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7908B - 车门把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门把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7908B
CN101037908B CN2007100873559A CN200710087355A CN101037908B CN 101037908 B CN101037908 B CN 101037908B CN 2007100873559 A CN2007100873559 A CN 2007100873559A CN 200710087355 A CN200710087355 A CN 200710087355A CN 101037908 B CN101037908 B CN 101037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and
connector
substrate
electrode
out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873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7908A (zh
Inventor
谷本哲朗
永田浩一
虫明荣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783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3501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7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7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7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7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门把手装置,包括第一把手构件(30)和第二把手构件(31),第一把手构件(30)由树脂制成并形成有容纳部分(33),容纳部分(33)容纳电子元件(6,21,34)并相对外板设置,第二把手构件(31)覆盖容纳部分并组装到第一把手构件。沿车辆宽度方向突出并穿透外板的第一连接器(39)设置于第一把手构件的端部。基板(44)在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的端子(43)和电子元件的端子(41,42)的状态下容纳在容纳部分内,其中基板安装有连接到电子元件的控制电路(15)。

Description

车门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打开/关闭车门的车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公开安装在车门外板上以从这里向外突出并操作用于打开/关闭车门的已知的车门把手。内嵌于车门把手的电子元件经配线连接到设置于车门把手外侧的控制单元。例如,根据DE19633894C(第3-5栏;图1)所述的车门把手,连接器30设置在臂部11的末端上以沿车辆纵向突出,提供臂部11以使其相对门板40朝向所述门内侧延伸。用于输出门锁信号的微型开关53设置在所述车门把手内,从而能够远程操作。微型开关53的端子由配线18连接到连接器30的端子。
就DE19633894C所述的车门把手构造而言,安装有与诸如内嵌于车门把手的微型开关等电子元件连接的控制电路的基板没有设置在车门把手内。因此,电子元件的端子经配线连接到连接器的端子,且电子元件必须通过连接器连接到设置于车门把手外侧的基板,这使得组装操作复杂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把手装置,其中连接器配置为使得基板安装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联接到内嵌于车门把手的电子元件、并可连接到电子元件的端子和连接器端子。
依据前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把手装置,其包括:把手外部,所述把手外部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门的外板的外侧;抓握部分,所述抓握部分设置于所述外板和所述把手外部之间,且所述抓握部分和所述外板之间存在空间;转动部分,所述转动部分从所述把手外部的第一端部延伸进所述车门内并穿透所述外板且由固定于所述外板内侧的支撑构件可转动地支撑;操作部分,所述操作部分从所述把手外部的第二端部延伸进所述车门内并穿透所述外板,所述操作部分操作车门打开/关闭机构;第一把手构件,所述第一把手构件由树脂制成并形成有容纳部分,所述容纳部分容纳电子元件并相对所述外板设置;第二把手构件,所述第二把手构件覆盖所述容纳部分并组装到所述第一把手构件,并且所述转动部分和所述操作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把手构件和所述第二把手构件中的任一个处。所述第一把手构件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和基板容纳部分,所述第一连接器沿车辆宽度方向突出并穿透所述外板,所述基板容纳部分在电路板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子和所述电子元件的端子的状态下容纳安装有连接到所述电子元件的控制电路的基板。所述基板容纳部分在所述基板容纳于其内的状态下由所述第二把手构件覆盖。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基板容纳部分形成于所述转动部分和所述抓握部分之间。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用容纳部分所形成的树脂制成的第一把手构件上,第一连接器设置于车门把手位于转动中央侧的端部,以沿车辆宽度方向穿透车门的外板并朝向车门内侧突出。安装有连接到电子元件的控制电路的基板在所述基板连接到所述电子元件的端子和第一连接器的端子的状态下容纳在容纳部分内。因此,因为不必经配线连接电子元件、基板和连接器的各个端子,所以可易于实现组装车门把手本身和将车门把手组装到车门。
附图说明
从下列参照了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特点和特征,其中:
图1是设置有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装置的车门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所述车门把手装置的车载发射和接收装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所述车门把手装置的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装置沿图1的线IV-IV的纵向截面图。
图5是局部示出所述车门把手的截面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4的线VI-VI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4的线VII-VII的截面图。
图8是沿图4的线VIII-VIII的截面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装置的转动侧端部的局部纵向截面图。
图10是沿图9的线X-X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树脂制造的端子保持体被固定在基板容纳部分的底壁上的示例图,所述树脂制造的端子保持体通过穿过连接器的端子而由夹物模压形成。
图12是示出树脂制造的端子保持体被固定在基板容纳部分的底壁上的另一示例图,所述树脂制造的端子保持体通过穿过连接器的端子而由夹物模压形成。
图13是局部示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装置一部分的截面的平面图。
图14是沿图13的线XIV-XIV的截面图。
图15是从图13的XV方向所观察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所示出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1附接其上的车辆2的车门3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受到操作以打开/关闭车门3的抓握型车门把手1附接到车门3的外板4(例如,由金属制造)上,以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突出。车门把手1具有大致弯曲的中空结构。车门把手1的第一端部由外板4支撑从而转动,且丰门把手1的第二端部包括操作部分,所述操作部分操作车门打开/关闭机构,穿透外板4以定位于车门3内部。虽然图1所示的车门3是车辆2的侧门,但车门把手1可附接到后门上。
图2是示出用于车门把手1的车载发射和接收装置5的示例的框图,所述车载发射和接收装置5用于作为车门把手装置的也称作智能启闭锁系统的无需钥匙的启闭锁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车载发射和接收装置5包括内嵌于车门把手1的发射天线6(即,用作电子元件)。发射天线6连接到发射部分7,其附接到车辆2车门3附近的框架上。发射部分7连接到门锁ECU8。
门锁ECU8向发射部分7发送请求编码,且通过调制所述请求编码所形成的具有例如134KHz频率的请求信号从发射天线6发射到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9。在车辆2里,接收天线10例如内嵌于在车厢内所设置的后视镜内。来自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9的具有例如300MHz频率、并由接收天线10接收的信号在接收部分11被解调并被输入门锁ECU8内。门锁ECU8连接到存储器12。各种彼此不相同的多个编码,例如请求编码和应答器ID编码或类似编码,存储在存储器12内。存储器12是保留所存储的信息——即使在断电时亦如此——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EEPROM。
门锁ECU8连接到马达驱动电路14,马达驱动电路14启动设置在车门打开/关闭机构上的马达13。当将闭锁信号或解锁信号从闭锁/解锁信号电路15输入到门锁ECU8时,门锁ECU8将马达正常转动信号或马达反向转动信号分别输出到马达驱动电路14,以闭锁或解锁车门打开/关闭机构。闭锁/解锁信号电路15包括闭锁信号电路和解锁信号电路,并连接到设置在车门把手1处的、用于解锁的电容传感器21(即,用作电子元件)和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22(即,用作电子元件)。
图3示出显示所述智能启闭锁系统的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9的示例的框图。所述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9包括发射天线16和接收天线17。发射天线16和接收天线17连接到发射/接收电路18。发射/接收电路18连接到用于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的ECU19。具有例如134KHz的频率、自车载发射和接收装置5发射并由接收天线17接收的请求信号在发射/接收电路18被解调以输入用于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的ECU19内。用于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的ECU19将从存储器20读取出的应答器ID编码供给发射/接收电路18,所述应答器ID编码在发射/接收电路18内被解调,以作为具有例如300MHz频率的信号从发射天线16发射到车载发射和接收装置5。
具有例如134KHz频率的请求信号,持续地从所述智能启闭锁系统的车载发射和接收装置5的发射天线6发射到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9,且当接收到所述请求信号时,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9通过发送具有例如300MHz频率的信号应答车载发射和接收装置5,所述频率信号借助调制所述应答器ID编码而获得。具有300MHZ频率、由车载发射和接收装置5的接收天线10所接收的信号在接收部分11内被解调以输入门锁ECU8。门锁ECU8接收源自于便携式发射和接收装置9的存储器20的应答器ID编码,用存储器12内所存储的ID编码识别所述应答器ID编码,并在所述应答器ID编码和存储器12里的ID编码匹配时启动闭锁/解锁信号电路15。当例如用户的手等导体在闭锁/解锁信号电路15被启动的状态下,靠近或接触用于解锁的电容传感器21或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22时,闭锁/解锁信号电路15输出解锁信号或闭锁信号,且门锁ECU8依据所述解锁信号或闭锁信号将车门打开/关闭机构解锁或闭锁。
图4是沿图1的线IV-IV所剖得的截面图。如图4所示,车门把手1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定位于车辆2的车门3的外板4的外侧的把手外部23。抓握部分25形成于把手外部23上,容许外板4和抓握部分25之间存在空间24。转动部分26设置于把手外部23的第一端部上,穿透外板4以延伸进车门3内,并且受到借助螺钉49固定在外板4内侧上的支撑部分27的支撑从而转动(图6所示)。操作部分28设置于把手外部23的第二端部上,穿透外板4以延伸进车门3内,并且操作车门打开/关闭机构的杠杆29。
通过用螺钉32将树脂制造的第一把手构件30和树脂制造的第二把手构件31组装到一起来构造车门把手1,使得第一把手构件30从外板4侧封盖第二把手构件31的长凹陷部分。第一把手构件30由容纳部分33形成,其容放电子元件,面对外板4。转动部分26和操作部分28形成于第二把手构件31上,第二把手构件31组装到第一把手构件30并覆盖外壳部分33。为了外观将第二把手构件31的外表面涂漆。
用于解锁的电容传感器21的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发射天线6作为电子元件容放在容纳部分33内。通过绕容纳例如铁素体板、或无定形体等的树脂制造的壳卷绕线圈形成发射天线6。第一把手构件30的容纳部分33由保持部分35形成,其保持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发射天线6。亦即,通过将用于解锁的电极34插入到面对外板4的容纳部分33的底壁36上而由夹物模压形成第一把手构件30。通过将用于解锁的电极34插入到把手构件30上而由夹物模压形成的底壁部分用作将用于解锁的电极34保持在容纳部分33内的保持部分35的示例。如图5所示,为将发射天线6保持在容纳部分33内,包括位于其各末端上的接合部分的多个柱形突出部37设置于容纳部分33的位于底面上的底壁36处,所述底面定位于用于解锁的电极34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部,以在纵向上沿发射天线6的侧表面突出。柱形突出部37夹住发射天线6的两个侧面,并通过将发射天线6的上部表面和接合部分接合,将发射天线6保持在容纳部分33内。柱形突出37是将发射天线6保持在容纳部分33内的保持部分35的示例。利用保持用于解锁的电极的保持部分35,而不是将用于解锁的电极34夹物模压到底壁36内,接合用于解锁的电极34以支撑它的接合部分可形成于容纳部分33的底表面上。
如前述,容纳部分33容纳用于解锁的电容传感器21的用于解锁的电极34,用于解锁的电容传感器21探测外板4和用于解锁的电极34之间的电容变化,且用于解锁的电极34通过夹物模压受到底壁36的支撑。闭锁/解锁信号电路15的解锁信号电路部分探测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外板4之间的电容变化以输出车门解锁信号。
如图4-5所示,第一把手构件30包括形成于转动部分26和抓握部分25之间的基板容纳部分38。形成从基板容纳部分38的底壁沿车辆宽度方向突出、穿透外板4、并在车门3内的支撑部分27的侧壁之间延伸(如图7所示)的连接器39。进而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连接器39形成于转动部分26和抓握部分25之间。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22的用于闭锁的电极40通过夹物模压设置于基板容纳部分38的侧面壁内,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22探测外板4和用于闭锁的电极40之间的电容变化。同时,用于闭锁的电极40通过在所述侧壁内夹物模压形成为单个电极,如图8所示。可选择地,用于闭锁的电极40可不利用夹物模压而在以后的工序中进行组装。
用于解锁的电极34的端子(即,第二端子)41、用于闭锁的电极40的端子(即,第四端子)42以及连接器39的端子(即,第三端子)43自基板容纳部分38的底壁、沿车辆宽度方向、在基板容纳部分38内向外突出。为在基板44连接到用于解锁的电极34、用于闭锁的电极40和连接器39的端子的状态下保持安装有与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用于闭锁的电极40相连接的闭锁/解锁信号电路15的基板44,如图8所示,各自在其末端形成接合部分的多个接合突出部46设置在基板容纳部分38的底面。借助于接合突出部46的接合部分和基板44的接合孔的接合,基板44受到基板容纳部分38的支撑。接合突出部46是借助基板容纳部分38保持基板44的基板保持部分47的示例。
受到基板保持部分47支撑并容纳在基板容纳部分38内的基板44分别连接到待焊接的用于解锁的电极34、用于闭锁的电极40和连接器39的端子41、42、43。在容纳了基板44之后,基板容纳部分38在基板容纳部分38的侧壁接触第二把手构件31的两个侧壁的内壁的状态下用第二把手构件31封盖。第一把手构件30和第二把手构件31经螺钉32组装。连接器39耦联到与发射部分7连接的配线53的连接器52。
如图7所示,垫60设置于车门3的外板4和车门把手1之间。通过将自垫60突出的接合部分插入并接合在外板4上所形成的接合孔,垫60固定于外板4。垫60防止外板4在外板4接触车门把手1时受到由碰撞引发的损害。垫60包括隔壁部分61,隔壁部分61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延伸过连接器39的连接部分和连接器52,以覆盖自第一把手构件30突出所形成的连接器39的连接部分的顶部和底部,以及在组装状态下耦联到连接器39的连接器52。因此,因为设置于车门3的外板4和车门把手1之间的垫60延伸以覆盖第一把手构件30内所包括的连接器39和连接到连接器39的连接器52,所以防止了漏入车门3内的水通过连接器39的连接部分和连接器52泄漏进连接器39和连接器52内。
虽然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发射天线6的端子(即,第一端子)45经形成于基板44上的图案和连接器39连接到基板44并因此连接到发射部分7,但供电电路和发射部分7可改为安装于基板44上,例如可将驱动器安装于基板44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当例如用户的手等导体靠近或接触用于将车门把手1闭锁的电容传感器22的一部分时,闭锁/解锁信号电路15探测用于闭锁的电极40和外板4之间的电容变化以输出闭锁信号。替代前述构造,具有切点且借助操作按钮打开和关闭的按钮开关可设置在车门把手1,使得所述按钮能够从外面被推按,且在所述切点关闭后,所述闭锁信号被输入门锁ECU8内。在这些情况下,所述按钮开关连接到门锁ECU8的输入和输出电路,且仅有解锁信号电路安装于基板44上。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22和所述闭锁信号电路或所述按钮开关用作发射门锁信号的闭锁信号发射装置48。
如上所解释的,连接器39设置于第一把手构件30位于车门把手1的旋转中央侧的端部,第一把手构件30由树脂制造并由外壳部分33形成,以沿车辆宽度方向、相对车辆2的车门3的外板4向内突出。并且,连接到电子元件6、21、22的闭锁/解锁信号电路(即,控制电路)15安装于其上的基板44容纳在外壳部分33内,同时经端子连接到连接器39和电子元件6、21、22。因此,因为无需使用配线连接电子元件6、21、22、连接器39的端子和基板44,所以组装车门把手1本身和将车门把手1组装到车门3易于进行。
虽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基板容纳部分38形成于第一把手构件30位于车门把手1的转动部分26和抓握部分25之间,但基板容纳部分38可形成于第一把手构件30的任何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因为面对车辆2的车门3的外板4的容纳部分33形成于第一把手构件30上,所以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发射天线6作为次级组件容纳在容纳部分33内,受到支撑部分35的支撑,因此在借助螺钉32将第二把手构件31组装到第一把手构件30以封盖外壳部分33时,部件数量得以减少,这便利了所述组装工序并降低了制造成本。进而,在没有为用树脂模制而低制造成本地一体形成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发射天线6提供便利的情况下,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发射天线6作为组件被保持在第一把手构件30。再则,因为仅有第一把手构件30的容纳部分33的底壁36的一个部分介于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车辆2的车门3的外板4之间,因此当例如手等导体插入车门把手1和外板4之间时,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外板4之间的电容充分地改变,使得例如用户的手等导体靠近或接触车门把手1能够被可靠地探测到而没有错误操作。
进而,因为安装有解锁信号电路和闭锁信号电路的基板44容纳在形成于第一把手构件30的基板容纳部分38内并受到其中的基板支撑部分的支撑,同时基板44连接到用于解锁的电极34的端子、用于闭锁的电极40的端子和发射天线6的端子,所以不仅易于在基板44经端子连接到用于解锁的电极34、用于闭锁的电极40和发射天线6的状态下将基板44组装到第一把手构件30,而且基板44及作为次级组件的用于解锁的电极34、用于闭锁的电极40以及发射天线6能够低制造成本地受到第一把手构件30的支撑。在使用了按钮开关而不是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22的情况下,安装有解锁信号电路的基板44容纳在基板容纳部分38内,同时基板44连接到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发射天线6的端子。
至少安装有解锁信号电路的基板44连接到一体地设置于第一把手构件30的连接器39的端子43,基板44能够容易地组装到第一把手构件30。
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利用将车门闭锁信号输出到车门把手1的闭锁信号发射装置48和将车门解锁信号输出到车门把手1的解锁电容传感器21一起提供的构造,所述车门能够通过单独地确认各个闭锁和解锁意图而被可靠地闭锁或解锁。
进而,在通过将用于解锁的电极34插入第一把手构件30内由夹物模压形成树脂制造的第一把手构件30以将用于解锁的电极34保持在容纳部分33的情况下,因为介于用于解锁的电极34和车辆2的车门3的外板4之间的树脂层能够以预定厚度均匀地形成,所以能够减小用于解锁的电容传感器21的灵敏度的变化。
下面将参考图9-10解释车门把手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9-10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具有连接器152的配线153受到固定于第二把手构件131上的支撑构件154的支撑,连接器152耦联到设置于第一把手构件130上的另一连接器139。换言之,在第二把手构件131的长凹陷部分由第一把手构件130所封盖的车门把手101的转动端侧,接合沟槽形成于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内突出的第二把手构件131的两个侧壁155的外侧表面上。形成于侧壁155上的接合沟槽构造成和在支撑构件154的两个腿部156的各个内侧面上向内突出所形成的接合胃状体接合,以将支撑构件154固定到第二把手构件131。能够部分地分开的环形支撑部分157形成于支撑构件154的腿部156之间。当配线153的金属线部分158配合进环形支撑部分157内时,设置于支撑部分157已分开部分的连接部分159连接,且配线153受到固定到第二把手构件131的支撑构件154的支撑。支撑配线153的支撑构件154可固定到第一把手构件130。
因此,因为包括耦联到设置在第一把手构件130处的连接器139的连接器152的配线153受到设置于第一和第二把手构件130、131的支撑部分157的支撑,因此当车门把手101转动时,连接器139和连接器152一起转动,这就防止了连接器139和连接器152因不合理的力所导致的分离。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通过沿车辆宽度方向将连接器139的端子143穿透基板容纳部分138的底壁由夹物模压形成第一把手构件130。替代所述前述构造,连接器139的端子143穿透其中的树脂制造的端子保持体可分离地形成,且通过将所述分离的端子保持体固定到基板容纳部分138的底壁,以使所述端子保持体封盖形成于基板容纳部分138底壁上的开口,连接器139的端子143可沿车辆宽度方向穿透基板容纳部分138的底壁而形成。
如图11所示的示例,通过提供穿透其中的连接器239的端子243由夹物模压形成树脂制造的端子保持体262。端子保持体262设置于开口263的阶梯式部分的周缘部分以封盖开口263,并用粘合剂固定于其上,且开口263在基板容纳部分138的底壁上形成所述阶梯式部分。
如图12所示的示例,用作端子保持部分的连接器部分364由热塑树脂制成并通过将连接器339的端子343穿透其中而由夹物模压形成,所述连接器部分容纳在基板容纳部分338内以封盖具有阶梯式部分的开口365,所述阶梯式部分形成于基板容纳部分338的底壁上。进而,连接器部分364的第一端部设置于在具有阶梯式部分的开口365的阶梯式侧壁上所凹进的侧向沟槽内并与所述侧向沟槽接合,形成于连接器部分364的第二端部上的突出部366配合进在基板容纳部分338的底壁上所穿透的孔367内,且突出部366的末端部因热处理和所施加的压力而变形从而具有较大直径,因此,连接器部分364固定于基板容纳部分338的底壁上。
下面将参考图13-15解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第二把手构件431的外表面用金属电镀,而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把手构件31则涂漆。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421的一部分的构造不同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容传感器421的构造,且不再重复说明相同构造。
当在基板容纳部分38的侧壁接触第二把手构件31侧壁的内侧的状态下、通过夹物模压将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22的用于闭锁的电极40插入其内的基板容纳部分38的两个侧壁覆盖有其外表面上用金属电镀的第二把手构件31时,用于闭锁的电极40和外板4之间的电容不改变,甚至在用户的手靠近或接触设置有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33的车门把手1的一部分时亦如此。
按照前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如图13-15所示,插入第一把手构件430的基板容纳部分438内的用于闭锁的电极440的一部分向外悬垂以形成悬垂部分450。在此情况下,用于闭锁的电极440可无需夹物模压工序而在以后工序中进行组装。第二把手构件431在对应悬垂部分450的部分设置有凹陷部451。当第一把手构件430和第二把手构件431组装时,悬垂部分450配合进凹陷部451内,以使悬垂部分450的外表面和第二把手构件431的外表面形成单一高度的表面。因此,在前述构造中,当例如用户的手等导体靠近或接触设置有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22的车门把手1的一部分时,闭锁/解锁信号电路15的闭锁信号电路探测到用于闭锁的电极440和外板404之间的电容变化以输出闭锁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在用容纳部分所形成的树脂制成的第一把手构件上,第一连接器设置于车门把手位于转动中央侧的端部,以沿车辆宽度方向穿透车门的外板并朝向车门内侧突出。安装有连接到电子元件的控制电路的基板在所述基板连接到所述电子元件的端子和第一连接器的端子的状态下容纳在容纳部分内。因此,因为不必经配线连接电子元件、基板和连接器的各个端子,所以可易于实现组装车门把手本身和将车门把手组装到车门。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因为包括耦联到设置在第一把手构件处的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的配线受到设置于第一和第二把手构件中的任一个处的支撑部分的支撑,所以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在车门把手转动时一起转动,这就防止了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因不合理的不平衡力互相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因为介于车门外板和车门把手之间的垫延伸以覆盖设在第一把手构件处的第一连接器和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及其连接部分,所以防止了漏在车门内的水通过所述连接部分泄漏进所述连接器内。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因为所述垫覆盖第一连接器的顶部和底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及其连接部分,所以借助简单构造防止了漏在车门内的水通过所述连接部分泄漏进所述连接器内。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因为面对车门外板的容纳部分形成于第一把手构件且用于解锁的电极和天线作为次级组件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分内以由所述保持部分保持,所以当第二把手构件组装到第一把手构件同时覆盖所述容纳部分时的零部件数量得以减少,并且所述组装易于进行且制造成本下降。进而,在没有为利用模制树脂一体地形成用于解锁的电极和天线提供额外的便利的情况下,用于解锁的电极和天线能够作为次级组件被低制造成本地保持在第一把手构件的容纳部分。进而,因为仅有第一把手构件的容纳部分的底壁介于用于解锁的电极和车门外板之间,因此当例如手等导体插入车门把手和外板之间时,用于解锁的电极和外板之间的电容充分地改变,从而可靠地探测到例如用户的手等导体靠近或接触车门把手而没有产生错误。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因为在安装有解锁信号电路的电路板容纳于在第一把手构件处所形成并由所述基板保持部分所保持的基板容纳部分内时,所述基板连接到天线端子和用于解锁的电极,所以所述基板能够易于组装到第一把手构件,同时连接到天线端子和用于解锁的电极。另外,所述基板以及用于解锁的电极和天线能够作为次级组件低制造成本地受到第一把手构件的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安装有解锁信号电路的电路板连接到一体地设置在第一把手构件的第一连接器的端子,所述基板能够易于组装到第一把手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因为用于输出车门闭锁信号的所述闭锁信号输出装置设置在车门把手处,所以通过单独地确认闭锁和解锁意图能够将车门安全地闭锁和解锁。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用于闭锁的电极设置在第一把手构件处,且安装有解锁信号电路和闭锁信号电路的基板连接到由基板容纳部分所保持的所述用于闭锁的电极的端子。因此,所述基板能够易于组装到第一把手构件同时连接到所述用于闭锁的电极的端子、以及用于解锁的电极、天线和基板,用于闭锁的电极作为次级组件低成本地受到第一把手构件的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通过将用于闭锁的电极插入其上而由夹物模压形成所述树脂制造的第一把手构件。因此,因为介于用于解锁的电极和车门外板之间的树脂层能够薄且均匀地形成预定厚度,所以用于解锁的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变化能够减小以提高灵敏度的水平。

Claims (10)

1.一种车门把手装置,包括:
把手外部(23),所述把手外部(23)设置于车门的外板(4)的外侧;
抓握部分(25),所述抓握部分(25)设置于所述外板和所述把手外部之间,且所述抓握部分和所述外板之间具有空间;
转动部分(26),所述转动部分(26)从所述把手外部的第一端部延伸进车门内并穿透所述外板,且由固定于所述外板内侧的支撑构件(27)以可转动方式支撑;
操作部分(28),所述操作部分(28)从所述把手外部的第二端部延伸进所述车门内并穿透所述外板,所述操作部分操作车门打开/关闭机构;
第一把手构件(30),所述第一把手构件(30)由树脂制成并形成有容纳部分(33),所述容纳部分(33)容纳电子元件(6,21,34)并设置成面对所述外板;
第二把手构件(31),所述第二把手构件(31)覆盖所述容纳部分并组装到所述第一把手构件;
所述转动部分和所述操作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把手构件和所述第二把手构件中的任一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手构件设置有第一连接器(39)和基板容纳部分(38),所述第一连接器(39)沿车辆宽度方向突出并穿透所述外板,所述基板容纳部分(38)在基板(44)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端子(43)和所述电子元件的端子(41,42)的状态下容纳所述基板(44),所述基板(44)安装有连接到所述电子元件的控制电路(15),且所述基板容纳部分在将所述基板容纳于其内的状态下由所述第二把手构件覆盖;以及
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基板容纳部分形成于所述转动部分和所述抓握部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进一步包括:
支撑部分(27),所述支撑部分支撑具有第二连接器(52)的配线(53),所述第二连接器(52)耦联到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支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把手构件和所述第二把手构件中的任一个处。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进一步包括:
垫(60),所述垫(60)设置于所述车门的外板与所述第二把手构件和所述第一把手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并延伸以覆盖所述第一连接器和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二连接器(5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中所述垫覆盖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顶部和底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进一步包括:
天线(6),所述天线(6)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分内;
用于解锁的电容传感器(21)的用于解锁的电极(34),所述用于解锁的电极容纳于所述容纳部分内,定位为相对于所述天线更接近所述外板,并探测所述外板和所述用于解锁的电极之间的电容;
解锁信号电路(15),所述解锁信号电路基于所述用于解锁的电极和所述外板之间的电容变化发射车门解锁信号;以及
保持部分(35),所述保持部分(35)设置于所述第一把手构件的所述容纳部分以保持所述用于解锁的电极和所述天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中容纳安装有所述解锁信号电路的所述基板并由所述第二把手构件覆盖的所述基板容纳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把手构件上;且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基板容纳部分的基板保持部分(47),所述基板保持部分保持所述基板,使得所述基板连接到所述天线的第一端子(45)和所述用于解锁的电极的第二端子(4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中在所述基板容纳于所述基板容纳部分内并由所述基板保持部分保持的状态下,经第三端子(43)连接到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连接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一把手构件上。
8.如前述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输出车门闭锁信号的闭锁信号发射装置(48),所述闭锁信号发射装置(48)设置于所述第一把手构件和所述第二把手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处。
9.如权利要求6和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进一步包括:
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22)的用于闭锁的电极(49),所述用于闭锁的电容传感器探测所述外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把手构件处的所述用于闭锁的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以及
闭锁信号电路(15),所述闭锁信号电路(15)安装于安装有所述解锁信号电路的所述基板上,并基于所述用于闭锁的电极和所述外板之间的电容变化输出车门闭锁信号;并且其中
在所述基板容纳于所述基板容纳部分内并由所述基板保持部分保持的状态下,所述基板连接到所述用于闭锁的电极的第四端子(42)。
10.如前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分构造成将所述用于解锁的电极保持在所述容纳部分,并通过将所述用于解锁的电极插入所述第一把手构件内由夹物模压形成。
CN2007100873559A 2006-03-16 2007-03-14 车门把手装置 Active CN101037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72367 2006-03-16
JP2006072367A JP4535010B2 (ja) 2006-03-16 2006-03-16 車両用のドアハンドル
JP2006-072367 2006-03-16
JP2006078380A JP4535014B2 (ja) 2006-03-22 2006-03-22 車両用のドアハンドル
JP2006078380 2006-03-22
JP2006-078380 2006-03-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7908A CN101037908A (zh) 2007-09-19
CN101037908B true CN101037908B (zh) 2010-09-22

Family

ID=38591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873559A Active CN101037908B (zh) 2006-03-16 2007-03-14 车门把手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35010B2 (zh)
CN (1) CN1010379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1861B2 (ja) * 2007-07-27 2011-08-1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2010138626A (ja) * 2008-12-12 2010-06-24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IT1396184B1 (it) * 2009-09-18 2012-11-16 Valeo Spa Maniglia di portiera di autoveicolo
IT1396932B1 (it) * 2009-11-20 2012-12-20 Valeo Spa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i sblocco di maniglia di veicolo munita di un organo di comando esterno.
JP5022483B2 (ja) * 2010-07-26 2012-09-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DE102011055289A1 (de) * 2011-11-11 2013-05-16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Handhabe
DE102012100428A1 (de) * 2012-01-19 2013-07-25 Hella Kgaa Hueck & Co. Türgriff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064806B2 (ja) 2013-06-21 2017-01-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のドアハンドル
JP2017157924A (ja) * 2016-02-29 2017-09-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DE102017130876A1 (de) * 2017-12-21 2019-06-27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Fahrzeugtürgriff
JP7192428B2 (ja) * 2018-11-19 2022-12-20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7115245B2 (ja) * 2018-11-19 2022-08-09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2020126764A (ja) * 2019-02-05 2020-08-2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近接セン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11890895B (zh) * 2020-06-19 2022-08-02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泄压功能的车门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10965B (zh) * 2020-06-30 2022-01-04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与把手共形的天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33894A1 (de) * 1996-08-22 1998-02-26 Huf Huelsbeck & Fuerst Gmbh Vor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eines in einer Tür, einer Klappe o. dgl. eingebauten Schlosses, insbesondere bei einem Fahrzeug
JP2002295094A (ja) * 2001-03-28 2002-10-09 Honda Lock Mfg Co Ltd 車両用ドアの施・解錠意思確認装置
CN1717522A (zh) * 2003-05-21 2006-01-04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用钥匙系统
WO2006005419A1 (de) * 2004-07-10 2006-01-19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eines in einer tür, einer klappe od. dgl. eingebauten schlosses, insbesondere bei einem 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9647B2 (ja) * 2002-01-30 2008-04-23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用ドア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JP2004232300A (ja) * 2003-01-29 2004-08-19 Aisin Seiki Co Ltd 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JP2004257126A (ja) * 2003-02-26 2004-09-16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4244707B2 (ja) * 2003-05-29 2009-03-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33894A1 (de) * 1996-08-22 1998-02-26 Huf Huelsbeck & Fuerst Gmbh Vor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eines in einer Tür, einer Klappe o. dgl. eingebauten Schlosses, insbesondere bei einem Fahrzeug
JP2002295094A (ja) * 2001-03-28 2002-10-09 Honda Lock Mfg Co Ltd 車両用ドアの施・解錠意思確認装置
CN1717522A (zh) * 2003-05-21 2006-01-04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用钥匙系统
WO2006005419A1 (de) * 2004-07-10 2006-01-19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betätigung eines in einer tür, einer klappe od. dgl. eingebauten schlosses, insbesondere bei einem fahrzeu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35010B2 (ja) 2010-09-01
CN101037908A (zh) 2007-09-19
JP2007247268A (ja) 2007-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7908B (zh) 车门把手装置
EP1862621B1 (en) Door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US8653390B2 (en) Engine start/stop switch for a vehicle
US10351099B2 (en) Vehicular keyless entry system
CN101037907B (zh) 车门把手装置
KR101141461B1 (ko) 자동차 잠금 장치의 키리스 구동을 위한 시스템
EP1469428B2 (en) Switch device, especially ignition switch, interrogating a transponder by radio waves
CN101213577B (zh) 智能操作装置
CN102544690A (zh) 天线单元及包括天线单元的车门把手装置
US20040185798A1 (en) Portable device having flexible case
US20100188192A1 (en) Keyless-go ignition switch with fault backup
JPS6237479A (ja) 無線式施解錠制御装置
JP4535014B2 (ja) 車両用のドアハンドル
US11214991B2 (en) Additional door handle module for a door handle unit
JP2005120792A (ja) ドア開閉装置
US20100052848A1 (en) Remote vehicle operating system
CN113474528B (zh) 门锁装置
KR20100079607A (ko) 스마트키 시스템
CN211422145U (zh) 一种夹子式封签锁的控制系统
JP2009123434A (ja) 電源スイッチ装置
JP4917324B2 (ja) 電池接点端子の保持構造及び電子キーの電池接点端子保持構造
CN212966281U (zh) 自动解锁的侦测装置
CN217374346U (zh) 一种nfc进入模块安装定位结构
CN216714114U (zh) 一种便于寻找车主的汽车钥匙
CN211581854U (zh) 共享汽车油卡防盗管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