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006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0067A
CN101030067A CNA2007100844109A CN200710084410A CN101030067A CN 101030067 A CN101030067 A CN 101030067A CN A2007100844109 A CNA2007100844109 A CN A2007100844109A CN 200710084410 A CN200710084410 A CN 200710084410A CN 101030067 A CN101030067 A CN 101030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graphic fixing
stop bath
bath
fixing liquid
ton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44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9299C (zh
Inventor
朝仓建治
山名真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0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0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92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929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preconditioning the toner image before the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9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pressure on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76Simultaneous toner image transfer and fixing
    • G03G2215/1695Simultaneous toner image transfer and fixing at the second or higher order transfer poi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防止定影液泄漏到图像形成装置内,降低定影液的消耗量,在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涂布适量的定影液,并可长期稳定地形成高精细及高图像浓度的高质量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涂布辊(32)将定影液(9)提供到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上,使色粉图像膨润/软化,并在记录介质上定影,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包括薄膜状部件(39)和支撑部件(40)的密封部件(33),通过闭锁定影液槽(31)和涂布辊(32)间的间隙来防止定影液(9)的泄漏,所述定影液槽具有开口部(31a),并收容涂布辊(32)。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的、利用色粉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中。作为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包括:在表面上具有感光层的感光体;使感光体表面带电的带电部;对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体表面照射信号光而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的曝光部;向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提供色粉而使之色粉图像化(显影)的显影部;将感光体表面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部;使记录介质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部;以及除去在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后残留在感光体表面上的色粉的清洁部。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部中,为了使构成色粉图像的色粉熔融而进行定影,一般利用以高温加热色粉图像的热定影方式。热定影方式,利用耗电量大的加热器等进行加热,因此自身耗电量增多。因此,针对地球温暖化等环境问题,为了实现耗电量的降低,进行了各种研究。作为耗电量少的定影方法,例如公知有不使用加热器等加热部的湿式定影方式。根据湿式定影方式,将具有色粉的膨润/软化作用的定影液涂布到色粉图像上,使构成色粉图像的色粉膨润/软化,由此使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更具体地说,例如,在将形成于感光体表面的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等中间转印介质上、并将该中间转印介质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中间转印介质上的色粉图像上涂布定影液,而使构成色粉图像的色粉膨润/软化后,转印定影到记录介质上。
此外,公知有如下定影液涂布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号公报),其包括:存储定影液并收容涂布辊的定影液槽;和在中间转印介质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的涂布辊。进而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号公报的图8(b)中,作为在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的涂布辊的一例,公开了在其轴心部分形成有定影液通路的海绵辊。通过该海绵辊,使从外部提供到定影液通路中的定影液浸透至表面,由此在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即,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涂布辊:由具有液体浸透性的材料构成,在内部具有存储定影液的空间,使内部存储的定影液沁出至其表面,接触涂布该沁出的定影液。此外,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6号公报的图9及第[0050]~[0051]段中,公开了包括定影液槽及涂布辊、以及回收残留在记录介质上的剩余的定影液的剩余液回收部的定影液涂布装置,还公开了该剩余液回收部被构成为盒体方式、并可以更换。即,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号公报中公开了:使定影液涂布装置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为盒体方式,并设置为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
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号公报的海绵辊,由单一的液体浸透性材料构成,很难控制定影液涂布量,因此在记录介质上涂布必要量以上的定影液、特别是记录介质为纸类的情况下,记录介质容易产生褶皱、卷缩等。还存在定影液消耗量增大的缺点。此外,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号公报的定影液涂布部中,采用在定影液槽的竖直方向下部设置海绵辊的构成,因此,在旋转海绵辊时,在海绵辊和定影液槽的接触部分,海绵辊表面被挤压,从而无法避免定影液泄漏到外部。泄漏的定影液会污染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各构成部件,从而图像形成装置的耐用寿命缩短。因此,需要除去泄漏的定影液的维持管理作业,并且还存在定影液消耗量进一步增大的问题。除此之外,无法充分满足海绵辊的长期的耐用性,需要更换海绵辊,但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号公报完全没有公开海绵辊的更换部。从这一点出发,也存在有损图像形成装置的长期的耐用性的问题。
此外,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号公报的海绵辊的定影液通路中,经由以与该定影液通路连通的方式形成于该辊的旋转轴部分的供给路径来提供定影液。但是,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号公报中,没有具体公开从外部向旋转轴部分提供定影液的供给方法,海绵辊的构成难以实施。假定在海绵辊的旋转轴的最前端部分连接来自外部的定影液供给部时,由于采用在形成图像时旋转轴总是旋转的构成,因此在连接部分的耐用性上可能会产生问题,定影液可能会从连接部分泄漏到轴承部,而污染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此外,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333866号公报的定影液涂布装置中,由于仅剩余液回收部为盒体方式,因此需要分别进行定影液的补充和剩余液的废弃这种维持管理作业,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可以防止定影液向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泄漏,降低定影液消耗量,并且可在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涂布适量的定影液,可长期稳定地形成高精细及高图像浓度的高质量图像。
本发明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形成图像,包括:承载未定影色粉图像的色粉图像承载部;和定影液涂布部,在色粉图像承载部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涂布定影液,该定影液具有使色粉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作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定影液涂布部包括:定影液槽,面向色粉图像承载部形成有开口部,在其内部空间中收容涂布部件;辊状涂布部件,用于在色粉图像承载部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该辊状涂布部件,在定影液槽内部被支撑为可自由旋转并可相对于色粉图像承载部离接,至少一部分从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向外侧突出,与色粉图像承载部相对,在与定影液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密封部件,密封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和涂布部件的间隙;和离接部,以使涂布部件可相对于色粉图像承载部离接的方式支撑定影液槽,至少定影液槽、涂布部件和密封部件被一体化,并被设置为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色粉图像承载部和定影液涂布部的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定影液涂布部,该定影液涂布部包括:具有开口部且收容涂布部件的定影液槽;至少一部分从开口部向外侧突出、在色粉图像承载部的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的涂布部件;密封部件;和以使涂布部件可相对于图像承载部离接的方式支撑定影液槽的离接部,该定影液涂布部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由密封部件密封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和涂布部件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构成,例如在装卸定影液涂布部时、搬运图像形成装置时、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等,可以防止定影液泄漏,从而防止由泄漏的定影液污染图像形成装置内部。此外,定影液涂布部中至少定影液槽、涂布部件和密封部件被一体化而形成为盒体方式,可同时进行定影液的补给、涂布部件及密封部件的更换等,因此不会因涂布部件及密封部件的劣化导致定影液泄漏,不会向色粉图像提供过量的定影液,可以稳定地进行定影液的涂布。其结果,可以长期稳定地形成高精细及高图像浓度的高质量图像。进而,在一定期间后更换涂布部件及密封部件,因此可使用便宜的材料作为构成这些部件的材料,可以实现定影液涂布部的低成本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影液槽,在其内部空间收容涂布部件,并且存储定影液,上述涂布部件为第一涂布部件,在定影液槽内部被支撑为可自由旋转并可相对于色粉图像承载部离接,至少一部分从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向外侧突出,与色粉图像承载部相对,在与定影液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且至少一部分位于定影液槽内的定影液的竖直方向上方,该第一涂布部件具有从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至端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直径连续变小的倾斜部,上述密封部件为第一密封部件,其被设置为可相对于涂布部件离接,通过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与涂布部件的倾斜部接触,来密封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和涂布部件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在定影液槽中收容涂布部件并存储定影液的构成中,作为涂布部件使用第一涂布部件,其至少一部分浸渍在定影液中,具有从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至端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直径连续变小的倾斜部,作为密封部件使用第一密封部件,通过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与第一涂布部件的倾斜部接触,来密封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和第一涂布部件的间隙。由此,仅通过使第一密封部件在垂直于第一涂布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截面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第一密封部件就可以经定影液槽的开口部的全周密封第一涂布部件和定影液槽的间隙。进而,从第一涂布部件分离时、及与第一涂布部件抵接时,第一密封部件都不会与第一涂布部件表面滑动摩擦,可以防止因第一涂布部件表面的损伤引起的第一涂布部件的旋转扭矩增大、第一密封部件的磨损等。
进而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影液涂布部还包括清洁部件,其在定影液槽内被自由旋转地支撑,并被设置为与第一涂布部件接触且不与定影液槽内存储的定影液接触,至少其表面由相对于水的接触角度比第一涂布部件表面相对于水的接触角度大的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在定影液槽内,以与第一涂布部件接触且部与定影液接触的方式设置清洁部件,并通过相对于水的接触角度比第一涂布部件表面相对于水的接触角度大的材料形成清洁部件的至少表面,由此在第一涂布部件表面上附着的膨润化色粉附着到清洁部件上,而不会再附着到第一涂布部件上。因此,从第一涂布部件表面除去了色粉,可长期地将第一涂布部件在未定影色粉图像上的定影液涂布性能维持在高水准,可稳定地形成高质量图像。此外,清洁部件被设置为从定影液离开,因此附着在清洁部件表面的膨润化色粉会很快干燥并固定在清洁部件表面上,不会剥落或剥离。因此,可在清洁部件的表面上重叠附着第一涂布部件表面的膨润化色粉。由此,可以进一步切实地除去第一涂布部件表面的膨润化色粉。此外,不会因色粉的混入而污染定影液。进而,将第一涂布部件、定影液槽和清洁部件一体化地构成定影液涂布部,因此第一涂布部件和清洁部件始终保持恒定的位置关系,在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时也不会产生位置的偏差。因此,可切实地执行第一涂布部件的清洁(从第一涂布部件表面除去色粉)。一体化还具有可同时进行定影液的补给以及第一涂布部件和清洁部件的更换的优点。由此,不会因在清洁部件上附着过多的色粉而导致第一涂布部件的清洁不良,因此可长期稳定地在色粉图像上涂布定影液。
进而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影液涂布部还包括:可变形的定影液容器,收容在定影液槽内,具有开口部,在内部填充有定影液;和涂布芯,用于向第一涂布部件供给定影液容器内的定影液,其一端从定影液容器的开口部插入到其内部而与定影液接触,另一端与第一涂布部件压接。
根据本发明,采用在定影液槽内收容填充有定影液并具有开口部的可变形的定影液容器的构成,可以进一步防止因定影液泄漏而污染图像形成装置内部。使用不变形的密封容器虽然对防止泄漏较为有利,但在这种密封容器中,随之定影液的消耗,因密封容器内的压力和大气压的差而在密封容器内产生负压,无法向涂布辊提供定影液。如本发明这样,使用可变形的定影液容器,则伴随定影液的消耗产生使容器的内容积减少的变形,因此容器内不会产生负压。从而可以稳定地向涂布部件提供定影液。此外,作为将定影液容器中填充的定影液向第一涂布部件提供的供给部,使用被设置为一端从定影液容器的开口部插入到该容器内而与定影液接触、另一端与第一涂布部件压接的涂布芯,通过采用这种简单的构成,供给部不容易损坏,可以稳定地将定影液提供到涂布部件上。
进而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影液涂布部还包括:液量检测部,检测定影液槽内的定影液量;和更换时间通知部,根据液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通知定影液涂布部的更换时间。
根据本发明,定影液涂布部还包括检测定影液槽内的定影液量的液量检测部、和通知定影液涂布部的更换时间的更换时间通知部,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以正确地掌握定影液涂布部的更换时间,可以防止因定影液不足等引起色粉图像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不良。特别是,定影液含有挥发性成分,因此有时会消耗比用于色粉图像的定影的量多的定影液,与根据图像形成张数预测定影液的消耗量相比,可以切实地掌握实际的消耗量。
进而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液量检测部包括:中空状位置限制部件,在其侧壁形成有可流入及流出定影液的多个贯通孔,一端从定影液槽内的定影液的液面向定影液槽的内部空间突出,且另一端浸渍在定影液中并支撑在定影液槽上;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收容在中空状位置限制部件的内部空间中,在定影液中浮游并可根据定影液的增减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一位置检测部,检测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和定影液量计算部,根据第一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定影液量。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可浮游在定影液中并根据定影液的增减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可以容易地掌握定影液的实际消耗量。将该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收容在中空状部件的内部空间中,该中空状部件被设置为由定影液槽在竖直方向上支撑、且其至少一部分浸渍在定影液中,在侧壁形成有可流入流出定影液的多个贯通孔,由此可以限制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使其仅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通过第一位置检测部检测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并由定影液量计算部(例如控制单元中的运算部)根据其检测结果计算定影液量,可以正确地掌握定影液槽中的定影液量。即,通过包含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中空状部件、第一位置检测部、和定影液量计算部的液量检测部,可以容易且正确地掌握定影液消耗量(=定影液槽中的定影液量)。
此外,液量检测部中的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和中空状部件与定影液槽、第一涂布部件等一起作为定影液涂布部而一体化,并构成为盒体方式,第一位置检测部及定影液量计算部被固定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预定位置上。因此,在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装卸定影液涂布部时等,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中空状部件、第一位置检测部及定影液量计算部的位置不会出现偏差,不会对定影液量的掌握造成障碍。因此可始终正确地掌握定影液槽内的定影液量。此外,对包括在内部填充有定影液的定影液槽而一体化了的定影液涂布部进行装卸,因此与仅补充定影液的情况相比,可以切实地防止因定影液泄漏而污染图像形成装置内部。
此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涂布部件为辊状的第二涂布部件,在定影液槽内部被支撑为可自由旋转并可相对于色粉图像承载部离接,至少一部分从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向外侧突出,与色粉图像承载部相对,在与定影液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该第二涂布部件在内部具有存储定影液的定影液存储槽,用于在色粉图像承载部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存储槽中的定影液,上述密封部件为第二密封部件,用于闭锁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和涂布部件的间隙,其具有:薄膜状部件,被设置为与定影液槽内部的涂布部件表面紧贴或具有间隙而分离;和支撑部件,用于支撑薄膜状部件,被设置为与定影液槽开口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及该两端部附近的涂布部件表面接触。
根据本发明,作为涂布部件,使用在内部具有定影液存储槽、在定影液存储槽中使定影液渗透至表面并涂布到色粉图像上的形式的第二涂布部件,在定影液槽开口部中第二涂布部件向外侧漏出的部分以外的部分被密封。作为密封部件,使用密封定影液槽开口部和第二涂布部件的间隙的形式的第二密封部件。由此,可以防止定影液向外部泄漏及挥发,并进行定影液涂布部的小型化,进而进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小型化。此外,将定影液涂布部构成为使定影液槽、第二涂布部件及第二密封部件等构成部件一体化了的盒体方式,在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定影液涂布部的装卸等时,构成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可以稳定地在色粉图像上涂布定影液。进而,将定影液涂布部构成为盒体方式,所以在对其进行装卸时不会发生定影液的泄漏,可以同时进行定影液的补给以及构成部件的更换。
进而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涂布部件还包括:第二定影液量指示部件,在定影液存储槽内被支撑为可绕第二涂布部件的轴心旋转,根据定影液的增减而旋转;第二位置检测部,检测第二定影液量指示部件的位置;和定影液量计算部,根据第二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定影液量。
根据本发明,在第二涂布部件的定影液存储槽内设置第二定影液量指示部件,由设置在第二涂布部件外部的第二位置检测部检测第二定影液量指示部件在定影液存储槽内的位置,由定影液计算部根据其检测结果计算定影液量。由此可以正确地掌握第二涂布部件内的定影液剩余量,而不会忽略掉定影液在空气中的挥发部分。此外,第二涂布部件被组装到盒体化的定影液涂布部中,第二定影液量指示部件由第二涂布部件支撑为可绕其轴心旋转,第二位置检测部由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支撑在定影液槽外部的预定位置上,因此其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偏差。从而可始终正确地掌握定影液量。此外,第二定影液量指示部件以第二涂布部件的轴心为支点浮游在定影液中,通过以这种简单的结构作为便宜的部件构成,因此即使一体化而与其他的构成部件同时更换,也不会成为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进而,将定影液涂布部构成为盒体方式,因此在对其进行装卸时不会引起定影液泄漏,并可同时进行定影液的补给和构成部件的更换。
进而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定影液槽为包含以下部分的容器状部件:在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时作为底面的平面部分;和由具有曲率的面构成的侧面部分。
根据本发明,作为定影液槽,使用具有平面状的底面、且底面以外的面由具有曲率的面构成的容器状部件,由此在没有将一体化的定影液涂布部的盒体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时,也能以不导致定影液泄漏的方式进行放置。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可预先大量制造并保存定影液涂布部的盒体,所以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等。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及优点,通过下述详细说明及附图可得以明确。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3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由涂布辊将定影液涂布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色粉图像上的截面图。
图5A~5C是示意地表示液量检测部的构成的图,图5A是涂布辊的部分纵截面图,图5B及图5C是涂布辊的横截面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8A~图8C是表示第一密封部件的构成及动作的图,图8A及图8B是表示由第一密封部件进行的定影液槽和涂布辊的间隙的闭锁动作的截面图。图8C是表示图8A及图8B所示的由第一密封部件进行的闭锁动作的、涂布辊的横截面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液量检测部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由涂布辊将定影液涂布到转印定影辊上的色粉图像上的截面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其他方式的定影液涂布部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2A及图12B是示意地表示离接部的构成的图,图12A是离接部的俯视图,图12B是图12A所示的离接部的剖面线XIIb-XIIb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成的截面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要部分(后述的色粉图像形成部2)的构成的截面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要部分(后述的定影液涂布部4)的构成的截面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依次重叠转印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这4色的色粉图像的串列式构成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色粉图像形成部2、中间转印部3、定影液涂布部4、转印定影部5、记录介质供给部6、和排出部7。
色粉图像形成部2包括成像单元10y、10m、10c、10b。成像单元10y、10m、10c、10b,依次从后述的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驱动方向(副扫描方向)、即箭头29的方向的上游侧开始被配置成一列,形成与作为数字信号等输入的各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提供与该静电潜影对应的颜色的色粉并使之显影,形成各色的色粉图像。即,成像单元10y形成与黄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色粉图像,成像单元10m形成与品红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色粉图像,成像单元10c形成与青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色粉图像,成像单元10b形成与黑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色粉图像。成像单元10y包括感光鼓11y、带电辊12y、光扫描单元13、显影装置14y、和鼓清洁器15y。
感光鼓11y是辊状部件,被支撑为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绕轴心旋转,具有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进而形成色粉图像的感光层。感光鼓11y例如包括导电性基体、和形成于导电性基体表面的感光层。导电性基体可以使用圆筒状、圆柱状、片状等导电性基体,其中优选圆筒状导电性基体。感光层例如可使用有机感光层、无机感光层等。有机感光层例如包括: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的树脂层和包含电荷输送物质的树脂层的层叠体;在一个树脂层中包含电荷产生物质和电荷输送物质的树脂层等。无机感光层例如是包含选自氧化锌、硒、非晶硅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层。在导电性基体和感光层之间,可以存在底涂层,也可在感光层的表面设置主要用于保护感光层的表面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直径为30mm的感光鼓,其包括作为导电性基体的与接地电位(GND)连接的铝管、和形成在铝管表面上的厚度20μm的有机感光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鼓11y被驱动而以圆周速度200mm/s顺时针方向旋转。
带电辊12y是辊状部件,被支撑为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绕轴心旋转,使感光鼓11y的表面以预定的极性及电位带电。带电辊12y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从该电源施加电压而放电,由此使感光鼓11y表面带电。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带电辊12y施加-1200V的电压,感光鼓11y表面带电为-600V。可以使用刷型带电器、充电型带电器、电晕器(scorotron)等电晕带电器等,来替代带电辊12y。
光扫描单元13,在由带电辊12y带电的感光鼓11y表面上,照射与黄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信号光13y,在感光鼓11y表面上形成与黄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光扫描单元13可以使用半导体激光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带电为-600V的感光鼓11y表面上形成曝光电位为-70V的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14y包括显影辊16y、显影刮板17y、显影槽18y、搅拌辊19y,20y。显影辊16y,在其表面上承载黄色色粉8y,在显影辊16y和感光鼓11y的最接近部分(显影夹持部),将该黄色色粉8y提供到感光鼓11y表面的静电潜影上。显影辊16y是辊状部件,被收容在显影槽18y内,其一部分从在显影槽18y面向感光鼓11y的面上形成的开口部21y向外侧突出,在其与感光鼓11y之间具有间隙而分离,且被设置为可绕轴心旋转驱动,内包有未图示的固定磁极。显影辊16y被驱动向与感光鼓11y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在显影夹持部中,显影辊16y的表面和感光鼓11y的表面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此外,显影辊16y与未图示的电源连接,从该电源施加支流电压(显影电压)。由此,顺利地将显影辊16y表面的黄色色粉提供到静电潜影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辊16y以感光鼓11y的圆周速度的1.5倍、即以300mm/s的圆周速度旋转。此外,在感光鼓16y上施加-240V的显影电位。显影辊16y表面的黄色色粉层在显影夹持部与感光鼓11y接触,向静电潜影提供黄色色粉8y。
显影刮板17y是板状部件,其一端由显影槽18y支撑,另一端与显影辊16y之间具有空隙而分离,使显影辊16y表面上承载的黄色色粉层均匀化(层限制)。显影槽18y是容器状部件,如上所述形成有面向感光鼓11y的开口部21y,并具有内部空间。显影槽18y,在其内部空间中内置显影辊16y和搅拌辊19y,20y,并且存储黄色色粉8y。根据黄色色粉8y的消耗状况,从未图示的色粉盒向显影槽18y补给黄色色粉8y。在本实施方式中,黄色色粉8y以与磁性载体混合的双组分显影剂方式来使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以仅包含黄色色粉8y的单组分显影剂方式来使用。
搅拌辊19y、20y是螺旋状部件,设置在显影槽18y的内部空间中,互相具有空隙而分离,并且可绕轴心旋转驱动。搅拌辊19y被设置为:面向显影辊16y,且在其与显影辊16y之间具有空隙而分离。搅拌辊19y、20y,通过各自的旋转驱动,混合从未图示的色粉盒补给到显影槽18y内的黄色色粉8y、和预先填充在显影槽18y内的磁性载体,并输送到显影辊16y的周边。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鼓11y和显影辊16y、显影辊16y和显影刮板17y、显影辊16y和搅拌辊19y、以及搅拌辊19y和搅拌辊20y分别分离,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感光鼓11y、显影辊16y、显影刮板17y及搅拌辊19y、20y分别压接的构成。
鼓清洁器15y,如下所述,在将感光鼓11y表面的黄色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上后,除去并回收残留在感光鼓11y表面的黄色色粉8y。
根据成像单元10y,在通过带电辊12y而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鼓11y的表面上,从光扫描单元13照射与黄色色粉的图像信息对应的信号光13y,而形成静电潜影,从显影装置14y向该静电潜影提供黄色色粉8y而使该静电潜影显影,形成黄色色粉图像。该黄色色粉图像,如下所述,被转印到与感光鼓11y表面压接并在箭头29方向上旋转驱动的中间转印带22上。残留在感光鼓11y表面的黄色色粉8y由鼓清洁器15y除去并回收。该图像(色粉图像)形成动作反复执行。成像单元10m、10c、10b,使用品红色色粉8m、青色色粉8c、或黑色色粉8b来代替黄色色粉8y,除此之外具有与成像单元10y类似的结构,因此标以相同的参照标号,并在各参照标号的末尾附加表示品红色的“m”、表示青色的“c”及表示黑色的“b”,而省略说明。
色粉8y、8m、8c、8b(以下如无特别限定则总称为“色粉8”),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及脱模剂。
粘合树脂,只要是后述的通过定影液9而膨润或软化的树脂即可,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的取代物的均聚物、选自苯乙烯及其取代物中2种以上的共聚物等苯乙烯类共聚物、聚氯乙烯、聚醋酸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氨酯等。粘合树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在这些粘合主枝中,作为彩色色粉用粘合树脂,从保存性、耐久性、定影液9的膨润或软化控制等观点来说,优选软化点100~150℃、玻璃转化温度50~90℃的粘合树脂,特别优选具有上述软化点及玻璃转化温度的聚酯。聚酯容易通过入手容易的有机溶剂而膨润/软化,在膨润/软化状态下变得透明。粘合树脂为上述聚酯时,可通过定影液将重叠了选自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中的两种以上的色粉图像的多色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后,聚酯自身透明化,因此通过减色法混合得到充分的显色。此外,即使使用软化点或分子量比热定影方式中使用的色粉所包含的粘合树脂高的树脂,也可通过定影液9进行定影。使用软化点或分子量高的树脂时,可防止显影时因负荷引起的劣化,可长期得到高画质图像。此外,使用软化点或分子量高的树脂时,在热定影方式中无法充分定影及显色,但通过定影液的涂布而化学地使色粉膨润/软化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高画质图像。
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以往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中使用的色粉用颜料及染料。其中,为了防止因定影液9的涂布而特别是在将色粉图像转印定影到记录介质上时产生渗透等,优选不溶解于定影液9的颜料。作为颜料,除了碳黑之外,还包括:偶氮类颜料、苯并咪唑酮类颜料、喹吖啶酮类颜料、酞菁类颜料、异吲哚啉酮类颜料、异吲哚啉类颜料、二噁嗪类颜料、蒽醌类颜料、芘类颜料、芘酮类(Perynone)颜料、硫靛类颜料、喹酞酮类颜料、金属络合物类颜料等有机类颜料,氧化钛、钼红、铬黄、钛黄、氧化铬和普鲁士蓝等无机类颜料,铝粉等金属粉等。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脱模剂,例如可以使用蜡。作为蜡可以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其中优选可通过定影液9膨润或软化的蜡。作为其具体例,例如包括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石蜡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软化点为70℃、比色粉8的粘合树脂的软化点低的低分子聚乙烯蜡。因此,在低于粘合树脂的软化点、进而低于色粉8的软化点的温度下,通过使蜡软化,可增加色粉之间以及色粉8在色粉图像载体、记录介质P上的附着力。因此,将定影液9涂布到色粉图像上时,可以防止产生色粉流动、色粉8的凝聚等。进而,通过使蜡软化,定影液容易从蜡的存在位置渗透到色粉粒子内部。因此,在涂布定影液9时,色粉8整体在短时间内膨润/软化,因此在转印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时可以得到充分的定影强度,同时通过色粉图像的重叠得到充分的显色。
色粉8,除了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及脱模剂之外,还可含有带电控制剂、流动性改善剂、定影促进剂、导电材料等一般的色粉添加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色粉8可按照以下几种公知的方法进行制造:将着色剂、脱模剂等分散到粘合树脂中并进行粉碎的粉碎法;均匀分散着色剂、脱模剂、粘合树脂的单体等之后聚合粘合树脂的单体的聚合法;在凝聚剂的存在下使粘合树脂粒子、着色剂、脱模剂等凝聚,并对得到的凝聚物进行加热的凝聚法等。另外,为了增大表面积,色粉8的形状,与为完全球形相比,优选为不定形。由此,容易与定影液9接触,因此可以降低定影液9的消耗量,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定影及干燥色粉图像。色粉8的体积平均粒径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2~7μm。使用这种小粒径色粉时,可以增大色粉图像的单位面积上的色粉表面积,增加与定影液9的接触面积,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将色粉8定影到记录介质9上。短时间内的定影可以降低定影液9的消耗量。此外,由于定影液9迅速干燥,因此在记录介质P上不会产生褶皱、卷缩等。此外,色粉8的粒径越小,即使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也可提高对记录介质P的覆盖率,因此能以较少的附着量形成高画质图像。即,可以兼顾色粉消耗量的降低和高画质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色粉8使用带负电的绝缘性非磁性色粉,其着色剂含量为色粉8总量的12重量%,蜡含量为色粉8总量的7重量%,剩余部分为聚酯(粘合树脂,玻璃转化温度为90,软化点为120℃),该色粉的体积平均粒径为6μm,相对于定影液的接触角度为47度。使用该色粉,为了得到预定的图像浓度(X-Rite公司制310的反射浓度测定值为1.4),需要单位面积上5g/m2的色粉量。
中间转印部3包括中间转印带22、中间转印辊23y,23m,23c,23b、支撑辊24,25,26、带清洁器28、温度检测部30。
中间转印带22是环形带状的色粉图像承载部,由支撑辊24、25、26张架而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以与感光鼓11y、11m、11c、11b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向箭头29方向旋转。作为中间转印带22,只要是不会使定影液9渗透到其内部的构成即可,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层叠体,其包括:薄膜状基材、形成于薄膜状基材表面上的弹性树脂层、和形成于弹性树脂层表面上的含氟树脂的覆盖层。覆盖层表面成为色粉图像承载面。薄膜状基材例如可以使用将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氟橡胶等橡胶材料成形为薄膜状后的物质。氟树脂覆盖层包括PTFE(聚四氟乙烯)、PFA(四氟乙烯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其混合物等氟树脂。为了调整作为中间转印带22的电阻值,可以在薄膜状基材、弹性树脂层及含氟树脂的覆盖层的一个或两个以上中混合导电材料。作为导电材料,例如包括:炉黑、热碳黑、槽法碳黑、石墨炭等。中间转印带22不限于带方式,例如也可以形成为鼓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如下形成的层叠体用作带状的中间转印带22:在厚度100μm的聚酰亚胺薄膜表面上,依次层叠厚度300μm的硅橡胶层、和厚度20μm的含氟树脂的覆盖层,该含氟树脂的覆盖层由以8∶2(重量比)的比例包含PTFE及PFA的氟树脂组成物构成,相对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为70度。这样一来,利用不渗透定影液9的材料构成中间转印带22,可以使涂布的定影液9的大部分附着在色粉8的表面。由此,可以防止因定影液9向记录介质P渗透而产生褶皱、卷缩等,并且可实现定影液9的消耗量的降低。中间转印带22的色粉图像承载面22a,从其旋转方向(箭头29的方向)上游侧依次与感光鼓11y、11m、11c、11b压接。中间转印带22与感光鼓11y、11m、11c、11b压接的位置,是各色色粉图像在中间转印带22上的转印位置(中间转印夹持部)。
中间转印辊23y、23m、23c、23b是辊状部件,别设置为隔着中间转印带22分别与感光鼓11y、11m、11c、11b相对,与色粉图像承载面22a的相反侧的面压接,且可绕其轴心旋转。中间转印辊23y、23m、23c、23b,例如使用包括金属制轴体、和在该金属制轴体的表面上覆盖的导电性层的辊状部件。轴体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轴体的直径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8~10mm。导电性层用于向中间转印带22均匀地施加高电压,例如由导电性弹性体形成。导电性弹性体可以使用该领域常用的物质,例如将碳黑等导电材料分散到三元乙丙橡胶(EPDM)、发泡EPDM、发泡聚氨酯等基体中而成的导电性弹性体。为了在中间转印带22上转印形成于感光鼓11y、11m、11c、11b表面上的色粉图像,在中间转印辊23y、23m、23c、23b上,通过恒压控制施加与色粉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中间转印偏压。由此,将形成于感光鼓11y、11m、11c、11b上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的色粉图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的色粉图像承载面22a中的中间转印夹持部上,形成多色色粉图像。而在仅输入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的一部分的图像信息时,在成像单元10y、10m、10c、10b中的与输入的图像信息的颜色对应的成像单元中形成色粉图像。
支撑辊24被设置为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绕轴心旋转。支撑辊25、26被设置为绕轴心自由旋转。支撑辊24、25、26协同作用张架中间转印带22并使之向箭头29方向旋转驱动。支撑辊24、25、26例如使用直径30mm、壁厚1mm的铝制管状辊。支撑辊24,在其内部设有加热部27,从而作为加热辊发挥作用。加热部27由控制单元130控制,该控制单元130根据温度检测部30检测到的中间转印带22的温度检测结果,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动作,所述温度检测部30比支撑辊24靠近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驱动方向下游侧。关于控制部在下文详细说明。
优选通过加热部27将色粉图像加热到构成该图像的色粉8中包含的粘合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以上。由此,粘合树脂软化,色粉8之间及色粉8和中间转印带22的附着力增加,因此在由下述涂布辊32涂布定影液9时,可以防止色粉8在涂布辊32上偏移、色粉图像紊乱。因此,可以容易地由涂布辊32进行定影液在色粉图像上的接触涂布。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包含玻璃转化温度为90℃的粘合树脂的色粉8,并进行控制以使中间转印带22的温度保持为比色粉8中含有的粘合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高的100℃。这样控制时,当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经过支撑辊23的表面时,被加热为与中间转印带22大致相同的温度,通过粘合树脂的软化,色粉粒子8之间及色粉粒子8和中间转印带22的附着力增加,因此可以防止色粉8在涂布辊32上的偏移、色粉图像的紊乱等。其结果,可顺利地由涂布辊32进行定影液9在色粉图像表面上的接触涂布。
此外,由后述涂布辊32接触涂布定影液9时,在此处补充热量,以补偿因定影液9的涂布引起的中间转印带22及色粉图像的温度降低,使构成色粉图像的色粉8的膨润/软化更顺利地进行。此外,控制加热部27使其仅在中间转印带22旋转驱动时动作。加热部27是以辅助定影液9进行的色粉图像的定影、进一步降低定影液9的消耗量为目的进行设置的,因此并不需要发热量为对色粉图像进行热定影的程度。因此,即使设置加热部27,图像形成装置1的耗电量也比一般的热定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耗电量大幅减少。加热部27例如使用卤素灯等。支撑辊25电气接地,还具有作为在后述的转印定影部中用于转印定影的备用辊(back up roller)的功能。支撑辊26作为对中间转印带22施加张力的张力辊发挥作用。
在后述的转印定影部5中将中间转印带22的色粉图像承载面22a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后,带清洁器28除去残留在色粉图像承载面22a上的色粉。带清洁器28包括清洁刮板28a和色粉容器28b。清洁刮板28a是用于刮取色粉图像承载面22a上的残存色粉、纸粉等的板状部件,被设置为:隔着中间转印带22与支撑辊26相对,且通过未图示的加压部与色粉图像承载面22a压接。清洁刮板28a例如可以使用由聚氨酯橡胶等橡胶材料构成的刮板。色粉容器28b用于存储由清洁刮板28a刮取的残存色粉、偏移色粉、纸粉等。
温度检测部30用于检测中间转印带22的温度。温度检测部30的检测结果,被发送到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动作的控制单元130。控制单元130具有存储部、运算部和控制部,将温度检测部30的检测结果输入到存储部。在存储部中预先输入与色粉8中含有的粘合树脂及脱模剂的软化点等物性数据相对应的中间转印带22的控制温度。控制单元130,在运算部中比较温度检测部30的检测结果和中间转印带22的控制温度。控制单元130,根据检测结果比控制温度低这一运算结果,从控制部向加热部27的电源发送控制信号,进行使中间转印带22的温度上升的控制。根据检测结果比控制温度高这一运算结果,从控制部向加热部27发送控制信号,进行使加热部27的加热停止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部30使用温度传感器。
通过中间转印部3,将在感光鼓11y、11m、11c、11b上形成的各色色粉图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的色粉图像承载面22a的中间转印夹持部上,形成色粉图像。该色粉图像通过定影液涂布部4受到定影液9的涂布,然后由转印定影部5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后,由带清洁器28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2的色粉图像承载面22a上的色粉等,继续在色粉图像承载面22a上转印色粉图像。
定影液涂布部4,在承载于中间转印带22的色粉图像承载面22a上的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使该色粉图像软化及/或膨润的定影液9。采用接触涂布定影液9的构成时,可以在附着于非图像部的灰雾(かぶり)色粉上也涂布定影液9,可以将灰雾色粉定影。因此,可以防止灰雾色粉附着到手、衣服等上。灰雾色粉的量非常小,因此即使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也不会对图像带来实质的影响。
参照图3,定影液涂布部4包括定影液槽31、涂布辊32、第二密封部件33、和离接部(分离抵接部)34。定影液涂布部4的特征在于,在涂布辊32的内部存储定影液9,并且至少将涂布辊32、定影液槽31和第二密封部件33一体化为盒体形式,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装卸。
通过至少将定影液槽31、涂布辊32和第二密封部件33构成为盒体形式,在涂布辊32内部的定影液9全部消耗完后,可以通过更换该盒体来补充定影液9。因此,补充定影液9时无需以液体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会产生定影液9飞散而污染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上述盒体例如被设置为可在与涂布辊32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水平方向)上进行装卸。由此,可以防止在装卸动作时涂布辊32和中间转印带22滑动摩擦而产生损伤。此外,上述盒体通过打开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1a上的可自由开闭的开闭门43来进行装卸。此外,通过将定影液9存储在涂布辊32内部,可以使定影液涂布部4小型化,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装卸操作变得容易。进而,通过设置与涂布辊表面接触的第二密封部件33,可以防止定影液9从涂布辊32表面蒸发而从定影液槽31漏出等。
定影液槽31是整体为大致圆筒形状的容器状部件,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的状态下的底面31b由平面构成,除此以外的面由具有曲率的面构成。定影液槽31,在面向中间转印带22的面上形成有开口部31a,可旋转地支撑涂布辊32并将该涂布辊32收容在其内部空间内。定影液槽31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包括合成树脂、金属等。在定影液槽31的、位于开口部31a的下方且面向温度检测部30的外周面上,与定影液槽31一体化设置有枢轴41。枢轴41可滑动地插入到在开闭门43的面向定影液槽31的侧面上设置的U字形的引导槽42中,所述开闭门43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侧面1a上,可沿箭头49的方向自由开闭。通过枢轴41在引导槽42内滑动,可以使定影液槽31沿箭头48方向移动,进行定影液槽31的装卸。枢轴41位于引导槽42的前端时,涂布辊32位于可与中间转印带22接触的动作位置上。在定影液槽31的底面31b上抵接有推压弹簧47。推压弹簧47被设置为其一端与定影液槽31抵接、另一端支撑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上,竖直向上推压定影液槽31。此时,以枢轴41为中心可转动地支撑定影液槽31。由此,定影液槽31内的涂布辊32以预定的较轻推压力与中间转印带22压接。压接的推压力例如可通过推压弹簧47的种类的变化来进行调整。推压弹簧47例如可以使用螺旋弹簧、板弹簧、扭转弹簧等。
涂布辊32是辊状部件,其一部分从在定影液槽31的面向中间转印带22的面上形成的开口部31a向外侧突出,可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2分离抵接(离接),其包括:芯棒35、形成于芯棒35表面上的渗透控制层36、和形成于渗透控制层36的表面上的多孔质层37。此外,在涂布辊3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以与芯棒35相连的方式设置凸缘,并由设于定影液槽31内的未图示的轴承支撑与凸缘一体的旋转轴,由此由定影液槽31可旋转地支撑涂布辊32。通过将涂布辊32构成为辊状部件,可在涂布辊32的内部形成封闭空间,容易存储/保持定影液9。
芯棒35可以使用在本领域常用的芯棒。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外径30mm、壁厚0.5mm的铝制芯棒。此外,在芯棒35上形成有多个作为使定影液9通过的贯通孔的定影液供给孔35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芯棒35的圆周方向上以相等角度、在轴方向上错开半个相位、以5mm间隔形成16个直径0.1mm的定影液供给孔35a。芯棒35内部成为定影液存储槽,存储定影液9。即,芯棒35可以提高涂布辊32的刚性,并且作为定影液存储槽发挥作用。这样一来,由于在芯棒35内部存储定影液9,因此可以使作为一体单元的定影液涂布部4小型化,容易进行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的装卸操作。芯棒35内部的定影液9,经由定影液供给孔35a,提供到形成于芯棒35表面上的渗透控制层36上。
作为存储在芯棒35内部的定影液,可以使用包括可使色粉8中包含的粘合树脂、脱模剂等膨润/软化的液状成分,其中优选包含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溶剂和水。在此,作为有机溶剂,可以使用可膨润/软化粘合树脂、脱模剂等并可溶解或分散于水中的溶剂,例如包括:醇类(甲醇、乙醇、丙醇、丁醇、辛醇、癸醇、二甘醇、丙三醇、聚乙二醇、酚、苄醇、甲基苄基醇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甲丁酮、甲基异丁基酮、二乙酮等)、醚类(甲乙醚、二乙醚、甲丁醚、甲基异丁基醚、二甲醚、二异丙基醚、辛基苯基醚等)、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油酸乙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琥珀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酒石酸二乙酯、棕榈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其中,优选醚类及酯类,最优选酯类。这些有机溶剂,以聚酯为首,具有优良的使色粉8的粘合树脂膨润软化的作用。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定影液9中的水的含量,优选为定影液9总量的20~95重量%,更优选为30~90重量%。此外,定影液9中的有机溶剂的含量,优选为定影液9的总量的5~80%,更优选为10~70%。这些含有比率适于使色粉8的粘合树脂膨润、软化。水的含量若超过95重量%,则软化作用降低,得不到充分的定影强度。水的含量小于20重量%时,定影液9对色粉图像的渗透性降低,在记录介质P上转印色粉量多的未定影色粉图像时,仅色粉图像表面的色粉膨润软化,与记录介质P的接触面上的色粉没有膨润/软化,因此无法以充分的定影强度将色粉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
定影液9中,除了含有水及有机溶剂以外,还可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例如可提高有机溶剂在定影液9中的分散性,可提高色粉8和定影液9的润湿性。作为表面活性剂,例如包括:硫酸月桂酯钠等高级醇硫酸酯盐、油酸钠等高级脂肪酸金属盐、脂肪酸衍生物硫酸酯盐、磷酸酯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盐、杂环胺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氨基酸酯、氨基酸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聚环氧烷基烷基醚,聚环氧乙烷烷基胺等。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此外,定影液9可含有分散助剂。作为分散助剂,例如包括: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单丁基醚、二甘醇单甲醚等偶合剂。
另外,定影液9具有挥发性。定影液9的挥发性以20℃下的蒸气压为基准。定影液9在20℃下的蒸气压,优选为0.005MPa以上,更优选为0.005~0.028MPa。通过如上调整蒸气压,可使定影液9在短时间内干燥,因此可增加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单位时间内的输出张数。具体地说,例如以每分钟40张的生产量连续输出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在前后输出的记录介质中,色粉图像、色粉8及定影液9不会从在前输出的记录介质附着到后输出的记录介质上。另外,超过0.028MPa时,定影液9的干燥过快,很难稳定地在色粉图像上涂布定影所需的量的定影液9。此外,在涂布动作中定影液9也会从涂布辊32表面挥发,因此徒然增大定影液9的消耗量。进而,定影液9的蒸气压与大气压相等时,定影液9沸腾而瞬间气化。通过使用具有上述范围的蒸气压的定影液9,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可高速且稳定地输出图像。此外,可以降低定影液9的消耗量,进而降低定影液9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供给频度。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设置定影液的存储罐时,可以使存储罐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如下定影液9:中间转印带22相对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为70度,涂布辊32的多孔质层37相对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为65度,色粉8相对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为47度。
在芯棒35的表面上形成的渗透控制层36,是为了防止芯棒35和多孔质层37直接接触、向多孔质层37提供过多的定影液9而设置的层,由可以渗透及保持定影液9并可以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通过使渗透控制层36介于芯棒35和多孔质层37之间的构成,在涂布辊32与中间转印带22压接时,可以防止:过多的定影液9附着在涂布辊32表面,定影液9在涂布辊32和中间转印带22的压接夹持部的入口处形成弯液面(meniscus)。其结果,在定影液9和色粉图像接触的状态下不会产生定影液9的强烈的流动,色粉图像不会紊乱,因此可得到高质量且高精细的图像。此外,渗透控制层36,在存在其中的微细的空孔中保持定影液9,该空孔根据涂布辊32的接触对象的表面状态而与多孔质层37一起弹性变形。接触对象的表面状态比较平滑时弹性变形的程度较小,通过弹性变形从空孔中挤出的定影液9的量较少,宏观单位面积上的定影液9的涂布量变少。另一方面,与凹凸较大的多色色粉图像接触时,空孔的弹性变形的程度变大,挤出大量的定影液9,因此宏观单位面积上的定影液9的涂布量变大。由此通过渗透控制层36控制定影液9的涂布量。
此外,渗透控制层36与芯棒35相接,因此可以受到充分的定影液9的供给。渗透控制层36例如使用毛毡(felt)、橡胶的开孔发泡体(海绵)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厚度5mm的毛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渗透控制层36的弹性体的指标的杨氏模量(弹性率)为3MPa,与色粉8相比,为1/100以下。构成渗透控制层36的海绵等开口发泡橡胶、毛毡等,具有保持定影液9的功能,因此即使减小多孔质层37的层厚而减少多孔质层37的定影液9的保持量,也可在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上涂布充分量的定影液9。因此,使由高价的多孔质膜构成的多孔质层37变薄,并用便宜的开孔发泡橡胶、毛毡等构成内部的渗透控制层36,从而可降低涂布辊32的制造成本。
多孔质层37,在中间转印带22的色粉图像承载面22a上的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从渗透控制层36中供给的定影液9。多孔质层37包括多个可保持定影液9的微小空孔,其具有如下特性:在其表面附近存在的定影液9的量较多时吸收定影液9,定影液9的量较少时放出定影液9。因此,可以防止定影液9在涂布辊32和中间转印带22的夹持部入口处形成弯液面而滞留。其结果,不会因定影液9的流动而产生色粉图像的紊乱,可以得到高质量、高精细的图像。
此外,根据定影液9的消耗状况,从渗透控制层36无迟滞地向多孔质层37提供定影液9,因此即使连续输出色粉量多的全图像,也可稳定地得到定影图像。作为多孔质层37的材料,只要是可以弹性变形及多孔质化的材料即可,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包括PTFE、聚氨酯、聚酰亚胺等。可以根据定影液9的组成适当选择多孔质层37的材料、空孔直径、空孔率等。多孔质层37的空孔直径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0.1~2μm。若小于0.1μm,则定影液9的透过量不够,色粉图像中色粉量较多的部分上定影强度不足。若超过2μm,则色粉粒子8嵌入到空孔中并强固附着,使多孔质层37堵塞。此外,多孔质层37的空孔率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60~90%。低于60%时,定影液9的保持量和透过量不足,色粉图像中色粉量较多部分上的定影强度不足。超过90%时,难以形成作为可恢复的弹性变形层的多孔质层37。此外,多孔质层37的层厚也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0~200μm。若小于10μm,则难以形成为多孔质层,若超过200μm,则定影液9的透过量不足,色粉图像中色粉量较多的部分上的定影强度不足。
多孔质层37优选被构成为,其相对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比中间转印带22的色粉图像承载面22a相对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小。由此,多孔质层37和中间转印带22接触时,与中间转印带22相比,定影液9优先附着到多孔质层37上。因此,可以降低从多孔质层37涂布在中间转印带22上的未附着色粉的非图像部上的定影液的量。由此,可以降低定影液9的消耗量,可以减少定影液9的补充次数。多孔质层37和中间转印带22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的差优选为5度以上。此外,多孔质层37优选被构成为,其相对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比色粉8相对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大。由此,多孔质层37和色粉图像接触时,与多孔质层37相比,定影液9更容易附着到色粉图像上。因此,可以从多孔质层37在作为图像部的色粉图像上充分地涂布定影液9。其结果,单位面积上的色粉量多的部分上的色粉图像也能够以充分的定影强度定影。多孔质层37和色粉8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的差优选为10度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由PTFE构成的厚度为50μm的多孔质层37,该多孔质层37中的空孔直径为0.5μm,空孔率为8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孔质层37相对于定影液9的接触角度为65度。
具有上述构成的涂布辊32的构成优选为,在将定影液9涂布到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上时,以固定的按压力较轻地与中间转印带22压接。由此,大面积且色粉量较多的全图像进入到中间转印带22和涂布辊32的压接部(定影液夹持部)时,涂布辊32和中间转印带22的间隔扩大,涂布辊32表面的定影液9的层可以通过定影液夹持部。其结果,涂布辊32经由定影液9的薄层与中间转印带22压接,可以充分地将定影液9涂布到色粉图像上。此外,定影液9不会在定影液夹持部的入口处形成大的弯液面而滞留。因此,在定影液9和色粉图像接触的状态下不会产生定影液9的较大流动,不会产生色粉图像紊乱,可以得到高质量且高精细的图像。进而,色粉图像和涂布辊经由定影液9接触,构成色粉图像的色粉8难以与涂布辊32直接接触,因此可以防止色粉8附着到涂布辊32上。涂布辊32对中间转印带22的按压力,只要是可以发挥上述作用的按压力即可,并无特别限制,优选线压为0.05~1.0N/cm。小于0.05N/cm时,涂布辊32和中间转印带22的接触状态变得不稳定,无法将定影液9均匀地涂布到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上。此外,涂布辊32变得无法随着中间转印带22的微小的凹凸、色粉图像的凹凸而弹性变形,无法将定影液9充分地涂布到色粉图像的凹处。因此,会产生定影液9的涂布不均,进而产生定影不均,并随着定影不均产生光泽不均、色彩不均。超过1.0N/cm时,在涂布辊32与中间转印带22压接并旋转的状态下,涂布辊32表面的定影液9无法通过定影液夹持部。因此,定影液9在定影液夹持部入口处挤压而形成弯液面,多余的定影液9向涂布辊32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回流。其结果,定影液9在定影液夹持部的入口处急剧流动,由此使色粉图像紊乱。在本实施方式中,涂布辊32对中间转印带22的按压力为0.1N/cm,涂布辊32从动于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而旋转。
此外,涂布辊32表面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涂布辊32表面随着色粉图像的凹凸而弹性变形。此外,在色粉图像存在的部分,涂布辊32经由定影液9的薄层与色粉图像压接。由此,即使色粉量局部不同,在色粉图像高的部分及低的部分均可均匀地涂布定影液9。即使在色粉量局部变化较大的多色色粉图像中,也可均匀地定影,得到高质量图像。涂布辊32的弹性率优选比色粉8的弹性率小,更优选为色粉8的弹性率的1/10以下,特别优选为色粉8的弹性率的1/100以下。另外,在重叠了2色以上的色粉图像的多色色粉图像中,色粉量多的部位和少的部位细微混杂分布,并且色粉图像整体的色粉量较多。例如,在单色色粉图像的低浓度部分、和重叠了3色色粉图像的多色色粉图像的高浓度部分,色粉层的厚度(高度)有时为3倍以上。因此,为了涂布与色粉量对应的量的定影液9,以固定的按压力与具有弹性的涂布辊32接触非常重要。此外,定影液9是粘度较低的水溶液,因此可以迅速地渗透到色粉粒子8之间、以及色粉粒子8和中间转印带22之间,使色粉粒子8瞬间膨润/软化。此外,中间转印带22由设在支撑辊24内的加热部27加热,因此涂布在中间转印带22上的定影液9,在使色粉8膨润/软化后,在短时间内干燥。其结果,可以防止在记录介质P上附着多余的定影液9,防止记录介质P产生褶皱、卷缩等。
图4是示意地表示由涂布辊32将定影液9涂布到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上的截面图。涂布辊32与承载在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图像部)接触时,涂布辊32的渗透控制层36及多孔质层37发生弹性变形而凹陷。在作为色粉8的集合体的色粉图像上存在很多间隙,宏观单位面积上的表面积变大,因此从多孔质层37渗出大量的定影液9,充满色粉粒子8周围的间隙,使色粉粒子8膨润/软化。在此,“宏观单位面积上的表面积”中的“宏观单位面积”是指不考虑表面的凹凸的单位面积区划,“表面积”是指考虑了微观看到的凹凸的表面积。另一方面,中间转印带22中的没有承载色粉图像的平滑的部分(非图像部)中,渗透控制层36及多孔质层37不会发生弹性变形,宏观的单位面积上的表面积较小,定影液9从多孔质层37的渗出量较少,因此选择性地仅在图像部涂布定影液9,防止由定影液9污染中间转印带22等,可实现定影液9的使用量的降低。
此外,色粉图像中色粉被层叠、单位面积的色粉量较多的部分,其单位面积上的表面积也变大,因此定影液9的涂布量变多。由此,可根据单位面积上的色粉量控制定影液9的涂布量,在图像部和非图像部可分别涂布使单位面积上的涂布量变化的定影液9。可弹性变形的多孔质层37保持定影液9,随着色粉图像的凹凸,涂布辊32的表面变形。因此,即使色粉量局部不同,在色粉图像的高度较低的部分也可涂布定影液。由此,如多色色粉图像那样,在色粉附着量局部变化较大的色粉图像中,也可均匀地定影,得到高质量图像。此外,通过渗透控制层36及多孔质层37弹性变形,挤出空孔中的定影液9。色粉在平滑的中间转印带22上局部附着时,与色粉接触的部分的多孔质层37局部变形。由此,可以在色粉附着的部分、即色粉图像存在的部分涂布较多的定影液9。此外,涂布辊32和色粉图像经由定影液9接触,因此色粉图像难以与涂布辊32直接接触。由此,可以防止色粉8附着到涂布辊32上。
参照图3及图5A,在涂布辊3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设置涂布辊齿轮38,在另一端部设置液量检测部50。涂布辊齿轮38与中间齿轮44及驱动齿轮45一起构成作为涂布部件的涂布辊32的旋转驱动部。涂布辊齿轮38,被设置为可与中间齿轮44啮合并旋转。中间齿轮44被设置为与枢轴41同轴,一侧与涂布辊齿轮38啮合,另一侧与驱动齿轮45啮合。驱动齿轮45被设置为可与中间齿轮44啮合并且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旋转。驱动齿轮45的旋转经由中间齿轮44而传递到涂布辊齿轮38,由此涂布辊32旋转驱动。另外,与中间齿轮44同轴设置的枢轴41为定影液槽41的旋转中心,因此即使定影液槽31通过离接部34上下移动或转动,涂布辊齿轮38、中间齿轮44及驱动齿轮45的中心间距离也不会变化。因此,涂布辊32处于与中间转印带22接触或分离的任意一个状态时,均可使涂布辊32稳定地旋转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涂布辊32的旋转圆周速度设定得比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圆周速度慢。进而,在涂布辊齿轮38上设置未图示的单向离合器,在涂布辊32与中间转印带22接触的状态下,可以使其与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圆周速度等速地从动旋转。由此,可以防止因涂布辊32和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圆周速度的不同引起的、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的紊乱。
图5A~图5C是示意地表示液量检测部50的构成的图。图5A是涂布辊32的部分纵截面图。图5B及图5C是从箭头59的方向看的涂布辊32的横截面图。液量检测部50被设置在涂布辊32的设有涂布辊齿轮38的长度方向端部相反侧的另一端部。液量检测部50包括作为第二定影液量指示部件的浮标51、和作为第二位置检测部的透磁传感器52。
浮标51可旋转地固定在支撑轴55上,并由销形状的限制部件56限制其在轴向上的位置,所述支撑轴55,在凸缘53的定影液存储槽(芯棒35的内部)侧的面(在凸缘53的厚度方向上与形成旋转轴54的一侧相反侧的面)上,与凸缘53一体化且与旋转轴54同轴地形成,该凸缘53与具有和涂布辊32相同的轴心的旋转轴54一体地设置在涂布辊32的另一端部。即,浮标51,在定影液存储槽(芯棒35的内部)中,在与芯棒35的内表面35b非接触的状态下能以旋转轴55为中心旋转地被支撑。浮标51包括大致扇形的中空部件51a、和磁性金属板51b。扇形中空部件51a例如由不会被定影液9损伤的合成树脂等构成。中空部件51a的内部空间,可以在中空部件51a内部的整个区域形成,也可以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区域上形成。该中空部件51a以支撑轴55为中心旋转。磁性金属板51b被安装在扇形中空部件51a的面向定影液存储槽的面的圆周方向中央部。磁性金属板51b例如可以使用磁性不锈钢板。
浮标51通过相对于定影液9的浮力,与定影液9的液面9a的竖直方向高度相对应,保持固定的姿势。如图5B所示,在定影液存储槽(芯棒35的内部)中,定影液9存储到竖直方向比支撑轴55高的位置时,即定影液9的液面9a比支撑轴55高时,浮标51通过浮力浮游在定影液9中,并保持其一部分位于比液面9a高的位置的姿势。因此,磁性金属板51b液位于定影液存储槽内的上部。此外,如图5C所示,随着定影液9的消耗,定影液9的液面高度变低,当位于某一液面高度以下时,浮标51完全不旋转,保持为磁性金属板51b最靠近定影液存储槽的竖直方向最下部的姿势。这样一来,根据存储在定影液存储槽内部的定影液9的液量,保持浮标51进而保持磁性金属板51b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从预定的位置检测到由磁性金属板51b的保持位置引起的磁力变化时,可以正确地得知定影液存储槽内的定影液9的剩余量。
透磁传感器52被设置为隔着凸缘53与浮标51相对,由与旋转轴54的轴承57一体形成并安装在凸缘53上的端部框体58支撑。透磁传感器52检测从磁性金属板51b发出的磁力的强度。磁力的强度根据透磁传感器52和磁性金属板51b之间的距离而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检测磁力,可以确定磁性金属板51b的位置,进而根据磁性金属板51b的位置正确地算出定影液9的液量。透磁传感器52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动作的控制单元130电连接。控制单元130具有存储部、运算部和控制部。在存储部中作为数据预先输入根据实验确定的磁力和定影液量的关系、进行顺利的图像形成所需的定影液存储槽内的定影液量等。将透磁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输入到控制单元130的存储部中。运算部,通过从存储部取出透磁传感器52的检测结果和上述数据并进行比较,计算当前的定影液量,进而判断当前的定影液量是否适于进行顺利的图像形成。控制部,根据运算部得出的当前的定影液量不适于进行顺利的图像形成的判断结果,向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表面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发送控制信号,进行显示,通知使用者定影液涂布部4的更换时间。使用者根据该显示更换定影液涂布部4。
使用这种液量检测部50可以正确地检测到定影液9的剩余量。即,由于定影液9具有挥发性,因此仅根据在色粉图像上的涂布量计算定影液9的剩余量的话,并没有考虑到挥发部分,无法掌握正确的剩余量。关于涂布辊32的定影液存储槽内的定影液量,通过液量检测部50,作为磁力变化由透磁传感器52检测安装于浮标51上的磁性金属板51b的位置变化,根据该检测结果计算当前的定影液量,根据需要进行通知定影液涂布部4的更换时间的显示,从而使使用者获知。
参照图3,第二密封部件33包括薄膜状部件39和支撑部件40。薄膜状部件39,与涂布辊32的除了在定影液槽31的开口部31a上漏出到外部空间的部分以外的涂布辊32表面(定影液槽31中内包的部分的涂布辊32的表面的全部)紧贴、或具有间隙而分离。优选设置为紧贴。此外,薄膜状部件39通过热熔融等与支撑部件40粘结。即使薄膜状部件39紧贴在涂布辊32表面,在涂布辊32表面也仅稍微渗出定影液9,起到润滑作用,因此不会妨碍涂布辊32的旋转驱动。薄膜状部件39,使用由不会因定影液9的作用而劣化或受到损伤的合成树脂形成的薄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薄膜。支撑部件40被设置为与定影液槽31的开口部31a中的端部31c、及该端部31c附近的涂布辊32表面接触。另外,支撑部件40被设置为较轻地压接在涂布辊32表面上,因此不会妨碍涂布辊32的旋转驱动,也不会损伤涂布辊32表面。支撑部件40,使用可进行薄膜状部件39的热熔融且刚性高的材料,例如使用金属、合成树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件40使用金属丝。
通过第二密封部件33,在定影液槽31的开口部31a附近,闭锁定影液槽31和涂布辊32的间隙,因此可以防止定影液9因重力、振动等从定影液槽41泄漏、定影液9的挥发等,可降低定影液9的消耗量。
参照图3,离接部34包括偏心凸轮46,偏心凸轮46与枢轴41及推压弹簧47协同作用,绕枢轴41摇动定影液槽31,以使涂布辊32可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2离接(分离抵接)。偏心凸轮46被支撑为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以旋转轴46a为中心旋转,其长径部与定影液槽31的开口部31a中靠近开闭门43侧的端部31c附近的定影液槽31外周面抵接。偏心凸轮46,通过其旋转驱动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定影液槽31,进行涂布辊32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2的离接。在图3中表示了如下状态:偏心凸轮46的短径部和定影液槽31的外周面具有空隙而分离,涂布辊32与中间转印带22压接。偏心凸轮46从该状态旋转半圈后,偏心凸轮46的长径部与定影液槽31的外周面抵接,竖直向下推压定影液槽31。由偏心凸轮46推压的定影液槽31,以枢轴41为中心旋转,涂布辊32从中间转印带22离开。
偏心凸轮46的旋转驱动,由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动作的未图示的控制单元进行控制。控制单元130可随时识别涂布辊32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2位于分离位置或抵接位置。涂布辊32的位置的识别,例如可通过设置光学传感器等位置传感器,并根据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此外,也可通过存储上次偏心凸轮46的旋转动作来判断。控制单元130,接收应形成图像的图像信息向控制单元130中的输入,确认输入时的涂布辊32的位置。涂布辊32位于分离位置时,向使偏心凸轮46旋转的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发送控制信号,旋转偏心凸轮46以使偏心凸轮46的长径部与定影液槽31的外周面抵接。从与图像形成装置1电连接的扫描器、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输入图像信息。此外,也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置传真接收功能,从外部传真设备输入图像信息。
另外,涂布辊32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2位于分离位置、并从分离位置移动到与中间转印带22的抵接位置时,在涂布辊32到达抵接位置之前,使涂布辊32至少旋转半圈,优选旋转1圈。涂布辊32在分离位置停止旋转。此时,定影液9主要因重力而集中在涂布辊32的竖直方向下部表面,涂布辊32的竖直方向上部的定影液量减少。利用该定影液9不均匀地存在的涂布辊32涂布定影液9时,无法将定影液9均匀地涂布到色粉图像上。其结果,在定影图像上产生光泽不均、浓度不均等,无法避免图像品位下降。因此,在使涂布辊32与中间转印带22抵接之前,使涂布辊32至少旋转半圈,由此涂布辊32表面的定影液9的分布变得均匀,可以防止涂布不均、光泽不均、浓度不均的产生,可以稳定地得到高质量图像。
通过定影液涂布部4,在仅进行图像形成时,使涂布辊32与中间转印带22抵接而在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9,使构成色粉图像的色粉8膨润/软化。通过定影液9的涂布而膨润/软化的色粉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驱动而输送到转印定影部5。
参照图1,转印定影部5包括支撑辊25和转印定影辊60。转印定影辊60是辊状部件,被设置为经由中间转印带22与支撑辊25压接、并可绕轴心旋转驱动,主要起到加压辊的作用。转印定影辊60可以使用在该领域常用的,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是外径为30mm的辊状部件,其包括:芯棒;作为弹性层设置在芯棒表面上的、厚度为3mm、硬度为50度(JIS-A)的硅橡胶层;和作为表层设置在硅橡胶层表面上的厚度为20μm的PFA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定影辊60以8N/cm的线压,经由中间转印带22与支撑辊25压接,不施加电压。向支撑辊25和转印定影辊60的压接部(转印定影夹持部),输送处于膨润/软化状态的色粉图像时,与此同步地,从记录介质供给部6输送记录介质P,将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按压、转印并定影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
在中间转印带22表面上形成氟树脂层时,中间转印带22和色粉8的附着力较低,因此色粉图像基本全部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此外,中间转印带22具有橡胶层时,色粉图像承载面22a随着记录介质P的凹凸而变形,使色粉图像也与记录介质P的凹部接触,因此得到均匀的转印定影图像。此外,记录介质P包含纤维素纤维时,若将色粉图像按压到记录介质P上,色粉图像会牢固地进入到纤维素纤维中,同时色粉8之间融合,因此记录介质P上的色粉图像的表面变得平滑。由此,可得到高质量的彩色图像,其兼备由减色法混合得到的良好的显色、和因表面的平滑性得到的高光泽。此外,由不渗透定影液9的材料形成中间转印带22,进而选择性地基本仅在色粉图像上涂布定影液9,由于采用了上述构成,因此可以防止定影液9渗透到记录介质P上,防止在记录介质P上产生褶皱、卷缩等,并且可降低定影液9的使用量。此外,由于用于涂布定影液9的涂布辊32和记录介质P不直接接触,因此在记录介质P包含纤维素纤维时,不会因纤维素纤维等纸粉附着在涂布辊32表面而引起堵塞。因此,不会因堵塞而产生定影液9的涂布不均,可长期稳定地得到高质量图像。通过转印定影部5,将膨润/软化状态的色粉图像通过按压转印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
参照图1,记录介质供给部6包括:存储记录介质P的记录介质盒61;在输送路径上逐张输送记录介质P的拾取辊62;和一对定位辊63、64,与向转印定影夹持部输送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同步地,向该夹持部输送记录介质P。通过记录介质供给部6,由拾取辊62逐张地将记录介质盒61内存储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输送路径中,进而由定位辊63、64输送到转印定影夹持部。
参照图1,排出部7包括输送带65、驱动辊66、张力辊67、和排纸辊68。输送带65是环形带,张架在驱动辊66和张力辊67之间而形成环状的输送路径,将通过转印定影部5形成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排纸辊68处。输送带65可以使用如下形成的物质:例如,在添加导电剂并施加了导电性的厚度为100μm的聚酰亚胺薄膜的至少记录介质输送面上,设置由PTFE构成的厚度为10μm的覆盖层。驱动辊66被设置为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绕轴心旋转。驱动辊66例如可以使用由铝等金属构成的中空辊。张力辊67,对输送带65施加预定的张力,以使输送带65张紧。张力辊67例如包括金属制轴体、和形成于金属制轴体的表面上的覆盖层。此外,也可仅由金属制轴体构成。金属制轴体的材料例如使用不锈钢,覆盖层的材料例如使用氟橡胶。排纸辊68是将由输送带65输送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侧面上的排纸盘69的部件,包括以互相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各辊被支撑为可绕各自的轴心旋转驱动。通过排出部7,将由转印定影部5定影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排出到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外部的排纸盘69上。
参照图1,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设有控制单元130。控制单元130,例如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空间中的上部,包括控制部、运算部及存储部等,是可通过中央处理装置(CPU)的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等实现的处理电路。在控制单元130的存储部中,输入经由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表面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的图像形成命令、来自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各处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信息等,根据输入的各种数据(图像形成命令、检测结果、图像信息等)在运算部中进行判断,根据运算部的判断结果,从控制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动作。存储部可以使用该领域常用的,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等。外部设备可以使用可形成或取得图像信息、并与图像形成装置电连接的电气/电子设备,例如计算机、数码相机、电视机、录像机、DVD记录器、传真装置等。控制单元130包括上述处理电路和电源,电源不仅向控制单元130、还向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各装置提供电力。
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向通过色粉图像形成部2在作为图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22上形成的色粉图像,由定影液涂布部4接触涂布定影液9,使色粉图像膨润/软化,并由转印定影部5将其转印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而形成图像,并排出到排纸盘69上。
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70的构成的截面图。图7是示意地表示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70的主要部分(定影液涂布部71及转印定影部72)的构成的截面图。图8A~图8C是表示第一密封部件80的动作的图。图8A及图8B是表示由第一密封部件80进行的定影液槽74和涂布辊75的间隙的闭锁动作的截面图。图8C是表示图8A及图8B所示的由第一密封部件80进行的闭锁动作的、涂布辊75的横截面图。图9是示意地表示液量检测部81的构成的截面图。图10是示意地表示由涂布辊75将定影液9涂布到转印定影辊101上的色粉图像上的截面图。图像形成装置70与图像形成装置1类似,对于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70的特征在于,中间转印部3a、定影液涂布部71、转印定影部72、记录介质供给部6a及排出部73,与图像形成装置1不同。进一步具体地说,图像形成装置70采用如下构成:不是直接将色粉图像从中间转印部3a所包含的中间转印带22转印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而是在中间转印带22和记录介质P之间设置作为色粉图像承载部的转印定影辊101,在从中间转印带22转印到转印定影辊101上的色粉图像上,在加热下通过定影液涂布部71涂布定影液9。由此,定影液9不会附着到中间转印带22上。此外,在转印定影辊101上对色粉图像进行加热,因此中间转印带22的温度不容易上升。因此,可以防止因构成色粉图像形成部2的各部件的温度上升、定影液9附着到该各部件上等而在色粉图像形成过程中引起色粉8变质,可以长期稳定地形成高质量图像。此外,图像形成装置70的特征在于,定影液涂布部71具有第一密封部件80。
中间转印部3a包括中间转印带22、中间转印辊23y,23m,23c,23b、支撑辊24a,26、和带清洁器28。在中间转印部3a中,在中间转印带22的旋转驱动方向(箭头29的方向)上的中间转印辊23b的下游,配置在内部不具备加热部的支撑辊24a。即,在中间转印部3a中,是不对中间转印带22及色粉图像进行加热的构成,因此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也可不设置。此外,替代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3点支撑,而由支撑辊24a、26两点支撑中间转印带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转印带22使用在聚酰亚胺制基材的表面上层叠了氟树脂层后得到的物质。
参照图6及图7,定影液涂布部71设置在转印定影部72的竖直方向下方,可使涂布辊75相对于转印定影辊101离接。定影液涂布部71包括定影液槽74、涂布辊75、供给辊76、限制辊77、清洁辊78、隔壁79、第一密封部件80、液量检测部81、枢轴86、偏心凸轮87、和推压弹簧88,将除了由图像形成装置70支撑的透磁传感器85、枢轴86、偏向凸轮87及推压弹簧88以外的其他部件一体化,构成为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70进行装卸的盒体方式。
定影液槽74是容器状部件,其具有内部空间,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70上时作为底面的面74a大致为平面,除此以外的面由具有不为0的曲率的面构成。通过采用这种面的结构,即使在没有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70上时,也可以与安装时大致相同的姿势长期保存定影液槽74,可防止此时定影液与定影液槽74及涂布辊75的间隙接触而泄漏。定影液槽74容纳有涂布辊75、供给辊76、限制辊77、及清洁辊78,设有隔壁79,并存储定影液9。在定影液槽74的面向转印定影辊101的面上,在定影液槽74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开口部74b。在定影液槽74的与面向开闭门43的侧面相反侧的侧面附近,以贯通定影液槽74的方式设置有枢轴86。进而,在开闭门43的面向定影液槽74的面上,设有从该面向枢轴86延伸的未图示的U字形的引导槽。枢轴86可滑动地插入到上述U字形的引导槽中。通过枢轴86在引导槽内滑动,可以使定影液槽74沿箭头48方向移动,进行定影液槽74的装卸。枢轴86位于引导槽的前端时,涂布辊75位于可与转印定影辊101接触的动作位置上。在定影液槽74的竖直方向底面的靠近开闭门43的一侧,设有将定影液槽74支撑为可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推压弹簧88。推压弹簧88被设置为其一端支撑定影液槽74、另一端支撑在图像形成装置70的主体上。推压弹簧88例如可以使用螺旋弹簧、板弹簧、扭转弹簧等。通过枢轴86和推压弹簧88的协同作用,可以使涂布辊75以适当的推压力与转印定影辊101压接。
涂布辊75是辊状部件,其一部分从在定影液槽74的开口部74b向竖直方向上方突出,可相对于转印定影辊101表面离接,并且由定影液槽74支撑为可在箭头75c的方向上旋转,用于将定影液9涂布到转印定影辊101上的色粉图像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涂布辊75被设置为完全不与定影液槽74内存储的定影液9接触。
涂布辊75使用包括芯棒、和形成于芯棒表面上的弹性层的辊状部件。在涂布辊75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弹性层上,如图8A及图8B所示,形成具有圆锥形状的倾斜部75a,该倾斜部75a上,从端部附近至端部,涂布辊75在垂直于轴线的方向上的截面直径逐渐变小。截面直径朝向端部的缩小率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考虑构成弹性层的材料的弹性率、机械强度等而适当选择。通过在涂布辊75上形成倾斜部75a,即使密封部件80的、与定影液槽74的开口部74b截面及涂布辊75的倾斜部75a相接的内周边缘以大致平面状形成,也可容易地闭锁定影液槽74和涂布辊75的间隙,因此可以简化密封部件80的结构。此外,为了由涂布辊75进行定影液9的接触涂布,而使密封部件80从涂布辊75离开时,在涂布辊75的半径方向上进行密封部件80的弹性变形部分的移动即可,由此可防止因涂布辊75和密封部件80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两部件的磨损,因此可以简化密封部件80相对于定影液槽74及涂布辊75的离接部的结构。此外,在离接动作时,涂布辊75和密封部件80不会接触滑动。
作为构成弹性层的材料,使用具有弹性且对定影液9具有润湿性的材料。在此,作为表示弹性的指标,使用弹性层的半径方向的弹性率。弹性层的半径方向的弹性率,优选比色粉8或色粉8中含有的粘合树脂、脱模剂等色粉材料小,进一步优选为色粉8或色粉材料的1/10以下,特别优选为色粉8或色粉材料的1/100以下。表示对定影液9的润湿性的指标,为定影液9相对于该材料的接触角度。该接触角度优选为50度以下。作为满足这种特性的材料,例如包括:铝等具有弹性的金属、亲水性树脂、乙烯丙烯橡胶、聚氨酯橡胶等橡胶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涂布辊75使用直径为20mm的辊状部件,其包括:直径为12mm的芯棒;和形成于该芯棒的表面上的、由杨氏模量为2MPa的乙烯丙烯橡胶构成的弹性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涂布辊75与转印定影辊101压接时,与转印定影辊101的表面速度等速地进行旋转。涂布辊75的弹性层所使用的材料和定影液9的亲和性较高,因此能够以较薄的层在涂布辊75表面上保持定影液9。因此,可以用少量的定影液9在涂布辊75表面的较大范围内形成均匀的定影液9的薄层。因此,可以降低定影液9的消耗量,并且通过将过剩量的定影液9提供到涂布辊75表面,可以防止定影液9在未定影的色粉图像上挤压流动而使图像紊乱。
涂布辊75的表面上具有弹性层,因此受到压力时会弹性变形。在涂布辊75和转印定影辊101的压接部中,如图10所示,与转印定影辊101表面的存在色粉图像的部分压接的涂布辊75表面,随着色粉图像的凹凸,而弹性变形并凹陷。色粉图像由涂布辊75表面以比不存在色粉图像的部分高的压力进行加压。在涂布辊75表面存在定影液9的薄层,色粉图像(图像部)以比没有色粉图像的部分(非图像部)高的压力与定影液9接触。因此,与色粉图像的凹凸无关地,在色粉8附着较多而变高的部分、及在色粉8附着较少而较低的部分上,均可以均匀地涂布定影液9,在非图像部的涂布量变少。对于凹凸的程度显著的多色色粉图像,也可均匀地且选择性地涂布定影液9。另一方面,色粉图像(图像部)是由作为粉体的色粉8集合而形成的,因此宏观单位面积上的表面积较大。如通过重叠多色彩色色粉图像而形成的多色色粉图像那样,在色粉量较多的色粉图像中,宏观单位面积上的表面积进一步增大。与此相对,转印定影辊101表面上没有附着色粉图像的部分(非图像部)基本平滑,宏观单位面积上的表面积较小。因此,图像部上的定影液9的提供量远远大于非图像部上的定影液9的提供量。由此,可以根据单位面积上的色粉量控制定影液9的提供量,在图像部和非图像部可以改变定影液9的提供量。由此,可以仅对色粉图像提供定影液9,可以长期稳定地形成对记录介质P的定影性优异的高质量图像。
涂布辊75与转印定影辊101压接时,涂布辊75对转印定影辊101的按压力(线压)优选为0.05~1.0N/cm。小于0.05N/cm时,涂布辊75和转印定影辊101的接触状态变得不稳定,无法均匀地涂布定影液9。此外,涂布辊75的弹性变形不充分,定影液9在色粉图像的凹处的提供可能会变得不充分。其结果,会产生定影液9的涂布不均,进而产生光泽不均、浓度不均、色彩不均等。而超过1.0N/cm时,在涂布辊75和转印定影辊101的压接部中,涂布辊75表面的定影液9无法通过上述压接部,定影液9挤压。挤压的定影液9在上述压接部的入口处形成弯液面,多余的定影液9向涂布辊75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回流。因此,定影液9在该压接部的入口处急剧流动,色粉图像因定影液的流动而紊乱。在本实施方式中,涂布辊75与转印定影辊101压接时,对转印定影辊101的按压力为0.5N/cm。通过使之为上述范围的按压力,与色粉图像的凸部接触的涂布辊75表面切实地弹性变形而凹陷,涂布辊75经由定影液9的薄层与色粉图像压接,因此在色粉图像较高、色粉量较多的部分也可以充分地涂布定影液9。此外,在由色粉量较多的部分所包围的色粉量较少的部分(凹处)也可涂布定影液。因此,可与色粉量无关地、均匀地将色粉图像定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定影图像。
另外,涂布辊75的表面,如后所述,与供给辊76、限制辊77及清洁辊78这三个辊抵接,因此抵接部分的定影液量有时会与其他部分不同。因此,从涂布辊75停止的状态立即进行定影液9的涂布时,在转印定影辊101上会产生定影液9的涂布不均,定影图像上可能会产生浓度不均、光泽不均等。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优选的是,在与转印定影辊101接触之前使涂布辊75旋转,使涂布辊75表面的定影液9的液量均匀化。这种涂布辊75的旋转控制,由控制图像形成装置70的整体动作的控制单元130进行,得到图像浓度及光泽均匀的高质量图像。
利用具有上述构成的涂布辊75,在转印定影辊101上的色粉图像上涂布定影液9,因此在附着于非图像部的灰雾(かぶり)色粉上也可以涂布定影液9,可以将灰雾色粉定影。因此,可以防止灰雾色粉附着到手、衣服等上。
参照图7,供给辊76是辊状部件,被设置为与涂布辊75压接、且至少一部分浸渍在存储于定影液槽74内的定影液9中。此外,供给辊76被设置为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在箭头76a的方向上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辊76使用包括直径为10mm的芯棒及形成于该芯棒表面上的厚度为5mm的聚氨酯的开孔发泡体层的海绵辊。供给辊76通过在箭头76a方向的旋转驱动而浸渍在定影液9中,从而在其表面承载定影液9。承载在供给辊76表面上的定影液9,在涂布辊75和供给辊76的压接部,被提供到涂布辊75的表面上。通过这样将定影液9供给到涂布辊75的外周面,可以不在涂布辊75的内部保持定影液9,因此可以使涂布辊75小型化。此外,将定影液存储部设置在涂布辊75外部时,可以大量存储定影液9,可以降低定影液9的补充次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经由供给辊76向涂布辊75提供定影液9的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采用涂布辊75的至少一部分总是浸渍在定影液9中的构成。由此,不需要供给辊,从而可实现结构的简化及低成本化等。
限制辊77是辊状部件,被设置为与涂布辊75压接、且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在箭头77a方向上旋转。限制辊77被设置为不与定影液槽74内存储的定影液9接触。限制辊77,在其与涂布辊75的压接部上,将涂布辊75表面的定影液9的承载量调整或限制为适量,形成均匀的定影液9的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辊91使用外径12mm的不锈钢制辊。通过设置限制辊77,可以防止在涂布辊75表面附着过剩量的定影液9,防止定影液9在涂布辊75和转印定影辊101的压接夹持部的入口处形成弯液面。由此,在定影液9和色粉图像接触的状态下不会产生定影液9的流动,图像不会紊乱,因此可得到高质量、高精细的图像。
清洁辊78是辊状部件,被设置为与涂布辊75压接、且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在箭头78a的方向上旋转。清洁辊78与定影液槽74、涂布辊75等部件一体化,构成为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70进行装卸的盒体方式。构成清洁辊78的材料,优选的是,与构成涂布辊75的至少表面的材料相比,是相对于水的接触角度小、脱模性低的材料,进而考虑耐久性、加工性等,特别优选不锈钢、铝等金属材料。使用与涂布辊75相比接触角度小、脱模性地的清洁辊78时,涂布辊75表面的色粉8优先附着在清洁辊78上。由此,可以防止色粉在涂布辊75表面蓄积而使定影液9的涂布量不足或不均。清洁辊78通过隔壁79与定影液槽74内存储的定影液9隔开,因此清洁辊78表面的色粉不会落入定影液9中而分散,可以防止定影液9的污染。
此外,附着在清洁辊78表面上的色粉8,通过定影液9的干燥而固定在清洁辊78上。因此,清洁辊78上的色粉8不会在附着到涂布辊75上。进而,可将色粉8进一步固定在清洁辊78上固定的色粉8上,因此可长期稳定地进行涂布辊75表面的净化。此外,清洁辊78对涂布辊75的抵接压力保持恒定时,可进一步提高清洁辊78对涂布辊75的净化效果,且可稳定发挥其净化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清洁辊78与涂布辊75等一起作为一体的单元构成为盒体方式,在定影液9被消耗完时更换为新的盒体,因此涂布辊75和清洁辊78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产生偏差,清洁辊78对涂布辊75的抵接压力总是保持恒定。此外,通过更换盒体,表面上固定有色粉8的清洁辊78也被更换,不会在清洁辊78表面上无限地固定色粉8。因此,不会导致清洁辊78的净化效果降低。
隔壁79是板状部件,设置在定影液槽74内的、清洁辊78和定影液槽74内的定影液9的液面之间,其宽度方向的一端相对于涂布辊75具有不会妨碍其旋转驱动的程度的微小间隔而分离。通过设置隔壁79,如上所述,可以防止因附着在清洁辊78上的色粉8落下而污染定影液9。
第一密封部件80,如图8A~图8C所示,是具有外周和内周的框体状部件,被支撑为可通过未图示的离接部而在与涂布辊75的轴线75b垂直的方向、即竖直方向上移动,可与定影液槽74的开口部74b及涂布辊75抵接。构成第一密封部件80的材料,可以使用相对定影液9具有耐蚀性的材料,其中优选硅橡胶这种具有适度的弹性及机械强度的橡胶材料。第一密封部件80,在抵接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沿着箭头112的方向、即与涂布辊75的轴线75b垂直的方向、也就是竖直方向移动。通过这样移动,在第一密封部件80的和定影液槽74及涂布辊75的离接动作时,不会和这些部件滑动摩擦,可以防止涂布辊75的旋转扭矩的增大、第一密封部件80自身的磨损等。
图8A表示第一密封部件80的抵接位置。此外,在图8C中,第一密封部件80的、用实线表示的位置是抵接位置。处于抵接位置时,第一密封部件80与开口部74b及涂布辊75抵接,闭锁定影液槽74和涂布辊75的间隙,定影液槽74处于密封状态。第一密封部件80,其竖直方向的底面被形成为平面状,该底面与定影液槽74及涂布辊75抵接。定影液槽74的开口部74b边缘部形成为向外侧打开的锥面,该面与第一密封部件80抵接。此外,涂布辊75的长度方向端部上形成的倾斜部75a,是与开口部74b边缘部的锥面向相反方向的外侧打开的锥面,与第一密封部件80抵接。即,第一密封部件80的底面的外周边缘部与开口部74b边缘部的锥面抵接,第一密封部件80的底面的内周边缘部与涂布辊75的倾斜部75a抵接,并发生弹性变形而紧贴。由此,经全周闭锁了定影液槽74和涂布辊75的间隙。第一密封部件80处于抵按位置的时刻是,第一密封部件80与定影液槽74、涂布辊75等各部件一起构成为盒体方式而形成的一体化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卸时。此外,也可在该单元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70上的状态下、没有进行图像形成的待机中、或电源OFF等时,使第一密封部件80处于抵接位置。第一密封部件80从抵接位置移位到分离位置时,可通过未图示的离接部沿着箭头110的方向移动。此时,涂布辊75具有倾斜部75a,因此考虑第一密封部件80的弹性变形部分进行移动即可,移动距离较短,因此不需要使一体化单元大型化。
图8B表示第一密封部件80的分离位置。此外,在图8C中,第一密封部件80的、用双点划线表示位置是分离位置。处于分离位置时,第一密封部件80的底面、和定影液槽74的开口部74b的锥面以及涂布辊75的倾斜部75a分别具有间隙而分离。第一密封部件80处于分离位置的时刻是在一体化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70上时。特别是,在涂布辊75动作时,处于与涂布辊75的表面分离的位置,因此不会刮掉涂布辊75表面的定影液层。因此,不会产生定影液9的涂布不均。第一密封部件80从分离位置移位到抵接位置时,可通过未图示的离接部沿着箭头111的方向移动。
第一密封部件80,如上所述,与定影液槽74、涂布辊75等一起构成为盒体方式的一体化单元。由此,在上述一体化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0进行装卸时,可通过第一密封部件80维持为始终闭锁定影液槽74和涂布辊75的间隙的状态,因此可以防止定影液9泄漏。此外,通过更换一体化单元,不会引起定影液9泄漏,并可以同时执行定影液9的补给和涂布辊75、第一密封部件80等的更换,因此可以长期维持可稳定地涂布定影液9的状态。此外,为了高精度且稳定地进行第一密封部件80和定影液槽74的开口部74b及涂布辊75的抵接,将这些部件的位置关系保持恒定非常重要。从这个方面出发,也优选构成为包含第一密封部件80的盒体方式的一体化单元。通过采用更换一体化单元的方式,将这些部件的位置关系保持恒定变得容易。根据第一密封部件80,可以闭锁定影液槽74和涂布辊75之间的间隙,使定影液槽74为密封状态,特别是在将第一密封部件80与定影液槽74、涂布辊75等一体化了的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70进行装卸时,可以防止定影液9泄漏。
另外,作为第一密封部件80的离接部,例如为图12A及图12B所示的离接部120。图12A及图12B是示意地表示离接部120的构成的图,图12A是离接部120的俯视图,图12B是图12A所示的离接部120的剖面线XIIb-XIIb下的截面图。离接部120包括滑动部件121和楔形部件122。滑动部件121,在第一密封部件8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与第一密封部件80一体化设置,并被设置为可通过未图示的弹簧部件向箭头121a的方向往复移动(即可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弹簧部件,一端与滑动部件121的竖直方向顶部连接,另一端支撑在图像形成装置70主体或定影液槽74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设置的未图示的支撑部件上。滑动部件121可由金属或合成树脂等形成。通过使滑动部件121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第一密封部件80相对于定影液槽74的开口部74b及涂布辊75反复离接。楔形部件122是与第一密封部件80的短边平行设置的部件。楔形部件122,其竖直方向底面为方形,且形成有从其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或其附近向朝向滑动部件121的方向的端部倾斜的锥面,该锥面与滑动部件121的竖直方向底面抵接。楔形部件122被支撑为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在箭头122a的方向(即与第一密封部件80的短边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直线移动。楔形部件122可由金属、合成树脂等形成。楔形部件122向箭头122a方向移动时,与滑动部件121的底面抵接的锥面的位置(或在抵接位置上的锥面的竖直方向的高度)发生变化,由此滑动部件121向箭头121a方向移动,可使第一密封部件80相对于定影液槽74的开口部74b及涂布辊75离接。楔形部件122在箭头122a方向上的移动,例如通过控制图像形成装置70的整体动作的控制单元130a进行。控制单元130a,与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控制单元130类似地,包括控制部、运算部、存储部等,是通过具有CPU的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等实现的处理电路。在存储部中预先输入第一密封部件80处于抵接位置的情况和处于分离位置的情况。第一密封部件80处于抵接位置,是在第一密封部件80与定影液槽74、涂布辊75等各部件一起构成为盒体方式而形成的一体化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70进行装卸时。此外,可以是不进行图像形成的待机中、或电源OFF时等。在上述以外的情况下第一密封部件80处于分离位置。运算部从存储部取出数据,判断在判断时刻下第一密封部件80应该处于抵接位置还是分离位置,并将判断结果发送到控制部。控制部根据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向楔形部件122的驱动机构发送控制信号,使楔形部件122移动。此外,在第一密封部件80与定影液槽74、涂布辊75等各部件一起构成为盒体方式而形成的一体化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70上时,楔形部件122可固定在将第一密封部件80推压到分离位置为止的图像形成装置70主体内的位置上。由此,在安装有该一体化单元的器件,第一密封部件80处于分离位置,在安装该一体化单元之前以及将其卸下之后,第一密封部件80处于抵接位置。
参照图9,液量检测部81包括中空状位置限制部件82、作为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的浮标83、构成第一位置检测部的磁性金属板84及透磁传感器85。
中空状位置限制部件82是管状部件,在其侧壁形成多个可流入及流出定影液9的贯通孔82a,其一端从定影液槽74内的定影液9的液面9a向定影液槽74的内部空间突出,且另一端浸渍在定影液9中并支撑在定影液槽74上。通过形成于中空状位置限制部件82的侧壁上的贯通孔82a,使中空状位置限制部件82内部的定影液9的液面高度与定影液槽74内的定影液9的液面高度9a相同。中空状位置限制部件82限制浮标83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由此,浮标83仅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因此浮标83和透磁传感器85的位置关系保持一定,可以正确得知定影液槽74内的定影液9的剩余量。
浮标83是圆筒状部件,被收容在中空状位置限制部件82的内部空间中,其自身具有闭锁的内部空间,浮游在定影液9中。浮标83根据定影液9的增减,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浮标83由对定影液9具有耐蚀性的合成树脂构成。
磁性金属板84被安装在浮标83的竖直方向底面上,随着浮标83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磁性金属板84与磁性金属板51b同样地使用磁性不锈钢板。
透磁传感器85被设置在隔着定影液槽74的底面74a与浮标83、进而与磁性金属板84相对的位置上,由图像形成装置70主体支撑。透磁传感器85检测由磁性金属板84发出的磁力的强度。磁力的强度,根据磁性金属板84和透磁传感器85之间的距离而变化,因此通过检测磁力的强度,可以掌握磁性金属板的位置、进而掌握定影液9的液面高度,由此可以正确掌握定影液9的剩余量。由透磁传感器85进行的定影液9的剩余量的掌握,可以与透磁传感器52同样地进行。
液量检测部81可与定影液槽74及定影液槽74内的各部件一起构成为盒体方式的一体化单元。由此,特别是浮标83和透磁传感器85之间的位置关系不会产生偏差,因此可始终掌握正确的定影液9的剩余量。通过使用液量检测部81,可以掌握在涂布到色粉图像上的定影液9的消耗量上加上了定影液9的挥发量的正确的定影液9的消耗量,因此可正确地得知定影液槽74和收容在定影液槽74内的各部件一体化了的盒体方式的单元的更换时间。此外,由于是检测安装于浮标83底面上的磁性金属板84的磁力的简单的构成,因此成本基本不上升。
参照图7,偏心凸轮87,与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偏心凸轮46完全同样地进行动作,与枢轴86及推压弹簧88协同作用,绕枢轴86在箭头86a方向上摇动定影液槽74,以使涂布辊75可相对于转印定影辊101离接。此外,偏心凸轮87的旋转驱动,与偏心凸轮46的情况同样地进行控制。
根据定影液涂布部71,在图像形成时使涂布辊75与转印定影辊101表面压接,在转印定影辊101上的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9,在非图像形成时,使涂布辊75从转印定影辊101分离。定影液涂布部71的定影液槽74以及收容在定影液槽74中的各部件形成为盒体方式的一体化单元,在将该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70进行装卸时,用第一密封部件80闭锁定影液槽74和涂布辊75的间隙,由此可以防止定影液9从定影液槽74泄漏。
参照图7,转印定影部72包括转印定影辊101、加压辊103、辊清洁器104、和温度检测部105。
转印定影辊101是辊状部件,在一方经由中间转印带22与支撑辊24a压接,在另一方与加压辊103压接,并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在箭头101a的方向上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定影辊101使用包括以下部分的外径为30mm的辊状部件:由厚度为100的碳素钢构成的芯棒;形成于该芯棒表面上的、体积电阻为108~109Ω·cm、厚度为8mm的硅橡胶层;和形成于该硅橡胶层的表面上的厚度为20μm的PFA层。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印定影辊101和中间转印带22之间,施加与构成色粉图像的色粉8的带电电位相反极性电位的+1kV的转印电压,静电吸引色粉8,将色粉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2转印到转印定影辊101上。转印定影辊101,将从中间转印带22转印的色粉图像承载在其表面上,并在箭头101a的方向上旋转驱动。
在转印定影辊101的内部设有加热部102。加热部102例如使用卤素灯等。通过加热部102,对转印定影辊101的表面经全周加热到均匀的温度。此外,转印定影辊101表面上承载的色粉图像也被加热到与转印定影辊101基本相同的温度。加热部102例如使用卤素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包含玻璃转化温度为90℃的粘合树脂的色粉8,因此转印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被保持在100℃。将色粉图像加热到色粉8中的粘合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以上时,粘合树脂软化,转印定影辊101和色粉8的附着力增加。由此,可以防止色粉8在涂布辊75上偏移、提供定影液9时色粉图像紊乱等,可以通过涂布辊75从色粉图像的表面接触涂布定影液9。此外,通过涂布辊75在转印定影辊101表面上承载的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9时,色粉图像及转印定影辊101的温度降低,但通过将转印定影辊101的表面加热到比色粉8所含有的粘合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高10℃的温度,可以瞬间校正温度降低,毫无阻碍地进行构成色粉图像的色粉8的膨润软化。另外,转印定影辊101的加热温度,从节能的角度出发,比色粉8中的粘合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高10℃左右即可。在该程度的温度下,可减小因散热引起的热能损失。进而,启动后的升温时所需要的能量较少,因此在短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温度,可以缩短预热时间。由此,不需要待机时间中的保温动作,因此可以实现装置整体的节能。关于转印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的控制机构,在下文具体说明。
从中间转印带22静电转印到外周被加热为均匀的温度的转印定影辊101上的色粉图像,从其与转印定影辊101的接触面被加热,从其相反侧的外周侧涂布定影液9。涂布了定影液9的色粉图像,在加热的状态下膨润/软化。该色粉图像,通过转印定影辊101的旋转驱动,输送到转印定影辊101和加压辊103的压接部(转印定影夹持部)上。由此,在与中间转印带22不同的其他色粉图像载体上、即转印定影辊101上,在色粉图像上涂布定影液9,因此定影液9不会附着到中间转印带22上。此外,不是对中间转印带22而是对转印定影辊101进行加热,因此中间转印带22的温度不会上升。由此,在色粉图像形成过程中不会使色粉变质,可长期稳定地得到高质量的图像。此外,色粉图像在其与转印定影辊101的接触面上被加热,在色粉图像的厚度方向上,从与上述接触面相反侧的面接受定影液的涂布。即,色粉图像从厚度方向上的两面受到具有膨润及/或软化色粉的作用的处理。由此,稳定地得到在记录介质P上的定影强度高的图像。不进行加热及定影液9的涂布的任一个时,图像在记录介质P上的定影液可能会不充分。
加压辊103是辊状部件,被设置为与转印定影辊101压接、且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而在箭头103a的方向上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辊103使用包括以下部分的外径为40mm的辊:芯棒;形成于芯棒表面上的、硬度为50度(JIS-A)的、由硅橡胶构成的厚度为2mm的弹性层;和形成于弹性层表面上的由PFA层构成的厚度为20μm的表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辊103以10N/cm(线压)的推压力与转印定影辊101压接。
辊清洁器104,用于除去在将转印定影辊101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后、残存在转印定影辊101上的色粉8及/或定影液9,包括清洁刮板104a和存储容器104b。清洁刮板104a通过未图示的加压部与转印定影辊101压接,刮取转印定影辊101上的残存色粉8等。存储容器104b,存储由清洁刮板104a刮取的色粉8及/或定影液9等。
温度检测部105,为了检测转印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在转印定影辊101的旋转方向、即箭头101a的方向上,在转印定影辊101和支撑辊24a的夹持部的上游侧的位置,与转印定影辊101接触或接近。温度检测部105使用温度传感器等。温度检测部105的检测结果,被输入到控制图像形成装置70的整体动作的控制单元130a中,控制单元130a根据输入的检测结果,向加热部102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转印定影辊101的加热,将转印定影辊101表面经全周加热为均匀的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如上所述保持在100℃。
根据转印定影部72,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并静电转印到转印定影辊101表面上,由定影液涂布部71接触涂布定影液9而使其膨润软化,在转印定影夹持部中被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后,由辊清洁器104除去在将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后残留在转印定影辊101表面的色粉8及/或纸粉等,重新从中间转印带21向转印定影辊101表面转印色粉图像。
参照图6,记录介质供给部6a包括:存储记录介质P的记录介质盒61;和在输送路径上逐张输送记录介质P的拾取辊62。根据记录介质供给部6a,由拾取辊62逐张地将记录介质盒61内存储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转印定影夹持部中。
参照图6,排出部73包括输送辊106和排纸辊107。根据排出部73,由输送辊106将转印定影有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排纸辊107,进而由排纸辊107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70外部,存放在图像形成装置70的上面设置的排纸盘108上。
根据图像形成装置70,由色粉图像形成部2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2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定影辊101上,并由定影液涂布部71接触涂布定影液9使之膨润软化后,在转印定影夹持部中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转印了色粉图像的记录介质P由排出部73排出到排纸盘108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定影液涂布部71,但不限于此,也可使用图11所示的定影液涂布部115。图11是示意地表示其他方式的定影液涂布部115的构成的截面图。定影液涂布部115与定影液涂布部71类似,对于对应的部分标以相同的参照标号,而省略说明。定影液涂布部115的特征在于包括收容在定影液槽74内的定影液容器116、和涂布芯(application wick)117。
定影液容器116是具有开口部116a、且由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薄膜或合成树脂片构成的可变形的容器状部件,在其内部空间中收容定影液9。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厚度为3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形成的容器。涂布芯117是板状部件,其一端的至少一部分从定影液容器116的开口部116a插入到其内部而浸渍在定影液9中,另一端的至少一部分与涂布辊75压接。涂布芯117例如由具有液体渗透性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毛毡等。从涂布芯117的与定影液9接触的一端吸附在涂布芯117内的定影液9,在涂布芯117内移动,在另一端的与涂布辊75的接触部分上提供到涂布辊75表面。涂布芯117兼具限制辊的功能,可以将定影液9均匀地提供到涂布辊75表面。另外,在定影液容器116的开口部116a和涂布芯117的接触部分上,为了进一步防止漏液的发生,可进行粘结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液容器116及涂布芯117,与定影液槽74、涂布辊75等构成部件一起被构成为盒体方式的一体化单元,因此在定影液容器116内的定影液9被消耗完时,可通过更换上述一体化单元,来同时执行定影液9的补充和涂布辊75等构成部件的更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定影液槽74内收容密封且不会引起漏液的定影液容器116的构成,因此包含定影液槽74的一体化单元即使以与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70上时不同的姿势长期保存,也不会发生定影液9的泄漏。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使色粉膨润/软化的定影液9,使用包含一种或两种有机溶剂和水的物质,但不限于此,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作为色粉用定影液的任意物质。此外,可以使用包含公知的粘结成分、粘合成分等的定影液。作为粘结成分的具体例,例如包括:氯丁二烯橡胶、腈橡胶、SBR橡胶等以高分子弹性体为主成分的橡胶类粘结剂;将醋酸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丙烯酸树脂等亲水性合成树脂分散到水中而形成的乳胶粘结剂等。通过采用该构成,色粉和记录介质P的附着力,不仅通过色粉的膨润/软化、还通过粘结成分或粘合成分等进行提供,因此可提高附着力,提高色粉图像在记录介质P上的定影强度。进而,作为定影液,可任意使用以往在该领域使用的及公知的物质。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中间转印带、输送带、各辊等所使用的材料、层结构、尺寸等,不限于上述内容,可直接使用或适当变更后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领域常用的。此外,可以使用轮带等环状部件替代辊。进而,中间转印带、输送带等为环状部件,但也可以使其为辊方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为串列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中间转印带每旋转一圈时重叠1色图像的、所谓4次旋转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此外,并不限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单色图像形成装置。
这种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作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以及其2种以上的复合机而使用。
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能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不过是很多方式中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是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拘束。进而,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形或变更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形成图像,包括:承载未定影色粉图像的色粉图像承载部;和定影液涂布部,在色粉图像承载部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涂布定影液,该定影液具有使色粉定影到记录介质上的作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定影液涂布部包括:定影液槽,面向色粉图像承载部形成有开口部,在其内部空间中收容涂布部件;
辊状涂布部件,用于在色粉图像承载部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该辊状涂布部件,在定影液槽内部被支撑为可自由旋转并可相对于色粉图像承载部离接,至少一部分从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向外侧突出,与色粉图像承载部相对,在与定影液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密封部件,密封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和涂布部件的间隙;和
离接部,以使涂布部件可相对于色粉图像承载部离接的方式支撑定影液槽,
至少定影液槽、涂布部件和密封部件被一体化,并被设置为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进行装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影液槽,在其内部空间收容涂布部件,并且存储定影液,
涂布部件为第一涂布部件,在定影液槽内部被支撑为可自由旋转并可相对于色粉图像承载部离接,至少一部分从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向外侧突出,与色粉图像承载部相对,在与定影液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且至少一部分位于定影液槽内的定影液的竖直方向上方,该第一涂布部件具有从长度方向的端部附近至端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直径连续变小的倾斜部,
密封部件为第一密封部件,其被设置为可相对于涂布部件离接,通过使其长度方向的端部与涂布部件的倾斜部接触,来密封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和涂布部件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影液涂布部还包括清洁部件,其在定影液槽内被自由旋转地支撑,并被设置为与第一涂布部件接触且不与定影液槽内存储的定影液接触,至少其表面由相对于水的接触角度比第一涂布部件表面相对于水的接触角度大的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影液涂布部还包括:
可变形的定影液容器,收容在定影液槽内,具有开口部,在内部填充有定影液;和
涂布芯,用于向第一涂布部件供给定影液容器内的定影液,其一端从定影液容器的开口部插入到其内部而浸渍在定影液中,另一端与第一涂布部件压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影液涂布部还包括:
液量检测部,检测定影液槽内的定影液量;和
更换时间通知部,根据液量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通知定影液涂布部的更换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液量检测部包括:
中空状位置限制部件,在其侧壁形成有可流入及流出定影液的多个贯通孔,一端从定影液槽内的定影液的液面向定影液槽的内部空间突出,且另一端浸渍在定影液中并支撑在定影液槽上;
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收容在中空状位置限制部件的内部空间中,在定影液中浮游并可根据定影液的增减沿着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第一位置检测部,检测第一定影液量指示部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和定影液量计算部,根据第一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定影液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涂布部件为辊状的第二涂布部件,在定影液槽内部被支撑为可自由旋转并可相对于色粉图像承载部离接,至少一部分从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向外侧突出,与色粉图像承载部相对,在与定影液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该第二涂布部件在内部具有存储定影液的定影液存储槽,用于在色粉图像承载部上的未定影色粉图像上接触涂布定影液存储槽中的定影液,
密封部件为第二密封部件,用于闭锁定影液槽的开口部和涂布部件的间隙,其具有:薄膜状部件,被设置为与定影液槽内部的涂布部件表面紧贴或具有间隙而分离;和支撑部件,用于支撑薄膜状部件,被设置为与定影液槽开口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及该两端部附近的涂布部件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涂布部件还包括:
第二定影液量指示部件,在定影液存储槽内被支撑为可绕第二涂布部件的轴心旋转,根据定影液的增减而旋转;
第二位置检测部,检测第二定影液量指示部件的位置;和
定影液量计算部,根据第二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计算定影液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影液槽为包含以下部分的容器状部件:
在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时作为底面的平面部分;和
由具有曲率的面构成的侧面部分。
CNB2007100844109A 2006-03-02 2007-03-02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2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56841A JP4398438B2 (ja) 2006-03-02 2006-03-0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6841 2006-03-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0067A true CN101030067A (zh) 2007-09-05
CN100559299C CN100559299C (zh) 2009-11-11

Family

ID=38479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8441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299C (zh) 2006-03-02 2007-03-0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99653B2 (zh)
JP (1) JP4398438B2 (zh)
CN (1) CN100559299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052A (zh) * 2008-10-31 2010-06-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43465A (zh) * 2010-05-14 2011-11-1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7024845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株式会社宫腰 湿式显影装置
CN107229202A (zh) * 2016-03-23 2017-10-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8572532A (zh) * 2017-03-10 2018-09-2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2065880A (zh) * 2019-06-10 2020-12-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2654930A (zh) * 2018-08-30 2021-04-1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检测墨粉补充墨盒的墨粉的注入的完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30945A1 (de) * 2005-06-30 2007-01-11 Polytype Converting S.A. NIP-Beschichtung
JP2010169947A (ja) * 2009-01-23 2010-08-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86816A (ja) * 2009-05-11 2010-12-2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73452B2 (ja) * 2010-07-21 2014-08-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4257B2 (ja) * 2010-09-11 2016-03-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処理液塗布装置
JP5031912B2 (ja) * 2011-03-03 2012-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48788B2 (ja) * 2012-05-24 2016-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07709B2 (ja) * 2014-09-17 2015-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保護剤供給部材
EP3358424B1 (en) 2015-09-30 2020-04-2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device
JP7459571B2 (ja) * 2020-03-05 2024-04-0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胴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07217A (en) * 1993-10-08 2004-05-12 Hewlett Packard Indigo Bv Development control system
US5732317A (en) * 1995-11-02 1998-03-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Rotating wick device
DE10037464A1 (de) * 2000-08-01 2002-03-07 Oce Printing System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Fixieren eines Tonerbildes unter Verwendung eines gerichteten Stroms aus Lösemitteldampf
JP4354164B2 (ja) * 2002-09-20 2009-10-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3866A (ja) 2003-05-08 2004-11-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572A (ja) 2003-08-27 2005-03-17 Kyocera Mita Corp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7052A (zh) * 2008-10-31 2010-06-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43465A (zh) * 2010-05-14 2011-11-1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243465B (zh) * 2010-05-14 2014-04-16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7024845A (zh) * 2016-02-01 2017-08-08 株式会社宫腰 湿式显影装置
CN107024845B (zh) * 2016-02-01 2020-08-14 株式会社宫腰 湿式显影装置
CN107229202A (zh) * 2016-03-23 2017-10-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8572532A (zh) * 2017-03-10 2018-09-2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8572532B (zh) * 2017-03-10 2022-04-22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2654930A (zh) * 2018-08-30 2021-04-13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检测墨粉补充墨盒的墨粉的注入的完成
CN112065880A (zh) * 2019-06-10 2020-12-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99653B2 (en) 2009-10-06
JP2007233197A (ja) 2007-09-13
US20070212136A1 (en) 2007-09-13
JP4398438B2 (ja) 2010-01-13
CN100559299C (zh) 200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006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7336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0773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6136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1102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2657787B1 (en)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55547A (zh) 没有由于从转印元件逸出的物质而产生的缺陷的成像装置
CN1932680A (zh) 成像设备
CN10107129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913928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er layer regulating member
JP4149459B2 (ja) 定着液塗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28201B2 (ja) 定着液付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854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455303A (zh) 成像装置
JP55409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931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73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73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652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42667A (ja) 液体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899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121233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