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4476C - 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4476C
CN100564476C CNB200710072246XA CN200710072246A CN100564476C CN 100564476 C CN100564476 C CN 100564476C CN B200710072246X A CNB200710072246X A CN B200710072246XA CN 200710072246 A CN200710072246 A CN 200710072246A CN 100564476 C CN100564476 C CN 10056447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
active agent
oil
integer
so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7224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0468A (zh
Inventor
孙安顺
李宣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QING HUALONGXIANG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71007224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6447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70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0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44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4476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含有该种表面活性剂的配方体系在采油工艺中的应用,该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与地下原油在使用浓度为0.02~0.5%范围内可达到10-3~10-6mN/m的超低界面张力,可有效地驱替油层中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20%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
背景技术
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剩余油以不连续的油膜被圈闭在油藏岩石的孔隙中,作用于油珠上的两个主要力是粘滞力和毛细管力。如果使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便减少了使残余油移动时油珠变形所带来的阻力,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目前,表面活性剂大致上有以下几种注入体系:(1)活性水驱;(2)胶束溶液驱;(3)低界面张力体系驱油;(4)三元复合驱。其中三元复合驱(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新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在低表面活性剂用量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从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中,已公开的如CN1272393、CN1277239、GB2232428等都对现场应用的剂配方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种类、组分、浓度及配比都作了详细介绍。CN1272393、CN1277239其中表面活性剂主要以合成洗涤剂的副产品——重烷基苯为原料,经磺化反应和中和反应制得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加助表面活性剂;GB2232428其中表面活性剂主要以二烷基苯磺酸盐与烷基酚聚烷氧基醚磺酸盐进行复配,由于三次采油用的碱浓度较高如氢化钠、碳酸钠等,不仅对油层产生伤害,同时也增加碱的消耗,这样势必增加三元复合驱中的化学剂的投次成本及生产费用。因此,从经济上来讲,一定要解决降低表面活性剂的成本费用和碱剂的用量。所以现在迫切需要一种新型驱油体系,在无碱或含弱碱的情况下,仍然能与地下原油形成10-3mN/m的超低界面张力,提高原油采收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该配方体系在无碱或弱碱的条件下,仍然与原油形成10-3mN/m的超低界面张力。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采油用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式为:
Figure C20071007224600031
其中,m为1~2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
      n为1~4中的任意一个整数;
      p为1~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
M为碱金属、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任意一种。
此分子式中,优选m为12~20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1~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p为1~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M为:钠、钾、锂、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优选为:m为14~18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1;p为1或2;M为钠、钾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可应用于采油工艺领域,其配方体系按重量百分比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
(1)表面活性剂为0.02%~0.5%;
(2)聚合物为0~0.5%;
(3)余量水;
本发明所述配方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在配方体系中可以加入聚合物,聚合物为水溶性聚丙烯酰胺,分子量300~5000万。它具有控制粘度的作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在实际应用,当油田是均质地层或低渗透油田时,就不需要加入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表面活性剂;对于中高渗透油田,可以单独使用表面活性剂,还可以进一步加聚合物,都能够达到最佳驱油效果。
在本发明的配方体系还可加入0~0.8%的碳酸钠、硅酸钠、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还可以加入0~0.1%的助剂,所述的助剂为醇类的丙醇、丁醇、戊醇、乙二醇,醚类的乙二醇独丁醚、二乙二醇独丁醚,盐类的氯化钠、氯化钾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
本发明所述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中,表明活性剂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表面活性剂,还可以进一步加入其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组成新的配方体系。上述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配制成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或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与地下原油可以达到10-3~10-6mN/m的超低界面张力,可有效地驱替油层中的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20%(00IP)以上。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油田区块的不同,油藏条件不一致,原油、地下水、粘土矿物的成分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油藏条件就可选择不同组合、不同比例制成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或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以达到最佳驱油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不含碱或含弱碱  本发明中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在无碱或含弱碱条件下,仍能与地下原油形成10-3~10-6mN/m的超低界面张力,不但克服了在现场应用时高浓度碱对地层和油井的巨大伤害,而且也符合环保要求,对设备无伤害,能够达到最佳的驱油效果;
(2)极低的使用浓度  本发明中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在无碱或含弱碱条件下,浓度达到0.02%时仍能与地下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3)具有良好的耐酸、耐温、耐碱和电解质性能及易于生物降解的特性;
(4)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20%(00IP)以上,且成本很低,可以为油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5)生产的产品不燃、不闪、安全环保;
(6)性能稳定,稳定期可达90天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和测试仪器如下:
一、使用试剂
十六烷基-β-氨基丙酸钠  新合成的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
水溶性聚丙烯酰胺        大庆油田助剂厂生产(抗盐聚合物)
实验水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清水、一厂污水
原油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脱水原油
二、测试仪器
500型旋转滴界面张力仪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生产
实验温度45℃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式为:
Figure C20071007224600051
其中,m为1~2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1~4中的任意一个整数;
      p为1~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M为碱金属、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式为:
Figure C20071007224600052
其中,m为12~20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1~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
      p为1~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M为钠、钾、锂、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式为:
Figure C20071007224600053
其中,m为14~18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1;
p为1或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M为钠或钾。
实施例4
上述表面活性剂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按重量百分比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
(1)表面活性剂为0.02%~0.5%;
(2)聚合物为0~0.5%;
(3)余量水;
上述的聚合物为水溶性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300~5000万;
在上述配方体系中还可以加入0~0.8%的碳酸钠、硅酸钠、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0~0.1%的醇类、醚类、盐类助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醇类助剂是丙醇、丁醇、戊醇、乙二醇,所述的醚类助剂是乙二醇独丁醚、二乙二醇独丁醚,所述的盐类助剂是氯化钠、氯化钾。
实施例5
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β氨基丙酸钠(m为16,n为0,p为2,M为钠)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搅拌器、温度计的10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61g十六烷基伯胺,加热至60℃,全部熔化后,滴加68g丙烯酸甲酯,反应6小时,然后升温至90~95℃,继续反应3小时,得到A品。将26g氢氧化钠溶于50g水中,在快速搅拌下,慢慢倒入A品中,产物透明时,结束反应,得成品十六烷基-β氨基丙酸钠。
将上述合成的十六烷基-β-氨基丙酸钠0.1%、聚丙烯酰胺0.25%和水99.65%混合,搅拌30分钟,得到一种含有十六烷基-β-氨基丙酸钠的配方体系;
或将上述合成的十六烷基-β-氨基丙酸钠0.5%、聚丙烯酰胺0.5%和水99%混合,搅拌30分钟,得到一种含有十六烷基-β-氨基丙酸钠的配方体系。
实施例6
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β氨基丙酸钾(m为14,n为0,p为2,M为钾)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搅拌器、温度计的10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91g十四烷基伯胺,加热至70℃,全部熔化后,滴加68g丙烯酸甲酯,反应5小时,然后升温至90~95℃,继续反应4小时,得到A品。将26g氢氧化钾溶于50g水中,在快速搅拌下,慢慢倒入A品中,产物透明时,结束反应,得成品十四烷基-β氨基丙酸钾。
将上述合成的十四烷基-β氨基丙酸钾0.02%、聚丙烯酰胺0.01%、水99.96%和碳酸钠0.01%混合,搅拌30分钟,即制得含有十四烷基-β氨基丙酸钾的配方体系;
或将上述合成的十四烷基-β氨基丙酸钾0.5%、聚丙烯酰胺0.5%、水98.2%、磷酸钠0.8%和丙醇(或丁醇或戊醇或乙二醇)混合,搅拌30分钟,即制得含有十四烷基-β氨基丙酸钾的配方体系。
实施例7
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氨基乙基乙氨酸钾(m为18,n为1,p为1,M为钾)的合成
在装有冷凝器、搅拌器、温度计的10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210g十八烷基氯,加热至65℃,全部熔化后,加入乙二胺50g,滴加68g氯乙酸甲酯,反应6小时,然后升温至90~95℃,继续反应3小时,得到A品。将24g氢氧化钾溶于50g水中,在快速搅拌下,慢慢倒入A品中,产物透明时,结束反应,得十八烷基氨基乙基乙氨酸钾成品。
将上述合成的十八烷基氨基乙基乙氨酸钾0.2%,聚丙烯酰胺0.2%,水99.35%、硅酸钠0.2%和乙二醇独丁醚(或二乙二醇独丁醚助剂)0.05%相混合,搅拌30分钟,即制得含有十八烷基氨基乙基乙氨酸钾的配方体系;
或将上述合成的十八烷基氨基乙基乙氨酸钾0.4%,聚丙烯酰胺0.4%,水98.52%、硅酸钠0.6%和氯化钠(或氯化钾)0.08%相混合,搅拌30分钟,即制得含有十八烷基氨基乙基乙氨酸钾的配方体系。
实施例8
将十六烷基-β-氨基丙酸钠0.45%,聚丙烯酰胺0.45%,水99.06%、氯化钠0.06%相混合,搅拌30分钟,即制得含有十八烷基氨基乙基乙氨酸钾的配方体系。
当采油配方体系中十四烷基-β氨基丙酸钾、十六烷基-β-氨基丙酸钠、十八烷基-β-氨基丙酸钠的含量达到0.02~0.5%(重量)时,其驱油体系与地下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3~10-6mN/m的超低界面张力,也可以加碱使配制成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与地下原油的界面张力为10-3~10-6mN/m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验水为大庆油田采油一厂污水,原油为大庆油田脱水原油。这里强调的是,当原油性质改变时,界面张力会发生变化。
在气测渗透率为1000md,岩芯中先注入二元段塞,其组成为述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十四烷胺基乙基氨基乙酸钠)配制成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0.38PV(孔隙体积),再注入后续段塞0.1PV(孔隙体积)聚合物,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25%(OOIP)以上。

Claims (7)

1、一种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式为:
Figure C2007100722460002C1
其中,m为12~2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
n为1~4中的任意一个整数;
p为1~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
M为碱金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中,m为12~20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1~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p为1~2中的任意一个整数;M为:钠、钾、锂中的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中,m为14~18中的任意一个整数;n为1;p为1或2;M为钠、钾中的任意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在采油工艺中的应用,其配方体系按重量百分比主要由以下组分组成:
(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0.02%~0.5%;
(2)聚合物为0~0.5%;
(3)余量水;
上述的聚合物为水溶性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300~5000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在采油工艺中的应用,其配方体系包括0~0.8%的碳酸钠、硅酸钠、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在采油工艺中的应用,其配方体系包括0~0.1%的醇类、醚类、盐类助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表面活性剂在采油工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醇类助剂是丙醇、丁醇、戊醇、乙二醇,所述的醚类助剂是乙二醇独丁醚、二乙二醇独丁醚,所述的盐类助剂是氯化钠、氯化钾。
CNB200710072246XA 2007-05-21 2007-05-21 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 Active CN10056447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72246XA CN100564476C (zh) 2007-05-21 2007-05-21 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72246XA CN100564476C (zh) 2007-05-21 2007-05-21 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0468A CN101070468A (zh) 2007-11-14
CN100564476C true CN100564476C (zh) 2009-12-02

Family

ID=38897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72246XA Active CN100564476C (zh) 2007-05-21 2007-05-21 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447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8527B (zh) * 2009-03-20 2013-05-08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天然气增产用缓蚀发泡剂
CN101955441A (zh) * 2010-04-06 2011-01-26 孙安顺 一种三次采油用脂肪酰胺多乙烯多胺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220124B (zh) * 2010-04-15 2013-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次采油用的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0123B (zh) * 2010-04-15 2013-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次采油用的驱油方法
CN102220119B (zh) * 2010-04-15 2013-06-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驱油方法
CN102220121B (zh) * 2010-04-15 2013-06-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7139B (zh) * 2010-07-12 2012-05-30 孙安顺 一种自乳化剂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CN103084117A (zh) * 2011-11-02 2013-05-08 孙安顺 一种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配方体系
CN102936491B (zh) * 2012-11-20 2015-05-06 孙安顺 一种弱碱型表面活性复配剂及其中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CN103224777B (zh) * 2013-04-25 2015-08-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弱碱三元复合驱油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212430A (zh) * 2014-08-17 2014-12-17 无棣华信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复合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42098B (zh) * 2014-11-18 2016-02-17 黑龙江信维源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用无碱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1555B (zh) * 2019-12-05 2022-01-07 大庆高新区华龙祥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压裂驱油工艺中的应用
CN115873580A (zh) * 2021-09-29 2023-03-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缓释泡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2690A (en) * 1985-03-18 1988-03-22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Oil recovery composi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2690A (en) * 1985-03-18 1988-03-22 Phillips Petroleum Company Oil recovery composi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0468A (zh)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4476C (zh) 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
CN102464598B (zh) 脂肪酸酰胺聚氧乙烯醚苯磺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64477C (zh) 用于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驱油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0605B (zh) 一种驱油用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CN102277146B (zh) 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0641B (zh) 一种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3917B (zh) 固体泡沫排水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64974B (zh) 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8554A (zh) 一种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配方体系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CN103937481A (zh) 耐高温的低张力泡沫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9519A (zh) 甜菜碱-聚合物驱油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2977872A (zh) 一种用于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强化泡沫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54514A (zh) 烷基苯胺的羧酸盐或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CN103540305B (zh) 化学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7148B (zh)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8553A (zh) 一种双亲水基新型表面活性剂、其配方体系及其应用
CN113980260A (zh) 一种烷基嵌段聚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CN104449633B (zh) 一种原油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02771A (zh) 一种氟碳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540306B (zh) 三采用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6491B (zh) 一种弱碱型表面活性复配剂及其中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CN103031119A (zh) 含磺酸盐阴非表活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559987A (zh) 酰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甜菜碱表面活性剂
CN111087601B (zh) 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57248C (zh) 烷基酚或烷基萘酚为原料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其配方体系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Daqing Hualongxiang Chemical Co., Ltd.

Assignor: Sun Anshun

Contract record no.: 2011230000070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urfactant and for mula system in oil-production proces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71114

Record date: 20110808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DAQING HIGH-TECH PARK HUALONGXIANG CHEMICAL CO., 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N ANSHUN

Effective date: 201508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14

Address after: 225 room 163000, building 2, Xinghua Park, hi tech Zone, Heilongjiang, Daqing

Patentee after: Daqing Hualongxiang Chem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63714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ity Daqing high tech Zone Xinghua ethylene Park hualongxiang Chemical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un Ansh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18

Address after: 163000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ity Longfeng District Long Qi Lu door No. 7 Room 201 7

Patentee after: Sun Anshun

Address before: 225 room 2, building 163000, Xinghua Park, hi tech Zone, Heilongjiang, Daqing

Patentee before: Daqing Hualongxiang Chemical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21

Address after: Room 225, No. 2 Office Building, Xinghua Park, Daqing High-tech Zo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aqing Hualongxiang Chem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1, 7 Gate 7, Longqi Road, Longfeng District, Daqi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3000

Patentee before: Sun Ansh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