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8298B - 门锁装置以及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以及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8298B
CN101008298B CN2007100007570A CN200710000757A CN101008298B CN 101008298 B CN101008298 B CN 101008298B CN 2007100007570 A CN2007100007570 A CN 2007100007570A CN 200710000757 A CN200710000757 A CN 200710000757A CN 101008298 B CN101008298 B CN 101008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rotation
axis
base plat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07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8298A (zh
Inventor
吉桑正胜
多贺隆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08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8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08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82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8Mounting of individual lock elements in the lock, e.g. le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0004Lock assembling or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S292/23Vehicle door lat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组装操作性的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的棘爪旋转轴(26)包括:在具有止脱凸缘部(261)的基端侧可旋转地支撑棘爪杆(27)的第一台阶部(262);以及在该第一台阶部(262)的顶端侧,可以容纳底板(1)的厚度的第二台阶部(263),将棘爪杆(27)插套在第一台阶部(262)上,并将底板(1)插套在第二台阶部(263)上,在该状态下,将第二台阶部(263)相对于底板(1)进行铆固。其结果是,通过预先将棘爪旋转轴(26)安装在底板(1)上,可以提高组装操作性。

Description

门锁装置以及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的门锁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门锁装置,通常从收容部的开口部收容棘轮(Ratch)与棘爪(Ratchet),并将收容部夹持在封闭该收容部的开口部的盖体与底座之间,再穿过作为棘轮与棘爪的轴的各轴之后进行铆固。另外,在棘爪的轴上设有棘爪杆,该棘爪杆卡合在棘爪上并随棘爪一起转动。该棘爪杆配置在底座的外侧。
一直以来,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在棘爪轴的中间部分设有凸缘部。将轴的两端从盖体侧与底座侧的两侧进行铆固。由此,来抑制棘爪与棘爪杆(在专利文献1中是制动板)的轴向游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056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门锁装置由于将棘爪轴的两端进行铆固,所以要将该装置翻转着进行组装或者铆固,因此在组装的操作性方面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组装操作性的门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门锁装置,在一个面呈开口的收容部中收容有棘轮与棘爪,以在封闭所述收容部开口的盖板与接近收容部另一个面的底板之间夹持收容部的状态,贯穿支撑棘轮的棘轮旋转轴与支撑棘爪的棘爪旋转轴,并且,在底板的外侧的位置,将与棘爪一体转动的棘爪杆支撑在棘爪旋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旋转轴包括:在具有止脱凸缘部的基端侧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棘爪杆的第一台阶部;以及在该第一台阶部的顶端侧,可以容纳所述底板厚度的第二台阶部,将棘爪杆插套在所述第一台阶部上,并将底板插套在所述第二台阶部上,在该状态下,将所述第二台阶部相对于底板进行铆固。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是,在一个面呈开口的收容部中收容有棘轮与棘爪,以在封闭所述收容部开口的盖板与接近收容部另一个面的底板之间夹持收容部的状态,贯穿支撑棘轮的棘轮旋转轴与支撑棘爪的棘爪旋转轴,并且,在底板的外侧的位置,将与棘爪一体转动的棘爪杆支撑在棘爪旋转轴上,所述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可旋转地插套了所述棘爪杆的棘爪旋转轴上插套底板,并将该棘爪旋转轴相对于底板进行铆固,另一方面将所述底板插套在与所述棘爪旋转轴相同方向的棘轮旋转轴上的工序;以及以靠近所述底板的状态,将收容部插套在棘爪旋转轴以及棘轮旋转轴上,在各旋转轴上插套了棘轮与棘爪之后,从封闭所述收容部的开口的盖板外侧,对各旋转轴的顶端进行铆固的工序。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通过预先将棘爪旋转轴安装在底板上,可以抑制棘爪杆的轴向游移,并且可以提高组装操作性。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组装方法,由于从同一方向对棘爪旋转轴和棘轮旋转轴进行铆固,所以可以抑制棘爪杆的轴向游移,并可以提高组装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门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右视图。
图5为表示棘轮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棘轮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棘轮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棘轮机构的解除操作的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表示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的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10为表示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的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11为从正面观察的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为从背面观察的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底板的立体图。
图14为锁定杆的立体图。
图15为锁定杆的立体图。
图16为钥匙操作杆的立体图。
图17为联杆的立体图。
图18为联杆的立体图。
图19为表示棘爪旋转轴的组装的剖面图。
图20为表示锁定杆与钥匙操作杆的组装的主视图。
图21为表示锁定杆与钥匙操作杆组装的后视图。
图22为表示底板与传动机构的组装的侧视图。
图23为表示底板与传动机构的组装的侧视图。
图24为表示底板与传动机构的组装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    底板
11   基板
111  棘轮轴支承孔
112  棘爪轴支承孔
113  锁定杆轴支承孔
113a 插穿孔部
113b 轴支承孔部
114  转动限制孔
12   侧板
121  插入片
121a 第一插入片
121b 第二插入片
122  螺纹孔
21   棘轮主体
21a  开口
211  水平切槽
212  支承轴
22   棘轮
221  啮合槽
222  弯钩部
223  卡止部
23   棘爪
231  卡合部
232  作用部
24   盖板
241  水平切槽
25  棘轮旋转轴
25   1止脱凸缘部
252  第一台阶部
253  第二台阶部
26   棘爪旋转轴
261  止脱凸缘部
262  第一台阶部
263  第二台阶部
264  第三台阶部
27   棘爪杆
271  连接端部
272  作用端部
273  按压端部
274  轴支承孔
31   开启操作杆
311  一侧开启作用端部
311a 轴孔
312  另一侧开启作用端部
32   联杆
321  第一连接轴
321a 卡止突起
322  第二连接轴
322a 卡止突起
322b 卡止爪
323  操作部
324  长孔
33   内侧把手操作杆
33a  轴支承孔
331  连接端部
332  抵接端部
34   开启操作杆弹簧
35   开启杆
351  长孔
36   操作杆旋转轴
361  安装螺钉
41   锁定杆
411  锁定杆旋转轴
411a 棒状部
411b 法兰盘部
411c 轴孔
412  卡合孔
413  卡合片
414  切槽
415  轴支撑部
416  限制突部
42   钥匙操作杆
421  钥匙操作杆旋转轴
421a 棒状部
421b 法兰盘部
421c 轴孔
422  卡合片
423  突片
51   传动机构
511 锁定操作杆
512  钥匙操作检测杆
513  插穿孔
514  沟槽部
A    铆接工具
S    撞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实施例的门锁装置,例如相对于车辆使车门保持在关闭的状态,并进一步将车门的关闭状态锁定。
图1为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后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左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右视图。
本实施例所例举的门锁装置是在配置于汽车的右前座位处的前方铰链的门上设置的。如图1至图4所示,门锁装置的棘轮机构与锁定机构以底板1为基部进行设置。底板1通过将金属板弯折和穿孔而形成,由与前侧(车辆主体的前侧)相面对的基板11以及侧板12构成,该侧板12从该基板11的侧部向正面侧突出地大致弯折成直角,使主剖面大致呈L状。
如图2至图4所示,棘轮机构具有由合成树脂成型的棘轮主体(收容部)21。如图2所示,棘轮主体21在背面(一个面)具有开口21a,从该开口21a收容棘轮22与棘爪23,再利用盖板24将开口21a封闭。另外,棘轮主体21在大致中央的位置具有朝向车辆室内一侧并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切槽211。并且棘轮主体21的正面(另一个面)安装在底板1的基板11上。另外,盖板24与棘轮主体21同样具有水平切槽241。
棘轮22以及棘爪23与现有的产品同样,是用于啮合支撑设置于汽车的车辆主体侧的撞针S(参照图5至图7)的。
如图5至图7所示,棘轮22借助棘轮旋转轴25可旋转地设置在比棘轮主体21的水平切槽211更上方的位置,该棘轮旋转轴25沿着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该棘轮22具有啮合槽221、弯钩部222以及卡止部223。
啮合槽221是从棘轮22的外周面朝向棘轮旋转轴25而形成的,形成为可以收容撞针S的宽度。
在以棘轮旋转轴25为中心使棘轮22转动,而使啮合槽221朝向下方开口的情况下,弯钩部222是位于比该啮合槽221更靠近室内一侧的部分。如图7所示,当使棘轮22逆时针转动时,该弯钩部222停止于横跨棘轮主体21的水平切槽211的位置(完全锁定位置)。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使棘轮22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弯钩部222停止于可使水平切槽211开放的位置(开放位置)。
在以棘轮旋转轴25为中心使棘轮22转动,而使啮合槽221朝向下方开口时,卡止部223是位于比该啮合槽221更靠近室外一侧的部分。如图5所示,在使棘轮22顺时针转动时,该卡止部223横跨水平切槽211,并且,朝向该水平切槽211的内侧(室外一侧),并以逐渐向上方倾斜的状态停止。另外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是在棘轮22与棘轮主体21之间设置有始终对棘轮22施力使其朝向图5至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棘轮弹簧。
棘爪23借助沿着车辆主体的前后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棘爪旋转轴26,可转动地设置在位于比棘轮主体21的水平切槽211更下方、且比棘轮旋转轴25更室内一侧的位置。其具有卡合部231以及作用部232。
卡合部231从棘爪旋转轴26朝向室外一侧沿直径向外延伸。当棘轮23沿图5至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该卡合部231借助其端面可以与棘轮22的弯钩部222以及卡止部223相卡合。
作用部232从棘爪旋转轴26朝向室内一侧沿直径向外延伸,该作用部232与棘爪杆27连接。棘爪杆27设置于底板1的基板11的前侧(车辆主体的前侧),绕着棘爪旋转轴26的轴心转动。即,棘爪23与棘爪杆27相互成一体地绕着棘爪旋转轴26转动。另外,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是在棘爪23与棘轮主体21之间设置有始终对棘轮23施力使其朝向图5至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棘爪弹簧。
具有上所述结构的棘轮机构,如图5所示,在车门相对于车辆主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棘轮22配置在开放位置。从该状态开始执行关闭车门动作时,设置于车辆主体侧的撞针抵接在棘轮22的卡止部223上。其结果是,棘轮22抵抗棘轮弹簧的(未图示)的弹力逆时针转动。其间,棘爪23的卡合部231的端面通过棘爪弹簧(未图示)的弹力与棘轮22的外周面形成滑动接触,棘爪23对应该棘轮22的外周面的形状,绕着棘爪旋转轴26的轴心进行相应的转动。
从上述状态进一步将车门关闭时,由于撞针S相对于水平切槽211的进入量逐渐增大,所以被撞针S推压的棘轮22进一步沿逆时针转动。亦即,如图6所示,棘轮22的啮合槽221到达棘爪23的卡合部231。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棘轮22的卡止部223抵接在棘爪23的卡合部231的端面上,所以可以抵抗棘轮弹簧(未图示)的弹性恢复力,阻止该棘轮22的顺时针转动。并且,由于棘轮22的弯钩部222被配置成横跨水平切槽211的形式,所以通过该弯钩部222可以阻止撞针S向脱离水平切槽211的方向移动,即相对于车辆主体可以阻止车门被打开(半锁定状态)。
接着,从半锁定状态进一步关闭车门时,利用进入水平切槽211的撞针S,借助卡止部223使棘轮22进一步逆时针转动。亦即,如图7所示,撞针S进入到水平切槽211中。其间,通过棘轮22的弯钩部222抵接在卡合部231上,棘爪23抵抗棘爪弹簧(未图示)的弹性力顺时针转动,在棘轮22的弯钩部222通过后,利用棘爪弹簧(未图示)的弹性恢复力,棘爪23立即逆时针转动。其结果是,如图7所示,由于棘轮22的弯钩部222抵接在棘爪23的卡合部231的端面上,所以可以抵抗棘轮弹簧(未图示)的弹性恢复力,而阻止该棘轮22的顺时针转动。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棘轮22的弯钩部222被配置成横跨水平切槽211,所以利用该弯钩部222可以阻止撞针S向离开水平切槽211的内侧(室外侧)的方向移动,结果是,车门可以维持相对于车辆主体关闭的状态(完全锁定状态)。
再有,从上述完全锁定状态,抵抗棘爪弹簧(未图示)的弹力,使棘爪23的作用部232或者棘爪杆27绕着棘爪旋转轴26的轴心顺时针转动。由此,解除棘轮22的弯钩部222与棘爪23的卡合部231的抵接卡合状态,棘轮22由于棘轮弹簧(未图示)的弹性恢复力而顺时针转动。结果是,如图5所示,水平切槽211被开放,撞针S向离开水平切槽211的方向移动,从而相对于车辆主体可以使车门打开。
另外,如图1所示,棘爪杆27借助棘爪旋转轴26,以棘爪旋转轴26为轴心可以转动地设置在底板1的基板11的正面侧,并且具有与棘爪23的作用部232连接的连接端部271以及与解除构件关联的作用端部272和按压端部273,它们均向棘爪旋转轴26的直径外的方向延伸。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底板1的基板11的前侧(车辆主体的前侧)设置有解除构件。
解除构件使上述的棘爪杆27沿图5至图7中的顺时针转动,来解除棘轮机构的完全锁定状态或者半锁定状态,从而相对于车辆主体可以打开车门,如图1以及图3所示,解除构件具有开启操作杆31,联杆32以及内侧把手操作杆33。
如图1所示,开启操作杆31设置在底板1的基板11的正面侧的上方。开启操作杆31被设置成,借助棘轮旋转轴25可以进行相对于基板11的转动。在棘轮旋转轴25上卷装有开启操作杆弹簧34。开启操作杆弹簧34的一端卡合在底板1一侧,另一端卡合在开启操作杆31一侧。由此,开启操作杆弹簧34总是向顺时针方向对开启操作杆31施力。
开启操作杆31有金属板构成,具有位于一侧的开启作用端部311以及位于另一侧的开启作用端部312。一侧的开启作用端部311向图1中的左方延伸。该一侧的开启作用端部311参与配置于车门外侧(车辆室外侧)的作为门把手的外侧把手(未图示)的开启操作。另一侧的开启作用端部312位于图1中的右方,向底板1的侧板12的方向延伸。该另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2参与配置于车门的内侧(车辆室内一侧)的作为门把手的内侧把手(未图示)的开启操作。另外,被开启操作杆弹簧34施力的开启操作杆31,在另一侧的开启作用端部312抵接在固定于底板1一侧的构成部(本实施例中为棘轮主体21的一部分)上的状态下,其转动受到限制。
联杆32由合成树脂构成,在图1中,在底板1的基板11的左侧,从上方到下方呈细长状延伸。联杆32的上端部与开启操作杆31的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1连接。具体地说,在联杆32上端部的正面(一个面)上设有第一连接轴321。联杆32借助第一连接轴321,以轴支撑的状态与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1连接。另外,如图3所示,在联杆32上端部的背面(另一个面)设有第二连接轴322。联杆32借助第二连接轴322可滑动地卡合在与外侧把手(未图示)相连接的开启杆35的长孔351中。如图1所示,在联杆32的右侧部,操作部323向侧方延伸。该操作部323与棘爪杆27的作用端部272以及按压端部273相关联。另外,在联杆32的下端部设有弧状的长孔324。该长孔324卡合在后述的锁定机构一侧。
内侧把手操作杆33由金属板构成,如图3所示,其设置成可绕着配置于底板1的侧板12上的操作杆旋转轴36的轴心自由转动,其具有连接端部331以及抵接端部332。连接端部331在图3中向上方延伸,借助未图示的缆绳与外侧把手(未图示)相连接。抵接端部332向图1所示的开启操作杆31的另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2延伸,当内侧把手操作杆33沿图3中的顺时针转动时,其抵接在另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2上,使开启操作杆31沿图1中的逆时针转动。
如上述构成的解除构件在锁定机构处于图6所示的半锁定状态或者图7所示的完全锁定状态时,在操作外侧把手将开启杆35向图1中的下方按压的情况下,或者操作内侧把手使内侧把手操作杆33沿图3中的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开启操作杆31抵抗开启操作杆弹簧的弹力逆时针转动。这样,使开启操作杆31逆时针转动时,联杆32沿着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1的转动轨迹向下方移动。联杆32的上端部通过第一连接轴321轴支撑在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1上,并且在被其下端部的长孔324引导的状态下,联杆32向下方平行移动。伴随着该移动,联杆32的操作部323抵接在棘爪杆27的作用端部272上,并且使该棘爪杆27以棘爪旋转轴26为中心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棘爪杆27以及棘爪23一体地转动,如图5所示,可以解除锁定机构的棘轮22的弯钩部222与棘爪23的卡合部231的抵接卡合状态,相对于车辆主体可以打开车门。
另外,在对外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向图1中的下方按压开启杆35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开启操作杆31逆时针转动(在图8中开启杆35不动作),但是,此时开启操作杆31的另一侧的开启作用端部312以离开内侧把手操作杆33的抵接端部332的方式进行移动。从而,防止外侧把手的打开操作影响到内侧把手一侧。另外,在对内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使内侧把手操作杆33沿图3中的顺时针转动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开启操作杆31逆时针转动,但是,此时通过设置于开启杆35上的长孔351,开启操作杆31的转动不传递到开启杆35上。从而,防止内侧把手的打开操作影响到外侧把手一侧。
锁定机构使上述解除构件的作用不能传递到棘爪杆27上,可以使棘轮机构的完全锁定状态锁止(维持),如图1所示,其具有锁定杆41与钥匙操作杆42。
锁定杆41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1所示,其设置在底板1的基板11的下方。锁定杆41具有锁定杆旋转轴411,并使该锁定杆旋转轴411可旋转地支撑在基板11上。锁定杆41大致呈L形状,其一端向图1中的右方延伸,另一端向大致上方延伸。并且,在锁定杆41的一端上设有卡合孔412,锁定操作杆511插穿卡合在该卡合孔412中。如图4所示,该锁定操作杆511设置在固定于底板1的侧板12上的传动机构51上,并且,与设置于车门内侧(车辆室内侧)的锁定操作部(未图示)相连接。如图1所示,在锁定杆41的另一端上设有卡合片413。该卡合片413插穿卡合在设置于解除构件的联杆32上的长孔324中。另外,虽然图中没有表示,但是锁定杆41在以锁定杆旋转轴411为轴心沿图1中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利用弹簧施力以维持其转动后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弹簧,使用始终对棘爪23(以及棘爪杆27)的转动方向施力的未图示的棘爪弹簧。
钥匙操作杆42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1所示,其以与锁定杆41重叠的状态设置在底板1的基板11的下方。钥匙操作杆42具有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并使该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可旋转地支撑在锁定杆41上。另外,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被配置成与锁定杆旋转轴411在同一轴心上。钥匙操作杆42在向图1中的左方延伸的一端上连接有钥匙棒(未图示),该钥匙棒与设置于车门外侧(车辆室外侧)未图示的钥匙芯体相连接。如图3所示,钥匙操作杆42在其设置于向图1中的右方延伸的另一端的卡合片422上,连接着钥匙操作检测杆512,该钥匙操作检测杆512设置在传动机构51上。并且在钥匙芯体(未图示)上,用于插入钥匙的钥匙孔始终朝向规定的方向(中立位置)。与之相连接后,钥匙操作杆42被限制在图1所示的规定的转动位置上。
另外,如图1所示,在锁定杆41上沿着锁定杆旋转轴411的轴的周围设有切槽414。另一方面,在钥匙操作杆42上设有与切槽414卡合的突片423。并且突片423对切槽414的卡合在各杆41、42的转动方向上具有规定的游隙。
上述结构的锁定机构,在车门相对于车辆主体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如图7所示棘轮机构处于完全锁定状态时,从车门的内侧(车辆室内侧)通过锁定操作部(未图示)的操作或者传动机构51,如图9所示使锁定杆41以锁定杆旋转轴411为轴心顺时针转动,在这种情况下,联杆32沿着卡合片413的转动轨迹进行转动。联杆32的上端部通过第一连接轴321轴支撑在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1上,并且,锁定杆41的卡合片413卡合在其下端部的长孔324中,在这种状态下,如图9所示,联杆32以第一连接轴321为轴心逆时针转动。在联杆32逆时针转动时,联杆32的操作部323向右方移动。在这种状态下,使如上述的解除构件操作时,如图10所示,联杆32平行移动,但是,操作部323不抵接棘爪杆27的作用端部272,也不解除棘轮22的弯钩部222与棘爪23的卡合部231的抵接卡合状态。其结果是,车门相对于车辆主体保持关闭状态,可以将车辆锁上(锁定状态)。另外,即使在从车门的外侧(车辆室外侧)通过钥匙使钥匙操作杆42以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为轴心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由于锁定杆41以锁定杆旋转轴411为轴心顺时针转动,所以可以完成上述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锁定状态下,从门的内侧(车辆室内侧)通过锁定操作部的操作或者传动机构51,使锁定杆41以锁定杆旋转轴411为轴心逆时针转动,在这种情况下,联杆32顺着卡合片413的转动轨迹进行转动。联杆32的上端部通过第一连接轴321轴支撑在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1上,并且,锁定杆41的卡合片413卡合在联杆32的下端部的长孔324中,在该状态下,如图1所示,联杆32以第一连接轴321为轴心顺时针转动。在联杆32顺时针转动时,联杆32的操作部323向左方移动。在这种状态下,当使如上所述的解除构件动作时,如图8所示,平行移动的联杆32的操作部323抵接在棘爪杆27的作用端部272上,解除棘轮22的弯钩部222与棘爪23的卡合部231的抵接卡合状态,使车门可以相对于车辆主体进行打开的动作(非锁定状态)。另外,即使通过钥匙从车门的外侧(车辆室外侧)使钥匙操作杆42以图1所示的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为轴心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由于联动地使锁定杆41以锁定杆旋转轴411为轴心逆时针转动,所以可以实现上述非锁定状态。
但是,本实施例中的门锁装置,车门相对于车辆主体处于打开状态,如图5所示,在棘轮22配置于开放位置的状态下,通过锁定操作部的操作,使锁定机构变成锁定状态(参照图9)。这里,联杆32的操作部323向右方移动,与棘爪杆27的按压端部273相面对。从该状态将车门关闭时,抵接在撞针S上的棘轮22朝向图9表示的完全锁定状态顺时针转动。因此,棘爪23的的卡合部231的端面滑动抵接在棘轮22的外周面上,沿着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棘爪杆27也同样逆时针转动。这样,棘爪杆27的按压端部273将联杆32的操作部323向左方推压,所以在使联杆32逆时针转动的同时,使锁定杆41逆时针转动,从而锁定机构返回非锁定状态。即,即使在将钥匙放置于车辆室内的状态下通过锁定操作部的操作使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通过车门的关闭动作,也会使锁定机构返回非锁定状态,因此,可以防止将钥匙锁进车辆室内的情况(自动取消机构)。另一方面,车门相对于车辆主体处于打开状态,通过锁定操作部的操作使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参照图9),如果对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进行打开操作使解除构件动作时,则联杆32如图10所示进行平行移动,操作部323离开棘爪杆27的按压端部273。从这种状态将车门关闭时,由于棘爪杆27的按压端部273不抵接联杆32的操作部323,所以可以保持锁定状态使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无钥匙机构)。
另外,使锁定杆41以锁定杆旋转轴411为轴心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时,由于锁定杆41的切槽414与钥匙操作杆42的突片423的卡合具有游隙,所以钥匙操作杆42不与锁定杆41一起转动。其结果是,从车门的内侧(车辆室内侧)通过锁定操作部的操作或者传动机构51使锁定杆41以锁定杆旋转轴411为轴心转动时,可防止钥匙芯体(未图示)的钥匙孔朝向发生变化。
下面,对上述门锁装置的组装进行说明。图11是从正面观察的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从后面观察的图1所示的门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底板的立体图,图14以及图15是锁定杆的立体图,图16是钥匙操作杆的立体图,图17以及图18是联杆的立体图,图19是棘爪旋转轴的组装的剖面图,图20是锁定杆与钥匙操作杆组装的主视图,图21是锁定杆与底板组装的后视图,图22至图24是底板与传动机构组装的侧视图。
在这里,对与门锁装置的组装有关的主要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棘轮旋转轴25在具有止脱凸缘部251的基端侧,设有第一台阶部252,该第一台阶部252可以容纳开启操作杆31的厚度,并可转动地支撑该开启操作杆31。棘轮旋转轴25在第一台阶部252的顶端侧具有第二台阶部253,该第二台阶部253可以容纳底板1、棘轮主体21以及盖板24相叠加的厚度,并且在棘轮主体21以及盖板24之间可转动地支撑着棘轮22。
如图11所示,棘爪旋转轴26在具有止脱凸缘部261的基端侧具有第一台阶部262,该第一台阶部262可以容纳棘爪杆27的厚度,并可转动地支撑着该棘爪杆27。棘爪旋转轴26在第一台阶部262的顶端侧具有第二台阶部263,该第二台阶部263可以容纳底板1的厚度,进一步地,棘爪旋转轴26在第二台阶部263的顶端侧具有第三台阶部264,该第三台阶部264可以容纳棘轮主体21以及盖板24相叠加的厚度,并且在棘轮主体21以及盖板24之间可转动地支撑着棘爪23。
如图13所示,底板1在基板11上具有插穿棘轮旋转轴25的棘轮轴支承孔111,以及插穿棘爪旋转轴26的棘爪轴支承孔112。并且,底板1在基板11上还具有可旋转地支撑着锁定杆41的锁定杆轴支承孔113,锁定杆轴支承孔113用于可旋转地支撑着锁定杆41的锁定杆旋转轴411。锁定杆轴支承孔113具有:插穿孔部113a,其用于插穿锁定杆旋转轴411;以及轴支承孔部113b,其与该插穿孔部114a连设,并形成为内径比插穿孔部113a的小,其用于可旋转地支撑着锁定杆旋转轴411。另外,底板1在基板11上在锁定杆轴支承孔113的附近具有与锁定杆41相关联的转动限制孔114。
另外,如图13所示,底板1在侧板12上具有用于安装传动机构51的插入片121。该插入片121具有:第一插入片121a,其从侧板12的端部边缘以大致与基板11平行的方式向基板11侧弯折;以及一对第二插入片121b,其从该第一插入片121的顶端,以大致与基板11平行的方式进一步向基板11侧延伸。并且,底板1在侧板12上还具有螺纹孔122,其用于安装传动机构51以及内侧把手操作杆33。该螺纹孔122以如下方式形成,即,使构成后述的联接部件的安装螺钉361从与插入片121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螺合。
如图14所示,锁定杆41在与面对底板1的背面一侧具有锁定杆旋转轴411。锁定杆旋转轴411在与锁定杆41成一体地延伸的圆柱状的棒状部411a的顶端,具有向该棒状部411a的直径外方向突出的法兰盘部411b。并且,锁定杆旋转轴411还具有沿着棒状部411a的中心(轴心)贯穿的轴孔411c。另外,锁定杆旋转轴411的法兰盘部411b形成有可插穿底板1上的锁定杆轴支承孔113的插穿孔部113a的外径,锁定杆旋转轴411的棒状部411a形成有可旋转地卡合在锁定杆轴支承孔113的轴支承孔部113b中的外径。
再有,如图15所示,锁定杆41在面对钥匙操作杆42的正面一侧具有轴支撑部415。该轴支撑部415用于在与本身的锁定杆旋转轴411相同的轴心上可以旋转地支撑着钥匙操作杆42的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轴支撑部415是以锁定杆旋转轴411的轴心为中心一体地配置在锁定杆41上的钩状体,其由沿着锁定杆旋转轴411的轴心方向延伸的支撑片415a和从该支撑片415a的上端朝向轴心方向延伸的卡止片415b构成。并且,轴支撑部415以只向与轴心垂直的规定方向开放的状态,以锁定杆旋转轴411的轴心为中心配置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为3个)。另外,轴支撑部415只要是只向与轴心垂直的规定方向开放的状态,也可以以锁定杆旋转轴411为中心,连续进行设置。
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锁定杆41具有向背面一侧延伸的限制突部416。
如图16所示,钥匙操作杆42在面对锁定杆41的背面一侧具有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在与钥匙操作杆42成一体地延伸的圆柱状的棒状部421a的顶端具有向该棒状部421a的直径外方向突出的法兰盘部421b。并且,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还具有沿着棒状部421a的中心(轴心)贯穿的轴孔421c。该轴孔421c具有与设于锁定杆41上的轴孔411c相同的内径。另外,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的法兰盘部421b形成有可旋转地卡合在锁定杆41上的轴支撑部415的支撑片415a上的外径,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的棒状部421a形成有可旋转地卡合在轴支撑部415的卡止片415b上的外径。
如图17所示,联杆32在其上端部的正面(一个面)设有第一连接轴321,联杆32借助第一连接轴321以轴支撑的状态与开启操作杆31的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1相连接。另外,在第一连接轴321的顶端设有一对卡止突起321a,该一对卡止突起321a与该第一连接轴321的轴垂直,并且方向相反地向直径外方向延伸。与此相对,在开启操作杆31的一侧作用端部311上设有可插穿包含卡止突起321a的第一连接轴321的形状的轴孔311a(参照图11以及图12)。即,在连接开启操作杆31与联杆32时,将第一连接轴321插入轴孔311a,再通过使第一连接轴321绕中心相对地旋转,使卡止突起321a与轴孔311a的圆周边缘相卡合。
如图18所示,联杆32在其上端部的背面(另一个面)上设有与第一连接轴321同轴的第二连接轴322。联杆32借助第二连接轴322可滑动地卡合在与外侧把手(未图示)相连接的开启杆35的长孔351中。另外,在第二连接轴322的顶端设有一对卡止突起322a,该一对卡止突起322a与该第二连接轴322的轴垂直,并且方向相反地向直径外方向延伸。再有,在第二连接轴322的侧部设有卡止爪322b,即,在连接开启杆35与联杆32时,将第二连接轴322插入长孔351中,通过使第二连接轴322绕中心相对地旋转,使卡止突起322a与长孔351的圆周边缘相卡合。并且,在将第二连接轴插入长孔351中时,卡止爪322b成为暂时止脱部件。
在这里,对门锁装置的组装进行说明。门锁装置的组装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从朝向上方的棘轮旋转轴25以及棘爪旋转轴26的顶端侧插入各个部件,并将该顶端部铆固。具体地说,就是将棘轮旋转轴25以及棘爪旋转轴26的基端适当固定,再将各个部件插入其上。
首先,如图19(a)所示,在棘爪旋转轴26的第一台阶部262上插套棘爪杆27的轴支承孔274之后,在第二台阶部263上插套底板1的棘爪轴支承孔112。此时,第二台阶部263处于从底板1的表面突出的状态。接着,如图19(b)所示,利用从棘爪旋转轴26的顶端一侧覆盖的铆接工具A,对棘爪旋转轴26的第二台阶部263与底板1进行铆固。另一方面,在棘轮轴25的第一台阶部252上插套开启操作杆31,并插套底板1的棘轮轴支承孔111。
接着,在棘轮旋转轴25的第二台阶部253以及棘爪旋转轴26的第三台阶部264上插套棘轮主体21,并使其开口21a朝向上方。并且,将棘轮22插套在棘轮旋转轴25的第二台阶部253上,同时将棘爪23插套在棘爪旋转轴26的第三台阶部264上,并将棘轮22与棘爪23收容在棘轮主体21中。进一步地,将棘爪23的作用部232与棘爪杆27的连接端部271相连接。另外,在将棘轮22与棘爪23收容在棘轮主体21中时,使未图示的棘轮弹簧与棘爪弹簧分别卡合在棘轮22以及棘爪23上并收容在棘轮主体21中。
然后,利用盖板24封住棘轮主体21的开口21a,并将从该盖板24延伸的棘轮旋转轴25以及棘爪旋转轴26的顶端铆固在盖板24上。
另外,在将棘轮主体21插套在棘轮旋转轴25以及棘爪旋转轴26上之前,预先将锁定杆41以及钥匙操作杆42安装在底板1上。此时,将锁定杆41以及钥匙操作杆42以预先相重叠的状态安装在底板1上。具体地说,如图20(a)以及图20(b)所示,使钥匙操作杆42的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的法兰盘部421b卡合在锁定杆41的轴支撑部415上。这样,在锁定杆41的轴孔411c与钥匙操作杆42的轴孔421c相重合的状态下,钥匙操作杆42以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为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锁定杆41上。
然后,要将如上述重叠的锁定杆41以及钥匙操作杆42安装在底板1上,如图21(a)至图21(c)所示(在这里省略钥匙操作杆42),在底板1的锁定杆轴支承孔113的插穿孔部113a中插入锁定杆41的锁定杆旋转轴411上的法兰盘部411b。在这种状态下,使锁定杆41向轴支承孔部113b一侧移动,将锁定杆旋转轴411的棒状部411a卡合在轴支承孔部113b中。在这里,将棘轮主体21插套在棘轮旋转轴25以及棘爪旋转轴26上,并将该棘轮主体21安装在底板1上。此时,将一体设置在棘轮主体21上的支承轴212(参照图11以及图12)插入锁定杆41的轴孔411c以及钥匙操作杆42的轴孔421c中。由此,锁定杆4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底板1上,并且,钥匙操作杆42被可旋转地支撑在锁定杆41上。
另外,联杆32在将开启杆35安装在第二连接轴322上的状态下,将第一连接轴321插入开启操作杆31的一侧开启作用端部311的轴孔311a中。进一步地,联杆32的长孔324与锁定杆41的卡合片413相卡合。
最后,将传动机构51安装在底板1上。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借助设置于底板1的侧板12上的插入片121以及螺纹孔122来安装传动机构51。如图22所示,在传动机构51上设有用于插穿安装螺钉361的插穿孔513;以及使插入片121的第一插入片121a与第二插入片121b插入卡合,并只容许它们沿着使安装螺钉361螺紧的方向移动并卡合的沟槽部514。在这里,安装螺钉361以阶梯型螺钉来构成,将其台阶部插穿在设于内侧把手操作杆33的轴支承孔33a中,并将成为内侧把手33支承轴的台阶部作为操作杆旋转轴36。并且,在将传动机构51安装在底板1上时,如图23所示,将传动机构51的沟槽部514插在底板1的插入片121上。接着,如图24所示,将插入内侧把手操作杆33的安装螺钉361螺合在底板1的螺纹孔122中。在这里,插入片121上插套传动机构51的方向与螺紧安装螺钉361的方向为同一方向。
在上述的门锁装置上,作为将锁定杆41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板(规定的基部)1上的杆安装结构,包括:锁定杆旋转轴411,其在与锁定杆41成一体地延伸的棒状部411a的顶端具有向该棒状部411a的直径外方向突出的法兰盘部411b;轴支承孔(轴支承部)113,其设于底板1上,可移动地引导锁定杆旋转轴411向与其轴心垂直的规定方向移动,在该移动后位置上,与法兰盘部411b卡合,来限制锁定杆旋转轴411沿轴心方向的移动,并且可旋转地支撑锁定杆旋转轴411;以及支承轴(限制部件)212,其固定在底板1上,限制锁定杆旋转轴411向与轴心垂直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在旋转轴上不使用螺栓等,使锁定杆41的安装操作容易,并且可以具有充分的抵抗外力的安装强度。
进一步地,支承轴212插穿在沿着锁定杆旋转轴411的轴心设置于锁定杆41的轴孔411c中,成为与锁定杆轴支承孔113一起可旋转地支撑锁定杆旋转轴411的棒轴。其结果是,可以在使锁定杆旋转轴411旋转顺利地进行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另外,作为在使锁定杆(第一杆)41与钥匙操作杆(第二杆)42重叠的状态下,相对于底板1可独立旋转地进行安装的杆安装结构,包括:锁定杆旋转轴(第一轴)411,其在与锁定杆41成一体地延伸的棒状部411的顶端具有向该棒状部411a的直径外方向突出的法兰盘部411b;锁定杆轴支承孔(第一轴支承部)113,其设于底板1上,可移动地引导锁定杆旋转轴411向与其轴心垂直的规定方向移动,并在该移动后的位置上,与法兰盘部411b卡合,来限制锁定杆旋转轴411沿轴心方向的移动,并且可旋转地支撑锁定杆旋转轴411;钥匙操作杆旋转轴(第二旋转轴)421,其在与钥匙操作杆42成一体地延伸的棒状部421a的顶端具有向该棒状部421a的直径外方向突出的法兰盘部421b;轴支撑部(第二轴支承部)415,其设于钥匙操作杆41上,可移动地引导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向与其轴心垂直的规定方向移动,并在该移动后的位置上,与法兰盘部421b卡合,来限制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沿轴心方向的移动,并且在与锁定杆旋转轴411的同一轴心上可旋转地支撑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以及支承轴(限制部件)212,其固定在底板1上,限制锁定杆旋转轴411以及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向与轴心垂直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在旋转轴上不使用螺栓等,使锁定杆41与钥匙操作杆42的安装操作容易,并且可以具有充分的抵抗外力的安装强度。另外,这种情况下,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可以设在锁定杆41或者钥匙操作杆42的任何一方上,轴支撑部415可以设置在锁定杆41与钥匙操作杆42的任何另一方上。
接着,支承轴(限制部件)212插入沿着锁定杆旋转轴411的轴心设于锁定杆41上的轴孔411c以及沿着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的轴心设于钥匙操作杆42上的轴孔412c中,成为与锁定杆轴支承孔113以及轴支撑部415一起可旋转地支撑锁定杆旋转轴411与钥匙操作杆旋转轴421的棒轴。其结果是,可以将锁定杆41以及钥匙操作杆42安装成可顺利地旋转。
另外,将联杆32与开启操作杆31连接,再将与外侧把手连接的开启杆35连接在开启操作杆31上,使外侧把手的操作从开启操作杆31经由联杆32进行传递,由此来解除棘轮机构。作为这样的门锁装置,在联杆32上一体地设有:第一连接轴321,其使联杆32与开启操作杆31可摆动地卡合;以及第二连接轴322,其使开启杆35与联杆32可滑动地卡合。其结果是,对于开启操作杆31、联杆32以及开启杆35的连接,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再有,第一连接轴321设在联杆32的一个面上,第二连接轴322设在联杆32的另一个面上。其结果是,使开启操作杆31、联杆32以及开启杆35的连接部位集中到联杆32的表面区域的一个面与另一个面上,所以可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再有,将第一连接轴321与第二连接轴322配置在同轴上,其结果是,可以降低使外侧把手的操作从开启操作杆31经由联杆32的操作力的传递负荷。
再有,联杆32的第一连接轴321以及第二连接轴322由合成树脂成型而成。其结果是,可以降低开启操作杆31与开启杆35的滑动阻力,并且可以实现装置的轻量化。
另外,在一个面开口的棘轮主体(收容部)21中收容棘轮22与棘爪23,在封闭棘轮主体21的开口21a的盖板24与靠近棘轮主体21的另一个面的底板1之间夹持着棘轮主体21,在这种状态下,再贯穿支撑棘轮22的棘轮旋转轴25以及支撑棘爪23的棘爪旋转轴26,并且,在底板1外侧的位置,将与棘爪23一体地转动的棘爪杆27支撑在棘爪旋转轴26上,作为这样的门锁装置,其棘爪旋转轴26具有:第一台阶部262,其在具有止脱凸缘部261的基端侧,可旋转地支撑着棘爪杆27;以及第二台阶部263,其在第一台阶部262的顶端侧,并可以容纳底板1的厚度。将棘爪杆27插套在第一台阶部262上,并将底板1插套在第二台阶部263上,在这种状态下,将第二台阶部263铆固在底板1上。其结果是,通过预先将棘爪旋转轴26安装在底板1上,可以抑制棘爪杆27的轴向游移,并可提高组装的操作性。
另外,在一个面开口的棘轮主体21中收容有棘轮22与棘爪23,以在封闭棘轮主体21的开口21a的盖板24与靠近棘轮主体21的另一个面的底板1之间夹持着棘轮主体21的状态,贯穿支撑棘轮22的棘轮旋转轴25以及支撑棘爪23的棘爪旋转轴26,并且,在底板1外侧的位置,将与棘爪23一体地转动的棘爪杆27支撑在棘爪旋转轴26上,作为这种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包含有:在可旋转地插套了棘爪杆27的棘爪旋转轴26上插套底板1,并将该棘爪旋转轴26相对于底板1进行铆固,另外,在棘轮旋转轴25上与棘爪旋转轴26同方向地插套底板1的工序;以及以靠近底板1的状态,将棘轮主体21插套在棘爪旋转轴26以及棘轮旋转轴25上,并在各旋转轴25、26上插套了棘轮22与棘爪22之后,从封闭棘轮主体21的开口21a的盖板24的外侧对各旋转轴25、26的顶端进行铆固的工序。其结果是,由于将棘爪旋转轴26与棘轮旋转轴25从同方向进行铆固,所以可以抑制棘爪杆27的轴向游移,并可提高组装操作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只将棘爪旋转轴26预先安装在底板1上,但是也可以同样地将棘轮旋转轴25预先安装在底板1上。
另外,通过传动机构51的驱动使棘轮棘轮机构或锁定机构动作,作为这样结构的门锁装置,在安装棘轮机构的底板1上形成有插入片121,该插入片121插入传动机构51的沟槽部514,通过成为操作棘轮机构的内侧把手操作杆33的支承轴的安装螺钉361(联接部件)限制从插入片121上的脱离,并且将传动机构51固定在底板1上。其结果是,通过插入片121、沟槽部514以及安装螺钉361将传动机构51安装在底板1上,因此,可以提高传动机构51的安装操作性。另外,通过传动机构51的驱动,可以解除棘轮机构的棘轮22与棘爪23的啮合,或者进行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之间的动作切换。
进一步地,插入片121与沟槽部514只允许沿着安装螺钉361螺紧的方向移动,而将传动机构51插套在底板1上。其结果是,由于传动机构51对于底板1的插入方向与安装螺钉361的螺紧方向为同一方向,所以可以提高传动机构51的安装操作性。
再有,安装螺钉361具有一个可转动地支撑内侧把手操作杆33的台阶部。其结果是,可安装底板1、传动机构51以及内侧把手操作杆33三个部件,并在转动内侧把手操作杆33时,可抑制反冲或过关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联接部件采用了安装螺钉361,但也可以进行适当地变更。

Claims (2)

1.一种门锁装置,在一个面呈开口的收容部中收容有棘轮与棘爪,以在封闭所述收容部开口的盖板与靠近收容部的另一个面的底板之间夹持收容部的状态,贯穿用于支撑棘轮的棘轮旋转轴以及用于支撑棘爪的棘爪旋转轴,并且,在底板的外侧的位置,将与棘爪一体转动的棘爪杆支撑在棘爪旋转轴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爪旋转轴包括:被铆固在盖板的顶端;在具有止脱凸缘部的基端一侧,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棘爪杆的第一台阶部;以及在该第一台阶部的顶端一侧,用于容纳底板厚度的第二台阶部,将棘爪杆插套在所述第一台阶部上,并将底板插套在所述第二台阶部上,在该状态下,将所述第二台阶部相对于底板进行铆固。
2.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在一个面呈开口的收容部中收容有棘轮与棘爪,以在封闭所述收容部开口的盖板与靠近收容部的另一个面的底板之间夹持收容部的状态,贯穿支撑棘轮的棘轮旋转轴与支撑棘爪的棘爪旋转轴,并且,在底板的外侧的位置,将与棘爪一体转动的棘爪杆支撑在棘爪旋转轴上,所述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可旋转地插套有所述棘爪杆的棘爪旋转轴上插套底板,并从棘爪旋转轴的顶端一侧将该棘爪旋转轴相对于底板进行铆固,另一方面将所述底板插套在与所述棘爪旋转轴相同方向的棘轮旋转轴上的工序;以及
以附加了底板的状态,将收容部插套在棘爪旋转轴以及棘轮旋转轴上,在各旋转轴上插套了棘轮与棘爪之后,从封闭所述收容部开口的盖板的外侧,对各旋转轴的顶端进行铆固的工序。
CN2007100007570A 2006-01-25 2007-01-19 门锁装置以及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82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16644 2006-01-25
JP2006-016644 2006-01-25
JP2006016644A JP4845519B2 (ja) 2006-01-25 2006-01-25 ドア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ドアロック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8298A CN101008298A (zh) 2007-08-01
CN101008298B true CN101008298B (zh) 2012-11-14

Family

ID=3794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075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8298B (zh) 2006-01-25 2007-01-19 门锁装置以及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78846B2 (zh)
EP (1) EP1813745B1 (zh)
JP (1) JP4845519B2 (zh)
KR (1) KR100811807B1 (zh)
CN (1) CN1010082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7536B2 (ja) * 2008-09-25 2013-04-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オープンルーフ開閉装置
US8128151B2 (en) 2009-09-11 2012-03-06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engaging a drive rod in a door after an impact to the door
US8235451B2 (en) * 2009-11-16 2012-08-0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forming a drive rod in a door after an impact to the door
US8079631B2 (en) 2009-11-18 2011-12-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guiding a drive rod in a door after an impact to the door
CA2798465C (fr) * 2011-12-09 2015-06-30 Messier-Bugatti-Dowty Boitier d'accrochage a actionneur a came d'encombrement reduit
DE202012007326U1 (de) * 2012-07-31 2013-11-04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US9222288B2 (en) * 2012-09-01 2015-12-2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ntegrated hood latch keeper for a grill opening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JP6024023B2 (ja) 2013-04-25 2016-11-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326673B2 (ja) * 2013-12-27 2018-05-23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535919B2 (ja) * 2014-10-29 2019-07-03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の組立方法
MX2017006797A (es) * 2014-12-03 2018-01-18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Dispositivo de cerradura de puerta superior de vehiculo.
US11214989B2 (en) * 2015-10-02 2022-01-04 Kiekert Ag Motor vehicle lock
US20180073282A1 (en) * 2016-07-15 2018-03-15 Ansel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ock apparatus
JP2018080496A (ja) * 2016-11-16 2018-05-24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7620529B (zh) 2016-07-15 2020-12-15 株式会社安成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6627672B2 (ja) 2016-07-20 2020-01-08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6014019B (zh) * 2016-07-20 2018-02-02 皓月汽车安全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吸尾门锁
JP6627729B2 (ja) 2016-11-25 2020-01-08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627920B2 (ja) 2018-06-26 2020-01-08 株式会社アンセイ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10872919B (zh) * 2018-09-03 2023-03-10 开开特股份公司 汽车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3448A (en) 1975-08-13 1977-02-22 Shinji Okumura Cloth feed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US4358141A (en) * 1979-04-07 1982-11-09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Noise prevention device in an automobile locking apparatus
JPS60208583A (ja) * 1984-03-30 1985-10-21 株式会社 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ロツク装置
JPS6216662A (ja) * 1985-07-15 1987-01-24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S62158067A (ja) * 1986-01-07 1987-07-14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S6378977A (ja) * 1986-09-22 1988-04-09 株式会社 安成工業 自動車用ドアロツクのボデイ−
US4763936A (en) * 1986-10-20 1988-08-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ower operated door latch
JPH063921Y2 (ja) 1987-11-25 1994-02-02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US5169186A (en) * 1988-07-21 1992-12-08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device
JPH0723658B2 (ja) * 1988-12-21 1995-03-15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機構
US5564761A (en) * 1993-01-13 1996-10-15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device with automatic closing mechanism
JP2729571B2 (ja) * 1993-11-30 1998-03-18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ドアロック装置
GB2300875B (en) 1995-05-13 1998-11-04 Rockwell Body & Chassis Syst Vehicle door latch assembly
JP3360157B2 (ja) * 1995-06-09 2002-12-24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5709420A (en) * 1995-08-24 1998-01-20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JPH09144408A (ja) * 1995-11-17 1997-06-03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車両ロック装置における盗難防止装置
US5649726A (en) * 1996-05-21 1997-07-2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closure latch
US5632517A (en) * 1996-05-21 1997-05-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closure latch
JP3183625B2 (ja) * 1996-06-26 2001-07-09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におけるロックレバー軸止装置
GB2328242B (en) * 1997-05-23 2001-05-16 Rockwell Lvs Vehicle door latch
JPH112056A (ja) * 1997-06-10 1999-01-06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6168216B1 (en) * 1997-12-25 2001-01-02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FR2789716B1 (fr) * 1999-02-16 2001-06-29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Serrure pour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memorisation de decondamnation
KR100332349B1 (ko) * 1999-08-20 2002-04-12 김상태 자동차용 도어래치의 스트라이커 고정장치
JP3586159B2 (ja) * 1999-12-22 2004-11-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DE10006765B4 (de) * 2000-02-15 2005-05-19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KG Kraftfahrzeug-Türschloß mit kompaktem Aufbau
KR100376439B1 (ko) 2000-10-24 2003-03-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해치백 차량의 테일게이트 잠금장치
JP4538939B2 (ja) 2000-10-26 2010-09-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136903B2 (ja) * 2003-11-12 2008-08-20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ラッチ装置
US7264283B2 (en) * 2003-12-10 2007-09-04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Vehicle latch with partially decoupled key cylinder lever
KR100559568B1 (ko) * 2004-06-21 2006-03-10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잼 방지형 도어 래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8298A (zh) 2007-08-01
US20070182165A1 (en) 2007-08-09
EP1813745A2 (en) 2007-08-01
EP1813745A3 (en) 2011-06-08
JP4845519B2 (ja) 2011-12-28
KR100811807B1 (ko) 2008-03-10
US7478846B2 (en) 2009-01-20
JP2007197973A (ja) 2007-08-09
KR20070078077A (ko) 2007-07-30
EP1813745B1 (en) 201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8298B (zh) 门锁装置以及门锁装置的组装方法
US782333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ums in a sliding door mechanism
EP1880073B1 (en) Magnetic latch mechanism
EP0659961B1 (en) Cylinder lock
CN104145071B (zh) 开闭体的锁止装置
US20070114800A1 (en) Universal door lockset
CN1751165B (zh) 可调节的联结器闩锁及锁定联结器闩的方法
CN103154410A (zh) 锁组件
CN102363420B (zh) 钥匙联锁装置
CN101622154A (zh) 锁定装置
US8011700B2 (en) Door lock system
US7469955B2 (en) Rotatably-mountable bumper and method for cushioning contact between a vehicle hood and grill
CN105201306A (zh) 门锁装置
EP1881137A2 (en) Lock device
RU2208116C2 (ru) Корпус замка для двери
US20200040628A1 (en) Hinge for a removable tailgate
DE10152617B4 (de) Fahrzeugtürschloss
US20050099022A1 (e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door
US20050280265A1 (en) Locking device for locking a closure panel
CA1227655A (en) Combination locks
US7387004B2 (en) Latch for a mobile part of a vehicle body, such as a flap or a door, especially a rear opening
EP3321455B1 (en) Vehicle door-locking device
US11365567B2 (en) Power child lock system for vehicle
GB2080393A (en) Permutation lock
US7267380B2 (en) Rotary latch and hous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6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JAPAN TO: KANAGAWA,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10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