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3673C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3673C
CN100573673C CNB2007100980705A CN200710098070A CN100573673C CN 100573673 C CN100573673 C CN 100573673C CN B2007100980705 A CNB2007100980705 A CN B2007100980705A CN 200710098070 A CN200710098070 A CN 200710098070A CN 100573673 C CN100573673 C CN 10057367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ing
address
last
pseud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980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4123A (zh
Inventor
长岛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64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41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36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36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4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user area, i.e. the area of a disc where user data are to be recor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7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for managing gaps between two recordings, e.g. control data in linking areas, run-in or run-out fields, guard or buffer zon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88Formatting by padding empty spaces with dummy data, e.g. writing zeroes or random data when de-icing 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 G11B2220/257DVDs belonging to the plus family, i.e. +R, +RW, +V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以各个块为单位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的记录装置,每个块由多个预定区构成。该记录装置具有:(i)检测部,通过检测在预定区中的每个上是否记录数据来检测光盘上的最后记录区;以及(ii)记录控制部,用于从由检测部检测的最后记录区的下一个区开始到位于最后记录区之后至少一个区的块的最后区记录伪数据,然后从后一块的先头区开始记录数据。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于2006年4月2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120986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和记录程序,更具体地,例如,涉及适用于使用光盘作为记录介质的盘式可携摄像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已知类型的盘式可携摄像机(disc camcorder),存在一种使用DVD+R(可记录的数字通用光盘)作为记录介质的盘式可携摄像机。DVD+R不允许重写数据,但是能够进行多段记录(multisession recording)。在这种类型的盘式可携摄像机中,光盘的记录区被分成一个或多个的段落(session)。每个段落被分成称作片段(fragment)的多个区(region)。在每个片段中,数据被记录在每一个都包括多个扇区(例如,从扇区0到扇区15的16个扇区)的纠错码块(ECC block)中。
因此,当在多个段落中的每个片段中记录数据时,检测在紧前一记录操作过程中的最后记录地址(即,其中记录数据的最后ECC块中的最后扇区的地址)。最后记录地址的下一个地址作为记录开始地址。在此情况下,地址是以扇区为单位的。从记录开始地址以ECC块为单位来记录数据。在以下描述中,段落数设为1。在此情况下,闭合段落与终结意义相同。
下面将详细描述记录方法中关于DVD+R的管理数据结构、用于对在DVD+R上记录数据之前待执行的记录做准备的处理、以及实际上待执行的在DVD+R上记录数据的过程。下面将分别描述这些结构、处理、以及过程。首先描述关于其上记录数据的DVD+R的管理数据结构。如图10所示,DVD+R具有ADIP(预刻槽内地址)和为各种数据提供记录区域(area)的主区域。在ADIP中,已预先记录了包括表示盘类型(例如,DVD+R)的信息、最后可记录的地址、以及在记录期间所必需的信息的PFI(物理格式信息)。
在这些区中,主区域包括:(i)作为光盘管理区域的内驱动区域;(ii)附加到段落头的导入区;以及(iii)其中记录了通过成像技术获得的图像数据的数据区。这些区域和区(zone)从DVD+R的内侧开始以此顺序排列。在这些区中,内驱动区域包括:(i)其中没有记录数据的初始区;(ii)用作OPC(最佳功率控制)的暂时(tentative)写入区的光盘测试区;(iii)为表示光盘测试区被使用的状态的光盘计数区;以及(iv)其中记录TOC(目录)信息的TOC区。
主区域的导入区包括光盘ID(IDentification,标识)区和控制数据区。在这些区中,表示宣布将从主机侧(例如,盘式可携摄像机的控制系统)开始使用的段落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的SDCB(分段光盘控制块)信息被记录在光盘ID区中。在控制数据区中记录当执行终结以使普通DVD播放器能够播放DVD+R时基于从ADIP所获得的信息而生成的PFI信息。
如图11所示,主区域的数据区被分成多个片段Fr。在每个片段Fr中,以每个包括16个扇区的连续ECC块为单位记录数据。在图11的实例中,数据区被分成三个片段,即,Fr1、Fr2、和Fr3。
例如,假设光盘没有被终结并且宣布从主机侧开始使用的段落的片段Fr是片段Fr1和Fr2。从而将片段Fr1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以及片段Fr2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记录在SDCB信息中。SDCB信息中所示的位于最后片段Fr2之后的区作为在驱动器侧的最后片段Fr3而被单独管理。同样,盘式可携摄像机能够使用在SDCB信息中未显示的最后片段Fr3作为数据记录区。附带地,如果光盘在此状态下终结,则同样将最后片段Fr3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记录在SDCB信息中。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对当光盘插入可携摄像机时通过盘式可携摄像机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之前将要执行的记录做准备的处理。这个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是通过盘式可携摄像机的控制部来执行的。假设插入的光盘是具有前述数据管理结构的DVD+R。如图12的流程图所示,当开始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时,盘式可携摄像机的控制部首先转到步骤SP1。在步骤SP1中,如果识别到光盘的插入,则控制部执行下个步骤SP2。
在步骤SP2中,控制部识别插入光盘的类型。在此情况下,控制部确定类型为DVD+R,然后转到下个步骤SP3。在步骤SP3中,控制部从插入的DVD+R中获得PFI信息。在此情况下,控制部首先尝试从DVD+R的控制数据区读取PFI信息。如果尝试失败,则控制部尝试从ADIP读取PFI信息并得到PFI信息。如果尝试得到PFI信息失败,则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的这个过程RT1会由于错误而终止。如果尝试得到PFI信息成功,则控制部基于包括在PFI信息中的光盘的类型来检查上个步骤SP2中的识别结果,然后转到下个步骤SP4。
在步骤SP4中,控制部调节光学拾取器(optical pickup)的伺服系统。调节之后,在后续步骤SP5-SP6中,控制部从光盘的TOC区获得TOC信息,并且从光盘ID区获得光盘ID的信息和SDCB信息。然后,控制部转到下个步骤SP7。
在步骤SP7中,控制部执行用于获得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作为子程序,通常需要这个处理来记录额外数据。以下将参考图13的流程图详细描述用于获得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的过程,这个处理将在步骤SP7中执行。如果开始用于获得最后记录地址的过程RT2,则控制部首先执行步骤SP10。在步骤SP10中,控制部判断是否已终结插入的光盘。
如果步骤SP10的判断是否定的(No),则意味着在SDCB信息中所示的片段Fr(例如,片段Fr1和Fr2)之后存在最后片段Fr(例如,片段Fr3)。同时,控制部转到步骤SP11。在这个步骤SP11中,控制部识别最后片段Fr3。即,控制部将记录在SDCB信息中的最后片段Fr2的最后地址的下一个地址作为最后片段Fr3的开始地址(在此情况下,以扇区为单位表示地址)。同样,控制部识别最后片段Fr3,同时将从PFI信息获得的最后可记录地址作为结束地址。控制部执行下个步骤SP12。
同时,如果步骤SP10的判断是肯定的(Yes),则意味着由于插入的光盘已终结,包括最后片段Fr3的所有片段Fr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被记录在SDCB信息中。此时,控制部确定无需识别最后片段Fr3。控制部接下来转到步骤SP12。
在步骤SP12中,控制部通过检测在所有片段Fr的每个扇区中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之间的RF信号的存在与否来检测最后地址,其中,RF(射频)信号如图14所示作为每个片段Fr的最后记录地址LWA记录在该最后地址处。然后,控制部转到下个步骤SP13。此时,控制部使用扇区同步信号(sect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来检测RF信号的存在与否。
在步骤SP13中,控制部判断在先前的步骤SP12中是否已从每个片段Fr正常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如果步骤SP13的判断是否定的,则意味着在最后记录地址LWA的检测过程中发生错误。在此情况下,控制部错误终止用于获取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的过程RT2。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P13的判断是肯定的,则控制部确定已从每个片段Fr正常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然后,控制部执行步骤SP14。
在步骤SP14中,控制部判断每个片段Fr的最后记录地址LWA是否是该片段Fr的结束地址。如果步骤SP14的判断是否定的,则意味着在片段Fr中存在可记录更多数据的区。此时,控制部转到步骤SP15。如图14所示,记录开始地址NWA被设为最后记录地址LWA的下一个地址。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P14的判断是肯定的,则意味着片段Fr的最后记录地址LWA是结束地址,即,在片段Fr中不再记录另外的数据。此时,控制部将记录开始地址NWA设为不作为地址存在的0。这意味着不能将额外数据记录在片段Fr中。在以此方式设置每个片段Fr的记录开始地址NWA之后,控制部结束用于获取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的过程RT2。
在步骤SP7中以此方式执行用于获取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之后,控制部转到下个步骤SP8(图12)。在此步骤SP8中,控制部搜寻用作在OPC期间的暂时写入区的光盘测试区(DIT)。使光学拾取器在那个位置处备用等待。结束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的过程RT1。
通过执行如上所述的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完成对用于开始在插入的DVD+R上记录数据做准备的过程。
当实际上将数据记录在DVD+R上时,盘式可携摄像机的控制部从通过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上述处理获得的记录开始地址NWA开始数据的记录。即,例如,当数据被记录在片段Fr2中时,如图14中所示,以从记录开始地址NWA2(在此情况下,第(n+1)个ECC块的先头扇区的地址)开始的每个ECC块为单位记录数据。
在这种盘式可携摄像机中,保证能够如上所述以ECC块为单位来连续记录数据,因此,例如,在数据记录期间,当由于电源故障事故而在ECC块的中间点处结束数据的记录时,并未以连续的ECC块为单位记录数据。因此,数据不能被附加到多个段落中。
因此,迄今为止已提出如图15所示的记录方法(例如,看JP-A-2004-62947(专利文献1))。具体地,例如,当将数据附加到多个段落中的片段Fr2时,如果在最近段落中检测到的最后记录地址LWA2不表示ECC块中的最后扇区(扇区15),即,在先前段落中的最后记录地址LWA2表示ECC块的中间扇区(扇区0到扇区14),则确定先前的数据记录终止在ECC块(在此情况下,第(n+1)个ECC块)的中间点,为了进行改进,伪数据(dummy data)被附加到这个ECC块。即,以ECC块为单位记录数据。能够将数据(下文中称作非伪数据(non-dummy data)来与伪数据区分)再次附加到从那个ECC块的下一个ECC块开始的多个段落中。在读取期间不能读出伪数据。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记录方法中,盘式可携摄像机使用扇区同步信号检测在每个扇区中是否存在RF信号。因此,仅能以大约1扇区的精度来执行该检测。鉴于此,当RF信号如图16所示在片段Fr2的第(n+1)个ECC块的先头扇区(扇区0)的中间点处中断时,存在盘式可携摄像机不能检测到记录在这个先头扇区中的RF信号的危险。因此,先头扇区的之前的第n个ECC块的最后扇区(扇区15)的地址可能被错误检测成最后记录地址LWA2;正确地,应该将先头扇区的地址检测成最后记录地址LWA2。
当实际上如上所述错误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2时,尽管事实上先前的数据记录操作如图17所示异常终止在第(n+1)个ECC块的先头扇区的中间点处,但是所检测到的最后记录地址LWA2是第n个ECC块的最后扇区。因此,盘式可携摄像机确定已以ECC块为单位正常终止先前的数据记录操作。从第(n+1)个ECC块的先头扇区的地址开始记录非伪数据,而不附加伪数据。
因此,在第(n+1)个ECC块的先头扇区中,当前的非伪数据将重写当先前发生异常终止时所记录的非伪数据。在诸如DVD+R的不可重写光盘的情况下,不能读出在先头扇区中两次写入(doublewriting)的非伪数据。因此,记录在包括先头扇区的第(n+1)个ECC块中的非伪数据可能处于不能修复状态,即,数据变成在读操作期间不能读出的无效数据。
因此,在相关技术的记录方法中,存在读操作期间不能读出所记录的非伪数据的问题。
鉴于上述原因,需要提供用于以能够在读取期间可靠地读出数据的方式记录数据的装置、方法、和程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以各个块为单位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的记录装置,每个块由多个预定区构成。该记录装置包括:(i)检测部,其通过检测在每个预定区上是否记录数据来检测光盘上的最后记录区;以及(ii)记录控制部,其从由检测部检测的最后记录区的下一个区开始到位于最后记录区之后至少一个区的块的最后区记录伪数据,然后从后一块的先头区开始记录数据。
因此,即使在检测最后记录区的过程中出现大约1个区的误差的情况下,仍能够从最后记录区的下一个区开始到位于最后记录区之后至少一个区的块的最后区记录伪数据。从后一块的先头区开始记录数据。因此,能够避免数据的两次写入,同时严格遵守了逐块记录数据的原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以块为单位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时,其中,每个块具有多个预定区,检测在每个预定区上是否记录了数据。因此,检测光盘上的最后记录区。从所检测的最后记录区的下一个区开始到位于最后记录区之后至少一个区的块的最后区记录伪数据。从后一块的先头区开始记录非伪数据。因此,即使在检测最后记录区的过程中出现大约1个区的误差的情况下,仍能够从最后记录区的下一个区开始到位于最后记录区之后至少一个区的块的最后区记录伪数据。然后,从后一块的先头区开始记录非伪数据。因此,能够避免数据的两次写入,同时严格遵守了逐块记录数据的原则。因此,可以实现以能够在读取期间稳定读出数据的方式来记录数据的装置、方法、和程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盘式可携摄像机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获得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阐述在最后记录地址是ECC块的最后扇区的地址的情况下记录开始地址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阐述在最后记录地址不是ECC块的最后扇区的地址的情况下记录开始地址的设置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用于开始记录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阐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记录(1)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阐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记录(2)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阐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记录(3)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阐述DVD+R的管理数据结构(1)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阐述DVD+R的管理数据结构(2)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用于获得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阐述相关技术中记录数据的方法(1)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阐述相关技术中记录数据的方法(2)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阐述最后记录地址的错误检测的示意图,该检测可能发生在RF信号中断在扇区中的中间点处的情况下;以及
图17是用于阐述当错误检测最后记录地址时可能出现的非伪数据的两次写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盘式可携摄像机的整体结构
参考图1,盘式可携摄像机的整体结构由附图标号1表示。可携摄像机具有控制部2、相机部3、和记录/再生处理部4。在这个盘式可携摄像机1中,控制部2的CPU(中央处理单元)10控制通过总线13连接的控制部2、相机部3、和记录/再生处理部4的所有不同部分,并且通过扩展在RAM(随机存储器)12上的各种程序然后运行这些程序执行各种处理。从ROM(只读存储器)11读取各种程序。
在控制部2中,ROM 11、RAM 12、受操纵的输入接口14、显示控制部15、存储卡接口16、角速度检测器17、以及时钟电路18通过总线13与CPU 10相连。角速度检测器17由陀螺仪(gyroscope)等构成。包括各种受操纵键的受操纵的输入部19与这些组件的输入接口14相连。由LCD(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部20与显示控制部15相连。存储卡21能够被插入存储卡接口16中。
同时,相机部3包括相机控制部22、光学块23、信号转换部24、成像信号处理部25、音频输入部26、以及音频信号处理部27。光学块23包括用于成像对象的透镜、光圈调节机构、聚焦调节机构、变焦机构、快门机构、闪光机构、以及防抖稳定装置(图像稳定装置)。信号转换部24包括CCD(电荷耦合器件)等。记录/再生处理部4包括记录/再生控制部28、伺服电路29、主轴马达30、螺纹马达31、光学拾取器32、信号处理部33、缓冲存储器34、以及编码/解码电路35。
例如,当将光盘36插入到盘式可携摄像机1的光盘插入部(未示出)中的同时,通过受操纵的输入部19执行用于启动成像处理的操纵、或用于启动再生处理的操纵时,如果通过受操纵的输入接口14将对应于这种操作的输入信号施加至控制部2的CPU 10,则CPU响应于输入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并且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所有的控制部2、相机部3、以及记录/再生处理部4。
相机部3的相机控制部22通过将响应于从控制部2的CPU 10施加的控制信号的指令信号发送给光学块23来控制光学块23,并接收成像光线(imaging light ray)。
通过图像转换器24将由光学块23接收的成像光线转换成成像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成像信号处理部25。成像信号处理部25对所施加的成像信号执行预定的各种处理(例如,伽马校正、AGC(自动增益控制)、和模数转换),并因而生成表示成像图片(imagingpicture)数据的成像图片信号。图片信号被发送给控制部2的CPU10和记录/再生处理部4的编码/解码电路35。
此时,相机部3的音频输入部26收集来自盘式可携摄像机1周围的声音,将声音转换成音频信号,然后将音频信号发送给音频信号处理部27。音频信号处理部27基于来自控制部2的控制信号对音频信号执行预定的各种处理(例如,各种的校正、AGC、和模数转换),从而生成表示音频数据的数字音频信号。数字音频信号被发送给记录/再生处理部4的编码/解码电路35。
记录/再生处理部4的记录/再生控制部28将响应于控制部2的CPU 10所施加的控制信号的指令信号发送给记录/再生处理部4的各个部分,从而控制各个部分。因而,执行记录到光盘36和从光盘36中进行再生的过程。
实际上,当从相机部3施加成像图片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时,记录/再生处理部4的编码/解码电路35对信号进行解码和调制,从而生成EFM+(8-14调制加)信号,然后所生成的信号被发送给记录/再生控制部28。记录/再生控制部28将EPM+信号临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34中并且控制光学拾取器32来执行用于在光盘36上进行记录的各种处理。
即,记录/再生控制部28通过伺服电路29旋转主轴马达30,以旋转驱动置于转盘(未示出)上的光盘36。拾取器32在记录/再生控制部28的控制下,使激光指向光盘36的记录层,然后将从光盘36的记录层反射的激光转换成光电信号。因此,对应于反射光量的光电信号被生成并被发送给信号处理部33。
信号处理部33生成用于响应于光学拾取器32所施加的光电信号来控制光学拾取器32的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并且将所生成的信号发送给记录/再生控制部28。
记录/再生控制部28通过伺服电路29控制光学拾取器32并且响应于跟踪误差信号来驱动螺纹马达31,从而沿跟踪方向移动拾取器32。另外,记录/再生控制部28响应于跟踪误差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沿跟踪方向、聚焦方向、和倾斜方向驱动光学拾取器32的物镜驱动器(未示出),从而使物镜移动到它的最佳位置。
记录/再生控制部28通过以与用于进行记录的处理相同的方式控制记录/再生处理部4的各个部分来执行用于再生的处理。
特别地,信号处理部33在记录/再生控制部28的控制下基于从光学拾取器32所施加的光电信号生成再生信号,然后将再生信号发送给编码/解码电路35,编码/解码电路又将再生信号解码为包括图像数据的再生图像信号,然后将该信号发送给CPU 10。
当分别从相机部3和记录/再生处理部4施加成像图片信号和再生图像信号时,CPU 10分别基于成像图片信号和再生图像信号,通过显示控制部15在显示部20上显示图片和再生图像。
因而,盘式可携摄像机1记录由于相机部3执行成像而获得的成像图片数据和由于在CPU 10的控制下将声音收集到光盘36上而获得的音频数据。盘式可携摄像机还读取记录在光盘36上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
另外,CPU 10通过存储卡接口16将从记录/再生处理部4所施加的图像数据记录在存储卡21上,与此同时,通过存储卡接口16读出记录在存储卡21上的图像数据,然后将图像数据施加至记录/再生处理部4。
另外,控制部2的角速度检测器17设计为生成表示从外侧施加到盘式可携摄像机1的角速度的信息。时钟电路18设计为生成表示年、月、日、小时、分、和秒的时间信息。
(2)通过盘式可携摄像机执行的记录过程
接下来描述在插入的光盘36上记录数据的过程中通过如上所述构造的盘式可携摄像机1执行的记录过程。这些过程包括用于对在光盘36上记录数据之前将要执行的记录做准备的处理过程,以及用于开始将要在实际上开始在光盘36上记录数据时执行的记录的处理过程。以下将分别详细描述这些过程。
现在假设插入的光盘36是具有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数据结构的DVD+R。即,该盘式可携摄像机1将光盘36的记录区域分成一个或多个段落。另外,可携摄像机将每个段落分为多个片段Fr(例如,片段Fr1、Fr2、和Fr3)。以每个由多个扇区(例如,16个扇区,从扇区0到扇区15)构成的ECC块为单位记录数据。根据从ROM 11读取的程序,通过盘式可携摄像机1的CPU 10执行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和用于开始记录的处理。
首先,描述用于对将要在光盘36上记录数据之前执行的记录做准备的处理过程。如图2的流程图所示,当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的过程RT3开始时,盘式可携摄像机1的CPU 10转到步骤SP20。在步骤SP20中,如果识别到光盘36的插入,则CPU执行下个步骤SP21。
在步骤SP21中,CPU 10指示光学拾取器32搜寻焦点。因此,CPU获得从光盘36所反射的光量,通过拾取器32和信号处理部33来检测是否存在摆动信号(wobble signal),然后基于这两种信息识别光盘36的类型。实际上,CPU 10根据反射光量的大小在DVD-R和DVD-RW之间进行辨别,并且根据是否存在摆动信号在DVD+和DVD-之间进行辨别。因此,CPU识别光盘36的类型。在此情况下,CPU识别光盘36的类型为DVD+R,然后转到下个步骤SP22。
在步骤SP22中,CPU 10通过记录/再生处理部4从光盘36(DVD+R)获取PFI信息。在此情况下,CPU 10首先尝试从光盘36的控制数据区(图10)读取PFI信息。如果尝试失败,CPU尝试从ADIP读取PFI信息,因此,获得PFI信息。如果尝试获取PFI信息失败,则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的这个过程RT3会由于错误而终止。如果尝试获取PFI信息成功,则CPU 10基于包括在PFI信息中的光盘类型来检查在先前的步骤SP21中的识别结果,然后转到下个步骤SP23。
在步骤SP23中,CPU 10控制记录/再生处理部,从而基于(i)相对于光盘36的聚焦方向和跟踪方向、(ii)倾斜方向的偏移量、以及(iii)增益对光盘36进行伺服调节。伺服调节之后,CPU 10启动聚焦伺服系统和跟踪伺服系统。在后续步骤SP24~SP25中,通过记录/再生处理部4从光盘36的TOC区获得TOC信息。从光盘ID区得到光盘ID信息和SDCB信息,然后CPU转到下个步骤SP26。
在步骤SP26中,CPU 10执行用于获取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作为子程序,该地址是当将额外数据记录在多个段落中时所必需的。参考图3的流程图来描述在步骤SP26中执行的用于获取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过程。当开始用于获取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过程RT4时,CPU 10首先转到步骤SP30,此处要判断是否已通过记录/再生处理部4终结光盘30。
如果步骤SP30的判断是否定的,则意味着最后片段Fr(例如,片段Fr3)存在于SDCB信息中所示的片段Fr(例如,片段Fr1和Fr2)之后。此时,CPU 10转到步骤SP31,此处CPU识别最后片段Fr3。即,CPU 10将记录在SDCB信息中的最后片段Fr2的最后地址的下一个地址(在此情况中,以扇区为单位来表示)作为最后片段Fr3的开始地址,从PFI信息获得的最后可记录地址作为最后地址,识别最后片段Fr3,然后转到下个步骤SP32。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P30的判断是肯定的,则意味着插入光盘36已终结。即,包括最后片段Fr3的所有片段Fr的开始和结束地址被记录在SDCB信息中。此时,CPU 10确定无需识别最后片段Fr3,然后转到步骤SP32。
在步骤SP32中,CPU 10控制记录/再生处理部4,并且检测在关于所有片段Fr的从开始地址到结束地址的每个扇区中是否存在RF信号,因而检测记录有RF信号的最后扇区的地址作为每个片段Fr的最后记录地址LWA。然后,CPU转到下个步骤SP33。此时,CPU 10使用扇区同步信号来检测是否存在RF信号。
在步骤SP33中,CPU 10判断在上一步骤SP32中是否已从每个片段Fr开始正常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如果步骤SP33的判断是否定的,则意味着在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的过程中存在错误。在此情况下,CPU 10由于错误而终止用于获取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的过程RT4。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P33的判断是肯定的,则CPU10确定已从每个片段Fr开始正常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然后执行步骤SP34。
在步骤SP34中,CPU 10判断每个片段Fr的最后记录地址LWA是否是该片段Fr的最后地址。如果步骤SP34的判断是否定的,则意味着在片段Fr中存在能够附加额外数据的区。此时,控制部转到步骤SP35。
在步骤SP35中,CPU 10判断最后记录地址LWA是否是ECC块的最后扇区(即,扇区15)的地址。如果步骤SP35的判断是肯定的,则CPU 10转到步骤SP36,此处记录开始地址NWA被设为最后记录地址LWA+17。即,如图4所示,在先前生成并从片段Fr2(例如)开始检测的最后记录地址LWA2是第n个ECC块的最后扇区(扇区15)的地址的情况下,CPU 10将记录开始地址NWA2设为第(n+2)个ECC块的先头扇区(扇区0)的地址,第(n+2)个ECC块的先头扇区(扇区0)是从最后记录地址LWA2的扇区开始算起的第17个扇区。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P35的判断是否定的,则意味着最后记录地址LWA是ECC块的中间扇区(例如,从扇区0到扇区14)的地址。此时,CPU 10转到步骤SP37,此处CPU将记录开始地址NWA设为最后记录地址LWA-最后记录地址LWA的扇区号+16。即,如图5所示,在先前获取并从片段Fr2(例如)开始检测的最后记录地址LWA2是第(n+1)个ECC块的扇区5的地址的情况下,CPU10将记录开始地址NMA2设为第(n+2)个ECC块的先头扇区的地址,第(n+2)个ECC块的先头扇区是从包括最后记录地址LWA2的第(n+1)个ECC块的先头扇区开始算起的第16个扇区。
因此,在盘式可携摄像机1中,记录开始地址NWA被设为位于通过最后记录地址LWA表示的扇区之后至少两个扇区的ECC块的先头扇区的地址。
同时,如果步骤SP34的判断是肯定的,则意味着片段Fr的最后记录地址是片段Fr的结束地址,即,不能将另外的数据附加到片段Fr上。此时,CPU 10将记录开始地址NWA设为不作为地址存在的0。这表示不能将另外的数据附加到片段Fr上。因此,为每个片段Fr设置记录开始地址NWA。然后,CPU 10终止用于获取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的过程RT4。
在以此方式执行用于在步骤SP26中获取最后记录地址的处理之后,CPU 10转到下个步骤SP27(图2)。在步骤SP27中,CPU 10搜寻在OPC期间用作暂时写入区的光盘测试区(DIT),使光学拾取器32在那个位置备用而等待,然后结束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的过程RT3。
由于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这个处理,所以在盘式可携摄像机1中完成了对在插入的光盘36(DVD+R)上记录数据的准备过程。
现在描述用于开始当实际上开始在光盘36上记录数据时将要执行的记录的处理过程。如图6的流程图所示,当开始用于开始记录的处理的过程RT5时,CPU 10转到步骤SP40。在步骤SP40中,CPU判断在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中得到的最后记录地址LWA是否是ECC块的最终扇区(即,扇区15)的地址。如果步骤SP40的判断是肯定的,则CPU 10执行步骤SP41,此处伪数据被记录在包括最后记录地址LWA的ECC块的下一个ECC块中。即,如图7所示,在从片段Fr2(例如)开始检测的最后记录地址LWA2是第n个ECC块的最后扇区(扇区15)的地址的情况下,CPU 10将伪数据记录在第(n+1)个ECC块中。
因此,在盘式可携摄像机1中,即使当最后记录地址LWA是ECC块的最后扇区的地址时,仍然可以考虑到在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误差来附加对应于1个ECC块的伪数据。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P40的判断是否定的,则意味着最后记录地址LWA是ECC块的中间扇区(即,从扇区0到扇区14)。此时,CPU 10转到步骤SP42,此处CPU将伪数据记录在包括最后记录地址LWA的ECC块中。即,如图8所示,在从片段Fr2(例如)开始检测的最后记录地址LWA2是第(n+1)个ECC块的扇区5的地址的情况下,CPU 10将伪数据记录在该第(n+1)个ECC块中。
在记录伪数据之后,CPU 10转到步骤SP43,此处紧接着伪数据从在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中得到的记录开始地址NWA开始记录非伪数据(例如,通过成像技术获取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结束用于开始记录的处理的过程RT4。附带地,通过CPU 10来分别管理其中记录伪数据的ECC块的先头扇区和最后扇区的地址。
由于如上所述用于开始记录的处理,盘式可携摄像机1开始在插入的光盘36(DVD+R)上记录数据。在结束数据的记录之后,当从光盘36读取数据时,盘式可携摄像机1读取除了伪数据之外的非伪数据部分。
(3)操作和优点
当在插入的光盘36上记录数据时,如上所述构造的盘式可携摄像机1首先使用扇区同步信号来检测是否存在RF信号,作为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因此,可携摄像机从每个片段Fr中获得最后记录地址LWA。另外,可携摄像机1基于最后记录地址LWA来设置将要开始记录非伪数据的地址NWA。
如果最后记录地址LWA是ECC块的最后扇区的地址,则盘式可携摄像机1将记录开始地址NWA设成最后记录地址LWA+17(即,通过两个扇区向后隔开的ECC块的先头扇区的地址)。另一方面,如果最后记录地址LWA不是ECC块的最后扇区的地址,则可携摄像机将记录开始地址NWA设为最后记录地址LWA-扇区号+16(即,后一ECC块的先头扇区的地址)。
即,考虑到在使用扇区同步信号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的过程中生成的误差(大约+-1个扇区),盘式可携摄像机1将记录开始地址NWA设成位于由最后记录地址LWA表示的扇区之后至少两个扇区的ECC块的先头扇区的地址。
接下来,如果最后记录地址LWA是ECC块的最后扇区的地址,则盘式可携摄像机1将伪数据记录在该ECC块的下一个ECC块中(即,用于开始记录的处理),然后从记录伪数据的ECC块的再下一个ECC块的先头扇区(即,从记录开始地址NWA)开始记录非伪数据。另一方面,如果最后记录地址LWA不是ECC块的最后扇区的地址,则伪数据被记录在这个ECC块中未被记录的扇区中。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伪数据被记录在这个ECC块的记录扇区中。接下来,从后一ECC块的先头扇区(即,从记录开始地址NWA)开始记录非伪数据。
即,不管最后记录地址LWA是否是ECC块的最后扇区地址,从最后记录地址LWA的下一个地址开始到位于由最后记录地址LWA表示的扇区之后少一个扇区的ECC块的最后扇区,盘式可携摄像机1都会附加伪数据,然后从后一ECC块的先头扇区开始记录非伪数据。
例如,如果RF信号如图9所示在片段Fr2的第(n+1)个ECC块的先头扇区(扇区0)期间中断,则应将先头扇区的地址检测为最后记录地址LWA2。即使错误地将先头扇区之前的第n个ECC块的最后扇区(扇区15)的地址检测为最后记录地址LWA2从最后记录地址LWA2(即,第(n+1)个ECC块的先头扇区的地址)的下一个地址开始到位于由最后记录地址LWA2表示的第n个ECC块的最后扇区之后至少一个扇区的第(n+1)个ECC块的最后扇区,盘式可携摄像机1都会附加伪数据。然后,可携摄像机从接下来的第(n+2)个ECC块的先头扇区开始记录非伪数据。因此,能够避免将非伪数据两次写到第(n+1)个ECC块的先头扇区,同时严格遵守了DVD+R的一个原则,即,以ECC块为单位记录数据。附带地,如果两次写入伪数据,则由于在读操作期间中不读出伪数据而不存在任何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即使在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的过程中出现大约1个扇区的误差,仍然从最后记录地址LWA的下一个地址开始到位于由最后记录地址LWA表示的扇区之后至少一个区的ECC块的最后扇区记录伪数据。然后,从后一ECC块的先头扇区开始记录非伪数据。因此,以每个ECC块为单位严格记录数据。与此同时,能够避免非伪数据的两次写入。因此,可以实现能够以在读取期间能够可靠读取数据的方式记录数据的盘式可携摄像机1。
假设在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大约+-1个扇区的误差设计盘式可携摄像机1以记录伪数据。因此,不需要提供用于更精确地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的单独检测部。因此,不需要复杂结构就可以得到上述优点。
(4)其他实施例
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盘式可携摄像机1通过地址管理光盘36的扇区。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提供给片段Fr的号、提供给片段Fr中的ECC块的号、以及ECC块内的扇区号管理扇区。可以通过各种其他管理方法管理扇区。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当将数据附加到光盘36时,记录伪数据。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方法。可以如下设置记录伪数据的条件。即,在ECC块中的中间点处将光盘36插入盘式可携摄像机1之后,可以仅在首次数据记录期间记录伪数据。此外,在打开盘式可携摄像机1的电源之后,可以仅在首次数据记录期间记录伪数据。另外,在打开盘式可携摄像机1的电源之后,可以在首次数据记录期间以及当可携摄像机1中插入另一光盘36时的首次数据记录期间记录伪数据。另外,当已正常完成以ECC块为单位将数据记录在光盘36上时,可以将表示正常结束的信息记录在盘式可携摄像机1的RAM 12中以及存储卡21中。假设表示正常结束的信息没有被记录在RAM 12中或存储卡21中,则只可以记录伪数据。通过适当地设置如上所述记录伪数据的条件,可以减少记录伪数据的次数,同时避免数据的两次写入。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光盘36的存储区。附带地,当不记录任何伪数据时,盘式可携摄像机1可以检测先前(例如)使用的最后记录地址,并且可以从最后记录地址的下一个地址开始以ECC块为单位记录数据。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盘式可携摄像机1的CPU 10(所谓的主机侧)执行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和用于开始记录的处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方案。记录/再生处理部4的记录/再生控制部28(所谓的光盘驱动侧)可以执行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和用于开始记录的处理中的全部处理或部分处理。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记录对应于一个ECC块的伪数据。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方法。只要从最后记录地址LWA的下一个地址开始到位于由最后记录地址LWA表示的扇区之后至少一个扇区的ECC块的最后扇区记录伪数据,就可以记录对应于任意数量的扇区的伪数据。当然,由于所记录的伪数据的量减少,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光盘36的存储区。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光盘36的类型是DVD+R。本发明并不限于使用这种类型的光盘。可以使用任何光盘,只要这种光盘是能够以块为单位记录数据的多段光盘,其中,每个块包括多个预定区(例如扇区)。能够从这种类型的光盘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优点。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应用于盘式可携摄像机1。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用法。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能够在光盘36上记录数据的各种其他记录器,例如,光盘驱动器、配置有该光盘驱动器的个人计算机、和DVD记录器。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盘式可携摄像机1将数据记录在DVD+R上。盘式可携摄像机1可以经过设计以能够将数据实际上记录在除了DVD+R之外的光盘上。在此情况下,盘式可携摄像机1在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的步骤SP21中识别光盘的类型,然后执行对应于各个光盘的处理。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当在光盘36上记录通过成像技术取得的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时,盘式可携摄像机1记录伪数据。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方法。当在光盘36上记录诸如SDCB信息和TOC信息的各种管理信息或数据时,也可以记录伪数据。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即使在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中终结光盘36的情况下,盘式可携摄像机1仍检测每个片段Fr的最后记录地址LWA并设置记录开始地址NWA。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方法。另外,当光盘36已终结时,确定接下来将不附加数据。可以结束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但是并不检测最后记录地址LWA并且也不设置记录开始地址NWA。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盘式可携摄像机1的CPU 10根据预先装载在ROM 11中的程序来执行用于对记录做准备的处理和用于开始记录的处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方法。用于执行这些处理的程序可以被装载在诸如光盘的记录介质中,并且可以将这些程序从记录介质安装到ROM 11上。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的描述中,作为记录装置的盘式可携摄像机1包括检测部、记录控制部、以及记录部。检测部包括记录/再生控制部28、光学拾取器32、以及信号处理部33。记录控制部包括CPU 10。记录部包括RAM 12和存储卡21。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结构。只要功能与上述部分相同,记录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检测部、其他记录控制部、以及其他记录部。
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在光盘上记录数据的记录装置,例如盘式可携摄像机、光盘驱动器、以及DVD记录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在附加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进行多种修改、组合、再组合、和改进。

Claims (7)

1.一种记录装置,用于以各个块为单位将数据记录在光盘上,其中,所述块中的每个由多个预定区构成,所述记录装置包括:
检测部,其通过检测在所述预定区中的每个上是否记录数据来检测所述光盘上的最后记录区;以及
记录控制部,从由所述检测部检测的所述最后记录区的下一个区开始到位于所述最后记录区之后至少一个区的块的最后区记录伪数据,然后从后一块的先头区开始记录数据,
其中,所述光盘是DVD+R可记录的数字通用光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记录控制部仅在插入所述光盘之后首次数据记录期间记录所述伪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记录控制部仅在启动之后首次数据记录期间记录所述伪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记录控制部仅在启动之后首次数据记录期间以及插入所述光盘之后首次数据记录期间记录所述伪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还包括记录部,其中,当以所述光盘的所述块为单位正常并完全地记录数据时,记录结束信息来表示已以所述光盘的所述块为单位正常并完全地记录所述数据,以及
其中,如果已将所述结束信息记录在所述记录部中,则所述记录控制部从所述最后记录区的下一个区开始记录数据,而不记录所述伪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如果所述最后记录区是所述块的最后区,则所述记录控制部在包括所述最后记录区的块的下一个块中记录伪数据,然后从已记录所述伪数据的所述块的再下一个块的先头区开始记录数据,以及
其中,如果所述最后记录区不是所述块的所述最后区,则所述记录控制部在包括所述最后记录区的所述块中未被记录的区中记录伪数据,然后从包括所述最后记录区的所述块的下一个块的先头区开始记录数据。
7.一种以光盘的块为单位记录数据的方法,所述块中的每个由多个预定区构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检测在所述预定区中的每个上是否已记录数据来检测所述光盘的最后记录区;以及
从通过所述检测步骤检测的所述最后记录区的下一个区开始到位于所述最后记录区之后至少一个区的块的最后区记录伪数据,然后从后一块的先头区开始记录数据,
其中,所述光盘是DVD+R可记录的数字通用光盘。
CNB2007100980705A 2006-04-25 2007-04-25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36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0986 2006-04-25
JP2006120986A JP4797778B2 (ja) 2006-04-25 2006-04-25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4123A CN101064123A (zh) 2007-10-31
CN100573673C true CN100573673C (zh) 2009-12-23

Family

ID=38764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9807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3673C (zh) 2006-04-25 2007-04-25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30255B2 (zh)
JP (1) JP4797778B2 (zh)
KR (1) KR20070105248A (zh)
CN (1) CN10057367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97778B2 (ja) * 2006-04-25 2011-10-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プログラム
JP2014186781A (ja) * 2013-03-25 2014-10-02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アーカイブシステム、記録制御方法
KR101831420B1 (ko) 2015-07-09 2018-02-23 국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음원 재생에 연계한 감성조명 색상의 조합생성 시스템 및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위한 기록매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3837A (ja) * 1997-07-31 1999-02-26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062947A (ja) * 2002-07-25 2004-02-26 Ricoh Co Ltd 光学的情報記録装置と光学的情報記録方法と光ディスク装置
TW588341B (en) * 2003-01-31 2004-05-21 Hitachi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JP2004288230A (ja) 2003-01-31 2004-10-14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US7215612B2 (en) * 2003-07-30 2007-05-08 Hitachi, Ltd. Disk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isk recording method
US7164640B2 (en) * 2005-03-01 2007-01-16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thod that assures compatibility of writable medium with read only medium
JP2005209322A (ja) * 2003-12-26 2005-08-04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媒体
JP2006040328A (ja) 2004-07-23 2006-02-09 Hitachi Maxell Ltd 光ディスクシステム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US8149655B2 (en) * 2004-09-17 2012-04-03 Pioneer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4797778B2 (ja) * 2006-04-25 2011-10-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及び記録プログラム
JP5003017B2 (ja) * 2006-05-08 2012-08-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30255B2 (en) 2010-06-01
KR20070105248A (ko) 2007-10-30
JP4797778B2 (ja) 2011-10-19
JP2007294016A (ja) 2007-11-08
US20070286060A1 (en) 2007-12-13
CN101064123A (zh) 200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076554A1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thod that assures compatibility of writable medium with read only medium
KR100824983B1 (ko) 데이터 기록방법 및 데이터 기록장치
EP1471533A2 (en) A reproduction method, a program, a recording medium, and a drive apparatus
US20040160875A1 (en) Recording method, program, storage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EP0938092B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0573673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JP4713320B2 (ja)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2007335019A (ja)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EP1703508A2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S63220481A (ja) 光デイスク装置
US7983123B2 (en) Methods of defect management and reproduction,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and apparatuses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JP3338351B2 (ja) 記録再生方法、記録再生装置
JP4713140B2 (ja)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方法、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CN100426388C (zh) 在记录器中执行最佳记录功率校准的方法以及装置
US20090080308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reproduction apparatus, recording and reproduction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JP2007066415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CN100470639C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US7693024B2 (en)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and disc
JP2002184116A (ja) 欠陥処理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876589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US20070268802A1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10134980A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JP2002183974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5302143A (ja) 初期化方法、再生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データ構造、情報記録装置、並びに情報再生装置
JP200604043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情報再生方法、情報再生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