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4107A - ( - ) -β -榄香烯 , ( - ) -β-榄香醛 , ( - ) -β -榄香醇,( - ) -β -氟化榄香烯及它们的类似物 ,中间产物和合成物的合成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 - ) -β -榄香烯 , ( - ) -β-榄香醛 , ( - ) -β -榄香醇,( - ) -β -氟化榄香烯及它们的类似物 ,中间产物和合成物的合成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4107A
CN101044107A CN 200580022385 CN200580022385A CN101044107A CN 101044107 A CN101044107 A CN 101044107A CN 200580022385 CN200580022385 CN 200580022385 CN 200580022385 A CN200580022385 A CN 200580022385A CN 101044107 A CN101044107 A CN 101044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mene
beta
cancer
substituted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223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 RANGE INTERNAT USA Ltd IN
Original Assignee
LONG RANGE INTERNAT USA Ltd 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0/886,33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060014987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 RANGE INTERNAT USA Ltd IN filed Critical LONG RANGE INTERNAT USA Ltd IN
Publication of CN101044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41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此发明为制备(-)-β-榄香烯,(-)-β-榄香醛,(-)-β-榄香醇,(-)-β-氟化榄香烯及它们的类似物提供了收敛过程,并且提供了对(-)-β-榄香烯制备非常有价值的中间产物。此外,本发明还得出了以(-)-β-榄香烯,(-)-β-榄香醛,(-)-β-榄香醇和(-)-β-氟化榄香烯为基础的新的合成物,并提出了针对脑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结肠直肠癌,胃肠癌和胃癌的治疗方法。发明者建议针对癌症,尤其是对脑肿瘤,肺癌,卵巢癌,膀胱癌,子宫颈癌,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使用联合疗法:(1)一种或多种抗癌药剂,包括(但并不只限于)顺铂,紫杉醇,紫杉醇衍生物和某种抗癌试剂;(2)一种或多种(-)-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包括(-)-β-榄香烯,(-)-β-榄香醛,(-)-β-榄香醇,(-)-β-氟化榄香烯及其类似物,以及(-)-β-榄香烯化学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Description

(-)-β-榄香烯,(-)-β-榄香醛,(-)-β-榄香醇,(-)-β-氟化榄香烯及它们的类似物,中间产物和合成物的合成及应用
专利背景
I.榄香烯混合物的抗癌功效
榄香烯混合物(β-,γ-,和δ-榄香烯混合物,主要成分为β形式)是一自然形成的混合化合物。它可以从很多物质中分离出来,例如:爪哇香茅,漳州树兰花,福州树兰花,重庆树兰花,重庆树兰叶,漳州树兰叶,宜宾天竺葵叶,昆明天竺葵叶,荔枝,月桂树,柠檬叶,葡萄叶,黄皮叶,金橘叶,香橘,姜科植物温莪术,天女木兰等。在1954年,首次将此物质分离出来。(Herout,V.,Motl,O.,Sorm,F.,Coll.Czech.Chem.Commun 1954,19,990)。中国于1983年开始将榄香烯混合物应用于抗癌治疗。榄香烯药物是以β-榄香烯为主要成分的榄香烯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
1993年,中国批准使用榄香烯乳液(0.5%,65%纯度的β-,γ-,和δ-榄香烯)治疗肺癌引发的胸水。在1993年批准其使用之后,榄香烯混合物乳液(0.5%,65%纯度)便在许多非药物认可治疗范围的适应症上显示出了明显的效果,治愈了超过10000名癌症患者,而且在一些中医文献中,其疗效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它主要对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其它一些癌症有明显疗效。
目前,对榄香烯混合物的治疗特性还不够了解。事实上,有活性的物质是其全部成分还是其中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或对映异构体仍不清楚。在我们研究中的动物实验中显示:98%纯度的(-)-β-榄香烯表现出与榄香烯混合物(2%注射液,85%纯度)相似的临床效果。
在此发明中,我们首次发现了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β-榄香烯(C15H24,M.W.2004),它是一种治疗脑肿瘤非常理想的药物。
II.分子机制
1)榄香烯混合物的分子机制(0.5%乳液,65%纯度)
榄香烯混合物(65%纯度)通过阻滞了细胞周期中从G0/G1期到S期的过渡,从而对癌细胞的生长/分化进行了抑制。(Xu,X.J.et al.Studies of β-Elemene’s indusction of human livercancer cells,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uly:30-32,1999)根据流式细胞仪数据(20μg/ml榄香烯,肺癌细胞SMMC),榄香烯阻止了G0/G1期到S期阶段的过渡。
免疫化学数据表明榄香烯可以诱导抑癌基因p53’s的表达,从而对从G0/G1期到S期过渡阶段的DNA复制进行抑制。(Xu,X.J.et al.Studies of β-Elemene’s induction of human livercancer cells,Chinese Journal of Clnical Oncology,July:30-32,1999)
根据电子显微镜检查法和DNA片段数据,榄香烯混合物以一种与剂量和时间无关的方式诱发了人类肺癌细胞的凋亡(Xu,X.J.et al.Studies of β-Elemene’s induction of human livercancer cells,Chinese Journal of Clnical Oncology,July:30-32,1999)。榄香烯混合物还诱发了人类白血病K562细胞中Bcl-2蛋白质的凋亡,并抑制了Bcl-2蛋白的表达(Yuan.J et al.Elemeneinduces apoptosis and regulates expression of bcl-2 protain in human leukemia K562 cells.Zhongguo Yao Li Xue Bao(Chinese Pharmacology Journal),20:103-106,1999)。榄香烯混合物诱发了肺肿瘤细胞(Aip-937,A549,SPC-A1,small cell lung cancer H128)(Qian,J.et al.Thestudies of Elemene Emulsion on the Reversion of human lung cancer cells.Chinese Journal ofClinical Oncology,July:7-10,1999),和黑素瘤细胞B16(Qiang,J.et al.The induction ofDifferentiation of B16 cells by Elemene Emulsion,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uly:16-19,1999)的变异。超微结构显示出其形态学上的改变,例如微绒毛减少和核致密化。
由榄香烯混合物诱发的凋亡可能是由其在蛋白表达水平上的作用所导致:Bcl-2和c-myc蛋白表达降低,P53蛋白表达的升高。Bcl-2可以抑制凋亡的发生。Bcl-2蛋白并不是在正常的肺细胞中表达的,其高度表达可以引起肿瘤细胞的存活。C-myc是一种先于转导路径之前的信号蛋白,它诱发了细胞的分化。P53是一个与凋亡相连锁的肿瘤抑制标志。当细胞中的DNA受到破坏时,P53蛋白水平升高,抑制了G0/G1到S过渡期的DNA复制。由P53水平升高引发阻滞作用的延长而诱发了凋亡。
总体说来,榄香烯混合物(65%纯度)与其它具有很高浓度的IC50(活体外20-50ug/ml)细胞毒素的癌症治疗药物不同。其临床肿瘤收缩效果主要是由此混合物诱导凋亡,抑制细胞循环和诱导变异的能力所引起的。然而,在我们发现之前,其活性成分是什么尚不清楚。
2)(-)-β-榄香烯(98%纯度)的分子机制
我们已经首次证实了其活性成分为(-)-β-榄香烯。并且,我们在体外的实验中还阐明了(-)-β-榄香烯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β-榄香烯对非小细胞(NSCLC)肺癌细胞系和肺纤维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系间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另外,我们还发现(-)-β-榄香烯在细胞周期的G2-M期,阻滞了NSCLC细胞,并且这种阻滞还伴随了细胞周期蛋白B1和荧光体-Cdc2(Thr-161)水平的下降和p27kip1和荧光体Cdc2(Tyr-15)水平的上升。(-)-β-榄香烯降低了使Cdc2去磷酸化/活化的Cdc25C的表达,并增高了使Cdc25C去磷酸化/活化的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Chk2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表明了(-)-β-榄香烯在NSCLC细胞中对G2-M的作用是部分且间接的通过一种Chk2依赖机制而实现的。此外,(-)-β-榄香烯还诱发了NSCLC细胞的凋亡。结果清晰的显示(-)-β-榄香烯诱发了半胱天冬酶-3,-7,-9的激活,降低了Bcl-2的表达,引起了细胞色素c的释放,并增加了NSCLC细胞中酶切激酶-9和ADP-核糖聚合酶水平的升高。这些数据表明了(-)-β-榄香烯对于肺癌死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一种受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调节的细胞凋亡路径而实现的。(Wang,G.et al.Antitumor effect of(-)-β-elemene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cells is mediated via inductionof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Cell.Mol.Life.Sci.,62(2005),in press)。
3)β-榄香烯对多药耐药性(MDR)的抗性
榄香烯不会产生多药耐药性(Wang,B.C.et al.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Associationbetween Elemene and Tumor Multidrug Resistance,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ulyL10-13,1999)。在此实验中,培养了人类肝癌BEL-7402细胞系,并建立了它的药物抗性菌株BEL-7402/DOX。在用48.9μg/ml榄香烯诱导6周后,具有药物抗性的BEL-7402细胞仍然没有对MDR1 mRNA或P-糖蛋白(P-gp)进行表达。因此,具有药物抗性的肿瘤细胞对榄香烯是敏感的。
因此,本发明者承担了(-)-β-榄香烯的全合成工作,并开发了(-)-β-榄香烯及其衍生物合成的高效方法。而若想获得(-)-β-榄香烯,其中任何一种单独的方法都是不够的。此发明不仅提出了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使用(-)-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的方法,还提出了对(-)-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合成过程非常有用的新的中间产物,此(-)-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衍生出的合成物和纯化的(-)-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质的化合物。值得注意的是,此发明中(-)-β-榄香烯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体外抗肿瘤药剂,具有非常高的专一性,而且它对癌症的疗效更为明显,而对于正常细胞的毒性却比当前主要应用的化学疗法药物,诸如紫杉醇,长春碱,阿霉素和喜树碱等要小。
III.在脑肿瘤领域对新治疗药物的需要
1)脑肿瘤介绍
与对其它恶性肿瘤的治疗相比,对新的且有疗效的脑肿瘤疗法的研究已经滞后,其死亡率和30年前几乎相同。脑恶性胶质瘤(最常见的脑肿瘤亚型)是一种高攻击性的神经破坏肿瘤。其最具进攻性的表现便是胶质母细胞瘤。在最好的治疗条件下,其发病后的平均存活时间为9到12个月。
在美国,每年报道有15000例脑肿瘤病例。其中约50%为脑恶性胶质瘤,而每年估计约有7500例胶质母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病例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34岁以下的青年患癌症死亡的病例中,脑肿瘤是第二主要疾病。在65岁以上患癌症死亡的病例中,脑肿瘤病例的增长速度位居第二。现在急需一种有效的胶质母细胞瘤疗法来延长那些患有此疾病的患者的生命,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脑肿瘤的级别划分
在病理学中,脑肿瘤的定义是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中均证明有神经胶质变异发生的肿瘤。应用最广泛的对脑恶性胶质瘤进行分类和分级的方法是由世界健康组织(WHO)提出的。无论恶性胶质瘤是否表现出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或室管膜细胞的特点,均根据恶性胶质瘤的假定系对其进行分类。通过对其进行组织学上的判断,根据它们的恶性程度,将其划分为I到IV级。I级肿瘤在生物学上是良性的,并且在诊断期可以通过外科方法得以治愈;II级肿瘤是轻度的恶性肿瘤,对其的治疗可能需要长期的临床过程,但不能通过外科方法得以治愈。III级肿瘤是在数年内便会导致死亡的恶性肿瘤;IV级肿瘤(胶质母细胞瘤)是高度恶性肿瘤,通常对化疗很顽抗,并在9到12个月便会导致死亡。
3)当前脑肿瘤的疗法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1)外科手术;2)放疗;3)化疗;4)生物疗法。当无法对大脑进行给药时,通常采取化疗和血脑屏障阻断剂(例:甘露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超过50%的患者在常规治疗之外,仍寻求其它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在美国,目前主要的化疗方法为:
1)使用抗血管发生的药剂切断肿瘤的血液供给。这些药剂现在或者很快都要进行包括沙立度胺,三硝基甲苯-470,血小板因子(PF4),干扰素和血管他丁在内的检查。
2)变异类药剂是可以停止肿瘤细胞生长,并使未成熟分化的肿瘤细胞转化成成熟细胞的一类药物。例如:维甲酸,乙酸苯酯和苔藓抑素。
3)免疫疗法的目标是使免疫系统更加高效的搜寻并摧毁癌细胞。目前正在接受检验的是几种被认为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方法:干扰素法,淋巴细胞法和肿瘤疫苗法。
4)其它疗法所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喜树碱(CPT-11),青霉素(PCV),三苯氧胺,沙立度胺,VP-16/足叶乙苷和双氯乙基亚硝脲(BCNU)。使用BCNU的同时辅助使用化学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存活率。由于不可逆的脑病和视网膜毒性物质造成的同侧视力丧失使通过静脉注射对BCNU给药变得非常复杂。
目前,最让人满意的脑瘤化疗药物是TEMODAR(替莫唑胺),它已于1999年通过了美国食品药物管委会的批准,主要应用于青少年再生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TEMODAR(替莫唑胺)是首个被发现可以通过血脑障碍的口服化疗药剂。这种口服,细胞毒素烷化药剂是新一类化合物中最主要的一个。TEMODAR的总体肿瘤反应率为22%,包括完全有效(9%)和部分有效(13%)。完全有效(CR)指经过连续两个月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肿瘤消失。部分有效(PR)指在两个月内肿瘤面积减小50%。
4)榄香烯对脑肿瘤的疗效
榄香烯可以通过血脑障碍(BBB)(Qian,J.,New anti-tumor drug,Elemene’s pharmacologyand Clinical results,Chinese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uly:1-3,1999)。将用3H标记的榄香烯由静脉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或让其口服。用放射线探测动物的大脑。
将榄香烯混合物注射液(2%注射液,85%纯度)作为首要和第二主要的脑肿瘤患者的治疗药物正在等待中国药监局的审批。其成分已经通过了中国药物技术评审委员会的批准。在中国进行的临床实验中,对这种新的榄香烯混合物(2%注射液,85%纯度)的成分进行了检测。这种新混合物包含了相同的活性药用成分(API),但却具有不同的非活性成分,这样可以使榄香烯稳定的存在于一种透明溶液当中。在一个61位病人的实验中,榄香烯混合物(2%注射液,85%纯度)比市面上任何治疗脑肿瘤药物(包括TEMODAR,BCNU和CCNU)的效果都要好,它在患者组里的肿瘤收缩效果(完全有效+部分有效)为35-40%。TEMODAR的肿瘤收缩效果(完全有效+部分有效)为20%。完全有效表现出肿瘤在治疗后其大小已无法探测到;而部分有效则表现出,和治疗前相比肿瘤的大小收缩了50%。在用榄香烯混合物(2%注射液,85%纯度)治疗过的胶质母细胞瘤病人中,最长的存活期为62个月。
IV.β-榄香醛——β-榄香烯代谢产物
在Li,Z.et al的研究中,大连研究工作组对老鼠胆汁中的β-榄香烯(98%纯度,主要为β-榄香烯)进行了研究。在使用100mg/kgβ-榄香烯(98%纯度)的静脉注射之后,用醚将老鼠胆汁中的代谢产物分离出来。采用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红外分光法和紫外分光法对老鼠胆汁中β-榄香烯静脉注射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核磁共振显示,在老鼠胆汁中与一种代谢产物10号碳相连接的11号碳的甲基被氧化成醛基。质谱分析出此代谢产物的分子量为218。红外分光法和紫外分光法证明了在此代谢产物中有醛存在。此外还推测老鼠胆汁中代谢产物的结构是β-榄香烯衍生结构,可能是β-榄香醛。因此,β-榄香烯的生物转化应该可以在体外进行。
然而,作者在上文中并未对探测到的榄香烯的立体异构体进行区分。也没有对β-榄香醛的活性和用法进行深入研究。
根据我们对动物实验的数据显示,氚标记的β-榄香烯及其衍生物和/或它的代谢产物能够通过血脑障碍(BBB)。但是并没有进一步对究竟是β-榄香烯自身,还是其衍生物,或者是它的代谢产物,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可以通过BBB进行研究。因此,榄香烯是如何治疗脑肿瘤的还不清楚。
V.传统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
1)传统化疗药物的疗效
顺铂,5-氟脲嘧啶,紫杉醇和紫杉醇衍生物是传统的化疗药物。然而,这些药物的多药耐药性和潜在的细胞毒性却大大减弱了它的疗效。
顺铂是一种沿用以久的癌症治疗药物。在1845年,顺铂被首次合成,但直到1965年才对其细胞毒性进行了介绍。曾经有人进行了一个实验来研究是否存在一种抑制E.coli细菌繁殖的电流。实验的结果是有一种铂电极的电解产物导致了这种抑制的发生。在1971年,这种顺铂被应用于临床实验。顺铂是一种无机合成物质,它是由一个铂原子及其水平顺式位置上的氯和氨原子构成的。在细胞内部,水置换了氯原子而形成了高活性的铂合成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可以引起DNA的外链,内链和蛋白质交联的共价键抑制了DNA。实验和临床数据显示顺铂增强了放疗的疗效。早期研究显示顺铂具有非特异性的细胞周期性,而更近期的研究显示出其对细胞周期的复合变异效应。
顺铂的主要应用是对膀胱癌,非小细胞肺癌,子宫癌和睾丸癌的治疗。顺铂还可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癌,脑肿瘤,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胃肠癌,生殖细胞肿瘤,妇科肉瘤,头颈癌,肝毒细胞溜,恶性黑色素溜,成神经细胞溜,非霍奇金淋巴溜,骨肉溜和甲状腺癌等其它癌症。
紫杉醇和5-氟脲嘧啶都是抗癌药物,但它们都会诱发多药耐药性(MDR)。在上世纪,紫杉醇被首次发现,而其临床实验则开始于1983年。紫杉醇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间接核分裂检查点上。紫杉醇主要用于乳腺癌,子宫癌,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肿瘤细胞和普通肠黏膜细胞相比,对DNA合成所需的脲嘧啶碱基对的利用更加高效,基于对此发现的观察,在1957年开发了5-氟脲嘧啶。它是一种引起细胞内激活形式的氟化嘧啶。此激活形式通过抑制脱氧胸腺嘧啶苷而抑制了DNA的合成。5-氟脲嘧啶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S-期)。它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和肝癌的治疗。而针对光化性角化病,膀胱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头颈癌,非小细胞肺癌,子宫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疗则较少应用。
2)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是导致许多化疗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癌细胞使用A化疗药物之后,这些癌细胞并不是仅对A药物产生耐药性,而是在不同化学结构,机能或抑制机制上均产生耐药性。迄今为止,P170糖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超表达是导致多药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P170糖蛋白是一种依靠能量的泵。P170将细胞内的药物成分泵出,从而降低细胞内部的药物含量,即多药耐药性(MDR)效应。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许多多药耐药效应的逆转药物,以下列举了一些此类药物:(1)钙通道阻滞剂;(2)钙调节蛋白抑制剂;(3)类固醇和荷尔蒙;(4)免疫制约器;(5)抗生素。以上多药耐药效应逆转药剂在体外实验中非常有效,但在人体实验中却表现出很高的毒性。
顺铂可以诱导P-糖蛋白的表达。根据Yang et al的报道,在采用顺铂进行治疗时,它可以在子宫癌细胞系内进行表达。(Yang,X,and Page,M,P-glycoprotein expression in ovariancancer cell line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cisplatin,Oncol.Res.1995,7(12):619-14)。在顺铂浓度(25-100ng/ml)增高的过程中,人类子宫癌细胞系SKOV3在4个月的时间里持续生长。在治疗的过程中,这些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形态改变,包括细胞体积的减小和细胞等积投影和聚群的损失。这些改变伴随着P-糖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出现而一起发生。被命名为SKOV3/CIS的新细胞具有对诸如阿霉素,紫杉醇和放线菌素D.这类传统多药耐药性药物的抗性。维拉帕米(Verapamil)可以增强SKOV3/CIS对阿霉素的敏感度,这与P-蛋白对多药耐药性的机制相符,但它却不能控制顺铂在SKOV3/CIS细胞中的毒性。
某些药物已经显示出可以减弱顺铂的多药耐药效应。在文献中,有一种从环孢霉素D中提取出来的半合成十一肽SDZ PSC 883是多药转运蛋白P-糖蛋白的一种已知的很有效的抑制剂。(Baekelandt,M et al.,Phase I/II trial of cisplatin and doxorubicin with SDZ PSC 833 in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ovarian cancer,Proc.Annu.Meet.Am.Soc.Clin.Oncol 1997;16:A757)。对在组织学上被证实患有子宫癌,并且具有临床上的抗性疾病的病人进行研究。这种抗性疾病在采用顺铂和蒽环类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在至少3个循环后被称为稳定疾病,或在至少2个循环后被称作疾病进展。采用50mg/m2的顺铂和阿霉素,外加PSC将治疗继续进行。在使用PSC的情况下,阿霉素的最高忍受剂量为35mg/m2。通过使用SDZ PSC 833,顺铂和阿霉素的静脉注射,临床医生对高度预处理的发展疾病的病人的主要反映和可接受的毒性进行了观察。
多药耐药性逆转药剂的使用是一种可以治疗临床药物抗性,并提高化疗效果的主要方法。近20年以来,尽管许多化合物已被鉴定出具有逆转作用,但对这些药剂的应用则由于其毒性和副作用而受到很大限制。
我们是发现β-榄香烯可以逆转顺铂,5-氟脲嘧啶和紫杉醇(或紫杉醇衍生物)的多药耐药性的第一人。β-榄香烯或其类似物可以和顺铂,5-氟脲嘧啶或紫杉醇作为一种联合疗法而共同使用,因为它是一种无细胞毒性的抗癌药物。临床实验显示,β-榄香烯乳液混合物(主要活性成分为(-)-β-榄香烯)表现出对心,肝或肾无毒害,而且对骨髓也无抑制作用。
此项发明概述
在以下篇幅里β-榄香醛,β-榄香醇和β-氟化榄香烯均为β-榄香烯的类似物。
1)此发明的目的是为制备对抗癌疗法很有效的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提供制备过程。
2)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在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的制备过程中的各种中间产物。
3)进一步的目的是为制备这些中间产物提供合成方法。
4)此外,此发明还通过选择性地和一些药物载体结合的制备方式,提供了一些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主要包含某种(-)-β-榄香烯类似物,在对癌症患者的治疗中效果很好。
5)此发明进一步的目标是选择性地和一些药物载体相组合,使用某种(-)-β-榄香烯类似物,来为癌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方法。
6)此发明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在针对不同癌症类型的顺铂,或紫杉醇(或其衍生物),或5-氟脲嘧啶的联合治疗中使用(-)-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不仅在活体内外均对癌细胞内多药耐药性有一定的逆转作用,而且还被证明具有间接的敏感药剂的活性。相同浓度的(-)-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和顺铂等其它细胞毒素结合使用时比单独使用活性更强。(-)-β-榄香烯或其类似物可以降低顺铂或紫杉醇(或其衍生物),或5-氟脲嘧啶的IC50,从而抑制了癌细胞系中肿瘤的增长,并且可以会降低癌症患者对顺铂,或紫杉醇(或其衍生物)或5-氟脲嘧啶的摄入量,从而减弱这些细胞毒素药物的副作用。
(-)-β-榄香醛,作为一种(-)-β-榄香烯的代谢产物,和(-)-β-榄香烯相比是一种更有效的抗癌药剂。
发明者进行了(-)-β-榄香醛的合成工作,并已经开发出(-)-β-榄香醛及其类似物的高效制备过程。此发明还提出了(-)-β-榄香醛及其类似物的新功能。对其应用有了意外发现。(-)-β-榄香醛和(-)-β-榄香烯相比在抗癌方面更具活性。另外,(-)-β-榄香醛,作为(-)-β-榄香烯的代谢产物,可以在人体内达到更长的半衰期,从而可以简化药物剂量增加方案。
其它(-)-β-榄香烯类似物
发明者还进行了(-)-β-榄香醇的合成工作,并已经研究出(-)-β-榄香醇及其类似物的高效制备过程。(-)-β-榄香醇比(-)-β-榄香烯更易溶解,具有其潜在优势。(-)-β-榄香醇是一种和(-)-β-榄香醛一样有效的抗癌药剂。
发明者还进行了一种新的化合物(-)-β-氟化榄香烯的合成工作,并研究出(-)-β-氟化榄香烯及其类似物的高效合成过程。(-)-β-氟化榄香烯(带有放射性氟18)是一种用于大脑,和放射疗法中的显像剂。(-)-β-氟化榄香烯是一种和(-)-β-榄香烯具备一样疗效的抗癌药剂。
图表简介
图1.(-)-β-榄香烯的两种合成方案
图2.榄香烯型结构物,衍生物或类似物的声明
图3.从(S)-(+)-香芹酮合成(-)-β-榄香烯的两种从头合成途径的详细介绍
图4.(-)-β-榄香烯的科里(Corey)合成分析
图5.用(R)-(-)-香芹酮制备榄香烯衍生物(+)-fuscol
图6.十种合成的(-)-β-榄香烯衍生物的结构
图7.β-,γ-,和δ-榄香烯的化学结构
图8.三种(-)-β-榄香烯类似物的化学结构
图9.榄香醇,榄香醛和氟化榄香烯类似物的结构的声明
此发明的详细介绍
1)(-)-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的合成路线和成分的声明
发明者声明,发现了(-)-β-榄香烯作为抗病毒,抗细菌,抗生素药物,特别是作为抗癌的化学疗法,具有有效、安全、无多药耐药性、无毒等特点,可被广泛应用。此外,还对(-)-β-榄香烯类似结构和(-)-β-榄香烯获得进行了说明。并对(-)-β-榄香烯和(-)-β-榄香烯类似物单独施用或与抗病毒,抗微生物和抗癌药剂联合施用进行了介绍。
(-)-β-榄香烯的合成
我们注意到,(-)-β-榄香烯的对映纯化形式还未被合成出来。对映体的纯度对于一种药物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例如,沙利度胺(安眠药的一种)对映体,根据其对映体的纯度不同,它既是一种高效药物,又是一种可怕的能够导致毁容的致畸因子。考虑到我们近期对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β-榄香烯研究的主要影响,发明者对(-)-β-榄香烯和(-)-β-榄香烯类似物合成的所有权进行了声明。以下提供了四种合成方案。
1:两种用(S)-(+)-香芹酮从头合成(-)-β-榄香烯及一系列(-)-β-榄香烯型化合物的途径。其预期过程为:
A)从(S)-(+)-香芹酮开始,通过利用2-丙烯基,例如用二-2-丙烯基铜锂[一种吉尔曼试剂(Gilman)]和烯醇盐捕获剂,例如用氟化三乙基锡,可以生成甲硅烷基烯醇醚。共轭加成简单获得(-)-β-榄香烯衍生物SC-1。从SC-1到SC-2的转化可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形成(-)-β-榄香烯-6-酮:烯醇醚SC-1通过氧化作用生成烯酮SC-2[使用钯(II)]。之后通过氢化物的1,4-共轭加成,例如,受铜试剂影响,以碘代甲烷做捕获剂生成α,α-丙酮。通过进一步的氧化作用使乙醇位于中纬线甲基的碳-氢键激活(例如,利用酮衍生出氧化剂),生成乙醛,接着通过烯化作用,生成(-)-β-榄香烯-6-酮。例如,碳-氢键激活生成的氧化物可能是钯(0)或钯(II)。(-)-β-榄香烯-6-酮通过还原作用生成(-)-β-榄香烯(例如,肼,肼钾,热能-Wolff-Kishner还原)。
B)本文对第二种利用(S)-(+)-香芹酮的的途径也做了大致介绍,并且这种方法与上文的方案A相似。但这第二种路线却可以得到其它的(-)-β-榄香烯型分子。在3位置对(S)-(+)-香芹酮进行选择性的氧化,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再进行适当的保护措施,可以生成SC-3(实例显示,可以以三乙基甲硅烷醚的形式对3-羟基进行保护)。按照与上文(A)相似的过程,可以通过一个2-丙烯基,例如二-2-丙烯基铜锂[一种吉尔曼试剂(Gilman)]和作为一种烯醇醚的烯醇盐捕获剂,例如三乙基氯硅烷的共轭加成来简单获得SC-4。现对这种加成物转化到(-)-β-榄香烯-3-酮的过程做以下介绍:可以通过使用钯(II)来使SC-4氧化成烯酮。之后通过氢化物的1,4-共轭加成,例如,受铜试剂影响,以碘代甲烷做捕获剂生成α,α-丙酮。位于中纬线甲基的碳-氢键被激活,利用酮衍生出氧化剂,之后通过氧化作用生成乙醛,而乙醛发生烯化作用。剩余的羰基通过还原作用被脱掉。三乙基甲硅烷醚的脱去部分可生成乙醇,再加上随后发生的氧化作用便生成了(-)-β-榄香烯-3-酮。最后通过羰基的还原作用可迅速的将(-)-β-榄香烯-3-酮转换成(-)-β-榄香烯。
2.以科里(Corey)合成为基础的合成途径
通过中间萜类化合物(-)-β-榄香烯(##STR6##)生成纯度>99%的(+)-fuscol(##STR22##)的合成途径
香叶醇与1.1当量的β,β-二甲基丙烯酰氯和1.5当量的三乙胺的反应可以生成β,γ-不饱和酯,并伴有乙烯酮##STR3##(产量99%)中间产物的生成。甲苯和1.1当量(S,S)-溴代甲硼烷##STR1##和8.3当量三乙基胺(-70℃27小时,之后4℃36小时)可以生成Ireland-Claisen重排反应的主要产物##STR4a##和次要产物非对映体(总产量85%)。混合物还原成相应的伯醇(LiAlH4,Et2O,23℃,24小时),通过AgNO3浸渍处理过的的硅胶色层分离可以产生对映体纯度>99%的非对映体##STR4b##(产量70%)。用1.1当量的Et2AlCl(CH2Cl2,-78C,1.5小时)对##STR4c##进行处理,在萃取分离和AgNO3硅胶色层分离之后,可生成中纬线上环化的乙醇##STR5a##(88%产量),和3%产量的低极性的非对映体(在中纬线上具有羟基,而在中轴线上具有异丙烯基取代物)。##STR5a##和2-氯-1,3-二甲基-1,3,2-二氮磷杂环戊烷和三乙胺(CH2Cl2,23C,75分钟)在1.2当量H2O210分钟的条件下,反应生成##STR5b##,通过过量的锂和叔戊醇在液态NH3-THF(-33C,10小时)被还原,从而生成(+)-β-榄香烯(##STR6##,95%产量),[a]23D+15.4(c=0.6,CHCl3),在NMR和红外线分光比较中,无法将其与真实的天然(-)-β-榄香烯样品区分。
按照一种两步序列法,(-)-β-榄香烯被转化成甲基酮##STR7##。用连接双气甲醚和双氢奎尼丁的Sharpless酞嗪催化二羟化反应,(DHQD)2-PHAL(0.1当量),K2OSO4(0.01当量),K3Fe(CN)6(3当量),K2CO3(当量)和CH3SO3NH2(1当量)在叔丁醇∶水=1∶1中,0C,11小时,在硅胶色层分离后,可以通过对异丙烯基附加物(1,4-)的角甲基(产量76%;由##STR6##校正后为92%)进行选择性攻击而生成二元醇。所生成的1,2-二元醇和3当量NaIO4(4∶1THF-H2O,23C,30分钟)裂解生成了##STR7##(产量96%).以近期为不对称二羟化反应提出的机械模型为基础,预测了在(DHQD)2-PHAL的催化作用下,OsO4对##STR6##的三个双键之一进行了高度选择性攻击。甲基酮##STR7##和20当量的(n-BuO)2POCH2CH=CHCOOn-Bu和LiOt-Bu(分4份加入,THF溶液,23C,48小时)偶联形成了四烯酯##STR8##(丁基5-[(1’S,3’R,4’R)-3’-异丙烯基-4’-甲基-4’-乙烯基环己基]-(E,E)-己二烯,在硅胶上色层分离后丁基的产量为80%。##STR8##和5当量MeLi(Et2O,-30C,12小时)反应生成(+)-fuscol(##STR2##),[a]23 D+19.7(c=1,CHCl3),为一种无色油剂,产量为95%。
本文中所指的“直线或支链烷基”并不只限于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二丁基,环戊基或环己基。烷基可以包含1个或多达14个碳原子,但更倾向于含有1个或多达9个碳原子,并且还可能会被其它基团取代,这些基团包括(但不限于):酰基,芳香基,烷氧基,芳氧基,羧基,羟基,甲酰胺基和/或N-酰氨基的一部分。
本文中所述的烷氧基羰基,酰基和烷氧基并不只限于甲氧羰基,乙氧羰基,丙氧羰基,n-丁羰基,苄氧羰基,羟丙基羰基,氨基乙氧羰基,2-丁羰基和环戊基氧羰基。酰基集团包括,但并不只限于甲酸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和戊酰基。烷氧基包括,但并不只限于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n-丁氧基,2-丁氧基和环戊氧基。
本文中所指的“芳基”并不只限于苯基,吡啶基,吡咯基,吲哚基,萘基,苯硫基和呋喃基集团,而且这些集团可以被各种其它集团所取代,例如(并不只限于)酰基,芳基,烷氧基,芳氧基,羧基,羟基,羰氨基或N-酰氨基。芳香基集团包括,但不只限于,苯氧基,甲吲哚心安,乙吲哚心安和2-萘氧基。酰氧基集团包括,但不只限于,乙酰氧基,丙酰氧基,丁酰氧基,戊酰氧基和己酰氧基。
此发明提出了一些用于化学疗法的β-榄香烯类似物,包括具有##STR7##和##STR8##机结构的化合物。
R,R.sub.0和R’彼此独立,指氢,直链或支链烷基,它们可以被羟基,烷氧基,氟,NR.sub.1,R.sub.2,N-羟氨基或N-烷氧氨基选择性的取代。R.sub.1和R.sub.2彼此独立,指氢,苯基,苄基,直链或支链烷基。R”指CHY.dbd.CHX,或H,或者是直链或支链烷基,苯基,2-甲基-1.3-噻唑啉基,2-呋喃基,3-呋喃基,4-呋喃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咪唑基,2-甲基-1,3-噁唑啉基,3-吲哚基,6-吲哚基。Y指H或直链或支链烷基;Z指O,N(OR.sub.3)或N-NR.sub.4R.sub.5;R.sub.3,R.sub.4和R.sub.5彼此独立,指H或直链或支链的烷基;n指的是0,1,2或3。也就是说,此发明获得了具有##STR6##结构的化合物。
R指氢,甲基,乙基,n-丙基,n-丁基,n-己基,CH.sub.2OH或(CH.sub.2).sub.3OH.
此发明还获得了具有##STR4##结构的化合物.
R,R.sub.0和R’彼此独立,指的是H,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它们可以被羟基,烷氧基,氟,NR.sub.1R.sub.2,,N-羟氨基或N-烷氧氨基选择性的取代,而R.sub.1和R.sub.2彼此独立,可以是H,苯基,苄基,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指-CHY.dbd.CHX,或H,或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2甲基-1,3噻唑啉基,2-呋喃基,3-呋喃基,4-呋喃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咪咄基,2-甲基-1,3-噁唑啉基,3-吲哚基或6-吲哚基。X可以是H,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2-methyl-1,3-噻唑啉基,2-呋喃基,3-呋喃基,4-呋喃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咪咄基,2-甲基-1,3-噁唑啉基3-吲哚基或6-吲哚基。Y可以是H或直链或支链的烷基。Z指O,N(OR.sub.3)或N-NR.sub.4R.sub.5,其中R.sub.3,R.sub.4和R.sub.5彼此独立,是H或直链或支链的烷基。N指0,1,2或3。具体来说,此发明获得了具有##STR4##结构的化合物。
R指氢,甲基,乙基,n-丙基,n-丁基,n-己基或CH.sub.2OH.
另外,此发明还获得了具有##STR5##结构的化合物。
R,R.sub.0和R’彼此独立,指的是氢,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它们可以被羟基,烷氧基,氟化物,NR.sub.1R.sub.2,2N-羟氨基或N-烷氧氨基选择性取代,其中R.sub.1和R.sub.2彼此独立,指氢,苯基,苄基,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指-CHY.dbd.CHX,或氢,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2甲基-1,3噻唑啉基,2-呋喃基,3-呋喃基,4-呋喃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咪咄基,2-甲基-1,3-噁唑啉基,3-吲哚基,或6-吲哚基。X所指的是H,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2甲基-1,3噻唑啉基,2-呋喃基,3-呋喃基,4-呋喃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咪咄基本,2-甲基-1,3-噁唑啉基,3-吲哚基,或6-吲哚基。而Y则指的是氢或直链或支链的烷基。Z指O,N(OR.sub.3)或N-NR.sub.4R.sub.5,其中R.sub.3R.sub.4和R.sub.5是独立,指H或直链或支链的烷基。N指0,1,2或3。要特别指出的是此发明还得到了具有##STR6##结构的化合物。
本文中的R可以是H,甲基,乙基,n-丙基,n-丁基,CH.sub.2OH或(CH.sub.2).sub.3OH。
此发明还获得了具有##STR7##结构的化合物。
文中R,R.sub.0和R’彼此独立,指H,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它们可被羟基,烷氧基,氟,NR.sub.1R.sub.2,N-羟氨基或N-烷氧氨基,其中R.sub.1和R.sub.2彼此独立,可以是H,苯基,苄基,直链或支链的烷基。R”指-CHY.dbd.CHX或H,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2甲基-1,3噻唑啉基,2-呋喃基,3-呋喃基,4-呋喃基,2-吡啶基,3-必定基,咪咄基,2-甲基-1,3-噁唑啉基,3-吲哚基或6-吲哚基。X指H,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2甲基-1,3噻唑啉基,2-呋喃基,3-呋喃基,4-呋喃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咪咄基,2-甲基-1,3-噁唑啉基,3-吲哚基或6-吲哚基。而Y指H或直链或支链的烷基。Z指O,N(OR.sub.3)或N-NR.sub.5R.sub.5,其中R.sub.3R.sub.4和R.sub.5是独立的H或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而其中的n指0,1,2或3。
第1点中前部分合成路线的优点
除了作为唯一的(-)-β-榄香烯对映选择性的合成方式以外,此路线具有立体选择性,是对化合物骨架修饰的一个总的概括。与其它合成方法不同,此路线实现了C1,C2,C3,C4,C5和C6衍生物的获得,包括在C4上去掉异丙基集团,和去掉C1上甲基集团的衍生作用。
下面对上文所述做大致介绍:
C1.在1,4共轭加成过程中,可以选择性的对C1位置进行处理,在烃基化反应之前将氢化物传递到C2位置。烷化集团可以发生很广泛的变化,而且在此例子中还对普通结构的R4作出了反应。如果烷化集团是能够产生a,a-甲酮的甲基的话,和R1相关的中纬线上的甲基便会被氧化。此外,这类被氧化的甲基集团,例如乙醇,甲酮或其它羰基衍生物,会被修饰,之后还会发生可以带来很多R1取代基的此类羰基衍生物的衍生作用。因此,此合成方法可以实现在C1位置上对R1和R2的修饰。
C2.C2位置也可以被选择性的修饰。通过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在C2位置上选择性的加上R2和Q2集团。首先,通过合成路线A:1,4-共轭加成形成了SC-1和之后的SC-2型结构,可以将这些集团加载上。此方法还可以引入并修饰很多取代基。在路线B中,也体现出了这些多样性;然而,B路线具有其它的多样性。依靠C4位置上相临的取代基,利用羰基/烯醇基反应性,可以在C2位置上选择性的衍生出(-)-β-榄香烯-3-酮。
C3.通过B路线,C3位置会发生选择性的衍生作用。例如,SC-3和SC-4以及(-)-β-榄香烯-3-酮均体现出C3位置上发生的修饰;而且,还会选择性的发生对(-)-β-榄香烯-3-酮的C3位置上甲酮的SC-3或SC-4或衍生作用的三乙基硅氧基集团的取代,其可以被大量的U2和V2一类取代基所取代。
C4.C4位置取代基也可以很容易的获得。我们很有必要注意到SC-1和SC-2存在一种内在近似对称性,并且正是这种近似对称性提供了生成(-)-β-榄香烯型化合物直接的通路。另外,路线A和B均可以实现在C4位置上对取代基的控制。例如,在C4位置上对异丙基集团的氧化(在香芹酮上可以直接发生)生成了(-)-β-榄香烯-酮型物质和取代基,在C4位置上它们可以被取代(引入Q1集团)。事实上,在C4位置上,烯烃到酮的氧化,以及通过随后逆克莱森反应(Retro-Claisen)的浓缩,会将C4位置上异丙基集团去除。而这种异丙基集团的衍生作用是很容易发生的。因此,可以选择性的将大量的Q1和R3集团引入到C4位置上。
C5.使用标准方法,通过烯醇化反应和U3和V3取代基的生成,可以选择性生成a,a-二取代-甲酮,例如a,a-二甲基-甲酮和其它与(-)-β-榄香烯-6-酮相关的合成物的衍生化作用。
C6.在C6位置上可以发生和C3位置上类似的修饰。例如,可以立体选择性地制备羰基衍生物,而且可以发生将进一步的修饰,例如烯化作用和其它取代基,包括多种E1和V1取代基。
除了上文中的一些变化,还应注意到可以生成(-)-β-榄香烯衍生物(中央环上含有5个或7个原子)的环的膨胀和收缩。W基团可以是一个碳,氮或氧,也可以是和U和C基团等量取代的碳。相同的是,如果W是氮的话,R集团可以是包括以下取代基在内的很多集团。
(-)-β-榄香烯类似物的合成和成分声明
发明者声明,发现了(-)-β-榄香醇,(-)-β-榄香醛和(-)-β-氟化榄香烯作为抗癌化疗药物,具有高效,安全,无毒害等特点,可被广泛应用。此外,发明者还对合成物质(-)-β-榄香醇,(-)-β-榄香醛和(-)-β-氟化榄香烯及其类似物进行了介绍。发明者还建立了(-)-β-榄香醛,(-)-β-榄香醇和(-)-β-氟化榄香烯的合成方式。(-)-β-氟化榄香烯是一种之前从未被合成出来的新化合物。在本文中,对将(-)-β-榄香醛,(-)-β-榄香醇和(-)-β-氟化榄香烯作为抗癌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应注意到,无论是消旋体的形式还是对映体纯化形式,在全化学合成中,(-)-β-榄香醇都从未被合成过。对映体纯度对于一种药物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例如,根据对映体纯度的不同,沙立度胺(Thalidomide)既可以是一种高效的药物,也可以是一种可以毁容的致畸因子。考虑到近期我们对单独或结合形成的(-)-β-榄香烯的临床研究的影响,发明者声明对此(-)-β-榄香醇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方法具有所有权。
一种(-)-β-榄香醇和其它草本提取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已经被从植物中提纯出来(Ito,S,Endo,k,Honma,H,and Ota,K,New constitutes of Thujopsis Dolabrata,Tetrahedron Letters,1965,42,3777-3781.and de Kraker,J,et al.Germac当renes from fresh costus roots,Phytochemistry 2001,58,481-487)。在此混合物中,并不能表现出(-)-β-榄香醇的单一活性。在我们的发明中,我们明确的从纯净的(-)-β-榄香烯(98%纯度)获得了(-)-β-榄香醇,并且通过核磁共振和旋光实验对其结构进行了证实。
通过采用98%β-榄香烯处理老鼠胆汁,从而鉴定出一种被称为(-)-β-榄香醇的物质。然而,代谢产物数据从未严格的建立此物质的相对或绝对立体化学。而且,此生物活性从未表现出来。此专利的发明者首次确立了此纯净(-)-β-榄香醇的生物活性,详细情况请参见下文。
2)抗肿瘤用法的声明
为抑制肿瘤细胞系生长而合成或测试的(-)-β-榄香烯衍生物
我们为了抑制活体外肿瘤细胞系,合成并测试了(-)-β-榄香烯的十种衍生物(图6)以及其它三种(-)-β-榄香烯类似物(图8)。
另外,此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即向患者施用有一定疗效剂量的(-)-β-榄香烯的类似物,并选择性的和一种适合的药物载体联合使用。此方法可以用于实体瘤或非白血性白血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方法还适合于对脑肿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结肠直肠癌,胃肠癌或胃癌等癌症的治疗。
此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用合成物,包括本文中所提到的(-)-β-榄香烯类似物之一,它与一种合适的药用载体选择性的结合使用,可以作为一种活性成分。
上文中提到的与(-)-β-榄香烯化合物有关的化合物对癌症治疗非常有效,尤其是在活体内或外存在多药耐药效应的情况下。这些化合物作为细胞中多药耐药性的非底物的能力对于癌症治疗,防治或改善非常有效。
此发明中化合物的治疗剂量应随病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及此化合物种类和用药路线作出相应的改变。在普通情况下,具有抗癌活性的日剂量范围为每千克哺乳动物体重3-300mg,其单次或多次计量最好为10-40mg/kg。
如果按照一定的有效剂量使用本文中这种化合物,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合适的给药路线类对哺乳动物,尤其是对人类进行治疗。例如,口腔,直肠,局部的,胃肠外,眼睛,肺,鼻等多种路线均可使用。剂型可以是片剂,糖衣片剂量,分散剂,悬浊液,溶液,胶囊,乳剂,软膏剂和烟雾剂等。
此合成物适合于口腔,直肠,局部(包括皮肤给药装置,烟雾剂,乳剂,软膏,洗剂和撤粉),胃肠外方式(包括皮下,肌肉,动脉和静脉),眼睛的(眼药),肺的(鼻或口腔吸入法)或鼻内投药等用药方式。尽管大多数合适的路线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病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以及活性成分的性质。但它们还是可以用一些众所周知的制药工艺来简单的制成各种剂型。
在将其制备成口服剂型的过程中,若要制成口服药水(例如,悬浊液,酏剂和溶液),可能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用介质,例如水,乙二醇,油,酒精,调味剂,防腐剂,染料等;或者可能需要用到一些载体,例如淀粉,蔗糖,维晶纤维素,稀释剂,成粒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等。在制备口服药水时,最好采用适合的粉剂,胶囊和片剂。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用标准水成的或非水的技术来在胶囊外加上附着物。除了以上所述的剂型,可以通过控制释放的方法和设备对此发明中的这种化合物进行给药。
可以将此发明中适合口服的药用合成物制成胶囊,扁囊剂或片剂,每种剂型在粉末或颗粒中,或在水合或非水药液的溶液或悬浊液中,或在水包油或油包水型乳剂中都含有预先决定好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制药工艺来制备这些合成物。大致上,此合成物的制备是通过将活性成分与液体载体,微小的固体载体或,或同时与两种载体相混合,如果必要的话,再将其塑造成希望的剂型,从而实现的。例如,可以通过压迫或塑型,并选择性的加上一种或多种配合剂来将其制成片剂。可以通过在某种适合的机器中将活性成分压制成例如粉剂量或颗粒状形式,并选择性的与粘合剂,润滑剂,惰性稀释剂,或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等混合,从而将其制成压制片剂。可以通过在某种合适的机器中进行塑型,并和用惰性液态稀释剂润湿的粉末状化合物相混合来制备模制片。
通过阅读下文中的实验细节,可以对此发明做更好的理解。然而,此工艺中的技术很容易理解,被讨论的具体方法和结果仅仅作为本项发明下列声明的一种例证。
目前发明的工艺是制备(-)-β-榄香醇,(-)-β-榄香醛和(-)-β-氟化榄香烯及其类似物和中间产物。此外还包括工艺中已知的各种可供选择的保护基的应用。公开使用包括下列实例中的保护基仅仅作为一个例证。
3)用于治疗癌症的联合疗法
(-)-β-榄香烯,其衍生物,及其类似物,在体内或体外有多药耐药性存在的情况下,对于癌症治疗非常有用。在下列例子中,这些化合物在细胞中作为多药耐药性非底物的能力表现出其对有多药耐药性发生的情况下治疗,预防或减轻癌症非常有效。
对此发明更好的应用形式是不将对其应用或作为等值制剂的使用局限于本文中介绍的这些用法,而是用上文详细介绍的(-)-β-榄香烯,其衍生物或其类似物中的一种与一定疗法剂量的顺铂,或5-氟脲嘧啶,或一种紫杉醇的衍生物联合用药。但最初用药时,各种药物都应采用最低推荐剂量。在癌细胞系实验中,(-)-β-榄香烯表现出可以提高顺铂,5-氟脲嘧啶,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功效。上文中详细介绍的物质均为(-)-β-榄香烯类似物,因此都具有与其相似的作用。
“治疗有效量”指一种可以引起研究者,兽医,医学博士或其他临床医师所研究的组织,系统,动物或人类的生物或医学反应的药物或药用试剂量。治疗变化是一种可以检测到的生化特性,旨在能够预期的缓解疾病或存在的不良身体状况。“预防有效量”指可以预防或减少在组织,系统,动物或人类中生物学或医疗事故的发生风险的药物量,这些都是研究者,兽医,医学博士或其他临床医师竭力防止的。“治疗窗”指从可以获得任何疗法改变的最低剂量,到不会引起对患者的毒害作用的最高剂量的剂量范围。
对顺铂,紫杉醇,紫杉醇TAX,紫杉特尔或5-氟脲嘧啶与上文介绍的一种(-)-β-榄香烯,其衍生物,及其类似物的联合用药的用药方案的制订要综合考虑到患者的类型,种族,年龄,体重,性别和治疗条件等因素;用药路线;患者的心脏,肾脏和肝脏的功能;以及所使用的某种化合物,盐,或酯也应被考虑在内。应将各种药物的剂量控制在治疗窗带之内。由于在联合治疗中同时施用两种不同活性的药剂,
实例
例1
##STR3##的合成
(E)-牛龙牛儿基3-甲基-3-丁烯酸
以干燥的二氯甲烷(1ml)为溶剂,牛龙牛儿醇(225μl,1.29mmol,1.0当量)和三乙胺溶液冷却到-78℃,逐滴加入3,3-二甲基丙烯酰氯(159μl,1.43mmol,1.1当量)。3小时后溶液用1ml水和1ml二氯甲烷稀释,从冷水浴中移出。混合物用二氯甲烷(3×20ml)抽提,结合的有机相用MgSO4干燥,真空下浓缩。通过径向展开色谱法纯化(4mmSiO2薄层板;洗脱剂,7%乙酸乙酯-己烷;产物,馏分4-6;每种馏分30ml)产生##STR3##(301mg,1.27mmol,产量99%),为一种澄清油剂:Rf原材料,0.14;产物,0.51(5∶1己烷-乙酸乙酯,对甲氧基苯甲醛);FTIR(膜)2970,2919,2858,1738,1653,1445,1377,1206,1153,987,896cm-1;sup.1HNMR(400MHz,CDCl3)δ5.31-5.35(m,1H),5.04-5.08(m,1H),4.88(bs,1H),4.83(bs,1H),4.60(s,1H),4.58(s,1H),3.01(s,2H),2.00-2.09(m,4H),1.79(s,3H),1.69(s,3H),1.66(s,3H),3.01(s,2H),2.00-2.09(m,4H),1.79(s,3H),1.69(s,3H),1.66(s,3H),1.58(s,3H);sup.13C NMR(101MHz,CDl3)δ171.2,142.2,138.6,131.7,123.7,118.2,114.5,61.4,43.4,39.4,26.2,25.6,22.3,17.6,16.4;用HRMS(EI,Pos)m/z计算[C15H24O2]+236.1776,结果为236.1768。
例2
##STR4a##的合成
(2S,3S)-2-异丙烯基-3,7-二甲基-3-乙烯基-6-辛烯酸
(R,R)-1,2-联苯-1,2-二氨基乙烷的3,5-双(三氟甲基醚)苯磺酰胺在真空70C下干燥3小时。抽空反应烧瓶,用干燥的N2冲洗三次。加入32ml新蒸馏的二氯甲烷,单相溶液被冷却到-78C,10分钟后,加入新蒸馏的Bbr3(3.76ml,0.5M以CH2Cl2为溶剂,1.88mmol,2.0当量),溶液在-78C下搅拌5分钟,然后加热到23C。16小时后,所有的挥发性物质在真空下被移出,白色的固体产物再溶解于20ml的二氯甲烷中,溶液再被浓缩。60分钟后,抽空烧瓶,用N2冲洗三次,白色的固体产物溶解于新蒸馏的甲苯中。溴代甲硼烷合成物(##STR1##)冷却到-78C,逐滴加入Et3N(983μl,7.05mmol,7.5当量),混合物搅拌25分钟形成溶液,经过预冷的##STR3##(175mg,0.740mmol,0.8当量)溶于4ml甲苯,在-78℃逐滴加入,合成的溶液在-70C下搅拌27小时,然后加热到4C。36小时后,反应溶液加热到23C。用40ml乙醚稀释,用10%HCl调节酸度到PH1,用乙醚(4×60ml)抽提,含醚的抽提物用MgSO4干燥,真空下浓缩,形成3∶1的##STR4a##和少量非对映体的混合物,是一种黄色油剂(149.2mg,0.631mmol,产量85%):Rf原材料,0.71;产物,0.26(5%MeOH-CHCl3,Verghns);FTIR(膜)3084,3055,2972,2972,2859,2729,1707,1638,1452,1413,1377,1265,916,742cm-1;sup.1H NMR(400MHz,CDCl3)δ6.09,5.86(dd,1H,J=10.9,17.5,主要产物),4.96-5.12(m,5HO),3.08(s,1H,主要产物),3.07(s,1H,主要产物),1.85-1.91(m,2H),1.85(s,3H),1.67(s,3H),1.60(s,3H),1.41-1.57(m,2H),1.18(s,3H,主要产物),1.12(s,3H,主要产物),HRMS(EI,Pos)m/z计算[C15H24O2]+236.1776,结果为236.1783。
例3
##STR4b##的合成
(2S,3S)-2-异丙烯基-3,7-二甲基-3-乙烯基-6-辛烯醇
用LiAlH4(15mg,0.138mmol,5.0当量)在23C下处理以无水乙醚(2ml)为溶剂的##STR4a##和少量非对映体(18mg,0.076mmol,1.0当量)的混合物。12小时后,另加入LiAlH4(15mg,0.138mmol,5.0当量)和乙醚(2ml)。再过12小时后,陆续加入50μlH2O,50μlNaOH(15%w/v)和150μlH2O。混合液搅拌10分钟,过滤,用MgSO4干燥,真空下浓缩。通过快速色谱法(10gSiO2;洗脱剂,10%乙酸乙酯-己烷;产物,馏分7-21;每种馏分10ml)形成3∶1的##STR4b##和少量非对映体的混合物,为一种澄清的油剂(15.8mg,0.071mmol,产量93%):Rf原材料,0.46;产物,0.72(MeOH-CHCl3,对甲氧基苯甲醛)。3∶1的非对映体混合物通过AgNO3溶液浸渍处理的径向展开色谱法(4mm SiO2薄层板;洗脱剂,4∶1乙酸乙酯-己烷;少量的,馏分11-15;##STR4b##,馏分16-35;每种馏分30ml)离析。然后通过硅胶板(20g,200ml溶于10%乙酸乙酯-己烷),产生纯的非对映异构体##STR4b##:
AgNO3溶液浸渍处理的薄层层析法(TLC):Rf##STR4b##,0.20;少量0.35(12%MeOH-CHCl3,对甲氧基苯甲醛)。##STR4b##的对映体纯度通过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率高于99∶1,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参数为(纤维素手性固定相Chiralcel ODColumn,1%2-丙醇-己烷,214nm,1ml/分钟,保留时间:S,S-同分异构体,##STR4b##=9.4分钟,R,R-同分异构体=23分钟):[α]23 D-40.2°(c=0.54,CHCl3);FTIR(膜)3377,3080,2969,2925,2858,1639,1450,1414,1376,1033,1005,912,893cm-1;.sup.1H NMR(500MHz,CDCl3)δ5.80(dd,1H,J=10.8,17.5),5.02-5.08(m,3H),4.91(dd,1H,J=1.3,17.5),4.83(d,1H,J=1.6),3.72(dd,1H,J=4.3,10.7),1.82-1.90(m,2H),1.77(m,2H),1.77(m,3H),1.67(d,1H,J=0.8),1.57(s,3H),1.30-1.44(m,2H),1.04(s,3H);.sup.13C NMR(101MHz,CDCl3)δ144.4,144.3,131.3,124.7,115.7,112.8,61.1,58.6,41.2,39.4,25.7,23.2,22.6,20.8,176;用HRMS(CI,NH3)m/z计算[C15H26O]+NH3240.2327,结果为240.2317。
例4
##STR4c##的合成
(2S,3S)-2-异丙烯基-3,7-二甲基-3-乙烯基-6-辛烯醛
以干燥的二氯甲烷(5ml)为溶剂的Dess-Martin试剂(232mg,0.546mmol,1.5当量)悬浮液在23C加入到以二氯甲烷(2ml)为溶剂的##STR4b##中。1小时后,通过硅藻土Celite 545过滤,真空下浓缩,再用己烷稀释,通过硅藻土Celite 545过滤,滤液在真空下浓缩,通过快速色谱法纯化(10g SiO2;洗脱剂,4%乙酸乙酯-己烷;产物,馏分4-8;每种馏分10ml)形成##STR4c##(79mg,0.359mmol,产量98%),为一种澄清油剂:Rf原材料,0.28;产物,0.58(5∶1己烷-乙酸乙酯,对甲氧基苯甲醛);[α]23 D-40.2°(c=0.91,CHCl3);FTIR(膜)2970,2921,2859,1721,1638,1453,1377,914cm-1;.sup.1H NMR(500MHz,CDCl3)δ9.65(d,1H,J=4.5),5.92(dd,1H,J=10.9,17.6),5.14-5.17(m,2H),5.06(t,1H,J=7.1),5.00(d,1H,J=17.6),4.88(s,1H),2.70(s,3H),1.38-1.50(m,2H),1.15(s,3H),1.67(s,3H),1.57(s,3H),1.38-1.50(m,2H),1.15(s,3H);sup.13C NMR(126MHz,CDCl3)d202.0,143.1,139.5,131.5,124.2,116.8,114.2,67.1,42.3,39.1,25.7,25.6,22.4,20.6,17.6;用HRMS(EI,Pos)m/z计算[C15H24O]+220.1827,结果为220.1817。
例5
##STR5a##的合成
(1S,2S,3S,6S)-2,6-二异丙烯基-3-甲基-3-乙烯基环己醇
将二乙基氯化铝(210μl,1.8M以甲苯为溶剂,0.379mmol,1.1当量)在-78C下逐滴加入到以干燥的二氯甲烷(10ml)为溶剂的的##STR4c##(76mg,0.344mmol,1.0当量)溶液中。1.5小时后,加入500μl三乙胺,从冷却浴中移出,溶液加入到20ml饱和NaHCO3和二氯甲烷(2×20ml)混合液中,结合的有机相用MgSO4干燥,真空下浓缩。通过快速色谱法(15gSiO2;脱洗剂,4%乙酸乙酯-己烷;产物,馏分11-23;每种馏分10ml)形成96∶4的##STR5a##和少量非对映体的混合物(70.1mg,0.318mmol,产量92%):Rf原材料,0.58;产物,0.41(5∶1己烷-乙酸乙酯,对甲氧基苯甲醛)。非对映体混合物通过AgNO3溶液浸渍处理的径向展开色谱法(2mm薄层板;洗脱剂,5∶1乙酸乙酯-己烷;产物,馏分10-33;每种馏分3ml)离析。然后通过硅胶板(10g,150ml溶于4%乙酸乙酯-己烷),产生纯的##STR5a##(产量88%),为一种澄清油剂:AgNO3溶液浸渍处理的薄层层析法(TLC):Rf##STR5a##,0.08;少量0.17(12%MeOH-CHCl3,对甲氧基苯甲醛);[α]23 D+17.8°(c=0.91,CHCl3);FTIR(膜)3566,3486,2969,2931,1639,1454,1375,1004,910,889cm-1;.sup.1H NMR(500MHz,CDCl3)δ5.78(dd,1H,J=10.9,17.4),5.06(s,1H),4.88-4.92(m,4H),4.76(s,1H),3.77(t,1H,J=10.4),2.08(dt,1H,J=4.8,10.8),1.98(d,1H,J=10.4),1.90(bs,1H),1.80(s,3H),1.79(s,3H),1.51-1.66(m,3H),1.42(dt,1H,J=3.1,13.0),1.06(s,3H);.sup.13C NMR(101MHz,CDCl3)d148.9,147.1,144.2,114.1,112.2,110.3,69.3,59.7,53.7,41.3,39.0,26.2,25.0,19.5,18.1;用HRMS(EI,Pos)m/z计算[C15H24O]+220.1827,结果为220.1826。
例6
##STR5b##的合成
2-氯-1,3-二甲基-1,3,2-二氮磷杂环戊烷和##STR5a##反应生成##STR5b##
2-氯-1,3-二甲基-1,3,2-二氮磷杂环戊烷(10μl,0.076mmol,1.4当量)在23C下逐滴加入到##STR5a##(12mg,0.054mmol,1.0当量)和溶于1ml无水二氯甲烷的三乙胺(8μl,0.06mmol,1.1当量)溶液中。75分钟后,加入过氧化氢(7μl,30%水溶液,0.065mmol,1.2当量),反应物剧烈搅拌10分钟,用1ml饱和Na2SO4淬灭,剧烈搅拌5分钟后,溶液加入到20ml二氯甲烷和20ml水的混合液中。水相部分用二氯甲烷(2×20ml)抽提,结合的有机相用MgSO4干燥,真空下浓缩。通过快速色谱法纯化(10g SiO2;洗脱剂,1%MeOH-CHCl3;产物,馏分12-15;每种馏分10ml),除回收##STR5a##(2.5mg,产量21%)外,生成##STR5b##(15mg,0.042mmol,产量77%,两个循环后产量达到92%),##STR5b##为一种澄清的油剂::Rf原材料,0.78;产物,0.35(5%MeOH-CHCl3,Verghns);[α]23 D+25.4°(c=1.03,CHCl3);FTIR(膜)3079,2934,2880,1647,1451,1269,1240,1160,1003,941cm-1;.sup.1H NMR(500MHz,CDCl3)δ5.74(dd,1H,J=10.3),2.93-3.04(m,4H),2.50-2.54(m,6H),2.17-2.22(m,1H),2.00-2.06(m,1H),1.87(s,3H),1.36-1.70(m,4H),1.04(s,3H);.sup.13C NMR(101MHz,CDCl3)δ148.5,146.9,142.7,114.6(bm),112.9,110.4,77.8(bm),58.7(bm),53.8,47.3(d),41.7,38.7,33.8,33.6,27.9,20.3,18.3;sup.31 PNMR(121MHz,CDCl3,Ph3P外标为-6ppm)δ22.65(t,J=10);用HRMS(EI,Pos)m/z计算[C19H33O2N2P]+352.2280,结果为352.2285。
例7
##STR6##的合成
(-)-β-榄香烯
以干燥的四氢呋喃(1.5ml)为溶剂,干燥的##STR5b##(53mg,0.152mmol,1.0当量,与甲苯共沸混合)和叔戊醇(67μl,0.608mmol,4.0当量)溶液在-33C条件下用导管加入到5ml含有过量锂的蓝色液态氨溶液中。用四氢呋喃冲洗转移液体所用烧瓶,溶液搅拌10小时。用异戊二烯(ca.300μl)和2ml饱和水氯化铵逐滴加入淬灭,然后用4ml戊烷稀释。加热到23C后,溶液加入到戊烷混合液中(2×30ml),结合的有机相用Na2SO4干燥,真空下浓缩,通过快速色谱法(10gSiO2;洗脱剂为戊烷;馏分4-7;每种馏分10ml)形成##STR6##(29.5mg,0.144mmol,产量95%),一种澄清油剂:Rf原材料,0.00;产物,0.71(戊烷,Verghns);[α]23 D-15.4°(c=0.59,CHCl3);FTIR(膜)3083,2969,2931,1644,1454,1440,1374,1004,909cm-1;sup.1H NMR(500MHz,CDCl3)δ5.82(dd,1H,J=11.0,17.4),4.88-4.92(m,2H),4.82(t,1H,J=1.6),4.70-4.72(m,2H),4.59(bs,1H),1.99-2.03(m,1H),1.92-1.96(m,2H),1.75(s,1H),1.71(s,3H),1.42-1.63(m,6H),1.01(s,3H);sup.13C NMR(101MHz,CDl3)δ150.4,150.3,147.7,112.1,109.8,108.2,52.8,45.7,39.9,39.8,32.9,26.8,24.7,21.1,16.6;用HRMS(EI,Pos)m/z计算[C15H24]+204.1878,结果为204.1869。
例8
##STR7##的合成
(1S,3R,4R)-1-乙酰基-3-异丙烯基-4-甲基-乙烯基环己烷
以1∶1的2-甲基-2-丙醇-水溶液(1.5ml)为溶剂,(DHQD)2-PHAL(11mg,0.0137mmol,0.1当量),锇酸钾(VI)二羧化物(0.5mg,0.014mmol,0.01当量),亚铁氰化钾(135mg,0.411mmol,3.0当量),碳酸钾(57mg,0.411mmol,3.0当量)和甲磺酸酰胺(13mg,0.137mmol,1.0当量)溶液冷却到0C。双相性混合物在0C加入到##STR6##中(28mg,0.137mmol,1.0当量),反应混合物搅拌11小时。以过量的Na2SO3对溶液进行淬灭(直到沉淀和颜色消失为止)。溶液加热到23C后,加入到20ml二氯甲烷和20ml水的混合物中。水相用
0.55;产物,0.75(5∶1己烷-乙酸乙酯,对甲氧(基)苯甲醛)。制备薄层色谱法(0.5mm薄层板,9∶1戊烷-乙醚,反式Rf,反式-5-[(1’S,3’R,4’R)-3’-异丙烯基-4’-甲基-4’-乙烯基环己基]-(E,E)-己二烯,0.42),产生纯的5-[(1’S,3’R,4’R)-3’-异丙烯基-4’-甲基-4’-乙烯基环己基]-(E,E)-己二烯,产量80%),为一种澄清的油剂:[α]23 D+24.5°(c=1.17,CHCl3)。
将甲基锂(161μl,1.5M溶于乙醚,0.242mmol,5.0当量)在-30℃下加入到5-[(1’S,3’R,4’R)-3’-异丙烯基-4’-甲基-4’-乙烯基环己基]-(E,E)-己二烯(16mg,0.048mmol,1.0当量)的乙醚(2ml)溶液中。12小时后,用水氯化铵将反应淬灭,加热到23℃,加入10ml乙醚和10ml水的混合液。水相用乙醚(2×20ml)抽提,结合的有机相用Na2SO4干燥,真空下浓缩。通过快速色谱法(15gSiO2;洗脱剂为6%乙酸乙酯-1%三乙胺-己烷;产物,馏分10-20;每种馏分10ml)形成##STR2##(12.5mg,0.043mmol,产量90%),一种澄清油剂:Rf原材料,0.75;产物,0.27(5∶1己烷-乙酸乙酯,对甲氧(基)苯甲醛);[α]23 D+19.7°(c=1.0,CHCl3);FTIR(膜)3402,3360,3082,2971,2928,2860,1637,1441,1374,966,908,890cm-1;UV/visλmax=240nm,ε=35,000;sup.1H NMR(500MHz,CDCl3)δ6.48(dd,1H,J=10.8,15.3),5.87(d,1H,J=10.8),5.82(dd,1H,J=11.1,17.2),5.76(d,1H,J=15.3),4.88-4.92(m,2H),4.81(t,1H,J-1.5),4.58(s,1H),2.01(dd,1H,J=3.5,12.6),1.95-1.98(m,1H),1.79(s,3H),1.70(s,3H),1.43-1.60(m,6H),1.35(s,6H),1.00(s,3H);sup.13C NMR(126MHz,CDl3),δ150.2,147.6,143.4,139.3,123.1,122.3,112.1,109.9,70.9,52.8,47.7,39.9,39.8,32.7,29.9,26.6,24.7,16.7,15.3;用HRMS(EI,Pos)m/z计算20H32O]+288.2453,结果为288.2440。
例10
##STR9##(Lr-1)的合成
(R或S)-2-(1R,3S,4S)-3-异丙烯基-4-甲基-4-乙烯基-环己基)-丙烷-1,2-二醇
1H NMR(400Mhz,CDCl3):δ=6.10(1H,dd,J=17.6,10.8Hz),5.15(1H,d,J=18Hz),5.06(1H,d,J=10.8Hz),4.70(2H,s),3.42(1H,dd,J=11.2,8.4Hz),3.23(1H,dd,J=11.2,5.2Hz),2.78(1H,s),2.15(1H,dd,J=8.0,5.2Hz),2.01(1H,dd,J=12.4,3.2Hz),1.93(1H,tt,J=12.0,3.2Hz),1.73(3H,s),1.61-1.56(1H,m),1.52-1.24(5H,series of m),1.26(3H,s),1.09(3H,s)。
例11
##STR10##(Lr-2)的合成
(S)-2-((1R,3R,4S)-3-异丙烯基-4-甲基-4-乙烯基-环己基)-丙烷-1,2-二醇,和
(R)-2-((1R,3R,4S)-3-异丙烯基-4-甲基-4-乙烯基-环己基)-丙烷-1,2-二醇
1H NMR(400Mhz,CDCl3):δ=5.79(1H,dd,J=17.6,10.8Hz),4.81-4.91(3H,m),4.58(s,0.5H),4.56(s,0.5H),3.58(1H,1/2ABq,J=10.8Hz),3.43(1H,1/2ABq,J=10.8Hz),2.26(1H,br s),2.08(1H,br s),1.96(1H,dd,J=12.4,4.0Hz),1.70(s,1.5H),1.69(s,1.5H),1.64-1.22((7H,series of m),1.14(3H,s),0.98(3H,s)。
例12
##STR11##(Lr-3)的合成
1-((1R,3R,4S)-3-异丙烯基-4-甲基-4-乙烯基-环己基)-乙酮
1H NMR(400Mhz,CDCl3):δ=5.89(1H,dd,J=17.6,10.4Hz),4.91(1H,d,J=13.6Hz),4.91(1H,d,J=15.6Hz),4.84(1H,s),4.60(1H,s),2.46-2.36(1H,s),2.16(3H,s),1.99(1H,dd,J=9.2,7.2Hz),1.79-1.66(2H,m),1.71(3H,s),1.57-1.44(4H,m),0.99(3H,s).
例13
##STR12##(Lr-4)的合成
(S)-1,5-二异丙烯基-2-甲基-环己-2-烯醇,和
(R)-1,5-二异丙烯基-2-甲基-环己-2-烯醇
1H NMR(400Mhz,CDCl3):δ=1.55(t,1H,1JHH=12.5Hz),1.61(br s,1H),1.67(s,3H),1.72(s,3H),1.81(s,3H),1.94(m,0.5H),1.97(m,0.5H),2.03(m,0.5H),2.06(m,0.5H),2.10(m,0.5H),2.15(m,0.5H),2.25(m,1H),1.94(m,0.5H),1.97(m,0.5H),4.72(s,2H),4.81(s,1H),4.97(s,1H),5.62(s,1H)
例14
##STR13##(Lr-5)的合成
(S)-5-异丙烯基-1,2-二甲基-环己-2-烯醇,和
(R)-5-异丙烯基-1,2-二甲基-环己-2-烯醇
1H NMR(400Mhz,CDCl3):δ=1.33(s,3H),1.50(bs,1H),1.66(t,1H,2JHH=12.1Hz),1.74(s,6H),1.89-1.98(m,2H),2.09(m,1H),2.30(br t,1H),4.74(s,2H),5.41(s,1H)
例15
##STR14##(Lr-6)的合成
(S)-3,5-二异丙烯基-2-甲基-环己-2-烯酮
1H NMR(400Mhz,CDCl3):δ=1.75(br s,6H),1.88(s,3H),2.29-2.70(m,5H),2.29-2.70(m,5H),4.76(s,2H),4.81(s,1H),5.05(s,1H)
例16
##STR15##(Lr-7)的合成
(1S,5S)-3,5-二异丙烯基-2-甲基-环己-2-烯醇,和
(1R,5S)-3,5-二异丙烯基-2-甲基-环己-2-烯醇
1H NMR(400Mhz,CDCl3):δ=1.53(t,1H,xJHH=12.0Hz),1.65(br s,1H),1.72(s,3H),1.74(s,3H),1.78(s,3H),2.09-2.18(m,3H),2.26(br t,1H),4.18(br t,1H),4.65(s,1H),4.73(s,1H),4.93(s,1H)
例17
##STR16##(Lr-8)的合成
(1R,5S)-1-异丁基-3,5-二异丙烯基-2-甲基-环己-2-烯醇,和
(1S,5S)-1-异丁基-3,5-二异丙烯基-2-甲基-环己-2-烯醇
1H NMR(300Mhz,CDCl3):δ=0.92(2,d,3H),0.99(2,d,3H),1.54(m,2H),1.72(s,3H),1.74(s,3H),1.83(m,1H),1.87(m,1H),1.95(m,1H),2.10-2.18(2sets of m,1H)2.28(br t,1H),4.74(s,2H),5.37(m,1H)
例18
##STR17##(Lr-9和Lr-10)的合成
(S)-5-异丙烯基-2-甲基-环己-2-烯酮,和
(R)-5-异丙烯基-2-甲基-环己-2-烯酮
1H NMR(300Mhz,CDCl3):δ=1.67(s,3H),1.69(s,3H),2.30-2.69(m,5H),4.76(s,1H),4.80(s,1H),6.77(br s,1H)
例19
##STR21##的合成
(-)-β-榄香醇
K2CO3(580mg,4.205mmol)加入到以二氯甲烷(DCM,50ml)为溶剂的(-)-β-榄香烯(##STR6##,纯度98%,780mg,3.823mmol)溶液中,并冷却到0℃。15分钟分批添加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纯度70%/wt,942mg,3.823mmol)。0℃搅拌2小时后,过滤移出白色沉淀物,用10mlDCM冲洗沉淀物。在室温下减压浓缩结合的有机相,产生一种粘稠而澄清的液体,然后用FCC和SiO2纯化。用3%以己烷为溶剂的乙酸乙酯溶液洗脱,得到未反应的(-)-β-榄香烯(198mg,25%),用5%以己烷为溶剂的乙酸乙酯溶液不断洗脱产生一种2∶1的非对映体环氧化物混合物(450mg,53%),这种混合物不经进一步的纯化用于接下来的反应步骤。二异丙胺溶于10ml干醚中,冷却到-70℃,加入正丁基锂(n-BuLi,1.6M,5.96ml溶于己烷),允许室温下维持10分钟。将上述环氧化物(350mg,1.591mmol)溶解于20ml干醚中,逐滴加入,在室温下氩气氛中搅拌5小时。使用5ml水将反应淬灭,150ml戊烷抽提,有机相用30ml水和30ml盐水冲洗,用NaSO4干燥。溶剂蒸发产生一种黄色的粘稠状液体,经过纯化(FCC,SiO2),用20%乙酸乙酯己烷溶液洗脱产生一种2∶1的烯丙基醇混合物(270ml,77%),通过反复的柱状层析就可得到的预期的主要纯态同分异构体(##STR21##,(-)-β-榄香醇)。##STR21##,(-)-β-榄香醇的光谱数据如下:
IR vmax(neat)/cm-1 3336,3080,2928,1639,1439,890;δH(300MHz,CDCl3)5.82(1H,dd,J=15.0,10.5)5.05(1H,bs),4.95-4.92(2H,m),4.88(1H,bs),4.83(bs,1H),4.59(bs,1H),4.15(bs,2H),2.10-1.98(2H,m),1.71(3H,s),1.70-1.40(6H,series of m),1.02(3H,s);δc(75MHz,CDCl3)153.8,150.2,147.6,112.3,110.1,108.1,65.5,53.0,41.7,40.2,40.1,33.6,27.5,25.1,16.9.[α]D 25-25(c0.9,CHCl3)。
例20
##STR22##的合成
(-)-β-榄香醛
以己烷(5ml)为溶剂的##STR21##,(-)-β-榄香醇(43mg,0.195mmol)溶液加入到MnO2(430mg,150℃真空下活化12小时)中,室温下搅拌25分钟。过滤将MnO2移出,用5ml己烷冲洗沉淀物。滤液蒸发,然后用FCC和SiO2纯化,以1∶3的以己烷为溶剂的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洗脱剂,产生一种澄清的液体,即纯醛类物质##STR22##,(-)-β-榄香醛(34mg,80%)。
光谱数据如下:
IR vmax(neat)/cm-1 3081,2927,2698,1691,1637,1438,1372,890;δH(300MHz,CDCl3)9.53(1H,s),6.29(1H,s),5.99(1H,s),5.83(1H,dd,J=17.7,10.5),4.94-4.82(3H,series of m),4.57(bs,1H),2.62-2.48(1H,m),2.14-2.04(1H,m),1.71(3H,s),1.78-1.40(6H,series of m),1.03(3H,s);δc(75MHz,CDCl3)194.6,154.9,150.0,147.4,133.1,112.3,110.2,52.7,40.0,39.9,36.7,33.0,27.1,25.2,16.9.[α]D 25-35.4(c0.9,CHCl3)
例21
##STR23##的合成
(-)-β-氟化榄香烯
DAST(二乙氨基三氟化硫,23μl,0.173mmol)逐滴加入到冷却至-70℃、以干燥的二氯甲烷(DCM,0.3ml)为溶剂的##STR21##,(-)-β-榄香醇(38mg,0.173mmol)溶液中,氩气氛中搅拌1.5小时,搅拌期间允许达到室温。反应混合物用1ml饱和NaHCO3溶液在0℃淬灭,用15mlDCM抽提。有机相用水(6ml×2),盐水(10ml)冲洗,然后干燥。溶剂蒸发后产生一种黄色的残渣,用FCC和SiO2纯化,以0.05%的以己烷为溶液的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洗脱剂,形成一种高挥发性的纯氟化物,即##STR23##,(-)-β-氟化榄香烯(14mg,36%)。是一种澄清的液体,光谱数据如下:
IR vmax(neat)/cm-13081,2929,1638,1439,1373,995,906;δH(300MHz,CDCl3)5.82(1H,dd,J=17.7,10.5),5.11(1H,d,J=2.7),5.05(1H,bs),4.93(2H,d,J=3.6),4.89(1H,bs),4.84(1H,t,J=1.2),4.78(1H,s),4.60(1H,bs)2.18-2.00(2H,m),1.72(3H,s),1.71-1.44(6H,series of m),1.02(3H,s),δ(75MHz,CDCl3)150.1,147.5,112.4,111.9,111.8,110.2,85.2(d,J=664Hz),52.9,40.1,40.0,33.3,27.3,25.1,16.9.[α]D 25-61(c0.9,CHCl3)
例22
纯(-)-β-榄香烯抑制活体外肿瘤增长的效果
纯(-)-β-榄香烯对人体癌细胞的抗性可通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来评价,或使用MTT试剂盒(Cell Titer 96单溶液试剂盒;Promega公司生产,Madison,WI),根据使用指南法操作。MTT测定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细胞存活率的方法,根据有生活力的细胞将MTT转化成难溶性甲月赞沉淀的能力大小来评价。MTT是一种可溶性四唑盐[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甲月赞沉淀溶解于二甲亚砜(DMSO),通过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
总之,单独使用(-)-β-榄香烯处理癌细胞,用MTT(2μg/ml)在96孔组织培养微孔板中培养4小时。细胞溶解于125μl的二甲亚砜中,使用96孔Opsys MR Microtiter(R)酶标仪(ThermoLabsystems;Chantilly,VA)进行吸光度测量。依据570nm和630nm波长条件下吸光度的差异来计算MTT染液减少的数量。处理细胞的细胞生活力以MTT染液减少量来表示,与未处理对照细胞相比较,以只加培养液和10μlMTT的孔作为空白对照。实验设三个处理,每个处理以8-12个孔作为重复。
               表1(-)-β-榄香烯对人体癌细胞活体外细胞毒性的影响
                             (通过MTT测试法加以评价)
  癌细胞类型   榄香烯半抑制浓度(IC50,μg/ml)  榄香烯半抑制浓度(IC50,μM)
  脑胶质瘤A-172脑胶质瘤U-87脑胶质瘤STTG1肺癌NCI-H596肺癌H-460肺癌H-69卵巢癌A2780/CP70卵巢癌MCAS卵巢癌SKOV-3卵巢癌ES-2膀胱癌5637膀胱癌T-24子宫颈癌CCL-2(Hela)子宫颈癌HTB-33结肠癌CCL-222结肠癌CCL-225乳腺癌MCF-7乳腺癌T47D前列腺癌DU-145前列腺癌PC-3   65888295325253606754826563684767936358100  3243404716252629332640323133233346312849
例23
纯的β-榄香烯抑制活体内肿瘤增长的效果
疗效研究
据药理学研究,静脉注射7.5,15,30,60mg/kg(-)-β-榄香烯,1日1次,连续注射10天,能延长下列小鼠的寿命。1)荷人脑胶质瘤裸鼠体内细胞系SHG-44和对照相比达到132.84,140.46,150.37和159.81%。2)荷鼠脑胶质瘤裸鼠体内细胞系G422和对照相比达到138.78,144.90,153.06和163.27%。这些实验均设多次重复,且多次实验结果一致。G422胶质瘤荷瘤模型(皮下荷瘤模型)三种浓度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0.89%,47.11%和32.00%。SHG-44胶质瘤荷瘤模型(皮下荷瘤模型)三种浓度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3.24%,51.35%和37.83%。
                      表2(-)-β-榄香烯治疗人脑胶质瘤G422(脑荷瘤)的疗效
试样   剂量(mg/kg/次) 实验方案   实验动物数量(只)开始/结束 实验开始体重(g) 平均寿命(天)平均数±标准差 生命延长率(%)
  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VM26Neg.Cont   6030157.55溶剂   iv×10qdiv×10qdiv×10qdiv×10qdip×7qdiv×10qd   10/010/010/010/010/0?20/0   19.519.719.519.619.719.6   14.9±2.1***14.1±2.3***13.1±2.7***12.3±3.4***21.5±3.4***9.15±1.6 162.84154.10143.17134.97234.97
***表示差异显著性P<0.01,与负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下各表同。
据抗癌药物的药理学指南,抗癌药物的生命延长率必须超过125%方为有效。
                  表3(-)-β-榄香烯治疗人脑胶质瘤SHG44(脑荷瘤)的疗效
试样   剂量(mg/kg/次) 实验方案   实验动物数量(只)开始/结束 实验开始体重(g) 平均寿命(天)平均数±标准差 生命延长率(%)
  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VM26Neg.Cont   6030157.55溶剂   iv×10qdiv×10qdiv×10qdiv×10qdip×7qdiv×10qd   6/06/06/06/06/012/0   18.418.118.118.618.318.5   25.2±3.1***23.3±3.6***21.8±1.9***20.2±1.7***30.8±3.7***15.7±1.6 160.36148.69139.31128.72196.75
***表示差异显著性P<0.01,与负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下各表同。
据抗癌药物的药理学指南,抗癌药物的生命延长率必须超过125%方为有效。
               表4(-)-β-榄香烯(直接注入肿瘤)治疗人脑胶质瘤
                          G422(皮下荷瘤)的疗效
试样   剂量(mg/kg/) 实验方案   实验动物数量(只)开始/结束   实验动物体重(g)开始/结束 肿瘤重量(g)平均数±标准差 抑制率(%)
  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Pos.ContVM-26Neg.Cont   6030155mg溶剂   it×10qdit×10qdit×10qdip×10qdit×10qd   10/1010/910/1010/1020/19   20.2/24.420.4/24.420.6/25.120.2/22.420.5/25.7   0.88±0.24***1.19±0.55***1.53±0.27***0.32±0.12***2.25±0.36   60.8947.1132.0085.7
***表示差异显著性P<0.01,与负对照组进行比较
                   表5(-)-β-榄香烯(直接注入肿瘤)治疗人脑胶质瘤
                               SHG-44G(皮下荷瘤)的疗效
试样   剂量(mg/kg/) 实验方案   实验动物数量(只)开始/结束   实验动物体重(g)开始/结束   肿瘤重量(g)平均数±标准差   抑制率(%)
  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Pos.ContVM-26Neg.Contβ-榄香烯   603015605mg溶剂   it×10qdit×10qdit×10qdit×10qdip×10qdit×10qd   6/56/66/66/66/512/12   18.0/18.718.1/19.318.3/19.918.4/19.018.1/18.418.2/19.8   0.68±0.19***0.90±0.17***1.15±0.33***0.72±0.12***0.25±0.08***1.85±0.19   63.2451.3537.8361.0886.49
***表示差异显著性P<0.01,与负对照组进行比较
静脉注射剂量为12.5,25,和50mg/kg的榄香烯,1日两次,连续注射10天,能够抑制以下疾病1)人体乳腺癌(Cap-37)在荷瘤鼠中的增长被抑制到36.09,45.31和51.33%;2)人体结肠癌(HCT-8)在荷瘤鼠中的增长被抑制到38.32,49.49和57.15%;3)人体前列腺癌(PC-3M)在荷瘤鼠中的增长被抑制到27.95,34.78和46.58%;4)人体卵巢癌(ao10/17)在荷瘤鼠中的增长被抑制到28.28,35.03和44.14%。以上实验均设置重复。
实验材料
被测药物:(-)-β-榄香烯注射液(10mg/ml)和空白对照乳液
溶剂:空白对照乳液
正对照:环磷酰胺(CTX)注射液,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胃注射),1日1次,连续注射7天。
肿瘤来源:1)人体卵巢癌ao10/17,2)人体前列腺癌C-3M,3)人体肺癌A549,4)人体肝癌QGY,5)人体结肠癌HCT-8,6)人体乳腺癌Bcap-37,7)人脑胶质瘤SHG422,8)鼠胶质瘤G422。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胰腺癌细胞系MGC,肝癌细胞系QGY和非白血性白血病HL60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提供。
实验动物:
来源:裸小鼠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质量证书:No.005,Hudong昆明小鼠由本动物机构提供。质量证书:No.107,Hudong
体重:6周龄裸小鼠,18-20g。
性别:雌、雄性均有。每次实验使用动物性别相同
实验动物数量:测试组和对照组每组裸小鼠为6只,昆明小鼠为10只,设两个负对照组剂量:β-榄香烯注射液,50,25,12.5mg/kg/次。
药物实验方案:静脉注射(i.v.),1日2次,连续使用10日,总注射次数20次。
对照实验:负对照组的空白乳液用量和测试组用量相同,1日两次,静脉注射,连续10日。
正对照组为环磷酰胺(CTX),30mg/kg/次,1日1次,连续使用7日。协和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丝裂霉素(MMC)作为离体实验的正对照。
活体实验
腋窝皮下荷瘤模型:实验在细胞培养箱中进行(无菌环境),将肿瘤源(溶液细胞数1×107/ml,每只小鼠使用0.2ml溶液)注射到裸小鼠腋窝皮下。第二天用β-榄香烯治疗荷瘤小鼠。3周后宰杀小鼠,从每只小鼠体内将肿瘤取出并称重,肿瘤抑制率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抑制率%=[(负对照组平均肿瘤重量-给药组平均肿瘤重量)/负对照组平均肿瘤重量]×100
人体肿瘤源的荷瘤模式采用相同的实验步骤,但食物、衬垫、笼子和器械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裸小鼠在层流架上饲养。
脑荷瘤小鼠模型:胶质瘤细胞系G-422或SHG44(对数生长期)在细胞培养箱(无菌环境)中稀释到2×107/ml,每只小鼠脑中注入0.05ml的肿瘤细胞,第二天用β-榄香烯药物治疗荷瘤鼠,记录30天内荷瘤鼠的存活时间,延长生命率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延长生命率=[(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给药组平均生存时间)/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100
结果分析
β-榄香烯治疗A549肺癌荷瘤模型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3.08%,40.0%,31.28%,使用剂量为50,25,12.5mg/kg/次,实验方案为iv×10bid。
        表6(-)-β-榄香烯)治疗人体肺癌A549(腋窝皮下荷瘤)的疗效
试样   剂量(mg/kg/次) 实验方案   实验动物数量(只)开始/结束   实验动物体重(g)开始/结束 肿瘤重量(g)平均数±标准差 抑制率(%)
  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CTXNeg.Cont   502512.530溶剂   iv×10bidiv×10bidiv×10bidip×7qdiv×10bid   6/66/66/66/612/12   18.8/23.019.1/23.318.5/23.519.0/20.818.8/14.2   1.11±0.08***1.17±0.09***1.34±0.10***0.29±0.07***1.95±0.15   43.0840.0031.2885.13
***表示差异显著性P<0.01,与负对照组进行比较
β-榄香烯治疗QGY肝癌荷瘤模型(实验方案同上)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5.89%,37.20%,30.92%。
                表7(-)-β-榄香烯)治疗人体肺癌QGY(腋窝皮下荷瘤)的疗效
试样   剂量(mg/kg/次) 实验方案   实验动物数量(只)开始/结束   实验动物体重(g)开始/结束 肿瘤重量(g)平均数±标准差 抑制率(%)
  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CTXNeg.Cont   502512.530溶剂   iv×10bidiv×10bidiv×10bidip×7qdiv×10bid   6/66/66/66/612/12   19.0/22.218.2/22.718.5/23.018.5/19.818.3/22.8   1.12±0.19***1.30±0.18***1.43±0.12***0.22±0.12***2.07±0.20   45.8937.2030.9289.37
***表示差异显著性P<0.01,与负对照组进行比较
β-榄香烯治疗ao10/17卵巢癌荷瘤模型(实验方案同上)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6.42%,36.25%,31.08%。
    表8(-)-β-榄香烯)治疗人体卵巢癌ao10/17(腋窝皮下荷瘤)的疗效
试样   剂量(mg/kg/次) 实验方案   实验动物数量(只)开始/结束   实验动物体重(g)开始/结束 肿瘤重量(g)平均数±标准差 抑制率(%)
  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CTXNeg.Cont   502512.530溶剂   iv×10bidiv×10bidiv×10bidip×7qdiv×10bid   6/66/66/66/612/12   18.2/23.018.7/23.018.7/23.018.8/19.718.5/23.5   0.643±0.1***0.765±0.1***0.827±0.06***0.15±0.08***1.20±0.11   46.4236.2531.0887.50
***表示差异显著性P<0.01,与负对照组进行比较
β-榄香烯治疗PC-3M前列腺癌荷瘤模型(实验方案同上)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6.58%,34.78%,27.95%。
           表9(-)-β-榄香烯)治疗前列腺癌PC-3M(腋窝皮下荷瘤)的疗效
试样   剂量(mg/kg/ 实验方案   实验动物数量(只)   实验动物体重(g)   肿瘤重量(g)平均数±标准差   抑制率(%)
  次)   开始/结束   开始/结束
  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CTXNeg.Cont   502512.530溶剂   iv×10bidiv×10bidiv×10bidip×7qdiv×10bid   6/66/66/66/612/12   18.8/23.818.6/24.018.8/23.818.5/20.018.6/24.3   0.86±0.12***1.05±0.07***1.16±0.12***0.205±0.1***1.61±0.10   46.4234.7827.9587.27
***表示差异显著性P<0.01,与负对照组进行比较
β-榄香烯治疗HCT-8结肠癌荷瘤模型(实验方案同上)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4.20%,46.01%,35.10%。
               表10(-)-β-榄香烯)治疗结肠癌HCT-8(腋窝皮下荷瘤)的疗效
试样   剂量(mg/kg/次) 实验方案   实验动物数量(只)开始/结束   实验动物体重(g)开始/结束 肿瘤重量(g)平均数±标准差 抑制率(%)
  β-榄香烯β-榄香烯β-榄香烯CTXNeg.Cont   502512.530溶剂   iv×10bidiv×10bidiv×10bidip×7qdiv×10bid   6/66/66/66/612/12   18.5/23.819.2/24.019.0/23.819.0/19.519.1/24.5   0.655±0.08***0.772±0.05***0.928±0.07***0.170±0.08***1.43±0.12   54.2046.0135.1088.11
***表示差异显著性P<0.01,与负对照组进行比较
β-榄香烯治疗Bcap-37乳腺癌荷瘤模型(实验方案同上)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8.08%,43.23%,33.08%。
表12 0.5%(-)-β-榄香烯乳注射液对啮齿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
  施药途径   LD50(mg/kg)
  腹膜注射(i.p.)静脉注射(i.v.)   >500190
在存活动物中没有观察到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症状,大多数动物死亡都发生在施药24小时之内。毒性的临床体征有:呼吸困难,呕吐和腹泻。死亡动物体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器官损伤。
慢性毒性研究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毒理研究室开展了两项慢性毒性研究,分别以小猎犬和小鼠为试材。小猎犬实验设三组处理,每组设6个重复(n=6),分别注射剂量为15,30,75mg/kg/d的β-榄香烯,采用静脉注射,连续使用28天。高剂量组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流口水和其他副作用,并出现一些生化参数的变化。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没有观察到和榄香烯药物有关的显著性病理变化。剂量15mg/kg组除了注射部位有一些刺激性反应,没有其他症状,因此15mg/kg被认为是榄香烯的无毒剂量。
小鼠实验设三组处理,每组设20个重复(n=20,雌性和雄性各占一半),分别注射剂量为7.5,15,30mg/kg/d的β-榄香烯,采用静脉注射,连续使用28天。高剂量组有6只小鼠死亡,观察到这些小鼠胃中有出血现象(40-100ml)。中高剂量组所有动物都形成腹水,在没有用药的4周内腹水没有完全被吸收。低剂量组和两个对照组(包括10%葡萄糖组和对照乳剂组)没有观察到显著性变化。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液和血清生化测试结果表明出现贫血和白血球细胞增加的现象。在恢复阶段,中高剂量组某几个小鼠的AST和ALT水平出现异常。组织学研究表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腹腔、骨盆腔和气管出现某种程度上膜显著增厚和褐色微粒沉积的现象,小鼠的某些器官上还能观察到发炎症状。β-榄香烯的累积毒性(经腹腔注射)不是很严重,除了注射部位有一些刺激性反应。β-榄香烯的安全剂量为7.5mg/kg/d。
例25
2%β-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脑肿瘤病人的疗效
β-榄香烯药物对治疗脑肿瘤病人具有显著的临床学意义。在远大制药有限公司实施的临床实验中,榄香烯药物通过动脉或静脉注射(IV)。临床实验从1999年3月至2001年四月开始在中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指定的医院实施。在供试的39名恶性胶质瘤患者中,完全有效(CR)为5%,部分有效(PR)为31%,因此治疗肿瘤的总有效率为36%。而抗肿瘤药物替莫唑胺(Temodar)的完全有效+部分有效率仅为20%。此外,使用榄香烯药物后90%的病人缓解了以下症状:眩晕、头疼、说话障碍、神经机能障碍和瘫痪等,一些病人诉说有轻微的搔痒,可通过热贴片缓解搔痒,没有观察到过敏反应。也没有观察到对肝脏、肾脏、心脏、胃和胃肠道、神经系统副作用。没有病人经历严重致死反应。没有观察到呕吐或血液异常反应。
实验课题:2%榄香烯注射液对第二期恶性颅内肿瘤的治疗
实验药物:2%榄香烯注射液
适应症:恶性颅内肿瘤
主办单位:大连医学院药物科学研究所
          大连远大制药有限公司
          中国大连
项目负责人:Xu Hai
文件类型:临床研究报告
开发阶段:第II阶段(中国)
研究开始日期:1999年4月
研究结束日期:2001年3月25日
  实验课题 2%榄香烯注射液对第二期恶性颅内肿瘤的治疗
  实验药物 2%榄香烯注射液
  适应症 恶性颅内肿瘤
  主办单位 大连医学院药物科学研究所大连远大制药有限公司中国大连
  调查人 Wang Xunjie,Yao Changyi,Gong Maoqing,Liang Chuansheng,Bian Wei,Zhen Wei,Liu Dehuan,Zhang Yu,Hou Jusheng,Zhao Jinbo
  调查中心 临床研究负责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研究起止日期 1999年4月-2001年5月
  研究目标 评价2%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脑瘤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设计 前瞻性实验、单臂实验、多中心实验
  患者数量 61名患者(登记65名,4名退出)
  患者统计 性别男                37女                24平均年龄          48(8-79)
  诊断(包括) ·病理记录或清晰的CT/MRI影像显示,被确诊为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脑瘤的患者·经手术和放射性治疗后至少四周发现肿瘤扩散的患者·最初不适合做手术和/或放射性治疗或不适合做进一步手术和/或放射性治疗的患者·预期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年龄介于8-79岁之间的患者
  实验药物   2%榄香烯注射液,每针剂200ml,批号为990622号和990715号
  剂量   每日1000mg
  施药用法   第一天:600mg榄香烯溶于60ml 10%的葡萄糖溶液,外加2mg地塞米松,皮内注射(对于单灶性损伤,一般在颈动脉同侧注射),然后将400mg榄香烯加入1000ml10%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第二天:1000mg榄香烯溶剂1000ml 10%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对多灶性损伤,施药采取皮内注射法,可在颈动脉两侧轮换进行。·对于脑干和幕下损伤,主要通过静脉方式施药,每次施药5-10小时。一周1-2次,每次剂量为600mg榄香烯溶于10%葡萄糖溶液,如果可能的话,通过股动脉插管经由椎动脉进行施药。·对于具有明显囊性变化的浅表型幕损伤,有时采取局部注射的方法:在CT/MAI的指导下,将囊液抽出,将等量的2%榄香烯注射液注入囊内。·为了提高血脑障壁的渗透,允许在榄香烯注入前0.5-1小时,注入200ml20%的甘露醇。
  疗程   20-30天
  步骤       以实验药物施用前基线水平和第八周做MRI扫描,(实验药物施用结束后第4周)采用中磁场和高磁场扫描(1.0-1.5T)。可得到矢状位T1W,轴双回波,前后钆轴状T1W,后钆冠状T1W。轴扫描将在前后连合(沿着AC-PC线)成像,并覆盖整个大脑。冠状扫描要求覆盖整个肿瘤,静脉注射0.1mmol/kg钆后要求立即进行后钆系列扫描。轴扫描将包括12或更多扫描,采用以5mm为单位的连续切换扫描,用以包含从颅底到颅凸面的颅内所有内容。肿瘤大小的测量:肿瘤大小通过CT/MRI分别在基线水平,第八周和停药后第四周进行测量。肿瘤大小(体积)以测到的X-Y-Z尺寸大小的一半为准。有多个肿瘤的患者,肿瘤总的大小是其所有单个肿瘤大小的总和。
  评价标准   ·有效率:取决于治疗前后CT/MRI扫描到肿瘤大小的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下列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肿瘤治疗有效率的分类:CR:完全有效,未检测到肿瘤PR:部分有效,肿瘤的总体积从基线水平上缩小了50%以上。MR:中等有效,肿瘤的总体积从基结水平上缩小了25%-50%。SD:病情稳定,肿瘤的总体积从基线水平上缩小或增长25%以下,无新的损伤。PD:病情恶化,肿瘤的总体积从基线水平增长25%以上或出现新的损伤。·疾病特殊症状的出现以有或没有来评价。
  安全性   ·肝功能和肾功能以基线水平和每周的变化来评价。·全血细胞计数(CBC:血红蛋白,RBC,WBC,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按照基线水平和第1,2,3,7周的变化来评价。·不良反应
  结果:疗效   肿瘤大小在第八周平均值和中间值从基线水平上显著降低。2%榄香烯注射液前瞻性临床研究:肿瘤大小在第八周平均值和中间值基线水平上的变化
时间                肿瘤大小(cm3)N=61
  平均值   中值
  基线水平施药第八周   40.8820.701   29.7014.401
    1表示统计差异显著性达到p<=0.05水平实验结果满足完全有效和部分有效标准的患者比例稍高于44%。
                 前瞻性临床研究:2%榄香烯注射液有效率(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药物有效性的分类)
  所有评价对象1N=61
  有效性分类   有效性n(%)
  总有效率(CR+PR)CRPRMRSDPD任意程度肿瘤减少总比率   27(44.3)8(13.1)19(31.1)11(18.0)20(32.8)3(4.9)41(67.2)
    1表示所有评价对象均以施药前和施药后CT/MRI显示结果为准。总之,2%榄香烯注射液对治疗原发性脑肿瘤和转移性脑肿瘤均有效。
                   前瞻性临床研究:2%榄香烯注射液有效率(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药物有效性的分类)
  所有评价对象1N=61
  有效性分类   有效性n(%)
  总有效率(CR+PR)   27(44.3)
  CRPRMRSDPD任意程度肿瘤减少总比率   8(13.1)19(31.1)11(18.0)20(32.8)3(4.9)41(67.2)
    1表示所有评价对象均以施药前和施药后CT/MRI显示结果为准。疾病特有症状在基线水平上的改善具有临床显著性。
    2%榄香烯注射液前瞻性临床研究:从基线水平到施药第八周疾病特有症状发生率的变化
               所有患者特有疾病的发生率N=61
症状   治疗前tn(%)   治疗后ntn(%) P值
  嗜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失语症癫痫发作头疼运动功能障碍偏瘫 3623915443620 0275514146 0.0800.1440.001*0.2560.015*<0.001*<0.001*0.002*
    *表示基线水平上改善的统计差异显著性。
安全性     实验室评价:血液学变量从基线指标上没有发生任何具有临床学意义的变化。整个实验期间,除两名患者的ALT值在第7周轻微升高,所有患者的肝功和肾功能都处于正常状态,而调查者认为上述发现的异常现象无临床学意义。不良反应:实验期间最普遍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疼痛。92%(56/61)的患者注射后疼痛
结论 程度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I级和II级标准:其中疼痛程度I级者占56%(34/61),II级者占36%(22/61)。没有发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III级和IV级疼痛患者。实验期间没有患者因为药物毒性引起不良反应而要求进一步处理。没有观察到细胞毒性,例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感染或胃肠道毒性。有关榄香烯的药物相互作用未见报道,同时也没有发现有关榄香烯药物过量方面的报道。2%榄香烯注射液是治疗颅内恶性肿瘤十分有前途的一种药物。实验结果显示,榄香烯缩小了原发性中枢神经肿瘤患者和转移性脑瘤患者的肿瘤大小,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榄香烯具有很好的耐药性。2%榄香烯注射液系统毒性小,并能够潜在地促进其他化疗抗癌药物的作用,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减少比例,而且具有比目前常用化疗药物更好的安全性。2%榄香烯注射液单独施用或者和其他化疗药物配合施用来治疗颅内恶性肿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榄香烯注射液对治疗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可能也有疗效。
例26
0.5%β-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肺癌的疗效
研究1-利用榄香烯乳剂和放射治疗对第四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联合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Jie Li和Ju-Sheng Hou
 联合治疗   放射治疗
  患者信息  30例第四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30例第四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剂量  榄香烯:200-600mg/m2使用2-4周(某些病例使用6周)。放射:总剂量40Gy,每期2Gy,每周5次。如观察到肿瘤缩小时,放射剂量降低到24Gy,如病人表现出骨转移的迹象,总剂量30-40Gy以5Gy为单位予以施用。如病人表现出脑转移的迹象,总剂量30Gy以1.5-2Gy为单位予以施用(如观察到肿瘤收缩的迹象,另加20Gy予以施用。   放射:总剂量40Gy,每期2Gy,每周5次。如观察到肿瘤缩小时,放射剂量降低到24Gy,如病人表现出骨转移的迹象,总剂量30-40Gy以5Gy为单位予以施用。如病人表现出脑转移的迹象,总剂量30Gy,以1.5-2Gy为单位予以施用(如观察到肿瘤缩小的迹象,另加20Gy予以施用。
  投递方法  榄香烯:榄香烯稀释于PBS中连续静脉滴注2-4周   放射:Co60源,对肿瘤和/或淋巴结分别进行局部放射
  放射:Co60源,对肿瘤和/或淋巴结分别进行局部放射
  疗效   CR:6.6%PR:40%   CR:0%PR:23.3%
  副作用   WBS数值降低:水平1(30%),水平2(3.3%)。两名患者由于WBS降低退出实验。恶心,呕吐:水平1-2(16.7%);水平3-4(3.3%)。放射引起肺炎:10%静脉炎:16.7%   WBS数值降低:水平1(40%),水平2(23.3%)水平3(3.3%)。八名患者由于WBS降低退出实验。恶心,呕吐:水平1-2(20%);水平3-4(6.6%)。放射引起肺炎:10%
研究2-榄香烯双重动脉灌注和化疗药剂治疗肺癌的对比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贵阳医学院放射科Xin Li,Shao-Xiong Xu和Guo-Yan Shang
  榄香烯组   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介入治疗(DAI)对照组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对照组
  患者信息   30例进行DAI治疗的肺癌患者,同时进行榄香烯和化疗药剂治疗   30例进行DAI治疗的肺癌患者,同时进行单独的化疗药剂治疗   30例进行BAI治疗的肺癌患者,同时进行单独的化疗药剂治疗
  剂量   榄香烯:500mg/m2标准上进行化疗   榄香烯:500mg/m2标准上进行化疗   榄香烯:500mg/m2标准上进行化疗
  投递方法   第1阶段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第2-4阶段进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介入治疗(DAI),其中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和肺动脉灌注化疗(PAI)各占一半。   除药剂混合物中不包含榄香烯外其余同榄香烯组   BAI治疗3-4次。药剂混合物中不包含榄香烯
  疗效   CR:10%PR:73.3%存活率为1年和2年的分别占73.3%和60%平均存活时间:15个月   CR:6.7%PR:70%存活率为1年和2年的分别占70%和33.3%平均存活时间:12个   CR:3.3%PR:53.3%存活率为1年和2年的分别占60%和25%平均存活时间:
  月  9个月
  副作用   BAI治疗期间,患者会感觉支气管刺激,胸部疼痛和咳嗽。严重的副作用包括:焦虑,呼吸短促,发冷汗,呼吸困难。患者经过缓慢注射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后可恢复正常。
BAI: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PAI:肺动脉灌注化疗
DAI: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介入治疗
研究3-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的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昆明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系统科
Jia-liu Zhang,Xue-chang Zhang和Jing-san Zhang
  榄香烯组
  患者信息   11例单独使用榄香烯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
  剂量   一个疗程:400mg榄香烯溶于250ml 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0天中断一周800mg榄香烯溶于500ml 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5天中断一周800mg榄香烯溶于500ml 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5天
  投递方法   静脉滴注
  功效   CR:0%PR:50%PR(1年后):40%
  副作用   静脉炎:18.2%。静脉滴注榄香烯之前滴注50mg利多卡因克可缓解症状。也可在使用榄香烯后滴注地塞米松。第二疗程内,由于小静脉硬化,注射器必须插入小静脉内。
研究4-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实验观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白衣医院癌症中心内科
Shu-kui Qin,Jun Qian,Lin Wang和Ze-ming He
  榄香烯治疗(原发性肺癌)   rIL11治疗(转移性肺癌)
  患者信息   36例中期或晚期原发性肺癌患者   7例中期或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
  剂量   400mg榄香烯溶入20ml磷酸缓冲液,一日1次。10天作为1个疗程。中断3周,然后重复疗程。   400mg榄香烯溶入20ml磷酸缓冲液,一日1次。10天作为1个疗程。中断3周,然后重复疗程。
  投递方法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
  疗效   CR:4.3%PR:30.4%   CR:0%PR:14.3%
  副作用   肝脏和肾功能无变化心电图无变化患者表现发热、静脉炎、恶心、呼吸刺激两名患者咳血1名患者血小板显著降低,严重出血。   肝脏和肾功能无变化心电图无变化患者表现发热、静脉炎、恶心、呼吸刺激有些患者表现肿胀、憋气、呼吸沉重。缓慢注入去氧麻黄碱后这些症状会减轻。
例27
0.5%β-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食道癌和胰腺癌的疗效
研究5-榄香烯治疗食道癌和胰腺癌的临床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安市榄香烯治疗食道癌和胰腺癌的临床效果评价组
Shi-yong Yang
  食道癌   胰腺癌
  患者信息   14例食道癌患者   28例胰腺癌患者
  剂量   300-600mg榄香烯,连续使用5天,三周后重复下一个疗程。最少剂量:每期130mg最大剂量:每期1000mg总治疗剂量:61.9%介于3000-7000mg范围内
  投递方法   92.9%采用静脉滴注2名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注射1名患者采用十二指肠下动脉注射
  疗效   CR:0%   CR:0%
  PR:28.57%   PR:25%
  副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方法,两个治疗小组均表现为:WBS水平:95.2%正常,4.8%在水平I上表现不正常肝功能(ALT):95.2%正常,2.4%在在水平I上表现不正常,2.4%在水平II上表现不正常肾功能(BUN):100%表现正常
例28
0.5%β-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功效
研究6-通过多重方法投递榄香烯对39例恶性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章丘人民医院Qing-zhen Zhang,Li-xian Cu和Xian-jun Zhu
 榄香烯类   化疗类
  患者信息  30例单独使用榄香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患者   28例使用顺铂(DPP)和5-氟尿嘧啶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患者
  剂量  榄香烯:300mg溶入500ml葡萄溶液中,一日一次,连续使用10天。另加榄香烯(100mg)和5mg地塞米松以及2ml普鲁卡因在10%葡萄糖溶液中混合口服,三周后重复一个疗程   化疗:40mg顺铂(DPP)分别在第1,3,8,10天使用,400mg5-氟尿嘧啶从第1天至第5天使用,三周后重复一个疗程。
  投递方法  静脉滴注   顺铂通过肌肉注射5-氟尿嘧啶静脉注射
  功效  CR:36.6%PR:40%   CR:17.9%PR:28.5%
  副作用  发热:榄香烯注射后2-6小时,体温38℃,患者体温一周内恢复正常。口服榄香烯除了局部轻微疼痛没有其他副作用。
研究7-榄香烯乳通过胃腹水诱导用于晚期胃肠道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苏州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系统科Gui-fen Niu和Nan-sheng Cheng
  榄香烯组
  患者信息   30例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患者
  剂量   400mg榄香烯,每周1-2次,4周后重复下一个疗程
  投递方法   首先进行胃腹水抽吸,然后将20ml 2%的利多卡因注射入胃腔中,接着注入250ml 0.9%的磷酸盐缓冲液,最后将400mg榄香烯溶于500ml0.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注入。这种方法称为胃腹水诱导,28小时内被吸收。
  功效   CR:69.7%PR:21.7%
  副作用   腹胀:注入药剂所致轻微胃痛和胸部憋气:30%恶心,食欲不振:16.7%血液分析无明显变化无肝脏、肾脏和心血管功能减退(通过心电图检测)
例29
β-榄香烯(0.5%乳液)抵抗结肠直肠癌的功效
研究8-使用榄香烯乳液治疗结肠直肠癌的65个病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南品第一医院肿瘤科
Gao Xiang,Xue-zai Chen和Gui-feng Chen
  榄香烯类
  患者信息   65例结肠直肠癌患者。所有的患者在6个月至两年之前进行了结肠外科切除手术
  剂量   400mg的榄香烯,每周4次,疗程6个月
  投递方法   使用充气设备包裹在药剂灌注管周围通过肛门投递榄香烯(经过1-2个小时)
  功效   CR:4.6%PR:69.2%
  很少有副作用(详情略)
研究-9使用榄香烯乳液通过保守灌肠法治疗晚期结肠直肠癌的病例的短期临床效果观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外科Qun-xiong Pan和Jie-ji Guo
  榄香烯类   5-氟脲嘧啶类
  患者信息   17例晚期结肠直肠癌患者单独使用榄香烯治疗   14例晚期结肠直肠癌患者使用5-氟脲嘧啶治疗
  剂量   榄香烯:200mg溶入40ml磷酸盐缓冲液(在结肠中培养2小时)中,一日两次,持续10天   5-氟脲嘧啶:500mg溶入40ml磷酸盐缓冲液(在结肠中培养2小时)中,(在结肠中培养2小时)
  投递方法   灌肠法   灌肠法
  功效   CR:58.8%PR:23.5%   CR:57.1%PR:21.4%
  副作用   对心脏,肝脏或肾脏没有伤害无骨髓抑制现象对消化系统没有明显反应
研究10-使用榄香烯乳液通过锁骨下静脉注射治疗结肠癌手术后伴有肠梗阻现象的18个病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长沙市湖南中草药肿瘤医院Rui-lan Li和Zhong-de
  榄香烯治疗
  患者信息   18例结肠癌手术后伴有肠梗阻现象的患者
  剂量   400mg榄香烯溶入100ml磷酸盐缓冲液中,一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三周后中断,重复同一疗程
  投递方法   锁骨下静脉注射
  功效   一个疗程后CR:27.8%(无痛)PR:44.4%(疼痛减轻)两个疗程后CR:22.2%(无结肠阻塞),PR:44.4%(结肠阻塞减少)
  副作用   发热(>38℃):38.9%.有的患者超过39℃恶心和食欲不振:16.7%对血液,肝脏,肾脏功能和心电图无副作用
例30
β-榄香烯(0.5%乳液)抵抗胃癌的功效
研究11-使用榄香烯乳液通过肠治疗恶性胃肿瘤的观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建龙岩地区第二医院
Jin-lian Zhang和Mei-xia Wu
  榄香烯治疗(通过肠)  榄香烯治疗(IV)
  患者信息   17例恶性胃肿瘤患者  16例恶性胃肿瘤患者
  剂量   300-400mg榄香烯溶入100ml10%的葡萄糖盐水溶液中,没个疗程5-7次,两个疗程  300-400mg榄香烯溶入100ml10%的葡萄糖盐水溶液中,没个疗程5-7次,两个疗程
  投递方法   肠注射(管大小10-15cm)每分钟60-80滴,注射后榄香烯在肠内停留2-4个小时  静脉注射
  功效   CR:6.7%PR:33.3%  CR:0%PR:31.5%
  副作用   WBS降低:水平I上降低26.7%,水平II上降低13.3%排便频繁:一日2-4次,第二天恢复,排泄物粘稠度低,呈液体状。掉头发,食欲不振,恶心  WBS降低:水平I上降低37.5%,水平II上降低6.25%静脉炎:100%掉头发,食欲不振,恶心
例31
β-榄香烯(0.5%乳液)抵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
研究12-通过肝动脉注射榄香烯乳液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实验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Li-seng Xiao和Wei-ming Zhu
  榄香烯治疗
  患者信息   71名原发性肝癌患者
  剂量   400-1000mg(主要为600mg)榄香烯
  投递方法   通过肝动脉和栓塞注射
  功效   CR:2.8%
  PR:53.5%
  副作用   发热:稍有疼痛:23.9%(水平I),5.6%(水平II),1.4%(水平III)有一个病人治疗后出现呼吸短促,憋气,肿胀,心悸,血压高。这些症状在进行适当处理后持续30分钟进而消失。
例32
榄香烯衍生物LR1到LR10抗肿瘤活性的MTT测定
采用第22例中详细描述的同种MTT测定法,已检测到LR1到LR10用于控制人体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IC50,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3榄香烯类似物对人体神经胶质瘤细胞的
                    细胞毒性效力以IC50(μg/ml)表示
  Lr-1   Lr-2  Lr-3  Lr-4   Lr-5  Lr-6  Lr-7   Lr-8  Lr-9   Lr-10   (-)-β-榄香烯
  24Hr   176.24   131.78  >200  >200   >200  >200  >200   106.2  >200   >200   95.52
  48Hr   163.23   89.60  >200  >200   >200  >200  >200   105.2  >200   >200   88.48
  72Hr   133.13   90.90  >200  >200   >200  >200  >200   103.3  >200   >200   93.34
                表14榄香烯类似物对三种人体脑瘤细胞的
                    细胞毒性效力以IC50(μg/ml)表示
检品 细胞系(脑瘤)            IC50(μg/ml)
  24h   48h   72h
  (-)-β-榄香烯   A172   88   84   80
  Lr-1   A172   106   94   90
  Lr-2   A172   122   96   65
  Lr-3   A172   >140   134   106
  (-)-β-榄香烯   U87   100   108   108
  Lr-1   U87   98   94   89
  Lr-2   U87   90   94   87
  Lr-3   U87   118   >120   120
  (-)-β-榄香烯   STTG1   112   115   112
  Lr-1   STTG1   108   98   94
  Lr-2   STTG1   112   98   97
  Lr-3   STTG1   108   >120   110
例33
以(-)-β-榄香烯作为对照,(-)-β-榄香醇,(-)-β-榄香醛和(-)-β-氟化榄香烯(在以下段落中简称为检品)对人体癌细胞的抗癌活性的影响通过MTT测定法确定,或根据生产者的说明书采用商业的MTT测定试剂盒(Cell Titer 96单溶液细胞增殖测定;Promega公司,Madison,WI)。MTT测定法是一种用来评价细胞寿命的常用方法,本测定法基于活性细胞将MTT转化为甲月替沉淀物的能力,MTT是一种可溶性四唑盐[3-(4,5-二甲基噻唑-2-某基)-2,5联苯四唑溴化物],该沉淀物溶解于二甲亚砜,可通过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总之,将用检品处理的癌症细胞放在96孔的组织培养皿中用2μg/ml的MTT培养4小时,然后将细胞溶解在125μl的二甲亚砜中,采用96孔的具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全自动定量绘图酶标仪进行测定,并读取吸光度(ThermoLabsystems;Chantilly,VA)。根据570nm和630nm吸光度的不同计算MTT染剂减少的数量。处理细胞的细胞生活力用染剂相对于未处理的对照减少的数量表示。以仅包含一种培养基和10μlMTT孔作为培养皿读数的空白对照。实验设置三次重复,每个处理设8-12个孔。
           表15榄香烯类似物的细胞毒性效力以IC50表示
                (MTT测定法检测,2×104细胞/ml)
检品 细胞系(肺癌)           IC50(μg/ml)
  24h   48h   72h
  (-)-β-榄香烯   H460   89.5   70.6   68.2
  (-)-β-榄香醇   H460   111.0   69.0   74.5
  (-)-β-榄香醛   H460   27.6   25.5   11.0
  (-)-β-氟化榄香烯   H460   71.3   62.5   68.6
  (-)-β-榄香烯   A549   62.0   55.6   56.4
  (-)-β-榄香醇   A549   74.0   60.1   81.0
  (-)-β-榄香醛   A549   45.6   35.0   35.0
  (-)-β-氟化榄香烯   A549   83.0   64.5   71.4
例34
(-)-β-榄香烯与顺铂并用的增效作用
(-)-β-榄香烯和/或顺铂对人体癌细胞的抗癌活性的影响通过MTT活力测定法确定,或根据生产者的说明书采用商业的MTT测定试剂盒(Cell Titer 96单溶液细胞增殖测定;Promega公司生产,Madison,WI)。MTT测定法是一种用来评价细胞寿命的常用方法,本测定法基于活性细胞将MTT转化为甲月替沉淀物的能力,MTT是一种可溶性四唑盐[3-(4,5-二甲基噻唑-2-某基)-2,5联苯四唑溴化物],该沉淀物溶解于二甲亚砜,可通过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
总之,将未处理的癌细胞和单独使用顺铂处理或(-)-β-榄香烯(每个癌细胞系在IC20水平上)和顺铂并用处理的癌细胞放在96孔的组织培养皿中用2μg/ml的MTT培养4小时,然后将细胞溶解在125μl的二甲亚砜中,采用96孔的具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全自动定量绘图酶标仪进行测定,并读取吸光度(ThermoLabsystems;Chantilly,VA)。根据570nm和630nm吸光度的不同计算MTT染剂减少的数量。处理细胞的细胞生活力用染剂相对于未处理的对照减少的数量表示。以仅包含一种培养基和10μlMTT孔作为培养皿读数的空白对照。实验设置三次重复,每个处理设8-12个孔。
      表16(-)-β-榄香烯增加顺铂的细胞毒性和增强顺铂敏感性的程度
                      通过MTT测定来确定
 癌症细胞类型  顺铂IC50(μM)   顺铂(μM)+榄香烯   DMF(二甲基甲酰胺)
 A-172脑瘤U-87脑瘤H-460肺癌H-69肺癌MCAS卵巢癌T-24膀胱癌CCL-2(Hela)子宫颈癌HTB-33子宫颈癌CCL-222结肠癌MCF乳腺癌T 47D乳腺癌DU-145前列腺癌  2410808.0383227.532322831384   0.251.88.01.56.51.23.03.83.50.380.256.0   965.6105.35.826.79.28.49.173.712464
 PC-3前列腺癌  80   8.0   10
例35
含有紫杉烷类的(-)-β-榄香烯抗癌植物新药离体的化合物特性
化合物作用的增效分析评价
(1)CI=IC50结合的榄香烯/IC50单独的榄香烯+IC50结合的紫杉烷/IC50单独的紫杉烷
(2)CI=IC50结合的榄香烯/IC50单独的榄香烯+IC50结合的紫杉烷/IC50单独的紫杉烷+IC50
结合的榄香烯/IC50单独的榄香烯+IC50结合的紫杉烷/IC50单独的紫杉烷
基本可以分为CI<1.0表示增效作用,CI=1.0表示累加作用,CI>1.0表示颉颃作用。
表17表示含有较高细胞毒性紫杉醇或紫杉萜的(-)-β-榄香烯对人的肺癌细胞扩散的抑制作用的。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当药物的作用机制被设想为互相排斥或不排斥时,含有紫杉醇或紫杉萜的(-)-β-榄香烯化合物的CI值揭示了从轻微增效到增效范围内的细胞毒性效应。可观察到P53突变体和P53无效型细胞中化合物相互间的增效作用比P53野生型细胞的增效作用更强。而且,含有紫杉醇或紫杉萜的(-)-β-榄香烯化合物的CI值根据检测到的细胞类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反映不同的肺癌细胞产生药物伤害作用方式的不同。然而,在检测到的四类细胞系中,从(-)-β-榄香烯和紫杉醇的化合物中得到的CI值和从(-)-β-榄香烯和紫杉萜的化合物中得到的CI值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
                表17四类人类肺癌细胞系中用(-)-β-榄香烯双重组合紫杉醇
                        或紫杉萜同时处理72小时后的增效分析
  细胞系   药物并用   CI*(平均数±标准偏差)   CI**(平均数±标准偏差)
  A549   (-)-β-榄香烯+紫杉醇   0.70±0.03   0.86±0.06
  (-)-β-榄香烯+紫杉萜   0.74±0.06   0.88±0.08
  H460   (-)-β-榄香烯+紫杉醇   0.78±0.05   0.89±0.14
  (-)-β-榄香烯+紫杉萜   0.66±0.09   0.76±0.11
  H23   (-)-β-榄香烯+紫杉醇   0.44±0.06   0.48±0.09
  (-)-β-榄香烯+紫杉萜   0.49±0.09   0.55±0.06
  H358   (-)-β-榄香烯+紫杉醇   0.49±0.07   0.54±0.05
  (-)-β-榄香烯+紫杉萜   0.67±0.09   0.78±0.07
评价了人体肺癌细胞系中(-)-β-榄香烯和紫杉醇或紫杉萜的双重组合。CI值以Fa50表示(Fa定义为受感染细胞部分,Fa50定义为50%的细胞被抑制时的点值。)并提供了所有4类人体肺癌细胞系中三个独立实验的平均数±标准偏差。
CI*表示两种药物组合相互排斥的值
CI**表示两种药物组合相互不排斥的值
例36
5-氟脲嘧啶结合榄香烯药物对人类结肠癌细胞的影响
发现:
(1)5-氟脲嘧啶和奥沙利铂结合(-)-β-榄香烯药物同时施用对4种结肠癌细胞HCT-116,HCT-15,Caco-2和Colo205产生颉颃效应。
(2)5-氟脲嘧啶结合(-)-β-榄香烯药物连续施用对结肠癌细胞HCT-116,HCT-15产生颉颃效应,对Caco-2和Colo205产生累加效应或协同效应。
(3)奥沙利铂结合(-)-β-榄香烯药物同时施用对4种结肠癌细胞HCT-116,HCT-15,Caco-2和Colo的产生累加效应或协同效应。
细胞培养和药物治疗
人类结肠癌细胞系HCT-15,HCT-116,Caco-2,Colo205,HCT-15(+COX-2)通过模式菌种收集系统获得(Manassas,VA),添加10%胎牛血清在每分1640转下培养,细胞系保持温度37℃,CO2浓度5%的潮湿环境。细胞系在药物治疗前24小时接种。研究(-)-β-榄香烯和5-氟脲嘧啶(δ)对结肠癌细胞系的影响。药剂于100%的二甲亚砜中溶解,在培养基中稀释用于实验。
细胞生活力测定
药物治疗前24小时在96孔培养皿上接种(3000个/孔细胞),用一系列浓度(-)-β-榄香烯、单独的5-氟脲嘧啶和奥沙利铂进行处理,分别处理4,8,12,24,72小时;调查5-氟脲嘧啶和奥沙利铂结合(-)-β-榄香烯同时施用和连续施用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HCT-15,Caco-2,Colo205,HCT-15(+COX-2)的相互作用,以160μg/ml的榄香烯处理HCT-116,HCT-15,HCT-15(+COX-2)细胞,80μg/ml的(-)-β-榄香烯结合相同浓度的5-氟脲嘧啶和奥沙利铂同时施用处理Caco-2和Colo205,分别处理4,8,12,24,72小时;或者先用160μg/ml的(-)-β-榄香烯处理2,4,8,6,12,24,36小时,然后用相同浓度范围的5-氟脲嘧啶对HCT-116细胞和HCT-15细胞进行处理,分别处理2,4,8,6,24,36小时;先用80μg/ml的榄香烯处理处理2,4,8,6,12,24,36小时,然后用相同浓度范围的5-氟脲嘧啶和奥沙利铂对Caco-2细胞和Colo205细胞进行处理,分别处理2,4,8,6,24,36小时。细胞生活力通过Cell Titer 96单溶液试剂盒来评价(Promega,Madison,WI),包含一种新的化合物[3-(4,5-二甲基噻唑基-2-某基)-5(3-羧基甲氧苯基)-2-(4-磺苯基)-2氢-四唑盐,内盐;MTS]([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salt;MTS]),将溶液加到最终浓度为1mg/ml/孔的培养基上,在37℃下培养1-2小时,用一个96孔全自动定量绘图酶标仪在490nm的波长下测量吸光度(Molecular Devices,Wokingham,英国)。
结果分析:
MTS测定结果表明:采用(-)-β-榄香烯结合5-氟脲嘧啶(5-FU)和奥沙利铂同时施用处理4-72小时,所有四种细胞系HCT-116,HCT-15,Caco-2和Colo205都表现颉颃效应;用(-)-β-榄香烯对Colo205和Caco-2细胞处理2,4,6,12小时后,接着用5-氟脲嘧啶处理2,4,6,12小时,产生协同效应,用(-)-β-榄香烯对Colo205和Caco-2细胞处理24,36小时后,接着用5-氟脲嘧啶处理24,36小时,产生累加效应,而连续使用后对HCT-15和HCT-116细胞则产生颉颃效应;此外,用(-)-β-榄香烯处理2-36小时后接着用奥沙利铂处理2-36小时产生了协同效应。在下表中,(-)-β-榄香烯简称为榄香烯。
            表18连续服用5-氟脲嘧啶和奥沙利铂结合榄香烯药物
                     对结肠癌细胞HCT-116(n=8)的影响
时间                                       IC50(μg/ml)
单独使用榄香烯 单独使用5-氟脲嘧啶   5-氟脲嘧啶+榄香烯160(μg/ml) 单独使用奥沙利铂   奥沙利铂+榄香烯160(μg/ml)
  4hr8hr12hr24hr48hr72hr4hr/24hr4hr/24hr×2   363±45.9206±24.2201±12.0184±26.1163±21.8157±22.0203±25.2203±23.1   83.3±12.143.1±13.121.7±3.7011.8±2.547.4±1.824.5±0.7485.1±8.8942.7±4.78   76.5±21.140.3±6.1539.1±9.10**39.5±1.87**39.4±6.07**46.8±1.11**83.0±18.4639.2±8.43   373±69.692.2±15.774.4±6.2868.9±7.9264.5±7.8957.2±10.5148±13.7106±15.7   222±27.5▲▲67.6±8.0653.9±11.6▲▲48.4±9.40▲▲38.1±14.9▲▲33.5±6.74▲▲105±15.86▲▲47.7±8.61▲▲
  4hr/24hr×3   165±22.0   22.4±8.75   18.5±9.58   65.7±7.02   41.3±9.09▲▲
与单独使用5-氟脲嘧啶比较:*p<0.05;**p<0.01
与单独使用奥沙利铂比较:p<0.05;▲▲p<0.01
       表19连续服用5-氟脲嘧啶和奥沙利铂结合榄香烯药物
               对结肠癌细胞HCT-15(n=8)的影响
时间                                  IC50(μg/ml)
单独使用榄香烯 单独使用5-氟脲嘧啶   5-氟脲嘧啶+榄香烯160(μg/ml) 单独使用奥沙利铂   奥沙利铂+榄香烯160(μg/ml)
  4hr8hr12hr   229±26.9215±34.1202±21.8   93.0±9.1168.1±7.6352.1±5.09   86.0±11.762.0±12.5127±23.1**   28.4±6.8025.7±5.6119.3±3.21   6.91±3.54▲▲5.11±1.75▲▲4.02±4.01▲▲
24hr48hr72hr4hr/24hr4hr/24hr×2 194±19.3197±12.7197±22.3214±15.8199±11.5 26.5±13.918.4±4327.95±3.8080.0±13.640.0±7.01 67.4±19.6**62.0±11.5**69.1±10.3**78.2±24.638.8±12.2 15.0±1.5714.5±2.6614.9±3.3322.0±7.6616.4±4.64 3.08±1.57▲▲2.81±0.93▲▲2.87±0.70▲▲4.51±1.45▲▲3.64±1.16▲▲
  4hr/24hr×3   165±23.0   28.4±7.62   25.5±5.64   11.8±3.69   2.33±1.23▲▲
与单独使用5-氟脲嘧啶比较:*p<0.05;**p<0.01
与单独使用奥沙利铂比较:p<0.05;▲▲p<0.01
             表20连续服用5-氟脲嘧啶和奥沙利铂结合榄香烯药物
                       对结肠癌细胞Caco-2(n=8)的影响
时间                                        IC50(μg/ml)
单独使用榄香烯 单独使用5-氟脲嘧啶   5-氟脲嘧啶+榄香烯100(μg/ml) 单独使用奥沙利铂   奥沙利铂+榄香烯100(μg/ml)
  4hr8hr12hr24hr48hr72hr4hr/24hr4hr/24hr×2   171±16.0167±32.9104±10.7107±6.0091.0±7.5189.1±9.08108±2.5591.0±7.55   189±27.1102±13.042.5±9.8423.9±4.3718.3±2.8312.6±2.0728.8±9.8717.0±3.29   45.4±13.2**23.8±6.93**9.81±3.47**7.68±2.74**4.80±1.47**3.1±2.76**5.55±0.85**4.33±1.26**   139±19.1132±13.040.0±17.426.3±7.0225.0±6.089.20±5.3037.5±4.0119.5±4.82   86.1±15.0▲▲75.0±9.85▲▲4.62±0.94▲▲4.22±1.63▲▲2.62±0.79▲▲1.9±0.23▲▲20.9±2.20▲▲5.14±1.41▲▲
  4hr/24hr×3   81.1±10.3   13.8±2.27   3.03±1.21**   9.11±1.69   3.60±0.65▲▲
与单独使用5-氟脲嘧啶比较:*p<0.05;**p<0.01
与单独使用奥沙利铂比较:p<0.05;▲▲p<0.01
            表21连续服用5-氟脲嘧啶和奥沙利铂结合榄香烯药物
                    对结肠癌细胞Colo205(n=8)的影响
  时间     0                                   IC50(μg/ml)
  单独使用榄香烯   单独使用5-氟脲嘧啶   5-氟脲嘧啶+榄香烯80(μg/ml) 单独使用奥沙利铂   奥沙利铂+榄香烯80(μg/ml)
  4hr   144±10.4   117±9.02   41.1±4.94**   166±7.51   75.8±11.6▲▲
  8hr12hr24hr48hr72hr4hr/24hr4hr/24hr×2   116±4.00110±9.5183.0±13.775.3±5.0477.7±14.296.3±11.182.3±7.11   91.3±5.6236.7±4.6621.1±6.0613.2±1.4411.0±1.6034.6±4.7626.3±5.34   24.1±2.66**13.9±5.28**9.87±4.48**6.93±1.33**7.77±4.82**11.7±0.98**5.93±1.99**   124±13.169.7±12.725.2±7.8520.4±2.1413.4±2.4229.5±7.0521.8±1.06   62.8±8.01▲▲37.6±7.67▲▲14.3±6.68▲▲10.6±3.22▲▲7.51±1.83▲▲10.2±2.15▲▲5.40±1.15▲▲
  4hr/24hr×3   56.7±12.6   11.6±4.13   5.53±2.03**   9.90±1.01   4.62±0.99▲▲
与单独使用5-氟脲嘧啶比较:*p<0.05;**p<0.01
与单独使用奥沙利铂比较:p<0.05;▲▲p<0.01
图1.(-)-β-榄香烯的两种合成方案
Figure A20058002238500571
图2.榄香烯型结构物,衍生物或类似物的声明
Figure A20058002238500572
图3.从(S)-(+)-香芹酮合成(-)-β-榄香烯的两种从头合成途径的详细介绍
Figure A20058002238500581
图4.(-)-β-榄香烯的科里(Corey)合成分析
Figure A20058002238500582
图5.用(R)-(-)-香芹酮制备榄香烯衍生物(+)-fuscol
Figure A20058002238500591
图6.十种合成的(-)-β-榄香烯衍生物的结构
图7.β-,γ-,和δ-榄香烯的化学结构
Figure A20058002238500611
图8.三种(-)-β-榄香烯类似物的化学结构
图9.榄香醇,榄香醛和氟化榄香烯类似物的结构的声明
Figure A20058002238500613

Claims (23)

1.具##STR6##(-)-β-榄香烯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Q1,Q2,R1,R2,R3,R4,U1,U2,V1,V2,彼此独立从基团中选择出来,基团包括:氢,甲基,乙烷基,正丙基,正己基,CO2C2H5,CH2OH,(CH2)3OH,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烷氧基烃基,取代或非取代烷氧基羰基,取代或非取代芳氧基烃基,取代或非取代芳酰基或苯甲酰基,三烃基甲硅烷基,二芳基烷基甲硅烷基,芳基二烷基甲硅烷基和三芳基甲硅烷基。其中W指C,N,O。n指数字1至5。
2.具##STR2##(+)-fusol或者##STR7##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Q1,Q2,R1,R2,R3,R4,U1,U2,V1,V2,彼此独立从基团中选择出来,基团包括:氢,甲基,乙烷基,正丙基,正己基,CO2C2H5,CH2OH,(CH2)3OH,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烷氧基烃基,取代或非取代烷氧基羰基,取代或非取代芳氧基烃基,取代或非取代芳酰基或苯甲酰基,三烃基甲硅烷基,二芳基烷基甲硅烷基,芳基二烷基甲硅烷基和三芳基甲硅烷基。其中W指C,N,O。n相当于数字1至5。
3.(-)-β-榄香烯##STR6##的两个从头合成途径
4.我们无意中发现,(-)-β-榄香烯作为抗病毒,抗细菌,抗生素药物,特别是作为抗癌的化学疗法,具有有效、安全、无多药耐药性、无毒等特点,可被广泛应用。
5.(-)-β-榄香烯,(-)-β-榄香烯衍生物(##STR9##至##STR17##)和(-)-β-榄香烯型化合物的结构,以及以上化合物和(-)-β-榄香烯的获得过程的所有权归发明者所有。
6.具##STR21##(-)-β-榄香醇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Q1,Q2,R1,R2,R3,R4,U1,U2,V1,V2,彼此独立的从基团中选择出来,基团包括:氢,甲基,乙烷基,正丙基,正己基,CO2C2H5,CH2OH,(CH2)3OH,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烷氧基烃基,取代或非取代烷氧基羰基,取代或非取代芳氧基烃基,取代或非取代芳酰基或苯甲酰基,三烃基甲硅烷基,二芳基烷基甲硅烷基,芳基二烷基甲硅烷基和三芳基甲硅烷基。其中W指C,N,O。n指数字1至5。
7.具##STR22##(-)-β-榄香醛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Q1,Q2,R1,R2,R3,R4,U1,U2,V1,V2,彼此独立的从基团中选择出来,基团包括:氢,甲基,乙烷基,正丙基,正己基,CO2C2H5,CH2OH,(CH2)3OH,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烷氧基烃基,取代或非取代烷氧基羰基,取代或非取代芳氧基烃基,取代或非取代芳酰基或苯甲酰基,三烃基甲硅烷基,二芳基烷基甲硅烷基,芳基二烷基甲硅烷基和三芳基甲硅烷基。其中W指C,N,O。n指数字1至5。
8.具##STR23##(-)-β-氟化榄香烯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Q1,Q2,R1,R2,R3,R4,U1,U2,V1,V2,彼此独立的从基团中选择出来,基团包括:氢,甲基,乙烷基,正丙基,正己基,CO2C2H5,CH2OH,(CH2)3OH,直链或支链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烷氧基烃基,取代或非取代烷氧基羰基,取代或非取代芳氧基烃基,取代或非取代芳酰基或苯甲酰基,三烃基甲硅烷基,二芳基烷基甲硅烷基,芳基二烷基甲硅烷基和三芳基甲硅烷基。其中W指C,N,O。n指数字1至5。
9.我们阐明了单独或联合施用(-)-β-榄香烯,(-)-β-榄香烯衍生物(或类似物)以及(-)-β-榄香烯型结构物质在抗病毒,抗细菌和抗癌治疗方面的应用。
10.药用成分包括:具有可接受药用载体的(-)-β-榄香烯衍生物(或类似物)和(-)-β-榄香烯型结构物质。
11.在声明1,2,5,6,7,8中提到的化学药物能够有效治疗脑瘤,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结肠直肠癌,胃肠癌和胃癌。
12.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为:根据患者需要采用的治疗有效剂量,施用(-)-β-榄香烯,(-)-β-榄香烯衍生物(或类似物)和(-)-β-榄香烯型结构物质。
13.在声明12提到的方法中,药物的治疗有效剂量是3mg/kg至300mg/kg。
14.(-)-β-榄香烯和(-)-β-榄香烯衍生物(或类似物)以及(-)-β-榄香烯型结构物质可以逆转癌细胞中的多药抗药现象。
15.对一个哺乳动物患者至少一个癌细胞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与药用可接受的载体相结合,采用顺铂治疗窗内的有效治疗剂量和榄香烯(或某种(-)-β-榄香烯类似物)治疗窗内有效治疗剂量,治疗癌症患者。施用上述顺铂和(-)-β-榄香烯(或某种(-)-β-榄香烯类似物)治疗上述哺乳动物患者完成了一个治疗的有效变化,在治疗至少一个癌症细胞系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例如脑瘤,肺癌,卵巢癌,膀胱癌,子宫颈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16.对一个哺乳动物患者至少一个癌细胞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与药用可接受的载体相结合,5-氟脲嘧啶治疗窗内的有效治疗剂量和榄香烯(或某种(-)-β-榄香烯类似物)治疗窗内有效治疗剂量,治疗癌症患者。施用上述5-氟脲嘧啶和(-)-β-榄香烯(或某种(-)-β-榄香烯类似物)治疗上述哺乳动物患者完成了一个治疗的有效变化,在治疗至少一个癌症细胞系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例如脑瘤,肺癌,卵巢癌,膀胱癌,子宫颈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17.对一个哺乳动物患者至少一个癌细胞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与药用可接受的载体相结合,紫杉醇(或其某个衍生物)治疗窗内的有效治疗剂量和榄香烯(或某种(-)-β-榄香烯类似物)治疗窗内有效治疗剂量,治疗癌症患者。施用上述紫杉醇(或其某个衍生物)和(-)-β-榄香烯(或某种(-)-β-榄香烯类似物)治疗上述哺乳动物患者完成了一个治疗的有效变化,在治疗至少一个癌症细胞系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例如脑瘤,肺癌,卵巢癌,膀胱癌,子宫颈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18.对一个哺乳动物患者至少一个癌细胞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与药用可接受的载体相结合,采用以下药物的治疗有效剂量治疗癌症患者,1)一种或多种下列的抗癌药剂的治疗有效剂量,包括但不限于替莫唑胺,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激酶抑制剂,以及诱导细胞周期停滞的药剂;2)一种或多种(-)-β-榄香烯及其类似物的有效治疗剂量。给上述提到的哺乳动物患者施用上述药物,完成了一个治疗的有效变化,在治疗至少一个癌症细胞系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例如脑瘤,肺癌,卵巢癌,膀胱癌,子宫颈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
19.我们意外的发现,##STR22##(-)-β-榄香醛作为抗癌化学疗法的药剂,可被广泛应用。
20.##STR23##(-)-β-氟化榄香烯及其在抗癌化学疗法中的应用以及在成像方面的应用,包括在脑瘤中,(-)-β-榄香烯氟化物(含放射性氟18)能作为脑瘤的放射性治疗药剂使用。
21.药用成分包括:具有可接受药物载体的##STR21##(-)-β-榄香醇,或##STR22##(-)-β-榄香醛或##STR23##(-)-β-氟化榄香烯。
22.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为:根据患者需要采用的治疗有效剂量,对患者施用(-)-β-榄香醛,(-)-β-榄香醛类似物,(-)-β-榄香醇,(-)-β-榄香醇类似物,(-)-β-氟化榄香烯,(-)-β-氟化榄香烯类似物。
23.我们阐明了单独施用(-)-β-榄香烯,(-)-β-榄香醇,(-)-β-榄香醛,(-)-β-氟化榄香烯及其类似物,或联合施用一种或多种抗癌药剂,包括(但不只限于)替莫唑胺,顺铂,紫杉醇,紫杉醇衍生物,5-氟脲嘧啶等在治疗癌症患者方面的应用。
CN 200580022385 2004-07-07 2005-05-02 ( - ) -β -榄香烯 , ( - ) -β-榄香醛 , ( - ) -β -榄香醇,( - ) -β -氟化榄香烯及它们的类似物 ,中间产物和合成物的合成及应用 Pending CN1010441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886,334 US20060014987A1 (en) 2003-07-07 2004-07-07 Synthesis of beta-elemene, intermediates thereto, analogues and uses thereof
US10/886,334 2004-07-07
US60/661,790 2005-03-1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694505A Division CN101921164A (zh) 2004-07-07 2005-05-02 (-)-β-榄香烯、(-)-β-榄香醛、(-)-β-榄香醇、(-)-β-氟化榄香烯及其类似物、中间体和组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4107A true CN101044107A (zh) 2007-09-26

Family

ID=38808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80022385 Pending CN101044107A (zh) 2004-07-07 2005-05-02 ( - ) -β -榄香烯 , ( - ) -β-榄香醛 , ( - ) -β -榄香醇,( - ) -β -氟化榄香烯及它们的类似物 ,中间产物和合成物的合成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4410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7842A (zh) * 2008-12-24 2012-01-04 生态生物有限公司 山油柑属物种的植物提取物及其用途
CN105708760A (zh) * 2016-02-24 2016-06-29 广州市花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女木兰提取液作为抑菌剂的用途
CN107206052A (zh) * 2014-08-20 2017-09-26 中央研究院 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方法及其用途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7842A (zh) * 2008-12-24 2012-01-04 生态生物有限公司 山油柑属物种的植物提取物及其用途
CN107206052A (zh) * 2014-08-20 2017-09-26 中央研究院 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5708760A (zh) * 2016-02-24 2016-06-29 广州市花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女木兰提取液作为抑菌剂的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237C (zh) 甾体皂甙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用途及新的甾体皂甙
Arpha et al. Astraodoric acids A–D: new lanostane triterpenes from edible mushroom Astraeus odoratus and their anti-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37Ra and cytotoxic activity
CN1190888A (zh) 抑制5α-还原酶活性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684955A (zh) 脱氢苯基阿夕斯丁及其类似物以及脱氢苯基阿夕斯丁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CN1681502A (zh) 作为转化生长因子(tgf)抑制剂的三唑类衍生物
US8507562B2 (en) Synthesis of (1)-beta-elemene, (-)-beta-elemenal, (-)-beta-elemenol, (-)-beta-elemene fluoride and their analogues, intermediates, and composition and uses thereof
CN101044150A (zh) 生物还原活化的前药
WO2006016912A2 (en) Synthesis of (-)-beta-elemene, (-)-beta-elemenal, (-)-beta-elemenol, (-)-beta-elemene fluoride and their analogues, intermediates and composition and uses thereof
CN1183726A (zh) 新的合成隐藻菌素
CN1708312A (zh) 新的天然来源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US9045450B2 (en) Method for chemical synthesis of antrocin and use thereof for suppress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N1224388C (zh) Ap/amp的改良前药形式
CN1151165A (zh) 三萜衍生物及其药用组合物
CN101044107A (zh) ( - ) -β -榄香烯 , ( - ) -β-榄香醛 , ( - ) -β -榄香醇,( - ) -β -氟化榄香烯及它们的类似物 ,中间产物和合成物的合成及应用
CN100342862C (zh) 白藜芦醇低聚茋类化合物及其制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1711099A (zh) 具有抗肿瘤和抗毒活性的提取物
CN1127950C (zh) 抗风湿剂
CN1562064A (zh) 皂苷类化合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用途
CN1896092A (zh) 赖氨酸七叶皂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
CN101058573A (zh) 2-腙代三嗪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以该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468086A (zh) 由麦角甾醇衍生物制成的黑色素生成抑制剂和美白剂及含有麦角甾醇衍生物的组合物
CN1251677C (zh) 一种以20(s)-原人参二醇为有效成分的抗癌辅助药物及应用
CN1627939A (zh) 二环cb2大麻碱受体配体
CN1777611A (zh) 制备六环喜树碱衍生物的方法
CN1650996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