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4385A - 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以及制动系统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以及制动系统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4385A
CN101044385A CNA2005800358839A CN200580035883A CN101044385A CN 101044385 A CN101044385 A CN 101044385A CN A2005800358839 A CNA2005800358839 A CN A2005800358839A CN 200580035883 A CN200580035883 A CN 200580035883A CN 101044385 A CN101044385 A CN 101044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utobicycle
backing roll
waveform
specialized r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58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4385B (zh
Inventor
深町和之
金子雅彦
基塞佩·马多纳
尼古拉·佩乐帝
基维尼·帕皮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4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4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44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43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32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0T8/8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ith failure responsive means, i.e. means for detecting and indicating faulty operation of the speed responsive control means
    • B60T8/885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responsive to a speed condition, e.g.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ith failure responsive means, i.e. means for detecting and indicating faulty operation of the speed responsive control means using electrical circuit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8/00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wheel-braking forc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ground-surface conditions, e.g. limiting or varying distribution of braking force
    • B60T8/17Using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regulation means to control braking
    • B60T8/1701Braking or traction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 B60T8/1706Braking or traction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vehicles for single-track vehicles, e.g. motorcyc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28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testing brakes
    • G01L5/282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testing brakes the vehicle wheels cooperating with rotatable ro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28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testing brakes
    • G01L5/286Measuring decel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2270/00Further aspects 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T2270/40Failsafe aspects 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 B60T2270/406Test-mode; Self-diagno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二轮机动车的各车轮由各相对应的支承辊支承,防抱死制动系统作用于车轮。与支承防抱死制动系统作用的车轮的辊的旋转速度相关的值由检测机构(20、31)测定。根据检测机构(20、31)所测定的值,通过算机构(44)求得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作用产生的伴随车轮的旋转速度而变化的波形。通过判定机构(45)判定由运算机构(44)得到的波形的一部分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检测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时,不但可以容易地断定不良处,还可以飞跃性地缩短二轮机动车的各检测所需时间,使二轮机动车的检测高精度且高效地进行。

Description

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以及制动系统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设于二轮机动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具备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检测二轮机动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以下称ABS)及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以下称CBS)的动作的装置,广为人所知(例如,参照特开2001-281108号公报)。
该检测装置包括供前轮着座并进行支承的一对前轮支承辊(第一前轮支承辊及第二前轮支承辊)、以及供后轮着座并进行支承的一对后轮支承辊(第一后轮支承辊及第二后轮支承辊),第一前轮支承辊与第一后轮支承辊,以相互同步转动的形式相连结。另外,各辊通过低摩擦材料来形成其表面。而且,第二前轮滚支承辊及第二后轮支承辊上,联结设置有检测各自的辊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检测机构。此外,第一后轮支承辊经由离合器连结于驱动电动机上。
在这种构成的检测装置上,进行二轮机动车的ABS检测时,首先,将试验车辆的前轮及后轮分别载放在一对前轮支承辊及一对后轮支承辊上,通过上述的驱动电动机驱使后轮支承辊转动。由此,经由后轮第一及第二后轮支承辊同步转动,而且,由于该转动经由第一前轮的支承辊而传递到前轮及第二前轮支承辊,因此,所有的辊进行同步转动。
接着,当通过前述的旋转速度检测机构得到的辊的旋转速度达到规定速度时,第一后轮支承辊与驱动电动机之间的所述离合器呈OFF状态,操作者进行全力的制动。而且,通过上述离合器而脱离了驱动电动机的驱动力的各辊因惯性继续转动,另一方面各辊的旋转速度因制动的输入的减速而逐渐减速。此时,各辊的表面由于是由低摩擦材料而形成的,因此,在二轮机动车的车轮及各个辊之间会产生滑动,所以,ABS开始动作以进行激励制动。随后,由于制动器的动作各辊会停止,通过对停止时间与预先由实际行驶测定而决定的值进行比较,来判定ABS的性能是否良好。另外,即使是在通过所述现有的检测装置来对二轮机动车的CBS进行检测的情况下,也与ABS的检测相同,对一个制动器(例如前轮制动器)进行制动输入,使得另一个制动器(后轮制动器)连动,通过比较各滚轮的停止时间与预先由实际行驶测定而决定的值,来判定CBS的性能良好与否。
然而,在通过上述现有的检测装置对ABS进行检测时中,在进行制动输入之后各滚轮若不停止转动将得不到判定结果,从而产生检测时间比较长的问题。不仅如此,在连续进行前轮的ABS检测与后轮的ABS检测的情况下,由于必须将在前轮的检测结束时处于停止状态的各支承辊再次提升到可以进行后轮检测的旋转速度,因此有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另外,在CBS的检测中也是同样,由于在判定中要使用停止时间及停止距离,因此,在进行制动输入之后各辊若不停止转动将无法得到判定结果,从而产生检测时间比较长的问题。而且,CBS的动作的确认是通过操作者自身体验来进行的,要求操作者技术熟练,这样就会产生无法期望得到高的检测精度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的现有检测装置中,由于各滚轮的停止时间与预先通过实际行驶测定而决定的值进行比较来判定良好与否,所以,在判定结果不良的情况下,将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无法断定是由ABS或CBS的控制不良而引起的,还是制动器的制动存在问题。
而且,即使由低摩擦材料来形成各辊的表面,而在操作者进行制动时,各辊的惯性所带来的转动并不能充分得到时,将会产生不能切实地使之产生适合实际路上行驶时的状态的问题,该状态即为车轮与辊之间的滑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及制动系统检测方法,其不仅可以容易地确定问题位置,而且可以飞跃性地缩短二轮机动车的各检测所需的时间,并且还可以高精度及高效地检测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
为达成该目的,本发明为对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进行检测的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转自如的一对前轮支承辊,其为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而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旋转自如的一对后轮支承辊,其为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而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测定机构,当防抱死制动系统至少在二轮机动车的两车轮中的一个车轮上进行动作时,经由支承该车轮的支承辊来测定该车轮的旋转速度;运算机构,其依据由该旋转速度测定机构所得到的值来求出伴随通过防抱死制动装置系统的动作而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波形;判定机构,其将通过该运算机构而得到的波形的一部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处于规定范围之内时判定为良,将该波形处于所规定的范围之外时判定为不良。
通过本发明的装置对二轮机动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动作进行检测时,首先,使前轮和后轮分别载放在对应的一对支承辊上。其次,对ABS所动作的、二轮机动车的检测对象车轮(前轮或后轮)进行制动输入,使ABS动作。具体地说,例如操作者将在所述支承辊上的二轮机动车发动机进行驱动,在达到规定的检测开始的速度时,将二轮机动车的排挡置于空挡进行全输入制动。通过该方式,车轮将处于急刹车的状态,因此,在车轮与辊之间发生滑动现象、ABS开始动作。
由于ABS的动作,制动将会在ON和OFF间反复进行,从而使车轮的旋转速度产生增减,经由传达车轮的旋转举动的支承辊,由所述测定机构来测定该车轮的旋转速度。并且,依据该测定机构而得到的测定值,由所述运算装置来求出伴随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比如减速或加速的增减)的波形。随后,通过所述判定机构,对由运算机构所得的波形的一部分是否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处于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判定。由于该波形与制动器的ON·OFF相对应,该波形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在规定的范围内时,有可能是车轮处于锁定中,或者可能未得到充分地减速。所以,将由所述运算机构算出的波形使用根据所述判定机构进行判定,从而不必采用从制动输入到车轮停止所需要的经过时间,就可以判定ABS的良好与否。
这样,根据本发明,因为不需要采用从制动输入到车轮停止所需要的经过时间,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进行ABS的检测。而且,继前轮ABS之后,在检测后轮ABS时,也不必停止车轮与辊的旋转,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另外,在所述运算机构中,根据由所述测定机构而得到值,求出由于ABS的动作而产生的、伴随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的峰值。在判定机构中,当该峰值在规定的时间内处于规定的范围内时判定为良好、当该峰值处在规定范围外时判定为不良。但是,由于ABS的动作而产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较缓慢时,从该变化中采取峰值就可能会有困难。而且,在这种时候,虽然应该判定ABS的动作为良好,但由于无法采取峰值而可能被判定为不良。所以,在本发明的所述运算机构中,求出伴随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的波形而非峰值,由于将此波形用于良好与否的判定,所以即使是描绘了平缓的曲线的波形也可以对是否处于所述规定范围内进行正确的判断,并排除错误的不良判定,可以飞跃性地提高检测的精度。
这时,本发明的所述判定机构可以将下述情况判定为不良,即,当根据所述运算机构求得的波形在规定范围内有一部分存在、并且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有超过规定范围的上限或者低于下限的时候。在通过波形进行良好与否的判定时,车轮的制动有锁定感触的时候,即使波形在规定的范围内有一部分存在,也会有在规定时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上限的部分或者低于下限的部分。因此,通过判断机构可以从波形容易地判断出制动的锁定感触,判定此时为不良可以提高检测的精度。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的检测方法,对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动输入工序、测定工序、运算工序以及良好与否判定工序。其中,制动输入工序,使一对前轮支承辊所支承的二轮机动车前轮旋转,并且使一对后轮支承辊所支承的二轮机动车后轮旋转,对防抱死制动系统所动作的一个车轮的制动器进行全力的制动;测定工序,经由支承该车轮的支承辊来测定防抱死制动系统在该制动输入工序中所进行动作的车轮的旋转速度;运算工序,依据由该旋转速度测定工序所测定的值来求出伴随由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而引起的车轮的旋转的变化所产生的波形;良好与否判定工序,将通过该运算工序而得到的波形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规定范围内有一部分存在时判定为良,将该波形处于规定范围外时判定为不良。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所述测定工序,经由辊来测定车轮的旋转速度,接着,通过所述运算工序,依据所测定的值来求出伴随该车轮的速度变化的波形。而且,根据所述判定工序,进行针对所述波形的良好与否的判定。由运算工序所求的波形,如上所述,与ABS的动作时的制动器的ON·OFF相对应。因此,该波形偏离到规定范围时,可认为是车轮的锁定或者减速不充分。所以,在判定工序中,波形的一部分在规定范围内时判定为ABS在进行良好的动作,而将波形在规定范围之外时判定为ABS动作不良。
这样,本发明根据运算工序及判定工序,从伴随ABS动作时的制动器的ON·OFF的波形来进行ABS的良好与否的判定,因此不需要采用从开始制动输入到车轮停止所需要的经过时间就可以进行ABS的测定,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ABS检测。而且,在继前轮ABS之后检测后轮的ABS的情况下,也不必停止车轮与辊的旋转,可以提高检测的效率。
而且,如上所述,虽然也可以考虑由伴随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的峰值来进行良好与否的判定,但是,在无法采取峰值的情况下可能会被认为是不良,所以,在本发明中,使用伴随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的波形而非峰值来进行良好与否的判定。这样,就可以对A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进行正确的判断,飞跃性地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另外,在本发明方法的所述运算工序中,期望至少求出包含第一变化部分、第二变化部分、第三变化部分的波形。第一变化部分,是指在防抱死制动系统动作后,初次制动为OFF时所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表示;第二变化部分,是指接着在制动为ON时所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表示;第三变化部分,是指接着在制动为OFF时所发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表示。在所述良好与否的判定工序中,优选将由该运算工序求得的各个变化部分在各个变化部所规定的经过时间内处于所规定的范围内时判定为良,任何一个变化部分处于该变化部分所对应的规定范围之外时判定为不良。
在ABS动作开始的初期,由于车速的变化最大,对应于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加速与减速的变动相对较大。所以,在ABS动作的初期所求得的所述第一变化部分至第三变化部分可以明确地显示ABS的动作状况。由此,至少通过由所述第一变化部分至第三变化部分来进行ABS的良好与否的判定,可以充分地维持判定精度,进行高效的ABS检测。而且,从ABS检测开始之后在相对比较初期的阶段中就可以完成检测,因此,可以进一步缩短检测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良好与否的判定工序中,由所述运算机构所得的波形在规定范围内有一部分存在,并且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有超过规定范围的上限或者低于下限的部分的情况,判定为不良。如上所述,根据波形判定良好与否时,车轮在制动有锁定感触的情况时,即使波形在规定范围内有一部分存在,在规定时间也会有超过规定范围上限或者低于下限的部分。因此,在良好与否判定工序中,根据波形可以容易地判断制动的锁定感触,将此时判定为不良则可以提高检测精度。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的检测装置,对具备有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二轮机动车的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具有:为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前轮支承辊;为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自如的一对后轮支承辊;分别连结于一个前轮支承辊与一个后轮支承辊;经由各辊而分别对前轮的旋转速度与后轮的旋转速度进行测定的旋转速度测定机构;运算机构,其在驱使前轮与后轮旋转、使前轮与后轮相连动并且防抱死制动系统分别对各轮进行动作时,根据各测定机构所得到的值来求出表示伴随前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初次的制动器OFF时所发生的前轮的速度变化,与伴随后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初次的制动器OFF时所发生的后轮的速度变化之差的波形;判定机构,其将由该运算机构而得到的波形的一部分在规定范围内时判定为良,将该波形处于规定范围外时判定为不良。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的检测方法,是对搭载在设置有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二轮机动车上所设有的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进行检测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制动输入工序、测定工序、运算工序以及良好与否判定工序。其中,制动输入工序,使被一对前轮支承辊支承的二轮机动车前轮旋转,并且使被一对后轮支承辊支承的二轮机动车后轮旋转,通过对一个车轮的制动器进行全力的制动,而驱使防抱死制动系统及前后轮连动制动系统动作;测定工序,经由各自的支承辊测定在该制动输入工序中的前轮的旋转速度及后轮的旋转速度;运算工序,根据由该测定工序所得到的值来求出表示前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动作后的初次制动器为OFF时所发生的前轮速度变化,与后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动作后的初次制动器为OFF时所发生的后轮的速度变化之差的波形;良好与否判定工序,将通过该运算工序而得到的波形的一部分在规定范围内时判定为良,将该波形处于规定范围外时判定为不良。
根据本发明,在检测二轮机动车的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CBS)时,首先,将前轮与后轮着落于分别相对应的一对前轮支承辊与一对后轮支承辊上,使其旋转。接着,对作为二轮机动车的检测对象的ABS及CBS所动作的车轮(前轮或后轮)进行全力的制动输入,使ABS及CBS动作(制动输入工序)。具体而言,例如,对应于前轮的制动器的制动输入后轮制动器连动的情况下,操作者在所述支承辊上驱动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当达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时,将二轮机动车的挡位置于空挡,全力进行制动。由此,前轮处于急刹车状态,前轮与前轮支承辊之间发生滑动现象,ABS开始动作。另一方面,由于前轮被全力制动,CBS进行动作,后轮制动被自动地输入。因此,与前轮同样,后轮ABS也开始动作。
由于通过前轮ABS与后轮ABS共同动作,在前轮与后轮上分别反复进行制动的ON、OFF,因此,相应地,两车轮的旋转速度发生增减,传递两车轮的转送行为的前轮支承辊的旋转速度与后轮支承辊的旋转速度,通过各旋转速度测定机构而被测定(测定工序)。而且,根据由各测定机构所得到的各个测定值,通过所述运算机构来求出表示伴随前轮的旋转速度变化和伴随后轮的旋转速度变化之差的波形(运算工序)。而且,通过所述判定机构,对通过运算机构而得到的波形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判定(判定工序)。由所述运算机构而得到的波形反映后轮制动器相对于前轮制动器的效力,当该波形在规定范围之外时,可以认为后轮制动器相对前轮制动器过量地动作,或者后轮制动器相对于前轮制动器的动作不足。因此,将由所述运算机构所计算出的波形用于所述判定机构进行判定,由此,不必采取从开始制动输入到车轮停止所需要的经过时间便可以判定CBS的良好与否。
而且,在所述运算工序中,将表示ABS进行动作后前轮的初次的制动器OFF时的速度变化和ABS进行动作后的后轮初次的制动器OFF时的速度变化之差的波形使用到良好与否的判定中。这是因为,在ABS的动作开始动作的初期,车速变化最大,对应于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加速与减速的变动也就较大,因此,可以明确地显示出前轮与后轮的ABS的动作状况。由此,可以充分地维持判定精度,进行高效率的CBS的检测,而且可以在早期使检测结束,所以可以飞跃性地缩短检测时间。
另外,例如,在所述运算工序中,虽然可以考虑使用ABS所动作的前轮初次的制动器为OFF时的峰值和ABS所动作的后轮初次的制动器为OFF时的峰值之差来进行良好与否的判定,但是,ABS所动作的前轮初次的制动器为OFF时的速度变化、及ABS所制动的后轮初次的制动器为OFF时的速度变化极小的情况下,分别采取峰值就会变得困难。所以,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表示速度变化差的波形而非峰值的差来进行良好与否的判定,能够对CBS的动作进行切实的判断,飞跃性地提高了检测精度。
而且,在对CBS动作的良好与否进行判断的情况时,在所述判定工序中,由所述运算机构而得到的波形在规定的范围内有一部分存在,并且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有超过规定范围上限的部分或者低于下限的部分的情况,判定为不良,由此,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检测机构模式化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在判定机构中所使用的波形图。
图5是表示在判定机构中所使用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纸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在图1和图2中,2是底座、3是设置于该底座2之上、二轮机动车(未图示)的后轮R侧设置的后轮用机台,4为设置在其前轮F侧的前轮用机台。
如图1所示,后轮用机台3具有供二轮机动车的后轮R着落及给予支承的一对的后轮支承辊5、6。位于后轮R的前侧的第一后轮支承辊5,其旋转轴7经由一对轴承8而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位于后轮R的后侧位置的第二后轮支承辊6,其旋转轴9与第一后轮支承辊5的旋转轴7相平行且经由一对轴承10而转动自如地被支承。第一后轮的支承辊5形成得直径比第二后轮支承辊6大,由此,第一后轮支承辊5的旋转惯性力设定得比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旋转惯性力大。
第一后轮的支承辊5与第二后轮支承辊6存有规定的间隔并排设置,而且,如图2所示,第二后轮支承辊6以后轮R接触的位置与第一后轮支承辊5成为相同高度地由所述轴承10支承。
如图1所示,在第一后轮支承辊5的旋转轴7的一端,连结有电磁制动器11,通过该电磁制动器11的动作,可以对加到第一后轮支承辊5上的负荷进行调整。
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旋转轴9的一端,经由离合器12设置有滑轮13。该滑轮13以皮带14作为连动构件从动于基座2上所设置的启动动作用的电动机15的滑轮16。当离合器12被置于ON时,滑轮13连结于旋转轴9,通过启动动作用电动机15可以驱动第二轮支承辊6。
另外,在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旋转轴9的另一端,经由离合器17连结电动机18。当离合器17置于ON时,旋转轴9与电动机18的驱动轴19连结,由电动机18可以驱动第二后轮支承辊6。
而且,第二后轮支承辊的旋转辊6的旋转轴9的一端,设置有测定旋转轴9的旋转速度的第一旋转编码器20,在旋转轴9的另一端,在离合器17与电动机18之间,设置有用以测定旋转轴9的旋转转矩的第一转矩测量计21。将会在后面叙述,第一转矩测量计21用于检测制动力,而第一旋转编码器20使用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及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CBS)的检测时。
前轮用机台4具有供二轮机动车的前轮F着落及予以支承的一对前轮支承辊22、23。位于前轮F的前侧位置的第一前轮支承辊22,其旋转轴24经由一对轴承25而转动自如地被支承。位于前轮F的后侧位置的第二前轮支承辊23,其旋转轴26与第一后轮支承辊22的旋转轴24相互平行且经由一对轴承27而转动自如地被支承。第一前轮支承辊22的直径比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直径大,由此,第一前轮支承辊22的旋转惯性力设定得比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旋转惯性力大。
第一前轮支承辊22与第二前轮辊23,存在有规定的间隔并排设置,而且,如图2所示,第二前轮支承辊23,以前轮F接触的位置与第一前轮支承辊22相同高度地被所述轴承27支承。另外,第一后轮支承辊5与第一前轮辊22为同一形状,第二后轮支承辊6与第二前轮支承辊23为同一形状。
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旋转轴26的一端,经由离合器28连结电动机29。当离合器28置于ON时,旋转轴26与电动机29的驱动轴30连接,并由电动机29可以驱动第二前轮支承辊23。
在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旋转轴26的另一端,设置有测定旋转轴26的旋转速度的第二旋转编码器31,在旋转轴26的一端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离合器28与电动机29之间测定旋转轴26的旋转转矩的第二转矩测量计32。将会在后面叙述,第二转矩测量计32被用于制动力的检测时、第二旋转编码器31被用于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及前后联动制动系统(CBS)的检测时。
而且,在第一前轮支承辊22的旋转轴24的一端部,设置有测定旋转轴24的旋转速度的第三旋转编码器33。将在后面叙述,第三旋转编码器33用于检测搭载在二轮机动车上的速度表时。
前轮用机台4,为了能够对应于车轮间距不同的二轮机动车,形成为朝向后轮用机台3进退自如。即,前轮用机台4,如图2所示,具有沿底座2上所设置的滑轨34导向的导向构件35、以及螺合于通过电动机36而旋转的辊丝杠37上的螺合构件38。由此,前轮用机台4,通过由电动机36使辊丝杠37转动,而沿着滑轨34朝向后轮用机台3进退。
而且,第一前轮支承辊22与第一后轮支承辊5,借助于连结机构39同步转动。连结机构39具有连结于第一后轮支承辊5的旋转轴7的第一齿轮箱40和连结于第一前轮支承辊22的旋转轴24的第二齿轮箱41,并通过将第一齿轮箱40与第二齿轮箱41相互连结的连结轴42,而使得旋转轴7与旋转轴24同步转动。另外,第一齿轮箱40与第二齿轮箱41是将圆锥齿轮进行组合而成的众所周知的结构,另外,连结轴42为使第二齿轮箱41跟踪上述的前轮用机台4的进退,而在第二齿轮箱41侧采用花健嵌合的花健轴。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器20、第二旋转编码器31、第三旋转编码器33、第一转矩测量计21、及第二转矩测量计32,连结于检测机构43上,各测定值被输入检测机构43中。检测机构43具有根据各测定值进行对应于各检测的运算的运算机构44、以及对各检测的良好与否进行判定的判定机构45。而且,在检测机构43上还连接有对根据判定机构45而得到的判定结果以及对测定信息进行显示的显示机构46、在操作者在二轮机动车上的状态下进行操作用的操作机构47。另外,根据运算机构44所进行的运算处理以及根据判定机构45所进行的判定处理,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接着,对根据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进行的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进行说明。通过检测装置1进行检测的二轮机动车涉及好几种,虽未图示,首先对ABS分别对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进行动作、使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连动的CBS动作的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进行说明。这种二轮机动车当驾驶员只是操作了车把上所设置的右制动杆时,前轮制动器开始动作,后轮制动器随之连动进行动作。另外,当驾驶员只是操作了制动踏板时,前轮制动器也会进行动作,后轮制动器也随之连动进行动作。此外,ABS对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同时进行动作。
对这种二轮机动车的检测,是按照前轮制动力检测、后轮制动力检测、速度表检测、前轮ABS·CBS检测、及后轮ABS·CBS检测的顺序来进行。
前轮制动力检测如下进行。在检测开始时,操作者乘坐在二轮机动车上的状态下,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R着落于第一后轮支承辊5及第二后轮支承辊6上,同时使前轮F着落于第一前轮支承辊22及第二前轮支承辊23上。此时,使二轮机动车处于发动机停止、挡位空挡的状态。另一方面,检测装置1在所述离合器12处于OFF的状态时,滑轮13与旋转轴9分开、呈使由电动机15、滑轮16、皮带14所产生的负荷不加到旋转轴9及第二后轮支承辊6上的状态。另外,使离合器17置于ON,使旋转轴9与电动机1 8连接。由此,形成了通过电动机18经由旋转轴9可以驱动第二后轮的支承辊6的状态。
而且,在操作者乘坐在二轮机动车上的状态下只是操作右制动杆对前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并维持此状态,按动操作者用操作机构47(图3所示)的未图示的前制动器检测开始开关。由此,电动机18、29动作,以规定的时间驱动第二后轮支承辊6与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旋转。此时,通过操作者从二轮机动车的右制动杆对前轮制动进行全力制动,以阻止前轮F以及由于CBS的动作而使后轮R的旋转,使在第二前轮支承辊23及第二后轮支承辊6与前轮F及后轮R之间产生摩擦。由此,电动机18、29与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旋转轴9以及第二前轮支承辊(26)的旋转轴26之间发生变形,通过转矩测量计28、21计测在前轮制动器被全力制动时施加到第二前轮支承辊23与第二后轮支承辊6上的转矩,并输入到如图3所示的检测机构43中。在检测机构43中,通过所述判定机构45对转矩测量计28、21所测定到的转矩值(预先被设定的判定值)进行比较,如果测定到转矩的最大值超过规定的转矩值,则在所述显示机构46上显示为“OK”,测定到的转矩的最大值在规定的转矩值之下,则作为未得到足够的制动力而在显示机构上显示“NG”。而且,制动力为“NG”的情况下,将二轮机动车从检测装置1上卸下进行制动器的调节,在制动力为“OK”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后轮制动力检测。
后轮制动力的检测,是在使电动机18、29停止并使第二后轮支承辊6与第二前支承辊(26)旋转停止之后进行的。而且,检测作业,除了操作者在放开右制动杆的状态而踩踏制动踏板、以对后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以外,其余作业则与上述的前轮制动力检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后轮制动力检测结束后,接着进行速度表检测。在速度表检测中,对二轮机动车上搭载的速度表的良好与否进行检测。参照图1,将检测装置1置于如下状态,即,所述离合器12在OFF的状态下,滑轮13与旋转轴9分离,使电动机15、滑轮16、皮带14所发生的负荷不加到旋转轴9及第二后轮支承辊6上的状态。所述离合器17置于OFF,旋转轴9与电动机18及转矩测量计21分离,使电动机18及转矩测量计21所发生的负荷不加到旋转轴9及第二后轮支承辊6上的状态。同样,形成所述离合器28置于OFF,使电动机29及转矩测量计32所发生的负荷不加到旋转轴26及第二前轮支承辊23上的状态。
而且,操作者启动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此后,一边观察二轮机动车上设置的速度表一边调节加速器。并且在二轮机动车的速度表在显示出规定的速度(例如40km/h)时,按动所述操作者用操作机构47(图3所示)具有的未图示的速度表检测开关。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所述检测机构43中,将由第三旋转编码器33得到的第一后轮支承辊22的旋转速度通过运算机构44换算成车速。而且,判定机构45在按动速度检测开关的时刻,二轮机动车的速度表里所示的值与由运算机构44算得的车速的差在预先设定的容许范围内的,所述显示机构上显示“OK”,不在容许范围之内的,则作为二轮机动车的速度表精度不够,而在显示机构46上显示“NG”。
接着,进行前轮ABS·CBS的检测。在前轮ABS·CBS的检测中,继速度表检测之后,维持由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进行驱动,操作者调节加速器至检测开始的速度(例如60km/h)。此时,操作者不是确认二轮机动车所具有的速度表上的显示,而是借助于所述检测机构43在显示机构上所表示的车速进行确认,进行加速器的调节。通过维持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的驱动,而维持各支承辊5、22、6、23的旋转,因此使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为止的速度提升时间可以得到飞跃性地缩短。
而且,当车速达到规定的检测开始的速度时,操作者将二轮机动车的加速器返回,并使挡位处于空挡的状态,同时操作右制动器杆对前轮制动器进行全力的制动。由此,二轮机动车处于对机动车前轮F进行急刹车的状态。在检测装置1中,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后轮支承辊5及第一前轮支承辊22的旋转惯性力大于第二后轮支承辊6及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旋转惯性力,因此,通过对前轮制动器进行全力的制动,前轮F与第一前轮支承辊22之间产生打滑现象,前轮ABS开始动作。另一方面,第二前轮支承辊23则跟踪于前轮F的转动行为。另外,第一后轮支承辊5,通过所述连结机构39而与第一前轮支承辊22同步转动,即使相对于后轮R也是再现了路面的状况。另外,由于对二轮机动车的前轮制动器进行制动输入,CBS进行动作后轮制动器也动作。而且,二轮机动车的后轮R随着前轮FABS动作。此时,也与前轮F的情况相同,第二后轮支承辊6追随后轮R的转动行为。
在检测机构43中,通过第二旋转编码器31与第一旋转编码器20测定第二前轮支承辊23与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旋转速度,并通过运算机构44进行以下运算的处理,即,根据所测定的值,通过运算机构44,计算出前轮F侧与后轮R侧的各自的减速度(加速度)。与此时所得到的减速度(加速度)相对应的波形如图4所示。图4中,实线所表示的波形是前轮F侧,即,根据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转速算得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虚线所表示的是后轮R侧的波形,即,根据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转速算得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以减速度(加速度)的形式进行说明,但是将减速度换成转矩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波形。
如图4所示,在根据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转速算得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在对前轮制动器进行全力输入的同时上升(减速),经由第一变化部a而下降(加速)。第一变化部a对应的是ABS在动作而前轮成为首次OFF的状态的时刻的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转速的变化,接着的下降表示将第一前轮支承辊22的旋转惯性力经由前轮F传递到第二前轮支承辊23。
而且,当制动器再次呈ON的状态时,出现第二变化部b,第二前轮支承辊23减速。接着,当制动器再次呈OFF状态时,出现第三变化部c,第二前轮支承辊23加速。其后,根据ABS的动作,前轮制动器反复进行多次的ON·OFF。
在根据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旋转速算得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对应的是CBS进行动作而后轮制动器与前轮制动器连动后轮R侧的ABS动作,由此,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而且,在ABS进行动作而后轮制动器初次处于OFF状态的时刻,出现第一变化部d。
在检测机构43的判定机构45中,根据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采取第一变化部a、第二变化部b、第三变化部c来进行前轮ABS的动作良好与否的判定,采取在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一变化部a与后轮R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一变化部d来进行CBS动作的良好与否的判定。
即,在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一变化部a中,设有预先设定的第一合格区A(图4中双点划线所围成的区域)。该第一合格区A将根据第二旋转编码器31(参照图1)的测定值并将由运算机构44算得的减速度达到0.5G时(看作是基于制动器的动作的减速时)作为时间基点,通过规定时间内的容许减速度的上限与下限来决定。在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二变化部b中,设置预先设定的第二合格区B。该第二合格区B,将出现第一变化区a时作为时间基点,并通过规定时间内的容许减速度的上限与下限来决定。同样,在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三变化部c中,设置预先设定好的第三合格区C。该第三合格区C,将出现第二变化部b时作为时间基点,并通过规定时间内的容许减速度的上限与下限来决定。
判定机构45,首先通过第一变化部a、第二变化部b、第三变化部c是否分别处于第一合格区A、第二合格区B、及第三合格区C之内来进行前轮ABS的动作良好与否的判定。即,当所有的变化部a、b、c分别处于各自的合格区A、B、C内时,经由所述显示机构46来进行“ABS OK”的显示,而当任何一个偏离于合格区之外时,经由所述显示机构46来进行“ABS NG”的显示。此时,即使当第一变化部a、第二变化部b、第三变化部c分别在1合格区A、第二合格区B、第三合格区C之内有一部分存在,超过偏离规定时间内的容许减速度上限或是低于偏离下限的时候,经由显示机构46来进行“ABS NG”的显示。
此处,作为影响波形的要素,可以列举以下几种:接合器的脱落、制动器感应器的异常、管线堵塞、气体混杂、衬垫接触不良、各辊5、6、22、23与车轮R、F之间的滑动、以及制动时的强度与时机上的操作失误等。
另外,虽然可以考虑通过第一变化部a、第二变化部b、第三变化部c中的各个变化部的峰值是否分别处于第一合格区A、第二合格区B、第三合格区C之内来进行前轮ABS的动作良好与否的判定,但是,根据波形会有描绘出平缓的曲线而难以采用峰值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考虑到会有即使前轮ABS的动作应被判定为良好,却由于无法采取峰值而被判定不良的情况。因此,通过由波形的各个变化部、而非峰值来进行良好与否的判定,能够得到正确的良好与否的判定。
同时,在运算机构44中,计算出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的第一变化部a、与后轮R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一变化部d之间的差(在本实施例中,后轮侧第一变化部d相对于前轮侧第一变化部a的比例),在判定机构45中,根据在此计算出的值是否处于规定范围I(前轮侧第一变化部a的65%~15%)内来进行CBS的动作良好与否的判定。在此所指定的规定范围I,是在考虑了后轮R与前轮F连动的时机以及强度而得到的最佳的制动器的连动分配的基础上所决定的范围。而且,后轮侧第一变化部d,如果处于规定范围内,则经由所述显示机构46来进行“CBSOK”的显示,如果是偏离于规定范围I之外的情况,则经由所述显示机构46来进行“CBS NG”的显示。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后轮侧第一变化部d相对于前轮第一变化部a的比例,后轮侧的第一变化部d的波形与表示构成第一变化部a的值和构成第一变化部d的值的差相等。而且在此,在规定范围I内即使有后轮侧的第一变化部d的一部分的存在,在超过偏离在规定时间内的容许减速度的上限、或者低于偏离下限时,则经由所述显示机构46来进行“CBS NG”的显示。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取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第一变化部a、第二变化部b、及第三变化部c来判定前轮A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还采取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第一变化部a与后轮R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第一变化部d来判定CBS的动作良好与否,因此,在开始前轮ABS·CBS的检测而在较初期的阶段就能结束检测,从而可以飞跃性地缩短检测时间。
另外,在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虽然在第三变化部c之后也出现波形的变化,但根据周知的ABS特性,通常在第三变化部c以后出现的波形的变化,其加速与减速的变动相对较小。对此,ABS动作初期的第一变化部a、第二变化部b、及第三变化部c的出现时期,车速的变化最大,所以明显显现出ABS的动作不良。由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变化相对较大的第一变化部a、第二变化部b、及第三变化部来判定良好与否,从而在维持高的判定精度的同时实现了判定时间的缩短。
接着,进行后轮ABS·CBS的检测。在后轮的ABS·CBS检测中,继前轮ABS·CBS检测而维持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进行的驱动,操作者调节加速器,与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一致(例如60km/h)。此时,通过维持由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进行的驱动,而维持各支承辊5、22、6、23的旋转,从而可以飞跃性地缩短到规定检测开始速度为止的速度上升时间。
而且,当车速达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时,操作者放开二轮机动车的加速器,并使挡位处于空挡的状态,同时踩踏制动踏板,对后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由此,使得二轮机动车处于后轮R急刹车的状态。在检测装置1中,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后轮支承辊5及第一前轮支承辊22的旋转惯性力大于第二后轮支承辊6及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旋转惯性力,因此,通过对后轮制动器进行全力制动,后轮R与第一后轮支承辊5之间则发生打滑现象,后轮ABS开始动作。另一方面,第二后轮支承辊6追随后轮R的转动行为。另外,第一前轮支承辊22通过所述连结机构39而与第一后轮支承辊5同步旋转,相对于前轮F也再现了路面的状况。另外,通过对二轮机动车的后轮制动器进行制动输入,CBS动作前轮制动器动作。而且,二轮机动车的前轮F追随后轮R,ABS动作。此时,第二前轮支承辊23追随前轮F的旋转举动。
在检测机构43中,与前轮ABS·CBS检测相同,通过第一旋转编码器20与第二旋转编码器31测定第二后轮支承辊6与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旋转速度,并根据所测定的值,通过运算机构44,进行计算后轮R侧与前轮F侧的各自的减速度(加速度)的处理。与此时所得到的减速度(加速度)相对应的波形如图5所示。在图5中,点划线所表示的波形是后轮R侧的波形,即,根据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转速算得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实线表示的波形是前轮F侧的波形,即,根据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转速算得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用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来进行说明,将减速度换成转矩也能得到同样的波形,正如前面所述。
如图5所示,在根据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转速算得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在对后轮进行全力制动的同时,曲线上升(减速),经由第一变化部e而下降(加速)。第一变化部e对应于在ABS进行动作、后轮制动器处于初次的OFF状态时刻的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旋转速度的变化,接着的下降表示将第一后轮支承辊5的旋转惯性力经由后轮R传递到第二后轮支承辊6。
而且,当离合器再次呈ON状态时,出现第二变化部k,第二后轮支承辊6减速。接着,当离合器再次呈OFF状态时,出现第三变化部g,第二后轮支承辊6加速。其后,根据ABS的动作,后轮制动器反复进行多次ON·OFF。
根据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转速算得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对应的是CBS动作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连动,前轮F侧的ABS的动作,由此使第二前轮支承辊23的旋转速度发生的变化。于是,在ABS动作前轮制动器处于初次OFF状态的时刻,出现第一变化部h。
而且在检测机构43的判定机构45中,与所述前轮ABS·CBS检测同样,进行良好与否的判定。即,判定机构45通过第一变化部e、第二变化部k、及第三变化部g是否分别处于第一合格区E、第二合格区K、第三合格区G来进行前轮A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的判定。当所有的变化部e、k、g分别处于各自的合格区E、K、G内时,经由所述显示机构46进行“ABS OK”的显示,而当任何一个偏离于合格区之外时,经由所述显示机构46进行“ABS NG”的显示。此时,即使第一变化部e、第二变化部k、第三变化部g分别在第一合格区E、第二合格区K、第三合格区G之内有一部分存在,但在超过偏离规定时间内的容许减速度的上限、或者低于偏离下限的情况下,经由所述显示机构46进行“ABS NG”的显示。
另外,虽然可以考虑通过第一变化部e、第二变化部k、第三变化部g中的各个变化部的峰值是否分别处于第一合格区E、第二合格区K、第三合格区G之内来进行前轮ABS的动作良好与否的判定,但是,根据波形会有描绘出平缓的曲线而难以采用峰值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考虑到会有即使前轮ABS的动作应被判定为良好,却由于无法采取峰值而被判定不良的情况。因此,通过由波形的各个变化部而非峰值来进行良好与否的判定,能够得到正确的良好与否的判定。
同时,在运算机构44中,计算出构成后轮R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一变化部e的值、与构成前轮F侧的减速度(加速度)的波形中的第一变化部h的值的差(在本实施例中,前轮侧第一变化部h相对于后轮侧第一变化部e的比例),在判定机构45中,根据在此计算出的值是否处于规定范围J(后轮侧的第一变化部e的100%~35%)内来进行CBS的动作的良好与否的判定。而且,后轮侧第一变化部h如果处于规定范围J之内,经由所述显示机构46进行“CBS OK”的显示,如果是在规定范围J之外,则经由所述显示机构46进行“CBS NG”的显示。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以这种制动方式的二轮机动车作为检测对象的,即,这种方式为:ABS分别动作于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上,而且只通过前轮制动器的制动输入CBS进行动作,并连动于后轮,只通过后轮制动器的制动输入CBS动作前轮制动器连动。除此之外,也可以以这样的制动方式的二轮机动车作为检测对象,即,这样的制动方式为:ABS分别动作于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上,在只有前轮制动器的制动输入时CBS不进行动作,而只通过后轮制动器的制动输入,CBS才进行动作前轮制动器连动。在检测这种二轮机动车的情况下,在所述前轮ABS·CBS的检测中,通过省略CBS的判定可以容易地进行对应。另外,在检测不具有CBS而ABS分别动作在前轮制动器与后轮制动器上的二轮机动车的情况下,通过省略上述的前轮ABS·CBS检测中的CBS判定与后轮ABS·CBS检测中的CBS判定,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对应。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在前轮ABS·CBS检测及后轮ABS·CBS检测中,通过二轮机动车的发动机来驱使后轮R转动,但是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操作者将二轮机动车的挡位置于空挡状态,通过电动机18等来旋转驱动第二后轮支承辊6。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第二后轮支承辊6的驱动,达到规定的检测开始速度(例如60km/h)时,操作者在对制动器进行输入前将离合器17置于OFF。
另外,参照图1及图2,由于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仅通过电动机36驱使辊丝杠37转动,就可以使前轮用基台9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因此,即使是在前轮F与后轮R之间的间隔距离根据二轮机动车的机种而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对应。
此外,虽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使用电动机15,但是,在根据二轮机动车的机种而没有启动电动机,只有通过急冲及推压使发动机启动的情况下,可以将离合器12置于ON,通过电动机15,并经由第二后轮支承辊6及后轮R来驱动发动机启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检测装置1中,虽未图示,但还设置有使前轮及后轮的行驶状态稳定的辅助辊、将所检测的二轮机动车的排气排出屋外的管路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不仅可以容易地确定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的不良位置,而且可以飞跃性地缩短二轮机动车的各检测的所需时间,并可以对二轮机动车进行高精度且高效的检测,所以很适合采用于二轮机动车制动系统的检测。

Claims (8)

1.一种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其对搭载于二轮机动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具有:
旋转自由的一对前轮支承辊,其为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而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
旋转自由的一对后轮支承辊,其为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而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
测定机构,其在防抱死制动系统作用于二轮机动车的两车轮中的至少一个车轮上时,经由支承该车轮的支承辊来测定该车轮的旋转速度;
运算机构,其根据由该测定机构得到的值来求出伴随由于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而发生的车轮旋转速度的变化的波形;
良好与否判定机构,其在通过该运算机构得到的波形的一部分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位于所定的规定范围内时判定为良好,在该波形在规定范围外时判定为不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机构,在通过所述运算机构得到的波形一部分位于规定范围内,并且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有超过规定范围的上限的部分或者低于规定范围的下限的部分时判定为不良。
3.一种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方法,对搭载于二轮机动车上的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具有:
使被一对前轮支承辊支承的二轮机动车的前轮旋转,并且使被一对后轮支承辊支承的二轮机动车的后轮旋转,对防抱死制动系统所动作的一个车轮全力输入制动的制动输入工序;
经由支承车轮的支承辊来测定由于该制动输入工序防抱死制动系统动作的该车轮的旋转速度的测定工序;
根据由该测定工序测定的值来求出伴随由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作引起的车轮旋转速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波形的运算工序;
在由该运算工序得到的波形的一部分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位于所定的规定范围内时判定为良好,在该波形在规定范围外时判定为不良的良好与否判定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运算工序中,求出以下的波形,该波形至少包括:表示在防抱死制动系统动作的初次制动OFF时产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的第一变化部、表示接着在制动ON时产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变化的第二变化部、以及表示接着在制动OFF时产生的车轮的旋转速度的变化的第三变化部,
在所述良好与否判定工序中,在由该运算工序求得的各变化部在每个变化部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处于所定的规定范围内时判定为良好,在任一个变化部在与该变化部对应的规定范围外时判定为不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良好与否判定工序中,在由所述运算工序得到的波形一部分位于规定范围内,并且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有超过规定范围的上限的部分或者低于规定范围的下限的部分时判定为不良。
6.一种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其对设于具有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二轮机动车上的前后轮连动制动系统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具有:
旋转自由的一对前轮支承辊,其为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前轮而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
旋转自由的一对后轮支承辊,其为支承二轮机动车的后轮而轴线相互平行地配置;
测定机构,其与一个前轮支承辊和一个后轮支承辊分别连接,经由各辊个别地测定前轮的旋转速度与后轮的旋转速度;
运算机构,其根据使前轮与后轮旋转,前轮与后轮连动防抱死制动系统分别对各轮进行动作时由各测定机构所得的值,来求出表示基于前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初次制动OFF时产生的前轮的速度变化、与基于后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初次制动OFF时产生的速度变化的差的波形;
判定机构,其在通过该运算机构得到的波形的一部分在规定范围内时判定为良好,该波形在规定范围外时判定为不良。
7.一种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方法,对设于具有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二轮机动车上的前后轮连动制动系统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具有:
使被一对前轮支承辊支承的二轮机动车的前轮旋转,并且使被一对后轮支承辊支承的二轮机动车的后轮旋转,通过对一个车轮全力输入制动而使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前后轮连动制动系统动作的制动输入工序;
经由各个支承辊来测定该制动输入工序中前轮的旋转速度与后轮的旋转速度的测定工序;
根据通过该测定工序得到的值来求出表示前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动作的初次制动OFF时产生的前轮的速度变化、与后轮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动作的初次制动OFF时产生的后轮的速度变化的差的波形的运算工序;
在通过该运算工序得到的波形的一部分在规定范围内时判定为良好,在该波形在规定范围外时判定为不良的良好与否判定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良好与否判定工序中,在通过所述运算工序得到的波形一部分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规定的经过时间内有超过规定范围的上限的部分或者低于规定范围的下限的部分时判定为不良。
CN2005800358839A 2005-09-09 2005-09-09 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以及制动系统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43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16600 WO2007029332A1 (ja) 2005-09-09 2005-09-09 二輪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装置及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4385A true CN101044385A (zh) 2007-09-26
CN101044385B CN101044385B (zh) 2010-10-13

Family

ID=37835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588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44385B (zh) 2005-09-09 2005-09-09 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以及制动系统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84335B2 (zh)
EP (1) EP1832860A4 (zh)
CN (1) CN101044385B (zh)
BR (1) BRPI0510180A (zh)
WO (1) WO20070293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004030D0 (en) * 2010-03-11 2010-04-28 Goodrich Actuation Systems Ltd Brake test arrangement
ES2463565B1 (es) * 2012-11-28 2015-05-29 Técnicas Reunidas De Automoción, S.A. Máquina de comprobación de suspensión y frenos en vehículos ligeros
US11385135B2 (en) * 2015-03-06 2022-07-12 Horiba, Ltd. Vehicle test device, vehicle test method and program for vehicle test device
US10197593B2 (en) 2015-07-13 2019-02-05 YIS/Cowden Group Modular portable speedometer calibration stand
US10053078B2 (en) 2015-07-30 2018-08-21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to test a vehicle brake system
CN105628395B (zh) * 2015-12-31 2019-06-28 徐州冠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两轮机车abs功能验证性实验台
JP6974280B2 (ja) * 2018-09-21 2021-12-01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ブレーキ試験システム、ブレーキ試験方法及びブレーキ試験システム用の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8300A (en) * 1989-03-16 1990-12-18 Bernard Fried Racing Enterprises High performance motorcycle simulator
US5209662A (en) * 1989-06-30 1993-05-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iding simulation system of motorcycle
DE4012063A1 (de) * 1990-04-10 1991-10-17 Thomas Niermann Fahrsimulator fuer ein zweirad
US5240417A (en) * 1991-03-14 1993-08-31 Atari Gam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cycle riding simulation
US5339682A (en) * 1991-04-02 1994-08-2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esting anti-lock brake system
JPH04372876A (ja) 1991-06-24 1992-12-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波形判定装置
US6505503B1 (en) * 1998-12-21 2003-01-14 Teresi Publications, Inc. Stationary drag racing simulation system
US6123547A (en) * 1998-12-21 2000-09-26 Teresi Publications, Inc. Stationary drag racing simulation system
JP3495714B2 (ja) 2001-03-01 2004-0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等のブレーキ性能テスト装置
DE60333549D1 (de) * 2002-03-04 2010-09-09 Honda Motor Co Ltd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untersuchen eines motorrads
JP3842147B2 (ja) * 2002-03-04 2006-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自動車における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3842148B2 (ja) 2002-03-04 2006-1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自動車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CN100439893C (zh) * 2004-09-17 2008-12-03 太原艾逖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综合实验台
CN1603766A (zh) * 2004-11-05 2005-04-06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 一种摩托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附着力利用率测试装置及方法
JP4495081B2 (ja) * 2005-12-28 2010-06-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輪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装置及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4385B (zh) 2010-10-13
US20090049901A1 (en) 2009-02-26
EP1832860A4 (en) 2009-01-14
EP1832860A1 (en) 2007-09-12
US7784335B2 (en) 2010-08-31
WO2007029332A1 (ja) 2007-03-15
BRPI0510180A (pt) 2007-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4385A (zh) 二轮机动车的制动系统检测装置以及制动系统检测方法
JP4495081B2 (ja) 二輪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装置及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方法
JP7062689B2 (ja) 自動車のダイナモメータ試験に使用され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5716879B (zh) 一种带离合器的车辆abs检验台
US7168307B2 (en) Road test simulator with plural rollers
JP2017524937A (ja) 車両の構成要素の複合体をテスト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試験台
CN101979987B (zh) 具有加速度模拟功能的车辆制动检测台
CN101294871B (zh)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2066699U (zh) 多功能汽车检测仪
CN1934001A (zh) 电动转向系统中的轮胎侧向力确定
CN102183373A (zh) 多功能汽车检测仪及汽车abs、asr性能测试方法
CN111964916A (zh) 使用动力总成台架实现实车转鼓台架测量项目的测试方法
US10337936B2 (en) Dynamometer having a chassis to chassis load measurement device
GB226456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pecting various control functions of a motor vehicle
CN102072820B (zh) 增力式低滑磨汽车abs/asr综合试验系统
CN101196437B (zh) 二轮机动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JP4368820B2 (ja) 二輪自動車における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の検査方法
JP2003254871A (ja) 二輪自動車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JP4234646B2 (ja) 二輪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装置及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方法
CN101701876B (zh) 机动车性能检测平台
JP3842147B2 (ja) 二輪自動車におけるアンチロック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CN201844926U (zh) 一种通用型机动车性能检测设备
RU2431814C1 (ru)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стенд
JPH0763653A (ja) シャシダイナモメータの検証装置
JP3842149B2 (ja) 二輪自動車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検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9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