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4118C - 小间距免浸锡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小间距免浸锡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44118C
CN100544118C CNB2006800142129A CN200680014212A CN100544118C CN 100544118 C CN100544118 C CN 100544118C CN B2006800142129 A CNB2006800142129 A CN B2006800142129A CN 200680014212 A CN200680014212 A CN 200680014212A CN 100544118 C CN100544118 C CN 1005441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colder
connector
depression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800142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7217A (zh
Inventor
宫崎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167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7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41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411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3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 H01R4/024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comprising preapplied sold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小间距端子和连接器,其沿大量端子平行布置的方向减小连接器的尺寸。端子被用于连接器,具有覆盖有绝缘体的导体的电缆连接到该连接器,该端子通过软焊连接到电缆的导体。端子具有软焊区域,该软焊区域设置在端子的一部分中,并且电缆的导体软焊至该软焊区域,且所述软焊区域具有用于容纳焊缝的凹陷。

Description

小间距免浸锡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该端子用于小间距应用,并且具有免浸锡特征以控制装配期间的熔融焊料的流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已知作为在便携电话、个人计算机等等中用来传输高频信号以便传输大量信息的电缆。如图37和38所示,典型的同轴电缆300由信号线306、外导体308和外绝缘体310组成,信号线306具有覆盖有内绝缘体304的居中地定位的内导体302,外导体308由大量螺旋缠绕或编织的电线构成并覆盖信号线306,外绝缘体310覆盖外导体308。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将该同轴电缆300连接到连接器上,使用了软焊方法、压焊方法以及其它连接方式。如图39所示,根据现有技术,当利用软焊方法来实现该连接时,需要剥去外绝缘体310和内绝缘体304以露出外导体308和内导体302,将外导体308拧成一股,然后将内导体302和外导体308软焊在该连接器的与其相关联的端子312上。需要注意的是,熔化的焊料H(熔融的焊料)固化所形成的部分在现有技术中及此处被称为焊缝Fh。
由于近年来连接器类型的多样化,具有大量端子的连接器也已出现。这些包括大量端子平行设置且具有由连接到这些端子的大量同轴电缆组成的扁平电缆的连接器。
当软焊大量同轴电缆到端子上时,会遭遇空间限制。另外,焊缝必须具有一定尺寸以保证电缆具有所需的软焊强度。如上所述,焊缝由固化的熔融焊料形成。由此,在软焊时,熔融焊料在某种程度上在端子表面上流动。因此,考虑到熔融焊料在端子表面上的这种流动,端子的典型焊缝形成部分的尺寸被设置成具有一些允许裕量。另外,在典型的组装中,必须确保相邻端子之间具有合适的间隙,以保证即使熔融焊料流向相邻端子,也无法抵达该相邻端子。
然而,即使相邻端子之间保留间隙,当端子自身较小时,端子之间的间隙一定较小。这种情况可被认为是“小间距”或窄间距布置,并且它们增加熔融焊料的流动可抵达相邻端子之间的可能性。另外,当熔融焊料流动以达到与该连接器成对的相关联的匹配连接器的端子接触的端子的即使一部分,由于如此介于两连接器之间的熔融焊料而导致接触电阻增加,并且这可能会成为导致连接器与匹配连接器之间接触可靠性差的因素。
一种用来避免这种问题的可想到的方法是:在连接器的端子上实施软焊的部分与连接两个端子时连接器与其匹配连接器的各个端子的相互连接的部分之间,通过覆盖成型填充所述间隙。然而,使用覆盖成型的这种制造方法在涉及0.3mm及更小的窄间距的情况下极难实施。同时,这些年来微型化的需求增加了,这意味着连接器的外尺寸不能增加。因此,上述问题只能仅通过连接元件的改进来克服。
在先出版物举例说明了用来实现连接器和同轴电缆或其它电线之间的焊料连接的技术。这些出版物包括公开号为JP 11-260439A、JP2002-324592A和JP 06-45035A的日本专利。而且,在号码为5,934,951的美国专利中,涉及用于电连接器的免浸锡传导性对照物。这示出了在波动焊接中用来携带焊料的有角度的槽。
发明内容
通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解决了这些问题。在这方面,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通过该技术,将具有同轴电缆和大量小间距布置的端子的连接器焊料连接在一起。通过这种技术,能够保证在端子和同轴电缆之间的软焊连接期间形成的焊缝的强度,同时防止熔融焊料从在端子上进行软焊的软焊区域流出,由此,在小间距连接器中,在端子和电缆之间实现了合适的软焊,另外,即使熔融焊料的量多到以致熔融焊料流至端子的与其匹配端子相接触的部分,也可有效抑制熔融焊料的这种流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器的端子,具有覆盖有绝缘体的导体的电缆连接至该端子,该端子通过软焊的方式连接到电缆的导体,特征在于,端子具有软焊区域,该软焊区域设置在端子的一部分中,并且电缆的连接器被软焊到该软焊区域,软焊区域具有用来容纳焊缝的凹陷。
本发明的端子设置有这种凹陷,由此熔融焊料被容纳在此凹陷中而不扩散,形成焊缝。因此,相比于在软焊区域中不具备该凹陷的传统的端子,在该端子表面上具有相对较小的焊缝扩散。由于在凹陷中形成焊缝,在端子和电缆之间形成的焊缝的体积增加。另外,当端子的软焊区域形成为在其宽度方向上大于端子的其他区域,藉此限定在台阶部分和其他区域之间的分界部分形成有台阶的台阶部分时,熔融焊料向着且围绕台阶部分的周围扩散,由此相比于没有形成这种台阶部分的情况,能够防止熔融焊料不必要地扩散至其他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焊缝在宽度尺寸上减少,导体通过焊缝连接至端子的连接力的强度仍能能够维持。因此,在维持端子和电缆之间的连接力不变的同时,可以减小端子之间的间隔。由此,在具有大量平行布置的端子的小间距连接器中,在端子平行布置的方向上可减小连接器的尺寸。另外,即使焊料量较多,也可有效抑制熔融焊料流至端子的与匹配端子相接触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具有终止表面的主体部分;至少一个接触部分,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并且凸出离开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终止表面;位于所述端子中的凹陷,所述凹陷相对于所述终止表面定位,用于容纳熔融的焊料以形成焊缝,从而将导体固定到所述终止表面;以及端子主体部分的焊料引导通路,所述焊料引导通路相对于所述凹陷定位,以在所述焊缝形成期间从所述凹陷接收熔融的焊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电线连接至电路板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具有主体部分的绝缘壳体,所述主体部分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从壳体主体部分延伸的插头部分;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相对的端部之间以间隔开的顺序布置;所述端子各包括沿所述壳体主体部分被支撑的主体部分,端子主体部分具有终止表面;所述端子各包括从所述端子主体部分延伸并设置在所述壳体插头部分上的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端子接触部分具有在所述壳体插头部分上暴露的接触表面;位于所述端子中的凹陷,所述凹陷相对于所述终止表面定位,用于容纳熔融的焊料以形成焊缝,从而将电线固定到所述终止表面;以及所述端子主体部分的焊料引导通路,所述焊料引导通路相对于所述凹陷定位,以在所述焊缝形成期间从所述凹陷接收熔融的焊料。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目的和优点将从下面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得知,具体地包含在此描述的各种特征的已阐明和未阐明的组合,这些的相关信息显示在附图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与匹配连接器一起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该连接器处于其安装到匹配连接器之前的状态下。
图2是示出当安装到匹配连接器时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及其选定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在应用到可折叠移动电话上时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1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2的横截面图。
图7是共同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和局部剖视平面图,其中部分(a)是局部剖视平面图,且部分(b)是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8是图7沿A-A线剖开后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图7沿B-B线剖开后的放大剖面图。
图10是图7沿C-C线剖开后的放大剖面图。
图11是电缆保持件的透视图。
图12是共同示出的电缆保持件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部分(a)是正视图,且部分(b)是侧视图。
图13为从一个方向上看的端子的透视图。
图14为与图13所不同的另一个方向上看的端子的透视图。
图15为包括端子的壳体的一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16为图15的选定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17为选定部分的放大平面图,该选定部分示出同轴电缆的内导体置于图14的端子中的情况。
图18为示出说明用来将端子和同轴电缆软焊在一起的软焊工序的第一步骤的透视图。
图19为示出说明用来将端子和同轴电缆软焊在一起的软焊工序的第二步骤的透视图。
图20为示出说明用来将端子和同轴电缆软焊在一起的软焊工序的第三步骤的透视图。
图21是一起示出的图18的选定部分的横截面图和一个选定部分的纵截面图,其中部分(a)为纵截面图,部分(b)为横截面图。
图22是一起示出的图19的选定部分的横截面图和一个选定部分的纵截面图,其中部分(a)为纵截面图,部分(b)为横截面图。
图23是一起示出的图20的选定部分的横截面图和一个选定部分的纵截面图,其中部分(a)为纵截面图,部分(b)为横截面图。
图24是壳体的透视图,及其必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5是示出端子连接到图24的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及其必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6是示出接地条连接到图24的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及其必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7是示出同轴电缆连接到图26的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及其必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8是示出外壳连接到图27的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及其必要部分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的视图。
图29是示出在即将安装到图28的壳体的状态下的用来保持从图的左侧计数的奇数根的同轴电缆的电缆保持件的透视图,及其选定部分放大图。
图30是示出恰好将图29的电缆保持件安装到壳体之后的状态的透视图,及其选定部分的放大图。
图31是示出在即将安装到图30的壳体的状态下的用来保持从图的左侧计数的偶数根的同轴电缆的电缆保持件的透视图,及其选定部分放大图。
图32是示出恰好将图31的电缆保持件安装到壳体之后的状态的透视图,及其选定部分的放大图。
图33是示出即将安装到电缆保持件的壳体的状态的放大垂直剖视图,该电缆保持件用来保持从图的左侧计数的偶数根的同轴电缆。
图34是从图33连续的图,示出紧接着将电缆保持件安装到壳体之后的状态。
图35为显示与没有凹陷部分和台阶部分的现有端子相比的根据本发明的端子的图,其中部分(a)显示本发明的端子,部分(b)显示传统端子。
图36为用来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外壳上形成通孔与没有提供这种通孔的情况相比的效果的示意图,其中部分(a)显示本发明的外壳,部分(b)显示没有通孔的外壳。
图37为同轴电缆的透视图。
图38为图37所示的同轴电缆的放大横截剖视图。
图39为示出图37的同轴电缆软焊到端子上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需要的,在此披露了本发明的详细实施例,然而,需要知道的是,披露的详细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这些示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因此,此处披露的特定细节不能被解释为限定,而仅仅是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作为指导本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以几乎任一合适的方式多样地实施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
图1为透视图,显示与匹配连接器2一起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连接器1处于安装在匹配连接器2上之前的状态。另外,图2是显示连接器1与匹配连接器2配合时的透视图。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图2中没有显示出,为了安装至匹配连接器2,连接器1也连接至同轴电缆300的另一端,图3显示连接器1,2用于虚线所示可折叠移动电话3的例子。
设置于同轴电缆300一端的连接器1连接至匹配连接器2,匹配连接器2设置于移动电话3的液晶屏一侧3a上的基片(未图示),并且另一个连接器1(未图示)设置于同轴电缆300的另一端并连接至另一个匹配连接器2,所述另一个匹配连接器2设置于移动电话3的操作按键一侧3b的基片。由此,信号在移动电话3的液晶屏侧3a和操作按键侧3b之间传输,通过在其相对端上设置有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的同轴电缆300,从操作按钮侧3b传向液晶屏侧3a。
如图1、图4至图7所示,连接器1具有作为连接器1的基座的壳体7,和装配在壳体7上用以覆盖端子和壳体7所包含的其他部件的外壳9。
另外,大量上述同轴电缆300连接在外壳9和壳体7之间,同时平行地布置成扁平结构,它们各自的远端部分300a(见图5,6)夹在外壳9和壳体7之间(见图4至6)。
壳体7由合成树脂或其他绝缘树脂制成。例如图4所示,壳体7在平面图中呈细长四边形,并沿着与同轴电缆300的延伸方向相正交的方向设置。另外,壳体7还具有用于保持同轴电缆300的远端部分300a(此后称为“电缆远端部分300a”)的电缆保持部分11,插头部分或端子插入部分13,和中间部分15,插头部分或端子插入部分13构成与匹配连接器2的连接部分,并且与同轴电缆300数目相同的端子17插入其中,中间部分15位于电缆保持部分11和端子插入或插头部分13的中间(见图4至6)。
由于上述三个部分,在连接器1连接至匹配连接器2的情况下,从截面上看,壳体7具有大体矩形的形状,在该矩形的中部具有向下敞开的凹陷(见图5)。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使用的“上(顶)”和“下(底)”指的是面向图观察的上(顶)侧和下(底)侧,并且“前”和“后”分别指的是沿着连接到连接器1的同轴电缆300的延伸方向,设置端子插入部分13的一侧作为前部,并且设置电缆保持部分11的一侧作为后部。另外,此处用词“左”和“右”分别指的是面向同轴电缆延伸方向所观察的左侧和右侧。注意此处左右方向指的是宽度方向。
电缆保持部分11具有:多对电缆保持件16A,16B,所述多对电缆保持件16A,16B各由导电金属制成,并保持多根同轴电缆300中每一根的外导体308,同时横贯它们(见图4至10);和一个接地条19,所述接地条19像电缆保持件16A,16B一样由导电金属制成,并使接地条19形成与多对电缆保持件16A,16B电连接。
电缆保持件16A,16B构造相同,区别仅在于它们在电缆保持部分11中的安装位置。由此,下文中仅仅描述一个电缆保持件,也就是电缆保持件16A。如图11和12所示,电缆保持件16A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基片部分16a,和大量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且从基片部分16a朝下平行延伸的悬臂状腿16b。每一对腿包括两个腿,形成向下敞开的倒U形的多个沟槽16c,沟槽16c的数目与同轴电缆数相同。形成每个沟槽16c的相邻腿16b之间的宽度W1(见图12和33)设置为与每个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的宽度W2(见图33)近似相等,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设置在壳体7内并且在其内装配电缆保持件16A,16B。
成对的电缆保持件16A和16B之间的区别在于,当从同轴电缆300(见图4和图8至10)的一端(即图4中的左侧)根据平行布置的多根同轴电缆300计数时,电缆保持件16A用于保持奇数根同轴电缆300A,而电缆保持件16B用以保持偶数根同轴电缆300B。
另外,电缆保持件16A和16B分别与设置在电缆保持部分11(见图4,图8和图9)中的大量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关联。对于电缆保持件16A和16B,一对相邻腿16b,16b的各自的组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中。
成对的腿16b,16b的这些组同时插入多个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中。注意,每一组成对的腿16b,16b称为双腿部分。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的每一种的总数目等于同轴电缆300的数目。如在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垂直截面中看到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各成形为类似于倒置的截头等腰三角形,并且成锥形使得其开口在顶部大在底部小(见图8,9,33,34)。在相邻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之间和在相邻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B之间设置分隔壁113(见图4)。
电缆保持件16A和16B分别与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接合,以便通过双腿部分和基片部分16a以跨骑和夹住同轴电缆300的形式(见图5和图6)将同轴电缆300保持在与每根同轴电缆300的外导体308相接触的状态。
电缆保持件16A和16B布置成使得它们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平行,但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见图4,8和9)。为了实现这种布置,其中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16A和16B的大量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线性地形成并且沿着壳体7的后边缘彼此间隔相等的距离,使得它们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平行,但是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偏移(见图4,8,9,24和25)。
通过将电缆保持件16A,16B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中,每根同轴电缆300的外导体308从上方和下方由接地条19和电缆保持件16A,16B夹住并与接地条19和电缆保持件16A,16B电连接(见图5,6,8,10,33和34)。
安装接地条19以便从电缆保持部分11的后侧从三个方向保持电缆保持部分11,即从上方、下方和后方(见图4)。因此,接地条19具有在前侧和在左侧、右侧敞开的中空方柱状构造,使得它从横截面上看时具有水平放置的槽钢的形状。另外,分别与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相对的通孔191A和191B形成在接地条19的上表面,其数目和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111B的数目相等(见图4,6,26等)。
应当理解,大量通孔191A和191B线性地形成并且彼此之间等间距排列,使得它们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平行,但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偏移。
由此,在从电缆保持部分11的后部安装接地条19时,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和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B分别相对于通孔191A和通孔191B沿着顶部到底部的方向同轴地定位(见图8和9)。
壳体7的端子插入部分13设置有插入孔131,从上方将端子17按压配合到插入孔131中(见图4至6)。每个插入孔131都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孔。在插入孔131(见图5,6)中设置有端子保持部分133,用以保持装配在其上的端子17。
通过软焊连接到同轴电缆300的内导体302的端子通过机械加工薄金属板形成。另外,如图4,5,6,13,14,18,19,20和35所示,端子17形成适当的尺寸和形状以插入端子插入部分13中。端子具有本体部分,该本体部分具有终止表面和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示出的端子17具有多个接触部分,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间隔的前竖立腿171f和后竖立腿171r。在这个示出的实施例中,本体或连接部分172设置在这些腿的顶部上并且在它们的一端连接两腿171f和171r,因此限定大体上门状的双腿构造。
在后竖立腿171r的内侧形成锁定件173,用以防止插入插入孔131中的端子17移位(见图13,14)。端子17从其远端容纳到端子插入部分13的插入孔131中,所述远端为竖立腿171f和171r的自由端侧。当端子17插入插入孔131时,锁定件173嵌入端子保持部分133(见图5,6),由此防止端子17的移位。
如图13至23所示,连接部分172包括软焊区域174,软焊区域174是要软焊到同轴电缆300的内导体302上的区域。在软焊区域174中形成凹部或狭长凹陷174a,该凹部或狭长凹陷呈凹穴形式或沿连接部分172的纵向适当地延伸并适于容纳焊缝。如在横截面中看到的,凹陷174a具有弓形底面(见图13和21)。凹陷174通过冲压形成。
在连接部分172的与端子17的插入方向相反的那侧上的一个表面(图13中的上表面)中形成软焊区域174。另外,相比端子17的连接部分172的其他区域,即不形成软焊区域174的终止表面或平坦表面区域176(见图13至18),软焊区域174具有宽的横向宽度。通过如此形成横向较宽的软焊区域174,在与另一终止表面或平坦表面区域176的边界部分处形成路径、轨道或台阶178(见图13至19)。
由于台阶178,在连接部分172的两个侧表面的任一个上形成侧壁或台阶部分179,侧壁或台阶部分179为一岛状区域,其连续地延伸至软焊区域174,并相对于侧表面区域175凸出(见图13至20),侧表面区域175是任一个侧表面的另一侧表面区域。台阶部分179通过冲压非台阶部分而成。
如图4至6所示,壳体7的中间部分15具有安装同轴电缆300的内绝缘体304的内绝缘体安装部分151。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形成和同轴电缆300的数目相同的数目的内绝缘体安装部分151。另外,内绝缘体安装部分151具有大体上水平的S状的截面构造,以便当内绝缘体304安装在内绝缘体安装部分151中时,为内绝缘体304提供良好的安装座。至于截面构造,安装内绝缘体304的那部分的曲率设置为等于内绝缘体304的曲率(见图4,24至27)。
连接器1的外壳9由导电金属制成。另外,由于外壳9用于覆盖壳体7,和壳体7一样,外壳9在平面图中呈狭长四边形(见图4)。另外,外壳9的前边缘形成为折弯部分91,其向后侧弯曲成折边(见图5)。外壳9的相对的侧边缘的后部向下延伸,形成侧臂93f,93r,侧臂93f,93r各自的远端向内弯折,用以从两侧围住壳体7的电缆保持部分11(见图1,4)。此时,侧臂93f和93r都紧靠接地条19的底部,以便与接地条电连接(见图5,8,9和10)。另外,在相对的侧边缘在较接近前边缘的位置处形成锁定件95f,95r,用于将连接器1安装至匹配连接器2(见图1和2)。
锁定件95f,95r均具有近似U形的垂直部分,该U形垂直部分的向下延伸的舌状元件在其中部向上折回。当施加外力作用以关闭U形的开口时,锁定件95f,95r展示出弹力。另外,锁定件95f,95r的远端稍微向旁边弯曲。
大致在外壳9的顶板表面的后半部分的上方形成沿顶板表面的后边缘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浅的扁平凹部97。如图4所示,其内部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16A,16B的通孔97A,97B形成在扁平凹部97中,其数目和电缆保持件16A,16B的数量(在图中为10个)相等。虽然,和通孔191A,191B和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一样,通孔97A,97B也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平行,但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偏移(见图4,8和9),但是,通孔97A,97B大于那些孔。当将外壳9装配在壳体7上时,壳体9的通孔97A,97B分别与接地条19的通孔191A,191B和壳体7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相对(见图5和图6)。
选择电缆保持件16A和16B的各个腿16b的长度,壳体7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的深度尺寸和其他各种尺寸,使得当如上所述电缆保持件16A和16B配合接合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时(见图5和6),电缆保持件16A和16B的基片部分16a暴露出并且位于通孔97A/97B中(见图5,6,8和9)。另外,相对于宽度方向,基片部分16a形成为稍大于通孔97A,97B。由此,当电缆保持件16A和16B与壳体7完全配合接合时,基片部分16a与通孔97A/97B形成过盈配合,由此防止移位并提供外壳9和电缆保持件16A,16B之间的可靠的电连接。
现在参照图24至32和与其相关联的图概述上述连接件1的典型安装步骤(1)至(6)。需要从图5中指出的是,示出的同轴电缆300具有远端部分300a,该远端部分300a包括位于电缆内的内部位置的具有导体302的信号线306。这个内导体暴露出来并且没有被内绝缘体304或另一内部护套覆盖,所述内部护套是中间护套或护套余留部分310’。外部屏蔽层或外部导体308和外绝缘体310也没有覆盖这些部件。在示出的布置中,护套310’的远边缘定位成紧靠信号线306的右边或后部,外导体308的远边缘定位成接近护套310’的右边或后部,且外绝缘体310的远边缘定位成接近外导体308的右边或后部。在这种构造中,外绝缘体310保留在示出的位置,并且外导体308仅在外绝缘体310不存在(例如,已经被剥去)的地方暴露出来(见图5或6)。
在执行步骤(1)中,将端子17插入壳体7的插入孔131,由此将端子17连接到壳体7。这在图24和25中示出。
下一个步骤,或步骤(2),将接地条19连接至电缆保持部分11。这在图25和26中示出。通过步骤(3),端子17和同轴电缆300的内导体302被软焊在一起(图18至23,27)。在图18至23中,参考标记H表示焊料(线性焊料)或焊料的块。另外,参考标记Hi表示焊料熔化装置,它可以呈脉冲加热器或烙铁或适合于软焊的其它加热单元的形式。
软焊工序如下。如图18至21所示,焊料H放置于凹陷174a上以与端子17的纵向方向垂直,并且同轴电缆300的内导体302置于焊料H上以与端子17平行。这示出了步骤(1)的软焊工序。
接下来,如图19和22所示,焊料熔化装置Hi置于内导体302上并被加热,由此熔化焊料。这示出了步骤(2)的软焊工序。如图20和23所示,熔融焊料H进入凹陷174a,在凹陷174a处形成焊缝Fh(渐变部分),并且软焊完成。这示出了步骤(3)的软焊工序。
通过另外的工序,即步骤(4),带有被软焊到端子17上的同轴电缆300的壳体7被外壳9覆盖,外壳9通常是金属盖或其它坚固且耐用的盖子。这在图27和28中示出。此后,根据步骤(5),将电缆保持件16A插入通孔97A,通孔191A和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图5,7,8,29,30,33和34示出这一情况。在步骤(6)中,将电缆保持件16B插入通孔97B,通孔191B和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B中。图7,9,31和32显示此工序。
现在参照图1,2,5和6描述匹配连接器2。匹配连接器2具有:合成树脂或其它绝缘树脂制成的匹配壳体21;匹配端子27,它装配在匹配壳体21上,并且在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之间装配接合(见图5)时与连接器1的端子17相接触;以及覆盖匹配壳体21的匹配外壳29。
在平面图中,匹配壳体21的形状呈狭长矩形,也是壳体7的形状。另外,匹配壳体21具有匹配端子插入部分23,匹配端子27插入该匹配端子插入部分23中,并且该匹配端子插入部分23布置成沿纵向(左右方向)彼此平行,其数目和匹配端子27(见图1和图5)的数目相同。另外,如图1中可看出,在匹配壳体21的后边缘部分的任一侧上形成锁定凸起211,用以安装匹配外壳29。
优选地,匹配端子27通过机械加工薄金属板形成。如从图5和6中可见,匹配端子27具有大致水平E形结构的主体主要部分271,和近似水平L形结构的延伸部分273,主体部分271与延伸部分273沿前后方向串联连接。另外,主体部分271设置有压入配合部件271a,使得通过将匹配端子27的主体部分271压入配合到匹配壳体21的匹配端子插入部分23中,匹配端子27被连接至匹配壳体21以便固定。压入配合孔23a设置在匹配端子插入部分23中,与压入配合部件271a相对(图5和6)。
在将连接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在一起时,在延伸部分273中,端子17装配在由延伸部分273所限定的空间S中(见图5和6)。另外,延伸部分273的远端形成为向着端子17一侧弯曲的凸起的远端部分273a。当远端部分273a与连接器1的端子17的后竖立腿171r相接触时,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之间形成电连接。
在匹配外壳29与连接器1的外壳9相联接时,匹配外壳29用以将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相对彼此安装。匹配外壳29覆盖匹配壳体21的前边缘和相对的侧部。调整板291竖立地设置在匹配连接器2的前边缘部分中,当连接器1与匹配连接器2配合接合时,该调整板291用于引导连接器1或防止连接器1的推回。调整板291的相对侧上设置覆盖匹配壳体21的相对侧部的盖子部分293f,293r。
盖子部分293f,293r设置有分别与壳体9的锁定件95f,95r接合的接合孔295f,295r(图1和2)。在当锁定件95f,95r没有被施加外力且因此它们的开口未关闭的状态下,接合孔295f,295r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尺寸比壳体9的锁定件95f,95r的厚度尺寸略大。另外,接合孔295f,295r之间的距离设定为比锁定件95f,95r之间的距离稍短。
另外,在盖子部分293f,293r的每一个的后表面中形成接合孔297,用以接合匹配壳体21的锁定凸起211。为了将如上构造的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相对彼此安装,从匹配连接器2的上方连接连接器1(图1,2,5和6)。
此时,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在它们的取向上对齐,使得连接器1的锁定件95f,95r分别进入匹配连接器2的接合孔295f,295r。由于当没有外力作用在锁定件95f,95r上时接合孔295f,295r在其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大于壳体9的锁定件95f,95r的厚度尺寸,因此锁定件95f,95r分别被轻易地推入接合孔295f,295r。由于接合孔295f,295r之间的距离被设为稍短于锁定件95f,95r之间的距离,在将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相对彼此安装时,连接器1的锁定件95f,95r各受到来自匹配连接器2的用于关闭其开口的外力。结果,在锁定件95f,95r中形成弹力,该弹力用以防止锁定件95f,95r分别从接合孔295f,295r的移位。由此,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通过连接器1和匹配连接器2之间形成的稳固的连接而结合在一起。
现在描述上述构造的连接器的操作和效果。由于在连接器1的端子17中形成凹陷174a,因而熔融的焊料H容纳在凹陷174a内。由此,大部分熔融的焊料H在凹陷174a内形成焊缝Fh,而没有散布至凹陷174a的周围(见图18至23)。因此,相比于没有在软焊区域174中设置这种凹陷174a的传统端子的情况(见图35(b),在端子17的表面上焊料H的散布相对较少或没有(见图35(a))。由于在凹陷174a内形成焊缝Fh,故端子17和焊缝Fh之间的连接变为三维连接,导致连接表面积和/或体积的增大,由此端子17a呈现就像根已经长于导体302和端子17之间一样的构造(见图23)。
另外,如在图23的横截面中看到的,凹陷174a具有弓形底面,由此该底面在大的接触面积上接触熔融的焊料,例如,当与具有矩形底面的凹陷相比,该接触面积较大。这使得在端子17和内导体302之间可实现提高的连接力。
另外,如果提供侧壁台阶部分179的话,侧壁台阶部分179为形成在连接器1中的进一步容纳过剩的焊料的岛状区域,通过这种设置,即使存在稍大量的熔融的焊料H,也能防止不希望的焊料迁移,如图35(a)所示,熔融的焊料H向着或沿台阶部分179的周围扩散,由此,相比于图35(b)所示的没有形成台阶部分179的情况,防止了熔融的焊料H不必要地向其他侧表面区域175扩散。由此,防止焊料流入与匹配端子27的远端部分273a相接触的后竖立腿171r的那部分。
将理解到,焊料Fh为内导体302和同轴电缆300之间的连接提供良好的强度。由于在焊缝形成期间焊缝的受控制的成形,即使焊缝Fh的宽度尺寸减小了,也能保持同轴电缆300的内导体302通过焊缝Fh连接至端子17的力的强度。由此,在维持端子17和内导体302之间的连接力的同时,能够减少端子17的宽度尺寸,而不需要修改导体302。
另外,在连接器1中,电缆保持件16A,16B分别装配到其中的装配孔111A,111B设置在壳体7中,并且分别与装配孔111A,111B相对的通孔97A,97B设置在外壳9中。当电缆保持件16A,16B分别通过通孔97A,97B装配到装配孔111A,111B中时,电缆保持件16A,16B以跨骑且夹住同轴电缆300的状态容纳在壳体7中,由此不需要通过软焊将同轴电缆300保持在壳体7上。
当电缆保持件16A,16B分别通过通孔97A,97B装配到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中时,基片部分16a位于通孔97A,97B内(见图5,6,8和9)。这种结构相比于电缆保持件16A,16B分别装配入壳体7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并随后壳体7由没有通孔97A,97B的外壳覆盖的情况,假设电缆保持件16A,16B的腿16b的长度,以及腿16b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的量在这两种结构之间相同,则连接器1的电缆保持件16A,16B的各个基片部分16a暴露且位于外壳9的通孔97A,97B,由此连接器1的高度尺寸能够相应地减小。
图36示出了实际对比例,其中图36(a)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外壳9,图36(b)显示了连接器1A,无通孔的外壳9A应用于该连接器1A。可以从图中发现,高度尺寸减少了尺寸C,即减少了对应于电缆保持件16A,16B的基片部分16a的量,基片部分16a暴露且位于壳体9的通孔97A,97B中。需要指出的是,在图36(a)和图36(b)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另外,借助连接器1,通过使用电缆保持件16A,16B将同轴电缆300保持在壳体7上,并且不执行软焊以将同轴电缆300保持在壳体7上。这种特征防止了由焊料芯吸导致的电线变硬。
另外,当从平行地布置成扁平结构的大量同轴电缆300的一端(图4中左侧)计数时,奇数同轴电缆300A和偶数同轴电缆300B分别由不同电缆保持件保持,即奇数电缆保持件16A和偶数电缆保持件16B。电缆保持件16A,16B均能在前后方向上平行布置,但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由此奇数电缆保持件16A只可靠地保持奇数同轴电缆300A,偶数电缆保持件16B只可靠地保持偶数同轴电缆300B。由此,就可以保证没有单根同轴电缆300被不充分地保持。
另外,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的宽度W2大体上等于相邻腿16b之间的宽度W1,且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为的多个孔部分,每个孔部分成形为类似于倒置的截头等腰三角形并且成锥形使其宽度在顶部大在底部小。由此当电缆保持件16A,16B的各个腿16b插入壳体7的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时,电缆保持件16A,16B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中越深,电缆保持件16A,16B的各个双腿部分的两腿之间的间隙越窄,导致用来保持同轴电缆300的力的相应增大,该同轴电缆300夹在双腿部分的两腿之间。
由此,提高了同轴电缆300的连接可靠性。因此,仅通过将电缆保持件16A,16B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可以可靠地夹住每根同轴电缆300。另外,在同轴电缆300上实现机械连接,使得每个电缆保持件16A,16B的基片部分16a和接地条19分别从上方和下方夹住每根同轴电缆300,并且使得构成双腿部分的成对的腿16b,16b从左和右侧夹住同轴电缆300。另外,如上所述,在将电缆保持件16A,16B分别插入电缆保持件装配孔111A,111B时,接地条19从下方和上方将同轴电缆300的外导体308夹在中间,接地条19分别通过其侧臂93f,93r和电缆保持件16A,16B与外壳9接触以便电连接(图5,6,8,33,34)。由此,电缆保持件16A,16B能够同时实现同轴电缆300的电和机械连接,由此实现了可操作性的改善。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示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是包括覆盖信号线306的外导体的并且由大量螺旋缠绕或编织的电线组成的同轴电缆(编织同轴电缆),但只要它单独用于软焊端子17,也可以使用外导体由铜管制成的所谓半刚性结构的同轴电缆,或者不同于同轴电缆的所谓的离散电缆。
应当理解,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原理的一些应用的说明。本领域内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改进。此处所描述的各种特征能够以任何组合方式使用,并不限于实现此处指明的组合方式。

Claims (23)

1.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端子,包括:
具有终止表面的主体部分;
至少一个接触部分,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延伸,并且凸出离开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终止表面;
位于所述端子中的凹陷,所述凹陷相对于所述终止表面定位,用于容纳熔融的焊料以形成焊缝,从而将导体固定到所述终止表面;以及
端子主体部分的焊料引导通路,所述焊料引导通路相对于所述凹陷定位,以在所述焊缝形成期间从所述凹陷接收熔融的焊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焊料引导通路由成角度的边缘限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成一定角度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凹陷位于所述端子的软焊区域内,所述软焊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端子的终止表面的宽度,以便由此限定具有台阶的台阶部分,所述台阶形成在所述台阶部分和所述终止表面之间的边界部分处,所述台阶包括所述焊料引导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台阶包括成角度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包括两条竖立腿,所述主体部分在所述腿之间具有连接部分,并且所述焊料引导通路处于所述连接部分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包括两个所述连接部分,每个连接部分处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相对面向的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台阶部分为从所述主体部分凸出的岛状区域,所述台阶部分与所述软焊区域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凹陷沿所述连接部分的纵向方向伸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凹陷具有弓形底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凹陷的底面在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截面中是弯曲的。
12.一种用于将电线连接至电路板的连接器,包括:
具有主体部分的绝缘壳体,所述主体部分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
从壳体主体部分延伸的插头部分;
多个导电端子,所述多个导电端子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相对的端部之间以间隔开的顺序布置;
所述端子各包括沿所述壳体主体部分被支撑的主体部分,端子主体部分具有终止表面;
所述端子各包括从所述端子主体部分延伸并设置在所述壳体插头部分上的至少一个接触部分,端子接触部分具有在所述壳体插头部分上暴露的接触表面;
位于所述端子中的凹陷,所述凹陷相对于所述终止表面定位,用于容纳熔融的焊料以形成焊缝,从而将电线固定到所述终止表面;以及
所述端子主体部分的焊料引导通路,所述焊料引导通路相对于所述凹陷定位,以在所述焊缝形成期间从所述凹陷接收熔融的焊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焊料引导通路容纳超过形成所述焊缝所需的熔融的焊料,并防止熔融的焊料在所述端子之间流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焊料引导通路由成角度的边缘限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接触部分与所述端子主体部分成一定角度地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陷位于所述端子的软焊区域内,所述软焊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端子的终止表面的宽度,以便由此限定具有台阶的台阶部分,所述台阶形成在所述台阶部分和所述终止表面之间的边界部分处,所述台阶包括所述焊料引导通路。
17.如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台阶包括成角度的边缘。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接触部分包括两条竖立腿,所述端子主体部分在所述腿之间具有连接部分,并且所述焊料引导通路处于所述连接部分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包括两个所述连接部分,每个连接部分处于所述端子主体部分的相对面向的侧面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台阶部分为从所述端子主体部分凸出的岛状区域,所述台阶部分与所述软焊区域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陷沿所述连接部分的纵向方向伸长。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陷具有弓形底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陷的底面在横向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截面中是弯曲的。
CNB2006800142129A 2005-02-28 2006-02-28 小间距免浸锡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41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4895/2005 2005-02-28
JP2005054895A JP2006244731A (ja) 2005-02-28 2005-02-28 ターミナルおよびこのターミナル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7217A CN101167217A (zh) 2008-04-23
CN100544118C true CN100544118C (zh) 2009-09-23

Family

ID=3646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142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4118C (zh) 2005-02-28 2006-02-28 小间距免浸锡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18730B2 (zh)
EP (1) EP1854176A1 (zh)
JP (1) JP2006244731A (zh)
CN (1) CN100544118C (zh)
WO (1) WO20060939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00245B2 (ja) * 2005-10-31 2010-12-1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980894B1 (en) * 2010-08-23 2011-07-19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 cable receptor with an outer contact
WO2014099405A1 (en) 2012-12-19 2014-06-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able-to-board connector
CN203180152U (zh) * 2013-02-07 2013-09-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8894423B2 (en) * 2013-02-28 2014-11-25 Samtec, Inc. Contact with anti-rotation elements and solder flow abatement
US9190795B2 (en) * 2013-10-23 2015-11-17 Onanon, Inc. Method of terminating a plurality of wires to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402936B2 (ja) * 2015-06-19 2018-10-1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熱溶融部材付き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US10312638B2 (en) 2016-05-31 2019-06-04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performance cable termination
JP2018113176A (ja) * 2017-01-12 2018-07-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導電路
CN111164836B (zh) 2017-08-03 2023-05-12 安费诺有限公司 用于低损耗互连系统的连接器
JP6959832B2 (ja) * 2017-10-31 2021-11-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5207721A (zh) * 2021-04-13 2022-10-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0433A (en) * 1972-05-01 1973-12-25 Amp Inc A method of making an electrical connection using a coined post with solder stripe
US4992056A (en) * 1989-02-27 1991-02-12 Amp Incorporated Surfac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n electrical terminal therefor
JPH06179073A (ja) * 1992-12-10 1994-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エネルギーによる狭溝中での導体のはんだ付け方法
JPH0817492A (ja) * 1994-06-30 1996-01-19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ト基板のリード線接続方法
TW298347U (en) 1996-08-08 1997-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of connector terminal
JP3311626B2 (ja) 1997-01-09 2002-08-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超音波接続用端子及び超音波接続構造
WO1998049760A1 (en) 1997-05-01 1998-11-05 North American Specialties Corporation Reduced tension wire contact
DE69818908T2 (de) 1997-05-30 2004-07-22 Yazaki Corp. Verbindungsstruktur zwischen einem Draht und einem Anschlussklemme, Verbindugsverfahren dafür und eine Anschlussklemme
US6095872A (en) * 1998-10-21 2000-08-01 Molex Incorporated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s with improved soldier tails
JP3287810B2 (ja) 1999-04-28 2002-06-0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電気コネクタ
AU4356100A (en) * 1999-04-30 2000-11-17 Die Tech, Inc. Edge clip terminal and method
JP3636030B2 (ja) * 2000-04-26 2005-04-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モジュール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3124416A (ja) * 2001-10-16 2003-04-25 Yazaki Corp チップ部品のバスバーへの接合構造
JP2004192817A (ja) * 2002-12-06 2004-07-08 Fujikura Ltd コネクタ及び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接続方法
US6780028B1 (en) * 2002-12-06 2004-08-24 Autosplice Systems Inc. Solder reserve transfer device and proc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94458A1 (en) 2006-08-31
US7318730B2 (en) 2008-01-15
CN101167217A (zh) 2008-04-23
JP2006244731A (ja) 2006-09-14
WO2006093950A1 (en) 2006-09-08
EP1854176A1 (en) 2007-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4118C (zh) 小间距免浸锡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CN100550518C (zh) 便于小型化的插塞连接器
US8475206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KR101068433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CN101938053B (zh) 多极连接器
US6790082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7819703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figured by wafer having coupling lead-fram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7540785B1 (en) Ultra fine pitch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US73778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025631B2 (en) Coaxial connector
AU8082298A (en) Wire terminal block for communication connectors
EP2187479A1 (en) Connector
US7252545B2 (en) Connector suitable for connection of a coaxial cable
EP1052730B1 (en) A terminal for a cable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terminal
CN102882032A (zh) 端子及具有该端子的连接器
US20070059987A1 (en)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US2013033770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US20080014789A1 (en) Coaxial Cable Grounding Structur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Cable In Said Connector
US6645001B2 (en) Plug connector with film shaped conductive part
CN104184014B (zh) 电缆连接方法
JP2005116447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JPH06260238A (ja) 接続端子
CN101872928B (zh) 带外部导体保持器的电连接器以及屏蔽电缆束
US6325681B1 (en) Cable connector and contacts for cable connector
US8070513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wire hold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8