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9293C - 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及扬声器设计支援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及扬声器设计支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9293C
CN100579293C CN03121216A CN03121216A CN100579293C CN 100579293 C CN100579293 C CN 100579293C CN 03121216 A CN03121216 A CN 03121216A CN 03121216 A CN03121216 A CN 03121216A CN 100579293 C CN100579293 C CN 10057929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computing
data
oscillating plate
de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21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49220A (zh
Inventor
田中光
本田一树
佐野浩司
半田知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962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4307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49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9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92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92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9/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of the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covered by H04R9/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9/024Manufacturing aspec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of loudspeaker or microphone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31/00Details of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covered by H04R31/00,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4R2231/003Manufacturing aspects of the outer suspension of loudspeaker or microphone diaphragms or of their connecting aspects to said 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H04R31/00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for diaphragms or their outer suspen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H04R31/006Interconnection of transducer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6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5Acoustic trans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以前,设计扬声器必需反复多次进行,费时。本发明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具备:输入单元(1),用户输入设计音圈用的必要事项、设计磁路用的必要事项、和设计振动板用的必要事项;运算单元(2),根据由输入单元(1)输入的数据,通过运算得到扬声器的特性;和显示器(3),显示由该运算单元(2)得到的结果。

Description

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及扬声器设计支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持由音圈和磁路等构成的扬声器设计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及扬声器设计支援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扬声器可用于音频设备装置等中,但最近,也可用于便携电话等各种设备中。因此,要求例如便携电话为小型或具有高性能,便携电话制造商为了制造上述小型及具备高性能等特性的便携电话,对制造用于便携电话中的扬声器的制造商,提出关于大小、声压或波型图等各种条件(目标规格)。与之对应,扬声器制造商制造满足该条件(目标规格)的扬声器。
这里用图7来说明扬声器的构成。如图7所示,在皿状且截面为コ字形的磁轭74的中央部,与上述磁轭74的侧壁保持规定间隔来配置圆柱状磁铁73,在上述磁铁73上配置磁板72。在板72与磁轭74之间的间隙中,插入相对于扬声器的振动板75垂直装配的线轴76,对线轴76缠绕线圈71。上述振动板75由中央部的振动板主体751和其周缘部的边缘752构成,边缘752成为固定在壳体77上的结构。通过该构成,由上述磁铁73、板72、及磁轭74形成闭合的磁路,若在缠绕在配置于上述间隙中的线轴76上的线圈71中流过声音电流,则振动板75因电磁力而振动。
另外,如图7所示,为了抑制振动板75在低频带中的振幅,在上述壳体77中设置窗孔77a,在壳体77的背面侧外部装配覆盖窗孔77a的音响电阻件77b。并且,在扬声器前面侧配置用于保持振动板75等的保护器78。在保护器78中设置多个贯通孔。
由此,扬声器具备音圈71、由板72、磁铁73及磁轭74构成的磁路、和振动板75,音圈71、磁路及振动板75的设计在扬声器的设计中很重要。
设计者在进行音圈71、磁路及振动板75的各设计后,试作扬声器,评价该试作的扬声器的声压或波型图等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
这里,若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则将试作的扬声器作为样品,出厂给上述便携电话制造商,另外,若未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则再次重新进行音圈、磁路及振动板的各个设计步骤。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可是,音圈71的特性因线圈的直径、线圈线材的材质或直径、或卷绕方向及匝数等而不同。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具有规定特性的音圈71的情况下,必需适当决定线圈的直径、线圈线材的材质或直径、或线圈线材的卷绕方向及匝数。但是,因为上述线圈直径或线圈线材材质或直径等用于设计音圈71的各必要事项的具体例要多方考虑,所以多具体组合上述各必要事项来一起考虑。因此,不容易设计具有上述规定特性的音圈71,难以在短时间内设计音圈71。
同样,就磁路而言,磁通密度等特性也因构成其的板72、磁铁73及磁轭74各自的材质或大小而不同,所以设计者必需适当决定上述磁路的各构成部件的材质或大小等。因此,即使是磁路,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设计。振动板的设计也一样。
并且,因为扬声器的特性中音圈的形态、磁路的形态、及振动板的形态有机联系结合决定,所以即使音圈、磁路及振动板各自的设计结束,但若不研究音圈、磁路及振动板等的相互关系则不知扬声器声压等特性。所以,即使组合根据设计试作的音圈、磁路及振动板来试作扬声器,但该试作的扬声器仍无法满足由便携电话制造商提出的条件(目标规格),这种情况很多。此时,必需重新改正音圈、磁路及振动板的各设计,试作改正扬声器。从而,由于通常多次来回试作扬声器,所以以前在设计扬声器时,必需例如数周的相当长的时间。
另外,因为设计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来进行音圈、磁路及振动板的各设计,所以若由未熟练者设计扬声器,则与熟练者设计的情况相比,需要更长的设计时间,或因情况而不能进行设计。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如上所述以前所谓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扬声器设计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短时间内进行扬声器设计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及扬声器设计支援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入单元,用户输入设计音圈用的必要事项、设计磁路用的必要事项、和设计振动板用的必要事项;运算单元,根据输入输入单元的数据,通过运算得到扬声器的特性;和显示单元,显示由运算单元得到的结果。
另外,本发明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前处理单元,计算音圈的形态及磁路的形态;磁路设计单元,根据音圈的形态及磁路的形态,得到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中间处理单元,根据音圈的形态、磁路的形态及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得到作用于音圈上的力的系数和有效振动系统质量;和等价电路设计单元,根据音圈的形态、磁路的形态、作用于音圈上的力的系数和有效振动系统质量,得到扬声器的等价电路。
通过使用上述本发明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与以前相比可削减扬声器的试作次数,可在短时间内设计扬声器。此时,未熟练者也与熟练者一样,可在短时间内设计扬声器。另外,可由具有通用性的个人计算机来实现上述构成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详细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磁通密度分布运算结果一例的图。
图5是作用于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音圈上的力系数运算结果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得到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扬声器的各种频率特性用的等价电路一例的图。
图7是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磁路区域的图。
图9是表示判断磁路每个部位的磁通密度是否饱和用的数据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构成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所进行的处理的示意图。
图13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磁路的各部件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的振幅频率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扬声器的阻抗频率特性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扬声器的声压频率特性的图。
符号说明:1输入单元、11选择单元、12选择单元、13选择单元、2运算单元、21振动板运算单元、22线圈运算单元、23磁路运算单元、24磁通运算单元、25力运算单元、26有效振动板面积运算单元、27质量运算单元、28支持系统运算单元、29音响阻抗运算单元、30等价电路运算单元、31各种频率特性运算单元、3显示器、4存储单元、5判断单元、51形状判断单元、52磁路特性判断单元、53最终判断单元、6数据形成单元、61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62上述力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63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101输入单元、102简易振幅运算单元、103前处理单元、104磁路设计单元、105中间处理单元、106等价电路设计单元、107频率特性计算单元、108扬声器特性计算单元、109输出数据形成单元、115前处理评价单元、116中间处理评价单元、117最终评价单元、118存储单元、119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构成及其动作。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示意构成。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由输入单元1、运算单元2、显示器3、存储单元4、判断单元5、数据形成单元6构成。另外,图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详细构成。另外,图3中示出本实施方式1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动作步骤。
首先,扬声器制造商的设计者等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用户通过键盘等输入单元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例如便携电话制造商提示的关于扬声器的各种条件(目标规格)。例如,输入口径、目标厚度、目标SPL(目标声压)、测定距离、最低共振频率Fs、额定输入、标称阻抗、有效振动直径等条件(目标规格)(步骤1:另外,该步骤1对应于图3中的步骤1。以下一样。)具体而言,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下述表1所示口径为22mm、目标厚度为5mm、目标SPL(目标声压)为82dB、测定距离为1m、最低共振频率Fs为800Hz、额定输入为0.5W、标称阻抗为8Ω、有效振动直径为14.5mm等条件(目标规格)。另外,由输入单元1输入的下述表1的内容显示于显示器3。
表1
名称     单位     值
口径     mm     22
目标厚度     mm     5
目标SPL     dB     82
测定距离     m     1
最低共振频率Fs     Hz     800
额定输入     W     0.5
标称阻抗     Ω     8
有效振动直径     mm     14.5
最大振幅     mm
振幅裕量     mm
因此,若知道构成扬声器的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大致值,则可大致判断上述振动板是否接触扬声器的保护器、或与上述振动板一起振动的音圈是否接触磁路。因此,如上所述,一旦输入条件(目标规格),则作为显示单元的显示器3显示存储单元4中存储的由下述式1及式2表示的两个简易振幅计算式。这两个简易振幅计算式中的式1是对于具备预定基准的振动板的扬声器而言,当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时,得到上述基准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下面称为设计基准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计算式,式2的简易振幅计算式是对于具备预定最差情况的振动板的扬声器而言,当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时,得到上述最差情况的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下面称为最差情况(规定条件范围内的预定最差情况)下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计算式。
式1
最大振幅Xmax1=v/jω
振幅裕量Xmgn1=Xmax1×安全系数
v=2×r×p/(ρ0×ω×a2)
r:扬声器与检测来自扬声器声音的单元的距离
p=10(SPL/20)×2×10-5
ρ0:空气密度
ω=2×π×fs
fs:频率
a=有效振动直径/2
式2
最大振幅Xmax2=v2/(jω×安全系数)
振幅裕量Xmgn2=Xmax2+部件组装公差
v2=2×r×p/(ρ0×ω×安全系数×a2)
r:扬声器与检测来自扬声器声音的单元的距离
p=10(SPL/20)×2×10-5
ρ0:空气密度
ω=2×π×fs
fs:频率
a=有效振动直径/2
将如上所示由式1及式2表示的两个简易振幅计算式显示在显示器3中,用户在知道设计基准的最大振幅和振幅裕量时,通过选择单元11选择式1(步骤2),当知道最差情况下的最大振幅和振幅裕量时,通过选择单元11选择式2(步骤2)。从而,一旦选择式1或式2,则振动板运算单元21将由上述输入单元1输入的数据中运算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必需的数据代入选择的式1或式2中,进行运算,得到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大致值(步骤3),将运算结果与上述条件(目标规格)一起显示在显示器3中。例如,在选择式1的情况下,如下述表2所示,得到所谓最大振幅为0.45mm、振幅裕量为0.69mm的结果,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器3中。
表2
名称     单位     值
口径     mm     22
目标厚度     mm     5
目标SPL     dB     82
测定距离     m     1
最低共振频率Fs     Hz     800
额定输入     W     0.5
标称阻抗     Ω     8
有效振动直径     mm     14.5
最大振幅     mm     0.45
振幅裕量     mm     0.69
另外,用户也可选择式1和式2双方,在显示器3中显示设计基准中的最大振幅和振幅裕量与最差情况下的最大振幅和振幅裕量之一。
从而,若示出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大致值,则用户可大致判断振动板是否接触扬声器的保护器、或与振动板一起振动的音圈是否接触磁路。
接着,用户通过上述输入单元1将用于提示构成扬声器的音圈形态(例如大小)的命令、和设计音圈用的必要事项输入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例如,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下述表3中示出的所谓标称直径为8mm、线材名称为铜线、线直径为0.06mm、线轮最大外径为0.08mm、层数为2层、线轴材料为纸、线轴厚度为50微米、线轴空白为0.1mm的各数据,作为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一例。另外,表示由输入单元1输入的数据的下述表3的内容显示在显示器3中。
表3
名称     单位     值
标称直径     mm     8
线材名称     铜线
线直径     mm     0.06
线轮最大外径     mm     0.08
层数     层     2
线轴材料     纸
线轴厚度     μm     50
线轴空白     mm     0.1
线轴高度     mm
金属线质量     mg
匝宽度     mm
总匝数     匝
线长度     m
DCR(直流电阻)     Ω
线轮质量     mg
总质量     mg
音圈最大外径     mm
音圈电感     H
此时,线圈运算单元22将由上述输入单元1输入的运算音圈形态必需的数据代入存储单元4中存储的多个线圈计算式的每一个中,进行运算,得到音圈的形态(步骤4)。
这里,上述多个线圈计算式是例如由下述式3及式4表示的式,这两个线圈计算式中的式3是得到作为音圈形态一例的线轴高度(Hvc)的计算式,式4是得到匝宽度(Wvc)的计算式。
式3
线轴高度(Hvc)=最大振幅(Xmax1)×安全系数+匝宽度(Wvc)+线轴空白(Hbs)
式4
匝宽度(Wvc)=线轮最大外径(Dwmax)×第1层的匝数
此时,线圈运算单元22得到作为音圈形态一例的线轴高度(Hvc)或匝宽度(Wvc)分别为2.93mm、1.84mm的运算结果,将其显示在显示器3中。
因此,用户图案输入多个用于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比较研究基于这多个图案各自的运算结果。例如,若是算出上述线轴的高度(Hvc)或匝宽度(Wvc)的情况,则图案输入3个线轮最大外径(Dwmax)、第1层匝数和线轴空白(Hbs)的具体数值组合。此时,在上述显示器3中按各不同图案显示线轴的高度(Hvc)及匝宽度(Wvc)的运算结果。此时,用户通过选择单元12选择上述3个图案中的任一个(步骤5),确定音圈的大小(形态的一实例)。
另外,线圈运算单元22根据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的所谓标称直径为8mm、线材名称为铜线、线直径为0.06mm、线轮最大外径为0.08mm、层数为2层的数据,得到所谓直流电阻(DCR)Re的值为7.32Ω、电感Le的值为0.0001H的运算结果。直流电阻Re及电感Le的各值显示在显示器3中。另外,上述直流电阻Re及电感Le的各值用作后述等价电路(参照图6)的电气元件部分的电阻值及线圈的电感值。
另外,线圈运算单元22根据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的运算音圈形态必需的数据,还得到所谓金属线质量为0.2mg、总匝数为45匝、线长为1.21m、线轮质量为34.1mg、总质量为37.34mg、音圈的最大外径为8.69mm的运算结果。
因此,线圈运算单元22通过运算得到的结果按下述表4中示出的形式,与用户输入的设计音圈用的必要事项一起,显示在显示器3中。
表4
名称     单位     值
标称直径     mm     8
线材名称     铜线
线直径     mm     0.06
线轮最大外径     mm     0.08
层数     层     2
线轴材料     纸
线轴厚度     μm     50
线轴空白     mm     0.1
线轴高度     mm     2.93
金属线质量     mg     0.2
匝宽度     mm     1.84
总匝数     匝     45
线长度     m     1.21
DCR(直流电阻)     Ω     7.32
线轮质量     mg     34.1
总质量     mg     37.34
音圈最大外径     mm     8.69
音圈电感     H     0.0001
另外,上述线圈的线材的线直径的具体例存储在存储单元4中,用户通过选择单元13来选择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具体例之一,该选择的具体例被视为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的数据。例如,在存储单元4中,作为线圈线材的线直径,存储0.04mm、0.05mm、0.06mm的具体例,作为线圈线材的线径,用户通过选择单元13选择0.06mm的情况是上述实例(参照表3等),0.06mm被看作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的线圈线材的线直径数据。用户也可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存储单元4中存储的具体例以外的数据。
另外,线材名称的具体例也存储在存储单元4中,用户也可通过选择单元13来选择存储在存储单元4中的任一具体例,将该选择的具体例视为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的线材名称。
接着,用户通过上述输入单元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提示构成扬声器的磁路大小(形态的一实例)的命令、设计磁路的必要事项。例如,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下述表5所示的板外径为7.9mm、板厚为0.5mm、板材质为SS41、磁铁外径为7.4mm、磁铁厚度为1.2mm、磁铁材质为钕(BHmax=35)、磁轭内径为9mm、磁轭厚度为0.6mm、磁轭材料为SS41的各数据,作为设计磁路的必要事项的一实例。另外,表示由该输入单元1输入数据的下述表5的内容显示于显示器3。
表5
  名称   单位  值
  板外径   mm  7.9
  板厚   mm  0.5
  板材质  SS41
  磁铁外径   mm  7.4
  磁铁厚度   mm  1.2
  磁铁材质  钕(BHmax=35)
  磁轭内径   mm  9
  磁轭厚度   mm  0.6
  磁轭高度   mm
  磁轭材料  SS41
此时,磁路运算单元23将由上述输入单元1输入的运算磁路大小必需的数据代入存储单元4中存储的电路计算式中,进行运算,得到磁路的大小(步骤6)。
这里,上述电路计算式是例如由下述式5表示的、得到磁轭高度(Hy)的式子。
式5
磁轭高度(Hy)=板厚(Tp)+磁铁厚度(Tm)+磁轭厚度(Ty)
如此由磁路运算单元23得到的磁轭高度(Hy)以下述表6所示形式,与用户输入的设计磁路用必要事项一起显示在显示器3中。
表6
名称     单位    值
板外径     mm    7.9
板厚     mm    0.5
板材质    SS41
磁铁外径     mm    7.4
磁铁厚度     mm    1.2
磁铁材质    钕(BHmax=35)
磁轭内径     mm    9
磁轭厚度     mm    0.6
磁轭高度     mm    2.3
磁轭材料    SS41
在上述说明中,虽在音圈的计算步骤(步骤4)及图案选择步骤(步骤5)后进行磁路的计算步骤(步骤6),但也可在磁路的计算步骤(步骤6)之后进行音圈的计算步骤(步骤4)及图案选择步骤(步骤5)。
接着,形状判断单元51根据上述振动板运算单元21得到的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和振幅裕量、根据上述线圈运算单元22得到的音圈的形态(大小等)和根据磁路运算单元23得到的磁路形态(大小等),进行后述的判断(步骤7)。
若用图7来说明该判断,则首先,第1,当振动板75随着音圈71的振动而振动时,形状判断单元51判断振动板主体751与构成磁路的板72是否不接触。即,判断图7中的板72与振动板主体751的距离①是否为振动板75振动时不接触的距离。
第2,当振动板75随着音圈71的振动而振动时,形状判断单元51判断振动板边缘752与磁轭74是否不接触。即,判断图7中的振动板边缘752与磁轭74的距离②是否为振动板75振动时不接触的距离。
第3,当音圈71振动时,形状判断单元51判断在音圈71的振动方向上,线轴76与磁轭74是否不接触。即,判断图7中的线轴76与磁轭74的距离③是否为音圈71振动时不接触的距离。上面虽说明了将线轴76装配在音圈71上的情况判断,但在线轴76未装配在音圈71上的情况,当音圈71振动时,形状判断单元51判断在音圈71的振动方向上,音圈71与磁轭74是否不接触。
并且,第4,形状判断单元51判断在与音圈71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音圈71与磁轭74是否不接触。即,判断图7中的音圈71与磁轭74的距离④是否是不接触的距离。
另外,第5,形状判断单元51判断图7中虽设置了线轴76,但为了使音圈71与振动板75接触,是否必需线轴76。
这些形状判断单元51的判断结果显示在显示器3中。此时,就上述第1-第5判断项目而言,在即使任一个得到否定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作为扬声器的形状位于限制范围外,在显示器3中都显示警告(步骤8)。此时,返回上述音圈计算步骤(步骤4)。即,返回用户再次通过上述输入单元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提示音圈形态的命令和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的步骤,再次进行上述判断形状的步骤(步骤7)。
例如,在由形状判断单元51得到在音圈71的振动方向上线轴76(或音圈71)与磁轭74接触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在显示器3中显示例如“触底”的所谓警告。此时,返回上述音圈的计算步骤(步骤4),用户变更表3中示出的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的至少一部分,并通过输入单元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新的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例如,如下述表7所示,仅将线直径从0.06mm变更到0.052mm。
表7
名称     单位     值
标称直径     mm     8
线材名称     铜线
线直径     mm     0.052
线轮最大外径     mm     0.08
层数     层     2
线轴材料     纸
线轴厚度     μm     50
线轴空白     mm     0.1
线轴高度     mm
金属线质量     mg
匝宽度     mm
总匝数     匝
线长度     m
DCR(直流电阻)     Ω
线轮质量     mg
总质量     mg
音圈最大外径     mm
音圈电感     H
此时,如下述表8所示,由线圈运算单元22得到所谓线轴的高度(Hvc)从2.93mm变更为2.29mm的所谓运算结果。
表8
名称     单位     值
标称直径     mm     8
线材名称     铜线
线直径     mm     0.052
线轮最大外径     mm     0.08
层数     层     2
线轴材料     纸
线轴厚度     μm     50
线轴空白     mm     0.1
线轴高度     mm     2.29
金属线质量     mg     0.15
匝宽度     mm     1.03
总匝数     匝     33
线长度     m     0.88
DCR(直流电阻)     Ω     7.13
线轮质量     mg     18.97
总质量     mg     21.5
音圈最大外径     mm     8.65
音圈电感     H     0.0001
之后,形状判断单元51再次进行上述形状判断(步骤7)。此时,形状判断单元51得到在音圈71的振动方向上线轴76(或音圈71)不接触磁轭74的判断结果。另外,在上述音圈的计算步骤(步骤4)后,也可进行图案选择步骤(步骤5)和磁路的计算步骤(步骤6),在上述音圈的计算步骤(步骤4)后,也可不进行图案选择步骤(步骤5)和磁路的计算步骤(步骤6),而进行判断上述形状的步骤(步骤7)。根据形状判断单元51的判断结果,若需要而将警告显示在显示器3上时,只要变更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和设计磁路的必要事项的一方或双方的至少一部分,并进行上述判断形状的步骤(步骤7)即可。
在形状判断单元51就上述第1-第5的判断项目全部得到肯定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在显示器3中显示该含义的信息,前进到下一计算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的步骤(步骤9)。另外,在后述的计算磁通密度分布的步骤(步骤9)之后,使用具有与在上述磁路计算步骤(步骤6)之前得到的音圈的形态及磁路的形态、以及另外提供的振动板的形态及扬声器的音响系统的形态(例如保持扬声器的壳体的形态)的相互关系和等价关系的例如图6所示等价电路,进行评价扬声器的声压等步骤特性的准备、及频率特性的运算或评价等。另外,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作为计算式的一实例,存储在存储单元4中。
在计算磁通密度分布的步骤(步骤9)中,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61根据上述各运算得到的音圈的形状及磁路的形态等,生成可适用于存储单元4中存储的磁通密度计算式中的音圈形态数据及磁路形态数据。
此时,磁通运算单元24将上述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61生成的音圈的形态数据及磁路的形态数据代入上述磁通密度计算式中,通过运算得到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步骤9)。例如,得到图4所示音圈的卷线部厚度方向的中心轴(图7的直线L)中的磁通密度分布,作为运算结果,显示在显示器3中。另外,在图4中,正数侧表示比通过板72(参照图7)的厚度中心的水平面还靠板72的厚度上方向(扬声器前面侧)的磁通密度值,负数侧表示比通过上述板72的厚度中心的水平面还靠板72的厚度下方向(扬声器背面侧)的磁通密度值。由此,通过磁通运算单元24进行的运算,可知磁路的每个预定部位的磁通密度大小。例如,可知构成图8所示磁路的板72的部位A中的磁通密度大小。另外,磁通运算单元24从通过运算得到的磁铁部分的磁通密度分布得到导磁系数(步骤9)。
接着,力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62根据音圈的形态、磁路的形态、和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生成可适用于存储单元4中存储的力计算式的音圈的形态数据、磁路的形态数据及磁通密度分布数据。
此时,力运算单元25将由上述力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62生成的音圈的形态数据、磁路的形态数据及磁通密度分布数据代入上述力计算式,通过运算得到作用于音圈上的力(步骤10)。该运算结果表示例如图5所示因振动而距音圈的静止位置的移动量、与作用于音圈卷线部的厚度方向中心点(图7的点C)上的力系数B1值的关系,显示在显示器3中。另外,在图5中,正数侧表示音圈71移动到振动板75(参照图7)侧时作用于上述卷线部厚度方向的中心点(图7的点C)上的力系数B1的运算结果,负数侧表示移动到磁轭74侧时作用于上述卷线部厚度方向的中心点(图7的点C)上的力系数B1的运算结果。因此,如图5所示,作用于音圈上的力系数B1随振动产生的距音圈静止位置的移动距离而变化,但若输入音圈的信号是周期性交流信号,则意味着作用于音圈上的力系数B1与时间一起周期性变化。因此,力运算单元25求出上述周期性变化的作用于音圈上的力系数B1的二乘平均值,将其作为实效力系数(步骤11)。另外,该实效力系数为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的耦合系数B1。
接着,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振动板厚度的数据和振动板比重的数据,作为设计振动板的必要事项。例如,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下述表9所示振动板厚度为30微米、振动板比重为1.3mg/mm3的数据。将下述表9的内容显示在显示器3中。
表9
名称 单位
振动板厚度 μm 30
振动板比重 mg/mm<sup>3</sup> 1.3
有效振动面积 mm2
振动板质量 mg
此时,有效振动板面积运算单元26根据输入上述输入单元1的条件(目标规格)的一个有效振动直径(14.5mm:参照表1),通过运算求出有效振动面积Sd(步骤12),同时,根据求出的有效振动面积Sd、和上述振动板厚度数据及振动板比重数据,求出振动板的质量。这些有效振动板面积运算单元26求出的有效振动面积Sd及振动板质量与上述振动板厚度数据及振动板比重数据一起,按下述表10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3中。另外,有效振动面积Sd是图6所示等价电路的耦合系数Sd的值。有效振动面积Sd及振动板的质量不限于在计算上述实效力系数的步骤(步骤11)后计算。例如,也可在计算最大振幅等的步骤(步骤3)之后求出。
表10
名称 单位  值
振动板厚度 μm  30
振动板比重 mg/mm<sup>3</sup>  1.3
有效振动面积 mm2  165.13
振动板质量 mg  6.44
之后,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63根据音圈的形态、上述有效振动板面积运算单元26求出的振动板的质量和粘接音圈与振动板的粘接剂的信息,生成可适用于存储单元4中存储的有效振动系统质量计算式的音圈的形态数据、振动板的形态数据及粘接剂的数据。
此时,质量运算单元27将通过上述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63生成的音圈的形态数据、振动板的形态数据及粘接剂的数据代入上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计算式中,通过运算得到音圈等扬声器中振动系统的有效质量,作为有效振动系统质量Mmd(步骤13)。将运算结果显示在显示器3中。另外,有效振动系统质量Mmd中不包含空气等的音响的负荷质量。
接着,磁路特性判断单元52比较通过磁通运算单元24得到的磁路每个部位的磁通密度、和例如图9所示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4中的判断磁通密度是否饱和的数据,判断上述磁路每个部位的磁通密度是否饱和(步骤14)。例如判断构成图8所示磁路的板72的部位A的磁通密度是否饱和。另外,磁路特性判断单元52根据磁通运算单元24得到的导磁系数、和事先存储在存储单元4中的导磁系数,判断构成要设计的磁路的磁铁是否有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减磁的可能性(步骤14)。将这些判断结果显示在显示器3中。
此时,在判断为上述磁路任一部位的磁通密度饱和的情况、或判断为构成要设计的磁路的磁铁有可能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减磁的情况下,在显示器13中显示警告,返回音圈的计算步骤(步骤4)。由此,用户返回再次通过上述输入单元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提示音圈形状的命令、和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的步骤,反复进行,直到计算上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的步骤(步骤13)。
在判断为上述磁路任一部位的磁通密度都不饱和的情况、且判断为构成要设计的磁路的磁铁不可能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减磁的情况下,支持系统运算单元28将输入上述输入单元1的条件(目标规格)的一个最低共振频率Fs和基于由上述质量运算单元27得到的上述有效振动质量Mmd的Mms代入存储单元4中存储的伸缩率(コンプライアンス)计算式中进行运算。另外,支持系统运算单元28通过运算得到振动板的边缘伸缩率(支持系统的弹性常数)Cms(步骤15),显示在显示器3中。另外,上述伸缩率计算式是由下述式6表示的式,式6中的Mms意味着向上述有效振动系统Mmd中加入音响的负荷质量。另外,振动板的边缘伸缩率Cms被用于使用后述图6所示等价电路的计算中。
式6
振动板边缘的伸缩率Cms=1/(Mms×(2×π×Fs)2)
Mms:向有效振动系统质量Mmd中加入音响的负荷质量
Fs:最低共振频率
之后,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将扬声器的壳体等音响系统数据输入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步骤16)。所谓上述音响系统的数据意味着例如关于壳体的大小、设置在壳体中的窗孔形状、覆盖该窗孔的音响电阻件的形状、设置在扬声器前面侧的保护器形状、或振动板为波板状或平板状的形状的信息。
此时,音响阻抗运算单元29根据上述音响系统的数据,通过运算求出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中振动板前面的音响阻抗Za1和振动板背面的音响阻抗Za2
例如,记述为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的Za1的部分若由电阻、伸缩率和音响质量(声质量)构成,则音响的阻抗运算单元29得到上述由电阻、伸缩率和音响质量构成的部分的整体阻抗的值。
接着,等价电路运算单元30将通过上述各运算得到的各要素的值视为图6所示等价电路的对应元件的值,通过运算算出该等价电路的电气系统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值I及机械系统电路部分中的速度V(步骤17)。另外,图6的等价电路Rms的值是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用户凭自身经验知道的值,使用该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输入的值。另外,电流值I及速度V可通过求解图6的等价电路来得到,但通过考虑起电力与逆起电力的相关关系得到。
各种频率特性运算单元31将通过上述等价电路运算单元30得到的速度V代入下述式7,通过运算得到构成扬声器的振动板的振幅频率特性(步骤18)。另外,各种频率特性运算单元31向算出的振动板的振幅频率特性的最大振幅中附加规定值后,算出振幅裕量(步骤19)。并且,各种频率特性运算单元31将由上述等价电路运算单元30得到的电流值I代入下述式8,通过运算得到扬声器的阻抗频率特性(步骤20)。
式7
振幅频率特性X=V/(jω)
式8
阻抗频率特性Z=E/I
并且,上述各种频率特性运算单元31得到在记述为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的Za1部分的预定元件、例如伸缩率的两端上施加的电压值,作为振动板前面的声压频率特性(步骤21)。同样,各种频率特性运算单元31得到在记述为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的Za2部分的预定元件、例如伸缩率的两端上施加的电压值,作为振动板背面的声压频率特性(步骤21)。通过使用例如由本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设计的扬声器的情况来决定上述预定元件。
之后,最终判断单元53判断上述各种频率特性运算单元31得到的声压频率特性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中的目标SPL(目标声压)(步骤22)。另外,最终判断单元53判断根据上述各种频率特性运算单元31得到的振动板的振幅频率特性决定的扬声器的厚度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中的目标厚度(步骤22)。这些判断结果显示在显示器3中。
此时,在上述各运算结果不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的情况下,在显示器3中显示警告(步骤23)。此时,返回音圈的计算步骤(步骤4)或输入音响系统形状的步骤(步骤16),重复之后的步骤。例如由上述运算得到的声压值是比上述目标SPL(目标声压)低的值的情况下,因为若减轻振动系统的有效质量,声压变高,所以返回进行用于计算减轻音圈质量的步骤(步骤4)。另外,在例如根据由上述运算得到的振动板的振幅频率特性决定的扬声器厚度比上述目标厚度过厚的情况下,若设置在壳体上的窗孔直径大,则振动板的振幅值变小,因为可减薄扬声器的厚度,所以返回输入增大窗孔直径用数据的步骤(步骤16)。
另外,在得到所谓上述各运算结果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将该意思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器3中,结束扬声器的设计,打印出设计规格书(步骤24)。在该设计规格书中还包含由上述各种频率特性运算单元31得到的扬声器的阻抗频率特性。由此可知道扬声器的Q值。
如上所述,若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则扬声器的设计次数比以前减少,可在短时间内设计满足规定条件(目标规格)的扬声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虽使用图6所示等价电路来作为声压计算式、振动板振幅计算式、及阻抗计算式的一例,但也可存在多个该等价电路。例如,对于音响系统电路等而言,也可存在多个考虑各种补偿的等价电路。另外,用户也可选择这多个等价电路的任一个。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具有磁路特性判断单元52,该磁路特性判断单元52判断由磁通运算单元24得到的磁路的每个部位的磁通密度是否饱和。另外,上述磁路特性判断单元52根据磁通运算单元24得到的导磁系数,判断构成要设计的磁路的磁铁是否有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减磁的可能性。但是,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不限于具备磁路特性判断单元52。在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中不设置磁路特性判断单元52的情况下,用户进行上述磁路特性判断单元52进行的判断。另外,也可由用户判断判断上述磁路中每个部位的磁通密度是否饱和的项目、与根据导磁系数来判断磁铁是否有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减磁的可能性的项目这两个项目中的一个,则上述磁路特性判断单元52判断另一个。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的磁通运算单元24、音响阻抗运算单元29、等价电路运算单元30及各种频率特性运算单元31的全部或部分也要是利用通用软件来进行对应运算的单元。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构成及其动作。
图10表示本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示意构成。图1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动作步骤。另外,图1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2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进行处理的概要。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由输入单元101、简易振幅运算单元102、前处理单元103、磁路设计单元104、中间处理单元105、等价电路设计单元106、频率特性计算单元107、扬声器特性计算单元108、输出数据形成单元109、前处理评价单元115、中间处理评价单元116、最终评价单元117、存储单元118和显示器119构成。
首先,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用户通过由键盘等构成的输入单元10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中输入例如便携电话制造商提示的关于扬声器的各种条件(目标规格)。例如,输入口径、目标厚度、目标SPL(目标声压)、测定距离(扬声器与检测来自扬声器声音的装置的距离r)、最低共振频率Fs、额定输入、标称阻抗、有效振动直径等条件(目标规格)(步骤101)。具体而言,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01输入下述表11所示口径为22mm、目标厚度为5mm、目标SPL(目标声压)为82dB、测定距离为1m、最低共振频率Fs为800Hz、额定输入为0.5W、标称阻抗为8Ω、有效振动直径为14.5mm等条件(目标规格)。另外,由输入单元101输入的下述表11的内容显示于显示器119中。
表11
名称     单位     值
口径     mm     22
目标厚度     mm     5
目标SPL     dB     82
测定距离     m     1
最低共振频率Fs     Hz     800
额定输入     W     0.5
标称阻抗     Ω     8
有效振动直径     mm     14.5
最大振幅     mm
振幅裕量     mm
因此,如上述实施方式1所述,若知道构成扬声器的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大致值,则可大致判断上述振动板是否接触扬声器的保护器、或与上述振动板一起振动的音圈是否接触磁路。因此,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在简易振幅计算单元102中首先进行求出构成扬声器的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大致值的简易振幅计算。下面,说明该简易振幅计算。
如上所述,一旦输入条件(目标规格),则显示器119显示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简易振幅计算式数据库DB1(参照图12)中由下述式1及式2表示的两个简易振幅计算式。这两个简易振幅计算式是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式,式1是得到设计基准中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计算式,式2是得到最差情况(规定条件范围内的预定最差情况)下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计算式。
式1
最大振幅Xmax1=v/jω
振幅裕量Xmgn1=Xmax1×安全系数
v=2×r×p/(ρ0×ω×a2)
r:扬声器与检测来自扬声器声音的单元的距离
p=10(SPL/20)×2×10-5
ρ0:空气密度
ω=2×π×fs
fs:频率
a=有效振动直径/2
式2
最大振幅Xmax2=v2/(jω×安全系数)
振幅裕量Xmgn2=Xmax2+部件组装公差
v2=2×r×p/(ρ0×ω×安全系数×a2)
r:扬声器与检测来自扬声器声音的单元的距离
p=10(SPL/20)×2×10-5
ρ0:空气密度
ω=2×π×fs
fs:频率
a=有效振动直径/2
将如上所示由式1及式2表示的两个简易振幅计算式显示在显示器119中,用户在知道设计基准的最大振幅和振幅裕量时,通过选择单元111选择式1(步骤102),当知道最差情况下的最大振幅和振幅裕量时,通过选择单元111选择式2(步骤102)。从而,一旦选择式1或式2,则简易振幅计算单元102利用由上述输入单元101输入的数据中进行简易振幅运算必需的数据和选择的式1或式2,得到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大致值(步骤103),将运算结果与上述条件(目标规格)一起显示在显示器119中。例如,在选择式1的情况下,如下述表12所示,得到所谓最大振幅为0.45mm、振幅裕量为0.69mm的运算结果,将该运算结果显示在显示器119中。另外,将上述运算结果(下述表12的内容)收纳在图12示出的简易振幅文件F-1中,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表12
名称     单位     值
口径     mm     22
目标厚度     mm     5
目标SPL     dB     82
测定距离     m     1
最低共振频率Fs     Hz     800
额定输入     W     0.5
标称阻抗     Ω     8
有效振动直径     mm     14.5
最大振幅     mm     0.45
振幅裕量     mm     0.69
另外,用户也可选择式1和式2双方,在显示器119中显示设计基准中的最大振幅和振幅裕量与最差情况下的最大振幅和振幅裕量之一。
从而,若示出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大致值,则用户可大致判断振动板是否接触扬声器的保护器、或与振动板一起振动的音圈是否接触磁路。
接着,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在前处理单元103中进行生成用于求出构成扬声器的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等数据的以下运算处理。
首先,用户通过上述输入单元101将提示构成扬声器的音圈形态(例如大小)的命令、和设计音圈用的必要事项的一部分输入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步骤104)。另外,用户使用上述输入单元101内的选择单元111,从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前处理运算用数据库DB2(参照图12)中选择设计音圈用的必要事项的剩余部分(步骤104)。
例如,用户从下述表13中示出的10mm、11mm、12mm、…中选择任一来作为上述前处理运算用数据库DB2中的标称直径。此时,还一起选择记载被选择标称直径行的其它事项的数值。例如,若用户选择10mm来作为标称直径时,则选择10.5mm作为音圈的实际内径(线轴内径),选择0.1mm作为其内径公差。另外,分别选择9.5mm来作为构成磁路的板的外径,选择12.0mm来作为构成磁路的磁轭内径,选择4.0mg来作为粘接音圈和振动板的粘接剂的质量。这里,为了下面说明方便,用户选择10mm作为标称直径。另外,上述标称直径意味着音圈的内径大概值。
表13
标称直径DB
  标称直径(mm)   线轴内径(mm)   内径公差(mm)   板外径(mm)   磁轭内径(mm)   粘接剂质量(mg)
  φ10   10.5   0.1   9.5   12.0   4.0
  φ11   11.5   0.1   10.5   13.0   5.0
  φ12   12.5   0.1   11.5   14.0   6.0
  |||   |||   |||   |||   |||   |||
另外,用户从下述表14中所示的“铜线1”、“铜线2”、“铜线3”、…中选择任一来作为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上述前处理运算用数据库DB2中的线材名称。此时,还一起选择记载被选择线材名称行的其它事项的数值。例如,若用户选择铜线2来作为线材名称,则选择0.060mm作为线直径,选择0.065mm作为线轮最大外径。另外,选择35.0作为比电阻,选择0.02作为比质量。这里,为了下面说明方便,用户选择铜线2来作为线材名称。
表14
线材DB
线材名称   线径(mm)   线轮最大外径(mm) 比电阻 比质量
  铜线1   0.050   0.055   40.0   0.01
  铜线2   0.060   0.065   35.0   0.02
  铜线3   0.070   0.075   30.0   0.03
  |||   |||   |||   |||   |||
另外,用户从下述表15中所示的“无线轴”、“树脂1”、“金属1”、…中选择任一来作为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上述前处理运算用数据库DB2中的线轴名称。此时,还一起选择记载被选择线轴材料名称行的其它事项的数值。例如,若用户选择树脂1来作为线轴材料名称,则一起选择下述表15中记载线轴材料名称树脂1的行的0.5来作为比重。这里,为了下面说明方便,用户选择树脂1来作为线轴材料名称。另外,下述表15中线圈材料名称列的“无线轴”对应于不使用线轴而直接接合振动板与音圈的情况。
表15
线轴材料DB
  线轴材料名称     比重
  无线轴     0
  树脂1     0.5
  金属1     3
  |||   |||
并且,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01输入层数为2层、线轴厚度为50微米、线轴空白为0.1mm的各数据,作为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用户选择及输入的内容如下述表16所示被汇总后,显示在显示器119中。
表16
名称     单位     值
标称直径     mm     10
线材名称     铜线2
线直径     mm     0.060
线轮最大外径     mm     0.065
层数     层     2
线轴材料     树脂1
线轴厚度     μm     50
线轴空白     mm     0.1
线轴高度     mm
金属线质量     mg
匝宽度     mm
总匝数     匝
线长度     m
DCR(直流电阻)     Ω
线轮质量     mg
总质量     mg
音圈最大外径     mm
音圈电感     H
此时,前处理单元103将由上述输入单元101输入的运算音圈形态必需的数据、和从上述前处理运算用数据库DB2中选择的运算音圈形态必需的数据代入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多个线圈计算式的每一个中,进行运算,得到音圈的形态(步骤105)。
这里,上述多个线圈计算式是例如由下述式3及式4表示的式,这两个线圈计算式中的式3是得到作为音圈形态一例的线轴高度(Hvc)的计算式,式4是得到匝宽度(Wvc)的计算式。另外,这些式3和式4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
式3
线轴高度(Hvc)=最大振幅(Xmax1)×安全系数+匝宽度(Wvc)+线轴空白(Hbs)
式4
匝宽度(Wvc)=线轮最大外径(Dwmax)×第1层的匝数
此时,前处理单元103得到作为音圈形态一例的线轴高度(Hvc)或匝宽度(Wvc)分别为3.0mm、2.0mm的运算结果,将其显示在显示器119中。
因此,用户图案输入多个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比较研究基于这多个图案各自的运算结果。例如,若是算出上述线轴的高度(Hvc)或匝宽度(Wvc)的情况,则例如作为线材名称,除铜线2外,选择上述表14中示出的铜线1,同时,选择上述以外的项来作为第1层的匝数及线轴空白(Hbs)的数值,合计输入3个图案。此时,在上述显示器119中按各不同图案显示线轴的高度(Hvc)及匝宽度(Wvc)的运算结果。此时,用户通过选择单元111选择上述3个图案中的任一个(步骤106),确定音圈的大小(形态的一实例)。这里,为了下面说明方便,选择上述表16中示出的内容。
另外,前处理单元103根据用户选择并输入的所谓标称直径为10mm、线材名称为铜线2、线直径为0.060mm、线轮最大外径为0.065mm、层数为2层的数据,得到所谓直流电阻(DCR)Re的值为8.5Ω、电感Le的值为0.0001H的运算结果。直流电阻Re及电感Le的各值显示在显示器119中。另外,上述直流电阻Re及电感Le的各值用作后述等价电路(参照图6)的规定电气元件的电阻值及线圈的电感值。另外,图6所示等价电路收纳在图12所示等价电路文件F-8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另外,前处理单元103根据用户选择和输入的运算音圈形态必需的数据,还得到所谓金属线质量为0.2mg、总匝数为45匝、线长为1.2m、线轮质量为34mg、总质量为37mg、音圈的最大外径为8.7mm的运算结果。
因此,前处理单元103通过运算得到的结果按下述表17中示出的形式,与用户选择并输入的设计音圈用的必要事项一起,显示在显示器119中。另外,下述表17的运算结果被收纳在前处理结果文件F-2(参照图12)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表17
名称     单位     值
标称直径     mm     10
线材名称     铜线2
线直径     mm     0.060
线轮最大外径     mm     0.065
层数     层     2
线轴材料     树脂1
线轴厚度     μm     50
线轴空白     mm     0.1
线轴高度     mm     3.0
金属线质量     mg     0.2
匝宽度     mm     2.0
总匝数     匝     45
线长度     m     1.2
DCR(直流电阻)     Ω     8.5
线轮质量     mg     34
总质量     mg     37
音圈最大外径     mm     8.7
音圈电感     H     0.0001
接着,用户通过上述输入单元10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提示构成扬声器的磁路大小(形态一实例)的命令和设计磁路的必要事项的一部分(步骤107)。另外,用户使用上述输入单元101内的选择单元111,从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上述前处理运算用数据库DB2(参照图12)中选择设计磁路的必要事项的剩余部分(步骤107)。
例如,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01输入下述表18所示的所谓板外径为7.9mm、板厚为0.5mm、磁铁外径为7.4mm、磁铁厚度为1.2mm、磁轭内径为9mm、磁轭厚度为0.6mm的各数据,作为设计磁路的必要事项的一部分。
表18
名称     单位     值
板外径     mm     7.9
板厚     mm     0.5
磁铁外径     mm     7.4
磁铁厚度     mm     1.2
磁轭内径     mm     9
磁轭厚度     mm     0.6
磁轭高度     mm
另外,用户从下述表19中示出的“金属1”、“金属2”、…中选择任一来作为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上述前处理运算用数据库DB2中的板及磁轭材料的材料名称。这里,为了说明方便,设选择金属1。另外,下述表19中的磁通密度(B)及磁场强度(H)是特定板及磁轭材料的物性。
表19
  材料名称    磁通密度(B)    磁场(H)
  金属1    240.0    0.6
   320.0    0.8
   330.0    0.9
   |||    |||
  金属2    495.0    0.6
  |||    |||    |||
并且,用户从下述表20中示出的磁铁1、磁铁2、…中选择任一来作为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上述前处理运算用数据库DB2中的磁铁材料名称。这里,为了说明方便,设选择磁铁1。另外,下述表20中的磁通密度(B)及磁场强度(H)具有与上述表19中的相同的含义。
表20
磁铁材料名称 磁通密度(B) 磁场(H)
    磁铁1     -10000     0
    0     1
    磁铁2     -20000     0
    0     2
    |||     |||     |||
如上所述,将用户输入或选择的设计磁路用必要事项的内容如下述表21所示汇总后,显示在显示器119中。
表21
名称     单位     值
板外径     mm     7.9
板厚     mm     0.5
板材质     金属1
磁铁外径     mm     7.4
磁铁厚度     mm     1.2
磁铁材质     磁铁1
磁轭内径     mm     9
磁轭厚度     mm     0.6
磁轭高度     mm
磁轭材料     金属1
此时,前处理单元103将由上述输入单元101输入的运算磁路大小必需的数据、和从上述前处理运算用数据库DB2中选择的运算磁路形态必需的数据代入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磁路计算式中,进行运算,得到磁路的大小(步骤108)。
这里,上述磁路计算式是例如由下述式5表示的、得到磁轭高度(Hy)的式子。
式5
磁轭高度(Hy)=板厚(Tp)+磁铁厚度(Tm)+磁轭厚度(Ty)
利用上述式5并通过前处理单元103得到的磁轭高度(Hy)以下述表22所示形式,与用户输入或选择的设计磁路用必要事项一起显示在显示器119中。另外,上述表22的运算结果被收纳在前处理结果文件F-2(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表22
名称     单位     值
板外径     mm     7.9
板厚     mm     0.5
板材质     金属1
磁铁外径     mm     7.4
磁铁厚度     mm     1.2
磁铁材质     钕1
磁轭内径     mm     9
磁轭厚度     mm     0.6
磁轭高度     mm     2.3
磁轭材料     金属1
接着,前处理评价单元115根据上述简易振幅计算单元102得到的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和振幅裕量、上述前处理单元103得到的音圈的形态(大小等)和磁路形态(大小等),对后述5个判断项目进行判断(步骤109)。
若用图7来说明该判断,则首先,第1,当振动板75随着音圈71的振动而振动时,前处理评价单元115判断振动板主体751与构成磁路的板72是否不接触。即,判断图7中的板72与振动板主体751的距离①是否为振动板75振动时不接触的距离。
第2,当振动板75随着音圈71的振动而振动时,前处理评价单元115判断振动板边缘752与磁轭74是否不接触。即,判断图7中的振动板边缘752与磁轭74的距离②是否为振动板75振动时不接触的距离。
第3,当音圈71的振动时,前处理评价单元115判断在音圈71的振动方向上,线轴76与磁轭74是否不接触。即,判断图7中的线轴76与磁轭74的距离③是否为音圈71振动时不接触的距离。上面虽针对将线轴76装配在音圈71上时的判断进行了说明,但在线轴76未装配在音圈71上时,当音圈71振动时,前处理评价单元115判断在音圈71的振动方向上,音圈71与磁轭74是否不接触。
并且,第4,前处理评价单元115判断在与音圈71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音圈71与磁轭74是否不接触。即,判断图7中的音圈71与磁轭74的距离④是否是不接触的距离。
另外,第5,前处理评价单元115判断图7中虽设置了线轴76,但为了使音圈71与振动板75接触,是否必需线轴76。
这些前处理评价单元115的判断结果显示在显示器119中。此时,就上述第1-第5判断项目而言,在即使任一个得到否定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作为扬声器的形状位于限制范围外,在显示器119中都显示警告(步骤110)。此时,返回用户通过上述输入单元10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提示音圈形态的命令和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的步骤(步骤104),再次进行上述判断形状的步骤(步骤109)。
例如,在由前处理评价单元115得到在音圈71的振动方向上线轴76(或音圈71)与磁轭74接触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在显示器119中显示例如“触底”的警告。此时,用户变更表16中示出的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的至少一部分,并通过输入单元10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新的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例如,如下述表23所示,选择并更正铜线1作为线材名称,并将线直径从0.060mm变更到0.050mm。
表23
名称     单位     值
标称直径     mm     10
线材名称     铜线1
线直径     mm     0.050
线轮最大外径     mm     0.055
层数     层     2
线轴材料     树脂1
线轴厚度     μm     50
线轴空白     mm     0.1
线轴高度     mm
金属线质量     mg
匝宽度     mm
总匝数     匝
线长度     m
DCR(直流电阻)     Ω
线轮质量     mg
总质量     mg
音圈最大外径     mm
音圈电感     H
如此变更数据的一部分时,如下述表24所示,由前处理单元103得到所谓线轴的高度(Hvc)从3.0mm变更为2.5mm的运算结果。
表24
名称     单位     值
标称直径     mm     10
线材名称     铜线1
线直径     mm     0.050
线轮最大外径     mm     0.055
层数     层     2
线轴材料     树脂1
线轴厚度     μm     50
线轴空白     mm     0.1
线轴高度     mm     2.5
金属线质量     mg     0.2
匝宽度     mm     1.0
总匝数     匝     33
线长度     m     0.9
DCR(直流电阻)     Ω     7.1
线轮质量     mg     19
总质量     mg     22
音圈最大外径     mm     8.6
音圈电感     H     0.0001
之后,前处理评价单元115再次进行上述形状判断(步骤109)。此时,前处理评价单元115得到在音圈71的振动方向上线轴76(或音圈71)不接触磁轭74的判断结果。
在前处理评价单元115就上述第1-第5的判断项目全部得到肯定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在显示器119中显示该含义的信息。或者,此时将上述前处理结果文件F-2(参照图12)内的上述表17中示出的运算结果替换为上述表24中示出的运算结果。
接着,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0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振动板厚度的数据和振动板比重的数据,作为设计振动板的必要事项。例如,通过输入单元101输入下述表25所示振动板厚度为30微米、振动板比重为1.3mg/mm3的数据。将下述表25的内容显示在显示器119中。
表25
名称 单位  值
振动板厚度 μm  30
振动板比重 mg/mm<sup>3</sup>  1.3
有效振动面积 mm2
振动板质量 mg
此时,前处理单元103根据通过输入单元101输入的上述条件(目标规格)的一个有效振动直径(14.5mm:参照表11),通过运算求出有效振动面积Sd(步骤111),同时,根据求出的有效振动面积Sd、和上述振动板厚度数据及振动板比重数据,求出振动板的质量。这些求出的有效振动面积Sd及振动板质量如下述表26所示,与上述振动板厚度数据及振动板比重数据一起,收纳在上述前处理结果文件F-2(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另外,在显示器119中显示下述表26中示出的上述有效振动面积Sd及振动板质量、和上述振动板厚度数据及振动板比重数据。另外,有效振动面积Sd是图6所示等价电路的耦合系数Sd的值。
表26
名称 单位  值
振动板厚度 μm  30
振动板比重 mg/mm3  1.3
有效振动面积 mm2  165.13
振动板质量 mg  6.44
从而,在前处理结果文件F-2(参照图12)中,归档上述表24、表22及表26的内容。
接着,前处理单元103形成构成图13所示磁路的各部件的各区域数据(下面称为节点数据及要素数据)(步骤112)。图13表示从磁路一截面的中央部到侧部。
下面,用图13来说明磁路的构成。如图13所示,磁路由多个区域构成。例如若着眼于区域F,则该区域F为长方形,存在4个角部,向这4个角部分别事先附加符号P15、P16、P17、P18。同样,若着眼于区域G,则该区域G也为长方形,存在4个角部,也向这4个角部分别事先附加符号P17、P18、P19、P20。另外,事先定义连接P15与P17的线P15-P17、与连接P17与P19的线P17-P19的长度比。比如预先定义为2∶3。将上述符号或事先定义的事项事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从而,在事先决定磁路如图13所示时各区域的各角部的符号及各相邻两个角部的长度比的条件下,前处理单元103如下述表27所示,形成上述节点数据及要素数据,将它们汇总成形状文件F-3(参照图12),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表27
要素
  EL   A     2  P1  P2  P3   P4
  EL   B     2  P2  P5  P4   P6
  EL   C     2  P5  P7  P6   P8
  EL   D     2  P9  P10  P11   P12
  EL   E     2  P10  P13  P12   P14
  EL   F     2  P15  P16  P17   P18
  EL   G     2  P17  P18  P19   P20
  EL   H     2  P21  P22  P20   P23
  EL   I     2  P22  P24  P23   P25
  EL   J     2  P24  P14  P25   P26
节点
  NM   P1    4     5
  NM   P2    3     5
  ...   ...    ...     ...
  NM   P15    6     5
  NM   P16    5     5
  NM   P17    6     3
  NM   P18    5     3
  NM   P19    6     0
  NM   P20    5     0
  NM   P21    2     24
  ...   ...    ...     ...
  NM   P26    0     0
NS
  NS   P101   4.5   7.0
  NS   P102   4.5   6.8
  NS   P103   4.5   6.6
  NS   P104   4.5   6.4
  NS   P105   4.5   6.2
  NS   P106   4.5   6.0
  NS   P107   4.5   5.8
  NS   P108   4.5   5.6
  NS   P109   4.5   5.4
  NS   P110   4.5   5.2
  ...   ...   ...   ...
下面,详细描述上述表27。首先,虽然是要素,但开始的EL表示要素名称。其次,EL右侧记载的文字A-F意味着要素序号。即,表示图13中磁路的对应各区域A-F。接着,在这些要素序号右侧记载的数字表示记载数字行的区域材料具有的物性序号。并且,记载在物性序号右侧的4个数字是表示各区域角部的节点序号。例如若以图13的磁路区域F为例进行说明,则记载在要素序号F行中的P15、P16、P17及P18分别意味着表示图13中区域F的角部的P15、P16、P17及P18。另外,上述物性序号使用事先分配给在用户选择设计磁路用必要事项的步骤(步骤107)中选择的板、磁轭及磁铁各自的数字。这些物性序号与板、磁轭及磁铁各自具有的物性的对应关系被事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下面,说明节点。开始的NM为节点名称,意味着构成各要素的节点。NM右侧的数字是表示图13中磁路各区域A-F各角部的节点序号,顺序附加。在该列右侧的两列中顺序记载表示上述各节点坐标位置的x坐标及y坐标。作为一例,若说明图13中的磁路区域F及区域G,则区域F的节点P15意味着位于x坐标为6、y坐标为5的位置上。另外,图13中区域F的节点P17意味着位于x坐标为6、y坐标为3的位置上。并且,区域G的节点P19意味着位于x坐标为6、y坐标为0的位置上。另外,对图13各区域的节点附加坐标。
说明表27中示出的NS。该NS为节点名称,是表示音圈所在空间中磁通密度的计算位置的名称。具体而言,表示位于板与磁轭之间的音圈在卷线部厚度方向的中心轴(图7及图13的直线L)上的各位置坐标名称。接着,记载在NS右侧的数字意味着节点序号。即,分别表示构成上述音圈卷线部厚度方向中心轴L的多个点的各位置序号。例如,从上述中心轴L上(从与振动板邻接的部分侧)以规定间隔(例如线轮最大外形的1/2)顺序附加序号。接着,记载在这些序号右侧的数字意味着上述各节点序号位置的x坐标及y坐标。
如上所述,若前处理单元103形成形状文件F-3(参照图12)并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则上述前处理单元103接着形成计算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用的条件文件F-4(参照图12)(步骤113)。该条件文件F-4的内容记载在表28中。
表28
(1)磁通密度计算指令
(2)磁铁的材料数据
  磁铁材料名称   磁通密度(B)   磁场(H)
  磁铁1   -10000   0
  0   1
(3)板的材料数据
    材料名称   磁通密度(B)   磁场(H)
    金属1   240.0   0.6
  320.0   0.8
  330.0   0.9
  |||   |||
(4)磁轭的材料数据
    材料名称   磁通密度(B)   磁场(H)
    金属1   240.0   0.6
  320.0   0.8
  330.0   0.9
  |||   |||
这里,详细描述表28中记载的条件文件F-4的内容。该条件文件F-4由相对磁路设计单元104假设磁路为以图13的y轴为轴的对称形状来计算上述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的指令、和在输入或选择设计上述磁路用必要事项的步骤(步骤107)中选择的、构成磁路的板、磁轭及磁铁的材料数据构成。
接着,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在磁路设计单元104中进行求出构成扬声器的磁路磁通密度分布等的以下的运算处理。
如上所述,一旦形成形状文件F-3及条件文件F-4,则磁路设计单元104根据上述形状文件F-3及条件文件F-4,假设磁路为以图13的y轴为轴的旋转对称体,计算上述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步骤114)。此时,得到下述表29所示的音圈卷线部厚度方向的中心轴(图7及图13的直线L)上各点的磁通密度运算结果。该得到的磁通密度分布结果归档为磁路运算结果文件F-5(参照图12),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之后,显示在显示器119中。另外,上述磁通密度分布结果如图4所示图形化后,显示在显示器119中。另外,由于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图4进行了说明,所以本实施方式2中省略详细说明。
表29
      位置(mm)     Bg(T)
      -0.825     0.038
      -0.788     0.051
      -0.751     0.065
      ∫     ∫
      -0.074     0.319
      -0.037     0.329
      0.000     0.330
      0.037     0.338
      0.074     0.328
      ∫     ∫
      0.751     0.151
      0.788     0.145
      0.825     0.135
另外,磁路设计单元104在如上所述计算音圈卷线部的厚度方向中心轴上的各点磁通密度的同时,还计算磁路的每个预定部位的磁通密度大小。通过该计算,可知磁路的每个预定部位的磁通密度大小。例如,可知构成图8所示磁路的板72的区域A中磁通密度大小。另外,上述磁路的每个预定部位的磁通密度大小的计算结果也归档在磁路运算结果文件F-5(参照图12)中,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另外,磁路设计单元104从运算得到的磁铁部分的磁通密度分布得到导磁系数(步骤114)。该导磁系数与上述磁通密度分布一起归档在磁路运算结果文件F-5(参照图12)中,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接着,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在中间处理单元105中进行如下运算处理,生成在扬声器的各种频率特性运算的前阶段中进行的等价电路计算用数据。
中间处理单元105将归档在上述磁路运算结果文件F-5(参照图12)的磁路磁通密度分布结果代入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力计算式中,运算作用于音圈上的力(步骤115)。通过该运算,得到下述表30所示因振动而距音圈静止位置的移动量、与作用于音圈卷线部的厚度方向中心点(图7的点C)上的力系数B1值的关系。将该所得关系(下述表30所示内容)归档在力系数运算结果文件F-6(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之后显示在显示器119中。另外,上述因振动而距音圈静止位置的移动量、与作用于音圈卷线部的厚度方向中心点(图7的点C)上的力系数B1值的关系(下述表30所示内容)如图5所示图形化后,显示在显示器119中。另外,因为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图5进行了说明,所以本实施方式2中省略详细说明。
表30
    移动量(mm)     B1(Tm)
    -0.140     0.2106
    -0.112     0.2148
    -0.084     0.2182
    -0.056     0.2207
    -0.028     0.2221
    0.000     0.2228
    0.028     0.2222
    0.056     0.2208
    0.084     0.2184
    0.112     0.2152
    0.140     0.2090
因此,如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若输入音圈的信号是周期性交流信号,则作用于音圈上的力系数B1与时间一起周期性变化。因此,中间处理单元105求出上述周期性变化的作用于音圈上的力系数B1的二乘平均值,将其作为实效力系数(步骤116)。中间处理单元115将上述实效力系数归档在上述中间处理结果文件F-6(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另外,上述实效力系数为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的耦合系数B1。
之后,中间处理单元105根据音圈的形态、归档在上述前处理结果文件F-2(参照图12)中的振动板的质量和粘接音圈与振动板的粘接剂的信息,生成可适用于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有效振动系统质量计算式的音圈的形态数据、振动板的形态数据及粘接剂的数据。
之后,中间处理单元105将生成的音圈的形态数据、振动板的形态数据及粘接剂的数据代入上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计算式中,通过运算得到音圈等扬声器中振动系统的有效质量,作为有效振动系统质量Mmd(步骤117)。中间处理单元105将有效振动系统质量Mmd归档在上述中间处理结果文件F-7(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另外,将上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Mmd显示在显示器119中。另外,有效振动系统质量Mmd中不包含空气等音响的负荷质量。
接着,中间处理评价单元116比较通过磁路设计单元104得到的磁路每个部位的磁通密度、和例如图9所示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的判断磁通密度是否饱和的数据,判断上述磁路每个部位的磁通密度是否饱和(步骤118)。例如判断构成图8所示磁路的板72的部位A的磁通密度是否饱和。另外,中间处理评价单元116根据归档在上述磁路运算结果文件F-5(参照图12)中的导磁系数、和事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的基准导磁系数,判断构成要设计的磁路的磁铁是否有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减磁的可能性(步骤118)。将这些判断结果显示在显示器119中。
此时,在判断为上述磁路任一部位的磁通密度饱和的情况、或判断为构成要设计的磁路的磁铁有可能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减磁的情况下,在显示器119中显示警告,用户返回通过上述输入单元10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提示音圈形状的命令、和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的步骤(步骤104),反复进行,直到计算上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的步骤(步骤117)。
在判断为上述磁路任一部位的磁通密度都不饱和的情况、且判断为构成要设计的磁路的磁铁不可能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减磁的情况下,中间处理单元105将输入上述输入单元101的条件(目标规格)的一个最低共振频率Fs和基于上述得到的上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Mmd的Mms代入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伸缩率计算式中进行运算。另外,中间处理单元105通过运算得到振动板的边缘伸缩率(支持系统的弹性常数)Cms(步骤119)。将伸缩率Cms归档在上述中间处理结果文件F-7(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同时,显示在显示器119中。另外,上述伸缩率计算式是由下述式6表示的式,式6中的Mms意味着向上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Mmd中加入音响的负荷质量。另外,振动板的边缘伸缩率Cms被用于使用图6所示等价电路的计算中。
式6
振动板边缘的伸缩率Cms=1/(Mms×(2×π×Fs)2)
Mms:向有效振动系统质量Mmd中加入音响的负荷质量
Fs:最低共振频率
之后,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01将扬声器的壳体等音响系统数据输入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步骤120)。所谓上述音响系统的数据意味着例如关于壳体的大小、设置在壳体中的窗孔形状(窗孔的直径或宽度等)、覆盖该窗孔的音响电阻件的形状、设置在扬声器前面侧的保护器形状(设置在保护器中的孔的直径或宽度等)、或振动板为波板状或平板状的所谓与形状有关的信息。
此时,中间处理单元105根据上述音响系统的数据,同时,利用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补偿数据库DB3中的、下述表31中所示空气密度、音速值及补偿系数,通过运算求出振动板前面和振动板背面的音响阻抗。另外,用户从例如下述表31所示第1补偿系数、第2补偿系数、…中选择运算中用的补偿系数。
表31
输入项目     值     项目说明
ρ     1.1871     空气密度(kg/m^3)
c     343.3     音速(m/s)
第1补偿系数、     0.9     补偿系数
第2补偿系数、     0.7     补偿系数
|||     |||     |||
在以图6所示等价电路为例进行说明时,中间处理单元105通过运算求出上述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中振动板前面的音响阻抗Za1和振动板背面的音响阻抗Za2。这里,记述为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的Za1的部分例如若由电阻、伸缩率和音响质量(声质量(イナダンス)构成,则中间处理单元105得到上述由电阻、伸缩率和音响质量构成部件的整体阻抗的值,作为振动板前面的音响阻抗Za1
将如此得到的振动板前面和振动板背面的音响阻抗的运算结果归档在上述中间处理结果文件F-7(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同时,显示在显示器119中。
接着,用户通过输入单元101将用户凭自身经验得到的值、或用户根据期待的扬声器机械系统Qms值反算的值输入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作为图6的等价电路的电阻Rms的值。将输入的值归档在上述中间处理结果文件F-7(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之后,中间处理单元105将归档在上述前处理结果文件F-2中的直流电阻(DCR)Re的值、电感Le的值、和有效振动面积Sd复制并归档在上述中间处理结果文件F-7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从而,如下述表32所示,将直流电阻(DCR)Re的值、电感Le的值、耦合系数B1的值、电感Mmd的值、电容Cms的值、电阻Rms的值、耦合系数Sd的值、振动板前面的音响阻抗Za1和振动板背面的音响阻抗Za2归档在上述中间处理结果文件F-7中。
表32
名称 记号  单位   值
音圈的直流电阻 Re  Ω   27.00
音圈的电感 Le  H   0.015
力系数(耦合系数) B1  Tm   0.70
有效振动系统质量 Mmd  g   0.02
支持系统的机械伸缩率 Cms  m/N   0.01
支持系统的机械电阻 Rms  Kg/s   0.01
有效振动面积电容(耦合系数) Sd  m^2   0.24
振动板前面的音响阻抗 Za1  Pa·s/m^3   1.05E+07
振动板背面的音响阻抗 Za2  Pa·s/m^3   1.00E+06
接着,为了运算扬声器的各种频率特性,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在等价电路设计单元106中,使用归档在上述中间处理结果文件F-7中的各数据,进行以下运算,求出关于等价电路的规定值。
等价电路设计单元106将归档在上述中间处理结果文件F-7中的各值视为图6所示等价电路的对应元件的值,在预定范围内变化上述等价电路的交流电源频率,通过运算算出每个频率中流过上述等价电路的电气系统电路的电流值I及流过机械系统电路的电流值V(步骤121)。以下,将流过机械系统电路的电流值V设为振动板的速度V。另外,电流值I及速度V可通过解图6的等价电路来得到,但通过考虑起电力与逆起电力的相关关系得到。
接着,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在等价电路设计单元106中进行以下运算,求出扬声器的各种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计算单元107将通过运算得到的速度V代入下述式7,运算预定频带(例如可听频带)的各频率中构成扬声器的振动板的振幅(步骤122)。通过该运算,如下述表33所示,得到各频率下的振动板的振幅值(振幅频率特性的数据),将该振幅频率特性的数据收纳在振幅文件F-9(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另外,将上述振幅频率特性的数据按图14所示形式曲线化后,显示在显示器119中。
式7
振幅频率特性X=V/(jω)
表33
    频率(Hz)     振幅(mm)
    20.0     0.089
    20.7     0.089
    21.4     0.089
    22.2     0.089
    23.0     0.089
    ∫     ∫
    17419.0     0.000
    18031.0     0.000
    18665.0     0.000
    19321.0     0.000
    20000.0     0.000
另外,频率特性计算单元107将由上述运算得到的电流值I代入下述式8,运算预定频带(例如可听频带)的各频率中扬声器的阻抗(步骤123)。即,运算扬声器的阻抗频率特性。此时,如下述表34所示,得到各频率中的阻抗值(阻抗频率特性的数据)。将该阻抗频率特性的数据收纳在Z阻抗文件F-10(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另外,将上述阻抗频率特性的数据按图15所示形式曲线化后,显示在显示器119中。
式8
阻抗频率特性Z=E/I
表34
    频率(Hz)    Z阻抗(Ω)
    20.0    7.682
    20.7    7.682
    21.4    7.682
    22.2    7.683
    23.0    7.683
    ∫    ∫
    17419.0    10.163
    18031.0    10.244
    18665.0    10.322
    19321.0    10.395
    20000.0    10.466
并且,频率特性计算单元107在预定频带(例如可听频带)的不同频率下得到在记述为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的Za1部分的预定元件、例如伸缩率的两端上施加的电压值,得到将施加在上述预定元件两端的各频率的电压值设为对应各频率中振动板前面的声压的声压频率特性(步骤124)。
同样,频率特性计算单元107在每个频率下得到在记述为图6中示出的等价电路的Za2部分的预定元件、例如伸缩率的两端上施加的电压值,得到将施加在上述预定元件两端的各频率的电压值设为对应各频率中振动板背面的声压的声压频率特性(步骤124)。
这些振动板前面及后面的声压频率特性的运算结果被收纳在声压文件F-11(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另外,上述声压频率特性的运算结果如下述表35所示,按不同频率区别频率与声压来得到。另外,上述声压频率特性按例如图16所示形式曲线化后,显示在显示器119中。上述预定元件由例如使用由本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设计的扬声器的情况来决定。
表35
    频率(Hz)     声压(dB)
    20.0     0.010
    20.7     0.119
    21.4     0.236
    22.2     0.582
    23.0     1.180
    ∫     ∫
    17419.0     56.072
    18031.0     56.684
    18665.0     57.267
    19321.0     57.569
    20000.0     57.555
接着,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在扬声器特性计算单元108中,利用频率特性计算单元107得到的运算结果,运算扬声器的各种特性。
扬声器特性计算单元108首先将收纳在上述振幅文件F-9(参照图12)中的每个频率下得到的振动板振幅值中最大的值设为最大振幅(步骤125)。将该最大振幅的值收纳在扬声器特性文件F-12(参照图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并且,扬声器特性计算单元108向上述最大振幅值上附加规定值后,算出振幅裕量(步骤126)。将该振幅裕量的运算结果也收纳在扬声器特性文件F-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另外,扬声器特性计算单元108取出上述声压文件F-11(参照图12)中收纳的各频率下振动板前面的声压中预定多个频率下的声压,运算这些取出的声压平均值,将其设为SPL(声压)(步骤127)。将该得到的SPL收纳在上述扬声器特性文件F-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
并且,扬声器特性计算单元108利用上述Z阻抗文件F-10(参照图12)中收纳的阻抗中、用户在输入条件(目标规格)的步骤(步骤101)中输入的最低共振频率Fs(参照表11)中的阻抗,运算上述最低共振频率Fs下的扬声器的Q值(步骤128)。将得到的Q值收纳在上述扬声器特性文件F-12中后,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从而,将0值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扬声器特性计算单元108结束扬声器特性运算。
此时,最终评价单元117判断利用上述扬声器特性计算单元108得到的SPL(声压)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中的目标SPL(目标声压)(步骤129)。另外,最终评价单元117判断根据上述扬声器特性计算单元108得到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决定的扬声器的厚度是否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中的目标厚度(步骤129)。这些判断结果显示在显示器119中。
此时,在上述各运算结果不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的情况下,在显示器119中显示警告(步骤130)。此时,返回再次通过上述输入单元101向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输入提示音圈形态的命令、和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的步骤(步骤104),在前处理单元103中再次进行前处理,或返回输入音响系统形状的步骤(步骤120),在中间处理单元105中进行规定处理,重复以后的步骤。例如由上述运算得到的SPL(声压值)是比上述目标SPL(目标声压)低的值的情况下,因为若减轻振动系统的有效质量,声压变高,所以返回进行用于减轻音圈质量的计算步骤(步骤104)。另外,在例如根据由上述运算得到的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决定的扬声器厚度比上述目标厚度厚的情况下,若设置在壳体上的窗孔直径大,则振动板的振幅值变小,因为可减薄扬声器的厚度,所以返回输入增大窗孔直径用数据的步骤(步骤120)。
另外,在得到所谓上述各运算结果满足上述条件(目标规格)的判断结果的情况下,将该意思的信息显示在显示器119中,结束扬声器的设计。输出数据形成单元109从由简单振幅文件F-1归档到扬声器特性文件F-12中的多个数据中,取出应记载在设计规格书中的预定事项的数据,并形成下述表36所示的应输出设计规格书数据后,收纳在输出文件F-13中,并存储在存储单元118中。之后,打印出输出文件F-13内的数据,作为设计规格书(步骤131)。
表36
名称   记号     单位     值
SPL平均用第1频率     Hz     1000
SPL平均用第2频率     Hz     1500
SPL     dB     108.00
最大振幅     mm     0.2
振幅裕量     mm     0.32
有效振动直径   dD     mm     0.36
有效振动面积   Sd     m^2     0.24
音圈的直流电阻   Re     Ω     27.00
最低共振频率     Hz     385.00
最低共振频率中的阻抗     Ω     35.00
力系数   B1     Tm     0.07
有效振动系统质量   Mmd     g     0.02
支持系统的机械伸缩率   Cms     m/N     0.01
支持系统的机械电阻   Rms     Kg/s     0.01
总Q     2.08
口径     mm     10.00
厚度     mm     2.68
如上所述,若使用本实施方式2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则扬声器的设计次数比以前减少,可在短时间内设计满足规定条件(目标规格)的扬声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存储单元118内的等价电路文件F-8(参照图12)中收纳图6所示等价电路,等价电路设计单元106对图6所示等价电路进行规定运算。但是,也可在上述等价电路文件F-8中收纳包含例如图6所示等价电路的多个等价电路,用户选择该多个等价电路中的任一个,等价电路设计单元106如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那样,对用户选择的等价电路进行规定运算。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中间处理评价单元116判断由磁路设计单元104得到的磁路的各部位的磁通密度是否饱和。另外,上述中间处理评价单元116根据磁路设计单元104得到的导磁系数,判断构成要设计的磁路的磁铁是否有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减磁的可能性。但是,也可由用户判断判断上述磁路中各部位的磁通密度是否饱和的项目、与根据导磁系数来判断磁铁是否有因温度变化而发生减磁可能性的项目这两个项目中的一方或双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选择设计音圈的必要事项步骤(步骤104)及选择设计磁路的必要事项步骤(步骤107)中,用户选择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表13、表14、表15、表19和表20各自中任一选择支。因此,用户可边变更上述表13、表14、表15、表19和表20各自记载的选择支,边进行追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虽打印出输出文件F-13的内容来作方设计规格书,但也可通过用户指示自动打印出从简易振幅文件F-1到扬声器特性文件F-12等存储单元118中存储的数据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磁路设计单元104和/或等价电路设计单元106也可是利用通用软件来进行对应运算的单元。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在设计至少具有音圈、磁路和振动板的扬声器时使用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但也可在设计例如用于便携电话的接听单元等中的接听器时使用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主要是,本发明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可在设计至少具备音圈、磁路和振动板的、输出声音的装置时使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各构成要素既可由硬件构成,也可由软件构成。
另外,还可使用作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全部或部分构成要素的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适用于规定计算机中,由该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1和2中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的全部或部分构成要素的功能。另外,作为上述程序的实施方式具体实例,包括在CD-ROM等记录媒体中记录上述程序、转让记录该程序的记录媒体、由因特网等通信单元来传送上述程序等。另外,还包含在计算机中安装上述程序。
发明效果
从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在短时间内进行扬声器设计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
另外,若使用本发明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可比以前削减扬声器的试作次数,同时,即使是未熟练者,也可与熟练者一样设计扬声器。

Claims (14)

1、一种支援具备音圈、磁路及振动板的扬声器的设计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具备: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音圈、磁路及振动板的设计数据:
存储单元,存储根据所述的设计数据来运算扬声器特性用的计算式;
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形成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
力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形成力运算用数据;
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形成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
运算单元,根据所述的设计数据以及所述被形成的数据利用所述计算式来运算扬声器的特性;
形状判断单元,对扬声器的形状进行判断;
磁路特性判断单元,对磁路的磁通密度进行判断;
最终判断单元,对声压频率特性和扬声器的厚度进行判断;和
显示单元,显示所述运算结果以及所述判断结果,
其中,所述运算单元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至少一个线圈计算式,根据音圈设计数据来运算音圈形态,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至少一个电路计算式,根据磁路设计数据来运算磁路形态,
所述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基于使用所述线圈计算式及所述电路计算式得到的音圈形态及磁路形态,形成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
所述运算单元具有磁通运算单元,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磁通密度计算式,根据所述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来运算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
所述力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根据所述音圈的形态、所述磁路的形态及所述磁通密度分布,形成力运算用数据,
所述运算单元具有力运算单元,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力计算式,根据所述力运算用数据来运算作用于音圈上的力,
所述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形成单元,根据所述音圈的形态及振动板的形态,形成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
所述运算单元具有质量运算单元,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有效振动系统质量计算式,根据所述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运算包含音圈的有效振动系统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单元具有振动板运算单元,根据振动板的设计数据来运算振动板的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具备存储有多个所述设计数据的具体例的具体例存储单元,
所述输入单元具有选择单元,用于选择所述具体例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任一具体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式包含用来根据振动板的设计数据来运算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概算值的振幅计算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式包含多个所述振幅计算式,其中之一是用于运算规定条件范围内预定最差情况下的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计算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单元具有声压运算单元,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声压计算式,根据所述音圈的形态、所述磁路的形态、作用于所述音圈上的力、及所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运算扬声器的声压频率特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单元具有振幅运算单元,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振动板振幅计算式,根据所述音圈的形态、所述磁路的形态、作用于所述音圈上的力、及所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运算振动板的振幅频率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幅运算单元根据所述振动板的振幅频率特性,还运算振动板的振幅裕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单元具有阻抗运算单元,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阻抗计算式,根据所述音圈的形态、所述磁路的形态、作用于所述音圈上的力、及所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运算扬声器的阻抗频率特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单元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声压计算式、振动板振幅计算式及阻抗计算式,根据所述音圈的形态、所述磁路的形态、作用于所述音圈上的力、及所述有效振动系统质量,运算扬声器的声压频率特性、振动板的振幅频率特性及扬声器的阻抗频率特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声压计算式、所述振动板振幅计算式及所述阻抗计算式表示具有与音圈的形态、磁路的形态、振动板的形态、及扬声器音响系统的形态的相互关系等价关系的等价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算单元利用从准备的多个等价电路中选择的等价电路来进行运算。
13、一种支援至少具备音圈、磁路及振动板的扬声器的设计的扬声器设计支持方法,包括:
输入步骤,输入音圈、磁路及振动板的设计数据;
读出步骤,从存储单元读出所述计算式,利用所述计算式根据所述设计数据运算扬声器的特性;
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形成步骤,形成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
力运算用数据形成步骤,形成力运算用数据;
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形成步骤,形成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
运算步骤,根据所述的设计数据以及所述的被形成数据,利用所述计算式来运算扬声器的特性:
形状判断步骤,对扬声器的形状进行判断;
磁路特性判断步骤,对判断磁路的磁通密度进行判断;
最终判断步骤,对声压频率特性和扬声器的厚度进行判断:和
显示步骤,显示所述运算结果以及所述判断的结果,
其中,在所述运算步骤中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至少一个线圈计算式,根据音圈设计数据来运算音圈形态,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至少一个电路计算式,根据磁路设计数据来运算磁路形态,
在所述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形成步骤中,基于使用所述线圈计算式及所述电路计算式得到的音圈形态及磁路形态,形成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
在所述运算步骤中还包括磁通运算步骤,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磁通密度计算式,根据所述磁通密度运算用数据来运算磁路的磁通密度分布,
在所述力运算用数据形成步骤中,根据所述音圈的形态、所述磁路的形态及所述磁通密度分布,形成力运算用数据,
在所述运算步骤中还包括力运算步骤,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力计算式,根据所述力运算用数据来运算作用于音圈上的力,
在所述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形成步骤中,根据所述音圈的形态及振动板的形态,形成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
在所述运算步骤中还包括质量运算步骤,利用所述计算式中包含的有效振动系统质量计算式,根据所述有效质量运算用数据,运算包含音圈的有效振动系统质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扬声器设计支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运算步骤中,利用振幅计算式,根据振动板的设计数据来运算振动板的最大振幅及振幅裕量的概算值。
CN03121216A 2002-03-29 2003-03-28 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及扬声器设计支援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92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96206 2002-03-29
JP2002096206A JP4243070B2 (ja) 2001-12-10 2002-03-29 スピーカ設計支援装置及びスピーカ設計支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9220A CN1449220A (zh) 2003-10-15
CN100579293C true CN100579293C (zh) 2010-01-06

Family

ID=2844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212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9293C (zh) 2002-03-29 2003-03-28 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及扬声器设计支援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97003B2 (zh)
EP (1) EP1353532A3 (zh)
KR (1) KR100951810B1 (zh)
CN (1) CN100579293C (zh)
SG (1) SG110034A1 (zh)
TW (1) TW20030647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7555B2 (en) * 2003-07-31 2006-09-12 Taiyo Yuden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high-frequency circuit, and display method for use in designing high-frequency circuit
JP4396646B2 (ja) * 2006-02-07 2010-01-13 ヤマハ株式会社 応答波形合成方法、応答波形合成装置、音響設計支援装置および音響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1175338B (zh) * 2006-09-27 2011-06-29 张百良 平板型电动扬声器的振动系统
KR200453543Y1 (ko) * 2009-03-25 2011-05-11 주식회사 범천정밀 소형 스피커의 요크
TW201106272A (en) * 2009-08-14 2011-02-16 Univ Nat Chiao Tung Headset acoustics simulation system and optimized simulation method
TWI406170B (zh) * 2010-03-03 2013-08-21 Univ Chaoyang Technology 磁板顯示系統
GB201318802D0 (en) * 2013-10-24 2013-12-11 Linn Prod Ltd Linn Exakt
CN108064001B (zh) * 2018-01-15 2019-07-30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确定音箱出声孔面积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88367B (zh) * 2019-07-04 2021-10-2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装配方法及系统
US20220295171A1 (en) * 2021-03-09 2022-09-15 Baker Hughes Oilfield Operations Llc Acoustic transducers, methods of designing acoustic transducer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acoustic transducers
CN113820064A (zh) * 2021-08-04 2021-12-21 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扬声器测量气压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8541A (en) * 1975-01-14 1976-10-26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compens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
US5664023A (en) * 1994-11-14 1997-09-02 Jbl Incorporated Low TCR wire in high power audio coils
KR0174483B1 (ko) * 1994-12-22 1999-04-01 윤종용 키신호 입력에 의한 작업 복구가 가능한 컴퓨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6177942B1 (en) * 1996-04-30 2001-01-23 Mentor Graphics Corporation Part development system
JP3569413B2 (ja) * 1997-03-25 2004-09-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及びスピーカ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222761B1 (ko) * 1997-04-24 1999-10-01 이형도 스피커 음향특성 예측 및 최적설계변수 예측방법
US6269318B1 (en) * 1997-04-30 2001-07-31 Earl R. Geddes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ducer linear operational parameters
US7184556B1 (en) * 1999-08-11 2007-02-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und reproduction
JP2003506984A (ja) 1999-08-11 2003-02-18 パシフィック マイクロソニ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音再生のための補償システムおよび補償方法
JP2001104522A (ja) 1999-10-04 2001-04-17 Mizuno Corp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製ゴルフシャフトの設計支援装置
DE19960979A1 (de) * 1999-12-17 2001-07-05 Bosch Gmbh Robert Adaptives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von Lautsprecherparametern
JP2002051393A (ja) * 2000-07-11 2002-02-15 Daijin Kin 複合物積層板のパネル形スピー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054460B2 (en) * 2000-09-29 2006-05-30 Sonionmems A/S Micromachined magnetically balanced membrane actu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51810B1 (ko) 2010-04-07
US20030200068A1 (en) 2003-10-23
EP1353532A2 (en) 2003-10-15
CN1449220A (zh) 2003-10-15
US7497003B2 (en) 2009-03-03
EP1353532A3 (en) 2009-04-08
SG110034A1 (en) 2005-04-28
TW200306479A (en) 2003-11-16
KR20030079712A (ko) 200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9293C (zh) 扬声器设计支援装置及扬声器设计支援方法
CN103855905B (zh) 线性振动电机
US8073181B2 (en) Passive headphone equalizing
CN205029868U (zh) 扬声器单体
CN108521521A (zh) 音量调节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70154053A1 (en) Resonance chamber of mobile phone
WO2018095033A1 (zh) 扬声器单体和扬声器模组
CN101808146A (zh) 具有免提功能的车载设备
JP5311061B2 (ja) ボイスコイ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動電型スピーカー
CN106959852A (zh) 应用图标的角标显示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6649145A (zh) 一种自适应更新缓存策略的方法及系统
CN110504726A (zh) 无线充电磁耦合装置的结构参数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3298163A (zh) 一种多卡终端的界面管理方法及装置
JP3236521U (ja) 両面スピーカー装置
Klippel Green speaker design (part 2: Optimal use of transducer resources)
JP2005260536A (ja) スピー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モジュール、電子機器および装置
JP4243070B2 (ja) スピーカ設計支援装置及びスピーカ設計支援方法
CN105099118B (zh) 多谐振线性电机
CN204539453U (zh) 发声装置
CN107750028B (zh) 耳机
CN107995573A (zh) 一种扬声器
CA2281117C (en) Mfb speaker system with controllable speaker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
JP2017512023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スピーカの電源供給回路における共振ピークをそのスピーカの上流でフィルタリング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1307927Y (zh) 软膜低音扬声器
CN111125062B (zh) 历史数据迁移方法及装置、历史数据查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