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1991A - 具备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具备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11991A CN101011991A CNA2007100077022A CN200710007702A CN101011991A CN 101011991 A CN101011991 A CN 101011991A CN A2007100077022 A CNA2007100077022 A CN A2007100077022A CN 200710007702 A CN200710007702 A CN 200710007702A CN 101011991 A CN101011991 A CN 1010119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ind shield
- leg wind
- speed box
- 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5—Air cooling or ventilation; Heat exchangers; Thermal insul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8—Type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87—Friction gearings
- F16H57/0489—Friction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e.g. belt CV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通过利用在能够活用行驶风作为导入带式变速器的带室的冷却空气的位置具备的腿部挡风板,可以提高带式变速器的传动带等的冷却效果,同时可进行空气通道的小型化及紧凑的配置。摩托车(V)具备带式变速器(M)和在左右方向互相隔离的左腿部挡风板及右腿部挡风板(15),其中所述带式变速器(M)具备形成收纳传动带(45)的带室(42)的变速器箱(41)。将冷却空气导向带室(42)的空气通道(50)的空气吸入口(53)在左腿部挡风板及右腿部挡风板(15)之间配置于向前方开放的空间,且前面挡泥板(5)的后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形成有收纳传动带的带室的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将冷却空气导入带室的空气通道。
背景技术
在具有形成有收纳传动带的带室的带式变速器的车辆中,为了冷却该传动带等,已知的是将冷却空气导入带室(参照特许文献1)。
特许文献1:特开2002-130440号公报
将冷却空气导向带室的空气通道的空气吸入口配置在发动机的搭载位置前方即车身的前部,这样可将低温的冷却空气导向带室,因此,在提高带室内的传动带等的冷却效果这一点上是优选的。但是,由于当带室与空气吸入口之间的距离变长时,由空气通道产生的通气阻力就会增加,因此,在既要确保所要的空气流量,又要增加空气流量以使冷却效果更好的情况下,必须增大空气通道的直径,因此,空气通道就会大型化,难以将其紧凑地配置。
另一方面,在具有从前方覆盖驾驶员的脚部的左右腿部挡风板的车辆中,通过使两腿部挡风板在左右隔离,从而在两腿部挡风板之间形成向前方开口的空间,因此,可将流入该空间的行驶风作为冷却空气导入带室,另外,可将与各腿部挡风板接触的行驶风作为冷却空气导入带室。而且,具备带式变速器及发动机的动力装置配置在车身的下部,因此,延伸到车身下部的腿部挡风板位于与带式变速器相比较接近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开发的,本发明第一~第五方面的目的在于,在具备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中,通过利用在能够活用行驶风作为导入带式变速器的带室的冷却空气的位置具备的腿部挡风板,来提高带式变速器的传动带等的冷却效果,同时可进行空气通道的小型化及紧凑的配置。而且,本发明第二方面及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目的在于,通过利用前挡泥板、腿部挡风板,而防止前轮卷起的水和泥等异物向空气通道侵入,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目的在于,实现部件个数及成本的消减。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具备:带式变速器和左右腿部挡风板,其中所述带式变速器具备形成收纳将由发动机驱动的驱动槽轮的动力传递给从动槽轮的传动带的带室的变速器箱,所述左右腿部挡风板在左右方向互相隔离,在所述变速器箱上设有将冷却空气导向所述带室内的空气通道,其中,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吸入口,配置在由所述左腿部挡风板及所述右腿部挡风板形成的、向前方开放的空间内。
据此,由于从前方流入左右腿部挡风板之间的行驶风从空气吸入口流入空气通道,因此,能够将利用全压力的、并且几乎没有发动机产生的热的影响的低温冷却空气导入带室。另外,由于腿部挡风板延伸到车身的下部,因此,可缩短与变速器的距离,从而也可缩短空气通道的长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空气吸入口配置在前挡泥板的后方。
据此,前轮卷起的水和泥等异物被前挡泥板防止侵入空气通道。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具备:带式变速器和左右腿部挡风板,其中所述带式变速器具备形成收纳将由发动机驱动的驱动槽轮的动力传递给从动槽轮的传动带的带室的变速器箱,在所述变速器箱上设有将冷却空气导向所述带室内的空气通道,其中,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吸入口设在所述左右腿部挡风板的一个腿部挡风板的前壁上并指向前方。
据此,由于与腿部挡风板前壁接触的行驶风从空气吸入口流入空气通道,因此,能够将利用全压力的、并且几乎没有发动机产生的热的影响的低温冷却空气导入带室。另外,由于腿部挡风板延伸到车身的下部,故可缩短与变速器的距离,从而也可缩短空气通道的长度。
本发明第四方面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空气吸入口在所述一个腿部挡风板上设于在左右方向上与前轮朝向相对向的壁面侧。
据此,由于空气吸入口在腿部挡风板上配置于与前轮的相反侧的部分,因此,可防止前轮卷起的水和泥等异物侵入空气通道。
本发明第五方面在本发明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空气通道与所述一个腿部挡风板一体成形。
据此,空气通道与腿部挡风板制造成一体,且也不需要将空气通道安装在腿部挡风板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可实现如下效果。即,在具备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中,通过利用在能够活用行驶风作为导入带式变速器的带室的冷却空气的位置具备的腿部挡风板,从而可通过空气通道将利用全压力、并且低温的冷却空气导入带室,因此,不仅能够提高收纳于带室内的传动带的冷却效果,而且还能够进行空气通道的小型化及紧凑的配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由于利用空气通道,从而不增加部件数量就可将清净的冷却空气导入带室。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在具备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中,通过利用在能够活用行驶风作为导入带式变速器的带室的冷却空气的位置具备的腿部挡风板,实现与本发明第一方面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由于利用腿部挡风板,从而不增加部件数量就可将清净的冷却空气导入带室。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在空气通道设在腿部挡风板上的车辆中,可消减部件数量及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应用本发明的摩托车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摩托车的主要部分右侧视图;
图3是图1的摩托车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A)是相当于图2的IV-IV线的主要部分剖面图,(B)是空气吸入口附近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符号说明
V摩托车、P动力装置、S空间、E内燃机
2主架、4前轮、5前挡泥板、14、15腿部挡风板、21内侧壁、22外侧壁、23前壁、41变速器箱、42带室、43驱动槽轮、44从动槽轮、45传动带、50空气通道、53空气吸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图3,作为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的鞍乘型车辆的摩托车V具有:由车身构架及覆盖该车身构架的车身罩构成的车身;被车身构架支承的动力装置P。车身构架具有:构成其前端部的头管1;从头管1向斜下方并向后方延伸的主架2。在头管1上,可转向地支承有由下端部轴支承前轮4的前叉3。被配备在车身上且从上方及后方覆盖前轮4的前挡泥板5安装在前叉3上。
车身罩具有:从前方覆盖头管1的前罩11;从后方覆盖头管1并且从上方覆盖主架2的上部2a(也是主架2的前部)的上部车架罩12;与上部车架罩12的左右端部一起从左右及上部覆盖主架2的左右一对侧罩13;与前罩11的左右端部及侧罩13的前端部一起从前方覆盖乘员脚部的左右一对腿部挡风板14、15;与侧罩13的左右下端部及各腿部挡风板14、15的下端部一起从下方覆盖动力装置P的前端部Pa的下罩(under cover)16;与侧罩13一起从上方及左右覆盖主架2的下部2b(也是主架2的后部)的车身罩17。在车身罩17的上端部形成的开口由乘员用座18覆盖。
在左右方向上互相隔离的左右腿部挡风板14、15形成向前方开放的空间S。在两腿部挡风板14、15之间的该空间S中,配置有头管1和前挡泥板5的下部5b的后部5b1,在此,下部5b是在前挡泥板5中位于前轮4的最上部4a(参照图3)下方的部分。
合成树脂制的各腿部挡风板14、15,由在左右方向上构成接近前轮4的部分的内侧部分的内侧壁21、构成远离前轮4部分的外侧部分的外侧壁22构成。外侧壁22由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面向前方壁面23f的前壁23、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后方并且具有与乘员的腿部面对的壁面的后壁(未图示)构成。而且,内侧壁2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面向前轮4、即面向内侧的壁面21f,壁面23f是在左右方向上面向前轮4的方向的反向、即面向外侧的壁面。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前壁23及所述后壁一体成形。
通过左右一对托架6悬架在主架2的下部2b的动力装置P,在该下部2b的下方、即前挡泥板5的下部5b后方配置。由此,动力装置P被配置在车身的下部。
而且,动力装置P具有作为发动机的内燃机E、将内燃机E产生的动力变速的带式变速器M。而且,被变速器M变速了的动力通过终减速装置(例如传动链条)传递到作为驱动槽轮的后轮。
内燃机E具有:由混合气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气体的压力驱动并往复运动的活塞嵌合的气缸31;形成有燃烧室、将吸入的混合气引导至该燃烧室的吸气口、及将从燃烧室排出的废气导向排气管33的排气口的气缸盖32;配置在与变速器M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且支承由所述活塞旋转驱动的曲轴的曲轴箱构成的内燃机主体。构成该内燃机主体的前部的气缸31及气缸盖32相对变速器M配置在前方。另外,所述内燃机主体的前端部Pa、在该实施方式中气缸盖32位于与各腿部挡风板14、15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位置而配置在空间S中。在此,下部14b、15b是在各腿部挡风板14、15中位于前轮4的最上部4a的下方的部分。因而,动力装置P或内燃机E的大部分在前后方向配置于各腿部挡风板14、15后方,并且各腿部挡风板14、15延伸到车身的下部。
内燃机E及相对于前轮4配置在右方的变速器M,由安装在所述曲轴箱右部的变速器箱41、和收纳于由该变速器箱41形成的带室42的变速机构构成。该变速机构具有:与内燃机E的输出轴即所述曲轴连结且通过其动力旋转驱动的驱动槽轮43;与所述终减速机构连结且将变速后的动力传递给该终减速机构的从动槽轮44;挂设于驱动槽轮43及从动槽轮44上,将驱动槽轮43的动力传递给从动槽轮44的由V带构成的传动带45。驱动槽轮43及从动槽轮44由可对应内燃机E的旋转速度变更带的卷挂半径的可变型槽轮构成,传动带45以橡胶材料为主体而构成。另外,在驱动槽轮43上,在传动带45的接触面的相反侧的背面设有吸引冷却空气并将其压送到带室42内的送风用叶片。
另外,所谓左右,其一方为右(或另一方)时,其另一方则为(或一方)左。
在变速器箱41中设有作为导入装置的空气通道50及形成排风通路46a的排风通道46,其中,所述空气通道50将用于冷却邻接的内燃机E中产生的电机热及各槽轮43、44与传动带45之间的摩擦热等加热的传动带45及各槽轮43、44等所述变速机构的空气导入带室42;所述排风通道46将冷却所述变速机构后的空气从带室42排出到变速器箱41的外部。
在变速器箱41中,设在靠右腿部挡风板15的部分即前端部41a的空气通道50具备:设在覆盖驱动槽轮43的前端部41a的上部的下游通道51;与下游通道51连接并形成以大气作为冷却空气且安装于空气通道50的空气吸入口53的上游通道52。下游通道51与前端部41a在斜上方向前方突出而一体形成,并形成使空气通道51内的冷却空气向带室42流出的供给口(未图示)。下游端部嵌合在下游通道51内并被夹具54固定的上游通道52,具有在下游通道51的稍上方且向前方弯曲后大致水平地、并且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延伸的水平部52a,在该水平部52a形成有空气吸入口53。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大致”的修饰语,意味着包括非“大致”的情况,并且与非“大致”的情况相比,包括有关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的范围。
而且,从变速器箱41的上部延伸的空气通道50的整体,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托架6的最上部下方。另外,空气通道50,在上下方向在其全长与变速器箱41及内燃机E、即动力装置P至少部分地重叠,从左右方向观察(下面为“侧面观察”),在与所述内燃机主体即气缸31及气缸盖32重叠的位置。而且,空气通道50在上下方向的最大宽度比变速器箱41在上下方向的最大宽度小。因此,空气通道50在上下方向是紧凑的。另外,空气吸入口53是与前后方向大致垂直的开口(参照图2)。
空气通道50,在前后方向上大致整体配置在驱动槽轮43的旋转中心线Lp与内燃机E或所述内燃机主体的前端之间。因此,空气通道50的整体,在前后方向限制于内燃机E或动力装置P的范围,更具体地说,限制于旋转中心线Lp与所述内燃机主体的前端部Pa之间。因此,空气通道50在前后方向是紧凑的。
空气吸入口53的整体,从侧面观察位于与各腿部挡风板14、15的下部14b、15b重叠的位置(或在前后方向与下部14b、15b重叠的位置),在上下方向配置在与前挡泥板5的下部5b重叠的位置,或配置在前轮4的旋转中心线Lw与前轮4的最上部4a之间。并且,空气吸入口53,从侧面观察,配置在下部5b的下端5be及与前轮4相接的直线L上方。另外,空气吸入口53,在前后方向配置在前挡泥板5的下部5b后方,并且在右腿部挡风板15的下部15b的后端15b1前方,更在与内燃机E的前端大致相同的位置。
空气吸入口53及空气通道50的大致整体,在左右方向上在左腿部挡风板14及右腿部挡风板15之间配置于空间S中,更具体地说,配置于在该空间S中作为左右腿部挡风板14、15的一方的右腿部挡风板15的下部15b与前轮4之间(参照图3)。而且,空气吸入口53从前方观察,与前叉3重叠,另一方面,与前挡泥板5的下部5b不重叠,并且,在左右方向配置于前挡泥板5的下部5b与右腿部挡风板15的下部15b之间。并且,通过使空气吸入口53位于与内燃机E大致相同的位置,在摩托车V行驶时,从空气吸入口53流入几乎不受内燃机E产生的电机热影响的低温空气。
并且,在空气通道50中设有异物侵入防止结构60。异物侵入防止结构60由异物分离部和排出孔62构成,其中,所述异物分离部由在水平部52a内沿冷却空气的流动配置的多个挡板61构成;所述排出孔62由位于最下游的挡板61的上游位置且设于水平部52a的管壁的底部的贯通孔形成。而且,混入冷却空气并从空气吸入口53侵入空气通道50内的异物(即大气中的土尘等尘埃或前轮4卷起的水、泥及尘埃等)被所述异物分离部分离,分离出的异物通过排出孔62排到空气通道50外部。
因此,在摩托车V的行驶过程中,配置在空间S的空气吸入口53将来自前方的行驶风引导至内壁侧21后,作为冷却空气流入。在空气通道50中,来自空气吸入口53的冷却空气通过兼作带室42内的送风风扇的驱动轮43的旋转向带室42内吸引。而且,异物在异物侵入防止结构60中被分离后变得清净的冷却空气从所述供给口流入带室42并由所述送风用叶片压送而对传动带45等所述变速机构进行冷却,其后,通过排风通路46a从带室42排到大气中。
接着,对如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将向带室42内引导冷却空气的空气通道50设于变速器箱41的摩托车V中,通过将空气通道50的空气吸入口53配置在由左腿部挡风板14及右腿部挡风板15形成且向前方开放的空间S中,从前方流入左右腿部挡风板14、15之间的空间S的行驶风从空气吸入口53流入空气通道50,从而,能够将利用了全压力的、并且几乎没有内燃机E的电机热的影响的低温的冷却空气导入带室42。另外,由于各腿部挡风板14、15延伸到车身下部,所以可缩短与配置在车身下部的变速器M的距离,也可缩短空气通道50的长度。其结果是,在具有带式变速器M及左右腿部挡风板14、15的摩托车V中,通过利用在能够活用行驶风作为导入带式变速器的带室42的冷却空气的位置具备的腿部挡风板14、15,通过空气通道50,能够将利用了全压力的、并且低温的冷却空气导入带室42,从而,在提高收纳于带室42内的传动带45的冷却效果的基础上,使空气通道50的小型化及紧凑的配置成为可能。
而且,水平部52a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或空气吸入口53是与前后方向大致垂直的开口(参照图2),由此,行驶风可容易地流入空气通道50,并且能够高效地利用全压力。
空气吸入口53配置在前挡泥板5的下部5b后方,由此,利用前挡泥板5可防止前轮4卷起的等异物侵入空气通道50,因此,由于利用前挡泥板5,从而不增加部件个数就可将清净的冷却空气导入带室42。并且,空气吸入口53,从侧面观察,其配置在与下部5b的下端562及前轮4相接的直线上方,因此,前轮4卷起的等异物更难侵入空气通道50。另外,在空气通道50中设有异物侵入防止结构,因此,由这一点也可使冷却空气变得清净。
空气通道50,在上下方向位于在其全长与动力装置P至少部分地重叠的位置,并且,空气通道50的整体,在前后方向处于在内燃机E或动力装置P的范围内,因此,空气通道50因紧凑而较短,从而空气通道50的通气阻力减小,冷却空气的流量增加,可进一步紧凑地配置于车身上。
其次,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腿部挡风板的一部分及空气通道50的一部分的结构60不同,此外基本上具有相同的构成。因此,有关相同部分的说明省略或简略进行说明,并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或对应的构件,根据需要使用相同的符号。
构成左右腿部挡风板14、15中的一个腿部挡风板即右腿部挡风板15的外侧壁22的前壁23及后壁24由另外的构件构成,前壁23、后壁24及内侧壁21的缘部互相结合而构成右腿部挡风板15。前壁23的壁面23f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朝向外侧(在此为右侧)。
而且,空气通道50中,形成空气吸入口53的上游通道55与前壁23一体成形而设置。该上游通道55,其整体构成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水平部55a,贯通设在后壁24的开口24a向后方延伸,并通过中间通道与下游通道51(参照图2)连接。另外,上游通道55其也可以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与下游通道51直接连接而形成。另外,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水平部55a上设置异物侵入防止结构60(参照图2)。
由水平部55a形成的空气吸入口53沿前壁23指向前方,并向壁面23f开口而设置。而且,空气吸入口53在右腿部挡风板15上,设于在左右方向、面向前轮4的内壁侧21的壁面21f侧的相反侧的前壁23的壁面23f侧。因此,空气吸入口53位于被前轮4卷起的异物难以侵入的位置。
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空气通道50的空气吸入口53设置在一个腿部挡风板15的前壁23上并指向前方,由此,与该腿部挡风板15的前壁23接触的行驶风从空气吸入口53流入空气通道50,因此,能够将利用了全压力,并且几乎不影响内燃机E的电机热的低温的冷却空气导入带室42,因此,通过利用腿部挡风板15,产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空气吸入口53在腿部挡风板15上、设于在左右方向与前轮4的方向相反的壁面23f侧,由此,空气吸入口53在腿部挡风板15上、配置于与前轮4相反侧的部分,因此,可防止前轮4卷起的异物侵入空气通道50。其结果是,通过利用腿部挡风板14、15,不增加部件数量就可将清净的冷却空气导入带室42。
空气通道50与腿部挡风板15一体成形,由此,空气通道50与腿部挡风板15制造成一体,不必将空气通道50安装在腿部挡风板15上。其结果是,在将空气通道50设在腿部挡风板15上的摩托车V中,可消减部件数量及成本。
下面,对于改变了所述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构成的实施方式来说,对有关其变更的构成进行说明。
随着空气通道50的空气吸入口53,在将变速器箱41相对前轮4配置在左侧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空间S中配置于左腿部挡风板14与前轮4之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于左腿部挡风板14。
动力装置P或内燃机E的整体,在前后方向上也可以配置在各腿部挡风板14、15的后方。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上游通道55也可以向壁面23f前方突出形成。另外,上游通道55也可以由与腿部挡风板15分体的构件构成。
车辆既可以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也可以是具有三个以上车轮的车辆。
Claims (5)
1、一种车辆,其具备:带式变速器和左右腿部挡风板,其中所述带式变速器具备变速器箱,该变速器箱形成收纳有将由发动机驱动的驱动槽轮的动力传递给从动槽轮的传动带的带室,所述左右腿部挡风板在左右方向相互隔离,并且在所述变速器箱上设有将冷却空气导向所述带室内的空气通道,该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吸入口配置在由所述左腿部挡风板及所述右腿部挡风板形成的、向前方开放的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吸入口配置在前挡泥板的后方。
3、一种车辆,其具备:带式变速器和左右腿部挡风板,其中所述带式变速器具备变速器箱,该变速器箱形成收纳有将由发动机驱动的驱动槽轮的动力传递给从动槽轮的传动带的带室,并且在所述变速器箱上设有将冷却空气导向所述带室内的空气通道,该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通道的空气吸入口设在所述左右腿部挡风板中一个腿部挡风板的前壁上并指向前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吸入口在所述一个腿部挡风板上设于在左右方向上与前轮朝向相反朝向的壁面侧上。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道与所述一个腿部挡风板一体成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23403 | 2006-01-31 | ||
JP2006-023403 | 2006-01-31 | ||
JP2006023403A JP2007203827A (ja) | 2006-01-31 | 2006-01-31 | ベルト式変速機およびレッグシールドを備える車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11991A true CN101011991A (zh) | 2007-08-08 |
CN101011991B CN101011991B (zh) | 2010-12-01 |
Family
ID=38483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0770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11991B (zh) | 2006-01-31 | 2007-01-29 | 具备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7203827A (zh) |
CN (1) | CN1010119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03739B2 (ja) | 2008-02-14 | 2013-06-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
JP5172406B2 (ja) * | 2008-03-18 | 2013-03-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ンジン懸架構造 |
JP5436005B2 (ja) * | 2009-03-31 | 2014-03-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変速機の導風構造 |
-
2006
- 2006-01-31 JP JP2006023403A patent/JP2007203827A/ja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1-29 CN CN2007100077022A patent/CN10101199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11991B (zh) | 2010-12-01 |
JP2007203827A (ja) | 2007-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49014B (zh) | 具有排风管道的内燃机及装载有该内燃机的车辆 | |
US8157038B2 (en) |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 |
DE102014115078B4 (de) | Motorrad mit Turbolader | |
US7647995B2 (en) | Riding type vehicle | |
JP4010127B2 (ja) | 変速機構の冷却構造 | |
US7404463B2 (en) | Motorcycle radiator arranging construction | |
JP6228131B2 (ja) | エンジンの過給システム | |
EP2028361B2 (en) | Air cleaner | |
DE102016012796B4 (de) | Fahrzeug mit Fahrsattel | |
JP6149664B2 (ja) | インタークーラの冷却構造 | |
CN101011991B (zh) | 具备带式变速器及腿部挡风板的车辆 | |
US7007655B2 (en) |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 |
EP1959168B1 (en) | Exhaust duct for a transmission of a straddle-type vehicle | |
CN1246178C (zh) | 带式传动装置的冷却结构 | |
EP3760461B1 (en) | Hybrid vehicle | |
CN100526149C (zh) | 二轮机动车 | |
JP4802727B2 (ja) | 不整地走行車両 | |
JP3150482U (ja) | 鞍乗型車両 | |
CN103216302B (zh) | 内燃机及具备其的骑乘型车辆 | |
EP3760462B1 (en) | Hybrid vehicle | |
EP2610156A1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 |
ITRM940829A1 (it) | "motociclo" | |
JP2011202595A (ja) | 鞍乗型車両の吸気構造 | |
JP2013167165A (ja) | エンジン | |
JPH0891277A (ja) | 車両のエンジンルームの冷却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