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8006C - 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8006C
CN100578006C CN200680022272A CN200680022272A CN100578006C CN 100578006 C CN100578006 C CN 100578006C CN 200680022272 A CN200680022272 A CN 200680022272A CN 200680022272 A CN200680022272 A CN 200680022272A CN 100578006 C CN100578006 C CN 1005780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amshaft
cylinder head
bent ax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222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3671A (zh
Inventor
河野昌平
桥本学
本田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03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3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80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800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24Belt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0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 F02B67/0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mechanically-driven auxiliary apparatus driven by means of chains, belts, or like endless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8Rocking arms or levers
    • F01L1/181Centre pivot rocking arms
    • F01L1/182Centre pivot rocking arms the rocking arm being pivoted about an individual fulcrum, i.e. not about a common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1/053Camshafts overhead type
    • F01L2001/0535Single overhead camshafts [SOH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303/00Manufacturing of components used in valve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发动机,其利用正时传动装置(37)将曲轴(12)和凸轮轴(36)之间连接,该正时传动装置由驱动旋转部件(45)、从动旋转部件(46)和环状传动部件(47)构成,在气缸盖(5)的外端面(5c)上开设有用于将从动旋转部件(46)相对于凸轮轴(36)进行拆装的作业窗(55),并接合有封闭该作业窗(55)的盖体(57),气缸盖(5)的接合有盖体(57)的外端面(5c)形成为倾斜的倾斜面(5c),从而使从动旋转部件(46)的与驱动旋转部件(45)相反一侧的外周部从作业窗露出。因此,将环状传动部件安装于从动旋转部件以及将从动旋转部件安装于凸轮轴等的作业性良好,而且有助于发动机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改进,该发动机利用正时传动装置将支承于曲轴箱的曲轴和支承于气缸盖的气门传动凸轮轴之间连接起来,该正时传动装置由固定于曲轴的驱动旋转部件、固定于凸轮轴的从动旋转部件以及卷挂于这两个旋转部件上的环状传动部件构成,在气缸盖的一侧设有用于从动旋转部件相对于凸轮轴进行拆装的作业窗,在气缸盖上还接合有封闭该作业窗的盖体。
背景技术
上述发动机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经公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54296号公报
现有的该发动机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气缸盖形成为,其开设有上述作业窗的外端面到达从动旋转部件的轴向外侧,因此从动旋转部件配置于作业窗里面,因而导致将环状传动部件安装于从动旋转部件以及将从动旋转部件安装于凸轮轴的作业受到从动旋转部件周围的气缸盖的妨碍,从而导致作业性不良。此外,接合在气缸盖的外端面上的盖体,其整体必然在轴向上距从动部件较大距离,从而制约发动机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将环状传动部件安装于从动旋转部件以及将从动旋转部件安装于凸轮轴等的作业性良好、且小型化的上述发动机。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在上述发动机中,在预先将凸轮轴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情况下,在曲轴和凸轮轴上组装正时传动装置时,能够可靠且容易地使曲轴和凸轮轴处于预定的相位关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发动机利用正时传动装置将支承于曲轴箱的曲轴和支承于气缸盖的气门传动凸轮轴之间连接起来,该正时传动装置由固定于曲轴的驱动旋转部件、固定于凸轮轴的从动旋转部件以及卷挂于这两个旋转部件上的环状传动部件构成,在气缸盖的外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将从动旋转部件相对于凸轮轴进行拆装的作业窗,并且接合有封闭该作业窗的盖体,在该发动机中,气缸盖的接合有盖体的外端面形成为倾斜的倾斜面,从而使从动旋转部件的至少与驱动旋转部件相反一侧的外周的一部分从上述作业窗露出;该发动机还具有:螺栓孔,其设置在从动旋转部件的毂的端壁上,供凸轮轴的一端部嵌合;螺钉孔,其设置于凸轮轴的上述一端部的端面,当凸轮轴与处于预定旋转位置的曲轴成预定的相位关系时,该螺钉孔与上述螺栓孔一致;并且上述螺栓孔和螺钉孔配置于从上述毂和凸轮轴各自的中心偏心的位置上。
并且,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上述倾斜面形成为,从动旋转部件从上述作业窗露出与驱动旋转部件相反一侧的半周以上。
此外,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气缸盖隔着衬垫重叠在气缸体上,该气缸体与曲轴箱相连并且具有缸膛和在一侧容纳正时传动装置的正时传动室的一部分,气缸盖通过绕上述缸膛配置的多个主连接螺栓紧固在气缸盖上,并且在正时传动室的外侧,气缸盖也通过配置于上述作业窗下方的辅助连接螺栓紧固在气缸体上。
此外,在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上述盖体的侧壁以沿着气缸盖的上述倾斜面的方式倾斜。
此外,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该发动机具有:第一对齐标记,其显示于从动旋转部件外侧面;第二对齐标记,其显示于发动机主体上且当曲轴位于预定旋转位置时与第一对齐标记对齐;定位槽,其从该螺栓孔起沿半径方向延伸;定位销,其突出设置在凸轮轴的一端面上的从凸轮轴的中心向一定方向偏心的位置上,当凸轮轴与处于上述预定旋转位置的曲轴成预定的相位关系时,该定位销与上述定位槽卡合;以及安装螺栓,其贯通上述螺栓孔并螺合于上述螺钉孔中,以将上述毂固定于凸轮轴。
此外,在第五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当凸轮轴与处于上述预定旋转位置的曲轴成预定的相位关系时,上述第一和第二对齐标记以及上述定位槽和定位销排列在通过曲轴和凸轮轴的中心的直线上。
此外,在第一特征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上述螺钉孔和定位销配置于从凸轮轴中心向彼此相反方向偏心的位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旋转部件、上述从动旋转部件以及环状传动部件,分别对应于后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驱动带轮45、从动带轮46以及正时皮带47。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使露出于作业窗外的从动带轮的一部分不会被气缸盖妨碍,易于使用工具等进行把持,从而易于进行将从动带轮安装于凸轮轴的作业并且容易从凸轮轴卸下从动带轮。因此可有助于改善装配性以及维护性。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能够通过一根偏心的安装螺栓将从动旋转部件的旋转可靠传递至凸轮轴,并且能够防止该安装螺栓松脱。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能够更加容易进行从动带轮相对于凸轮轴的安装和拆卸作业,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装配性和维护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正时传动室的周围,也使用主连接螺栓和辅助连接螺栓将气缸盖紧固在气缸体上,从而能够充分提高气缸体和气缸盖对衬垫的面压力。并且,在辅助连接螺栓的上方具有上述倾斜面,从而能够充分确保操作辅助连接螺栓的工具的容纳空间,因此易于进行辅助连接螺栓的紧固作业并可有利于发动机的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发动机主体的头部成为其横向宽度向前端侧变窄的形状,从而能够实现发动机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将曲轴固定在与活塞的特定位置对应的旋转位置上,在使从动旋转部件的第一对齐标记与发动机主体的第二对齐标记对齐的同时将从动旋转部件插入已经卷挂于驱动旋转部件上的环状传动部件内,将凸轮轴的定位销装入从动旋转部件的螺栓孔内并将该定位销引导至从动旋转部件的定位槽中,通过顺次进行如上操作,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对齐标记、螺栓孔和螺钉孔以及定位槽和定位销一齐排列在通过曲轴和凸轮轴的中心的直线上。因此,若在该状态下使安装螺栓通过从动旋转部件的螺栓孔并螺合紧固在凸轮轴的螺钉孔中,就能够在预先将曲轴和凸轮轴安装于发动机主体的状态下,在这些曲轴和凸轮轴成预定的相位关系时将正时传动装置安装在这些曲轴和凸轮轴上,从而能容易且可靠地实施其安装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特征,用可目视观察到第一和第二对齐标记以及上述定位槽和定位销并列在通过曲轴和凸轮轴的中心的直线上的状态,从而易于确认曲轴和凸轮轴处于预定的相位关系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对在从动旋转部件的毂的狭窄端壁上形成的螺栓孔和定位槽,分别赋予充分的偏心量,从而能够提高针对定位槽与定位销的定位效果,并提高安装螺栓的扭矩容量。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各种目的、特点和优势参照附图并结合以下详述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就能够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通用四冲程发动机的纵剖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2是沿图1中的2-2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3是沿图1中的3-3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4是图1的曲轴周围部分的放大图。(第一实施例)
图5是图4的箭头5方向的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6是沿图2中的6-6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7是沿图2中的7-7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8是沿图6中的8-8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9是沿图7中的9-9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0是图8的箭头10方向的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1表示卸下从动带轮的状态,是与图10对应的图。(第一实施例)
图12是从动带轮安装于凸轮轴的要领说明图。(第一实施例)
符号说明
E:发动机;1:发动机主体;3:气缸体;3a:缸膛;4:衬垫;5:气缸盖;5c:外端面=倾斜面;6:主连接螺栓;7:辅助连接螺栓;12:曲轴;35:气门传动装置;36:凸轮轴;37:正时传动装置;45:驱动旋转部件(驱动带轮);46:从动旋转部件(从动带轮);46a:毂;47:环状传动部件(正时皮带);48:正时传动室;48a:下部室;48b:中间室;48c:上部室;55:作业窗;57:盖体;60:螺栓孔;61:定位槽;62a:第一对齐标记;62b:第二对齐标记;66:螺钉孔;67:定位销;68: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在图1~图4中,通用四冲程发动机E的发动机主体1的构成要素包括:在下部具有安装座2a的曲轴箱2;与该曲轴箱2一体连设并具有向上倾斜的缸膛3a的气缸体3;隔着衬垫4与该气缸体3的上端接合的气缸盖5,在气缸盖5与气缸体3的接合即紧固中,使用在绕缸膛3a的四个位置配置的四根主连接螺栓6、6...以及后述的两根辅助连接螺栓7、7。
曲轴箱2将一侧面敞开,在从该敞开面稍靠内侧的内周壁上,一体地形成有朝向上述敞开面侧且沿周向并列的多个阶梯部8、8...,在这些阶梯部8、8...上通过多个螺栓11、11...固定着轴承托架10。水平姿态的曲轴12的两端部经由轴承13、13’而支承在该轴承托架10和曲轴箱2的另一侧壁上。另外,与曲轴12平行地相邻配置的平衡轴14的两端部,经由轴承15、15同样地支承在轴承托架10和曲轴箱2的另一侧壁上。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曲轴箱2的外周面上,以围绕上述多个阶梯部8、8...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连续的加强肋16,该加强肋16的端部一体地连接在与曲轴箱2成为一体的气缸体3的外侧壁上。
这样,由于上述加强肋16在曲轴箱2的外周面上将其内侧的多个阶梯部8、8相互连接,因此能够有效地强化通过这些阶梯部8、8...支承的轴承托架10的支承刚性和由该轴承托架10支承的曲轴12的支承刚性,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曲轴箱2的薄壁和轻量化。尤其是,通过将加强肋16的端部与气缸体3的外侧壁一体地连接,从而能够提高加强肋16的加强功能,能够进一步强化轴承托架10的支承刚性。
此外,在曲轴箱2上通过多个螺栓24、24...还接合有侧罩17,该侧罩17封闭曲轴箱2一侧的敞开面。曲轴12的一端部作为输出轴部而贯通该侧罩17突出于外侧,在侧罩17上安装有与该输出轴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的油封圈18。
回到图1,曲轴12的另一端部贯通曲轴箱2的另一侧壁,与该曲轴12的另一端部紧密接触的油封圈19,邻接于上述轴承13’的外侧地安装于曲轴箱2的另一侧壁上。在曲轴12的另一端部上安装有兼作为发电机20转子的飞轮21,在该飞轮21的外侧面上附设有冷却风扇22。在曲轴12的另一端部上,还对置有支承在曲轴箱2上的反冲起动机23。
在图1和图3中,在曲轴12上经由连杆26连接有嵌入缸膛3a中的活塞25。在气缸盖5上形成有:与缸膛3a相连的燃烧室27;以及分别开口于该燃烧室27的进气口28i和排气口28e,并且安装有分别开闭这些进气口28i和排气口28e的朝燃烧室27开口的开口端的进气门29i和排气门29e。此外,在这些进气和排气门29i、29e上分别安装有向关闭这些气门方向施力的气门弹簧30i、30e。另外,通过与这些气门弹簧30i、30e协作的气门传动装置35,能够对进气和排气门29i、29e进行开闭驱动。
下面,参照图3、图4、图6~图12对上述气门传动装置35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3、图4和图6中,气门传动装置35由如下部分构成:与曲轴12平行地支承在气缸盖5上且具有进气凸轮36i和排气凸轮36e的凸轮轴36;连接曲轴12和凸轮轴36之间的正时传动装置37;使进气凸轮36i和进气门29i之间联动的进气摇臂38i;以及使排气凸轮36e和排气门29e之间联动的排气摇臂38e。
凸轮轴36的两端部由滚珠轴承41和在气缸盖5的一侧壁5a上形成的袋状轴承孔39支承,该滚珠轴承41嵌入安装于气缸盖5中间部的分隔壁5b的轴承安装孔40中。进气和排气摇臂38i、38e摆动自由地支承在一根共用摇臂轴42上,该摇臂轴42的两端部通过分别形成在上述一侧壁5a和分隔壁5b上的第一和第二支承孔43’、43支承。一侧壁5a的第一支承孔43’为袋状,分隔壁5b的第二支承孔43为透孔状,在第二支承孔43的外端部上将固定螺栓44旋紧在分隔壁5b上,该固定螺栓44的前端抵接于摇臂轴42的外端。而且,由袋状第一支承孔43’和固定螺栓44阻止摇臂轴42在推力方向上的移动。
上述固定螺栓44在头部上一体地具有直径较大的凸缘座44a,该凸缘座44a抵接于支承凸轮轴36的滚珠轴承41的外圈41a的外端面。
另外,滚珠轴承41的内圈41b中压入有凸轮轴36,因此,当固定螺栓44的凸缘座44a如上所述那样抵接于外圈41a的外端时,由袋状的轴承孔39和凸缘座44a阻止凸轮轴36在推力方向上的移动。
因此,通过一根固定螺栓44就能够阻止摇臂轴42和凸轮轴36两者在推力方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实现气门传动装置35的零件数量减少和结构简化,有助于气门传动装置35的小型化,并且也有助于该装置35的装配性的改善。
上述正时传动装置37由如下部分构成:固定于曲轴12上的带齿驱动带轮45;固定于凸轮轴36上的带齿且齿数为驱动带轮45两倍的从动带轮46;以及卷挂于这些驱动和从动带轮45、46上的环状的正时皮带47。另外,曲轴12的旋转通过该正时传动装置37减速二分之一而传递至凸轮轴36。而且,通过凸轮轴36的旋转,进气和排气凸轮36i、36e由于分别克服气门弹簧30i、30e的施力而使进气和排气摇臂38i、38e摇动,以此能够分别开闭进气和排气门29i、29e。
该正时传动装置37容纳于将以下部分顺次连接而构成的正时传动室48中:在轴承托架10和侧罩17之间划成的下部室48a;在缸膛3a的一侧形成于气缸体3的中间室48b;以及在气缸盖5的一侧形成的上部室48c。即,驱动带轮45配置于下部室48a,从动带轮46配置于上部室48c,正时皮带47以贯通中间室48b的方式配置。这样,有效地利用轴承托架10和侧罩17之间的空间来设置正时传动装置37,从而能够实现发动机E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在气缸盖5上,其一侧壁5a和分隔壁5b之间形成有上面敞开的气门传动室49,在该气门传动室49内容纳有凸轮轴36的进气和排气凸轮36i、36e以及进气和排气摇臂38i、38e等。该气门传动室49的敞开上面,由在气缸盖5上以螺栓53接合的气缸盖罩52封闭。
正时传动室48的上部室48c和气门传动室49,经由在分隔壁5b上设置的通油孔75(参照图8和图11)、和在上述轴承安装孔40的内周面上设置的多个通油槽76(参照图6和图11)而彼此连通。
在图6~图9中,在气缸盖5的外端面5c上设有作业窗55,该作业窗55与从动带轮46的外侧面相对,用于使上部室48c敞开,通过该作业窗55进行将从动带轮46插入正时皮带47内以及将从动带轮46安装于凸轮轴36上的作业。在上述外端面5c上隔着密封部件56并通过多个螺栓58接合有封闭作业窗55的盖体57。
如图6所示,气缸盖5的接合有盖体57的外端面5c形成为倾斜的倾斜面5c,该倾斜面5c使从动带轮46的至少与驱动带轮45相反一侧的外周的一部分从上述作业窗55露出,优选使从动带轮46的与驱动带轮45相对侧的半周以上从上述作业窗55露出。
这里,对将从动带轮46安装在凸轮轴36上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从动带轮46由如下部分构成:有底圆筒状的毂46a;从该毂46a沿半径方向扩展的腹板(web)46b;和在该腹板46b的外周上形成的轮缘(rim)46c,毂46a嵌合于在上部室48c侧突出的凸轮轴36的外端部外周。在该毂46a的端壁上设有:占据从其中心偏心的位置的螺栓孔60;和从该螺栓孔60的一侧向与上述偏心方向相同和相反侧延伸的定位槽61。此外,在轮缘46c的外侧面上刻设有第一对齐标记62a,并且在气缸盖5的上述外端面5c上刻设有与该第一对齐标记62a对应的第二对齐标记62b。在腹板46b上设有贯穿该腹板46b的多个透孔64、64。
另外,如图6和图11所示,在凸轮轴36的外端部上设有:与上述螺栓孔60对应的螺钉孔66;和与定位槽61对应的定位销67。
而且,曲轴12处在与活塞25的特定位置(例如上止点)对应的预定旋转位置上,并且当凸轮轴36处于与上述曲轴12成预定的相位关系位置时,上述第一对齐标记62a和第二对齐标记62b、螺栓孔60和螺钉孔66、定位槽61和定位销67,分别在通过两轴12、36的中心的直线L上对齐。
因此,当在凸轮轴36上安装从动带轮46时,首先,将曲轴12固定在与活塞25的上述特定位置对应的旋转位置上。然后如图12(A)所示,将轮缘46c的第一对齐标记62a与气缸盖5的第二对齐标记62b对齐,同时将从动带轮46插入已经卷挂于驱动带轮45上的正时皮带47内。然后如图12(B)所示,凸轮轴36的定位销67装入从动带轮46的螺栓孔60内,接着使从动带轮46与正时皮带47一起动作而将上述定位销67引导至定位槽61,相应地凸轮轴36旋转,当定位销67到达定位槽61的前端部时,则如图12(C)所示,凸轮轴36和毂46a在相同轴上并列,同时螺栓孔60和螺钉孔66彼此对齐。
这样,通过将装入螺栓孔60中的定位销67引导至定位槽61这样极简单的操作,从而能够使第一和第二对齐标记62a和62b、螺栓孔60和螺钉孔66以及定位槽61和定位销67,一齐排列在通过曲轴12和凸轮轴36的中心的直线L上。并且,通过目视观察该状态,就能够容易地确认曲轴12和凸轮轴36处于预定的相位关系。
其中,如图6所示,使安装螺栓68通过螺栓孔60并螺合于螺钉孔66中进行紧固,从而将毂46a固定于凸轮轴36上。这样,能够在曲轴12和凸轮轴36处于预定的相位关系下,将正时传动装置37安装在预先安装于曲轴箱2和气缸盖5上的曲轴12和凸轮轴36上。
此时,由于将螺栓孔60和螺钉孔66配置于从上述毂46a和凸轮轴36各自的中心偏心的位置上,从而能够经由一根偏心的安装螺栓68将从动带轮46的旋转可靠地传递至凸轮轴36,并且能够防止该安装螺栓68的松动。
此外,上述螺钉孔66和定位销67配置于从凸轮轴36的中心向彼此相反方向偏心的位置上,从而能够分别对在从动带轮46的毂46a的狭窄端壁上形成的螺栓孔60和定位槽61赋予充足的偏心量,从而能够提高定位槽61相对于定位销67的定位效果,并且能够提高安装螺栓68的扭矩容量。
另外,如上所述,气缸盖5的开口有作业窗55的外端面成为倾斜面5c,从动带轮46外周的一部分从作业窗55露出,从而不会被气缸盖5妨碍,就能够容易地使用工具等对露出于作业窗55外的从动带轮46的一部分进行把持,以此容易进行使从动带轮46安装到凸轮轴36上的安装作业,并且也容易将从动带轮46从凸轮轴36卸下来。因此,有助于装配性和维护性的改善。
与气缸盖5的外端面5c即倾斜面5c接合的盖体57的侧壁73,沿着上述倾斜面5c倾斜地形成。从而,使发动机主体1的顶部形成为其横向宽度朝前端侧变窄的形状,从而能够实现发动机E的小型化。
如图7~图9所示,在气缸盖5上,在作业窗55的下方形成有朝向作业窗55外侧伸出的一对伸出部70、70,这些伸出部70、70隔着上述衬垫4而重叠在气缸体3的上述中间室48b外侧的上端面上,并通过辅助连接螺栓7、7紧固于气缸体3。
这样通过辅助连接螺栓7、7进行紧固,即使在容纳正时皮带47的中间室48b的外侧,也能够充分提高气缸体3和气缸盖5相对于衬垫4的面压力。并且由于在辅助连接螺栓7、7的上方存在上述倾斜面5c,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容纳对辅助连接螺栓7、7进行操作的工具的容纳空间,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辅助连接螺栓7、7的紧固作业。此外,这样意味着还能够减小上述伸出部70、70向作业窗55外侧伸出的伸出量,这也有助于发动机E的小型化。
另外,辅助连接螺栓7、7的操作是在安装盖体57之前进行的。
下面,对上述气门传动装置35的润滑进行说明。
在图1~图3、图6和图8中,上述正时传动室48的下部室48a,通过支承上述轴承托架10的、曲轴箱2内壁的多个阶梯部8、8...之间,而与曲轴箱2内部即曲轴室9连通,在这些曲轴室9和下部室48a中储存着一定量的共用润滑油71。
如图2所示,在下部室48a中设置有从曲轴12经由齿轮74、74’驱动的叶轮式甩油环72,该甩油环72的一部分浸渍于在下部室48a储存的油71中。该甩油环72通过其旋转而使油71飞溅到四周,用于将该飞溅的油导向正时皮带47侧的导油壁73,以包围甩油环72和驱动带轮45侧的正时皮带47周围的方式一体地形成在轴承托架10的外侧面上。轴承托架10由于是较小的部件,因此能够易于和导油壁73一起铸造。并且,由于轴承托架10一体具有该导油壁73,从而使其刚性得以强化,在提高曲轴12的支承刚性方面也是有效的。
而且,在下部室48a中,从甩油环72飞溅的油通过导油壁73而导向正时皮带47侧,并且附着于该正时皮带47上的油由该皮带47移送到上部室48c,当正时皮带47卷绕于从动带轮46时,由于离心力被甩开而向四周飞溅,并冲撞周围壁面而产生油雾,使该油雾充满上部室48c,从而不仅能够对整个正时传动装置37,而且对凸轮轴36的滚珠轴承41进行润滑。
尤其是,在上部室48c中,若从正时皮带47甩开的油一部分冲撞盖体57的倾斜的内表面,则会反弹回从动带轮46的腹板46b侧。并且,该油通过从动带轮46的透孔64、64而被甩到上述滚珠轴承41,以此也对上述滚珠轴承41进行润滑。并且,飞溅到上述滚珠轴承41上的油的一部分,通过该轴承41外周的通油槽76并转移到气门传动室49,从气门传动室49侧也对上述滚珠轴承41进行润滑。因此能够极好地对滚珠轴承41进行润滑。
如图3所示,气门传动室49的底部经由一连串的回油通道77而与曲轴室9连通,该回油通道77沿着缸膛3a的一侧而形成在气缸盖5和气缸体3上。该回油通道77朝向曲轴室9下行,从而使油从气门传动室49向下流入曲轴室9。
在发动机E的运转过程中,伴随活塞25的升降在曲轴室内产生压力脉动,当该脉动压力通过回油通道77、通油孔75和通油槽76而到达气门传动室49和正时传动室48时,油雾会在气门传动室49和正时传动室48之间往返,从而能够有效润滑整个气门传动装置35。
在润滑后储存于气门传动室49的油,沿回油通道77流下而返回曲轴室9。并且正时传动室48的底面也朝向下部室48a下行,因此储存于上部室48c的油,沿中间室48b流下而返回下部室48a。
这样利用甩油环72和正时传动装置37的动作以及曲轴室9的脉动压力,能够通过油雾对彼此分隔的正时传动室48和气门传动室49进行润滑,因此不需要润滑专用的油泵,从而实现了发动机E的结构简化和小型化,并且有利于降低成本。此外,凸轮轴36能够维持相对于进气和排气门29i和29e的顶置配置,从而能够确保发动机的所期望的输出性能。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可以将带式正时传动装置37替换为链式正时传动装置37。

Claims (7)

1、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利用正时传动装置(37)将支承于曲轴箱(2)的曲轴(12)和支承于气缸盖(5)的气门传动用凸轮轴(36)之间连接起来,该正时传动装置(37)由固定于曲轴(12)的驱动旋转部件(45)、固定于凸轮轴(36)的从动旋转部件(46)以及卷挂于这两个旋转部件(45,46)上的环状传动部件(47)构成,在气缸盖(5)的外端面(5c)上开设有用于将从动旋转部件(46)相对于凸轮轴(36)进行拆装的作业窗(55),并且接合有封闭该作业窗(55)的盖体(57),其特征在于,
气缸盖(5)的接合有盖体(57)的外端面(5c)形成为倾斜的倾斜面(5c),从而使从动旋转部件(46)的至少与驱动旋转部件(45)相反一侧的外周的一部分从上述作业窗(55)露出;
该发动机还具有:
螺栓孔(60),其设置在从动旋转部件(46)的毂(46a)的端壁上,供凸轮轴(36)的一端部嵌合;
螺钉孔(66),其设置于凸轮轴(36)的上述一端部的端面,当凸轮轴(36)与处于预定旋转位置的曲轴(12)成预定的相位关系时,该螺钉孔(66)与上述螺栓孔(60)一致;并且
上述螺栓孔(60)和螺钉孔(66)配置于从上述毂(46a)和凸轮轴(36)各自的中心偏心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面(5c)形成为,从动旋转部件(46)从上述作业窗(55)露出与驱动旋转部件(45)相反一侧的半周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气缸盖(5)隔着衬垫(4)重叠在气缸体(3)上,该气缸体(3)与曲轴箱(2)相连并且具有缸膛(3a)和在一侧容纳正时传动装置(37)的正时传动室(48)的一部分(48b),
气缸盖(5)通过绕上述缸膛(3a)配置的多个主连接螺栓(6)紧固在气缸体(3)上,并且在正时传动室(48)的外侧,气缸盖(5)也通过配置于上述作业窗(55)下方的辅助连接螺栓(7)紧固在气缸体(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体(57)的侧壁以沿着气缸盖(5)的上述倾斜面(5c)的方式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具有:
第一对齐标记(62a),其显示于从动旋转部件(46)外侧面;
第二对齐标记(62b),其显示于发动机主体(1)上且当曲轴(12)位于上述预定旋转位置时与第一对齐标记(62a)对齐;
定位槽(61),其从该螺栓孔(60)起沿半径方向延伸;
定位销(67),其突出设置在凸轮轴(36)的一端面上的从凸轮轴(36)的中心向一定方向偏心的位置上,当凸轮轴(36)与处于上述预定旋转位置的曲轴(12)成预定的相位关系时,该定位销(67)与上述定位槽(61)卡合;以及
安装螺栓(68),其贯通上述螺栓孔(60)并螺合于上述螺钉孔(66)中,以将上述毂(46a)固定于凸轮轴(3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当凸轮轴(36)与处于上述预定旋转位置的曲轴(12)成预定的相位关系时,上述第一和第二对齐标记(62a,62b)以及上述定位槽(61)和定位销(67)排列在通过曲轴(12)和凸轮轴(36)的中心的直线(L)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螺钉孔(66)和定位销(67)配置于从凸轮轴(36)的中心向彼此相反方向偏心的位置上。
CN200680022272A 2005-06-23 2006-06-23 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0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3595/2005 2005-06-23
JP2005183595A JP2007002739A (ja) 2005-06-23 2005-06-23 エンジン
JP183607/2005 2005-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3671A CN101203671A (zh) 2008-06-18
CN100578006C true CN100578006C (zh) 2010-01-06

Family

ID=37688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22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006C (zh) 2005-06-23 2006-06-23 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30076B2 (zh)
JP (1) JP2007002739A (zh)
CN (1) CN10057800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96544B1 (fr) * 2006-01-26 2008-05-02 Vianney Rabhi Ensemble culasse et bloc moteur pour moteur a rapport volumetrique variable
JP5197252B2 (ja) * 2008-09-05 2013-05-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及び自動二輪車
JP5740121B2 (ja) * 2010-09-16 2015-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動弁機構付きエンジン
CN104564399B (zh) * 2013-10-21 2021-03-1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汽缸头结构
WO2019117891A1 (en) 2017-12-13 2019-06-20 Cummins Inc. Remotely mounted idler gea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00956A (en) * 1965-12-10 1968-09-10 Gen Motors Corp Universally indexing lock means
US5483930A (en) * 1993-05-19 1996-01-16 Nippondenso Co., Ltd.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US5495776A (en) * 1993-11-01 1996-03-05 Cloyes Gear & Products, Inc. Cam shaft timing adjustment device
JP2001355512A (ja) * 2000-06-09 2001-12-26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用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US6722221B2 (en) * 2002-02-01 2004-04-20 Steven Frank Maxwell Adjustable cam shaft sprock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15167A (en) * 1919-03-31 1922-05-09 Renault Louis Valve mechanism for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JPS60175807U (ja) * 1984-05-01 1985-1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sohc型動弁機構の潤滑装置
GB8605619D0 (en) * 1986-03-07 1986-04-16 Valentine B C Poppet valve assemblies
JPH01102407U (zh) 1987-12-25 1989-07-11
JPH0514567A (ja) 1991-07-08 1993-01-22 Fuji Xerox Co Ltd 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US5343837A (en) * 1993-07-27 1994-09-06 Caterpillar Inc. Cylinder head sealing system and method
JPH1054296A (ja) 1996-08-12 1998-02-24 Suzuki Motor Corp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DE19701874C5 (de) * 1997-01-21 2006-06-22 Daimlerchrysler Ag Nockenwellenlageranordnung im Zylinderkopf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CN100451298C (zh) 2002-02-20 2009-01-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气门传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00956A (en) * 1965-12-10 1968-09-10 Gen Motors Corp Universally indexing lock means
US5483930A (en) * 1993-05-19 1996-01-16 Nippondenso Co., Ltd. Valve timing control device
US5495776A (en) * 1993-11-01 1996-03-05 Cloyes Gear & Products, Inc. Cam shaft timing adjustment device
JP2001355512A (ja) * 2000-06-09 2001-12-26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用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構造
US6722221B2 (en) * 2002-02-01 2004-04-20 Steven Frank Maxwell Adjustable cam shaft sprock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02739A (ja) 2007-01-11
US8430076B2 (en) 2013-04-30
US20100071646A1 (en) 2010-03-25
CN101203671A (zh) 2008-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3662B (zh) 发动机的气门传动装置
CN100564814C (zh) 发动机的气门传动装置
CN100578006C (zh) 发动机
JP4283251B2 (ja) エンジン
EP1486698B1 (en) Balance device for engines
EP1895135B1 (en) Engine
JPH1077905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4319170B2 (ja) エンジンの動弁装置
JPH1077862A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ユニット
JP2002322912A (ja) 過給機付きエンジン
JP2002322913A (ja) 過給機付きエンジ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