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5571A - 可更换镜头的数字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可更换镜头的数字照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5571A
CN101005571A CNA2007100042150A CN200710004215A CN101005571A CN 101005571 A CN101005571 A CN 101005571A CN A2007100042150 A CNA2007100042150 A CN A2007100042150A CN 200710004215 A CN200710004215 A CN 200710004215A CN 101005571 A CN101005571 A CN 101005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age
phtographic lens
pattern
digital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42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泽良纪
樱井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Imag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05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5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4Warning ind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3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interchangeable camera parts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更换摄影镜头的数字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具有:摄像部,其包含用于通过摄影镜头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显示部,其能显示图像信息和/或文字信息;遮蔽部,其可在摄像元件的摄像光路上进退;检测部,其检测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以及控制部,其使遮蔽部退开到摄像光路外,之后,使摄像部以规定周期执行摄像动作,并根据由此取得的图像数据使上述显示部显示动态图像;其中,控制部在由检测部检测出进行了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遮蔽部来使遮蔽部进入上述摄像光路内,而且使显示部进行文字或符号信息的显示而取代动态图像显示。

Description

可更换镜头的数字照相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实时浏览(Live View)显示功能的可更换摄影镜头的数字照相机,详细地说,涉及具有将由摄像元件所取得的图像作为动态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所谓实时浏览显示功能(也称为电子取景器功能)的数字照相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小型数字照相机中,使用光学式取景器来进行被摄体像的观察,但最近大多使用没有光学式取景器,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实时浏览显示功能的数字照相机,该实时浏览显示功能将用于记录被摄体图像数据而设置的摄像元件的输出作为动态图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等的显示装置上来用于观察被摄体像。
这种实时浏览显示功能例如由于不产生视差而在近距摄影时等是有效的,因此也提出了安装在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上的各种例子。例如,在日本公开特许2002—369042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假设可以选择光学取景器显示模式和电子取景器显示模式,当选择了电子取景器显示模式时,使可动镜从摄影光路退开的同时将焦平面快门变为全开状态,从而将被摄体像导入摄像元件,将由此得到的被摄体像在液晶监视器上连续地进行显示。
在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中,可确认与摄影图像大致等价的图像,并无需为获得实时浏览显示而追加新部件,这些方面是有利的。然而,使用时需要注意。即,在进行实时浏览显示当中,当从照相机主体上卸下镜头镜筒时,从安装开口部侵入的尘埃有可能直接附着在摄像元件上。这是因为,为了进行实时浏览显示,可动镜从摄影光路退开,焦平面快门处于开放状态,使摄像元件直接暴露于外界。在数字照相机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即:附着在摄像元件前面的尘埃直接映入所有的摄影图像中,得到难以辨认的照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难以使尘埃附着在摄像元件前面的可进行实时浏览显示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
本发明的数字照相机在卸下了镜头镜筒的情况下,使位于摄像元件的前面侧的快门和可动镜等的遮蔽部件返回到覆盖摄像元件的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光学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显示模式及其动作模式/菜单的层级结构的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A模式显示的流程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B模式显示的流程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预览模式A的流程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预览模式B的流程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预览模式C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影动作A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影动作B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影动作C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1和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2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监视器的实时浏览显示模式的显示画面,图14(A)表示A模式显示,图14(B)表示B模式显示。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监视器的显示,图15(A)表示信息显示画面,图15(B)表示菜单显示画面。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照相机主体20和镜头镜筒10的安装脱离状态的镜头检测开关的结构的框图,图16(A)表示照相机主体上安装有镜头镜筒的状态,图16(B)表示从照相机主体卸下镜头镜筒的状态。
图17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晶监视器上对实时浏览显示中卸下了摄影镜头进行警告的显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外观立体图。该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由照相机主体20和作为更换镜头的镜头镜筒10构成。镜头镜筒10可拆卸地安装在照相机主体20前表面的安装部上。
在照相机主体2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释放按钮21、模式转盘22、电源开关杆23、以及控制转盘24等。释放按钮21具有摄影者半按下时接通的第1释放开关和全按下时接通的第2释放开关。该第1释放开关(下面称为1R)被接通时,照相机进行焦点检测、摄影镜头的对焦、以及被摄体亮度的测光等摄影准备动作,当第2释放开关(下面称为2R)被接通时,根据摄像元件的输出来执行取入被摄体像的图像数据的摄影动作。
模式转盘22是构成为可旋转的操作部件,通过使模式转盘上的表示摄影模式的图画显示(未示出)与指针一致,可以选择程序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肖像模式、以及自动模式等摄影模式。电源开关杆23是用于进行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操作部件,构成为可以转动到接通/断开这2个位置上。控制转盘24是用于设定快门速度、光圈值、灵敏度、以及校正值等摄影信息的操作部件,可以通过旋转操作来进行各种设定值的变更。
在照相机主体20的背面设置有液晶监视器26、再现按钮27、菜单按钮28、十字键30、OK按钮31、取景器33、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显示切换按钮35、以及预览按钮36。再现按钮27是用于在摄影之后指示液晶监视器26显示所记录的被摄体图像的操作按钮。将以JPEG等的压缩模式存储在后述的SDRAM 237和记录介质245中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解压缩来进行显示。十字键30是用于在液晶监视器26上指示光标向X方向和Y方向的2维方向移动的操作部件。OK按钮31是用于确定十字键30等所选择的各种项目的操作部件。菜单按钮28是用于切换为菜单模式的按钮,当通过该按钮28的操作选择了菜单模式时,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菜单画面。菜单画面为多层级结构,用十字键30选择各种项目,用OK按钮31的操作来确定选择。
显示切换按钮35是用于根据摄像元件的输出来切换到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被摄体像的实时浏览显示的操作部件。在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中,实时浏览显示分为A模式显示和B模式显示2种,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是用于切换这2个模式显示的操作按钮。预览按钮36是用于为了在观察被摄体像时确认焦点深度,而发出从开放状态缩小摄影镜头的光圈的指令的操作按钮。这些再现按钮27、菜单按钮24、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显示切换按钮35、以及预览按钮36都与接通/断开开关连动地,将根据操作按钮的操作而产生的信号发送到后述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263。液晶监视器26是用于在为了观察而实时浏览显示被摄体像、或者再现显示摄影完毕的被摄体像、或者显示照相机信息和菜单的显示装置。只要是能够进行这些显示的装置,不限于液晶。虽然没有图示,但其构成为相对照相机主体20可以自由改变角度。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光学概要结构的框图。
在照相机主体20内,且在镜头镜筒10内部所配置的摄影镜头101的光轴上配置有第1反射镜201。该第1反射镜201可转动到以下位置,即:为了将被摄体光束反射到取景器光学系统上而相对于摄影镜头101的光轴倾斜45度的位置,以及为了把被摄体像导入摄像元件(后述的主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装置)221)而从摄影光路退开的位置。第1反射镜201的转动轴201a沿着照相机主体20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可绕符号R转动。通过该第1反射镜201,从照相机主体20的前面来看被摄体光束被全反射到右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右方全反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照相机主体的上方或左方,根据机构部件和光学部件的配置最合适地选择被摄体光束的反射方向。另外,作为光路变更部件使用了可动镜,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可以电切换透射状态和反射状态的液晶镜等能够变更光路的部件即可。
在第1反射镜201的反射光轴上配置有屏幕底板(screen mat)205,在其后方配置有由半反镜构成的第2反射镜271。屏幕底板205是用于使摄影镜头101的被摄体光束成像的底板面,其配置在距第1反射镜201的距离与主CCD 221(参照图3)等价的位置上。第2反射镜271向照相机主体20的上方反射一部分被摄体光束,剩余的被摄体光束透过第2反射镜271入射到配置于后方的测光用传感器281上。测光用传感器281是用于测量被摄体亮度的7×7的分割测光传感器,与ASIC 263内的输入输出电路239连接。
在第2反射镜271的反射光轴上配置有第3反射镜273,利用该第3反射镜273,被摄体光束被全反射到照相机主体20的上部左方。在该第3反射镜273的反射光轴上配置有由半反镜构成的第4反射镜275。在该第4反射镜275的透射光轴上配置有成像镜头277和作为二维摄像元件的取景器内CCD 279。取景器内CCD 279将形成在屏幕底板205上的被摄体像转换为光电信号输出到CCD驱动电路283(图3)中。另外,第4反射镜275向照相机主体20的后方反射剩余的被摄体光束,在该反射光轴上配置有目镜209。由第4反射镜反射的被摄体光束通过目镜209、取景器33(图1)作为被摄体像可被摄影者E观察到。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在镜头镜筒10的内部配置有焦点调节和焦距调节用的摄影镜头101a、101b以及用于调节数值孔径的光圈103。镜头101a和镜头101b由镜头驱动机构107驱动,光圈103由光圈驱动机构109驱动。这些镜头驱动机构107、光圈驱动机构109分别连接在镜头CPU 111上,该镜头CPU 111通过未图示的通信接点与照相机主体20连接。镜头CPU 111用于进行镜头镜筒10内的控制,通过控制镜头驱动机构107来进行对焦和变焦驱动,并且通过控制光圈驱动机构109来进行光圈值的控制。
在照相机主体20内配置有上述的第1反射镜201,在第1反射镜201的右方(在图3中制图时为第1反射镜201的上方)配置有用于使被摄体像成像的上述屏幕底板205,在该屏幕底板205的后方配置有第2反射镜271、第3反射镜273、以及第4反射镜275,在第2反射镜271的后方配置有测光用传感器281、另外在第4反射镜275的后方配置有成像镜头277和取景器内CCD 279(在图3中简单表示为F内CCD)。而且,在第4反射镜275的反射光轴上配置有目镜209。
上述第1反射镜201的中央附近用半反镜构成,在该第1反射镜201的背面设有用于反射透过半反镜部的被摄体光束的副镜203。该副镜203相对于第1反射镜201可转动,当第1反射镜201从摄影光路退开,被摄体光束入射到主CCD 221上时,转动到覆盖半反镜部的位置,当第1反射镜201如图所示那样位于被摄体像观察位置时,位于与第1反射镜201垂直的位置。该第1反射镜201由镜驱动机构219所驱动。另外,在副镜203的反射光路上配置有包含测距用传感器在内的相位差方式的测距电路217,该电路是用于检测镜头101a、101b所成像的被摄体像的焦点偏移量的电路。
在第1反射镜201的后方配置有曝光时间控制用的焦平面快门213,该快门213由快门驱动机构215驱动控制。快门213和/或第1反射镜201相对于作为摄像元件的主CCD 221的摄像光路可以进退,发挥作为遮蔽部件的作用。在快门213的后方配置有作为二维摄像元件的主CCD 221,其将镜头101a、101b所成像的被摄体像光电转换为电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CCD作为摄像元件,但不限于此,当然也可以使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的二维摄像元件。
主CCD 221与CCD驱动电路223连接,该CCD驱动电路223进行模拟数字转换(AD转换)。CCD驱动电路223经由输入输出电路239从后述的顺序控制器(下面称为“主体CPU”)229接受控制信号,控制信号进行主CCD 221的电源的接通/断开,指示主CCD 221的摄像的定时,调整与取景器内CCD 279的输出之间的偏差,进行光电转换信号的放大(增益调整)等。另外,利用CCD驱动电路223,从主CCD 221以规定周期、例如以30fps(frame per sec)显示图像所需的周期对被摄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获取图像信号。后述的CCD驱动电路283也具有相同功能。取景器内CCD 279是对成像于屏幕底板205上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元件,与主CCD 221一样可以为CMOS等的摄像元件,另外,由于只用于被摄体像观察,所以像素数可以少于主CCD 221。该取景器内CCD 279与CCD驱动电路283连接,由该CCD驱动电路283进行模拟数字转换(AD转换)。
CCD驱动电路223和CCD驱动电路283与CCD切换电路285连接,通过来自输入输出电路239的切换控制线,该CCD切换电路285控制成选择输出某一个CCD。CCD切换电路285经由CCD接口225与图像处理电路227连接。该图像处理电路227进行颜色校正、伽马(γ)校正、对比度校正、黑白/彩色模式处理这样的各种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电路227与ASIC 263内的数据总线261连接。该数据总线261除了图像处理电路227之外还连接主体CPU 229、压缩电路231、闪存控制电路233、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控制电路236、输入输出电路239、通信电路241、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43、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47、以及开关检测电路253。
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主体CPU 229用于控制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动作。另外,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压缩电路231是用于以JPEG来压缩存储在后述的SDRAM 237内的图像数据等的电路。另外,图像压缩不限于JPEG,也可以用其他压缩方法。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闪存控制电路233与闪存存储器235连接,该闪存存储器235存储有用于控制电子照相机的流程的程序,主体CPU 229根据存储在该闪存存储器235内的程序进行电子照相机的控制。而且,闪存存储器235是可进行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SDRAM 237经由SDRAM控制电路236与数据总线261连接,该SDRAM 237是用于暂时存储由图像处理电路227所进行的图像处理的图像信息或者由压缩电路231所压缩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器。
与上述的快门驱动机构215、测距电路217、镜驱动机构219、CCD驱动电路223、测光传感器281、CCD驱动电路283和CCD切换电路285连接的输入输出电路239经由数据总线261来控制与主体CPU 229等的各电路之间的数据的输入输出。经由未图示的通信接点与镜头CPU 111连接的通信电路241连接在数据总线261上,进行与主体CPU 229等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命令的通信。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43与记录介质245连接,控制向该记录介质245的图像数据等的记录。记录介质245由xD picture card(注册商标)、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SD memory card(注册商标)、memory stick(注册商标)或者硬盘驱动(HD)等的可改写的记录介质构成,相对于照相机主体20可自由拆装。
与数据总线261连接的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47经由液晶监视器驱动电路249与液晶监视器26连接。视频信号输出电路247是用于将存储在SDRAM 237或者记录介质245中的图像数据转换成用于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的视频信号的电路。根据该视频信号,由主CCD 221以规定周期获得的动态图像(实时浏览图像)显示于液晶监视器26上。另外,当没有选择实时浏览显示时,用文字、记号等进行上述的信息显示模式M100的显示。液晶监视器26按照图1所示那样配置在照相机主体20的背面,但只要是摄影者可以观察到的位置,不限于背面,另外也不限于液晶,可以是其他显示装置。各种开关255(在图3中简单表示为各种SW)经由开关检测电路253与数据总线261连接,其中,所述各种开关255包括检测释放按钮21的第1冲程和第2冲程的开关、模式转盘22、电源开关23、控制转盘24、再现按钮27、菜单按钮28、十字键30、OK按钮31、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显示切换按钮35、预览按钮36、以及镜头检测开关39等。
图16是表示检测照相机主体20和镜头镜筒10的拆装状态的镜头检测开关的结构的框图。用于安装照相机主体20的镜头镜筒10的安装部上所设置的连动销37被按压弹簧38向从照相机主体20推出来的方向施力。该连动销37在照相机主体侧的一端与镜头检测开关39接触,该镜头检测开关39被弹簧向开放方向施力。符号11是镜头镜筒10的镜头侧的安装部。由于如此构成镜头镜筒检测部,所以在照相机主体20上安装镜头镜筒10时,如图16(A)所示,连动销37被镜头侧安装部11向附图左方推压,镜头检测开关39被接通。另一方面,当从照相机主体上卸下镜头镜筒10时,如图16(B)所示,连动销37由于按压弹簧38的作用力而向附图右方突出,所以镜头检测开关39断开。
下面,使用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的显示/动作模式的层级结构。主要的显示/动作模式有信息显示M100、A模式显示M200和B模式显示M300这3种。信息显示M100在照相机主体20接通了电源的状态下进行初始设定。该信息显示模式在照相机摄影时进行基本的信息显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图15(A)所示那样的摄影模式、快门速度、光圈、AF模式、闪光、以及像素数等的信息显示的画面。程序模式、快门速度优先模式这样的摄影模式可由模式转盘22的转动操作来设定。另外,灵敏度、快门速度、光圈值、校正值、以及像素数这样的项目在信息显示画面上通过操作十字键30来选择项目,用控制转盘24的操作来设定数值。
A模式显示M200是通过取景器内CCD 279对成像于屏幕底板205上的被摄体像进行光电转换,并根据该光电转换信号将观察用的被摄体像显示于液晶监视器26上的模式。在该模式下,由于被摄体光束经由第1反射镜201所具备的副镜203而被导入测距电路217,所以也可以在观察被摄体像的同时进行自动焦点检测动作。在液晶监视器26上的画面显示,如图14(A)所示,为了表示是A模式显示,在画面左下显示有“A”(参照符号305)。另外,也可以在该模式下视觉确认刻印在屏幕底板205上的AF框303。
B模式显示M300是使第1反射镜201从摄影光路退开,使快门213成为开放状态,使被摄体光束直接成像在主CCD 221上,并将该被摄体像转换为光电转换信号,根据该信号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观察用的被摄体像的模式。在该模式下,由于不使用取景器光学系统中的半反镜,而用主CCD 221直接接受被摄体光束,所以可以防止到达CCD 221的光量减少,对低亮度的被摄体也能充分地显示被摄体像。而且,由于第1反射镜201退开所以不进行自动焦点检测,手动来进行对焦。为了表示是B模式显示,如图14(B)所示,在液晶监视器26的画面左下显示有“B”(参照符号307)。另外,由于在该模式下无法进行测距电路217的测距,所以与A模式显示不同,不显示AF框。而且,用于表示A模式显示和B模式显示的符号不限于“A”、“B”,当然也可以使用“主CCD”、“取景器内CCD”等、记号、文字、以及图文等。
如上所述,当接通照相机主体20的电源时,信息显示M100被初始设定。从该信息显示M100向A模式显示M200或者B模式显示M300的切换通过操作显示切换按钮35来进行。此时,当操作显示切换按钮35时,切换到最近所设定的A模式显示M200或者B模式显示M300。而且,在出厂时,如果将A模式显示设为默认值(当然也可以是B模式显示),则在最开始操作显示切换按钮35时,切换到A模式显示M200,再次操作显示切换按钮35时,返回到信息显示M100。当设定为A模式显示M200时,操作了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则切换到B模式显示M300,在该状态下再次操作了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则返回到A模式显示M200。如果在B模式显示M300下操作显示切换按钮35,则返回到信息显示M100。即,本实施方式构成为从信息显示M100向A模式显示M200或者B模式显示M300的切换通过操作显示切换按钮35来转移到最近所设定的模式,A模式显示M200和B模式显示M300之间的切换由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来进行。
设定为A模式显示M200和B模式显示M300的情况由于存储在未图示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以即使在照相机主体20的电源断开时也能保持存储。其中,当然也可以根据电源的接通,来复位成A模式显示或者B模式显示。而且,作为特殊情况,当镜头检测开关39检测到从照相机主体20上卸下了镜头镜筒10时,从B模式显示M300切换到信息显示M10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用简单的操作,来切换被摄体光束的光量减少,但可以进行自动焦点调节的A模式显示,和不进行自动焦点调节,但被摄体光束的光量不会减少,即使在低亮度下也能充分地显示被摄体像的B模式显示。
下面,说明信息显示M100的下部层级。在信息显示M100的状态下,当按下预览按钮36而接通时,执行预览C(M110)(参照图9),当手从预览按钮36离开而断开时,返回到信息显示M100。如果在信息显示M100下半按下释放按钮21(1R接通),则进行测光、测距等的摄影准备动作(M120),进而,如果全按下释放按钮21(2R接通),则读取主CCD 221的输出,执行将记录用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45中的摄影动作C(M121)。
当结束了摄影动作,解除了半按下释放按钮21(1R断开)时,返回到信息显示M100。另外,如果接通菜单按钮28,则显现出如图15(B)所示的对卡设定、驱动模式、以及闪光校正等进行设定的菜单画面(M130)。在该画面上操作十字键30来移动光标,选择喜好的项目,可通过按下OK按钮31来决定(M131)。当接通菜单按钮28或者OK按钮31时,可以从菜单显示M130返回到信息显示M100。进而,在信息显示M100的画面(图15(A))中,可以操作模式转盘22、控制转盘24和十字键30来设定为喜好的模式/值(M140)。
接着,转移到A模式显示M200的下部层级,首先,当在A模式显示M200下按下预览按钮36而接通时,执行预览A(M210)。预览A是根据来自主CCD 221的图像信号而进行预览的,但将在后面使用图7详细说明。通过将手从预览按钮36离开而断开,来解除预览模式,返回到A模式显示M200。
在A模式显示中,半按下释放按钮21而接通1R时,进行与摄影准备动作M120同样的摄影准备(M220),进而,当全按下释放按钮21而接通2R时,进行摄影动作A(M221)。另外,当接通菜单按钮28时,显现如图15(B)所示的菜单画面(M230)。在该状态下操作十字键30,移动光标选择项目,用OK按钮31决定期望的项目,返回到菜单显示M230(M231)。在该显示状态下,通过接通菜单按钮28或者OK按钮31而返回到A模式显示M200。
接着,转移到B模式显示M300的下部层级,首先,当在B模式显示M300下按下菜单按钮28而接通时,成为如图15(B)所示的菜单显示(M310)。此处,当操作十字键30(M311),用OK按钮31决定喜好的项目时,返回到菜单显示M310。通过接通菜单按钮28或者OK按钮31,可以从菜单显示返回到B模式显示M300。在B模式显示状态下,即使半按下释放按钮21,由于第1反射镜位于退开状态,快门为开放状态,所以没有任何特别的动作,当全按下释放按钮21而接通2R时,根据来自主CCD的图像信号执行将记录用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45中的摄影动作B(M320)。另外,当预览按钮36接通时,进行光圈103的缩小动作,根据来自主CCD 221的图像信号执行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实时浏览显示的预览B(M330)。
下面,使用图5到图1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图4所示的显示/动作模式的详细情况。图5是图4所示的A模式显示M200的流程图。如上所述,显示切换按钮35被接通时,根据来自取景器内CCD 279的输出进行显示被摄体像的A模式显示的动作。首先,为了决定取景器内CCD 279的驱动条件,在步骤S1中,根据测光传感器281的输出来进行测光/曝光量运算(即求出被摄体亮度值、快门速度和灵敏度)。接着,选择取景器内CCD 279(S3),并向其供给电源(S5)。然后,为了进行CCD驱动时的电子快门速度和灵敏度的条件设定,使用在步骤S1中求出的测光/曝光量的运算结果来执行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1的子程序(S7)。通过执行该子程序,可以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适当的明亮度的图像,将在后面使用图13说明该子程序的详细情况。当结束了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1时,开始A模式显示(S9)。
下面,与步骤S1同样地再次进行测光/曝光量运算(S11),显示所运算的曝光量(S13)。接下来,为了将液晶监视器26上的实时浏览显示的明亮度保持适当而执行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2的子程序(S15)。在步骤S7中的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1由于在液晶监视器26的A模式显示之前,所以根据测光传感器281的输出来进行,但在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2中,根据作为目标的明亮度和基于上次摄像结果的画面明亮度之差来决定下次摄像时的电子快门速度和灵敏度。而且,此处,明亮度是例如对应于CCD的各像素输出的加权平均值的值。之后,判定释放按钮21是否被半按下,即1R是否被接通(S21)。
判定的结果为1R被接通时,进行用于摄影动作时的曝光控制的测光/曝光量运算(S23),执行测距/焦点调节的子程序(S25)。测距/焦点调节的子程序根据测距电路217的输出运算摄影镜头101的焦点偏移量,根据该焦点偏移量运算镜头驱动量,经由镜头CPU 111驱动镜头驱动机构107,进行对焦。接着,判定释放按钮21是否被全按下,即2R是否被接通,在断开的情况下,判定释放按钮21是否维持半按下的状态(S29),在接通的情况下,成为重复执行步骤S27和S29的待机状态。如果在该状态下摄影者的手从释放按钮21离开,则为“否”而离开步骤S29,再次返回到步骤S11。另一方面,当全按下释放按钮21时,进到步骤S31,停止A模式显示,即停止在液晶监视器26上进行的实时浏览显示,断开取景器内CCD 279的电源(S33),转移到摄影动作A(M221)。将在后面使用图10说明摄影动作A。
返回到步骤S21,在1R被断开的情况下,在步骤S41中,判定预览按钮36是否被接通。在接通的情况下,固定A模式显示,即,不更新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的实时浏览显示用被摄体图像,而保持原样(S43)。这是因为,当预览动作下使光圈103缩小,被摄体亮度降低时,不能充分地追随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图像的明亮度不自然地发生变化。为了防止出现该不自然的变化,停止实时浏览显示的更新直到图像稳定为止。之后,转移到预览A(M210),将在后面用图7说明详细情况。
返回到步骤S41,在预览按钮36断开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45,判定显示切换按钮35是否被按下,即是否被接通。在接通的情况下,返回到图4所说明的信息显示M100。在断开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47,判定菜单按钮28是否被按下,即是否被接通,在接通的情况下,进到图4所说明的菜单显示M230。菜单按钮28断开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49,判定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是否被接通(S49)。在断开的情况下,由于是所有按钮都没有被操作的状态,所以返回到步骤S11,重复上述流程。当在A模式显示M200的状态下操作了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时,如上所述,切换到B模式显示M300。于是,在S49中判定为接通时,首先与步骤S43同样地在固定了A模式显示之后,进入B模式显示(M300)。
下面使用图6说明B模式显示M300的流程。当进入B模式显示时,首先,选择主CCD 221(S61),开始向该主CCD 221供给电源(S63)。接着,与步骤S1同样地进行测光/曝光量运算(S65),使第1反射镜201绕轴201a转动,从摄影光路退开(S67)。接下来,将焦平面快门213变为开放状态(S69),使被摄体像成像在主CCD 221上。与步骤S7同样地执行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1的子程序(S71),开始在B模式显示下的实时浏览显示(S73)。在从A模式显示M200切换到B模式显示M300时,在从步骤S51的A模式显示固定到步骤S73的B模式显示开始的期间,液晶监视器26的显示被固定,但在该步骤S73中切换到B模式显示、即基于主CCD 221所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实时浏览显示。接着,开启定时器进到步骤S81。
在步骤881中,判定是否全按下了释放按钮21、即2R是否接通,在接通的情况下,进入摄影动作。首先,停止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的实时浏览显示,即停止B模式显示(S83),使焦平面快门213和第1反射镜201返回到初始状态(S85、S87)。之后,转移到摄影动作B(M320),将在后面详细说明。返回到步骤S81,在2R断开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91,判定预览按钮36是否接通。在接通的情况下,进入预览动作,进行B模式显示的固定(S93)。这与步骤S43的A模式显示的固定同样地用于防止在缩小光圈时出现图像明亮度不自然的变化。之后,进到预览B(M330),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返回到步骤S91,在预览按钮36断开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中判定显示切换按钮35是否接通。在预览按钮36接通的情况下,返回到信息显示M100,但之前在S103到S109中进行用于结束B模式显示的处理。首先,停止B模式显示(S103),关闭焦平面快门213,使第1反射镜201从退开位置复原到向取景器光学系统反射光束的位置(S107),断开主CCD 221的电源(S109)。这些动作结束时,转移到信息显示M100。
返回步骤S101,在显示切换按钮35断开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111判定菜单按钮28是否接通。判定的结果为接通的情况下,进行菜单显示M310的显示,但之前在步骤S113到S119中进行用于使B模式显示下的实时浏览显示停止的处理。该处理与上述步骤S103到S109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返回到步骤S111,判定的结果为菜单按钮28断开的情况下,在步骤S121中判定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是否接通。判定的结果为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为接通的情况下,从B模式显示M300切换到A模式显示M200,但之前在步骤S123到S129中进行切换处理。首先,在步骤S123中进行B模式显示的固定。这是用于防止实时浏览显示模式的切换时出现图像紊乱。接下来的步骤S125到S129由于与上述步骤S105到S109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返回到步骤S121,判定的结果为实时浏览切换按钮34断开的情况下,进到步骤S131,根据镜头检测开关39的输出来判定是否从照相机主体20上卸下了镜头镜筒10。当判定结果为“是”时,即卸下了镜头镜筒10时,进行信息显示M100。在B模式显示下,第1反射镜201从摄影光路退开,焦平面快门213成为开放状态。因此,主CCD 221成为直接露出于外部的状态,有可能会附着尘埃等。因此,通过结束B模式显示M300,可以防止尘埃等附着在主CCD 221的摄像面上。为了结束B模式显示,在步骤S133到S139中进行处理,但由于这些步骤与上述的步骤S103到S109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另外,在信息显示M100中,也可以如图17所示,在液晶监视器26上警告显示实时浏览显示中卸下了摄影镜头。在该情况下,除了如图17所示用文字警告之外,当然还可以用记号和图像文字等进行警告。
返回到步骤S131,判定的结果为“否”时,镜头镜筒10为安装状态,进到步骤S141,判定在步骤S75中开始的定时器的值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判定的结果为没有经过规定时间时,在步骤S143中执行了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2的子程序之后,进到上述的步骤S81。另一方面,在经过了规定时间时,结束B模式显示,为了进行信息显示M100而进到步骤S133。这样,使B模式显示经过规定时间后结束,是由于如果长时间持续B模式显示,则主CCD会发热,有可能在该输出图像上产生噪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在A模式显示和B模式显示的切换时产生被摄体像的紊乱,使监视器上的被摄体像定格(freeze)。即,在从A模式显示切换到B模式显示时,从步骤S51到步骤S73用A模式显示来使其定格,在从B模式显示切换到A模式显示时,从步骤S123到步骤S9用B模式显示来使其定格。另外,定格的结束除了根据规定的动作来进行的方法之外,例如也可以适当选择定格到图像稳定为止的规定期间等各种方法。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A模式显示和B模式显示的双方切换时进行显示的定格,但也可以只对某一种显示模式适用。
另外,在B模式显示中,当检测出镜头镜筒10被卸下时,停止B模式显示,所以成为对摄影者的警告显示。进而,由于驱动快门和可动镜以覆盖摄像元件,所以可以防止尘埃的附着。在本实施方式中,用第1反射镜201和焦平面快门213双方来覆盖主CCD 221,但即使只用某一方来覆盖主CCD 221,也能充分防止尘埃等的附着。而且,在A模式显示下使用的CCD 279由于位于取景器内,所以几乎不会附着尘埃,所以构成为即使卸下镜头镜筒10也能继续进行A模式显示,但当然也可以在检测出卸下时停止A模式显示,而显示信息显示M100。
下面,使用图7的流程图来说明预览A。预览A是在基于取景器内CCD 279的输出的A模式显示时进行的,但在执行预览A时,切换为主CCD 221的输出来进行实时浏览显示。这是因为在A模式显示的情况下,由半反镜构成的第2反射镜271和第4反射镜275上有光量的损失,如果此时进行缩小光圈的动作,则到达取景器内CCD 279的光量变得极少,噪声增加而成为难以辨认的图像。因而,根据光量损失较少的主CCD 221的输出来进行实时浏览显示。
首先,在步骤S161中,与步骤S1同样地进行测光/曝光量运算。接着选择主CCD 221(S163),向主CCD 221供给电源(S165),使第1反射镜201转动/退开,将焦平面快门213变为开放状态(S169),进行光圈103的缩小动作以成为所设定或者所运算的光圈值(S171)。之后与步骤S7同样地,执行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1的子程序(S175),开始B模式显示(S175)。由此,根据主CCD 221的输出可在液晶监视器26上实时浏览显示被摄体像,可以确认对应于光圈103的光圈状态的被摄场深度。
接着,判定手是否离开了预览按钮36、即与预览按钮36连动的开关是否断开。判定的结果如果为接通时,则进到步骤S179,判定是否进行了光圈变更操作。这是因为摄影模式为光圈优先或者手动模式时,有时用手动来变更光圈。在进行了光圈变更操作时,进行光圈驱动机构109的驱动控制以设定为该变更后的光圈值(S181)。另外,在变更了光圈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光圈的被摄体光量发生变化,所以到达主CCD 221的被摄体光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在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2的子程序中,进行电子快门速度和灵敏度的调整,以将液晶监视器26的明亮度保持为恒定(S183)。
返回到步骤S177,当判定为与预览按钮36连动的开关断开时,在步骤S191到S199中进行用于返回到通常的A模式显示的处理。首先,为了在显示模式的切换时不使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的浏览画面显示产生紊乱,而固定B模式显示(S191)。之后,将光圈103从缩小状态驱动到开放状态(S193),将焦平面快门213从开放状态变为关闭状态(S195)。接着,将第1反射镜201转动到把被摄体光束反射到取景器光学系统的位置上,断开主CCD 221的电源(S199),返回到A模式显示的流程中的步骤S1。
下面,使用图8说明预览B。该预览B执行B模式显示M300的预览动作,对应图4和图6的M330的动作。进入预览B时,由于在B模式显示中第1反射镜201已经从摄影光路退开(S67),焦平面快门213成为开放状态(S69),所以进行光圈103的缩小动作(S251)。接着,与步骤S15同样地执行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2的子程序(S253),再次开始B模式显示(S255)。B模式显示、即基于主CCD 221的输出的实时浏览显示在步骤S93中被固定,但是,在结束了光圈缩小动作,并且结束了液晶监视器26的显示条件的设定的步骤S255中再次开始B模式显示。
接下来,进行预览按钮36是否断开的判定(S257),在接通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预览模式下的显示,在步骤S259到S263中进行光圈变更操作和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但由于这些步骤与上述的S179到S183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在预览按钮36断开时,进行步骤S271到S277的处理,用于结束B模式显示下的预览模式。首先,为了防止模式复原时液晶监视器26的图像的明亮度发生不自然的变化,固定B模式显示下进行的实时浏览显示(S271),使光圈103复原到开放状态(S273),执行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2的子程序(S275)。由此,由于B模式显示下的实时浏览显示很稳定,所以再次开始B模式显示(S277)。之后,返回到B模式显示,再次执行步骤S81。在A模式显示下的预览A中,进行使用了B模式显示的预览,但由于该预览B可以确保被摄体光量,所以没有特别改变显示模式。
在以上的预览A和预览B中,进入预览模式之后,至少在光圈的驱动中由于使实时浏览显示定格,所以可以防止监视器的被摄体图像的明亮度不自然的变动。而且,定格的结束可以适当选择定格到图像的明亮度稳定为止的规定时间等各种方法。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A模式显示和B模式显示这两方来进行预览动作时的实时浏览显示的定格,但也可以只对某一种模式适用。
下面,使用图9说明预览C。该预览C执行信息显示M100中的预览动作,对应图4的预览C M110下的动作。在该预览C中,不在液晶监视器26上实时浏览显示而只进行信息显示,所以被摄体像的观察是通过目镜209、取景器33进行的。作为照相机主体20的动作,根据预览按钮36的操作进行光圈103的缩小动作。首先,在信息显示M100的状态下接通预览按钮36时,进行光圈103的缩小(S281),接着判定预览按钮36是否断开(S283),在接通的情况下,在步骤S284中判定是否进行了光圈的变更操作。在有光圈变更操作时,进行光圈驱动机构109的驱动控制,以成为所变更的光圈值(S285),结束了光圈变更操作后返回到步骤S283。另一方面,预览按钮36断开时,将光圈103变为开放状态之后(S287),返回到信息显示M100。
下面,使用图10说明摄影动作A。摄影动作A是在A模式显示M200中全按下释放按钮21、即2R接通的情况下,将基于主CCD 221的输出的被摄体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45中的摄影动作,对应图4和图5的M221的动作。首先,选择主CCD 221(S301),接通该主CCD 221的电源(S303),执行摄影动作的子程序(S305)。
在该摄影动作的子程序中,使第1反射镜201从摄影光路退开,同时开始焦平面快门213的动作,读取与主CCD 221上成像的被摄体像有关的光电转换信号。接着,在切换电路285、CCD接口电路225、图像处理电路227、压缩电路231、闪存控制电路233、以及闪存存储器235等进行了各处理之后,经由记录介质控制电路243将图像信息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45中。当结束了该摄影动作的子程序时,断开主CCD 221的电源(S307),在规定时间的期间内,将记录在记录介质245中的被摄体图像作为再现图像进行显示(S309)。当再现图像的显示结束时,返回到图5所示的A模式显示,进行步骤S1的测光/曝光量运算。
下面,使用图11说明摄影动作B。摄影动作B是在B模式显示M300中全按下释放按钮21、即2R接通的情况下,将基于主CCD 221的输出的被摄体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45中的摄影动作,对应图4和图6的M320的动作。在B模式显示中为了根据主CCD 221的输出进行实时浏览显示,已经选择了主CCD 221,并接通了电源,所以不需要摄影动作A的步骤S301和S303的步骤。但是,由于在B模式显示中没有进行测光传感器281的测光动作,所以在步骤S311中进行测光/曝光量运算。而且,为了进行测光而在步骤S87中将第1反射镜201转动到反射被摄体光束的位置上。接着,与摄影动作A的步骤S305和S307同样地执行摄影动作的子程序和所记录的被摄体图像的规定时间内的再现(S313和S315)。当再现图像的显示结束时,返回到图6所示的B模式显示。
下面,使用图12说明摄影动作C。摄影动作C是在信息显示M100中全按下释放按钮21、即2R接通的情况下,将基于主CCD 221的输出的被摄体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45中的摄影动作,对应图4的M121的动作。摄影动作C的步骤S321到S329由于与摄影动作A的步骤S301到S309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这些各步骤结束时,返回到图4的信息显示M100。
下面,使用图13说明“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1”和“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2”。该子程序如上所述,用于进行在液晶监视器26上显示被摄体图像时调整图像明亮度。首先,当进到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1的子程序时,在步骤S341中根据测光传感器281的输出BVs决定下次摄像时的电子快门速度TV1和灵敏度SV1。由于实时浏览显示时的光圈值是开放光圈,所以如果设该光圈值为AVs,则具有AVs+TV1=BVs+SV1的关系,成为BVs-AVs=TV1-SV1。由于该式的左边为已知的值,所以只要按照程序线和表适当地从左边的值求出TV1和SV1即可。之后,将所决定的电子快门速度TV1和灵敏度SV1存储/设定在各自的寄存器中(S347)。CCD驱动电路223或者CCD驱动电路283在此处根据所设定/存储的TV1和SV1进行CCD 221或者279的驱动控制,进行光电转换信号的读取。
接下来,在步骤S349以下步骤中,进行减少了通过摄影镜头101的被摄体光量的情况下的对策。当主CCD 221或者取景器内CCD 279接受的光量减少时,为了将液晶监视器26的画面保持为恒定明亮度,使电子快门速度降低,并且增大灵敏度(放大率)。但是,如果提高灵敏度则噪声变多,成为粗糙的画面。于是,当CCD接受的被摄体光量较少时,设为信息量很少即可的黑白模式,另外,在光量多时,设为用彩色模式显示。此时,如果将黑白和彩色的切换设为一个阈值,则在被摄体光量在该阈值前后变化时,黑白和彩色隔一会儿就变化,从而难以辨认。于是,使用于进行黑白和彩色的切换的阈值具有滞后特性。
首先,在步骤S349中,判定当前的显示是否为黑白模式。由于彩色模式和黑白模式的设定由图像处理电路227进行,所以此处的判定根据图像处理电路227所设定的模式来进行。判定的结果为彩色模式时,进到步骤S351,判定是否是TV1-SV1<α,即电子快门速度和灵敏度的差是否小于规定值(阈值)α。此处,规定值α适当设定成设计值即可,例如如果将电子快门速度TV1的下限值设为1/16秒(TV=4),将灵敏度SV1的上限值设为ISO1600(SV=9),则规定值α=4-9=-5。在比规定值α小的情况下,即被摄体光量较少的灰暗情况下,将图像处理电路227设为黑白模式(S353),返回到原来的流程。在步骤S351中TV1-SV1大于规定值α时,由于被摄体光量足够明亮,所以不改变图像处理电路227的彩色模式的设定,而原样返回到原来的流程。
返回到步骤S349,当前为黑白模式时,进到步骤S355,判定是否是TV1-SV1<α+Δα。Δα也适当设定成设计值即可,但作为不会频繁切换黑白和彩色、而且成为易于观看的画面的值,则优选大于0.5而小于1.5的值,进而优选为Δα=1。在步骤S355的判定结果为TV1-SV1小于α+Δα时,由于被摄体光量较少,所以维持黑白模式,原样返回到原来的流程。另一方面,TV1-SV1大于α+Δα时,解除黑白模式(S355),对图像处理电路227设定彩色模式,返回到原来的流程。
下面,说明“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2”。如果进入设定2的子程序,则首先计算目标图像明亮度(规定值)和上次摄像时的图像明亮度之差ΔEV(S343)。接着,决定下次摄像时的电子快门速度TV1和灵敏度SV1,以使图像明亮度恒定(S345)。在该决定中,通过下述要素来求出。
·上次摄像时的光圈值AV0
·当前设定的光圈值AV1
·上次摄像时的电子快门速度TV0
·上次摄像时的灵敏度SV0
·目标图像明亮度和上次摄像时的图像明亮度之差ΔEV
首先,作为曝光条件的基本式,为AV0+TV0=BV0+SV0。
此处,BV0是上次的亮度,但不知道实际的值,在上述基本式中为假定值。由于偏差了与目标之间的差、即ΔEV,所以实际的亮度值BV0成为BV0=AV0+TV0-SV0+ΔEV=AV1+TV1-SV1,通过该关系式来求TV1和SV1。此处,差ΔEV例如通过摄像元件的各像素的输出的加权平均和成为目标的值之间的差来求出即可。该步骤S345结束时,进到上述的步骤S347,执行了规定的步骤后,回到原来的流程。
在该实时浏览条件的设定的子程序中,由于在被摄体光量较少时,设定为黑白模式,所以即使在较暗的情况下也能在监视器图像上减少噪声和粗糙度。另外,由于在彩色和黑白的切换时具有滞后特性,所以不会隔一会儿就切换黑白和彩色,从而易于观看。另外,关于是否进入黑白模式和是否解除黑白模式的判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电子快门速度TV1和灵敏度SV1之差来进行,但两方可不基于相同数据。例如是否进入黑白模式可以根据TV-SV值,而解除根据SV值来判定,另外也可以在进入黑白模式时仅根据TV值,解除根据SV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彩色模式和黑白模式间进行切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代替黑白而使用棕褐色调,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单色的显示。进而,也可以代替单色模式而变更彩色模式下的彩色度。例如在使用8位表示色彩时,当被摄体亮度较暗时,可以削减为用4位表示色彩等即使彩色度降低也能减少实时浏览显示的闪烁。
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在卸下了镜头镜筒10的情况下,使位于摄像元件的前面侧的快门213和可动镜201回到覆盖摄像元件(主CCD 221)的位置,因而可提供使尘埃难以附着在摄像元件的前面的可进行实时浏览显示的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并且,在卸下了镜头镜筒的情况下,由于停止B模式显示,因而可向摄影者进行警告。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数字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只要是更换镜头类型的数字照相机,当然都能应用。

Claims (13)

1.一种可更换摄影镜头的数字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包含:
摄像部,其包含用于通过上述摄影镜头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
显示部,其能显示图像信息和/或文字信息;
遮蔽部,其可在上述摄像元件的摄像光路上进退;
检测部,其检测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以及
控制部,其使上述遮蔽部退开到上述摄像光路外,之后,使上述摄像部以规定周期执行摄像动作,并根据由此取得的图像数据使上述显示部显示动态图像;
其中,上述控制部在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进行了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控制上述遮蔽部来使上述遮蔽部进入上述摄像光路内,而且使上述显示部进行文字或符号信息的显示而取代上述动态图像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上述遮蔽部是相对于上述摄像部的摄像光路可进退的可动镜和/或遮蔽上述摄像部的快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上述控制部在进行了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控制上述摄像部来中止上述规定周期的摄像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上述文字信息是照相机的摄影信息。
5.一种可更换摄影镜头的数字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包含:
摄像部,其以规定周期通过上述摄影镜头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
显示部,其根据上述摄像部的输出显示动态图像;以及
遮蔽部件,其在进行了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进入上述摄像光路内,来遮蔽上述摄像部;
其中,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连动来中止上述规定周期的摄像动作,上述显示部与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连动来进行照相机信息显示而取代上述动态图像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照相机,上述遮蔽部件是相对于上述摄像部的摄像光路可进退的可动镜和/或遮蔽上述摄像部的快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照相机,上述摄像部在进行了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被切断电源供给。
8.一种可更换摄影镜头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含:
使配置在摄像光路内的可动镜退开到摄像光路外;
使用摄像元件以规定周期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使该图像作为动态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上;
在上述动态图像显示中进行了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使上述可动镜进入上述摄像光路内;以及
在上述动态图像显示中进行了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中止上述动态图像显示,进行与上述动态图像显示不同形态的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方法,在上述动态图像显示中使配置在上述摄像元件的前面的快门开放,在进行了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关闭上述快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照相机的控制方法,在进行了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中止上述规定周期的摄像动作。
11.一种可更换摄影镜头的数字照相机,该数字照相机包含:
摄像部,其以规定周期通过上述摄影镜头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
显示部,其根据上述摄像部的输出显示动态图像;
遮蔽部件,其在进行了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进入上述摄像光路内,来遮蔽上述摄像部;以及
控制部,其与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连动来停止向上述摄像部的电源供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字照相机,上述显示部在上述动态图像显示中进行了上述摄影镜头的卸下操作的情况下,中止上述动态图像显示,取而代之进行文字和/或符号信息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字照相机,上述文字和/或符号信息显示是摄影信息显示或者是表示卸下了上述摄影镜头的警告显示。
CNA2007100042150A 2006-01-18 2007-01-18 可更换镜头的数字照相机 Pending CN1010055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09451A JP2007194769A (ja) 2006-01-18 2006-01-18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06009451 2006-01-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5571A true CN101005571A (zh) 2007-07-25

Family

ID=38263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042150A Pending CN101005571A (zh) 2006-01-18 2007-01-18 可更换镜头的数字照相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19592B2 (zh)
JP (1) JP2007194769A (zh)
CN (1) CN10100557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9259A (zh) * 2012-04-25 2013-10-30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其防尘方法
CN105516581A (zh) * 2014-10-09 2016-04-20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44244A (zh) * 2016-03-18 2017-02-22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光伤害防护功能的投影机及其光伤害防护方法
CN109073958A (zh) * 2016-04-28 2018-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可换镜头
CN110636188A (zh) * 2018-06-21 2019-12-31 佳能株式会社 配件装置、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26432A (zh) * 2019-04-02 2020-06-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拍摄装置
CN112165580A (zh) * 2020-08-31 2021-01-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方法与电子装置
CN112333398A (zh) * 2020-09-30 2021-02-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方法与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89481A (ja) * 2006-01-13 2007-07-26 Olympus Imaging Corp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4280760B2 (ja) * 2006-07-31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8379115B2 (en) * 2007-11-20 2013-02-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Image capture device with electronic focus
US8643748B2 (en) * 2007-11-20 2014-02-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mpact stationary lens optical zoom image capture system
JP2011095352A (ja) * 2009-10-28 2011-05-12 Canon Inc 画像投射装置
JP1630335S (zh) * 2018-05-15 2019-05-07
CN115299035A (zh) * 2020-03-25 2022-11-04 索尼集团公司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2295A (en) * 1971-04-09 1973-10-02 Hattori Tokeiten Kk Camera with exchangeable lens
JPS59201029A (ja) 1983-04-30 1984-11-14 Asahi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
US4786929A (en) * 1986-10-17 1988-11-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JPH02101441A (ja) * 1988-10-11 1990-04-13 Konica Corp 銀塩フィルム式カメラ
US5130729A (en) * 1989-10-04 1992-07-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Optical system vibro-isolating apparatus
DE69133553T2 (de) * 1990-10-15 2007-09-27 Canon K.K. Bildaufnahmegerät mit Wechselobjektiven
JPH1020384A (ja) * 1996-07-03 1998-01-23 Nikon Corp 機能表示装置
JP3559422B2 (ja) 1997-04-18 2004-09-0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一眼レフ式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US6085048A (en) * 1997-06-11 2000-07-04 Konica Corporation Silver halide camera equipped with electronic viewfinder
USD412922S (en) * 1997-10-22 1999-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terchangeable lens for digital video camera
JP2000059667A (ja) * 1998-08-07 2000-02-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及び銀塩カメラ
JP2000123454A (ja) 1998-10-16 2000-04-28 Alps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0162494A (ja) 1998-11-27 2000-06-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00175100A (ja) 1998-12-04 2000-06-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電子カメラ
JP3460643B2 (ja) 1999-09-29 2003-10-27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726630B2 (ja) 2000-03-27 2005-12-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4646442B2 (ja) 2001-06-05 2011-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JP3843001B2 (ja) 2001-11-19 2006-11-0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交換式一眼レフ型デジタルカメラ
US6738574B2 (en) * 2002-01-31 2004-05-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amera system and accessory device
US7384204B2 (en) * 2004-04-23 2008-06-10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JP2006323273A (ja) * 2005-05-20 2006-11-30 Olympus Imaging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
WO2007066578A1 (ja) * 2005-12-06 2007-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9259A (zh) * 2012-04-25 2013-10-30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其防尘方法
CN105516581A (zh) * 2014-10-09 2016-04-20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44244A (zh) * 2016-03-18 2017-02-22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光伤害防护功能的投影机及其光伤害防护方法
CN106444244B (zh) * 2016-03-18 2019-04-23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具有光伤害防护功能的投影机及其光伤害防护方法
CN109073958A (zh) * 2016-04-28 2018-12-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可换镜头
CN109073958B (zh) * 2016-04-28 2020-12-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可换镜头
US11089199B2 (en) 2018-06-21 2021-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ccessory devi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0636188A (zh) * 2018-06-21 2019-12-31 佳能株式会社 配件装置、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36188B (zh) * 2018-06-21 2022-01-11 佳能株式会社 配件装置、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26432A (zh) * 2019-04-02 2020-06-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拍摄装置
CN111226432B (zh) * 2019-04-02 2022-04-0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拍摄装置
CN112165580A (zh) * 2020-08-31 2021-01-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方法与电子装置
CN112165580B (zh) * 2020-08-31 2022-01-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方法与电子装置
CN112333398A (zh) * 2020-09-30 2021-02-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方法与电子装置
CN112333398B (zh) * 2020-09-30 2022-07-2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曝光方法与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94769A (ja) 2007-08-02
US7819592B2 (en) 2010-10-26
US20070166026A1 (en) 2007-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1325A (zh) 数字照相机
CN101005571A (zh) 可更换镜头的数字照相机
CN100594711C (zh) 数字照相机以及数字照相机的控制方法
CN101305594B (zh) 相机系统、相机主体、替换镜头单元和摄像方法
CN101094329B (zh) 数字照相机
CN101360190B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893808B (zh) 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1772952A (zh) 摄像装置
CN101132481B (zh) 可对动态图像进行显示或记录的数字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442616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2006412B (zh) 摄像设备和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JP4330669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941141B2 (ja) 撮像装置
CN101083722A (zh) 镜头更换式数码照相机
JP2007295312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0454979C (zh) 具有多个图像记录介质的数字照相机及其控制方法
US6249651B1 (en) Camera for electronic photographing and photographing using films
JP200729531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8193622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7258978A (ja)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CN101448081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7258999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H09189934A (ja) 撮像装置
JP2007194996A (ja)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US6154615A (en) Camer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