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7921A - 摆动式滑门系统 - Google Patents

摆动式滑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7921A
CN101037921A CNA2006101495844A CN200610149584A CN101037921A CN 101037921 A CN101037921 A CN 101037921A CN A2006101495844 A CNA2006101495844 A CN A2006101495844A CN 200610149584 A CN200610149584 A CN 200610149584A CN 101037921 A CN101037921 A CN 101037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pulley
hawser
operation hawser
opening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95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7921B (zh
Inventor
内潟敏明
荒尾透
须江康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412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21799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7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7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7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792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摆动式滑门系统被提供,它具有包括被缠绕在分别地被提供在车体侧上和包括平行连接部件和门滑动机构的门侧的滑轮上的打开操作缆绳,并且它在一端被附加到位于门关闭方向上的门滑动机构的端部和在另一端被附加到张紧鼓轮,在不同于打开操作电缆被缠绕在其上的方向的方向上被缠绕在滑轮上并且在一端被附加到位于门打开方向上的门滑动机构的一端部和在其另一端到张紧鼓轮上的关闭操作缆绳,和用于旋转地驱动张紧鼓轮的驱动电动机的开关驱动机构。

Description

摆动式滑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摆动式滑门系统,其中门电动地开关,开关设置在车辆侧面板上的进出口,以进入和退出车辆。
                               背景技术
一种自动的滑动门机构在JP-A-07-76224中被描述,其中滑动门设置在诸如有仓门式后背的汽车或客货两用车的车辆上。自动的滑动门机构具有固接在车辆的滑动门上和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滑动导轨,保持滑动导轨并由可旋转地连接到车辆主体上的臂保持的滑动导轨引导,用于向车辆的内部和外部旋转臂的摆动驱动装置,和除了摆动驱动装置外,还设置有由滑动导轨引导保持的滑动驱动装置,用来移动固定在其上的滑动门和滑动导轨,由此,通过设置独立操作来分别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移动滑动门和向车辆的内侧和外侧旋转的驱动装置,最佳的驱动力和移动时间能够被设置,使得在提高纵向移动速度的同时降低向内和向外旋转速度。
在JP-A-07-76224中,由于多个驱动源被用来开关滑动门以及在驱动装置中使用的用于移动滑动门驱动机构属于使用滚珠丝杠、齿条齿轮或此类传动的啮合类型,自动的滑动门机构的尺寸将被大,其生产成本将被增加,并且用于驱动多个驱动源的控制系统将被复杂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实现控制系统简化的同时抑制机构尺寸的增大和在其生产成本上的增加的摆动式滑门系统。
为了达到此目标,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摆动式滑门系统,该系统包含:
门滑动机构,其中被整体地连接到安装在车体上的门的内壁上的导轨被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支架上;
平行连接部,包含至少两个臂,所述臂在其一端和其另一端以可水平旋转地方式分别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车体侧上和导轨支架上,和
开关驱动机构,包含:
打开操作缆绳,所述打开操作缆绳沿第一方向缠绕在设置在车体侧和具有平行连接部件和门滑动机构的门侧的滑轮上,并且所述打开操作缆绳在其一端沿门关闭方向被连接到门侧端部上且在其另一端被连接到车体侧的张紧鼓轮上。
沿不同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二方向上缠绕在至少一个滑轮上的关闭操作缆绳,并且所述关闭操作缆绳在其一端沿门打开方向上被连接到门侧端部上和在其另一端被连接到张紧鼓轮上;和
可操作来驱动张紧鼓轮的驱动电动机。
利用这种结构,由于门仅有一个驱动系统,驱动系统的布局配置被改善,并且能够实现简化的驱动系统同时抑制机构尺寸和其生产成本的增大。此外,由于驱动和传输系统不是通过啮合部件的接合而是通过滑轮和缆绳来实现,所以在门被开关时门的平滑的开关操作能够被实现。
滑轮可以包括被提供在车体侧和打开操作缆绳被缠绕在其上的第一滑轮,被提供在车体侧和关闭操作缆绳被缠绕在其上的第二滑轮,和被提供在臂之一上和打开操作缆绳和关闭操作缆绳被缠绕在其上的第三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可以相对于臂之一的最大的旋转角度的二等分线大体轴对称地被配置。
这种情况下,由于每个被缠绕在两个滑轮的周围的缆绳的移动距离在门摆动之前和之后变得相等,不必提供防止松弛机构,并且具有这种简单的结构门能够被平滑地开关操作。此外,由于开关操作缆绳的移动距离是相等的,门能够通过简单的驱动系统被电气化。
当臂之一占据二等分线上位置时在第一滑轮和第三滑轮之间的距离可以被定义为A。当门在打开状态时此距离可以被定位为B。当门在关闭状态时此距离可以被定义为C。第一和第三滑轮可以被安排以致2A=B+C被建立或基本被建立。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门的摆动期间缆绳的移动距离变得相等,不必提供防止松弛机构,并且具有这种简单的结构门能够被平滑地开关操作。
摆动式滑门系统可以进一步包含门负荷支撑臂,包含:通过第一垂直销在其一端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车辆体侧的第一支撑臂;和通过第二垂直销在其一端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上和通过垂直销在其另一端被支撑在位于门的重心附近的位置上的第二支撑臂。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门的倾斜能够不管门的滑动位置被门负荷支撑臂抑制,门能够被平滑地操作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摆动式滑门系统被应用到无中立柱的车辆的示意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显示被应用到图1中的车辆的后侧门的摆动式滑门系统的示意结构的侧视图。
图3A、3B和3C是说明摆动式滑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平面图,其中图3A显示门关闭位置,图3B显示门被摆动位置,以及图3C显示门打开位置。
图4是显示被应用到图1中所示的车辆的后侧门的摆动式滑门系统的示意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显示滑轮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关闭状态的门和打开状态的门之间的缆绳的移动距离不同的产生原因的示意图。
图7是显示在关闭状态的门和打开状态的门之间的缆绳的移动距离的不同的示图。
图8是显示相对二等分线滑轮的轴对称布置的示意图。
图9是显示在门的摆动期间缆绳的移动距离的不同的特别地选择的示图。
图10是说明在门的摆动期间缆绳的移动距离不同的产生原因的示意图。
图11是显示在门的摆动期间缆绳的移动距离不同的示图。
图12是显示在门的摆动期间不产生缆绳的移动距离不同的滑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本发明的摆动式滑门系统的实施例将被描述。
图1显示没有中立柱的四门有仓门式后背的汽车的车辆B的车体结构。构成门开口的前进出口1和后进出口3被形成在车辆B的左右侧的每一侧。这些前进出口1和后进出口3分别由前侧门2和后侧门4关闭和打开。图1显示车辆B的左侧。
每个前侧门2由其前端的上下两个位置上的铰链连接到车体,并且由上锁紧部i1和下锁紧部i2门闩和击针(没有显示)可分离地锁在顶侧导轨10和侧梁101上,上锁紧部i1和下锁紧部i2分别位于构成门2的旋转端的门2的后端。
后侧门4是摆动式滑门并且以可沿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后述的摆滑动单元U支撑,使得后侧门4以可移动到门关闭后进出口3的门关闭位置D1、比门关闭位置D1更向车辆外侧突出的门被摆动位置D2、以及比门摆动位置D2更向后的门打开位置D3的方式被支撑。在门关闭位置D1,通过使用分别在前端上锁紧部J1、前端下锁紧部J2和位于沿着后侧门4的后端的垂直方向的中间位置的后端锁紧部J3的门闩和击针(没有显示),后侧门4被可分离地锁在顶侧导轨10、侧梁101和后立柱102上。
挡风雨条(没有显示)沿着每个前侧门2和每个后侧门4的外围边被连续安装以保证它们对应的进出口1、3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车辆B为无柱结构或者没有设置中立柱的结构。
如在图2、4中所示,以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后侧门4的摆滑动单元U包括基座构件15,以及安装在基座构件15上的平行连接部件16、门滑动机构17、门负荷支撑臂18和开关驱动机构19,其中基座构件15被固接到位于作为车体的本体侧表面14中的后进出口3附近的安装基部141上。基座构件为角构件,具有由上下凸缘151、152和将上下凸缘连接在一起的垂直板部153限定的U形容纳空间e,并且下凸缘152被固接在安装基部141上。
平行连接部件16具有将沿着其移动轨迹摆动的后侧门4定位在单独位置的功能。该平行连接部件16包括导轨支架24、安装支架25和前臂31和后臂32,其中导轨支架24可滑动地安装在后述的通过多个辊子23固接到后侧门4的内面板21上的门支撑导轨22上,安装支架25以从其上突出的方式设置在下凸缘152上,前臂31和后臂32通过位于安装支架25上前后两个位置上的垂直销26在其一端以可水平旋转的方式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前臂31和后臂32通过位于安装支架25上前后两个位置上的垂直销28在各自的摆动端以可水平旋转的方式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
门滑动机构17采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门支撑导轨22与后侧门4的内面板21的内壁整体地连接,并且通过容纳在门支撑导轨22中的一对向下导向的导轨槽33中的多个辊子23,门支撑导轨22被放置为在导轨支架24上滑动。门支撑导轨22具有限定其中两个向下导向的导轨槽33并以沿车辆的纵向方向X在其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后侧门4上的横截面。该门支撑导轨22通过安装支架35在其一端被整体连接到内面板21上。安装支架35是具有关闭内面板21的内壁的中心主要部的形状的弯曲板构件并且在门的重心附近构成门侧枢轴部37,以及门枢轴销36被安装在门侧枢轴部37上。垂直地导向辊销38和水平地导向辊销39设置在导轨支架24的上表面上,沿各自的方向从导轨支架24上突出,水平可旋转的辊子23和垂直可旋转的辊子23分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垂直地导向辊销38和水平地导向辊销39上。此外,辊子23以辊子23的松动被限制的方式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一对向下导向的导轨槽33中。前臂31和后臂32的摆动端通过垂直销28分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导轨支架24的向下导向的壁上的前后两个位置上。
门负荷支撑壁18包括以从门负荷支撑壁18向上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基座构件15的下凸缘152上的枢轴基座42、被支撑在枢轴基座42和上凸缘151之间的垂直销43、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其最接近端的垂直销43上的第一支撑臂44、通过垂直销45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第一支撑臂44的旋转端上的第二支撑臂46、和通过垂直导向的门枢轴销36可枢轴旋转地支撑位于后侧门4的重心位置上的第二臂46的另一端的门侧枢轴部37。
这里,基座构件15通过垂直销43可枢轴旋转地支撑门负荷支撑臂18,门负荷支撑臂18的门侧枢轴部37通过垂直销36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后侧门4,由此门负荷支撑臂18能够以足够的垂直刚度被确保的状态,即在门的重心上的负荷总是能够传递到基座构件15的枢轴基座42上,以通过支撑后侧门4移动到任意位置上的门的负荷来限制后侧门4的倾斜。
开关驱动机构19包括设置在上下凸缘151、152之间限定电动机的容纳空间e的最里面的电动机50和被同一电动机50驱动的作为张紧构件的张紧鼓轮52,被分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基座构件15和固接到基座构件15的支架(没有显示)上的静滑轮P1、P2,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前臂31上的臂侧滑轮P3,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门支撑导轨22上的门侧滑轮P4,分别设置在作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撑构件的门支撑导轨22的前后端的前后缆绳停止件47、48,前后端构成门支撑导轨22的两端,被连接到前缆绳停止件并且触及张紧鼓轮52的打开操作缆绳49,和被连接到后缆绳停止件48并且触及张紧鼓轮52的关闭操作缆绳51。张紧鼓轮52构成独立地张紧打开操作缆绳49和关闭操作缆绳51的双鼓轮,并且以如下的方式张紧和馈出缆绳,即当张紧打开操作缆绳49时关闭操作缆绳51被馈出、而当张紧关闭操作缆绳51时打开操作缆绳49被馈出,从而各自的缆绳的长度变得相等。
如在图3A到3C中粗实线所示,被连接到前缆绳停止件47的打开操作缆绳49通过门侧滑轮P4的外表面部、臂侧滑轮P3内表面部、静滑轮P1和静滑轮P2到达张紧鼓轮52。
如在图3A到3C中粗双点划线所示,被连接到后缆绳停止件48的关闭操作缆绳51通过门侧滑轮P4的内表面部、臂侧滑轮P3外表面部和静滑轮P2到达张紧鼓轮52。即,由于打开操作缆绳49和关闭操作缆绳51被缠绕在滑轮P2、P3、P4上,这些滑轮每个被制成共轴的双滑轮。
被开关驱动机构19的电动机50驱动的张紧鼓轮52被连接到控制器(没有显示)。当收到打开门命令时,控制器输出打开锁紧命令到后侧门4的前端上锁紧部J1、前端下锁紧部J2和后端锁紧部J3以打开关闭后进出口3的后侧门4的锁紧。
进一步,当收到基于开门命令的开门输出时,控制器驱动张紧鼓轮52以使粗实线所示的打开操作缆绳49能够张紧和粗双点划线所示的关闭操作缆绳51能够馈出。当此发生时,在与保留在图3A中所示的门关闭位置D1的后侧门4结合的门支撑导轨22(保留在导轨前位置R1)上,前缆绳停止件47通过打开操作缆绳49向后拉,并且当此发生时,前后臂31、32分别绕一对前后内侧旋转中心a1、a2向外摆动,以相应地向外摆动外侧旋转中心b1、b2,由此后侧门4被保持在图3B中所示的门被摆动位置D2(门支撑导轨22保留在导轨中间位置R2)。当前缆绳停止件47被打开操作缆绳49进一步拉向后侧,致使门支撑导轨22和后侧门4相对于导轨支架24滑动到后侧,由此后进出口3被打开,并且后侧门4被保持在图3C中所示的门打开位置D3(门支撑导轨22保留在导轨后面位置R3)。在门打开操作期间张紧鼓轮52用以张紧粗双点划线所示的关闭操作缆绳51。当后侧门4被保持在图3C中所示的门打开位置D3时,允许车辆的乘客通过后进出口3进出车辆。
另一方面,当基于关门命令的关闭门输出被控制器(没有显示)收到时,电动机50被促动来旋转地驱动能够张紧粗双点画线所示的关闭操作缆绳51和馈出粗实线所示的打开操作缆绳49的张紧鼓轮52。当此发生时,在与保留在图3A中所示的门打开位置D3的后侧门4结合的门支撑导轨22上,后缆绳停止件48通过关闭操作缆绳51朝前拉,和当此发生时,致使门支撑导轨22和后侧门4相对于导轨支架24滑动到前侧,由此后侧门4到达图3B中所示的门被摆动位置D2。当后缆绳停止件48被关闭操作缆绳51进一步朝前拉时,前后臂31、32分别绕前后两个内侧旋转中心a1、a2摆动,以相应地向内摆动外侧旋转中心b1、b2,由此后侧门4到达图3A中所示的门关闭位置D1(门支撑导轨22保留在导轨前侧位置R1)。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由于后侧门的开关操作能够通过开关驱动机构19的驱动电动机50驱动而以上述方式,驱动系统的布局实施得到改善,并且控制系统能够被简化同时抑制开关驱动机构19尺寸的增大以及其生产成本的增加。此外,由于驱动和传输系统的实现不是通过部件的啮合而是通过多个滑轮P1到P4的旋转协同打开操作缆绳49和关闭操作缆绳51的运动,在门试图被开关时后侧门的开关运动能够变得平滑。此外,由于后侧门4的倾斜能够被门负荷支撑臂18抑制而与门的滑动位置无关,当门被开关时后侧门4的开关运动能够变得更平滑。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滑轮的布置。
图5是显示滑轮P1,P2和组成平行连接部件的前臂31的外围的结构的代表性示图。如图5所示,缠绕打开操作缆绳49的滑轮P1和缠绕关闭操作缆绳51的滑轮P2相对于二等分线L被轴对称的配置,该二等分线L通过前臂31的旋转中心a1同时将由当门在关闭状态时所获得到前臂31的位置和当门在打开状态时所获得到前臂31的位置形成的最大旋转角度一分为二。进一步,当使得打开操作缆绳49从设置在前臂31上的滑轮P3分离和当前臂31占有门关闭状态和门被开状态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打开操作缆绳49抵接滑轮P1之间的打开操作缆绳49的跨距是A,在打开操作缆绳49从滑轮P3分离和当门在门被打开状态时打开操作缆绳49抵接滑轮P1之间的打开操作缆绳的跨距是B,在打开操作缆绳49从滑轮P3分离和当门在门被关闭状态时打开操作缆绳49抵接滑轮P1之间的打开操作缆绳49的跨距是C时,滑轮P1,P2以2A=B+C建立的方式配置。注意由于滑轮P1和滑轮P2相对于前臂31的最大旋转角度的二等分线L轴对称的配置,当使得关闭操作缆绳51从设置在前臂31上的滑轮P3分离和当前臂31占有门被关闭状态和门被打开状态之间的中间位置时关闭操作缆绳51抵接滑轮P2之间的关闭操作缆绳51的跨距是A,在关闭操作缆绳51从滑轮P3分离和当门在门被打开状态时关闭操作缆绳51抵接滑轮P2之间的打开操作缆绳的跨距是B,在关闭操作缆绳51从滑轮P3分离和当门在门被关闭状态时打开操作缆绳49抵接滑轮P2之间的关闭操作缆绳51的跨距是C时,2A=B+C的关系也成立。
在如根据滑轮和缆绳被用于滑动和摆动的连接系统中的本实施例的驱动和传递系统被使用的情形下,存在开关后侧门4所需的相应的打开操作缆绳49和关闭操作缆绳51的总移动距离互相不相同并且在后侧门4摆动时打开操作缆绳49的张紧距离合关闭操作缆绳51的馈出距离互相不相同的情况。
这里,为了基于涉及的独立的滑轮之间的简化的位置关系的描述的目的,为了方便描述将被基于滑轮的旋转中心。
首先,缆绳的总移动距离之间的不同将参考图6和7被描述。当滑轮P1,P2的布置未被考虑时,从前臂31的旋转中心a1到滑轮P1的旋转中心O1和滑轮P2的旋转中心O2的距离如图6所示互不相同。
当使得从旋转中心O3到旋转中心O2的距离在门在门被打开状态时是Z且从旋转中心O3到旋转中心O2的距离在门在门被关闭状态时是Y时,打开操作缆绳49的张紧距离变成距离C-距离B,而关闭操作缆绳51的馈出距离变成距离Z-距离Y。距离之间的不同如图6所示。图6显示了当后侧门从4从图3A所示的关闭状态移动到图3B所示的打开状态时打开操作缆绳49和关闭操作缆绳51之间的不同。在图中,a表示当后侧门4被操作从关闭状态到被打开时打开操作缆绳49的移动距离,b表示当后侧门4被操作从关闭状态到被打开时关闭操作缆绳51的移动距离,并且c表示两条缆绳的移动距离之间的不同。
为了消除象这种缆绳的移动距离之间的不同,如图8所示,打开操作缆绳49缠绕滑轮P1和关闭操作缆绳51缠绕滑轮P2相对于将前臂31的旋转角一分为二且通过前臂31的旋转中心a1的二等分线L轴对称的配置。因此,距离C=距离Z,并且距离B=距离Y。馈出距离变成距离Z-距离Y→距离C-距离B。即,打开操作缆绳49的张紧距离合关闭操作缆绳51的馈出距离变成C-B。
如图8所示,由于当后侧门4在门关闭状态和门打开状态(后侧门摆动之前和之后)时缆绳的移动距离变得相等,所以不必提供松弛预防机构,并且门的开关操作能够通过简单的配置被平滑的实施。另外,由于打开操作缆绳49和关闭操作缆绳51的移动距离相等,后侧门4的电气化能够通过简单的驱动系统被实现,即,驱动电动机50和张紧鼓轮52。另外,当滑轮P1,P2被轴对称的放置时,缆绳的移动距离之间的距离在关闭和打开状态之间的中间点变成最大而在打开状态变成0。
接下来,当发明的发明者观察摆滑动单元的操作时,在后侧门4摆动时在打开操作缆绳49的张紧距离和关闭操作缆绳51的馈出距离之间产生的不同被发现,其在门摆动时产生在如图9所示的松弛。这是因为,如图10所示,当后侧门4从关闭状态被摆动到中间位置(中间位置→打开位置)(当作为整体考虑时缆绳的移动距离相等)时,缆绳之间在移动距离上的不同被产生。当滑轮P1,P2被轴对称的配置时,打开操作缆绳49的移动距离(关闭状态→中间位置)=关闭操作缆绳51的移动距离(中间位置→打开状态)。
即,当后侧门4从关闭状态移动到中间点时单个缆绳的移动距离变成距离C-距离A≠距离X-距离Y。与此相反,当后侧门4从中间点移动到打开状态时单个缆绳的移动距离变成距离A-距离B≠距离Z-距离X。象这样发生的移动距离的不同如图11所示。在图11中,a表示当后侧门从关闭状态移动到中间位置时单个缆绳的移动距离,b表示当后侧门从中间位置移动到打开状态时单个缆绳的移动距离,并且c表示当后侧门从关闭状态移动到打开状态时单个缆绳的移动距离。
为了消除缆绳的移动距离之间的不同,滑轮P1,P2配置,如图12所示,用这种方式来实现2A=B+C。即,当后侧门4从关闭状态移动到中间位置且从中间位置移动到打开状态时打开操作缆绳49的张紧距离是距离C-距离A,而关闭操作缆绳51的馈出距离就变成距离X-距离Y→距离A-距离B。因此,距离C-距离A=距离A-距离B。因此,2A=距离B+距离C被建立。
因此,当使得从滑轮P3的旋转中心O3到滑轮P1的旋转中心O1的距离在前臂31占有门关闭状态和门打开状态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是A,在门在门打开状态时是B,并且从旋转中心O3到旋转中心O1的距离在门在门关闭状态时是C时,在打开操作缆绳49和关闭操作缆绳51的移动距离通过相对于二等分线L轴对称的放置滑轮P1和滑轮P2并且以2A=B+C被建立的方式放置相同的滑轮变成相等。因此,不必提供松弛防止机构,并且门的开关操作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被平滑地实施。另外,由于开关操作缆绳的移动距离相等,门的电气化能够通过简单的驱动系统被实现。另外,即使轻微的松弛产生,假设开关驱动机构是这样从而操作没有任何问题,则滑轮P1,P2,P3可以被充分的轴对称的放置并且是以关系式2A=B+C是充分的被建立或2A≒B+C的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摆动式滑门系统被应用到后侧门4,但是当摆动式滑门系统应用到前侧门2或同时用应到前侧门2和后侧门4两者时,将会得到相同的优点。另外,摆动式滑门应用摆动式滑门系统车辆类型不限于中立柱未设置在其车体侧的车辆类型,并且当本发明的摆动式滑门系统应用到中立柱设置其车体侧上的车辆时,也会得到相同的优点。

Claims (4)

1、一种摆动式滑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门滑动机构(17),该门滑动机构(17)中导轨(22)被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支架(24)上,所述导轨(22)被整体地连接到安装在车体上的门的内壁上;
平行连接部件(16),包含至少两个臂,所述两个臂的一端以可水平旋转的方式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车体侧上,而其另一端以可水平旋转的方式被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导轨支架(24)上;和
打开和关闭驱动机构,包含:
打开操作缆绳(49),该打开操作缆绳(49)沿第一方向缠绕在设置在车体侧和具有所述平行连接部件(16)和所述门滑动机构(17)的门侧的滑轮上,并且所述打开操作缆绳(49)的一端沿门关闭方向被连接到门侧端部且其另一端被连接到设置在车体侧上的张紧鼓轮(52)上。
关闭操作缆绳(51),该关闭操作缆绳(51)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缠绕在至少一个所述滑轮上,并且所述关闭操作缆绳(51)的一端沿门打开方向上被连接到门侧端部且其另一端被连接到所述张紧鼓轮上;和
可操作来驱动所述张紧鼓轮(52)的驱动电动机(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式滑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包括:
设置在车体侧并被所述打开操作缆绳(49)缠绕的第一滑轮;
设置在车体侧并被所述关闭操作缆绳(51)缠绕的第二滑轮;和
设置在在所述臂中的一个上并被所述打开操作缆绳(49)和所述关闭操作缆绳(51)缠绕的第三滑轮,和
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相对于所述臂中的一个的最大旋转角度的二等分线大体轴对称地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动式滑门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臂中的一个占据所述二等分线上的位置时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之间的距离定义为A,
当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距离定义为B,
当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距离定义为C,且
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三滑轮被安排为使得2A=B+C的关系成立或基本成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摆动式滑门系统,进一步包括:
门负荷支撑臂(18),包含:
第一支撑臂(44),该第一支撑臂(44)的一端通过第一垂直销(43)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车体侧;和
第二支撑臂(46),所述第二支撑臂(46)的一端通过第二垂直销(44)可枢轴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臂(44)的另一端上,且其另一端通过垂直销(36)支撑在门的重心附近的位置。
CN2006101495844A 2005-11-21 2006-11-21 摆动式滑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7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36129 2005-11-21
JP2005-336129 2005-11-21
JP2005336129A JP4404045B2 (ja) 2005-11-21 2005-11-21 オート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システム
JP2006041286A JP2007217998A (ja) 2006-02-17 2006-02-17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装置
JP2006041286 2006-02-17
JP2006-041286 2006-0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7921A true CN101037921A (zh) 2007-09-19
CN101037921B CN101037921B (zh) 2010-12-08

Family

ID=38201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958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7921B (zh) 2005-11-21 2006-11-21 摆动式滑门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04045B2 (zh)
CN (1) CN10103792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0385A (zh) * 2008-08-25 2010-03-03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滑动门以及可调节的扶手的汽车
CN101736983A (zh) * 2008-11-21 2010-06-1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门的同步单轨运动系统
CN102102473A (zh) * 2009-12-17 2011-06-22 杜拉汽车车身及玻璃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滑动门
CN101513827B (zh) * 2008-02-18 2012-08-29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摇摆式滑动门的开关装置
CN101736982B (zh) * 2008-11-21 2014-01-0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门的同步运动系统
CN109070940A (zh) * 2016-03-25 2018-12-21 雷诺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的带有车门开口的侧向组件及相关联的组装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8557B2 (en) 2007-08-20 2010-09-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unguided four-bar rear door articulating and sliding mechanism
US7950719B2 (en) 2007-09-14 2011-05-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ual hinge rear door articulating and sliding system
US7980621B2 (en) 2007-09-14 2011-07-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rear door articulating mechanism
US7950109B2 (en) 2007-09-14 2011-05-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180 degree rear door articulating mechanism
JP4508228B2 (ja) * 2007-10-25 2010-07-2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ドアの開閉装置
US8096606B2 (en) 2008-10-20 2012-01-17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Door-opening device in a vehicle sliding door
US7856759B2 (en) 2008-12-18 2010-12-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al action power drive unit for a vehicle door
US7918492B2 (en) 2009-01-05 2011-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oor belt and cam articulating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405155B (de) * 1997-04-28 1999-06-25 Ife Gmbh Schwenkschiebetür für fahrzeuge
DE19819421C2 (de) * 1998-04-30 2001-11-08 Kiekert Ag Schiebetürantrieb für die Schiebetür eines Kraftfahrzeuges
FR2847612B1 (fr) * 2002-11-25 2007-02-23 Wagon Automotive Snc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motorise d'un dispositif d'obtutation, tel qu'une porte coulissante, d'une baie menagee dans un vehicule, portiere et vehicule correspondant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3827B (zh) * 2008-02-18 2012-08-29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摇摆式滑动门的开关装置
CN101660385A (zh) * 2008-08-25 2010-03-03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滑动门以及可调节的扶手的汽车
CN101660385B (zh) * 2008-08-25 2013-12-11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滑动门以及可调节的扶手的汽车
CN101736983A (zh) * 2008-11-21 2010-06-16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门的同步单轨运动系统
CN101736982B (zh) * 2008-11-21 2014-01-0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门的同步运动系统
CN101736983B (zh) * 2008-11-21 2014-06-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门的同步单轨运动系统
CN102102473A (zh) * 2009-12-17 2011-06-22 杜拉汽车车身及玻璃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滑动门
CN102102473B (zh) * 2009-12-17 2015-07-01 杜拉汽车车身及玻璃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滑动门
CN109070940A (zh) * 2016-03-25 2018-12-21 雷诺股份公司 机动车辆的带有车门开口的侧向组件及相关联的组装方法
CN109070940B (zh) * 2016-03-25 2021-08-17 雷诺股份公司 车身侧板组件及没有中柱的车辆的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04045B2 (ja) 2010-01-27
CN101037921B (zh) 2010-12-08
JP2007138630A (ja) 2007-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7921A (zh) 摆动式滑门系统
US7559597B2 (en) Vehicle roof automatic opening/closing device
CN201842021U (zh) 车用脚踏板设备及其伸缩装置
CN1270044C (zh) 平拉门装置
CN1318683A (zh) 串列滑门的操作器
JP4447633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自動開閉装置
CN1391631A (zh) 窗和门的闭合机构
CN1791729A (zh) 铰链装置
CN101037083A (zh) 全景车顶
JP2016538441A (ja) 乗用車の側面ドア開口部用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を有する乗用車
CN100447020C (zh) 机械式车辆上车随动踏板
CN101066662A (zh) 用于卷帘的夹卷装置和用于车辆顶篷的卷帘系统
CN211397129U (zh) 一种单电机控制式塞拉门装置
CN202187650U (zh) 一种塞拉门螺旋双摇杆复合铰槽型凸轮组合空间机构
CN101890895A (zh) 车用电动天窗直线移动机构
CN1693114A (zh) 为残疾人配置在车辆上的升降装置
JP2007217998A (ja) スイングスライド装置
CN103847750B (zh) 轨道车辆头部可开闭式前罩
CN201902080U (zh) 一种新型汽车门锁
CN201495891U (zh) 汽车侧围上滑槽机构
CN102268949A (zh) 电动玻璃升降器
CN2549132Y (zh) 电动塞拉门
JP4972800B2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自動開閉装置
CN101774342B (zh) 全景车窗
CN201262009Y (zh) 绳轮式玻璃升降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