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7515B -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及移动台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及移动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7515B
CN101057515B CN2005800382522A CN200580038252A CN101057515B CN 101057515 B CN101057515 B CN 101057515B CN 2005800382522 A CN2005800382522 A CN 2005800382522A CN 200580038252 A CN200580038252 A CN 200580038252A CN 101057515 B CN101057515 B CN 101057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d
sending
constitutes
confirmation signal
maximum re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382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7515A (zh
Inventor
臼田昌史
安尼尔·尤密斯
中村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57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7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7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75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38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such as streaming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数据发送端装置根据从数据接收端装置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数据接收端装置具备: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其管理发送数据块的最大重传次数;和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其构成为在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及移动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用于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基站和移动台,其中该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数据发送端装置根据从数据接收端装置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
背景技术
以往,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多路衰减等导致数据接收端装置中接收信号强度瞬时变动,故存在以下问题:无线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品质或移动台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品质大幅度劣化,接收错误变多。
作为克服该问题的技术,公知有混合ARQ(Auto Repeat reQuest,以下称为HARQ)。
如图1所示,HARQ是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或移动台UE)向数据发送端装置(移动台UE或无线基站NodeB)发送与所接收的发送数据块对应的送达确认信号(Ack或Nack)。
通常,数据发送端装置仅在接收了表示发送数据块(例如发送数据块#1)被正确接收的送达确认信号(Ack)时,发送下一发送数据块(例如发送数据块#2)。
另一方面,数据发送端装置在接收了表示未能正确接收发送数据块的送达确认信号(Nack)时,再次进行该发送数据块的发送。
然而,HARQ在能对数据接收端装置可靠地送出发送数据块方面虽然优越,但因为以反方向的无线链路(经由上行链路对发送数据块进行发送时是下行链路,经由下行链路对发送数据块进行发送时是上行链路)发送送达确认信号(Ack或Nack),故存在该反方向的无线链路中的负荷增加的问题。
另外,公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根据无线链路的空闲状况或无线品质等来控制信号的传送速度的技术(确定发送数据块尺寸的技术)。
例如,作为采用该技术的系统,公知在3GPP中进行标准化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Access)”或“EUL(增强上行链路:Enhanced Uplink)”。再有,在该系统中预定采用HARQ。
在该系统中,构成为数据接收端装置不管发送数据块尺寸如何,传递表示Ack或Nack的1位送达确认信号。
即,若发送数据块尺寸大,则表示Ack或Nack的1位送达确认信号的负荷与作用相称,若发送数据块尺寸小,则表示Ack或Nack的1位送达确认信号的负荷成为不被允许的状况。
再有,在认为某无线链路中的发送数据块尺寸的总和相等的情况下,当每个发送数据块尺寸大时,仅发送少许的发送数据块,因此仅产生少许的送达确认信号。
然而,当每个发送数据块尺寸小时,由于可以发送很多的发送数据块,故要发送很多的送达确认信号,存在反方向的无线链路中的无线负荷变大的问题。
还有,如上所述,反方向的无线链路中的负荷对移动通信系统造成的影响,依存于反方向的无线链路的拥挤度。
即,存在以下问题:在反方向的无线链路的拥挤度小的情况下,反方向的无线链路中的负荷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小,但在反方向的无线链路的拥挤度大的情况下,反方向的无线链路中的负荷对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变大。
(非专利文献1)立川敬二监修《W-CDMA移动通信方式》丸善株式会社
(非专利文献2)3GPP TR25.896v6.0.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针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控制时能提高无线容量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及移动台。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构成为:数据发送端装置根据从数据接收端装置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其主旨在于,所述数据接收端装置具备: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其管理所述发送数据块的最大重传次数;和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其构成为在所述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所述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最大重传次数、且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所述送达确认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所述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中将所述最大重传次数设定为0次的情况下,始终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是一种无线基站,其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移动台根据从无线基站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其主旨在于,该无线基站具备: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其管理所述发送数据块的最大重传次数;和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其构成为在所述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中,所述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最大重传次数、且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所述送达确认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中,所述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中将所述最大重传次数设定为0次的情况下,始终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是一种移动台,其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无线基站根据从移动台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其主旨在于,该移动台具备: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其管理所述发送数据块的最大重传次数;和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其构成为在所述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三特征中,所述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最大重传次数、且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所述送达确认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三特征中,所述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中将所述最大重传次数设定为0次的情况下,始终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传控制处理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上行链路用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上行链路用构成)的MAC-e功能部的功能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上行链路用构成)的MAC-e功能部所管理的发送格式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的功能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MAC-e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第1层处理部的功能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线路控制台的功能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的顺序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了发送数据块的数据接收端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变更例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了发送数据块的数据接收端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
参照图2~图11,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具备多个移动台UE#1~#8、多个无线基站NodeB#1~#5和无线线路控制台RNC。
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数据发送端装置(移动台UE或无线基站NodeB)根据从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或移动台UE)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Ack或Nack),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上行链路中的移动通信(数据发送端装置为移动台UE而数据接收端装置为无线基站NodeB的移动通信)及下行链路中的移动通信(数据发送端装置为无线基站NodeB而数据接收端装置为移动台UE的移动通信)的每一种。
另外,本发明即使在应用于任何移动通信的情况下,数据发送端装置与数据接收端装置的构成都是同样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应用于数据发送端装置为移动台UE、数据接收端装置为无线基站NodeB的上行链路中的移动通信的情况进行说明。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中采用“HSDPA”,在上行链路中采用“EUL(增强上行链路)”。此外,在“HSDPA”及“EUL”两者中,进行基于HARQ的重传控制。
因此,在上行链路中,采用由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及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构成的增强专用物理信道(E-DPCH:Enhanced 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和由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及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构成的专用物理信道(DPCH:Dedicated Physical Channel)。
在此,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发送用于规定E-DPDCH的发送格式(发送块尺寸等)的发送格式编号、HARQ相关的信息(重传次数等)、调度相关的信息(移动台UE中的发送功率或缓冲器滞留量等)等的EUL用控制数据。
此外,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被映射到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根据用该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发送的EUL用控制数据来发送移动台UE用的用户数据。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发送用于RAKE合成或SIR测定等的导频符号(pilot symbol)、用于识别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的发送格式的TFCI(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或下行链路中的发送功率控制位等的控制数据。
另外,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被映射到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根据用该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发送的控制数据,发送移动台UE用的用户数据。其中,也可以构成为当移动台UE中不存在应该发送的用户数据时,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不被发送。
此外,在上行链路中,也可以利用应用了HSPDA时所需的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High 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或随机存取信道(RACH)。
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发送下行品质识别符(CQI:CPICH Quality Indicator)或高速专用物理数据信道用送达确认信号(Ack或Nack)。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构成为进行基于HARQ的重传控制的增强专用物理信道(E-DPCH)应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NodeB具备:HWY接口11、基带信号处理部12、呼叫控制部13、1个或多个收发部14、1个或多个放大器部15和1个或多个收发天线16。
HWY接口11是与无线线路控制台RNC的接口。具体讲,HWY接口11构成为:从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接收经由下行链路发送到移动台UE的用户数据,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2。另外,HWY接口11构成为:从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接收对无线基站NodeB的控制数据,并输入到呼叫控制部13。
此外,HWY接口11构成为: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2取得经由上行链路而从移动台UE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所包含的用户数据,并发送到无线线路控制台RNC。进一步,HWY接口11构成为:从呼叫控制部13取得对无线线路控制台RNC的控制数据,并发送到无线线路控制台RNC。
基带信号处理部12构成为:对从HWY接口11取得的用户数据实施MAC层处理及第1层处理,生成基带信号并转送到收发部14。
在此,下行链路中的MAC层处理中包含调度处理或传送速度控制处理等。再有,下行链路中的第1层处理中包含用户数据的信道编码处理或扩散处理等。
还有,基带信号处理部12构成为:对从收发部14取得的基带信号实施MAC层处理及第1层处理,提取用户数据,并转送到HWY接口11。
在此,上行链路中的MAC层处理中包含MAC控制处理或首部废弃处理等。此外,上行链路中的第1层处理中包含逆扩散处理、RAKE合成处理或纠错译码处理等。
而且,对基带信号处理部12的具体功能将在后面说明。此外,呼叫控制部13根据从HWY接口11取得的控制数据进行呼叫控制处理。
收发部14构成为:实施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2取得的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带信号(下行链路信号)的处理,并发送到放大器部15。另外,收发部14构成为:实施将从放大器部15取得的无线频带信号(上行链路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2。
放大器部15构成为:对从收发部14取得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放大,并经由收发天线16发送到移动台UE。此外,放大器部15构成为:对由收发天线16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放大,并发送到收发部14。
如图4所示,基带信号处理部12作为上行链路用构成部分12#1具备:DPCCH RAKE部12a、DPDCH RAKE部12b、E-DPCCH RAKE部12c、E-DPDCH RAKE部12d、HS-DPCCH RAKE部12e、RACH处理部12f、TFCI译码器部12g、缓冲器12h、12m、再逆扩散部12i、12n、FEC译码器部12j、12o、E-DPCCH译码器部12k、MAC-e功能部12l、MAC-hs功能部12p。
E-DPCCH RAKE部12c构成为:对从收发部14发送的基带信号内的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实施逆扩散处理和使用了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所包含的导频符号的RAKE合成处理。
E-DPCCH译码器部12k构成为:对E-DPCCH RAKE部12c的RAKE合成输出实施译码处理,取得发送格式编号、与HARQ相关的信息或与调度相关的信息等,并输入到MAC-e功能部12l中。
E-DPDCH RAKE部12d构成为:对从收发部14发送的基带信号内的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实施采用了从MAC-e功能部12l发送的编码数的逆扩散处理、和采用了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所包含的导频符号的RAKE合成处理。
缓冲器12m构成为:根据从MAC-e功能部12l发送的符号数,储存E-DPDCH RAKE部12d的RAKE合成输出。
再逆扩散部12n构成为:根据从MAC-e功能部12l发送的扩散率,对储存在缓冲器12m内的E-DPDCH RAKE部12d的RAKE合成输出实施逆扩散处理。
FEC译码器部12o构成为:根据从MAC-e功能部12l发送的发送数据块尺寸,对再逆扩散部12n的输出实施纠错译码处理(FEC译码处理)。
MAC-e功能部12l构成为:根据从E-DPCCH译码器部12k取得的发送格式编号、与HARQ相关的信息或与调度相关的信息等,计算发送格式信息(编码数、符号数、扩散率或发送数据块尺寸等)并输出。
另外,MAC-e功能部12l如图5所示,具备:接收处理部12l1、HARQ处理部12l2和调度部12l3。
如图6所示,接收处理部12l1管理将发送格式编号、发送数据块尺寸、发送功率比与最大重传次数建立联系的发送格式表。
在此,发送功率比是根据“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的发送功率/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CCH)的发送功率”而计算出的比值。
另外,发送格式表也可构成为:将编码数、符号数或扩散率等其他发送格式信息与发送格式编号建立联系。
再有,如图6所示,在发送格式表中设定为:当发送数据块尺寸小时将最大重传次数设定为0次,若发送数据块尺寸增大,则最大重传次数增多。
通过进行这种设定,从而针对尺寸大的发送数据块允许送达确认信号的负荷,另一方面针对尺寸小的发送数据块减轻送达确认信号的负荷,从而可以实现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的无线容量的最佳化。
接收处理部12l1构成为:将从E-DPCCH译码器部12o输入的与HARQ相关的信息或从FEC译码器部12k输入的用户数据发送到HARQ处理部12l2。
另外,接收处理部12l1构成为:参照发送格式表,将与从E-DPCCH译码器部12o输入的发送格式编号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发送到HARQ处理部12l2。
再有,接收处理部12l1构成为:将从E-DPCCH译码器部12o输入的与调度相关的信息发送到调度部12l3。
此外,接收处理部12l1构成为:参照发送格式表,输出与从E-DPCCH译码器部12o输入的发送格式编号对应的发送格式信息。
HARQ管理部12l2对所接收到的用户数据实施CRC检错处理,判断用户数据的接收处理是否成功。而且,HARQ处理部12l2根据该判断结果来生成送达确认信号(Ack或Nack),并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下行链路用构成)12#2。另外,HARQ管理部12l2当上述判断结果为OK时,将该用户数据发送到无线线路控制台RNC。
再有,HARQ处理部12l2构成为:当特定的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时,不发送与该发送数据块的接收结果对应的送达确认信号。
进而,HARQ处理部12l2也可以构成为:在发送格式表中,当将特定的发送数据块涉及的发送格式编号所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设定为0次时,始终不发送与该发送数据块的接收结果对应的送达确认信号。
调度部12l3根据所接收到的与调度相关的信息等,确定在各移动台UE中是否可以发送、各移动台中的传送速度(发送数据块尺寸)、或各移动台UE中的最大允许发送功率(E-DPCCH或E-DPDCH的最大允许发送功率)等,并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下行链路用构成)12#2。
另外,调度部12l3也可以构成为:根据上行链路的拥挤度或无线品质等确定发送数据块尺寸。还有,调度部12l3也可以构成为:根据移动台的最大发送功率的能力,针对最大允许发送功率设置上限。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台UE具备:总线接口31、呼叫处理部32、基带处理部33、RF部34与收发天线35。
其中,这些功能可以作为硬件独立存在,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一体化,还可以由软件的处理来构成。
总线接口31构成为将从呼叫处理部32输出的用户数据转送到其他功能部(例如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功能部)。另外,总线接口部31构成为将从其他功能部(例如与应用程序相关的功能部)发送来的用户数据转送到呼叫处理部32。
呼叫处理部32构成为进行用于收发用户数据的呼叫控制处理。
基带信号处理部33构成为:对从RF部34发送的基带信号实施包括逆扩散处理或RAKE合成处理或FEC译码处理的第1层处理、包括MAC-e处理或MAC-d处理的MAC处理、和RLC处理,将所取得的用户数据发送到呼叫处理部32。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33构成为:对从呼叫处理部32发送来的用户数据实施RLC处理、MAC处理或第1层处理,生成基带信号并发送到RF部34。
另外,对基带信号处理部33的具体功能将在后面说明。RF部34构成为:对经由收发天线35接收的无线频带的信号实施检波处理、滤波处理或量化处理等,生成基带信号,并发送到基带信号处理部33。再有,RF部34构成为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33发送来的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频带的信号。
如图8所示,基带信号处理部33具备:RLC处理部33a、MAC-d处理部33b、MAC-e处理部33c和第1层处理部33d。
RLC处理部33a构成为:对从呼叫处理部32发送来的用户数据实施第2层的高位层中的处理,并发送到MAC-d处理部33b。
MAC-d处理部33b构成为:赋予信道识别符首部,并根据上行链路中的发送功率的限度,生成上行链路中的发送格式。
如图9所示,MAC-e处理部33c具备E-TFC选择部33c1和HARQ处理部33c2。
E-TFC选择部33c1构成为:根据从无线基站NodeB发送的调度信号,确定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及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的重传格式。
另外,E-TFC选择部33c1向第1层处理部33d发送表示所确定的重传格式的E-TFC(发送格式信息),并将所确定的发送数据块尺寸(或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与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的发送功率比)发送到HARQ处理部33c2。
在此,调度信号可以是指定发送数据块尺寸的信号,也可以是指定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与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的发送功率比的信号,也可以是单纯指示UP/DOWN的信号。
HARQ处理部33c2构成为:进行N处理的停止和等待(N Process Stop and Wait),根据从无线基站NodeB接收的送达确认信号,来进行用户数据的传送。
再有,HARQ处理部33c2在存储了图6所示的发送格式表并收到了Nack、且特定的发送数据块(用户数据)的重传次数低于与其发送数据块尺寸(或发送功率比)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进行针对该发送数据块的重传,在收到了Ack的情况下或特定的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与其发送数据块尺寸(或发送功率比)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发送下一发送数据块。
如图10所示,第1层处理部33d具备:DPCCH RAKE部33dl、DPDCHRAKE部33d2、RGCH RAKE部33d4、扩散部33d6、FEC编码部33d7和FEC译码器部33d3、33d5。
DPDCH RAKE部33d2构成为:对从RF部34发送来的下行链路信号内的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实施逆扩散处理及RAKE合成处理,并输出到FEC译码器部33d3。
FEC译码器部33d3构成为:对DPDCH RAKE部33d2的RAKE合成输出实施FEC译码处理,提取用户数据并发送到MAC-e处理部33c。
RGCH RAKE部33d4构成为:对从RF部34发送来的下行链路信号内的相对传送速度控制信道(RGCH:Relative Grant Channel)实施逆扩散处理及RAKE合成处理,并输出到FEC译码器部33d5。
FEC译码器部33d5构成为:对RGCH RAKE部33d4的RAKE合成输出实施FEC译码处理,提取调度信号后发送到MAC-e处理部33c。另外,调度信号中包含上行链路中的允许传送速度(或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与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的发送功率比)等。
FEC编码部33d7构成为:根据从MAC-e处理部33c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使用从MAC-e处理部33c发送来的发送格式信息(E-TFC),对从MAC-e处理部33c发送来的用户数据实施FEC编码处理,并发送到扩散部33d6。
扩散部33d6构成为:对从FEC编码部33d7发送来的用户数据实施扩散处理,并发送到RF部34。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线路控制台RNC是位于无线基站NodeB的上位的装置,构成为控制无线基站NodeB与移动台UE之间的无线通信。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线路控制台RNC具备:交换台接口51、LLC层处理部52、MAC层处理部53、媒体信号处理部54、基站接口55与呼叫控制部56。
交换台接口51是与交换台1的接口。交换台接口51构成为:将从交换台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转送到LLC层处理部52,并将从LLC层处理部5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转送到交换台1。
LLC层处理部52构成为:实施序列编号等的首部或尾部(trailer)的合成处理等的LLC(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处理。LLC层处理部52构成为:在实施了LLC子层处理后,对于上行链路信号向交换台接口51发送,对于下行链路信号向MAC层处理部53发送。
MAC层处理部53构成为实施优先控制处理或首部赋予处理等的MAC处理。MAC层处理部53构成为:在实施了MAC层处理后,对于上行链路信号向LLC层处理部52发送,对于下行链路信号向基站接口55(或媒体信号处理部54)发送。
媒体信号处理部54构成为对声音信号或实时图像信号实施媒体信号处理。媒体信号处理部54构成为:在实施了媒体信号处理后,对于上行链路信号向MAC层处理部53发送,对于下行链路信号向基站接口55发送。
基站接口55是与无线基站NodeB的接口。基站接口55构成为:将从无线基站NodeB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转送到MAC层处理部53(或媒体信号处理部54),将从MAC层处理部53(或媒体信号处理部54)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转送到无线基站NodeB。
呼叫控制部56构成为实施呼叫接受控制处理、或基于第3层信令的信道的设定及开放处理等。
再有,呼叫控制部56构成为:将用于生成图6所示的发送格式表的信息发送到移动台UE及无线基站NodeB。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动作)
参照图12及图13,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发送端装置将发送数据块发送给数据接收端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数据接收端装置重传发送数据块#1,直至达到最大重传次数#Nmax为止。另外,数据接收端装置当发送数据块#1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Nmax时,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
在此,参照图13,对接收了发送数据块#1时的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步骤S101中,无线基站NodeB经由收发天线16接收包含从移动台UE发送来的发送数据块#1的上行链路信号,无线基站NodeB的放大器部15放大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功率。
在步骤S102中,无线基站NodeB的收发部14将所接收到的无线频带的上行链路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在步骤S103中,无线基站NodeB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上行链路用构成)12#1内的E-DPCCH RAKE部12c对所接收到的基带信号内的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实施逆扩散处理及RAKE合成处理。
在步骤S104中,无线基站NodeB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上行链路用构成)12#1内的E-DPCCH译码器部12k对增强专用物理控制信道E-DPCCH实施译码处理,从而提取发送格式编号、与HARQ相关的信息以及与调度相关的信息。
在步骤S105中,构成无线基站NodeB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上行链路用构成)12#1内的MAC-e功能部12l的接收处理部12l1参照发送格式表,取得与从E-DPCCH译码器部12k发送来的发送格式编号对应的最大重传次数并发送到HARQ处理部12l2,同时将从E-DPCCH译码器部12k发送来的与HARQ相关的信息转送到HARQ处理部12l2。
而且,HARQ处理部12l2将所接收到的最大重传次数、和与所接收到的HARQ相关的信息所包含的发送数据块#1的重传次数建立联系后存储。
在步骤S106中,无线基站NodeB的基带信号处理部(上行链路用构成)12#1内的E-DPDCH RAKE部12d、缓冲器12m、再逆扩散部12n与FEC译码器部12o根据从MAC-e功能部12l发送来的发送格式信息,实施针对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的接收处理。
在步骤S105a中,HARQ处理部12l2对发送数据块#1的重传次数是否达到最大重传次数进行判断。
在判断为发送数据块#1的重传次数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HARQ处理部12l2根据对增强专用物理数据信道E-DPDCH实施的CRC检错处理结果,生成送达确认信号,基带信号处理部(下行链路用构成)12#2将该送达确认信号发送到移动台UE。
在判断为发送数据块#1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HARQ处理部12l2不生成送达确认信号,结束本动作。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移动通信系统,在进行针对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控制时可以提高无线容量。
(变更例1)
在本发明的变更例1中,HARQ处理部12l2构成为:即使在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当满足规定条件时也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即,HARQ处理部12l2在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时,需要针对是否满足规定条件进行判断。
图14表示本变更例1中的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的动作。本动作除增加了步骤S208这一点以外,与图1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的动作相同。
以下说明步骤S208中针对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例。
例如,也可以在数据发送端装置(移动台UE)构成为根据从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以规定的方法控制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情况下,判断为满足规定条件。
即,在数据发送端装置(移动台UE)构成为:仅在收到了从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时,根据从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发送来的相对速度控制信道(RGCH)及绝对速度控制信道(AGCH:Absolute Grant Channel),变更上行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判断为满足规定条件。
在此,相对速度控制信道(RGCH)通知指示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的增减的信息(相对速度),绝对速度控制信道(AGCH)通知指示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自身的信息(绝对速度)。
该情况下,由于数据发送端装置(移动台UE)在控制上行用户数据的传送速度之际需要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故即使在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也构成为发送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
再有,发送数据块涉及非实时通信,当在上层中未进行重传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为满足规定条件。
该情况下,在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中,为了防止发送数据块产生遗漏,即使在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已经达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数据接收端装置(无线基站NodeB)构成为也发送送达确认信号(ACK/NACK)。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在针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控制的情况下也能提高无线容量的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及移动台。

Claims (6)

1.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构成为:数据发送端装置根据从数据接收端装置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
所述数据接收端装置具备:
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其管理所述发送数据块的最大重传次数;和
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其构成为在所述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构成为:在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中将所述最大重传次数设定为0次的情况下,始终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3.一种无线基站,其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移动台根据从无线基站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
该无线基站具备:
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其管理所述发送数据块的最大重传次数;和
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其构成为在所述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构成为:在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中将所述最大重传次数设定为0次的情况下,始终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5.一种移动台,其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该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无线基站根据从移动台发送来的送达确认信号,对发送数据块进行重传,
该移动台具备:
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其管理所述发送数据块的最大重传次数;和
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其构成为在所述发送数据块的重传次数达到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的情况下,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达确认信号发送部构成为:在所述最大重传次数管理部中将所述最大重传次数设定为0次的情况下,始终不发送送达确认信号。
CN2005800382522A 2004-11-09 2005-11-09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及移动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75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25168 2004-11-09
JP325168/2004 2004-11-09
PCT/JP2005/020553 WO2006051824A1 (ja) 2004-11-09 2005-11-09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7515A CN101057515A (zh) 2007-10-17
CN101057515B true CN101057515B (zh) 2010-10-06

Family

ID=36336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825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7515B (zh) 2004-11-09 2005-11-09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及移动台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060023B2 (zh)
EP (1) EP1827042B1 (zh)
JP (1) JP4767173B2 (zh)
KR (1) KR100897892B1 (zh)
CN (1) CN101057515B (zh)
ES (1) ES2385893T3 (zh)
WO (1) WO20060518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509843A (ja) * 2006-11-02 2010-03-25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Hsupaチャネルのe−tfc制限を最適化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910657B2 (ja) * 2006-11-27 2012-04-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4820326B2 (ja) * 2007-04-06 2011-11-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送達確認情報送信方法及び受信側装置
KR101007824B1 (ko) * 2007-05-02 2011-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송 요구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기지국과 단말간의 패킷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PL2218287T3 (pl) * 2007-11-06 2011-10-31 Idtp Holdings Inc Sposoby i urządzenia w systemie komunikacji bezprzewodowej
WO2009128642A2 (en) * 2008-04-14 2009-10-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US8443247B2 (en) * 2008-12-12 2013-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window start updat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RQ connection
US8295307B2 (en) 2009-05-07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transmit data block size and rate based on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link
JP5381405B2 (ja) * 2009-06-30 2014-01-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JP5591829B2 (ja) * 2009-12-28 2014-09-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WO2014127834A1 (en) * 2013-02-22 2014-08-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dia distribution network system with media burst transmission via an access network
JP6232733B2 (ja) * 2013-04-24 2017-11-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通信回路、物理量測定装置、電子機器、移動体、通信方法
CN113972966B (zh) * 2020-07-24 2024-02-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07A (en) * 1868-06-23 Improvement in thread-guiding plate for filling tatting-shuttles
US172208A (en) * 1876-01-11 Improvement in washing-machines
US4479215A (en) * 1982-09-24 1984-10-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wer-line carri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interference avoidance capability
JPH07336366A (ja) 1994-06-09 1995-12-22 Canon Inc 無線lanシステム
GB2302243B (en) * 1995-06-12 2000-03-01 Comm & Control Electronics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message acknowledgement
SG74018A1 (en) * 1996-07-18 2000-07-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JP3569442B2 (ja) 1997-04-16 2004-09-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交換局装置
JP3794800B2 (ja) 1997-10-20 2006-07-1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JPH11177536A (ja) 1997-12-08 1999-07-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データリンク層の誤り制御方式
US5881069A (en) * 1997-12-12 1999-03-0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rror correction processing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392993B1 (en) * 1998-06-29 2002-05-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fficiently and reliably sending small data messages from a sending system to a large number of receiving systems
JP2000078117A (ja) 1998-09-01 2000-03-14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6587985B1 (en) * 1998-11-30 2003-07-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packet data structure
US6519223B1 (en) * 1999-04-06 2003-0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semi reliable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US20020089927A1 (en) * 2001-01-11 2002-07-11 Fischer Michael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data trasnmission across a variable delay interface
FR2819661B1 (fr) * 2001-01-15 2003-03-28 Nortel Networks Procede et dispositifs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avec mecanisme d'acquittement
US6747993B2 (en) * 2001-02-01 2004-06-0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 communication tim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3485097B2 (ja) 2001-03-13 2004-0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通信における適応再送要求制御方式、及び適応再送要求制御装置
US7310336B2 (en) * 2001-05-18 2007-12-18 Esa Malkamaki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scheme with in-sequence delivery of packets
KR100459557B1 (ko) * 2001-08-23 2004-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상태정보를 나타내기 위한 혼화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채널 번호할당 방법
EP1419603B1 (en) 2001-08-24 2011-03-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hysical laye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a base station
KR100547845B1 (ko) * 2002-02-07 2006-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서빙 고속 공통 제어 채널 셋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방법
AU2002231843A1 (en) * 2002-02-12 2003-09-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KR100876765B1 (ko) 2002-05-10 2009-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US7093180B2 (en) * 2002-06-28 2006-08-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ast H-ARQ acknowledgement generation method using a stopping rule for turbo decoding
JP2004153354A (ja) 2002-10-29 2004-05-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受信装置、復号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復号方法
KR100606008B1 (ko) * 2003-01-04 2006-07-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데이터재전송 요청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584431B1 (ko) * 2003-02-14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데이터재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0531173C (zh) * 2003-05-16 2009-08-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装置和相应方法
US7126928B2 (en) * 2003-08-05 2006-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Grant, acknowledgement, and rate control active sets
DE60311574T2 (de) 2003-08-14 2007-1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Zeitüberwachung von Packetwiedersendungen während eines sanften Weiterreichens
US7161916B2 (en) * 2003-08-20 2007-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rate sele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transport channe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88848B2 (en) * 2004-03-26 2008-06-17 Spyder Navigatio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 format signaling with HARQ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 特開平11-4472 A,段落285.
JP特開平11-122228A 1999.04.30
JP特開平7-336366A 1995.12.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6051824A1 (ja) 2008-05-29
ES2385893T3 (es) 2012-08-02
EP1827042A1 (en) 2007-08-29
EP1827042A4 (en) 2009-01-07
US20080056129A1 (en) 2008-03-06
WO2006051824A1 (ja) 2006-05-18
KR20070084281A (ko) 2007-08-24
EP1827042B1 (en) 2012-05-30
KR100897892B1 (ko) 2009-05-18
JP4767173B2 (ja) 2011-09-07
US8060023B2 (en) 2011-11-15
CN101057515A (zh) 200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7515B (zh) 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基站及移动台
KR100895060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국, 이동국 및 무선기지국
KR100897893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이동국, 무선 기지국 및 무선 네트워크제어국
CN1829111B (zh) 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台
US8804626B2 (en)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mobile station,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N101099408B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无线基站及无线网络控制站
KR100788856B1 (ko)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및 이동국
TWI314426B (en)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KR100953582B1 (ko)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및 무선 기지국
KR100937371B1 (ko) 송신 방법, 수신 방법, 무선 기지국 및 이동국
US7894845B2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mobile statio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US8364160B2 (en)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CN101171871B (zh) 传送速度控制方法、移动台及无线基站
JP4559290B2 (ja)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1057516B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无线基站及无线网络控制站
JPWO2006118263A1 (ja)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JPWO2006118262A1 (ja)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及び移動局
JP2006311404A (ja)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Termination date: 201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