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5152A - 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5152A
CN101055152A CN 200610072377 CN200610072377A CN101055152A CN 101055152 A CN101055152 A CN 101055152A CN 200610072377 CN200610072377 CN 200610072377 CN 200610072377 A CN200610072377 A CN 200610072377A CN 101055152 A CN101055152 A CN 101055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heat
group
sole plate
processing proced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723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世明
秦秋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100723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5515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55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51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于一导热底板的本体贯穿设有至少一组孔,或者搭配于其至少一表面相对组孔成型的凹部、突部之任其一;将多数热导管穿置于上述组孔;进行紧迫成型制程,即配合一具有至少一冲压件的加工治具与强迫式压力施加技术,相对上述导热底板的表面,或者凹部、突部施以强力压迫产生扁压变形,以结合热导管与导热底座,接着进行一折型制程,即弯折热导管为设定角度暨形状,以穿设结合多数散热鳍片;完成散热装置制成品予以应用于电子组件热接合散热使用。

Description

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尤指一种非夹合式的穿套紧迫、无缝隙的确实结合热导管与导热底座一体的成型方法,藉以改善紧迫结合性与制成良率,并制作具有高结合性与传热效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目前所应用于电子组件的散热装置,尤其是要求较佳散热效率的散热装置,都是透过热导管与散热鳍片组成的散热装置,以快速传递电子组件产生的热能作大面积的热发散,且该热导管为配合空间配置上的需求以及较佳面积的热传效率,更透过结合一导热底座与电子组件作面积型态的热贴合快速导热,换言之,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设计与密合度等,都将直接反应对于电子组件的热源传递效率,所以有良好的结合紧密度及制作方法,将会提升制成的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
如目前台湾专利公报第M280631号的《散热器底座和热导管的紧配结构》新型专利案,此专利案所诉求的重点是在底座的一表面设有凹沟或/及于一覆板底面成型有凹槽,底座和覆板对合形成通孔,热导管容置定位于通孔中,以及位于该覆板两端的底座表面,突出的设有一受外力弯曲变形压掣覆板的凸部,以夹压覆板结合于底座。
又,台湾专利公报第M267830号的《高传导散热结构》新型专利案,此专利案所诉求的重点是在于将热管呈弯曲状并埋入于一热传导基座表面,由一导热体贴附于该热传导基座表面上,并与该热管相接触;藉此,可藉由热管将导热体所吸收的热量,均匀地分布在该热传导基座上。
另,台湾专利公报第M265681号的《散热模块的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此专利案所诉求的重点是在于一由座体及一配置于座体上的盖板所构成第一散热体,配合于其任一面至少一个以上的凹陷部以配置至少一个以上的热管结合成型,使热源快速导引至第一散热体上,再透过第一散热体传导至热管上,以进行热源的散逸。
再,台湾专利公报第M250231号的《散热器结构》新型专利案,此专利案所诉求的重点是在于一散热板上结合至少二个辅助导热块,以在散热板上形成至少一槽道来配设热导管紧贴靠,使发热电子组件运转后所产生的热能一部分会被该辅助导热块所吸收,使热能暂储存于辅助导热块上,再经由导热管传导至散热鳍片组上作散热。
又再,台湾专利公报第536137号的《散热模块结构》新型专利案,此专利案所诉求的重点是在于一底座上设有凹槽,并于凹槽的底面设一槽沟以涂布导热膏,将热管嵌组于底座凹槽的槽沟中,由一固定板对应底座凹槽配合外力施加于固定板的上侧面,使固定板紧配地嵌入凹槽中,固定板的内侧面抵触于热管的顶缘,热管被压迫固定于槽沟中。
上述各专利案都利用在底座设置凹槽以搭配一覆板(或称固定板等),或进一步利用一可受外力弯曲变形压掣覆板的凸部,以夹压覆板结合热导管与底座,上述这些夹合成型方法,易在热导管与底座间产生缝隙,换言之,相互间的密合、紧结性不足,当然也直接影响其热传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缺失,避免缺失存在,本发明将热导管与导热底座间的紧结成型方法重新设计,搭配简单的治具架构、施压技术及组件结合、折型制程,对热导管与导热底座间的紧结制程方法及其制成品,改善其紧迫结合制成良率及具有高结合性与传热效率,以提供使用者更低廉但高传热效率与确实结合的实用散热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
提供一导热底板;
于上述导热底板的本体贯穿设有至少一组孔;
提供至少一热导管,穿置于上述组孔;
进行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底板与穿设的热导管同步变形而紧迫结合一体;
进行折型制程,弯折热导管为设定角度暨形状,以穿设结合多数散热鳍片;完成散热装置制成品。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导热底板更包括:于其本体至少一表面相对组孔成型的凹部、突部之任其一,以搭配对应的加工治具进行紧迫成型制程。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导热底板更包括:于其本体至少一表面相对组孔设有连通的槽道,以搭配对应的加工治具进行紧迫成型制程时,透过压迫变形改变槽道间距以紧结导热底板与穿设的热导管。
利用本发明前述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经各制程步骤进行,即可透过穿套紧迫方式形成无缝隙、确实的紧结热导管与导热底座一体,藉以搭配热导管的折型及多数散热鳍片的结合,以构成具高结合性与高传热效率的散热装置,并利用该导热底座与电子组件热贴合配置,以快速的热传效率将热源透过热导管传递至各散热鳍片发散,藉以改善紧迫结合性、制成良率及热传效率。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未迫压前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于迫压紧结完成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热导管折型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热导管另一折型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7A、7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示及迫压紧结完成的组合剖视图。
图8A、8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示及迫压紧结完成的组合剖视图。
图9A、9B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示及迫压紧结完成的组合剖视图。
图10A、10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剖示及迫压紧结完成的组合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紧结组合架构示意图。
图12A、12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组孔排列实例暨组合剖示及迫压紧结完成的组合剖视图。
图13A、13B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另一组孔排列实例暨组合剖示及迫压紧结完成的组合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导热底板    1        热导管      2
加工治具    3      散热鳍片    4
散热装置    5      电子组件    6
组孔        11     凹部        12
突部        13     槽道        14
上冲压件    31     下冲压件    32
压部        33、34、35、36、37
具体实施方式
兹有关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6所示,为本发明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一实施例的制程步骤与制成散热装置的结合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步骤至少包括:
步骤一:提供一导热底板1,于其本体上贯穿设有至少一组孔11,且组孔11较佳为偏靠于导热底板1的一表面侧,如图1所示;
步骤二:提供至少一热导管2,将每一热导管2分别对应穿置于上述组孔11,如图2所示,该热导管2贯穿导热底座1的长度,或者不贯穿型态配置则依需求或设计而定;
步骤三:提供一加工治具3,具有上、下二冲压件31、32,于其相对的一表面形成平面的压部33、34对应导热底座1,如图3所示。
步骤四:进行紧迫成型制程,配合压力施加技术,如高度冲压技术,相对加工治具3暨由上、下二冲压件31、32于其相对表面设有的压部,33、34,直接对导热基板1及穿置其组孔11的热导管2形成上、下加压迫作用力,迫使导热基板1与热导管2同步产生局部变形而紧结一体,如图4所示。
步骤五:将加工治具3退出后,接着,进行一折型制程,及将结合于导热底座1而延伸的热导管2予以折型成设定的角度暨形状,如图5所示的于导热底座1单侧折型设计,或者于导热底座1二侧折型设计,如图6所示,以穿设结合多数散热鳍片4;进而完成散热装置5制成品。
利用本发明前述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经各制程步骤进行,即可透过穿套紧迫方式形成无缝隙、确实的紧结热导管2与导热底座1一体,藉以搭配热导管2的折型及多数散热鳍片4的结合,以构成具高结合性与高传热效率的散热装置5,并利用该导热底座1与电子组件6热贴合配置,以快速的热传效率将热源透过热导管2传递至各散热鳍片4发散,藉以改善紧迫结合性、制成良率及热传效率。
请参阅图7A、7B所示,为本发明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制程步骤剖视与紧结完成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制程步骤与上述图1至5大致相同,所不同的设计在于该导热底板1,于其本体的至少一表面上,相对于组孔11位置进一步设有一平槽型态设计的凹部12,以搭配加工治具3暨由上、下二冲压件31、32突设的压部35、36,在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基板1与热导管2同步产生局部变形而紧结一体。
请参阅图8A、8B所示,为本发明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第三实施例的制程步骤剖视与紧结完成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制程步骤与上述图7A、7B大致相同,所不同的设计在于该导热底板1,于其本体的至少一表面上,相对于组孔11位置进一步设有一凸出型态设计的突部13,以搭配加工治具3暨由上、下二冲压件31、32至少的其一突设的压部35,在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基板1与热导管2同步产生局部变形而紧结一体。
请参阅图9A、9B所示,为本发明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第四实施例的制程步骤剖视与紧结完成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制程步骤与上述图7A、7B图8A、8B大致相同,所不同的设计在于该导热底板1,于其本体的至少一表面上,进一步设有一V字槽型态设计的凹部12,以搭配加工治具3暨由上、下二冲压件31、32突设对应同样具有V字型突出的压部37,在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基板1与热导管2同步产生局部变形而紧结一体。
请参阅图10A、10B所示,为本发明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第五实施例的制程步骤剖视与紧结完成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制程步骤与上述图9A、9B大致相同,所不同的设计在于该导热底板1,于其本体的至少一表面上,相对于组孔11位置暨二相邻V字槽凹部12间进一步设有一连通的槽道14,以搭配加工治具3暨由上、下二冲压件31、32突设对应同样具有V字型突出的压部37,在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基板1与热导管2同步产生局部变形,以及因变形而改变槽道间距以紧结导热底板1与穿设的热导管2。
请参阅图11至图13A、13B所示,为本发明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第六实施例的组成架构与制程步骤剖视与紧结完成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制程步骤与上述各实施例大致相同,所不同的设计在于该导热底板1的本体上所设的复数个组孔11,呈上、下二排或以上的对称位置排列,如图12A、12B所示,或以交错位置形态排列,如图13A、13B所示,用以因应上述紧结方法的各步骤,依续进行复数个热导管2的穿置,当然此复数个热导管2的穿置可如上述各实施例的同向穿置配置,或以对向形态穿置,如图11所示,搭配导热底板1至少一表面的凹部12或突部13之任其一,以及匹配的加工治具3,于紧迫成型制程,配合冲压技术,迫使导热基板1与热导管2同步产生局部变形以紧结导热底板1与穿设的热导管2,再于折型制程,将结合于导热底座1而延伸的热导管2予以折型成设定的角度暨形状,以穿设结合多数散热鳍片4暨完成散热装置5制成品。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例如:等变化的等效性实施例,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不但在方法步骤与紧结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能较习用物品增进上述多项功效,应已充分符合法定发明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恳请核准本发明专利申请案,以励创作,至感德便。

Claims (13)

1、一种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
提供一导热底板,于其本体贯穿设有至少一组孔;
提供至少一热导管,穿置于上述组孔;
进行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底板与穿设的热导管同步变形而紧迫结合一体;
进行折型制程,弯折热导管为设定角度暨形状,以穿设结合多数散热鳍片;完成散热装置制成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一加工治具,于该紧迫成型制程配合压力施加技术,垂直相对上述穿组的导热底板与热导管施以强力压迫,产生局部变形而紧迫结合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工治具更包括:具有上、下二冲压件,二冲压件相对表面设有压部,直接对导热基板及穿置其组孔的热导管形成上、下加压迫作用力,迫使导热基板与热导管同步产生局部变形而紧结一体。
4、一种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
提供一导热底板,于其本体贯穿设有至少一组孔,并在至少一表面成型至少一凹部;
提供至少一热导管,穿置于上述组孔;
进行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底板与穿设的热导管同步变形而紧迫结合一体;
进行折型制程,弯折热导管为设定角度暨形状,以穿设结合多数散热鳍片;完成散热装置制成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一加工治具,具有上、下二冲压件,于二冲压件相对表面设有相对于上述凹部的压部,于该紧迫成型制程配合压力施加技术,垂直相对上述穿组的导热底板与热导管施以强力压迫,产生局部变形而紧迫结合一体。
6、一种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
提供一导热底板,于其本体贯穿设有至少一组孔,并在至少一表面相对组孔成型至少一突部;
提供至少一热导管,穿置于上述组孔;
进行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底板与穿设的热导管同步变形而紧迫结合一体;
进行折型制程,弯折热导管为设定角度暨形状,以穿设结合多数散热鳍片;完成散热装置制成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一加工治具,具有上、下二冲压件,于二冲压件的至少其一的表面设有相对于上述突部的压部,于该紧迫成型制程配合压力施加技术,垂直相对上述穿组的导热底板与热导管施以强力压迫,产生局部变形而紧迫结合一体。
8、一种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
提供一导热底板,于其本体贯穿设有至少一组孔,并在至少一表面设有至少一V字槽型态的凹部;
提供至少一热导管,穿置于上述组孔;
进行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底板与穿设的热导管同步变形而紧迫结合一体;
进行折型制程,弯折热导管为设定角度暨形状,以穿设结合多数散热鳍片;完成散热装置制成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一加工治具,具有上、下二冲压件,于二冲压件的至少其一的表面设有相对于上述凹部的V字型突出压部,于该紧迫成型制程配合压力施加技术,垂直相对上述穿组的导热底板与热导管施以强力压迫,产生局部变形而紧迫结合一体。
10、一种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
提供一导热底板,于其本体贯穿设有至少一组孔,并在至少一表面设有至少一V字槽型态的凹部,以及至少一与组孔连通的槽道;
提供至少一热导管,穿置于上述组孔;
进行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底板与穿设的热导管同步变形,搭配槽道的形变其槽间距而紧迫结合一体;
进行折型制程,弯折热导管为设定角度暨形状,以穿设结合多数散热鳍片;完成散热装置制成品。
11、一种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包括:
提供一导热底板,于其本体贯穿设有复数个上、下排列的组孔;
提供至少一热导管,穿置于上述组孔;
进行紧迫成型制程,迫使导热底板与穿设的热导管同步变形而紧迫结合一体;
进行折型制程,弯折热导管为设定角度暨形状,以穿设结合多数散热鳍片;完成散热装置制成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上述的复数个组孔呈上、下二排暨以上的对称位置形态排列。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更包括:上述的复数个组孔呈上、下二排暨以上的交错位置形态排列。
CN 200610072377 2006-04-14 2006-04-14 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 Pending CN10105515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72377 CN101055152A (zh) 2006-04-14 2006-04-14 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72377 CN101055152A (zh) 2006-04-14 2006-04-14 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5152A true CN101055152A (zh) 2007-10-17

Family

ID=38795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72377 Pending CN101055152A (zh) 2006-04-14 2006-04-14 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5515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5993A (zh) * 2011-08-26 2012-02-08 陈志明 一种液体蒸发式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1547583B (zh) * 2008-03-26 2012-08-2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保护装置的散热装置组合
CN104703439A (zh) * 2013-12-06 2015-06-10 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鳍片组及热管的固定结构与方法
CN113814669A (zh) * 2021-10-26 2021-12-21 厦门市中鸿宇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型材加工电视机底座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7583B (zh) * 2008-03-26 2012-08-2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保护装置的散热装置组合
CN102345993A (zh) * 2011-08-26 2012-02-08 陈志明 一种液体蒸发式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4703439A (zh) * 2013-12-06 2015-06-10 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鳍片组及热管的固定结构与方法
CN113814669A (zh) * 2021-10-26 2021-12-21 厦门市中鸿宇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型材加工电视机底座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8056A (zh) 散热器及其制作方法、具有散热器的电子设备
JP3186624U (ja) 放熱フィ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放熱装置
CN200947004Y (zh) 散热器鳍片与底座的组合改良
EP2081220A3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eat sink having heat-dissipating fins and structure of the same
CN101055152A (zh) 热导管与导热底座的结合方法
US20110094104A1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heat pipes and a heat sink
TW201822621A (zh) 熱管併列式散熱裝置及其製法
CN100462159C (zh) 直组式热传递散热装置制法
EP1742141A3 (en) Improved efficiency CPU cooling arrangement
CN206876015U (zh) 散热器
TW201326730A (zh) 散熱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1115364A (zh) 散热装置
CN200959706Y (zh) 直组式热传递的散热装置
CN2478166Y (zh) 散热器结构
CN200980219Y (zh) 热管式散热器底座密结构造
CN2829318Y (zh) 散热基座模组
CN2517017Y (zh) 组合式散热鳍片
JP3150931U (ja) 放熱装置
CN210053731U (zh) 一种基于铜铝贴片的高速导热散热器
CN2907197Y (zh) 导热块和热管紧结构造
TWI345045B (zh)
CN104034192B (zh) 热管结构
CN1923450A (zh) 热导管与鳍片穿压紧结方法与其应用装置
TWI407897B (zh) 具受熱部共面之導熱結構的製法
TWI452394B (zh) 背光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