成。该图案形成用涂料在涂覆时的不挥发成分是8.5%。
然后,置于温度20℃、相对湿度(RH)65%的气氛下,使用喷枪(阿耐思特岩田(株)制造,商品名W-100),在四张ABS树脂板的表面,喷涂图案形成用涂料,以得到干燥膜厚约为10μm的涂层。对于图案涂膜用的试样,在上述气氛中放置了10分钟。另一方面,对于测定粘度用的三张ABS树脂板,则在上述气氛下,喷涂涂覆后经过30秒,60秒及90秒时立刻刮除涂膜,在密闭状态下,使用RR型粘度计及RL型粘度计(均为东机产业(株)制造,商品名VISCOMETER CONTROLLER RC-500)测定了。测定方法为“弹簧缓和测定”,是在20℃以及剪切速度0.1(1/sec)的条件下用60秒钟进行了涂料粘度的测定。其结果表示在表2中。如表2所示,涂覆30秒后涂料(涂膜)的粘度为76,000mPa·s,60秒后涂料的粘度为22万mPa·s,90秒后涂料的粘度非常高,其粘度用上述粘度计测定不了。
关于上述图案涂膜用的试样,放置10分钟后,涂以清洁涂料至膜厚约30μm左右,放置10分钟后,置于干燥箱内,在80℃下干燥30分钟。在涂覆清洁涂料之前,拿掉了粘贴在ABS树脂板背面的圆板状磁铁。作为清洁涂料,使用了将100份主剂(日本碧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R240 CI)和16份固化剂(日本碧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R255)以及30份稀释溶剂(日本碧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R240用稀释剂)混合并搅拌而成的涂料。
根据涂料设计人员、外观设计人员等十人对于这样得到的图案涂膜的清晰感、深浅感、移动感以及表面光滑度进行目视判断的结果,进行平均化处理,并根据如下所述标准进行评价。此外,还使用如下方法测定了涂膜的密合性。其结果如表2所示。
(清晰感)
1:图案的边界部分看起来非常清晰。2:图案的边界部分看起来清晰。4:图案的边界部分模糊不清。
(深浅感)
1:图案令人感到深邃,深浅感非常好。2:图案令人感到深邃,深浅感好。4:感觉不到图案深邃,深浅感欠缺。
(移动感)
1:眼睛位置一动,就可清楚看到图案的边界部分移动,图案显著变化。2:眼睛位置一动,就可看到图案的边界部分移动,图案变化。4:眼睛位置挪动,也不能清楚看到图案的边界部分移动,图案几乎没变化。
(表面光滑度)
2:涂膜的表面光滑,良好。4:涂膜表面看起来粗糙,不良。
(密合性)
按照国际标准ISO 4628-5(日本工业规格JIS K5600-8-5),在涂膜上用刀划一刻痕,制作2mm见方的网格100格,在涂膜上贴上粘接胶带之后,进行强制剥离的密合剥离试验,并按以下标准判定。
1:一格也没剥落。4:剥落了一格以上。
(实施例2~10及比较例1~6)
在实施例2~10及比较例1~6中,对于涂料的种类、稀释溶剂的种类、片状磁铁的形状、片状磁铁的配置以及片状磁铁的配置时期等,除了按如表2所示进行设定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一样进行了试验。比较例1,表示涂膜1 7的粘度在早期过高,不合适的情况。比较例2及3,表示涂膜17的粘度过低,不合适的情况。比较例4,表示片状磁铁12单独配置的情况。比较例5,表示片状磁铁12单独配置,而且涂膜17的粘度低的情况。比较例6,表示具有N字型的片状磁铁12单独配置的情况。
在表2中,在片状磁铁的形状是“N字型”的情况下,使用以下的片状磁铁11、12。也就是说,将未经磁化的具有四方形状的片状磁铁11的中心部位,冲剪成N字型,得到具有N字型的片状磁铁12之后,将片状磁铁11、12磁化。此时,对片状磁铁11、12磁化,使片状磁铁11的磁力线和片状磁铁12的磁力线朝各不相同的方向延伸。其次,将片状磁铁12镶回到片状磁铁11的分离孔15内。在表2中,片状磁铁11、12的配置,在“表”的情况下,在涂料涂覆后,在ABS树脂板表面的涂膜上方1mm的距离上,配置有片状磁铁11、12。
然后,对所得涂膜17,与实施例1同样,测定了清晰感、深浅感、移动感、表面光滑度以及密合性。其结果列于表2之中。另外,关于实施例7中涂料涂覆后的经过时间(秒)和涂料的粘度(mPa·s)的关系,表示于图4中。如图4所示可知,涂料的粘度,在涂覆后60秒之前低,从超过60秒到90秒为止之间,按指数函数关系上升。关于实施例9的涂料涂覆后的经过时间(秒)和涂料的粘度(mPa·s)的关系,也表示于图4中。其结果表明,涂料的粘度在涂覆后60秒之前低,从超过60秒到90秒为止之间,按指数函数关系上升。
表2
  实施例   比较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粘度(mPa·s) 涂覆后30秒 7.6万 7.6万 7.6万 7.6万 7.6万 7.6万 4870   10.4万 1万 7万 40万 610 2100 7.6万 2100 7.6万
涂覆后60秒 22万 22万 22万 22万 22万 22万 1万 301万 2万 15万   不能测定 900 5000 22万 5000 22万
涂覆后90秒   不能测定   不能测定   不能测定   不能测定   不能测定   不能测定   36.8万   不能测定   12.3万   不能测定   不能测定 1090 5万 不能测定 5万   不能测定
   涂料种类   A   A   A   A   A   A   A   A   B   C   A   A   B   A   B   A
   稀释溶剂   α   α   α   α   α   α   β   γ   α   α   α   α   β   α   β   α
   不挥发分(%)   8.5   8.5   8.5   8.5   8.5   12.0   8.5   8.5   8.5   8.5   16.0   3.5   8.5   8.5   8.5   8.5
   有无清洁涂料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磁铁形状   圆形状   圆形状   圆形状   N字型   N字型   圆形状   圆形状   圆形状   圆形状   圆形状   圆形状   圆形状   圆形状   圆形状   圆形状   N字型
磁铁的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接触配置   单独配置   单独配置   单独配置
   磁铁的位置和配置时期   背涂覆前   背涂覆前   表涂覆后   背涂覆前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表涂覆后
   清晰感   1   1   1   1   1   1   1   1   2   2   3   3   3   3   4   3
   深浅感   1   1   1   1   1   1   1   1   2   2   2   3   3   2   4   2
   移动感   1   1   1   1   1   1   1   1   2   2   2   3   3   2   4   2
   表面光滑度   2   2   2   2   2   2   2   2   2   2   4   4   2   2   2   2
   密合性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如表2所示,在实施例1~8中,清晰感、深浅感及移动感全都非常好。这可以认为是由于,片状磁铁11、12以互相接触的状态配置,在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上,存在磁力线18的极值,在该位置上的涂膜17中的磁性体23大致平行于涂膜面取向,被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部位19上的磁性体23反射的光的方向一致的结果。在实施例9及10的情况下,由于涂料的种类及涂覆后涂料的粘度变化,与实施例1~8的情况相比,虽然清晰感、深浅感及移动感略有下降,但还是得到了充分的装饰感。
在涂膜17粘度为极高的比较例1的情况下,图案21的清晰感不够好,涂膜表面的光滑度差。在涂膜17粘度低的比较例2及3的情况下,图案21的清晰感、深浅感及移动感全都不够好。在片状磁铁12是单独配置的比较例4的情况下,与实施例3的情况相比,不仅清晰感差,而且深浅感及移动感也变差。片状磁铁12单独配置,而且涂膜17的粘度为低的比较例5的情况下,图案21的清晰感、深浅感及移动感全都不好。在具有N字型片状磁铁12单独配置的比较例6的情况下,与实施例5的情况相比,清晰感变差,同时,深浅感及移动感也变差。由此可知:片状磁铁11、12的接触配置和涂料粘度的适当变化这两个条件都得兼备。

Claims (16)

1、一种图案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多个呈片状的磁铁的表面及背面的磁极,以在相邻的片状磁铁之间各不一样的形式,各片状磁铁的侧面互相接触;沿着通过含有扁平状磁性体的涂料涂覆到被涂饰物上而形成的涂膜表面,配置有上述多个片状磁铁;借助该许多片状磁铁,给涂膜外加磁场;在该磁场作用下,上述涂膜中的磁性体取向,在各片状磁铁的接触部位上,磁性体大致平行于涂膜表面取向;至少借助各片状磁铁接触部位上的磁性体,在涂膜上形成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案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案是依靠在磁场作用下取向的磁性体来形成的,该磁场是在相邻片状磁铁接触部位附近的各片状磁铁的磁极之间闭合的磁场。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图案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相邻片状磁铁的磁极之间闭合的磁力线的极值,位于相邻的片状磁铁的接触部位上。
4、根据从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图案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片状磁铁,是经过以下工序制成的:
将未经磁化的塑料磁片沿给定图案切断,从塑料磁片分离出分离片;和
对上述塑料磁片和分离片进行磁化的工序,以使上述塑料磁铁片及分离片具有在互不相同方向上延伸的磁力线;和
将磁化后的分离片镶回到塑料磁片的分离形迹中。
5、根据从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图案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案在涂膜的表面及背面互相对称地形成,上述多个片状磁铁,是经过以下工序制成的:
将已经磁化的塑料磁片沿图案切断,从塑料磁片分离出分离片;和
将分离片翻转的工序;将翻转的分离片镶回塑料磁片的分离形迹中的工序。
6、根据从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图案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涂饰物呈片状。
7、根据从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记载的图案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的表面是平坦的。
8、一种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图案形成方法包括沿着通过含有扁平状磁性体的涂料涂覆到被涂饰物上而形成的涂膜表面,互相邻接地配置多个片状磁铁的工序;和
借助上述许多片状磁铁给涂膜外加磁场,在该磁场作用下,上述涂膜中的磁性体取向,在各片状磁铁的接触部位上,磁性体大致平行于涂膜表面取向,至少借助各片状磁铁接触部位上的磁性体,在涂膜上形成图案的工序;
上述多个片状磁铁,配置成相邻片状磁铁表面的磁极和背面的磁极,在相邻的片状磁铁之间各不相同,而且各片状磁铁的侧面互相接触;
上述涂料还含有热塑性树脂,和沸点在50℃以上100℃以下的低沸点溶剂,以及沸点超过100℃且在200℃以下的高沸点溶剂;
上述涂料,在正常状态下,在涂料涂覆到被涂饰物后20~60秒时的涂料粘度是2,000~500,000mPa·s,在涂覆后从超过60秒到120秒后为止之间的涂料粘度是100,000mPa·s以上,而且把涂覆后从超过60秒到120秒后为止之间的涂料粘度设定得比涂覆后20~60秒时的涂料粘度更大。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图案是依靠在相邻片状磁铁接触部附近的各片状磁铁磁极之间闭合的磁场作用下取向的磁性体来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相邻片状磁铁的磁极之间闭合的磁力线的极值,位于邻接片状磁铁的接触部位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热塑性树脂是醋酸乙烯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或醋酸纤维素丁化树脂。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涂料的不挥发分为5~15质量%。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涂料含有染料作为着色剂。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涂饰物呈片状。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涂膜的表面是平坦的。
16、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图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高沸点溶剂包括沸点超过100℃且在150℃以下的第一高沸点溶剂和沸点超过150℃且在200℃以下的第二高沸点溶剂。
CN2007100968563A 2006-04-05 2007-04-05 图案形成装置及图案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9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04268A JP4116042B2 (ja) 2006-04-05 2006-04-05 模様形成方法
JP2006104268 2006-04-05
JP2006-104267 2006-04-05
JP2006104267A JP4283817B2 (ja) 2006-04-05 2006-04-05 模様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6-104268 2006-04-05
JP2006104267 2006-04-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9881A true CN101069881A (zh) 2007-11-14
CN101069881B CN101069881B (zh) 2012-05-23

Family

ID=38677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685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9881B (zh) 2006-04-05 2007-04-05 图案形成装置及图案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83817B2 (zh)
CN (1) CN10106988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6365A (zh) * 2012-06-25 2012-11-07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磁性油漆及其应用以及3d油漆喷涂方法
CN101628984B (zh) * 2008-07-16 2012-11-14 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表面层和其制造方法,具有所述树脂表面层的复合材和其制造方法
CN101827900B (zh) * 2007-09-26 2013-01-30 井上株式会社 图案形成用涂料和图案形成方法
CN104231708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 多极静磁场下使用的软磁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3009A (zh) * 2013-01-09 2015-09-09 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 显示依赖于视角的光学效应的光学效应层、其生产过程和装置、带有光学效应层的物品及其使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00681B1 (ko) 2008-11-11 2010-12-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3차원 패턴 형성을 위한 자기 도장 장치 및 방법
JP5302914B2 (ja) * 2010-02-22 2013-10-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塗装方法
US9659696B2 (en) * 2013-06-14 2017-05-23 Sicpa Holding Sa Permanent magnet assemblies for generating concave field lines and process for creating optical effect coating therewith (inverse rolling bar)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6667B1 (en) * 1989-06-27 1995-01-11 Nippon Paint Co., Ltd. Forming method of patterned coating
US7047883B2 (en) * 2002-07-15 2006-05-23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ienting magnetic flakes
US7258900B2 (en) * 2002-07-15 2007-08-21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Magnetic planarization of pigment flake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7900B (zh) * 2007-09-26 2013-01-30 井上株式会社 图案形成用涂料和图案形成方法
CN101628984B (zh) * 2008-07-16 2012-11-14 三芳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表面层和其制造方法,具有所述树脂表面层的复合材和其制造方法
CN102766365A (zh) * 2012-06-25 2012-11-07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磁性油漆及其应用以及3d油漆喷涂方法
CN104903009A (zh) * 2013-01-09 2015-09-09 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 显示依赖于视角的光学效应的光学效应层、其生产过程和装置、带有光学效应层的物品及其使用
US9724956B2 (en) 2013-01-09 2017-08-08 Sicpa Holding Sa Optical effect layers showing a viewing angle dependent optical effect; processes and devices for their production; items carrying an optical effect layer; and uses thereof
CN104231708A (zh) * 2013-06-20 2014-12-24 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 多极静磁场下使用的软磁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4201898A1 (zh) * 2013-06-20 2014-12-24 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 多极静磁场下使用的软磁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31708B (zh) * 2013-06-20 2017-03-15 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 多极静磁场下使用的软磁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9881B (zh) 2012-05-23
JP4283817B2 (ja) 2009-06-24
JP2007275736A (ja) 200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9881B (zh) 图案形成装置及图案形成方法
CN101074335B (zh) 图案形成用涂料及涂饰物品
KR100954547B1 (ko) 모양 형성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모양 형성 방법, 및 그 모양 형성 방법에 사용되는 도료
Learner Analysis of modern paints
CN101827900A (zh) 图案形成用涂料和图案形成方法
CN102695764A (zh) 涂料组合物及涂膜形成方法
JP4116042B2 (ja) 模様形成方法
EP2384903B1 (en) Decorated printed mat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6362823B2 (ja) 石目調模様塗膜形成方法及び石目調に塗装された塗装物品
CN102029254A (zh) 清漆涂膜的膜厚度调整方法、清漆涂料、以及建筑物
JP3588513B2 (ja) 可変光輝性組成物、その塗装体及び塗装方法
JP2005146179A (ja) 内装用低光沢二液ポリウレタン塗料組成物及び塗装物品
JPH11276983A (ja) 積層塗膜の形成方法及び色差評価方法
JPH07258585A (ja) 水性塗料組成物及び色彩可変塗膜
CN100393823C (zh) 着色阴离子电镀涂料和着色铝材
KR100578243B1 (ko) 가열경화형 크로마코팅용 도료 및 이 도료를 피복한가열경화형 크로마 도장강판
JP2001192618A (ja) 高輝度塗膜形成用粉体塗料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高輝度塗膜形成方法と複層塗膜形成方法
KR100511392B1 (ko) 난반사 도료 조성물
JP3412870B2 (ja) カラークリヤー塗料
JP2005147875A (ja) 塗膜中顔料の配向性評価方法
TWI414570B (zh) 用於形成圖樣之塗佈組合物及圖樣形成方法
KR20030044479A (ko) 도장용 써모크로믹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장방법
JP2011167969A (ja) 耐熱性及び耐流動性に優れた絵柄層を有する成形用加飾シート、及び射出成形体の加飾方法
JPH0326769A (ja) 艶消し高鮮明色塗料
JPH05156181A (ja) パール調塗料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019

Address after: Japan's Aichi

Applicant after: Inoac Corporation

Co-applicant after: Ju Te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Co-applicant after: San Limited company

Co-applicant after: Nippon Bee Chem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s Aichi

Applicant before: Inoac Corporation

Co-applicant before: Ju Te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Co-applicant before: San Limited company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UTE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SAN *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UTE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SAN ** CO., LTD. NIPPON BEE CHEMICAL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AICHI PREFECTURE, JAPAN TO: 13-4, MEIEKIMINAMI 2-CHOME, NAKAMURA-KU, NAGOYA-CHI, AICHI PREFECTURE,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104

Address after: The Japanese love village in Nagoya City District Magistrate name Yi south two chome 13 No. 4

Applicant after: Inoac Corporation

Co-applicant after: Ju Te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Co-applicant after: Ju Teng Internatl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Japan's Aichi

Applicant before: Inoac Corporation

Co-applicant before: Ju Te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Co-applicant before: Three * * Company Limited

Co-applicant before: Nippon Bee Chemic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4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