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9939B - 无线信道确定/选择方法及接入点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信道确定/选择方法及接入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9939B
CN101009939B CN2007100081032A CN200710008103A CN101009939B CN 101009939 B CN101009939 B CN 101009939B CN 2007100081032 A CN2007100081032 A CN 2007100081032A CN 200710008103 A CN200710008103 A CN 200710008103A CN 101009939 B CN101009939 B CN 1010099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nnel
access point
data transmission
channel
point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81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9939A (zh
Inventor
早坂光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09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9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09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99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在与终端设备一起构成无线LAN系统的接入点设备中使用的无线信道确定/选择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顺序地选择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检测每个无线信道的接收信号电平,确定是否包括了无线LAN信号,以及接收插入到由另一个接入点设备所提供的信标帧中的、指示在该另一个接入点设备处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第二步骤,从所收到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中检测每个无线信道在该另一个接入点设备处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以及第三步骤,确定并选择任何被认为是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

Description

无线信道确定/选择方法及接入点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与在2006年1月2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015329有关的主题,这个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终端设备一起构成无线LAN系统的接入点设备,以及用于在接入点设备处使用的无线信道确定/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由接入点设备和终端设备构成的无线LAN系统,通过从由IEEE 802.11定义的2.4GHz、5.2GHz等的频率范围中选择无线信道来执行通信。在要使用无线LAN系统的环境中,当存在有其它无线LAN系统时,需要从许多其它可以使用的信道中选择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
在以前,对于无线信道的选择而言,在接入点设备中扫描、即顺序地选择可以使用的信道,并且检查每个信道以检查是否有无线LAN信号包含在其中。因而,最终选择不包含无线LAN信号的任何信道。
然而,利用以前这样的选择方法,无线信道的使用效率受到损害。这是因为,如果信道的通信量处于不影响无线LAN系统中的数据发送/接收的级别,例如,当在信道中找到的无线LAN信号仅仅是由其它接入点设备定期提供的信标(beacon)帧时,不选择该信道。
这里举例说明了其中信道1、2和3共三个信道是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而且有一个或多个无线LAN系统用于这些信道1、2、和3的情况。在信道1和2中的数据发送/接收量大,而在信道3中不执行数据发送/接收。在这种情况下,期望的是,选择信道3作为用于在无线LAN系统中进行通信的最佳选择。然而,利用上述以前的选择方法,因为无线LAN信号的存在仅仅是确定和选择无线信道的一个确定因素,所以并不总是最终选择信道3。
为了进行改进,专利文献1(JP-A-2002-271336)描述了这样一种方法,其中终端设备基于对在终端设备中的发送/接收分组所观察到的错误率的监控,向接入点设备发出无线信道改变的请求。
专利文献2(JP-A-2005-142777)描述了一种接入点设备基于其对由其发送的分组所观察到的错误率的监控而改变无线信道的方法。
专利文献3(JP-A-2002-158667)描述了一种基于接入点设备检查在无线信道中是否存在无线LAN信号以及测量在每个无线信道中的分组通信量,来选择畅通的(clear)无线信道的方法。
发明内容
如专利文献1和2所述,利用上述终端设备基于对分组错误率的监控向接入点设备发出无线信道改变的请求的方法,或者利用上述接入点设备负责无线信道改变的方法,存在下述问题。也就是说,在接入点设备和终端设备切换到一个特定无线信道以便在它们之间进行实际的数据发送/接收之前,以及在它们之间出现任何通信故障之前,没有办法得知该信道是否是畅通的并适于进行通信。因而,需要时间来选择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
此外,对于专利文献3中的方法,需要在信道扫描时测量在每个信道中的分组通信量,由此需要时间来最终选择任何适于通信的特定无线信道。在实际意义上来说,为了可靠地执行监控,一个信道需要几到几十秒,而几个信道需要几十秒。因此,如果用户正在接入点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实时通信、例如视频数据传输的话,则用户的可用性会显著地受损。
因此,期望的是,即使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全部都包括无线LAN信号,也能够用短时间的处理来确定和选择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而不需要在无线LAN系统中的接入点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而且不需要监控在接入点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分组通信量和分组错误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与终端设备一起构成无线LAN系统的接入点设备中使用的无线信道确定/选择方法,其包含:第一步骤,顺序地选择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检测每个无线信道的接收信号电平,确定是否包括了无线LAN信号,以及接收插入到由另一个接入点设备提供的信标帧中的、指示在该另一个接入点设备处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第二步骤,从所收到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中检测每个无线信道在该另一个接入点设备处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以及第三步骤,通过参考每个无线信道的、作为接收信号电平的检测结果的值、是否包括无线LAN信号的确定结果、以及作为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的检测结果的值,来确定和选择被认为是最适于通信的任何无线信道。在第三步骤中,当任何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被检测为不包括无线LAN信号时,将所检测到的、其具有的作为接收信号电平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任何无线信道确定和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并且当所有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都被检测为包括无线LAN信号时,将所检测到的、其具有的作为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任何无线信道确定和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以及当发现其具有的作为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无线信道有多个时,将所检测到的、其具有的作为接收信号电平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任何无线信道确定和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这样的方法使得即使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全部都包括无线LAN信号,也可以用短时间的处理来确定和选择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而不需要在无线LAN系统中的接入点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发送/接收,而且不需要对在接入点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分组通信量和分组错误率进行监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示范性接入点设备连同终端设备的框图;
图2是示出无线LAN系统的示范性使用环境的框图;
图3是示出可以使用的示范性无线信道的框图;
图4是示出示范性无线电状态检测处理的框图;
图5是示出另一个示范性无线电状态检测处理的框图;
图6是示出示范性无线信道确定/选择处理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7是示出示范性无线信道确定/选择处理的另一部分的框图;以及
图8是示出图7中的示范性子例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无线LAN系统的配置:图1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示范性无线LAN系统。无线LAN系统由接入点设备100和终端设备200所构成。
1-1.接入点设备的一般配置
接入点设备100包括例如为个人计算机或者其它设备的、作为用于较高级功能的部分的主机设备部分101。无线LAN模块110经由接口102连接到主机设备部分101,而且该无线LAN模块110与天线103相连接。
无线LAN模块110被配置为包括控制部分111、信号处理部分112、调制/解调制部分113、频率变换部分114、RF发送/接收部分115、以及频率合成部分116。控制部分111是包括CPU、ROM、RAM等的微型计算机。
当接入点设备100响应于用于信号接收切换的控制信号SR而收到一个信号时,控制部分111将部件、即RF发送/接收部分115、频率变换部分114、调制/解调制部分113、和信号处理部分112中的电路的开关翻转到信号接收。控制部分111还向专门用于信号接收激活单元的电路供电,并且切断到专用于信号发送激活单元的电路的电源,以便将该电路置于准备好进行信号接收的状态。
同时,控制部分111使用频率合成控制信号CT对频率合成部分116实施控制。通过这样的控制,将由频率合成部分116提供给频率变换部分114的RF本地信号RFL改变为具有与特定无线信道相对应的频率的信号。
因而,在接入点设备100处于准备好为该无线信道接收信号的状态下时,当在操作期间由天线103收到RF信号时,RF信号经过RF发送/接收部分115中的滤波器,并且由其中的放大器电路所放大。此后,将产生的信号作为RF接收信号RFR提供给频率变换部分114。
在频率变换部分114中,响应于来自频率合成部分116的RF本地信号RFL,由频率变换部分114中的混合器对该RF接收信号RFR进行降频变换(down-convert)。将产生的信号作为IF接收信号IFR提供给调制/解调制部分113。
在调制/解调制部分113中,由调制/解调制部分113中的混合器将IF接收信号IFR降频变换(down-convert)为基带信号。这个降频变换是响应于来自频率合成部分116的IF本地信号IFL而执行的。
然后,在调制/解调制部分113的解调制电路中使用该基带信号用于进行数据解调制。将产生的解调制数据(接收数据)RD提供给信号处理部分112。
在信号处理部分112中,解调制数据确定部分118确定该解调制数据RD是否为无线LAN信号。基于解调制数据RD的数据格式来进行这个确定。只有当解调制数据RD具有作为无线LAN信号的预定格式时,并且当数据作为无线LAN信号是有效的时,才将解调制数据RD作为解调制信号RS提供给控制部分111。
如果需要的话,则控制部分111经由接口102将解调制信号RS发出到主机设备部分101。
接入点设备100定期地发出信标信号。为了发出这样的信号,在重置在控制部分111中为此目的而提供的定时器的时间上,控制部分111将信标帧发出请求信号RQ提供给信号处理部分112。控制部分111还使用用于信号发送切换的控制信号SW,将部件中的电路置于准备好进行信号发送的状态。这些部件包括信号处理部分112、调制/解调制部分113、频率转换部分114、和RF发送/接收部分115。
在这样的准备好进行信号发送的状态下,将信标帧发出请求信号RQ作为发送数据SD提供给调制/解调制部分113,然后将其增频变换(up-convert)为IF发送信号IFS。这个增频变换是响应于来自频率合成部分116的IF本地信号IFL而执行的。
IF发送信号IFS然后在频率变换部分114中被增频变换为RF发送信号RFS。这个增频变换是响应于来自频率合成部分116的RF本地信号RFL而执行的。产生的RF发送信号RFS由RF发送/接收部分115放大,然后作为无线电波由天线103发出到空中。
这里要注意到,信标帧肯定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利用任何相似的处理和过程发送诸如数据帧之类的任何其它类型的帧。
1-2.用于确定和选择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的配置
以上描述了一般的接入点设备,而且在这个示例中,对接入点设备100进行如下所述的配置以用于确定和选择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
首先,接入点设备100将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插入到信标帧中。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指示接入点设备100中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在存在于相同使用环境中的、与该接入点设备100具有相同配置的另一个接入点设备中,为了确定和选择无线信道而执行这样的信息插入。因而,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是与信标一起发送的。
在接入点设备100的示范性配置中,主机设备部分101在特定的时间长度内监控由它自己的接入点设备100执行的数据发送/接收。通过这样的监控,主机设备部分101检测在它自己的接入点设备100中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并且定期地在重置为此目的而在内部提供的定时器的时间上将检测结果发出到控制部分111。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部分111生成信标帧。
在接入点设备100中,为了在内部确定和选择无线信道,调制/解调制部分113中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部分117检测每个信道的IF接收信号IFR的电平。当无线LAN模块110中的电路的状态改变为准备好进行信号接收时,以及当通过使用频率合成控制信号CT对频率合成部分116实施控制来扫描、即顺序地选择可以使用的信道时,执行这样的电平检测。然后将产生的接收信号电平的值LV记录在控制部分111内部的存储器、例如RAM上。
当像这样在准备好进行信号接收的状态下扫描可以使用的信道时,信号处理部分112中的解调制数据确定部分118为每个信道确定解调制数据RD是否为无线LAN信号,即是否包括了无线LAN信号。然后将确定结果(确定信号)AS记录在控制部分111内部的存储器、例如RAM上。
当像这样在准备好进行信号接收状态下扫描可以使用的信道时,无线LAN模块110为每个信道接收来自存在于相同使用环境中的具有与它自己的接入点设备相同配置的另一个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该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被插入到信标帧中,并指示作为该信息发送方的另一个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将该信息记录在控制部分111内部的存储器、例如RAM上。如稍后将要描述的那样,将这样接收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用于检测在另一个接入点设备中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
如稍后将要描述的那样,在接入点设备中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由三个级别1、2、和3所定义。
1-3.终端设备的配置
终端设备200被配置为其中没有特别差别的一般终端设备。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200包括例如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任何特定显示终端或者其它设备之类的、作为用于较高级功能的部分的主机设备部分201。无线LAN模块210经由接口202连接到主机设备部分201,而且该无线LAN模块210与天线203相连接。
类似于接入点设备100中的无线LAN模块110,无线LAN模块210被配置为包括控制部分211、信号处理部分212、调制/解调制部分213、频率变换部分214、RF发送/接收部分215、和频率合成部分216。对于无线LAN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而言,无线LAN模块210与接入点设备100中的无线LAN模块110相类似地进行操作。
2.无线信道确定和选择方法:图2到8
2-1.使用环境和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图2和3
图2示出了其中用多个接入点设备构成了多个无线LAN系统的示范性环境。
在这个示范性环境中,一个固定大小的区域包括四个接入点设备A1、A2、A3、和A4。这些接入点设备A1、A2、A3、和A4都被配置为图1中的接入点设备100。当被激活时,这些接入点设备定期地分别发送信标帧B1、B2、B3、和B4,并且连同它们的相应信标帧B1、B2、B3、和B4一起发送以上所述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
允许用户使用任何任意的终端设备和任何任意的接入点设备来构成无线LAN系统,例如,使用终端设备Sc和接入点设备A1构成无线LAN系统,使用终端设备Sd和接入点设备A2构成无线LAN系统,使用终端设备Sa和接入点设备A3构成无线LAN系统,或者使用终端设备Sb和接入点设备A4构成无线LAN系统。
图3示出了可以使用的示范性无线信道。这里举例说明了其中三个信道1、2、和3是可以使用的并且分别具有特定频率范围中的频率f1、f2、和f3的情况。这肯定不是限制性的,而且可以使用具有在例如2.4GHz的特定范围内的频率设置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或者具有在另一个范围、例如5.2GHz中的频率设置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下面举例说明了其中图3中的信道1、2和3全部都可以用作无线信道的情况。
2-2.无线电状态的检测:图4和5
在确定和选择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之前,接入点设备将图1的无线LAN模块110中的电路的状态改变为准备好进行信号接收。通过使用频率合成控制信号CT对频率合成部分116实施控制,接入点设备然后扫描任何可以使用的信道。通过这样的信道扫描,如上文中所述那样,接入点设备检测每个信道的接收信号电平,并且确定这些信道是否包括无线LAN信号。此后,接入点设备接收插入到由任何其它接入点设备提供的信标帧中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
例如,在以下情况下由接入点设备中的控制部分111(控制部分111中的CPU)执行这样的无线电状态检测处理:
1.当激活接入点设备,即当接入点设备打开时;
2.定期地在重置为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定时器的时间上;
3.当接入点设备中的发送/接收数据被检测为示出预定错误率时;或者
4.响应于来自终端设备的请求。
图4示出了示范性的无线电状态检测处理。利用这个示例中的无线电状态检测处理,首先,在步骤11,将信道号设置为1,即选择信道1。然后,在步骤12,首先使用信道i、即信道1来在无线LAN模块110中接收信号。
该过程然后进入步骤13,并且接收信号电平检测部分117检测在步骤12中由信道i收到的信号的电平。将产生的检测值LVi记录在控制部分111内部的存储器上。
然后,在步骤14,解调制数据确定部分118确定在步骤12中由信道i收到的信号是否为无线LAN信号。然后将确定结果(确定信号)AS记录在控制部分111内部的存储器上。
然后,在步骤15,将信道号i仅仅递增1,并且该过程进入步骤16。在步骤16,进行有关递增的信道号i是否为n或者更小的确定,即,当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是信道1、2、和3中的任何一个时,进行有关所递增的信道号i是否为3或者更小的确定。
当递增后的信道号i是n或者更小的时,该过程从步骤16返回到步骤12,以便由递增之后的信道i进行信号接收、对收到的信号进行电平检测、并且确定所收到的信号是否为无线LAN信号。
在顺序选择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之后,即,当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是信道1、2和3三个信道时,在顺序选择了信道1、2、和3之后,如果步骤16的确定结果告知递增后的信道号i超过了n,即,如果当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是信道1、2、和3三个信道时而信道号i变为4的话,则结束无线电状态检测处理。
在无线电状态检测处理的步骤12中,接收插入到由任何其它接入点设备所提供的信标帧中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通过使用这样收到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在无线电状态检测处理中的步骤12之后,例如,紧接在步骤12或者步骤14之后,或者在继无线电状态检测处理之后执行的无线信道确定/选择处理(将在稍后描述)期间,检测数据发送/接收级别。
例如,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由下述三个级别所定义。
级别1(No data(无数据))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其中在接入点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不交换数据,即,其间的数据交换仅仅包括来自接入点设备的信标帧,或者偶尔的一个管理帧。
级别2(Best Effort Data(尽力而为型数据))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其中确实在接入点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交换数据,但是不是以如QoS(服务质量)所保证的实时方式进行。
级别3(QoS Data(QoS数据))示出了这样的状态,其中以如QoS所保证的实时方式在接入点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交换数据。
当由一个信道收到来自多个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时,使每个接入点设备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逐个地在该接入点设备处经受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将所检测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的结果值全部加在一起,以用作用于该信道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
当多个无线LAN系统在一个信道上操作时,而且当它们的无线LAN信号的电平足以导致它们当中的无线电干扰时,随着数据发送/接收级别变得越高,数据发送/接收受到的影响越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接入点设备彼此通知它们自己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并且通过使用由其它接入点设备这样通知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作为确定/选择因素,每个接入点设备为它自己确定并选择无线信道。这使得能够高效地进行无线信道确定,并且选择任何被认为是最不可能导致对数据发送/接收的相互影响的无线信道作为最适于通信的信道。
图5A、5B、和5C每个都示出了在接入点设备处、用于每个信道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有关无线LAN信号是否存在的确定结果AS、以及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的示例。
这里举例说明了这样的情况,其中,在图2中的接入点设备A1用作一个特定的接入点设备,并且接入点设备A2、A3、和A4用作其它接入点设备时,接入点设备A1确定并选择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
例如,图5A示出了下列情况:
a1.利用信道1,虽然没有无线LAN信号并且没有信标帧(未检测到),但是由于诸如来自微波炉或者其它设备的电磁波之类的干扰波,所以对于信道1,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不是0。
a2.利用信道2,仅仅有来自接入点设备A4的信标帧,而且对于信道2,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是1。
a3.利用信道3,以数据发送/接收级别2在接入点设备A2和终端设备Sd之间交换无线LAN信号,并且以数据发送/接收级别2在接入点A3和终端设备Sa之间交换无线LAN信号。信道3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是4。
例如,图5B示出了下列情况:
b1.利用信道1,以数据发送/接收级别2在接入点设备A2和终端设备Sd之间交换无线LAN信号,而且信道1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为2。
b2.利用信道2,以数据发送/接收级别1在接入点设备A3和终端设备Sa之间交换无线LAN信号,而且信道2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为1。
b3.利用信道3,以数据发送/接收级别3在接入点设备A4和终端设备Sb之间交换无线LAN信号,而且信道3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为3。
例如,图5C示出了下列情况:
c1.利用信道1,以数据发送/接收级别3在接入点设备A2和终端设备Sd之间交换无线LAN信号,而且信道1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为3。
c2.利用信道2,以数据发送/接收级别1在接入点设备A3和终端设备Sa之间交换无线LAN信号,而且信道2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为1。
c3.利用信道3,以数据发送/接收级别1在接入点设备A4和终端设备Sb之间交换无线LAN信号,而且信道3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为1,但是信道3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小于信道2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
2-3.无线信道的确定和选择:图6到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考如上所述为每个信道导出的值,即,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有关无线LAN信号是否存在的确定结果AS、以及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在一个特定接入点设备中确定并选择被认为是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
更具体而言,
1.当任何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被检测为不包括无线LAN信号时,把示出最小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的信道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
2.当每个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被检测为包括无线LAN信号时,把示出最小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的信道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
3.这里要注意到,当发现有多个示出最小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的信道时,将示出最小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的信道确定并选为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
因此,当无线电状态检测结果看来类似于图5A时,使用上述确定准则1,将信道1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当无线电状态检测结果看来类似于图5B时,使用上述确定准则2,将信道2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当无线电状态检测结果看来类似于图5C时,使用上述确定准则3,将信道3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无线信道。
在接入点设备中的控制部分111(控制部分111中的CPU)完成上述无线电状态检测处理之后,执行这样的无线信道确定/选择处理。
图6和7都示出了示范性的无线信道确定/选择处理。在这个示例中的无线信道确定/选择处理中,首先,在步骤21,将假定最终被选择的无线信道的号C设置为0。然后,在步骤22,将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的最小值LVmin设置为一个足够大的值,更具体而言,当实际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采用如图5A到5C所示那样的值时,将最小值LVmin设置为值1.0或更大。
该过程然后进入步骤23,并且将信道号i设置为1。然后,在步骤24,使用存储在控制部分111内部的存储器中的确定结果AS,为如上所述的每个信道确定信道i是否接收到无线LAN信号。
当信道i未收到无线LAN信号时,该过程从步骤24进入步骤25。在步骤25,当i=1时,确定信道i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i是否小于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的最小值LVmin,即是否小于在步骤22中设置的值(足够大的值)。
当信道i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i小于最小值LVmin时,过程从步骤25进入步骤26,并且将假定最终被选择的无线信道的号C设置为i的当前值。在将最小值LVmin设置为信道i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i之后,该过程然后进入步骤27。
当在步骤24中确定信道i收到了无线LAN信号时,该过程从步骤24进入步骤27。当在步骤25中确定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i为最小值LVmin或者更大时,该过程从步骤25进入步骤27。
在步骤27,将信道号i仅仅递增1。该过程然后进入步骤28,并且进行递增后的信道号i是否为n或更小值的确定,即当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是信道1、2、和3中的任何一个时,进行递增后的信道号i是否为3或者更小值的确定。
当递增后的信道号i是n或者更小值时,该过程从步骤28返回到步骤24,并且使在递增之后的信道i经受步骤24中的确定,在有些情况下还经受步骤25中的确定,以及在有些情况下还经受步骤26中的处理。
在对可以使用的每个无线信道执行了这样的处理之后,即,当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是三个信道1、2和3时,在对所有信道1、2和3执行了这样的处理之后,如果步骤28中的确定结果告知递增后的信道号i超过了n的话,即,如果当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是三个信道1、2和3时信道号i变为4的话,则该过程进入步骤29。在步骤29,进行假定被最终选择的无线信道的号C是否保持为0的确定。
当号C不是0,并且如上所述在步骤26中被设置为新的值时,该过程从步骤29进入步骤31,并且将无线信道最终确定为信道C。当号C保持为0时,该过程从步骤29进入子例程40。
图8示出了在子例程40中的示范性处理序列。在子例程40中,当号C保持为0时,首先,在步骤41,将两个最小值、即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的最小值DLVmin和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的最小值LVmin二者都设置为足够大的值。然后,在步骤42,将信道号i设置为1。
该过程然后进入步骤43,并且当i=1时,确定信道i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i是否小于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的最小值DLVmin,即是否小于在步骤41中设置的值(足够大的值)。
此后,当信道i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i等于或者小于最小值DLVmin时,该过程从步骤43进入步骤44。在步骤44,将假定最终被选择的无线信道的号C设置为i的当前值,将最小值DLVmin设置为信道i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i的值,并且将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的最小值LVmin设置为信道i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i的值。该过程然后进入步骤47。
另一方面,当信道i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i等于或者大于最小值DLVmin时,该过程从步骤43进入步骤45。在步骤45,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i是否等于最小值DLVmin的确定。当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i等于最小值DLVmin时,该过程进入步骤46。在步骤46,当i=1时,确定信道i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i是否小于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的最小值LVmin,即是否小于在步骤41中设置的值(足够大的值)。
当信道i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i小于最小值LVmin时,该过程从步骤46进入到步骤44。与其中信道i中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i小于最小值DLVmin的情况相类似地,将假定最终被选择的无线信道的号C设置为i的当前值,将最小值DLVmin设置为信道i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i,并且将最小值LVmin设置为信道i的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i的值。该过程然后进入步骤47。
当在步骤45中确定数据发送/接收级别检测值DLVi不等于最小值DLVmin(大于最小值DLVmin)时,该过程从步骤45进入步骤47。当在步骤46中确定接收信号电平检测值LVi等于或大于最小值LVmin时,该过程从步骤46进入到步骤47。
在步骤47,将信道号i仅仅递增1,并且该过程进入步骤48。在步骤48,确定递增后的信道号i是否等于或者小于n,即,当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是信道1、2、和3时,确定递增后的信道号是否等于或者小于3。
当递增后的信道号i等于或者小于n时,该过程从步骤48返回到步骤43。在步骤43,使递增后的信道i经受步骤43中的确定,在有些情况下还经受步骤45和46中的确定,以及在有些情况下还经受步骤44中的处理。
在对可以使用的每个无线信道执行了这样的处理之后,即,当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是三个信道1、2和3时,在对所有信道1、2和3执行了这样的处理之后,如果步骤48中的确定结果告知递增后的信道号i超过了n的话,即,如果当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是三个信道1、2和3时信道号i变为4的话,则该子例程40中的处理结束。然后,该过程进入图7中的步骤31,并且最终将无线信道确定为信道C。
将在步骤31中最终确定的无线信道记录并存储在接入点设备的控制部分111中,以便在以后用于进行通信。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内容的范围之内,取决于设计要求及其他因素,可以出现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改变。

Claims (2)

1.一种在与终端设备一起构成无线LAN系统的接入点设备中使用的无线信道确定/选择方法,包含:
第一步骤,顺序地选择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检测每个无线信道的接收信号电平,确定是否包括了无线LAN信号,以及接收插入到由另一个接入点设备所提供的信标帧中的、指示在该另一个接入点设备处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
第二步骤,从所收到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中检测每个无线信道在该另一个接入点设备处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以及
第三步骤,通过针对每个无线信道,对作为接收信号电平的检测结果的值、是否包括无线LAN信号的确定结果、以及作为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的检测结果的值进行参考,来确定并选择被认为是最适于通信的任何无线信道,其中,
在第三步骤中,
当可以使用的任何无线信道被检测为不包括无线LAN信号时,将所检测到的、其具有的作为接收信号电平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任何无线信道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以及
当可以使用的所有无线信道都被检测为包括无线LAN信号时,将所检测到的、其具有的作为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任何无线信道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并且当发现其具有的作为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无线信道有多个时,将所检测到的、其具有的作为接收信号电平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任何无线信道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
2.一种与终端设备一起构成无线LAN系统的接入点设备,包含:
无线LAN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向/从该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接收,接收包括有由另一个接入点设备提供的、指示在该另一个接入点设备处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的信标帧,并且发送包括有指示它自己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的信标帧;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将该无线LAN通信装置置于准备好进行接收的状态下以使该无线LAN通信装置顺序地选择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检测每个无线信道的接收信号电平,确定是否包括了无线LAN信号,接收由另一个接入点设备提供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根据所收到的数据发送/接收状态通知信息检测每个无线信道在该另一个接入点设备处的数据发送/接收级别,以及通过针对每个无线信道,对作为接收信号电平的检测结果的值、是否包括了无线LAN信号的确定结果、以及作为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的检测结果的值进行参考,来确定并选择被认为是最适于通信的任何无线信道,其中,
该控制装置:
当可以使用的任何无线信道被检测为不包括无线LAN信号时,将所检测到的、其具有的作为接收信号电平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任何无线信道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以及
当所有可以使用的无线信道都被检测为包括无线LAN信号时,将所检测到的、其具有的作为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任何无线信道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以及当发现其具有的作为数据发送/接收级别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无线信道有多个时,将所检测到的、其具有的作为接收信号电平的检测结果的值最小的任何无线信道确定并选择为最适于通信的。
CN2007100081032A 2006-01-24 2007-01-24 无线信道确定/选择方法及接入点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99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15329 2006-01-24
JP2006015329A JP4318050B2 (ja) 2006-01-24 2006-01-24 ワイヤレスチャンネル決定選択方法およ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
JP2006015329 2006-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9939A CN101009939A (zh) 2007-08-01
CN101009939B true CN101009939B (zh) 2010-10-06

Family

ID=38009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810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9939B (zh) 2006-01-24 2007-01-24 无线信道确定/选择方法及接入点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860055B2 (zh)
EP (1) EP1811721B1 (zh)
JP (1) JP4318050B2 (zh)
KR (1) KR101320535B1 (zh)
CN (1) CN101009939B (zh)
DE (1) DE602007012947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0177B2 (ja) * 2007-06-11 2012-10-31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送信装置および映像送信方法
JP4506846B2 (ja) * 2008-02-05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US8311275B1 (en) 2008-06-10 2012-11-13 Mindmancer AB Selective viewing of a scene
US20100177756A1 (en) * 2009-01-14 2010-07-1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ssoci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ing multiple channels
PL2721819T3 (pl) 2011-06-16 2024-02-19 Ge Video Compression, Llc Kodowanie entropijne obsługujące przełączanie trybów
UA114674C2 (uk) 2011-07-15 2017-07-10 ДЖ.І. ВІДІЕУ КЕМПРЕШН, ЛЛСі Ініціалізація контексту в ентропійному кодуванні
WO2013101901A1 (en) 2011-12-29 2013-07-04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Space-optimized visualization catheter having a camera train holder in a catheter with off-centered lumens
JP5966455B2 (ja) * 2012-03-08 2016-08-10 ヤマハ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7317A1 (en) * 1997-10-14 1999-05-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in a multiple a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6732163B1 (en) * 2000-01-05 2004-05-0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for selecting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1257092B1 (en) * 2001-05-08 2005-01-05 Agere Systems Guardian Corporation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LAN with channel swapping between access points
CN1653838A (zh) * 2002-03-19 2005-08-10 M2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调制解调器中的动态信道选择
CN1679351A (zh) * 2002-08-29 2005-10-05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无线接入网中的自动信道选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0630A (en) * 1992-01-21 1994-01-1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JPH0793024B2 (ja) * 1993-06-11 1995-10-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憶素子用自動書込みシステム
JP2581438B2 (ja) 1994-03-18 1997-0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無線通信方法
JP3019149B2 (ja) * 1997-07-30 2000-03-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チャネル選択方式
US6728484B1 (en) * 1999-09-07 2004-04-27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hannel provisioning in optical WDM networks
US6408172B1 (en) * 1999-09-23 2002-06-18 Ericss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of low battery indicator for emergency calls
JP4654507B2 (ja) 2000-11-17 2011-03-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JP3744365B2 (ja) 2001-03-06 2006-02-08 Kddi株式会社 無線lan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周波数チャネル切替方法
JP4016260B2 (ja) 2002-09-03 2007-12-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lanシステムおよびベース装置
US7020438B2 (en) * 2003-01-09 2006-03-28 Nokia Corporation Selection of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597922A2 (en) * 2003-02-13 2005-11-23 Wavelink Corporation Channel, coding and power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040264413A1 (en) * 2003-06-26 2004-12-30 Oren Kaidar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canning
US8180275B2 (en) * 2003-07-24 2012-05-15 Sirius Xm Radio Inc. Computer based multi-channel radio system and user interface
WO2005011200A1 (ja) * 2003-07-29 2005-02-03 Sony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396416B2 (ja) * 2003-10-24 2010-0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5142777A (ja) 2003-11-06 2005-06-02 Yamaha Corp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制御方法、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050107107A1 (en) * 2003-11-19 2005-05-19 Reza Shahidi Dynamic voice over data priorit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016684B2 (en) * 2003-12-01 2006-03-2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ccess point startup and initial channel selection processes
US20050245269A1 (en) * 2004-04-30 2005-11-03 Intel Corporation Channel scan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GB2414896A (en) 2004-06-01 2005-12-07 Toshiba Res Europ Ltd WLAN load balancing
KR101263016B1 (ko) * 2004-07-23 2013-05-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역 이동통신망과 무선 근거리통신망의 연동시스템을위한 핫스팟 검출과 핸드오버 결정 방법
US7633901B2 (en) * 2005-06-23 2009-12-15 Autocell Laboratories, Inc. Co-channel conges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792025B2 (en) * 2005-10-11 2010-09-07 Alcatel Lucent Multi-service session admission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7317A1 (en) * 1997-10-14 1999-05-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in a multiple acess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6732163B1 (en) * 2000-01-05 2004-05-04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for selecting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1257092B1 (en) * 2001-05-08 2005-01-05 Agere Systems Guardian Corporation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LAN with channel swapping between access points
CN1653838A (zh) * 2002-03-19 2005-08-10 M2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调制解调器中的动态信道选择
CN1679351A (zh) * 2002-08-29 2005-10-05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无线接入网中的自动信道选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P 1257092 B1,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77769A (ko) 2007-07-27
US20070171863A1 (en) 2007-07-26
US7860055B2 (en) 2010-12-28
EP1811721B1 (en) 2011-03-09
JP4318050B2 (ja) 2009-08-19
DE602007012947D1 (de) 2011-04-21
EP1811721A1 (en) 2007-07-25
CN101009939A (zh) 2007-08-01
JP2007201622A (ja) 2007-08-09
KR101320535B1 (ko) 201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9939B (zh) 无线信道确定/选择方法及接入点设备
US6370369B1 (en)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employing omni-directional and directional antennas
US10862518B1 (en) Radio frequency decibel scaled wireless interference detector
US8774024B2 (en) Achieving greater test efficiencies using ACK signal suppression
CN100505940C (zh) 基站设备和无线通信信道切换方法与切换程序
US20060082489A1 (en) Radar presence alert for WLAN
US823390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ynamically select a frequency between basic service sets in a same channel
CN101471877B (zh) 异构网络间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8588101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ducing the average time needed for a communication unit to connect to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060036B2 (en) Wireless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with an access point
CN100405769C (zh) 接入点
JP2007081811A5 (zh)
CN108307372A (zh) 一种多路综合处理的短波应急通信系统及方法
US850401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broadcast services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02316508B (zh) 信息发送和获取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374417A (zh) 天线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5210404B (zh) 一种建立协作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65034A (zh) 基于多种无线网络的智能选网系统及方法
US20160044580A1 (en) Overlapping channel scans
CN103686869A (zh) 频宽选择方法
US2008031610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Diversity Selection
KR100724992B1 (ko) 이종 통신 시스템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CN115173885A (zh) 通路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567838A (zh) 一种无线通信电路的控制方法和无线通信电路
CN115486116A (zh) 终端配置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1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