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20082B -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20082B
CN101020082B CN2007100553940A CN200710055394A CN101020082B CN 101020082 B CN101020082 B CN 101020082B CN 2007100553940 A CN2007100553940 A CN 2007100553940A CN 200710055394 A CN200710055394 A CN 200710055394A CN 101020082 B CN101020082 B CN 101020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damaged
renovating material
calcined
colla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553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0082A (zh
Inventor
高心
何钟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05539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20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20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0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20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0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引导骨再生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骨缺损的修复,该材料为不同粒径的煅烧骨粉与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的组合物,其中煅烧骨粉的颗粒大小范围为0.05-2.5mm;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是胶原、聚酯、壳聚糖或硫酸软骨素等;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为:根据不同骨缺损的特点,选取不同粒径范围的骨粉颗粒与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在乙酸、NaHCO2溶液中混合,之后将骨粉与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的组合物进行紫外线照射、环氧乙烷熏蒸消毒。此种骨修复材料具有明显的引导骨愈合的作用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易于塑形且来源丰富,解决了人工合成材料在孔隙率、孔隙交通、孔隙大小等方面的制作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引导骨再生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属于生物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逐渐加快,造成骨缺损的疾病有上升的趋势。由于外伤、炎症、骨肿瘤摘除等各种病变治疗造成的骨缺损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
骨缺损达到一定面积后不能骨性愈合,一直是骨科修复领域中的难题。而植骨术是治疗骨缺损的最有效措施,关于骨移植生物替代材料的研究是骨科长期以来的重点研究课题。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尝试了各种不同的修复材料,利用组织工程学原理解决临床骨折、骨缺损及关节融合等治疗问题已成为骨科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寻找理想的细胞外基质材料或载体材料是组织工程顺利发展的关键。理想的基质材料应达到以下要求: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除满足生物医用材料的一般要求,如无毒性、不致畸等之外,不会引起炎症和排异反应;还要有利于种子细胞粘附、增殖,降解产物对细胞无毒害作用,甚至利于细胞生长和分化。2.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基质材料在完成支架作用后应能降解,降解率应与组织细胞生长率相适应,降解时间应能根据组织生长特性作人为调控,最后可完全吸收。3.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基质材料可加工成三维立体结构,孔隙率最好达到90%以上,具有高的面积体积比。这种结构可提供宽大的表面积和空间,利于细胞粘附生长,细胞外基质沉积,营养和氧气进入,代谢产物排出,也有利于血管和神经长入。4.可塑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可预先制成一定形状。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为新生组织提供支撑,并保持一定时间直至新生组织具有自身生物力学特性。5.良好的材料-细胞界面:材料应能提供良好的细胞界面,利于细胞粘附、增殖,更重要的是能激活细胞特异基因表达,维持细胞正常表型表达。6.高度的骨引导性,可以促进骨缺损周围骨壁上的新骨形成。目前骨组织工程中采用的支架材料种类繁多,虽各有优点,但均有无法克服的不足,因而限制了材料的发展。煅烧骨是拥有天然骨小梁结构和骨无机物晶体结构的生物材料,其作为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的支架材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结构式同羟基磷灰石,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易于塑形且来源丰富,解决了人工合成材料在孔隙率、孔隙交通、孔隙大小等方面的制作难题。而且煅烧骨粉在制备的过程中经过了一定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并经过高温煅烧,消除了抗原性,解决了生物相容性的问题。但单纯的煅烧骨粉作为骨修复材料尚存在一定的缺陷,是因为它只有骨引导作用,不具有骨诱导作用。
生物高分子材料中的胶原(collen,co)是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组织的支持物,赋与组织以张力。此外,胶原分子及其纤维在生物的发育、生长、细胞分化及粘附、运动、化学趋向以及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等均起着重要作用。胶原不仅为细胞提供支持保护作用,而且与细胞的粘附、生长、表型表达均有密切关系。胶原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完全的生物降解性,而免疫抗原性很低。因此,近年来被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应用于临床软组织整形、止血、细胞生长的支持物、神经再生的管道、创面覆盖和保护角膜的材料。胶原纤维,不仅起支架作用,还影响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骨质的形成与吸收以及骨基质矿化等,机体通过胶原的合成和改建使骨折修复得以完成和完善。
其它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主要有聚羟乙酸(PGA)、聚乳酸(PLA)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PLGA或PGA/PLLA)、甲壳素、壳聚糖、透明质酸(HA)、藻酸钙凝胶、硫酸软骨素、聚氧乙烯水凝胶等。PGA和聚乳酸(PLA)都属于聚α-羟基酯类,PLLA和PDLLA是PLA的两种常见形式,它们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abbr,food and Drug Administation FDA)批准广泛地用作可吸收缝线和骨折内固定材料等。
骨修复材料主要用于骨缺损的修补,尤其适用于牙槽嵴的扩展和重建治疗、填充牙周部位的骨缺损,截根术、囊肿切除术后的缺损充填,填充拔牙窝,以保持牙槽嵴形态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修复材料,克服了现有人工合成材料硬度、强度和易于塑形方面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人工合成材料在孔隙率、孔隙交通、孔隙大小等方面的制作难题。
本发明在骨缺损修补中的用途,尤其适用于牙槽嵴的扩展和重建治疗、填充牙周部位的骨缺损,截根术、囊肿切除术后的缺损充填,填充拔牙窝,以保持牙槽嵴形态等。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的骨修复材料为不同粒径的煅烧骨粉与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的组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骨修复材料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
A、取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用0.1%(V∶V)乙酸配制成0.01-0.1%(W∶V)浓度的溶液,并用NaHCO3调pH值至中性后以5∶1-20∶1(V∶W)的比例加入0.04-2.5mm直径范围的煅烧骨粉;
B、50-80℃水浴4-8小时,1500转/秒离心6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
C、将沉淀物真空抽干,紫外线下照射30-60分钟,期间多次翻转颗粒;
D、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备用。
以下实验表明本发明的生物特性和物理特性:
实验例1
骨修复材料的抗压强度测定
骨修复材料放入直径为4毫米的玻璃管中高度为10毫米,缓慢加力,高度每降低0.25毫米记录一次瞬间压力值。
实验例2
胶原包裹骨粉的生物相容性体外试验
1.兔间质细胞(MSCs)的体外分离及培养:选取三周龄的大耳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5-3.5公斤。速眠新(1ml/kg)肌肉注射麻醉后无菌抽取骨髓1.5-2.0ml(注射器内含稀释的肝素钠3000u约定0.2ml),放入DMEM培养基中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置于2个25ml培养瓶中,37℃、5%CO2条件下培养,于第五天首次细胞换液,弃去培养液,用Tyrode’s平衡盐溶液冲洗4次,冲去悬浮生长的造血干细胞,之后每2-3天换液,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满培养瓶低壁80%后,倒掉培养液,用D-Hanks液缓慢冲洗2次,然后用0.25%胰蛋白酶和0.02%EDTA联合消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当细胞质伪足回缩约50%时,呈圆形(大约5分钟),用含有15%血清的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加入培养液5ml用吸管反复吹打将细胞悬浮,将壁上细胞吹打下来,以1000转/分离心,弃上清,收取底壁细胞,以1∶2传代(见图4)。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
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3代后,以5×104/孔接种于预置载玻片的12孔板的6孔,更换入含有地塞米松(DEX),抗坏血酸和β-磷酸甘油的DMEM培养基诱导液,诱导21天后,见细胞呈集落生长。将细胞10%福尔马林固定20分钟,2%硝酸银孵育10分钟,去离子水冲去多余的硝酸银,紫外光照射半小时,光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培养的兔MSCs中加入诱导液后,周边部细胞由单层逐渐转变为复层生长,部分细胞转变为平坦多边角形,在细胞高度密集区又转变为圆形或椭圆形,并分泌细胞外基质,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反应。3天后原来细胞密集的区域细胞质出现收缩,1周左右大部分细胞收缩成细胞团,最后在整个培养环境中形成2-3个细胞结节。VonKossa染色阳性区,呈斑块状,多见于细胞密集生长区。证明该细胞具成骨细胞样特性。
3.成骨细胞与骨修复材料的复合实验
将骨修复材料用Co60 Y消毒后用培养液预湿备用。取传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5×106与小块状骨修复材料共同培养,24小时后见材料周围有细胞贴壁生长,2-3天换液,5天后见细胞明显增殖,且细胞形态未见异常变化(见图5)。证明本材料没有细胞毒性。
12天后将植有细胞的材料取出,用2.5%的戊二醛固定,1%的锇酸固定,乙醇系列脱水后喷金给予扫描电镜观察。扫描电镜二次成像法显示实验结果表明,骨修复材料在体外培养第五天时已有成骨细胞附着,数量较多,同时在孔洞中也有细胞生长;且生长状态良好,贴附紧密,形态正常.证明本实验研制的骨粉生物相容性好,对细胞无不良刺激,材料无细胞毒性,可做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载体使用。(见图6)。
实验例3
骨修复材料对家兔颅骨损伤的修复作用
试验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六组(动物由吉林大学医学部动物室提供),每组四只,雌雄不限,体重2.5-3.5公斤。速眠新(1ml/kg)肌肉注射麻醉,无菌条件下备皮,在两侧颅骨上分别制成1.0×1.5cm的骨穿通缺损,然后在缺损处放入骨修复材料,外部复盖生物可降解膜,左侧为实验骨粉组,右侧为对照材料组。分别在3、6、8、12周处死家兔,取颅骨拍X线片,然后,固定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中,一周后,置20%EDTA中脱钙,脱钙完全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6μm)进行HE染色及改良的Comori特殊染色,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大体观察:术后三周,骨缺损表面覆盖较厚的纤维结缔组织,骨缺损处厚度比宿主骨薄,可见骨修复材料颗粒布满骨缺损区域,透光性好,说明骨组织密度低。术后六周,骨缺损表面纤维组织被膜色泽与正常部位相同,呈乳白色,与正常部位呈移行关系,骨缺损区透光性较好。术后八周,骨缺损处透光性减弱,说明骨组织密度增加,骨缺损中心部位稍凹陷。术后十二周,骨缺损处透光性进一步减弱,缺损处厚度与宿主骨接近。术后三周时可降解膜变脆,触之易碎,但完整,六周时可见少量剩余碎片,八周时可降解膜消失。
软X线片观察:术后三周——骨修复材料植入区,显示为植入物的低密度影,植入区的骨组织密度为宿主骨密度约60%,骨折线清晰。术后六周——宿主骨和骨修复材料植入区之间的结合部有低密度骨痂出现,骨折线部分可见,植入区中心的骨修复材料密度较三周降低,植入区骨组织密度为宿主骨密度大约40%,说明植入区中心的骨修复材料颗粒降解,原始骨痂形成。术后八周——结合部骨痂面积增大,密度增高,骨折线消失。植入区中心部密度较六周减低。术后十二周——植入区骨组织密度增高接近宿主骨,植入区骨组织密度为宿主骨密度大约87%(见图7)。
HE染色:术后3周——植入物内部均有小血管长入,周围的软组织无炎性细胞浸润,结合部少量原始骨痂形成,骨修复材料无降解。术后6周——植入物内可见成纤维母细胞,外表面及结合部骨痂亦明显增多,出现新生骨单位,骨小梁排列不规则,少量骨髓成分长入。术后8周——植入物的内部、周围及结合部骨痂内可见成熟的骨单位,骨陷窝增多,出现类似板层骨结构。术后12周——成熟骨痂排列规则致密,新生骨形成与宿主骨类似的骨组织结构,残留的骨修复材料呈细小的颗粒状被新生骨包绕(见图8)。
改良的Gomori特殊染色:改良的Gomori特殊染色可清楚的显示骨修复材料植入后早期活跃的膜成骨反应。无活力的骨修复支架呈蓝绿色,缺损区内引导产生的骨基质也呈蓝绿色,基质钙化为新骨组织后呈红色,易与原植骨材料、基质、纤维区分。植骨后期,原植骨材料被吸收替代,视野中主要为红染的新生骨组织。
术后三周时——结合部煅烧骨颗粒周围有片状的绿染骨基质及纤维结构;
术后六周时——结合部可见绿染的骨基质、骨陷窝和红染的新生骨单位增多,血管结构增多,有红染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
术后八周时——结合部可见绿染的骨基质和红染的新骨单位增多,类似板层骨结构,骨髓成分增多,哈佛管周围红染其中心绿染;
术后十二周时——红染的成熟骨痂排列规则致密,新生骨形成与宿主骨类似的骨组织结构(见图9)。
实验例4
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值(IOD)及统计分析
用尼康E600显微镜采集骨切片图像,放大倍数4×3,每一张切片再随机选取10个视野,SPOT Cool CCD摄像头采集图像进入计算机,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分析软件对数码图像进行分析,将骨修复材料植入骨缺损处新骨形成面积和灰度作为分析因素,检测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值(IOD)。
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各组的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值都有所增加,说明成骨在继续,结果见表2。
表2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值(IOD)(×106)
Figure G2007100553940D00061
本发明所制备的骨修复材料经能谱分析、X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其为无有机质,具有完整三维交通的松质骨结构,孔隙率为84.9%,孔径在200-550μm之间。其大小适合肉芽组织长入,有利于传导成骨。在结构上符合理想骨缺损修复材料要求。
抗压实验证明,本发明颗粒在压缩相同体积时,小颗粒所承受的力大,大颗粒则小;在承受相同的力时,颗粒越小体积变化越小,颗粒越大则越大。煅烧温度与次数可改变骨粉内成分存在的形式,从而改变骨粉的抗压强度。因此我们可通过调整煅烧次数和不同大小的颗粒的组合来修复不同承重部位的骨缺损。
通过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本发明的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试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骨修复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对细胞无不良刺激,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因此本发明研制的骨修复材料可作为优良的骨替代材料,构建组织化人工骨。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骨修复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在植入体内早期亦未见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且成骨速度较快,骨缺损是以膜内化骨的方式愈合,未见软骨化骨。
成骨实验结果表明,骨修复材料的颗粒大小对其引导成骨作用存在直接影响。本发明所制备的0.05-2.5mm直径范围的混合骨修复材料颗粒的引导成骨作用较好。不同大小的颗粒的组合可修复不同承重部位的骨缺损。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本方法所制备的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且其主要成分骨粉材料是经过高温煅烧的纯无机物质,不存在任何抗原物质。扫描电镜照片结果显示,骨粉保留了天然骨的多孔结构及骨小梁,与人体骨结构相似、内表面积大、孔隙间相互交通,有利于成骨细胞的粘附与生长,有利于纤维及血管长入。另外骨粉塑形能力强,可根据原来骨的形态塑形,可操作性好。
生物高分子材料中的胶原能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增强其成骨能力。但其最大的缺点是缺乏一定的机械强度,难以单独用作成骨细胞培养基质材料。本研究用胶原等高分子材料将煅烧骨粉进行包裹,制成骨修复材料,此骨修复材料兼具煅烧骨粉与高分子材料的优点,可达到较好的骨修复效果。
将从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来的成骨细胞与本发明的骨修复材料共同培养后,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骨修复材料表面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吸附,生长状态良好,形态正常,数量较多,且与骨结合较紧密。这说明本实验研制的骨修复材料不仅生物相容好,可做为骨缺损修复支架,也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载体使用。
动物成骨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骨修复材料具有较好的引导成骨作用,而且在成骨完全时,此材料完全降解,不形成占位。
说明书附图
图1:骨粉被胶原包裹后的电镜图片
图2:骨修复材料颗粒的力与位移曲线
图3:骨修复材料与兔成骨细胞共同培养5天的光镜图片
图4:成骨细胞与骨修复材料复合的电镜图片
图5A:骨修复材料治疗家兔颅骨损伤8周时骨组织的软X线图片
图5B:骨修复材料治疗家兔颅骨损伤12周时骨组织的软X线图片
图6A:骨修复材料治疗家兔颅骨损伤8周时骨组织HE染色图片
图6B:骨修复材料治疗家兔颅骨损伤12周时骨组织HE染色图片
图7A:骨修复材料治疗家兔颅骨损伤8周时骨组织的改良的Comori特殊染色图片
图7B:骨修复材料治疗家兔颅骨损伤12周时骨组织的改良的Comori特殊染色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I型胶原的制备
取新鲜牛腱,去掉脂肪以及筋膜等,切碎并且称重,用碳酸钠溶液浸泡2小时,蒸馏水漂洗。用含1M NaCl的Tris-HCl缓冲溶液(pH 7.5)除杂质蛋白。用0.3%醋酸酶溶液(含无花果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消化水解48-72小时。每2个小时测提取液的吸光度,绘制消化曲线。高速冷冻离心,200rpm/20min,-4~4℃,取上清液,此为胶原蛋白粗提液。用1%的H2O2溶液作用4小时。用NaCl溶液盐析12~18小时,Tris(pH 7.0)浸泡24小时。透析6小时,透析液NaCl溶液浓度递减,最后用蒸馏水透析3天。冷冻干燥,-20℃低温保存备用。
实施例2
胶原包裹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①将胶原加0.1%乙酸配成0.2%胶原原液;
②将胶原原液继续用0.1%乙酸稀释制成0.01%-0.1%胶原;
③将胶原溶液用1mol/L NaHCO3调pH值至中性,加入0.05-2.5直径煅烧骨粉,使胶原溶液与骨粉的体积重量比为5∶1-20∶1;
④将③制备的骨粉置30-80℃水浴4-6小时。1500转/秒离心6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
⑤将④制备物真空抽干,紫外线下照射40分钟。期间多次翻转颗粒;
⑥电镜下观察表面包裹情况;
⑦选择效果最佳组,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备用。
实施例3
壳聚糖包裹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①将骨粉溶于乙醇中配成5%的悬浮液,简称A液;
②按骨粉与壳聚糖重量比为4∶1-1∶3的比例称取壳聚糖,将其粉末溶于2%醋酸水溶液中,连续搅拌5h,过滤得到完全透明的3%壳聚糖溶液;
③将配好的10%磷酸水溶液倾入壳聚糖溶液中,充分搅拌,得到B液,整个反应在室温下进行,
④在剧烈搅拌下将B液缓慢滴入A液中,该过程pH值保持在10左右,滴加速度4ml/min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4h,所得材料室温下陈化1天,将沉淀过滤,洗涤,消毒备用。
实施例4
透明质酸包裹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①将透明质酸加0.1%乙酸配成0.2%透明质酸原液;
②将透明质酸原液继续用0.1%乙酸稀释制成0.01%-0.1%透明质酸;
③将透明质酸溶液用1mol/L NaHCO3调pH值至中性,加入0.05-2.5直径煅烧骨粉,使透明质酸溶液与骨粉的体积重量比为5∶1-20∶1;
④将③制备的骨粉置30-80℃水浴4-6小时。1500转/秒离心6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
⑤将④制备物真空抽干,紫外线下照射40分钟。期间多次翻转颗粒;
⑥电镜下观察表面包裹情况;
⑦选择效果最佳组,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备用。
实施例5
硫酸软骨素包裹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①将硫酸软骨素加0.1%乙酸配成0.2%硫酸软骨素原液;
②将硫酸软骨素原液继续用0.1%乙酸稀释制成0.01%-0.1%硫酸软骨素;
③将硫酸软骨素溶液用1mol/L NaHCO3调pH值至中性,加入0.05-2.5直径煅烧骨粉,使硫酸软骨素溶液与骨粉的体积重量比为5∶1-20∶1;
④将③制备的骨粉置30-80℃水浴4-6小时。1500转/秒离心6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
⑤将④制备物真空抽干,紫外线下照射40分钟。期间多次翻转颗粒;
⑥电镜下观察表面包裹情况;
⑦选择效果最佳组,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备用。
实施例6
藻酸钙包裹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①将藻酸钠干粉(Sigma,美国)溶解于含0.135mol/L NaCl和0.1mol/LK2HPO4的水溶液中。使藻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5%,pH7.4,121℃高压消毒灭菌30min后,4℃保存备用。
②在已配制好的藻酸钠溶液中加入骨粉,每毫升中加入骨粉20mg,滴入10%葡萄糖酸钙溶液后,混匀,在交联剂钙离子的作用下发生侧向交联形成藻酸钙凝胶,消毒备用。
实施例7
纤维蛋白包裹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①将纤维蛋白加0.1%乙酸配成重量体积比为0.2%的纤维蛋白原液;
②将纤维蛋白原液继续用0.1%乙酸稀释制成0.01%-0.1%纤维蛋白;
③将纤维蛋白溶液用1mol/L NaHCO3调pH值至中性,加入0.05-2.5直径煅烧骨粉,使纤维蛋白溶液与骨粉的体积重量比为5∶1-20∶1;
④将③制备的骨粉置30-80℃水浴4-6小时。1500转/秒离心6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
⑤将④制备物真空抽干,紫外线下照射40分钟。期间多次翻转颗粒;
⑥电镜下观察表面包裹情况;
⑦选择效果最佳组,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备用。
实施例8
弹性蛋白包裹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①将弹性蛋白加0.1%乙酸配成0.2%弹性蛋白原液;
②将弹性蛋白原液继续用0.1%乙酸稀释制成0.01%-0.1%弹性蛋白;
③将弹性蛋白溶液用1mol/L NaHCO3调pH值至中性,加入0.05-2.5直径煅烧骨粉,使弹性蛋白溶液与骨粉的体积重量比为5∶1-20∶1;
④将③制备的骨粉置30-80℃水浴4-6小时。1500转/秒离心6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
⑤将④制备物真空抽干,紫外线下照射40分钟。期间多次翻转颗粒;
⑥电镜下观察表面包裹情况;
⑦选择效果最佳组,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备用。
实施例9
胶原与硫酸软骨素包裹骨修复材料的制备
①将胶原与硫酸软骨素等量混合加0.1%乙酸配成重量体积比为0.2%的原液;
②将①中制备的原液继续用0.1%乙酸稀释制成0.01%-0.1%胶原/硫酸软骨素;
③将胶原/硫酸软骨素溶液用1mol/L NaHCO3调pH值至中性,加入0.05-2.5直径煅烧骨粉,使胶原/硫酸软骨素溶液与骨粉的体积重量比为5∶1-20∶1;
④将③制备的骨粉置30-80℃水浴4-6小时。1500转/秒离心6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
⑤将④制备物真空抽干,紫外线下照射40分钟。期间多次翻转颗粒;
⑥电镜下观察表面包裹情况;
⑦选择效果最佳组,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备用。

Claims (8)

1.一种引导骨组织再生的骨修复材料,该材料为不同粒径的煅烧骨粉与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的组合物,其中,煅烧骨粉的颗粒大小范围为0.05-2.5mm;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选自胶原、甲壳素、壳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藻酸钙、纤维蛋白、弹性蛋白的一种或是它们的衍生物,或是其中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2.权利要求1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将不同粒径的煅烧骨粉混合后与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在乙酸及NaHCO3溶液中进行混合,之后进行真空抽干,最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消毒;
所述的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是胶原、甲壳素、壳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藻酸钙、纤维蛋白、弹性蛋白的一种或是它们的衍生物,或是其中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3.权利要求1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取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用0.1%(V/V)乙酸配制成适当浓度的0.05%(W/V)的溶液,用NaHCO3调pH值至中性后加入0.05-2.5mm直径范围的煅烧骨粉;
B、50-80℃水浴4-8小时,1500转/秒离心6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物;
C、将沉淀物真空抽干,紫外线下照射30-60分钟,期间多次翻转颗粒;
D、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得骨修复材料。
4.权利要求1中的骨修复材料在制备骨缺损修补材料中的用途。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骨缺损为口腔颌面部骨缺损。
6.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骨缺损为肘关节缺损。
7.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骨缺损为脊椎骨缺损。
8.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骨缺损为肘关节缺损。
CN2007100553940A 2007-03-09 2007-03-09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1020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553940A CN101020082B (zh) 2007-03-09 2007-03-09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553940A CN101020082B (zh) 2007-03-09 2007-03-09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0082A CN101020082A (zh) 2007-08-22
CN101020082B true CN101020082B (zh) 2010-06-30

Family

ID=38708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553940A Active CN101020082B (zh) 2007-03-09 2007-03-09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20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5389B (zh) * 2011-01-14 2013-10-16 北京大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26799A (zh) * 2011-12-31 2012-07-04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引导牙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的几丁糖胶原膜
CN106421889A (zh) * 2016-08-24 2017-02-22 胡方 再生医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44214A (zh) * 2016-08-29 2017-0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采用动物骨骼去有机化3d打印制备可植入骨移植物的方法
CN107233614A (zh) * 2017-06-28 2017-10-10 常州武城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促愈合型急救止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14316B (zh) * 2017-12-22 2021-07-02 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基牙科骨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96636B (zh) * 2017-12-22 2021-07-02 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la基牙科骨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2850A (zh) * 2018-01-18 2018-05-18 深圳市光明创博生物制品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210047612A1 (en) * 2018-03-06 2021-02-18 Epibone, Inc. Injectable off-the- shelf cartilage, tendon, and ligament repair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8619567A (zh) * 2018-06-12 2018-10-0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一种煅烧牙粉的制备方法
CN108992708A (zh) * 2018-07-02 2018-12-14 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改性骨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20964A (zh) * 2020-10-19 2021-01-15 西安点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生物陶瓷粉及其制备的复合生物陶瓷人工骨和制备方法
CN112587729B (zh) * 2020-12-24 2023-05-09 陕西佰傲再生医学有限公司 一种骨修复材料
CN113546216B (zh) * 2021-07-14 2023-04-25 陕西巨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胶原蛋白膜微裹骨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4257A (zh) * 2021-08-16 2021-11-26 江苏优创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脱细胞基质纤维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48913A (zh) * 2022-05-23 2022-08-05 海南宏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诱导骨再生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0082A (zh) 2007-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20082B (zh)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11642849B2 (en) In vivo live 3D printing of regenerative bone healing scaffolds for rapid fracture healing
CN107281550B (zh) 一种促进软骨损伤修复的共交联双网络水凝胶支架的制备方法
KR102248576B1 (ko) 세포 및 조직 성장을 촉진하기 위한 고체 기질
CN106999635A (zh) 软骨修复用移植物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54047A (zh) 一种丝胶/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00041027A (ko) 동물조직 분말을 이용한 다공성 3차원 지지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다공성 3차원 지지체
CN101979105A (zh) 一种用于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87729B (zh) 一种骨修复材料
CN112089889A (zh) 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共混水凝胶生物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6492281B (zh) 一种生物相容性骨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6304B (zh) 负载生长因子壳聚糖微球的dbm支架修复关节软骨材料
Zhou et al. In vivo efficacy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coated with beta-tricalcium phosphat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orbital defects in canines
Westhauser et al. Gelatin coating increases in vivo bone formation capacity of three‐dimensional 45S5 bioactive glass‐based crystalline scaffolds
CN104667348A (zh) 一种含有海藻酸钠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56515B (zh) 以壳聚糖和贝壳粉末为原料制备人工骨的方法
CN108853581B (zh) 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水凝胶复合Medpor义眼座及其制备方法
Jiang et al. Decellularized-disc based allograft and xenograft prosthesis for the long-term precise reconstruction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c
CN108355167A (zh) 一种缓释sdf-1的壳聚糖包被bcbb骨修复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21014B (zh) 一种地黄多糖/异种煅烧骨复合骨修复材料
RU86455U1 (ru) Биоинженер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Liu et al. Preparation of fish decalcified bone matrix and its bone repair effect in rats
CN109999225B (zh) 一种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heng et al. A novel lamellar structural biomaterial and its effect on bone regeneration
CN109498841A (zh) 一种生物型骨膜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