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0640C - 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0640C
CN100550640C CNB2006100264607A CN200610026460A CN100550640C CN 100550640 C CN100550640 C CN 100550640C CN B2006100264607 A CNB2006100264607 A CN B2006100264607A CN 200610026460 A CN200610026460 A CN 200610026460A CN 100550640 C CN100550640 C CN 10055064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s
pipe
pair
source electrode
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264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5460A (zh
Inventor
何艳
田佳音
廖友春
王俊宇
闵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6100264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0640C/zh
Publication of CN1845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5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06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064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结构。该电路包括:一个由置位/复位信号控制功率时钟通/断的选通器件MN1、MN2、MP1、MP2;一对用于对差分输出节点进行充电的单向导通器件D1、D2;实现锁存功能时,一对通过输入信号及其互补信号D、Db控制预充电支路的PMOS管MP3、MP4;实现置位/复位功能时,一对通过置位/复位的互补信号Sb、Rb控制预充电支路的PMOS管MP5、MP6;一对进行逻辑运算的放电回路NMOS管MN3、MN4;一对进行置位、复位操作的NMOS管MN5、MN6;一对交叉耦合输出的NMOS管MN7、MN8。该锁存器可以在两相不交叠功率时钟(周期性变化的电源)的控制下以极低的功耗实现时序逻辑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用于半绝热电路的时序逻辑电路中。
背景技术
绝热电路技术(Adiabatic Circuit Technique)也叫电荷恢复技术,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低功耗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设计出的电路的功耗能显著降低(理论上说可以降为零),现在已成为低功耗研究的一个热点,是低功耗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传统的锁存器由CMOS电路组成,我们知道CMOS电路的动态功耗是电路整体功耗的重要成分,它有时会占整体功耗的绝大部分。而在动态功耗中,电路翻转引起的功耗是最主要的。这种功耗独立于电路结构,只要锁存器中的某个节点电位每翻转一次,在该节点上就会损失一定的能量。图1给出了一个传统的D型锁存器,取其中的一个反相器为例(图2),其输入每翻转一次,在输出节点OUT消耗的能量为:
Es=C·V2    (1-1)
整个CMOS反相器的动态功耗:
P=∑Ci·Vi 2·fi    (1-2)
传统D型锁存器由多个基本电路结构构成,其消耗的动态功耗将大大超过一个CMOS反相器。
绝热电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它是一种电路级的降低电路功耗的技术;它采用功率时钟为电路供电,而传统CMOS电路采用的是直流电压源供电,由于采用的是脉冲电压源供电,它可以将电源向电路充放电时消耗在负载电阻上的功耗显著降低,其功耗计算公式为:
E diss = C · V 2 ( R · C T ) - - - ( 1 - 3 )
当T>>RC时,则Ediss几乎降为零;此外,它还可以将电路用过的电荷回放给电源存储起来(理论上说可以全部回放给电源),即非绝热功耗为零。而传统CMOS电路则是直接将这部分电荷泄放到地,这不仅引起电路功耗而且产生大量的热量。
绝热电路技术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分为全绝热电路(Full-adiabatic circuit)和半绝热电路(Semi-adiabatic circuit)两类。前者从理论上说可以达到零功耗,但电路中必需利用可逆逻辑来完成电路的功能,这种电路结构复杂而且要用大量的脉冲电源,实现的难度十分的大;而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其电路的结构较为简单,没有可逆逻辑的限制,电路用到的脉冲电源相对较少,应用起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这种电路的电荷恢复效率有一理论极限,电路完成逻辑功能时必需消耗一定比例的能量,至少为Es=(1/2)·Cg·Vth 2,这部分功耗是非绝热功耗。
由于半绝热电路这种潜在的巨大实用价值,近年来国际上对半绝热电路的研究十分活跃,不仅有不少新型的绝热电路结构涌现,但这些锁存器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缺点:对输出信号不存在置位/复位的控制,即这些绝热锁存器不具有置位/复位的功能。因此极大地限制了绝热电路在时序逻辑电路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锁存器电路,使该锁存器不仅具有极低的功耗,同时又具有置位和复位的功能,因此,能够广泛地应用于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本发明提出的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包括:
一个由两组串联的PMOS管、NMOS管:MP1、MN1和MP2、MN2组成的传输门结构,该结构可以由置位/复位信号S、R来控制功率时钟(PC信号)通/断,PMOS管MP1、MP2的栅极分别接置位/复位信号S、R,MP1的源极与功率时钟(PC信号)相连,MP1的漏极与MP2的源极相连,MP2的漏极接C节点;NMOS管MN1、MN2的栅极分别接置位/复位的互补信号Sb、Rb,MN1的漏极与功率时钟(PC信号)相连,MN1的源极与MN2的漏极相连,MN2的源极接C节点;
一对由触发器输入信号及其互补信号D、Db控制预充电支路的PMOS管MP3、MP4,其栅极分别接锁存器差分互补的输入端D、Db,其漏极分别接单向导通器件D1、D2的正极,其源极都接C节点;
一对由复位/置位的互补信号Rb、Sb控制预充电支路的PMOS管MP5、MP6,其栅极分别接置位/复位的互补信号Sb、Rb,其漏极分别接单向导通器件D1、D2的正极,其源极接功率时钟(PC信号);
一对单向导通器件D1、D2,其正极分别接PMOS管MP3、MP4和MP5、MP6的漏极,负极分别接两个差分输出端Qb、Q;
一对进行逻辑运算的NMOS管(MN3、MN4),其栅极分别接差分互补的输入端D、Db,漏极接C节点,源极分别接A、B节点;
一对进行置位/复位操作的NMOS管MN5、MN6,其栅极分别接置位信号S和复位信号R,漏极接功率时钟(PC信号),源极分别接A、B节点;
一对交叉耦合输出的MOS管NMN7、MN8,其漏极分别接A、B节点,源极分别接两个输出端Qb、Q,栅极交叉耦合接两个输出端Q、Qb;
以上所述的所有的NMOS管的衬底均接地,所有的PMOS管的衬底均与该管的源极相连。
其中所述的单向导通器件可以是二极管,也可以是具有二极管特性的NMOS管的单向导通的等效连接形式(其漏极与栅极相连作为正极,其源极作为负极)或PMOS管的单向导通的等效连接形式(其源极作为正极,其漏极与栅极相连作为负极)。
其中所述的两组串联的传输门MP1、MN1和MP2、MN2组成的结构,其功能可以只用其中的NMOS管MN1、MN2或PMOS管MP1、MP2来实现传输门的功能。
其中所述的逻辑运算的NMOS管和由触发器输入信号及其互补信号D、Db控制预充电支路的PMOS管可以用互补的逻辑运算单元和互补的逻辑运算单元反取代,它们可以是任何复杂门,如:多输入的与非门、或门、同或门或者异或门等。
上述锁存器可以在两相不交叠功率时钟(周期性变化的电源)的控制下以极低的功耗实现时序逻辑控制。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结构以及所能达成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传统的D型触发器电路结构。
图2是传统的CMOS反相器电路结构。
图3是已知的2n-2n2p2d交叉耦合结构的反相器电路结构。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结构。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D型能量恢复锁存器结构。
图6是基于本发明的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D型能量恢复触发器结构。
图7是本发明提出的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D型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工作的逻辑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个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5所示,是一种基于2n-2n2p2d互补式交叉耦合能量恢复电路结构的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锁存器电路结构,其中包括:
两组串联的由置位/复位信号来控制功率时钟(PC信号)通/断的传输门结构(MP1和MN1、MP2和MN2);PMOS管的栅极分别接在置位/复位信号S、R,MP1的源极与功率时钟(PC信号)相连,MP1的漏极与MP2的源极相连,MP2的漏极接C节点;NMOS管的栅极分别接置位/复位的互补信号Sb、Rb,MN1的漏极与功率时钟(PC信号)相连,MN1的源极与MN2的漏极相连,MN2的源极接C节点;
一对由触发器输入信号D、Db控制二极管预充电的PMOS管MP3、MP4,其栅极分别接D型锁存器差分互补的输入端D、Db,其漏极分别接在二极管D1、D2的正极,其源极接C节点;
一对由复位/置位的互补信号Rb、Sb控制二极管预充电的PMOS管MP5、MP6,其栅极分别接置位/复位的互补信号Sb、Rb,其漏极分别接二极管D1、D2的正极,其源极接功率时钟(PC信号);
一对二极管D1、D2,其正极分别接两组PMOS管MP1、MP2和MP5、MP6的漏极,二极管D1、D2的负极分别接两个差分输出端Q、Qb;
一对进行逻辑运算的NMOS管MN3、MN4,其栅极分别接在差分互补的输入端Qb、Q,漏极接在C节点,源极分别接在A、B节点上;
一对进行置位/复位操作的NMOS管MN5、MN6,其栅极分别接在置位信号S和复位信号R上,漏极接功率时钟(PC信号),源极分别接A、B节点;
一对交叉耦合输出的NMOS管MN7、MN8,其漏极分别接A、B节点,源极分别接两个输出端Qb、Q,栅极交叉耦合接两个输出端Q、Qb;
以上所述的所有的NMOS管的衬底均接地,所有的PMOS管的衬底均与该管的源极相连;
将交叉耦合反相器/锁存器和该D型锁存器级联,可构成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D型能量恢复触发器,如图6所示。
具体工作方式如下:D型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锁存器为双端逻辑电路,MP3、MP5、D1,MP4、MP6、D2构成两组并联的预充电回路,由MN3、MN5、MN7,MN4、MN6、MN8构成两组并联的放电回路。D、Db为D型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锁存器的互补输入,Q、Qb为锁存器的互补输出;PC节点接功率时钟。
设图6中的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D型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由功率时钟(PC信号)驱动,S、Sb、R、Rb分别是其置位/复位信号及其相应的差分互补信号,D、Db是其输入信号,Q、Qb是其输出信号。
锁存器的输入信号锁存功能的实现——当置位和复位信号都无效,即S为低电平,Sb为高电平,R为低电平,Rb为高电平时:D型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的输出Q和Qb由它的输入信号D和Db控制。T1时间段为电路的预充时段,在这一时间段中,PC由低电平向高电平变化,电路的输入保持不变。设D端输入为高电平,Db端为低电平,在PC由低电平逐渐升高的过程中,MP3截止,MP4导通,随着PC的电势的上升,当D2两端的电压大于其二极管的导通电压Vth时,PC通过MP4和D2对输出端节点Q进行充电,输出端点电势随PC的上升而上升。T2时段为电路的求值时段,在这一时间段中,PC由高电平向低电平变化,假设本级电路的上一周期的输出与当前周期的输入相同,则电路工作状态保持不变;反之,若本级电路的上一周期的输出与当前周期的输入相反(即Q端为低电平,Qb端为高电平),则在本时段内,MN3、MN7导通,MN4、MN8截止,原来Qb端的电势随PC下降而下降,该节点的电荷被回收,从而实现能量的回收。T3时段为电路的保持时段,在这一时间端PC恒为低电平,电路的输出保持不变。
锁存器的置位功能的实现——当置位信号有效,即S为高电平,Sb为低电平,R为低电平,Rb为高电平时:若此时Q为高电平,Qb为低电平,由于二极管D2的单向导通作用,Q到PC的放电回路断开,Q的高电位保持不变;而由于二极管D1的正极与PC隔离,Qb到PC的充电回路断开,Qb的低电位也保持不变。反之,若Q为低电平,Qb为高电平,由于MP1、MN1组成的传输门截止,从而将脉冲时钟PC与C节点隔开,锁存器的输入D和Db对它的输出Q和Qb无效。由于Sb=0,MP6导通,PC上升时通过二极管D2对Q充电,使得Q从0上升到1,由于R=0,MN6截止,则无论是D2还是MN8、MN6回路,Q都无法通过其随着PC下降而放电,因此Q电平保持为高;另一方面,由于Rb=1,MP5截止,加上传输门截止,则PC无法通过二极管D1对Qb充电,同时,由于S=1,MN5导通;Q上升到1,MN7导通,Qb的高电平将随着PC下降而下降为低电平,从而实现能量的回收。
锁存器的复位功能的实现——当复位信号有效,即S为低电平,Sb为高电平,R为高电平,Rb为低电平时:若此时Q为低电平,Qb为高电平,由于二极管D1的单向导通作用,Qb到PC的放电回路断开,Qb的电位不变,保持高电平;而由于二极管D2的正极与PC隔离,Q到PC的充电回路断开,Q的电位也不变,保持低电平。反之,若Q为高电平,Qb为低电平,由于MP2、MN2组成的传输门截止,从而将脉冲时钟PC与C点隔开,锁存器的输入D和Db对它的输出Q和Qb无效。由于Rb=0,MP5导通,PC上升时通过二极管D1对Qb充电,使得Qb从0上升到1,由于S=0,MN5截止,则无论是D1还是MN5、MN7回路,Qb都无法通过其随PC下降而放电,因此Qb保持为高;另一方面,由于Sb=1,MP6截止,加上传输门截止,则PC无法通过二极管D2对Q充电,同时,由于R=1,MN6导通;Qb上升到1,MN8导通,Q的高电平将随着PC下降而下降为低电平,从而实现能量的回收。
通过该例分析可得,具有置位/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结构,是在互补式交叉耦合能量恢复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完成置位/复位功能的。该电路同时还具有准静态逻辑运算的特性,消除了因冗余充电导致的非绝热能耗和因冗余放电导致的绝热能耗。

Claims (3)

1、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由串联的第一PMOS管(MP1)和第一NMOS管(MN1),以及第二PMOS管(MP2)和第二NMOS管(MN2)组成的传输门结构,该结构由置位/复位信号(S、R)来控制功率时钟通/断,第一和第二PMOS管(MP1、MP2)的栅极分别接置位/复位信号(S、R),第一PMOS管(MP1)的源极与功率时钟相连,第一PMOS管(MP1)的漏极与第二PMOS管(MP2)的源极相连,第二PMOS管(MP2)的漏极接C节点;第一和第二NMOS管(MN1、MN2)的栅极分别接置位/复位的互补信号(Sb、Rb),第一NMOS管(MN1)的漏极与功率时钟相连,第一NMOS管(MN1)的源极与第二NMOS管(MN2)的漏极相连,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接C节点;
一对由触发器输入信号及其互补信号(D、Db)控制预充电支路的第三和第四PMOS管(MP3、MP4),其栅极分别接锁存器差分互补的输入端(D、Db),其漏极分别接一对单向导通器件(D1、D2)的正极,其源极都接C节点;
一对由复位/置位的互补信号(Rb、Sb)控制预充电支路的第五和第六PMOS管(MP5、MP6),其栅极分别接置位/复位的互补信号(Sb、Rb),其漏极分别接一对单向导通器件(D1、D2)的正极,其源极接功率时钟;
一对单向导通器件(D1、D2),其正极分别接第三和第四PMOS管(MP3、MP4)和第五和第六PMOS管(MP5、MP6)的漏极,负极分别接差分输出端(Qb、Q);
一对进行逻辑运算的第三和第四NMOS管(MN3、MN4),其栅极分别接差分互补的输入端(D、Db),漏极接C节点,源极分别接A、B节点;
一对进行置位/复位操作的第五和第六NMOS管(MN5、MN6),其栅极分别接置位信号(S)和复位信号(R),漏极接功率时钟,源极分别接A、B节点;
一对交叉耦合输出的第七和第八NMOS管(MN7、MN8),其漏极分别接A、B节点,源极分别接两个输出端(Qb、Q),栅极交叉耦合接两个输出端(Q、Qb);
其中,A节点是第三NMOS管(MN3)的源极、第五NMOS管(MN5)的源极和第七NMOS管(MN7)漏极的交汇连接点;B节点是第四NMOS管(MN4)的源极、第六NMOS管(MN6)的源极和第八NMOS管(MN8)的漏极的交汇连接点;C节点为第二PMOS管(MP2)漏极与第二NMOS管(MN2)的源极的交汇连接点;
以上所述的所有的NMOS管的衬底均接地,所有的PMOS管的衬底均与该管的源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单向导通器件(D1、D2)是二极管,或者是具有二极管特性的NMOS管的单向导通的等效连接形式或PMOS管的单向导通的等效连接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运算的NMOS管和由触发器输入信号及其互补信号(D、Db)控制预充电支路的PMOS管用互补的逻辑运算单元和互补的逻辑运算单元反取代,它们是下述复杂门之一种:多输入的与非门、或门、同或门或者异或门。
CNB2006100264607A 2006-05-11 2006-05-11 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064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64607A CN100550640C (zh) 2006-05-11 2006-05-11 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264607A CN100550640C (zh) 2006-05-11 2006-05-11 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5460A CN1845460A (zh) 2006-10-11
CN100550640C true CN100550640C (zh) 2009-10-14

Family

ID=3706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2646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0640C (zh) 2006-05-11 2006-05-11 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064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596B (zh) * 2011-10-21 2013-12-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抗单粒子翻转的可置位d触发器
CN102361442B (zh) * 2011-10-21 2012-12-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抗单粒子翻转的可复位d触发器
US8841953B2 (en) * 2013-02-22 2014-09-23 Nvidia Corporation Low clock energy double-edge-triggered flip-flop circuit
US9438211B1 (en) 2015-07-16 2016-09-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igh speed latch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5460A (zh) 2006-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2207B (zh) 一种防反接防倒灌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CN102882497B (zh) 一种低功耗高可靠性上电复位电路
CN100550640C (zh) 一种具有置位和复位功能的能量恢复锁存器电路
CN105162438B (zh) 一种降低毛刺的tspc型d触发器
CN106301072A (zh) 一种压电能量收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810248U (zh) 一种电源延时开关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终端
CN106230416A (zh) 一种带有源钳位的无自举栅极驱动电路
CN102566640A (zh) 带打嗝模式过流保护功能的稳压电路
CN104050305B (zh) 一种tc‑bc转换的电路单元
CN101621295B (zh) 一种双功率时钟三值钟控绝热逻辑电路
CN105226919A (zh) 一种功率mosfet的软驱动方法及电路
CN202750055U (zh) 一种片内rc 振荡器
CN100471062C (zh) 具有自修正功能的cmos对称输出sr锁存器
Sharma et al. Low power TG full adder design using CMOS nano technology
Umira et al. A novel comparator-a cryptographic design in quantum dot cellular automata
CN101471642A (zh) 一种基于电荷恢复的单相功率时钟触发器
CN102723930B (zh) 一种双边沿d触发器
CN102394635A (zh) 冗余soi电路单元
CN103346780A (zh) Mos管与单电子晶体管混合结构的可复用逻辑门
CN100550643C (zh) 一种互补式交叉耦合能量恢复电路结构
Bommi et al. A survey on adiabatic logic families for implementing reversible logic circuits
CN106330169B (zh) 一种适用于异步sar adc的时序转换及数据锁存电路
CN100495915C (zh) 一种cmos单稳态电路
CN102970005A (zh) 电源恢复电压探测器
CN1144281C (zh) 双摆幅式电荷恢复低功耗电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