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7724A - 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7724A
CN101027724A CNA2005800321800A CN200580032180A CN101027724A CN 101027724 A CN101027724 A CN 101027724A CN A2005800321800 A CNA2005800321800 A CN A2005800321800A CN 200580032180 A CN200580032180 A CN 200580032180A CN 101027724 A CN101027724 A CN 101027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arm
base body
main shaft
shaft frame
described trans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21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田慎一
松下幸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27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77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22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 G11B17/02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 G11B17/0288Positioning or locking of single discs of discs rotating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by means for moving the turntable or the clamper towards the disk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的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一种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由主轴机架(30A)和横臂基座(30B)构成横臂机构,在主轴机架(30A)上保持主轴电动机(31A)和多个支撑横臂基座(30B)的支柱(38),横臂基座(30B)与主轴机架(30A)的支柱(38)嵌合,为了使主轴机架(30A)的主轴电动机(31A)的中心与横臂基座(30B)的拾波器(32)移动时的拾波器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相对于主轴机架(30A),一面通过安装在主轴机架(30A)的支柱(38)上的弹簧(39)可接近分离地对横臂基座(30B)施加弹力、一面设置固定,通过固定凸轮将横臂机构(30)的另一端侧支撑在基座本体(10)上,通过滑动凸轮机构(51)使横臂机构(30)向插入排出方向移动,由此,通过固定凸轮(34A、34B)使横臂机构(30)的另一端侧与基座本体(10)接近分离。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CD或DVD等盘状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或读取的光盘装置,尤其是涉及可从外部直接插入或直接排出光盘的所谓的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盘装置多采用将光盘载置在托盘或转盘上、将该托盘或转盘安装在装置本体内的装载方式。
但是,在这样的装载方式中,托盘或转盘所需要的空间对使光盘装置本体薄型化形成限度。
另一方面,对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提出有以下方案,即,使输送辊与光盘面抵接、引入光盘的方式(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7-220353号公报
但是,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吸入方式中,由于使用比光盘直径长的输送辊,因此,必须加大装置的宽度,而且由于该输送辊、厚度也要增加。
因此,在这样的吸入方式的光盘装置中,很难实现光盘装置本体的薄型化和小型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实现薄型化和小型化的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一种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即,在实现光盘装置的薄型化和小型化时,在使横臂机构斜着下降的情况下,可确保很难充分确保的插入光盘时的光盘下面与横臂机构、尤其是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的间隙。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一种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即,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另一端侧可相对于基座本体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与使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另一端侧的这两侧同时从基座本体水平地离开、进行装卡的情况相比较,光盘中心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中心的芯偏离较小、可进行稳定的装卡。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的一种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即,在装卡光盘后,通过不使光盘的位置限制部件动作而使光盘从位置限制部件分离,可取消用于使位置限制部件退避的连杆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发明是一种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由主轴机架和横臂基座构成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横臂机构,在所述主轴机架上保持主轴电动机和多个支撑横臂基座的支柱,在所述横臂基座上保持拾波器和使拾波器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嵌合,为了使所述主轴机架的主轴电动机的中心与所述横臂基座的拾波器移动时的拾波器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相对于所述主轴机架,一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可接近分离地对所述横臂基座施加弹力、一面对其进行配置固定,将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在所述滑动机构上具有使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分离的凸轮机构和使所述横臂机构向所述光盘的插入排出方向移动的滑动凸轮机构,将固定凸轮设置在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通过所述固定凸轮将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支撑在所述基座本体上,通过所述滑动凸轮机构使所述横臂机构向所述光盘的插入排出方向移动,由此,通过所述固定凸轮使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分离,在所述横臂机构向接近所述基座本体的方向移动时,直到所述横臂基座与基座本体抵接为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的弹力,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接近的方向移动,所述横臂基座一旦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则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在所述横臂机构向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在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期间,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在进一步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分离的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步骤、第二步骤以及第三步骤,在第一步骤中,通过使所述横臂机构向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只使所述主轴机架的另一端侧向从所述基座本体离开的方向移动;第二步骤是在第一步骤之后,直到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为止,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并且在进一步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使所述光盘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嵌合;第三步骤是在第二步骤之后,使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向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骤之后,通过使所述横臂机构向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光盘与位置限制部件分离。
本发明的第三发明是一种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由主轴机架和横臂基座构成横臂机构,在所述主轴机架上保持主轴电动机和多个支撑横臂基座的支柱,在所述横臂基座上保持拾波器和使拾波器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嵌合,为了使所述主轴机架的主轴电动机的中心与所述横臂基座的拾波器移动时的拾波器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相对于所述主轴机架,一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可接近分离地对所述横臂基座施加弹力、一面对其进行配置固定,使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或另一端侧相对于基座本体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所述横臂机构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向水平的方向移动,在所述横臂机构向接近所述基座本体的方向移动时,直到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为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的弹力,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接近的方向移动,所述横臂基座一旦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则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具有如下的凸轮机构,即,在所述横臂机构向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在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期间,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在进一步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分离的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步骤、第二步骤以及第三步骤,在第一步骤中,通过使所述横臂机构向水平方向移动,只使所述主轴机架的另一端侧向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第二步骤是在第一步骤之后,直到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之前,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在进一步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使所述光盘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嵌合;第三步骤是在第二步骤之后,使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向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第四发明是在第三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骤之后,通过使所述横臂机构向水平方向移动,使所述光盘与位置限制部件分离。
本发明的第五发明是一种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由主轴机架和横臂基座构成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横臂机构,在所述主轴机架上保持主轴电动机和多个支撑横臂基座的支柱,在所述横臂基座上保持拾波器和使拾波器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嵌合,为了使所述主轴机架的主轴电动机的中心与所述横臂基座的拾波器移动时的拾波器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相对于所述主轴机架,一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可接近分离地对所述横臂基座施加弹力、一面对其进行配置固定,其特征在于,将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在所述滑动机构上具有使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分离的凸轮机构、和使所述横臂机构向所述光盘的插入排出方向移动的滑动凸轮机构,将固定凸轮设置在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通过所述固定凸轮将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支撑在所述基座本体上,通过所述滑动凸轮机构使所述横臂机构移动,通过所述固定凸轮使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分离,在所述横臂机构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时,直到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为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的弹力,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进行接近,所述横臂基座一旦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则只有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在所述横臂机构离开所述基座本体时,在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期间,只有所述主轴机架离开所述基座本体,在进一步离开时,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地离开。
本发明的第六发明是在第五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滑动凸轮机构使所述横臂机构向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由此使所述光盘离开位置限制部件。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光盘装置的薄型化和小型化。
尤其是本发明可充分确保插入光盘时的光盘下面与横臂机构、尤其是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的间隙。
另外,通过本发明可进行稳定的装卡。
并且,本发明在将光盘装卡后,由于不使光盘的位置限制部件动作、而使光盘离开位置限制部件,因此可取消用于使位置限制部件退避的连杆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主要部位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的侧剖视图。
图3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光盘装卡动作开始后的状态的基座本体的主要部位俯视图。
图5是表示该状态下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该状态下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起又经过了第一规定时间后的状态的基座本体的主要部位俯视图。
图8是表示该状态下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该状态下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从图7的状态起又经过了第二规定时间、横臂机构30上升到最高状态的基座本体的主要部位俯视图。
图11是表示该状态下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该状态下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从图10的状态起又经过了第三规定时间的光盘的记录读取状态的基座本体的主要部位俯视图。
图14是表示该状态中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
图15是表示该状态中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主轴机架的俯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横臂基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中,具有第一步骤、第二步骤以及第三步骤,在第一步骤中,通过使横臂机构向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只使主轴机架的另一端侧向从基座本体离开的方向移动;第二步骤是在第一步骤之后,直到横臂基座与基座本体分离为止,只有主轴机架向从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并且在进一步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主轴机架与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从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使光盘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嵌合;第三步骤是在第二步骤之后,使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向与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另一端侧可相对于基座本体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与使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另一端侧这两侧同时从基座本体水平地离开、进行装卡的情况相比较,光盘中心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中心的芯偏离较小,可进行稳定的装卡。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横臂机构向接近基座本体的方向移动时,直到横臂基座与基座本体抵接之前,通过安装在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的弹簧加力,主轴机架与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接近的方向移动,横臂基座一旦与基座本体抵接,则只有主轴机架向与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通过这样,可充分确保插入光盘时的光盘下面与横臂机构、尤其是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的间隙。因此可实现机箱外壳的薄型化。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中,在第二步骤之后,通过使横臂机构向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使光盘与位置限制部件分离。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装卡光盘后,由于不使光盘的位置限制部件动作、而使光盘离开位置限制部件,因此可取消用于使位置限制部件退避的连杆机构。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中,具有第一步骤、第二步骤以及第三步骤,在第一步骤中,通过使横臂机构向水平方向移动,只使主轴机架的另一端侧向与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第二步骤是在第一步骤之后,直到横臂基座与基座本体分离之前,只有主轴机架向从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在进一步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主轴机架与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从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使光盘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嵌合;  第三步骤是在第二步骤之后,使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向与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另一端侧可相对于基座本体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与使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另一端侧的两侧同时从基座本体水平地离开、进行装卡的情况相比较,光盘中心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中心的芯偏离较小,可进行稳定的装卡。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横臂机构向接近基座本体的方向移动时,直到横臂基座与基座本体抵接之前,通过安装在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的弹簧加力,主轴机架与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接近的方向移动,横臂基座一旦与基座本体抵接,则只有主轴机架向与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通过这样,可充分确保插入光盘时的光盘下面与横臂机构、尤其是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的间隙。因此可实现机箱外壳的薄型化。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中,在第二步骤之后,通过使横臂机构向水平方向移动,使光盘与位置限制部件分离。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装卡光盘后,由于不使光盘的位置限制部件动作、而使光盘离开位置限制部件,因此可取消用于使位置限制部件退避的连杆机构。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将滑动机构设置在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在滑动机构上具有使横臂机构的一端侧相对于基座本体接近分离的凸轮机构、和使横臂机构向光盘的插入排出方向移动的滑动凸轮机构,将固定凸轮设置在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通过固定凸轮将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支撑在基座本体上,通过滑动凸轮机构使横臂机构移动,通过固定凸轮使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相对于基座本体接近分离,在横臂机构与基座本体接近时,直到横臂基座与基座本体抵接为止,通过安装在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的弹力,主轴机架与横臂基座形成一体进行接近,横臂基座一旦与基座本体抵接,则只有主轴机架与基座本体接近,在横臂机构与基座本体离开时,在横臂基座与基座本体抵接期间,只有主轴机架从基座本体离开,在进一步分离时,主轴机架与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地离开。
根据本实施方式,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另一端侧可相对于基座本体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与使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另一端侧这两侧同时从基座本体水平地离开、进行装卡的情况相比较,光盘中心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中心的芯偏离较小,可进行稳定的装卡。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横臂机构向接近基座本体的方向移动时,直到横臂基座与基座本体抵接之前,通过安装在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的弹簧加力,主轴机架与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接近的方向移动,横臂基座一旦与基座本体抵接,则只有主轴机架向与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通过这样,可充分确保插入光盘时的光盘下面与横臂机构、尤其是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的间隙。因此可实现机箱外壳的薄型化。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是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中,通过滑动凸轮机构使横臂机构向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由此使光盘离开位置限制部件。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光盘装卡后,由于不使光盘的位置限制部件动作、而使光盘离开位置限制部件,因此可取消用于使位置限制部件退避的连杆机构。
实施例
以下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基座本体的主要部位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主要部位的侧剖视图,图3是表示该光盘装置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在该机箱外壳的前面安装挡板(ベゼル)。并且,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是从设置在挡板上的光盘插入口直接插入光盘的吸入式的光盘装置。
在基座本体10的前侧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11。在基座本体10上设置横臂机构30,如图16和图17所示,横臂机构30由主轴机架30A和横臂基座30B构成。
图1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主轴机架30A的俯视图,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横臂基座30B的俯视图。
在主轴机架30A上保持主轴电动机31A和三个支撑横臂基座30B的支柱38。
在主轴电动机31A的旋转轴上具有保持光盘的轴毂31B。主轴电动机31A设置在主轴机架30A的一端侧。
将拾波器32保持在横臂基座30B上。将拾波器32设置成可从横臂基座30B的一端侧移动到另一端侧。并且,在横臂基座30B上也保持使拾波器32移动的驱动装置33。
驱动装置33具有驱动马达、一对使拾波器32滑动的导轨、将驱动马达的驱动向拾波器32传递的齿轮机构,一对导轨以连接横臂基座30B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方式设置在拾波器32的两侧部。
横臂基座30B相对于主轴机架30A与主轴机架30A的支柱38嵌合,为了使主轴电动机31A的中心与拾波器32移动时的拾波器透镜的中心线一致,一面通过安装在主轴机架30A的支柱38上的弹簧39可接近分离地对横臂基座30B施加弹力、一面对其进行配置固定。
在主轴机架30A上,主轴电动机31A位于基座本体10的中央部,并且,拾波器32的往复移动范围位于主轴电动机31A的光盘插入口11侧,另外,拾波器32的往复移动方向与光盘的插入方向不同地设置。在此,拾波器32的往复移动方向与光盘的插入方向形成40~45度的角度。
横臂机构30通过一对固定凸轮(カム)34A、34B被支撑在基座本体10上。一对固定凸轮34A、34B设置在主轴电动机31A的光盘插入口11侧,最好设置在横臂机构30的另一端侧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凸轮34A设置在光盘插入口11的内侧附近的中央部,固定凸轮34B设置在光盘插入口11的内侧附近的一端侧。固定凸轮34A、34B由向光盘的插入方向延伸的规定长度的槽形成,该槽的光盘插入口11侧的一端侧端部比另一端侧端部只从基座本体10离开第一Y轴距离。设置在主轴机架30A上的凸轮销35A、35B通过在该固定凸轮34A、34B的槽内滑动,可使横臂机构30向光盘的插入排出方向(X轴方向)变位,同时,向与基座本体10接近离开的方向(Z轴方向)变位。
以下,就使该横臂机构30动作的主滑动件40和副滑动件50进行说明。
将主滑动件40和副滑动件50设置在主轴电动机31A的侧方。主滑动件40其一端设置在基座本体10前面侧的方向上,其另一端设置在基座本体10后面侧的方向上。并且,副滑动件50设置在与主滑动件40正交的方向上。
使该横臂机构30变位的凸轮机构由滑动凸轮机构51和升降凸轮机构52构成,设置在副滑动件50上。滑动凸轮机构51由向副滑动件5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规定长度的槽形成,该槽从其一端侧(主滑动件40侧)端部到另一端侧端部逐步地接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主轴机架30A上的滑动销53通过在该滑动凸轮机构51的槽内滑动,可以使横臂机构30向光盘的插入排出方向(X轴方向)变位。并且,升降凸轮机构52由向副滑动件50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规定长度的槽形成,该槽从其一端侧(主滑动件40侧)端部到另一端侧端部逐步地改变与基座本体10的距离(Z轴距离)。设置在主轴机架30A上的升降销54通过在该升降凸轮机构52的槽内滑动,可使横臂机构30向与基座本体10接近离开的方向(Z轴方向)变位。
在主滑动件40的一端侧设置有负载电动机(无图示)。并且,该负载电动机的驱动轴与主滑动件40的一端侧通过齿轮机构(无图示)连接。
通过该负载电动机的驱动,可使主滑动件40向长度方向(X轴方向)滑动。并且,主滑动件40通过凸轮杆70与副滑动件50连接。
凸轮杆70具有转动支点71,利用销72与设置在主滑动件40上的凸轮槽41卡合,利用销74与设置在副滑动件50上的凸轮槽卡合。
该凸轮杆70具有以下功能,即,与主滑动件40的移动联动,使副滑动件50移动,通过副滑动件50的移动使滑动凸轮机构51和升降凸轮机构52动作,从而使横臂机构30变位。
另外,横臂机构30还通过一对固定凸轮36A、36B被支撑在基座本体10上。一对固定凸轮36A、36B设置在固定凸轮34A、34B和副滑动件50之间,最好设置在固定凸轮34A、34B和副滑动件50的中间位置。固定凸轮36A、36B由与固定凸轮34A、34B同样结构的规定长度的槽形成。设置在主轴机架30A上的凸轮销37A、37B通过在该固定凸轮36A、36B的槽内滑动,可使横臂机构30向光盘的插入方向变位的同时,向与基座本体10接近离开的方向变位。
以上说明的主轴机架30A和横臂基座30B设置在横臂机构30上,横臂机构30、固定凸轮34A、34B、36A、36B、主滑动件40、副滑动件50以及负载电动机都设置基座本体10上,在这些部件与盖体130之间形成光盘插入空间。
以下就支撑光盘的引导部件和使光盘动作的杆部件进行说明。
在基座本体10的光盘插入口11附近的一端侧设置规定长度的第一光盘引导件(无图示)。该第一光盘引导件从光盘插入方向看的剖面具有“コ”字形的槽。通过该槽支撑光盘。
另一方面,在基座本体10的光盘插入口11附近的另一端侧设置引入杆80,在该引入杆80的可动侧端部具有第二光盘引导件81。第二光盘引导件81由圆筒形的辊构成,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引入杆80的可动侧端部。
对于引入杆80,以使其可动侧端部比固定侧端部靠近光盘插入口11侧进行动作的方式进行配置,在固定侧端部具有转动支点82。并且,在引入杆80的可动侧端部和固定侧端部之间设置规定长度的第三光盘引导件84。并且,引入杆80具有销85,通过该销85在主滑动件40的凸轮槽42中滑动,引入杆80进行动作。即,引入杆80随着主滑动件40的移动,以第二光盘引导件81与主轴电动机31A接近离开地方式进行动作。
并且,在基座本体10上设置排出杆100。在该排出杆100的一端侧的可动侧端部设置引导件101。该光盘引导件101由圆筒形的辊构成。并且,在排出杆100的另一端侧设置转动支点102。另外,排出杆100通过销103和凸轮槽43,与主滑动件40的动作联动地进行动作。
并且,在基座本体10的与排出杆100相对的一侧设置排出杆110。在该排出杆110的一端侧的可动侧端部设置光盘引导件111。该光盘引导件111(14-17)最好也由圆筒形的辊构成。并且,在排出杆110的另一端侧设置转动支点112。另外,排出杆110与排出杆100同样地进行光盘装载时或装卡时的光盘的位置限制以及插入、排出光盘时的光盘的输送引导。
另一方面,在基座本体10的后侧设置固定销120。通过该固定销120进行装载光盘时或装卡光盘时的限位。
如图2所示,机箱外壳由基座本体10和盖体130构成,在盖体130的中央部设置开口部132。该开口部132是半径比光盘的中心孔大的圆形开口。因此,是比与光盘的中心孔嵌合的主轴电动机31A的轴毂31B大的开口。
在开口部132的外周部形成向基座本体10侧突出的深冲部(絞り部)133。
在盖体130的整个内周面上涂敷配制有氨基甲酸乙酯泡(ウレタソビ一ズ)的氟类涂层。另外,也可只对深冲部133与光盘的接触面进行涂敷。涂层材料最好使用以下涂层材料,即,向泡的直径为20微米的氨基甲酸乙酯树脂中,配制相对于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的配制比为5%的氟和相对于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的配制比为1.0~1.5%的硅。并且,涂层材料的摩擦系数最好为0.2~0.6,0.55或0.55以下更好。
以下,利用图1至图15,就横臂机构30的动作机构进行说明。
图1至图3中的凸轮机构和销的位置表示光盘的待机状态。
图4是表示光盘装置的光盘装卡动作开始后的状态的基座本体的主要部位俯视图,图5是表示该状态下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图6是表示该状态下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并且,图7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起又经过了第一规定时间后的状态的基座本体的主要部位俯视图,图8是表示该状态下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图9是表示该状态下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并且,图10是表示从图7的状态起又经过了第二规定时间、横臂机构30升到最高状态的基座本体的主要部位俯视图,图11是表示该状态下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图12是表示该状态下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并且,图13是表示从图10的状态起又经过了第四规定时间、光盘的记录读取状态的基座本体的主要部位俯视图,图14是表示该状态下的主要部位侧剖视图,图15是表示该状态下的副滑动件的侧视图。
首先,在光盘的待机状态下,如图1至图3所示,横臂机构30被设置在位于最后侧、最接近基座本体10侧的位置。
即,在该状态下,滑动销53位于滑动凸轮机构51的一端侧(主滑动件40侧)端部。因此,横臂机构30被设置在最接近后侧的位置。并且,凸轮销35A、35B位于固定凸轮34A、34B的槽的另一端侧端部。因此,横臂机构30的另一端侧(拾波器32侧)被设置在最接近基座本体10的位置。并且,升降销54位于升降凸轮机构52的一端侧(主滑动件40侧)端部。因此,横臂机构30的一端侧(主轴电动机31A侧)被设置在最接近基座本体10的位置。
主滑动件40从图1所示的状态起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移动,随着该主滑动件40的移动,副滑动件50向主滑动件40的方向移动。
然后,在开始装卡动作后的状态下,如图4至图6所示,横臂机构30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只移动第一X轴距离的同时,横臂机构30的另一端侧设置在从基座本体10起只离开第一Y轴距离的位置上。
即,在该状态下,滑动销53使滑动凸轮机构51只移动第一Y轴距离,横臂机构30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只移动第一X轴距离。因此,凸轮销35A、35B向固定凸轮34A、34B的槽的一端侧端部的方向移动第一X轴距离,横臂机构30的另一端侧(拾波器32侧)设置在从基座本体10起只离开第一Z轴距离的位置上。并且,升降销54从升降凸轮机构52的一端侧(主滑动件40侧)端部起只移动第一Y轴距离,使横臂机构30的一端侧(主轴电动机31A侧)从基座本体10只移动第二Z轴距离。在该状态下开始进行轴毂31B对输送来的光盘的装卡。
从图4的状态起,通过主滑动件40进一步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移动,副滑动件50进一步向主滑动件40的方向移动。
并且,在从图4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进行了第一规定时间的装卡动作后的状态下,如图7至图9所示,横臂机构30的另一端侧设置在从基座本体10起只离开第三Z轴距离(第三Z轴距离>第二Z轴距离)的位置上。
即,在该状态下,滑动销53虽然使滑动凸轮机构51只移动第二Y轴距离,但在该移动范围中,由于滑动凸轮机构51的槽与副滑动件50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平行地设置,因此,横臂机构30不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移动。因此,凸轮销35A、35B也不在固定凸轮34A、34B的槽内移动。并且,升降销54在升降凸轮机构52的槽内只移动第二Y轴距离,使横臂机构30的一端侧(主轴电动机31A侧)从基座本体10起只移动第三Z轴距离。在该状态下,厚度为1.2mm的光盘与盖体130的深冲部133抵接,该光盘的装卡结束。
从图7的状态起,通过主滑动件40进一步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移动,副滑动件50进一步向主滑动件40的方向移动。
并且,在从图7所示的状态起进一步进行了第三规定时间的装卡动作后的状态下,如图10至图12所示,横臂机构30的另一端侧设置在离开基座本体10最远的第四Z轴距离的位置上。
即,在该状态下,滑动销53虽然使滑动凸轮机构51只移动第三Y轴距离,但在该移动范围中,由于滑动凸轮机构51的槽与副滑动件50的移动方向(Y轴方向)平行地设置,因此,横臂机构30不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移动。因此,凸轮销35A、35B也不在固定凸轮34A、34B的槽内移动。并且,升降销54在升降凸轮机构52的槽内只移动第三Y轴距离,使横臂机构30的一端侧(主轴电动机31A侧)从基座本体10移动第四Z轴距离(最大上升高度)。在该状态下,厚度为1.2mm或1.2mm以上的光盘的装卡结束。
从图10的状态起,通过主滑动件40进一步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移动,副滑动件50进一步向主滑动件40的方向移动。
并且,如图13至图15所示,横臂机构30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移动,同时,横臂机构30的另一端侧向接近基座本体10的方向移动、设置在第一Z轴距离的位置上。
即,在该状态下,滑动销53使滑动凸轮机构51只移动第四Y轴距离,横臂机构30向光盘插入口11的方向只移动第二X轴距离。因此,凸轮销35A、35B虽然朝向固定凸轮34A、34B的槽的一端侧端部只移动第二X轴距离,但横臂机构30的另一端侧(拾波器32侧)高度不变。并且,升降销54在升降凸轮机构52的槽内只移动第四Y轴距离,使横臂机构30的一端侧(主轴电动机31A侧)向基座本体10的方向移动,设置在第一Z轴距离的位置上。
通过以上的动作,使光盘从盖体130离开的同时,也从固定销120离开,这样光盘处于读取记录状态。
在排出安装后的光盘时,通过驱动负载电动机、使主滑动件40向其另一端侧的方向移动来进行,基本上与上述动作相反地进行。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作为内置于将显示装置、输入装置以及运算处理装置等一体化的所谓的笔记本电脑本体中的光盘装置、或作为设置成一体的光盘装置非常有用。

Claims (6)

1.一种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
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由主轴机架和横臂基座构成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横臂机构,在所述主轴机架上保持主轴电动机和多个支撑横臂基座的支柱,在所述横臂基座上保持拾波器和使拾波器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嵌合,为了使所述主轴机架的主轴电动机的中心与所述横臂基座的拾波器移动时的拾波器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相对于所述主轴机架,一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可接近分离地对所述横臂基座施加弹力、一面对其进行配置固定,
将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
在所述滑动机构上具有使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分离的凸轮机构和使所述横臂机构向所述光盘的插入排出方向移动的滑动凸轮机构,
将固定凸轮设置在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通过所述固定凸轮将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支撑在所述基座本体上,
通过所述滑动凸轮机构使所述横臂机构移动,由此,通过所述固定凸轮使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分离,
在所述横臂机构向接近所述基座本体的方向移动时,直到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为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的弹力,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接近的方向移动,
所述横臂基座一旦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则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横臂机构向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在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期间,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在进一步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分离的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步骤、第二步骤以及第三步骤,
在第一步骤中,通过使所述横臂机构向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只使所述主轴机架的另一端侧向从所述基座本体离开的方向移动;
第二步骤是在第一步骤之后,直到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为止,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并且在进一步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使所述光盘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嵌合;
第三步骤是在第二步骤之后,使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向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骤之后,通过使所述横臂机构向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光盘与位置限制部件分离。
3.一种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由主轴机架和横臂基座构成横臂机构,在所述主轴机架上保持主轴电动机和多个支撑横臂基座的支柱,在所述横臂基座上保持拾波器和使拾波器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嵌合,为了使所述主轴机架的主轴电动机的中心与所述横臂基座的拾波器移动时的拾波器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相对于所述主轴机架,一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可接近分离地对所述横臂基座施加弹力、一面对其进行配置固定,
使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或另一端侧相对于基座本体向垂直方向移动,同时,使所述横臂机构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向水平方向移动,
在所述横臂机构向接近所述基座本体的方向移动时,直到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为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的弹力,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接近的方向移动,
所述横臂基座一旦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则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
具有如下的凸轮机构,即,在所述横臂机构向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时,在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期间,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在进一步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分离的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步骤、第二步骤以及第三步骤,
在第一步骤中,通过使所述横臂机构向水平方向移动,只使所述主轴机架的另一端侧向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
第二步骤是在第一步骤之后,直到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之前,只有所述主轴机架向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在进一步向分离的方向移动时,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向从所述基座本体分离的方向移动,这样使所述光盘与主轴电动机的轴毂嵌合;
第三步骤是在第二步骤之后,使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向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的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骤之后,通过使所述横臂机构向水平方向移动,使所述光盘与位置限制部件分离。
5.一种光盘装置,由基座本体和盖体构成机箱外壳,
在所述机箱外壳的前面形成直接插入光盘的光盘插入口,
由主轴机架和横臂基座构成设置在所述基座本体上的横臂机构,在所述主轴机架上保持主轴电动机和多个支撑横臂基座的支柱,在所述横臂基座上保持拾波器和使拾波器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嵌合,为了使所述主轴机架的主轴电动机的中心与所述横臂基座的拾波器移动时的拾波器透镜的中心线一致,相对于所述主轴机架,一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可接近分离地对所述横臂基座施加弹力、一面对其进行配置固定,其特征在于,
将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
在所述滑动机构上具有使所述横臂机构的一端侧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分离的凸轮机构、和使所述横臂机构向所述光盘的插入排出方向移动的滑动凸轮机构,
将固定凸轮设置在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通过所述固定凸轮将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支撑在所述基座本体上,
通过所述滑动凸轮机构使所述横臂机构移动,通过所述固定凸轮使所述横臂机构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分离,
在所述横臂机构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时,直到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为止,通过安装在所述主轴机架的支柱上的弹簧的弹力,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进行接近,
所述横臂基座一旦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则只有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基座本体接近,
在所述横臂机构离开所述基座本体时,在所述横臂基座与所述基座本体抵接期间,只有所述主轴机架离开所述基座本体,在进一步分离时,所述主轴机架与所述横臂基座形成一体地离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滑动凸轮机构使所述横臂机构向固定凸轮的方向移动,由此使所述光盘离开位置限制部件。
CNA2005800321800A 2004-08-25 2005-08-22 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Pending CN1010277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5146/2004 2004-08-25
JP2004245146A JP4368764B2 (ja) 2004-08-25 2004-08-25 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7724A true CN101027724A (zh) 2007-08-29

Family

ID=35967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321800A Pending CN101027724A (zh) 2004-08-25 2005-08-22 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99565A1 (zh)
JP (1) JP4368764B2 (zh)
CN (1) CN101027724A (zh)
TW (1) TW200614155A (zh)
WO (1) WO20060222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2720B2 (ja) 2008-03-11 2010-06-3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9505B2 (ja) * 1995-02-02 1999-12-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着装置
JP3797857B2 (ja) * 2000-08-25 2006-07-19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3522235B2 (ja) * 2001-05-25 2004-04-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4155191B2 (ja) * 2003-12-25 2008-09-24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3822605B2 (ja) * 2004-02-23 2006-09-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のチャッキング方法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65925A (ja) 2006-03-09
JP4368764B2 (ja) 2009-11-18
WO2006022216A1 (ja) 2006-03-02
US20110099565A1 (en) 2011-04-28
TW200614155A (en) 2006-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7792C (zh) 盘装置及盘装置的装载方法
CN107427733B (zh) 盘装置
CN100476971C (zh) 盘驱动设备和电子装置
CN101027724A (zh) 光盘装置的装卡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CN100429708C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CN1954377B (zh) 光盘装置
JP2006344340A (ja)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CN101331550B (zh) 吸入式光盘装置
US7281254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having a traverse holder that is rotatable around an axis that is mutually different from the axis of a traverse base
TWI389101B (zh) Inhalation disc device
CN101366087B (zh) 盘装置
CN201207282Y (zh) 入槽型盘装置
JP3822614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3822605B2 (ja) ディスク装置のチャッキング方法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CN100466084C (zh) 碟片承载装置
JP3806692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3976696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01101841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100180288A1 (en) Disc device
WO2020144819A1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813303B2 (ja) スロットイン型ディスク装置
JP3992599B2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004272980A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H11273272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JPH11273275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