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7875A - 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7875A
CN101017875A CNA2007100269658A CN200710026965A CN101017875A CN 101017875 A CN101017875 A CN 101017875A CN A2007100269658 A CNA2007100269658 A CN A2007100269658A CN 200710026965 A CN200710026965 A CN 200710026965A CN 101017875 A CN101017875 A CN 101017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ype
electrode
lighting transistor
quantum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269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9198C (zh
Inventor
郭志友
张建中
孙慧卿
范广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7100269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59198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7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7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91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919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包括衬底(1)、形成于衬底(1)上的缓冲层(2)、形成于缓冲层(2)上的n型布拉格反射层(3)、形成于n型布拉格反射层(3)上的n+型电子发射层(4)、与n+型电子发射层(4)欧姆接触的发射电极(5)、形成-于n+型电子发射层(4)上的n-型基区层(6)、与n-型基区层(6)欧姆接触的电极(7)、形成于n-型基区层(6)上的多量子阱有源发光层(8)、形成于多量子阱有源发光层(8)上的p型掺杂的集电极层(9)以及与p型掺杂的集电极层(9)欧姆接触的电极(10)。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晶体管的发光功率大于3mW。

Description

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的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II-VI族和III-V族化合物具有直接带间跃迁的半导体发光材料,材料的发光波长覆盖从红外到紫外整个波段。其中,氮化镓(GaN)是一种直接宽带隙半导体,具有3.4eV的带隙宽度。氮镓铟(InGaN)、氮镓铝(AlGaN)化合物带隙宽度从1.9eV到6.2eV,砷化镓(GaAs)化合物的为1.4eV。
在现有技术中,LED基本结构是由P型电极、有源发光区和N型电极构成。将LED的P端和N端接入电路中,通过恒流源供电,调节LED的端电压即可控制LED的发光强度,在LED显示屏技术中,一般采用控制LED发光时间占空比的方法控制发光强度,即通过控制发光时间与不发光时间的比例来调节发光效果。但是,这种调节方法,需要使用高亮度的晶体管提供灌电流输入,产生大量的热,同时调节起来相对不是很方便。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制造发光晶体管的技术,尚处于初始研究阶段。主要方法有:一种是按照传统晶体管原理制造的NPN型发光晶体管器件,既利用器件的p型掺杂区发光,同时又作为基区进行控制,但是,由于基区很薄,绝大部分电子没有及时与基区中的空穴复合发光,而是直接穿过基区到达了n型掺杂集电区,大部分电子用来放大基区电流,只有少数电子参与发光,发光效率不高。另一种是实空间转移发光晶体管,是通过源极和漏极之间加正向电压时,电子在源极和漏极被加速到一定的能量后,就可以通过实空间转移效应,进入有源区,与栅极注入到有源区的空穴复合发光,但是,由于实空间转移效应的电子注入效率非常低,因此这种发光晶体管的发光效率也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发光晶体管的发光效率低提供一种基于III-V族化合物或者II-VI族化合物的高发光效率的高亮度发光晶体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高亮度发光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如图1所示,包括衬底1、形成于衬底1上的缓冲层2、形成于缓冲层2上的n型布拉格反射层3、形成于n型布拉格反射层3上的n+型电子发射层4、与n+型电子发射层4欧姆接触的发射电极5、形成于n+型电子发射层4上的n-型基区层6、与n-型基区层6欧姆接触的电极7、形成于n-型基区层6上的多量子阱有源发光层8、形成于多量子阱有源发光层8上的p型掺杂的集电极层9以及与p型掺杂的集电极层9欧姆接触的电极10。
上述衬底1可以采用蓝宝石、硅或二氧化硅材料。
上述III-V族化合物材料可以采用III族的Ga(镓)或Al(铝)元素,以及V族的N(氮)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如制备n+型电子发射层4使用GaN搀杂Si材料,n-型基区层6使用GaN搀杂Si、In材料,多量子阱有源发光层8使用GaN搀杂In材料,以及利用通用技术制备电极。
上述II-VI族化合物材料可以采用II族Zn元素,以及VI族O元素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制备n+型电子发射层4、n-型电子发射层6使用ZnO掺杂Be材料,多量子阱有源发光层8使用ZnO掺杂P元素材料,以及利用通用技术制备电极。
本发明的发光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器件正常工作时,在p型集电极10和n+发射极5之间加正向电压Vpn,n-基极7和n+发射极之5间加正向电压Vnn,电子由n+型发射区经过n-型基区进入有源区,Vnn控制着基区量子阱势垒的高度,控制了通过异质结的电子数量,起到了调节器件发光强度的作用,进入有源区的电子与由p型空穴发射区注入的空穴复合发光,其中,1<Vpn<15V,0.1<Vnn<8V。
本发明的发光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如下:
1、利用金属有机气相淀积(MOCVD)或分子束外延(MBE)技术,生长III-V族GaN材料。
2、选择蓝宝石、硅或二氧化硅材料的衬底1,生长缓冲层2。
3、生长GaN材料时通过Si材料的掺杂生长多周期的n型的超晶格3。
4、继续生长Si材料掺杂浓度为1017~1019cm-3的n+型材料的电子发射层4。
5、改变Si掺杂浓度为1016~1018cm-3,生长突变的n-型基区层6。
6、在In1-xGaxN材料中(0.03<x<0.95),通过改变x的比值控制In材料的掺杂组分,生长多周期的超晶格结构,形成多量子阱有源层8。
7、在多量子阱有源层8上生长Mg掺杂浓度为1017~1019cm-3的p型集电层9,得到发光三极管的外延片。
8、通过半导体平面工艺技术,利用光刻和化学腐蚀的方法,刻蚀n+型层4表面,再利用光刻的方法形成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图形,利用蒸发方法蒸镀Al/Au合金等材料,形成发射区欧姆接触电极5。
9、利用上述方法,制作基区层6的n-电极7和集电层9的P型电极10,得到带有控制端的发光晶体管。
本发明的发光晶体管的特点:(1)采用了p型、n-型、n+型晶体管结构;(2)具有n-型基极可以控制发光;(3)发光晶体管的发光功率大于3mW,高于现有技术中发光功率100nW。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发光晶体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发光晶体管的能带图;
图中,1是衬底,2是缓冲层,3是n型布拉格反射层,4是n+型发射区,5是n+电极,6是n-型基区,7是n-电极,8是有源区,9是P型集电区,10是p电极,11是量子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电子由n+型GaN发射区4,经过n-型基区5进入有源区8,然后在有源区8与由p型AlInP集电区9注入的空穴复合发光。其中加在n-型InGaN基区电极7上的电压控制着基区量子阱势垒高度,进而控制了通过异质结的电子数量,起到了调节器件发光强度的作用。
图2示意了本发明发光晶体管的能带图,通过能带图可以清楚看出,基区6的突变同型异质结接触形成的量子阱11可以起到限制电子的作用,调节异质结的势垒可以起到调节电子通过异质结量子阱11的数量,从而可以起到调节发光的作用。
实施例1
利用III-V族化合物材料GaN材料制备高亮度晶体管。一种发光晶体管,选用蓝宝石衬底,由宽带隙的n+型电子发射区4、窄带隙的n-型基极控制区6、有源发光区8和p型空穴发射区9构成。在蓝宝石材料衬底1上形成缓冲层2,再形成n型布拉格反射层3,然后是n+型电子发射层4,再生长突变n-型基区层6,轻掺杂n-型基区层6与n+型重掺杂发射区层4通过突变同型异质结接触,在靠近n-型轻掺杂基区层6的结区一侧形成量子阱11,可变量子阱的势垒高度通过施加电压进行控制,在n-型层6上继续生长多量子阱有源发光层8和p型掺杂的集电极层9,最后形成了外延片,通过半导体平面工艺技术制备成相应的p型电极10、n-型电极7和n+型电极5,形成了晶体管器件。其中,在In1-xGaxN材料中,通过变化x的比值来改变In元素的搀杂浓度,致使改变材料的带隙宽度形成控制区或发光区,在GaN材料中利用Mg材料掺杂形成p型区,利用Si掺杂形成n型区。
本实施例的发光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是:利用MOCVD技术,生长GaN材料。选择蓝宝石为半导体材料衬底1,生长缓冲层2。通过Si材料的掺杂生长多周期的n型的超晶格3。继续生长Si材料掺杂浓度为1018cm-3的n+型材料的电子发射区4。改变Si掺杂浓度为1017cm-3,生长突变的n-型基区6。在生长In1-xGaxN材料时(0.03<x<0.95),通过改变x的比值控制In材料的掺杂组分,生长多周期的超晶格结构,形成多量子阱有源区8。在多量子阱有源区8上生长Mg掺杂浓度为1018cm-3的p型集电区9,得到发光三极管的外延片。通过半导体平面工艺技术,利用光刻和化学腐蚀的方法,刻蚀n+型层4表面,再利用光刻的方法形成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图形,利用蒸发方法蒸镀Al/Au合金等材料,形成发射区欧姆接触电极5。利用上述方法,可以制作基区的n-电极7和集电区的P型电极10,得到带有控制端的发光晶体管。
正常工作时,电子的运动如图2所示,集电极10和发射极5之间加Vpn(4<Vpn<5V)正向电压,基极7电压从0V逐渐递增到限定电压Vnn(0.1<Vnn<0.5V)时,发光晶体管逐渐变亮,基极电压达到限定电压时,发光强度最大。
实施例2
利用II-VI族化合物材料ZnO材料制备高亮度晶体管。
与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ZnO材料,搀杂P元素形成p型集电区9,搀杂Be元素形成有源发光区8、n-型基区6、n+型电子发射区4。
其他与实施例1一样。

Claims (5)

1、一种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形成于衬底(1)上的缓冲层(2)、形成于缓冲层(2)上的n型布拉格反射层(3)、形成于n型布拉格反射层(3)上的n+型电子发射层(4)、与n+型电子发射层(4)欧姆接触的发射电极(5)、形成于n+型电子发射层(4)上的n-型基区层(6)、与n-型基区层(6)欧姆接触的电极(7)、形成于n-型基区层(6)上的多量子阱有源发光层(8)、形成于多量子阱有源发光层(8)上的p型掺杂的集电极层(9)以及与p型掺杂的集电极层(9)欧姆接触的电极(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1)的材料为蓝宝石、硅或者二氧化硅;所述布拉格反射层(3)、n+型电子发射层(4)、n-型基区层(6)、多量子阱有源发光层(8)和集电极层(9)的基本材料为II-VI族化合物或者和III-V族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III-V族化合物为GaN或者Al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II-VI族化合物为ZnO。
5、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发光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金属有机气相淀积(MOCVD)或分子束外延(MBE)技术,生长III-V族GaN材料;
——选择蓝宝石、硅或者二氧化硅材料的衬底(1),生长缓冲层(2);
——生长GaN材料时通过Si材料的掺杂生长多周期的n型的超晶格层(3);
——继续生长Si材料掺杂浓度为1017~1019cm-3的n+型材料的电子发射区层(4);
——改变Si掺杂浓度为1016~1018cm-3,生长突变的n-型基区层(6);
——在In1-xGaxN材料中(0.03<x<0.95),通过改变x的比值控制In材料的掺杂组分,生长多周期的超晶格结构,形成多量子阱有源区层(8);
——在多量子阱有源区上生长Mg掺杂浓度为1017~1019cm-3的p型集电极层(9),得到发光三极管的外延片;
——通过半导体平面工艺技术,利用光刻和化学腐蚀的方法,刻蚀n+型电子发射区层(4)表面,再利用光刻的方法形成n+型层欧姆接触电极图形,利用蒸发方法蒸镀Al/Au合金等材料,形成发射区欧姆接触电极(5);
——制作基区的n-电极(7)和集电区的P型电极(10),得到带有控制端的高亮度发光晶体管。
CNB2007100269658A 2007-02-15 2007-02-15 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919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269658A CN100459198C (zh) 2007-02-15 2007-02-15 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269658A CN100459198C (zh) 2007-02-15 2007-02-15 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7875A true CN101017875A (zh) 2007-08-15
CN100459198C CN100459198C (zh) 2009-02-04

Family

ID=3872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2696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9198C (zh) 2007-02-15 2007-02-15 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9198C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037A (zh) * 2010-08-03 2010-12-29 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GaN基LED外延片、芯片及器件
CN102347735A (zh) * 2011-05-19 2012-02-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多层膜纳米微腔电流放大器
CN102347736A (zh) * 2011-05-19 2012-02-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集成纳米微腔电流放大器
CN102368524A (zh) * 2011-10-18 2012-03-07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效GaN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RU2499328C1 (ru) * 2012-04-11 2013-11-20 Станислав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Петренко Светотранзистор белого света
CN104332820A (zh) * 2014-11-05 2015-02-0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通讯波段GaN基量子级联高速激光器
CN111834502A (zh) * 2020-06-12 2020-10-27 福州大学 一种三极发光管外延结构及三极发光芯片
CN111834420A (zh) * 2020-06-12 2020-10-27 福州大学 一种半导体混合型全彩化三极发光管显示器件及制造方法
CN111834503A (zh) * 2020-06-12 2020-10-27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垂直纳米结构的纳米三极发光管
CN111834504A (zh) * 2020-06-12 2020-10-27 福州大学 一种具有低驱动电压的纳米三极发光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34506A (zh) * 2020-06-12 2020-10-27 福州大学 一种具有高功率放大系数的三极发光管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53645A (ja) * 1995-11-30 1997-06-10 Toyoda Gosei Co Ltd 3族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US6695913B1 (en) * 1997-07-10 2004-02-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II-Nitride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device containing lattice mismatched III-Nitr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CN1253947C (zh) * 2001-07-05 2006-04-26 江西方大福科信息材料有限公司 半导体发光器件双异质结构及发光二极管
JP4639649B2 (ja) * 2004-03-26 2011-02-2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Iii−v化合物半導体層を成長する方法、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エハ、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037A (zh) * 2010-08-03 2010-12-29 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GaN基LED外延片、芯片及器件
CN102347735A (zh) * 2011-05-19 2012-02-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多层膜纳米微腔电流放大器
CN102347736A (zh) * 2011-05-19 2012-02-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集成纳米微腔电流放大器
CN102347736B (zh) * 2011-05-19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集成纳米微腔电流放大器
CN102368524A (zh) * 2011-10-18 2012-03-07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效GaN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RU2499328C1 (ru) * 2012-04-11 2013-11-20 Станислав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Петренко Светотранзистор белого света
CN104332820A (zh) * 2014-11-05 2015-02-04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通讯波段GaN基量子级联高速激光器
CN111834420A (zh) * 2020-06-12 2020-10-27 福州大学 一种半导体混合型全彩化三极发光管显示器件及制造方法
CN111834502A (zh) * 2020-06-12 2020-10-27 福州大学 一种三极发光管外延结构及三极发光芯片
CN111834503A (zh) * 2020-06-12 2020-10-27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垂直纳米结构的纳米三极发光管
CN111834504A (zh) * 2020-06-12 2020-10-27 福州大学 一种具有低驱动电压的纳米三极发光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34506A (zh) * 2020-06-12 2020-10-27 福州大学 一种具有高功率放大系数的三极发光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34504B (zh) * 2020-06-12 2021-12-21 福州大学 一种具有低驱动电压的纳米三极发光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34502B (zh) * 2020-06-12 2021-12-21 福州大学 一种三极发光管外延结构及三极发光芯片
CN111834503B (zh) * 2020-06-12 2021-12-21 福州大学 一种基于垂直纳米结构的纳米三极发光管
CN111834420B (zh) * 2020-06-12 2023-05-09 福州大学 一种半导体混合型全彩化三极发光管显示器件及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59198C (zh) 2009-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9198C (zh) 高亮度发光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66307C (zh)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CN100555682C (zh)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0525545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11412B1 (ko) 발광 소자
JP4341702B2 (ja) Iii族窒化物系半導体発光素子
KR100882112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15046598A (ja) 正孔注入層を備える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794813B1 (en)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0649496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제조방법
CN102157646A (zh) 一种氮化物led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US7675071B2 (en) Light emitting transistor
CN100530726C (zh) Ⅲ-ⅴ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发光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71612B (zh) Led外延结构及其应用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66313C (zh) ppn型发光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KR20090002199A (ko)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217100A (zh)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
KR102237123B1 (ko) 발광소자 및 조명시스템
CN106384766B (zh) 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的led外延片
CN106784207B (zh) 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48044C (zh) 半导体异质结及其发光晶体管
CN101197406A (zh) Ⅲ-ⅴ族发光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72059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337197B1 (ko)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CN107394021B (zh) 一种增强空穴注入的异质结构led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