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1251C - 发送和接收设备、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发送和接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送和接收设备、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发送和接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1251C
CN100571251C CNB028234510A CN02823451A CN100571251C CN 100571251 C CN100571251 C CN 100571251C CN B028234510 A CNB028234510 A CN B028234510A CN 02823451 A CN02823451 A CN 02823451A CN 100571251 C CN100571251 C CN 1005712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agreement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234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3049A (zh
Inventor
野田卓郎
佐藤真
五十岚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3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3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12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12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4Negotiation of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bstract

通过简单的操作,通信伙伴获得相应的协议信息和地址并且通过相应的协议执行通信。设备(1)(1)包括:不接触IC接口(2),用于请求网络中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设备(2)(4)以发送相应的协议信息(8)并且从设备(2)(4)获得相应的协议信息(8);IEEE802.11b接口(3),用于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试验通信装置,用于通过使用IEEE802.11b接口(3)执行试验通信;以及通信装置,当能通过试验通信装置执行试验通信时,用于通过由协议获得装置获得的协议信息(8)的协议来执行通信。

Description

发送和接收设备、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发送和接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射和接收设备、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发送和接收系统其例如接收发送信息还输出接收的信号。
背景技术
过去,当从包括例如蓝
Figure C0282345100041
无线通信块的电子设备到外围设备进行查询时,执行以下处理。
主设备通过例如每312.5μsec传送用于查询的分组,进入发送(TX)状态,并且在该发送时刻后的625μsec,从发送(TX)状态到接收(RX)状态转变以便接收用于响应查询的分组。
从设备在例如11.25msec期间进入接收(RX)状态,以便接收来自主设备的用于查询的分组,并且在此接收时刻后的1.28sec进入发送(TX)状态,以便发送分组响应查询,或进入下一接收(RX)状态。通过此查询,主设备能从从设备获得在网络内的地址BDADDR。
发明内容
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作为由查询的主设备到多个从设备发送的结果,存在的缺点是要求一定量的时间用于微微网(piconet)或分散网(scatternet)的选择,或用于获得在网络内地址BDADDR的操作。
当主设备发送查询到多个从设备时,假定目标设备包括符合蓝牙的无线通信块;因此当目标设备支持另一个协议时,存在的缺点是主设备不能从从设备获得在网络内的地址BDADDR。
鉴于这些问题设计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发送和接收设备、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发送和接收系统,其通过简单操作,能获得由目标设备和目标设备地址支持的协议的信息,并且能够执行使用支持协议的通信。
本发明的一种发送和接收设备,执行输入信号的发送信号处理以从网络内的发送设备发送信号,并且执行在所述的网络内的接收设备中接收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处理以输出信号,并且所述发送和接收设备包括:协议请求装置,它请求所述网络中的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接收设备的支持协议信息;协议获得装置,它从接收设备获得支持协议信息;接口装置,它执行所述的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测试通信装置,它使用所述协议获得装置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使用所述接口装置执行测试通信,并且当有多个所述接口装置时,它切换接口并执行所述测试通信;以及通信装置,使用与其使用所述测试通信装置可能测试通信的接口装置,所述通信装置使用由所述协议获得装置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来执行通信。
本发明的一种发送和接收方法,执行输入信号的发送信号处理以从网络内的发送设备发送信号,并且执行在所述网络内的接收设备中接收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处理以输出信号,并且所述发送和接收方法包括:协议请求步骤,请求所述网络中的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接收设备的支持协议信息;协议获得步骤,从接收设备获得支持协议信息;接口步骤,执行所述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测试通信步骤,使用通过所述协议获得步骤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使用所述接口步骤的接口执行测试通信,并且当有多个接口时,切换接口并执行测试通信;以及通信步骤,使用与其使用所述测试通信步骤可能测试通信的接口,使用由所述协议获得步骤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执行通信。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发送和接收系统,执行输入信号的发送信号处理以从网络内的发送设备发送信号,并且执行在所述网络内的接收设备中接收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处理以输出信号,并且所述发送和接收系统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所述发送设备具有:协议请求装置,它请求所述网络中的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接收设备的支持协议信息;协议获得装置,它从接收设备获得支持协议信息;接口装置,它执行所述的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测试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协议获得装置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使用所述接口装置执行测试通信,并且当有多个接口装置时,它切换接口并执行测试通信;以及通信装置,使用与其使用所述测试通信装置可能测试通信的接口装置,所述通信装置使用由所述协议获得装置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执行通信;而所述接收设备具有:存储装置,它存储支持协议信息;协议传送装置,它传送支持协议信息到所述网络中的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发送设备;接口装置,它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以及通信装置,它使用由所述存储装置存储的协议信息的协议执行通信。因此,依据本发明,执行以下操作。
发送设备向网络中预定通信区域内的接收设备请求描述支持的协议的协议列表。
接收设备的协议列表描述支持协议信息。接收设备经由协议传送装置传送描述支持协议信息的协议列表到网络中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发送设备。
发送设备从接收设备经由协议获得装置获得描述支持协议信息的协议列表。发送设备经由接口装置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发送设备经由测试通信装置执行使用接口装置的测试通信。当测试通信可能时,发送设备经由通信装置,使用描述在由协议获得装置得到的协议列表中的协议信息的协议,执行通信。
接收设备经由接口装置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接收设备经由通信装置使用描述在协议列表中的协议信息的协议,执行通信。
依据以上配置,通过由接收设备支持的协议信息,在所有接口装置中,由发送设备使用能够测试通信的接口装置的协议,以执行与接收设备的接口装置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
图2显示描述用于设备1的支持协议信息的脚本文件;
图3显示描述用于设备2的支持协议信息的脚本文件;
图4显示描述用于设备2的支持协议信息的另一脚本文件;
图5是指示操作的时序图;
图6显示设备1对设备2的协议列表的获得;
图7是指示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显示设备1用于到设备2的网络访问点连接的参数获得,连接使用红外线接口;
图9显示用于到网络的访问点连接的参数的脚本文件;
图10显示设备1用于设备2的局域网设备连接的参数获得,连接使用红外线接口;
图11显示用于局域网设备连接的参数的脚本文件;
图12是流程图,显示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的参数的获得的操作;和
图13是流程图,显示用于局域网设备连接的参数的获得的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应用本实施例的发送和接收系统中,当两个任意设备中的每一个都支持多个协议时,通过预先描述每一个设备的协议,可以自动选择和执行以优选使用顺序使用最适宜的协议的通信。
[通信系统]
图1显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配置。
在图1中,设备(1)1具有能够不接触获得协议信息8的不接触IC(集成电路)接口2,以及能够进行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通信的IEEE802.11b接口3。设备(2)4具有能够不接触发送协议信息8的不接触IC接口5,以及能够进行符合蓝牙标准的无线通信的(蓝牙)接口6,以及能够进行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通信的IEEE 802.11b接口7。
进而,本通信系统应用在其中执行由网络内的设备(1)执行的发送信号处理和来自其的输入信号的发送、以及接收信号处理和在网络内的设备(2)4中接收的信号的输出的通信系统中。
这里,设备(1)1有不接触IC接口2,它请求在网络中的预定通信区域内的设备(2)4的支持协议信息8以及从设备(2)4获得支持协议信息8;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的IEEE 802.11b接口3;执行使用IEEE802.11b接口3的测试通信的测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装置,当可能测试通信时,它执行使用由不接触IC接口2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的通信。
设备(2)4具有存储支持协议信息8的存储装置;传送支持协议信息8到网络中预定通信区域内的设备(1)1的不接触IC接口2;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的蓝牙接口6和IEEE 802.11b接口7;以及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协议信息8的协议执行通信的通信装置。
下面解释如上述配置的通信系统的操作。
图1中,设备(1)1的不接触IC接口2从网络中预定通信区域内的设备(2)4请求支持协议信息8。
设备(2)4的存储装置存储支持协议信息8。然后,设备(2)4的不接触IC接口5传送支持协议信息8到网络中预定通信区域内的设备(1)1。
设备(1)1的不接触IC接口2从设备(2)4获得支持协议信息8。设备(1)1的IEEE 802.11b接口3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设备(1)1的测试通信装置使用IEEE 802.11b接口3执行测试通信。设备(1)1的通信装置,当可能测试通信时,使用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通过不接触IC接口2执行通信。
设备(2)4的蓝牙接口6或IEEE 802.11b接口7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设备(2)4的通信装置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协议信息8的协议执行通信。
结果,通过由设备(2)4支持的协议信息8,设备(1)1的通信装置能执行与设备(2)4的IEEE 802.11b接口7的通信,该通信使用在蓝牙接口6和IEEE 802.11b接口7间已经具有使用设备(1)1的测试通信装置的测试通信的能力的IEEE 802.11b接口3的协议。
[协议脚本文件]
图2和图3显示用于各个设备支持的协议的脚本文件,其存储在设备(1)1的不接触IC接口2和设备(2)4的不接触IC接口5的不接触IC卡中。
在图2中,用于由设备(1)1支持的协议的脚本文件配置如下。
首先,<protocol>(<协议>)单元指示其中描述了有关协议的信息。其次,如由数字21所示,<upnp>单元指示设备(1)1是支持操作在符合IEEE 802.3标准的以太
Figure C0282345100081
上的
Figure C0282345100082
以及有<uuid>1003d00-0040-0000-0000-000080000001的网络地址的设备。因此使用该<upnp>协议,经由符合IEEE 802.3标准的以太网的通信是可能的。
在图3中,用于由设备(2)4支持的协议的脚本文件配置如下。
首先,<protocol>单元指示有关其中描述协议的信息。其次,如由数字31指示,<bluetooth>(<蓝牙>)单元指示设备<2>4是支持符合蓝牙标准的协议的设备,以及有<bd addr>010000127b35的网络地址。
同样,如由数字32指示,<upnp>单元指示设备(2)4是支持操作在符合IEEE 802.3标准的以太
Figure C0282345100083
上的协议的设备,以及有<uuid>0518003d00-030a-00a-1ec0-008700004000的网络地址。因此使用<upnp>协议,经由符合IEEE 802.3标准的以太
Figure C0282345100084
的通信是可能的。
这里,<protocol>单元中,指示由31表示并且首次出现的<bluetooth>单元比由32表示并且后出现的<upnp>单元有更高的优先级。从而可以从高的优先级协议到低的优先级协议进行切换并且使用用于通信最适宜的协议。
由31表示及上述的在<bluetooth>单元内的<bd_addr>和由32表示的在<upnp>单元内的<uuid>是使用各协议调查设备的身份需要的参数。
图4显示由设备支持的协议的另一脚本文件,该脚本文件存储在设备(2)4的不接触IC接口5的不接触IC卡中。
图4中,由设备(2)4支持的协议的另一脚本文件配置如下。
首先,如数字41所示,<protocol priority=1>单元指示其中写出有关带有作为最高的优先级的优先级1的协议的信息。其次,如42所示,<bluetooth>单元指示设备(2)4是支持符合蓝牙标准的协议的设备,并且设备具有作为在本网络的地址的<bd_addr>010000127b35。
进而,如由43所示,<protocal priority=2>单元指示其中写出有关带有作为第二高优先级的优先级2的协议的信息。其次,如44所示,<upnp>单元指示设备(2)4是支持操作在符合IEEE 802.3标准的以太
Figure C0282345100091
上的协议的设备,并且具有<uuid>0518003d00-030a-000a-1ec0-008700004000的网络地址。因此使用此<upnp>协议,经由符合IEEE 802.3标准的以太
Figure C0282345100092
的通信是可能的。
如45所示,<protocol priority=3>单元指示其中写出有关带有作为第三高优先级的优先级3的协议的信息。然后,如46所示,<....>单元指示设备(2)4是支持协议....的设备,并且在那些网络上具有地址<....>。
这里,在单元<protocol priority=n(正整数:1,2,3...)>中写为n的更小数字指示更高的优先级,因此为了执行使用最适宜的协议的通信,可以从更高的优先级协议到更低的优先级协议切换。
由42所示和上述的<bluetooth>单元内的<bd_addr>,以及由43所示的<upnp>单元内的<uuid>,是用于使用各协议调查设备的身份需要的参数。
<描述操作的时序图>
图5是指示操作的时序图。
图5中,设备(1)1在时间T1处请求来自设备(2)4的协议列表,如C1所示。在时间T2处,设备(2)4接收来自设备(1)1的协议列表请求。在时间T3处,设备(2)4传送协议列表到设备(1)1,如C2所示。然后,在时间T4处,设备(1)1接收来自设备(2)4的协议列表。
在时间T5处,通过执行测试通信,设备(1)1调查使用协议<upnp>与设备(2)4通信是否可能,如由C3所示。在时间T6处,设备(2)4接收使用来自设备(1)1的协议<upnp>的测试通信。在时间T7处,设备(2)4将指示有可能(OK)使用<upnp>协议进行来自设备(1)1的测试通信的确认信号(ACK)返回设备(1)1,如由C4所示。然后,在时间T8处,设备(1)1接收来自设备(2)4的确认信号(ACK)。
因此,时间T8处之后,设备(1)1与设备(2)4能使用<upnp>协议执行通信,如由C5所示。
[通过设备(1)1的设备(2)4的协议列表的获得]
图6显示通过设备(1)1的设备(2)4的协议列表的获得。
图6中,设备(1)1包括控制设备(1)1的CPU(中央处理单元)61;存储用于设备(1)1的控制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62;存储用于设备(1)1的控制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63;RF(射频)读取器64,具备以非接触方式获得来自设备(2)4的以下描述的协议列表70的能力;总线65;以及IEEE 802.11b接口3,具备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通信的能力。
设备(2)4具有控制设备(2)4的CPU 66;存储用于设备(2)4的控制程序的ROM 67;存储用于设备(2)4的控制数据的RAM 68;描述支持协议的协议列表70;具备以非接触方式传送协议列表70到设备(1)1的能力的RF标签69;总线71;具备符合蓝牙标准的无线通信的能力的蓝牙接口6;以及具备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通信的能力的IEEE 802.11b接口7。
这里,设备(1)1的RF读数器64对应图1中所示的不接触IC接口2。设备(2)4的RF标签69对应图1中所示的不接触IC接口5。
如上述配置的设备(1)1和设备(2)4中,由设备(1)1获得设备(2)4的协议列表的操作,在以下解释。
图6中,设备(1)1中的CPU 61使用RAM 63以执行存储在ROM 62中的控制程序,并且设备(2)4中的CPU 66使用RAM 68以执行存储在ROM67中的控制程序,以引起以下操作。
设备(1)1的CPU 61经由RF读数器64,对网络中预定的通信区域中的设备(2)4、请求描述支持协议信息的协议列表70。
设备(2)4的协议列表70描述支持协议信息。然后,设备(2)4的CPU66经由RF标签69,传送描述支持协议信息的协议列表70到网络中预定通信区域内的设备(1)1。
设备(1)1的CPU 61从设备(2)4经由RF读数器64获得描述支持协议信息的协议列表70。设备(1)1的CPU 61经由IEEE 802.11b接口,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设备(1)1的CPU 61经由测试通信装置执行使用IEEE 802.11b接口3的测试通信。当可以测试通信时,设备(1)1的CPU 61经由通信装置,使用描述在由RF读数器64获得的协议列表70中的协议信息的协议来执行通信。
设备(2)4的CPU 66经由蓝牙接口6和IEEE 802.11b接口7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设备(2)4的CPU 66经由通信装置,使用描述在协议列表70中的协议信息的协议来执行通信。
因此,通过由设备(2)4支持的协议上的信息,设备(1)1的CPU 61能与蓝牙接口6和IEEE 802.11b接口7间的设备(2)4的IEEE 802.11b接口7、使用用它可以通过设备(1)1的CPU 61执行测试通信的IEEE 802.11b接口3的协议来执行通信。
[显示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显示操作的流程图。
图7中,步骤S1中,设备(1)1获得目标设备(2)4的协议列表。步骤S2中,设备(1)1判断是否已发现目标设备(2)4的协议列表。如果步骤S2中已发现目标设备(2)4的协议列表,步骤S3中,设备(1)1从目标设备(2)4的协议列表调查是否目标设备(2)4包括由设备(1)1自身支持的协议。
步骤S4中,设备(1)1判断是否由设备(1)1自身支持协议。如果步骤S4中由设备(1)1自身支持协议,步骤S5中设备(1)尝试测试通信以确认。步骤S6中,判断是否由设备(1)支持接口。如果步骤S6中由设备(1)自身支持接口,步骤S7中设备(1)1使用已发现的协议来与设备(2)4执行通信。
当在步骤S4没有任何由设备自身支持的协议时,或当步骤S6中设备自身不支持接口时,处理结束。
如以上解释,当设备(1)1希望使用另一协议与设备(2)4通信时,设备(1)1获得设备(2)4的协议信息,并且搜索由设备(1)1支持的协议的<upnp>单元。如果协议发现<upnp>单元在设备(2)4的协议信息中,设备(1)1使用IEEE 802.11b接口与其中写出的<uuid>地址执行测试通信;如果成功,然后设备(1)1能使用<upnp>协议与设备(2)4执行通信。
如果协议符合,但接口不符合,不可以通信;在此情形,当设备(1)1具有另一接口时,改变接口并且执行测试通信;如果仍不可能通信,依据优先级按照顺序改变协议并且使用其它协议尝试相似的测试通信。
这里已描述<bluetooth>单元和<upnp>单元协议的脚本例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通过制作相似的脚本并且执行相似的调查可能应用于其它协议。
依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准备安排以开始另一协议,协议角色的分配是可能的;当设备支持多个协议时,通过描述有关优先级的级别,能使用最佳的协议执行通信。
此外,仅协议类型需要描述,各个协议的详细规则能够委托到各协议。
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例子,其中RF读取器用于读描述在RF标签中的目标设备信息;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另一不接触IC接口可以用于读目标设备信息。下面,解释红外线接口用于读目标设备信息的实施例。
图8使用红外线接口显示用于通过设备1访问点连接到的设备2的网络的参数获得。图8显示通过访问点连接到网络85执行与网络的通信的基础设施模式。基础设施模式是某一设备与连接到网络的其它一些设备来执行通信的模式。
图8中,设备(1)1包括:控制设备(1)1的CPU 61;存储用于设备(1)1的控制程序的ROM 62;存储用于设备(1)1的控制数据的RAM 63;红外线接口81,能以非接触方式从设备(2)4获得以下描述的参数83;总线65;以及IEEE 802.11b接口3,具备依据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通信的能力。设备(2)4包括:IEEE 802.11b访问点84,具备依据IEEE 802.11b标准与网络85无线通信的能力;以及红外线接口82,能以非接触方式将以下描述的参数83传送到设备(1)1。这里,设备(2)4可以是能经由红外线接口与设备(1)1通信的外围设备。
设备(1)1的红外线接口81对应图1中所示的不接触IC接口2。设备(2)4的红外线接口82对应图1中所示的不接触IC接口5。
如上述配置的设备(1)1和设备(2)4中,通过设备(1)1的操作以获得设备(2)4的下述的参数83,解释如下。
图8中,存储在ROM 62中的控制程序由使用RAM 63的设备(1)1的CPU 61执行,以执行以下操作。
设备(1)1的CPU 61为了经由红外线接口81连接到网络85的访问点,请求描述用于从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设备(2)4访问点连接到网络85的信息的参数83。
设备(2)4的参数83描述用于访问点连接到支持协议网络85的信息。然后,设备(2)4经由红外线接口82将描述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85的信息的参数83,发送到网络中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设备(1)1。
设备(1)1的CPU 61,获得描述用于从设备(2)4经由红外线接口81,访问点连接到的网络85的信息的参数。设备(1)1的CPU 61经由IEEE 802.11b接口3、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设备(1)1的CPU 61经由通信设置装置、在IEEE 802.11b接口3中设置参数。当经由通信装置可以测试通信时,设备(1)1的CPU 61进行描述在由红外线接口81获得的参数中的、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85的信息的通信设置。参数83是为了设置通信协议而设置具体的通信条件的信息。
这里,设备(1)1的CPU 61经由设备(2)4的IEEE 802.11b访问点84访问网络85。设备(1)1的CPU 61与网络85经由设备(2)4的IEEE 802.11b访问点84来执行通信。例如,设备(2)4可以是拨号装置,拨号到连接到网络85的终端设备。此外,例如,设备(2)4可以是因特网浏览器,它具备浏览连接到作为网络85的因特网的服务器的内容的能力。
用这种方法,使用可以用它基于由设备(2)4支持的有关参数的信息,与IEEE 802.11b接口7进行测试通信的IEEE 802.11b接口3的参数,设备(1)1的CPU 61进行通信设置,并且设备(1)1的CPU 61与网络85经由设备(2)4的IEEE 802.11b访问点84能够执行通信。
[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的参数的脚本文件]
图9显示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85的参数脚本文件,描述在设备(1)1的不接触IC接口2的不接触IC卡中以及设备(2)4的不接触IC接口5中。
图9中,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85的参数脚本文件,配置如下。
首先,<accessPoint>单元中写出e关于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85的参数的信息;标题指示局域网。其次,如数字91所示,<802.11b>单元指示:当设备(1)1经由设备(2)4的IEEE 802.11b访问点84执行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通信时,作为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85的参数,<essid(服务集标识)>0000设置为网络上的通信组标识号,而<wep(线等效私有,wire equivalentprivacy)key>sampl设置为等效于电话线的密码设置/解码密钥。用这种方法,设备(1)1能够使用参数91连接到网络85并且经由设备(2)4的IEEE 802.11b访问点84执行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通信。
[显示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的参数获得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显示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的参数获得操作的流程图。操作的主要组件是设备(1)1的CPU 61。
图12中,在步骤S11中请求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的参数。具体地,设备(1)1的CPU 61为了经由红外线接口81连接到网络85的访问点,请求描述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由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设备(2)4支持的网络85的信息的参数83。设备(2)4的参数83描述用于访问点连接到支持的协议网络85的信息。
步骤S12中,接收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的参数。具体地,设备(2)4经由红外线接口82传送参数83到网络中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设备(1)1,其中用于访问点连接到支持的网络85的信息描述在参数83中。设备(1)1的CPU 61获得描述用于从设备(2)4、经由红外线接口81访问点连接到支持网络85的信息的参数。
步骤S13中,使用接收的参数进行网络设置。具体地,设备(1)1的CPU 61经由IEEE 802.11b接口3执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设备(1)1的CPU 61经由通信设置装置设置在IEEE 802.11b接口3中的参数。当可以经由通信装置测试通信时,设备(1)1的CPU 61设置描述在由红外线接口81获得的参数中的、用于访问点连接到网络85的通信信息。
步骤S14中,与对其已进行设置的网络进行通信。具体地,设备(1)1的CPU 61,经由设备(2)4的IEEE 802.11b访问点84访问网络85。设备(1)1的CPU 61经由设备(2)4的IEEE 802.11b访问点84进行与网络85的通信。
用这种方法,通信设置是使用为其可以基于设备(2)4的支持的参数信息、通过设备(1)1的CPU 61与IEEE 802.11b接口7进行测试通信的IEEE802.11b接口3的参数而自动进行的,并且设备(1)1的CPU 61与网络85经由设备(2)4的IEEE 802.11b访问点84能够进行通信。
图10显示用于通过设备1使用红外线接口局域网设备连接到设备4的参数获得。图10显示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进行通信的特别(ad hoc)模式。该特别模式是局域网中的相等水平上的1-1基础上而没有主从关系的设备单元间的对等通信的模式。
图10中,设备(1)1包括:控制设备(1)1的CPU 61;存储设备(1)1的控制程序的ROM 62;存储设备(1)1的控制数据的RAM 63;红外线接口101,具备从设备(2)4、以非接触模式获得下面描述的参数83的能力;总线65;以及IEEE 802.11b接口3,具备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通信的能力。
设备(2)4包括:控制设备(2)4的CPU 66;存储设备(2)4的控制程序的ROM 67;存储设备(2)4的控制数据的RAM 68;红外线接口102,具备以非接触模式发送以下描述的参数103到设备(1)1的能力;总线71;以及IEEE 802.11b接口7,具备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通信的能力。
这里,设备(1)1的红外线接口101对应图1中显示的不接触IC接口2。设备(2)4的红外线接口102对应图1中显示的不接触IC接口5。设备(1)1和设备(2)4组成局域网,具备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无线通信的能力。
如上述配置的设备(1)1和设备(2)4中,通过设备(1)1的操作,以获得设备(2)4的以下描述的参数103,解释如下。
图10中,设备(1)1的CPU 61使用RAM 63执行存储在ROM 62中的控制程序;并且设备(2)4的CPU 66使用RAM 68执行存储在ROM 67中的控制程序;以引起以下操作。
设备(1)1的CPU 61经由红外线接口101请求参数103,其描述用于连接到局域网中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设备(2)4的信息。
设备(2)4的参数103描述用于连接到支持的局域网的设备的信息。设备(2)4经由红外线接口102传送描述用于连接到支持的局域网的设备的信息的参数103到局域网中预定通信区域内的设备(1)1。
设备(1)1的CPU 61经由红外线接口101从设备(2)4获得描述用于连接到支持的局域网的设备的信息的参数。设备(1)1的CPU 61经由IEEE802.11b接口3进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设备(1)1的CPU 61经由通信设置装置在IEEE 802.11b接口3中设置参数。当可以经由通信装置测试通信时,设备(1)1的CPU 61进行用于由红外线接口101获得的参数描述的、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信息的通信设置。为了设置通信协议,参数103是用以设置具体的通信条件的信息。
设备(2)4的CPU 66经由IEEE 802.11b接口7进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设备(2)4的CPU 66经由通信设置装置在IEEE 802.11b中设置参数。当可以经由通信装置测试通信时,设备(2)4的CPU 66进行用于描述在由红外线接口102传送的参数中的、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信息的通信设置。
用这种方法,设备(1)1的CPU 61使用对它可以通过设备(1)1的CPU 61使用设备(2)4的支持的参数信息与IEEE 802.11b接口7测试通信的IEEE 802.11b接口3的参数,进行通信设置,并且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2)4能够进行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通信。
[用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参数脚本文件]
图11显示用于连接到描述在设备(1)1的不接触IC接口2和设备(2)4的不接触IC接口5的不接触IC卡中的局域网的设备的参数脚本文件。
图11中,用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参数脚本文件配置如下。
首先,有关用于连接局域网的设备的参数的信息写在<Localnetwork>单元中并且指出标题是local-net(局域网)。其次,如数字111所示,<802.11b>单元指示:当设备(1)1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2)4进行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通信时,作为用于连接局域网的设备的参数,<essid>(服务集标识)>0000设置为局域网上通信组的标识号,并且<wep(线等效私有)密钥>sampl设置为等效于电话线的密码设置/解码密钥。用这种方法,设备(1)1能够使用参数111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2)4进行符合IEEE 802.11b的通信。
[显示用于连接局域网的设备的参数获得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显示用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参数获得操作的流程图。图13的操作的主组件是设备(1)1的CPU 61。
图13中,在步骤S21中请求用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参数。具体地,为了连接局域网的设备,设备(1)1的CPU 61经由红外线接口101,请求描述用于从局域网的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设备(2)4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信息的参数103。设备(2)4的参数103描述用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信息。
步骤S22中,接收用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参数。具体地,设备(2)4经由红外线接口102向局域网中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设备(1)1传送、描述用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信息的参数103。设备(1)1的CPU 61从设备(2)4经由红外线接口101获得描述用于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信息的参数。
步骤S23中,使用接收的参数以进行用于局域网的设置。具体地,设备(1)1的CPU 61经由IEEE 802.11b接口3,进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设备(1)1的CPU 61经由通信设置装置在IEEE 802.11b接口3中设置参数。当可以经由通信装置测试通信时,设备(1)1的CPU 61经由通信设置装置在IEEE 802.11b接口3中设置参数。当可以经由通信装置测试通信时,设备(1)1的CPU 61进行用于描述在从红外线接口81获得的参数中的、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的信息的通信设置。
步骤S24中,与已经对其进行设置的局域网的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设备(1)1的CPU 61访问局域网的设备(2)4。设备(1)1的CPU 61与局域网的设备(2)4进行通信。
用这种方法,使用对其可以通过设备(1)1的CPU 61基于设备(2)4的支持参数信息与IEEE 802.11b接口7进行测试通信的IEEE 802.11b接口3的参数,自动进行通信设置,并且设备(1)1的CPU 61能够进行与局域网的设备(2)4的通信。
依据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具有红外线接口和用于与另一网络通信的接口的设备中,当使用网络通信接口连接网络时必要的信息,可使用红外线接口得到,使得可自动地进行用于连接到网络的通信设置。
过去,当使用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通信或符合蓝牙的无线通信形成网络时,必须输入必要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是一串字符等,难于理解,其输入导致错误。进行设置的操作是复杂的,并且一定量的网络知识是必要的。然而,依据本实施例,不要求手动输入必要的信息,而是可自动地进行网络设置。
此外,为了进行设置,预先获得网络操作的知识或方法是不需要的。仅仅通过使用红外线接口以得到必要的信息,能自动进行设置。
上述的脚本文件可以使用XML(可扩展置标语言)。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其中使用参数信息进行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通信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应用于符合蓝牙的无线通信同样可以。在此情形,当然,必须修改描述在不接触IC卡中的信息,以便支持网络的通信标准。
[符合IEEE 802.11的无线LAN的配置]
一个单元包括具备相互直接通信的能力的无线终端设备。每一个无线终端设备配有包括IEEE 802.11格式的唯一ID号的地址。由分布网络连接多个单元,能由此间接通信的无线终端设备的集合(collection)称为扩展单元。单元和分布网络由中央控制站连接。使用连接设备与其它IEEE 802.11 LAN进行通信。
IEEE 802.11无线LAN协议(通信规程)的层次模型中,作为物理层即最低层,已经规定规范:用于直接顺序展开谱(DS-SS)方法、跳频(FH)、正交频率分割复用(OFDM)和红外(IR)。以上给物理层提供具有发送媒体吸收层的访问控制层,以便进行这4个发送媒体的同样的访问控制。
上述协议层中,访问控制层有分布控制和集中控制功能。用于分布控制的主功能有关异步分组发送、通信控制和安全等。基本的访问控制方法利用CSMA/CA。用于数据传送的规程是RTS(请求发送)、CTS(清除发送,clearto send)、数据发送和ACK(确认)。用于集中控制的功能包括:不同终端设备的发送时序的调整、带延迟时间限制的发送、以及考虑无线终端设备在电池功率下操作的情形的电源管理。
符合IEEE802.11,分组格式包括无线头和访问控制分组。无线头包括:首标、帧同步、信号、服务、MAC帧长和头错误检查域(CRC16)。访问控制分组包括控制分组(RTS、CTS)和访问控制层的一般分组。控制分组(RTS)包括:帧控制、媒体持续时间、目的地址、源地址和帧错误检查域(CRC32)。控制分组(CTS)包括:帧控制、媒体持续时间、目的地址和帧错误检查域(CRC32)。一般地,访问控制层的分组包括:帧控制、媒体持续时间、单元ID、目的地址、源地址、序号、片号(segment number)、地址、信息域和帧错误检查域(CRC32)。
[符合蓝牙的无线通信块]
一般地,包括蓝牙无线通信块的主电子设备经由蓝牙无线通信与从设备连接。主设备一般包括:作为蓝牙发送/接收块的用于符合蓝牙标准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的天线;RF块,对符合蓝牙标准而接收和发送的无线发送信号进行高频信号处理;基带控制器块,进行用于链路建立和控制的基带信号处理;CPU,进行有关数据分割和组装的控制、流程控制和其它数据发送;以及存储器,包括用于控制数据存储的SRAM和用于依据规范的各种参数的存储的闪存。
另外,主设备具有进行与主机控制器接口的总线控制块、用于各种信息的显示的显示块、用于输入操作的按钮、用于音频输出的扬声器以及用于音频输入的话筒。这样的一般用途的蓝牙发送/接收块使用在发送和接收中。从设备也有相似的蓝牙发送/接收块。
在作为短距无线数据通信的方法的蓝牙标准中,使用例如2.4GHz频带,能使用从64kbps到1Mbps的数据传送率。
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使用蓝牙标准和IEEE 802.11b标准的通信设备间的短距无线发送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可以应用于使用无线IEEE 1394标准的无线发送的情形。
以下解释标签和RF读取器。
[RF标签配置]
作为RF标签使用的无线标签使用13.56MHz的频率,并且能够在标签和RF读取器间通信,尤其是简化的具有6层或7层标签1的建立的标签。
形成组成塑料材料的天线电感的线圈块;线圈块连接到包括三层构造的电容器块,并且IC(集成电路)装进电容器块。
在以压敏连接材料覆盖的可剥纸贴上设备的塑料体的一面的构造中,由塑料材料加强电容器块;当RF标签要贴到设备体时,通过剥离可剥纸,由压敏连接材料能将RF贴到设备体。
在压敏连接材料贴上塑料材料的面的对面上,即,在作为当贴到设备体时的面的面上,压敏连接材料应用于塑料材料,并且用涂层纸覆盖此压敏连接材料,涂层纸的上表面是用于记录信息的面。结果,RF标签总共有6层构造,而部分7层构造。
[RF标签的方块图]
天线从以下描述的RF读取器接收无线电波,并且提供对应接收的无线电波的信号到调谐电路并且到电源电路。调谐电路从天线提供的信号提取使用在RF标签和RF读取器间的通信中的载波频率。
放大器电路在输出之前放大输入信号到预定电平。解调电路解调已经在载波频率上调制的信号,转换信号到相应的预定数据。通信控制电路在数据发送和接收间切换。CPU依据存储在ROM中的控制程序控制每一个块。经由通信控制电路提供的数据中,适合时必须存储的数据被提供给EEPROM(电可擦除和可编程ROM)。
EEPROM存储由CPU提供的数据。调制电路调制从通信控制电路提供的数据为在载波频率上的信号并且输出信号。放大器电路将由调制电路提供的载波频率上的信号放大到用于通信需要的电平。而且,天线通过无线电波方式在由放大器电路放大的载波频率上发送信号。
接着,解释具有这样配置的标签的操作。
首先,解释当从RF读取器发送的无线电波被接收和在EEPROM中存储时的处理程序。已经由天线接收的来自RF读取器的无线电波被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并且提供到调谐电路。调谐电路从由天线提供的信号中只提取对应预定载波频率的那些信号,并且提供这些信号到放大器电路。放大器电路放大由调谐电路提供的信号到预定的电平,然后提供信号到解调电路。
解调电路解调由放大器电路提供的信号,并且提供结果到通信控制电路。在此情形,切换通信控制电路到接收模式并且将由解调电路提供的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之后,提供数字数据到CPU。通过通信控制电路提供到CPU的数据经过有关是否应该由CPU存储数据的判断,并且基于判断的结果,适当时数据被提供到并且存储于EEPROM。
由天线提供的电信号也提供电源电路。这里,通过与从RF读取器发送的载波电磁耦合,去除能量,提供必需的功率到各块。这样,从外部到RF标签提供电功率。
接着,解释来自由通信控制电路提供的RF读取器的数据(命令)是用于存储在EEPROM中的数据的发送的请求的情形的操作。CPU经由通信控制电路一旦接收对应用于数据发送的请求的数据(命令),就读取存储在EEPROM中的数据,并且提供读取数据到通信控制电路。通信控制电路切换操作模式为发送模式,并且提供从CPU提供的数据到调制电路。
调制电路在载波频率上调制由通信控制电路提供的信号,并且提供结果到放大器电路。由调制电路提供的信号放大到用于通信必需的电平。然后,经由天线发送由放大器电路放大的信号。
[RF读取器方块图]
为了发送预定信号到RF标签及进行与RF标签的通信,天线具备预定的载波的发送和接收的能力。为了提供电源到RF标签,天线也能产生磁场。
调谐电路能从由天线提供的信号提取用在RF标签和RF读取器间的通信中的载波频率。放大器电路放大输入信号到预定的电平,然后输出信号。解调电路解调在载波频率调制的信号,以转换信号为预定的数据。通信控制电路在数据发送和接收间切换并且控制通信。CPU依据存储在ROM中的控制程序控制每一个块。适当时经由通信控制电路提供的数据提供到RAM。
RAM存储由CPU提供的数据。调制电路调制由通信控制电路提供的数据,以在载波频率上产生输出的信号。放大器电路将在载波频率上调制的并且由调制电路提供的信号放大到用于通信必需的电平。然后,通过无线电波,天线在载波频率上发送由放大器电路放大的信号。
下面,解释配置于此方式中的RF读取器的操作。
首先,解释在接收从RF标签发送的无线电波的情形的操作。来自已经由天线接收的RF标签的无线电波,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并且提供到调谐电路。调谐电路在由天线提供的信号中只提取预定的载波频率上的那些信号,并且提供这些信号到放大器电路。放大器电路放大由调谐电路提供的信号到预定的电平,并且提供这些信号到解调电路。
解调电路解调在载波频率上调制的信号,并且提供结果到通信控制电路。通信控制电路切换成接收模式,并且转换由解调电路提供的信号为数字数据后,提供数字数据到CPU。CPU临时在RAM中存储由通信控制电路提供的数据。然后,经由未显示的通信线发送数据到外部电路。
下面,解释在数据发送请求发生并且从RF读取器到RF标签发送预定的数据的情形的操作。在这样的情形,必要时从外部电路经由通信线到CPU发送要存储在RF标签等中的数据。CPU将经由通信线提供的数据或存储在RAM中的数据提供到通信控制电路。
通信控制电路转换由CPU提供的数据为摸拟信号之后,提供信号到调制电路。调制电路在预定的载波频率上调制由通信控制电路提供的信号,并且提供结果到放大器电路。放大器电路放大由调制电路提供的信号到用于通信必需的电平,并且经由天线发送信号。
由RF标签的天线接收经由天线发送的信号,并且如上述写到EEPROM中。以这样的方式,能在RF标签和RF读取器间发送并且接收数据。
[相互电磁感应耦合的解释]
解释RF标签的天线包括线圈并且RF读取器的天线包括线圈的例子。安排RF标签的线圈和RF读取器的线圈,使得相互的电磁感应耦合发生。
RF标签中,二极管串联连接到线圈,该二极管还连接到电阻器和电容器,以与线圈形成共振电路。通过这个共振电路,形成调谐电路。
电容器并联到电阻器和FET(场效应晶体管)的一系列电路。由门序列器(gate sequencer)控制FET门。经由电容器连接二极管的一端到门序列器,并且也连接到电源电路。
在读/写器一侧,振荡电路和解调电路与线圈并联。
这样配置的例子中,在RF标签侧不提供用于数据发送的振荡电路;依据发送数据,通过使门序列器改变FET阻抗进行数据发送。这时,FET的方向的阻抗在线圈的两端改变(change across),结果,感应耦合的RF读取器的线圈的阻抗也改变。解调电路检查电流和线圈两端的电压的波动,并且解调来自RF读取器的信号。
在从RF读取器发送数据的情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随数据改变。通过感应耦合从RF读取器的线圈到RF标签的线圈发送这些变化,并且信号经由电容器输出到门序列器。用这种方法,门序列器能接收来自RF读取器的信号。
如上述,RF标签和RF读取器间的通信使用电磁感应和相互感应耦合的原理;并且对于RF标签电源的提供通过经过电磁感应而感应RF标签的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来实现。
[使用状态的解释]
解释其中上述RF标签在桌面个人计算机上安装、并且数据传送到安装在便携式电话或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上的RF读取器内的IC的状态。当将有使用另一协议的通信的能力并且具有安装的RF读取器的便携式电话或笔记本计算机带进与具有使用一确定的协议和另一协议的通信能力并且具有安装的RF标签的桌面个人计算机接进时,安装在便携式电话或笔记本个人计算机上的RF读取器从安装在桌面个人计算机上的RF标签获得描述支持的协议信息的协议列表。便携式电话或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基于描述在协议列表中的协议信息并且使用已确认可以测试通信的协议,进行测试通信,便携式电话或笔记本个人计算机进行与桌面个人计算机的通信。
下面,解释红外线接口。
[irDA通信系统]
irDA通信系统使用红外线接口。irDA标准规范分成两部分:irDA数据标准,其表述个人计算机和便携式终端间的数据传送;以及irDA控制标准,其表述个人计算机和数字电器产品等的控制。irDA数据标准是用于邻近的信息设备间的一对一数据通信的标准。通过代替在这样具有双向红外线通信的设备间的串行和并行通信,irDA数据标准允许大约1米的短通信距离上的简单无线连接。
irDA数据标准包括物理层标准,它规定红外线收发器块、调制/解调方法和其它通信基础的物理规范;数据链路层标准,为了提供设备间的敏锐(penetrating)和可靠的通信路径而控制通信;以及上层标准,实现各种应用。
用于数据通信需要的多个通信规则规定在数据链路层。irLAP(红外线链路访问协议)和irLMP(红外线链路管理协议)是irDA数据标准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实施这些协议是必要的。
irLAP协议规定几乎所有重要的通信控制,包括远程站的发现、半双工不等通信的控制(其中一个终端是父站而另一是子站,并且父站控制发送权的方法)、用于检测和恢复通信错误的规程、决定站间最适宜通信率的规程和通信分组长度等。另一方面,irLMP协议规定在单一建立的发送路径上提供多个数据连接到上层的复用功能,以及站间的服务功能的查询方法。
irDA控制标准提出下面的功能:用于如鼠标、键盘和操纵杆的无线个人计算机输入外围设备;用于如电视接收器和录影机的家用电器的数字化;用于与网络结合的遥控器的先进的功能性;以及目标设备控制和少量的信息交换。irDA控制标准使用双向的红外线通信,以在与遥控器相比的长距离和宽通信范围上实现多个输入/输出设备连接到单一个人计算机或数字电器。irDA数据标准和irDA控制标准间没有互操作性,并且它们之间不可以通信。
irDA控制标准也包括物理层标准,其规定红外线收发器块、调制/解调方法和其它通信基础的物理规范以及数据链路层标准,以控制一对N的通信。
irDA控制系统包括一个主机和多个外围设备(一直到8个单元)。例如,个人计算机可以是主机,而个人计算机输入外围设备,如鼠标、键盘和操纵杆等,可以作为外围设备操作。
本系统中,设计irDA控制标准的数据链路层使在主机和多个外围设备间能同时进行红外线数据通信。主机进行用于每一个外围设备的轮询,并且控制与外围设备的通信。只有当外围设备接收来自主机的轮询分组时,它才允许发送响应分组。
本发明的发送和接收设备,进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来自网络内的发送设备的输入信号的发送,并且进行接收信号处理和在网络内的接收设备中接收的信号的输出,该发送和接收设备包括:请求网络中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接收设备的支持协议信息的协议请求装置;获得来自接收设备的支持协议信息的协议获得装置;进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的接口装置;使用接口装置进行测试通信的测试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当可以通过测试通信装置测试通信时,使用由协议获得装置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进行通信。因此具有有利的结果:能提供发送和接收设备,使得通过准备排列以启动另一协议,协议角色的分配是可能的;当设备支持多个协议时,通过规定其优先级的级别,最佳的协议能用于进行通信;只有协议的类型需要描述,而各协议可符合各种协议的详细规则;并且,通过简单操作能获得支持协议信息和目标设备地址,使得使用支持协议能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上述发送和接收设备中,用于多个协议的信息配有相关的优先级,使得具有有利的结果:具有相关优先级的多个提供协议中的最佳协议能用以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上述发送和接收设备中,从有较高优先级的协议到有较低优先级的协议的切换是可能的,使得具有有利的结果:通过从高优先级到低优先级协议的切换,最佳协议能用以进行通信。
进而,本发明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进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来自网络内的发送设备的输入信号的发送并且,进行接收信号处理和在网络内的接收设备中接收的信号的输出,该发送和接收方法包括:协议请求步骤,请求网络中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接收设备的支持协议信息;从接收设备获得支持协议信息的协议获得步骤;进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的接口步骤;使用接口步骤进行测试通信的测试通信步骤;通信步骤,当通过测试通信步骤的测试通信可能时,使用由协议获得步骤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进行通信。因此具有有利的结果:能提供发送和接收设备,使得通过准备排列以启动另一协议,协议角色的分配是可能的;当设备支持多个协议时,通过规定其优先级的级别,最佳的协议能用于进行通信;只有协议的类型需要描述,而各协议可符合各种协议的详细规则;并且,通过简单操作能获得支持协议信息和目标设备地址,使得使用支持协议能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上述发送和接收方法中,多个协议配有相关的优先级,使得具有有利的结果:具有相关优先级的多个协议中的最佳协议能用以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上述发送和接收方法中,从有较高优先级的协议到有较低优先级的协议的切换是可能的,使得具有有利的结果:通过从高优先级到低优先级协议的切换,最佳协议能用以进行通信。
进而,本发明的发送和接收系统,进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来自网络内的发送设备的输入信号的发送,并且进行接收信号处理和在网络内的接收设备中接收的信号的输出,该发送和接收系统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该发送设备具有:协议请求装置,它请求网络中的预定通信区域内的接收设备的支持协议信息;获得来自接收设备的支持协议信息的协议获得装置;进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的接口装置;使用接口装置进行测试通信的测试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当可以通过测试通信装置测试通信时,使用由协议获得装置获得的协议信息的协议进行通信;该接收设备具有:存储装置,它存储支持协议信息;协议传送装置,它传送支持协议信息到网络的预定通信区域内的发送设备;接口装置,它进行发送信号处理和接收信号处理;以及通信装置,它使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协议信息的协议进行通信。因此具有有利的结果:能提供发送和接收系统,使得通过准备排列以启动另一协议,协议角色的分配是可能的;当设备支持多个协议时,通过规定其优先级的级别,最佳的协议能用于进行通信;只有协议的类型需要描述,而各协议可符合各种协议的详细规则;并且,通过简单操作能获得支持协议信息和目标设备地址,使得使用支持协议能进行通信。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用于发送和接收设备、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发送和接收系统,其中,例如,接收发送的信息并且接收信号被输出。

Claims (14)

1.一种发送和接收设备,用于经由多个接口与另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进行通信,所述发送和接收设备包括:
第一接口装置,用于与所述另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进行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通信,以获得存储在所述另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中的支持协议信息;
第二接口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接口,用于进行符合一个或多个网络协议的通信;
候选协议确定装置,用于从存储在所述另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中的支持协议信息确定由所述发送和接收设备支持的候选网络协议,以根据从所述另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获得的支持协议信息从所述第二接口装置经由第二接口进行通信;
试验通信装置,用于使用由所述候选协议确定装置确定的所述候选网络协议经由所述第二接口进行试验通信;以及
网络通信装置,用于在所述试验通信成功时使用所述候选网络协议经由所述第二接口通信;
其中,如果所述试验通信失败,并且所述第二接口装置具有另一个第二接口,所述试验通信装置使用所述候选网络协议经由另一个第二接口进行另一个试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和接收设备,其中支持协议信息包括与一个或多个网络协议关联的优先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送和接收设备,其中所述候选网络协议根据与一个或多个网络协议关联的优先级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和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装置包括不接触集成电路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和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装置包括红外线数据通信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和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口装置包括IEEE 802.11b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和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口装置包括蓝牙接口。
8.一种经由多个接口在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与另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通信的方法,所述发送和接收设备包括用于进行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通信的第一接口,以及用于进行符合一个或多个网络协议的通信的、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接口的第二接口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支持协议获得步骤,用于在所述发送和接收设备上的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另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之间进行预定的通信区域内的通信,以获得存储在所述另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中的支持协议信息;
候选协议确定步骤,用于从存储在所述另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中的支持协议信息确定由所述发送和接收设备支持的候选网络协议,以根据从所述另一个发送和接收设备获得的支持协议信息从所述第二接口装置经由第二接口进行通信;
试验通信步骤,用于使用在所述候选协议确定步骤确定的所述候选网络协议经由所述第二接口进行试验通信;以及
网络通信步骤,用于在所述试验通信成功时使用所述候选网络协议经由所述第二接口通信;
其中,如果所述试验通信失败,并且所述第二接口装置具有另一个第二接口,所述试验通信步骤使用所述候选网络协议经由另一个第二接口进行另一个试验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支持协议信息包括与一个或多个网络协议关联的优先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候选网络协议根据与一个或多个网络协议关联的优先级确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不接触集成电路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接口装置包括红外线数据通信接口。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接口装置包括IEEE802.11b接口。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接口装置包括蓝牙接口。
CNB028234510A 2001-10-16 2002-10-16 发送和接收设备、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发送和接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12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18419 2001-10-16
JP318419/2001 2001-10-16
JP2002273812A JP2003198568A (ja) 2001-10-16 2002-09-19 送受信装置、送受信方法およ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JP273812/2002 2002-09-1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7730A Division CN101692741A (zh) 2001-10-16 2002-10-16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3049A CN1593049A (zh) 2005-03-09
CN100571251C true CN100571251C (zh) 2009-12-16

Family

ID=266239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7730A Pending CN101692741A (zh) 2001-10-16 2002-10-16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系统
CNB028234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1251C (zh) 2001-10-16 2002-10-16 发送和接收设备、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发送和接收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7730A Pending CN101692741A (zh) 2001-10-16 2002-10-16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68399B2 (zh)
EP (2) EP1445908B1 (zh)
JP (1) JP2003198568A (zh)
KR (2) KR101007496B1 (zh)
CN (2) CN101692741A (zh)
WO (1) WO2003034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2305A1 (en) * 2002-11-25 2005-07-14 Fujitsu Limited Apparatus, method, and medium for self-organizing multi-hop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US7634230B2 (en) 2002-11-25 2009-12-15 Fujitsu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portable, wireless and multi-hop data networking
JP3801996B2 (ja) * 2003-02-14 2006-07-26 株式会社東芝 サービス提供装置、サービス利用装置、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サービス利用方法、サービス提供プログラム及びサービス利用プログラム
JP4092692B2 (ja) * 2003-06-06 2008-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EP1487224A1 (en) * 2003-06-11 2004-12-15 Sony France S.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451198B2 (en) * 2003-08-29 2008-11-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WAP XML extension for WiFi and desktop passthrough connections
JP4578917B2 (ja) * 2003-10-03 2010-11-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自己組織化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用の装置、方法及び媒体
US7546357B2 (en) 2004-01-07 2009-06-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network settings using portable storage media
US20050198221A1 (en) * 2004-01-07 2005-09-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figuring a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 using a portable media device
US7657612B2 (en) * 2004-01-07 2010-02-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XML schema for network device configuration
DE602004026533D1 (de) * 2004-02-02 2010-05-27 Sony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in einem Mehrnormensnetzwerk
US7243157B2 (en) * 2004-02-20 2007-07-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Dynamic protocol construction
JP4042723B2 (ja) * 2004-06-01 2008-02-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660180B2 (ja) * 2004-12-15 2011-03-30 テックファーム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読み書き装置、読み書き方法、及び読み書きプログラム
JP4241681B2 (ja) * 2005-07-05 2009-03-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060430A (ja) * 2005-08-25 2007-03-08 Ntt Docomo Inc 赤外線通信装置及び赤外線通信方法
JP2007074598A (ja) * 2005-09-09 2007-03-22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GB0526272D0 (en) 2005-12-23 2006-02-01 Nokia Corp Efficient use of the radio spectrum
US20080022097A1 (en) * 2006-06-15 2008-01-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Extensible email
JP2008098893A (ja) * 2006-10-11 2008-04-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946429B2 (ja) * 2006-12-27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KR100917542B1 (ko) * 2007-09-14 2009-09-16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슬레이브 기기의 통신 프로토콜 설정방법
JP4609550B2 (ja) 2008-08-20 2011-01-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47403B2 (ja) * 2008-09-22 2013-11-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EP2299656A1 (en) * 2009-09-21 2011-03-23 Alcatel Lucent A method, a system, a device, a computer program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necting a network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1625930B1 (ko) * 2009-10-30 2016-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모바일 단말기 및 그 통신방법
US9215394B2 (en) * 2011-10-28 2015-12-15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appliance control
US11295603B2 (en) 2011-10-28 2022-04-05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appliance control
US10937308B2 (en) 2011-10-28 2021-03-02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appliance control
US9449500B2 (en) 2012-08-08 2016-09-20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appliance control
US10593195B2 (en) 2011-10-28 2020-03-17 Universal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ed appliance control
EP2829040A4 (en) * 2012-03-23 2015-11-25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6019881B2 (ja) * 2012-07-25 2016-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5945961B2 (ja) 2012-12-26 2016-07-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EP2945298B1 (en) * 2013-03-18 2017-05-10 Huawei Device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fc device, and nfc device
JP2015060278A (ja) * 2013-09-17 2015-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機器管理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機器管理方法
JP6220211B2 (ja) * 2013-10-01 2017-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送電制御装置、送電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87241B2 (ja) * 2013-12-24 2017-08-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電子機器、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252172B2 (ja) 2013-12-27 2017-1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5115967A1 (en) * 2014-01-30 2015-08-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e-configuration of devices support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s
JP5815064B2 (ja) * 2014-03-27 2015-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x線センサ、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2953314A1 (en) * 2014-06-06 2015-12-09 Alcatel Lucent Method, network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estimating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WO2016103064A1 (en) * 2014-12-24 2016-06-30 Abb Technology Ltd. An inter-operable remote terminal unit
CN104618793B (zh) * 2015-02-28 2018-11-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881981A (zh) * 2015-05-04 2015-09-0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按键指令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JP2015228711A (ja) * 2015-09-24 2015-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657739B (zh) * 2016-01-29 2019-03-22 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综测仪蓝牙信号帧同步检测方法
US11151856B2 (en) * 2016-11-29 2021-10-19 Jerry M. Miniard Distributed security system using position tracking
US20200204392A1 (en) * 2018-12-20 2020-06-25 Ming-Tsung Chen Home appliance control system
US10574303B1 (en) * 2018-12-28 2020-02-25 Nxp B.V. System and method to test and calibrate card-detection using active tag emulation
WO2020167216A1 (en) * 2019-02-14 2020-08-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TWI770855B (zh) * 2021-03-04 2022-07-11 凌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裝置測試排序方法、裝置組態生成方法及其設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35832C (en) * 1989-04-21 1995-06-06 Wing-Man Chan Remote test access system for isdn testing
JP2930257B2 (ja) * 1991-04-22 1999-08-03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
US5546211A (en) * 1995-06-13 1996-08-13 Apple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rotocol infrared data transmission
DE69837356T2 (de) 1997-02-14 2007-11-29 Canon K.K. Vorrichtun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Datenübertragung und Vorrichtung zur Bildverarbeitung
JP3630971B2 (ja) 1997-02-14 2005-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方法、装置、システム、及び記憶媒体
US6223028B1 (en) * 1997-03-17 2001-04-24 Nortel Networks Ltd Enhanc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gramming a mobile telephone over the air within a mobile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6128490A (en) * 1997-05-08 2000-10-0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selection of operation from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and multiple protocol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
JPH11164357A (ja) 1997-11-26 1999-06-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0003323A (ja) 1998-06-15 2000-01-07 Toshiba Corp 通信速度等が自動設定されるデータ通信装置とこのデータ通信方法
US6101398A (en) * 1998-08-26 2000-08-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ystem supporting data/fax connection with a dual mode mobile telephone
US6990082B1 (en) * 1999-11-08 2006-01-24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apparatus having a transceiver equipped to support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US6539030B1 (en) * 2000-02-07 2003-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nfigurable layers and protocol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特開2000-3323A 2000.01.07
特開平10-290247A 1998.10.27
特開平11-164357A 1999.06.1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34686A1 (fr) 2003-04-24
KR20050036861A (ko) 2005-04-20
CN101692741A (zh) 2010-04-07
EP1445908A4 (en) 2008-11-26
EP2228966A3 (en) 2010-12-15
US6968399B2 (en) 2005-11-22
EP1445908A1 (en) 2004-08-11
EP2228966A2 (en) 2010-09-15
KR101191607B1 (ko) 2012-10-15
KR101007496B1 (ko) 2011-01-12
KR20090092838A (ko) 2009-09-01
US20040252715A1 (en) 2004-12-16
EP2228966B1 (en) 2015-05-27
JP2003198568A (ja) 2003-07-11
CN1593049A (zh) 2005-03-09
EP1445908B1 (en)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1251C (zh) 发送和接收设备、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发送和接收系统
US9974105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method
TW479195B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utomatic multi-rate wireless/wired computer network
CN101884178B (zh) 用于在近场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64911B (zh) 可实现设备识别的家电网络系统
CN102457849B (zh) 具有带外启动的无线对接
CN101233699B (zh) 一种执行近场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20110275316A1 (en) Device to device connection setup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US20020061744A1 (en) Controlling wireless, low-power radio frequency network
JP3871113B2 (ja)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確立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に係るプログラム
CN101822001B (zh) 通信系统和控制该通信系统的方法
CN102461325A (zh) 用于医院和医疗应用的识别和连接性网关腕套
JP200422892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2832976A (zh) Nfc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1081535B1 (ko) Rfid를 이용한 블루투스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통신방법및 장치
CN103209009B (zh) 一种采用nfc配对的服务器无线输入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Ab Rahman et al. Comparis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ata link protocols
CN106488531B (zh) 一种快速连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
CN105357377A (zh) 一种蓝牙手环及其蓝牙通讯方法
US7573845B2 (en) Communication partner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nother communication partner device over a first communication channel
JP2003069486A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