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4073C - 机动两轮车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54073C CN100554073C CNB2004100850591A CN200410085059A CN100554073C CN 100554073 C CN100554073 C CN 100554073C CN B2004100850591 A CNB2004100850591 A CN B2004100850591A CN 200410085059 A CN200410085059 A CN 200410085059A CN 100554073 C CN100554073 C CN 10055407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er
- seat
- motor bike
- leg shield
- back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该机动两轮车具有良好的重量平衡性,在确保收存性能的同时能增加车体后部设计的自由度,此外,还能给人以新颖且轻便的印象,而且能够舒服地采取跨坐型的乘坐姿势。腿部护罩(27)形成为侧视呈“ㄑ”字的形状,在穿腿部(29)的下方配置有燃料箱(36),踏板(37)以左右跨过发动机(16)的一部分的形式配置,腿部护罩(27)以与后部框架(23)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形式向后方鼓出,在腿部护罩(27)的上部左右部分设置有收存头盔(87)的收存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
背景技术
以往的机动两轮车,已知为小型机动两轮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18672公报
通过下面的图16说明专利文献1的图1。另外,附图标记已经更改。
图16是表示以往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两轮车300具有车体前部301、设置于车体前部301的后方的低地板部302、从该低地板部302大致向斜上方倾斜的中央倾斜部303、配置于该中央倾斜部303的后方的车体后部304,在车体前部301上设置有以前叉306支承的前轮307,在中央倾斜部303上设置有驾驶座椅311及同乘者座椅312,在该中央倾斜部303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313,在车体后部304上设置有后备箱314,通过设置于车体前部301的上部的前窗316的上端和立于车体后部304上的支柱317,支承有车顶318。另外,321是以后叉322支承的后轮。
上述的机动两轮车300是低地板式的小型机动两轮车,驾驶者是以坐入(是臀部坐在椅子上、腰靠在靠背上、脚向前斜下方伸出的乘车姿势)的姿势进行驾驶的,而根据驾驶者的不同,有的驾驶者习惯于跨坐姿势的机动两轮车,并希望采取那样的乘车姿势。另外,在将重物收存于后备箱314中的时候,相对于车体前部301一侧,车体后部304一侧的重量变大,在驾驶者、同乘者共同乘车,并在收存部收存物品的状态下,也希望能更好地处理重量的平衡。
另外,由于设置有保存箱及后备箱314,所以限制了中央倾斜部303及车体后部304的结构。如果这些保存箱及后备箱314例如能够设置在车体前部301,则能够增加车体后半部分的设计自由度。但是,即使在车体前部301设置收存部,也希望能够确保其容量和以往的相同。
此外,设置于车体前部301的前罩324是制造机动两轮车300的轻便外观的重要因素,例如,如果是既与众不同又轻便的外观,则能给观者以轻便且新颖的印象,能提高商品的档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该机动两轮车具有良好的重量平衡性,在确保收存性能的同时能增加后部设计的自由度,此外,还能给人以新颖且轻便的印象,而且能够舒服地采取跨坐型的乘坐姿势。
第1技术方案的发明,在后轮的前上方具有驾驶者用座椅,同时,在该座椅的后部备有同乘者用座椅,在这样的机动两轮车中,其特征在于,在驾驶者用座椅的下方,具有可自由摆动地支承后轮的后缓冲器组件,在该后缓冲器组件的近旁,设置有具有前高后低的倾斜面的同乘者用脚放置部,同时,在该脚放置部的前方以前低后高的倾斜面形成有驾驶者用的脚放置部。
在座椅的下面配置有后缓冲器组件以提高座椅的座面,乘坐的姿势设置为近似跨坐型的姿势。这时,脚放置部呈前低后高的倾斜面,能够舒服地保持跨坐的姿势,同时,也可形成同乘者的脚放置面。
第2技术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驾驶者用和同乘者用的脚放置部的下方,配置有水平对置的发动机的汽缸部。
通过采用左右大致对称且抑制整体高度水平的对置型的发动机,对于发动机的振动非常有利,同时,能更好地处理左右重量的平衡,此外,能将设置于气缸部旁边的上方的脚放置面配置在较低的位置。
第3技术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驾驶者用座椅的前方,具有覆盖驾驶者的脚部前方的侧视呈“く”字形状的腿部护罩,该腿部护罩向后上方鼓出,在该鼓出部上设置有用于收存头盔等的收存室。
通过在腿部护罩的鼓出部设置收存室,能够取消车体后部的收存室,增加车体后部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该机动两轮车的腿部护罩呈“く”字形状,且上部向后方鼓出,从侧面看给人以新颖且轻便的印象。
第4技术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驾驶者用座椅和车把之间设置有侧视大致呈U字形状的穿腿部(足くぐり部)。该穿腿部的底部以单体车架(モノコツクフレ一ム)形成,同时,在该单体车架的内方/下方配置有燃料箱。
以单体车架保持车体的刚性,在该单体车架的下部配置有燃料箱,使机动两轮车的重心降低;而设置有穿腿部则提高了乘降性。另外,在单体车架的内侧收纳燃料箱的上部、在单体车架的下方露出燃料箱的下部,在外观上下了很大功夫。
第5技术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驾驶者用座椅的后方形成立起部来设置驾驶者用靠背,为了躲避设置于该靠背上部中央部的鼓出部,在靠背的后方设置有开闭式的后罩,该后罩的下方设置有前述同乘者用座椅,通过将后罩向上方打开能够使用同乘者用座椅,同时打开的后罩可作为同乘者的靠背使用。
通过立起后罩,以驾驶者用座椅和同乘者用座椅可以实现两人同时乘车,通过放下后罩,则可以提高空气动力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外观性。
另外,用驾驶者用靠背上的鼓出部能够有效地支承驾驶者的腰部,在放下后罩的时候,鼓出部从后罩突出成为外观上的一大特点。
在第1技术方案的发明中,在驾驶者用座椅的下方,具有可自由摆动地支承后轮的后缓冲器组件,由于在该后缓冲器组件的旁边设置有具有斜向前上的倾斜面的同乘者用脚放置部,同时,在该脚放置部的前方以斜向前下的倾斜面形成有驾驶者用的脚放置部,所以能够通过在座椅下面配置后缓冲器组件来抬高座椅的座面,由此,可以将乘车姿势设定为接近跨坐型。这时候,脚放置部为向前下倾斜的倾斜面,在能够舒服地保持跨坐姿势的基础上,还能够简单地形成同乘者的脚放置面。
在第2技术方案的发明中,在驾驶者用和同乘者用脚放置部的下方,配置有水平对置的发动机的汽缸部,由于是水平对置型的发动机,所以,对于发动机的振动非常有利;由于左右大致对称,所以能够较好地处理重量的平衡,且能够控制发动机的总高度;由于能将脚放置面配置在较低的位置,所以同乘者可以伸出脚采取自如的乘车姿势。
在第3技术方案的发明中,在驾驶者用座椅的前方配置有覆盖驾驶者的脚部前方从侧面看呈“く”字形状的腿部护罩,该腿部护罩向后上方鼓出,由于在该鼓出部上设置有收存头盔等的收存室,所以可以取消车体后部的储藏部,增加车体后部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该机动两轮车的腿部护罩呈“く”字形状,且上部向后方鼓出,从侧面看给人以新颖且轻便的印象。
在第4技术方案的发明中,在驾驶者用座椅和车把之间设置有从侧面看大致呈U字形状的穿腿部,由于该穿腿部的底部以单体车架形成,同时,在该单体车架的内方/下方配置有燃料箱,所以能以单体车架保持车体的刚性;通过在该单体车架的下部配置有燃料箱,能使机动两轮车的重心降低;通过设置有穿腿部能提高乘降性。另外,在单体车架的内侧收纳有燃料箱的上部,在单体车架的下方露出燃料箱的下部,在外观上下了很大功夫,能够给观者以新颖的印象,提高商品的档次。
在第5技术方案的发明中,通过在驾驶者用座椅的后方形成立起部来设置驾驶者用靠背,为了躲避设置于该靠背上部中央部的鼓出部,在靠背的后方设置有开闭式的后罩,在该后罩的下方设置有前述同乘者用座椅,通过将后罩向上方打开能够使用同乘者用座椅,同时打开的后罩可作为同乘者的靠背使用,所以通过立起后罩,以驾驶者用座椅和同乘者用座椅能够实现两人同时乘车,而放下后罩,通过该后罩则可以提高空气动力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外观性。
另外,用驾驶者用靠背上的鼓出部能够有效地支承驾驶者的腰部,同时,在放下后罩的时候,鼓出部从后罩突出成为外观上的一大特点,能够使人对外观留下美好的印象,提高商品的档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后部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腿部护罩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腿部护罩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沿图1的7-7线的剖面图。
图8是沿图1的8-8线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仪表的正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显示装置的第1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显示装置的第2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前轮及前悬挂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前轮及前悬挂的正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后轮及摆臂部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以往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好实施方式。另外,附图按照符号的朝向来看。
图1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机动两轮车10是如下的车辆:在单体车架11(详细情况见后述)的前部安装有头管12,在该头管12上可自由操纵地安装有前悬挂13,以该前悬挂13支承前轮14,在单体车架11的后部安装有水平对置型的发动机16,在该发动机16的后部连结有变速器(未图示),在该变速器上经由传动轴17连结有后轮18,同时,在单体车架11的后部上下摆动自如地安装有支承后轮18的摆臂21,在单体车架11的后部上部安装有后部框架23,在该后部框架23上安装有供驾驶者骑坐的驾驶者用座椅部24及同乘者用座椅部25,该同乘者用座椅部25用于供同乘者骑坐,比驾驶者用座椅部24高且配置于后方,在驾驶者用座椅部24的前方以包围前悬挂13的形式设置有覆盖驾驶者的脚部的前方、从侧面看呈“く”字形状的腿部护罩27。该车辆的前悬挂13的上部安装有车把28,在车把28和驾驶者用座椅部24之间设置有侧视大致呈U字形状的穿腿部29。
单体车架11(monocoque的mono表示单一,coque表示外壳)由于要承受负荷,所以不做成管框架而是用板状的部件形成,在确保刚性的同时还能够减轻重量。
在此,16a、16a(仅表示前面的符号16a)表示突出于发动机16左右的汽缸部分,31表示覆盖前轮14的上方的前挡泥板,32表示风挡玻璃,33表示仪表,34、34(仅表示前面的符号34)是安装于腿部护罩27的两侧作为指示灯的方向指示灯,35、35(仅表示前面的符号35)表示安装于腿部护罩27内用于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口,36表示配置于单体车架11的下方的燃料箱,37、37(仅表示前面的符号37)表示覆盖发动机16的侧部上方、同时形成驾驶者及同乘者的脚放置部的踏板,38、38(仅表示前面的符号38)表示为了放置驾驶者的脚而安装于踏板37、37的前部的作为驾驶者脚放置面的驾驶者踏板,41表示为了放置同乘者的脚而安装于踏板37、37的后部(弯曲部37a、37a)的作为同乘者脚放置面的同乘者踏板,42、42(仅表示前面的符号42)表示为了覆盖发动机16的侧部下方而配置于踏板37、37的下方的下踏板,43...(...表示多个。下同)表示从发动机16的前部向后部延伸的排气管,44表示连结于排气管43...后部的消声器,46、46(仅表示前面的符号46)表示同乘者用把手,47表示防止从后轮18向单体车架11传递冲击的后缓冲器组件,48表示使后缓冲器组件47内的油进出的贮槽,51表示为了覆盖后轮18的斜上前方而安装于摆臂21的上部的后翼子板,52表示从驾驶者用座椅部24的后部立起的驾驶者用靠背,53表示设于驾驶者用靠背52的上部中央部分的鼓出部。
图2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立体图,机动两轮车10的腿部护罩27由左护罩部61和右护罩部62构成,在这些左护罩部61及右护罩部62内的上部分别设置有收存室86,可以收存头盔,另外,用后罩63覆盖机动两轮车10的同乘者用座椅部25的上方,同时,在后部框架23上开闭自由地安装有后罩63,打开后罩63,即以立起状态作为靠在同乘者的腰、背部上的靠背进行工作。此外,65、65(仅表示前面的符号65)表示在驾驶者向前方伸出脚时用于托住脚的前部踏板,66、67表示左右尾灯,68、69表示面向后方分别安装在左右尾灯66、67的后部的后方摄像用摄像机。
图3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主视图,在机动两轮车10的腿部护罩27的前部设置有空气进气口71,在该空气进气口71内的左右配置有散热器72、72,在空气进气口71的上部缘部安装有M形状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制的头灯73。此外,75表示前中心盖,76表示离合器杆,77表示前轮用制动器杆。
头灯73由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大致呈V字形状的左右延伸部73a和从该左右延伸部73a的左右端分别向上下方向、具体地说是向下方延伸的上下延伸部73b、73b构成,左右延伸部73a发出交错光(即,近光),上下延伸部73b、73b是发出行驶光(走行ビ一ム)(即,远光)的部分。在图1中,将从侧面看呈“く”字形状的腿部护罩27的弯曲部27a的上方的前面部分作为上部倾斜部27b,将弯曲部27a的下方的前面部分作为下部倾斜部27c,此时,在图1及图3中,在上部倾斜部27b上设置左右延伸部73a,沿着上部倾斜部27b和下部倾斜部27c设置上下延伸部73b。
左右延伸部73a及上下延伸部73b,其大部分作为发光部。
图4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后部俯视图(图中的箭头(前)表示车辆前方,下同),在机动两轮车10的同乘者用座椅部25的前部中央设有向上方鼓出的鼓出部53,在后罩63的前部设置有躲避鼓出部53的避开部(逃げ部)63a,在后罩63的两侧配置有同乘者用把手46、46。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腿部护罩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腿部护罩27的左护罩部61由护罩主体84和自由开闭地安装于该护罩主体84的侧部的盖85(盖85的轮廓用粗线表示)组成,在盖85的侧部安装有方向指示灯34。另外,右护罩部62(参照图2)形成为相对于上述左护罩部61左右对称的形状,同时,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腿部护罩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将腿部护罩27的左护罩部61的盖85向车体前方打开,可以看到在设置于左护罩部61内的收存室86中收存有头盔87。此外,61a是左护罩部61的开口部。
盖85通过铰链91开闭自如地安装于护罩主体84上,通过将设置于盖85的内侧的闩眼92卡合于设置于护罩主体84内侧的闭锁装置93上,使盖85处于关闭状态,若通过未图示的闭锁解除装置解除闭锁装置93和闩眼92的卡合,则能够打开盖85。
图7是沿图1的7-7线的剖面图,在断面呈“コ”字形状且开口一侧朝下的单体车架11的下方,配置有燃料箱36,具体的就是将设置于燃料箱36的上部的细身部101配置于单体车架11的内侧,而在燃料箱36的细身部101的下部一体地成形有鼓出部102,鼓出部102从单体车架11向外部露出。104是塞住燃料箱36的供油口105的塞子。
图8是沿图1的8-8线的剖面图,在腿部护罩27的空气进气口71的内侧配置有散热器72、72。
散热器72,沿着腿部护罩27的缘部大致呈圆弧形状,并紧凑地配置于腿部护罩27内。
图9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显示装置110具有显示文字、图形的显示部111,和与该显示部111一部分重叠地配置的仪表33。
显示部111,由左显示部113和右显示部114构成,例如,在行驶过程中,用前述的后方摄像用摄像机68、69拍摄到的车辆的后方视野分别显示在左显示部113及右显示部114中,在车辆停止的过程中,发动机16(参照图1)的冷却温度、润滑油温度、润滑油压等以数字显示或者以条形表显示。115、116是用于从闭锁左右盖85、85(参照图5。仅表示一个符号85)的状态分别解除各自的闭锁的电磁闭锁解除开关,该电磁闭锁解除开关并行地配置于构成腿部护罩27的后部的内盖117的中央部分的左右,同时,设置于从侧面看呈“く”字形状的腿部护罩27的收存室86的后端部分旁边。
图10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仪表的主视图,仪表33具有圆形的模拟式的速度仪表121、设置于该速度仪表121内上部的数字式时钟122及数字式行程表123、外径小于速度仪表121、同时配置于速度仪表121内的下部的圆形的模拟式转速表124、分别配置于该转速表124的左方及右方的模拟式冷却水温表126及模拟式燃料余量表127。
在此,131是速度仪表121的速度刻度,132是速度仪表121的速度指示值,133是速度仪表121的指针,134是转速表124的转数刻度,136是转速表124的转数指示值,137是转速表124的指针,138、141是冷却水温表126的温度刻度及指针,142、143是燃料余量表127的燃料刻度及指针,144、146是显示方向指示灯34(参照图1)的指示方向的指示灯,147是显示行走光已经打开的指示灯,148是显示发动机润滑油的压力或者油量降低的指示灯,151是显示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状态的指示灯,152是显示变速器内的齿轮列的空挡位置的指示灯。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显示装置的第1立体图,显示装置110的显示部111与仪表33以重合的形式配置,同时,相对于显示部111使仪表33突出。由此,能够使显示装置110更立体地形成,能够使人对显示装置110留下强有力的印象。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显示装置的第2立体图,在风挡玻璃32的内侧配置有显示装置110,将仪表33的周围壁面33a向车辆前方延长,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形成大致呈三角形的较长的仪表延长壁33b,该仪表延长壁33b从显示部111(参照图11)的前罩111a向上方鼓出。
通过从前罩111a向前后方向鼓出较长的仪表延长壁33b,能够使显示装置110呈接近流线形的形状,能够给人以速度感的印象。
图13是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前轮及前悬挂的侧面图,前轮14由铸造型的车轮161和安装于该车轮161上的轮胎162构成。
车轮161,是由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车轴163上的轮毂164、从该轮毂164向半径外方向延伸的轮辐165...、连结于这些轮辐165...的前端的环状的轮缘166一体地成形的部件,在轮缘166的侧部用螺钉171...安装有环状的制动盘167的外周部,详细地说就是外周凸部168...。还有,172是制动盘167的内周部。
前悬挂13,由筒状的缓冲器173和安装于该缓冲器173的下部的车轮支承部174构成,前轮14经由轴承旋转自由地安装于车轴163上,该车轴163安装于车轮支承部174上。
车轮支承部174,是形成开口于车辆侧方的开口部175的部件,制动卡钳176以横穿该开口部175的形式安装于车轮支承部174上。174a是为了安装车轴163而设置于车轮支承部174下端部分的切槽,178是用于向设置于制动卡钳176内的液压缸供给液压的制动软管。
上述制动盘167及制动卡钳176,是构成前轮用盘式制动器181的部件,该前轮用盘式制动器装置181,是在制动盘167上从其内周部172一侧插入制动卡钳176并夹住而构成的结构。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前轮及前悬挂的主视图,在呈“く”字形状的车轮支承部174的下端部安装有车轴163,以作为外伸臂的车轴163支承前轮14。
车轮161的轮辐165,形成为扭转中央部的形状,通过制造成如此的扭转轮辐165的形状,能使车轮161的外观具有轻快感,能给观者以美好的印象,提高产品的档次。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的后轮及摆臂的侧视图,为了驱动后轮18,连结变速器(未图示)和后轮18的传动轴17收纳于轴套186内,而轴套186安装于摆臂21上。开口部187开口于由摆臂21和轴套186形成的车辆侧方,在摆臂21和轴套186上以横穿开口部187的形式安装有制动卡钳188。在单体车架11上设置有枢轴(参照图17),21a是用于向该枢轴安装摆臂21的安装孔,189是用于向设置于制动卡钳188内的液压缸供给液压的制动软管。
上述摆臂21及轴套186,是构成臂组装体190的部件。
后轮18,由铸造型的车轮191和安装于该车轮191上的轮胎192构成。
车轮191,是由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车轴193上的轮毂194、从该轮毂194向半径外方向延伸的轮辐195...、连结于这些轮辐195...的前端的环状的轮缘196一体地成形的部件,在轮缘196上用螺钉198...安装有环状的制动片197的外周部197a。并且,199是制动片197的内周部。
上述制动卡钳188及制动片197,是构成后轮用盘式制动器装置201的部件,该后轮用盘式制动器装置201,是在制动片197上从其内周部199一侧插入制动卡钳188并夹住而构成的结构。
本发明适用于机动两轮车。
Claims (3)
1.一种机动两轮车,在后轮的前上方具有驾驶者用座椅,同时在该座椅的后部备有同乘者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者用座椅的下方,具有可自由摆动地支承后轮的后缓冲器组件,
在该后缓冲器组件的近旁,设置具有前高后低的倾斜面的同乘者用的脚放置部,
同时在该脚放置部的前方以前低后高的倾斜面形成有驾驶者用的脚放置部,
在所述驾驶者用座椅的前方,具有覆盖驾驶者的脚部前方的侧视呈“く”字形状的腿部护罩,该腿部护罩向后上方鼓出,在该鼓出部上设置有用于收存头盔的收存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驾驶者用座椅和车把之间设置有侧视大致呈U字形状的穿腿部,该穿腿部的底部以单体车架形成,同时,在该单体车架的内方/下方配置有燃料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驾驶者用座椅的后方形成立起部来设置驾驶者用靠背,为了躲避设置于该靠背上部中央部的鼓出部,在靠背的后方设置有开闭式的后罩,在该后罩的下方设置所述同乘者用座椅,通过将后罩向上方打开能够使用同乘者用座椅,同时打开的后罩可作为同乘者的靠背使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54313 | 2003-10-14 | ||
JP2003354313A JP4188199B2 (ja) | 2003-10-14 | 2003-10-14 | 自動二輪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7156A CN1607156A (zh) | 2005-04-20 |
CN100554073C true CN100554073C (zh) | 2009-10-28 |
Family
ID=34612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8505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4073C (zh) | 2003-10-14 | 2004-10-12 | 机动两轮车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188199B2 (zh) |
CN (1) | CN100554073C (zh) |
IT (1) | ITTO20040675A1 (zh) |
TW (1) | TWI25636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84826B2 (ja) * | 2005-09-26 | 2011-05-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
CN100558596C (zh) * | 2006-02-17 | 2009-11-1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骑式车辆 |
JP5220701B2 (ja) * | 2009-07-08 | 2013-06-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式鞍乗り型車両 |
JP5738124B2 (ja) * | 2011-08-29 | 2015-06-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二輪車 |
JP6088839B2 (ja) * | 2013-02-14 | 2017-03-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6078368B2 (ja) * | 2013-02-14 | 2017-02-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2014210485A (ja) * | 2013-04-18 | 2014-11-13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CN105813935B (zh) * | 2013-11-29 | 2019-07-05 |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 车辆的可调搁脚架 |
US9932080B2 (en) | 2013-12-02 | 2018-04-03 |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 Straddle-type vehicle |
TWI750581B (zh) * | 2020-02-07 | 2021-12-21 |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 跨坐型車輛 |
JP7385637B2 (ja) * | 2021-09-29 | 2023-11-2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CN216783704U (zh) * | 2022-02-25 | 2022-06-21 | 仝达产品开发(惠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可保持平衡驾驶的车辆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5109A (zh) * | 1998-04-23 | 1999-11-17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的储藏箱 |
CN1311122A (zh) * | 2000-02-29 | 2001-09-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
CN1328945A (zh) * | 2000-06-09 | 2002-01-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 |
CN1420050A (zh) * | 2001-11-20 | 2003-05-28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同乘者用脚踏板 |
-
2003
- 2003-10-14 JP JP2003354313A patent/JP418819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9-13 TW TW93127663A patent/TWI25636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10-06 IT ITTO20040675 patent/ITTO20040675A1/it unknown
- 2004-10-12 CN CNB2004100850591A patent/CN10055407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35109A (zh) * | 1998-04-23 | 1999-11-17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的储藏箱 |
CN1311122A (zh) * | 2000-02-29 | 2001-09-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
CN1328945A (zh) * | 2000-06-09 | 2002-01-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型机动两轮车 |
CN1420050A (zh) * | 2001-11-20 | 2003-05-28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踏板型两轮摩托车的同乘者用脚踏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119378A (ja) | 2005-05-12 |
TW200513401A (en) | 2005-04-16 |
CN1607156A (zh) | 2005-04-20 |
JP4188199B2 (ja) | 2008-11-26 |
ITTO20040675A1 (it) | 2005-01-06 |
TWI256361B (en) | 2006-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54073C (zh) | 机动两轮车 | |
US6588529B2 (en) | Body cover and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 |
CN100480127C (zh) | 摩托车 | |
US20100263956A1 (en) | Three-wheel vehicle | |
CN101171170A (zh) | 摩托车 | |
CN100377957C (zh) | 二轮车的前照灯 | |
CN100478244C (zh) |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 |
JP2014043188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収納構造 | |
CN100398389C (zh) | 摩托车 | |
JPS6120474B2 (zh) | ||
CN101746449B (zh) | 跨乘式车辆 | |
CN101746456B (zh) | 跨乘式车辆 | |
CN101830259A (zh) | 跨骑型车辆的整流罩构造 | |
CN100522736C (zh) | 机动两轮车 | |
CN107709146B (zh) |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 |
CN100404358C (zh) | 机动两轮车的头盔保持架安装构造 | |
CN100532185C (zh) | 两轮车的显示装置 | |
JP4251548B2 (ja) | レッグシールドを有する車両 | |
EP1852342A1 (en) | Three-wheel vehicle | |
JP4132286B2 (ja)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下収納構造 | |
US20220112949A1 (en) | Shifter Cart Device | |
JPS6140631Y2 (zh) | ||
JP2894742B2 (ja) | 自動二・三輪車 | |
CN100453396C (zh) | 两轮机动车的燃料箱的周围结构 | |
EP2353988B1 (en) | Straddled vehi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1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