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0467A - 光收发器及其涂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收发器及其涂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0467A
CN101040467A CNA2005800350220A CN200580035022A CN101040467A CN 101040467 A CN101040467 A CN 101040467A CN A2005800350220 A CNA2005800350220 A CN A2005800350220A CN 200580035022 A CN200580035022 A CN 200580035022A CN 101040467 A CN101040467 A CN 101040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ceiver
basket
optical transceiver
receptac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50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神良明
须永义则
深作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abl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abl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able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abl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0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04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收发器,其包括:由金属形成的筐体;对在将该光收发器安装于主设备时从主设备突出的筐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绝缘膜。在安装于主设备的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之中,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将光收发器安装于主设备时从主设备突出的筐体的插座部上粘贴胶带,且由硅酮膜掩蔽插座部以外的部分之后,剥离胶带,将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插座部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Description

光收发器及其涂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于主设备中的光收发器。
背景技术
图8表示以往的可插入式的光收发器(光收发器模块)81。该光收发器81构成为:将具有成为传输线路的光纤的光纤连接器可拆装(插拔)于作为筐体(package)82的一端部的插座部83上。
光收发器81可以拆装于作为外部设备的主设备21上。插座部83是在将光收发器81安装在主设备21上时,从主设备21突出的筐体82的一部分。筐体82由金属或非金属(例如塑料)形成。
另外,与该申请的发明相关的在先技术如下所述。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86446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6439918号说明书
然而,在筐体82为金属的情况下,虽然光收发器81具有良好的散热性,但当带了电的人用手等触摸插座部83时,有可能发生放电,引起通信错误(传输错误)。
另外,在筐体82为非金属的情况下,虽然可以避免上述的放电所引起的通信错误的问题,但散热性较低。
再者,有时筐体82具备连接构件,以便与主设备21共通接地。此时,需要确保筐体主体与主设备侧的电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放电等引起的传输错误,并且确保散热性的光收发器及其涂装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确保与主设备共通接地的电连接的光收发器及其涂装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光收发器包括:由金属形成的筐体;对在将该光收发器安装于主设备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上述筐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绝缘膜。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进行以下的修改以及变化。
(i)上述筐体的整体被上述绝缘膜覆盖。
(ii)上述绝缘膜是电沉积涂装含有树脂的涂料而形成的。
(iii)上述电沉积涂装是阳离子电沉积涂装。
(iv)上述绝缘膜具有5~50μm的厚度。
(v)上述绝缘膜是由氟类树脂形成的。
(vi)上述筐体包括:收纳收发器主体的收发器筐体、和固定于该收发器筐体并覆盖上述收发器主体的盖;上述收发器筐体具有在安装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上述收发器筐体的插座部以外的部分设置的突起,上述盖具有与上述突起嵌合的孔。
(vii)上述筐体包括:收纳收发器主体的收发器筐体、和固定于该收发器筐体并覆盖上述收发器主体的盖;上述收发器筐体具有在安装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上述收发器筐体的插座部以外的部分设置的孔,上述盖具有与上述孔嵌合的突起。
(viii)上述筐体包括:收纳收发器主体的收发器筐体、和固定于该收发器筐体并覆盖上述收发器主体的盖;上述盖具有对在安装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上述收发器筐体的插座部以外的部分进行弹推的板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涂装上述(vi)的光收发器的方法,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至少掩蔽上述突起之后,将上述收发器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上述插座部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涂装上述(vii)的光收发器的方法,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至少掩蔽上述孔之后,将上述收发器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上述插座部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涂装上述(viii)的光收发器的方法,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至少掩蔽由上述板簧弹推的上述收发器筐体的部分之后,将上述收发器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上述插座部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掩蔽将上述光收发器安装于主设备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筐体的插座部以外的部分之后,将上述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上述插座部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进行以下的修改以及变化。
(ix)上述插座部以外的部分被硅酮膜掩蔽。
(x)将上述插座部以外的部分浸渍在硅酮液槽内,且在上述插座部以外的部分形成硅酮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将上述光收发器安装于主设备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筐体的插座部上粘贴胶带,并由硅酮膜掩蔽上述插座部以外的部分之后,剥离上述胶带,将上述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上述插座部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本申请是基于日本特许申请番号2004-299816及2005-006436,在本申请中参照并引入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光收发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安装有图1的光收发器的主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阳离子电沉积涂装的简要图。
图4(a)以及图4(b)是说明图1所示的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简要图。
图5是说明图1所示的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简要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收发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光收发器的变换例(盖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安装有以往的光收发器的主设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光收发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收发器1,是与图8中说明的光收发器81相同的可插入式的光收发器。光收发器1的构成包括:光收发器主体2;收纳光收发器主体2的筐体(package)3。
光收发器主体2是在电路基板4的一端分别焊接并固定有发送光信号的作为光发送模块的LD(半导体激光)模块5、和接收光信号的作为光接收模块的PD(光电二极管)模块6的设备。
LD模块5,是在具备LD元件的LD元件模块上,安装用于调整光轴的轴环、和用于使LD元件模块(没有图示)与光纤连接器进行光耦合的金属套圈而构成的。光纤连接器具备成为传输线路的光纤。
PD模块6也是与LD模块5同样的构成。
在电路基板4的另一端上,形成有与用图2来后述的作为外部设备的主设备的边卡连接器嵌合的边卡部7。在边卡部7上,形成有用于对电路基板4和主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端子(没有图示)。
在电路基板4上形成有配线图案和端子,并搭载有对来自LD驱动器9、PD模块6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等电子部件,该LD驱动器9、PD模块6是驱动对LD模块5以及PD模块6接收发送的信号进行控制的控制IC8、LD元件的模块。
筐体3的构成包括:上方的大部分以及后方(另一端侧)被开口形成的大致箱形的作为筐体主体的下部壳体3d;覆盖大部分的在该下部壳体3d的上方开口的部分的大致板形的上部壳体(盖)3u。
下部壳体3d和上部壳体3u是例如由SUS、Zn、Al等的散热性较高的金属通过压铸成批形成的。也可以对SUS、Zn、Al等散热性较高的金属进行切削加工来形成下部壳体3d和上部壳体3u。
在作为下部壳体3d的一端部的插座部10上,并列形成两个可拆装(插拔)地设置有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拆装口11。在成为连接器拆装口11的另一端侧的下部壳体3d上,形成有保持LD模块5和PD模块6的保持部12。
在插座部10的两侧壁10s上,也可以可转动地设置用于从主设备拔出光收发器1的(没有图示)拉拔用杆。下部壳体3d的另一端部的下方与上方以及后方一起被开口形成。
该光收发器1的组装,是在将收发器主体2收纳在下部壳体3d中,且由上部壳体3u覆盖下部壳体3d之后,由四根固定用螺钉13将上部壳体3u螺旋固定在下部壳体3d上。
图2表示安装有图1的光收发器1的主设备。
如图2所示,在主设备21的前面板2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拆装光收发器1的收发器拆装口23。在面对各个收发器拆装口23的主设备21内分别设有机架24,该机架为将光收发器1除了插座部10以外可拆装地设置于主设备21上的机架。在机架24的内部里侧,设有与图1的边卡部7嵌合的边卡连接器。
作为主设备21可以举出例如开关集线器、媒体转换器(mediaconverter)等通信设备。
光收发器1,通过被安装于主设备21上,来与主设备21进行电连接(图2的状态),并通过将光纤连接器安装于连接器拆装口11上,来与光纤进行光学连接。
插座部10是将光收发器1安装于主设备21时,从主设备21突出的筐体3(严格讲是下部壳体3d)的一部分。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光收发器1是由绝缘膜14覆盖了插座部10的光收发器。
绝缘膜14是电沉积涂装含有树脂的涂料而形成的。电沉积涂装包括阳离子(cation)电沉积涂装和阴离子电沉积涂装(anion),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膜14是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而形成的。
绝缘膜14具有5~50μm的厚度。这是因为,如果厚度在5μm以下的话,则无法获得绝缘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如果厚度超过50μm的话,则无法满足插座部10的尺寸精度。再者,是因为如果厚度在50μm以内的话,则能够充分确保光收发器1的散热性。
另外,对插座部10的尺寸精度要求严格,尺寸精度要求在±10μm。因此,绝缘膜14优选具有15~40μm的厚度。
只要绝缘膜14是由绝缘性较高的树脂形成的绝缘膜,则可以使用任意的绝缘膜。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绝缘膜14使用了由氟类树脂形成的绝缘膜。
由于氟类树脂具有优良的抗击穿性(cut through),易于形成较薄的绝缘膜15,而且具有优良的绝缘性、机械强度、耐热性。
以下,参照图3简单地说明阳离子电沉积涂装。
如图3所示,阳离子电沉积涂装是如下的涂装方法,即:在装入碱性涂料p的涂料槽(tank)31中浸渍被涂装物,该碱性涂料p包含具有导电性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树脂,并向其中导入直流电流,从而将涂料p电涂装到被涂装物32之后,使其硬化而形成涂膜。
阳离子电沉积涂装,例如可以是如聚合物镀敷那样的涂装。作为涂装顺序如下:利用水的电解使涂料粒子(离子性聚合物)33析出(不溶于水)在被涂装物32表面,并取出、水洗(除了未析出的附着涂料外),烘干而获得交联涂膜。在涂料槽31中装填有被水稀释为较低浓度的水溶性的电沉积涂料p。通过向具有导电性的被涂装物32导入负电流(涂料粒子33带正电),在被涂装物32的表面均匀地析出非水溶性的涂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在装有涂料p的涂料槽31中,浸渍作为被涂装物32的图1中说明的下部壳体3d的插座部10,并向作为一侧的电极的下部壳体3d附加负直流电压,并且向浸渍在涂料槽31中的另一侧的电极34附加正直流电压,由此来将涂料粒子33涂装于插座部10。
其后,取出下部壳体3d,水洗所取出的下部壳体3d而除去未附着的涂料粒子33,烘干所涂装的涂料粒子33(例如,在180℃烘干温度下)而制成硬化了的涂膜。其结果,在插座部10处形成图1的绝缘膜14。
阳离子电沉积涂装的优点是,1)实现涂装的自动化/简略化。2)几乎没有涂料损失。3)可以获得均匀的涂膜(通过调整电量,可容易地获得所期待的均匀的涂膜)。4)涂膜的附着性良好(可以涂装到看不见的内部)。即使在以往涂装无法完成的部分、或涂料难以进入的部分也可以析出涂膜,因此可以提高复杂的构造物的抗蚀性。5)因水性而没有火灾的危险。6)因低公害而具有优良的环境对应性。7)与阴离子电沉积涂装相比,可以获得具有优良的防蚀性的涂膜(因所获得的制品带负电)。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光收发器1中,由于筐体3由金属形成,所以散热性良好。
在主设备21上安装光收发器1时从主设备21突出(其为下部壳体3d的一部分)的插座部10,被绝缘膜14覆盖。因此,光收发器1可以确保良好的散热性的同时,即使在带了电的人用手等触摸了安装在主设备21上的光收发器1时,也可以利用绝缘膜14防止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charge)。其结果,可以防止通信错误(传输错误等)。
另外,可以利用阳离子电沉积涂装,来形成均匀且具有高精度的膜厚的绝缘膜14。因此,在严格要求尺寸精度的插座部10上形成绝缘膜14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光纤连接器可靠地拆装于连接器拆装口11上。
在以往那样的插座部是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下,由于光纤连接器的接头部分一般是由金属形成的,所以在光纤连接器和LD模块5或PD模块6的连接部之间产生垃圾(金属垃圾等),有可能增加传输损失。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收发器1中,由于插座部10被由树脂形成的绝缘膜14覆盖,所以光纤连接器相对连接器拆装口11的滑动良好,可以防止由光纤连接器或连接器拆装口11的摩擦引起的连接部的垃圾产生,可以防止传输损失的增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下部壳体3d的插座部10被绝缘膜14所覆盖,但是下部壳体3d的整体或筐体3的整体也可以被绝缘膜14所覆盖。此时,在如图3所示的阳离子电沉积涂装中,通过将下部壳体3d或上部壳体3u浸渍在装有填料p的涂料槽31之中,可以容易地形成绝缘膜14。
下面,将说明其它的光收发器1的涂装方法。
在图3的例子中,对插座部10实施阳离子电沉积涂装时,将插座部10浸渍于涂料槽31的涂料p中。然而,在较大的涂料槽31的情况下,由于液面容易发生晃动,所以难以只对插座部10进行正确涂装。
另一方面,如果对下部壳体3d的全部或大部分进行阳离子电沉积涂装,在将光收发器安装在主设备上时,可能无法获得下部壳体3d和主设备侧的共通接地的电连接。其结果,光收发器从接地电位变成电位悬浮的状态。
于是,首先掩蔽下部壳体3d的插座部10以外的部分。例如如图4(a)所示,将下部壳体3d的插座部10以外的部分浸渍在硅酮液槽41内的包含作为掩蔽剂的硅酮树脂的硅酮液s。接着,取出下部壳体3d使硅酮液s干燥,在插座部10以外的部分形成作为掩蔽膜的硅酮被膜42。
如图4(b)所示,在将其掩蔽之后,将在插座部10以外的部分上形成有硅酮被膜42的下部壳体3d,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43(相当于图3的涂料槽31)内的阳离子电沉积涂料(阳离子电沉积涂装液体)c(相当于图3的涂料p)中,与图3同样地在插座部10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形成的绝缘膜14(参照图1)。
在上述阳离子电沉积涂装当中,由于只要将掩蔽之后的下部壳体3d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43内即可,所以不会受到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43的液面的晃动的影响。因此,使仅仅涂装插座部10变得简单。
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43之内,具有如下倾向,即:液槽中央较之液面附近,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的附着性良好。所以,与仅仅将插座部10直接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中的方法相比,在掩蔽之后将下部壳体3d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43内的方法,可以使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的附着性良好。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涂装方法,可以仅仅对插座部10正确且容易地进行阳离子电沉积涂装。
另外,由于仅仅对插座部10进行阳离子电沉积涂装,所以在将光收发器1安装在图2的主设备21上时,可以可靠地获取下部壳体3d和主设备侧的共同接地的电连接。
在掩蔽中所使用的硅酮被膜,可以充分承受阳离子电沉积涂装时的烘干(烘干温度180℃),而且,在阳离子电沉积涂装之后通过剥离或使用溶剂溶解,就可以容易将其除去。
在作为掩蔽剂使用粘合性较弱的硅酮树脂的情况下,通过在涂装之后的掩蔽膜的一个部位加入切口,就可以从该部位简单地剥离整体。但是,存在在阳离子电沉积涂装中掩蔽膜被剥离,而阳离子电沉积涂料从此处浸入,使涂装的边界线的精度恶化的可能性。从而,特别是,在需要边界的精度的情况下,作为掩蔽剂优选使用粘合性较强的硅酮树脂。
此时,由于难以剥离掩蔽膜,所以为了除去涂装之后的掩蔽剂,也可以使用硅酮树脂溶解剂。作为硅酮树脂溶解剂,优选是以n-辛烷为主要成分的碳氢化合物类的溶剂。该溶剂可以容易地溶解硅酮树脂(掩蔽剂),并且不会溶解作为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的主要成分的环氧类树脂或氟类树脂。
在想要更正确地掩蔽的情况下,例如如图5所示,首先将掩蔽用的胶带51粘贴在下部壳体3d的插座部10。其后,向插座部10以外的部分用喷雾器52喷雾硅酮液,由硅酮膜掩蔽插座部10以外的部分。在掩蔽之后,剥离被粘贴在插座部10上的胶带51,进行图4(b)的工序,与图3同样地在插座部10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14(参照图1)。
根据该涂装方法,由于在粘贴有掩蔽用的胶带51之后形成掩蔽用的硅酮膜,所以如图4(a)那样,与直接形成掩蔽用的硅酮膜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加正确地掩蔽插座部10以外的部分。
下面,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光收发器。
如图6所示,光收发器61是与在图8中说明的光收发器81同样的可插入式的光收发器。
光收发器61的构成包括:在图1中说明的收发器主体2、收纳收发器主体2的作为筐体主体的收发器筐体63、被固定于收发器筐体63且覆盖(将收发器筐体63的整体嵌入并覆盖)收发器主体2的整体的盖64。筐体包括收发器筐体63和盖64。
收发器筐体63例如由Zn或Al等的散热性较高的金属,通过压铸成批形成。也可以对Zn或Al等的散热性较高的金属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收发器筐体63。收发器筐体63的下方在与插座60相对置的另一端部开口形成,且在侧面形成为大致L字形。
在作为收发器筐体63的一端部的插座部60上,并列地形成两个可拆装地设置有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拆装口62。在收发器筐体63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收纳收发器主体2的大致板形的收纳部65。在收纳部65的端部形成有放置电路基板4的脚部66,在该脚部66上经过电路基板4的凹槽旋紧螺钉67。
盖64由SUS、Zn、Al等散热性较高的金属形成为大致筒状。盖64的另一端部的下方开口形成。在盖64上设有连接构件(没有图示),其用于在将光收发器61安装在图2的主设备21上时,以与主设备21共同接地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盖64是折叠一张金属板而形成的,在盖64的上面64u中央附近,在长度方向形成有微小的间隙64g。
光收发器61与图1的光收发器1同样,在安装于图2的主设备21时,从主设备21突出的插座部60被绝缘膜14覆盖。绝缘膜14可通过在图3、图4(a)以及图4(b)、图5中说明的涂装方法来形成。通过该光收发器61,也可以获得与图1的光收发器1相同的作用效果。
再者,在收发器筐体63的插座部60以外的部分上的、与插座部60邻接的上面63u设有两个突起68,在盖64的上面64u形成有与突起68嵌合的孔69。
关于光收发器61的组装,在收发器筐体63中收纳收发器主体2,从收发器筐体63的另一端滑动盖64来覆盖,在收发器筐体63上固定盖64。
此时,收发器筐体63的突起68与盖64的孔69嵌合,由此可以可靠地获得收发器筐体63与盖64的电连接。在将光收发器61安装在图2的主设备21上时,可以实现利用盖64的连接构件(没有图示)与主设备21的电连接。这样,与没有突起68和孔69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获得用于收发器筐体63和主设备侧的共同接地的电连接。
再者,通过收发器筐体63的突起68与盖64的孔69嵌合,而将光收发器61拆装于图2的主设备21时,可以不扩大盖64的间隙64g。
另外,虽然优选仅仅涂装插座部60而形成绝缘膜14,但是在光收发器61中,即使在如插座部60以外的部分形成绝缘膜14那样的涂装精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突起68和孔69来确保与主设备侧共同接地的电连接。
也可以在收发器筐体63的插座部60以外的部分的侧面设置突起,在盖64的侧面形成与该突起嵌合的孔。
作为光收发器61的涂装方法,通过如图4(a)或图5中说明的涂装方法,在至少由硅酮被膜掩蔽突起68之后,通过在图5中说明的涂装方法,在插座部60上形成绝缘膜14即可。
另外,如果完全掩蔽插座部60以外的部分而仅仅在插座部60上形成绝缘膜14,则在将盖64覆盖在收发器筐体63上时,盖64不会损伤绝缘膜14。而且,由于收发器筐体63与盖64的接触面积增加,所以在获得用于与主设备侧共同接地的电连接方面更为优选。
取而代之,也可以在收发器筐体63中的插座部60以外的部分设置孔,在盖64的下面设置与该孔嵌合的突起。作为此时的涂装方法,通过在图4(a)或图5中说明的涂装方法,至少由硅酮被膜掩蔽孔之后,通过在图5中说明的涂装方法,在插座部60形成绝缘膜14即可。
图7表示在图6所示的光收发器61的变形例(盖74的主要部分)。
如图7所示,在盖74的上面74u上形成两个板簧75,该板簧75向下弹推收发器筐体中的插座部60以外的部分。
板簧75在盖74的上面74u上形成大致U字形的切口,通过向下方弯曲地形成切口的部分而与盖74形成一体。即盖74的一部用作板簧75。
在盖变形例中使用的收发器筐体,除了图6的突起68外,为与收发器筐体63相同的构成。作为此时的涂装方法,通过在图4(a)或图5中说明的涂装方法,在至少利用硅酮被膜掩蔽由板簧75弹推的收发器筐体的部分之后,通过图5中说明的涂装方法,在插座部60上形成绝缘膜14即可。即,至少在由板簧75弹推的收发器筐体的部分上形成绝缘膜14。
在上述变形例中,当在收发器筐体上固定有盖74的情况下,通过盖74的板簧75向下弹推收发器筐体的上面,盖74与收发器筐体可靠地接触。因此,与图6的光收发器61同样,可以可靠地获得收发器筐体与盖74之间的电连接,进而可以更可靠地获得用于收发器筐体和主设备侧的共同接地的电连接。
取而代之,也可以在盖74的侧面上形成向内侧弹推收发器筐体的插座部60以外的部分侧面的板簧。
另外,作为光收发器61的其它变形例,也可以将盖的内部尺寸相对收发器筐体的外部尺寸相比于通常更紧凑(小)地制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本发明的光收发器及其涂装方法,可以防止放电等所引起的传输错误,并且可以确保散热性。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光收发器及其涂装方法,可以确保与主设备侧共同接地的电连接。

Claims (16)

1.一种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金属形成的筐体;对在将该光收发器安装于主设备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上述筐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的绝缘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筐体的整体被上述绝缘膜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膜是电沉积涂装含有树脂的涂料而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沉积涂装是阳离子电沉积涂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膜具有5~50μm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膜是由氟类树脂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3、4、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筐体包括收纳收发器主体的收发器筐体、和固定于该收发器筐体并覆盖上述收发器主体的盖,上述收发器筐体具有在安装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上述收发器筐体的插座部以外的部分设置的突起,上述盖具有与上述突起嵌合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1、3、4、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筐体包括收纳收发器主体的收发器筐体、和固定于该收发器筐体并覆盖上述收发器主体的盖,上述收发器筐体具有在安装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上述收发器筐体的插座部以外的部分设置的孔,上述盖具有与上述突起嵌合的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1、3、4、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筐体包括收纳收发器主体的收发器筐体、和固定于该收发器筐体并覆盖上述收发器主体的盖,上述盖具有对在安装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上述收发器筐体的插座部以外的部分进行弹推的板簧。
10.一种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其是对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收发器进行涂装的方法,该涂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至少掩蔽上述突起之后,将上述收发器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上述插座部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11.一种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其是对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收发器进行涂装的方法,该涂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至少掩蔽上述孔之后,将上述收发器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上述插座部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12.一种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其是对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收发器进行涂装的方法,该涂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至少掩蔽由上述板簧弹推的上述收发器筐体的部分之后,将上述收发器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上述插座部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13.一种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其是安装于主设备的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该涂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掩蔽将上述光收发器安装于主设备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筐体的插座部以外的部分之后,将上述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上述插座部上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插座部以外的部分被硅酮膜掩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插座部以外的部分浸渍在硅酮液槽内,在上述插座部以外的部分形成硅酮膜。
16.一种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其是安装于主设备的光收发器的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各个工序,即:在将上述光收发器安装于主设备时从上述主设备突出的筐体的插座部上粘贴胶带,并由硅酮膜掩蔽上述插座部以外的部分之后,剥离上述胶带,将上述筐体完全浸渍在阳离子电沉积涂料槽内,而在上述插座部形成由阳离子电沉积涂装膜构成的绝缘膜。
CNA2005800350220A 2004-10-14 2005-10-12 光收发器及其涂装方法 Pending CN1010404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9816/2004 2004-10-14
JP2004299816 2004-10-14
JP006436/2005 2005-0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0467A true CN101040467A (zh) 2007-09-19

Family

ID=38890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350220A Pending CN101040467A (zh) 2004-10-14 2005-10-12 光收发器及其涂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4046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6003C (zh) 粘合剂及电气装置
US10411379B2 (en) Precious-metal-alloy contacts
CN1209802C (zh) 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532905A (zh) 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电子部件、电子部件的安装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254160C (zh) 陶瓷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8576574B2 (e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on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105451529B (zh) 电磁波屏蔽膜、柔性印刷布线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716480A (zh) 厚膜电容器、嵌有厚膜电容器的印刷电路板以及这种厚膜电容器和印刷电路板的制备方法
CN1191000C (zh) 柔性布线板以及柔性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CN1392214A (zh) 剥离膜以及使用剥离膜的粘合膜
CN1820361A (zh) 端子间的连接方法及半导体装置的安装方法
CN1914535A (zh) 光电复合型连接器
CN1744799A (zh) 布线电路基板
US10998657B2 (en) Precious-metal-alloy contacts
CN1577736A (zh) 内部装有半导体的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12055A (zh) 氟树脂基材、印刷线路板和电路模块
US20150366097A1 (en) Impermeable protective coatings through which electrical connections may be established and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the impermeable protective coatings
CN1416195A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电子插片和电子设备
CN1333919A (zh) 集成电路芯片的保护方法
JP2006140979A (ja) 光トランシーバ及びその塗装方法
CN1809899A (zh) 包覆导电性粒子、各向异性导电材料以及导电连接结构体
CN101040467A (zh) 光收发器及其涂装方法
CN1294652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202031117A (zh) 電磁波遮蔽片以及電子零件搭載基板
CN108605412A (zh) 柔性电路基板以及柔性电路基板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