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4407A - 二轮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二轮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4407A
CN101024407A CN 200710005369 CN200710005369A CN101024407A CN 101024407 A CN101024407 A CN 101024407A CN 200710005369 CN200710005369 CN 200710005369 CN 200710005369 A CN200710005369 A CN 200710005369A CN 101024407 A CN101024407 A CN 101024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autobicycle
brake pedal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0536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4407B (zh
Inventor
久保田良
池田英喜
味村政秀
铃木和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24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4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44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44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二轮机动车,使支承支架的支架轴也应用于制动踏板的支承,实现减少二轮机动车零件数量的消减及重量减轻。二轮机动车具有门型支架(21)和使后轮5r的制动器动作的制动踏板(22),其中门型支架在被支架支承部(20)轴支承的使接地部(23a)接地的起立位置(A)及使同一支腿(23a)朝向车身后方的存放位置(B)之间可以转动,其中,在支架支承部(20)上安装且可旋转地支承支架(21)的支架轴(37)上支承制动踏板(22)。

Description

二轮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机动车的改良,该二轮机动车具备门型支架和制动踏板,其中,所述门型支架在被支架支承部轴支承的使左右支腿接地的起立位置及使同一支腿朝向车身后方的存放位置之间可以转动;所述制动踏板使后轮的制动器动作。
背景技术
这种二轮机动车已经公示在特许文献1以及2中。
特许文献1:特许第2834479号公报
特许文献2:特开平8-198172号公报
目前,这种二轮机动车中,因为支架及制动踏板分别通过专用的支承轴安装在发动机或车架上,所以,为了支承这些构件而需要两根支承轴,因此,不仅增加了部件数量,而且也会导致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轮机动车,使支承支架的支架轴也用于制动踏板的支承,能够有助于减少零件数量以及减轻重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二轮机动车,其具备:门型支架,其在被支架支承部轴支承的使左右支腿接地的起立位置及使同一支腿朝向车身后方的存放位置之间可以转动;制动踏板,其使后轮的制动器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被支架轴支承,支架轴安装在所述支架支承部上,可以转动地支承所述支架。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支架支承部,使其支承所述支架轴的两端部,同时,在突出到该支架支承部的外侧的该支架轴的外端部支承所述制动踏板。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由固定于发动机曲轴箱上的托架构成所述支架支承部。
本发明第四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由发动机的曲轴箱的一部分构成所述支架支承部。
本发明第五方面在第一~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的被所述支架轴支承的基端部固定设置有挡板,该挡板在该支架转动到存放位置时,向下后方倾斜而面对前方。
本发明第六方面在第五方面的基础上,其的特征在于,由与固定结构体抵接、设于应限制所述支架起立位置的该支架上的止动板构成所述挡板。
本发明第七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由固定于车架或发动机上的不与它们同体的托架构成所述支架支承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由于制动踏板安装在支架支承部,由支承支架的支架轴支承,故支架轴兼作制动踏板的支承轴,因此,由于不需要制动踏板专用的支承轴及其支承部,所以,不仅减少了零件的数量,而且,还有助于二轮机动车的轻量化。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由于构成支架支承部,使其支承支架轴的两端部,从而能够结实地支承支架轴、进而支承支架,而且,通过在向支架支承部外侧一方突出的该支架轴的外端部支承所述制动踏板,从而不会被支架干扰而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制动踏板向支架轴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通过在发动机的高刚性的曲轴箱上安装轴支承支架及制动踏板的托架,从而能够提高支架及制动踏板的支承刚性,而且,只改变托架,就可以改变支架及制动踏板的安装位置,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种二轮机动车。另外,不需要在车架上形成支架支承部,即能够实现车架结构的简单化。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由于不设置特别的托架,就可以将支架及制动踏板支承在高刚性的曲轴箱上,因此,能够实现零件数量的减少及轻量化,同时能够提高支架及制动踏板的支承刚性。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在支架转动到存放位置的状态下,当二轮机动车在行驶中障碍物撞击挡板时,挡板将障碍物的撞击力挡向下方,由此能够保护支架。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由于限制支架起立位置的止动板具备将障碍物的撞击力向下方阻挡的挡板的功能,因此,不用增加零件数量,就能够保护支架不受障碍物的撞击力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由于由在车架或发动机上固定的与这些不同体的托架构成支架支承部,所以,与车架或发动机无关,只要变更托架,就可以改变支架及制动踏板的安装位置,从而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种二轮机动车。另外,不需要在车架或发动机上形成所述托架部,就能够实现车架及发动机结构的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
图2是图1中的支架(立起状态)周围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3表示支架的存放状态,是图2的对应图;
图4是图2的4-4线剖面图;
图5是图2中托架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6-6线剖面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和图2对应的图;
图8是图7的8-8线剖面图。
符号说明
E 发动机
F 车架
M 二轮机动车
51 后轮
15 曲轴箱
20 支架支承部(托架)
21、121 支架
22 制动踏板
23 支腿
23a 接地部
33 固定结构体(连接板)
37、137 支架轴
41 止动板(挡板)
55 支架支承部(支承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轮机动车的侧面图,图2是图1中的支架(立起状态)周围的主要部位放大图;图3表示支架的存放状态,是图2的对应图;图4是图2的4-4线剖面图;图5是图2中托架的立体图;图6是图4的6-6线剖面图;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是和图2对应的图;图8是图7的8-8线剖面图。
首先,从图1~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开始说明。
图1中,二轮机动车M的车架F由一根管状主架部2、枢轴支承架部3、左右一对座位导轨部4、4构成,所述主架部2从头管向后下方倾斜;所述枢轴支承架部3从该主架部2的后端部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座位导轨部4、4与该枢轴支承架部3及主架部2的后端部结合,向后上方延伸,支承前轮5f的前叉6的转向杆6a由头管1支承,操作手柄7连接在该转向杆6a的上端。在枢轴支承架部3上固设枢轴9,由此,轴支承后轮5r的后叉8被上下自如摆动地支承。在该后叉8及座位导轨部4、4之间设置后减震器12。
位于前轮5f以及后轮5r的中间的发动机E安装在主架部2及枢轴支承架部3。此时,特别是如图2所示,发动机E的曲轴箱15由上下一对螺栓16、16固定在枢轴支承架部3。该发动机E的动力通过链传动装置11传递到后轮5r。
在左右座位导轨部4的前部设置行李箱12,还有其后部安装燃油箱13,双座位型乘员用座位17与行李箱12的前端部铰链连接,以使这些能够在上面开闭。
另外,覆盖该车架F及发动机E的缸筒部的车身罩18安装在车架F上,在该车身罩18的前端连设左右一对挡风板19。
如图2~图6所示,支架21及制动踏板22通过托架20安装在发动机E的曲轴箱15上。
通过图2及图4可以知道,支架21由左右一对支腿23、23、支承臂24、24、支承筒25、以及横架26门型构成,所述支腿23、23在一端部具有接地部23a、23a,朝向接地部23a、23a以彼此离开一定间隔而八字状配置;所述支承臂24、24在这些支腿23、23另一端部的背面突设,从支腿23、23的另一端面向外侧延伸;所述支承筒25将这些支承臂24、24彼此连结成一体;所述横架26将两支腿23、23的中间部彼此连结成一体。
上述制动踏板22由圆筒状轮毂27、从该轮毂27的外周面向车辆前方突出的踏板臂28、该踏板臂28前端形成的脚踏部29、从轮毂27向上方突出的动作臂30构成,在轮毂27的内周面嵌装轴承轴套31。
上述托架20接近枢轴支承架部3的下端,固定在曲轴箱1 5上。如图5所示,该托架20由与曲轴箱15左右两侧面结合的左右侧板32、32′和应在该两侧板32、32′上将这些连接成一体的焊接的连结板33构成,两侧板32、32′的对曲轴箱15的固定如下进行,将插通穿设于两侧板32、32′的安装孔34、34的螺栓35、35拧合紧固在曲轴箱15上。
在托架20的两侧板32、32′上形成有左右同轴排列的一对凸起36、36,在这些凸起36、36之间以被它们夹着的方式配置上述支架21的支承筒25,另外,上述制动踏板22的轮毂27邻接配置在右方的凸起36的外端面,而且,支架轴37插通这些轮毂27、凸起36、36以及支持筒25。该支架轴37为了止脱,而在一端部具有膨大的头部37a,同时,另一端安装开口销38。
如图4及图6所示,在支架轴37的另一端的一侧面形成平坦面39,与该平坦面39卡合、并阻止支架轴37的转动的止转片40通过焊接等而固定设置在托架20左方的侧板32上。由这样限制转动的一根支架轴37,能够支承支架21以及制动踏板22转动。
支架21绕支架轴37,在使接地部23a、23a接地的起立装置A(参照图2以及图4)和使接地部23a、23a朝向车辆后方的存放位置B(参照图3)之间转动,该起立装置A通过抵接上述托架20的连接板33而限制支腿23、23的通过焊接等而固定设于接地部23a、23a的相反侧端部的止动板41、41,另外,存放位置B通过与形成于上述发动机E的排气消声器43下部的止动部43a抵接而限制附设于右方支腿23上的橡胶制弹性止动器42。
上述各止动板41在支架21转动到存放位置B时,向后下方倾斜并朝向前方而形成。
还有,在支架21左右任一方的外侧面设置有弹簧钩44,在该弹簧钩46和曲轴箱15的外侧面螺栓结合的托架45的弹簧卡止销47之间张设肘节弹簧(トグルスプリング)48,通过该肘节弹簧48的张力,支架21被选择性保持在起立装置A和存放位置B。
如图2及图4所示,在制动踏板22的动作臂30上连接与上述后轮5r的制动器连接的制动杆49和与制动开关联系的接线50。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22时,后轮5r制动,同时,制动开关动作,点亮车辆后尾的刹车灯(未图示)。在制动踏板22的轮毂27的外周配置回位弹簧51,该回位弹簧由将踏板臂28靠在后轮5r的制动器的非动作方向的扭转螺旋弹簧构成。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托架20构成本发明的支架支承部。
下面,对该第一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制动踏板22由安装在托架20上,并支承支架21的支架轴37支承,所以,支架轴37兼作制动踏板22的支承轴。因此,由于不再需要制动踏板22专用的支承轴以及其支承部,所以,不仅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而且还有助于二轮机动车M轻量化。
此时,由于在托架20上形成支承支架轴37两端部的左右一对凸起36、36,因此,能够结实地支承支架轴37、进而支承支架21,而且,由于通过向一方的凸起36的外侧方突出的支架轴37的外端部支承制动踏板22的轮毂27,因此,能够不受支架21干扰,而容易地进行制动踏板22对支架轴37的安装。
另外,通过在发动机E的高刚性曲轴箱15上安装轴支承支架21以及制动踏板22的托架20,从而能够提高支架21及制动踏板22的支承刚性,而且,只变更托架20,就能够变更支架21及制动踏板22的安装位置,从而可以广泛使用于各种二轮机动车。另外,不需要在车架F上形成托架20,就能够实现车架F结构的简单化。
还有,由于在托架20上固设卡合在支架轴37的平坦面39上、并阻止支架轴37转动的止转片40,所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就可以阻止支架轴37的转动,能够确保支架轴37的耐久性。
进而,通过将安装支架轴37的托架20固定在发动机E的曲轴箱15上,可以构成发动机E、支架21以及制动踏板22的小组装体,因此,能够实现二轮机动车M的主装配生产线上的组装工时数的消减,且能够实现生产效能的提高。
另外,由于在支架21的存放位置B占据支架21的前端部位置的支腿23、23的前端部设置止动板41、41,且这些止动板41、41朝向下后方倾斜而面向前方,所以,在将支架21保持在存放位置B的状态下,若在二轮机动车M的行驶中障碍物撞击止动板41、41,则通过止动板41、41阻挡障碍物的撞击力朝向下方,由此能够保护支架21。因此,由于止动板41、41具有将障碍物的撞击力向下方阻挡的功能,所以,可不增加零件数量而保护支架21部不受来自障碍物的撞击力。
下面,说明图7及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作为支承支架轴137的支架支承部,左右一对支承凸起55、55由曲轴箱15的一部分构成,在这些支承凸起55、55的内周面分别嵌装轴承轴套56、56,这样的带轴承轴套56、56的支承凸起55、55旋转自如地支承管状支架轴137,从而不需要限制支架轴137的转动,而能够确保支架轴137的耐久性。
支架21不具备如上述实施例的支承筒25,代之具有支承孔57、57,该支承孔在左右支承臂24、24上转动自如地嵌合在支架轴137上。
肘节弹簧48张设在突出设置于一方的支承臂24的卡止销58和突出设置在固定于曲轴箱15一侧面的托架59的卡止销60之间。托架59设有一个切口61和一个螺栓孔62,在该切口61内卡合突出设置在曲轴箱15侧面的止转销63,通过在曲轴箱15上拧和插通螺栓孔62的螺栓64,将托架59固定在曲轴箱15上。由此,能够由单一的螺栓64进行托架59对曲轴箱15的固定。
另外,在突出向一方的支承凸起55的外侧方的支架轴137的外端部,邻接一方的支承臂24而嵌合制动踏板22的轮毂27,而且,该轮毂27通过在横方向贯通这些的连结销65而连接在支架轴137上。这样与制动踏板22连结成一体的支架轴137通过左右一对支承凸起55、55旋转自如地支承,因此,能够提高制动踏板22的支承刚性,而且能够使制动踏板22的操作感觉良好。
为了阻止支架轴137脱落,在其一端部形成抵接制动踏板22的轮毂27外端面的凸缘137a,并且,在另一端部卡止抵接另一方支承臂24外侧面的卡环66。
支架21的起立位置A通过抵接曲轴箱15底面的止动部67而限制支架21的止动板141。
由于其他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在图7以及图8中,和上述实施例对应的部分用相同的符号表示,省略重复说明。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由于构成支架支承部的左右一对支承凸起55、55由刚性高的发动机E的曲轴箱15的一部分构成,所以,能够很容易得到刚性高的支承凸起55、55,且能够提高支架轴137的支承刚性。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支承支架轴137的专用托架,从而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单化以及轻量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的设计变更。例如,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也可以在车架F上形成支承支架轴37、137的支架支承部。

Claims (7)

1、一种二轮机动车,其具备:门型支架(21、121),其在被支架支承部(20、55)轴支承的使左右支腿(23)接地的起立位置A及使同一支腿(23)朝向车身后方的存放位置(B)之间可以转动;制动踏板(22),其使后轮(5r)制动器动作,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踏板(22)被支架轴(37、137)支承,该支架轴安装在所述支架支承部(20、55)上,可以旋转地支承所述支架(21、1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支架支承部(20、55),使其支承所述支架轴(37、137)的两端部,并且,在向该支架支承部(20、55)的外侧一方突出的该支架轴(37、137)的外端部支承所述制动踏板(2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由固定于发动机(E)曲轴箱(15)上的托架(20)构成所述支架支承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由发动机(E)的曲轴箱(15)的一部分(55)构成所述支架支承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21)的被所述支架轴(37)支承的基端部固定设置有挡板(41),该挡板在该支架(21)转动到存放位置(B)时,向下后方倾斜而面对前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轮机动车,其的特征在于,由与固定结构体(33)抵接、设于应限制所述支架(21)起立位置(A)的该支架(21、121)上的止动板(41)构成所述挡板。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由固定于车架(F)或发动机(E)上的与它们不同体的托架(20)构成所述支架支承部。
CN2007100053691A 2006-02-24 2007-02-14 二轮机动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44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9234/06 2006-02-24
JP2006049234A JP2007223538A (ja) 2006-02-24 2006-02-24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4407A true CN101024407A (zh) 2007-08-29
CN101024407B CN101024407B (zh) 2010-05-19

Family

ID=38545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536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24407B (zh) 2006-02-24 2007-02-14 二轮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223538A (zh)
CN (1) CN10102440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4969A (zh) * 2011-12-28 2014-09-03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车辆用操作踏板装置
TWI570013B (zh) * 2014-01-31 2017-02-11 Yamaha Motor Co Ltd vehicle
CN106800056A (zh) * 2015-11-26 2017-06-0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CN113423632A (zh) * 2019-02-05 2021-09-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4330B2 (ja) * 2009-03-31 2014-0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5271425B2 (ja) * 2010-02-10 2013-08-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ンド装置
JP6008894B2 (ja) * 2014-03-31 2016-10-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7344938B2 (ja) * 2021-08-19 2023-09-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メインスタン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67563A1 (fr) * 1990-10-05 1992-04-10 Auvray Joseph Dispositif antivol pour vehicules a 2 roues bloquant la bequille en position d'appui sur le sol.
JP2925448B2 (ja) * 1993-11-16 1999-07-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3輪車のスタンド装置
JP4093360B2 (ja) * 2003-04-04 2008-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4969A (zh) * 2011-12-28 2014-09-03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车辆用操作踏板装置
CN104024969B (zh) * 2011-12-28 2015-10-14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车辆用操作踏板装置
TWI570013B (zh) * 2014-01-31 2017-02-11 Yamaha Motor Co Ltd vehicle
CN106800056A (zh) * 2015-11-26 2017-06-0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CN106800056B (zh) * 2015-11-26 2020-07-0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的驻车装置
CN113423632A (zh) * 2019-02-05 2021-09-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
JPWO2020161974A1 (ja) * 2019-02-05 2021-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7117401B2 (ja) 2019-02-05 2022-08-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23538A (ja) 2007-09-06
CN101024407B (zh) 201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4407B (zh) 二轮机动车
JP4837531B2 (ja) 後輪懸架構造
CA2559542C (en) Suspension structure for small vehicle
CA2657101C (en) Front wheel suspension structure for saddle-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US7819428B2 (en)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CA2623107C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US20070095624A1 (en) Saddle-type vehicle and steering damper for use in the same
CN1836965B (zh) 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
US6581716B1 (en) All terrain vehicle with rear-facing rear arm bracket
CA2635256C (en) Reflector support structure
US20080223648A1 (en) Body Frame of Motorcycle, Assembling Method of Mounting Engine on Body Frame, and Motorcycle Having Body Frame
JP2002356189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保護装置
CN101172503A (zh) 机动二轮车
JPH0740724A (ja)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の支持部構造
US20040040770A1 (en) Tricycle with a rocking mechanism
JP4271641B2 (ja) 車体フレームのリア部交換方法
JP4694451B2 (ja) 前輪懸架装置
CN100532186C (zh) 摩托车
JP5111874B2 (ja) クッション支持構造
US7950490B2 (en) Four-wheel 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
JP3493361B2 (ja) アクスルビーム式サスペンション搭載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JP2552620B2 (ja) 補助輪付き車両
JP2001253381A (ja) 揺動式車両
JPH1081288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JPH11198889A (ja)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