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2062A - 电力分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分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2062A
CN101032062A CN 200680000951 CN200680000951A CN101032062A CN 101032062 A CN101032062 A CN 101032062A CN 200680000951 CN200680000951 CN 200680000951 CN 200680000951 A CN200680000951 A CN 200680000951A CN 101032062 A CN101032062 A CN 101032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nection box
electric connection
rhone
pow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800009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3059C (zh
Inventor
佐佐木庆一
北幸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2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2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30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305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在将电连接箱P收容在盖子50A内的状态下,配件收容部34在盖子50A的上表面的开口部51H中露出在外部,因此盖子50A的上表面的水可能会从开口部51H和配件收容部34的间隙进入到盒子20的上表面。由于在箱体20的上表面上形成了直至箱体20的外侧面的排水路径38的排水槽35、36,因此存留在箱体20(主体部30)的上表面的水流入到排水槽35、36内,从而可切实地进行排水。

Description

电力分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电力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机动车上搭载的电力分配装置,包括将电连接箱收容在壳体状的盖子内的装置。电连接箱是将电路构成体收容在箱体内的结构,电路构成体具有:电路基板、沿电路基板的背面布线的母线、以及安装在电路基板正面一侧的继电器等开关部件。箱体具有:框状部件,沿电路基板的周边配置固定在电路基板上;覆盖板,以从正面一侧覆盖电路基板的方式组装到框状部件上;和散热板,固定在电路基板的背面,堵住框状部件的背面一侧的开口。
此外,作为上述电连接箱,还包括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等。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64039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电力分配装置中,采用了使框状部件上表面上形成的配件收容部从盖子的上表面的开口部露出的结构,这样一来,易于进行配件(例如保险丝)相对于配件收容部的装卸。
但是在使配件收容部在盖子的开口部露出的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因结露等存留在盖子的上表面的水,从开口部和配件收容部的间隙进入到盖子的内部,并附着到电连接箱的外表面(框状部件的上表面)。这种情况下,水从构成箱体的配件之间的间隙浸入到电连接箱内部,其结果可能会在电路构成体中发生短路。
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课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高电连接箱的上表面的排水效率。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力分配装置具有:电连接箱,其具有可在上表面上进行配件装卸的配件收容部;和盖子,其相对于上述电连接箱,至少覆盖该电连接箱的上表面中除了上述配件收容部以外的区域,其中,在上述电连接箱的上表面上设有直至上述电连接箱的外侧面的排水槽。
在该结构中,在组装到电连接箱的盖子覆盖了电连接箱的上表面的状态下,配件收容部露出在盖子的外表面上,因此附着到盖子的上表面的水可能会从盖子的开口部和配件收容部的间隙流入到电连接箱上表面。
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在电连接箱的上表面上形成了直至其外侧面的排水槽,因此存留在电连接箱上表面的水流入到排水槽内,从而排出到电连接箱的外侧面一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将从盖子和配件收容部的间隙浸入并流入到电连接箱的上表面的水切实排出,因此不存在水存留在电连接箱上表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箱的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电连接箱的分解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以安装到机动车上的朝向表示的电连接箱的透视图。
图4是保险丝盒的透视图。
图5是电连接箱的截面图。
图6是电连接箱的俯视图。
图7是电连接箱的底面图。
图8是表示组装了电连接箱和盖子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构成盖子的支撑部件的开口部和配件收容部及排水槽的形状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0是从下面观察组装了电连接箱和盖子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倾斜运动限制部的嵌合状态的部分放大水平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支撑部件和电连接箱的扣合状态的部分放大纵向截面图。
图13是从支撑部件的下方观察的透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的电连接箱的俯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的电连接箱的透视图。
图16是电连接箱的俯视图。
标号的说明
P: 电连接箱
10:电路构成体
11:电路基板
20:箱体
21:框体
23:保险丝盒
30:主体部
31:臂部
34:配件收容部(定位部)
35:第一排水槽
36:第二排水槽
37、37A、37F、37R、37S:倾斜面
38:排水路径
50A:盖子
51H:开口部
52:筒状嵌合部(定位部)
52a:防水壁
52b:引导部
60、63F、63R:连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至图13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分配装置,将电连接箱P收容在壳体H内,其被搭载于机动车上,并被设置在电池(未图示)和灯、音响等电器(未图示)之间,将从电池提供的电力分配/提供给各电器,并且进行这些电力供给的切换等控制。在图1及图2中,对电连接箱以正面一侧朝上的方式进行描绘,但在被搭载于机动车的状态下,电连接箱如图3、图5及图8所示,其朝向为保险丝盒23的主体部30位于上侧、保险丝盒23的臂部31向下方延伸。以下,对于上下左右的方向,以搭载到放置在水平面上的机动车上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说明。
电连接箱具有:电路构成体10、和收容电路构成体10的箱体20。
电路构成体10具有:使板面朝向垂直方向的电路基板11;沿电路基板11的背面(图5中的右面)布线的多个母线12;和安装在电路基板11的正面一侧(图5中的左面一侧)的继电器等开关部件13。母线12粘接在电路基板11的背面,母线12的端部上形成的第一端子部14从电路基板11的上端边缘突出,同样地,母线12的端部上形成的第二端子部15从电路基板11的下端边缘突出。
箱体20具有:框体21,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大致呈方形的框状;金属制的散热板22,以堵住框体21的背面一侧的开口的方式固定在该框体21上;合成树脂制的保险丝盒23,从框体21的上侧组装到该框体21上;合成树脂制的覆盖板24,以堵住框体21的正面一侧(和散热板22相反一侧)的开口的方式组装到该框体21上;组装到保险丝盒23上的合成树脂制的第一壳体25;以及组装到框体21的下边缘部的合成树脂制的第二~第四壳体26、27、28。
框体21被配置为沿电路基板11的周边整圈连续地包围电路构成体10,并且通过粘接剂(未图示)固定在散热板22的表面上。上述多个第一端子部14被配置为沿框体21的上边缘部横向排列。在框体21的左右两侧边缘部的外侧面上,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和保险丝盒23组装到框体21的方向平行、和侧边缘部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直线状连续延伸的肋状的摆动限制部29。从侧边缘部的上端开始至下端部的附近形成摆动限制部29。此外,在框体21的下边缘部形成嵌合板44,其向下方突出,并在其全部宽度区域内向下方突出。
散热板22是和电路基板11基本相似的形状,在散热板22的正面通过粘接剂(未图示)固定母线12的背面。
保险丝盒23具有:主体部30,沿框体21的上边缘部配置,大致呈横长的块状;和一对臂部31,从该主体部30的左右两端部向下(垂直方向向下)延伸为悬臂状。
主体部30内收容:第一端子部14的上端部;端子接头32的大致上半部分区域;和连接第一端子部14和端子接头32的保险丝33。在主体部30的水平的上表面上,以如下方式形成用于收容保险丝33的左右二个配件收容部34:其从主体部3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为方形块状,且使用于收容保险丝33的空间向上表面一侧开放。并且,在主体部30的上表面上以在左右方向(主体部30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形成二个第一排水槽35,其沿着各配件收容部34的外周面、且整圈包围该配件收容部34,呈方形框状。该第一排水槽35的内侧面(内周面)的上端和配件收容部34的外周面的下端,在与主体部30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下上下连续,以使整圈呈一个面。
同样地,在主体部30的上表面上形成二个第二排水槽36,其从第一排水槽35的前部槽35F的端部开始延伸,使前部槽35F向臂部31一侧(电连接箱P的外侧面)呈直线状延长。第二排水槽36的延长端部到达臂部31的外侧面。第二排水槽36的槽宽大于前部槽35F的槽宽,前部槽35F的前侧的内侧面和第二排水槽36的前侧的内侧面呈一个面连续。由该第一排水槽35和第二排水槽36构成的排水路径以如下方式设有一对:在主体部30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且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直至臂部31(电连接箱P的外侧面)。
并且如图6所示,在第一排水槽35和第二排水槽36的槽底面中,形成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37。倾斜面37整体以如下方式倾斜:液体从第一排水槽35经过第二排水槽36向后述排水路径38流动。具体而言,在第一排水槽35的前部槽35F和后部槽35R中,经其全长形成从主体部30的宽度方向中央向外侧方(臂部31)呈下降坡度(即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37F、37R。并且,在第一排水槽35的左右两侧部槽35S中,经其全长形成从后部槽35R向前部槽35F呈下降坡度(即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37S。进一步,在第二排水槽36中,经其全长形成从第一排水槽35一侧向排水路径38(臂部31)呈下降坡度(即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37A。存留在第一排水槽35、第二排水槽36的水,随着倾斜面37A、F、R、S的坡度,向图6的箭头方向流动,到达排水路径38。此外,关于各倾斜面37A、F、R、S的倾斜角度,其从该倾斜面的最上端到最下端为固定的角度,但在倾斜面的最上端到最下端之间,倾斜角度也可部分不同。并且,在倾斜面37A、F、R、S彼此之间,倾斜角度可以是彼此相同的角度,也可以是彼此不同的倾斜角度。
在各臂部31的外侧面中,形成在上下方向(和臂部3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排水路径38。排水路径38从臂部的上端直至下端,排水路径38中除了上端部的大部分区域,呈包围了前后左右的上下方向的贯通孔状。排水路径38的上端部与上述第二排水槽36的端部连通。排水路径38的下端部作为排水口39开口。并且,在臂部31的内侧面(和框体21的侧边缘部相对的面)中,形成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延伸的槽状的摆动限制部40(参照图4)。
同样地,在臂部31的外侧面中,形成左右一对呈槽状的倾斜运动限制部41。从臂部31的上端开始直至下端形成该倾斜运动限制部41,且其在上下方向(和电连接箱P插入到壳体H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直线状延伸。并且,在倾斜运动限制部41的大致下半部分区域中,形成从该开口边缘向内侧延伸的一对挤压肋42。进一步,在倾斜运动限制部41的下端部上形成向下方延伸为悬臂状的弹性扣合片43。在弹性扣合片43的外侧面上形成扣合突起43a。
所述保险丝盒23从上方靠近框体21进行组装。在组装过程中,通过两个臂部31与框体21的左右两侧边缘部的外侧面滑接(两个臂部31从左右夹持框体21),而相对于框体21将保险丝盒23在左右方向上定位,并且通过使框体21和保险丝盒23的摆动限制部29、40之间嵌合,来限制臂部31相对于框体21的侧边缘部向与其长度方向相交的前后方向斜向移位(倾斜运动),从而相对于框体21将保险丝盒23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并且,通过摆动限制部29、40之间的嵌合,保险丝盒23相对于框体21被引导到预定的组装位置。在保险丝盒23到达正规的组装位置时,通过螺钉将臂部的下端部固定到框体21,则保险丝盒23和框体21保持组装状态。
在组装状态下,排水路径38的下端排水口39在框体21(箱体20)的下端部中向下开口。
第一壳体25从下方组装到保险丝盒23的主体部30,端子接头32的大致下半部分区域收容在第一壳体25内。第一壳体25的嵌合筒部向下开口。第二~第四壳体26、27、28具有向下开口的嵌合筒部,通过螺钉紧固而固定在框体21的下边缘部的正面。在第一~第四壳体25、26、27、28的嵌合筒部中,嵌合了线束侧连接器C。覆盖板24整体上和电路基板11形状相似,呈比电路基板11大一圈的形状。覆盖板24从正面一侧组装到框体21上。在组装状态下,框体21内收容的电路基板11和开关部件13被覆盖板24覆盖隐藏。
壳体H具有:盖子50A;和下表面开放的上盖50B,其被组装在该盖子50A上,以覆盖其上表面。盖子50A具有:下表面开放的支撑部件51;和底盖58,组装在该支撑部件51上,以堵住其下表面的开口。
在支撑部件51中形成和电连接箱P对应的水平的板部51a。在板部51a上,形成左右一对用于露出配件收容部34的开口部51H,从各开口部51H的开口边缘开始在整圈上形成向下(第一排水槽35的内部)延伸的角筒状的引导部52b,并且从开口部51H的开口边缘开始在整圈上形成向上(和引导部52b相反的一侧)与引导部52b在一个面上延伸的角筒状的防水壁52a。该防水壁52a和引导部52b成为将板部51a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大致方形筒状的筒状嵌合部52(本发明的定位部)。
并且,在支撑部件51的内侧面中,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倾斜运动限制部53。倾斜运动限制部53,由从支撑部件51的内侧面突出为纵长块状的支撑块部54、和从该支撑块部54的前后两侧边缘部向前后方向突出的一对限制肋55构成,在支撑块部54的内表面上形成上下方向的排出槽56。排出槽56的形成区域从支撑块部54的上端开始直至比下端略靠上的位置,在排出槽56的下端部上形成扣合部57。从支撑部件的下端面开口的附近位置到板部51a的上端部上形成所述倾斜运动限制部53。在底盖58的周边部上形成嵌合槽59,其向上开放,并且向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
在将电连接箱P收容到壳体H内时,首先,将底盖58从支撑部件51卸下,从支撑部件51的下表面的开口插入电连接箱P,将保险丝盒23的倾斜运动限制部41的上端部嵌合到倾斜运动限制部53的下端部。通过该倾斜运动限制部41、53之间的嵌合,限制电连接箱P相对于支撑部件51的前后方向的倾斜运动(相对移位)。从该状态进行电连接箱的插入时,电连接箱P,通过倾斜运动限制部41、53之间的扣合,以预定的姿势且沿预定的插入路径移动被引导向支撑部件51。并且,在插入动作的后半程中,通过挤压肋42与限制肋55扣合,变为臂部31(电连接箱P)相对于支撑部件51向左右方向的倾斜运动(相对移位)被限制的状态。
并且,电连接箱P到达正规的组装位置时,保险丝盒23的上端面的配件收容部34与支撑部件51的筒状嵌合部52嵌合,从而限制电连接箱P相对于支撑部件51向前后左右方向(和电连接箱P插入到支撑部件51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相对移位。并且,同时弹性扣合片43的扣合突起43a从上扣合到扣合部57,从而限制了电连接箱P相对于支撑部件51向下落下(从支撑部件51脱离),电连接箱P保持为除了其下端部外均被收容在支撑部件51内的状态。
之后,将底盖58组装到支撑部件51的下表面的开口后,构成盖子50A,除了从筒状嵌合部52向上露出的配件收容部34的上表面(用于装卸保险丝33的开口)外,电连接箱P的大致整体被收容在盖子50A内。并且,随着底盖58的组装,电连接箱P的下表面的嵌合板44和底盖58的嵌合槽59嵌合。最后,如果将上盖50B组装到盖子50A上以覆盖其上表面(配件收容部34的上表面的开口),则完成壳体H,并且电连接箱P相对于壳体H的收容工序结束,完成电力分配装置。
在将电连接箱P收容在盖子50A的状态下,配件收容部34的上表面位于板部51a的上方,该配件收容部34的外周面被防水壁52a包围。并且,防水壁52a的上端位于和配件收容部34的上端大致相同的高度。并且,防水壁52a和引导部52b,以相对于配件收容部34的外周面具有微小间隙并相向的方式包围该配件收容部34。进一步,引导部52b为朝向第一排水槽35的内部突出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电连接箱P收容到盖子50A内的状态下,配件收容部34在盖子50A的上表面的开口部51H(筒状嵌合部52)中露出到外部,因此附着到该盖子50A的上表面的水,可能会从盖子50A的开口部51H和配件收容部34之间的间隙浸入到电连接箱P的箱体20(保险丝盒56的主体部30)的上表面。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箱体2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直至箱体20的外侧面的排水路径38的排水槽35、36,在排水槽35、36的槽底面上形成有朝向排水路径38呈下降坡度的倾斜面37,因此存留在箱体20(主体部30)的上表面的水流入到排水槽35、36内,在倾斜面37上流动,从而可切实排水。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排水槽35、36作为在电连接箱P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左右一对独立的排水路径而设置,因此与在电连接箱的上表面上基本横贯全长而形成一个排水槽的结构相比,到达排水路径38的最长排水路径变短。因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
并且,由于配件收容部34的外周面和将其包围的第一排水槽35的内周面在一个面内连续,因此附着到配件收容部34的外周面的水不会附着到主体部30的上表面上,而可切实地引导到第一排水槽35内。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配件收容部34从盖子50A的上表面向上突出,但由于盖子50A中形成有从使配件收容部34露出的开口部51H的开口边缘竖立的防水壁52a,因此可防止存留在盖子50A(支撑部件51的板部51a)的上表面的水附着到配件收容部34的上表面、外周面。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了从开口部51H的开口边缘朝向第一排水槽35的内部向下延伸的引导部52b,因此即使万一水附着到防水壁52a的内周面,也可使水从防水壁52a流向引导部52b的内周面,从而可切实地引导到第一排水槽35内。
并且,流入到排水槽35、36的水,利用从箱体20(保险丝盒23)的上表面经过排水路径38到达箱体20的下端部的该路径,进行排水,因此即使在箱体20的外侧面、正面配置电接触部,在该电接触部中也不会发生短路。并且由于排水路径38呈贯通孔状,因此即使电连接箱受到振动,水也不会露出到排水路径38的外部。
并且,箱体20具有:框体21,沿着使板面朝向垂直方向的电路基板11的周边部进行配置;和保险丝盒23,使臂部31从沿框体21上边缘部配置的主体部30以沿着框体21的侧边缘部的方式向下方延伸,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该保险丝盒23的形态,在保险丝盒23的主体部30上形成排水槽35、36,并且在臂部31上形成排水路径38,进而将臂部31的摆动限制部40扣合在框体21的侧边缘部的摆动限制部29中,由此限制了保险丝盒23相对于框体21以主体部30为支点在前后方向上倾斜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排水路径38的形成母体的臂部31,兼用作保险丝盒23的倾斜运动限制单元,因此与将保险丝盒23的倾斜运动限制单元和臂部31分别单独形成的装置相比,可简化保险丝盒23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连接箱P的上端边缘部和壳体H的保持部件50A上设有定位部(配件收容部34和筒状嵌合部52),其通过互相扣合来限制电连接箱P在保持部件50A内向前后左右的移动,在保持部件50A的支撑部件51和电连接箱P中设置倾斜运动限制部41、53,其配置在从定位部向下方离开的位置上,可通过互相嵌合来限制电连接箱P大致以定位部(收容部34和筒状嵌合部52)的嵌合部为支点倾斜运动。这样一来,插入到支撑部件51中的电连接箱P,在互相分离的定位部(收容部34和筒状嵌合部52)和倾斜运动限制部41、53中,与支撑部件51扣合,因此防止了电连接箱P以定位部(收容部34和筒状嵌合部52)之间的嵌合部为支点向前后方向的倾斜运动。
并且,倾斜运动限制部41、53沿电连接箱P插入到支撑部件51中的插入方向延伸,因此在将电连接箱P插入到支撑部件51中时,通过倾斜运动限制部41、53之间的嵌合,电连接箱P沿预定的插入路径被引导向支撑部件51,可切实地使电连接箱P与支撑部件51的定位部之间(收容部32和筒状嵌合部52)扣合。
并且,支撑部件51一侧的倾斜运动限制部53被设置在支撑部件51的开口附近,因此在电连接箱P插入到支撑部件51的过程中,可通过目视确认倾斜运动限制部41、53的嵌合状态。
并且,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当定位部和倾斜运动限制部形成在不同的部件上时,由于双方部件的组装公差,定位部和倾斜运动限制部产生位置偏差,其结果是,将电连接箱P插入到支撑部件51时,定位部之间可能无法顺利扣合。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箱P一侧的定位部(配件收容部34)和倾斜运动限制部41形成在一个配件(保险丝盒23)上,因此不会因配件之间的组装公差对定位部之间(配件收容部34和筒状嵌合部52)的扣合产生障碍。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14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电连接箱P,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箱中,在保险丝盒23的主体部30的上表面上形成了连通槽60的装置。其他结构和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结构、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以使左右一对第一排水槽35之间连通的方式形成连通槽60,其从各第一排水槽35的后部槽35R的端部开始延伸,使后部槽35R向与臂部31相反一侧(宽度方向的中央一侧)直线状延长。连通槽60的后侧的内侧面和后部槽35R的后侧的内侧面连续为一个面。并且,连通槽60的槽宽与后部槽35R的槽宽基本相同,并小于前部槽35F的前侧的内侧面到后部槽35R的后侧的内侧面的间隔。在该连通槽60的槽底面上也形成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面61,其与形成在第一排水槽35和第二排水槽36的槽底面上的倾斜面37类似。该倾斜面61,在宽方向(主体部30的长度方向)上以左右两个第一排水槽35的大致中央位置为脊线62,朝向左右两侧方(臂部31侧)以下降坡度略微倾斜。即,左右一对倾斜面62,在其一端部(脊线62)中以山形连续,并且在另一端部中,相对于后部槽35R的倾斜面37R圆滑地或同一面状地相连。此外,后部槽35R的倾斜面37R的倾斜角度和连通槽60的倾斜面61的倾斜角度,可以是相同的角度,也可是不同的角度。
由于电连接箱P被搭载于机动车上,因此在停车时因为路面倾斜、或在行驶中因为旋转、摆动、前后颠簸等车辆倾斜,电连接箱P有时会以比排水槽35、36的倾斜面37的坡度大的角度倾斜。这种情况下,左右二个第一排水槽35中的位于较高一侧(倾斜的上侧)的第一排水槽35内的水,可能会存留在该第一排水槽35中的与主体部30的外侧面(臂部31)相反一侧的端部上。但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由于一对第一排水槽35通过连通槽60连通,因此位于倾斜的上侧的第一排水槽35内的水经过连通槽60,可流入到位于倾斜的下侧的第一排水槽35内,并切实地排出到主体部30的外侧面。
并且,连通槽60的倾斜面62,以两个第一排水槽35的中间位置(主体部30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大约中央位置)为脊线62向两侧以下降坡度倾斜,排水槽35、36夹持脊线62向两侧分开而设置一对,因此流入到连通槽60内的水不会停留在连通槽60内,而可切实地流入到排水槽35、36内,并排出到主体部30外。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参照图15及图16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3的电连接箱P,是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电连接箱中,将彼此大致平行的前后一对连通槽63F、63R在和一对排水槽35的分离方向(左右方向)交叉的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的装置。该连通槽63F、63R的槽宽尺寸大于前部槽35F及后部槽35R,前侧的连通槽63F的前侧的内表面相对于前部槽35F的前侧的内表面连续为一个面,后侧的连通槽63R的后侧的内表面相对于前部槽35R的后侧的内表面连续为一个面。即,前侧的连通槽63F的前侧的内侧面、第一排水槽35的前部槽35F的前侧的内侧面、以及第二排水槽36的前侧的内侧面,从上看相连为一条直线状。此外,在第一排水槽35中,未形成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1及2中形成的连通槽60侧的侧部槽35S的槽部。即,第一排水槽35的平面形状大致为“U”字形。并且,各连通槽63F、63R的槽底面中分别形成一对倾斜面64,其从脊线65向第一排水槽35呈下降坡度。在本实施方式3中,由于设有二个连通槽63F、63R,因此排水效率较好。此外,其他结构和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结构、作用、效果的说明。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为上述文字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子的形态是通过支撑部件和底盖包围电连接箱整体,但盖子也可是覆盖电连接箱的上表面一侧的形态。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水槽包围配件收容部,但排水槽也可是不包围配件收容部的形态(仅沿配件收容部的一边的形态、从配件收容部离开的形态)。
(3)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连通槽为二个,但连通槽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配件收容部的外周面和第一排水槽的内周面连续为一个面,但配件收容部的外周面和第一排水槽的内周面也可是阶梯状相连的形态。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是不形成引导部的形态。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是不形成防水壁的形态。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箱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排水路径,但根据本发明,也可不设置该排水路径。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水路径为贯通孔状,但根据本发明,排水路径也可以是槽状。
(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保险丝盒中形成排水槽和排水路径,但根据本发明,也可在保险丝盒以外的其他部件中形成排水槽和排水路径。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连接箱一侧的倾斜运动限制部为槽状,盖子一侧的倾斜运动限制部为突起状,但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电连接箱一侧的倾斜运动限制部为突起状、盖子一侧的倾斜运动限制部为槽状。
(1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构成盖子的支撑部件的下表面上设置开口,电连接箱从下面插入到支撑部件中,但根据本发明,盖子的开口也可设置在上表面、侧面上。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定位部(筒状嵌合部)配置在支撑部件中的电连接箱的组装方向的内端部,但根据本发明,也可将定位部配置在比支撑部件的内端靠近开口一侧的位置上。
(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盖子的支撑部件和底盖中,在底盖上设置嵌合槽,在上下二处对电连接箱进行定位,但根据本发明,对电连接箱进行定位的单元可以仅设置在支撑部件上,仅在上端部一处对电连接箱进行定位。
(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构成箱体的一个部件(保险丝盒)上形成定位部(收容部)和倾斜运动限制部,但根据本发明,电连接箱的定位部和倾斜运动限制部也可形成在不同的部件上。
(1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保险丝盒中形成电连接箱一侧的定位部(收容部),但根据本发明,也可在保险丝盒以外的箱体构成部件(框体、散热板、覆盖板)中形成。
(1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连接箱一侧的倾斜运动限制部形成在保险丝盒上,但根据本发明,也可形成在保险丝盒以外的其他箱体构成部件(框体、散热板、覆盖板)上。
(1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连接箱一侧的倾斜运动限制部和摆动限制部在臂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分开配置,但根据本发明,也可将倾斜运动限制部和摆动限制部仅形成在臂部的内外任意一个侧面上。
(1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倾斜运动限制部配置在支撑部件的开口附近的可目视的位置上,但根据本发明,也可将倾斜运动限制部配置在比支撑部件的开口靠近内部的无法目视的位置上。
(1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排水槽的槽底面设为朝向外侧面呈下降坡度的倾斜面,但排水槽的槽底面也可以是水平面。
(2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排水槽彼此向相反一侧延伸直至电连接箱的外侧面,但其形态也可以是多个排水槽向同一方向延伸直至电连接箱的外侧面。
(2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倾斜面在排水槽整体上形成,但倾斜面也可仅形成在排水槽的一部分上。

Claims (16)

1.一种电力分配装置,具有:
电连接箱,其具有可在上表面上进行配件装卸的配件收容部;和
盖子,其相对于上述电连接箱,至少覆盖该电连接箱的上表面中除了上述配件收容部以外的区域,
该电力分配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连接箱的上表面上设有直至上述电连接箱的外侧面的排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排水槽的槽底面上形成朝向上述电连接箱的外侧面呈下降坡度的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槽以如下方式设有一对:在上述电连接箱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且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并直至上述电连接箱的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连接箱的上表面上设有使上述一对排水槽连通的连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通槽,在和上述一对排水槽的分离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设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配件收容部的外侧面和上述排水槽的内侧面呈同一面状上下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子上形成引导部,该引导部从使上述配件收容部露出的开口部的开口边缘开始朝向上述排水槽的内部向下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配件收容部是从上述盖子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形态,
在上述盖子上形成防水壁,该防水壁从使上述配件收容部露出的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竖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配件收容部是从上述盖子的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形态,
在上述盖子上形成防水壁,该防水壁从使上述配件收容部露出的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竖立。
10.根据权利要求1~5、7~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连接箱的外侧面上形成排水路径,该排水路径与上述排水槽相连,并且直至上述电连接箱的下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连接箱的外侧面上形成排水路径,该排水路径与上述排水槽相连,并且直至上述电连接箱的下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路径呈贯通孔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路径呈贯通孔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连接箱是将电路构成体收容在箱体内的结构,
上述箱体具有:框体,沿着使板面朝向垂直方向的电路基板的周边部进行配置;和保险丝盒,使臂部从沿上述框体的上边缘部配置的主体部以沿着上述框体的侧边缘部的方式向下方延伸,
在上述保险丝盒的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形成上述排水槽,并且在上述臂部的外侧面上形成上述排水路径,
通过将上述臂部扣合在上述框体的侧边缘部上,限制上述保险丝盒相对于上述框体的倾斜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连接箱是将电路构成体收容在箱体内的结构,
上述箱体具有:框体,沿着使板面朝向垂直方向的电路基板的周边部进行配置;和保险丝盒,使臂部从沿上述框体的上边缘部配置的主体部以沿着上述框体的侧边缘部的方式向下方延伸,
在上述保险丝盒的上述主体部的上表面上形成上述排水槽,并且在上述臂部的外侧面上形成上述排水路径,
通过将上述臂部扣合在上述框体的侧边缘部上,限制上述保险丝盒相对于上述框体的倾斜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连接箱的上边缘部和上述盖子上设有定位部,其可通过互相扣合来限制上述电连接箱相对于上述盖子向水平方向的相对移动,
在上述盖子和上述电连接箱上形成倾斜运动限制部,其在上述电连接箱的下端部附近位置上互相扣合,
通过上述倾斜运动限制部之间的扣合,限制了上述电连接箱大致以上述定位部为支点进行倾斜运动。
CNB2006800009512A 2005-04-11 2006-04-11 电力分配装置 Active CN1005530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13123 2005-04-11
JP113123/2005 2005-04-11
JP169692/2005 2005-06-09
JP254651/2005 2005-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2062A true CN101032062A (zh) 2007-09-05
CN100553059C CN100553059C (zh) 2009-10-21

Family

ID=38716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09512A Active CN100553059C (zh) 2005-04-11 2006-04-11 电力分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3059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140A (zh) * 2009-03-16 2010-09-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接线盒
CN102280752A (zh) * 2010-05-19 2011-12-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073363B (zh) * 2009-11-23 2012-07-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
CN103002693A (zh) * 2011-09-08 2013-03-27 发纮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器
CN105006785A (zh) * 2014-04-21 2015-10-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子零件单元
CN107004531A (zh) * 2014-11-21 2017-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12399759A (zh) * 2019-08-13 2021-02-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基板收容箱
CN112448337A (zh) * 2020-11-13 2021-03-05 金亭汽车线束(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车架的固定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140B (zh) * 2009-03-16 2013-02-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接线盒
CN101841140A (zh) * 2009-03-16 2010-09-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接线盒
CN102073363B (zh) * 2009-11-23 2012-07-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管理系统
CN102280752A (zh) * 2010-05-19 2011-12-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002693A (zh) * 2011-09-08 2013-03-27 发纮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器
CN105006785B (zh) * 2014-04-21 2018-04-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子零件单元
CN105006785A (zh) * 2014-04-21 2015-10-2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子零件单元
US9924607B2 (en) 2014-04-21 2018-03-20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mponent unit
CN107004531A (zh) * 2014-11-21 2017-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7004531B (zh) * 2014-11-21 2019-12-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12399759A (zh) * 2019-08-13 2021-02-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基板收容箱
CN112399759B (zh) * 2019-08-13 2022-05-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基板收容箱
CN112448337A (zh) * 2020-11-13 2021-03-05 金亭汽车线束(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线束车架的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3059C (zh)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2062A (zh) 电力分配装置
CN101032061A (zh) 电连接箱
CN1216443C (zh) 连接器
CN1677753A (zh) 柔性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和柔性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101889368B (zh) 车载天线装置
CN1771599A (zh) 面装配型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959851A (zh) 显示设备与板支撑结构
CN1823459A (zh) 电气接线箱及其组装方法
CN1845381A (zh) 电气连接器、电气配线及电气配线的配置方法
CN1796766A (zh) 具有油泵和过滤器的供油装置
CN101058292A (zh) 车身前部结构
CN1812081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安装体
CN1960609A (zh) 显示设备、用于该显示设备的机柜组件以及组装该显示设备的方法
CN1071228C (zh) 小型摩托车
CN1180274C (zh) 研磨用芯片
CN1839418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
CN108023221A (zh) 连接器
CN1628279A (zh) 便携式多显示器装置
CN1089957C (zh) 充电器
CN1929225A (zh) 电连接箱
CN1275356C (zh) 带防尘设备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的一套防尘罩
CN1235076C (zh) 光学接插件和光学元件
JP2006029187A (ja) 燃料タンク用蓋体
CN1193193C (zh) 净化室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JP2006029186A (ja) 燃料タンク用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