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8613A - 认证装置、认证方法、认证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认证装置、认证方法、认证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8613A
CN101038613A CNA2007100863542A CN200710086354A CN101038613A CN 101038613 A CN101038613 A CN 101038613A CN A2007100863542 A CNA2007100863542 A CN A2007100863542A CN 200710086354 A CN200710086354 A CN 200710086354A CN 101038613 A CN101038613 A CN 101038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se
mentioned
perspective recording
certified person
authenticat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63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8717C (zh
Inventor
井上智裕
千贺正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8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8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87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871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40Spoof detection, e.g. liveness detection
    • G06V40/45Detection of the body part being aliv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1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 G06V40/166Detection; Localisation; Normalisation using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 G07C9/25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G07C9/25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electronic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5Environment-dependent, e.g. using captured environment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对于冒充本人的防伪性强的认证装置。移动电话(1)包括:照相机(2),其能够对可近拍的近拍模式和通常拍摄模式进行切换,并且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检查部分(13),其检测照相机(2)是否为近拍模式;以及判断部分(14),其在检查部分(13)检测到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时的照相机(2)的模式为近拍模式的情况下,判断为被认证者不是本人。

Description

认证装置、认证方法、认证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被认证者的拍摄图像进行本人确认的认证装置以及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终端的普及、功能的强化,对于安全强化的需求不断提高。特别在搭载了如电子货币这样与金融交易直接联系的功能的情况下,安全性的确保成为绝对条件。
为了响应这样的要求,除了以往的密码、口令等安全对策之外,还提出了更容易确保安全性的生物体认证。其中,面部认证由于是在平常的生活中非常普遍进行的识别方法,没有精神上的抵抗,而且由于CCD(Charge 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装置)照相机的普及而可拍摄的装置增加并能够以少的投资来实现等,因此被采用的情况逐渐增加。
作为具有进行面部认证的便携终端的系统,例如可以举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卡用户确认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在使用信用卡之前使用移动电话的照相机对自己的面部进行拍摄,将其面部照片与输入的口令一同发送到信用公司。信用公司确认接收到的面部照片和口令已经注册在数据库中后,便允许用户在预先规定的时间期间内使用信用卡。
[专利文献1]特开2005-063342号公报(2005年3月10日公开)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结构中,如果预先得到本人、即本来的被认证者的照片,然后利用与认证系统连接的移动电话的照相机对其照片进行拍摄,则存在不是本人的人也能够通过认证步骤的问题。
只要能够得到许可证或护照的证明照片、快照照片等本人的面部照片就能够简单地进行上述的冒充本人。特别是快照照片容易得到。而且,在将移动电话用作认证装置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在不引人注目的场所进行认证操作,因此能够容易地冒充本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冒充本人防伪性强的认证装置以及认证方法。
本发明的认证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通过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来进行本人确认,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装置包括:拍摄部件,其能够对可近拍的近拍模式和该近拍模式以外的非近拍模式进行切换,并且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检测部件,其检测上述拍摄部件是否为近拍模式;以及判断部件,其在上述检测部件检测到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时的上述拍摄部件的模式为近拍模式的情况下,判断为该被认证者不是本人。
本发明的认证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利用认证装置来实现,该认证装置通过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来进行本人确认,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方法包含:拍摄步骤,由上述认证装置具有的拍摄部件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检测步骤,检测上述拍摄步骤中的上述拍摄部件是否为可近拍的近拍模式;以及判断步骤,在上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出上述拍摄部件为近拍模式的情况下,判断为该被认证者不是本人。
在使用许可证或护照的证明照片、快照照片等本人(本来的被认证者)的照片来冒充本人的情况下,由于该照片中的本人的像(例如,面部)小,因此如果不将该照片接近拍摄部件则不能认证。此时,由于在通常的拍摄模式下焦距不对,所以要将拍摄部件切换为近拍模式来对照片进行拍摄。
根据上述结构,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的拍摄部件能够切换近拍模式和非近拍模式,检测部件检测该拍摄部件的模式。然后,在拍摄部件对被认证者进行了拍摄时,如果检测部件判定为该拍摄部件是近拍模式,则判断部件视为拍摄对象很可能不是实际的像(例如,面部)而是照片等仿真物,并判断为该被认证者不是本人。
因此,在不是本人的人通过将拍摄部件设为近拍模式而对本人的照片进行拍摄从而试图冒充本人时,本发明能够判断为被认证者不是本人。从而,能够提高对于冒充本人的防伪性。
此外,上述认证装置优选还具有报告上述判断部件的判断结果的报告部件,上述报告部件在上述判断部件判断为被认证者不是本人后的规定时间之后,报告上述判断部件的判断结果。
在拍摄部件为可近拍的状态下,如果被认证者的面部被拍摄,则得出认证结果的时间会短于非近拍模式拍摄时。这是因为在非近拍模式下进行拍摄的情况下进行通常的认证处理。
因此,在可近拍的状态下,被认证者的面部被拍摄的情况下,如果立即报告认证失败结果,则冒充本人者可能会察觉到并未进行通常的认证处理。如果察觉到未进行通常的认证处理,此人可能会采取对策,例如利用放大照片等。
根据上述结构,在上述判断部件判断为被认证者不是本人的情况下,该判断结果不是被立即报告而是在经过了规定时间后由报告部件报告。
因此,在未进行通常的认证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对假装本人的人装做正在进行通常的认证处理,从而可以降低再次冒充本人的可能性。
此外,本发明技术范围还包括认证程序,其使上述认证装置发生动作,并且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各部件而发挥作用;以及记录介质,其记录有该认证程序,且计算机可进行读取。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认证装置的结构为包括:拍摄部件,其能够对可近拍的近拍模式和该近拍模式以外的非近拍模式进行切换,并且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检测部件,其检测上述拍摄部件是否为近拍模式;以及判断部件,其在上述检测部件检测到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时的上述拍摄部件的模式为近拍模式的情况下,判断为该被认证者不是本人。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认证方法包含:拍摄步骤,由上述认证装置具有的拍摄部件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检测步骤,检测上述拍摄步骤中的上述拍摄部件是否为可近拍的近拍模式;以及判断步骤,在上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出上述拍摄部件为近拍模式的情况下,判断为该被认证者不是本人。
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在不是本人(本来的被认证者)的人通过使拍摄部件成为近拍模式而对本人的照片进行拍摄从而试图冒充本人时,能够判断为被认证者不是本人,从而能够降低由于冒充本人从而引起的错误认证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电话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电话内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   移动电话(认证装置)
2   照相机(拍摄部件)
10  显示部分(报告部件)
13  检查部分(检测部件)
14  判断部分(判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2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下。另外,在以下,作为本发明的认证装置的一例,举出移动电话1进行说明。该移动电话1进行用户的认证,在认证成功了的情况下,使收费结算部分11进行收费结算的处理。
另外,收费结算部分11是安装在移动电话1中的应用程序的一例,也可以是其它应用程序。例如,也可以是用于发送接收电子邮件或用于入室管理的应用。
(移动电话1的结构)
图1是表示移动电话1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移动电话1包括照相机2(拍摄部件)、认证部分3、数据库4、控制部分5、包含麦克风/扬声器的声音输入输出部分7、进行声音信号或数据信号的发送接收的通信部分8、收费结算部分11、冒充判定部分12。
照相机2是用于对被认证者即用户的面部图像(以下称作认证图像)进行拍摄的拍摄部件。照相机2例如为CCD照相机,能够切换通常拍摄模式(非近拍模式)和近拍模式。用户能够经由输入部分9切换照相机2的拍摄模式。照相机2将取得的认证图像输出到认证部分3。
照相机2的拍摄模式的切换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变化多个透镜间的距离,也可以变更透镜的种类。
此外,为了使用户便于拍摄自己的面部,最好将照相机2设置在移动电话1中设有输入部分9及显示部分10的同一面上。
数据库4中预先存储有对用户的面部进行拍摄而得的图像(以下称作注册图像)。该注册图像可以是由照相机2取得的图像,也可以是由其它照相机取得的图像。
认证部分3对照相机2取得的认证图像和存储在数据库4中的注册图像进行核对,基于两画面有多少相似来判定被认证者是否为本人。
认证部分3中的核对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计算图像的相似度、判定该相似度是否为规定的阈值以内,从而判定被认证者是否为本人。
认证部分3取得从控制部分5输出的核对命令后,进行上述核对处理,将核对结果输出到控制部分5。
冒充判定部分12基于认证图像被拍摄时的照相机2的拍摄模式来判定是否正在冒充本人。该冒充判定部分12包括检查部分13和判断部分14。
检查部分13检查照相机2的拍摄模式,并对表示拍摄模式是通常拍摄模式还是近拍模式的拍摄模式信息输出到判断部分14。照相机2具有存储介质(未图示),该存储介质存储了表示自身的拍摄模式是通常拍摄模式还是近拍拍摄模式的标记的信息,检查部分13通过参照该标记的值来检查照相机2的拍摄模式。
判断部分14从检查部分13取得拍摄模式信息,在该拍摄模式信息表示照相机2为通常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对认证部分3输出准许进行核对处理的核对命令,在该拍摄模式信息表示照相机2为近拍模式的情况下,视为拍摄对象不是实物的面部,并判断为被认证者不是本人,对控制部分5输出意为不可进行核对处理的不可核对命令。
在认证部分3判断为被认证者是本人的情况下,收费结算部分11经由通信部分8与信用公司具有的服务器进行通信,并进行用于收费结算的规定处理。
控制部分5从认证部分3取得表示核对结果的核对信息,在该核对信息表示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对收费结算部分11输出表示认证成功的认证成功信息。此外,在认证失败的情况下,控制部分5也可以经由显示部分10报告认证失败结果。
此外,控制部分5由判断部分14取得不许可核对命令时,隔开规定的时间(以下称作冒充时间),经由显示部分10报告认证失败的意思。该冒充时间由定时器6计量。
冒充时间的长度最好设为与认证部分3中的核对处理所需的时间大致相同。通过该结构,即使不进行核对处理,也按照与进行核对处理大致同样的时间报告认证结果。因此,在未进行核对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冒充为好像正在进行核对处理。
(移动电话1中的处理流程)
接着,参照图2说明移动电话1中处理流程的一例。图2是表示移动电话1中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首先由用户(被认证者)通过输入部分9进行用于取得认证画面的操作时,由照相机2对用户的面部进行拍摄(拍摄步骤)(S1)。
此时,检查部分13检查照相机2是通常拍摄模式还是近拍模式,将拍摄模式信息输出到判断部分14(检查步骤)(S2)。
在该拍摄模式信息表示通常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换言之,在照相机2不是近拍模式的情况下(在S2中,“否”),判断部分14判断为未进行冒充(判断步骤),将核对命令输出到认证部分3。
取得核对命令后,认证部分3对从照相机2输出的认证图像和存储在数据库4中的注册图像进行核对,判定被认证者是否为本人(S3)。然后,认证部分3将该判定结果输出到控制部分5。
在认证成功的情况下(S4中“是”),控制部分5对收费结算部分11输出认证成功信息。
取得认证成功信息后,收费结算部分11进行用于收费结算的规定处理(S5)。
另一方面,在认证失败的情况下(S4中“否”),控制部分5经由显示部分10报告认证失败结果(S6)。
另一方面,在拍摄模式信息表示近拍模式的情况下(S2中,“是”),判断部分14判断为被认证者不是本人,将核对不许可命令输出到控制部分5。
取得核对不许可命令后,控制部分5参照定时器6,等待一定时间的经过(S7)。
在经过一定时间后(S7中,“是”),控制部分5经由显示部分10报告认证失败的意思(S8)。
(移动电话1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照相机2为近拍模式的状态下被认证者的面部被拍摄的情况下,移动电话1判断为该被认证者不是本人。因此,在通过对本人的面部照片进行近拍而冒充本人的情况下,可以设为不进行认证。从而,能够降低由于冒充本人而引起的错误认证的发生可能性。
此外,由于移动电话1将认证图像拍摄时的照相机2是否为近拍模式作为用于判断是否正在冒充本人的基准,因此仅通过对以往的认证装置添加略微的变更就能够实现移动电话1。
(变更例)
在上述结构中,设置冒充时间,在经过了该冒充时间后报告了认证失败结果,但也可以不设置冒充时间,控制部分5从判断部分14取得核对不许可命令后立即报告认证失败结果。此外,控制部分5可以经由显示部分10通过图像报告认证结果,也可以经由扬声器(未图示)通过声音来报告认证结果。
在上述结构中,控制部分5参照了定时器6,但也可以通过判断部分14参照定时器6,从而在规定时间后对控制部分5输出核对不许可命令。
此外,冒充判定部分12的功能也可以包含在控制部分5中。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假设了照相机2具有近拍模式和通常模式(非近拍模式)的两个模式,但照相机2只要具有至少一个近拍模式和至少一个非近拍模式即可,拍摄模式的种类或数目不特别限定。
此外,也可以将认证部分3以及数据库4设置在外部的装置中,移动电话1和该外部的装置进行通信,从而进行核对处理。此外,相当于收费结算部分11的应用也可以由与移动电话1进行通信的外部装置所具有。这里,外部装置是需要用户的认证结果的人所拥有的装置,例如,是销售商品的从业者或信用公司所拥有的计算机或服务器。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本发明的认证装置的一例,举出了移动电话1,但上述认证装置是具有照相机的终端装置即可,也可以是具有照相机的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个人数字辅助设备)或个人计算机。此外,拍摄部件和认证装置的主体可以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将拍摄部件可分离地与认证装置的主体连接。
此外,移动电话1的各块可以由硬件逻辑构成,也可以如以下这样使用CPU由软件实现。
即,移动电话1包括:执行用于实现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命令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储了上述程序的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将上述程序展开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上述程序以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记录介质)等。
而且,而且,通过以下方式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将记录介质提供给移动电话1,然后由计算机(或CPU、MPU)读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并执行,上述记录介质中,以计算机可读取的形式记录了可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即移动电话1的控制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
作为上述记录介质,例如,可以使用磁带或卡带等带类、包含软盘(注册商标)/硬盘等磁盘或CD-ROM/MO/MD/DVD/CD-R等光盘的盘类、IC卡(包含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者掩模ROM/EPROM/EEPROM/闪速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类等。
此外,也可以将移动电话1与通信网络连接,经由通信网络提供上述程序代码。作为该通信网络,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因特网、内部网、外部网、LAN、ISDN、VAN、有线电视通信网、虚拟专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
此外,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输媒体,不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IEEE1394、USB、电力线传输、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ADSL线路等有线,也可以利用IrDA或遥控器这样的红外线、Bluetooth(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移动电话网、卫星线路、地波数字网等无线。另外,本发明也可以通过以电子传输将上述程序代码具体化了的载波或数据信号串的方式来实现。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更,对于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本发明的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在于,基于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时的拍摄模式,能够降低冒充本人引起的误认证的可能性,因此能够良好地应用于基于被认证者的图像进行本人确认的认证装置。

Claims (5)

1.一种认证装置,是通过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来进行本人确认的认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装置包括:
拍摄部件,其能够对可近拍的近拍模式和该近拍模式以外的非近拍模式进行切换,并且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
检测部件,其检测上述拍摄部件是否为近拍模式;以及
判断部件,其在上述检测部件检测到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时的上述拍摄部件的模式为近拍模式的情况下,判断为该被认证者不是本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认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装置还具有报告部件,其在上述判断部件判断为被认证者不是本人后的规定时间之后,报告上述判断部件的判断结果。
3.一种认证方法,是通过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来进行本人确认的认证装置的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方法包含:
拍摄步骤,由上述认证装置具有的拍摄部件对被认证者进行拍摄;
检测步骤,检测上述拍摄步骤中的上述拍摄部件是否为可近拍的近拍模式;以及
判断步骤,在上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出上述拍摄部件为近拍模式的情况下,判断为该被认证者不是本人。
4.一种认证程序,是使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认证装置动作的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具有作为上述各部件的功能。
5.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记录了权利要求4所述的认证程序。
CNB2007100863542A 2006-03-15 2007-03-15 认证装置、认证方法 Active CN1005387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1852/06 2006-03-15
JP2006071852A JP4747894B2 (ja) 2006-03-15 2006-03-15 認証装置、認証方法、認証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8613A true CN101038613A (zh) 2007-09-19
CN100538717C CN100538717C (zh) 2009-09-09

Family

ID=38179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63542A Active CN100538717C (zh) 2006-03-15 2007-03-15 认证装置、认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65528B2 (zh)
EP (1) EP1835433B1 (zh)
JP (1) JP4747894B2 (zh)
KR (1) KR100874066B1 (zh)
CN (1) CN10053871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5831A (zh) * 2019-12-23 2021-07-09 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认证方式的决定方法以及认证方式的决定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84712B2 (ja) * 2008-12-24 2012-11-28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利用者認証端末、認証システム、利用者認証方法、および利用者認証プログラム
JP2010211296A (ja) * 2009-03-06 2010-09-24 Rohm Co Ltd 個人認証システム
CN102447837A (zh) * 2009-06-16 2012-05-09 英特尔公司 手持装置中的摄像机应用
US9378410B1 (en) 2014-12-15 2016-06-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acilitating legal approval of digital images
US10764301B2 (en) * 2015-11-17 2020-09-01 Oath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user location
CN107135348A (zh) * 2016-02-26 2017-09-05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拍摄对象的识别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照相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6153A (ja) 2000-03-22 2001-09-28 Toshiba Corp 顔画像認識装置および通行制御装置
US6959874B2 (en) * 2001-02-23 2005-11-01 Bardwell William E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ing biometric images and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stored on a magnetic strip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JP2003259166A (ja) 2002-02-28 2003-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電話機
KR20030093464A (ko) * 2002-06-03 2003-12-11 (주)아이엠에이테크놀로지 얼굴인식을 이용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보안 인증방법
KR100816602B1 (ko) 2003-02-13 2008-03-24 닛본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사칭 검출 장치 및 사칭 검출 방법
WO2004088590A1 (ja) * 2003-03-28 2004-10-14 Fujitsu Limited 撮影装置および個人識別システム
US20040228505A1 (en) * 2003-04-14 2004-11-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characteristic portion extraction metho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device
JP2005063342A (ja) 2003-08-20 2005-03-10 Nec Corp カード使用者確認システム、カード使用者確認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317465B2 (ja) * 2004-02-13 2009-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顔識別装置、顔識別方法及び顔識別プログラム
JP2005236513A (ja) 2004-02-18 2005-09-02 Fujinon Corp 撮像装置
JP4245151B2 (ja) 2004-02-26 2009-03-25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使用制限機能付携帯電話機および該機を使用制限する方法
JP2005310069A (ja) * 2004-04-26 2005-11-04 Fuji Xerox Co Ltd 認証装置、認証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040151A (ja) 2004-07-29 2006-02-09 Toshiba Corp 顔認証装置、顔認証方法および通行制御装置
JP4548218B2 (ja) * 2005-05-24 2010-09-22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顔認証装置
JP4793179B2 (ja) * 2005-11-14 2011-10-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5831A (zh) * 2019-12-23 2021-07-09 阿尔派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认证方式的决定方法以及认证方式的决定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49589A (ja) 2007-09-27
KR100874066B1 (ko) 2008-12-12
JP4747894B2 (ja) 2011-08-17
EP1835433B1 (en) 2012-11-14
CN100538717C (zh) 2009-09-09
US20070220267A1 (en) 2007-09-20
EP1835433A1 (en) 2007-09-19
KR20070093809A (ko) 2007-09-19
US8065528B2 (en) 2011-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04884B (zh) 身份认证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10166241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storage mediums and terminal devices for authentication
US8724856B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omparing images
CN101038613A (zh) 认证装置、认证方法、认证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US9311466B2 (en) User authentication for social networks
KR101624575B1 (ko) 모바일 상거래에서의 사용자 아이덴티티 증명
CN1834986A (zh) 面部认证装置、控制方法、程序、电子设备及记录介质
US20200104567A1 (en) Obstruction detection during facial recognition processes
US10769415B1 (en) Detection of identity changes during facial recognition enrollment process
JP2021517303A (ja) 閾値ベースのマッチングによる遠隔ユーザの身元確認
US20210165865A1 (en) Identification system enrollment and validation and/or authentication
JP2007506504A (ja) 身元確認方法
CN101038614A (zh) 认证装置、认证方法、认证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
US20220092163A1 (en) Ad-hoc human identity analtyics prior to transactions
US20220092161A1 (en) Document signing and digital signatures with human as the password
US20200082155A1 (en) Hybrid mode illumination for facial recognition authentication
US20220092164A1 (en) Machine learning lite
JP2007135149A (ja) 移動携帯端末
JP4544026B2 (ja) 撮像装置、携帯端末
US2011020624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biometric security
JPWO2017170384A1 (ja) 生体データ処理装置、生体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生体データ処理方法、生体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生体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する記憶媒体
TW201828152A (zh) 特徵圖像的獲取方法及獲取裝置、使用者認證方法
CN108964921A (zh) 认证系统、认证方法和服务服务器
EP3398108A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sual privacy protection for mobile and wearable devices
JP7337094B2 (ja) 固体撮像装置、固体撮像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